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起到统筹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作用。教案的活动设计要具有启发性和互动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些教案中看到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和进步,证明了教案的有效性和价值。
赤壁之战教案篇一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率领、调兵遣将、计策、波浪滔天、眺望、缆绳、硫磺、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等词语。
2、初步读懂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赤壁之战教案篇二
本文是历史故事,是依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五十回的有关情节改写的。课文生动地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操于赤壁的故事。
1、课文一开头告诉“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写出两军隔江相对的形势。然后点出曹军的弱点:坐不惯船。于是曹操叫人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这就是火烧赤壁的起因。
2、黄盖向周瑜献策,提出火攻之计,这是因为:曹军80万,我军才3万,长期相持下去对我们没有好处,另外,曹操把船都连接在一起,用火攻想逃也逃不了,这是一个致命的弱点。
3、赤壁之战东吴只有3万,却能打败曹军80万。因为黄盖、周瑜知已知彼,看准了敌人的弱点,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学会简要复述课文。怎样做到长话短说呢?例如,对《赤壁之战》我们要抓住时间:东汉末年;主要人物:曹操、周瑜、黄盖。课文的第一段交待了事情的起因,包括两点:1、曹操率兵南下,要夺取东吴,与周瑜的兵隔江相对。2、曹军的弱点:坐不惯船,曹操叫人把船连起来,铺上木板,练水上打仗的本领。第二段虽属于事情发展的基本过程——定计,但不是重点,可以复述得简略些,只要点明黄盖定了什么计就可以了。第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分五个步骤简要地复述清楚,注意哪些该复述,哪些可删去,哪些可合并。
(难句理解)“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向周瑜说了一遍”。黄盖向周瑜说的计策,为什么不直接写出具体的内容?因为下文有这一计策的描写:黄盖写信向曹操假降,趁东南风起的这天,用20只船,都用幔子遮着,船上装满芦苇,上面铺着火硝、硫磺,后面拖着几只小船向北岸驶去。等船队离曹营很近时,就命令士兵把火点着,士兵们上了小船,解开缆绳,让20条火船冲进曹操的船队。
课文这样写为下文埋下了伏笔,又避免了内容的重复,使文章结构严密,语言简洁,引人入胜。这是写文章的一种技巧。
《三国演义》是一部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它描述的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公元1xx年)开始,到晋武帝司马炎灭吴(公元2xx年)止,前后九十七年的历史故事,全书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当时各个统治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小说结构宏伟严密,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简洁流畅,以至成为我国古代历史小说的顶峰之作。
作者:罗贯中(约1330————约1400),太原人。他根据《三国志》和有关传说资料,经过再创作写成了这部我国古代小说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赤壁之战教案篇三
(一)我们通过速读已经理清了赤壁之战的前因后果,可这个故事,值得讨论的地方还有很多,请你快速默读,在你认为需要讨论的地方作上记号,试着给全文提几个主要问题。
(二)梳理归纳问题,课件显示。
1.赤壁之战前,双方的形势怎样?
2.双方安排了哪些战术?
3.赤壁之战,,东吴只有3万人,却能打败曹军80万,原因在哪里?
