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评价课堂教学论文(优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5 03:38:37
有效评价课堂教学论文(优质18篇)
时间:2023-12-05 03:38:37     小编:文轩

总结是一种自我激励的方式,让我们对自己的成长有更清晰的认识。总结要有逻辑性,结构清晰,避免信息混乱。推荐几篇经典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灵感。

有效评价课堂教学论文篇一

二、有效课堂教学源自于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在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一)》时,我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数后,一一写下。这些数有些乱,怎样把这些数整理整理?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学生纷纷说:一位数为一类,两位数为一类,三位数为一类……;或者整十数为一类,不整十数为一类,整百数为一类,不整百数为一类……;单数为一类,双数为一类……虽然孩子的分类有些笼统,有些幼稚,没有多少实用价值,但对于学生来说,每一种分类方法都是他们自己的发现,甚至是创造,如果老师不放手,不让学生去讨论、去合作学习,就不可能得出如此丰富的分类结果。

从课堂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时间和空间。当教师的时间掌握与学生的整体思维速度吻合时,学生就会陶醉于自己的思维活动中,课堂教学就会丰满、充分、有效。比如在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二)》时,我出示了一组数:450、380、630、453、572、699、306、705、601。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生1:我发现前面3个数最后一位数都是0。生2:我发现后面3个数中间的一位数都是0。生3:我发现它们都是比100大的数。生4:我发现它们都是三位数。我又问:谁会在计数器上拨出450,并读这个数出来?生:在计数器百位上拨4颗珠,在十位上拨5颗珠,在个位上不拨珠,读作四百五十。真了不起。我问:你们都能把这组数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吗?试试看。从拨珠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有的数是几百几十,有的数是几百几十几,有的数是几百零几。生2:我发现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生3:他说的只是中间3个数的读法,我发现前面3个数后面的0都不用读出来。生4:我发现后面3个数中间的零都要读出来。现在你们知道这组数各是由什么数组成的吗?我把这个“大问题”抛给学生,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让他们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几组成。这样1000以内数的认识也逐渐深入,他们不仅发现了读法的规律,而且能发现这些数组成的规律。对小学生而言,这些发现虽在情理之中,却又在老师的意料之外。几个数在学生的眼里成了一只奇妙的蜜蜂,引领着他们认识其它新的数,学生为自己是新知识的发现者而充满了成就感。

传统课堂教师是主体,新课标课堂学生是主体,学生是课堂鲜活的生命力。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还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问题的余地、时间和空间,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新起点,也是提高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有效评价课堂教学论文篇二

体育教学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磨炼小学生的心智,并且更为关键的是,处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需要教师从个人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对对应的体育运动项目有基本的了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基本的运动项目,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关注度和课堂活跃层次。

1.一些学生对体育课程有一定的排斥心理。

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往往在有些情况下对体育运动的理解有一定的误差。比如,一些体育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身体能量并且在运动中十分容易产生人体疲劳的现象等等,这些情况的出现都造成了学生对一些体育运动有一定的抵触心理,显然小学生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明显是不符合该阶段的体育教学要求的,因此教师在具体的体育课堂教学中需要逐渐地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并且努力地让学生对体育运动有一定的好感,这样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中其无论是学习动机还是后续的投入程度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明显的增长,而学生在前期所产生的对体育课程的排斥心理也会在教师对具体的体育运动项目的讲解分析下得到一定的缓解。

2.学生对一些体育运动的益处不了解。

由于学生在前期了解的一些体育运动主要是其通过眼睛去发现的具体的体育运动项目,比如篮球和足球这种普及程度较广的运动项目其被媒体关注的频率就非常高,小学生通过这些媒体去了解这类运动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学生在了解这一类运动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感观层面去认识它们的基本运动模式和基本的外在影响力,如果学生没有亲自去尝试相应的运动是很难去了解这类运动的益处的,因此一些小学生对篮球和足球的认识一般也是仅仅局限于其绚丽的过人技巧和劲爆的扣篮和动人心弦的射门瞬间,所以在具体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在充分了解对应的体育运动的前提下身临其境地去进行体育实践,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误解得到一定的释怀,并且还可以增强体育课堂的活力。

1.将体育教学中理论知识与相应的实践教学相结合。

由于体育教学毕竟需要学生去从事具体的体育运动,去感知在理论学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是否与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相对应,也就是说实践具体的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很好地检验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还可以让学生对体育这门课程有全新的认识,这对于小学生而言特别重要,而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是否可以感受到其课堂气氛活跃,从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具体体育运动的了解状况都能得到一定的体现,比如,小学生对足球这项运动有很强的关注力,则会在具体课堂教学中与教师交流其对足球的看法以及自己希望在具体足球运动中想去踢的位置,这样教师不仅可以充分地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程设置的要求,还能基本了解一些学生对具体体育项目的看法,这样体育课堂教学的氛围自然就会得到提升。但是要想达到这种状态还需要教师在前期注重向学生传递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或者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去了解一些体育运动,这样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就会更加有活力。

2.对学生对具体的体育项目的喜爱程度有一定的了解。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所以在具体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以趣味性的体育运动为主,这样也比较符合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要求,并且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最好对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喜好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教师在制订具体的课堂教学策略时也能够很好地把握课堂气氛和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具体看法,所以说一旦教师对学生对体育的看法可以进行细分对待,教师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准备充分,而且对于学生而言实际是其与教师之间无形中已经形成了很好的互动关系,而这种互动关系正好是课堂气氛活跃的前提保证。

