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过去的回顾,同时也是对未来的思考,它是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和方向。总结要具备可操作性,即通过总结能够得出改进和提升的方向。下面是一些经典的总结案例,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
本科会计论文本科会计论文选题选篇一
(一)课程内容陈旧,与工作任务相关度低。
以传统教材为载体的的成本会计教学内容是按照学科体系设置展开的,重理论知识、轻实际操作;重知识的系统性,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不利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内容缺少对企业生产流程的介绍,学生学完后无法根据不同的企业环境和成本管理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不能针对不同生产组织特点和类型的具体企业,组织成本会计工作、进行成本核算并编制成本报表。特别是当学生毕业后从事成本会计工作以及进行成本核算、分析等工作时,往往适应期较长,单位满意度低。因此,传统的学科体系从课程内容的选择到课程内容组织、实施都不能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整合,课程内容缺乏高职特色。
(二)课程实施方法单一,与实际工作过程联系不紧密。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多是采用教师台上讲课,学生台下聆听记忆的形式。实训操作多是在教室内进行,学生不能体验真正的职业情景,实践过程很难与实际工作相联系,每个人一套账做下来,各个岗位都由一个人完成,不能在实践环节中体会到岗位分工的重要性,不能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课程评价方法不合理,无法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当前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仍采用闭卷考试形式的终结性评价,只重视试卷分数不考虑学习过程,没有把学生职业能力纳入课程评价体系,这样的考核方式没有关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行为表现,不能考察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很难体现高职会计课程的特色,更难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与方法。
(一)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
工作过程是指工作人员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最终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所谓“工作过程导向”,是从具体工作岗位的任务出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使学习者具备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以实践为主要学习过程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如果说普通高等教育强调学术性,则高等职业教育更多地强调职业属性,职业领域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工作过程,因此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高职课程,更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在高职课程中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将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课程转变为能力本位课程,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的特点,加强了职教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融合性,将教学与工作结合,提高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更易达成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方法。
第一步,工作任务分析。从工作岗位或岗位群出发,对其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第二步,行动领域归纳。在对典型工作任务做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能力整合,将典型工作加以归纳形成能力领域即行动领域。第三步,学习领域转换。即作为职业分析结果的行动领域,必须根据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将其转换为学习领域即课程。第四步,学习情境设计。所谓学习情境,是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及其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多个“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
三、高职成本会计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设计理念,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是课程内容定位的导航框架,在此框架内,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因此,高职成本会计课程应以培养学生成本核算职业能力为重点,基于成本会计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完成职业培养目标。即将成本会计工作过程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为完成每一个子系统的任务,需要将成本会计知识与技能进行全部解构,然后按完成子系统的知识与技能要求重构,再转换为高职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学习单元,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的设计,涵盖了两个要素:一是课程内容的选择,二是课程内容的排序。
(一)课程内容的选取。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的选取必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课程施教对象的智力特点,二是课程内容指向的基本范畴。从高职学生的智力特点来看,高职学生更擅长形象思维。从高职课程内容的基本范畴来看,高职教育的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过程性知识,而不是所谓陈述性知识。因此,辅。着重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增加能够提升岗位业务判断能力和后续学习能力的相关知识点。如增加企业生产类型的认知“、不同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设计”等内容。
(二)课程内容的整合序化。
由成本会计课程专职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通过调查研究,以成本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对企业成本核算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岗位基本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岗位的`具体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构建相应的课程标准,进而提炼、整合和序化教学内容。按照新的行动体系课程,我们将成本会计课程内容整合为五个模块: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和定额法。在每个项目模块中,分别设计了五个任务即熟悉生产过程、生产费用的归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等。每一个项目下的具体任务中,再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上述成本会计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来整合和序化课程内容,可以使得课程在内容结构上更好地与工作结构相对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成本会计课程,强调职业工作的整体性和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角色扮演等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围绕每一个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展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融教、学、做于一体,融实训室与课室为一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参与意识,使学生能够在系统的教学训练中,完成由专业的认知到职业角色的转变。成本会计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根据项目的大小和难易程度,可以采用团队合作和个人独立完成两种形式。通常对于较为综合的项目和复杂的任务安排团队合作完成,团队一般3-4人,团队内有明确分工,学生按照分工情况各就其职,对于较为简单的项目和工作任务安排个人独立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协助引导学生用成本会计方法、手段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分析问题能力、协作和沟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角色扮演法,可以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岗位的不同角色,针对各角色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学习与工作。如材料费用的核算,可让同学分别扮演仓库保管员、车间领料员、材料核算员等,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锻炼学生成本会计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五、高职成本会计课程考核设计。
(一)以实践技能和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考核内容,使考核与教学过程相结合。
成本会计教学目标设定对应成本会计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在职业能力方面,我们特别强调成本核算能力的培养,同时兼顾成本分析和控制能力的培养;在职业素质培养上,首先强调的是爱岗敬业,其次是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成本会计课程将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贯穿于五个教学模块中,具体体现在教学模块所包含的五个实训项目教学中,寓考于教,教、学、做、评相融合。实践能力考核与实践教学过程相结合,强化了专业岗位综合能力训练,突显了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职教学考核模式的独有特征。为完善技能考核模式,需要制定成本会计实训项目考核方案,明确考核的标准、内容、方法等,使实训考核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二)采取多样化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与能力测评。
成本会计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开卷考试与半开卷考试、闭卷考试相结合形式,课堂考试与现场考试相结合形式,笔试与口试、答辩相结合的多种形式。重点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训操作技能。
本科会计论文本科会计论文选题选篇二
[摘要]随着金融市场竞争加剧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已从过去单纯的规模竞争转向以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为核心的全面竞争。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完善会计内控体系,推行和提升精细化管理是农行内部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主动应对外部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及同业竞争的必然要求。
本文中围绕以提高执行力为抓手,坚持不懈地以“严、细、实、恒”为标准,按照“科学管理、突出重点、讲究方法”的原则,加强以会计工作为重点的基础管理,着力从制度建设、系统建设、队伍建设和监督机制上构建会计内部控制体系,扎实有效地抓好制度、措施、机制和各项工作的落实,在会计内控精细化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财务管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内部控制逐步成为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会计内控制度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保证会计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代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状况和会计工作需要,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充分发挥会计内控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以“细”作为基础,做到细致入微,对每一个岗位、每一项业务,都建立起一套与之对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实践中的重点在落实,并且将财务管理的范围延伸到公司的每一个生产经营领域,充分行使财务监督职能,以便拓展财务管理和服务职能,实现财务管理无死角,发掘财务活动的潜在价值。“天下难事始于易,天下大事始于细”,精细化财务管理并不是很复杂,只是要细中求精。“精细”不仅是一种理念,同时它也是一种行为:一种认真积极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追求。财务管理精细化是围绕已经确定的财务目标,组织、整合每一个控制环节中的单个行为单元,然后形成步调一致的合,以确保目标实现的过程。工作中,要求必须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为主线,并谋求“滴水见太阳”的管理效果,即从点滴中梳理出一整套旨在强化企业对财务的控制管理,以提高企业理财水平的管理手段。
(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意义。
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俗语有云:“当家理财,柴米油盐”.理财,重点在“梳理”,成功于“精细”--把财务管理工作做精、做细,以便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详细、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这个是对财务管理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一直是广大财务人员所追求的一个目标。财务管理精细化是一个企业挖掘增效空间、减少财务风险、保证财务目标实现的基础。从管理行为的效用性方面来看,财务管理精细化可以促进财务人员对生产工艺流程更加熟悉,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做更好地服务;可以带动全体员工加入到到财务管理中来,对财务目标的执行可以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效果;可以明确各责任部门的财务管理目标,以便为企业总体目标实现形成合力;可以梳理管理行为,把企业的价值观深入到管理全过程,实现管理行为的升华。
二、会计内控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成果和财务状况,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信息依据,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从而规避企业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巨大损失。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有效措施之一,其不仅对企业会计岗位设置、会计业务处理流程进行了规范,而且对会计监督和内审控制职能进行了明确,有利于确保企业会计行为合法、合规,从根源处杜绝会计舞弊的现象发生。建立会计内控制度为企业构建完善、科学的财务机制提供了制度保障,能够有效改善企业财务管理现状,满足不同利益主体的财务需求,全面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二)有利于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当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使得董事会、监事会等职能机构难以切实发挥各自监督职能,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难以提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见不鲜,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而建立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可以从强化企业资产管理入手,做好资产核算、清查、盘点、保管等各项工作,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进而有利于防范资产流失,杜绝出现xx等违法违纪行为。