(三)速读与精读结合,解疑。
1.回忆释疑的方法:
(1)寻找式速读全文,找到解决问题的段落。(找)。
(2)轻声自读找到的段落。(读)。
(3)画下你认为能解决问题的词句。(画)。
(4)细读句词,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议)。
2.学生按以上四步自读自悟。
3.自学反馈。
(四)课件演示。
赤壁之战的过程(出发、炸降、点火、着火、大胜)。
(五)我们重点分析一下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仍用四步法四人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原因1:
(1)课件显示描写曹操的句子。从这些词句可以看出曹操这人怎么样?(轻敌)。
a.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
b.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
c.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了,高兴还来不及,哪儿想到防备。
(2)朗读训练:读出曹操轻敌的语气。
原因2:
(1)找出重点词句细品:
a.曹军号称80万,我军才3万,相差太远了。
b.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
c.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
(2)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知己知彼,抓住对方弱点)。
原因3:
画出有关句子读议东南风对火攻战术的帮助?(船速快、火势大、蔓延快)。
这说明——(巧用天时地利)。
(1)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
(2)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原因4:
(1)找出重点词句细品。
a.20条船里装满芦苇,上面铺上火硝、硫磺,都用幔子遮着。
b.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
c.曹操坐小船逃到江岸,忽听得背后鼓声震天,周瑜的兵逃来了。
(2)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考虑安排周详)。
(六)小结原因:东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上“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甚至”)。
面对强大的敌军,东吴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动脑筋,想办法,看准对手的弱点,狠狠地打,使战斗取得了胜利。
赤壁之战教案篇四
教学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直奔重点,创设情境,用作战图和人物画像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有顺序地介绍本文,并根据疑点让学生展开辩论以完成本课教学。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归纳出赤壁之战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理清“火攻”一段的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教师通过电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学生自述故事的过程提出疑点,通过讨论来解决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编顺口溜等方式理清“火攻”这一仗的顺序。
赤壁之战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按照课后第二题的提示读课文,理解课文。
2.按照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3.懂得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理解,来找出东吴胜利,曹军失败的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1.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
课件出示:《三国演义》主题歌。
2.说三国,道三国。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谈三国吧。
大家看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说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儿?根据学生的回答来板书:长江。
浪花淘尽英雄。在《赤壁之战》中,我们熟悉了哪些人物?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周瑜、黄盖、曹操。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大将军指挥3万兵马,击溃了曹操的80万雄师,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真是了不起。为什么东吴区区3万兵士却能打败曹操的威猛之师呢?让我们通过阅读课文来解答这个问题。
二.课件出示,教师提问:赤壁之战前,交战双方的形势怎样?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第一段,找一找答案。
1.学生齐读课文。
2.指名学生说,并找出课文相应的词句。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
3.关于双方兵力的对比,课文中还有一个生动的比喻,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你能把这个句子改成意思相同,但语气有所不同的句子吗?
三.继续讨论。
1.教师提问:大战在即,黄盖观察到了敌我双方的形势,他向周瑜提出了什么建议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火攻。
周瑜听了黄盖的话,让黄盖把火攻的计策献上来。
2.教师提问:课文有没有通过黄盖的话直接把计策的具体内容写出来?
让我们分组朗读一下课文第三段,想一想火攻的计策是怎样实现的。
4.学生分组朗读后,教师指示:接下来,我们分成4人小组来讨论一下,黄盖火攻的计策是怎么一步步地实现的。
5.设计情境对话。
课件出示。
这里有一个小剧本,可台词不完整。我拣个便宜,我就来扮演周瑜,谁来扮演黄盖呀?指名学生上台,说:“你来扮演黄盖,必须把黄盖的话补充完整,能做到吗?”对其他学生说:“我们在表演的时候,希望大家认真地看,给我们提提意见。”
师生表演后,学生发表意见,评价。
6.教师小结:我们通过对课文的阅读,知道了火攻是通过黄盖写信假降、准备装着炸药的船只、趁着东南风出发、火烧曹营、周瑜带兵追击这么几个步骤来完成的?火攻的结果怎样呢?课件出示图片。让我们看着图片,一起来复述一下战争的结果。学生集体复述。
1.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找出能说明原因的语句来。
学生自读。教师调整好课件,巡回检查。
2.能说明东吴胜利,曹操失败原因的句子,你找到了哪一句?
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黄盖是周瑜手下一名聪明的老将,你认为他的聪明体现在什么地方?
我军的弱点是什么?曹军呢?教师板书:知己知彼。
黄盖在说这段话的时候,态度是怎样的?你能用胸有成竹的语气来读一下这段话吗?指名读,集体读。
3.你还找到了哪句?
学生说“不错……硫磺。”一句。
周瑜为什么要选择一个东南风很急的日子来袭击曹操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天时地利。
课件出示,比较句子。
你能仿照这个句子,用“不是……也不是……而是……”来写句子吗?