总的来说,在小学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必须具备这样几个条件。首先教师必须对学生对具体体育运动有一定的认识,这是学生与教师进行良好互动的基础。其次教师需要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多去了解一些体育方面的知识,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有很好的体育知识贮备,这对于体育课堂教学十分有利。最后教师与学生之间必须是充满趣味性的,也就是说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兴趣点相一致,这样体育课堂教学的气氛才会变得活跃。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的提升需要学生与教师共同努力,关键点在于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以及课堂内容的制订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有效评价课堂教学论文篇三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并不会一直在听讲或者是思考问题。一节课45分钟,有一部分学生甚至是好学生也不能完全集中精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设置一些合理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一起讨论,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提问,避免课堂教学的单调性。此外,语文课本上有很多需要背的内容和生词生字,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注意不能只关注学生的作业,还要教给学生背的方法。然而,有些教师习惯性地提问或者是默写,对于不能通过的学生就罚写,少则几遍,多则十几二十遍。这样不但不能使学生记住知识点,很好地去利用知识,反而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厌烦感。因此,教师要适时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自己愿意去背或者去写。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想学习而且想学好的,教师要肯花费精力,在课堂上多关注学生,多了解学生是否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如果不感兴趣,那么原因是什么。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有效的教学,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好了,成绩自然也就好了。

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评价。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要采用积极的态度,主动接纳学生的想法,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而不是简单地评价是对或者是错,这样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要信任学生,关心学生,这样能缩短教师和学生心灵上的距离。教师肯定的鼓励的评价能够使学生得到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再次,教采用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亲近式的评价,可以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在一节课快结束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给一个总的有效评价,可以打分,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奖励。最后,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表现性评价实际上是对被评价者在完成某一项或者某些任务的过程中的整体表现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总之,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让学生在知识和其他方面都有所提高,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结语。

课堂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一个放大的系统,与时代发展的各种因素息息相关,表现出多结构、多层次、多类型、多目标和多因素的特征。语文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在新课程改革能理念指导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寻求适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做出合理的引导和评价,还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有效评价课堂教学论文篇四

评价就是运用一定的标准对事物的价值等做出一个判断的过程。它是运用一定的评价标准在特定的情境之下对指向的对象进行价值的判断。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离不开评价。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有效评价。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传统的评价往往以一张试卷分数多少,排名先后的量化为主要特征。虽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一串串僵硬的数字也易造成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伤害,使学生在追求分数的过程中丢失自我,缺少自信,丧失个性。因此,我们必须要更新评价观念,让评价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对学生凡是有价值的所作所为,即使有些与预定目标不那么符合,也要给予支持和肯定,对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给以足够的尊重。如在教学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例1:“一个粮食仓库原有大米1500袋,运走了,还剩多少袋?”时,根据教学要求是应用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教学中却出现了一个令人意外的情况,在分析线段图时,有一同学举手,我示意他起来讲话,他很自信的说:老师,我会解了,用1500÷5×(5-3)就得到还剩600袋了。虽然他讲的和我所设计、需要的不一样,但这位同学思考的过程却完全正确,且说得有根有据。我立即点头,很自然地跟他说:“好,很好,你很爱动脑筋,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考虑问题老师很欣赏你,你能讲讲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吗?”于是,这位同学大大方方的走到讲台上去讲解,讲得是那样的专注,其他同学听得也是非常的出神,我为我的做法感到庆幸。

虽然教学进程没有按照我的预设而顺利的进行,且多花了教学时间,但看到学生在我的鼓励性的评价之下自信的走上讲台,其他同学流露出羡慕而专注的学习神态,我想这样的课一定会有收获的,这也一定是新课标之下所需要的课堂吧。

二、改进评价内容。

过去习惯的评价是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往往以一组数字来量化评价学生的排名先后,孰优孰劣,显然有失偏颇,《标准》的出台,彰显了评价目标内容的多元性。也就是说,《标准》要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了评价范围,强调学习过程本身的价值,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都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

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克认为:评价者在评价中应该“牺牲某些测量上的准确性,来换取评价中的有用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随时了解每个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特征,及时合理、中肯地作出评价,上表仅仅是评价内容中一个部分,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能描述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佳方法,鼓励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让每一个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之上谋求进一步的实实在在的'发展,通过恰如其分的评价帮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进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评价学生,过去一直局限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通过对主体性教育教学的实践,我们感到评价的主体也在不断的变化,教师的“一言堂”式的评价在以人为本的今天已经显得过时了。让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在评价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家长参与其中的评价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显得更加生动多彩,如在我的数学家庭作业的最后作了这样的一个设计:家长寄语。他可以是对子女作业的评价或看法,可以是对前次作业观后的想法,也可以是对本次作业的一些建议,但不要求家长每次都必须写或甄别孩子作业的对与错;营造氛围使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评价教师的过程中积极思索,促进师生教学相长。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促进学生认识自我,健全个性,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评价方式随着评价内容的拓展而丰富起来,它可以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新的评价机制给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构造了一个平等、合作、互相促进的新型的师生关系,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

有效评价课堂教学论文篇五

本学期开校初,在县教育局和学校的积极倡导下,要求每位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合作、快乐、有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以参与者、组织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学校推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彻底地改革。我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不断地摸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课堂教学效果有所提高。下面就自己对“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实践心得,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先学后教”的模式下,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我认为不仅是几个提纲,几个问题就能解决的。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后面教的效果。所以教师依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好学生探究的问题、探究的过程,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在过程中历练学生,在总结和运用中提高学生。

“先学后教”的模式下,当学生自学时教师该干什么呢?我认为教师应该认真地进行巡视、指导,特别要注重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指导和点拨,尤其要了解、收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后面的学生教,教师讲打下基础、做好铺垫。对于出现的问题应该尽量采用“兵教兵”的方式解决,即同学之间的互救、讨论、讲评等。这样不仅解决了“学困生”的问题,而且还促进了优等生的提高。