(三)有利于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着经营风险,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有利于企业及时发现并控制经营中的突发风险,优化配置各项资源,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尤其对于资金风险而言,由于资金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命脉,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之中,所以资金风险管理既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建立会计内控制度可以明确企业各部门资金风险管理责任,将企业经营目标与各部门经济责任相结合起来,使资金运行的全过程得到有效监管和控制,从而降低资金风险。
(四)有利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目标。
企业经营管理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利用最小的生产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而会计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能够从财务活动的角度强化成本费用支出管理,通过建立严格的审批程序和规范化的管理制度,降低成本费用支出,并利用可靠的会计信息做好财务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反馈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而从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强化成本费用支出控制,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我国大多数银行的内部控制侧重于内部成本控制和内部资产安全控制等,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也比较淡薄和感性,在会计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及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作用等方面还持保留态度,此外,有章不循、执法不严等现象时有发生。
这源于部分管理层重发展轻制度,重经营轻管理,内部控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银行在内控制度上存在着形式主义,表面上制订的制度是完善的,但是缺乏执行力,使制度总是停留在“贴在墙上,挂在嘴上”,而未真正落实在行动上,因此内控制度的有效性也得不到真正的发挥。由于对内控工作缺乏执行力,在经营中面临的各项风险就无法准确的识别和计量更无法及时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三、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的措施。
(一)建立会计工作机构,明确会计监督职能。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经营管理情况和会计工作需要设立独立的会计工作机构,配备高素质专职会计人员,明确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责任,以及会计机构的工作职责。会计工作机构内部应当依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制定符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规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会计档案保管等业务处理流程,使会计监督职能得以切实发挥。
(二)建立会计岗位责任制。
按照会计内控制度的要求,企业在对组织结构进行确定及完善时,应本着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建立会计岗位责任制。这里所谓的不相容职务主要是指某些由个人或是单个部门所担任的职务,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很容易发生弄虚作假和徇私舞bi的现象。为了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必须建立健全会计岗位责任则,这样不仅能够确保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而且还有利于发挥出会计内控制度的作用。具体可对以下岗位进行分离:会计与出纳应当分离、业务经办与授权批准和会计记录应当分离、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应当分离、稽核检查应与业务主办相分离等等。通过以上岗位的分离能够有效地减少和杜绝徇私舞bi、弄虚作假的情况发生,有助于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三)建立会计账务处理制度。
会计财务处理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确保财会报告编写的`真实性,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方面,企业应当对所有会计记录的格式、内容以及填制方法等进行统一,并对外来凭证与自制凭证的界限进行明确划分,同时对于原始凭证的签发、传递、汇集和反馈等相关程序都要指定相关人员负责,以此来确保原始凭证的真实性性、可靠性及完整性;另一方面,企业应当按照银行结算制度和会计制度的具体要求,对银行账户进行设置,并对会计科目进行合理使用,确保登记到会计账簿中的资料正确无误。
(四)建立资产控制制度。
首先,为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应当建立实物资产控制制度,以此来限制未经授权人员直接接触财产,如现金、库存、有价证券以及银行存款等等,这些财产除专职人员外,其他人员则限制接触;其次,建立实物资产清查制度,确保实物资产的具体数量与账面情况相相符,若在清查过程中发现账实不符,必须立即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处理;再次,可通过建立资产控制制度加强对以下环节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审批采购管理、材料及易耗品管理、入库验收管理、报废处理管理以及物资领用管理等等,从而使上述环节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增强可操作性外,由于企业固定资产涉及的范围既广又杂,为此,应当建立相应的台账,并做好定期盘点工作。
(五)建立成本费用控制制度。
在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基本都会涉及成本费用,该费用在大部分关键环节中也均有体现。为此,通过加强对这部分费用的控制不仅能够使企业减亏增盈,而且还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这也是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最终要求。首先,应当对成本费用的构成要素及具体开支范围加以明确,并在各项费用的支出过程中遵循节约、合理以及需要的基本原则进行使用,对于差旅费、水电费、医疗费、办公费等管理费用也应制定严格管理制度和方法,并对审批人员及其权限加以明确;其次,应当定期对企业成本费用进行分析,借此来为管理层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帮助。此外,应正确对成本费用进行核算,成本核算过程中采用的会计政策应当保持各期一致,严禁随意更改。
(六)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为了评价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应当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该制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其一,能够进一步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其二,能够对企业资产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三,能够对员工起到督促作用,使其遵守企业制定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其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内部控制更加完善。基于以上几点作用,企业有必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目前,由于我国大部分企业中的内审人员都是直接向董事或者经理负责,加之一些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从而导致了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未能得到发挥。而想要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的作用,就必须让内审人员从财会人员中脱离出来,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以此来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七)建立会计人员培训制度。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也离不开人,可以说人是观念创新的基础和根本,为此,企业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可通过建立会计人员培训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使之能够胜任自己的岗位工作。同时企业还应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再教育,以此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在具体培训和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这样能够进一步调动起人员的学习热情,不使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总而言之,现代企业必须结合实际会计工作需求,加快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要求单位各部门严格执行会计内控机制规范,从思想上提高会计内控的重视程度,将会计内控制度建设视为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重要措施,进而为企业创建良好的控制环境,有效规避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致谢。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浦瑛瑛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浦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两年多来,浦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浦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刘良清。完善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对策探讨[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1(22)。
[2]陈勇。关于健全完善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思考[j].广西电业。2008(8)。
[3]高新红。企业会计内控工作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
[4]李艳彬。贯彻新会计准则完善企业会计内控制度[j].冶金财会。2009(5)。
[5]陈晓红。浅议会计内控制度的建设[j].财经界(学术)。2010(6)。
[6]陈爱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策略的优化措施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9)。
本科会计论文本科会计论文选题选篇三
1、xx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谈xx企业低值易耗品的管理方法。
3、xx企业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分析。
4、xx企业会计信息环境的探讨。
5、从现行会计制度剖析会计信息失真。
6、可转换债券的会计处理方法探讨。
7、xx企业财务报告分析。
8、如何规范中小企业会计的建帐建制。
9、xx上市公司年报、中报的分析。
10、论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的考评。
11、xx企业资产重组的成功经验或失败之教训。
12、xx企业购并业务的成功经验或失败之教训。
13、xx企业的现金流量分析。
14、企业所得税实证浅析。
15、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解析—用友软件与五粮液之比较。
16、试论表外融资对会计披露的影响及防范。
17、论企业应收帐款的管理与控制。
18、企业的筹资方式及其选择若干问题的探讨。
19、关于稳健原则在企业会计处理中应用问题的'研究。
1、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xx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2、论信息时代的xx企业内部控制。
3、xx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再认识。
4、xx企业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研究。
5、中外管理层收购mbo比较研究。
6、关于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
7、我国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产生原因的分析。
8、cpa审计实务xx问题研究。
9、论审计质量的评估。
10、论审计质量控制。
11、论项目审计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12、论我国证券市场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
13、论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化。
14、论内部审计制度的必要性及其完善与发展。
15、析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6、论国家审计的风险及其防范。
17、论国家审计的发展及地位设置。
18、独立审计准则若干问题研究。
19、论内部审计准则的建立与完善。
20、论国家审计准则的建立与完善。
1、计算机舞弊的防范与对策。
2、信息技术发展对会计信息系统之挑战与变革。
3、网络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4、erp对会计实践的影响分析。
5、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
6、erp系统集成对会计的影响。
7、谈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8、中国企业erp失败原因之分析。
1、成本考核指标分析。
2、论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
3、本量利分析在xx企业的运用。
4、xx企业产品生产决策分析与评价。
5、xx企业产品定价决策分析与评价。
6、xx企业存货决策分析与评价。
7、xx企业长期投资决策分析与评价。
8、xx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面预算。
9、企业内部转移价格。
10、论成本补偿。
11、国有企业民营化之会计业绩的变动。
12、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预算目标的形成与分解。
13、中外管理层收购mbo比较研究。
14、自由现金流量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本科会计论文本科会计论文选题选篇四
根据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2004),企业年金计划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从企业年金计划的缴费确定模式来看,国际上通行两种模式:一是设定提存计划(definedcontributionplan,简称dcp),二是设定收益计划(definedbenefitplan,简称dbp)。由于这两种模式缴费金额的确定方法不同,决定了二者的会计核算方法及财务机制等也有所不同。
一、设定提存计划的会计核算。