学生写,交流。
4.曹军80万,却负于东吴区区3万兵马,你觉得曹操有没有责任?你从文章的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先出示第一句。
(1)这句话说明曹操有没有怀疑黄盖是假投降?他为什么不怀疑?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骄傲自大。
(2)出示第二句和第三句。显示第二句。
根据回答板书:大意。
让我们用骄傲自大、得意洋洋的语气一起来把曹操的这句话来朗读一遍。集体朗读。
(3)课件出示第三句。
你能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而意思不发生改变吗?指名学生发言。
五.教师总结:因为周瑜和黄盖能知己知彼,巧用天时地利,采用正确的方法来打击敌人。所以,东吴赢得了胜利。而曹操却因为骄傲自大而失败了。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学习周瑜和黄盖这种实事求是的`品格,在各方面都能取得进步。
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欣赏一幅书法作品。这是……。
我要把这幅作品送给我们班级,希望大家多学习我们祖国优美的古代文化。
资料提供者:
赤壁之战教案篇六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率领、调兵遣将、计策、波浪滔天、眺望、缆绳、硫磺、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等词语。
2.初步读懂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赤壁之战教案篇七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率领、相持、计策、失信、眺望、波浪滔天、自不量力、调兵遣将、丢盔弃甲”等词语的意思,赤壁之战教学设计示例教案。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遇事多分析、勤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直奔重点,创设情境,用作战图和人物画像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有顺序地介绍本文,并根据疑点让学生展开辩论以完成本课教学。
小组合作自学探究,通过读、思、讲、议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归纳出赤壁之战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理清“火攻”一段的顺序,学习技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理清“火攻”全过程的顺序。
曹操该不该输?为什么?
教师通过电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学生自述故事的过程提出疑点,通过讨论来解决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编顺口溜等方式理清“火攻”这一位的顺序。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使学生畅所欲言,阐明观点,求得最佳理解效果。
同学们,最近班上哪些同学写字有进步?
请一名代表,把课题写在黑板上。
1.围绕课题的“战”字想一想,课文会写一些什么内容?
(学生可能提出:交战双方是谁?他们都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交战?交战结果怎样?等)。
2.激励学生积极读书。
教师导语:我们先把课文读一遍。怎么读呢?自由选择,当读到你愿意读的段落时,可站起来读。(读后,了解读的情况并表扬多读的同学。)。
1.直接了解,开门见山,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赤壁之战教学设计示例教案》。
教师设问:学这篇课文前,有谁了解“赤壁之战”?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的.?
2.设计情境,展现已知。
教师出示作战图和人物画像。
(学生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介绍;也可按时间、地点、人物、力量对比、经过、结果的方式介绍。)。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
2.交流回答。
1.熟读课文。
2.书写生字词。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1.利用兴趣,直入重点。
教师询问:读课文的时候,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
(根据以往对学生的了解,一般学生对“火攻”一仗的过程有兴趣。引导学生在书中找到这一部分,明确阅读范围。)。
2.分组活动,自学探究。
教师启发:“火攻”这一仗是分好几步来实施的。请大家好好阅读这部分,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是哪一招?并说出原因。
3.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时,将说精彩点和读精彩段相结合,使理解与朗读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
4.练习概括,自由创作。
(l)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知道了火攻的每一步都是很精彩的,缺了哪一步都不行,这么好的计策,愿意记住吗?怎么做才容易记呢?(学生可以编顺口溜、编诗歌、概括为词语、编写成短句等。)。
(2)让提出办法的学生领头,自由组成创作编写小组进行活动。
(3)交流汇报,互相启发。
(学生口头交流后,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创作成果写在黑板上。)。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教师启发:周瑜以3万人打败曹操80万人,这叫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以少胜多)。
2.提出问题,引发辩论。
教师:你们认为曹操该不该输?为什么?请大家展开辩论。
1.积累词语。
这篇课文生动地描述了一次伟大的战役,其中运用了不少成语,咱们办一个“成语栏”好不好?同桌合作,找一找,写一写,看谁写得多。
启发学生:除了课文中现有的成语,也可根据课文中的句子的意思概括出成语。(得意忘形、以卵击石、知己知彼、敌众我寡、敌强我弱、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骄兵必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
2.欣赏佳句。
让学生读一个自己最欣赏的句子,说说欣赏的内容和原因。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受到什么启发?(一失足而成千古恨;胜败就在转眼间,遇事要多动脑,多思考,多分析。)。
赤壁之战围绕着周曹双方胜败的原因这一中心,环环相扣,一步步将这场战争的全过程生动地描绘下来,以后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也要注意按一定顺序写,这样文章才会条理清楚。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完成。
2.课后观看《三国演义》影视片或读《三国演义》的其他故事,并总结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赤壁之战教案篇八
设计理念:
创造自主探究的课堂空间,带学生走进研究性学习的境界,在不断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感悟,寻找新的方法,自学自悟,自得其乐。
学习目标:
1、学会按提示缩写课文的有关段落。
2、通过质疑、读书、分析、讨论,懂得要取得战争的胜利要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3、从课文出发,拓展阅读,掀起“三国演义热”。
探究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诱导参与。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问:“这是哪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
2、交流:你对《三国演义》知多少?
