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教育演讲稿(实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5 04:00:14
晚教育演讲稿(实用17篇)
时间:2023-12-05 04:00:14     小编:MJ笔神

演讲稿是一种以口头形式表达思想观点、逻辑推理的文体,旨在通过语言的力量影响听众的思维和情感。在各种场合,如学校、企业、政府等,演讲稿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展示演讲者的才能和魅力。演讲稿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关于激励、教育、演讲技巧等方面的主题。因此,掌握写作演讲稿的技巧和规范是非常重要的。演讲稿的主体部分应该围绕主题展开,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论据,并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说明。演讲稿范文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气亲切,让人产生亲近感。

晚教育演讲稿篇一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

世界上有太多感人的故事,不断诉说着血脉相连的牵挂;世界上有太多的爱等待回音,在电话里等待温暖的回答;世界上有太多的温暖需要传递,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你不用急着去寻找,因为它就在我们身边,在每一次唠叨的冲锋中,在每一个充满爱的眼神中。只要你需要,它就会像露水一样滋润你。

世界发展太快,生活节奏太快。生活的安定幸福让我们缺少了很多宝贵的品质,让我们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让我们忽略了一直站在我们身边的人,忽略了我们心中最真挚的感情。

现在很多人喜欢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但是真正过感恩节的人又有多少呢?他们把今天的幸福视为理所当然,却不知道幸福的背后有太多人帮助了我们。

心。

“我们应该感恩什么,如何去感恩?”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个人反思、探索和实践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

感恩是一种责无旁贷的责任,也是一种需要铭记和履行的义务。养育我们的父母,教育我们的`老师,给我们一切生存和发展的,我们都应该心存感激!

毕淑敏有这样一句话:有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懂得的时候,就不再年轻。

世界上有些东西是可以编造的,有些东西是永远无法编造的。当我们成功的时候,不要忘记,是那些温情和关切的目光,给了我们鼓励,给了我们信心,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平坦的人生之路。

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细节中,隐藏着值得我们感恩的情感。感感恩往往是转化成了一个个自发的充满爱意的行为,在每一个平凡和真实的日子里传播。

如果我们在心中培养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生活将会沉淀很多的浮躁和不安,消融很多的不满和不幸。

有一颗感恩的心,生活就会充满阳光。只要你去探索,事事可感恩,时时有感恩。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就拥有一颗包容天下的心。不管外部环境如何,我们都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从小事做起,学会感恩,懂得感恩,用最纯洁的心净化心灵,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世界。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为人间失落的人带来爱的力量!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晚教育演讲稿篇二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人人都说教书苦,在古代有“家有五斗粮,不做孩子王”的说法。确实,做一个老师挺苦挺累的,做一个好教师就更苦更累了,但如果心中充满了爱,我想就是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在我的教育旅途中,有太多值得让我回味的东西,在这里我就采撷一朵小花,来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吧。

张同学八年级时是从东莞一所中学转过来的,听熟悉他的人讲,他在那边可以说是“罪行累累”,学习成绩自不必说,光纪律方面就很让人头疼:上课睡觉、与老师顶嘴、考试作弊、打架斗殴、上课端着一杯茶随意进出校长办公室等等。就是这样的一个学生转到我们班,当时的心情我不知道用什么词才能有很好的形容,不过我坚信,既然他分到我班,那就是缘分,我有责任挽救他,帮助他。

听他爸爸讲,他的语文最好,那我就从这里入手吧,只要他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我就大力表扬他,第一堂课,我让学生默写古诗,因他八年级重读过一学期,我想这首诗对他来说应该不是问题,谁知他上黑板后除写了个题目和作者之外,就什么也写不出来,另外更让人吃惊的是杜甫的“杜”字写成社会的“社”字,看来表扬他的理由就泡汤了,但我不罢休,我灵机一动,对全班同学说,你们看到没有,这位新来的同学,能这么镇定的上黑板默写古诗,他之所以没有写对我想是新环境还没有适应吧,另外他很诚实,虽然不会写,但绝没有偷看旁边同学的意思。下次让他上来的时候,我相信他一定能完全写对,我用鼓励的目光看着他回到座位,虽然他当时没说什么,但我从他的眼神里读出一丝丝的感动。我想,有戏了,后来他果真上来默写时全写对了。我想我已经悄悄在他的心中种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诚实。

后来的一次平时的测验中,他的语文考了59分,我也觉得很正常,毕竟他以前都不怎么学习,也只有这个分数,谁知他找到我说:“老师,您就再给我加上1分吧,加上一分我就是60分了,就1分。求您了!”我问“为什么呢”他说:“我还没有考过60分,这次是第一次与60分最接近的。”我想他已经慢慢向学习靠拢了,我不能打击他的积极性,但也不能滋长这种不好的习气。于是我说:“分不能随便加,但是,我可以给你把总分改成60分——我借给你1分。不过,你可要想好啊,这1分不能白借,要还利息的,借1还10,下次考试我要扣掉你10分,怎么样?要是觉得不划算就不要借了。”他犹豫了一下说:“我借。”结果,在下一次测试中,他得了66分,扣掉10分,还剩56分。通过这件事我感觉到,或许我又在他的心灵深处种下了另一颗种子——进取。

时间一天天过去,随着我播种的种子越多,他也开始变得安分了许多,我很欣慰。从那以后,我开始试着和他交朋友,下课多和他说几句。上课时也不会忘了他,总会记得多提问他,多用目光关注他。我知道是我和班上的同学真诚的鼓励和赞扬使他发生了改变,渐渐的他也开始融入到我们的中间来。

对于问题学生而言,我想他们就像一片未被开垦的一块荒地,杂草太多,而我们老师就像是一个农夫,要不停的向里面撒播种子,天天浇水、天天施肥、天天除草,才能让曾经荒芜的一块地长得郁郁葱葱。虽然他们有的可能学习成绩不如人意,有的可能会反复违反纪律,但他可能是运动会上的冠军,可能是劳动中的能手,谁能说他不是个好学生,世界上又有谁是完美的呢?连佛桌上都能开出花朵,何况人呢?因为,因为爱,所以爱!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晚教育演讲稿篇三

我们知道,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同学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接收到各种新鲜的事物,其中有健康的,也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你们是否能分辨得清楚?你们是否想过你们日常的一言一行都必须受到法律约束,法律是至高无上的,是不可侵犯的,谁违犯了法律就必定受到法律的惩罚。

那么,什么行为是犯罪的行为呢?要远离犯罪,这是同学们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完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犯罪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律的行为,即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三)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今天在坐的都是小学生,也就是说你们都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犯罪,是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对未成年人犯罪,我国《刑法》第17条做了年龄及犯罪行为种类上的限制。《刑法》第17条第1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意思就是凡年满十六周岁的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任何一种的犯罪行为,都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样规定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在我国,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因体力、智力已相当发展,并有一定社会知识,已具有分辩是非善恶的能力,因此,应当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一切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

《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贩卖毒品、放火、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样规定,是充分考虑了他们的智力发展情况,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一般已具有事实上的识别能力,但由于年龄尚小,智力发育尚不够完善,缺乏社会知识,还不具有完全识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他们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应当受他们刑事责任能力的限制,不能要求他们对一切犯罪都负刑事责任,因此,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只有犯以上规定的八种犯罪,才负刑事责任”。由此可见,法律对未成年人加以保护的同时,也给予了一定的惩罚。那么有些同学会说我现在还不到十四周岁呢,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如果你实施犯罪行为时年龄虽未达到能追究刑事责任的界限,国家法律还是有惩罚的措施的,比如作治安处罚、送劳动教养、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等等。同时我认为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常言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从小养成了各种不良习性的话,以后要改正就很难,平时又不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注重规定自己的言行,不按照各种规章制度做事,最后必将酿成大错。有的同学其实很聪明,但他不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调皮捣蛋上,喜欢逞强好胜,有事没事惹一下其他同学,比如别人走路时他突然伸出一只脚将别人绊倒;有些同学喜欢打架,将别的同学打伤;有些同学不爱护公物,故意毁坏公共场所的物品;有些同学以大欺小,没有钱买东西吃、没有钱进游戏室就强行向弱小同学索要等等行为都是法律不允许的,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也就是说你这一逞强就有可能将自己玩进班房。所以在这里要告诉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听老师和家长的话,遵纪守法,什么游戏室、网吧、舞厅等地方,同学们千万不要进去,因为那种地方很容易接触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导致最后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下面再和同学们讲一讲如何加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