设定提存计划,是在企业年金计划中根据一定的标准确定企业单方或与职工双方每期固定的缴费水平,而不确定未来对职工支付年金的水平,也不提供最低保证,职工在退休时每期所能获得的年金水平主要取决于企业和职工的缴费金额以及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产生的投资收益,投资风险完全由职工承担,因此也称作“缴费确定型计划”。
在设定提存计划下,由于企业每期缴费金额在年金计划中明确规定,所以企业的会计处理非常直接和简单,主要包括确认企业年金费用和实际缴费两部分。由于企业年金属于职工薪酬的一部分,因而在我国,企业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的规定,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末,根据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具体受益对象,按照事先确定的缴费金额全部计人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费用,同时确认一项负债(应付职工薪酬),然后根据协议定期向年金基金缴费。对于按照规定应由职工个人缴费的部分,企业作为扣缴义务人,应从职工各期应发工资中直接扣除。而企业年金基金是独立的会计主体,其确认与计量,包括企业年金基金的取得、投资运营、支付各项管理费用、向受益人支付企业年金以及因职工调动发生的账户变动等业务,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的有关规定,并不属于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
二、设定收益计划的会计核算。
设定收益计划,是在企业年金计划中根据一定的标准(职工服务年限、工资水平等)确定每个职工退休后每期的年金收益水平,由此倒算出企业每期应为职工缴费的金额。由于职工在退休后每期所能获得的年金是固定的,年金缴费和投资运营的风险都由企业承担,因而也称作“待遇确定型计划”。
(一)设定收益计划会计处理的特点。
设定收益计划的会计处理比较麻烦,《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职工福利(ias19employeebenefits)》大篇幅都在介绍设定收益计划的确认、计量与列报方法,其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设定收益计划里,企业需要通过精算假设来计量每期的应计年金负债和年金费用。精算假设是对确定企业年金费用各种变量的最佳估计(ias19),包括统计假设和财务假设两种。前者主要包括死亡率、职工离职率以及职工寿命等;后者主要包括折现率、未来的工资水平以及年金基金的投资回报率等。
2.设定收益计划经常会产生精算损益。精算损益是由于精算假设变动以及已实现损益等原因产生的应计年金负债的变化(ias19),主要包括对职工离职率的调整、对折现率的调整、职工寿命超出预期产生的差异以及年金基金实际投资回报与预计投资回报的差异等。
3.在设定收益计划中,应计年金负债是一项长期负债,反映企业根据年金计划确定的期末对职工未来应付年金的现值,需要选择一定的折现率进行折现。
4.企业年金费用的确定比较麻烦,一般与企业当期缴费的金额并不相等。
所以设定提取计划的实施需要精算师参与。精算师的主要任务是在当前环境下依据一定假设对每位职工的年金价值进行合理的.精算,并采用专门的方法(通常有应计退休金估价法(puc)、累计收益法(abm)和等额缴费法(lcm)三种),确定每期应为职工缴费的金额。而会计人员的主要任务则是根据精算师精算的结果计算确定企业每期的年金费用水平,并进行相关的确认和列报。
(二)设定提存计划下企业年金费用的确定方法。
企业年金费用是企业当期应计年金负债的净增加额,具体由以下6个因素构成:
1.当期服务成本(csc)。当期服务成本是指职工由于当期为企业提供服务而产生的年金收益现值,根据ias19的规定,企业应以估计职工退休时的工资水平和职工当期提供服务为基础,采用应计退休金估价法(puc)来确定当期的缴费金额。
2.利息费用。利息费用是指应计年金负债由于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利息,根据期初应计年金负债余额与市场利率计算确定,其中市场利率应当选用资产负债表日公司债券或国债的市场利率。
3.年金基金资产的预期投资收益。年金基金资产的预期投资收益包括投资产生的利息、现金股利以及资本利得扣除各种管理费用后的净收益,根据期初年金基金资产余额和预期收益率计算确定。预期投资收益与企业年金费用水平负相关,即预期投资收益率为正时,将减少企业当期的年金费用。
4.前期服务成本(psc)的摊销额。前期服务成本产生于首次制定年金计划时对原有职工前期服务的补偿,或者对年金计划修改产生的职工年金收益现值。由于前期服务成本一般附有行权条件(比如服务年限等),所以前期服务成本一般选择职工剩余工作年限和服务年限中的较低者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5.精算损益(actuarialgainsandlosses)。精算损益是企业年金基金资产和应计年金负债现值之间的差额,其产生原因有两个:一是已实现的损益(实际投资收益与期望收益的差额),二是精算假设修改产生的损益。由于精算损益的构成内容经常相互抵消,而且各期变化较大,所以ias19推荐采用通道法(corridorrule),即当期只确认超出期初年金基金资产和期初应计年金负债中的较大者10%以外的部分,按照直线法在剩余工作年限内平均摊销。
6.年金计划削减(curtailment)或结算(settlement)的影响。企业年金计划削减是指职工人数大规模减少或者修改年金计划导致企业年金规模大幅减少,比如企业关闭车间、暂停年金计划等。结算则发生在企业削减或中止企业年金计划时,通过交易免除未来期间部分或全部年金缴费义务的行为。但按照fasb的规定,企业年金费用并不包括年金计划削减或结算产生的影响。
额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单独披露。但按照fasb的规定,企业应当单独确认年金基金资产与应计年金负债的金额,且不能相互抵消。
三、两种企业年金计划的比较与评价。
(一)两种缴费方式的比较设定。
提存计划和设定收益计划的会计处理存在相同之处:(1)会计处理的理论基础相同,都遵循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将企业年金作为一种费用,在职工为企业服务的期间(即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期间)按照受益对象进行确认,而不是企业实际或应支付给职工年金的期间确认;(2)管理模式都以信托关系为基础,企业将年金资产委托给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受托人)进行管理和运营,因而企业年金基金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进行确认、计量和列报;(3)企业年金基金资产都按照公允价值进行确认和列报。
不过显而易见的是,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收益计划无论在缴费金额、风险承担、年金费用确定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不同。
(二)两种年金计划的评价。
1.设定提存计划简单明了,职工需承担投资风险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设定提存计划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设定收益计划。以美国为例,目前设定提存计划已经成为企业年金的主要形式,如著名的401(k)计划。设定提存计划的优点是操作便利,会计处理简捷,容易为职工所理解和接受,还免去了精算的繁琐,职工离职时也便于处理,有利于职工的流动。但设定提存计划的缺点也同样明显,即职工退休收入不确定,投资决策主要由受托人负责,但投资风险却完全由职工承担,企业年金的收益水平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依赖较大。
2.设定收益计划比较复杂,企业需承担投资风险设定收益计划的主要优点是职工的收益水平根据其工资水平和服务年限确定,退休后的年金收入有保障;企业负责投资决策并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设定收益计划的缺点在于年金计划的设计比较繁琐,专业性较强,年金费用的确定以及缴费水平依赖于精算假设,而且假设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对于目前我国年金市场建立的初级阶段来说,采用设定提存计划有较强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不过长远来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设定收益计划的应用条件也将日益成熟。特别对那些大龄职工人数较多的企业,以及希望通过年金计划对职工实施长期激励以保持职工稳定的企业来说,设定收益计划无疑更具吸引力。
本科会计论文本科会计论文选题选篇五
会计学论文是对会计科学和会计工作领域中某些现象、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的分析阐述,指出这些现象、问题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用以丰富人们对于会计科学和会计工作的知识,促进会计科学的发展和会计工作的开展。会计论文的读者对象主要是会计工作者。会计学论文与一般议论文的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是理论性文章。
二、会计论文的要求。
会计论文的一般要求,可以概括为“四性”,即正确性、客观性、创见性、平易性。正确性会计论文的观点要正确,符合四项基本原则,符合党和国家现行政策以及各项法律法令法规,言之成理,文以载道。要求作者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合乎客观规律的观点。
客观性会计论文作为学术性论文,特别要注重实事求是,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忠于客观实际,尊重事实,从客观实践中验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切忌带着框框找材料,或凭空捏造,主观臆想,面壁虚构。
创见性会计论文要有独特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论文作者应对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长期深入的观察、分析,以便从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没有涉及过的问题。创见是会计论文的生命。时下某些论文之所以毫无价值,原因就是没有创见,或拾人牙慧,或抄袭拼凑,没有一点新东西。
平易性会计论文是阐扬会计科学、指导会计工作实践的,要求通俗易懂,不仅会计专家懂,而且有一般会计知识的人也能懂。做到这一点,就要求会计论文语言明白准确、浅显通俗。
选题是会计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会计学科无论作为理论还是作为应用,值得研究的内容都很广泛,可以提炼出的论文题目很多,但“弱水三千,只饮一瓢”,每次论文写作只能选择确定一个最恰当的题目。
(一)会计论文选题的方向1.针对自己最有兴趣的现象、问题选题。作者对选题涉及的问题或现象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或有强烈的研究欲望,才有可能在选题确定之后,孜孜以求,最终写出有质量的出书论文发表qq/微信:993383282会计论文。2.围绕会计工作实践选题。理论研究是指导实践的。因此,会计论文选题决不可以脱离会计工作的实践。3.立足会计科学的发展选题。会计科学在发展中,在它前进的每一步都会有新问题、新现象发生,都需要解决和解释。会计论文只有立足于会计科学的发展选题,才能写出有新意的好文章。
初写会计论文者易犯的毛病是选题过于宽泛,大而不当,论述起来面面俱到,很难作深入研究,写不出独到的东西。这一点在选题时应避免。
(二)会计论文选题的方法1.选前人没有研究过的问题。这类题目具有探索性、拓荒性,难度较大,但并非不可为,尤其是工会会计研究。比如《中国工会财会》近年开展的关于工会会计科目改革的讨论等即属此类。2.前人已经做过的题目,有的结论不对,或者还有探讨的余地。这类题目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发展性研究专利申请论文发表qq1366273999如关于工会经费属性及特点的研究,已有多篇会计论文予以探讨,但尚未成定论,还可作为继续研究的选题。3.有的题目已有别人讲过,但说法不一,甚至分歧很大。这类题目带有争鸣性质,如对于以实物抵顶工会经费当否问题的讨论等。对这类题目进行研究时,要在众说纷纭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应有新见解、新突破。
1.忌脱离个人业务专长选题。只有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选题,才能充分依靠坚实的业务基础,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把问题谈深谈透。
2.忌选题过大。小题目容易说透,大题目则很难说透。
3.忌选题不看文献资料。不看文献资料就不知道某个题目的来龙去脉,不了解前人是否已经作过,取得哪些成果,自己的意见前人是否已经说过。
会计论文格式中最常见的结构类型是三段式,即序论、本论、结论。各部分内容大致如下:
会计论文——序论部分:作者在这一部分应说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题目,这一题目的现实意义。内容要极其简明扼要,文字宜短不宜长。
会计论文——本论部分:这一部分应详细阐述自己研究的过程、内容,提出新的见解。这是会计论文的核心部分,要着力写好。
会计论文——结论部分:这一部分内容与序论部分相关。是围绕本论所做的结语,是对本论部分的强调,要注意与文章开头相照应。
上述只是一般的会计论文格式结构,作者可从自己论文的实际需要出发加以变通,也可分为四段式或多段式。
本科会计论文本科会计论文选题选篇六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是在吸收企业会计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借鉴国际公共会计习惯做法的基础上,建立的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科学规范的管理型预算会计模式和运行机制。但这与国际政府部门公共会计还有很大的差别,还不是规范的政府会计体系。按照现代政府公共管理理论,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供了一个“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性建议,概括地说它应包含5个方面的主要要素原则,即透明度、负责任、灵活性、前瞻性、法律和正直;其宗旨是倡导建立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管理,最大限度地重视国家资源的使用效率”。这种新公共管理模式,也正指引着国际上政府会计的改革发展趋势。
2、引入权资发生制记账基础,充分反映受托资任和业绩僧息。
目前我国预算会计采用的是单一的收付实现制记账基础。其不足之处很多,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不能全面反映政府债务、资产和财务状况等情况。在收付实现制下,一些在当期已经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政府债务(如欠发的退休养老金、拖欠征地补偿款、农民工工资等),或者具有年度连续性的经济事项(如应由本期负担、但却在以后年度偿还的贷款本金和利息)等,均被制度“善意”地变成了“隐性负债”,从而实质上隐蔽了财政风险,人为地夸大了政府可支配的财政资源,造成一种失真的财政预算平衡假象。
2.2不能有效地分析政府的资金运用情况和效果。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支付作为成本、费用确认的依据,现行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这就意味着购置固定资产的财政资金一旦支出后,就以其原始成本始终挂在账面上,其结果是使提供公共服务的资源产生的业绩和其利用效率,不能从预算会计中得到完整反映;因而为将资产处置游离于财政监督之外的财务处理创造机会;同样,在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后,对己收到但未付款的物资、或均衡拨款支付采购的物资,在该记账基础上因未付款而不予纳人预算会计核算之中,削弱了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全面控制管理;同时,收人、费用是按其款项实际收付的时间来确认记账的,它不考虑收支项目的配比性。管理当局可根据其意愿和效用,将收付的时间人为地在当期和以后期间进行调节,从而形成满足其期望的预算收人的增加(减少)或支出的节约(超支),导致年度预算结余金额与实际情况不符,最终客观上影响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可比胜,使国家对宏观财政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决策缺乏相关、有用的预算会计信息。为真实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和管理业绩,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使社会公众能客观全面地评价政府的受托责任,消除以上不良现象的产生,引人权责发生制记账基础,成了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3、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条件下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缺陷。
3.1从会计体系和内容来看,按国库集中收付的内容和环节,现行预算会计体系和核算内容将远远不能满足核算、反映、监督国库集中收付资金运动的过程和结果要求。现行预算会计体系是建立在现行财政资金运动过程基础上的。现行财政资金运动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财政资金人库和拨款阶段;二是财政资金进人行政事业单位后具体的资金耗费阶段。根据现行财政资金这一运动过程特点,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相应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两部分,并以各自的会计主体在资产、负债、净资产、收人、支出五要素框定的核算体系下进行核算。
3.2现行总预算会计制度的暂存款科目反映的内容失真。现行总预算会计制度按财政拨款数列报财政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财政实际支付数和单位预算支出数的差额,即单位年度结余,按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单位结余会计处理办法规定作为财政暂存款列报,使暂存款科目名不符实。