(三国的名称、三国的主要人物、三国所处的位置等等)。
3、(边演示课件边叙述)在一千七八百多年前,魏国的曹操打败了蜀国的刘。
备,企图一鼓作气消灭东吴,一统天下。面对强兵压境,孙权与刘备联。
合起来,于是在赤壁爆发了一场有名的。(板书课题)。
二、抓住关键,确立探究专题。
1、师引导:“火攻是个好办法,可是这一仗怎么打,还得想个办法。”围绕。
这个关键句你想提出几个问题?
专题1:火攻为什么是好办法?(定计)。
专题2:火攻计划是怎么实施的?(用计)。
三、组织引导,自主探究。
1、选择一个研究专题,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反复自读课文,尝试自解。
2、在探究小组中,与自己的合作伙伴交流:你学懂了什么? 你又有什么新。
发现、新疑问,做好记号,准备随机交流。
四、班内交流,互启互解。
专题1:火攻为什么是好办法?(定计)。
以下是两个研究专题的交流镜头:
生:曹军八十万,我军才三万,敌强我弱,不能硬拼。
生:曹操用铁索把船连起来了,不易疏散。所以火攻是个好办法。
生:曹操也有雄才大略,为什么要把船连起来?
生:曹操的兵是北方人,坐不惯船,可是要渡江,非坐船不可。
生:黄盖毕竟是员老将,他已经对敌我的形势进行了认真分析才定下火攻一。
计的,太妙了!
……。
缩写训练:
a、学习课后问题2的例句,掌握缩写的要求和方法。
b、熟读第3自然段,讨论这一段主要事件是什么?
c、尝试缩写。
d、评议:意思是否准确,文字是否简洁。
专题2:火攻计划是怎样实施的?(用计)。
生:黄盖先写了一封诈降信。听说周瑜又用了苦肉计,使曹操深信不疑。
师点拨:黄盖向周瑜说的计策,具体内容是什么?
生略 。
生:曹操是行事小心的人,但这时为什么喜欢得不得了?
生:曹操虽然是行事小心的人,但对拥有80万兵马的他来说免不了有一种轻。
敌的心理。他想:周瑜投降应该是错不了的。(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曹操。
的语言反复读,体会曹操得意洋洋的心情。)。
师点拨:黄盖真的来投降吗?你从哪里读懂?
生:为了使火攻计划得以顺利实施,东吴选择了一个东南风很急的日子进。
攻。
师质疑:为什么要选个东南风很急的日子进攻?
生:(在黑板上边画图边讲解):曹军在北岸,东吴兵在南岸,选择东南风。
很急的日子,正好可以趁风行船,火烧曹船。
生:风急浪大,曹军不容易看清。
生:火被大风一吹,会越烧越旺。
生:大火被风一吹,窜上岸去,使岸上的兵营也烧起来。
生:东吴军打得快,结束也快,真可谓“速战速决”。这是火攻计划得以成。
功的又一关键。
师点拨:哪些语句写出船快?你能读好这些话吗?
生读略。
五、指路点化,总结升华。
师点拨:你级分析一下这场战争取胜的因素吗?
(生交流略)。
六、拓展延伸,掀起“热点”
师:本文出现的人物中,你最欣赏谁?为什么?
生(略)。
师:如果你还想对其中的人物、情节了解得更透彻,课后请大家去阅读《三。
国演义》并交流心得。
赤壁之战教案篇九
(2)、 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理解掌握自不量力、计策等词语的意思。
(3)、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课文主要意思。
(4)、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
了解课文内容,改课文分段。
理清课文脉络,理解课文的相互关系。
(板书3万 80万)
多媒体出示: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鱼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师念此词一遍,说三国,道三国,一直以来人们都为三国的故事所倾倒。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看《三国演义》的故事,更多的是一起来谈三国。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谈一谈三国吧。
大家看这首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告诉我们事情发生的地点是什么?随机板书:长江
要求:
1、读准音,给每个小节标上记号。
2、仔细读每一小节,看看自己究竟知道了什么?