“先学后教”的模式下,我们切不可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属于教师讲的内容必须讲清楚、讲准确、讲精彩。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要讲,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要讲,某些问题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教师要讲。

“先学后教”的模式下,对于课堂达标练习的设计一方面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适时、适度地合理分步、分层达标。另一方面,在选题上一定要慎重,要选择一些典型的、新型的、运用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避免重复、过难情况的发生。同时,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检测效果,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收集学生达标的真实情况,了解本节课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采用“生生”和“师生”的灵活方式进行查漏补缺。

有效评价课堂教学论文篇六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真正的教育确实应该帮助造就手脑都会用的人。我们需要的一种教育,是造就脑子指挥双手、双手锻炼脑子的手脑健全的人。”那么体育就是这样一门实现头脑并用的学科,关于体育学科的有效性我们又如何来理解呢?那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有效性。有效是指做事有效果,产生效益。体育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发展。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掌握到掌握,从不熟练到熟练的变化和提高。

作为我们这些一线的体育教师是否也应该履行义不容辞的责任呢?是否能脚踏实地,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真正做到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就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对新课程标准研究不透,错误地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走入了形式主义的误区。具体表现为:(1)。名义上是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是变相的“放羊式”教学。学生自由活动的程度较高,教师对课堂教学难以控制,造成学生过度的`自由活动取代了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2)。受“淡化运动技术”思潮的影响,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体育课就是活动活动,就是要让学生高兴起来,甚至认为可以不要运动技术了。因此想尽办法使体育课热闹起来,游戏突然变多了,相反,完整的教学过程少了,正规的教材少了,严谨的教法也少了。(3)。教学方法盲目崇尚标新立异,课堂教学中盲目无效活动占据了课堂太多的时间。如教师为创设一个情境占据课堂许多时间,而情境本身又没能给学生有价值的思考或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再如,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情况下使用。不能简单的问题学生也合作。

2.社会对体育教师有偏见,体育教师不被重视。体育教师在学校中地位很低,体育教学条件又有限,体育教师要想闯出一番事业确实非常困难,久而久之,我们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对自身的职业缺乏激情,满腹牢骚,难以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体育教学。具体表现为:

(1)。教师备课不充分,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考虑不全面。

(2)。课堂教学组织不佳。部分教师没能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教学缺乏有效的组织,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3)。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各环节的处理目的性不强。教学的随意性比较大。

教学目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一节课如果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那么,教师在上课中就不知道自己要教什么,学生不知练什么,那怎么能提高课堂教学,更何谈有效性。再有一种情况,个别的教师上体育课目标随意性较大,课中虽有目标但不能按要求完成或出现目标转移等情况,学生对教学要求大多数模糊不清,在课中不知练什么,一堂课学下来不知道自己学些什么。我认为,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制定要具体、明确,便于操作。例如:设计一节游戏课,首先让学生了解游戏的内容,简单说出游戏活动对身体的作用;其次是学会游戏的方法,并能和同伴设计游戏的方法;最后能说出在游戏结束时的收获,这时,教师就明确了在课中主要教什么,学生就知道在课中学什么。因此,制定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灵魂,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

4、教师利用游戏教学激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的体育课中主要以游戏教学为主,在教学中我们多数会采用简单、有趣、多样的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大多数学生喜欢游戏教学的形式,那么体育教师就要注意利用学生喜欢做游戏这个特点,引导并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乐观的动力作用,促进学生对体育课的热爱,通过游戏活动满足他们热情好动、自尊心强、争强好胜、表现自己的欲望;利用小组间的比赛、游戏,满足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去。但也有个别学生活泼好动,自控力较差,这在体育课上表现尤为突出,而他们又有较强的自尊心。这时,就要求教师要对他们进行耐心的帮助,绝对不能简单粗暴,那样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愿上体育课,参加活动不积极,就体现不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方法,通常局限在讲解---示范---练习的程度上。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可以运用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小组讨论、教师引导、语言激励等教学方法,设计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提高各种教学方法运用的有效性。还可以利用室内课,通过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有关体育方面的录像、制做的课件,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

6、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体育课不同于别的学科,一个班40多个孩子在操场上,外界干扰很大;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自治能力差,有一点干扰,就容易精神溜号,影响到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利用有效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低年级学生喜欢节奏感强的练习,在队列练习中可以用口哨、掌声等进行,也可让学生自己喊口令,这样学生会显得有精神,而且动作做起来容易集中注意力。缩短教师组织教学的时间,在课中体现精讲多练,提高练习的密度,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多练习。

在平时的课中进行游戏活动时,我发现有很多学生一高兴起来往往就得意忘形,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喜欢做领带头人,连蹦带跳,甚至还有的出现在地上打滚,你追我、我追你的现象等等。在游戏中,学生最想扮演重要的人物,如在“老鹰捉小鸡”中想做老鹰,分组练习的时候老师要注意调配,适当安排好角色的替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提醒学生遵守纪律,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效评价课堂教学论文篇七

分层次教学,培“优”转“差”,和谐发展。

每个学生的智力、身心发展、各人的知识需求都有所不同,就需要教师去“因材施教”。我认为,数学课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关键要在“因材施教”方面下功夫。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知识需求,无论是堂上提问,还是巡堂辅导,都要在培“优”转“差”下功夫,要充分引导学生,使差的学生向好的方向靠拢,好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鼓励个性发展,力求使每个学生的素质在课堂上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讲练结合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思考、学习,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负担,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青少年,特别是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一个心理特点不容忽视,就是青少年的注意力集中不能持之以恒,具有间断性。第一次集中注意力持续十几分钟后开始发散。第二次十分钟左右,依次递减。针对学生这个特点,教师应当把握好讲课时间。例如,“平行线的判定”其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判定定理,如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得出平行线的判定公理,然后让学生完成与判定公理相适应的练习,这样学生在注意集中时接受了判定公理,在练习中精神得到放松,学生在讲与练交替的过程中,显得精神饱满,不仅能很快掌握知识要点,还能正确地应用知识解题。