3.3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不能覆盖或兼容国库集中支付环节的会计核算。国库集中收付使财政拨款环节跟以往相比又多了一个机构,即国库支付执行机构。虽然“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规定,国库支付执行机构进行的会计核算是总预算会计的延伸,执行总预算会计制度,且在资产类和负债类分别增设了“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和“已结报支出”两个总账科目,但这两个科目运用的前提是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的银行必须先垫付当日各预算单位的各种支出,再于当日结清,一旦出现逆向变动业务,即银行不愿垫付而须国库资金先划人财政零余额账户,则现行核算暂行办法就无法处理。事实上,实践中除中央部门国库集中收付试点的银行能够做到这一点外,地方各银行并不一定都能做到。因此,由于资金清算办法和核算环节不同,会计核算过程中其原始会计凭证的审核和传递、相应会计业务的处理等必然有别于总预算会计,而这些要依靠现行的总预算会计制度来实现是十分困难的。
4、重塑财务报告体系。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能否得以顺利、圆满的完成,不仅从管理模式、核算基础、制度等方面需要加以改进和调整,还与预算部门管理和执行等问题有关。
4.1由于政府的财力有限,各部门、单位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与财政资金相对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这是部门上报建议数与财政最终批复数悬殊过大的重要原因,也是不严格执行预算、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违规问题的重要原因。
4.2部门利益的驱动。部门预算是零基预算,预算单位往往更多考虑自身利益,不考虑国家财力负担情况,编制过于理想化的部门预算,将预测到的各项支出全部列出,甚至编制尚未立项、无依据、不必要的项目预算,加大了预算资金总量,使预算建议数大大超过控制限额,在编制收人预算时又想方设法隐瞒可自行组织的财力,最大限度地争取财政拨款。
4.3财政拨款的时间限制,预算外资金的申请、拨付手续烦琐,时效性差,会影响部门、单位的用款计划,财政追加预算拨款多集中在年底,由于拨款较晚,当年根本无法开展或实施项目,造成单位虚列支出挂账,或者以拨列支,结转隐瞒。财政追加的预算,除政策性、突出性因素外,许多追加专项经费带有明显经费补助性质,资金使用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客观上使一些单位挤占挪用财政资金。
4.4单位属性、关系不明。有些部门所属单位性质模糊,非企非事,事企不分,人、财、物、职能与主管部门界限不清,这些单位的人员工资、水、电、暖等费用仍由财政负担,而其财务收支又游离于预算之外,导致预、决算收支不实,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4.5政府采购工作不到位。一方面,有些部门、单位过多考虑花钱方便,对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态度不积极;另一方面,目前政府采购在时效性、规范性、效益性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采购单位对政策采购的积极性。
5、结语。
尽管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在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人,政府预算管理体制和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在进一步加深,预算会计也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以期将我国的预算会计构建成适应市场需求的完善的会计体系。
本科会计论文本科会计论文选题选篇七
1.1教学对象集中,缺乏个性发展。
传统教学模式针对的学生群体比较集中,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对专业术语的理解,对会计分录的记忆,都有各自的学习方法和思路。如果教师侧重于让学生继续沿用讲授+练习+考试的集中教学模式,无益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也无法发掘学生在专业方面的潜能。比如在讲解基本定义时,教师所认为的简单理解方法,不是所有学生都会接受,针对个体的不同,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不相同。教师不能局限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促进个性化教育。
1.2理论与实践脱节。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直接从事教学,真正接触企业经济业务内容比较少。在解释财务核算问题时,只能就书本内容,给出比较浅显的解释,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践。这些现象揭示出,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处在比较尴尬的位置,就理论研究不如重点大学的教师,论实践技能比不上企业财务人员,培养的学生针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是懵懵懂懂,在就业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据了解,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习惯依据书本讲课,学生的练习基本来自习题库。书本上的知识存在滞后性,练习题目相对陈旧,导致学生所接触到知识面不够,无法做到触类旁通,承前启后,不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这种讲授+练习,按部就班的授课方式,对于初次接触专业课程的学生,无法把所学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记忆,容易遗忘所学知识。基础会计作为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一个全方面发展的教师,拥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和一定的实战水平,让学生轻松地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用心地练好专业技能,为将来找到对口的工作做好准备。
1.3考核方式保守。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考核学生的方式比较单一,大部分采用闭卷考核的方式,开卷考试的比例相对较少。而学生针对这类考核方式,也形成了特有的学习方案,“平时随便点,考前抓紧点,考时小心点,考后疯狂点”,目标就是及格。经过几次的考试,学生基本掌握规律,教师一般会在期末考试前,划定考试的范围,因此学生只需要在考前把这些范围的知识点弄懂,就能考到比较理想的分数。而这种考核方式,考核出来的学生,只锻炼了暂时的记忆能力,考试结束后,所学的知识能记住的不多,更难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性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需要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这类考核方式不能作为唯一考核学生能力的标尺。
2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2.1教学改革丰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2.1.1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黄湘(2011)指出:“基础会计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也给这门课程的入门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学习的'科目是语、数、外,大综合,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专业领域,将会产生很多不适应。会计专业教师在讲授基础会计课程时,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做一些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转型。对于初学者,教师在讲课过程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创造轻松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慢慢学会思考,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何用好启发式教学,需要教师与时俱进,了解最新的资讯,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内心距离,将授课内容生活化、生动化,简单化,让学生轻松记住所学内容。同时教师还需要做到抛砖引玉,给学生一些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事情,解释相关的专业名词,并尝试着说出不同之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超越书本而不离开书本,授人以渔,增加学习的内动力。一个会思考的教师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去思考,多给学生一些期待,学生会有意想不到的表现。一所知名大学的图书馆整夜都是灯火通明,这个不是靠强制执行达到的效果,而是需要教师用智慧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2.1.2探究式教学发挥学习自主性马述珍(2011)在谈到基础会计课程特点时,指出:“基础会计这门课,具有极强的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基础会计作为会计专业基础课,入门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缺少实践经验,在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往往停留在知识表面的含义,无法体会到会计原理的内涵。探究式教学,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遇到问题追根到底的心理特点,主动探究,获得答案,获取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条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给学生参与讨论问题的机会。改变了靠简单的理解来记忆知识的学习方式,用生活的案例作为参照物,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践操作中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每章课程结束后,给学生布置课后思考题,让学生主动寻找资料,并邀请学生讲出自己的结论,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会计专业的学习是终身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将来他们能够轻松应对各种专业的学习和考试。
2.1.3借助多媒体实现教学现代化现代多媒体教学是借助幻灯片的方式,将无法直观表达的会计原理、会计实务、会计技能,通过图片、动画和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生动展示了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效果。为了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可以将会计凭证、账簿、账页、报表扫描到基础会计课堂讲解的课件中。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初学者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多媒体教学能够将账务处理的来龙去脉,凭证填制的先后顺序,通过播放器演示出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2教学改革行为导向,实现个性化教育发展。
一堂高效率的授课,教师应该安排六成的时间讲授,留下四成的时间与学生互动。由于学生存在个性差异,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在给学生训练项目时,要分出不同的层次和空间,将大班集中学习模式,调整为小组学习的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真正的参与者是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敢于怀疑和批判,敢于设置目标,敢于创新。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效率相对较高,为了让授课的过程变得轻松,也可以尝试让学生上台讲解,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也能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2.3教学改革理论联系实践,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2.3.1校企合作,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决定》中提出要整体谋划今后的教育改革路径,要大力提高教育的质量。孟凡静(2012)在谈到案例教学重要性时,指出:“应该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需要教师除了拥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拥有一定的实践技能。为了提升教师实践技能,学校可以安排教师在寒暑假进入企业、会计事务所交流和学习。同时还可以安排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到学校讲课,参与教材的编写,参与课题研究。让教师和企业人员互动,保持长期的交流和沟通,定期开展交流会。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养,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案例可讲。
2.3.2理论联系实践,增添实践学习兴趣贺翔(2011)提出:“为了促进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的能动性,除了需要改变教学方法,还需要用实践中的案例来为学生重新构建基础知识体系,实现教学目标。”据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企业真实经济业务内容更感兴趣。这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讲授书本理论知识之外,还要理论联系实践,把近期企业中发生的新的经济业务内容带到课堂上,并鼓励学生参与学习和讨论。而作为初学者,教师只能引用比较简单,容易理解的案例。而基础会计教材的内容是根据作者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而安排,该课程的主讲教师,不能仅参考原有教材知识结构体系,要从学习的角度去理解课本内容,研究出对于初学者容易接受的思路和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循序渐进,越学越轻松,越学越想学。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添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同时也增加学生就业实习的信心。
2.3.3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逐渐被“以学生参与为主”取代。在新的教学方法下,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启发学生思考,负责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任务驱动法,是实践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由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和要求,设计出训练项目,学生接到任务,主动寻找解决的方法,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2)角色互换教学法,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表现,邀请学生充当教师角色,对同学的表现进行提问和点评,之后由教师进行最终点评。可以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3)演示教学法,可以通过录像演示,将实践教学的画面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增加教学的效果。
(4)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模拟一个真实的工作场景,让学生提前感受,工作岗位的性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对未来的参与感。例如:在讲解如何填制会计凭证时,可以按照程序处理。
