师说部编版教案(实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4 06:03:08
师说部编版教案(实用19篇)
时间:2023-12-04 06:03:08     小编:MJ笔神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掌握教学进程,提高课堂效率。在编写教案之前,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它们也可以为你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启示。

师说部编版教案篇一

3.感受祖国的伟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1.理解并领悟字词的含义;

2.感受祖国的伟大。

一、复习字词,导入课文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祖国的壮美河山和繁荣昌盛之景,让我们走进课文《神州谣》。

1.教师板书,学生书空并齐读课题;

2.课件出示本课字词,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第1小节,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1)我神州,称中华

生:“神州”又被成为“中华”,都指“中国”;山川很美。

师:中国除了被称为“神州”、“中华”以外,也被称为“华夏”、“九州”,所以我们身为中国人也被称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

学生齐读“华夏儿女”、“炎黄子孙”;

(2)山川美,可入画

师:山川很美,美到什么程度呢?

生:美到可以画入画中,山川像画一样美。

师:是的,山川像画一样美。那你都见过哪些美景?

生自由回答。

2.师:哇!大家见过这么多的美景,现在就让老师扮演小导游,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祖国美丽的山川。

课件出示漓江、西湖、泰山、华山、黄山等照片,教师一一进行介绍,并点出每种景色的特点。

师:我们的祖国地域宽广,山河壮丽,真可谓是――神州大地巍巍中华。

生齐读“神州大地、巍巍中华”。

三、深入文本,体会情感

1.齐声朗读第2小节,找找写了哪些壮美的山川?用横线画出来。

学生画出“黄河”、“长江”、“长城”、“珠峰”,教师给出加点字“奔、涌、长、耸”。

(1)师:谁来说说加点字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自由回答。

(2)四人一小组讨论:你从加点的字中读出了什么?

小组代表回答:

生1:奔,似乎让我看到了黄河的水,波涛汹涌,直奔天际;

生2:涌,仿佛让我看到了长江浩浩荡荡向东奔流;

生3:长,好像让我看到了长城像一条长龙般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

生4:耸,好像让我看到了珠穆朗玛峰高耸入云、直插云霄的雄姿。

教师一一总结,并补充相关资料,点出每个加点字都体现了这一景色的特点。

(3)课件出示“漓江、西湖、华山、黄山”的图片,让学生进行仿写。

(4)学生齐读第1、2小节。

2.朗读课文第3小节,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生1:什么是“海峡”?

生2:为什么要强调“台湾”“大陆”是一家?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请一位同学指出“台湾”和“海峡”的`位置。

师:海峡指两片陆地之间并连接两片海域的狭窄水道,这里的“海峡”指“台湾海峡”。

(2)课件出示台湾的历史问题。

(3)师:台湾与大陆是一家人,我们都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

3.学习第4小节

师:我们的神州大地不仅有风景秀丽的名川大山,还有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

师:我们中国有多少个民族?

生:56。

师:你都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生自由回答。

(1)播放音乐《爱我中华》,全体起立,手拉手,齐唱;

(2)教师小结民族情感;

(3)体会什么是“繁荣”?

学生联系生活理解什么是繁荣。

课件出示照片、视频,让学生感受“繁荣”。

四、课堂小结

师: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和同学说一说。

学完这篇课文,我觉得我们祖国很伟大,景色优美,人民幸福,我热爱我的祖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五、课外拓展

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怎样表达对祖国的爱呢?

六、作业超市

1.用“三字经”的形式编写一小节描写祖国山河的小诗;

2.用镜头记录我们祖国如今繁荣昌盛的景象。

师说部编版教案篇二

1、正确书写“车字旁、绞丝旁、足字旁”

2、培养学生正确的“双姿”(坐姿、执姿)。

3、点燃学生的写字兴趣。

4、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且学会审美。

重点:正确书写本课的三个左偏旁。掌握这三个左偏旁的书写规律。

难点:子字旁的写法是本课的难点。

一、谈话导入本课。

要好把字写好,首先要有正确的书写姿式。指名说说正确的`书写姿式。

1、坐姿:身正、肩平、臂开、足安。

2、执笔姿势:一拳、一尺、一寸(三个一)。

二、指导写四个偏旁。

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写车字旁、绞丝旁、足字旁三个左偏旁。

2、学写“提手旁”。

(1)看书中提手旁,我们要写好它,首先应怎样做?

