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指导写作范文(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5 06:36:17
高考指导写作范文(19篇)
时间:2023-12-05 06:36:17     小编:紫衣梦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我们应该注重保持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何有效应对压力和挫折总结范文中的语言运用和表达方式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灵感和新颖的视角。

高考指导写作篇一

高考是应试教育的总体考察,是升大学的一次重要测验,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挑选的20xx年高考素材写作指导范文,供大学习和参阅。

这两天杭州下雪,许多人开始纠结:外面这么冷,不想出门吃饭,要不要点个外卖?对此,有人表示“好饿啊!需要外卖小哥拯救我饥肠辘辘的肚子”,也有人认为“不能叫,这种天气叫外卖是一种罪恶,外卖小哥太辛苦了”。为此,很多点外卖达人陷入了矛盾的心理斗争中。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想到恶劣天气里,外卖小哥顶风冒雪的送餐之路太辛苦,出于不忍心让他们多遭这样的罪,提出这时候就尽量不去点外卖,以期合力减少他们的跑腿次数。这样的说法,听似颇显善心、挺有道理。但事实真是如此吗?我看未必。甚至于,所谓“雪天点外卖是罪恶”的内心纠结,其本身也跟善不善良没什么大的关联。

恶劣天气里究竟能不能像往常一样下单点外卖?网上稍作检索,同样的话题已经不止一次被公众热议过。外卖小哥确实很辛苦,但选择了这份职业,“风里来雨里去”就是他们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事。一些人认为下雨天不叫外卖是一种体恤和善良,但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一个事实:外卖提升了就业率,很多人因此才有了收入相对不错的就业机会。换言之,很多人正是靠这种辛苦付出撑起了整个家庭,你为了“同情体贴”,让他们变得少单或无单可接,这对其来讲,是不是比恶劣天气更糟糕呢?毕竟,江南的梅雨季节一来,半个多月都是雨。

“雨雪天不点外卖”别拿善良说事。外卖小哥的工资一般是由“底薪+提成”构成的。底薪是多少呢?根据一些外卖员的自述,结合现实说法,一般是一线城市20xx-3000元,二线城市1000-20xx元的水平,之后的提成是按照自己每天的接单量来算,而恶劣天气里的每单提成还会有所上浮。所以,报道中记者也提到,为了保持收入,对部分顾客“少点或不点外卖”的想法,受访的外卖小哥大多不愿领情。事实上,在天气状况实在恶劣时,外卖小哥出于自身承受力,可以选择不再继续配送;商家面对更高的配送费支出,也可以出于成本考虑随时关闭接单通道。而这些,都不是应该由消费者来担忧的情况。

大雪天送外卖只关分工、无关添累。从来都是商场如战场,现下各行各业的很多生意,除了需要经营头脑,更需付出超常辛劳,想要站稳脚跟,必须紧抓机遇。况且换个角度来看,送外卖是辛苦,那么环卫工扫大街扫到“秒睡”不辛苦吗?做护士连续加班累趴在长椅上不辛苦吗?做科学家没日没夜研究各种高科技不辛苦吗?“干一行怨一行”并非牢骚话,而是行行都有自己的难处——社会分工不同,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而打拼。动辄谈“同情”,即便不是幼稚,也是一种矫情了。

虽然这一次毕飞宇没有直接说自己也不知道这道题的答案,但类似的作者答不出自己文章“中心思想”的例子,这些年其实是一再出现。

比如,韩寒就曾“细心地完成”了针对自己文章《求医》一节的中学语文阅读题,8道题只做对了3道。甚至,他选错了“画线句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而去年浙江高考的语文阅读题《一种美味》,因为“从锅里跳出来的鱼眼里发出诡异的光”,原作者被强大的网友找了出来,然而作者却表示:这题……我也不会做!

按理说,一篇文章表达了什么,哪句话背后体现了怎样的“潜台词”,作者本人应该最懂。可出题者硬是拿着作者本人都会“哑口无言”的题去考查学生,并根据“标准答案”判断对错,这样的现象着实有些尴尬,也无形中戳破了诸多教育迷思。

从提问方式看,不少阅读理解题往往都是直接向学生发问,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这种口吻首先就难免导向考生对作者个人“心思”的揣度,与基本逻辑分析反倒显得没多大关系。事实上,从一些作者本人都做不出题的尴尬可以看出,“标准答案”其实本就不存在。

正如毕飞宇在事后接受采访时所说,“我不认为让孩子们回答这个问题是合适的。所谓的“厚重感”,可能是老师们的阅读感受,要知道,孩子们的阅读能力与感受能力与老师的差距是巨大的,用成人的“感受”去考孩子,这里头有失公平。”

阅读理解,本身就应是一个开放的题,除了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另一个重要目的,应该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但目前的出题方式,直接让孩子去揣摩原作者的想法,或者干脆说是揣摩“标准答案”,确实不利于激发考生自我表达和思考的欲望。其导致的结果,要么是逼迫考生“为了得分强作解读”,要么是违背自己真实想法的“瞎编”。相比较考察目的的悖论,该题型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压抑或更值得正视。虽说考试就是通过量化的方式来考核学生,但不区分客观与主观,统统以“标准答案”思维来限定学生自我表达和想象力的考查方式,或者说至少是这类题,确实需要改改了。

而类似的质疑,在有效的改变到来前,恐怕只会越来越多。毕飞宇的另外一番话,发人深省,“孩子们很可爱,通过微博向我提了一堆问题。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现在的孩子真是新人类,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我们真是不一样了,怎么想起来这个方式的呢?精灵古怪的。在我看来,这就是创造性。我们在少年时代怎么可能这么干?即使脑子里有了创意,也不会执行,这说明孩子们的执行力也在提升。我喜欢这样的孩子。”

是的,孩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都已经变了,那我们的教育思维、考察孩子的方式,就更没有理由再停留在过去了。

随着除夕前后的火车票开售,春运抢票进入白热化阶段。据媒体报道,美团旅行、携程旅游、同程旅游等预订机构,纷纷推出春运抢票功能。屏幕上不断刷屏的“抢”,与窗口苦苦排队的“抢”,共同勾勒出一票难求的现实。

一说春节近,心头暖意生。可“抢票”的“抢”字,也折射出公众的复杂心情。这是“儿女朝东望,盼我早还家”的思归之切,也是“舟车两万里,何处可跻身”的焦虑之深。回家的票还有吗?能赶在除夕前到家吗?“抢票”这个“抢”字,实际上仍然是对治理紧迫性的一种提醒。诚然,对于季节性的全国性峰值人流,运力紧缺现象也许尚难改变。但购票环节是否被“号贩子”堵心,12306验证码是否方便辨认,进站验票能否告别长队等,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服务的改善,都会让寒冬中“抢”字背后的人心温暖起来。

也不只是抢票,现实生活中需要“抢”的地方还很多。譬如,在一些地方优质教育资源还得花大力气去拼、去抢;今冬流感来袭,一个儿科号、一张床位需要心急如焚地抢……林林总总的“抢”,哪一件不心酸,哪一桩不急切?可以说,现实生活中但凡需要民众去“挤”去“抢”的地方,往往都是民生最急迫的地方。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既然公众对需要“抢”的地方痛感最深、求治最切,有关部门就应借此入手,认真梳理一个个“抢”字背后的现实之困,找准破题之道,并以与百姓之急切相一致的力度去有力推进、切实解决。那种对各种“抢”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一句“资源紧张没办法”了事,以为事情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想法,绝对要不得。

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就是要努力保障出行、上学、就医等基本的民生供应有质、有量、有序,使民众从容获得,无须蜂拥着去“抢”。宏观而论,就是要努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分析,就是要站在兑现为民承诺的高度,去看待每一个“抢”字背后的急切,努力探寻根治之策,抵达切实改善民生之目的。

