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规划和设计,通过教案的编写,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是编写教案的基本出发点。这些教案范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打击乐去郊游教案篇一
1.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学会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节奏。
2.引导幼儿尝试用打击乐器为乐曲《喜洋洋》伴奏。
3.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1.《喜洋洋》音乐、ppt、打击乐器(双响筒,碰铃,铃鼓)。
2.打击乐谱。
1.倾听音乐,感受音乐情绪。
(1)师:我们来听一首曲子,听完说说这首曲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
(2)师:这是一首很欢快、热闹的的.乐曲,曲子的名字就叫喜洋洋。
2.听辨乐句节奏,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
(1)出示乐句节奏图谱,感受乐曲aba结构。
(2)师:你觉得这个乐曲,能分成几段?
(3)师:听音乐的感受不一样,所以表达也不一样,这个音乐是aba式的三段体,第一段感觉很热闹,像一群人在敲锣打鼓,第二段很舒缓像大家在一起跳舞,第三段跳完舞大家又开开心心的在一起迎新年。
(4)看ppt,听辨乐句的节奏。
(6)尝试用身体的各部位表现音乐节奏型.
(8)看图谱,配乐演奏身体部位的节奏。
3.听音乐尝试用乐器分声部演奏。
(1).出示乐器和节奏型,自主配乐练习。
(2)师:咱们用打击乐器来演奏。
(3)看指挥用乐器演奏一遍。
(4)师:乐队演出是有要求的,你知道哪些要求?
(5)交换乐器演奏乐曲。
活动延伸。
尝试不同的配乐方式演奏乐曲。
附节奏谱。
打击乐去郊游教案篇二
2.探索歌曲的表演动作,以及演奏时乐器的配置方案。
3.讨论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案,根据乐曲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学习用不同的乐器来表达音乐的不同情绪,能够用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演奏歌曲。
1.幼儿已会唱歌曲《郊游》。
2.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
1.复习歌曲,进一步感知歌曲结构的情绪。
(2)第二段音乐怎么样?
2.创编动作。
(1)在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片画面进行讲述后,鼓励幼儿探索用什么动作表示手拉手、很高兴去郊游的情景。
(2)鼓励幼儿探索怎样表演第二段音乐中表现的优美景色。
(3)老师根据幼儿想象的动作组合成歌表演,并进行集体练习。
3.讨论配器方案,为歌曲伴奏。
(1)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优美部分?
b段的比较抒情,可以延长的,适合用什么乐器?
(2)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大家欢快地去郊游的部分?
提示幼儿a段脚步的适合用双响筒
(3)请幼儿看老师指挥做现用乐器的模仿动作,用乐器看指挥演奏。
(4)请幼儿和小伙伴交换乐器看指挥演奏。
本次音乐活动是一个歌唱活动。《郊游》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aba结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活泼欢快,中间第二段比较柔和,唱了郊游的风景。活动开始我以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郊游地的风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下来,从而引出第二段歌词。接着我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词。歌词理解后,让幼儿通过听教师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钢琴伴奏,一句句学习歌唱。等唱了两到三遍后请幼儿编动作,边表演边唱,这样比较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虽然大多数幼儿能大概将歌曲唱出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兴趣缺缺;而且后面边表演边唱,孩子们会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轻,应该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加动作比较好。
打击乐去郊游教案篇三
3、学习用打击乐器演奏《木瓜恰恰恰》,并能达到简单的分声部演奏。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1、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磁带,打击乐器。
2、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了解有关印尼的风俗民情以及生活习惯。
学习用打击乐器演奏《木瓜恰恰恰》。
能进行简单的分声部演奏,在保持自己声部的同时,与其它声部协调一致。
1、入场:《加沃特舞曲》,以节奏为主线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课件欣赏:印尼风俗民情,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导入新课。
3、印尼舞蹈:《东方之珠》,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
4、幼儿整体欣赏音乐,进一步熟悉音乐结构。
5、在教师的提示下,按乐曲结构,看图谱拍节奏,并在"恰恰恰"处边拍边念。
6、幼儿分声部练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练习不同声部的节奏型。
7、指导幼儿根据形成的节奏方案设计出配器方案,并尝试演奏。
8、组织幼儿分声部进行乐器演奏。此环节中,可以鼓励幼儿为乐队做指挥。
9、活动延伸: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形体语言来表现这首乐曲,在轻松欢快中结束活动。
乐曲《木瓜恰恰恰》是一首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的曲子。乐曲的结构是常见的两段体ab,节奏也为较简单的2∕4拍。a段旋律优美,表现印尼人民丰收喜悦的心情;b段的旋律活泼、明快,作者以切分音的方式体现丰收后人们聚集在一起欢快舞蹈的场面。整首乐曲旋律简洁、节奏明快、乐段清晰、富有感染力,所以以《木瓜恰恰恰》开展打击乐演奏活动,易给幼儿享受到奏乐活动带来的快乐,以及能促进幼儿的合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它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段落清晰,意境优美,很有感染力,非常适合大班幼儿进行打击乐演奏。
老师的语言提示、身体动作的暗示和伴有乐器正确敲打的指挥手势等的正确引导,使得活动气氛轻松愉快,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稍加努力就能够完成。从中培养了幼儿的进取精神,对今后打击乐活动的继续开展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本节活动的教学效果较好,本班的幼儿基本能够看图谱,根据我的指挥进行演奏。但是我觉得,如果能让幼儿来担当指挥的角色会更棒,这也将是我在以后的打击乐活动中所要达到的教学成果。
打击乐去郊游教案篇四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分析歌曲aba结构,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b段音乐的优美。学习用歌表演动作表达音乐的不同情绪。
2、组织幼儿根据歌表演动作,讨论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案,培养幼儿以音乐表现生活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唱歌曲《郊游》。
2、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
三、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进一步感知歌曲结构的.情绪。
(1)、这首歌有几段?哪几段是一样的?第一、第三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
(2)、第二段音乐怎么样?
2、创编动作。
(1)、在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片画面进行讲述后,鼓励幼儿探索用什么动作表示手拉手、很高兴去郊游的情景。
(2)、鼓励幼儿探索怎样表演第二段音乐中表现的优美景色。
(3)、老师根据幼儿想象的动作组合成歌表演,并进行集体练习。
3、讨论配器方案,为歌曲伴奏。
(1)、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优美部分?
(2)、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大家欢快地去郊游的部分?