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不法侵害,比如说被人敲诈、被人殴打、被人抢劫等等,一旦碰到了,怎么办呢?我们要增强分辨能力,学会自我保护。国家的法律都是为保护一切合法权益、惩罚各种不法行为而制定的,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罪犯的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面临危险的时候,同学们要机智勇敢地同犯罪分子作斗争。如果畏惧罪犯的话,就会助长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使他们有恃无恐地实施犯罪行为。

所谓犯罪的自我防范是指个人为减少被害的可能,进行自我保护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0条的规定,未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未成年人通过加强文化修养和法律知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另一方面是指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后应通过法律途径,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具体来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未成年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

实践证明未成年人一旦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性后要矫正过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因此,未成年人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遵重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

(二)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

自尊、自律、自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未成年人进行自我防范和赢得社会保护的途径。如果未成年人自甘堕落,外界再怎样帮助,也是无济于事的。

(三)增强辩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未成年人只有学好知识,丰富社会生活经验,锻炼各种能力,才能对违法犯罪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分清是非,未成年人还要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这样有助于未成年人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时候,及时逃脱或者进行正当防卫,不至于受犯罪行为的随意侵害。

(四)加强未成年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未成年孩子对犯罪的自我防范,除以上讲的,还必需懂得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根据实践经验,我们建议同学们如果在遭到违法犯罪行为侵害的时候,切切要记住两点:

第一、同学们要以躲避免受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不提倡你们去同违法犯罪分子面对面博斗,比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后设法摆脱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110”报警。

第二、如果同学们发现自己正在或已经受到非法侵害的就应该采取正确的途径解决。如及时向学样、家庭或者其他监护人报告,由家长、老师或学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主管部门的报告。

总之同学们如遇上不法侵害时,不要害怕,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要敢于检举揭发,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我们要坚信邪不可能压正的道理,干坏事的心总是虚的,害怕的应该是他们。

以上我给同学们讲述了违法犯罪的一点基本知识和如何加强自我防范方面的问题,我所讲的只是给同学们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同学们要真正做到远离违法、犯罪,健康成长,还要靠同学自觉刻苦地学习文化、科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晚教育演讲稿篇四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19号选手——王雪娇,来自20xx级34班。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习惯是基础,教育是目的)。

著名文学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讲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往往看起来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但它却蕴含了足以改变命运的巨大能量。

人类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人——加加林,为何能在众多的宇航员中脱颖而出,缘于在参观模拟仓时只有他脱下了自己的鞋子,因为他有一个爱护的习惯;著名科学家——牛顿,为何在被一个普通的苹果砸到后,却发现了常人难以想到的伟大理论——(地心引力),因为他有一个思考的习惯。那我国的世代文人又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呢?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他们能成功,他们能名传千古,是因为他们有面对困难挫折,永不放弃,与之斗争的习惯。

当然,好习惯与坏习惯是不同的。一个好习惯使你前途顺畅,并轻松通往成功殿堂;一个坏习惯使你满路荆棘,并且前路无望。所以,无论怎样大家一定要养成好习惯。养成好习惯的道路是漫长的,但道路的尽头便是成功。大家都熟知的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老师,每天坚持五点半起床晨跑,六点开始读英语,直到工作。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李阳老师变得不锻炼就浑身难受,不读英语就寝食难安,他说:“我养成了一个‘可怕’的‘坏’习惯,但就是这个‘坏’习惯让我达到了成功的彼岸!”

还有多少名人的事例都告诉我们一个引人深思的道理:培养好习惯,就是培养成功;纵容坏习惯,就是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最后,请允许我用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一段话送给大家并结束我的演讲:

“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个习惯。

播下一个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个不一样的命运!”

谢谢大家!

晚教育演讲稿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献身教育无怨悔,三尺讲台写春秋)。

有一条路,你走过,就会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体会过,就会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拥有过,就会知道其中的纯粹。

生长在校园里的我,15年前选择了师范学校;8年前,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和热爱,我又回到了母校,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语文教师。选择教师就意味着选择了平凡和琐碎,寂寞与清贫。但教师这个职业,古老而神圣,平凡却伟大。

记得我第一次走上讲台,心里特别紧张。上课时,我按照教案上的教学步骤,模仿老教师的上课腔调,尽量去遮掩自己在教学上的生涩。一堂课下来,我就像一名刚进行完长跑训练的学生,满头大汗,脑中一片空白。

有了初上讲台的经历,我明白教书光靠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光彩的背后还需要深入的钻研,心血的付出。记不清有多少个黄昏,也记不清有多少个深夜,我徜徉在语文的浪漫天地里,走进杏花春雨的江南,走进大漠秋风的塞北,走进那些先贤圣哲,读他们伟大的孤独,读他们疼痛的凄美。知识的沉淀与文学修养的提升让我在课堂上游刃有余,专业教学得到了师生的认可。

然而我知道,“没有当过班主任的老师不是一个完整的老师。”

于是,刚参加工作的我便申请担任幼师0503班的班主任。班上有个学生名叫易辉群,是位刚生下孩子的妈妈,为了钟爱的幼教事业,她放下孩子,带着行李,也带着梦想来到常师。经过了解,我发现易辉群吃苦耐劳,朴实稳重,因此委任她为班长。不曾想,班上许多同学认为她形象土气,不善与人沟通,加上她比较差的专业功底,因此都不服从她的管理,甚至排斥她,嘲弄她。后来,易辉群向我提出了辞职。为了让大家接受易辉群,也让她尽快融入集体,我特地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班会上,我让易辉群第一个发言,她动情的讲述了自己求学的目的和生活经历,当她发言完毕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随后大家倾心交谈,整个班会充满了和谐与温馨。后来,易辉群又有了继续担任班长的勇气,她没有辜负我的期望,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自己的专业成绩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毕业离校时,易辉群带着她的宝宝来了。刚满3岁的宝宝在妈妈的授意下,向我鞠躬,用稚嫩的声音说:“原原老师,谢谢你!”那一瞬间,我感动地哭了。

xx年的秋天,我接手了现在所带的班级初教0701班,原任班主任陈志刚老师因身患白血病,不得不辞去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初次见面时,教室后面的黑板上赫然写着:“刚哥,我们等你回来!”当时我内心非常复杂,一方面被这群学生的真挚情感所打动,另一方面也担心自己是否能被学生接受。

这一年,桂花才刚刚绽放在枝头,可是陈老师却永远地离开了,离开了写满他人生梦想的校园。在外实习的学生风尘仆仆地赶来,送了他最后一程。我心中默默许下诺言:这个班,我一定要好好带。

我从没想过取代“刚哥”在学生心中的位置,我只是努力地将一种梦想和信念去传承、去发扬和延续。在清晨,在日暮,寒暑易节中,我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这一路上,我有幸分享学生成功的喜悦,有缘分担他们的失落与忧愁。我们一起汲取知识所带来的快乐和富足,一起感受成长历程中的自信与坚强。

又是一年清明,我领着全班同学去给陈老师扫墓,在他的墓前,我默默地说,陈老师,你的学生都长大了。在我的背后,我分明感受到这群90后的孩子们那一颗颗拳拳之心,那份浓浓的师生情谊。

节后的一个早自习,黑板上写着一行字:“高姐,我们爱你!”

学生的认可与喜爱让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骄傲,但是,与那些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乃至生命的老师相比,我的这一点点付出根本算不了什么.在常师的校园里,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优秀教师:有潜心钻研文学的裴老师;有记住每一个学生的生日并送出祝福的李老师;有帮助癌症学生奔赴中国梦想舞台,实现音乐梦想的王老师……我,将与他们并肩同行!