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的第一阵地,学生90%的知识是在课堂获得的。同样的课,有的老师上起来轻松愉快,效果好,有的老师整堂讲得沉闷,为什么?无疑是因为前者在和谐师生关系下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她们不单是演讲者,观察者,更是发现者,用心去感受,用眼去观察,用感情点燃学生的智慧,激荡学生的情感波澜。教师带着强烈的感情走进教室,做到入课堂则情满课堂,登讲台则情满讲台,达到开人心智,启人思维的效果。用行动与情感去改变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师生情感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知识,完成了学习任务。

4数学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充分利用数学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数学探究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地灌输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思想,教师要想办法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的学习动力与他们的求知欲是成正比的,只有动力足了,学生才可能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运算速度,掌握运算的技巧和顺序,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设计“5分钟四则运算比赛”环节,用“接力棒”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使每个学生都不敢在数学课堂上出现懈怠的状况。设计的数字不要太大,重点使学生掌握方法,同时还可设置抢答比赛。这样的教学形式既有一定的趣味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掘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这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植入先进的数学思想。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理论及其数学知识的概念,并且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数量与形体、形状互相结合的思想,从而开拓数形结合的创造性思维。遇到难题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而数形结合思想中的创造性思维更是重中之重,只有不断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创造性思维,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才会提高,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比如在讲三角形的时候,可以联系生活中的自行车架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还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勾股定理中数与形的联系,这明显会让学生理解数学题的意义。在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想之后,要不断地进行思想巩固,经过学生个人独立的思考以及小学数学教师的反复引导和帮助,才有利于学生积累数学经验,帮助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找出新的解题思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钻研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钻研能力,学生在钻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散他们的思维。例如,在学习长度的数学概念时,会涉及“厘米、分米和米”的教学,为了贯彻直观性教学,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长度分别为1米、1分米和1厘米的小木棒分发给学生,让他们直观感受这些长度究竟为多少,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的触摸来理解厘米、分米和米的差距,对长度建立起一个大致的理解,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分米的小木棒去与一米的木棒进行比较,看一米能够包含几个分米。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应该多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通过实际操作钻研所学习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有效评价课堂教学论文篇八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有效性问题.本文作者从四个方面:明白编排意图、遵循循序渐进、注重解题多样、正确运用迁移,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进行研究.

作者:毛晓慧作者单位:南通市小海小学,江苏,南通,226015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12)分类号:g62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有效评价课堂教学论文篇九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包含了数与数字、形状与空间、度量和变化等多个方面。在学生的学习中,数学课堂评价往往被认为是重要的。然而,有效的数学课堂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改进至关重要。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在数学课堂有效评价方面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了解评价的目标。

在评价过程中,理解评价的目标对于实现有效的评价至关重要。评价的目标可能是为了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特定的知识或技能,或者是为了确定学生在课程方面的深度和广度。教师也需要决定何时进行评价,以及在哪个阶段进行评价,以满足评价目标。

第三段:评价的过程。

评价应该是一个系统性和有策略性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使用一系列的评价工具,例如课堂测试、问答、讨论和调查等,以检查学生是否了解所学的内容。此外,评价的过程应该给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以便他们能够真正了解课程的内容。这可以通过提供反馈、教师的辅导以及鼓励自我评价等方式来实现。

第四段:评价的效果。

评价的效果是评价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有效的数学课堂评价,需要考虑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学生对教学的反应和课程成果等方面都有可能受到评价的影响。因此,评价应该适当地设置,以确保它不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教师还需要向学生解释评价的结果,并让他们意识到哪些课程内容需要被强化和加强。

第五段:结论。

在数学课堂中,评价是成功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评价的目标、评价的过程以及评价的效果,教师可以实现有效的数学课堂评价,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成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该重视评价这一环节,构建并实施一个有效的评价系统,以确保学生取得最佳的学习成果。

有效评价课堂教学论文篇十

在本课教学中,李辉老师在复习了上节课的谁是谁的几倍的问题后,为学生创设了文具店的具体情境。学生依据数学信息提问题,学生独立自主探究的欲望强,提出的问题也很多,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再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解决。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李辉老师在学生初步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后,引导学生用摆学具的方法,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然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让学生通过完整准确地语言表述倍数问题的意义,最后运用构建起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解决实际问题。从李辉老师的课堂中不难看出,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在讲题中思路明确,而且形成了一定的能力与解题策略。

虽然是节公开课,但老师十分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经常提问不举手的孩子,在独立解题的过程当中更是关注学困生的掌握情况。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李辉老师尽量避免以少数学生的思维代替多数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课堂中的每个活动都采用不同方式给每个学生提供独立操作、思考以及师生、生生间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人人动脑想,人人开口说。而必要的练习是本节课巩固与强化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精心设计习题,做到精练、巧练、及时练。课堂中注意让学生充分“练”,练说练讲,练习做,同时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通过思维活动实现的,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在李辉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优质的数学课堂无不时时处处闪烁着思维的火花,在数学课堂上思维是“魂”,抓住了思维训练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评价课堂教学论文篇十一

数学课堂评价是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成果及学习方法进行科学、全面、准确的评价。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合理的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因此,有效的数学课堂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段:教师角色与评价方式。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评价者。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如小组讨论、口头检测、书面作业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不同的评价方式,也可以真正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三段:建立学生自主评价机制。