(2)结合书中的提示仔细观察,书写“提手旁”要注意什么。

(3)一边说一边给大家指出来。

(4)教师师范书写并适当补充讲解。

(5)指导练写(描红两个,写两个),老师巡视指导(提醒注意双姿)。

(6)师生互动,对学生写字作品进行评价:你认为你写得很棒展示给大家看看。

3、学写“绞丝旁”。

(1)结合书中的书写要领,认真地观察绞丝旁的的写法。结合字,指点给大家看看。

(2)教师书写师范。

(3)指导练写(描红两个,写两个)。

(4)对学生的书写进行评价。

3、学写“足字旁”。

(1)教师指导: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学生在书写时,看一笔写一下,这样做对吗?应怎样做才对?以后大家学写字时可要注意呀。

(2)按前两个偏旁的学法,学写“足字旁”。一定看好了再写。描两个写两个。

(3)对学生的书写评价,老师示范写这两个字。

(4)学生每个字再书写一个。

4、总结这三个偏旁的共同书写特点。

(1)再观察一下这三个偏旁,看看他们有着什么共同的特点?

(2)教师小结。

(3)每个偏旁再写一个。

三、指导书写书中带偏旁的汉字。

1、老师在教你们写字时,常常说的四个字是什么?(以“字”为师)。

2、下面你就结合每个字的讲解,认真地观察每个字,看好了,每个字写一个。

3、刚才我看了有的同学的表情,她像是认真看了,认真写了,但总还是写得不太好。说明你有把字写好的心理。现在让老师给你把这几个字写一下。

4、学生每个字再写两个。一定要比刚才有进步呀!

5、评价,展示优秀作品。

四、本课小结,寄预希望。

我们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双姿,要认真观察,以字为师,一气呵成。只要认真练习,持之以恒,你的字一定会写得很漂亮。

师说部编版教案篇三

1、使学生掌握女字旁、食字旁、金字旁和单字的书写要领。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学习习惯。

3、在书写训练中进行爱学习的教育。

教学重点:偏旁和单字的书写。

教学难点:如何记住书写要领。

教学时数:1课时。

一、复习前课内容。

二、教学新课。

1、写写偏旁。通过练习,初步掌握女字旁、食字旁、金字旁这三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女字旁:撇点的撇长,点短,撇宜直。撇略有弧度,提斜度略大。

食字旁:撇斜直,横钩短,竖提起笔对正横钩的起笔。

金字旁:三横斜度较大,间隔要均匀,注意长短不同。

2、描描写写。

让学生通过描红,初步掌握带有这三个偏旁的字的书写方法。要充分发挥描红的作用,让学生在描、写的过程中不断体验、总结。

3、自己练练。

三、例字指导。

四、师生互动:

教师巡视指导。初评,再练习,再评。对学生写得好的字和写得有进步的字要及时加圈给予肯定,鼓励学生把字越写越好。

师说部编版教案篇四

1、掌握左右结构中左长右短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左长右短的字。

教学重点:处理好左右的宽窄关系。

教学时间:1课时。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写左长右短的字。

二、指导。

1、出示松船。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左长右短的字,右边的`位置要偏上一些。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三、练习。

1、描红、临写“把、松、仙、姐、祝、积、记”等。

2、完成“想一想”。

右边短小的字,右边部分应该放在什么位置?

