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化学教案(优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4 12:56:14
溶解度化学教案(优质19篇)
时间:2023-12-04 12:56:14     小编:JQ文豪

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而编制的一种教学设计材料。教案的编写应注意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对于教案的编写有一些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下面是一些小贴士。

溶解度化学教案篇一

教师: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易溶”“微溶”“难溶”等一些概念,它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通过阅读p36“资料”寻找答案。

学生甲:鱼儿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有o2。

乙:烧开水时,水未沸腾时也冒气泡。

丙:把汽水瓶打开,有大量气泡产生。

教师: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以上现象均说明了气体能溶解在水中的事实。(展示两瓶汽水,取其中一瓶不打开,摇晃,然后打开,学生观察现象)。

教师: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不打开时,无明显现象,打开后有大量气泡产生。

教师:为什么打开后产生气泡,而不打开时没有。

学生:打开后,压强减小,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教师: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受压强的`影响。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压强减小,溶解度减小。

刚才一位同学说汽水中冒出的气体为co2,你能用实验方法将其检验出来吗?

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新知,气氛活跃。

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加以肯定,给予激励性评价)烧开水时,水未开时就看到水中冒气泡,这些气泡是什么?(贴近生活)。

学生:水中溶解的空气。

教师: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教师小结: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与压强的影响。

教师:我们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解决我们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现在问题来了!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教师:(肯定学生的种种措施)。

教科书40页第2、3、4题及41页第9题。

利用所学,解决问题,关注生活。

溶解度化学教案篇二

溶解度的含义:

溶解度,符号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

固体溶解度:

固体物质的能容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溶解度化学教案篇三

属于化学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课程标准如此阐述,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以及在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能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2、教材地位。

本课题在教材中起到了纽带的作用,既是上节饱和溶液的延续,又为接下来学习“酸、碱、盐”相关知识做铺垫。上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液,本课题将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限度问题,为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打基础。同时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知识是构成学生化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3)了解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溶解度的两种表示方法,并能通过表格初步学会绘制溶解度曲线图。

(2)能够结合溶解度曲线图获取物质的相关溶解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观察和绘制曲线图,进一步了解数与形的相互应用,并在操作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4、教学重点。

(1)掌握溶解度的涵义。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

5、教学难点。

(1)掌握溶解度的概念,明确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2)能够结合溶解度曲线图获取物质的相关溶解信息。

本节课要求学生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并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有关信息。同时注重让学生学会利用已取得的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形成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为将来学习打下厚实基础。整节课的技能训练尤其溶解度曲线的数据分析,主要目的就是引导我们的教学要关注学生为适应未来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1)教学对象与认知特点。

初三学生思维活跃,观察和总结能力较强,对事物与实际生活感兴趣。

(2)学生知识储备。

学生已学了溶液的形成,虽然对于定性的角度认识溶液的组成和基本特征,并掌握了饱和溶液的相关知识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却很少思考。对生活中的现象虽熟悉却不一定会解释。

(1)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设置情景“比较食盐和硝酸钾溶解在水中的能力大小的方案是否可行?”,从而提出假设“如果要比较物质的溶解能力,应该控制哪些条件?”。从而引出溶解度的定义以及四要素。设置另外一个情景“未打开的可乐用手压,打开后,喝下去后生理反应”一气呵成突破气体溶解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活动探究法:设置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坐标纸上绘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再根据学生亲自画出的溶解度曲线,详细而且全面的从“点”、“线”、“面”三个方面阐述溶解度曲线的信息、意义。

(2)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学生通过实验设计探究环节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改变某种变量,控制其他变量,探寻改变变量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建立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学生通过溶解度曲线描绘以及对溶解度曲线的合作探究,掌握溶解度曲线的画法以及能够很好的把握溶解度曲线的相关意义。

讨论法:学生通过对如何比较蔗糖和食盐溶解能力讨论,对溶解度曲线点、线、面意义以及应用的讨论,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新知过程的体验,从而有学习新知的体验。

溶解度化学教案篇四

溶解度是确定条件下表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总量的比值的(不是具体的一个)物理量。中学常用的固体溶解度是100g溶剂中的溶质质量,单位是g(如果不限定溶剂,单位能够是g/g即1);气体是mg/l。另外,沉淀常用g/l。

溶解度化学教案篇五

教学过程:

[板书]第三节溶解度。

[思考]。

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实例,说明气体在水中溶解性受哪些外界条件的影响,这些条件对气体的溶解性产生怎样的影响。

[板书]一、溶解度。

[板书]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布置思考题]理解溶解度概念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板书]关键词:一定温度(指条件);100g溶剂;饱和溶液;克(单位)。

[布置讨论题]“20℃时食盐溶解度是36g”的含义是什么?

