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制定的一种教学计划,它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案可以起到指导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教案的编写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要求,可以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活动。我们每一次的教学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教案,它不仅可以提升我们教学的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最后,教师需要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学习借鉴他人的教案经验和教学思路,可以帮助你提高教学水平。
草原小牧民大班教案篇一
通过筷子舞体验感受音乐旋律的特点,能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认识蒙古族乐器“马头琴”,并能够听辨其音色。
3.通过听、唱、舞等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能够喜欢蒙古族音乐。
1、
师生课前准备(听音乐进教室)。
播放:歌曲《草原赞歌》。
2、
师生问好:自我介绍。
师:同学们都在看我,在看我的衣服吗?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
生:略。
师:你说对了,我穿的是蒙古族服饰。
师:那你们知道哪些蒙古族的音乐呢?今天我们就一同来了解一下蒙古族的音乐!
师:让我们来听一首歌曲。
(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师:这首歌让我们想到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美丽的大草原。)。
生:(我看到了好多的牛和羊。)。
生:(我看到了奔跑的骏马。)。
师:我和同学们一样,也仿佛来到了美丽的大草原。谁知道这首歌的名字?
师:你说的非常对,说明你很熟悉这首歌。
师:这首歌曲是《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它就是蒙古族著名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
师: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它的旋律呢?我们再来听。
师:(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及风景图片)教师用手势带动孩子们感受音乐。
师:歌曲的速度和旋律是怎样的?
生:(中速,较慢,旋律优美.。)。
师:优美的旋律让我们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热爱草原、赞美家乡的情感。
师:我这还有一段音乐,和前面的歌曲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让我们一起来听。
生:(旋律不一样,一个是欢快的,一个是优美的。)。
生:(速度不一样,一个速度慢。一个速度快。)。
师:你们说的很准确,是旋律和速度与刚才我们所听到的歌曲不一样。这段音乐有着轻快的节奏,前面我们听到的歌曲旋律流畅,有着连贯的长音。
师:听了这么欢快的音乐我们最想做什么?
生:(想跳跃,想舞蹈。)。
生;略。
师:有挤奶舞、盅碗舞、马刀舞等(边介绍边出示图片),下面我们就一同来欣赏一段舞蹈。
(播放:视频)。
师:同学们能够看出这是图片中的哪一种蒙古族舞吗?
生:骑马舞。
师:对了,是骑马舞。你最喜欢骑马舞中的哪一个动作?你能模仿一下吗?
(在音乐中生随意做,师生一同做舞蹈动作)。
师:同学们看我手中拿的是什么呀!
生:(筷子)。
师:筷子是生活用具,但在蒙古族人手中它是可以用来跳舞的道具。
师:下面我就用它给大家表演一段舞蹈,也叫做《筷子舞》。
师生之间在直观的问题中交流感情。
聆听音乐,启发学生根据音乐展开想象,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以筷子舞为导线,激起学生学习的情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体验快乐的情感,熟悉本课的旋律,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师:大家可能发现了,不管我的动作如何变化,我都是在随着-------音乐来做的。
师:这么欢快的旋律是一首蒙古族儿童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让我们一同用动作表现音乐旋律的高低变化。
(引导学生一同来做,师用筷子提示音高变化,播放歌曲)。
师:我看大家也跃跃欲试,我已经给大家准备了筷子,快把它找到和我一起来做。我唱歌,大家用筷子伴奏。
(师范唱,随音乐师生一起用筷子律动)。
师:刚才我们一起律动,大家没有听清楚歌词,我再来为大家演唱,你们仔细听,歌中唱到什么?你记住了哪一句?(师范唱歌曲)。
师:歌中都唱了什么?
生;略。
师:(出示歌篇)我们来配合,用接龙的形式按节奏朗读歌词。(衬词是我国民歌的特点之一,是人们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我们不用读)。
师:大家的歌词读的很准确。
师:让我们用“哒”音来轻声模唱歌曲旋律(用稍慢的速度模唱歌曲旋律,启发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把小牧民自豪的心情表现出来)。
师:刚才在模唱旋律时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不认识的音符。(引导学生关注前倚音)。
生:略。
师:哦,是这个小音符,我来唱一下。(师示范)它是前倚音,写在音符的前面,用来修饰它后面的音符。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师引导学生一同唱前倚音乐句,这样的演唱能更好的表现出羊儿的可爱形象。)。
师:熟悉了旋律之后,让我们来合作演唱歌曲。我唱第一句,你们唱第二乐句。衬词的地方我们一同来唱。
师:歌声让我们仿佛来到了辽阔的草原,当我们在草原上喊远方的小伙伴时的声音应该是什么样的?(先用“哎-----”体会声音传向远方的感觉,两组强弱对比唱衬词乐局句)让我们来试一试。(解决歌曲难点乐句)。
师:(纠正问题,师生交换角色演唱)。
师:让我们完整、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提示用歌声表现出小牧民豪爽的性格,衬词的地方应该演唱的舒展,富有激情。)。
师生合作,感受音乐旋律和动作的变化。
有目的地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启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并加深对歌曲的印象。
师生合作,熟悉歌曲旋律。创设情景,解决难点。
师:我们一同愉快地演唱了歌曲,但是与蒙古族人比起来,我们的表演还缺少了一点内容,那就是---舞蹈。大家还记得我们前面做过的筷子舞吗?现在就让我们用筷子和打击乐器来表现歌曲。
师:让我们和小牧民一起来进行一场歌舞表演。一组同学扮演小牧民演唱歌曲;一组同学跳筷子舞;另一组同学用打击乐器伴奏。
(在音乐中师指导学生自由分小组练习)。
师:小牧民们,你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来一次小小的音乐会。把自豪、喜悦的心情表现出来吧!
