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总结是为了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问题所在,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的写作要注意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和严谨性,避免语法错误和用词不当的情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学习技巧和方法,供大家参考。
浅谈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浅谈大学英语写作论文篇一
摘 要:写作作为一种综合运用英语知识进行书面交际的技能,让广大英语学习者颇感困惑,尤其是面临升学压力的高中生。写作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也是一个薄弱环节,本文针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提出应重视写作过程,教师要从关心学生的写作结果转移到关心写作内容和这一篇写作的生成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书面语言交际能力。
关键词:写作教学过程写作教学法高中英语写作
写作是一种思维活动,是学生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写作能力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新课标》的要求使得改变传统的重结果的写作教学模式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过程写作教学法是一种强调写作过程的'教学方法。过程是结果的保证,没有过程中活动的有效展开,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种教学理论把重点放在关注学生本身及培养学生写作过程中各种策略的运用和认知活动上,如观察、描写学生的写作过程;在写作前和写作后与学生交谈,了解他们在完成某项写作任务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各个阶段出现的问题;系统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历史性的分析,从而发现其发展进步的轨迹;从人文的角度研究写作教学的过程。
按照这种理论,学生对想要表达的内容的认识通常是在写、修改、再写、再修改的过程中从模糊而不完整逐渐变为清晰而充实的。笔者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基于过程教学法理论总结了以下几个有效的课堂写作教学操作步骤:
1、写前准备(pre-writing)
写前准备活动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唤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要求我们教师能够创设一定的语言交际环境,激活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灵感。而学生应对所得到的材料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分析,形成写作提纲。
2、写初稿(drafting)
这是写作的主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根据pre——writing阶段中大家讨论的结果、教师的指导以及拟写的提纲进行文字写作。写初稿是一个构思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写初稿时敢于大胆尝试,不必过多地顾及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自己是不是会犯很多语法错误等;同时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写作活动,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顺利完成初稿。
3、修改(revising)
这一过程主要采用同学相互修改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交换习作,检查彼此习作的内容要点、句子结构等,根据其他同学的意见对自己的初稿进行修改。教师也可请一两名同学到黑板前将他们的习作投影,让全班同学进行评价,教师则对学生的修改意见进行简要的点评,强调写作的要点和修改方向。
4、写第二稿(seconddraft)
学生根据修改阶段发现的问题完善自己的写作,写出第二稿。要求学生在要点齐全、表达准确的基础上,吸取意见,追求新颖,追求精致,追求连贯,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5、教师批改讲评(teacher’sfeedback)
教师要有能力观察和总结学生习作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向学生提供指导性的反馈,如文章表现的主题是否完整统一、文章段落组织是否合理、段落之间是否连贯、文体风格是否与内容相符等。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好的文章往往要经过多次的修改才能最终定稿。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反复修改作文,在修改中巩固知识,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
过程写作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赖于扎实的基础、写作方法和大量的写作实践。仅仅依靠教师的有效教学方法也是不够的。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如培养他们的写作构思策略、语篇衔接策略、修改策略等,这些良好的学习策略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写作任务。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夯实自己的语言功底,丰富知识面,扩大视野和思路。
教师要尽量使写作任务与现实相关联。很多情况下。写作仅仅是一种任务,学生为了写而写,缺乏实际意义,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果我们能够让学生带着一定的目的去写,将写作和学生的现实需要联系起来,如写留言条、简历等,就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总之,写作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思维过程,写作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依赖于教师的有效指导,依赖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开展。愿广大的英语教学同行们都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出更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和模式。
浅谈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浅谈大学英语写作论文篇二
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是大学
英语
教学的重点,然而,在四项基本技能中,写作是当代大学生的一项薄弱环节,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课时有限;教学方法单一、陈旧。本文尝试通过过程教学法改变这一现状,在介绍过程教学法理论基础及特点的基础上,从输入阶段、写初稿阶段、重写阶段、定稿及最终反馈阶段四方面探讨过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大学英语写作;结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在世界各国的贸易中起着纽带作用。由于各个行业在工作中对英语都有或多或少的需求,社会对大学生英语技能的要求随之越来越高。而写作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最能反映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但目前,我国高校英语写作课普遍采用的结果教学法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英语写作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比较薄弱,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课时有限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没有开设专门的英语写作课程,写作只是大学英语课程的一部分。由于课时有限,教师很难在课堂上单独划出一部分时间进行专门的写作讲解,只能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简单涉及一些写作技能与技巧。
(二)教学方法单一、陈旧
结果教学法是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英语写作教学法,它注重写作的成品,忽视写作的过程。对于一个写作题目,教师首先会选取一篇
范文
进行分析,并将写作技巧、写作理论机械地灌输给学生,学生不需要形成自己的评论,只需仿照模板再写出一篇相似的作文即可。这种教学方法比较急功近利,短期内确实可以看到效果,但从长远来看,过程教学法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更达不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一)过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20世纪70年代以来,基于交际理论的过程教学法受到了研究者们的重视,这种教学法认为,写作本身就是一种交际活动,而不是个体的单独行为。dt在《写作过程与意图》中说:“当你写作时,你就是在试图与他人交流。如果你不向他人表明你的观点,接受他人的批评,你就不会知道你的文章对读者的影响。”过程写作法注重学生的写作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这一方法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写作课堂中解脱出来,使他们由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转变成积极、主动地
学习
知识。由于学生全程参与写作,通过思考、讨论、修稿最终完成一篇作文,因此,整个过程都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二)过程教学法的特点
首先,过程教学法在课堂上转换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以往的课堂,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过程教学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只起到引导、组织和监控的作用。过程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写作过程,即从主题思想的理解到文章结构的布局再到内容的安排等,学生都要参与其中,并进行充分讨论,直至作文成稿。整个写作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其次,过程教学使单一、乏味的结果反馈变成即时、多样的过程反馈。过程教学法的反馈与传统结果教学法反馈不同,它不是最终的、一次性的反馈,而是将反馈穿插于整个写作过程。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接受别人意见的同时又给别人提出意见,这种即时有效的反馈能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其比结果教学法最终的一次性反馈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过程教学法将写作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写前阶段(prewriting,)、写作阶段(drafting)和重写阶段(rewriting)。写前阶段是学生在落笔之前的准备阶段,包括理解题目、搜集材料、构思作文的整体框架、写提纲,等等;写作阶段是主体阶段,是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完成初稿的阶段;重写阶段是通篇阅读初稿,根据别人的反馈意见及自己对初稿的评审,合理有序地调整作文。但是,写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简单的三个阶段包含着很多步骤,在实际写作教学中,可按照如下几个步骤实施。
(一)输入阶段
这一阶段是指学生在落笔之前的准备阶段,包括理解题目、确定主题、搜集材料、打腹稿等。教师可以在这一阶段简单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写作知识、写作技巧,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每组4~5人即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充分理解题目,同时互相借鉴所搜集到的资料,并最终理清思路,列出作文大纲。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起到组织、引导和监控的作用,即教师要引导每个小组进行积极有效的讨论,并将学生讨论的`提纲与
其他
小组交换,进行小组互评,以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二)写初稿阶段
经过小组讨论之后,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明朗起来,自然就过渡到落笔成文阶段。这一阶段,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重新加工,进而完成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不要过于注重斟酌字句,要确定好文章的结构,把想要表达的思想清楚完整地表达出来。课堂即时反馈阶段。学生在完成初稿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初稿再进行一次讨论,即对初稿的结构、内容、思想进行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监控者和引导者,要密切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了解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同时给予其有针对性的启发和指导。
(三)重写阶段
学生根据
同学
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并结合自身对初稿的反思,对初稿进行修改。这一过程,学生除了要把精力放在结构、思想、内容上,还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语法、句式及单词拼写。学生修改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互换作文进行初步批改,并将修改重点放在单词的拼写和语法上。(四)定稿及最终反馈阶段
学生完成初稿的修改之后,将定稿的作文交给教师进行最终批阅。由于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师之间已经进行过几次沟通,所以最终的批改不会出现“满篇红”的现象。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注意批语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批语对学生的督促和鼓励的作用。
语言是用来交流的,而写作本身就是一个交际的过程,学生如果没有足够的交际,就不能自如地运用语言进行写作。过程教学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单一、僵化的写作模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写作过程中,并通过课堂讨论、课堂反馈、修改等阶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4]谢绍白.过程体裁教学法在英语
专业
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浅谈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浅谈大学英语写作论文篇三
摘要:讨论了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实施吴红云提出的“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的意义和途径,并通过实验研究证实了该原则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作为一种科学的、综合的教学活动指导原则,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意义;途径;实验研究
元认知的概念源于美国认知心理学家flavell。他提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即认知主体对有关自身任何认知活动的知识或调节,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flavell,1979)。他还将元认知知识分为3类,即:“人(主体)的知识”,主体关于作为认知活动加工者的自己和他人的知识,包括动机、自我概念和写作问题;“任务知识”,主体持有的关于从事一项任务所需信息资料,以及关于完成任务所需努力程度的知识,包括文章知识、对目的的考虑和对读者的考虑;“策略知识”,关于达到某个目标或从事某项任务过程中所用策略有效性的知识,包括计划、组织、评价和资源利用。而元认知体验是指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有意识的认知体验与情感体验。