(3)、请幼儿看老师指挥做现用乐器的模仿动作。
(4)、用乐器看指挥演奏。
(5)、请幼儿交换乐器看指挥演奏。
四、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aba结构的乐曲,我先让幼儿感受乐曲的结构形式,并教会幼儿正确的使用乐器,让幼儿一齐想想用什么乐器来演奏a段,用什么乐器来演奏b段。并根据幼儿的提议来演奏一次,让大家都听听哪种演奏会更好听。最后,我们决定用双向筒、响板演奏a段,用串铃演奏b段。我让幼儿看着图谱,跟着老师的指挥来演奏,所以表演得很顺利!
打击乐去郊游教案篇五
1、乐意用杯子演奏乐曲,练习恒拍。
2。尝试对xxx节奏型的变奏。
3。积极与同伴配合,感受集体演奏的快乐。
知识准备:27个杯子、27个手腕花。
场地准备:8张椅子。
(一)律动入室:让我们用最响亮的声音和客人老师问个好。今天周老师带来一段非常好听的音乐,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玩吧。
(二)根据律动的音乐用肢体练习节奏。
1。鼓励幼儿用拍手的方式,来感知音乐。通过举手的方式来了解标志的作用。用打招呼的方式来感知方位。
2。小结:哇,刚才你们真棒,能模仿我的动作,按音乐有节奏的表演,就像小演奏家一样。
(一)感知节奏。
1、出示1个杯子,老师示范,听辨模仿老师的动作做出相对应的传递动作。
引导语:我为大家准备的小乐器也是非常的特别,它呀喜欢和爱护它的小主人一起玩音乐,它就是杯子。这个小乐器想和大家打个招呼,请你们和我做一样的动作,当杯子到你面前时候,记得要传给下一朋友。
2、引导幼儿通过四次听辨模仿做传递的游戏。
引导幼儿拍肩膀传递、拍头传递,感知节奏xxx。
(二)练习节奏。
1、尝试根据老师的语言和钢琴声一个一个不停地传递杯子。
引导语:老师这里有许多的杯子,现在我想把这些杯子送个你们,杯子送得时候呢,要像解放军排队一样,整齐的、有序的、我们要不停地,送到每个小朋友的跟前,从我这里开始。
2、引导幼儿有节奏的传递杯子。
(三)结合音乐完整练习。
1。尝试听音乐的节奏传递杯子。
引导语:我想请我的伙伴方老师给我们放一段好听的音乐,让我们的杯子在桌子上跳起整齐的舞蹈,咱们来欣赏我们的杯子排队舞。
2。再次按音乐的节奏传递杯子。
1、幼儿创编,使杯子发出不同声音。
2、选择个别节奏,幼儿模仿。
3、鼓励幼儿尝试让杯子发出不同声音。
4、引导幼儿尝试演奏:孩子们我有一个想法,你们能不能把两种声音结合起来。
5、小结:今天我们用杯子发出了那么多的响声,下次我们还有许多的时间可以探索。
1、鼓励幼儿用自己设计的节奏,配乐演奏。
引导语:今天我们成立一个杯子小乐队。刚刚有三个最棒的节奏送给我们,我想吧我们刚才玩杯子的和刚才小朋友自己的设计的,三种节奏和传杯子和在一起,跟着好听的音乐一起来演奏杯子畅想曲。
2、提出要求,再次根据音乐完整表演。
提出要求:我们杯子演奏了这么好听的音乐,刚才我们听音乐的时候,因为对音乐不熟悉,稍微有点紧张,这次我们就像演员一样,放松的来一遍。
3、师幼配合演奏。
引导语:现在我想请我们的客人老师,也参与到我们的杯子乐队中来,让我们共同享受音乐,享受节奏。除了过门以外,我们跟孩子xxx,咱们共同来演奏杯子畅想曲,现在大一班的小朋友准备好,杯子畅想曲送给大家。
引导语:现在杯子已经很累了,我们让杯子还是像解放军一样传回来,杯子也回家了,孩子们起立,跟客人老师说再见。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难点在角色表演中解决了,又利用图谱教学让幼儿轻松的记住了歌词和二分音符,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目标达到了所以幼儿能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歌唱的兴趣,透过幼儿动听的歌声,准确的节奏,我们一起享受到了音乐赋予生活的情趣,我想这就是艺术活动最大的乐趣。
打击乐去郊游教案篇六
1、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为歌曲《朋友来跳舞》伴奏。
2、尝试自选材料做打击乐器,并听辨其音色进行分类。
3、体验演奏自制乐器活动带来的快乐。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喜欢听音乐,体验随乐表现的乐趣。
1、在活动区投放经过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如锅、碗、盆、筷子、积木等。
2、幼儿利用废旧材料与父母合作自制的打击乐器,如纸箱、瓶盖串联、饮料瓶内装沙的沙球等。
1、熟悉歌曲旋律,倾听音乐《朋友来跳舞》。
2、设计用乐器演奏的节奏型。
(1)边听音乐边即兴做身体动作。
(2)教师归纳幼儿的创造,并带领幼儿随音乐做动作。(p51)。
3、分声部练习。
确定一种节奏型,教师担任指挥,根据其节奏特点,进行分声部练习。如一组为××|,另一边×××|,其他节奏依次轮奏。
4、乐器演奏。
(1)倾听各自选择或自制乐器的音色。
(2)持相同音色自制乐器的幼儿集中就坐。
(3)由教师指挥,先确定节奏型,然后即兴指挥。
(4)交换乐器演奏,体验各种自制乐曲用不同的演奏方法进行演奏带来的快乐。
以往的音乐图谱,我都会用一些图形、符号等加入,设计成幼儿容易看懂和接受的图形谱,今天是打击乐活动,我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思考怎么为幼儿准备打击乐的图谱。教案中提及让幼儿来即兴做身体动作,让他们倾听音乐后创编动作,也就是随着节拍来伴奏,我想这个过程是幼儿自由发挥,建立在以往打击乐的基础之上的,我如果事先规定好了节拍,倒显得约束了孩子们的创编动作。于是我在设计图谱的时候,尝试了只用小节符号分割,然后让幼儿即兴创编动作填充节奏符号的方法,看看孩子们是否能够实现这一目标。课堂中孩子们倾听了音乐《朋友来跳舞》,几遍以后他们对于节拍和段落也了解了,然后我就让他们自己来为歌曲配动作,我发现大多数孩子们都能比较自然的拍打出简单的节奏型,配合歌曲也十分的合拍。特别是歌曲的第一段节拍相对比较慢,孩子们的.节奏很清晰。歌曲的第二段唱的相对唱得比较快,孩子们竟也能快速地创编节奏,完全让我出乎意料。《指南》艺术领域有指出“让幼儿倾听和分辨各种声响,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色、强弱、快慢的感受”,这也符合指南的精神,突出了幼儿自己的方式,尊重了他们自发的表达与感受。
不足:由于没有提前准备好打击乐器,也成为这个活动的遗憾,孩子们徒手练习以后还想用打击乐器配奏,又由于时间限制,我只能把这个机会留于音乐室活动了。
打击乐去郊游教案篇七
1、熟悉乐曲旋律,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通过身体模仿动作、图形总谱,学习演奏打击乐。
2、让幼儿能够探索、发现节奏的变化,发展观察力、注意力和节奏感。培养幼儿用动作表现音乐的创造性,合作意识,张扬个性。
3、要求幼儿在教师指挥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改变指挥方按,丰富演奏内容。提醒幼儿要有意识地体会打击乐器的演奏效果,注意乐器的音色、音量与乐曲情绪的一致和谐。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5、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节奏图谱,音乐,乐器(响板、碰铃、沙锤、手铃)若干、音符(红、黄、蓝)若干。
1、音乐律动《一起去爬山》,幼儿跟随音乐和老师一起做律。
2、节奏训练游戏,导入课题。
教师拍节奏,让幼儿听音,模仿拍出相应节奏。
上面上面啪啪,下面下面啪啪,上面啪,下面啪,上面下面啪啪。
3、熟悉乐曲《拔根芦柴花》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初步欣赏音乐,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师提问:听了这首曲子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在听这首曲子的时候你们想干什么?