在数学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不应该仅仅由教师来完成。学生也应该参与到评价中来。因此,建立学生自主评价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并且指导学生运用科学、全面、准确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第四段:针对性强的评价。

针对性强的评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提出更贴切的建议。因此,在评价学生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普遍情况,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第五段:结语。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课堂中,我们必须注重评价的有效性。只有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制定全面、准确的评价标准,建立学生自主评价机制,并且针对性地进行评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更好的建议,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在数学课堂评价方面,我们一定能够越来越好。

有效评价课堂教学论文篇十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而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认真倾听和接受每一位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同时,师生双方情感的沟通和协调、相互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以自身积极情感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老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锻炼了学生的表达力.有效地教学,是通过教学活动对每一位孩子或都个别孩子有所改进都是有效的。

(二)合理运用肢体语言。

低年级孩子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对具体形象的东西特别感兴趣的特点。如果运用适当的形象的肢体语言,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突破难点、把握重点的重要作用。让肢体语言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真正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老师上课时就象慈爱的父母,对回答错误的孩子去摸摸他的头,安慰着他,当有孩子过于激动时,又会安静地站着,注视着那位孩子,让那些得意忘形的孩子静下心来主动参与活动;对孩子们出其不意的回答,睁大一双眼睛,让孩子们冷静下来,继续反思……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张疑问的脸、一个生动的动作,都在传递着老师对孩子的情感,孩子们能感受到老师的鼓励,得到一种自信的力量,推动着孩子们不断地努力,激发着学习的兴趣。

(三)恰当反馈与赞扬。

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教学《秒的认识》时,让孩子们感受10秒的长短时,孩子们用了不同的方式完成活动,老师在小结时,对用舞蹈表现的孩子们说:“你真能干,你一定认真地学过舞蹈!”对用拍手的孩子们说:“你很有节奏感,你的音乐学得真棒!”课堂中这样的赞扬伴随着活动中孩子们的出色表现而恰到好处,自然而不夸张,真实地表达老师对孩子们由衷的希望和祝福:“你比老师想得还要多,你真行!”、“你很勇敢,声音再大一点,好吗?”、“你的问题难住了老师,希望大家帮助老师,去查资料,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好吗?”、“你瞧,通过努力,你成功了,祝贺你!”等等。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俗话说“国无君,民亦乱”,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教师来带领这群无忧无虑的孩子,那么,再好的孩子也不过是“一盘散沙”,不能成就大业。

1.走到学生中,和学生融为一体。

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只有师生关系良好,使学生爱学、好学,才能激发学习兴趣。记得以前,我每次上课都站在讲台上,从不走到学生中,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学生的心声:“老师老是站在高高的地方……”听了这几句话,我恍然大悟,经过反思,我终于走进了学生中,和学生成为好朋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设置合理的作业,全面开动思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设置作业时,我将繁杂的教学知识融入到学生喜欢的游戏中,这样完成的质量好,学生的兴趣高。例如:在教学“除法”时,我给同学们设置了一个这样的作业题:“请你回家,将家中的苹果平均分给你的家人”,自己设置题目,自己解答,结果在第二天的课上,学生们都把自己的小手举得高高的,等待着回答,这充分说明作业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学的情况。同时,在评价作业时,也应时常鼓励学生,也许正是作业本中的一句赞扬的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起了孩子们学习的风帆。一个学习较差的孩子,在一次作业中,把一道较难的题目做对了,我不但在课堂上对他进行了表扬,还在他的作业本上,画上一张笑脸,同时,加上了一句话:“你做得真棒,继续努力,老师期盼着你的成功”。就这样,这位孩子在我的表扬和鼓励中,学习认真刻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提高,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要围绕学生的“自主发展”的引导、导向。

1.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学生一旦对于一样事物或是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投入,这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开始。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中的“小熊购物”时,我根据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大量的物品,在教室内办一个“商店”,同时让学生准备一定的“钱”(用彩纸代替);在活动中,让学生自扮收银员(或服务员),其他同学扮购物者,由于学生对“买东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深深地认识到书本里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不感觉累,反而学习兴趣高涨,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

2.加强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印象。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的心理特征,我觉得在教学中能借助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好。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我事先准备好实物—10枝铅笔,让学生自己先去数、去分,然后在小组内共同分,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而教师只作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既充分发动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又让学生自己完成了本课的任务,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3.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增强学生的记忆与观察。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发展,因而在教学中,我根据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让学生借助实物来观察分析,先初步进行感性认识,然后在进一步进行延伸,这样,学生不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学生能更好的接受。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采用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及插图等,让学生整体性的认识角,再引导学生观察、制作角,进一步了解角的特点,最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角”,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巩固与运用。再如:在教学“厘米认识”时,当学生初步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后,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了解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一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等,借实际的东西初步了解,再进一步深化,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4.让学生思考,自己总结结论。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课改后,教学更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借助手、脑等器官,自己总结结论,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组织者,辅导者。例如:在教学“数的比较”中,我采用游戏及鼓励的言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我加入了学生的游戏中,和学生一块进行比较、猜测,让学生先写一个两位数,而我写一个三位数,进行比较;再让学生写一个三位数,而我写一个四位数,进行比较……依此类推,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来寻找规律,这样学生不仅兴趣高,而且也找到比较两个位数不同的大小的初步规律。接着再让学生在游戏“猜数”中进行比较同位数的大小,从而总结出数的比较规律,从而实现了本课的目标,也真正做到了自主教学。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看教师教,还要看学生学,只有将两者结合,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甚至比其更高,更有效。

参考文献:

[2]张奠宙等.数学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3]朱仁宝,王荣德.21世纪教师素质修养.浙江大学出版社,.