师:我们一起感受了小牧民们载歌载舞的快乐。你们还熟悉哪些蒙古族的歌曲呢?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熟知的歌曲,并唱一唱)。
生:略。
(播放《我从草原来》音乐)。
生:马头琴。
师:我们来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和音乐。)。
师:听听它的音色是怎样的?我们来模仿它的演奏姿势。
生:略。
师:“马头琴”它音色深沉、浑厚、苍劲、辽阔、富于表达勤劳、强悍的蒙古族人民的性格和感情。(播放《我从草原来》音乐减弱)。
师:今天我们一同欣赏、演唱了蒙古族的歌曲,了解了蒙古族的筷子舞和乐器马头琴,丰富多彩的蒙古族音乐带给我们美好的感受,最后,让我们再次唱起《我是草原小牧民》来表达我们快乐的心情吧!
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体验加入筷子舞和节奏乐器伴奏的效果,更好的表现歌曲。
在合作表演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
在马头琴演奏的音乐中,认识马头琴并了解其音色。
王艳玲老师是黑龙江省鹤岗市黎明小学音乐教师,她执教的《我是草原小牧民》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二课《草原》。这节课主要有以下特点:
教师将《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设计成以唱歌为主,同时将欣赏、音乐知识、筷子舞等有机结合的综合课,使简单的音乐材料变得更为丰富。教师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草原》这一主题,在一次次的反复聆听音乐、参与体验活动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设计了层层递进式的活动和问题,使聆听音乐变得有趣味性和知识性,引导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学习音乐。
这节课的开始,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自由的学习氛围。例如:课前在《草原赞歌》音乐声中律动进教室,观看蒙古族服饰,聆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使学生在听、看、动、说中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为激发学生学习蒙古族歌曲的兴趣发挥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教师注重在体验中学习歌曲。通过初听《我是草原小牧民》与前曲进行了对比,了解不同情绪、速度,但风格是一样的,都是蒙古草原情调的歌曲,运用了对比的音乐材料进行教学。在体验筷子舞中培养学生对歌曲旋律的听觉记忆能力,在整体学唱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引领学生按节奏接读歌词、找相同乐句、创设“草原喊人”情景解决歌曲难点、师生接唱等这些方式,把知识技能学习有机的融于实践活动中。
从学生熟知的蒙古族歌曲入手,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感知马头琴的音色,是对蒙古族音乐风格在认识上的进一步加深和提高,从而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和表现歌曲。
整节课设计合理,安排紧凑,教学方式多样有效,让学生不仅饶有兴趣的学习了歌曲,还加深了对蒙古族歌曲的了解和体验。
草原小牧民大班教案篇二
1、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性质。
2、使幼儿能根据不同的节奏选择乐器,并初步学会识图谱演奏。
3、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幼儿热爱音乐的情感。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节奏谱、音乐磁带、小手小脚标记、乐器标记以及双响筒、沙球、铃鼓。
一、欣赏乐曲,熟悉旋律。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曲,请你们来听一听,听完之后,哪个小朋友来告诉老师,你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放磁带2遍)。
小结:这首歌是我国一个少数民族的歌曲,歌里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草原上的小朋友,他在放羊的时候看到草儿青青,牛羊肥肥,心里特别高兴,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啊。
2、这首歌给你什么感觉?
二、识谱选择身体动作。
1、它还可以用好听的乐器来演奏呢!看,这是它的节奏谱。
2、教师清唱,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打节奏。
总结:每小结的第一拍都是重拍,拍手第一拍要重,后面要轻,跺脚也是,扭一扭的小朋友要特别注意,要先拍一拍再扭,拍手也要注意在那一小结×的地方拍。
3、教师清唱,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打节奏。
(重点练习一下合奏的部分)。
4、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演奏一下。
5、真好听,还想再听你们来一遍,行吗?