2.3.4考核方式灵活,实现人才培养多元化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师在验收学生学习成果时,应该改变以往只重视考查书本理论知识的考核方式,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考核形式。例如:可以让学生参与演讲,设计作品,撰写总结报告,发表文章,参与讨论,书写读后感,这些方式都可以作为考核学生的方式。学生可能会对书本理论知识不感兴趣,考试成绩也不理想,但不能以此作为依据判定学生不优秀,教师在给学生综合考评时,应该多方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需要专业教师在考核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本科会计论文本科会计论文选题选篇八
根据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企业年金计划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从企业年金计划的缴费确定模式来看,国际上通行两种模式:一是设定提存计划(definedcontributionplan,简称dcp),二是设定收益计划(definedbenefitplan,简称dbp)。由于这两种模式缴费金额的确定方法不同,决定了二者的会计核算方法及财务机制等也有所不同。
一、设定提存计划的会计核算。
设定提存计划,是在企业年金计划中根据一定的标准确定企业单方或与职工双方每期固定的缴费水平,而不确定未来对职工支付年金的水平,也不提供最低保证,职工在退休时每期所能获得的年金水平主要取决于企业和职工的缴费金额以及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产生的投资收益,投资风险完全由职工承担,因此也称作“缴费确定型计划”。
在设定提存计划下,由于企业每期缴费金额在年金计划中明确规定,所以企业的会计处理非常直接和简单,主要包括确认企业年金费用和实际缴费两部分。由于企业年金属于职工薪酬的一部分,因而在我国,企业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的规定,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末,根据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具体受益对象,按照事先确定的缴费金额全部计人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费用,同时确认一项负债(应付职工薪酬),然后根据协议定期向年金基金缴费。对于按照规定应由职工个人缴费的部分,企业作为扣缴义务人,应从职工各期应发工资中直接扣除。而企业年金基金是独立的会计主体,其确认与计量,包括企业年金基金的取得、投资运营、支付各项管理费用、向受益人支付企业年金以及因职工调动发生的账户变动等业务,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的有关规定,并不属于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
二、设定收益计划的会计核算。
设定收益计划,是在企业年金计划中根据一定的标准(职工服务年限、工资水平等)确定每个职工退休后每期的年金收益水平,由此倒算出企业每期应为职工缴费的金额。由于职工在退休后每期所能获得的年金是固定的,年金缴费和投资运营的风险都由企业承担,因而也称作“待遇确定型计划”。
(一)设定收益计划会计处理的特点。
设定收益计划的会计处理比较麻烦,《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职工福利(ias19employeebenefits)》大篇幅都在介绍设定收益计划的确认、计量与列报方法,其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设定收益计划里,企业需要通过精算假设来计量每期的应计年金负债和年金费用。精算假设是对确定企业年金费用各种变量的最佳估计(ias19),包括统计假设和财务假设两种。前者主要包括死亡率、职工离职率以及职工寿命等;后者主要包括折现率、未来的工资水平以及年金基金的投资回报率等。
2.设定收益计划经常会产生精算损益。精算损益是由于精算假设变动以及已实现损益等原因产生的应计年金负债的变化(ias19),主要包括对职工离职率的调整、对折现率的调整、职工寿命超出预期产生的差异以及年金基金实际投资回报与预计投资回报的差异等。
3.在设定收益计划中,应计年金负债是一项长期负债,反映企业根据年金计划确定的期末对职工未来应付年金的现值,需要选择一定的折现率进行折现。
4.企业年金费用的确定比较麻烦,一般与企业当期缴费的金额并不相等。
所以设定提取计划的实施需要精算师参与。精算师的主要任务是在当前环境下依据一定假设对每位职工的年金价值进行合理的.精算,并采用专门的方法(通常有应计退休金估价法(puc)、累计收益法(abm)和等额缴费法(lcm)三种),确定每期应为职工缴费的金额。而会计人员的主要任务则是根据精算师精算的结果计算确定企业每期的年金费用水平,并进行相关的确认和列报。
(二)设定提存计划下企业年金费用的确定方法。
企业年金费用是企业当期应计年金负债的净增加额,具体由以下6个因素构成:
1.当期服务成本(csc)。当期服务成本是指职工由于当期为企业提供服务而产生的年金收益现值,根据ias19的规定,企业应以估计职工退休时的工资水平和职工当期提供服务为基础,采用应计退休金估价法(puc)来确定当期的缴费金额。
2.利息费用。利息费用是指应计年金负债由于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利息,根据期初应计年金负债余额与市场利率计算确定,其中市场利率应当选用资产负债表日公司债券或国债的市场利率。
3.年金基金资产的预期投资收益。年金基金资产的预期投资收益包括投资产生的利息、现金股利以及资本利得扣除各种管理费用后的净收益,根据期初年金基金资产余额和预期收益率计算确定。预期投资收益与企业年金费用水平负相关,即预期投资收益率为正时,将减少企业当期的年金费用。
4.前期服务成本(psc)的摊销额。前期服务成本产生于首次制定年金计划时对原有职工前期服务的补偿,或者对年金计划修改产生的职工年金收益现值。由于前期服务成本一般附有行权条件(比如服务年限等),所以前期服务成本一般选择职工剩余工作年限和服务年限中的较低者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5.精算损益(actuarialgainsandlosses)。精算损益是企业年金基金资产和应计年金负债现值之间的差额,其产生原因有两个:一是已实现的损益(实际投资收益与期望收益的差额),二是精算假设修改产生的损益。由于精算损益的构成内容经常相互抵消,而且各期变化较大,所以ias19推荐采用通道法(corridorrule),即当期只确认超出期初年金基金资产和期初应计年金负债中的较大者10%以外的部分,按照直线法在剩余工作年限内平均摊销。
6.年金计划削减(curtailment)或结算(settlement)的影响。企业年金计划削减是指职工人数大规模减少或者修改年金计划导致企业年金规模大幅减少,比如企业关闭车间、暂停年金计划等。结算则发生在企业削减或中止企业年金计划时,通过交易免除未来期间部分或全部年金缴费义务的行为。但按照fasb的规定,企业年金费用并不包括年金计划削减或结算产生的影响。
额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单独披露。但按照fasb的规定,企业应当单独确认年金基金资产与应计年金负债的金额,且不能相互抵消。
三、两种企业年金计划的比较与评价。
(一)两种缴费方式的比较设定。
提存计划和设定收益计划的会计处理存在相同之处:(1)会计处理的理论基础相同,都遵循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将企业年金作为一种费用,在职工为企业服务的期间(即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期间)按照受益对象进行确认,而不是企业实际或应支付给职工年金的期间确认;(2)管理模式都以信托关系为基础,企业将年金资产委托给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受托人)进行管理和运营,因而企业年金基金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进行确认、计量和列报;(3)企业年金基金资产都按照公允价值进行确认和列报。
不过显而易见的是,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收益计划无论在缴费金额、风险承担、年金费用确定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不同。
(二)两种年金计划的评价。
1.设定提存计划简单明了,职工需承担投资风险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设定提存计划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设定收益计划。以美国为例,目前设定提存计划已经成为企业年金的主要形式,如著名的401(k)计划。设定提存计划的优点是操作便利,会计处理简捷,容易为职工所理解和接受,还免去了精算的繁琐,职工离职时也便于处理,有利于职工的流动。但设定提存计划的缺点也同样明显,即职工退休收入不确定,投资决策主要由受托人负责,但投资风险却完全由职工承担,企业年金的收益水平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依赖较大。
2.设定收益计划比较复杂,企业需承担投资风险设定收益计划的主要优点是职工的收益水平根据其工资水平和服务年限确定,退休后的年金收入有保障;企业负责投资决策并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设定收益计划的缺点在于年金计划的设计比较繁琐,专业性较强,年金费用的确定以及缴费水平依赖于精算假设,而且假设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对于目前我国年金市场建立的初级阶段来说,采用设定提存计划有较强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不过长远来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设定收益计划的应用条件也将日益成熟。特别对那些大龄职工人数较多的企业,以及希望通过年金计划对职工实施长期激励以保持职工稳定的企业来说,设定收益计划无疑更具吸引力。
本科会计论文本科会计论文选题选篇九
[摘要]随着金融市场竞争加剧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已从过去单纯的规模竞争转向以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为核心的全面竞争。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完善会计内控体系,推行和提升精细化管理是农行内部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主动应对外部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及同业竞争的必然要求。
本文中围绕以提高执行力为抓手,坚持不懈地以“严、细、实、恒”为标准,按照“科学管理、突出重点、讲究方法”的原则,加强以会计工作为重点的基础管理,着力从制度建设、系统建设、队伍建设和监督机制上构建会计内部控制体系,扎实有效地抓好制度、措施、机制和各项工作的落实,在会计内控精细化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财务管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内部控制逐步成为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会计内控制度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保证会计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代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状况和会计工作需要,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充分发挥会计内控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以“细”作为基础,做到细致入微,对每一个岗位、每一项业务,都建立起一套与之对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实践中的重点在落实,并且将财务管理的范围延伸到公司的每一个生产经营领域,充分行使财务监督职能,以便拓展财务管理和服务职能,实现财务管理无死角,发掘财务活动的潜在价值。“天下难事始于易,天下大事始于细”,精细化财务管理并不是很复杂,只是要细中求精。“精细”不仅是一种理念,同时它也是一种行为:一种认真积极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追求。财务管理精细化是围绕已经确定的财务目标,组织、整合每一个控制环节中的单个行为单元,然后形成步调一致的合,以确保目标实现的过程。工作中,要求必须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为主线,并谋求“滴水见太阳”的管理效果,即从点滴中梳理出一整套旨在强化企业对财务的控制管理,以提高企业理财水平的管理手段。
(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意义。
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俗语有云:“当家理财,柴米油盐”.理财,重点在“梳理”,成功于“精细”--把财务管理工作做精、做细,以便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详细、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这个是对财务管理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一直是广大财务人员所追求的一个目标。财务管理精细化是一个企业挖掘增效空间、减少财务风险、保证财务目标实现的基础。从管理行为的效用性方面来看,财务管理精细化可以促进财务人员对生产工艺流程更加熟悉,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做更好地服务;可以带动全体员工加入到到财务管理中来,对财务目标的执行可以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效果;可以明确各责任部门的财务管理目标,以便为企业总体目标实现形成合力;可以梳理管理行为,把企业的价值观深入到管理全过程,实现管理行为的升华。
二、会计内控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成果和财务状况,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信息依据,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从而规避企业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巨大损失。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有效措施之一,其不仅对企业会计岗位设置、会计业务处理流程进行了规范,而且对会计监督和内审控制职能进行了明确,有利于确保企业会计行为合法、合规,从根源处杜绝会计舞弊的现象发生。建立会计内控制度为企业构建完善、科学的财务机制提供了制度保障,能够有效改善企业财务管理现状,满足不同利益主体的财务需求,全面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二)有利于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当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使得董事会、监事会等职能机构难以切实发挥各自监督职能,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难以提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见不鲜,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而建立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可以从强化企业资产管理入手,做好资产核算、清查、盘点、保管等各项工作,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进而有利于防范资产流失,杜绝出现xx等违法违纪行为。
(三)有利于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着经营风险,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有利于企业及时发现并控制经营中的突发风险,优化配置各项资源,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尤其对于资金风险而言,由于资金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命脉,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之中,所以资金风险管理既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建立会计内控制度可以明确企业各部门资金风险管理责任,将企业经营目标与各部门经济责任相结合起来,使资金运行的全过程得到有效监管和控制,从而降低资金风险。
(四)有利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目标。
企业经营管理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利用最小的生产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而会计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能够从财务活动的角度强化成本费用支出管理,通过建立严格的审批程序和规范化的管理制度,降低成本费用支出,并利用可靠的会计信息做好财务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反馈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而从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强化成本费用支出控制,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我国大多数银行的内部控制侧重于内部成本控制和内部资产安全控制等,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也比较淡薄和感性,在会计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及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作用等方面还持保留态度,此外,有章不循、执法不严等现象时有发生。