2)、再次欣赏音乐,要求幼儿通过有趣的律动、表演来掌握乐曲的节奏,了解乐曲的基本节拍。
引导幼儿还可以拍身体的其他部位打出节奏。如:拍腿、拍肩等等。
3)、教师哼唱乐曲,与幼儿一起打节奏,注意节奏的强弱。
4、认识图谱。
出示图谱卡: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
x///--|x///--|x///--|x///--|。
2)小音符要考考你们咯,看看哪队小朋友反应最快,教师错开出示三种节奏卡分别请幼儿打节奏。
出示总谱挂图:
3)教师将幼儿分成红、黄、蓝三组跟同颜色的音符宝宝进行节奏练习。
5、乐器演奏。
1)、教师指挥,幼儿看图谱演奏。
2)、交换乐器再次演奏一遍。
要求幼儿将乐器放回自己的凳子地下,再互换位置演奏说课。
反思:
《拔根芦柴花》是我们大班主题《收获秋天》中的内容,整首曲子以民间乐器二胡为主奏乐器,再配以其他的乐器伴奏,表现了欢快愉悦的情绪,洋溢着浓浓的中国音乐风。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喜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民间音乐是我选择上这个活动的意图。
一首乐曲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音乐教学,既可以欣赏又可以演唱;既能创编律动又能开展音乐游戏。我把打击乐演奏作为《拔根芦柴花》这首乐曲的表现形式,对大班幼儿来说既能引起兴趣又有一定挑战性。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根据乐曲的图谱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演奏乐曲。难点是设计配器方案。整个活动幼儿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注意力非常集中,探索、创造的热情很高,尤其是在最后乐曲合奏环节,孩子们表现特别棒,各种乐器配合得非常默契。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打击乐的孩子们来说能有这样的表现让我尤其欣慰。
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
1、活动过程中,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先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活动中,我努力创造机会让幼儿创编节奏图谱、创编身体动作图谱、设计配器方案,这都是孩子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过程。
2、注重教给幼儿学习的方法,当幼儿在配器、创编节奏图谱时,产生了不同的意见,这时我引导幼儿用听一听、试一试的办法去寻求最匹配的方案,很快,孩子们用这种办法为后面的学习找到了途径,这也正符合了终生教育的原则。
同时活动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1、时间偏长,由于前面的学习图谱环节时间用的过长,后面的合奏环节就显得比较急促。
3、在学习图谱的时候对强弱拍没有加以强调,准备还是不够充分,少准备了一根指挥棒。
4、完整的节奏图谱的挂图太小。
打击乐去郊游教案篇八
1.掌握铃鼓、响板、碰铃的基本演奏方法。
2.在打击乐《喜洋洋》中学习过节奏型xx|xx|和xxxx|。
3.活动前请幼儿欣赏杂技表演的视频。
针对本次活动内容和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能力和情感。
三个方面设计了。
1.感受乐曲结构,学习节奏型“xx|xx|xx|x0|”、“xx|x0|”、“xxx|xxx|xxx|xxx|”。
2.能根据图谱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能与同伴合作进行演奏。
3.喜欢打击乐活动,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喜欢打击乐活动,感受乐曲结构,学习节奏型“xx|xx|xx|x0|”、“xx|x0|”、“xxx|xxx|xxx|xxx|”。
活动难点:能根据图谱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与同伴合作进行演奏。
1.音乐图谱1张、节奏型3张,铃鼓、碰铃、响板等打击乐器若干。
2.杂技表演课件,《巡逻兵进行曲》音乐。
3.活动前请幼儿欣赏杂技表演的视频。
1.请幼儿结合杂技表演欣赏音乐,初步感受乐曲的结构。
提问:杂技演员在表演什么节目?这首音乐共有几段?