三尺讲台任驰骋,一块黑板写春秋。衣带渐宽终不悔,一片丹心育英才。

选择教育,我无怨无悔,任岁月更迭,任青春的红颜悄悄逝去,我将永远守候教育,守候未来!

谢谢大家!

(获常德市青年教师演讲赛第一名,修改润色:李余良老师)

晚教育演讲稿篇六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当前全党上下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新形势下,我们召开全区城建交通系统警示教育大会,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保先”教育工作精神,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全区城建交通系统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为实现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刚才,区纪委包书记对城建交通系统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进一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做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大家听取了望春监狱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了解了他们如何一步一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心路历程,相信大家一定会受到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教育。城建交通系统历来是腐败案件的高发领域,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志,手中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权力,在当前这种形势下,可以说是时刻处在风口浪尖之上,因此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对我们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进一步加强城建交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讲四点意见,具体来说是要做到八个字,牢记四句话,与大家共勉:一要慎独,牢记“伸手必被捉”。

一个干部,如果时刻处于严格的组织管理中和群众监督下,容易遵纪守法,不做(或者说不敢做)坏事。但是在缺少外力约束的情况下,靠自己管好自己就比较难。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同志要能“慎独”,就是在一个人独处时也能够洁身自爱。现在一些搞权钱交易的人,为了逃避监督,往往采取单独的、秘密的活动方式,“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露形迹,不留把柄,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成交。陈毅同志说过一句名言:“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当前,一些省部级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被一一查处,充分说明任何腐败的分子,不管他职位有多高,隐藏有多深,两面派手法有多高明,只要敢伸手,就一定会受到党纪国法的严厉惩处。大量事实证明,不管多么狡猾的腐败的分子只能隐藏于一时,而不可能隐藏一世,那些心存侥幸而做了坏事的人,最终还是逃脱不了法纪的制裁。“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些话在现实生活中正是屡屡被应验。“慎独”,要有很强的自制力,而自制力又来源于自重、自省的境界,来源于自警、自励的觉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国家干部,就要崇尚理想,力戒贪欲,淡泊名利,脱离低级趣味。在物质引诱面前,切莫伸手,不要存在半点侥幸心理。

二要防微,牢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廉洁自律要从细微处做起,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许多人违法犯罪,都经历一个渐变的过程。开始对一些小事不注意,逐渐顺坡滑下去,终于陷入泥坑不能自拔。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三要检点,牢记“吾日三省吾身”。廉洁自律还要勤加检点。重视修养的古代先贤以“吾日三省吾身”的方法检点自己每天的言行。我们现在不一定要立一个“每日三省”的制度,但经常检点还是很有必要。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处境是极为复杂的。某些搞权钱交易的人,在你的面前碰了钉子,他还会另找门路,盯住你日常生活的喜好想方设法来打动你、侵蚀你。近年来查处的一些案件表明,一些领导干部常常在“灯红酒绿”的侵蚀面前经不住诱惑而最终沦为罪犯,其教训是极为沉痛的。它告诉我们:共产党人应当时刻警惕“灯红酒绿”的侵蚀,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注重检点自己的一言一行。

四要慎交,牢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有了些权甚至走上领导岗位之后,交际面会越来越宽。这时候,和谁交朋友,如何交朋友,就显得非常重要。

交上一个好朋友,就等于多了一面镜子,多了一个参谋,多了一个伙伴。成功的时候,可以和朋友共享;疑惑的时候,可以向朋友求教;困难的时候,可以得到朋友帮助。真正的朋友,同声相应,志趣相投,真诚相待。

交上一个坏朋友,就如同羊入虎口,身不由己。近年来,这方面的教训很多。有的同志本来是一个“好苗子”,一个“好干部”,但自从交上了那些狐朋狗友,意志就开始消沉,生活就开始堕落,最后到了非“朋友”的话不听,非“朋友”的事不办的程度。许多人正是葬送在这些“朋友”之手。

古人曾说,交友须慎,不慎招祸。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案件看,一些领导干部交友不慎最终沦为罪犯的沉痛教训告诉我们,切不可与以下三类人交友:

不与“奉承拍马”者交友。有一种人在你没有掌权、没有担任领导的时候,见了面都不哼一声;但当你有了权之后,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昨天来拜访,今天来问候,说你“才华出众”,说你“前途无量”。这样的人未必都是坏人,但至少是品行很成问题。

不与来路不明的“大方”者交友。手里有了一定的权力之后,就会发现一些人出手“大方”。你说他的手机好,他马上就弄个新的送给你;你想到外国看看,他筹措考察经费。不要以为这些人不惜钱,实质是,为了“钓鱼”,才不得不下“饵”。

不与“懒散”者交友。所谓懒散的人,就是不务正业的人,游手好闲的人,专好吹牛说空话的人。这些人吃喝玩乐,无所用心,与之交往会变得庸俗和无知,没有任何益处,反而会带来许多无谓的苦恼和麻烦。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一个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襟怀坦白,光明磊落,那么心术不正的小人、违法乱纪的坏人,就会远离你。所以要想结交良师益友,首先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自古以来,因交友而得益或因交友而招祸的事例举不胜举。换句话说,交不善不廉之友,会断送一个好干部;一个变坏的干部,又会坑害一方百姓。所以,择善而交,择廉而交,对我们党员、国家机关干部来说,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则。

同志们,勤政为民、廉洁自律是党和国家对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下阶段,各单位要充分结合“保先”教育活动,从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出发,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党风廉政教育活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对责任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把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为我区经济社会的全面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晚教育演讲稿篇七

各位老师、同学们:新学期好!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把一切真诚的祝福送给大家。我想告诉高三年级的同学: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我想告诉高一年级的同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起于垒土。”对于与我朝夕相处的高二年级的同学,我想告诉你们: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最近,甘肃省已制定出xx年的普通高校招生的考试方案,我们高二年级的全体同学所面对的高考将是全新的模式,这不仅使我们充满着激情,同时它也充满着机遇与挑战,新教材的实施使我们每一所学校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你们别无选择的要成为浙大附中新高考的探路者,你们责无旁贷,要用成功为浙大附中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高二年级是整个高中阶段非常关键的一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这个阶段最容易产生两极分化。上学期我们高二年级文理分班后,新的班集体在班主任的精心培育下已经呈现了良好的上升势头,各班有了较强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同学们经过一年半的学习,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取得了进步,已经进入了知识和能力大幅度提升的关键时刻。

本学期我们高二同学学习任务艰巨,期末要参加杭州市统考,所开设的课程涉及的知识面更广。新教材一方面符合年轻人善于挑战、善于接受新事物的特点,但同时学习新教材的一些配套材料还不成熟,新教材还有一些不尽如意的地方,这给教与学都增添了不少困难,因此我们全体老师也需要和同学们一道认真学习和探索,相信我们高二年级的同学是不怕困难的。我真诚地希望每一名同学,在平稳过渡的基础上,为自己在新学期制定新的计划、新的目标。根据高二年级的特点,我在这里还是要老生常谈,向同学们强调以下几点:

1.要树立“勤奋、踏实、努力争先”的年级学风,使年级内形成竞争向上、你追我赶的良好风气,希望同学们少一份浮躁多一分扎实,在端正学习态度的基础上,我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习方法的优化。要根据自己的实际不断调整学习方法,将勤学与巧学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人生能有几回搏?这个时候是真正体会这句话价值的时候了,放手一搏,刻苦学习,使自己成为苦寒中的梅花,最后一定要散发出你的幽香。

3.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在人生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知识和体魄如果是它的重要支撑的话,你的精神境界、为人处世、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就是成功的重要保证。不要忘记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学会诉说,学会自我管理,学会自我约束;不要忘记尽你所能关心集体、互相帮助、共同前进。

我相信此时此刻每个人心里都有很多期待和打算,但一切都要靠我们师生用辛勤和智慧把它变成美好的现实。

最后我代表高二年级全体师生。

衷心祝愿我们高三年级的同学在高考中志存高远、再创辉煌!