吴红云在“教学活动条件下大学生英语写作元认知的特点”(2006)中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提出在英语写作教学活动中实施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的构想(见表1)。
写作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它历经了从传统的西方修辞学到社会认知学的理论传承,从古典的修辞写作模式到过程化写作运动的范式转变,对英语写作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何通过理论传承和技术创新,解决中国语境中的英语写作教学问题,就成为一种有意义的事情(杨永林,2005)。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体现了社会认知写作理论和过程化写作范式的有机结合。社会认知写作理论认为作者、文本、语境三要素在写作过程中互为条件,强调写作过程中社会性学习的作用。而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以人(作者)为本(如评估写作中的强项和弱项及元认知体验等),强调优秀作文标准(文本)和教师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语境);过程化写作范式认为写作是思维和发现过程,是动用某些策略创造的过程,也是逐步开发文本的过程,在信息搜寻、前写过程、写作过程、改写过程、编辑过程等主要活动中“循环往复”地进行,并非“一蹴而就”的结果,而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强调学习者的自我评估和反思(思维活动)、阅读及策略知识的重要性(信息搜寻),将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融入写作过程的主要活动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是当代先进的'写作研究和教学理念的结合。
若想了解一种理论、一种方法、一种原则是否能解决中国语境中的英语教学问题,最直接的莫过于将其应用于英语教学活动中。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契合点在于:
(1)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2)强调学习的交际性和同伴合作精神;
(3)强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强调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该原则并非仅仅着眼于某项具体的写作任务,更重要的是它致力于贯穿整个学校教育甚至是终生学习的过程。这与我国英语教学的最根本要求是一致的。
根据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我们将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的实施纳入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多以精读和听说课为主。写作课占的比重小;二是因为阅读和写作之间存在着输入和输出的关系,阅读的目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和总体语言水平,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熟悉不同类型文章的写法(ur,1996)。该原则与大学英语精读课结合的方法是:在完成从课文理解、问题讨论互动、语言技能训练、综合练习等一系列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布置一项与精读课文题目相似的写作任务,进行写作练习。将精读课融入写作教学具有两重意义:一方面可为学习者的写作输出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把课文理解、问题讨论互动、语言技能训练、综合练习一直到写作的各个教学环节融合在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进行考察,扩展写作“过程教学法”到阅读这一准备阶段。此外,作文题目的拟订还应考虑到是否适合学生的自由发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
本文所提倡的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旨在与大学英语教学实际相结合,在不专门开设写作课的情况下,采取将写作融入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进行。具体写作模式采用前文提到的“扩展过程写作法”。检验这个构想的有效性如何,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学实践。为此,笔者在有关同事的帮助下,对某校2007级的非英语专业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15周的对比实验。两个班的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相仿(v2他们上个学期的期末考试写作成绩作为衡量标准),由同一个老师任教。实验班采用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下的“扩展过程写作法”进行写作教学,对照班也采用“扩展过程写作法”,但在教学中不实施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在实验阶段共要求学生完成了6次习作,写作文体有记述文、议论文、信件等等。实验前后利用课堂时间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主要考察学生对待写作的态度和兴趣;另一个考察指标是学生的6次作文成绩。采用整体计分,即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写作评分标准,由两位老师为作文评分。评分结束后,对两位老师评出的成绩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检测,得出6次作文成绩相关系数均在0.75—0.79之间(相关性在0.01水平就是有意义的)。说明两位老师评出的成绩可靠。取两位老师给出的分值的平均分,得出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作文分数,取6次作文分数的平均值,然后使用spss统计软件,检验这两个班的成绩有无显著差异。
从表2写作成绩对比中不难发现,由于两个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验班学生的写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两者之间的差异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本次实验数据证实了以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指导下的扩展过程写作法教学确实会影响学生的写作成绩,能帮助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表3调查问卷中有6个关于学习用英语写作的兴趣和态度的问题,其中前3项属于一般的概括性问题,后3项涉及英语写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统计结果显示,实验前后对照班的写作态度无明显变化,而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态度却有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实验班的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有明显提高,并且对英语写作更有自信了。
从实验研究的结果来看,采用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下的“扩展过程写作法”进行写作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和培养他们对待英语写作的正确态度,显著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成绩。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覆盖了写作教学的各个方面,对如何科学地、综合地指导英语写作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以该原则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精读课的扩展过程写作法要求老师与学生进行大量的交流,在目前班级学生多,课时少的现状下,教师很难做到单独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因此,需要考虑新技术的应用,如基于网络的写作教学活动,才能使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更具有可操作性。
浅谈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浅谈大学英语写作论文篇四
论文摘要: 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其中性别差异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是重点,也是难点。文章将通过分析大学生英语写作学习中的性别差异,提出相应的策略,来改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效果,促进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普遍有这样一种感觉,女生在英语学习中往往比男生兴趣更浓厚,学习能力更强,学习成绩也更优秀。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很多个体的差异会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近年来,有很多研究者针对学习者的态度、年龄、性别、性格、学习动机、认知风格、学习策略等作了研究,指出这些都会影响到二语习得。其中,性别差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大学英语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能力,其中写作水平的提高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个体的差异自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写作能力。由于性别的不同,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态度、策略等都会不同,因此对学习的效果和过程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大学英语写作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性别差异决不能忽视。
除了在大脑的生理功能、智力之外,男、女生在学习的态度、兴趣与对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些都会使他们在大学英语写作学习中有不同的表现,也会使他们取得不同的学习效果。
(一)学习态度的不同
大部分女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更加积极,并有较强的忍耐力,在相对单调、乏味的情况下能够坚持刻苦学习,而且女生的英语基础普遍就比男生要好。因此,在大学英语写作的`课堂上,女生更容易集中精神,认真听老师讲课,课后也能比较认真地完成教师所留的作业,并能将课堂上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遵照老师所讲一点点修改自己所撰写的文章,逐渐提高写作能力。
(二)对写作主题及文体的偏好差异
男生的知识面较广,并且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强,因而在写各种主题的说明文或议论文时,都能写得比较顺畅,能比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大部分女生的知识面相对狭小,她们往往比较关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或娱乐方面的信息,而且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较差。因此在被要求围绕她们不熟悉的主题撰写议论文或说明文时,她们往往感觉到无话可说,或者写了一大堆没有意义的空话,或是完全偏离了主题。而在写记叙或描写文时,女生则比男生更具有优势。女生擅长形象思维,感情丰富,观察细腻,而且语言的表达也更具感染力。虽然在文章的组织结构上往往还有所欠缺,但女生写的记叙文或描写文通常都更能吸引和感染读者。
(三)在写作语言表达能力上的差异
大部分女生的英语基本功扎实,明显优于男生。通常女生所写的作文语法错误较男生少,句式上也更复杂,更多样化,用词也更恰当,更优美。而在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和思想的表达上,男生则更具有优势。男生的逻辑思维较为缜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也比女生要强。面对同样的主题,男生能想到的支撑点往往比女生更全面,组织结构上也更合理。换而言之,男生在写作上更能把握好大局,而女生在写作的细节方面则更擅长。
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男女性别差异考虑进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很多问题上要对男、女生区别对待,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促使他们各自优势的发挥和劣势的弥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学习更有信心,及时发现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能逐渐改正,最终稳步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一)帮助男生端正学习态度
作为教师,应正视男、女生在外语学习中的心智差异,鼓励男生,发现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多褒奖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起能学好英语写作的信心,让他们充分体会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培养他们对英语写作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对男生也要严格要求,不能听之任之,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男生尤其要多加以引导,这样才能帮助男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才能帮助男生达到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目的。
(二)督促女生增加阅读量,培养她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为教师,首先要鼓励女生多读书、看报、了解时事,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扩大知识面;其次则要鼓励女生多思考问题,敢于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并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然后要帮助女生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即如何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
(三)鼓励男女生共同学习
男、女生在英语写作学习上各有优劣势,因此教师应鼓励男女生组成团队,共同学习,在相互合作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女生可以帮助男生端正学习态度,修改男生作文中语言表达方面的错误,而男生则可以帮助女生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从而达到一个扬长避短的效果,有助于男女生在大学英语写作学习中共同进步。
在大学英语写作学习中,学生的性别差异将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师,不仅要了解男、女生性别差异对英语写作学习的影响,而且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调整。一方面要帮助男生改变他们一直以来对英语学习积极性较差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女生扩大知识量,多思考问题,提高她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将性别差异考虑进来,才能改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效果,促进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燕垣.英语中性别差异与英语教学[d].外交学院,2005.