2.出示图谱,指导幼儿准确地拍出节奏。
(1)请幼儿分段欣赏乐曲,运用杂技表演的情节,引导幼儿探索乐曲中3种不同节奏型的打击方法。
乐曲a段:节奏型“xx|xx|xx|x0|”,对应图谱“抛接球”。请幼儿探索节奏型的打击方法。
乐曲b段:节奏型“xx|x0|”,对应图谱“转呼啦圈”。
乐曲c段:节奏型“xxx|xxx|xxx|xxx|”,对应图谱“顶酒杯”。(2)引导幼儿探索3种杂技表演分别可以用什么身体动作进行表现。
(3)请幼儿完整欣赏乐曲,分组创编每种杂技表演的身体动作,集体进行练习,熟练掌握a、b、c段的3个节奏型。
(4)指导幼儿学习根据指挥动作随音乐进行演奏。
3.引导幼儿探索配器方案,尝试使用乐器合作进行演奏。
(1)出示3种打击乐器,请幼儿讨论每种杂技表演可以用什么乐器伴奏,鼓励幼儿说明理由。
(2)教师当指挥,请幼儿看图谱分组进行打击乐器演奏,重点指导幼儿与同伴的演奏保持协调,并注意空拍的控制。
(3)请幼儿交换乐器演奏,交换时幼儿交换位置,乐器不动位置。
(4)给视频中杂技演员的表演配完整伴奏,表演结束幼儿收拾乐器。
1.表演区尝试表演简单的杂技。
2.给幼儿提供节奏图谱及多种乐器,请幼儿探索不同乐器的配乐方案进行演奏。
孩子们对本次活动非常感兴趣,较好的完成了预设的活动目标。
1.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中我创设观看杂技表演的情境,并贯穿始终,采用总—分—总的学习方式。在听一听,做一做,模仿杂技演员的.动作中,进一步完整感知音乐。因为幼儿的特点是好动、好模仿,一下子调动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2.分段欣赏,解决活动重点。
为了更好的解决活动的重点,我将音乐截取为三段,分段欣赏时,借助课件、图谱的形式,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探索3种杂技表演的节奏型,轻松解决活动的重点。自主练习,教师示范,拍身体部分练习,为后面的完整表现音乐奠定良好基础。
打击乐去郊游教案篇九
打击乐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喜爱的一种乐器,它简洁、明快、富有童趣。一次,在饭前组织幼儿看电视时,发现大部分幼儿都选择了《喜羊羊灰太狼》动画片,并且模仿里面的主题曲,有的边玩边哼小调,有的用手拍打着节奏,有的甚至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孩子们都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中,脸上的表情也尤为丰富,我知道孩子们很喜欢这音乐。
4—7岁的幼儿已经具备感受音乐的能力,他们能够根据音乐的性质说出对音乐的感觉,但节奏能力还比较差,因此我想为何不利用幼儿的兴趣用打击乐的形式灌输幼儿对节奏的理解呢?而奥尔夫音乐教育具有综合性、即兴性、参与性、自然性、民族性、大众性尤为突出的特点,孩子不再是一直被动地学习固化的东西,而有了自己广泛的即兴创作的空间。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了机会来感受,表现音乐的丰富性。
最适于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节奏、韵律,了解音乐中独有的魅力,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向往,意在通过引导幼儿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发展幼儿的节奏感,来让孩子加深对节奏的了解和兴趣,以及通过一些师幼表演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1、在熟悉乐曲结构并会随乐律动游戏的基础上,探索乐器的两种演奏方法并看指挥大胆地进行演奏。
2、根据身体动作暗示,探索拇指镲两种(敲、摇)不同演奏方式,并大胆进行演奏表现故事情节。
3、体验合作演奏成功的喜悦。
能体验打击乐的趣味性,感知不同的音乐节奏。
1、经验准备:
(1)幼儿已欣赏过“拯救美羊羊”的游戏并会随乐律动游戏。
(2)幼儿已有使用铃鼓和单响筒的经验。
2、物质准备:图谱一张、音乐、拇指钗8个、铃鼓8个、单响筒8个
师:你们玩过“拯救美羊羊”这个游戏吗?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幼儿教育网
1、运用故事情境讲述图谱。
2、听音乐,按音乐节奏整体玩游戏。
3、听音乐,按音乐节奏分声部玩游戏。
1、根据身体动作创编拇指钗的两种(敲、摇)演奏方式。
师:今天这里有一样新乐器,你们认识吗?它叫“拇指钗”,它和我们一起来玩这个游戏。
(1) 幼儿分半探索拇指钗的不用演奏方法(伴随音乐)
(2)总结概括拇指钗的两种演奏方法。(先请有乐器的小朋友说,再请没有乐器的小朋友会说。)
(3)分半合乐演奏a段。
2、总结铃鼓和单响筒的两种不同演奏方法。
师:铃鼓和单响筒的两种演奏方法你们会吗?谁来说一说。
1、幼儿选择乐器演奏乐曲。
2、欢庆的演奏方法。
师:欢庆时谁来演奏?你们要不要试一下?
3、第一遍完整演奏乐曲。(用乐器动作演奏)
4、第二遍演奏(正确使用乐器演奏)
5、交换乐器演奏,增加强弱力度。
6、欢庆(b段)增加难度演奏。
师:这次要增加难度了,在欢庆时请你们看我的指挥来演奏,有没有信心?
打击乐活动的组织,我们要运用教学机智创设轻松的氛围,让幼儿在每一次打击乐活动中都充分地表现他们的真挚、自然的情感和积极的情绪,感受音乐的美好。开展打击乐活动,不能将音乐丢掉,应给幼儿充分的机会来倾听、感受音乐,引导幼儿走进音乐。因此在活动开始,我让孩子静静的听音乐。
音乐名词。乐器分类名称之一。凡用打、击方式发声的乐器(打弦乐器除外)统称为打击乐(器)。戏曲中称为武场。京剧打击乐以鼓板(檀板与单皮鼓),大锣,铙钹,小锣四大件乐器为主。
打法
1. 以“仓七”冲头型为主及其变化形式, 包括冲头,导板头,帽儿头,五击头,四击头,住头,归位,串子,长尖,紧锤,九锤半,搜场等。
2. 以“仓七台七”长锤型为主及其变化形式, 包括快,慢长锤,一锤锣,摇板长锤(凤点头)等。
3. 以“仓台七台”闪锤型为主及其变化形式, 包括闪锤,滚头子,纽丝等。
4. 以“仓台七台”抽头型为主及其变化形式, 包括抽头,马腿儿,凤点头,收头,夺头等。 其他锣鼓点均是上述多种节奏型的组合。
打击乐去郊游教案篇十
1.在感受作品的基础上,体验音乐带来的欢快、抒情的情绪。
2.理解乐曲aba结构(a段欢快,b段抒情),并用肢体语言表达。
3.在熟悉歌曲节奏的基础上讨论配器方案,并尝试乐器演奏,体验合作的乐趣。
幼儿会唱歌曲《郊游》,音乐伴奏。
乐器:铃鼓、碰铃、响板。
节奏图谱、小乐器标记若干。
1.教师弹琴,幼儿演唱歌曲《郊游》。
(1)师:这首歌唱得是什么事情?郊游时心情很快乐,看到美丽的景色心情愉快,所以我们唱的时候很高兴,像真的去郊游一样。
(2)师:这首歌哪两部分是一样的?(开头和结尾)。
小结:开头和结尾一样,节奏活泼欢快;中间部分优美连贯,所以唱起来很好听。
2.师:除了用歌声来表达这首歌,我们还可以用其他什么方式来表现这首歌呢?