[板书]2.溶解度曲线。

[讲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有关。可以以横坐标表示温度,以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画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板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展示教学挂图]。

[布置学生讨论]从溶解度曲线中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

[师生共同归纳]。

1.溶解度曲线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查到有关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可以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以及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等等。

2.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铵、硝酸钾等;有些与温度的变化关系不大,如氯化钠。利用溶解度曲线提供的信息,可以对某些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分离。

[讲解]对大多数物质来说,其溶解度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也有些固体物质,其溶解度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钙就是这样一种物质。

[展示教学挂图]氢氧化钙溶解度曲线。

[板书]气体的溶解度:通常用“1体积水中所能溶解气体的体积”来表示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升高而增大。

[展示表格]。

气体。

氧气。

氯气。

二氧化硫。

氯化氢。

氨气。

溶解度。

1:0.03。

1:2。

1:40。

1:500。

1:700。

[板书]二、混合物的分离。

[学生分组实验]。

[板书]1.蒸发食盐水:

(在蒸发皿中注入少量饱和食盐水加热蒸发,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冷却后有晶体析出。利用蒸发溶剂的方法适用于该物质的溶解度岁温度升高变化不大,可以得到该物质的晶体。)。

溶解度化学教案篇六

1、从介绍溶解性概念入手,使学生重点理解溶解度概念。

2、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常识性介绍气体溶解度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关系。

3、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4、思想教育渗透:从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入手,了解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固体的溶解度的概念及其意义。

正确理解和应用固体溶液度的概念。

1、相同质量的植物油分别放入等量的汽油和水中,观察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2、等质量的kno3和ca(oh)2放入等量的水中,观察不同物质在不中的溶解情况。

:cai课件,平底烧瓶,锥形瓶,汽水。

师:请教同学们一个问题:衣服上的油污用水很难洗去,最好选用什么物质来洗呢?

生:答。

师:演示实验1:观察植物油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情况。

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相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等量的水中。

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师:小结: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有关,这是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内因。

师:设问:如何比较精确地反映不同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性大小呢?

引入课题:要比较不同物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大小,要有一把衡量的标尺,这

把尺子我们规定为溶解度。(板书)

生:回顾可作溶质的物质的状态。

师: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固体的溶解度,了解气体的溶解度。

设问:什么叫固体的溶解度呢?

生:阅读固体溶解度的定义,分析概念的四要素。

师:20℃时,100克水最多能溶解nacl36克,表明:20℃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克。

那么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为7.4克,其含义是什么?

生:回答并完成投影练习。

师:设问:知道了某温度时某物质的溶解度,如何界定物质的溶解性呢?

生:阅读教材p135,板演:在下面数轴上的四个区域里贴上表示溶解性的显示字幕。

师:小结: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只是表示溶解度大小不同而已,不存在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

溶解度化学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物质的溶解性。

2.固体的溶解度及温度对它的影响。

4.气体的溶解度及压强、温度对它的'影响。

教学重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过程:

[复习]。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2.饱和溶液要在哪两个条件下讨论才有确定的意义;。

3.如何判断某溶液是饱和溶液,若该溶液不饱和,怎样才能使它变成饱和溶液。

[引言]。

我们已经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里,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也就是说各种物质在水里的溶解能力不同。我们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讨论]。

根据生活经验,溶解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讲述]。

在很多情况下,仅仅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是不够的,人们需要精确地知道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最多能溶解多少溶质,这就要用到溶解度这个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分析]。

条件:一定温度下;。

标准:100克溶剂里;。

状态:饱和状态;。

本质:溶质的质量;。

单位:克。

[举例]。

在20。c时,10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36克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了饱和状态),我们就说氯化钠在20。c时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克。又如:在20。c时,氯酸钾在水里的溶解度是7.4克,那就表示在20。c时,100克水中溶解7.4克氯酸钾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溶解度化学教案篇八

教师: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易溶”“微溶”“难溶”等一些概念,它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通过阅读p36“资料”寻找答案。

学生甲:鱼儿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有o2。

乙:烧开水时,水未沸腾时也冒气泡。

丙:把汽水瓶打开,有大量气泡产生。

教师: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以上现象均说明了气体能溶解在水中的事实。(展示两瓶汽水,取其中一瓶不打开,摇晃,然后打开,学生观察现象)。

教师: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不打开时,无明显现象,打开后有大量气泡产生。

教师:为什么打开后产生气泡,而不打开时没有。

学生:打开后,压强减小,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教师: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受压强的影响。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压强减小,溶解度减小。

刚才一位同学说汽水中冒出的气体为co2,你能用实验方法将其检验出来吗?