[2]钱进.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综述[j].甘肃社会科学,2004(6)
浅谈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浅谈大学英语写作论文篇五
论文摘要: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其中性别差异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是重点,也是难点。文章将通过分析大学生英语写作学习中的性别差异,提出相应的策略,来改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效果,促进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普遍有这样一种感觉,女生在英语学习中往往比男生兴趣更浓厚,学习能力更强,学习成绩也更优秀。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很多个体的差异会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近年来,有很多研究者针对学习者的态度、年龄、性别、性格、学习动机、认知风格、学习策略等作了研究,指出这些都会影响到二语习得。其中,性别差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大学英语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能力,其中写作水平的提高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个体的差异自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写作能力。由于性别的不同,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态度、策略等都会不同,因此对学习的效果和过程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大学英语写作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性别差异决不能忽视。
一、大学英语写作学习中性别差异的具体体现。
除了在大脑的生理功能、智力之外,男、女生在学习的态度、兴趣与对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些都会使他们在大学英语写作学习中有不同的表现,也会使他们取得不同的学习效果。
(一)学习态度的不同。
大部分女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更加积极,并有较强的忍耐力,在相对单调、乏味的.情况下能够坚持刻苦学习,而且女生的英语基础普遍就比男生要好。因此,在大学英语写作的课堂上,女生更容易集中精神,认真听老师讲课,课后也能比较认真地完成教师所留的作业,并能将课堂上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遵照老师所讲一点点修改自己所撰写的文章,逐渐提高写作能力。
(二)对写作主题及文体的偏好差异。
男生的知识面较广,并且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强,因而在写各种主题的说明文或议论文时,都能写得比较顺畅,能比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大部分女生的知识面相对狭小,她们往往比较关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或娱乐方面的信息,而且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较差。因此在被要求围绕她们不熟悉的主题撰写议论文或说明文时,她们往往感觉到无话可说,或者写了一大堆没有意义的空话,或是完全偏离了主题。而在写记叙或描写文时,女生则比男生更具有优势。女生擅长形象思维,感情丰富,观察细腻,而且语言的表达也更具感染力。虽然在文章的组织结构上往往还有所欠缺,但女生写的记叙文或描写文通常都更能吸引和感染读者。
(三)在写作语言表达能力上的差异。
大部分女生的英语基本功扎实,明显优于男生。通常女生所写的作文语法错误较男生少,句式上也更复杂,更多样化,用词也更恰当,更优美。而在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和思想的表达上,男生则更具有优势。男生的逻辑思维较为缜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也比女生要强。面对同样的主题,男生能想到的支撑点往往比女生更全面,组织结构上也更合理。换而言之,男生在写作上更能把握好大局,而女生在写作的细节方面则更擅长。
二、针对性别差异的应对措施。
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男女性别差异考虑进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很多问题上要对男、女生区别对待,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促使他们各自优势的发挥和劣势的弥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学习更有信心,及时发现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能逐渐改正,最终稳步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一)帮助男生端正学习态度。
作为教师,应正视男、女生在外语学习中的心智差异,鼓励男生,发现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多褒奖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起能学好英语写作的信心,让他们充分体会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培养他们对英语写作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对男生也要严格要求,不能听之任之,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男生尤其要多加以引导,这样才能帮助男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才能帮助男生达到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目的。
(二)督促女生增加阅读量,培养她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为教师,首先要鼓励女生多读书、看报、了解时事,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扩大知识面;其次则要鼓励女生多思考问题,敢于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并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然后要帮助女生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即如何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
(三)鼓励男女生共同学习。
男、女生在英语写作学习上各有优劣势,因此教师应鼓励男女生组成团队,共同学习,在相互合作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女生可以帮助男生端正学习态度,修改男生作文中语言表达方面的错误,而男生则可以帮助女生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从而达到一个扬长避短的效果,有助于男女生在大学英语写作学习中共同进步。
三、结语。
在大学英语写作学习中,学生的性别差异将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师,不仅要了解男、女生性别差异对英语写作学习的影响,而且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调整。一方面要帮助男生改变他们一直以来对英语学习积极性较差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女生扩大知识量,多思考问题,提高她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将性别差异考虑进来,才能改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效果,促进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燕垣.英语中性别差异与英语教学[d].外交学院,.
[2]钱进.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综述[j].甘肃社会科学,2004(6)。
浅谈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浅谈大学英语写作论文篇六
摘要;汉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写作训练应该从初学阶段开始,并分层次进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写作的全程指导,注重语言的规范使用和学生笔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汉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留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提高,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笔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在日常教学中,听力和阅读能力往往更容易被强化,因为无论是课文的学习还是各种习题的训练,都比较偏重于语言的输入练习,即听和读。久而久之,学生也容易养成单向接受汉语的习惯,听力和阅读练习做得比较得心应手,但一遇到需要表达的时候,就显得力不从心,有口说不出,有笔写不好。
写作训练是一种语言表达与输出能力的训练,也是语言训练比较高级的阶段,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基础,对汉字、词汇、语法等有比较熟练地掌握,又要具备一定的语言组织与概括能力,具有良好的书面语功底,才能更好地进行写作表达。虽然写作训练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要求比较高,但并不意味着只有高级阶段的学生才需要进行写作训练,初学阶段的学生就应该开始相应的写作练习,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语言能力的均衡发展,也可以培养学生语言思维的主动性。因此,写作能力的培养应该和其他语言能力的培养同步进行,还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一、初级阶段的学生可以进行以强化汉字书写为主的基本写作练习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基础性的写作练习,比如抄写句子、课文,默写生词、简单例句等,还可以结合听力训练进行听写练习,如果学生掌握的情况较好,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句型替换与造句练习。这样的练习似乎还称不上是写作训练,不过可以为今后写作能力的培养做好准备工作,让学生勤动笔,注重书写规范,打好基础。
教师对学生抄写或默写的词语、句子等要进行认真批改,及时纠正汉字书写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经常出现的偏误要重点指出,并着重训练。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规范使用汉字以及汉语标点的能力,从开始学习汉语的时候,就养成规范、严谨的写作习惯。
二、中高级阶段的学生应该重点培养语言概括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学生进入中高级阶段的学习以后,写作训练也应该逐渐升级,可以进行仿写、改写、缩写等方面的练习。根据所给句子和段落,学生仿造其模式进行仿写,既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框架,又能发挥自己的语言创造能力。改写和缩写练习也是很好的训练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阅读抓住文章的中心内容,并通过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在中高级阶段的写作训练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要让学生了解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注意行文的结构和逻辑,注重语法的规范和词语使用得当。教师还要对学生写作的短文或句子进行细致地点评和指导,让学生每写一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收获和提高,避免只求数量而忽视了效果。
三、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写作的全程指导,从命题到讲评,有层次地进行写作训练教师应该对写作教学有个总体的计划,从准备写作开始,就给学生一定的指导,比如在命题阶段要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义以及要求的写作形式等,要让学生学会审题,并引导学形成明晰的写作框架,在下笔之前心中有数。
在学生完成写作之后,教师要给予细致的批改和点评,对于共性的问题可以集中进行讲解。另外,由于在写作方面,学生会有许多个别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一对一面批的形式,对每个学生的。
作文。
进行当面评讲,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在写作方面存在的长处和不足。另外,一对一的评讲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的写作成果受到了重视,当老师对自己的某一句子或段落给予赞赏和肯定的时候,会信心十足,对于存在的问题也会印象比较深刻,学习和写作的热情都会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周红.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理论研究动态[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9(06).
[2]朱湘燕.对外汉语写作教学调查及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9(06).
[3]陈贤纯.对外汉语教学写作课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9(05).
[4]杜欣.留学生写作教学中的控制性训练原则[j].汉语学习,2019(03).