(1)激发幼儿观察,老师用了什么身体动作表现歌曲?教师随乐演示。
(2)带领幼儿用跺脚、拍手的方式表现歌曲的情绪和节奏。
3.出示图谱,感知乐曲节奏。
师:老师把这首歌变成了一张图,我们看着图(分辨一下歌曲结构),用动作把歌曲表现出来。
(1)看图谱,听伴奏表现节奏动作。
(2)师:老师还想让小乐器来帮忙,把这首歌变得更好听?(出示三种乐器,说说他们的名字和声音)。
(3)启发幼儿商量配器方案。
师:碰铃可以在什么地方演奏?圆舞板呢?铃鼓呢?什么时候拍哪里可以摇?
幼儿说,教师提取方案,并用乐器标记在图谱上表示出方案。
(4)看图明确演奏任务。
带领幼儿用模仿乐器声音加手势的方式听伴奏尝试演奏一次。
4.学习用乐器分声部演奏。
(1)分声部发乐器,提出演奏要求:准备时乐器不发出声音;演奏时听清音乐,看好指挥,欣赏合作演奏的效果。
(2)幼儿手拿乐器看教师指挥手势随乐演奏。
教师在演奏之后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5.鼓励幼儿自主选择乐器座位,再次看指挥演奏。
6.商议新的演奏方案。
(1)师:歌曲中有没有合奏的地方?那部分可以合奏呢?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归纳新方案,并出示合奏标记,表示三种乐器一起合奏,配在图谱上。
(3)带领幼儿看指挥,用馨方案演奏。
7.小结,整理乐器,结束活动。
打击乐去郊游教案篇十一
1、引导幼儿分析作品,理解其aba的结构(a段欢快、b段抒情),激发幼儿以音乐表现生活的兴趣。
2、能用肢体语言表达音乐情感。
3、在熟悉歌曲节奏的基础上讨论配器方案并尝试乐器演奏,体验合作的乐趣。
1、幼儿会唱歌曲《郊游》。
2、小乐器:铃鼓、碰铃、响板等。
3、节奏谱表、小乐器图示。
1、复习歌曲《郊游》,进一步感知歌曲的结构和情绪。
提问:(1)这首歌曲有几段?
(2)哪两段音乐是一样的?(第一段和第三段的音乐是一样的,这首歌曲的结构是aba的结构)。
(3)a段的音乐听起来怎么样?(高兴的`、欢快的)。
(4)b段音乐听起来这么样?(非常优美、速度比较慢。)。
2、引导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aba的结构。
提问:(1)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a段音乐的高兴、欢快?
(2)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b段音乐的优美、舒缓?(引导幼儿自主探索、个别展示、集体模仿。)。
3、出示节奏谱表,讨论配器方案,练习演奏。
(1)复习认识小乐器——铃鼓、碰铃、响板的图示及演奏方法。
(2)用什么乐器表现a段音乐的高兴、欢快?可以用什么乐器表现b段音乐的优美、舒缓?(将幼儿讨论的结果,用图示在节奏谱上表现出来。可以有几种配器结果。)。
(3)、看图谱,分组用手的动作练习。(图上的小圆点,表示响板的声音;图上的小花花表示全部乐器;一个铃鼓,三个折线,表示拍一下铃鼓,摇三下。)。
(4)拿乐器,看图谱,在老师的指挥下演奏。
(5)指导个别幼儿当指挥,其余幼儿交换乐器进行演奏。
打击乐去郊游教案篇十二
1.感受新疆歌曲的风格,熟悉乐曲结构,并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
3.注意看指挥演奏,体验师生合作的快乐。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图谱一张,视频音乐,课件,幼儿人手一件打击乐器。
一、感受新疆歌曲的风格、结构。
1.看视频短片,感受新疆歌曲的风格。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地方?
小结:新疆是我国的一个省,那里盛产各种各样的水果,那里的人们热情、善良,能歌善舞。
2.欣赏歌曲,感知乐曲结构。
教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有没有听到特别的地方?
小结:这首歌曲有两段,一共有三种不同的节奏型。
二、熟悉图谱,用身体动作演奏。
1.出示图谱,观察图谱,说出图谱上的图标。
2.身体动作练习。
引导幼儿用拍手、跺脚、拍肩等动作看图进行节奏练习。
三、学习用乐器演奏。
1.集体配器。
(1)介绍乐器,认识并巩固三种不同乐器的打击方法。
(2)尝试根据图谱为乐曲匹配相应的乐器。
2.完整徒手练习演奏。
3.看图谱集体完整演奏。
4.看指挥演奏。
5.集体演奏。
打击乐去郊游教案篇十三
1.要求幼儿在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尝试跟随音乐进行打击乐演奏。
2.引导幼儿在原有的随乐动作表演的基础上,自己将随乐动作的节奏型用拍手的方式表达出来,并根据已有的节奏型为歌曲设计出打击乐器方案。
3.让幼儿进一步看指挥进行演奏,并能控制乐器的音量。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1.幼儿已经能够比较熟悉地随音乐作集体表演动作
2.铃鼓碰铃圆舞板大鼓
1.让幼儿在复习中创编创编出的随乐动作
2.幼儿一边观看教师做的随乐动作,一边用拍手的方式将随乐动作的整套节奏型表达出来
3.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转换成“身体动作总谱”
4.指导幼儿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总谱”
(1)幼儿看图谱及教师的提示,随音乐集体练习
(2)教师放慢演唱歌曲的速度,同时面向不同小组幼儿做不同的动作练习.要求幼儿学习迅速准确的对教师的身体动作暗示作出节奏动作反应.
(3)引导幼儿学习根据教师的指挥动作,迅速准确的作出节奏动作反应.
5.幼儿在教师的知道下,探索歌曲的打击乐配器方案.