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新知,气氛活跃。

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加以肯定,给予激励性评价)烧开水时,水未开时就看到水中冒气泡,这些气泡是什么?(贴近生活)。

学生:水中溶解的空气。

教师: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教师小结: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与压强的影响。

教师:我们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解决我们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现在问题来了!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教师:(肯定学生的种种措施)。

整理与归纳:(师生共同进行)。

课后练习:教科书40页第2、3、4题及41页第9题。

利用所学,解决问题,关注生活。

溶解度化学教案篇九

了解溶解度的定义;初步绘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线。

【过程与方法】。

通过溶解度曲线的绘制,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溶解度定义及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难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环节一:导入新课。

【学生回答】是形成它的饱和溶液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教师引导】这说明,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溶质的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那么在化学上,我们如何来定量地表示这种限度呢,我们引入了“溶解度”的概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溶解度的知识。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溶解度【提出问题】阅读教材,回答什么叫做溶解度,又如何表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学生回答】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学生回答】温度改变,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量会发生改变;溶剂的量不同,能够溶解的溶质的量也不同;溶解度的定义就是规定100g溶剂里所能溶解的溶质达到的最大值,因此限定了饱和状态。溶解度的单位是xxg。

【学生回答】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学生活动】根据表格“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尝试绘制nacl、kcl、

五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给学生15分钟时间来完成该曲线的'绘制)。

【学生回答】能。说明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提出问题】根据绘制的溶解度曲线,观察这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

这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从溶解度曲线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不相同。的溶解度最大77.3g,而。

的溶解度只有0.07g,说明在同样的温度下几个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提出问题】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代表什么?

【学生回答】代表两个物质在此温度的溶解度是相同的。

环节三:拓展提高。

溶解度数据表、溶解度曲线都可以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二者有什么区别?

解析:

溶解度数据表具有数据准确、来源可靠的优点;溶解度曲线能够展示更齐全的数据,并且能够直观看出溶解度和温度的变化规律。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溶解度。

布置作业:预习气体溶解度的部分。

四、板书设计。

溶解度化学教案篇十

2.固体的溶解度及温度对它的影响。

4.气体的溶解度及压强、温度对它的影响。

教学重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2.饱和溶液要在哪两个条件下讨论才有确定的意义;

3.如何判断某溶液是饱和溶液,若该溶液不饱和,怎样才能使它变成饱和溶液。

我们已经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里,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也就是说各种物质在水里的溶解能力不同。我们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根据生活经验,溶解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在很多情况下,仅仅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是不够的,人们需要精确地知道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最多能溶解多少溶质,这就要用到溶解度这个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条件:一定温度下;

标准:100克溶剂里;

状态:饱和状态;

本质:溶质的质量;

单位:克。

在20。c时,10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36克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了饱和状态),我们就说氯化钠在20。c时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克。又如:在20。c时,氯酸钾在水里的溶解度是7.4克,那就表示在20。c时,100克水中溶解7.4克氯酸钾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1.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时是36克。

(2)2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

(3)20。c时,50克水中加入18克食盐后溶液恰好饱和,因此,20。c时,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为18克。

(4)10。c时,100克水里溶解了15克蔗糖,所以,10。c时,蔗糖的溶解度为15克。

2.6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24克,填表:

溶质。

溶剂。

溶液状态。

温度。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3.20。c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1)20。c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

(2)20。c时,食盐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是什么关系呢?物质的溶解性,即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它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一种性质。这种溶解能力既取决于溶质的本性,又取决于与溶剂间的关系。而物质的溶解度,它是按照人们规定的标准来衡量物质溶解性的一把“尺子”。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所能溶解的不同质量,就在客观上反映了他们溶解性的区别。

20。c时。

0.01。

0.01~1。

1~10。

10。

溶解性。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1.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无关的因素是()。

a.溶质的性质b.溶剂的种类c.溶液的多少d.温度的高低。

2.测定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时,所用溶液必须是()。

a.浓溶液b.稀溶液c.饱和溶液d.不饱和溶液。

3.20。c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10克a,40。c时,200克水中最多溶解20克b,则a、b两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

a.a=bb.abd.无法比较。

4.6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克,这说明在时,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形成硝酸钾溶液。

溶解度化学教案篇十一

1.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区别和联系。

2.进一步练习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向试管里滴加液体和振荡试管的操作;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步骤的能力。