四、课后练习。

师说部编版教案篇五

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如

“披”“露”“鼓”。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二)难点:

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3.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上的变化。

4.通过教师引导学习第二段,掌握自学三、四段的方法。

(三)疑点:了解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当成妈妈。

(四)解决方法:通过读鲤鱼妈妈的话及描绘青蛙样子的句子,使学生了解到乌龟与青蛙不同,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同时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十分急切,所以错把乌龟当妈妈。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解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它长得什么样?(挂图出示,认识小蝌蚪),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它的妈妈是谁?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几幅图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挂图出示,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看第一幅图着重观察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看第二幅图说说小蝌蚪遇见了谁?会说些什么?它的身体有什么变化?

用观察第二幅图的方法自己观察三、四幅图,自由说说图意,适当进行想象,教师予以指导点拨。

师说部编版教案篇六

1.复习生字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太阳的哪些特点?

二、学习1---3自然段,品味说明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呢?在前三个自然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生交流、汇报。

师出示句子。

(太阳离我们……也要飞二十几年。)。

思考:a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b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个句子,读出“远”,读出感情。

师总结:这段话采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准确,更容易理解,突出了“远”的特点。

2.课文是怎样写太阳“大”的特点呢?生找句子,并汇报。

出示句子。

(我们看到太阳……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a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b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作比较。

3.体会描写“热”的句子:

a找出描写“热”的句子,说说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汇报。

出示句子。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板书:列数字。

b读一读,读出“热”的特点。

4.小结说明方法。

师:在介绍太阳的特点的时候,作者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更易于理解。

三、学习4---8自然段,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1.体会第四自然段第一句的作用。

2.默读5---7自然段,说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在哪里。

a指名答,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相关资料图片。

b请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自己的朗读,并做出评价。

板书: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的繁殖靠太阳形成雨雪形成风杀菌。

c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反复朗读,体会太阳作用之大。标出中心句。

d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太阳,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四、布置作业。

上网查找关于太阳的其他知识。

上网查找自己喜欢的天体的相关知识。

师说部编版教案篇七

1.学习生字,认识生词。积累形容心情的词语。

2.能依照例句写句子;学习观察图片,完成写话。

3.掌握三包围的字和全包围的字的书写规律。

4.积累有关诚信的古代名言,养成良好的品德。

5.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体会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时的快乐心情。

1.积累词语,会模仿例句写话,能根据图片内容,发挥想象,完成写话。

2.积累有关诚信的古代名言,知道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导入:同学们喜欢玩具吗?你们都喜欢玩哪些玩具?有没有同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指名交流自己喜欢的玩具)

1.出示“陀螺”“毽子”“不倒翁”“玩具枪”“橡皮泥”“溜溜球”“遥控坦克”的图片,分别找同学来说,图片上画的是什么玩具。

2.同桌相互交流,说说自己最喜欢玩哪种玩具,为什么。

出示生词,学生自由读,老师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你还会认吗?(去掉拼音认读生字词)

4.你还玩过什么别的玩具?小组之内相互交流。老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

5.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还玩过哪些好玩的玩具?指名说。

6.齐读生词,一个词读三遍。

二、字词句运用

(一)词语积累

1.创设情景,概括出情绪特点。

情景一:你好不容易画好一幅画,你的一个同学故意在你的画上瞎画了两笔,此时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生气的)

情景二:你的画被老师在课堂上表扬,你的心情又如何?(高兴的)

情景三:你满怀信心地把你的画拿去参加比赛,结果你的画没有被选上,此时,你感觉怎么样?(难过的,伤心的)

2.积累词语。

教师:我们在表达情绪时,有很多不一样的词语可以表达。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有哪些词可以用来形容生气。

出示:愤怒、发怒、气恼、恼火、气呼呼、怒发冲冠

3.请你按照找形容生气的词的方法来找一找形容高兴和难过的词,小组之间相互讨论,看哪个小组找得又多又准。

(示例:兴高采烈、兴奋、欢喜、快乐、喜滋滋、美滋滋、手舞足蹈、喜笑颜开等;欲哭无泪、痛心疾首、悲痛等)

4.教师领读示例中的词语,讲解难点词语。

5.把你积累到的词语工整地写在课本的练习题上。

(二)用加点词语说句子

1.出示原句,齐读原句。标出词语: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2.教师:“一会儿”表示时间间隔比较短,动作连续发生。