三、用乐器来演奏。
(主要介绍乐器名字合它的使用方法,注意点)。
2、轻轻拿起你的乐器宝宝,我们来用它来演奏。
准备好了吗?
3、交换乐器演奏。
这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曲子,讲述的是小牧民在大草原上骑马飞奔、高声欢呼的情景。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动脑,气氛活跃。对于音乐情绪的把握,音乐节奏的把握,孩子们有着较强的理解能力。
草原小牧民大班教案篇三
1、能感受和表现大草原美丽的风光。
2、感受优美恬静和快乐奔放两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并能与诗歌中草原的不同风景匹配。
3、能通过文学活动和美术作品来感知音乐,大胆创编各种合适的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1、熟悉并理解诗歌的意境,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朗诵诗歌。
2、绘画工具,录音机,配套磁带或cd。
1、欣赏草原美景。出示图画并播放音乐,请幼儿安静地欣赏。
2、组织幼儿讨论画面与哪段音乐相似,与诗歌《美丽的草原》哪一段匹配。
3、启发有根据音乐和画面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注意符合音乐的力度、节奏。
4、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知,即兴创编合十的.动作表现音乐两遍:第一遍,欣赏美丽的草原风光。第二遍,在欢乐的草原上愉快地活动。
5、请幼儿自由选择主题:美丽的草原风光或欢乐的草原进行绘画活动,注意色彩、构图与音乐性质相符。
草原小牧民大班教案篇四
1、喜欢中国工夫,体验中国工夫的雄壮有力的气概。
2、激发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中国工夫。
中国工夫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制作。
1、京剧表演:
分男、女幼儿表演京剧中的人物,男孩面戴自己设计的京剧脸谱,小姑娘手拿手绢表演。
2、学习武术表演:
(1)观看武术表演。
刚才,表演了中国国粹京剧,今天,再来看看中国的传统武术吧。
(幼儿观看武术表演)问:中国的武术种类很多很多,你喜欢武术吗?为什么?
武术有什么用?(强身健体)。
(2)了解中国武术。
问:你还知道哪些中国武术?你能做做动作吗?
(根据幼儿的回答后播放多媒体软件)(个别幼儿示范做动作,集体学做个别动作)。
(3)欣赏歌曲《中国工夫》。
问:“听了歌曲你发现了什么?”
(4)表演中国工夫。
a、听到慢的音乐时应该怎样做动作?(动作有力、停顿)放第一段音乐幼儿表演。
b、听到快的音乐时应该怎样做动作?(动作有力、连贯)放第二段音乐幼儿表演。
c、下面,把动作组合在一起完整的表演。
今天请你们做小小武术师把刚才你们表演的动作配上去,好吗?
请你们自己找几个朋友一起给歌曲编动作,动作要有力、到位、精神。(表现出中国武术的特点)。
d、请多位幼儿上台表演。动作要有力、精神。
e、请幼儿做小老师,可以和他们做的动作不一样,也可以一样。
再请部分幼儿带领大家表演,教师参与表演。
三、打击乐:拔根芦柴花刚才表演了雄壮有力的中国工夫,下面小小演奏家听着优美的江南民乐一起来演奏吧!
草原小牧民大班教案篇五
《北京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社会领域提出了“通过多种媒介和活动,使幼儿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懂得尊重少数民族和其他地区的风俗习惯"。于是在班级中我们开展了“中国民族多"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幼儿对于民族舞蹈特别感兴趣,于是我和幼儿通过欣赏、学跳、创编来感知民族舞蹈的特点n这次活动是其中的一次。
1、感受蒙古族三段体音乐欢快、优美的音乐风格特点。
2、初步尝试合作创编蒙古族舞蹈,感受创编的快乐。
1、物质准备:音乐、课件、小水桶。
2、经验准备:幼儿了解认识蒙古族的习俗和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
2、蒙古骑马、挤奶动作练习。
(一)幼儿欣赏音乐。
2、幼儿。说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以及自己的心情。
(二)幼儿再次欣赏音乐并欣赏蒙古大草原的幻灯片,同时感受音乐的快慢变化。
1、现在夏老师带小朋友一起到蒙古大草原去看一看,看看那里的人们都在做什么?
2、幼儿根据幻灯说出人们的生活。
3、你发现音乐有什么变化?