有效评价课堂教学论文篇十三

摘要:高中历史课教学要适应历史学科的特点,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及理念,通过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图文资料的作用,让学生从“纵横”角度理解历史,开展实践性教学,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等方面展开高中历史高效性教学。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从多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提高高中历史课教学效率。

对于高效课堂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笔者认为高效的课堂就是用更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遵循历史学科的一般规律,提出了打造高效高中历史课堂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因此,在课堂引入时就要引人入胜,如学习古代政治制度时可以从“大禹治水”的故事导入,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禅让制。在教学内容方面切忌简单说教,通过著名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感悟,让学生真正理解历史、喜欢历史。历史课并不是孤立的,是与语文、数学、音乐、艺术紧密结合的,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找到合适的结合点,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总结历史的发展规律,让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如刘邦、秦始皇、武则天等,让学生学会辩证分析历史人物,不能形而上学,防止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产生偏执。

二、发挥好图文资料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更多角度了解历史知识并能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分析历史问题,教材提供了大量图文资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因为这些资料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图文资料包括历史文献、名人名言、经典著作等,在教材内容中占有一定数量的比例,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料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题目,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刺激学生追根溯源的欲望。教学实践中发现,运用好教材的图文资料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可以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可以让学生提高信息搜集能力,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另外,老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有梯度,从简单到复杂,在兼顾多数学生情况下还要适当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思维习惯。高考命题的一大特点是给一定的历史资料,要求学生阅读分析,完成特定材料下的历史题目,这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历史图文材料的解析能力。为了适应这样的命题趋势,我们一定要重视教材图文资料的开发与教学。

三、让学生从“纵横”的角度理解历史。

对学生历史方面的教学不能简单地用“模块”式教学方法,这样不利于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学生在历史课学习中要学会总结历史知识,从“纵横”两个维度进行整理,这样才能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方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如“年表法”就是纵向整理的一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从整个历史发展进程对历史知识有更加感性和直观的认识,方便学生以后复习。横向学习法就是把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和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从中找到不同国家在相同历史时期的共性,同时能更好地认识到不同国家历史发展和变革原因。这样可以通过不同国家的发展,吸取和总结经验教训。

四、积极开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感性认识的最好手段,是高效教学的最好方法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组织教学强化学生的历史学习观,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历史发展过程,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刘邦故里,让学生在游记中了解秦汉的文化,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淮海纪念塔,采访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和亲历者,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历史事件,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强化学生的人生观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历史教学的归宿,基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教师没有时间带领学生参观更多的地方,但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视频文件进行替代,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实践教学的效率,同样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学好历史必须有好的发散能力。高考历史命题越来越侧重考查学生的发散能力,具体表现就是考查的知识点都是在教材内,但题目的内容、考查的方式都与教材有一定的差异。鉴于此,高中历史教师要摒除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创造条件让学生探究式学习,在真正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如教学新航路的开辟,教材内容只是对欧洲进行分析而对其他地方并没有详细的分析。我让学生分析新航路的开辟对中国的影响及如何影响中国近现代的发展走势,让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让学生搜集材料,发挥集体智慧。结果学生的分析相当不错,从新航线开辟后丰富我国粮食产量和品种、丰富蔬菜种植、丰富商品种类,打破了我国闭关锁国的状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中国的正常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学生的分析虽然不是十分贴切,但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扩散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做到上面几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会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开展地方史专题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很少有教师把地方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其实把地方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王百胜.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02).

[2]拉巴旺堆.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落实“以生为本”理念[j].中国校外教育,2016(23).

[3]赵飞宇.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4).

有效评价课堂教学论文篇十四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第一、结合实际。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数学同时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可以说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所以,我们所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实际生活、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即数学生活化,那样学生学习数学时就会倍感亲切,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会迅速高涨,学习气氛也自然轻松、活跃。

第二、注重实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践活动是实践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一类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特点。由此可见,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实践活动课”也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我们的教材中,出现在我们的教学中。“实践活动课”是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的一种新课型。教材增设“实践活动”是课程标准新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操作等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三、讲究实用。

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我们的教学又迎来了新的阶段。其中,生动的画面、悦耳的声音、优美的文字无不清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充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所以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实际需要,适当使用一些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课件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着其不足的地方。有时,精美的课件往往使学生过多的关注于其中的优美画面而忽视教学本身。并且,当教学中遇到偶发情况时,课件本身往往缺少应变,显得比较呆板,等等。所以说,媒体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要对教学有帮助,只要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有帮助,那就是好的媒体。总之一句话:适合自己的'教学媒体就是最好的媒体,实用才是硬道理。

第四、追求实效。

所谓“实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节课乃至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乃至一位老师教学教学水平高与低的惟一指标。不管是应用什么教学方法、采用什么教学手段、利用什么教学媒体,一切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所以说,只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组织教学,数学课就再也不会给人以枯燥乏味的感觉,数学课就一定能低消耗高效能,学生就一定能学得轻松,学得牢固。

有效评价课堂教学论文篇十五

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创设情境,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地去参与、去体验,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画面所反映的问题编成有趣味的小故事,再借助多媒体课件,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故事情境:一天,猴妈妈和猴宝宝来到一片桃园,看到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猴妈妈摘了两个桃子,问猴宝宝:“把这两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几个桃子?”“一个。”猴宝宝不假思索地回答。猴妈妈拿起其中的一个桃子问:“把这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多少呢?”“这……”猴宝宝摸着自己的头,回答不上来。看到猴宝宝答不上来,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拼一拼,分一分等活动,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时,我让学生借助学具盒里的各种梯形,先拼拼看哪两个梯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梯形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呢?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这一系列问题都可以在操作活动中得到解决。