衷心祝愿我们高二年级的同学继往开来,更上一层楼!

衷心祝愿我们高一年级的同学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祝全体教职工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快乐!谢谢大家!

晚教育演讲稿篇八

今天我能以一名小学校长的身份竞聘教育局副局长的岗位,我感到无上荣光。我的竞聘理由是:第一、校长的大气是能当教育局副局长的前提。第二、我的经验是能当教育局副局长的基础。其三、我的学习力是当好副局长的保障。

“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一个小气的人,做不好校长,更做不好局长。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校长的大气来自大教育思想,校长要给学校的发展以灵魂和动力,不能仅仅是一个管理者。

也许有人会问,一所那么偏远的小学校,20多个老师,100多个学生,这样小的学校校长何来大气?但我确信只有一个人的升旗仪式却要比一百个人的更令人震撼,最美的花往往开在山间,最美的教师往往就在乡村。我们学校虽小,但教师的工作热情不减,教育信念不减,教育追求不减。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处处彰显的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处处洋溢着对学生的爱。我们的教育是轻松的,我们的课堂是灵动而高效的,我们的教育信念是坚定的。海格小学能成为全区课改的典型学校,就是最好的证明。虽说我们的学校微小,但很精致。这种精致,源于教师对贫困地区教育的坚守和奉献。“小学校办大教育”,这就是我的办学理念。“让乡村教育因我而精彩”,这就是全体教师的教育追求。我的大气就是能带领薄弱学校艰难攀升,我的大气就体现在这种精神上。

20年的教育实践,12年的校长工作经历,我树立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独立的教育主张,积累了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多年的教学研究,我掌握了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能根据实际为学校设计远景规划,对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建设以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校本研修等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突出的做法。

我还十分清楚富区教育的现状,能认清富区教育的优势和问题。知道学校的教育教学该如何开展,也在关注区域教育的发展动态。作为校长,我能接受到同行校长的启迪,又能听到来自基层教师的声音。

我从课堂里走出来,又躬身在教学的田野,我的阵地在课堂,多年来我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亲自上课、听课、评课。近三年,我共参与听、评课360多节,上课100多节,参与课题研究4项,主持开发了3门校本课程,独创了海格小学“控制自学教学模式”。海格小学成为全区课改实验校,我也被评为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我懂得学校最需要什么,也知道教师最需要什么,我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是最接地气的,尤其是我20年对农村教育的思考和实践,这也是我竞聘的第二个理由。我的教育教学经验是能当教育局副局长的基础。

第三、学习力是我能当好副局长的保障。多年来,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养成了好读书、勤思考的习惯。北大教授周国平说过:在充满浮躁和日渐功利化的当今社会,能静下心来读书很难得。我觉得作为教育人,更有必要有责任多读书、读好书,通过阅读来提升自身文化素质和理论修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更喜欢读教育专业方面的书籍,随着阅读的深入,中外教育大师们纷纷走入了我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吴非、肖川、魏书生、孙云晓等等,这些大师的教育思想滋养着我的心灵,激励着我对教育梦想的追求。我沐浴在教育智慧的光芒之中,享受着心智的快乐,从而多了一份教育的眼光,多了一份教育的思维,多了一份教育的感悟和启迪。在学习过程中,我积累了30万字的读书笔记,通过博客、日志发表了200多篇教育随笔和教学反思,这些文字里饱含着我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尤其是被评为专家型校长后,我更坚定了学习的信念,专家型校长的称号也在时时鞭策和鼓舞着我要不断学习。

我的好学精神也感染了身边的教师,他们在我的带动下也都渐渐喜欢上了阅读,开始写教育日志,读书、写作让海格师生的校园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我还能抓住每一次外出培训的机会为自己充电,20xx年到江苏省教研院参加培训后,我撰写了一篇题为《全力创建特色学校,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发表在齐市教育信息网学习工程专栏上。20xx年起,我参加了齐市农村小学骨干校长高研班的培训,在培训中我不但学习了外校的先进经验,而且还将我校的课改经验在高研班内进行交流,反响十分强烈。

不断的学习让我成为了一名专家型的校长,也是我竞聘教育局副局长的优势。

第一,要做好服务工作。不但要为局长服务,为教育局服务,还要为校长,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服务。作为局长的助手,要做好局长的参谋,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意见,并认真执行决策。为校长服务,就是为学校服务,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为教师服务,就是要通过专业引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增强教育责任感,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学生是教育的最终服务对象,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就在拷问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拷问国家的未来,为学生服务的目标就是要多培养创新人才,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学会学习,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真正实现“减负”工程。

第二,将更加关注薄弱学校,关注农村教育,为我区教育的均衡发展而努力。作为农村校长,我深知农村学校发展的艰辛,深知农村教师的疾苦,如果竞聘成功,我不会忘了20年的农村阵地,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的领导关注农村学校,关注薄弱学校,关注特殊教育,关注幼儿教育。

第三,为大校、名校注入新的活力。根据大校、名校的自身优势,为其设计新的发展远景,在全区创建更多的特色学校,并协助名校长做好学校的内涵发展。

第四,推动全区课程改革,实现区域教育协调发展。进一步深化我区的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在中小学解决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自20xx年4月起,我在海格小学率先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创新,按照“引进—消化—创新”的方针,采取“先学一家—融汇百家—自成一家”的办法,独创了“控制自学教学模式”。三年课改之路,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课堂教学研究,积累了宝贵的课改经验,海格小学高效课堂已基本构建完成。我还将不断总结课改经验,提升课改理念,以此推动全区课程改革,实现区域教育的整体突破。

第五,实施文化治教方略,践行新教育。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

感谢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领导给了我们校级干部参与竞聘的机会,我本人积极响应区领导提出的专家校长办学的号召,十分珍惜这次竞聘机会,也将把这次竞聘作为我今后工作和学习的动力。即使竞聘不成功,我还会一如既往地坚守在农村学校,做好本职工作,支持新局长的工作。

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责任,选择了校长就选择了更大的责任,今天来竞聘副局长就是要在更大的责任上加上更重的砝码,对于这份更重的责任,我愿意承担!

晚教育演讲稿篇九

今天我们的教育在很多情况下,价值是扭曲的,这使得教育有很多不人性化的地方,没有体现以人为本。实行了高考报名社会化以后,我想可能会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使得学校的办学行为更加规范。学校的压力减轻以后,他们就应该开齐、开足各种课程。比如说,体育课、艺术类等,学校加课和补课的热情也会由此降低,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课程的总量,使学生有充足睡眠和体育活动的时间,周六周日补课的情况也可能会得到逐步缓解。这时,我们就应该从学校设置课程的多样性上评价学校,考虑是不是可以适应学生发展。为学生提供逐步丰富的课程,而不仅仅是把课和内容紧紧限于升学考试所规定的那几个学科。

第二,由于这种做法会使学校的压力减轻,在一定程度上,会有助于缓解生源大战的激烈程度。比如说,我们多年来谈的奥数热的问题,我想会逐步得到缓解。

第三,缓解教师的压力。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去年,我们听到有几起师生之间发生冲突,以至于学生杀老师的事件,我想说,从目前我们从媒体上得到的对情节的描述上看,我个人认为,或多或少有教师教育行为不当在先。为什么我们今天的教育失去了对学生的宽容、耐心呢?我想跟老师、学生承受了巨大的分数压力、考试上的压力有很大的关系。

我想,学校的压力缓解、教师的压力缓解以后,会有助于使我们过分紧张的师生关系也得到缓解。教师和学生就能够以一种更加正常的方式来相处。我在自己的博客上也说过,教育的艺术说到底是师生相处的艺术。教育的过程是师生共处的一段生命历程。如果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谈不上教育,如果师生关系被污染和恶化了,那么我们教育很可能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功能。