(1)、 问:通过读课文,那些人物在本书中出现了?他们能不能称得上是英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周瑜——统率三军、击溃曹军;黄盖——献计火攻,火烧曹营;曹操——骄傲自大,落荒而逃)
(投影出示:(1、黄盖向周瑜说的计策——用火攻,你认为好不好?
(2、 敌众我寡、不宜久持、应速战速决 2、曹操战船连接,不利行动
(3、战船及其帆篷、绳索、木板等都是易燃之物
(投影出示:(1、黄盖假投降,曹操为什么不怀疑?)
(2、曹操骄傲自大,盲目乐观 2、曹操深信黄盖的话
(3、 黄盖的船伪装的好,使曹操不容易发觉其中有诈。
过渡:通过刚才的检查,可以看出同学们读书是比较认真的。下面,请大家再次把课文一节一节的浏览一下,想一想,赤壁之站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
(1)、曹操率军欲灭东吴,周瑜调兵遣将。这应当是全文的起因部分。
(2)、黄盖献计,写信诈降,草船冲寨、火烧敌船应是妙计歼敌的经过。
(3)、赤壁之战,曹军惨败,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应是结果部分。
归纳:随机板书:
(起因1--2) (经过3--10) (结果11)
大军犯境 妙计歼敌 大获全胜
两军 黄盖 写信 草船 火烧 上岸
相对 献计 诈降 冲寨 敌船 追击
过渡:赤壁之站的结果是曹军惨败,周瑜大获全胜。那么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谁起了关键的作用。(黄盖)黄盖的两大计谋:一是火攻,二是诈降。是整个战役取得成功的关键之处。黄盖当时在信中提到这么一句话,非常有意思,大家看:(投影出示)
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
鸡蛋指的是谁?(周瑜的力量)
石头呢?(曹操的力量)
为什么说周瑜的力量是鸡蛋,曹操的力量是石头?
(1、我们从谁的话中可以找到答案。(指名回答)分析黄盖的话:(指导朗读)。
所以周瑜认为火攻是个好办法,值得可行。事实也证明周瑜采纳黄盖的意见是正确的。所以周瑜也可以称得上是英雄。而黄盖的计策对周瑜来说真是及时雨,对曹操来讲真是一把利斧。通过以上的学习大家应该对全文有了比较深的了解。下面,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巩固。
(2、先来看一下,一首诗:
(投影出示:清明 (杜牧)) 赤壁战歌
清明时节雨纷纷, 改后为:三国时期乱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曹操率军欲灭吴。
借问酒家何处有, 黄盖献计用火攻,
牧童遥指杏花村。 以小胜多定大局。
(3、指导讲评。
(1、出示本校王保华老师的书法作品《赤壁怀古》,让学生鉴赏。
(2、赠送此作品,教育学生更努力的学习知识,研究祖国优秀的文学作品。
板书设计:
(起因1--2) (经过3--10) (结果11)
大军犯境 妙计歼敌 大获全胜
两军 黄盖 写信 草船 火烧 上岸
相对 献计 诈降 冲寨 敌船 追击
赤壁之战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
1、查阅资料,对课文的时代背景有个了解,学会自学。
1、初步学会10个生字,理解26个新词语的意思。
2、初步读懂课文,理清思路。
3、分段,学懂一、二两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课文。
教学难点 :赤壁之战双方的形式,采取火攻的原因。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周瑜在赤壁,以3万兵力打败80万曹军。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3、理清课文思路,分清段落。
教学过程 :
一、揭提导入 。
1、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去,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这几句是我国哪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最开头的几句词?《三国演义》。
3、《三国演义》大家都不陌生,同学都看过电视,并课前查阅过许多资料,请同学说说你了解到的一些《三国演义》的知识,如时代背景,主要人物都可以。
4、学生上来介绍。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赤壁之战》就是根据这部我国著名的小说中的第49、50回的章节改变过来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学要求:(1)、 自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句作好标记。
(2)、通读课文,哪些一学懂了?哪些不理解?