古人云:“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体恤民生已经成为社会的基本共识。民生之艰难、急切何在?往往就在一个个“抢”字的焦虑里。看到一个个“抢”字的紧迫提醒,更要对此有痛感、有措施、有力度,扎实有效地冲着标本兼治发力。此种直面民生郁结,不断破解现实矛盾、治理难题的过程,正是一个社会不断向好、向美、向前的过程。

高考指导写作篇二

与往年考试相同,语文作文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继2015年之后,辽宁省第二年采用全国语文卷进行考试,作文类型为驱动型作文。”考试结束后,沈阳名师、沈阳二中语文组组长于宝山对今年的作文题进行点评。于宝山认为,对所阐述观点进行深度挖掘,拓宽广度是作文能否拿高分的关键。

作文素材:

给出一段阅读材料,材料内容为,培养语文素养有:课堂的有效教学、课外的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等三个途径。请自拟题目,谈如何提高语文素养。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名师解读:

沈阳名师、二中语文组组长于宝山表示,2016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仍然是驱动型材料作文,与往年的作文题目相比有一定难度。本次材料作文,考生只要写出认为最能够让自己提高语文学习素养的方式,并阐述其优点以及原因,言之成理即可。

拿到这种作文题目之后,考生的`写作步骤应当第一步进行材料的概括分析,二步进行议论、比较,第三步也是拔高分的关键步骤,即对所阐述观点进行深度挖掘,拓宽广度。

面对材料中的三种学习方式,于宝山认为,考生从最后一个“社会实践”方面入手最易写,因为通过课堂、书本获取的知识有限,这样一来可以给考生议论的方面比较局限。如果说从第三个方式着手,考生可以通过在社会上看到的善良的、丑恶的一面进行展开,更容易挖掘自身文章的深度,拓宽文章的广度得高分。

当然,此次的作文题目考生从三个方式的任何一个方式出发去写作都没有问题,考生通过平时的练习还是可以把握作文题的角度,不易出现跑题的现象保障得一个基础分,但是拔得高分的关键,还是在于广度的拓展和深度的挖掘。

考生解题。

考生裴同学:从课外阅读方面作答,通过自己平时读的课外书对语文学习的帮助。由于自己平时热爱读书,课外阅读也确实增强了自己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在古文方面更有一个提高,所以选择这一方面进行作答。

考生郑同学:从社会实践方面着手写作。通过自己在实践中学到的方式,灵活的运用到学习中来,更能够拓宽自己的学习思路。

高考指导写作篇三

记叙类作文通用的写作手法是:用写人叙事来表现主旨。为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露“我的”魅力:

1.立意要有一点“我的”感悟。

要写出“我的”感悟,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不能“欠”。感悟不能出现“低幼化”的倾向,不要到18岁还停留在8岁的思想和情感层次上。这一层次的文章写得再好,也只有“看头”,而没有“嚼头”。二是不能“过”。18岁的你不能“惯看秋月春风”,如果你的感悟提升到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的高度,会让人觉得你是在“拉大旗做虎皮”,因为你的阅历还不够,火候还不到。

马妮娜的《烂香蕉的滋味》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亲情故事:

母亲每次到学校看望“我”,都要带一大串香蕉为“我”增加营养。最后一次送香蕉时正值复习迎考,“我”一头扎进忙乱的考前复习中,早已把那串香蕉抛之脑后。待到考试结束,整理东西时,才发现香蕉皮已经变黑了。

我掰开香蕉,嚼了一口,仍然是甜的,再嚼一口,还是甜的,于是坐下来慢慢地吃完了所有香蕉。我觉得这香蕉和新鲜的香蕉一样香甜,甚至比新鲜的还好吃,因为少了那股进口时的苦涩。我抬起泪眼,问母亲:“妈妈,为什么这香蕉这样可口?”母亲答非所问地说:“其实,这是真正成熟的滋味。”

文章中,“这是真正成熟的滋味”就是“我的”感悟,因为成熟的不仅仅是香蕉,还有“我”,“我”真正理解并接受了一颗质朴而又浓烈的爱子之心。这一感悟虽然平常,但因为烙上了“我的”印记,故而真挚、真切,让人感同身受。

2.情节要有一点“我的”设计。

记叙文写作的关键是情节的设计,讲究别致,讲究创意。()一篇只有800字的记叙文,要尺水兴波,就必须对情节进行别具匠心的设计。微型小说耐看,就在于情节都经过“我的”设计。情节设计的常见技法有悬念、突转、欲扬先抑、烘云托月,等等。虽说“技法”是常见的,但“匠心”必须是“独运”的。电影大师希区柯克对悬念有经典的诠释:“我在影片中放置的炸弹,一刻不爆炸,观众的心就一刻放不下来。”当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希区柯克在每一部影片中放置的东西都绝不相同,这就是“我的”设计。

“烘云托月”是广大考生经常使用的技法,而吴敬梓是这样来设计自己的“云”的: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叙写文人杜慎卿不食人间烟火、超凡脱俗、一尘不染的情节之后,写到杜慎卿几人游金陵雨花台时见到的情景:

坐了半日,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杜慎卿笑道:“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一点也不差!”

的确,看一个时代真正的文化品位,不仅要看有多少“杜慎卿”在看落照,而且要看有多少“菜佣酒保”在想着看落照;也只有生活在“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的地方,“杜慎卿”这样风雅的人物才能显示出动人的风姿。这就是吴敬梓在情节设计上的匠心,既描写出社会环境,又烘托了主要人物,更深化了文章主旨,真乃一石三鸟。如果少了“我的”设计,又焉能如此!

3.描写要有一点“我的”细节。

情节勾画的是人物的骨架,而细节铺染的则是人物的血肉。《西游记》中的白骨精知道要魅惑唐僧必须在骷髅(骨架)上附着血肉,同样,要想拨动阅卷老师的心弦也必须在情节的推进中展开细节,而且必须是“我的”细节。细节如果雷同,是最大的失真和抄袭。

2017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下辈子还做你女儿》正是凭“我的”细节打动人心的:

我降生在贫困的家庭,临近高考,我惴惴地向妈妈提出想吃西瓜。第二天,妈妈为我准备了一桌比以前丰富好多的午餐。

我胡乱地吃了一些饭菜,伸手拿起一块西瓜,幸福地吃了起来。我说:“妈,您也吃啊。”您说:“我从小就不喜欢吃这个,吃了肚子受不了。你快吃吧!”我便心安理得地吃光了所有西瓜。

我回房间整理回学校要带的东西,妈妈收拾了碗筷。后来,忽然想到有事要告诉妈妈,就去灶房找她。可是,我分明看到,母亲正背对着我,啃我吃剩的西瓜皮……那一刻,我不知道该对妈妈说些什么,庆幸妈妈没有回头,我冲回房中,捂着被子哭了好久。

高考指导写作篇四

任何一种技能技巧的形成,并使之达到熟练程度,都必须经过干锤百炼,所谓熟能生巧、巧能生华就是这个意思。竞走、赛跑运动员的速度是练出来的,游泳、自行车运动员的速度也是练出来的。快速作文也一样,要提高写作成文速度,主要靠练。快速作文没有秘诀,没有魔图,只要通过严格训练,就能出成果,问题是要有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步骤。下面来详细看看吧!