另外,这还有助于推进我们的一些教育方面的其他改革,比如说课程方面的改革。究竟能不能缓解学生的压力和负担,在这点上,我认为是很有可能的。我们的老师到外地的学校去听课,发现有一些课纯粹就是一种低层次的重复式训练,比如说上课对答案,或者一遍遍讲考试技巧,一遍遍讲同样的题目。我觉得,严格地说这些不是教育。如果教师的压力缓解了以后,那么教师就会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去钻研教育的艺术,能够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教学。这就有可能使学生在同样长的时间里,把知识学得更好,在这样的基础上来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正是由于学校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时违背教育规律,使学生的学习得不到满足,于是学生才盲目地去参加各种社会上的补习,我想这是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原因之一。

我想,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这种学习的负担压力会逐步地得以缓解。当然我也承认高考报名实行社会化以后,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价值的回归,真正实现学生课业负担有效减轻,需要一个过程。也可能在最初的几年,学校总是通过各种方式想方设法地来了解自己学生考试的情况,来拿这个做一些宣传。我想,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社会上对这个事情的炒作以及关注就会逐步地淡化。这样的话,学校的压力、教师的压力,学生课业负担就会逐步减轻。

对于教育价值追求的偏离所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刚才我们谈到,中国为什么在近代落后了,我想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对一种文化价值的追求出现了偏差。当然,中国落后的原因不仅仅是没有办学校,这不是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文化落后。文化落后一个具体的体现,就是我们对于它的价值追求出现了偏差,一个国家的国民对于价值的集体性的追求出现偏差,必然要造成一个国家的落后,一个民族的落后。学校也是这样,如果我们对于价值的追求产生了偏差的话,那么学校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很难回到一个正常的轨道上来。

晚教育演讲稿篇十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的教育》。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爱。怀着对爱的向往与崇敬,我读完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著作《爱的教育》。这本书引发了我对爱的深深的思考。

《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这本小说在漫长的岁月里,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长。可以说,这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书。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与苦难。这本书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和欢迎,可以说超过了任何一种《教育学》或《教育概论》。

爱,象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放置一本好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这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啊!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理解,又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默默地支持我们。。。。最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被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转眼间,我们离开《爱的教育》所记载的那个年代已经很久了,但是“爱”这种教育方式却永远不应该远离我们,特别是我们这些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我们要全身心的去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而欣慰,用爱的泉水去滋润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让孩子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长!

新市王楼小学孙娟。

晚教育演讲稿篇十一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是第xx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创立于1996年,每年3月份的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

今年的主题为“加强疏散演练确保学生平安”。我讲话的题目是“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都只有一次。注意安全,就是善待和珍惜生命的一种有效途径,而在现实生活中,并非人人都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在全国各类安全事故中,学校安全事故所占的比重很大。这些安全事故涉及到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安全、交通事故、火灾火险、溺水、毒品危害等方面。有关专家认为通过教育和预防,80%的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在这里向全校同学提出如下要求:

我们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文明意识,要时时想安全,事事讲安全,树立自我安全意识,让安全走进我们的生活,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班同学要协助班主任对本班教室里的各种教学设施、用电设备进行一次安全隐患的排查,若发现问题,请及时向总务室汇报,防患于未然。

团结同学,和同学和睦相处,善于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严禁打架、骂人。打架往往是从骂人开始的,而有些同学骂人已成口头禅,极不文明。我们应做到不因小事和同学争吵,不打架斗殴,不在校园内外发生暴力行为,争做文明的中学生。

同学们上下楼梯要有序,切不可急步上下,要养成上下楼梯靠右行走的良好习惯,防止校园拥挤出现踩踏情况。在雨天,楼梯会很滑,请同学们在行走时务必轻脚慢步。大家课间要注意文明休息,不追逐嬉戏,不打闹,不攀高,不拥挤,不抢道。

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前要作好准备活动,要严格按照体育老师的要求去做,切不可做危险的动作,运动时要注意不要剧烈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当然,体育课也应遵守学校课堂纪律,上课不吃东西,不乱扔垃圾。

上学、回家做到文明行走,不骑车带人;不乘坐无牌无证车辆,不乘坐超载车辆;不得两人成排,三人成行,要靠公路右行。

拒绝三无食品,不吃腐烂变质食品,不偏食,不暴饮暴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

学会简易的防护自救方法,遇到偶发事件要冷静对待;敢于批评、指正一切违反安全要求的行为和现象,做维护平安校园的主人。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创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让我们在国旗下共同祝愿,祝愿我们的校园真正成为全校师生安全的港湾,和谐的乐园!

谢谢!

晚教育演讲稿篇十二

先让我们看看现在城市儿童的童年吧!

从短暂的周末到“空闲”较长的寒暑假,不少城里孩子的日程表上安排的是学英语、学电脑、学音乐、学绘画、学舞蹈。初始的风雅在父母们的鸡毛掸子和考级的压力下,已经被扭曲,再也保持不了它们唯美的形状了。高负荷、高强度的学习培训,成年人尚且难以承受,被挤压在五花八门培训、强化、提高班的童年,孩子的灵性更是无处寻觅。

多彩的童年是一个人梦想的宝库,没有激情奔放的人生梦想,没有穿透时空的深刻思想,拥有丰富的人生是不可想象的。我们今天的绝大多数孩子,与苦难的生活无缘,童年的色彩也不再丰富。孩子们正常的学业负担暂且不论,只看那些林林总总的培训、强化、提高班,孩子们童年的足迹从课堂到课堂,各种各样的课堂几乎成为他们日后关于童年的唯一记忆,不难想象色彩单调的童年必将成为他们长大后永远的失落和隐痛!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里面包含有多少成年人想当然、一厢情愿的成分?孩子是在伙伴当中成长起来的,也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他必须有对快乐、痛苦、成功、失败等各种情感真实的、直接的、个性化的体验。自由的天空,自由的空气,自由的奔跑,自由的呼吸,孩子才能不失本原地茁壮成长。假期本该是孩子童年最色彩缤纷的时候,然而家长急功近利之后,孩子只怕没有“赢在起跑线上”,却在起跑线上失去了童年的梦想。

过多地指责家长的“急功近利”和“不近人情”显然是不厚道的,因为家长也只是这个“优胜劣汰”社会机制中的一分子,为了孩子的明天,他们有责任安排孩子的未来。打个比方,如果你是教育学教授,当你的孩子该进中学的时候,你会为他挑选一所普通中学,还是一所重点中学?第二种可能似乎是大多数人的必然选择,即使你需要为此花费巨大的精力和金钱,即使你内心很明白这种择校现象是不正常的。个体的力量总是渺小的,当你自身无力改变这种现象时,也许唯一明智的选择便是适应它,唯有如此你才不会遭到残酷的淘汰。择校现象实际上反映了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严重稀缺,而国家对这种稀缺资源的分配不公又加剧了这种现象的发生。教育部门人为地将学校分为“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示范高中”和“一般高中”,进而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加以倾斜,结果导致少部分重点学校教育资源浪费严重,而大多数普通中学则陷入“饥荒”境地,入不敷出,长此以往,必然会对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产生许多消极影响。

当然,在目前优质教育资源极度稀缺的情况下,按在校学生数来分配教育资源显然也是不合适的,因为这种缺乏竞争的做法很可能带来教育成果的“低效化”,从长远来看,同样不利于基础教育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保证这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用在“刀刃”上?窃以为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首先保证公平,不能人为地把学校分成三六九等,应该按照在校学生数科学合理地分配教育资源。学生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严格控制“择校”现象的出现——实际上如果各个学校都差不多的话,也就不会出现大规模的择校现象了。而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则应该适当创建若干重点学校以培养出社会所急需的优秀人才,并适当地给与政策倾斜,但一定要把握好“度”,既不能“锦上添花”,也不能“雪上加霜”,这些就要考验教育主管领导的智慧了。