三、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我经常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题目,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四年级级部组织学生去爬山,门票价格如下:50人以下每人30元,51~100人每人28元,100人以上每人25元。四年级一班有49人,二班有56人,三班有53人。请同学们设计买票方案,计算出钱数并比较哪种方案最佳,并说明理由。学生通过这一实际问题巩固了乘法计算,体会到了根据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所带来的乐趣。

总之,教师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和学习机会,以此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求新知,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在体验中不断发展。

有效评价课堂教学论文篇十六

进入新时代,科学技术已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了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核心因素之一。国家的发达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而国家的科技水平又与国民的科学素质有直接关系。农村妇女作为我国农业活动的主体,科学素质会影响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加强面向农村妇女的科学知识普及,是推进新时代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农村妇女科学素质发展的重要性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中明确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作为中长期国家科技规划的重要内容。《纲要》明确指出科学素质是了解科学技术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以及利用以上四方面处理实际问题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农民群体中,农村妇女起着核心纽带的作用,要想改变农民整体科学素质的现状,必须提高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农村妇女能否依靠科技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提高农村妇女科学素质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到“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高农村妇女科学素质,使农村妇女站在新起点,把握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升自我,同时为保持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出一份力,对于整体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妇女科学素质的结构通过抽取不同年龄不同民族的农村妇女进行调查,最终以1026人的有效数据确定了农村妇女科学素质的结构。农村妇女科学素质调查量表形成9个子量表,分别是科学概念、科学观点、科学方法、科学与非科学、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实际事务、公共事务、科学创造,在一阶模型拟合良好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二阶模型,即潜变量科学概念、科学观点、科学方法受到科学知识的影响,科学与非科学、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受到科学意识的影响,实际事务、公共事务、科学创造受到科学能力的影响,组成二阶模型。经过检验后,模型拟合良好。2/df=2.830,gfi=0.941,agfi=0.928,nfi=0.810,ifi=0.869,cfi=0.867,rmsea=0.042。最终形成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结构分布如图1。摘要:新课程改革对于每一门学科的教学效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有一定的影响,还极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为此,小学科学教师要不断探索和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如可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设计有效的提问,还可以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等,以期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关键词:小学科学;有效教学;教学情境;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设计有效的提问,组织有效的合作,开展有效的练习。下面,笔者将分别对这几项教学策略展开研究。

在如何实现情境设置的问题上,首先,任课教师要确保自己具备足够的语言艺术,能够用简洁精练的语言实现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为一节课的成功奠定好基调,从而使学生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特定情境之中。其次,任课教师还应当善于利用悬念来实现对教学情境的营造。需要任课教师把握的一个要点是,教师所设置的悬念应当同学生的生活经验所匹配,使其容易接受。再次,任课教师还应当善于利用科学实验的形式,实现对教学情境的打造。实验教学内容的优点在于,其远比讲授法更生动、更直观,学生也会在观看科学实验的过程之中更加投入和专注。我在科学课程的授课过程之中习惯于结合教学内容来设计实验教学环节,通过直观的实验过程演示,向学生揭示出实验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而且,我发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能够使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科学知识,并能及时提出疑惑或发表见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例如,在教学“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节内容时,我便设计了一个实验环节:我分别在两个透明容器中放入马铃薯,马铃薯一个沉下去,一个浮起来。学生看到眼前这一幕,惊奇地睁大了双眼,并纷纷展开讨论,从而让课堂弥漫着浓厚的学习氛围。最后,任课教师还要注重联系实际。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因此,科学课程任课教师所要做的是将学生的生活常识与课上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如此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二、设计有效的提问。

任课教师的课堂提问环节是一项常规教学内容。通过提问,教师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时学习状况,并洞悉学生的优点与不足。但是,多数学生会对教师的提问心存畏惧,担心答不上来或者是作答错误会遭到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部分教师的做法更是加剧了学生的担心,当学生作答错误时,往往会指责学生没有认真听讲,从而使学生对于提问更为紧张。可以说,这种教学做法完全背离了提问的目的。因此,科学课程任课教师要注重改变这一错误的做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来设计问题,难度要适中,同时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一)对学生思考过程给予关注。

在向学生提问时,教师要做到对学生的思考过程给予足够的关注,并对学生加以悉心的引导,帮助其实现对相关知识的回忆和作答。

(二)为学生创设供其自由思考的空间任课教师要确保自身所设计的问题能够使学生真正有所获益。同时,任课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供其自由思考的空间,也就是说,在学生进行作答的过程之中,教师不得随意打断学生,即便是学生的思路与教学大纲不符,而是在学生作答完毕之后,再悉心地帮助其发现其刚才在作答中考虑的不周详之处,以此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三、组织有效的合作。

合作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合作是非常关键的。学生通过合作,能够开阔思路,加深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也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具体而言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改变学生学习科学的方式,也要调整评价的方式、手段以及内容。

(2)坚持鼓励性教学原则,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活动一旦出现“同学互励、教学相长”的局面,便会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性。

(3)引导学生在合作与探究中感受到喜悦和乐趣。小学科学是一门相对特殊的学科,探索性的学科特征相对明显,而小组合作能够更好地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探索,并且在合作中感受到探究的喜悦和乐趣。例如,在教学“种子变成了幼苗”这一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开辟“种植角”,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种植植物,完成种植、浇水、施肥等一系列过程,小组成员们共同协作、共同努力,当种子破土变成幼苗的一刻,都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这喜悦的氛围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四、开展有效的练习。

任课教师必须在为学生布置练习题时,充分考虑到练习题的内容是否能够让学生从中获益,同时要确保所布置的习题能够精准地覆盖到班级之中的每一位学生身上,而不是让习题仅仅成为部分学生的专利。为此,任课教师要采取分层习题的设计方式,以此来提升习题的有效性、针对性和覆盖性。

五、结语。

由于科学课的生活化、实践化等特点,小学生对于科学的学习兴趣要远远高于数学、英语等学科,因此小学科学教学的效率相对也更容易把控。如果教师能够做到上文中所涉及的“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设计有效的提问,组织有效的合作,开展有效的练习”,那么科学课的教学效率自然会最大化。但是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注意,切勿为了追求提高教学效率而忽略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只有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兼顾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才能真正实现科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晓,孙丽伟.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规范化和学科化[j].全球教育展望,2014(4).