(一)素质训练,也叫基础训练。

快速作文训练的中心是“快”,这种训练是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写作基础和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的基础上求“快”、求“好”的训练,如果写作素质太差,就没法进行快速训练。达到下列目的:

1、提高写作兴趣,培养写作情感。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智力的动力。因此,任何形式的教学都必须严格遵循兴趣性原则。只有当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快速作司文训练才会有成效。心理学同时告诉我们,兴趣与当前的需要有关,因此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办法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其中重要的一条便是向学生进行快速写作目的教育,如果学生认识了快速作文的必要性,他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习趣。另外,出作文题要紧跟形势,与时代同步,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要尽量新,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学生有话可写。

2.积累写作材料。

这一点要贯穿到整个快速作文训练的始终,但在基础训练阶段要重点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材料,再好的写作高手也难以完篇。因此,一定要求学生分专题记住;一些典型材料,譬如有关爱国主义,党的领导,尊重知识,改革开放,廉政建设,学雷锋等等,每个方面都要记住一两个典型材料。材料的积累,教师只能做指导,要让学生自己去找,不要全班统一,全班统一了,写作的论据就会雷同。所积累的材料要注意三点:一要典型,二要准确,三要记牢。要强调用脑记,要背,不能光靠笔记本。材料越充足,写作速度就越快。

3.丰富写作语言。

如果学生语言贫乏,写作时搜索枯肠也找不到一句恰当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往往写了涂,涂了又写,就无法提高写作速度。如果词汇不丰富,写到中途某个字不会写或者没有一个恰当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样写作就会“卡壳”,当然也就达不到快速作文的目的。因此,写作语言的训练和词汇的积累是十分重要的。丰富写作语言的方法之一是,背书和加强课外阅读,书读得越多,背得越熟,作文就会越通顺,语言就会有文采,不会老说口水话。再就是指导学生学习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克服学生腔。另外,要指导学生积累词汇,词汇丰富,写起作文来就能得心应手,速度也就快了。

4.训练书写能力。

书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写作速度。因此进行快速作文教学,必须强化书写能力训练。不是书法竞赛,并不要求铁画银钩,但也不能龙飞凤舞,我们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把字写得清楚、规范、工整。具体做法主要是临摩字帖,每个学生应备有两本字帖,一本正楷,一本行书,先练正楷,后学行书,逐日临摩,坚持不懈,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总之,通过素质训练,要使学生想写作文,爱写作文,并且有东西可写,话写得通顺。

(二)思维训练。

快速作文的关键是快速思维训练。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规律性的认识。快速思维则要求学生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整个思维过程中,思维活动应具有广泛性、独立性、敏捷性和创造性。一见到作文题能立即做出反应,要求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全过程不超过五分钟。抓好快速作文思维训练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要正确反映客观世界,首先必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因此,要和政治课相配合,组织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要了解当前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正确的政治观点、思维观点是快速思维的`定向器和指示灯。因此,必须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树立远大理想,加强政治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2.加强抽象思维训练。

议论文的构思过程,实际上就是抽象思维的过程,因此,必须教给学生分析、概括、综合、判断等基本逻辑方法和纵向思维、逆向思维、反向思维、辐射思维等思维方法。训练抽象思维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课堂讨论应允许学生和老师唱“对台戏”,要鼓励学生在课外争论问题,学生争得面红耳赤的时侯,也就是思维最活跃、最敏捷的时候。

3.进行形象思维训练。

写记叙文离不开想象、联想、幻想等形象思维活动。要求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写好一篇记叙文,没有扎实的形象思维训练是不行的。训练形象思维的方法之一是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基本形象,牢记心头,并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要重视写回忆录,回忆录的写作过程实际就是训练形象思维的过程。

总之,通过这一步训练,要达到开拓学生思维的目的,使学生变得思维敏捷,对作文题反应迅速,想象力丰富,要改变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思维迟钝、思想涣散的不良习惯。

(三)写作速度训练。

第一步素质训练是基础,第二步思维训练是关键,这第三步的速度训练则是目的。整个快速作文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写作。如果第一、二步训练都抓得扎实,速度训练就会见效。基本做法是严格要求,限时作文。为了提高速度,每次作文都只能安排一个课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当堂完卷。要求学生做到快速审题,快速立意,快速布局谋篇,快速写作,快速修改。总之,一切都要立足于一个“快"字。40分钟的时间分配大致是这样的:审题、立意(确定中心思想)和谋篇布局(编写作提纲)不超过5分钟,写作30分钟,修改5分钟。通过训练,这个要求一般学生都能做到。另外,在班内开展快速作文竞赛也是个提高写作速度的好办法,一搞竞赛,学生的兴趣就来了。刚开始进行速度训练时,有些学生是跟不上的,40分钟怎么也写不完。怎么办呢?二是多加鼓励,切忌指责;二是暂时迁就,但绝不放松要求。时间一到,一律收卷,没写完也要收卷。这样,学生下次写作文就有一种紧迫感和时间观念。有些学生,一讲快速作文,字就乱涂乱画。碰到这样的学生怎么办呢?不能操之过急,分两步走,先要求写完800字,再要求字迹清楚。不是书法竞赛,不要求铁画银钩,只要字体工整,文字规范就行。个别字迹潦草的学生,要加强教育和书写指导。

(四)技巧训练。

第三步训练要求解决写作速度问题,这一步训练便是"快”中求巧,同时,也是对速度训练成果的巩固和提高。基本方法是专题指导,讲练结合。如果前三步抓得扎实,这一步训练往往水到渠成。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不但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各种文体的写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快速写作的技巧。比如快速审题、快速立意、快速谋篇布局、快速写作、快速修改等技巧,都要分专题进行归纳,总结和指导,还要能快速应付写作中随时出现的“卡壳”现象,诸如走题、空洞、松散、结构混乱、词不达意、字不会写等毛病的纠正和意外情况的应付办法。至于这些快速写作的具体技巧和方法,我在下面将作专门介绍,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五)综合训练。

通过以上四步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快速写作的方式与技巧,具备了快速写作的基础。为了全面提高快速作文的能力,必须进行综合训练。

高考指导写作篇五

快速作文训练的中心是“快”,这种训练是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写作基础和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的基础上求“快”、求“好”的训练,如果写作素质太差,就没法进行快速训练。达到下列目的:

1、提高写作兴趣,培养写作情感。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智力的动力。因此,任何形式的教学都必须严格遵循兴趣性原则。只有当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快速作司文训练才会有成效。心理学同时告诉我们,兴趣与当前的需要有关,因此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办法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其中重要的一条便是向学生进行快速写作目的教育,如果学生认识了快速作文的必要性,他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习趣。另外,出作文题要紧跟形势,与时代同步,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要尽量新,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学生有话可写。

2.积累写作材料。

这一点要贯穿到整个快速作文训练的始终,但在基础训练阶段要重点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材料,再好的写作高手也难以完篇。因此,一定要求学生分专题记住;一些典型材料,譬如有关爱国主义,党的领导,尊重知识,改革开放,廉政建设,学雷锋等等,每个方面都要记住一两个典型材料。材料的积累,教师只能做指导,要让学生自己去找,不要全班统一,全班统一了,写作的论据就会雷同。所积累的材料要注意三点:一要典型,二要准确,三要记牢。要强调用脑记,要背,不能光靠笔记本。材料越充足,写作速度就越快。

3.丰富写作语言。

如果学生语言贫乏,写作时搜索枯肠也找不到一句恰当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往往写了涂,涂了又写,就无法提高写作速度。如果词汇不丰富,写到中途某个字不会写或者没有一个恰当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样写作就会“卡壳”,当然也就达不到快速作文的目的。因此,写作语言的训练和词汇的积累是十分重要的。丰富写作语言的方法之一是,背书和加强课外阅读,书读得越多,背得越熟,作文就会越通顺,语言就会有文采,不会老说口水话。再就是指导学生学习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克服学生腔。另外,要指导学生积累词汇,词汇丰富,写起作文来就能得心应手,速度也就快了。

4.训练书写能力。

书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写作速度。因此进行快速作文教学,必须强化书写能力训练。不是书法竞赛,并不要求铁画银钩,但也不能龙飞凤舞,我们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把字写得清楚、规范、工整。具体做法主要是临摩字帖,每个学生应备有两本字帖,一本正楷,一本行书,先练正楷,后学行书,逐日临摩,坚持不懈,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总之,通过素质训练,要使学生想写作文,爱写作文,并且有东西可写,话写得通顺。