浅谈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浅谈大学英语写作论文篇七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高校大学英语教师投入大量精力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以更好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和学生阅读能力。心理语言学不仅为语篇理解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分析依据,更成为高校大学英语教师阅读教学研究的有力依托。
英语阅读课堂教学长期以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高校大学英语教师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地探讨最为合理的阅读教学模式。语言学理论是他们进行研究的依托,而以心理语言学理论为依据进行的深入研究更是值得重视,从该角度揭示阅读的心理活动规律,可以使更多的高校大学英语教师更快更好地确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最佳模式。
“语言理解”是心理语言学集中讨论的话题,简言之,就是研究人们是如何理解语言的,其中包括言语感知、词汇提取、句子加工和语篇理解。而阅读正是将这四个过程进行综合运用的体现。
在语言感知条件的研究方面,“语境”是影响言语感知最为重要的条件。语言感知研究的另一个领域是“书面语言理解”的研究,这牵涉到“视觉感应”、“字母辨认”、“词意确定”以及“信息记忆”和“信息组织”等方面的探索。在“词汇提取”的研究方面,其探索主要集中在“词的基本元素”、“心理词汇的研究方法”、“影响词汇提取和组织的因素”和“词汇提取模型”等四个方面。马斯伦(marslen)和威尔森(wilson)提出,当一个人听到一个词的时侯,该词所有的语音邻词都会被激活。无论是哪一种理论,都很难适用于解释语言理解复杂过程的全部,但是,每一种“模型”都强调“激活”理论。
句子理解是语言理解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心理语言学家认为,人之所以能够理解语言,是因为信息接收者和信息输出者的心目中有着共同的语法规则或“约定”。然而,句子理解研究并非如此简单,这里还牵涉到句子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问题,仅以a说的“it’stoowarmhere.”一句为例,如果b从该句的字面意思去理解,他很可能就没有理解a的真正指意。因此,句法加工便是心理语言学在语言理解方面所探讨的第二个问题。句法加工的研究涉及到“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关系”、“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关系”、“句子结构的分解”和“从句的加工”共四个问题,主要探讨人们是如何通过句法加工来理解复合句及其指意的。然而,要正确理解语句,句子记忆也是重要的一环。
“语篇理解”的研究而论,基本上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语篇连贯和理解策略的研究、语篇记忆的研究和语篇处理的研究。就语篇连贯的研究而论,由韩礼德和海森(halliday&hasan)提出的“上指”(anaphora)和“下指”(cataphor)成为语篇连贯研究的一大主题。但无论是“上指”,还是“下指”,讲的都是语句紧密连结与语篇连贯的关系。在语篇理解策略的研究方面,语篇信息的“已知或未知策略”、“直接匹配策略”、“搭桥策略”以及“回顾已知信息策略”成为讨论语篇理解的重要思考线索。有关语篇记忆方面的探索,由巴特莱特(bartlett)提出的有关人类认知系统的“组织计划构架”仍影响着当今心理语言学有关语篇记忆的研究,他认为,记忆是活跃的、有创建性的,是有计划的。就语篇的记忆而言,“命题”和“推理”成为研究的中心。心理语言学家认为,不仅话题的辨认和句子的组合与语篇记忆密切相关,语篇理解也有助于语篇记忆。在语篇处理的研究方面,“语篇处理模型”成为研究语篇理解的中心内容,诸如“语境模型”、“连接主义模型”、“建构与结合模型”等,均从各个角度阐述了语篇理解的过程。
由以上的语言心理学对语言理解的相关理论分析中不难看出,“阅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是作者、语言信息和读者三方而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并非是读者单方面的’对号入座’式的单纯语言活动”。语言学家古德曼(goodman)还曾把阅读的心理语言过程分为“体验”、“预测”、“验证”和“肯定或修正”等四个过程。这些过程构成了一个彼此相联的、周而复始的理解、消化和表达的循环过程。他所阐述的阅读心理活动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概念能力、背景知识和处理策略等三者互相作用的过程。
语言学家威德森(widson)教授1979年曾指出,“阅读不仅是获得信息的过程,而且是解释信息的过程。读者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取决于他原有的背景知识和语言信息的重要性”,“阅读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四方面意义的复杂的`脑力劳动,那就是认字、释义、思考和贯通。”这其实正是心理语言学观点对于阅读的总结和概括。归根到底,阅读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的心理语言活动,通过赋予文字符号以意义,来达到理解作者思想的目的。因此,我们往往把这种阅读活动认为是“视觉的谈话”,是阅读者与写作者之间未谋面的交流。
纵观有关语言学家对阅读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可以发现,阅读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并不是读者不需要任何努力即可从阅读材料中了解到不曾了解过的东西,也并不是仅仅辨认出文字即可;相反,阅读是一个积极的心理过程,是一个读者与作者之间相互交流的主动过程。读者不单纯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通过运用其所学的语言知识、文体辨认能力、以往的阅读经验以及已获得的阅读技能,来充分调动视觉、记忆和想象力等各种思维能力的积极活动者。因此,阅读实际上就是一种读者不断运用头脑已有的知识,对读物所提供的文字信息及含义进行选择、推论、记忆,达到最后理解的心理过程,是一个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阅读的真正意义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是一种十分复杂的高级思维过程。
依据心理语言学对阅读特点的研究,为高校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了诸多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可运用的方法,并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改革提出了新的启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以过多的讲解及其他的语言活动来代替学生自己阅读的心理过程。单纯的老师讲解、学生听的阅读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不能投入更多的机会来实践阅读的心理语言学过程,因此违背了阅读的心理活动规律,学生的外语阅读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因此,他们必定要经历从“非自由阅读阶段”到“自由阅读阶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读,同时不仅要注重精读课的教学,也决不能忽略泛读和快读的训练,培养学生具有通读、略读、查阅、评读的能力,要为学生创造符合心理语言学模式的阅读环境,让学生真正经历阅读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文化背景知识是影响阅读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一个人所赖以成长的文化语境将会直接影响他自己要说的话和对对方所讲的话的理解与解释。如果学生缺乏对这些背景知识的掌握,势必会影响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准确理解,有时甚至会产生误解。因比,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首先把与阅读材料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及本课文中呈现出来的背景信息解释清楚,要让学生知道这种语言的母语使用者是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的,要让学生了解母语使用者是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的,扫清阅读理解中文化知识方面的障碍,弄清历史背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准确性。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是把零星的信息升华为概念,也就是将阅读材料的感知输入转化为对阅读材料的最佳理解。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理解是阅读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外语阅读教学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挖掘自身潜力,利用所掌握的文化背景和外语语言知识,提高自身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全面准确地理解文字中所表达的各种信息。由此可见,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充分发掘并发挥自身的各种潜能,加强从语篇水平上提高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辨证、分析、推论及综合理解的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语境对于将文中信息作为语篇理解的线索,综合运用阅读技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建语境,是指找出篇章的理解所依赖的各种语内境,把握篇章内新的语义联结网络。篇章内部的语义联结,体现在段落与文章中心、段落与段落、句子与段落中心、句子与句子、词语与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上。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并以此为例引导学生将此种语境的建构程序运用在课内外的阅读训练中,例如,如果学生掌握了可根据阅读材料上下文的信息及词的前后缀来猜测词义这一阅读技巧的话,就不会因一词的障碍而使阅读的内容支离破碎、无法理解。在语境中运用各种不同的阅读技巧可以达到获取不同信息的阅读目的。
在以往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对阅读所能培养的英语应用能力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阅读即“读”的能力。而资深的英语学习者及英语教学者都十分清楚这样一个道理,即英语运用能力其实是一种综合技能的体现。只有将听、说、读、写、译之技能有机融合,综合运用,才能体现语言之娴熟,其中各项技能本身无一不体现了将人类的各个生理感官系统功能相结合的共同作用。因此,我们不能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其他方面的能力割裂开,应以阅读技能为切入点,综合并全面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
综上所述,心理语言学从理论方面对语篇的理解和分析提供了研究的重要切入点,并从实践方面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给予了重要启示。笔者相信会有更多的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加入到研究心理语言学对阅读教学影响的队伍中。
[1]滕玉梅,薛亚红.以心理语言学为依据探讨英语阅读教学新模式[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6,(1).
[2]郭溦.对于大学生英语阅读状况和语境利用的调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1,(7).
[3]邹平英.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新模式[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3).
浅谈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浅谈大学英语写作论文篇八
对于预习一直是我本人比较头疼的事情,之前自己每天都会在微信群里给学生发具体的预习任务,但是每次预习效果都收效甚微,自己也专门咨询了班上几个学习成绩比较好,比较踏实孩子的家长,家长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孩子几乎从来不预习,即使我发了预习任务,也是草草的看一下书,针对这种情况我本人也是无从下手。自从我们高语组开展课内预习这个小课题之后,我也一直进行反思实践,针对我们班的预习效果比较差的情况,我开始利用每天早读的时间带领学生们一起预习,首先第一遍预习,我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一些基本的生字词,在这期间我会和孩子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刚开始孩子们读书就像念经一样,时间一长我发现我认真有感情的朗读的方式,在慢慢的影响孩子们,班上有一大部分孩子会像我一样融入文本,读的有感情,其实在这种无形中,孩子对文章的基本基调有了初步了解,接着我会与孩子一起在书本中找一些生字词和四字词语一起去认读和书写,在这个一起书写的过程中孩子们对生字生词有了初步的了解,第二三遍预习我会在黑板上列出一道预习题目:这道题目一般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预习的时候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读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种有目的的读书会使预习发挥最大效果,在三遍有感情的朗读后,孩子们对课文的基本基调和主要内容以及生字词有了一个大概的把握,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在早读的时候我和孩子一起大声朗读,在三遍有感情的朗读以后同学们已经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身世经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在课堂上也有所体现,在理解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样时?学生回答问题非常积极,能比较快的找到具体的句子进行汇报。这也是在多次预习课文的基础之上才能做到。通过多次实践,我也从根本上意识到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在本组的教研讨论中,我也吸取了其他老师的精华,会在课前预习这方面做出更适合本班学生的预习要求和方法,我相信好的预习方法对于学生理解文本,会提供更多的帮助,使学生在多次预习之后,在生字词语方面和课文的基本基调方面有一个大概的掌握,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我们课堂效率,让孩子们真正读懂文本,而不是死记硬背。
浅谈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浅谈大学英语写作论文篇九
摘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正在飞速的发展,知识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习就成为了促进社会和人类发展进步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构建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对每个国家的发展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文章分析了学习型社会的含义和特点,并指出了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存在的阻碍,提出了一系列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策略和方法,以期更好的促进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建成。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自主性;人力资源;整合。
学习型社会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于1968年由美国学者罗伯特哈钦斯提出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中详细阐述了这一概念。之后,这一概念就变得越来越流行并广为传播,许多国家也应景这一趋势,纷纷把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本国发展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和最终目标。