作为学生家长,应该先从自己做起,在义务教育阶段抵制“择校”这种不正之风至少不参与其中,在社会教育制度的框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保证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儿童的早期教育必须与处于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相适应,绝不可搞“朝前教育”,培养所谓的“神童”、“天才”,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事倍功半。

如果真的爱孩子,就请给孩子的假期一片自由的天空,一个色彩斑斓的童年,少年的梦想就是未来的梦想,别让孩子失去童年的记忆,失去童年的梦想。像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那样:解放孩子们的手,让他们尽情去玩;解放孩子们的脚,让他们到处去跑;解放孩子们的脑,让他们自由去想。

晚教育演讲稿篇十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梦·我的教育梦》

每个人每天都在做梦,晚上的梦,有的人解释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的人解释:“梦是一个人吉凶的预测。”而白天的梦则有一个共同的解释,那就是“梦想”。

梦是一种欲望,想是一种行动,梦想是梦与想的结晶;

梦想是不会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就会沐浴在梦想的光辉之中;

梦想是没有定向,与时俱进,紧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是要随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的。

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不能没有梦想。因此,一个穷人,再穷,只要拥有梦想,他还是富有的;而一个富人,再富有,但若没有了梦想,他仍是一个穷人。

在每个不同的时期,我们的梦想都不相同。

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的“中国梦”是翻身做主人,那时,人们只希望战争早日结束,每天能吃上顿饱饭;抗战胜利后,人们梦想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早日“奔小康”;如今,人民的生活奔了小康,现在的梦想是吃出健康,穿出时尚,开上豪车,住上豪宅。可见,每个人的“个人梦”都离不开“中国梦”,正所谓“国强民才富”。

是啊!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与文明史的国家,一个约有13亿人口的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加起来的梦想,形成了我们共同的“中国梦”。

正是因为有梦想,我们才经历坎坷,依然前行,正是因为有梦想,我们才历经沧桑、信心不改。

我们每个人梦想的成长,都有“中国梦”的成长相伴,有了“中国梦”的茁壮成长,我们才有了做自己梦的自由。

这170多年来,正是无数先辈们把自己的梦融入“中国梦”,正是一代代人执着坚韧地接续着“中国梦”,“中国梦”才能有今日的荣光。

在这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中,我们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甚至命运,能够让自己的梦想依次开放,亿万农民工能够在神州大地上自由流动,市场的生机活力在最贫穷的地方也能崭露头角。

我们不能忘记,这一切的根本得益于“中国梦”的追逐,得益于党带领人民在追逐“中国梦”的进程中,创造了发展的传奇。

“中国梦”与“个人梦”唇齿相依。我们追逐自己的梦,本身就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

祖国是海洋,我们就好比一滴水,祖国是大山,我们不过是一粒粒泥沙。但不管我们多么渺小,从它那里,我们都可以吸取无穷无尽的力量。正所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是啊!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孩子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中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既不夭折,也难成材。”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遇到不相同的事情,我们的梦想也随之改变。我有很多梦想,有医生、警察、科学家、老师、律师等等,但最后我选择的职业是教师,幼儿教师。

选择这一行,不单是因为我喜欢孩子,更多的是我希望我的生活简简单单,而只有和孩子们在一起,心才能放下很多世俗。孩子是单纯的,天真的,善良的,即便他们淘气,都是可爱的。

但是在踏上工作岗位后的我发现,我还有新的梦想——“教师梦”

实践中我发现,在幼教这一行业中,不单要有爱心、耐心,更多的是要有创新和不断的求知、探索精神。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那就是什么,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发展。

例如我们班里的一个小朋友,由于是小班,每天上园,总是闹情绪,哭的厉害,也不愿意接受老师和小朋友的帮助,不爱护班里的物品,让我们老师很是头痛,后来,我们就自己编了一个小故事,利用休息的时间给孩子们讲了这个故事,还做了小头饰,让孩子们分角色扮演故事里的小动物,让那个哭闹厉害的孩子扮演故事里哭闹厉害的小动物,让她投入到故事情境中,并且在其他活动中,都主动调动这个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个孩子开始愿意和老师谈心、交流了,愿意和老师、小朋友打招呼、再见了,并且愿意学习老师的样子帮助其他小朋友了。可见,任何一个人都能够改变,只是需要有人给予引导、鼓励和关爱,尤其是孩子,只要我们把握住孩子的积极性、兴趣点,给予适当的引导,我们的孩子就可以得到提高、进步。

所以,我们要紧跟时代变化,不断创新,探索学习,只有这样,你所带的孩子才不会输给别人,才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同时,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不同,所以作为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我们,还要及时发现孩子们各自的亮点,培养孩子从小热爱集体,团结合作,用爱心帮助有困难的人,做一个“爱心小天使”,让每个孩子都自信满满地迈出人生的第一步。

这是我的教师梦,我相信通过我不断地努力,我的孩子们会更加茁壮,让我们的孩子鲜花怒放,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有为青年,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献出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个人梦”,这样,我的教师梦也会早日实现!我们的“中国梦”也会更加丰富多彩。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如夸父逐日般上路,让路上的辛酸、甘甜融进我们的眼睛,让心灵的困境化作永远的坚定,为了那个共同的“中国梦”一起努力!

“中国梦”,一个历史之梦,现代之梦,未来之梦!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愿每个有梦想的你,梦想成真!

晚教育演讲稿篇十四

我有三个自私的想法:

第一个想法是不想太累了自己。我不愿意被看作是一个工作狂。一个人活着,工作不应该成为目的,我不愿意为工作献身,更何况我也只不过是个普通人,理应努力工作,但世界一定不是靠我去拯救的,献身了也未必给人类带来什么了不起的进步。当时校长中流传着一句话叫校长“当不好、不好当、不当好”,是说在社会转型期校长角色的艰难处境。于是第一个自私的想法就是让我轻松些,我不想告别美好的生活。第二个自私的想法是让我自由。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一段学习生涯,让我知道,人除了活在世俗世界之外,还有心灵的和精神的世界,在这三个世界里,人获得自由,才有幸福。我必须更大程度上尊重我的意愿,我选择,我行动,我承担,这样才是我的幸福。

第三个自私的想法是我不愿意离任后被人骂。我是20xx年8月被任命为上海市**学校校长的,那年我32岁,我猜想,我不可能在这所学校里呆一辈子,我不是神仙圣人,在我任期内总会犯错误,在任上的时候人们不敢说什么,离任了就不一定。我有尊严,我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不愿被人说。

这三个自私的想法使我有了个念头,校长能不能被替代呢?假如校长可以被替代,我的工作就轻松了,也就可以干更多自己想干的事了,也就不怕任期满了被人说三道四了,要骂去骂替代物吧,和我郑杰无关。校长领导一所学校靠什么?除了所授予的行政权力之外,校长主要依靠“法”、“理”、“情”这三件宝物,“法”就是规章制度,“理”就是学术与科研,“情”就是道德与情感。这三件宝合起来就是“依法治校”、“科研兴校”、“以德立校”。

我认为,这三件都是校长必备的宝物,缺一不可,一个万能神圣的校长大概可以把三件宝物占全了,但作为普通人,如果只能从中选一件的话,我选第一件“依法治校”,因为这三件宝物一件不如一件珍贵,在我这个自私的人看来,让我轻松、自在和不被人骂的宝物才值钱;说得冠冕堂皇些,让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才是宝物呢!让我们估且做一番比较:

首先,最不值钱的是校长靠自己的德性与感情领导学校,如果他仅靠这些能领导好学校,说明他是道德上的完人,而且他的情感绝不分对象绝不有偏见,在厚薄上也不会有大的起伏。但不幸的是,我不是德性上的完人,我这个年龄情绪上也变化得偏见得厉害,我担心,如果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话,我带不出一所好学校了。如果要我每天因为校长而把自己满是污垢的小尾巴藏起来去扮演个圣人,我觉得累得慌,何况中文系教我求真,没让我“死于庙堂”。