3.创设情境,学生练习说话。

(1)妈妈回到家后。(2)孙悟空与二郎神对战。

4.指名学生说句子,教师相机指导。

三、书写提示

1.看课本田字格中的生字,观察字形。

2.梳理笔顺。学生书空描红。

3.指导:半包围的'字,包围部分与被包围部分的大小要写得协调;全包围的字,书写时要把国字框写得方正,框内部分的大小要合适。

4.学生练习书写,注意写字姿势。

四、写话

教师:刚刚我们学会了用“……一会儿……一会儿……”这样的句式说话,我们再来看一个小故事,这是发生在小虫子、蚂蚁、蝴蝶和鸡蛋壳身上的故事,它们的一天有怎样有趣的经历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1.出示课本插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图片上画了些什么?(图片上有谁,在做什么)分别请同学描述四幅图片。

2.出示提示词:早上、过了一会儿、到了下午、天黑了

哪位同学能用上这些词,把四幅图的内容连在一起说一说?

教师引导:早上,小伙伴在(图一),过了一会,它们在(图二)。到了下午,下雨了,它们在(图三)。天黑了,要睡觉了,那么三个小伙伴在做什么呢?(图四)

3.同桌之间相互讲讲这个故事,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4.指名1~2名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故事。

5.拿出练习本,把你的故事写一写,不会写的字写拼音。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导入: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有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1.自由读句子,借助拼音把句子读通顺。

2.同桌互读,合作理解句意。

3.全班交流,ppt展示句意。

4.学生自由吟诵。

5.开展诚信故事会,学生上台讲述故事。

6.教师总结诚信的重要性。

二、我爱阅读

1.请小朋友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不添字、漏字。

3.请小朋友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后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引导学生讨论:宁宁和那个男孩为什么后来都变出了鸽子?(可启发学生:宁宁想了一下,他想了些什么?为什么会想到变出鸽子呢?鸽子代表什么?小男孩又是怎样想的?)

5.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让学生再读课文,进行教育。

宁宁开始和一个不认识的男孩儿展开生动的手影较量,后来,宁宁想了一下,主动让步,那个小男孩也不好意思,不再较量了,他们就一起高兴地玩起来。通过这篇阅读引导小朋友们要学会宽容。

6.组织学生玩手影戏。(“小鸡、兔子、猫、狗、大老虎、鸽子”该用什么样的手势?)

7.指名分角色戴上头饰表演,师生共同评价。7.读完《手影戏》一文,你明白了什么?

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是本组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组教学的延伸,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本组课文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迁移,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比较广泛,既可以谈自己生活中的感受,也可以谈自己想象的故事。教学中我着力拓宽学生的思路,广开言路,允许学生既可以就某一方面内容来谈,也可以把几方面内容综合起来谈。把说话落实到笔头上,做到会说、能写,扎实地落实说和写的教学目标。同时,用故事会的形式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采用多种多样的课堂形式,使学生感受课堂的趣味性,使语文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本节课需要注意的是,在练习写话之后,可以引导学生交换看,让学生学习别人写话的优点。教师要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就学生写话中存在的共同问题给予指导,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

师说部编版教案篇八

1.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2.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知识,激发学生了解、探索太空的兴趣。

重点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难点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知识。

1.拿出字卡抽查认读情况,给生字组词。

2.齐读课文。

1.小组内朗读:每人读一段。看谁读得好,再派一名代表参加全班的比赛,比赛要求:一是要让人听了觉得有趣,二是让人觉得新奇。

2.全班比赛,师生共评。选出朗读得最好的小组。

3.小组学习讨论:太空生活怎么有趣?与我们地面上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4.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争取能用自己的话讲给别人听。

5.谁能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说明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非常有趣的原因?(指名说)引导学生了解“失重”现象。

(宇航员在宇宙飞船中,没有重力,就会经历这样的失重状态。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超重与。

失重。譬如,我们在电梯中,就能经历超重与失重。当电梯启动上升时,由于我们和电梯一起有一个向上的加速度,所以此时我们超重了。相反,当电梯启动下降时,由于我们和电梯一起有一个向下的加速度,所以此时我们失重了。)。

1.你们还知道太空生活中别的`趣事吗?是怎么知道的?谁来向大家介绍?