一、学习型社会的含义及特点。
学习型社会,就是在全社会中提倡一种积极学习的风气,并由政府或相关组织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实现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让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拥有学习的机会,以此来促进自我的发展。学习型社会具有如下特点:
(一)学习没有阶段性,是持续一生的活动。
在现代社会,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知识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更新,因此,我们想要有所发展,单单只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不够的,我们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的重新学习,积极接受新事物,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
(二)学习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在学习型社会这一概念出现之前,我们的学习指的都是在学校中的学习,离开了学校,学习似乎就停止了。但学习型社会的学习恰恰相反,它提倡的是离开了学校,我们也应该继续学习,而且把学习的范围扩大到全社会的任何地方。
(三)学习是大众的,人人都可以参与进来。
以前所指的学习,因为是学校阶段的学习,所以学习的对象就局限于适龄的儿童或青少年,但是学习型社会却不同,它倡导的是社会中的所有人都应该参与到学习这一活动中来,人人都可以依自己的意愿行进学习,只有这样,学习的大众性才能落到实处。
(四)学习型社会是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人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因此,学习作为人类的一种发展活动,也应该是没有止境的。当今的世界,不断的飞速变化,这样就致使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都需要不断的发展。所以,由人类个体组成的学习型社会也将是一个没有止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以上这些学习型社会的特征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候不会偏离方向,确保实施的顺利进行。
二、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面临的挑战。
进入新世纪以来,构建学习型社会成为我国发展进步要实现的一个具体目标。但是,由于受到我国固有的一些条件的制约,这项工作会遇到一系列挑战。如果我们不能克服这些障碍,学习型社会就不会如我们理想般的实现,也就会变成一个空洞的概念。
(一)旧的文化学习观的阻碍。
任何一个新型社会的建设都需要有不同于以往的新的观念作为支撑,学习型社会也是一样。然而在我国的现实中,一些传统的学习观念却阻碍着学习型社会的顺利发展,其中就属功利性学习最为代表。现在社会,功利性学习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应试教育。很多学校把“应试”作为唯一或主要的教学目标,以考试和分数作为判断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十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由功利性学习观导致的被动学习和个人学习也是阻碍社会进步的主要的传统学习观。所以,在构建学习型社会进程中,我们要抛弃旧时的想法,树立与学习型社会相适应的新观念。
(二)传统的学习方法已不再适应当今的社会。
在当今的世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采用传统的学习方法已不能适应这样的速度,以至于没有办法学到更多的知识。
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对学习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它要求学习者不能一直满足于自己本身所拥有的知识,要与时俱进,不仅要经常学习新的东西,还要学习如何学习,因为只有掌握了高效的学习方式,才能跟上不断进步的社会,符合这个时代对人们提出的要求。
(三)人力资源的素质普遍偏低。
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日益加剧,这种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素质的竞争。当然,要顺利建设学习型社会,也需要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而我国的人力资源状况却不容乐观。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是:人力资源的素质普遍不高,高端的人才供不应求,人力资源的配置还没有完全达到市场化的要求,城乡、地区间素质差距较大等。这些存在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也严重阻碍了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建成。
(四)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阻碍。
构建学习型社会需要提高全社会人们的素质,而不仅仅只是某些地区。但我国现在的教育发展情况却是很不平衡,某些地区似乎已经达到了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标准,而某些地区却处于大大落后的状态。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首先,地域间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大大落后于东部。其次,城乡发展不平衡。无论是教育经费的投入还是教育资源的分配,农村地区的水平都大大落后于城市。再次,教育的群体发展不平衡。弱势群体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比较少,从而得到发展的机会也就比较少。
三、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策略和方法。
面对新时代的要求,结合我国在发展学习型社会中遇到的这些阻碍,我们可以尝试性的提出一些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方法。
(一)改变原有的思想,建立新型学习观。
构建学习型社会,实现终身学习需要树立与学习型社会相适应的新学习理念。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教育不是一味的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并把这样的学习运用到一生的发展中去。其次,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和兴趣,不应该在教育上实行“一刀切”,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再次,不应单单只以学习成绩和升学来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好坏,应看教育是否发展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发展创新能力等等。
(二)改革和创新学习方法。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拓展,其价值和功能也大大增强,所以,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时刻都要注重创造性地学习。因此,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坚持带着问题学。我们要积极的发现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样才能真正把学到的东西变成自己的知识。再次,要坚持在思考中学。把“学”与“思”紧密结合起来,只有用学习来丰富思维空间,用思考来巩固学习效果,才能相互促进。最后,要坚持联系实际的学。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要坚持把学习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学以致用,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
(三)科学高效的开发人力资源。
构建学习型社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所以积极有效的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对于我们建设学习型社会有着重大的作用。首先,要建立公平合理的用人机制。运用科学的劳动就业机制,在选拔人才时,不仅要看工作能力和业绩,还要看在本领域中的学习能力,以减少人才的浪费和流失。其次,要积极实行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我们不仅要对未成年人实行义务教育,也要对成年人实行继续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尽可能的为人们多提供学习的资源。最后,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开发理念。要了解每个人不同的个性和禀赋,以便安排合适的岗位,做到人尽其才。
(四)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
构建学习型社会,需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还远远不够,现有的教育资源也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大量增加教育资源的投入。因此,政府必须加大对各级各类教育的投入,并且还要多增加一些投资主体,形成政府、企业、社区、家庭等组织对教育的共同投入。只有这样,构建学习型社会才有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当前我国教育资源供给不足,这些教育资源在我国东部和西部,农村和城市地区也分布得很不平衡。所以政府在增加教育资源投入的同时,要制定合理可行的政策,做好教育资源的分布和调配工作,以增加西部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给那些地方的人们提供更多和更好的学习机会。
学习型社会所倡导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始终保持不断学习的状态,才能满足这个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建设学习型社会,不仅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是促进我们自身发展,提高自身素质的强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2]王正环,陈昭君.对我国学习型社会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06)。
[3]王英伟.学习型社会的六大特征[j].社会科学论坛,,(06)。
浅谈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浅谈大学英语写作论文篇十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因此,中小学教育尤其是中学教育更应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以下是笔者在开展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一些浅见:
一、让养成教育规范化、具体化。
著名教育专家安文铸教授在他的“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成才、成人”讲座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善于观察周围的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而这个例子中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所提到的种种行为习惯其实都属于养成教育的理念范畴。对此,其实在很久以前,已经被我国一些教育名家们所关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所阐述的主要思想就是关于当今中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学生,尤其是中学生,他们还处于较原始的感知阶段,必须靠家长和老师的引导来认知世界。古代著名大学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该从其认知出发,并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将初一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向学生们宣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制定了《养成文明十个好习惯》向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让学生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如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别人帮助了你要说声谢谢、见到老师要问好……由于目标明确,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显得相当的配合,如:这学期我班教室搬到新教学楼五楼,游乐空间增大,走廊拐弯较多,且地面较滑,学生课间嬉戏容易滑倒,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于是,我补充制定了班规--不准在走廊上追逐打闹,不准爬栏杆。
二、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其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国的先哲也有“慎始”的教训,一种习惯之养成,莫不由“渐”而来。在小孩子时代已经受了良好的教育,到青年的时候,自然可以减少许多问题。“慎始则善终”,这是必然的结果。由此可见,养成教育是为人的终身成长奠定良好基础的教育。学生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须经常性地进行诱导、训练;一种不良行为的纠正,也须反复地进行指导、教育。所以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同时要注重师表形象,注重情感交流。
三、养成教育要师表垂范。
通过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自身的形象,言传身教影响学生。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雨果也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高尚师德,特别是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高尚师德是一种无价的精神力量,曾经有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他不幸患上了强直性脊椎炎,颈不能转,腰不能弯,腿不能曲,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没有一个人不好好学习的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教书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师德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谦虚和无私奉献,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所谓高尚的师德就是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于工作中体现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关怀和严格要求。