其二不值钱的要数“理”这件宝了,科研兴校,确实有一些学校因为科研兴了学校,但我也见多了下述现象:一、校长作为某课题负责人,搞起了学术霸权,全校人人参与搞“某某教育”,我是校长,你是教师,我有权搞这“某某教育”,你就没权搞那“某某某教育”,到头来,校长领衔的这个课题成功了,万马齐暗的局面发生了。二、花钱可以买科研,请些专家来做刀笔吏,装点着门面里外光鲜,将科研当个产业了也来个产教结合,这所谓学术腐败。三、我们也许有全世界最多的教育科研项目,而且鲜见宣布失败的教育改革或实验方案,可是改而不革的居多,到今天,连减负还减不下来,不知道我们到底是需要更多的科研还是更少些呢?这个活我也干不了,索性不抱科研这件宝吧,职称职级评定我也不要了,这样清静。

然后,我选了“法”这件宝,而且改了一下,不叫“依法治校”,叫“法治校”,依法治校的主语是校长,我还是没有被替代,法治校更彻底些,“法”替代校长了。我认为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要完成教育从“前现代”转向“现代”,我们不仅要运用哲学家思维、教育家思维、道德家思维来构想新的教育,而且还要运用经济学家思维和法学家思维来建设新的学校。经济学家关注成本、收益、需求、资源配置等问题,法学家关注正义、权力、权利与义务等问题,而经济学家和法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是制度与制度供给,即什么样的制度是有效率的而且是公正的。一套高效而公正的学校管理制度是校长的首要替代物。

在**学校,我们建立了全面教育服务质量管理制度、“权力、财富、荣耀和工作岗位”等资源的配置机制、维护教师和学生普遍的和特殊权利的制度,不仅将学校从一所三校合并的薄弱学校带到本区域内的一所以优质教育服务而知名的品牌学校,而且在未来若干年内,而且似图通过持续的制度安排和改进,提高学校师生的生命质量,并促进学校由一个组织机构向“负责、多元、协力”的学习共同体转化。

这四年来,我越来越相信一套好的制度就有一所好的学校。在这套好的制度下,校长被替代了。

但是,校长其实无法真正被替代,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好的制度也不是万能的,美国的著名法官汉德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常常怀疑,我常常怀疑我们是否把自由和希望太多地寄托在法律、法院和宪法上。请相信我,这是一个不能实现的希望,一个虚妄的希望。自由生长在我们每个男男女女的心中。如果它在我们心中死去的话,那么没有法律能够拯救它,没有宪法能够拯救它,没有法院能够拯救它。

发挥好作用的好制度必须有文化认同。校长虽然表面上被替代,显得轻松悠闲和自在,但校长应努力成为学校文化领导者,站在更高的点上去领导学校做出深刻有为的而不是浮表的功利性的变革,并赋予学校更丰富而坚实的价值结构。

当我发现我可以被替代的同时,我又无法真正被替代;而我最终被替代时,我完全可以被替代。是因为,一所学校有可靠的管理制度作为坚实的土地,有共同的梦想和价值理念成为一片天空,校长可不可以被替代只是一个落伍的过于沉重的话题了,教师和学生关注于学习,享受着因共同学习而带来的满足感。

至于校长,谁在乎呢?

晚教育演讲稿篇十五

尊敬的xx:

上周二,聆听了朱校长的《依法施爱法责共存》专题讲座后,感慨很多,动情处,我真的流泪了!那一个个生动活泼,震撼人心的“经典案例”;一段段真诚灵动的“自我反思”让我心动,让我感动。从而也让我悟出:教育从心灵开始,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只有从心底感动学生,唤醒学生,教育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才是真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既要有父亲般睿智的严厉,又要有慈母般甜蜜的温存,即严爱结合、严慈相济。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爱满天下”。这就要求教师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关爱所有的学生。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它决定着学校工作是否能正常有序地推行和影响着学生智力及品格的形成。管理好班级,用爱心培育学生,是我们每位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职责。我认为:“爱”与“责任”二者其实是分不开的。“爱”是“责任”的体现,而“责任”是“爱”的化身。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也办不好教育。这一鲜明的主题告诉我们,教师除了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外,还必须付出我们无私的爱心,真实的情感,我们的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互动、和谐。

为了一切学生,是教师心中的目标。为了一切学生,首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从每一节课,每一次作业做起。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使他们在健康,快乐,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对后进生,作为教师要多加关爱,使他们能够在这温暖大家族里得到成长壮大。只有教师心中有爱,给予学生爱,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会去爱别人。进入施小,我接任的这个班是学校公认的“差班”,说真的,起初很头痛、很发愁,好几个晚上睡不好觉。因为后进生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二十来个,他们基础很差,上课听讲又不专心,喜欢开小差,自己不学还要骚扰其他同学,有个别的更是典型的三无人员(无书、无笔、无心学习),天天催交作业,就像一支快用完的牙膏,就算卯足了劲挤它,也只有那么一丁点儿连牙缝都不够塞满的白色泡沫,完全没有反应。我见他们如此不尽人意的表现,内心感到很失望,我真的想到过要放弃他们。

每到这个时候,责任心便提醒我:你是老师,不能这样没有良心,你要负责任!于是我就下定了决心,就算再苦再累也一定要把他们带好。我没有给他们定下过高的目标,在课堂上多给他们机会,多关注他们,只要有进步,我都给予鼓励。我还牺牲自己下午放学后的大部分时间来辅导他们,给他们补课,补习内容是根据他们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而确定的,完成任务后与家长联系方可回家。

我利用课间十分钟的时间来找他们沟通谈心,促进师生关系的友好发展。有的后进生自信心比较弱,有问题不敢问老师。为此,我以结对子的形式,让优等生一对一的辅导他们,这样经过几个星期之后,他们真的有了变化,一下课或一放学,就主动来找我,有的平时很少跟我说话的也大胆地来请教我问题了,甚至有时候当我朋友一样开起玩笑来。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各方面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改变,学期末的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经过两年的教学与摸索,使我有了一个认识,那就是:爱与责任是学生与老师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是教学关系互动、和谐的保障。人的真诚是可以相互感化的,教师的真诚也是如此,只有在教学活动中,用心教育孩子,用心呵护孩子,尊重信任他们,关心他们,无论成绩好坏,多与学生交流,多给予帮助,必然能够创造出一个和谐、向上的互动教学氛围,必然能够使差等生走出自我评价的误区,更加自信地面对学习,成绩最终也就有了保证。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冷眼下有瓦特、你的教鞭下有牛顿、你的讽刺中有爱迪生。”教师只有在宽容、尊重、赏识、接纳、平等的基础上,唤醒、激发起学生的自主性、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学生才能抛弃胆怯和害羞而自信、自尊、自强地健康成长。尤其是在孩子犯了错误后,要关注他的心灵,不要将较多的力气花在事后的指责上,要多进行反思式教育。

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与唤醒,而我们教师切忌不要吝惜心中的爱,我们不但要拥有大爱的情怀,拥有敏锐的教育洞察力,拥有教育的智慧和艺术,更应该脚踏实地用心体悟“生命化教育”之道。相信只要用“心”教育孩子,孩子们的成长一定会因为真爱而发生改变,走向健康的人生轨道,这不正是我们教育者永恒的追求吗?最后我想用《生命化教育》里的一段话结束我本次反思:

从关注每一个学生开始;从尊重每一个学生开始;从善待每一个学生开始;从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开始;从相信每一个生命的意义开始;从成全每一个生命发展开始;从用平和、自然、宽容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开始;从创造宽松、和谐、有安全感的教育开始;从改善倾听能力和评价方式开始;从改善与学生对话和交流方式开始;从改善对人、对语言、对问题的敏感开始;从唤醒学生的心灵开始;从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开始;从“做一辈子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开始。

如果真能这样,我们的教育一定能真正高效,我们也一定会成为学生一生中的贵人,更会品尝到教育的快乐,享受教育的幸福。让我们共努力吧!

谢谢大家!

晚教育演讲稿篇十六

尊敬的领导,同事们:大家上午好!