2.以“我要向宇航员叔叔学习”为题,想象在太空中会发生什么事,并说说自己将来想在太空中做点什么。

3.自由想象太空的奥秘,用彩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太空。

太空生活趣事多。

睡觉绑在睡袋里。

喝水带吸管的饮水袋。

走路穿带钩的鞋。

洗澡特殊沐浴室。

师说部编版教案篇九

1、知识与技能:认读16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自主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爱护学习用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逐步培养孩子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

师说部编版教案篇十

2、小朋友自由发言。

3、教师归纳: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能帮我们做这么多事情,真是我们学习上的好伙伴哪!(出示捡到的玩具)可是这些小伙伴却被他们的小主人弄丢了,它们很伤心,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找个家吧!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说部编版教案篇十一

1.课文中主要出现了两个主要人物“我”和爸爸,文中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在文中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世界。

(1)请同学在文中找出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2)同桌之间互相读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3)指名说说你很欣赏并有感情地朗读哪些描写的句子,学生听后进行点评。

2.思考。

“我”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鸟叫、狗吠、虫唱、钟声、琴声这一系列的事实,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出来的结论。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爱听着声音,想伸手摸一摸。

父亲不允许我动,但是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不敢,因此心里很痛苦。

好奇心强。

(3)从“我”对父亲提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中,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得孩子呢?

渴求知识、求知欲望强。

3.总结:“我”和“父亲”的形象就是在一个个具体事例得以呈现。

师说部编版教案篇十二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并简单说说文中的蕾蕾盼什么?哪些地方看出她在盼?引导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第一部分。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先写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再写我在晴天里迫不及待地穿上新雨衣。)。

(板书:妈妈送我新雨衣)。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我十分喜欢新雨衣?为了穿新雨衣我做了什么傻事?(戴上雨帽,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穿上雨衣热了一身汗)。

3.“你疯啦?”说明什么?(妈妈对蕾蕾的做法非常不理解。从侧面也看出蕾蕾的做法出人意料,同时说明蕾蕾太盼望穿雨衣了。)。

(二)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每天都在想,盼着下雨。

(板书: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三)第三部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从全段来看,围绕什么中心意思来写的?

(板书: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2.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讨论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下雨天,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

(2)“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我为什么这么兴奋?

(外面在下雨,我可以穿上雨衣到外面去玩了。)。

(3)填空后,体会作者的心情。

(学生完成后先提问,然后出示答案)。

我兴奋地跑进楼门,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听英语讲座)。

还差半小时,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休息一会儿)。

我想去买酱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已经买了)。

我说炖肉需要很多酱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没说要炖肉)。

我说爸爸说要炖肉,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相信)。

(4)“我”把雨打玻璃窗说成“敲着鼓点”可以看出什么?

(雨对“我”的吸引力非常大,为我带来难以抑制的激动。)。

(5)“我”为什么盼着雨停下来?

(让雨留到明天再下,因为今天“我”没机会出去了。)。

(四)第四部分。

1.“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是因为什么?

(没想到又下雨了,“我”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2.“我”这次为什么会“理直气壮”?

(妈妈没有理由不让“我”穿雨衣了。)。

3.“小心翼翼”是因为什么?