(二)思维训练。

快速作文的关键是快速思维训练。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规律性的认识。快速思维则要求学生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整个思维过程中,思维活动应具有广泛性、独立性、敏捷性和创造性。一见到作文题能立即做出反应,要求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全过程不超过五分钟。抓好快速作文思维训练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要正确反映客观世界,首先必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因此,要和政治课相配合,组织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要了解当前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正确的政治观点、思维观点是快速思维的`定向器和指示灯。因此,必须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树立远大理想,加强政治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2.加强抽象思维训练。

议论文的构思过程,实际上就是抽象思维的过程,因此,必须教给学生分析、概括、综合、判断等基本逻辑方法和纵向思维、逆向思维、反向思维、辐射思维等思维方法。训练抽象思维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课堂讨论应允许学生和老师唱“对台戏”,要鼓励学生在课外争论问题,学生争得面红耳赤的时侯,也就是思维最活跃、最敏捷的时候。

3.进行形象思维训练。

写记叙文离不开想象、联想、幻想等形象思维活动。要求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写好一篇记叙文,没有扎实的形象思维训练是不行的。训练形象思维的方法之一是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基本形象,牢记心头,并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要重视写回忆录,回忆录的写作过程实际就是训练形象思维的过程。

总之,通过这一步训练,要达到开拓学生思维的目的,使学生变得思维敏捷,对作文题反应迅速,想象力丰富,要改变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思维迟钝、思想涣散的不良习惯。

(三)写作速度训练。

第一步素质训练是基础,第二步思维训练是关键,这第三步的速度训练则是目的。整个快速作文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写作。如果第一、二步训练都抓得扎实,速度训练就会见效。基本做法是严格要求,限时作文。为了提高速度,每次作文都只能安排一个课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当堂完卷。要求学生做到快速审题,快速立意,快速布局谋篇,快速写作,快速修改。总之,一切都要立足于一个“快“字。40分钟的时间分配大致是这样的:审题、立意(确定中心思想)和谋篇布局(编写作提纲)不超过5分钟,写作30分钟,修改5分钟。通过训练,这个要求一般学生都能做到。另外,在班内开展快速作文竞赛也是个提高写作速度的好办法,一搞竞赛,学生的兴趣就来了。刚开始进行速度训练时,有些学生是跟不上的,40分钟怎么也写不完。怎么办呢?二是多加鼓励,切忌指责;二是暂时迁就,但绝不放松要求。时间一到,一律收卷,没写完也要收卷。这样,学生下次写作文就有一种紧迫感和时间观念。有些学生,一讲快速作文,字就乱涂乱画。碰到这样的学生怎么办呢?不能操之过急,分两步走,先要求写完800字,再要求字迹清楚。不是书法竞赛,不要求铁画银钩,只要字体工整,文字规范就行。个别字迹潦草的学生,要加强教育和书写指导。

(四)技巧训练。

第三步训练要求解决写作速度问题,这一步训练便是”快”中求巧,同时,也是对速度训练成果的巩固和提高。基本方法是专题指导,讲练结合。如果前三步抓得扎实,这一步训练往往水到渠成。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不但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各种文体的写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快速写作的技巧。比如快速审题、快速立意、快速谋篇布局、快速写作、快速修改等技巧,都要分专题进行归纳,总结和指导,还要能快速应付写作中随时出现的“卡壳”现象,诸如走题、空洞、松散、结构混乱、词不达意、字不会写等毛病的纠正和意外情况的应付办法。至于这些快速写作的具体技巧和方法,我在下面将作专门介绍,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五)综合训练。

通过以上四步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快速写作的方式与技巧,具备了快速写作的基础。为了全面提高快速作文的能力,必须进行综合训练。

高考指导写作篇六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肯定了《经典咏流传》节目在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积极意义。他认为,要想在学校里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抓好三个关键措施。一是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让教师们开口就是“白日依山尽”,而不能仅仅是“柴米酱醋茶”;二是在教材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特别是经典名篇要占一定的比重;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形成一个学生愿意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愿意体验优秀传统文化,愿意交流优秀传统文化的环境。

已传承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先人们丰富、深刻的行为规则,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认同与遵循的价值体系与规范系统。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文学之美、艺术之美,更具有精神之美和价值之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提升公众的文化修养与审美情趣,也能够丰盈老百姓的精神家园,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和价值航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需要优秀的电视节目,有品质的学校教育同样不可或缺。陈宝生部长提出的三个关键措施中,师资力量的培养无疑是重中之重。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更有“时代感”,显然离不开教师们的倾情投入。日常生活中,教师们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柴米油盐酱醋茶”,却不能失去了对精神栖息地的向往与寻找。如果教师们自身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认同与感情,又怎么去做“燃灯者”?因此,通过加强师资力量培养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增强紧迫感与使命感。

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需要注入更多“新鲜血液”。笔者认识一位热爱传统文化的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到武汉一所初中担任语文教师;擅长古体诗词创作的他将兴趣爱好与工作有机结合,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也提升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认同。为学生们种下一颗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让它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们显然不能在陈词滥调里打转、在改革创新中踟蹰不前、在批评质疑中自说自话,而是要转变教育观念、丰富形式、提升教学技能。这一切,显然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充电”。只有让教师们更“懂”更会“教”,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成为现实。必须指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绝非只是少数专业教师的事或者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师的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肩负起这一神圣职责,而且也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渗透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还需要扩大公众参与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师资力量除了职业化的教师以外,还可以是民间手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兼职教师”“特聘教师”;让这些人走入课堂,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也可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得到传承。

“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含义。”穿越时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然具有浸润心灵、启迪人心的作用;激活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创新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校园,需要让更多教师成为“燃灯者”,去照亮学生们前进的道路。当教师们张口就是“白日依山尽”,当他们更有文化底蕴,年轻一代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诗歌创作被称为人类想象力的高级表现之一,写诗被视为人类最后的一个精神文化堡垒。今年5月19日,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在北京举办了她“个人”第一部原创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新书发布会,引发诗人圈空前的热议和争论。8月19日,小冰开设专栏“小冰的诗”,独家发布她的新作《全世界就在那里》(外二首),第一次在报纸上开专栏,再次引发读者的强烈讨论。

人工智能的每一次突破,都引起社会轰动和震撼,并一次次打破了人类的认知局限,不得不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人工智能。机器人先是在机械式体力劳动方面,逐步取代了人类,“机器换人”成为工业4.0的一致认同,亦引发各界对失业的争议。

机器人在智力方面的进步,更加令人感到不安,如今机器人不仅在国际象棋、围棋等顶尖智力游戏里,战胜人类高手,并挺进艺术创作领域,会唱歌、写财经评论、写诗、开专栏,展现人工智能的艺术创造力。

诗歌是文学艺术的精华,对语言的要求很高,需要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文字控制力以及最重要的灵感,被称为人工智能最难攻破的领域。但是,诗歌创作并非凭空而来的能力,依然是人类基于广泛阅读、丰富阅历的基础上,经过语言逻辑反复训练而成。既然有一定的逻辑性、大数据作为基础,人工智能学习创作诗歌,就有了相应的途径可循,只要数据库够大,写诗程序符合诗歌创作流程,机器人写诗并不难,难的是写一首被人类认可的好诗歌。

从目前小冰创作的诗歌质量来看,尚处于堆砌词汇、简单组合的阶段,可读性、逻辑性、优美程度都不高,但经过6000分钟(约4天)、10000次的迭代学习,就达到了出诗集、开专栏的水平,已超过普通人的学习创造力了。假以时日,对小冰的算法、程序不断完善迭代,小冰的诗歌创造力亦会不断提高,写出一首好诗亦指日可待。

而在新闻报道领域,机器人写稿已经不是新闻,很多财经、股票、体育比赛等新闻,都是机器人写的。九寨沟地震时第一则消息就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发布的,内容在5秒内自动生成。传播速度快捷而又精准,高效推送,彰显人工智能的写作能力,令人为之震撼。很多人认为机器人没有灵魂,写作范围比较狭窄、内容缺乏温度,不可能创造出感动人类的作品,但这个观念,也将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逐步被颠覆掉。