俗话说:“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要赢得学生尊敬与喜爱。要想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必须从“我”做起,从老师做起。当然,要做好这点不容易,古话说:“作经师易,作人师难。”虽然这样,我们还是要努力,要以无私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学生做表率。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觉中老师的某一行为习惯,可能会出现在学生的身上。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如要求学生不吸烟,我硬戒掉了一天吸两包烟的大烟瘾。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教师首先应该注意在学生面前树立文明礼仪的榜样,对于学生的问好,老师应该微笑点头,碰到内向的学生,要尽量先跟他们打招呼。对于学生的帮助,我们应该亲切地跟他们道声“谢谢!”。如果老师有时说错了或做错了,也要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教师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诱导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简单地批语指责。通过情感的交流,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意见更易接受。一个幽默的玩笑,一句轻轻的问候,可能使其心灵受到震撼。
四、养成教育要“三位”一体从点滴抓起。
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例如,在家长的监督下要学生完成“十个一”活动,在家里做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看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等等,并制定“自评--师评--家长评”的评价制度,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养成教育重在对学生平时的常规管理,落实常规管理要从“小、细、严、实”四个字上下功夫。小:德育教育要从小处抓起;细:德育工作要细致,要注重细节;严:对学生的要求要从严,管理制度实施要严;实:每一项德育措施都要扎扎实实地完成。在今年我校的德育工作中都有一个整顿校风校纪、强化管理月,例如:9月份是强化发型要求,10月份强化服装,11月份强化学生文明礼仪等。通过首先对学生外在形象上的要求,使我校的学生在外形上具有一个中学生应有的文明要求。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许多同学熟读“文明规则”、“中学生守则”,甚至倒背如流,却常随手扔果皮、纸屑;许多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学雷锋做好事、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却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因此,养成教育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见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班里的门窗桌椅坏了自觉自愿修好,上学穿校服,衣帽整齐,佩戴校牌,排好队、走好路、吃好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楼平地起,我们可以从一些身边琐碎的小事中,看出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也就在点滴小事中。
五、养成教育要形成共识。
学生的养成教育不是个别老师的工作,是每位教师的职责;养成教育也不单是学校的事,是每个家长的事,是需要社会各界支持关心的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拓宽思路,想出新办法、提出新见解,解浃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做好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祖国未来的成长,需要一个相对纯净健康的环境。我们相信,只要加强领导,形成共识,充分认识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齐抓共管,人人参与,形成合力,就能在教育的花圃中培育出茁壮、艳丽的花苗。
追忆。
浅谈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浅谈大学英语写作论文篇十一
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有着很大的作用,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同时也要把阅读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让学生持之以恒、练笔不止,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个性,读出理解,读出自己的韵味和思考,力争读出文章的精彩,从而让他们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放飞。同时在阅读中要让学生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充分享受文章的精彩,享受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读书。
二.在广泛的阅读中积累知识。
读包含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而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主要是课。
外阅读。在学生乐于读书的前提下,学生会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而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兼容,是前人观察成果的结晶,更是学生广泛采撷的素材。所以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取了大量的知识,开拓了视野。
三.把阅读中积累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
著名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广泛的阅读使。
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写作方法,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词汇。但这些语言、词汇是死的,教师要激发学生把这些死的语言词汇转化为活的语言词汇,将习作置于现实生活中。要鼓励学生写日记,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把生活中感兴趣的事写下来,将积累的知识运用其中,让学生在日记中自由表达。我们要告诉学生写日记并非每天要写长长的一篇,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只要抓住每天中一个值得写的片断,当长即长,能短则短,并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词语在日记中加以灵活运用,那么死的语言、词汇就变活了。
四、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使阅读为写作服务。从读学写,在积累上下功夫。对于学生来说,读多了接触好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地可用的语句就多了,写起来便得心应手;读的更多时,就更加熟悉各种表达方式,还可以锦上添花,把意思表达得更圆满,更生动。这也是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习作角度看,习作教学虽然和阅读教学有着明显的不同,但二者关系紧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学习运用语言。运用语言,不仅要积累语言,还应了解和掌握一些语言的规律。因此,阅读教学还应该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以课文为例,教给学生一些有关语言方面的知识以及写作的规律和方法,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从中体会到为了表达一定的内容,作者是怎样准确、生动、鲜明地使用语言的,做到读写结合,从读中学写。而这些,就不是其他课程所必须承担的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将两者结合起来有以下几种方式:
1、写读后笔记。写读后笔记是学生的练笔过程、思维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素材积累、词语积累的一个重要手段。阅读之后,让学生或就着作品蕴含的思想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或摘录好词好句,或体会文章写法。写好后,定时对学生的阅读笔记进行检查,将几篇写得较好的笔记当众读给大家听,让大家有个学习的榜样,也是对写得好的`学生的一种鼓励。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中每周贴几篇好的笔记,让学生看,被选中的学生受到鼓励,其他学生受到启发。这样读写结合,学生逐步养成了写读后笔记的习惯,作文能力也不断提高。
2、仿写。初中阶段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局部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一篇文章或一段话,我们可以抓住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这几个点进行分项仿写。这样,便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了,达到了篇与篇读写迁移的目的。
3、扩写和缩写。对于那些比较简短的文章,扩写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缩写,在不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基本结构,顺序和体裁,对长文章压缩,使之成为短篇短段。
4、续写。在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出的结果既符合情节的发展,又融入了自己的想像,给文章添上了一个较圆满的结局。
对于中学生而言,作文难怕作文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化写作文的消极态度,变积极态度。让学生学会阅读,博览群书,搜集资料,并将阅读成为每个学生的自觉行动,那么当前学生怕作文、厌作文的情境一定会得到改观的。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使学更好地从“阅读”中学“写作”,以利于其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王阳。
浅谈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浅谈大学英语写作论文篇十二
1974年,bbc播出了英国人东尼·伯赞(tony buzan)的10集电视系列片《思维导图使用手册》,第一次向世界正式介绍了“思维导图”(mindmapping)的概念。这是一种以直观形象的图示来建立起一种网状联系的记录方法。它能依据全脑的概念,按照发散性思维的模式进行思考,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发掘人的记忆、创造、身体、语言、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潜能。因为这一创举,东尼·伯赞被誉为“世界大脑先生”,而思维导图也被誉为“21世纪全球性的思维工具”,被广泛地应用到了人们的工作、学习中,甚至是生活当中,也引发了各界对它的使用方法的研究和讨论。
近年来,国内关于思维导图的论文发表虽然呈快速上升趋势,但理论探讨类的研究多以文献综述为主,缺乏理论上的创新和突破;实践研究类则以简单经验介绍为主,鲜见严格控制变量的实证性研究。而在国际上,对思维导图的研究已经拓展到从简单的纸笔构图迁移到计算机构图、协同构图等方面。整体上看,国内外对思维导图的关注度都越来越高,但研究方向上国际上更加前沿,研究规范上国外也显著高于国内。一方面,由于高校扩招引发的师生比严重失衡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的教学时长缩减,都使得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教学成效堪忧。而对于一门语言来说,听、说、读、写等技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必须全面提高对各个技能的培养水平。作为一所以农科专业为主的西部二本院校,云南农业大学的生源受到地域、专业和经济能力等多方面的限制,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总体而言未能满足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水平。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收效甚微。
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可避免地受到应试教学的限制,这与长期主导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机——cet四、六级考试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学生学习的动机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他们的关注点就不可避免地放到了对语言知识的掌握之上。而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往往侧重于对词汇、句法和衔接手段的正确使用,及时纠正写作过程中的所有错误,并给予正确范例供学习者效仿,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学生也倾向于在写作时以采用规范语言为主要目的,忽略了写作所必需的思想性,也缺乏对其他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结果,传统的教学法虽然能有效地强化学生对所学写作格式、语法、词汇等知识的掌握,但不能确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究其根本,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习惯性地让思想服从于自身语言表达能力,而不是让语言来为表达思想服务,属于一个逆向的学习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再多的写作练习和写作方法教学都显得徒劳无功。学生缺乏发散性的思考过程,也就失去了用英语自由表达思想的动机和正确的学习模式。
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当中,目的就是尝试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模式,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入手,锻炼学生以思想来决定表达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导向和模式,促进深层学习,从而真正培养其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虽然之前也有相关的研究涉及用思维导图辅助英语写作,但这些研究并未以大学英语写作作为具体研究目标,亦缺乏相应的评价研究。从研究角度来看,要想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效果,思维导图的评价研究亟待加强。
对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应用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基本内容和试图解决的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如何让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熟练使用思维导图来提高写作水平。思维导图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但受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所限,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一方法并不了解。所以,研究当中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让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原理、方法和作用等有全面的'认识,能在写作时熟练使用思维导图为习作服务,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写作能力。
这个部分又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首先,如何使用纸笔进行直接简单的思维导图制作。学生得到习作题目时,基本都能够对文章内容进行简单构建,但受个人语言能力和学习习惯所限,往往会急于行文,对文章主题、结构和铺排缺乏深入思考,也就不太可能写出高质量的习作。运用思维导图对发散性思维的辅助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针对文章命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思考,更好地设计行文结构和表达主次。行文记事,首要的应该是言之有物。当学生熟悉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以后,在简单的纸笔的辅助下,即可进行针对命题的发散性思考,从而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命题作文。这是针对学生当前学习英语写作的主要动机——迅速提高应试中的写作水平而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其次,如何使用思维导图计算机软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进行某一主题的陈述,进而锻炼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和表达能力,提高其书面语言的表达水平。