2、交流自学情况,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有些暂不解答,以便进一步学习时重点考虑。
可能有的学生要提出以下问题:
(1)曹操有很强的实力,为什么会败给周瑜?
(3)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上来写在黑板上)。
三、讨论分段,沥青课文条理。
1、再读课文,课文按什么来写得?可分几段,说明理由。
四、深入学习,理解第一段。
1、自学互学,讨论思考。
自读,齐读,抓住哪些词句,读懂了什么?哪些不理解的?
2、交流出示句子: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理解“调兵遣将”和“隔江相对”并按照地图标出方向规定,画出曹、周两军对阵的示意图。(通过画图直观了解两军的地理位置,帮助学生理解周瑜为什么想到用“火攻”方法及曹操打败的原因。指名学生到黑板上话示意图。)。
板书:隔江相对。
3、读,这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五、深入学习,理解第二段。
曹操早已对江南的东吴虎视眈眈,蓄谋已久,这次他认为时机成熟,终于挑起了这场战争的开始。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第二段。
1、自学第二段,,你读懂了哪些词句?
2、检查自学情况。
思考:周瑜为什么说火攻是个好主意?
(2)曹操的兵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可是要渡过大江,非坐船不可。
a、理解“非……不可”表示的意思是什么?(必须)。
b、坐不惯船,却还要坐船,曹操是怎样解决这个矛盾的?(连接战船)。
c、书上是怎样写曹操兵士连战船的?
d、如有录象,就看一下连船后战船是怎样的及曹操当时的表情说话的语气,然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议论。(可以看出曹操很傲慢,轻敌,不可一世)。
“火攻“是东吴将领黄盖分析形势后,精心制定的,(板书:火攻)可是周瑜说这一仗怎么大还得想个计策这说明什么? (周瑜对问题考虑得很周到)。
2、读课文这段重点写了什么?(战斗准备)。
六: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同学通过自查资料掌握了许多《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及内容。为我们学习《赤壁之战》奠定了基础。在学文时,我们主要是同学自学,讨论,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从整体到局部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下节课我们还具体学习文章最精彩的部分,周瑜和黄盖如何实施他们的“火攻”计划的,而曹操又是如何失策的。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
2、抄写词语。
板书: 。
曹军 80万。
江 火攻 。
长
周瑜 3万 东南风 。
赤壁之战教案篇十一
一、教学目的:
1、懂得在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
二、教学重点:
利用动手操作的方法,了解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双方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难点 :
使学生领悟到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应该希望曹操取得的胜利,从而实现中国的统一。
四、课前准备:
学生在课前四人为一组,自叠纸船。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
(一)解题引趣,导入 新课。
1、解题。
(1)请齐读课题。
(2)“赤壁”是地名,你能否把题目变成一句话。
(在赤壁进行的一场战役。)。
(3)请把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的结果加进去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战,周瑜获胜,曹操战败。)。
2、从课文入手,概括主要内容:
(1)战争开始时 ,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何?
(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
(以少胜多)。
(3)把“以少胜多”也加进题目中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 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结果周瑜获胜,曹操战败。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4)出示写有上面这段话的幻灯片。
问:大家看,这段话与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
(本文的主要内容)。
(5)作为本课的主要内容,你觉得它还缺点什么?
(东吴周瑜是如何取胜的?)。
(6)那么东吴是如何取胜的呢?
(用火攻打败曹操的。)。
(7)把“火攻”加进去再说一说。
出示第二章幻灯片:]。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 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周瑜用火攻打败曹操,。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8)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是从什么入手来概括课文的? (课题) 。
(9)今后在阅读写事的文章时,可以从课题入手,用提问题的方法,逐一加入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
(二)、分析东吴取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充分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动手操作)。
1、“火攻”分哪几步进行的?请你用简单的词语概括一下每一步中双方的表现?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周瑜 曹操。
黄盖诈降 骄傲轻敌 。
乘风攻敌 信以为真。
火烧曹营 死伤无数 。
追兵掩杀 丢盔弃甲。
2、黄盖诈降曹操为什么会相信?(从信中分析)。
3、请大家齐读第26页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4、周瑜凭什么断定诈降计一定能成功?
5、充分了解对方心理、特点叫做知己。那么与此相反的呢?——知彼(板书知己知彼)。
6、黄盖为什么选在有东南风的那天发动火攻?