机器人觉醒是科幻作品里永恒的话题,人类作为机器人生命的主宰者,往往站在上帝视角看待机器人,但人工智能在智慧方面的突破,并非遥不可及,当奇点降临时,一切皆有可能。

在美剧《西部世界》里,人类赋予机器人“灵魂”,而机器人觉醒后,对自己的生存与命运产生质疑,进而向人类发起反抗。这才是人类真正恐慌的地方,害怕人工智能在拥有“灵魂”后,不再受到人类控制,并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关于人工智能的争议很大,乐观派与悲观派均占了很大比例,但从人类科技发展历史看,科技是双刃剑,但总的来讲正面积极作用为主。人工智能是人类走向太空的必由之路,它既是解放人类生产力、释放无限潜能的力量,也潜藏着毁灭世界的能力,关键是看如何把握。最需要控制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人类对权力无限追求、对自然无节制索求的欲望。

体质下降,不仅大学生需要思考。

深夜吃烧烤喝大酒,学习娱乐不下床。日前,《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新鲜出炉,我国大学生体质依然呈下降趋势,只是下降速度趋缓。与此同时,身体形态也在发生变化,尤其肥胖率持续上升,每5年提高2%到3%。此外,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7岁到19岁的学生体质状态,大学生下滑最严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西安某高校辅导员称,“现在,很多高校仍然坚持晚上11点断电、断网,但并不能解决问题。尤其是最近几年,手游火了,大家拿着手机、充电宝就能玩到凌晨。不仅一日三餐不能保证按点吃,他们的运动量也大大减少。”(8月19日新华视点)。

大学生体质下降,生活方式不健康,说起来也不是个新鲜话题。我读大学的时候,也有学者曾忧心忡忡地谈及这一问题,有一段时间,我的母校对出早间操严格实行签到制度,让我一夜间有再读高中的感觉。如今,大学生的体质问题又严重了多少,我不知道。事实上,对于“肥胖率每五年提高2%到3%”之类的数据,除了身形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当事人,外人的感受恐怕也不深刻。不过,大家都很清楚什么叫“深夜吃烧烤喝大酒,学习娱乐不下床”。这样一种状态,无论叫宅文化还是懒人生存,有相当一部分人,无论处在哪个年龄层,我相信都随时附体。不是有这样一句话么,我们的梦想之所以不能实现,往往就败在两件小事儿上:早上起不了床,晚上下不了线。

唯一的区别是,大学生可以更自由地支配时间,起不了床可以逃课,下不了线可以苦熬,白领则不一样,有生存压力的约束,今天不去上班,明天可能就不用去了。与此同时,大学生身形走样也无所谓,同样来自外界的压力较小,而一部分适龄青年如果不严格要求自己,职业、毕业院校、房产等条件也不占优的话,在相亲鄙视链上就要更靠后一些。当然,也有人工作后对这些并不敏感,图一个开心就好。依我看,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作痛心疾首状没什么必要,如果没有形成好的生活方式,喝大酒、不下床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哪怕在校期间热衷锻炼。我相信,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一些胖子,毕业几年经历了颠覆式的转变,以至于你不清楚他和当初是不是同一个人。

我极度不赞成强制转换生活方式,就像上课点名签到、没收宿舍里的大功率电器一样,对大学生粗暴进行断网、断电。有些事越不让做,往往越能激发年轻人的兴趣,最终没能实现最初的目的,反而还会带来巨大风险———几乎每年都有大学生从盥洗室、洗衣房等处偷电,接线板拉得到处都是,最终引发火灾的故事。何况,人与人的生活方式原本就存在差异,你认为晚上10点前睡最好,可能某个宿舍都不这样认为,并且他们有一套经过长期磨合、互不干扰的作息时间。更关键的是,绝大部分学校在初高中阶段高举应试教育的旗帜,过于追求分数,甚至鼓励大家牺牲睡眠时间来学习,到了大学阶段突然强调健康生活,除了让人难以适应,恐怕也要问一句“凭啥啊”。

在线上社交、数码产品“俘虏”大众的今天,大学生也不能豁免。如何区分真实生存和虚拟生存,让我们的生活更健康、更有品质,这自然也不只是大学生要思考的问题。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是李清照的一句词,也不愧是李清照的词,写出了李清照的独特心性和不俗气质。何必去寻求和别人一样浮华艳丽的外表,没有脂粉钗裙,我自有我的一番理想和志趣!当别的女子还在闺阁描眉画鬓的时候,李清照已经在读四书五经了。当别的女子穿针引线做女红的时候,李清照已经在吟词作赋了。当别的女字柴米油盐的时候,李清照已经牵着丈夫的手行走在金石古玩的巷尾街边了。所以,李清照成为了名垂青史的一代女词人,而其他“浅碧深红”淹没在了历史的烟尘中。

人和人是相同的,但是又是不同的。在众生当中自然有大多数认可夸赞的地方,但是你是否要和它们一样呢?李清照的回答是——不要!而要有对独特自我的认可和自信!(引材料,摆观点--是什么)。

希腊神庙镌刻的铭文就是:认识你自己。意在告诫人们,不要被外在世界所迷惑,要反求诸自己的内心,不断认识和发现自己。发现自己的真实性和独特性。只有独特的自我才是无人能匹敌的,这与李清照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异曲而同工。

对独特自我的认可,可以不畏惧流俗,就像李清照一样。更可以成就一番伟业。比如说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当遵义会议确定了他的绝对领导地位的时候,他写出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言壮语,抒发的正是自己在这纷乱的时代中独特的自信!“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虽有才学,但是还是不如我辈啊!这是何等的自我肯定!坚信凭借自己独特卓越的才能,定能开拓出一个崭新的时代!(议--为什么)。

但是有这样的自信,不是凭空中来,自然需要有获取它的途径。《周易》里提到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那就是君子的不断进取!伤仲永的故事众人皆知,那么聪明的孩子泯然众人矣,实在可惜!个中原因,不外乎是恃才而不努力!每个肯定独特自我的人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就事业的君子,当是自强不息,坚贞而后才能自信的。李清照的“不须浅碧深红色”,凭借自己的是内在的浓郁的诗书的芬芳,毛泽东的“还看今朝”凭借的是对中国形势长期的深思熟虑,深谋远虑。所以,能自称第一流也不是任性而言的事情。(怎么做)。

李清照,在男尊女卑的古代就写出了这样的豪迈的句子,不由的又让人想起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那么现在的人呢,是不是当也如毛泽东的所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高考指导写作篇七

“材料新鲜”是高考作文从内容上实现“有创新”的一项指标,它要求在选材时,除了要注意材料的典型、真实外,还要力求选择新颖鲜活的材料。这里所说的新鲜材料,应当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指现实生活中涌现的新人、新事、新情况、新创造、新思想、新风尚、新经验等,二是指从旧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新观点、新认识等。选择新鲜别致的材料来写作,表现生动活泼的内容,会更加有力地吸引人、感动人、说服人;相反,高考作文如果不在选材上出新,就很容易与别人雷同,甚至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1、留心身边,到生活中“淘宝”。我们身边的芸芸众生和日常琐事,往往蕴藏着丰富而又新鲜的作文素材,如果平时能够留心观察,深入思考,写作时就会轻而易举地获得大量“为我独有”的鲜活材料,从而尽情抒发震撼心灵的感情,细致讲述令人回味的真实故事。如:2009年高考天津卷优秀作文《我说“90后”》,作者就是从身边取材的,写作材料涉及自己与同学的关系、阅读的收获以及对现实的反思,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和对生活真实的思考,读来给人以亲切感。

2、关注热点,到媒体中“求鱼”。新闻媒体是播报社会热点的主要载体,坚持收听收看新闻节目,经常阅读报刊或浏览网络,勤于摘录整理,便会积累大量的鲜活素材,作文时就可灵活选用。如:2009年高考重庆卷优秀作文《我与故事》,写的是汶川地震时影响广泛的“敬礼娃娃”的故事,这一鲜活典型的素材就是到媒体中“求鱼”的结果。