3.从影响溶解度的诸因素中,对学生进行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方法。

边讲边实验。

三、教学用品。

酒精灯、试管、试管夹、滴管、饱和硝酸钾和硝酸铵溶液(使用上一节课制得的两种物质饱和溶液)、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通过实验,在一定条件下(室温、10ml水)制得了硝酸钾和硝酸铵的饱和溶液。现在请大家考虑:如何使一定条件下的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具体地说:通过什么方法,可以使在一定条件下未溶解的硝酸钾和硝酸铵继续溶解?大家先进行讨论,然后,我们来设计实验的具体步骤。

师:现在请同学们提出自己的意见。

生甲:可以采取增加溶剂的方法,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师:请你具体地说明操作步骤。

生丙:可以用加热的方法试一试。给试管里的饱和溶液加热,观察试管里剩余的固体是否溶解。如果溶解,饱和溶液就变成不饱和溶液了。

师:应该怎样操作?

生丙:用试管夹夹持盛有饱和溶液的试管,在酒精灯上先均匀加热,然后加热液体。观察试管里的固体是否溶解。如果固体溶解了,就停止加热。

师:很好。下面按大家提出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可以对两种饱和溶液中,一种加入少量的水,另一种进行加热。实验中,注意滴加液体和加热试管里的液体的操作方法。现在,先检查仪器、药品,然后开始实验。

师:停止实验操作。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生乙:向盛有硝酸铵饱和溶液的试管里加入少量的水,振荡试管,原来试管里剩余的固体又继续溶解了。说明增加溶剂可以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生丁:我们是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试管,原来试管里未溶解的硝酸钾又溶解了。说明增加溶剂,也可以使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师:使用加热的方法,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生戊:给盛有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试管加热,不久,试管里剩余的固体硝酸钾又溶解了。说明加热可以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师:应该说是“加热”还是“升高温度”?

生戊:是升高温度,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生辛:和加热硝酸钾饱和溶液的现象相同。说明升高温度也能使硝酸铵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生己:又会变成饱和溶液。

师:这是结论。你根据什么现象得出这个结论?

生己:试管中又会有固体物质析出。

师:对。也就是说,如果将不饱和溶液降温或减少溶剂,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可表示如下:

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切的含义。

生甲:要指出是哪种溶剂,还要规定在一定量的溶剂中。

生壬:要在一定的温度下。

师:还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生丙:还必须使溶液达到饱和。

师:大家回答得很正确。科学上就是用“溶解度”来定量地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溶解度是这样规定的:“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种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是哪种溶剂,通常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请同学们打开书,查阅用实验的方法测出的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师:大家查一下,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数值是多少?

生:31.6。

师:用什么单位表示?

生:用“克”表示。

师: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它表示什么意义?

生丙:应该说:在20℃时,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硝酸钾能溶解31.6g。

师:正确。溶液的状态只能用“饱和”或“不饱和”来描述,而不能用溶解溶质的“多少”来表示。溶解度的概念包含以下四个要素,即“一定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状态”和“溶质的克数”缺一不可。

下面,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20℃时,10g食盐可以溶解在100g水里,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g。

(2)20℃时,10g食盐溶解在水里制成了饱和溶液,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g。

(3)20℃时,20g某物质全部溶解在100g水中,溶液恰好达到饱和,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20g。

(4)20℃时,碳酸钙在100g水里,达到饱和时能溶解0.0013g。所以,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g。

师:今天,我们通过实验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不仅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而且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为了确切地表示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要应用溶解度的概念。溶解性和溶解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溶解性是指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的能力,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通常使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的概念表示。溶解度是按照人们规定的标准,衡量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一把尺子”,定量地表示在一定条件下,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所能溶解的最大质量。溶解性和溶解度有一定的联系。溶解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例如,通常把在室温(20℃)时,溶解度在10g以上的,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大于1g的,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小于1g的,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的,叫难溶物质。

课后,请大家完成作业之后,思考下面的问题。

【板书思考题】。

怎样测定室温下硝酸钾的溶解度?

溶解度化学教案篇十二

1、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的影响,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2、大致了解气体溶解度受温度、压强等的影响关系。

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正确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性与溶解度在概念上的不同。

一教时

1、

由一组对比实验导入物质溶解性的概念,2、

并明确学习目标3、

(1)演示实验1

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两支试管内,分别加入2克食盐和0.1克熟石灰振荡,观察现象,静置后,再观察现象。

(室温下,2克食盐完全溶解,0.1克熟石灰却不能完全溶解)可见这两种物质溶解在水里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我们把这种能力称之为“溶解性”。

明确溶解性的概念。追问:物质的溶解性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2)演示实验2

取一支试管倒入10毫升汽油,加入2克食盐,振荡,观察现象,静置后再观察。

(食盐很难溶解)

(3)演示实验3

取两支试管。各取10毫升水、汽油、分别滴入5—6滴植物油,振荡,观察现象。

(植物油很难溶解于水,却很容易溶解于汽油中)

(4)追问:从这两个实验中可得出哪些结论呢?