6.幼儿分声部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1)在教师的指挥下,幼儿集体演奏
(2)在教师的帮助下,请个别幼儿指挥集体演奏
7.发展的练习,幼儿交换乐器演奏
要让幼儿真正喜欢音乐,就必须做到贴近他们的生活兴趣和欣赏角度,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让他们真正走进音乐的实践中去,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亲身体验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欢乐。这样,音乐活动才会受到幼儿的欢迎和喜爱。
打击乐去郊游教案篇十四
内容与要求:1、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尝试用小乐器共同演奏。2、喜欢摆弄小乐器(碰铃、响板、串铃),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设计意图:1、对活动形式的思考打击乐演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内容之一,通过打击乐教学能帮助幼儿掌握乐器的演奏技能,并发展节奏感。在以往的打击乐教学中,幼儿跟着老师口令一遍一遍的重复练习,幼儿总是被动的完成敲击任务,其实幼儿并不是不喜欢打击乐活动,相反,他们对此类活动非常感兴趣,只是他们无从下手,这需要教师在无形中引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2、对素材内容的思考《郊游》是一首节奏清晰,旋律优美的四二拍曲子,适合打击乐演奏,乐曲风格欢快和抒情对比明显,利于挑战简单配器的演奏,从而提高幼儿的打击水平。为此,我设计本次以打击乐为主的教学活动,意在通过引导,让幼儿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发展幼儿的节奏感。3、对幼儿兴趣的思考《郊游》是中班上学期的歌唱活动,它是一首aba结构的歌曲,表现了幼儿在郊游中轻松愉快的心情。此次选曲主要是根据秋季的到来,又到了秋游的时节,幼儿对秋游总是充满了期待和兴奋,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所以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把目标定位在,能熟唱演唱歌曲,并且能用小乐器共同演奏,体验打击乐活动的快乐。我想这对于我们中班上学期幼儿来说,是一个大挑战,这也是我在本次活动中的一个尝试。活动准备:幼儿经验:1、幼儿能熟练演唱歌曲《去郊游》2、幼儿有郊游的相关经验物质准备:1、立体化课程课件2、乐器若干:碰铃、木鱼、串铃活动过程:一、复习歌曲《郊游》1、复习歌曲《郊游》2、幼儿再次复习歌曲《郊游》老师:看风景时要越过四座山,我们一起试试。重点句:“青山绿水一片锦绣——”,在“看风景”时要唱足4拍,并及时换气。二、大家一起去郊游:1、身势动作《郊游》。·师:我们用小手小脚听着郊游的歌曲跟着老师、听着导游的介绍去郊游。提问:什么地方是老师在带队,什么地方是小朋友走?(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小结:老师在前走(肢体动作:拍手),小朋友在后面跟着走(肢体动作:拍腿)。2、共同去郊游:·老师:风景真美呀!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去郊游吧!·幼儿集体跟着老师听音乐做动作。·请一幼儿做导游示范动作。·幼儿分角色表演。指导重点:幼儿能眼睛看着指挥动作。·交换角色表演。·再次交换角色师:刚才发现你们出去玩有些紧张,我们这次放松心情在去玩好吗?3、运用小乐器共同演奏。·出示小乐器(1)出示小乐器,提问:哪种小乐器表示老师,哪种乐器可以表示小朋友走路?(2)它象谁的声音?(教师演示,让幼儿听碰铃声音)(3)逐一演示乐器·老师根据幼儿提议进行尝试。尝试一:碰铃与木鱼的配合。尝试二:串铃的两种不同演奏方法。提问:怎么又介绍白云,又能看出白云在悠悠地飘?3、大家共同演奏。·幼儿听音乐拿乐器规则介绍:一个接着一个开着火车拿乐器,优美的。拿到后还没上班请小乐器在家休息。·集体合作演奏4、再次演奏5、角色互换演奏三、游戏:“开火车”1、过渡语:今天和乐器宝宝做游戏开心吗?2、送小乐器回家·请你们来当小司机,把小乐器送回家(音乐:去郊游)。
打击乐去郊游教案篇十五
3、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一幅图(四只小海狮在水里顶球),四张球图(上面标有节奏谱号,分别为二张“x”、二张“xx”),节奏总谱一张,乐器:小铃、木鱼若干,录音机,音乐带.
一、幼儿听音乐开汽车进活动室。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哪一种小动物会顶球?”“今天,海洋馆里的小海狮又要练习顶球本领了,你们想去看看吗?”
(讨论,启发幼儿开车去,提出要求:听到“x”声时,表示红灯停车;听到“xx”声时,表示绿灯,开车前进。)
二、让幼儿倾听音乐,初步熟悉旋律。
师:“小海狮正忙着作准备呢,让我们来休息一下,听一首好听的音乐。”
三、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四种不同的节奏型。
1.以游戏方式,分别出示球图“x”、 “xx”帮助幼儿了解其名称及表示的时值;
2.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节奏型:x xx x xx
3.引导幼儿探索变换球位置,用动作表现其余三种节奏型。
四、看节奏总谱,尝试用模仿性语音朗读。
五、学习用乐器演奏。
1.引导幼儿为节奏选择相应乐器;
2.看指挥分声部练习演奏;
3.交换乐器演奏。
要求幼儿有表情地演奏乐器,感受欢快的气氛。
六、随音乐开汽车离开活动室。
“小海狮说我们的乐器伴奏声真好听,下次还要和小朋友玩变节奏游戏呢,你们愿意吗?”
活动延伸:
1.让幼儿到音乐区自主选择乐器为音乐伴奏;
2.鼓励幼儿设计球谱,并创编出不同的节奏型来。
打击乐去郊游教案篇十六
1.初步感知乐曲的旋律和结构,尝试用铃鼓玩奏乐游戏《咖喱咖喱》。
2.通过迁移律动中的身体动作,探索铃鼓的不同演奏方式(敲击鼓面、鼓边、摇奏)并能根据b段音乐正确传递铃鼓。
3.在传递铃鼓的游戏过程中,体验合作带来的欢乐。
1.物质准备:铃鼓人手一个、ppt、幼儿右手贴标记。
2.经验准备:对泰国美食和景点有一定了解。
一、故事导入
你们知道在亚洲,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国家,叫泰国。那里有着许多美景和美食,那里的人们也十分热情好客。今天我就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泰国姑娘。为了欢迎客人们的到来,我准备了一段好看的欢迎舞。
二、学习基础动作模型,学习游戏的基本玩法。
1.教师示范动作模型,幼儿观察律动的基本动作并能跟着音乐节奏学做。
师:下面请你们来欣赏一下我的这段舞蹈,看一看舞是怎么跳的。
2.请幼儿再次跟随音乐观察教师动作,发现教师说了哪些语言。
师:我在跳这段“欢迎舞”时,说了一些话,你们听见了吗?