4、教师为幼儿介绍音乐。(这首音乐是三段体音乐表现蒙古族人民在那达慕盛会上骑马、摔跤、挤奶的欢乐场面)。
2、分段欣赏音乐:
(1)快的时候做什么动作,请个别小朋友做动作,其他小朋友来学一学。
(2)跟着快的音乐做一做动作。
(3)慢的时候做什么动作,请个别小朋友做动作,其他小朋友来学一学。
(4)跟着慢的音乐做一做动作。
1、请幼儿听音乐分成5组进行舞蹈创编。
师:刚才小朋友的动作做得很漂亮,接下来让我们也来做个蒙古小牧民,一起来编个舞蹈,可以加上简单的队形变换,注意音乐的快慢变化,让你的舞蹈更加漂亮。
2、教师鼓励幼儿合作,并简单介绍道具。
3、幼儿自由创编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集体听音乐自由展示。
2、幼儿分组自愿展示。
中国民族舞蹈体裁、主题、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幼儿在学习表演舞蹈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欣赏到民族舞蹈优美的动作、悦耳的旋律,而且能感受到中国各个民族的不同习俗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北京市幼儿园教育纲要》艺术领域目标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幼儿艺术表现和创造的初步能力。作为蕴含了民族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民族精神丰富内涵的中国民族舞蹈是幼儿园舞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选择,但是幼儿对于民族的认识比较浅,因为民族离幼儿的生活比较远,于是我们以主题活动为载体,通过视频、图片、故事等多种形式丰富幼儿对蒙古族、蒙古舞蹈的经验。
以前在教民族舞蹈时更多的是让幼儿模仿学习,幼儿多是单纯的训练,而大班幼儿有创编能力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于是我在让幼儿学习基本动作后进行了此次创编活动,意在发展幼儿的创编能力。在本节活动中我选取了三段体的音乐,幼儿能够大胆创编舞蹈最重要的就是对音乐的倾听和理解,于是活动一开始我请幼儿完整的欣赏音乐,让幼儿对-i-=乐有充分的了解,然后分段欣赏进一步让孩子理解音乐,为幼儿创编舞蹈打下基础。为了让幼儿更丰富的创编舞蹈,我通过同伴学习、小组协商、动作频率变化、方位变换等方式引导幼儿创编,应幼儿的需要还为幼儿提供了挤奶筒,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幼儿体验成功提供帮助。
本次活动幼儿的兴趣从头到尾始终高涨,整个活动过程注重体验与感受、交流与发挥,真正达到了活动化的共同学习。
幼儿园教师在进行传统民族舞蹈教育活动时,往往注重的是动作的训练,一般以教会为目的,过程中要求幼儿单纯模仿,忽视幼儿对民族舞蹈的感受力、创造性和表现能力。延庆二幼的夏淑芳老师,在进行蒙古舞蹈《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教育活动时,从艺术领域核心价值入手,旨在激发幼儿对音乐、舞蹈的感受和兴趣,运用不同方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是为幼儿前期经验的丰富提供了必要和有效的支持。蒙古族舞蹈对于大班幼儿来讲,相对陌生,他们不知道蒙古族的人每天在做什么,用的'是什么,吃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做那些舞蹈动作,夏老师通过图片、视频、故事以及日常生活中对蒙古音乐和舞蹈的欣赏,丰富了幼儿关于蒙古的生活经验,了解了一些民族风情和习俗,为舞蹈的创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以及认知的发展水平,满足了幼儿好奇、好动、好问、爱模仿的心理特征,引发了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为教学活动的成功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是能够把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逐级分化,为达成目标创造赣是草原小牧民.豢謦蠡琴擎黪》赣澄幼儿园教育活动亲例及评析了良好的条件。在有限的教育活动时间内,大班幼儿要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快慢和特点,还要进行舞蹈动作的创编,如果没有主次之分、没有有效的调节,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对教材的透彻分析,以及对本班幼儿的全貌了解,就不可能十分准确的定位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而夏老师凭着对职业的高度责任感和对幼儿的爱,以及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很好地把握了重点和难点的逐级分化,为幼儿能够有兴趣、专注的参与活动,完成活动目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三是幼儿自主自由自愿状态的激发,符合艺术领域中舞蹈教学的核心价值的倡导。舞蹈的学习是富有个性和自我的学习,若千篇一律,统一要求,整齐划一,就严重违背了艺术领域的价值追求,而夏老师在整体教学活动过程中,很好地处理了教师主导和幼儿主体地位的关系,教师始终站在幼儿的角度去实施教育,引领幼儿去发现、探索,整个活动动了起来,充满了活力、富有朝气,能够不断地听到教师接近于生活语调的亲切、愉快的说话声、歌声和笑声,让人有身临其境并渴望融入其中的愿望。总之,舞蹈教学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是非常全面的,不但施教教师要有舞蹈素养,还要有作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只有了解幼儿、了解幼儿教育的教师,才能够根据需要,仔细洞察幼儿美丽的童心世界,潜移默化的陶冶幼儿的心灵,制定合理的教学活动计划,让舞蹈成为幼儿喜爱并对其成长起到关键作用的活动。
草原小牧民大班教案篇六
音乐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其育人功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热爱生活和具有鲜活个体的摇篮。反思《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教学,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整个教学过程 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想象、表现的机会,从而能够充分展示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