现代化的高等教育不能忽视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当前,由于思维导图的作用已经得到许多知名企业和教育专家的认可,市场上已经出现了许多制作思维导图的计算机软件,如inspiration、mindmanager、personalbrain、brainstorm等。在制作思维导图上,计算机也以它的操作快捷、图像形式多样和容量大的特点显示了比“纸+笔”工具高效的优势。
在各种思维导图软件中,应选用适合用于写作、项目计划,而且利于制作精美的陈述辅助幻灯片的软件。在学生掌握了用纸笔熟练绘制思维导图之后,引入软件的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进入深层学习模式,从锻炼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和表达能力入手,提高其书面语言的表述水平。
第二,如何有效评价思维导图对提高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效能的作用。作为一项以应用研究为主的研究项目,作为一项全新的教学手段的应用,研究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是否能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证明其可行性。在对之前的研究成果的检索中,我们发现虽然国内外对思维导图已经开展了多年的研究,但国内的研究结果中较少出现具体针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具体研究,更缺乏严格控制变量的数据分析。所以,如果要开展有效研究,必须尝试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对思维导图能否有效提高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效能进行对比分析,最终证明思维导图能否成为确实可行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手段。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变量的控制。研究项目应对不同原始英语水平、不同性别的实验对象开展教学实验,得出实验对象不同是否会影响思维导图的效果的有效数据。也要采用不同的写作主题作为实验素材,找出思维导图对写作能力的促进作用是否会受到不同写作主题的影响。
其次,应该以多种数据收集手段来从多角度求证采用思维导图的预期目标是否能够达成。
通过对比实验对象在使用思维导图前后的作文成绩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数据搜集,以科学有效的论证来说明思维导图是否能有效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及其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否有所促进。
综合以上考虑,我们认为,对于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应用研究的开展过程应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构成:
首先以讲座的模式详细介绍思维导图的由来、发展、应用范围、作用原理、绘制方式、对英语写作的促进作用等相关知识,然后以系列研讨会的形式让学生熟悉如何采用纸笔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和如何利用mindmanager和inspiration两个计算机软件。
研究项目将采用不同变量来开展研究。在实验对象和参照对象上,将从云南农业大学2014级大学英语a6级(已经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a4级(高考英语单科成绩高于100分,且大学英语ii成绩属全年级中上水平)、b级(高考英语单科成绩为70~99分)和c级(高考英语单科成绩为69分以下)四个教学级别中,各抽出大学英语ii的期末考试平均分基本一致的两个班级分别作为各级别的实验班和参照班,预计涉及约500名学生,约占2014级大学英语课程学生总数的五分之一。
研究开始时在实验班和参照班都统一进行一次前测(pre-test),以供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级的学习效果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在实验教学班引入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参照班级则应用传统的命题—习作—评阅的教学方法。各级别的实验班和参照班的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习作)都将由不担任教学任务的一名教师完成评价并进行对比。
为了证明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促进作用是否会受到写作主题变化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写作教学的内容将按三种主要写作体裁开展:议论文、记叙文和应用文。因此,研究过程中将开展三个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单元的教学实验。通过实验结果的数据对比,找出思维导图对不同的大学英语写作任务完成效果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
通过实验组和参照组的最终习作的横向对比,及实验组的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的纵向对比,来证明思维导图是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提高其写作能力;通过对实验组的问卷调查来求证思维导图及相关软件是否能够提高其学习兴趣和信心,促进其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以上研究计划是针对云南农业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的研究设想,我们希望在研究过程中能顺利实施研究计划,根据研究进展适当调整研究策略,从而得到科学可信的研究成果,证明思维导图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思维导图的模式来更好地开发大脑的潜能。
浅谈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浅谈大学英语写作论文篇十三
[摘 要]本文从英语写作任务型教学法、数据驱动学习法入手,探讨自建小型书面英语语料库在英语写作教学方面的作用,着重说明其对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论证自建语料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语料库写作教学 数据驱动学习 任务型教学
众所周知,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一种认知手段,学习英语的目的应在于实际应用。但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实践中一直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教学重点主要是语言点的讲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传统的写作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控制课堂上的一切,学生没有足够的练习机会;忽视学生的个体特征,把全班学生放在一个起点上;课堂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信息源;不能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于是很多人呼吁改变传统的“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写作教学程序。提出各种解决方法,例如蔡兰珍提倡采用任务型写作教学法,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再如一些学者提出来的数据驱动学习法,强调学习过程变成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提高的过程。这些改革的中心思想就是:理想的第二语言学习环境需包括学习者交流和讨论的机会,真实的受众,真实的学习任务,接触和产出丰富的语言的机会,学习者对学习有一定的控制。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最终达到学会语言,能在生活中运用语言的目的。
任务型教学的实施中往往涉及六个要素:目的、输入、活动、教师角色、学生角色、背景。其中真实的语言输入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而数据驱动学习法也强调数据的重要性,因此笔者认为语料库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介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语料库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对海量自然语言材料进行处理(包括预处理、语法自动附码、自动句法分析、语义分析等)、存储,以供自动检索、索引以及统计分析的大型资料库。语料库的研究对象是人类语言自然运用,因而语料库以其丰富的语料,能保证语言输入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因语料库检索工具的简便易操作,使学生进行数据驱动学习成为可能。此外,由教师自建的小型书面英语语料库,在面对特点各异的教学对象时,会具有更强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实效性。下面详细介绍教师自建小型书面英语语料库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
教师自建小型书面英语语料库属于学习者语料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师以自己学生的作文、日记或练习等为研究对象创建学习者语料库,对“学习者语言”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调查和描述。另一类是教师收集英语本族语者的作品(如美国大学生作文选)建立的小型语料库。
教师自建小型语料库与大型语料库相比,具有可及性高的特点。例如,英国国家语料库的世界版cd光盘的价格为50英镑,购买时还须支付10英镑银行手续费和7英镑的运费、包装费,而bnc baby光盘也价值不菲。若要将教学科研工作需要的语料库都收集起来,尤其是收集国外大型通用语料库并做到能够及时更新,对英语教师个人来说是很大的负担。所以大型语料库对使用者个人而言往往遥不可及。赵宏展提到从抽样率的角度分析,如果教师对自己学生的抽样率为百分之百,这远远高于大型通用语料库的抽样比例。因而,建立在该小型语料库之上的研究,对该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来说具有高度的代表性。
教师自建书面英语语料库在英语写作教学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增强外语课堂教学实践中语言输入的真实性。教师可以利用收集的'英语本族语者的语料库进行检索,找出本族语者常用的文章写作模式,以供学生参考、模仿和对比,从而使学习者少走弯路。或者检索词类用法,尤其是同义词,给学生把本族语者使用频率高的搭配形式总结出来,从而使学生接触和掌握真实的语言。
2.促进学生课外数据驱动自主学习的实行。教师在课堂上对语料库的检索使用,可以给学生很好的示范,而且语料库更有利于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课下亲自检索,不断增加的实例接触进行语境推测,自己发现语言使用的规则,解决语言直觉欠缺的问题。例如,学生在课下写作中发现自己不能确定作文中“……and other hobbies are regarded as a goodtime”是否成立?对于这一类问题,传统的解释方式很难说得清,不妨看看语料库可以提供什么样的答案。先键入“a good time”找出所有有关的搭配类型, 再点击窗口左下角的“collocates”标签,打开将以“a good time”为中心的搭配关系表,去观察哪些动词为合适的搭配。因此,语言的学习不再被视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单纯的知识讲解和传授,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习者创设使用语言的环境。课外数据驱动学习中,教师收集的学生作业构成的小型语料库也可以成为学生对比发现自己与本族语者差距的好帮手。学生可以按照上述办法检索两个语料库,发现彼此间的不同。
3.加强对学生作业反馈针对性,发现典型性问题。教师提倡学生交电子文本的作业,语料汇集成语料库,然后教师利用语料库内部索引软件concordance中的muhiple file concordance就可对多名学生的文本进行分析,得出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及学生易犯一些错误。还可运用词表等功能来针对学生习作中的词语搭配问题做出评判。这会大大降低手工批改、记录学生错误的劳动强度,教师在以后的课堂实践中就可以进行针对性地有类别地反馈,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4.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和科研进步。教师本身在分析学习者英语写作的同时,可以观察他们中介语的发展。进而分析母语对英语学习正迁移和负迁移,为我国外语教学和学习提供大量的可靠数据并产生积极的后效。教学中的点滴发现,有感而发,加上语料库的数据支持,科研文章的含金量会升高。教师针对自建语料库的词法、语法、句法等分析发现,对教师当前的教学尤为有针对性,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典型性困难,有针对地教学,使教师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从而进一步地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
本文认为任务型教学法和数据驱动学习法都是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方向。将语料库引入英语写作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从真实的语言使用实例中发现自己所学语言的事实。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能够牢记通过自己的努力所发现的东西。教师自建小型书面英语语料库便宜、便利,并能在课堂内外发挥作用,促使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进步。因其对教学的针对性较强,较之大型的语料库更能直接地指导教学,因此笔者建议广大教育实践者予以实践探索,以促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浅谈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浅谈大学英语写作论文篇十四
摘要:钢琴教学是兼具艺术性和专业性教学,钢琴技术与艺术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两者缺一不可。在实际的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钢琴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钢琴技能,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钢琴表演能力,做到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才能真正诠释钢琴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钢琴教学;钢琴技术;艺术表演;关系。
钢琴的发展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出现了各种类型的钢琴曲目,很多钢琴名作深入人心,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但是在实际的钢琴教学中,很多钢琴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片面,过于侧重钢琴的技巧教学或者是钢琴的艺术表演效果,对钢琴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没有将钢琴的技术性与艺术性进行深度的融合,钢琴教学的效果较差。很多年轻的教师教学经验不足,仅仅靠着年轻的激情与活力带动教学,没有真正领悟到钢琴技术与艺术表演之间的紧密关系,使学生在钢琴表演中过于形式主义或者过于依靠技巧。本文针对当前钢琴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如何在钢琴教学中将钢琴技术与艺术表演相融合。