3.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尝试完整跳“欢迎舞”。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试一试。
三、根据故事情节,加入铃鼓演奏,进一步丰富欢迎舞的内容。
1.引导幼儿自主探索铃鼓的一些不同演奏方式。
师:你知道铃鼓有哪些演奏的方法吗?
2.教师示范,幼儿发现并总结加入铃鼓后动作发生了哪些变化。
师:加入小朋友设计的铃鼓动作后,我们和之前比,动作发生了哪些变化。
3.教师示范传递铃鼓的基本动作,幼儿能尝试跟着做。
4.讨论传递铃鼓的正确方法,并随b段音乐尝试传递铃鼓。
师:在舞蹈之前,让我们试一试传铃鼓。
5.加入铃鼓完整律动。
四、丰富游戏情节,随乐完整游戏。
1.介绍泰国美景,丰富游戏情境。
2.老师做客人,幼儿观察并学习新的游戏规则。
师:主人们跳了半天的欢迎舞,小客人在哪里?
3.幼儿做“客人”,完整游戏。
打击乐去郊游教案篇十七
1.通过打击乐活动,体验与同伴一起演奏的快乐。
2.进一步熟悉乐曲,能够看指挥完整演奏。
3.掌握不同乐器的演奏方法,尝试交换乐器进行打击乐活动。
1.幼儿已经能够较熟练地随音乐做模仿鸭子戏水.吃食的动作.
2.乐器:铃鼓、圆舞板、碰铃.
幼儿听音乐扮演小鸭子进场.
看图谱做身体动作.(包括:集体做、分组做)
1.出示乐器图谱,引导幼儿用乐器代替身体动作.
2.完整听音乐看图谱徒手练习.
3.使用乐器进行演奏.
幼儿看教师指挥,并用不同乐器进行演奏.
1.通过打击乐活动,体验与同伴一起演奏的快乐。
2.进一步熟悉乐曲,能够看指挥完整演奏。
3.掌握不同乐器的演奏方法,尝试交换乐器进行打击乐活动。
1.幼儿已经能够较熟练地随音乐做模仿鸭子戏水.吃食的动作.
2.乐器:铃鼓、圆舞板、碰铃.
幼儿听音乐扮演小鸭子进场.
看图谱做身体动作.(包括:集体做、分组做)
1.出示乐器图谱,引导幼儿用乐器代替身体动作.
2.完整听音乐看图谱徒手练习.
3.使用乐器进行演奏.
幼儿看教师指挥,并用不同乐器进行演奏.
打击乐去郊游教案篇十八
1.欣赏歌曲,熟悉节奏,知道乐曲分为三段,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
2.能与同伴合作设计图谱,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不同乐段的不同节奏,并尝试用乐器为音乐伴奏。
3.体验与同伴合作用乐器为音乐进行伴奏的乐趣。
1.活动的重点是:熟悉掌握2/4拍节奏,体验与同伴合作用乐器为音乐进行伴奏的乐趣。
2.活动难点是:能与同伴合作设计图谱,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不同乐段的不同节奏,并尝试用乐器为音乐伴奏。
为了更好的完成目标我在课前做了以下准备:。
物质准备:《孤独的牧羊人》音乐、图谱、打击乐器。知识经验准备:提前让幼儿试听歌曲,对歌曲有了初步的了解。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课件,提问:小朋友,看,我们今天来到了哪里?(羊村)是谁出来欢迎的我们?(喜羊羊、美羊羊、慢羊羊)。
2.师小结:今天青青草原要召开运动会,小羊们在准备运动会的开幕入场式,开幕式要跟着好听的音乐进行走队,也想邀请我们参加,想去吗?(想)。
(二)完整欣赏音乐,知道乐曲名称,初步感受乐曲节奏。
1.完整欣赏音乐,提问:知道这首音乐叫什么名字吗?(《孤独的牧羊人》)。
2.师:知道什么事牧羊人吗?
3.师小结:牧羊人就是保护小羊不受伤害,如果羊村有这样一位牧羊人就再也不用害怕大灰狼啦,入场式要跟着好听的音乐进行走队,现在我们跟着音乐试试吧。
(三)再次欣赏音乐,将幼儿分组,用踏步的方式探索不同的节奏。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三组(喜羊羊组、美羊羊组、慢羊羊组)请幼儿跟着音乐想着自己扮演的小羊,根据小羊的特点进行踏步,探索节奏。
2.请幼儿示范自己小羊跟着音乐走出的节奏。
(四)幼儿探索设计图谱,并合作用踏步的形式演奏图谱。
1.师:村长要求我们的图谱是第一段轮流走,第二段两队配合走,第三段再次轮流走。
2.幼儿根据要求分组制作图谱。
3.尝试跟着音乐和图谱分段练习。
4.幼儿共同合作完整的按照图谱进行踏步。
(五)运用乐器为歌曲伴奏,体验同伴合作为乐曲伴奏的乐趣。
1.分配乐器:村长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听的乐器为音乐伴奏,我们一起分配一下吧!(喜羊羊:响板;美羊羊:铃鼓;慢羊羊:碰铃)。
2.幼儿跟着音乐运用乐器完整的为乐曲进行伴奏。
(六)活动结束:
师小结:在小朋友乐器的演奏下,这首《孤独的牧羊人》变得更美妙了,孤独的牧羊人再也不孤独啦,让我们拿着好听的乐器回到教室为其他小朋友演奏一下吧!
打击乐去郊游教案篇十九
1.熟悉歌曲旋律,能随歌曲节奏合拍演奏乐器。
2.了解圆舞板和手铃乐器名称,能按要求取放乐器。
3.愿意参与集体打击乐演奏活动。
1.重点:熟悉歌曲节奏,乐于参与演奏活动。
2.难点:了解乐器名称,能随乐合拍演奏。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圆舞板、手铃幼儿人手一份;乐器小篮子人手一圆形;钢琴伴奏。
经验准备:幼儿有前期取放乐器的经验,熟悉歌曲,有交
一、通过《问好歌》进行师幼互动,引出找朋友的故事。
1.师幼进行问好歌互动,感知节拍 xx x 。
2.教师讲述故事《小鸭黄黄找朋友》,引出歌曲。
t:小朋友们,你们有好朋友吗?今天黄老师带来了一位好
(故事:小鸭黄黄住在美丽的森林里,它最喜欢唱歌了,可觉太孤单了,于是它决定出去找好朋友一起唱歌玩游戏)
二、创设情景,通过变换不同的方式进行找朋友游戏,熟1.教师出示指偶,利用手部动作表现小鸭黄黄找朋友。 t: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鸭黄黄是怎么找好朋友。
t:小朋友刚刚有没有发现,小鸭黄黄找朋友的时候,它的它打招呼的?