学生归纳:1、同一各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

2、不同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教者小结:

物质的溶解性是物质本身的固有的一种属性,影响它的因素既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系,也与温度、压强有关系。当我们要定量地比较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时,仅靠溶解性是不够的`,还需学习物质的“溶解度”。

板书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二、指导学生看书,正确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一)要准确地表示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该注意哪几点呢?

学生看教材、讨论、回答、教者总结(投影显示)

1、一定温度。同一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对应的溶解度是不同的,因此必须指明温度。

2、100克溶剂。此处100克是指溶剂质量,不能误为溶液质量。

3、饱和状态。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里所溶解的最大质量为这种物质在这种溶里的溶解度。

4、单位:克。

溶解度化学教案篇十三

1.使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2.使学生大致了解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有关溶解度的几种基本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建立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基本计算。

2.难点。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区别,掌握有关溶解度的计算方法。

教具。

溶解度曲线挂图、小黑板。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什么叫饱和溶液?不同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浓稀程度是不是一样?

(2)怎样使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引入新课】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里,而有些物质难溶解,也就是说各种物质在水里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板书】。

一、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

1.溶解性大小跟溶质、溶剂的性质、结构有关。

【讲解】如食盐容易溶解在水里。油脂和汽油都属于有机化合物,油脂容易溶解在汽油里。(因此可用汽油去油污)。

2.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性不同。

【讲解】如相同质量的水里,蔗糖比食盐溶解的量多。

3.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里溶解性不同。

【讲解】如碘在酒精里容易溶解而在水里难于溶解。因此医药上用酒精来配制碘酒。

4.物质溶解性常分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四种情况。

【讲解】物质的溶解性易受温度的影响,因此,讲物质的溶解性要规定一定的条件,除了温度外,物质溶解的量还跟溶剂量的多少有关,因此,也要规定一定的溶剂量。为了定量描述物质溶解性的大小必须用一个尺度来衡量,这就是溶解度。

【板书】。

【指导阅读】课本内容。

2.固体溶解度的“温、饱、剂、质”四要素。

【讲解】(1)因为温度变化对溶解度大小有影响,所以要指出“在一定的温度下”。

(2)各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需要对溶剂量制定一个标准。规定用“100g”溶剂作标准。

(3)因为每种物质在同一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和不饱和状态时,溶解的量不相同,所以规定不同固体物质溶解度都应该达到饱和状态。

(4)固体溶质的量的单位规定为克,这样与溶剂的量的单位一致。

溶解度化学教案篇十四

请举例说明:

1、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例如,碘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相同。

2、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高锰酸钾在汽油和水中的溶解能力不相同。

3、什么是饱和溶液?

方案1:取大小相同的两玻璃杯,放入等量同温度的水,再放入相同的白糖和食盐,充分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再比较两杯中剩余固体的多少,剩余多的溶解能力差,剩余少的溶解能力强。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这种方案的可行性。有的.同学提出质疑,假设你加入的两种固体都全部溶于水了,没有剩余固体出现,怎么判断呢?经过讨论,同学们想到,所加的固体,一定要保证其中一个至少达到饱和,于是有的同学提出另一种方法:

方案2:先称取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多称点),在温度相同,水的质量相同的两个杯中,分别把两种物质加入,边加边搅拌,直到不溶解为止,都配成饱和溶液,再称剩下的固体,看哪一个溶解的质量多一些,溶解多的溶解能力就强。

到这时应该说已水到渠成,老师把握时机讲解,这个溶解能力实际上就是通过水中溶解的溶质的多少来体现的,如果在上述条件下把杯中的水都换成100克,则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的多少就是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溶解度数值越大,这种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这时由学生讨论总结出溶解度的概念。通过这个教学过程,学生自己得出了溶解度概念,体现了获取知识生成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溶解度化学教案篇十五

了解溶解度的定义;初步绘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线。

通过溶解度曲线的绘制,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

通过溶解度定义及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难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环节一:导入新课。

学生回答:是形成它的饱和溶液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教师引导:这说明,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溶质的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那么在化学上,我们如何来定量地表示这种限度呢,我们引入了“溶解度”的概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溶解度的知识。