3、坚守教材,到经典中“借兵”。教材中的文章篇篇经典,为我们储备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若能用当代人的眼光加以观照,用现代的意识进行改造,或者从独特的角度切入,在别人意想不到之处挖出新意,则会成为新鲜的作文材料。如:2009年高考浙江卷优秀作文《永恒的乡恋》,撷取李白、杜甫、崔颢、余光中等诗人及其诗作入文,虽都是来自课本,但却是有力表现主题的鲜活素材。

高考指导写作篇八

要写好一个人物,无外乎是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肖像)、心理等等。鲁迅先生说:“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说明人物语言的重要。此外,写人物的行动、外貌(肖像)、心理等,也是必不可少的惯常写法,同样重要。

下面我就自己的感受和经验谈几点切实可用的方法或注意点:。

首先,要写好人物作文,就要写自己熟悉的人。只有自己熟悉的人,才能感受得最真切最鲜活,对他(她)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才能有最直接的、深刻的印象。如下面例文《我是你爹》(见后文),写的是作者非常熟悉的人,所以全文写来既栩栩如生,又给人非常亲切的感觉。如果你写一个陌生的人,虽然也能够写,但写出来的就可能毫无特色,会是千千万万个中的一个,这样写来不要说感动别人,有时就连自己都觉得别扭、生造。

其次,要凸显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共性的东西人人都有,写得再多作用也是不大的。只有有特色的、独具个性魅力的东西,才能给人以冲击,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让人拍案称奇。

第三,不要什么都写,更不要事无巨细地写,要择其一二浓彩重墨地写。这当然是要根据主题需要去择取了,决不能无的放矢。如《我是你爹》中,“爹”的话语很少,前后加起来总共才三四句而已,可一个独特的“爹”的形象却跃然纸上了。

第四,要让人物的言行、心理、个性特征等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不要让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说六十岁人的话,也不要让一个无文化的老太太专说些理论大话等,否则就是无视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而乱写人物,是不能写好人物的,更谈不上写出个性特点了。

第五,写人物离不开写事、写细节。要仔细地观察人物的日常行为,挖掘他们的典型事例,而且事例要新颖,因为人物的性格和品质,是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出来的。比如我们要写一个热心肠的人,就要写他怎样帮助周围的人,或哪里有困难他就在哪里出现等事例。写事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从细节方面入手。细节描写包括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以及特定的环境等的描写。描写一个人的时候,我们要把这个人的每一个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动作都描写清楚、具体、详细。

我们来看这一段话:“回到教室,大家全都涌到郭枫面前,问:‘坏小子,你捐一毛钱怎么能代表我们呢?’郭枫眨了眨眼,骄傲地说:‘其实我捐了100元!说捐一毛钱,那是逗你们玩的!’听了郭枫的话,同学们哭笑不得……”这一段话把细节描写得很好,“眨了眨眼”“骄傲地说”“哭笑不得”等词语把“郭枫”可气又可笑的性格描写得淋漓尽致。

这样讲如果还是显得抽象、空洞的话,那么,我们来看下面这篇写人物的佳作吧。

学生习作。

我是你爹。

郭禄山。

古老的石磨,沉重的石磨,一圈一圈地转啊转啊,似乎永无休止地轮回着。我爹,我爹的爹都没能走出这个圈啊,他们的青春就在这单调的回旋中流逝。想到自己也将在这无休止的回环中老去,直到满头霜雪,皱纹满面,脊背伛偻,还得气喘吁吁地推动这沉重的石磨,不觉冷汗直冒,我禁不住有些生气地问爹:“你不是去买钢磨吗,咋还没买?”爹说:“给你买随身听用去了100多元,剩下的钱不够了。”(第一次写爹的语言,就显示出了浓浓的爱意)我不觉喉咙顿时有些发热:“爹……其实您真不该给我买随身听,没有随身听我一样能学好外语,可没钢磨,喂的那么多猪,苞谷都用石磨推,怎么忙得过来。再说,您和娘年纪都大了,体力上咋吃得消呢!”“念好你的书,这些事用不着你管,我是你爹!”(原汁原味的生活,非常朴实的爹的形象,而一句“我是你爹”的话语则显示出爹的与众不同)。

爹是文盲,对电器方面一无所知,但给我买的这台随身听却是全校一流的,(爹对自己无私的爱)那高保真的音质,那如置身在音乐厅的空间感受,让我心醉。同学借了几盒流行音乐磁带给我,听上几曲就来瘾了,我却完全忘记父亲为我买随身听的目的,那些英语磁带被闲在一角。课余,随身听腰上一别,双耳耳机一塞,和着节拍,脚儿甩甩,手儿摆摆,脖子屁股一起扭,真酷死我了。(这种写自己的文字能够达到一种反衬爹的作用)好几个平常眼高过头顶的校花级女生也少不得围在我身边,那众星拱月的感觉让我忘记了窘迫的`家境,忘记了母亲那忧郁的眼神和爹那过早弯曲的脊梁,我甚至无知地向爹提出了一个要求:我要染发。染了发,再和着那流行音乐的节拍蹦跳,偶尔将额头的长发一撩,青春的活力与自信都洋溢出来。爹听明白了我的意图后,恶狠狠地说:“染个球!不好好读你的书,我就把随身听锤了。要晓得,我可是你爹。”(让“我是你爹”贯穿全文,既显示出爹的个性,又串联了全文,一举两得)。

七八亩烤烟,烤出的不是金黄的希望,而是一大堆一大堆黑乎乎的绝望。一背烈日,一蓑风雨换来的竟是一大笔肥料欠帐,爹决定去当拖娃(挖煤)。想到年近半百的爹近乎赤裸地在没有一丝阳光的煤窑中挥汗如雨,而塌方、渗水、瓦斯爆炸随时都有可能夺走他的生命……我决定放弃学业出外打工。我知道,如果把这个想法告诉爹,一定通不过。于是,我背地里找几位有钱的同窗帮我凑足路费,毅然踏上了南下之路。当我在市车站候车室的长凳上醒来时,一个背有点驼的身影出现在我眼前——“爹”!“跟我回去念书。”(爹的话语非常朴素)“您不再钻煤炭笼子了?”“蠢话,我不钻煤炭笼子,拿么子送你念书?管我做啥,我是你爹。”那双坚毅的眼里分明闪着泪花。(这是望子成龙的“泪花”呀)。

总评………。

《我是你爹》,光这个题目就够与众不同的,相信大家读到这个题目一定不会放手,想读个究竟,这就是好文题的效力。写父亲、写父爱的文章,非常的多,要出新出异并不容易。可此文却另辟蹊径,摒弃那种写高大的父亲形象的手法,实实在在地写生活中的、倒显得有些琐屑的父亲形象,恰恰是这种手法的运用,写活了父亲,写活了父爱。可以说,如果没有作者自己的亲身感受,是很难写得这样生动感人的。由此看来,感悟生活,抒写真我,乃是作文的法宝。

高考指导写作篇九

自信上考场。

自信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相信自己就不会怯场,不怯场才能使自己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潜在的能力得以充分地调动。

按时写作文。

细心审题目。

命题作文,审题时一定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并进一步展开合理的联想,才能真正把握题目的实质。材料和话题作文,要弄清楚在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中,命题者所提供材料的不同作用。在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既是考生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考生一定要读懂题干,做点分析,明确主旨,再去下笔,确保万无一失。

精心选文体。

高考作文一般不限文体,这给了考生很大的选择文体的'自由,考生应该掌握文体选择的基本原则:一是采用该话题更适宜的文体写作;二是采用考生本人更擅长的文体作文。自己擅长,行文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心中有模式。