2.反复聆听歌曲,模仿小兔跳跳打招呼的动作。
t:原来小兔跳跳听到小鸭黄黄的歌唱时也唱歌告诉它,我
3.师幼模仿小兔跳跳打招呼的动作进行节奏练习。
4.教师边走边唱,与幼儿进行互动。
5.创编不同肢体动作表现找朋友进行互动。
三、故事延续,通过变魔法的游戏引出乐器,引导幼儿随
1.故事延伸,通过变魔术的方式引出乐器圆舞板。
(故事:小鸭黄黄和小朋友玩得真开心,现在它要变魔术咦,小鸭黄黄变成了……乐器小精灵,原来呀,小鸭黄黄是精灵,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圆舞板。)
2.师出示乐器(圆舞板),示范圆舞板的演奏方法。
t:小朋友,你看,圆舞板和小鸭黄黄一样,也有一个大大扁歌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引导幼儿用动作练习演奏圆舞板,并随乐演奏。
t:圆舞板可以发出“哒哒哒”的声音,现在让我们把小手板一起玩节奏游戏。
(1,2,3,4,1,2,3,4,准备开始唱歌了)
4.幼儿有序按教师要求取圆舞板,进行随乐演奏。
t:圆舞板说小朋友真是太厉害了,都会和我玩节奏游戏。从椅子下面的篮子里找到它,拿在手上,小朋友都找到圆舞备好,――准备开始唱歌了。
5.通过接唱的游戏引出手铃。
t:圆舞板说在我们找朋友的时候还会出现魔法变出更多好看看会变出什么朋友?
6.t1 演奏圆舞板,幼儿演奏手铃进行互动游戏。(玩 2 遍)
1.教师引导幼儿有序地把乐器收回篮子里。
t:和乐器朋友们玩得真开心,让我们把它放回篮子里。
2.师幼小结找到的乐器朋友,活动结束。
《我的朋友在哪里》这一个活动前期幼儿已经熟悉歌曲,活师主要通过创设故事情景开展找朋友游戏让幼儿感受和练儿熟悉掌握节奏后,加入乐器进行演奏,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戏当中学会取放乐器,初步认识圆舞板和手铃的演奏方法及通过开舞会的游戏让幼儿在互动中进行接唱演奏,并能根据演奏。幼儿取放乐器常规、节奏的掌握目标都能够达到,在能够区分两种乐器的声响特点和演奏方式。
打击乐去郊游教案篇二十
1.学习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诙谐、有趣。
2.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仿编歌词。
3.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4.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音乐、图谱。
学习演唱歌曲。
进行仿编歌词。
一、导入(教师弹琴演唱买菜这首歌曲)。
在这首歌里你们都听到了什么?
二、基本过程(根据图谱节奏型学习歌曲)。
1.你们去过菜市场吗?
2.依次出示蔬菜的图片。
3.学习演唱歌曲买菜。
4.节奏型练习。
5.节奏游戏《报菜名》。
6.仿编歌词。
三、结束部分(完整的演唱歌曲)。
这是一节大班音乐活动,在学唱歌曲部分我借助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圆溜溜、绿油油、咯咯叫、水里游等重点歌词,由于形象、生动、直观,这样孩子们学得很快。本次微课中我将音乐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给幼儿创设充满生活情趣的音乐环境,在音乐中感悟劳动的乐趣,在后面的创编部分,应该给幼儿创编的歌词上加上图片就更好了,活动结束部分略显仓促。这提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尽量弥补不足,特别要注意整个活动的环节是否衔接的很紧凑,在创编环节尽可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打击乐去郊游教案篇二十一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分析歌曲aba的结构,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b段音乐的优美。
2、学习用动作表达音乐的不同情绪。
3、让幼儿学会看图谱打击乐器,培养幼儿用音乐表现生活的兴趣。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幼儿会唱歌曲《郊游》。
2、小乐器:铃鼓、碰铃、响板等。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进一步感知歌曲的结构和情绪。
1、小朋友还记得《郊游》这首歌吗?我们现在一边拍手,一边跟录音机唱。
2、提问:
a、郊游这首歌曲有几段?
b、第几段和第几段的音乐是一样的?(第一段和第三段的.音乐是一样的,这首歌曲的结构是aba的结构。
c、a段的音乐听起来怎么样?高兴的、欢快的。
d、b段音乐听起来这么样?非常优美、速度比较慢。
二、创编动作。我们已经知道了《郊游》这首歌曲的结构是aba的结构,也知道了a段音乐是高兴的、欢快的,b段音乐是优美的、比较慢的,那么我们现在用动作来表现这种不同的情绪。
三、看图谱,做身体动作。
1、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图,现在我们来看图。郊游的时候,心里非常高兴,脚步也比较快,唱走走、走走走时,每一拍拍两下。唱我们小手拉小手时,一拍拍一下。
2、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b段音乐优美、比较慢,所以我们拍的时候也要慢些,一小节拍以下。
四、看图谱,分声部练习。图上的小圆点,表示响板的声音;图上的小花花表示全部乐器;一个铃鼓,三个折线,表示拍一下铃鼓,摇三下。
五、看图谱,拿乐器演奏。今天,小朋友都是小演奏家,老师是指挥员,小演奏家一定要听指挥员的命令,现在开始,练习数遍。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是一个歌唱活动。《郊游》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aba结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活泼欢快,中间第二段比较柔和,唱了郊游的风景。活动开始我以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郊游地的风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下来,从而引出第二段歌词。接着我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词。歌词理解后,让幼儿通过听教师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钢琴伴奏,一句句学习歌唱。等唱了两到三遍后请幼儿编动作,边表演边唱,这样比较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虽然大多数幼儿能大概将歌曲唱出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兴趣缺缺;而且后面边表演边唱,孩子们会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轻,应该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加动作比较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251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