环节二:新课讲授。

提出问题:阅读教材,回答什么叫做溶解度,又如何表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学生回答: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学生回答:温度改变,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量会发生改变;溶剂的量不同,能够溶解的溶质的量也不同;溶解度的定义就是规定100g溶剂里所能溶解的溶质达到的最大值,因此限定了饱和状态。溶解度的单位是g。

学生回答: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学生活动:根据表格“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尝试绘制nacl、kcl、

(给学生15分钟时间来完成该曲线的绘制)。

学生回答:能。说明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提出问题:根据绘制的溶解度曲线,观察这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从溶解度曲线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不相同。说明在同样的温度下几个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提出问题: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代表什么?

学生回答:代表两个物质在此温度的溶解度是相同的。

环节三:拓展提高。

溶解度数据表、溶解度曲线都可以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二者有什么区别?

解析:

溶解度数据表具有数据准确、来源可靠的优点;溶解度曲线能够展示更齐全的数据,并且能够直观看出溶解度和温度的变化规律。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溶解度。

布置作业:预习气体溶解度的部分。

溶解度化学教案篇十六

了解溶解度的定义;初步绘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线。

【过程与方法】。

通过溶解度曲线的绘制,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溶解度定义及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难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学生回答】是形成它的饱和溶液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教师引导】这说明,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溶质的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那么在化学上,我们如何来定量地表示这种限度呢,我们引入了“溶解度”的概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溶解度的知识。

环节二:新课讲授。

【提出问题】阅读教材,回答什么叫做溶解度,又如何表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学生回答】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学生回答】温度改变,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量会发生改变;溶剂的量不同,能够溶解的溶质的量也不同;溶解度的定义就是规定100g溶剂里所能溶解的溶质达到的最大值,因此限定了饱和状态。溶解度的单位是g。

【学生回答】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学生活动】根据表格“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尝试绘制nacl、kcl、

五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给学生15分钟时间来完成该曲线的绘制)。

【学生回答】能。说明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提出问题】根据绘制的溶解度曲线,观察这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

这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从溶解度曲线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不相同。

的溶解度最大77.3g,而。

的溶解度只有0.07g,说明在同样的温度下几个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提出问题】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代表什么?

【学生回答】代表两个物质在此温度的溶解度是相同的。

环节三:拓展提高。

溶解度数据表、溶解度曲线都可以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二者有什么区别?

解析:

溶解度数据表具有数据准确、来源可靠的优点;溶解度曲线能够展示更齐全的数据,并且能够直观看出溶解度和温度的变化规律。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溶解度。

布置作业:预习气体溶解度的部分。

溶解度化学教案篇十七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要求。

属于化学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课程标准如此阐述,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以及在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能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2.教材地位。

本课题在教材中起到了纽带的作用,既是上节饱和溶液的延续,又为接下来学习“酸、碱、盐”相关知识做铺垫。上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液,本课题将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限度问题,为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打基础。同时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知识是构成学生化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3)了解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溶解度的两种表示方法,并能通过表格初步学会绘制溶解度曲线图。

(2)能够结合溶解度曲线图获取物质的`相关溶解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观察和绘制曲线图,进一步了解数与形的相互应用,并在操作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4.教学重点。

(1)掌握溶解度的涵义。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

5.教学难点。

(1)掌握溶解度的概念,明确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2)能够结合溶解度曲线图获取物质的相关溶解信息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要求学生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并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有关信息。同时注重让学生学会利用已取得的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形成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为将来学习打下厚实基础。整节课的技能训练尤其溶解度曲线的数据分析,主要目的就是引导我们的教学要关注学生为适应未来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三、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与认知特点。

初三学生思维活跃,观察和总结能力较强,对事物与实际生活感兴趣。

(2)学生知识储备。

(1)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设置情景“比较食盐和硝酸钾溶解在水中的能力大小的方案是否可行?”,从而提出假设“如果要比较物质的溶解能力,应该控制哪些条件?”。从而引出溶解度的定义以及四要素。设置另外一个情景“未打开的可乐用手压,打开后,喝下去后生理反应”一气呵成突破气体溶解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活动探究法:设置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坐标纸上绘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再根据学生亲自画出的溶解度曲线,详细而且全面的从“点”、“线”、“面”三个方面阐述溶解度曲线的信息、意义。

(2)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学生通过实验设计探究环节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改变某种变量,控制其他变量,探寻改变变量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建立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学生通过溶解度曲线描绘以及对溶解度曲线的合作探究,掌握溶解度曲线的画法以及能够很好的把握溶解度曲线的相关意义。