这源于部分管理层重发展轻制度,重经营轻管理,内部控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银行在内控制度上存在着形式主义,表面上制订的制度是完善的,但是缺乏执行力,使制度总是停留在“贴在墙上,挂在嘴上”,而未真正落实在行动上,因此内控制度的有效性也得不到真正的发挥。由于对内控工作缺乏执行力,在经营中面临的各项风险就无法准确的识别和计量更无法及时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三、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的措施。
(一)建立会计工作机构,明确会计监督职能。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经营管理情况和会计工作需要设立独立的会计工作机构,配备高素质专职会计人员,明确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责任,以及会计机构的工作职责。会计工作机构内部应当依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制定符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规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会计档案保管等业务处理流程,使会计监督职能得以切实发挥。
(二)建立会计岗位责任制。
按照会计内控制度的要求,企业在对组织结构进行确定及完善时,应本着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建立会计岗位责任制。这里所谓的不相容职务主要是指某些由个人或是单个部门所担任的职务,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很容易发生弄虚作假和徇私舞bi的现象。为了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必须建立健全会计岗位责任则,这样不仅能够确保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而且还有利于发挥出会计内控制度的作用。具体可对以下岗位进行分离:会计与出纳应当分离、业务经办与授权批准和会计记录应当分离、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应当分离、稽核检查应与业务主办相分离等等。通过以上岗位的分离能够有效地减少和杜绝徇私舞bi、弄虚作假的情况发生,有助于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三)建立会计账务处理制度。
会计财务处理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确保财会报告编写的`真实性,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方面,企业应当对所有会计记录的格式、内容以及填制方法等进行统一,并对外来凭证与自制凭证的界限进行明确划分,同时对于原始凭证的签发、传递、汇集和反馈等相关程序都要指定相关人员负责,以此来确保原始凭证的真实性性、可靠性及完整性;另一方面,企业应当按照银行结算制度和会计制度的具体要求,对银行账户进行设置,并对会计科目进行合理使用,确保登记到会计账簿中的资料正确无误。
(四)建立资产控制制度。
首先,为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应当建立实物资产控制制度,以此来限制未经授权人员直接接触财产,如现金、库存、有价证券以及银行存款等等,这些财产除专职人员外,其他人员则限制接触;其次,建立实物资产清查制度,确保实物资产的具体数量与账面情况相相符,若在清查过程中发现账实不符,必须立即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处理;再次,可通过建立资产控制制度加强对以下环节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审批采购管理、材料及易耗品管理、入库验收管理、报废处理管理以及物资领用管理等等,从而使上述环节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增强可操作性外,由于企业固定资产涉及的范围既广又杂,为此,应当建立相应的台账,并做好定期盘点工作。
(五)建立成本费用控制制度。
在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基本都会涉及成本费用,该费用在大部分关键环节中也均有体现。为此,通过加强对这部分费用的控制不仅能够使企业减亏增盈,而且还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这也是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最终要求。首先,应当对成本费用的构成要素及具体开支范围加以明确,并在各项费用的支出过程中遵循节约、合理以及需要的基本原则进行使用,对于差旅费、水电费、医疗费、办公费等管理费用也应制定严格管理制度和方法,并对审批人员及其权限加以明确;其次,应当定期对企业成本费用进行分析,借此来为管理层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帮助。此外,应正确对成本费用进行核算,成本核算过程中采用的会计政策应当保持各期一致,严禁随意更改。
(六)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为了评价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应当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该制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其一,能够进一步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其二,能够对企业资产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三,能够对员工起到督促作用,使其遵守企业制定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其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内部控制更加完善。基于以上几点作用,企业有必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目前,由于我国大部分企业中的内审人员都是直接向董事或者经理负责,加之一些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从而导致了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未能得到发挥。而想要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的作用,就必须让内审人员从财会人员中脱离出来,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以此来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七)建立会计人员培训制度。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也离不开人,可以说人是观念创新的基础和根本,为此,企业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可通过建立会计人员培训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使之能够胜任自己的岗位工作。同时企业还应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再教育,以此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在具体培训和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这样能够进一步调动起人员的学习热情,不使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总而言之,现代企业必须结合实际会计工作需求,加快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要求单位各部门严格执行会计内控机制规范,从思想上提高会计内控的重视程度,将会计内控制度建设视为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重要措施,进而为企业创建良好的控制环境,有效规避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致谢。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浦瑛瑛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浦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两年多来,浦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浦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刘良清。完善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对策探讨[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2)。
[2]陈勇。关于健全完善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思考[j].广西电业。(8)。
[3]高新红。企业会计内控工作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
[4]李艳彬。贯彻新会计准则完善企业会计内控制度[j].冶金财会。(5)。
[5]陈晓红。浅议会计内控制度的建设[j].财经界(学术)。(6)。
[6]陈爱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策略的优化措施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9)。
本科会计论文本科会计论文选题选篇十
2.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对外宣传。
3. 图像里的历史——以近代某一时期政治漫画为中心。
4. 国民情绪与近代中国外交(以某一事件为中心)。
5. 国民情绪与近代中国政治(以某一事件为中心)。
6. 近代民族危机与史学使命。
7. 近代“社会公平”思想与“平均主义”思想辨析。
8. 孙中山晚年思想再研究。
9. 陈独秀晚年思想再研究。
10. 胡绳晚年思想再研究。
本科会计论文本科会计论文选题选篇十一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紧密联系的,如何正确认识这两者间的关系,无论对学术研究还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都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梳理内部控制理论演进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对内部控制框架的继承和发展,明确指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已日益融合,风险导向已成为内部控制的发展方向。
一、内部控制理论的演进历史。
内部控制的思想和实践历史悠久,其伴随着组织的形成而产生。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框架等四个阶段。在每一阶段,内部控制都被赋予不同的内涵。
(一)内部牵制阶段。一般认为,20世纪40年代以前是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思想的萌芽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出现了。苏美尔文化的史料记载中会计账簿数字边的标记、古埃及古物入仓时的职务分离、我国周朝留下的记录――“一毫财赋之出入,数人之耳目通焉”等,均反映了内部牵制的基本原理,即以账目间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并实施岗位分离。内部牵制理论建立在两个基本假设之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无意识地犯同样错误的可能性很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地串通舞弊的可能性大大低于单独一个人或部门舞弊的可能性。美国著名审计学家蒙哥马利19所著的《审计――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已明确表述过这种思想,这种思想在早期被认为是确保所有账目正确无误的一种理想控制方法。
(二)内部控制制度阶段。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在内部牵制思想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内部控制概念。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所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发表了一份题为《内部控制:系统协调的要素及其对管理部门和独立公共会计师的重要性》的特别报告,首次正式提出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包括组织的计划和企业为了保护资产,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以及促使遵循既定的管理方针等所采用的所有方法和措施”。这一概念突破了与财务会计部门直接有关的控制局限,使内部控制扩大到企业内部各个领域。内部控制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从内部牵制时期的账户核对和职务分离逐步演变为由组织机构、岗位职责、人员条件、业务处理程序、检查标准和内部审计等要素构成的较为严密的内部控制系统。
1958年,出于审计人员测试与财务报表有关的内部控制的需要,审计程序委员会又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前者是指与财产安全和会计记录的准确性、可靠性有直接联系的方法和程序;后者主要是与贯彻管理方针和提高经营效率有关的方法和程序。将内部控制一分为二使得审计人员在研究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方式成为可能。由此内部控制进入“制度二分法”阶段。
(三)内部控制结构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研究重点逐步从一般涵义向具体内容深化。在实践中审计人员发现很难确切区分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而且后者对前者其实有很大影响,无法在审计时完全忽略。于是,1988年5月aicpa发布了第55号审计准则公告《财务报表审计中内部控制结构的考虑》,以“内部控制结构”的概念取代了“内部控制制度”。该公告认为:“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提供取得企业特定目标的合理保证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并指出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三个组成要素: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从而,内部控制从“制度二分法”步入“结构分析法”阶段,这是内部控制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改变。
(四)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1992年9月,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美国会计学会(aaa)、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财务经理协会(fei)以及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共同组成的coso委员会发布了指导内部控制实践的纲领性文件coso研究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ic-if),并于1994年作了修改。该报告重新定义了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受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职员影响,为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要素组成。同以往的内部控制理论及研究成果相比,coso报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新观点,阐述了内部控制的各个组成部分,客观地指出了内部控制的局限性,而且明确了不同人员在内部控制中的角色和责任。
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该报告把企业风险管理定义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受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职员影响,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整个企业,用于识别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项并在企业的风险偏好内管理风险,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企业风险管理由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八个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企业风险管理的信息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在文尾!