(1)四人为一组用纸船演示一下东吴是如何火攻的?
(2)在演示的同时思考:东吴都利用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又避免了哪些不利之处?
(3)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参与讨论。
东南风——天时。
曹操的人马驻扎在西北方向,东南风把火吹向西北——地利。
曹军铁锁连船易于火攻。
东吴发挥了擅长水战的优势而避免了长期相持、以少敌众的不一之处——扬长避短。
归纳板书: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7、大家再来读第三自然段黄盖的分析,你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三)、发散思维,学习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
1、的结果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三国之间有混战了七十二年,才最后由西晋统一了中国。
请问:赤壁一战,你认为谁获胜好?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1)曹操胜了好。
(2)东吴胜了好。
(3)谁胜了也不好,都是老百姓遭殃。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归纳:
第一种观点正确,曹操胜利就可以统一中国了。
第二种观点只从东吴局部的利益出发,保住了一方平安,却造成了长期的军阀混战。
第三种观点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长期对峙对老百姓的危害最大。
学生动手演示:拆开纸船,利用西北风,分路进攻,发挥人多的优势。
4、教师归纳总结:曹操要想取胜,根本原因还是要做到“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这是赢得战争的最根本的准则。
(四)、结课激趣,引导学生到课外去广泛阅读。
附:教案设计的几点说明。
本节课是1999年我校面向全区举行的创造教育汇报会中的一节语文创造教育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达到三个目的: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懂得在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
为完成以上目的,我在教学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人人动手参与,以达到人人动脑思考的效果。
2、打破课堂常规,采用四人一组,围桌而做的方式,以利于学生讨论,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赤壁之战教案篇十二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
2、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非……不可……”造句。 。
4、流利地朗读课文。 。
教学重点: 。
1、了解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 。
2、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
教学时间:3课时。 。
第一课时 。
教学目标 : 。
1、理清课文的条理。 。
2、了解的原因以及双方大致的情况。 。
教学教程: 。
一、揭示课题。 。
二、检查预习。 。
1、用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
4、提出读不懂的问题。 。
三、给课文分段。 。
1、默读课文,想一想的过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分段。 。
2、讨论分段。 。
(1)(2—4)(5—11) 。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
1、指句读第一段,评议。 。
2、“调兵遣将”是什么意思?周瑜为什么要这样? 。
3、“隔江相对”怎样理解? 。
(大江两岸,两军相对) 。
4、这段话讲了什么?(起因) 。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 。
1、指名读第二段,读后同学评议。 。
2、周瑜为什么说火攻是个好主意? 。
3、说说段意。 。
(打仗之前的准备工作。) 。
六、朗读课文第一、二段。 。
七、布置作业 : 。
预习课文第三段。 。
第二课时 。
教学目标 : 。
1、了解东吴怎样以少胜多的。 。
2、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
教学过程 : 。
一、复习导入 。 。
1、为什么说火攻是个好主意?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 。
2、这节课我们要了解周瑜和黄盖是用怎样的计策打好火攻这一仗的。 。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三段,读后评议。 。
2、火攻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学生默读第五、六、七自然段,讨论理解。 。
(1)文中几次提到“东南风”?为什么要在“东南风很急”的情况下来进攻? 。
(2)从哪里看出“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而没有防备? 。
(3)黄盖是怎样接近曹军的? 。
(4)请同学根据这些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 。
出示挂图,让学生结合画面体会凶猛的火攻场面。 。
4、火攻这一战的结局怎样? 。
(1)“锣鼓震天”? 。
(2)曹操为什么要逃跑? 。
三、总结段意。 。
(1)朗读课文第三段。 。
(2)这段话讲了什么? 。
四、朗读课文。 。
五、布置作业 : 。
熟读课文。 。
第三课时 。
教学目标 : 。
1、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
2、练习造句,巩固生字词。 。
教学过程 : 。
一、复习导入 。 。
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
二、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
2、学生读全文,思考后讨论。 。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四、学习生字。 。
1、出示生字卡,说说怎样记住的。 。
2、抄写词语。 。
五、练习造句。 。
1、体会“非……不可”“果然”的用法 。
2、口头造句。 。
六、作业 : 。
预习《田忌赛马》。 。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307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