讨论法:学生通过对如何比较蔗糖和食盐溶解能力讨论,对溶解度曲线点、线、面意义以及应用的讨论,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新知过程的体验,从而有学习新知的体验。

溶解度化学教案篇十八

一、教学目标 。

1.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区别和联系。

2.进一步练习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向试管里滴加液体和振荡试管的操作;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步骤的能力。

3.从影响溶解度的诸因素中,对学生进行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方法 。

边讲边实验。

三、教学用品 。

四、教学过程 。

师:现在请同学们提出自己的意见。

生甲:可以采取增加溶剂的方法,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师:请你具体地说明操作步骤。

生丙:可以用加热的方法试一试。给试管里的饱和溶液加热,观察试管里剩余的固体是否溶解。如果溶解,饱和溶液就变成不饱和溶液了。

师:应该怎样操作?

生丙:用试管夹夹持盛有饱和溶液的试管,在酒精灯上先均匀加热,然后加热液体。观察试管里的固体是否溶解。如果固体溶解了,就停止加热。

师:停止实验操作。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生乙:向盛有硝酸铵饱和溶液的试管里加入少量的水,振荡试管,原来试管里剩余的固体又继续溶解了。说明增加溶剂可以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生丁:我们是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试管,原来试管里未溶解的硝酸钾又溶解了。说明增加溶剂,也可以使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师:使用加热的方法,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生戊:给盛有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试管加热,不久,试管里剩余的固体硝酸钾又溶解了。说明加热可以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师:应该说是“加热”还是“升高温度”?

生戊:是升高温度,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生辛:和加热硝酸钾饱和溶液的现象相同。说明升高温度也能使硝酸铵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生己:又会变成饱和溶液。

师:这是结论。你根据什么现象得出这个结论?

生己:试管中又会有固体物质析出。

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切的含义。

生甲:要指出是哪种溶剂,还要规定在一定量的溶剂中。

生壬:要在一定的温度下。

师:还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生丙:还必须使溶液达到饱和。

师:大家回答得很正确。科学上就是用“溶解度”来定量地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溶解度是这样规定的:[教师边讲边板书]“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种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是哪种溶剂,通常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请同学们打开书,查阅用实验的方法测出的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学生查阅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师:大家查一下,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数值是多少?

生[齐]:31.6。

师:用什么单位表示?

生[齐]:用“克”表示。

师: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它表示什么意义?

师:正确。溶液的状态只能用“饱和”或“不饱和”来描述,而不能用溶解溶质的“多少”来表示。溶解度的概念包含以下四个要素,即“一定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状态”和“溶质的克数”缺一不可。

(1)20℃时,10g食盐可以溶解在100g水里,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g。

(2)20℃时,10g食盐溶解在水里制成了饱和溶液,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g。

(3)20℃时,20g某物质全部溶解在100g水中,溶液恰好达到饱和,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20g。

师:今天,我们通过实验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不仅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而且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为了确切地表示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要应用溶解度的概念。溶解性和溶解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溶解性是指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的能力,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通常使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的概念表示。溶解度是按照人们规定的标准,衡量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一把尺子”,定量地表示在一定条件下,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所能溶解的最大质量。溶解性和溶解度有一定的联系。溶解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例如,通常把在室温(20℃)时,溶解度在10g以上的,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大于1g的,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小于1g的,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的,叫难溶物质。

课后,请大家完成作业之后,思考下面的问题。

【板书思考题】。

怎样测定室温下硝酸钾的溶解度?

溶解度化学教案篇十九

3.2溶液中教参注明是3课时,我们基本上是这样来分配这几块内容的:

1、物质的溶解性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2、物质的溶解度;

3、物质从溶液中析出及溶液的组成和溶质质量分数。而第二课时物质的溶解度也是这一节的重点和难点,并且课堂教学的容量比较大,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上的流程都很清晰,我的教学方法也不是最灵活。所以借此机会和各位老师交流一下,来突破自己的瓶颈问题。

首先我谈谈自己对教材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本节教材有三个主要内容:溶解度的含义,溶解度与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的关系,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即溶解度曲线的知识。后面还有一部分关于利用溶解度计算的内容我们是放在下一课时讲的。这三部分的主体都是溶解度,是学生对溶解认识的一个跨越,是从能溶不能溶到能溶多少的一个由性到量的跨越,我们授课时由浅及深,从溶解度的引入到剖析理解溶解度的含义,而溶解度与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的关系,其实是对溶解度引入的意义的一个巩固,让同学们更清楚“度”的重要性。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是我沿用以前的说法,教材中只是提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2句话。气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还通过一个曲线显示气体溶解度受压强影响的情况。以教材的思路看,它提供了简洁的内容和流程,是想我们引导学生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得出一些规律。然而我们知道有些重要的概念性的知识不是我们说一遍或是学生写一遍就能理解的。为了加深学生对溶解度的理解我们还要加入一些内容来辅助教学主体内容。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溶解度含义。