企业风险管理的信息流程。
该流程并不代表风险管理的组织流程,但可以从信息流的角度透视企业的风险管理流程。企业风险管理的信息流程描述如下:由董事会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确定内部环境中的风险管理文化和风险偏好;董事会与经理层设定包括战略目标及其他相关目标在内的目标体系,在设定目标时,要考虑企业的风险容忍度、风险偏好以及事项识别环节所确定的机会;确定了目标,企业就要考虑其所面临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并识别相关可能带来潜在不利影响的事项(风险);在风险评估部分评价风险损失额和风险发生概率,同时考虑剩余风险;采用组合风险观和其他具体的应对措施来应对风险;在控制活动环节继续落实有助于风险反应的政策和措施,并报告结果。然后,从控制活动环节返回到事项识别环节,重复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这个流程;监控则对上述所有环节的效率和效果进行监督和控制。
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相比,有以下几种变化:第一,目标的拓展。由ic-if的三个目标――经营、财务报告和遵循性,扩大到erm的四个目标――战略、经营、报告和遵循性,两者中只有经营和遵循性这两个目标的定义相同。ic-if中的财务报告目标只与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而erm中的报告目标的范围有很大的扩展,包括企业所有对内和对外的报告,报告目标的范围从仅仅关注财务信息扩展到同时关注非财务信息。此外,erm还增加了战略目标,不仅强调在整个企业范围内识别和管理风险的重要性,还强调应针对企业目标的实现在企业战略制定阶段就考虑一系列备选方案的风险因素,从而使erm的应用深入到了战略制定层次。第二,要素的增加。erm增加了目标设定,事项识别和风险反应这三个与风险密切相关的要素,遵循了“目标――风险――控制”的逻辑顺序,充分体现了对风险的关注。第三,对原有要素内容的充实和丰富。在内部环境要素中,erm更直接关注企业的风险文化与风险偏好。在风险评估要素中,倾向于更准确地进行风险评估,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事项发生的后果和可能性进行估计,并将风险与相关的目标联系起来。在信息与沟通要素中,考虑了来自历史、现在和将来潜在的事项和沟通方式,并要求与企业信息系统整合。此外,erm还明确了控制活动的目的,指出控制是有助于确保管理层的风险反应措施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第四,提出了风险组合观的概念,全面贯彻了风险理念。erm要求管理者以风险组合的观点看待风险,对相关的风险进行识别并采取措施使企业所承担的风险保持在风险偏好的范围内。因为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而言,其风险可能落在该部门的风险容忍度范围内,但从企业总体来看,总风险则有可能超过企业总体的风险偏好范围。
三、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日益融合。
实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都是为了维护投资者利益,实现企业目标。内部控制的起源较风险管理要早。最初的内部控制是随着生产的大规模化和资本社会化产生的,是互相牵制的思想,通常采取账目核对的方法,以确保财产安全和账目正确。风险管理则是在新技术和市场条件下出现的,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概念的自然延伸。关于这点,可以从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变化中得到证明。框架最大的变化,就是将企业内部控制更名为企业风险管理,这一变化是有特殊意义的。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有一大套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大到包括对外投资,小到包括差旅费报销等,应有尽有。因此,董事会与管理层往往认为,这些制度的贯彻与执行就是内部控制的所有内容。其实,企业的管理资源是有限的,控制也是需要成本的,如果将企业主要精力放在所有细小的、或微不足道的控制上,往往会舍本求末。如有些企业在差旅费报销的规定上长达数十页,极其繁琐,表面上控制得很好,但浪费了许多管理资源,还会忽视企业重大风险。所以,框架要求董事会与管理层将精力主要放在可能产生重大风险的环节上而不是放在所有细小环节上,将风险管理作为内部控制的最主要内容,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
四、结语。
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反映了内部控制实践的发展。当今社会经济环境日趋复杂,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风险,因此企业应建立风险管理机制,以防范和规避风险。而分析和辨认风险是有效内部控制的关键组成要素。从coso的两份重要报告中可以看出,不论是1992年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还是20的《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均把风险管理作为主要的内部控制要素,强调识别和管理风险的重要性,强调企业的风险管理应针对企业目标的实现并且在企业战略制定阶段就应该予以考虑。英国的特恩布尔报告扩大了内部控制的范围,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合为一体,认为两者是近乎等同的概念。可见,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日益融合,风险导向已是内部控制的发展方向。
本科会计论文本科会计论文选题选篇十二
2.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研究。
3.强化内部审计监控的思考。
4.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实践。
5.基建项目跟踪审计的案例研究。
6.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
7.政府绩效审计与政府治理的关系。
8.企业内部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9.政府组织内部控制与政府治理。
10.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与职务。
11.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影响因素。
12.发展战略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法。
13.舞弊与风险导向审计的关系。
14.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证据收集。
15.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审计的比较。
16.基于风险导向的供应链审计。
17.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
18.审计独立性与公司治理。
19.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20.非审计服务业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21.审计风险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本科会计论文本科会计论文选题选篇十三
3、基于p2p网贷行业现状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4、科技条件下的金融监管问题探析。
5、我国金融监管改革四十年:模式与路径。
6、基于国际比较视角下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研究。
7、特朗普时代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新政述评。
8、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与对策。
9、论“穿透式”监管与我国金融监管的制度变革。
10、新时代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变革:回顾、反思与展望。
11、互联网金融监管与反垄断执法二元共治。
12、区块链金融监管沙盒制度探究。
13、新时代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变革:回顾、反思与展望。
14、银保监合并落地,金融监管踏上新征程。
15、在借鉴国际经验中补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短板。
16、“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监管合作机制研究。
17、监管沙盒对金融监管的突破——兼谈其潜在的局限性。
18、以技术推动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的变革。
19、市场化债转股的制度构架与法律完善——基于金融监管的视角。
20、刍议大资管背景下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
21、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的长效防控策略——基于金融监管的视角。
22、互联网金融监管规则的完善——以美英国家为镜鉴。
23、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监管的永恒主题。
24、地方金融监管的法理问题。
25、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监管模式选择。
26、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和路径。
27、重构地方金融监管模式。
28、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29、金融监管政策动态。
30、强监管时代来临:大开罚单让金融监管“长牙齿”
31、20x年我国新出台金融监管政策及其对金融业的影响分析。
32、前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协调发展对策研究。
33、金融安全观视野下民间金融监管立法。
34、人工智能在科技金融监管中的应用探索。
35、宏观审慎监管、系统性风险及国内外金融监管实践及启示。
36、董事的金融监管背景和公司盈余管理。
37、交叉性金融产品、风险传染与金融监管研究。
38、英美金融监管机构加强社交媒体金融广告营销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39、互联网金融监管适度性分析——以进化动态博弈模型为例。
40、中国金融监管框架改革的逻辑。
41、公司融资资金来源和用途与金融监管穿透问题研究。
42、完善金融监管协作机制,发挥金融监管协同效应。
43、中国金融监管迈进新时代——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浅析。
44、金融监管模式的演进。
45、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的实践探讨。
46、中央与地方双层金融监管体制的形成及完善。
47、对金融监管问题的几点思考——以跨境人民币业务监管为例。
48、互联网金融监管创新研究——基于监管与创新动态博弈的视角。
49、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法的价值选择。
50、后危机时期国际金融监管改革。
51、金融市场化改革、金融监管与金融危机防范。
5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金融监管。
53、公司治理与金融监管互动中的银行股东道德风险规制。
54、多中心治理框架下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
55、宏观审慎监管下我国金融监管机构改革及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56、绿色金融发展中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动态博弈分析。
57、金融危机下跨大西洋金融监管协调的政治逻辑。
58、中国建设自由贸易港的离岸金融监管问题研究。
59、p2b网贷模式下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博弈剖析。
60、我国金融监管系统运行状态评价——基于协同论和gm模型的方法。
61、英国金融监管:缘起、法律变革及其启示。
62、美国宏观审慎金融监管改革:效率与安全。
63、金融深化与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
64、金融监管政策动态。
65、县域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与区域金融风险防范的思考。
66、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规则协调研究:理论基础、评价标准与政策建议。
67、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逻辑与演进安排——基于“穿透式”监管分析视角。
68、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向研究。
69、金融监管腐败:结构性制度成因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70、地方政府参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
71、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
72、基于金融消费者保护目标的我国金融监管改革。
73、论政府竞争视角下的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
74、我国金融监管框架改革探讨。
75、金融科技、监管科技及对金融监管的重新定义。
本科会计论文本科会计论文选题选篇十四
2.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与审计。
3.论独立审计与政府审计的关系。
4.营利能力分析与审计。
5.中外合资企业审计研究。
7.财务审计与经济效益关系的研究。
8.我国审计体系研究。
9.论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评价标准。
10.环境审计研究。
11.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审计。
12.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研究。
13.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具体实践。
14.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
15.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探讨。
16.论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的建立。
17.审计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
18.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研究。
19.政府绩效审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20.政府绩效审计的若干理论问题。
21.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研究。
22.审计收费影响因素分析。
23.财务欺诈及其防范。
24.知识经济与现代审计。
25.现金流量表审计问题研究。
26.审计独立性研究。
27.风险导向审计研究。
28.审计定价问题研究。
29.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相关问题研究。
30.企业内部审计准则探讨。
31.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
本科会计论文本科会计论文选题选篇十五
2体验式游戏提高学生自尊水平的研究。
3体验式游戏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探究。
4大学生休闲娱乐、生活满意度与精神状态关系的研究。
5中学生性别角色冲突与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的关系研究。
6初中生逆反心理产生、表现及疏导策略。
7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8it从业者情绪调节方式、休闲活动与工作倦怠关系研究。
9大学生成人依恋、完美主义与特质焦虑的关系研究。
10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双性化人格关系的相关研究。
11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生活满意度与精神状态关系的研究。
12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13“90后”大学生失恋心理调适综述。
14当代大学生恋爱关系浅析。
15大学生安全感与家庭出生顺序、性别的相关研究。
16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接纳的关系研究。
17对我国大学生恋爱观问题的思考。
18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特质焦虑的相关。
19寄宿与非寄宿小学生的孤独感研究。
20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和情绪状态之间的交叉滞后分析。
21师范院校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的调查研究。
22农村赌博现象的动机分析及应对措施。
23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焦虑的相关研究。
24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25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心理及其对策分析。
26高中生与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研究。
27中学生自我概念特点的调查研究。
28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
29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30大学生人际信任研究。
31大学生缺陷感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
32初中生心理控制源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