考生心中要有文章的基本结构式:议论文,破题开篇+分析论证+结题收篇;供料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式:引材开篇+析材明理+联材写事+点材收篇;写事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式:事件发生(清楚明白)+事件发展(生动曲折)+事件结局(含蓄启迪);写人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式:契入(用外貌、语言、环境、细节入题)+铺垫(简述几个事件)+高潮(详叙典型事件)+点化(用点睛的议论或抒情句收束)等等,上述结构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演绎出许多的变式来。

巧思出新意。

为体现可写性的命题原则,高考的作文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大多都是宽泛的。例如《责任》这样的题目,范围太宽,无从下笔,这样的题目就要去窄作。所谓窄作,就是对题目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修饰、限制,然后再针对被限制后的某个侧面扩大其内涵。若从“我们当代青年的责任”这个角度去写,可能就容易多了。

素材书中找。

要写好一篇考场作文,除了掌握写作模式,还要有写作素材。当你在考场上因缺少素材而抱笔时,可别忘了你学过的语文课本!那里有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主旨要明确。

高考作文主旨不要过于含蓄。由于时间的限制,阅卷老师不会慢慢地斟字酌句,所以如果写记叙文,不管叙事多么生动,也要在行文中适当地用一两句抒情或议论语句点明文章主旨,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议论文力求事例简洁新鲜,说理充分,紧扣主旨。文章要实实在在,不要过于另类,在明示主旨的基础上,张扬个性。

首尾亮起来。

开篇立论的好彩头,在第一时间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是高考作文赢得高分的关键。而结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样是拿分的一大重点。

行文如流水。

在语言运用上,除平时要求外,还应特别注意要善于调动各种修辞手段,如比喻形象、对偶华美、排比蓄势、对照鲜明、反复强调、设问抑扬、反语讽刺、暗示等等。此外,长句短句错综搭配,雅句俗语相得益彰,也可使文章生色。

字迹要清楚。

高考语文试卷是网上阅卷,潦草的字迹、不洁的卷面有可能给阅卷人带来的不愉悦所产生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字迹不清,丢失的可就不只是几分了。

开头结尾都要精彩。

开头和结尾的写作大有讲究。一般来说,文章开头力求做到一简二美三有哲理。简,就是开篇语言简洁,直奔主题,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美,就是开头的语言能给人以美感,或文采斐然,或意境深远,或情趣盎然,那么,必会打动阅卷教师的心;哲理,是一种深度,一种高度,如果都做到了,那效果肯定错不了。

高考作文由于受时间和字数的限制,开头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写法:或“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或“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题;或“言归正传”,快速开讲故事;或“单刀直入”,挑明论敌谬说。也可以采用“形象化”的写法:或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先叙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借诗词谣谚,以为叙事的开端。好的开头,新颖生动,引人入胜。

结尾的方法也很多: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展示未来,以鼓舞斗志;抒发情怀,以增强文章感染力;造语含蓄,使读者掩卷而思仍遐想不已。

高考指导写作篇十

议论文是高中生写作运用最多的一种文体,因其思路清晰易于掌握。但是高中生在写作时往往存在一个问题,即无论是文章整体还是段落内部都大多先提出观点,再举例分析论证,最后总结,呈现一种模式化。而且由于认识世界辩证分析能力的不足,这样的文章有相当一部分虽四平八稳然而不够鲜活灵动,缺乏个性,缺乏张力,缺乏动人的魅力。其实议论文写作最重要的就是事例的运用,我们完全可以活用这些事例,发挥高中生长于叙述抒情的特点,增加文章的文采与情感,使事例呈现别样的状态,让文章变得灵动起来。

确定文章的中心后,搜索能证明文章观点的例子,然后如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展开叙述由叙而生理,巧妙引出主题。这样的开头不突兀,不生硬,耐读,温婉中蕴涵力量,能快速抓住读者的心。如2003年高考广东优秀作文《海棠依旧?绿肥红瘦?》的开头:

经过一夜的雨疏风骤之后,浓睡不消残酒的李清照询问花事。侍女笑着回答海棠依旧。女词人却叹息道:应是绿肥红瘦啊!李清照感情细腻,对花有着深切的关心与怜惜,因此她才设想道雨疏风骤后的海棠凋零的容颜。而侍女不然,因此花遭受摧残丝毫没有触动她,甚至不被她觉察。可见,感情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的正误深浅是有关系的。

在行文中,以渗透个人真情实感的叙写代替严谨实在的说理,使人读了事例充分领会作者的褒贬爱憎,自然而然中打动读者,从而达到让人信服的目的。如2004年高考浙江优秀作文《那一缕馨香》,全文就是靠浸润情感的遣词造句打动读者,我们选择其中的一段:

始皇尝在无数目光的凄清中,让诸子百家在火光中彻底消亡,让天下儒生长眠与漠漠黄土。天下士子不屈的灵魂随着思想的湮没垂垂老去,可叹的是,一个盛世的浮华,竟也在这一瞬间灰飞烟灭。勿以一叶障目,勿被所谓的智慧污浊了天地人世,勿因对人文思想的禁锢成为历史倒退的魁首!

通过细细摹写事例的场景和人物的行为,用类似小说的笔法赋予事例形象,让人彷佛身临其境,感受人物的内心,循着作者设定的思维轨迹,做出与作者一样的判断。如一篇以“竞争”为话题的作文――《真情永驻》,文章第一段通过引用乔丹、苏格拉底的名言,告诉人们:竞争不应该抛弃温情。然后作者以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两个场景:武则天给狄仁杰看娄师德举荐他的奏折,李斯特安排肖邦成功的演出。文末指出:应让真诚之心指引竞争,让人情在竞争中升华!这里引用其中一个场景:

金銮殿上,面对高高在上的武则天,狄仁杰壮起了胆子:“陛下,娄师德为官不正,贪赃枉法,曾因一件小事而滥杀平民――铁证如山!”说到这里,他心虚了。娄师德与自己素来不合,不论是在官场还是在生活中,都是劲敌。可今天所参都系子虚乌有啊,怎么办?把心一横,豁出去了。

武则天微微一笑,顺手拣了本奏折给狄仁杰:“爱卿,看吧。”狄打开一看,面色大变――上面全是娄师德请求为自己加官进爵的话。多少年来,强烈的竞争意识使自己的心灵严重扭曲,对手送给自己的,竟是如此的一份真诚。

也许激烈的竞争能蒙住人的双眼,然而心灵深处真诚的阳光必将冲破重重迷雾,照亮一片明朗的天地。人情之花,不应该被竞争的火焰熏地枯萎。

搜索符合观点的例子,发挥想象,创建事例的载体(如梦境、跨越时空等),把事例融入虚构的世界,使文章有一种虚幻空灵之美。如一篇以“人生之美”为话题的作文,文章虚构“我”在静夜仰望明月思考如何创造美丽的人生,这时雅典娜飘然降临以指引:她挥手在我眼前展现三幅画面,借此揭示人生蕴含的深刻哲理。现引其文一部分:

画面消失了。“懂了吗?”雅典娜问我。“嗯,人生需要坚持己见,做出平凡而伟大的选择。”

入文很快酒叙写事例或故事,组成几个片断,在片断中融入主旨,几个片断结束后,不经过议论,直接点出中心,恰如画龙点睛。如《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文,以三个小标题引领中国古代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三位文学家的事例,着重解读他们的性情、心理、生平,在三个事例结束后,收束全文,展示他们为后人所铭记的根本原因――“傲然而不清冷,寂寞而不沉沦”的尊严。在此引第一部分和结尾:

那胡须飘然、目光高远的老者,是你吗?那高举酒杯、敢问青天“今夕是何年”的勇者,是你吗?那端坐船中,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闲适者,是你吗,苏东坡?我一直苦苦追寻你的脚步,却只看到青青的竹枝尚沾满了清晨的露水,你高远的眼神中荡开了泛着涟漪的清波。你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报效祖国,施展才华,而世俗的黑暗却让你堕入了万丈深渊。孤寂的夜里,你依旧难眠,陪伴你的唯有那“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的明月。你有你的尊严,你不愿向昏庸的朝臣俯首,不愿向污浊的官场屈膝。因此,你的明月便注定了是孤寂。你把你的尊严印刻在傲然的眉宇间,长袖一拂,便酿成了不朽的诗作。