一、关注学生及其情感。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创设了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说、玩、唱、跳、想象和创造,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新《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发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充分感受和表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的要点。本课把感知放在重要位置。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过程,因而要从听入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熟悉音乐的旋律,再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感受歌曲的情感,通过想象和模仿感受歌曲所反映的生活。最后通过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从唱、跳、伴奏和创造等方面来表现音乐的美。另外,本节课也给了很多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每个学生既是创作者又是表演者和欣赏者。
草原小牧民大班教案篇七
1、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旋律及其欢快活泼的性质,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意境。
2、培养幼儿在打击乐活动中,进一步学会控制和协调并用自己固定的节奏随音乐演奏,始终保持自己的声部。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1、已学会唱《小牧民》。
2、立体玩具小马,脖子上套一串小铃。
3、指导幼儿认识有关牧民的生活及劳动内容。
1、复习歌曲《小牧民》。
2、学习掌握xx xx︱ xx xx︱节奏型。
(1)教师用双响筒敲击xx xx︱节奏型,另一幼儿操作玩具小马,让其他幼儿注意倾听“小马”跑时脖子上串铃发出的响声。
(2)启发幼儿说出是谁来了?怎么来的?
(3)幼儿将自己听到的马蹄声节奏拍出来。
(4)全体幼儿随着音乐拍“马蹄声”节奏。
(5)幼儿用模仿马蹄声“哒哒哒哒”或“的个的个”。
3、教师在幼儿拍xx xx︱ xx xx︱节奏声中唱《小牧民》歌曲。
4、探索17小节到20小节与其他旋律节奏的不同。
(1)让幼儿体会小牧民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原,心里是怎样想的?怎样表示?
(2)用欢呼声表示小牧民激动的心情。
(3)用动作表示小牧民激动的心情。
(4)教师帮助幼儿归纳出节奏型x—︱x—︱。
5、组织幼儿二声部语音节奏,教师一个声部,全体幼儿一个声部,分别念马蹄声的节奏和串铃的节奏,欢呼声齐念。
6、讨论配器。
(1)小牧民骑着马跑来,用什么乐器来表现?集体探索并尝试演奏。
(2)小牧民看到草原很高兴,用什么乐器表示?
(3)在速度较慢的琴声伴奏下,在教师的语音提示下,幼儿打击乐器。
(4)在录音机里的音乐伴奏下,进行演奏。
(5)交换乐器演奏。
草原小牧民大班教案篇八
1.理解歌曲内容,喜欢演唱歌曲。能够根据歌曲内容进行简单、有趣的表演。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理解歌曲内容。
教学准备:
一盏装有调控开关的台灯,音乐录音带。
一、谈话。
--出事台灯,教师演示台灯的调控开关,引导幼儿观察,台灯随着调控开关的旋转而变亮或变暗。
有人想给太阳装一个开关,如果太阳真的装了开关,会怎样?
二、欣赏歌曲。
--教师放歌曲录音,请幼儿欣赏。
--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
--引导幼儿学说歌词。
三、游戏"回音壁"。
--请幼儿做回音壁,教师唱一句,幼儿模仿一句。比一比哪个回音壁"返回"的声音最好听。
四、游戏"录音机"。
--请幼儿做录音机。教师唱两句,"录音机"就"录"两句,看哪个"录音机"录的声音最清楚。
五、大家一起唱。
--播放歌曲录音。幼儿在音乐的引领下演唱歌曲。
--引导幼儿听清前奏和间奏,说好歌曲中的道白部分。
草原小牧民大班教案篇九
1、感受歌曲旋律,初步学唱歌曲。
2、用肢体动作表现太阳带给人们的光明和温暖。
重点:感受歌曲旋律,学唱歌曲。
难点:用肢体动作表现太阳带给人们的光明和温暖。
自制太阳、蓝色皱纹纸若干(代表海面)、音乐磁带。
2、师:太阳在早上缓缓地升起,到了傍晚又慢慢落下,它每天都是这样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你觉得太阳怎么样?(很辛苦,很勤劳,乐于奉献……)。
3、人们为了赞美勤劳的太阳,为它编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仔细欣赏。(欣赏乐曲)。
1、师: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引导幼儿用歌词来回答)。
2、师:我们一边拍手一边把歌词朗诵一遍。
3、欣赏歌曲录音一遍:请你再来听一听,这回可以边听边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1、师:刚才有几个小朋友的动作做得真好,这次你可以边做动作,边跟着老师的琴声轻轻地唱。(集体跟唱一遍)。
2、师:太阳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我们应该感谢太阳,鼓励幼儿用感激之情来演唱。(集体演唱第二遍)。
3、师:刚才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在演唱时还会加上一些优美的动作,这次请你用响亮的声音,再加上优美的动作来表演。(请幼儿站起来演唱)。
1、一幼儿扮演太阳从海面升起,边唱歌曲,边按照歌曲节奏做升起和放射光芒的动作。
2、部分幼儿两两相对手执皱纹纸,跟随音乐节奏扮演海浪,部分幼儿扮演大自然中万物,分角色进行歌表演。
3、交换角色进行歌表演,鼓励幼儿边歌唱、边表演。
草原小牧民大班教案篇十
2、在掌握"马蹄声"与"欢呼声"两种节奏类型的基础上,集体讨论配乐方案并演奏。
3、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1、欣赏歌曲"小牧民"。
2、打击乐器:铃鼓、串铃等。
1、重复欣赏歌曲:"小牧民",并与幼儿一起拍节奏。1~16小节:拍"马蹄声"17~~20小节:拍"欢呼声"节奏,21~~22小节:拍"马蹄声"节奏,最后小姐按节拍表示结束(×/×/×/×—/)
2、讨论配乐器(1)小牧民骑着马跑来,用什么乐器呢?