33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自尊的相关研究。
34高校应届毕业生焦虑特点的调查与分析。
35初三学生学习成绩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
36师范类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
37初中生人际信任与家庭教养方式相关研究。
38大学生依恋与自我接纳的关系研究。
39大四学生生活满意度调查研究。
40大学生学习拖延与自尊的相关研究。
41师范类大学生与非师范类大学生心理资本状况比较研究。
42大学生心理弹性与情绪关系的研究。
43成人依恋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
44关于3-6岁幼儿左右方位概念发展的研究。
45保险营销人员的情绪智力、工作倦怠与休闲娱乐的相关研究。
46自立人格研究进展。
47大学生家庭环境、自我决定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
48大学生自信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
49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
51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人际关系容纳的相关研究。
52家庭教养方式、自我和谐与自我接纳的关系研究。
53大学生对相亲的态度及归因调查。
54大学生安全感与人际信任、父母关系感知的相关研究。
55幼儿助人行为发展实验研究。
56大学生就业自我效能感与求职焦虑的关系研究。
57大学生成就动机与总体幸福感关系研究。
58女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
59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60师范类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61中学生述情障碍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
62中学生父母心理控制与攻击性的关系研究。
63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相关研究。
64网络信息中的人格知觉。
65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66激励理论在中小型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67浅谈心理危机及其干预。
68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状况及对策分析。
69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行为关系研究。
70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研究。
71大学生体育运动与人际关系容纳关系的研究。
72性詈语的心理学研究。
73大学生生活目的与积极情感的关系研究。
74不同家庭社会阶层大学生的网络依赖与人际关系状况调查。
75青少年手机依赖现状调查研究。
76感觉寻求与网络成瘾行为之间关系研究。
77大学生的成就动机与职业抉择的关系研究。
78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79“单独家庭”生育意愿及行为的调查与思考。
80大学生自尊水平与就业期望的研究。
81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状况综述。
82自我同一性相关研究综述。
83浅谈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84气质性乐观研究综述。
85师范类大学生社交自尊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86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87浅谈从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来看儿童教育的策略。
88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
89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自立人格的相关研究。
90当代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大五人格的关系研究。
91大学生自信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92大学生人际信任、交往焦虑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
93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
94农村丧偶老人心理健康、抑郁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95关于大学生害羞、性别角色和自我控制能力的相关研究。
96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97饲养宠物与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98中学生自我接纳、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的'关系。
99高三应届生、复习生心理韧性与生活事件的现状调查及二者的关系研究。
100大学生社会比较与抑郁的关系研究。
101大学生内隐自卑、外显自卑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研究。
102初中生意志品质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相关分析。
103大学生拖延行为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研究。
104强戒人员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应对方式的特点及相关分析。
105中学生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自尊水平的关系研究。
106传统心理学思想与心理学中国化的关系。
107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
108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情绪稳定性的相关研究。
109大学生成就动机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自尊的关系研究。
110大学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研究。
111农村中学生厌学心理的相关分析。
112大学生成就动机与拖延行为的关系研究。
113目击证人的记忆可靠性研究综述。
114员工帮助计划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115初中生完美主义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116大学生安全感、人际信任及其关系研究。
117工作压力探讨综述。
118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
119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120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焦虑情绪的关系研究。
121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失败恐惧的关系研究。
122团体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123大学生家庭责任感与学习动机关系。
124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125师范院校大学生自信心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126自我心理暗示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
127大学生人格类型与自尊水平的关系研究。
128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129“90后”大学生人格类型与恋爱观关系研究。
130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抑郁情绪的相关研究。
131人际交往之心理学探析。
132基于“平衡哲学”对“心理发展阶段论”的思考。
133大学生职业决策风格及其特点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134高中生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与躯体化的关系研究。
135中学生休闲活动与心境状态的追踪研究。
136大学生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137当代大学生道家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138大学生课余休闲偏好与创造性倾向的关系研究。
139农村留守儿童休闲活动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140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择业效能感关系的研究。
141浅谈90后员工激励体系的建构。
142女大学生消费者自我概念与消费行为的关系研究。
143心理契约视角下新生代操作型员工流失研究。
144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145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146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147家庭关系与高三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
148大学生娱乐休闲活动与情绪状态的关系研究。
149情绪冲突性别差异的erp研究。
150网络游戏中注意对其任务完成的作用规律。
本科会计论文本科会计论文选题选篇十六
会计学论文是对会计科学和会计工作领域中某些现象、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的分析阐述,小编收集了会计论文的选题与写作要求,欢迎阅读。
会计学论文是对会计科学和会计工作领域中某些现象、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的分析阐述,指出这些现象、问题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用以丰富人们对于会计科学和会计工作的知识,促进会计科学的发展和会计工作的开展。会计论文的读者对象主要是会计工作者。会计学论文与一般议论文的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是理论性文章。
会计论文的一般要求,可以概括为“四性”,即正确性、客观性、创见性、平易性。
正确性会计论文的观点要正确,符合四项基本原则,符合党和国家现行政策以及各项法律法令法规,言之成理,文以载道。要求作者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合乎客观规律的观点。
客观性会计论文作为学术性论文,特别要注重实事求是,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忠于客观实际,尊重事实,从客观实践中验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切忌带着框框找材料,或凭空捏造,主观臆想,面壁虚构。
创见性会计论文要有独特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论文作者应对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长期深入的观察、分析,以便从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没有涉及过的问题。创见是会计论文的生命。时下某些论文之所以毫无价值,原因就是没有创见,或拾人牙慧,或抄袭拼凑,没有一点新东西。
平易性会计论文是阐扬会计科学、指导会计工作实践的,要求通俗易懂,不仅会计专家懂,而且有一般会计知识的人也能懂。做到这一点,就要求会计论文语言明白准确、浅显通俗。
选题是会计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会计学科无论作为理论还是作为应用,值得研究的内容都很广泛,可以提炼出的论文题目很多,但“弱水三千,只饮一瓢”,每次论文写作只能选择确定一个最恰当的题目。
1.针对自己最有兴趣的现象、问题选题。作者对选题涉及的问题或现象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或有强烈的研究欲望,才有可能在选题确定之后,孜孜以求,最终写出有质量的会计论文。
2.围绕会计工作实践选题。理论研究是指导实践的。因此,会计论文选题决不可以脱离会计工作的实践。
3.立足会计科学的发展选题。会计科学在发展中,在它前进的每一步都会有新问题、新现象发生,都需要解决和解释。会计论文只有立足于会计科学的发展选题,才能写出有新意的好文章。
初写会计论文者易犯的毛病是选题过于宽泛,大而不当,论述起来面面俱到,很难作深入研究,写不出独到的东西。这一点在选题时应避免。
1.选前人没有研究过的问题。这类题目具有探索性、拓荒性,难度较大,但并非不可为,尤其是工会会计研究。比如《中国工会财会》近年开展的关于工会会计科目改革的讨论等即属此类。
2.前人已经做过的题目,有的结论不对,或者还有探讨的余地。这类题目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发展性研究。如关于工会经费属性及特点的研究,已有多篇会计论文予以探讨,但尚未成定论,还可作为继续研究的选题。
3.有的题目已有别人讲过,但说法不一,甚至分歧很大。这类题目带有争鸣性质,如对于以实物抵顶工会经费当否问题的讨论等。对这类题目进行研究时,要在众说纷纭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应有新见解、新突破。
1.忌脱离个人业务专长选题。只有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选题,才能充分依靠坚实的业务基础,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把问题谈深谈透。
2.忌选题过大。小题目容易说透,大题目则很难说透。
3.忌选题不看文献资料。不看文献资料就不知道某个题目的来龙去脉,不了解前人是否已经作过,取得哪些成果,自己的意见前人是否已经说过。
会计论文格式中最常见的结构类型是三段式,即序论、本论、结论。各部分内容大致如下:
会计论文——序论部分:作者在这一部分应说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题目,这一题目的现实意义。内容要极其简明扼要,文字宜短不宜长。
会计论文——本论部分:这一部分应详细阐述自己研究的过程、内容,提出新的见解。这是会计论文的核心部分,要着力写好。
会计论文——结论部分:这一部分内容与序论部分相关。是围绕本论所做的结语,是对本论部分的强调,要注意与文章开头相照应。
上述只是一般的会计论文格式结构,作者可从自己论文的实际需要出发加以变通,也可分为四段式或多段式。
本科会计论文本科会计论文选题选篇十七
管理会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它运用一系列方法,通过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制与解释、传递等工作,为管理者和决策提供信息,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它是一门吸收了现代行为科学、管理科学和系统理论的学科,是适应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应用现状。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约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管理会计中的一些方法如全面预算、变动成本法等已经有不少企业在采用,但像本量利分析、弹性预算、零基预算和作业成本法等应用情况却不太乐观。虽然管理会计进入我国后一些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但是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体系,在很多方面只是进行了定性的分析,这样使得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可操作性较差,而且没有具有示范性的典型案例作支撑,更没有相应的会计原则做指导,使得管理会计的应用有着先天不足。同时,我国没有相关的会计师资格考试,更没有一个职业化的管理会计师队伍,会计人员掌握的管理会计知识十分有限,缺乏管理会计基本观念,而且很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并不重视,企业当中没有专门的机构和管理会计人员,这些也制约了管理会计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势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中存在着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象,需要所有者加强对资产的监控,管理会计正好具有这个功能。同时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加强治理结构的工作是势在必行,这也要求管理者加强对资产的监控,所以应用管理会计是十分有必要的,它可以促进企业完善治理结构,推动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随着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对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普及管理会计知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势在必行。
3、在我国推广运用管理会计的措施。
管理会计的应用实质上是贯彻管理思想的表现。企业领导是提高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领导没有管理会计的意识,他们便不会考虑到会计人员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的作用,那样即使会计人员有着很高的水平也难以发挥出来,所以领导者具有管理会计意识是十分重要的。领导者不妨从企业文化入手,结合成本、销售额、客户满意度、边际收益等因素组织企业文化体系,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最终体现管理会计管理的思想。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196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