(2)知道并能使用溶解度曲线。

(3)掌握固体、气体的溶解度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在区分物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于水的过程中,体验比较的方法。

(2)在总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过程中,运用图表的方法。

(3)培养自学、阅读、查找有关数据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绝对和相对的辨证关系。

其实,这一课时给我们的感觉就是都是重点,对学生来说都是难点,而对考试来说没有什么太难的,基本上就是关于溶解度曲线的运用的题目。然而就教学的延续性来说,这一课时在培养学生的一些能力上有比较大的帮助。如过程与方法的目标(2)在总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的过程中运用图表的方法,其实岂止是溶解度的变化,以后的质量及质量分数的变化、ph的变化等等都可以用图表的方法,所以我们更重在一些分析过程而非结果的运用。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感悟绝对与相对的辩证关系这一条只能说是拉上来的,我觉得理科的教学也就是国外的科学的教学中有太多的点都能够让学生深刻的感悟到绝对与相对的辩证关系。其实我个人觉得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而内因是不能或不易改变的,能够改变是外因这一点也是渗透在这一目标中的,但是我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所以没有写出来。

1、新课导入。

复习提问什么是物质的溶解性,如何比较几种物质的溶解性。同学们利用上节课内容回答,并举例说明。然后请同学找出方法的不足之处,加以完善,由此引出溶解度这样一个概念来表示物质的溶解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举一反三的过程,完成旧知到新知的过渡。

2、新课讲解。

不同物质在相同条件下溶解性不同,同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溶解能力也不同。介绍溶解度是衡量溶解能力的尺子。即把大家讨论的各个因素溶入溶解度的概念中。然后剖析各个要点,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溶液(是一个点,代表物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溶解度实质是一定条件下溶质的质量(此处与溶解度本身的含义有一定出入,但是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溶解度)、单位、符号。告诉学生溶解度就是某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是水)里最多能溶解的克数。然后用两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如20℃,食盐的溶解度是36g/100g水的含义。提问反之,20℃时,硝酸钾在100g水里溶解了31.6g就达到饱和状态意味着告诉我们20℃硝酸钾的溶解度。巩固练习,将课本77页表格中各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含义说出来,有些同学会漏说温度或是水的质量,或是遗漏单位,同学间加以纠正以巩固溶解度的各个因素。反复练习以加深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增加练习简单的计算物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如20℃时某物质在50g水中溶解了20g就不能再溶解了,它的溶解度是多少。通过不断的.递进的小练习将难点溶解。

提问:我们之前经常提到的某物质可溶于水等,如果两种物质都是可溶于水的,它们的溶解度是否是一样的呢?通过阅读课本77页最后一段,回答老师的问题。然后请同学们把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用数轴表示,以加深理解。并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它们各属于什么情况。向学生介绍溶解的绝对性和不溶解的相对性。通过让学生感悟辩证关系的同时纠正我们日常的一些不够规范的说法。

一定温度下,一种物质有一个溶解度的值,那么某种物质在各个温度下的溶解度该如何测得呢?学生讨论发言。化学上也常用一些坐标图表的方法把实验测得的数据显示出来,介绍溶解度曲线,由学生完成78页思考与练习。比较氢氧化钙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比较时指出不同物质比较溶解度应在同温下。通过观察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得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结合79页图观察一些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完成思考与讨论,并得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规律。再请学生通过看79页图完成一些小练习来体会溶解度曲线的用途:如在溶解度曲线上找到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找到硝酸钾溶解度为110g/100g水时的温度、说出两条曲线交点的含义或是从曲线图上能够读到的信息等。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图表坐标的方法来处理数据,并运用运用图表获取有用信息。

介绍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除了温度还有压强。如何影响用大家熟悉的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雪碧汽水为例讲解。对于气体而言,饱和溶液的判断是有些抽象的,例如河水中氧气的溶解情况,有时我会运用夏天雷雨前鱼儿会跳出水面的例子。这个例子能够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化学知识很好的结合起来,当然应该还是有个别学生不容易理解,那需要我们额外的讲解。

3、归纳小结。

让学生自己说出本节课学到的溶解度的知识的一些要点。

4、巩固练习。

通过一些小的题目加强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28132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