(怕弄坏了新雨衣)。

4.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你从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

(兴奋、满足、高兴)。

(板书: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三、整体回顾,体会写法。

(一)出示问题。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1.学生汇报课件第一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通过以下事例来写出我的“盼”

(1)晴天穿雨衣,热了一身汗。

(2)“我”每天盼着变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借口出去,穿穿新雨衣。

(4)“我”盼着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样就可以穿新雨衣了。

(5)看见雨点落在许多马路、小杨树上的样子想象出雨点落在新雨衣上的样子。

2.学生汇报课件第二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地方:

(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还是留到明天吧。

(2)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四、畅谈收获,课下练笔。

1.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课文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好几个事例来写。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3.课下,请同学们从下面的意思中选一个,并以此为中心写一段话。

(板书: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板书设计:

16.盼。

妈妈送我新雨衣。

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师说部编版教案篇十三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文学奖。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妈妈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写尽管下雨还是未能如愿。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写“我”终于穿上雨衣。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段落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对学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理。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这段文字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2.分角色用相应的语气读一读蕾蕾和妈妈对话的部分,体会这两个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3.你自己认为哪一部分写得,读给同桌听一听。

师说部编版教案篇十四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学生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交流汇报,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元旦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细读课文,了解习俗。

1.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

2.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主要事例写得详细一点。

时间主要事例。

腊八腊八粥,腊八蒜。

腊月十九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二十三祭灶。

除夕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元旦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

元宵悬灯结彩,放花炮。

3.交流,老师相机板书关键词。有不同意见的相互讨论。

4.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

师说部编版教案篇十五

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主要段落的结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谜语: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哪天不出工,准是下雨或刮风。

提问:“它是谁呀?”——太阳公公。

板书:太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2)。

1.学生齐读课文。

2.学习生字生词:

(1)齐读词语表中的词语。

(2)教师指导正确书写易错字:殖蔬。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交流收获。

1.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请概括每部分的段意。

生总结,汇报。

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绍太阳远、大、热三方面的特点。

第二部分(4—8):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2.我们来读第一部分。思考,这部分介绍了太阳哪些特点?

生总结、汇报。

板书:特点:远大热。

3.作者先给我们讲了一个传说。你知道介绍传说的作用吗?

生总结、汇报。

师:介绍神话传说,增加文章的神秘感,引起阅读兴趣。

4.找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过渡句,说说过渡句的作用。

生总结,汇报。

生:“虽然……但是……”用这个关联词结束上文,引起下文“关系密切”的介绍。所以,这是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板书:关系密切。

5.第二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总结、汇报。

第二部分是总分总的结构,文章先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紧接着就分段告诉我们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的繁殖靠太阳,雨雪的形成、风的形成、太阳的杀菌能力和给我们送来光明和温暖。最后用“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来结束。前后呼应。

四、作业超市。

1.抄写文中你喜欢的词语两遍。

2.熟读课文,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上网查找说明方法。

师说部编版教案篇十六

(一)、学生依据老师的引导,自主完成了文言文字词常识的积累,学会生生合作讨论翻译了文言文疑难句子;并能更快说出议论文的基本常识,’结合议论文特点快速阅读,整体感知全文,并能做出简要的归纳,同时也把握了阅读议论文的基本方法。

(二)、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了训练和提高。由于我采用点拨引导和生生合作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既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内容和要突破的重点、难点;又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机会通过合作解决他们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从而训练和提高了他们合作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教师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三)、做到了根据文体内容对学生进行了品行教育。课堂上,要求学生讨论归纳并把握人生价值的选择标准,并结合文本事例和列举课外名人“舍生取义”的实例来感化教育学生,课后布置作文: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的生活体验。

师说部编版教案篇十七

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与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3.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师说部编版教案篇十八

(一)课前没有安排学生作充分的预习,导致基础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跟不上节奏。

(二)对个别落后生关心度不够,还没有深刻了解他们几位最需要什么。

(三)不擅于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并灵活作出更正。

结合这次培训,反省这两节的课堂教学,我知道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但我相信,通过今后不断的学习和大胆创新地教学实践,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师说部编版教案篇十九

本文教学我安排了二课时,第一课时是文言文知识积累,和根据议论文特点整体感知全文课;第二课时是结合本文论点思考代人生:如何学会选择。课堂上,学生学习气氛活跃,表现主动积极,从教学效果来看,都能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现将这两节课的得与失做如下反思。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19117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