3、练习演奏
(1)教师指挥,幼儿做现有乐器的模仿动作。练习过程中,提醒幼儿要保持节奏速度,与集体保持协调一致(尤其是"马蹄声"节奏)
(2)用乐器演奏,提醒演奏铃鼓、串铃的小朋友,要用手腕用力。
(3)交换座位,看指挥自由选择乐器演奏。
教后感:在打击"马蹄声"与"欢呼声"两种节奏类型时,幼儿还不能分辨清楚。演奏起来较困难。今后要让幼儿多学习。
草原小牧民大班教案篇十一
1.动作协调、灵敏地快跑和助跑跨跳。
2.能勇敢、大胆地参与活动,遵守游戏规则。
1.音乐:田园交响曲。
2.塑料跨栏。
学习蒙古族小朋友做小牧民引出课题。
请幼儿听音乐做骑马模仿操:
自编上肢、下蹲、体侧、体转、跳跃、放松运动。
教师:今天天气真好,小牧民骑着马儿自由地在草原上奔跑。
(1)前面有个小山坡挡住了小牧民的去路。
小牧民真勇敢,一只脚用力蹬地,另一只脚跳起来跨越过小山坡。
(2)请个别做的好的幼儿示范。
(3)幼儿自由分散练习助跑跨跳的动作,鼓励幼儿勇敢大胆的参与活动。
教师观察、提醒幼儿适当休息。
(1)玩法:小牧民分4组排好,先跑过草地,再跨过小山坡,最后达到对面。
每4人为一轮,看谁最勇敢、最有本领,能得第一名。
(2)规则:听信号开始游戏,不抢先,遇到障碍需跨跳过去。
1.勇敢的小牧民学会了新的本领,心里真高兴,跳起了欢乐的舞蹈,随音乐做放松动作。
2.做放松动作,结束活动。
草原小牧民大班教案篇十二
1、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的情绪与节奏,初步学习分析乐句及节奏谱。
2、学会看节奏谱,正确地运用乐器完整地演奏。
3、喜欢进行打击乐活动,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1、《小牧民》的磁带、节奏谱、录音机。
2、双响筒、铃鼓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1、欣赏音乐,导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欣赏后提问:听了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觉?好象看到了什么?点出曲子的名字是《小牧民》。
2、分析乐句,感受节奏。
教师和幼儿一起分析乐句。
(1)乐曲中哪些地方是表现马儿在奔跑的?我们来用手拍出马蹄的节奏。
(2)下面的乐句表现了什么?可以用什么节奏来表示呢?这一句节奏比较舒缓、悠扬,我们用慢一点的节奏表示。
(3)小牧民看到这些心里非常高兴,看在眼里喜在心,喜在心,我们一起来拍一拍。
(4)最后一个乐句表现的是什么呢?