一、钢琴教学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钢琴表演发展迅速,钢琴教学也随之不断发展,随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的进步和对艺术的向往,钢琴教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传统的钢琴教学仅仅存在于大学的专业教学中,大学专业的教学是钢琴教学的主要平台,当前钢琴教学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逐渐融入到了各高校甚至幼儿园中,其教育层次得到了有力的提升。但是从当前钢琴教学的效果来说,教育内容和教育成效尽不如人意,存在着很多严峻的问题。例如,钢琴教学中教师的职业素养不够,缺乏专业性,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相比落后,钢琴教学仅仅停留在形式层面,无法让学生真正掌握钢琴的真谛[1]。总之,当前我国钢琴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提高教育思想意识水平,创新钢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钢琴教学的形与神,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和艺术表演水平。
二、钢琴教学中技术与艺术表演的关系。
(一)“内在”与“外在”的关系。
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时,应该向学生传授专业的、科学的钢琴知识,同时要进行钢琴技巧的传授和表演艺术的教学,不断完善钢琴教学的内容。从本质上来说,钢琴技术是学生在钢琴教学中学习到的内在的知识和技巧,而艺术表演是学生在教学中掌握到的外在的素质和涵养,两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均有差异,因此要分层次的'进行钢琴技巧与艺术表演的教学,让学生由内而外的进行学习。专家分析,对于钢琴教学来说,其技术教学与表演教学就像我国的武术,必须要内外兼修、内外统一,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
(二)是钢琴教学的核心内容,对钢琴教学的有着重要的意义。
钢琴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授钢琴理论知识的过程,而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后进行技巧的传授和表演的教学,实现系统的实践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具备独自演奏的能力。在实际的钢琴教学中,钢琴学习者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和学习需求,他们的钢琴学习能力也不同。对于一些来自普通家庭、钢琴天赋一般的学习者来说,他们学习钢琴只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生活,希望对钢琴演奏有一定的学习和了解,对钢琴的技巧和演奏水平没有很高的要求,因此简单的进行钢琴基本知识和技巧的教学即可。但是对于一些专业的钢琴学习者来说,他们对钢琴教学有着较高的要求,希望在教学中学习到系统的钢琴知识、过硬的钢琴技巧和高超的钢琴表演能力。所以,这对钢琴教师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将教学重点放在钢琴技术与艺术表演的教学上,合理掌握和利用两者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艺术境界。
三、钢琴技术与技术表演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一)任课教师的选择。
钢琴的教学需要有专业的教师来实施,学校需要具备强大师资力量,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但是当前我国大部分的钢琴教师是学校聘请的业余教师或者专业的年轻教师,他们对钢琴教学的认识不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在教学中过于注重钢琴的技巧教学,例如弹琴姿势、指法等,忽略了钢琴艺术表演的教学。有些教师教导学生模仿一些著名钢琴家的弹奏姿势、指法或者动作,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过于注重形式教学,缺乏实质性,教学效果差。因此,在钢琴教学的任课老师选择中,学校要有长远的目光和远见的卓识,不能只根据教师的钢琴技术水平与表演能力来选择,要进行综合的考核,全面考虑教师的钢琴水平、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选择能够真正促进钢琴教学发展的教师。
(二)授课教材的选择。
好的教学材料能够让学生从中学习到全面的钢琴知识,感受到钢琴表演的魅力。在授课教材的选择中,要避免出现错误的教学内容或不符合大纲的内容,要将学习重点和难点凸显出来,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学习,将学习内容从头到尾贯穿在一起。所以,学校要加强钢琴教学的教材选择,对教材的选择进行严格的检查,选择适合学生的最佳的教学材料[2]。
(三)学生兴趣的培养。
随着教育观念的进步,很多家长都有着从小培养孩子的想法,在孩子不懂事的时候就将孩子送进培训班,没有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填鸭式的培养让孩子对艺术学习产生了反感,学习效果较差。在实际的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是否对钢琴教学感兴趣,并利用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钢琴学习境界的传达。
钢琴教学不同于其他的课程教学,是以艺术性为主的教学过程,重在艺术的学习和体验。教师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入艺术的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传授钢琴技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涵养,让学生能够进行形神兼备的钢琴表演,培养出具有高超技术和良好涵养的钢琴艺术人才[3]。
四、钢琴教学中技术与艺术表演的关系运用。
(一)以音乐传授技巧。
音乐是钢琴表演的情感寄托,情感是音乐艺术中的本质的内容。很多著名的音乐家和钢琴家在创作过程中,都融入了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思想,通过作品和表演向人们传达自己的感情,这是音乐的最高境界。在钢琴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看到了乐谱描述的音乐,忽略了乐谱创造的音乐内在情感,在钢琴教学中缺乏教学精神和情感体验。钢琴教学是一种艺术性的教学,不同于其他的课程教学,不能照搬书本的知识,要引导学生感悟钢琴曲目中丰富的情感表达,真正实现钢琴的教学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钢琴曲中的音乐美和情感美,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接收钢琴、认可钢琴,真正掌握钢琴的学习要领。
(二)用技术诠释音乐。
对于钢琴的教学,强调最多的就是钢琴教学的技术性和情感体验,但是不能忘记钢琴中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即钢琴技术。一个好的钢琴表演,需要好的钢琴作曲和高超的钢琴表演技巧、以及丰富的钢琴表演情感。首先,钢琴教师要从基础的理论知识和钢琴技巧入手,夯实基础,钢琴技术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钢琴教学中,需要长期的训练,这是一个合格的钢琴表演者最基本的能力;其次,在扎实了钢琴基本功以后,要不断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技能,引导着学生去感悟钢琴曲传达的情感,用高超的钢琴技术来诠释音乐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
(三)技术与艺术表演同时迸发。
在钢琴的表演中,不仅需要好的弹奏技巧,还需要好的艺术表演能力。很多老师认为钢琴的技巧是钢琴表演的精髓,只要具备良好的钢琴技巧,就可以完成一个好的钢琴表演,认为钢琴艺术表演只是一种形式,是可有可无的。但是也有很多老师认为,在钢琴的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感悟钢琴曲的内在情感,钢琴技术只是起到了辅助作用。这两种说法都是比较片面的,只有将钢琴的技术与艺术进行深度的融合,才能真正掌握钢琴学习的真谛。钢琴技术与艺术表演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两者缺一不可,在钢琴教学中要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同时教学,才能实现钢琴教学的初衷。
五、结语。
综上所述,钢琴技术是钢琴教学的内在形式,而钢琴艺术表演是钢琴教学的外在表现,两者进行结合才能诠释钢琴教育的最高境界。在钢琴教学中,要重视技术教育和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真正诠释钢琴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2]杨婧.浅谈钢琴演奏中的的技术与艺术[j].音乐时空,2013,(01):111+93.
浅谈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浅谈大学英语写作论文篇十五
根据我校升为高职院校,本文对目前高职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进行了总结,发现其中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希望能为提高我校及各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的教学水平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涂敏侯泊华作者单位:涂敏(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侯泊华(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
刊名:成功(教育版)英文刊名:success年,卷(期):20xx“”(10)分类号:h3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改进措施
浅谈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浅谈大学英语写作论文篇十六
预习是课前的初步自学,其目的是在课堂正式学习前做好知识准备工作,是为课堂学习打基础的,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也是提高自学能力的第一步。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相关能力,都可以有效地开展预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进行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研究,可以有效地关注学生的预习,从而改变学生当前预习效率不高的现状,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预习过程得以真正优化。
一、重视预习,教师是预习的主导力量。
预习是学生学习新课一个起点,也可以是一个支点。预习的过程是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独立地、尝试性地去学习新课文,进行听说读写的自我实践。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有着主导地位的教师,要想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作用,单是心理上重视是不够的,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每一篇课文的特点,精心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习内容,为有效地指导学生展开预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细致要求,让学生预习有法可循。
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单单掌握常规性的预习方法是不够的,可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扩大预习的范围,或根据教材的差异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特殊预习,进一步培养预习习惯及自学能力。
1.从课本中找要求。
在进行每一单元的教学前,首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导读”部分,使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总体的印象,明确单元训练重点。每篇课文前都有提示预习的具体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根据这些具体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带着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去认真地读课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把要求做的地方做一做。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对预习也很有帮助。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预习时,看看并想想这些题目,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练习题则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预习完课文试着口头做一做,可检查预习的效果。
2.从课外找突破,了解文章背景,搜集整理资料。
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或许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为此,学生在课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有条件的学生可以上网搜集相关信息,也可以查阅课外资料,同时进行细致地整理,提前浏览,初步掌握。等到上课的时候,可借搜集整理的资料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如教学季羡林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课前安排学生查找季羡林的生平资料。学生知道了他曾因战火而滞留在德国不能回国后,对本课最后一句“我做了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这一难点就能体会其回忆在德国生活的日子中,感受到了德国的美丽,同时也饱尝了思乡之苦。
3.不动笔墨不读书。
1.检测要及时。即有预习必有检查;今天布置的预习,明天一定要检查。检查是一种督促,及时地检查会让学生意识到预习不是可有可无的,预习的效果是要向全班同学展示的,有了这种思想才能保证今后的预习不应付,认真对待。
2.检测要做到全面,不是针对优秀生的检测,也不是后进生的检测,而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综合反馈,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教师都要兼顾到,只有全面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才能对课堂教学做出最准确的调控,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提高。
3.检测方式要多样化。对于可以呈现出来的可安排小组长进行检查(如课本中生字的注音组词等等),其他方面可利用课前的提问、自由展示,同桌交流等方法进行检测。例如为了检测学生课前对课文朗读情况,我们往往在课堂上让学生一人一句地接读课文,人人参与,有比赛的意味,有效地检查了学生的读书情况,对学生的预习也是一个促进。
四、合理安排,循序渐进,让预习成为习惯。
首先,在明确预习要求的时候,要先讲解清楚要求,在课堂上逐条引导学生去做,使学生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在学生对要求熟悉之后,可逐渐将预习安排在课外。预习作业的布置也要体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其次,一定把预习当作一项重要的作业,估算需要用到的时间,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完成。
第三,要求要因人而异。对于班级中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要求也可有所不同。学困生可只要求完成常规性的预习,而优等生可加大预习量及预习深度。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199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