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强劲的东风吹拂下,洹河两岸人民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正在以多彩的笔墨,描绘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绚丽的画卷。沐浴着夏日火红的阳光,陶醉着六月丰收的喜悦,我----安阳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的一名普通党员,普通教师,荣幸的来到这里,与大家共话学习的收获,分享工作的快乐!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谱写职教新篇章”。

长期以来,人们用最美丽的语言,最圣洁的情感,把教师赞美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些发达国家视职业教育为“民族生存的基础”“经济发展的柱石”,而身为职业学校教师的我,感到的却是一种厚重的责任。因为我深深的知道:咱们肩上挑着的不仅仅是一所学校,一班学生,而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八年前,我带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训语,成为一名人民教师。面对和自己年龄相差不多的学生,内心有着丝丝的不安。我知道,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于是我寻找机会融入到学生中去。女生想学跳舞,我主动给她们做义务教练,一个姿势,一串动作,我陪着她们,悉心指导。看着我一脸的汗水,学生笑了,笑得是那样的甜美。从此,我成了他们尊敬的师长,更成为了他们的知心朋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正是我们教师应有的科学思想和理念!

担任班主任工作,让我走进了一个琐碎而充实,忙碌而快乐的世界。班上的学生晚上生病了,我为学生而忧心,陪着走进医院,直到情况好转。在爱的力量凝聚下,学生们自私冷漠的少了,热情开朗的多了,团结友爱的多了,骄横多疑的没了。同学间真诚相处,师生间平等相待。班集体就是一个学习、生活和成长的乐园。和谐的班级,和谐的校园,我们,为构建和谐社会播下了和谐的种子!

职业学校有其自身的特点,有其内在的规律,职校的学生更有其独特的个性。如何教好职校学生,如何办好职业学校,,是摆在职校人面前的一个传统而又崭新的课题。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研究职业教育,看待职校学生,才能冲破传统的思想束缚,创造出新型的教育方式。就拿课程开设来说吧,“黑板上种地”、“书本中养鸡”,空洞的理论讲解充其量只能够应付考试而已,而我们的学生,需要的是真正的一技之长,实在的专业技能,需要的是市场就业的竞争能力。面对这些问题,在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导下,我们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不教无用书,不上无用课,不当无用人”,已经成为我校教师的工作理念。把机器搬进教室,把师傅请进课堂;把时间交给学生,把功夫用在手上。2 带领他们到山地写生,去工厂实习。理论不再空洞,学习不再枯燥;情绪不在烦恼,生活不再单调。一次次的实际操作,一天天的动手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专业技能增强了,为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这正是职业学校的核心所在,也是科学发展观对我们教师的基本要求! 提到职业学校,说起职校学生,也许会有人摇头感慨,但我们,与全国的所有教育工作者一样,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坛,四季耕耘;没有豪言壮语,却有脚踏实地的奉献;没有望洋兴叹的感慨,却有水滴石穿的信念;没有身为人师的骄傲与自负,却有一季又一季的桃李芬芳!

永远记得那个晚自习,我刚步入教室,全班58位学生整齐的站立,伴着那硕大的蛋糕上火红的烛光,“生日快乐歌”齐声唱响!祝福写在他们带笑的眼睛里,希望显现在他们灿烂的面容上。“老师,,生日快乐!老师,我们爱你!”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这,便是学生对老师的感恩!这,便是职校学生那纯洁可爱的心灵!

严谨治学、追求科学、捍卫真理的学者风范!在职校的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师生和谐相处的气氛,在职校的天地间,处处交响着人与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高亢琴弦!

寒来暑往,春夏秋冬,8个年头过去了。长林当笔,写不完职教工作者的奋斗历程,瀚海作墨,书不尽人民教师的博大情怀!我们,是科学发展观的忠实学习者,是科学发展观的忠实履行者。当我们迷茫时,科学发展观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航向,当我们困惑时,科学发展观燃起了我们心中的希望之光!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就像茫茫大海中高耸的灯塔,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职业教育的同行们:让我们牢记党和人民的希望与嘱托,团结一心,携手并进,奋力落实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创造辉煌、奔向明天,去谱写职业教育那壮丽的---篇---章!

晚教育演讲稿篇十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教育就是习惯》。

江苏省原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成尚荣研究员曾撰文指出:当下的教育,对学生现范的要求提得过早。所谓过早,是指儿童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时候,就用条条框框限制学生。教育部课改专家刘坚教授也认为:如果在学生刚进入学校的时候,我们在教育教学上就强调这样、那样的习惯,试想当学生对面新知识的时候,还会有多大的把握进行创造力的想象。很显然,两位教授在小学生“习惯培养”方面是持稳重、谨慎态度的。那么小学教育到底该不该、要不要培养学生的“习惯”呢?我们不妨先看看下面一组镜头。

一个人去应征工作,随手将走廊上的纸屑捡起来放进垃圾桶,被路过的面试官看到,因此他得到了这份工作。原来获得赏识很简单,养成好习惯就行了。

有个牧场主人,叫他孩子每天在牧场上辛勤工作,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让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定会长得很好的。”牧场主人回答说:“我不是在培养农作物,我是在培养我的孩子。”原来培养孩子很简单,让他吃点苦头,养成吃苦耐劳的好习惯就行了。

在电视画面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大多数国外的孩子,在客人到家里来做客时,会像大人似的充满自尊、自信,他们懂文明、讲礼貌。而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尤其是有客人来访时,一些孩子见了生人不是畏畏缩缩、扭扭捏捏藏在大人的身后,就是在客人面前乱折腾胡闹,任意打断大人间的交流,不讲文明礼貌,有时弄得父母很是难堪。其实,这一切都缘自做父母的从小忽视培养孩子自尊、自信、自重和人际交换能力的良好习惯所致。

1988年,世界75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所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答到:“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呢?”“把自己的糖果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东西要放整齐,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饭前要洗手,午后要休息。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原来,基本的伦理道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需要从小养成的。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的增值,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它的利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对于学生日后乃至整个一生的学习、工作都能时时地、悄悄地发生积极的影响。上述系列镜头便是最好的佐证。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而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不能靠自己来完成,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科学施教来逐步形成和完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保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勿庸置疑,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简直是一句空洞无力的口号。

孔子说:“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习惯和天生一样牢固。确实,儿童期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性格的收获;播上性格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正如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的那样:“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其实,教育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习惯,习惯的培养也并非你想象的那么难,最主要的就是掌握习惯的培养原则。

传统教育特别注重标准化和规范性。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有专家学者提出小学教育更应着眼于“大智慧”的培养与发展,这一观点的正确性毋庸置疑。但由于理解的偏差,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也有不少专家学者)认为:由此就可对学生学习上的一些“细枝末节”放松要求,甚至可以完全放弃。众所周知,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标准和规范的社会,标准和规范是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之一,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首先必须具有强烈的规则意识。教育要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而“规范”也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各学科在国际间的交流与发展。小学教育培养“大智慧”与加强小规范”并不矛盾。我想没有人会说:对小学生学习规范严格要求就会降低学生的智慧,而对小学生的学习规范放松了就会提高学生的智慧。恰恰相反,“大智慧”和“小规范”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规范”意识强的人做事细致有序、思维严密周全,能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比“规范”意识淡薄的人更能取得成功。如果教育教学中能做到“大智慧”和“小规范”并举,岂不两全其美?此时,对规范的尊重,才既是对人性的尊重,又是对创新的尊重。

传统的不一定都是糟粕,流行的也未必全是精华。传统是继承的基础,承前方能启后,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亦是如此。“提高认识是必要的,转变观念似乎言重了,现在,是我们寻求东方和西方教育理念之间的中间地带,保持科学平衡,取得辩证统一的时候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张奠宙语)。”课改专家、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斯苗儿于《课堂常规——在自由与限制中把握分寸》一文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要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之一,贯穿渗透于学习活动之中,贯穿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正如我国当代教育家李希贵所言:教育的根本说到家就是培养习惯。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30585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