师:小朋友拍得真棒!那你们能听着音乐从头到尾拍一遍吗?我们来试试看。(提醒幼儿眼睛看节奏谱,听好前奏)
3、出示乐器,讲解角色的分配。
(1)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双响筒和铃鼓,你们认为哪种乐器能表示马跑的声音?(双响筒)对,双响筒发出的声音就象马跑的声音。(教师指节奏谱第一乐句)下面一句用什么乐器来演奏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个笑脸表示什么呀?(表示很高兴,两种乐器一起演奏)幼儿初步学习分析节奏谱,知道要看节奏谱上的标记分角色。
(2)幼儿拿出乐器,看着图谱,自己练习一下节奏。(自由练习)
(3)听音乐,看图谱,演奏两遍,教师评价并纠正。
(4)交换乐器演奏两遍。
4、结束部分:
师:听了小朋友的演奏,老师真想立刻骑上马在草原上奔跑,你们想吗?好,我们一起来骑马吧!(幼儿学骑马听音乐走出教室)
小百科:牧民,指放牧牲畜并以此为生的人。
草原小牧民大班教案篇十三
1、通过学习本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让学生真正感受蒙古族曲调的风格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们在体验、探究、模仿、合作、综合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和舞蹈创编能力,并能用轻柔而有弹性的声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引导学生运用自豪、欢快的情绪,轻柔而有弹性的声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用不同的节奏型和不同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多媒体、电子琴、打击乐器。
师生问好歌《上课啦》。
1、出示图片。
生:《草原上》《草原就是我的家》……。
师:你们想不想去草原看看?让我们骑着骏马一起去大草原吧!
2、律动:〈〈草原就是我的家〉〉。
师:谁能告诉我他是谁?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小牧民,他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英格玛,让我们从英格玛的歌声中感受一下牧民的生活吧!
2、出示歌谱,按节奏读歌词。
(草儿青青羊儿肥,注意休止符)。
3、学唱歌曲。
教师教唱,找出重点句子。
(草儿青青羊儿肥—青青草儿跳起来了,肥肥的羊儿扭起来了,休止符、前倚音)。
4、随琴哼唱。
小声随琴完整的演唱歌曲。
5、巩固歌曲,分组接唱。
6、歌曲处理。
师:你觉得小牧民再唱这着歌曲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高兴,自豪)。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注意休止符、前倚音。
师:同学们唱得这么好听,就像一个个神气的小牧民,让我们给这着歌加上动作,来表演自豪的小牧民吧!
1、学生自已编动作,表演歌曲。
师:你们表演得太棒了,我也想加入你们了,让我们一起边唱歌,边表演吧。
1、听一听、打一打。
师:同学们都能声情并茂、以情带声,并且很自信的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这首歌曲,我真为你们高兴,现在我想送给你们一些礼物,你们听听是什么声音?什么音符?说对了送给你!
(双响筒、铃鼓、三角铁)。
2、合奏。
师:让我们用这些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吧。
3、表现歌曲。
分为演唱组、演奏组、舞蹈组表现歌曲。
同学们,你们太棒了,我为你们感到自豪。假如你们是歌手,我会是你们最忠实的歌迷;假如你们是演奏家,我会是你们最忠实的听众;假如你们是舞蹈家,我会是你们最忠实的观众;同学们,努力吧!相信自己,我能行!音乐殿堂的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着。
草原小牧民大班教案篇十四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掌握歌曲旋律。
2、通过欣赏歌曲,感受乐曲旋律及其欢乐活泼的性质,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意境。
3、努力保持自己声部的节奏。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欣赏歌曲“小牧民”。
2、打击乐器:铃鼓、串铃等。
活动过程:
1、重复欣赏歌曲:“小牧民”
2、学习掌握××××/××××/节奏型。
(1)听老师用铃鼓拍出××××/××××/节奏型,说出是谁来了,怎么来的。(一位小牧民骑着马由远而近地跑来了。)。
(2)将自己听到的马蹄声拍出来。
(3)随音乐拍“马蹄声节奏”
(4)用嘴模仿马蹄声哒哒/哒哒/。
3、教师在哟额拍××××/××××/节奏中唱“小牧民”歌曲。
4、探索个小节月其他旋律节奏的不同。
(1)体会小牧民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原,心理是怎么想的,怎样表示。(如高声喊“啊”等)。
(2)用欢呼声表示小牧民激动的心情。
(3)用动作表示小牧民激动的`心情,教师斑竹幼儿归纳出节奏型。
活动反思:
草原小牧民大班教案篇十五
1.动作协调、灵敏地快跑和助跑跨跳。
2.能勇敢、大胆地参与活动,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1.音乐:田园交响曲。
2.塑料跨栏。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学习蒙古族小朋友做小牧民引出课题。
请幼儿听音乐做骑马模仿操:
自编上肢、下蹲、体侧、体转、跳跃、放松运动。
二、展开。
1.幼儿分散练习快跑。
教师:今天天气真好,小牧民骑着马儿自由地在草原上奔跑。
2.练习助跑跨跳。
(1)前面有个小山坡挡住了小牧民的去路。
小牧民真勇敢,一只脚用力蹬地,另一只脚跳起来跨越过小山坡。
(2)请个别做的好的.幼儿示范。
(3)幼儿自由分散练习助跑跨跳的动作,鼓励幼儿勇敢大胆的参与活动。
教师观察、提醒幼儿适当休息。
(1)玩法:小牧民分4组排好,先跑过草地,再跨过小山坡,最后达到对面。
每4人为一轮,看谁最勇敢、最有本领,能得第一名。
(2)规则:听信号开始游戏,不抢先,遇到障碍需跨跳过去。
三、结束。
1.勇敢的小牧民学会了新的本领,心里真高兴,跳起了欢乐的舞蹈,随音乐做放松动作。
2.做放松动作,结束活动。
草原小牧民大班教案篇十六