[2]赖肖冰,姜建文,卞祖武,等.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18).

[3]魏凤.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的途径探讨[j].赤子(上中旬),2016(18).

有效评价课堂教学论文篇十七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探究性活动的显著特点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创新,它往往以小组形式展开,通过小组成员的协同合作,共同完成小课题,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主人公意识,为将来参与激烈的社会竞争打好扎实的心理基础。

在教学时,笔者注意转换教师角色,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如在教学《测量》时,笔者要求学生测量太阳的高度。

可是,有的学生测量的太阳高度是70度,有的学生测量的太阳高度是65度。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答案呢?笔者趁机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进行自主探究:“请各小组成员共同找出导致太阳高度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

是太阳光通过十字形孔后的阴影没有重合吗?是地势不平引起的吗?还是没有调节好太阳高度测量仪的底部微调旋钮?……学生们在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究,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无形中掌握了测量的技巧。

一些复杂的实验需要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如操作员、观察员、记录员等。

这样的分工,不仅使学生更加顺利地完成实验,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使他们明白在担任某一角色的时候,必须认真完成任务。

如在用温度计测量热水降温过程中各级时间点的水温实验中,笔者给每一位学生发了一份实验记录,让他们明确实验要求,在实验小组内分工合作,以完成实验记录的质量和速度来记分。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形成了科学的概念,得出了科学的结论,还培养了探究兴趣、科学态度、合作精神、动手操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空气的性质》的实验时,笔者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首先,笔者举起一个干净的空烧杯,杯口向下竖直按入装有适量水的水槽中,让学生猜想:“水会进入杯子内吗?”然后,笔者竖直拿出杯子,请一名学生亲自来检测杯子内是湿的还是干的。

学生检测后,说:“杯内是干的。”接下来,笔者把倒立的杯竖直按到水里后慢慢倾斜,让学生观察会产生的现象。

学生观察到有气泡从杯子内冒出来,水槽内的水进入杯子里。

此时,笔者问学生:“有气泡跑出杯子,水就能进入杯子内;没有气泡跑出杯子,水就不能进入杯子内,证明杯子里面装满了一种东西,它是什么呢?”学生很容易得出“是空气”的结论,笔者趁机总结:“杯里装满的东西是空气,即证明了空气的存在。”最后,笔者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自主探求、验证这个结论的正误。

通过小组成员的努力,实验探索成功了。

这时,笔者又说:“需要杯子、水槽等几种仪器,再加上水,这个实验才算成功。

如果缺少其中一种仪器或者水,这个实验能成功吗?”学生经过讨论,总结出:“要互相配合,才容易成功。”当学生意识到“只能合作,才能成功”,就为以后的积极探究、加强合作与交流奠定了基础。

二、形式不拘——注重活动的实效性。

探究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突破常规思维,寻求更新、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信息技术知识可以延伸、综合、重组科学知识,科学知识反过来又可以拓展信息技术。

在教学“怎样搭配食物”时,笔者尝试让学生在玩中学习。

笔者把学生分成三个组:第一组学生查找食品,如蔬菜、水果等知识;第二组学生了解食物的来源,第三组学生了解食品的营养。

在自由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去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有些学生到学校网络教室上网查资料,有些学生向教师询问……学生们的劲头十足,“玩”得不亦乐乎。

一节课过去了,学生们都收获了累累硕果。

“老师,我们是上网查到的资料,知道了水果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多吃水果身体有益。但是,有些水果多吃了,却对身体有害,如荔枝,吃多了会上火……我想把这些资料做成网页的形式,这样能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知识。”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展示他们的收获,笔者适时地表扬了他们:“你们发扬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共同完成了这次活动,搜集到许多有用的资料。学到这些知识以后,我们可以把它们运用到生活中,改善自己的饮食,让自己长得更壮实。下面,就请你们汇总资料,然后想想用什么方式展示自己的成果。”

顿时,课堂上又热闹起来了,有的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装订成册,有些学生把资料做成图册,有些学生把它做成网页形式……学生们忙得不亦乐乎,两节课很快就过去了,可是他们好像有点意犹未尽。

在玩中,学生积极参与,兴趣盎然,既体验了学习的喜悦,又获得了成功的满足感。

三、时空开放——强调科学教学的生活性。

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把科学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途,可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启发他们思考,并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生活实际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时,笔者组织学生观察附近的工厂污染空气的情况,使学生更多地接触、了解社会和大自然,获得了更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和激发了学生对自然课的浓厚兴趣。

四、总结。

探究导学是今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它能使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学习的探究手段、使用证据的规则、形成问题的方式、提出解答的方法等,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

作者:陆芳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南沙小学。

有效评价课堂教学论文篇十八

通过对高效课堂有关内容的学习,我懂得了,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的发展是迅速,复杂多样的。不过,我认为,无论什么科目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从高效课堂的理论中我有以下的体会: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教学目标的定位。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就阅读课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学”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老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四步导学”模式符合《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流程的设计是合理的。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内容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或删减,形成灵活的教学风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29987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