大家好:今天我以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第五册第二课《我是草原小牧民》,向大家汇报我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以及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音乐课堂中,并发挥它的实效性。
一、教材分析。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为2/4拍,五声羽调式,全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乐欢唱的形象。重复的曲调更进一步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
新课程中提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的活动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特点我确立了教学目标为以下三点。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能用欢快、自豪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为歌曲伴奏、创编舞蹈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唱、舞、奏、创等音乐实践,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2.难点:歌曲节奏较密集,附点音符及八分休止符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遵循直观性、创造性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想象力。重点采用舞蹈引入、听唱法、难点提炼、体验创新等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力图体现: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他们真正的感受到“以情感人、以美动人”是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愉悦和快乐。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舞蹈引入。
(二)学习歌曲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一环节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让学生随着动听的音乐律动起来,唤起学生的饱满情绪。在学唱歌曲中我主要采用聆听范唱、学生随琴用lu模唱、视唱曲谱、随录音演唱、提炼难点等几个环节进行。教师抓住全曲中的灵魂句“草儿青青羊儿肥,美在眼里喜在心,喜在心。”进行节奏和声音的处理,让同学们准确掌握附点音符及八分休止符。为了提高学生的演唱及表演能力,我又播放两首蒙古族儿童歌曲,第一首《我是草原小骑手》并让学生学习小歌手自信的演唱,潇洒的动作。第二首《草原赞歌》是两位双胞胎小姐妹声情并茂的表演。我让学生们学习两个小歌手的演唱情绪及表情,使同学们的演唱更加完美。
(三)体验创新激发热情。
“鼓励音乐创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造性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是草原小牧民》说课稿体验融为一体,课堂气氛推向了最高潮。这充分体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
(四)回归生活享受音乐。
优美动听的蒙古族歌曲可以说是不胜枚举,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蒙古族曲目,我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搜集有关内容,让他们演唱其中的几段。这样能使学生真正的参与课堂,更加喜爱我们的民族音乐。
六、总结回顾。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师充分的运用多媒体、视频资源将信息技术手段与音乐学科有效的整合,不仅能使学生开阔眼界,也能让学生在歌唱中享受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谢谢大家。
草原小牧民大班教案篇十七
1、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的情绪与节奏,初步学习分析乐句及节奏谱。
2、学会看节奏谱,正确地运用乐器完整地演奏。
3、喜欢进行打击乐活动,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1、《小牧民》的磁带、节奏谱、录音机。
2、双响筒、铃鼓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1、欣赏音乐,导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欣赏后提问:听了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觉?好象看到了什么?点出曲子的名字是《小牧民》。
2、分析乐句,感受节奏。
教师和幼儿一起分析乐句。
(1)乐曲中哪些地方是表现马儿在奔跑的?我们来用手拍出马蹄的.节奏。
(2)下面的乐句表现了什么?可以用什么节奏来表示呢?这一句节奏比较舒缓、悠扬,我们用慢一点的节奏表示。
(3)小牧民看到这些心里非常高兴,看在眼里喜在心,喜在心,我们一起来拍一拍。
(4)最后一个乐句表现的是什么呢?
师:小朋友拍得真棒!那你们能听着音乐从头到尾拍一遍吗?我们来试试看。(提醒幼儿眼睛看节奏谱,听好前奏)。
3、出示乐器,讲解角色的分配。
(1)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双响筒和铃鼓,你们认为哪种乐器能表示马跑的声音?(双响筒)对,双响筒发出的声音就象马跑的声音。(教师指节奏谱第一乐句)下面一句用什么乐器来演奏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个笑脸表示什么呀?(表示很高兴,两种乐器一起演奏)幼儿初步学习分析节奏谱,知道要看节奏谱上的标记分角色。
(2)幼儿拿出乐器,看着图谱,自己练习一下节奏。(自由练习)。
(3)听音乐,看图谱,演奏两遍,教师评价并纠正。
(4)交换乐器演奏两遍。
4、结束部分:
师:听了小朋友的演奏,老师真想立刻骑上马在草原上奔跑,你们想吗?好,我们一起来骑马吧!(幼儿学骑马听音乐走出教室)。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237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