(结尾)一片片落叶在萧瑟的西风中飘然而下,昭示着秋天的降临。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他们都只不过是历史之林中一片片小小的树叶,然而一叶落而天下知秋,透过他们,我们看到的便是整个历史的诗魂――尊严,傲然而不清冷,寂寞而不沉沦。

诚信是金,诚信是银,诚信是称,它衡量着人的言行,处事方法,对人态度,它胜于人们拥有的其它东西。还记得有一个故事,一位年轻人在自己拥有“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中要挑一个出来以减轻负担,他竟将“诚信”丢掉了!那真是愚蠢的做法。

诚信对己,也就是人们常常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还记得“掩耳盗铃”的故事吗?那就是自欺欺人的最明显例子。一个人,如果连自己也不能坦诚相待,那他注定一辈子只能生活在自欺欺人的世界里,永远不敢挺直腰杆面对自己,面对生活。

诚信对人,是我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还记得“曾子杀猪”的故事吗?曾子为了履行对儿子的诺言,杀掉了家中惟一一头猪,曾子的言行不但维护了自己的诚信原则,也对儿子进行了诚信教育。

诚信对社会,诚信对国家,它不是一种行为,一种态度,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对国家忠诚,对社会忠心的精神,一个民族不倒的灵魂。

北宋词人晏殊,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宋真宗。宋真宗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宋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晏殊当职时,天下太平。于是,京城大小官员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晏殊的诚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他以诚实的珍贵品质取得人们的信任。

让我们燃起心中的明灯期待诚信,让诚信成为清晨窗前那一缕温暖的阳光,让诚信成为在你耳畔吟唱清啼的小鸟,让诚信成为你寒冷时身边红红的炉火,让诚信成为烈日下你头顶的一片绿荫。

点亮一盏心灯,我们共同期待诚信,让世界因诚信而春意盎然,五彩缤纷!

高考指导写作篇十一

技巧1:写想不出现“想”

写作困难的学生须掌握的一些写作技巧。

技巧2:就是不用成语。

作文为什么写不长?都是成语惹的祸!不是说多用成语才显得有文采吗?其实不然,在“就是不用成语”写作技巧中,当作文中只会按照套路使用成语时,文章细节就没了,还不如老老实实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写出来。什么“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炯炯有神、心旷神怡……这些被用滥的成语还是少出现为妙。如,写春天别用“风和日丽”,而是这样写:“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别人用滥的成语,解决作文写不长写不细的难题。

技巧3:写外貌不用“有”

作文如何写外貌?孩子的作文里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句子:“××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如果你试着让他们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上段文字修改如下:“××可漂亮啦。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同学们可喜欢她啦。”是不是读起来舒服多了?同样,在描写动物外貌时也可以用到这个方法,如:毛黄白相间,耳朵尖尖地向上竖起……而不是写成:它有一身黄白相间的毛,有一对尖尖的耳朵……。

技巧4:写说不出现“说”

比较以下三句话。张三说:“……”;张三无可奈何地说:“……”;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显然,不出现“说”的第三句更精彩。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学会了细节描写,不会仅干巴巴地写“某某说”。

技巧5: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

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无数学生习作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包括“很、非常”。遇到要写这几个字时不要轻易下笔,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现这个字眼?比如写热,别出现“很热”两个字,学会用其他的描写来体现热: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文章自然就能写长。

技巧6:环境里面有“真”“情”

怎样写好环境?现在学生的通病是,最喜欢写小花、小草、小鸟。难道世界上只有小草、小鸟、小花吗?为什么不能写身边更真实的东西呢?桌子、云、雾、哪怕是电线杆都可以写。在环境描写里加上人的感情描写。如:“早上天气还挺好的,放学回家时,却哗哗下起雨来。雨珠在下,泪珠在滴,老天也好像在为我哭泣。”不仅要让人活在环境里,还要让人活在真实的环境里。

7技巧7:要动连着动。

学会用动词,并且是连续使用动词。很多作文好的学生都擅长用动词。文章要一波三折才好看,学会一波三折地使用动词。某学生本来这样写让座:“我看旁边老奶奶年纪大了,把座位让给了老奶奶。”修改成:“我看老奶奶年纪大了,连忙起身,走到奶奶身边,轻声地对她说:“奶奶,那里有个位置,您坐。”,我扶着她的胳膊,慢慢移到座位边,……”一个动词变成了五六个动词,作文也灵动丰富起来。

技巧8:一秒钟的事写三百字。

技巧9:一段话里出现6种标点。

很多学生不会用标点,习作中常只有逗号句号逗号句号,甚至逗号都没有,把老师读到断气为止。针对这个现像,可以进行“一段话必须出现6种标点”的技巧训练。,。?!……:“”这些标点你的作文中都有吗?没有的话请尝试用起来。

技巧10:字数三四五。

技巧11:“好像”是把万能的钥匙。

技巧12:删删删大胆删。

这是一个关于谋篇布局的写作技巧。记流水账是学生写作的通病,写一场联欢会从第一个节目写到最后一个节目,写一次春游从起床写到回家。大胆删,把联欢会其他节目都删光,只写一个最精彩的;把春游其他内容都删光,只写最美的一个景点。这就是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高考指导写作篇十二

我认为,首先我们要尽量扩大自己的生活面,力争对现实生活了解得更多些。日常在同街坊邻居的相处中,在和亲戚朋友的交往中,在公共场所的耳闻目睹中,都可以了解许多生活内容,这些会给我们提供有价值的丰厚的写作材料。

我的一个学生,她的邻居一位盲人小姑娘不幸夭折,作为好伙伴这位同学非常伤心。我了解到情况后,同她交谈。她叙述了自己同小姑娘生前交往的许多动人情景。我鼓励她把这些生活写出来。她认真构思,写出了《永不凋谢的花朵》初稿,我同她一起修改,很快这篇作文就面世了在《中学语文园地》上发表。

也许有同学会问:李老师,我们天天在教室上课,这样的生活也能成为作文的素材?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我们的生活圈子的确不广,一般都在家庭学校之间转悠,但即使这些有限的生活,也不是世外桃源,还是有它独特而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不断跳动的时代脉搏,对于这些习见习闻的生活,如果我们细致观察和深入体味,也能成为作文的好素材。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吧:

我上过这样一节语文课。

课前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同标点符号有关的故事。这次课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的:

一进教室,我就说:大家都很爱听故事吧?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脱稿后,他寄给了一家出版社。过了较长一段时间,没有音讯。雨果给出版社写了一封信,全部内容就是一个?。心有灵犀的出版社编辑先生立即给雨果回了一封信,雨果拆开一看,会心地笑了。原来,回信也仅有一个标点符号:!。可以说,一个?内涵极其丰富:我的稿件收到了吗?你们看后有何意见?这么长时间不给个回信也未免太那个了吧?而一个!同?的对仗竟是那般工整:稿件收到了,请放心!这部作品太精彩了,我们正在加紧排印!迟复为歉,请你多多包涵!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最短而又称得上绝妙的信件了。

老师的故事讲完了,我也很想听听同学们说的故事。我要求同学们课余收集同标点符号有关的故事,现在就请几位同学说给我们大家听听。

几位同学兴致很高地交流了几则故事后,我又说:大家说的故事很有情趣,也很有意义。有些同学收集的故事还来不及交流,以后我们再采用别的方式交流吧。下面我们变换一种形式,改说为写。每位同学写一段话,100字左右,时间10分钟。内容上只有一个要求:这段话必须同标点符号有关,换句话说,你写的这段话必须以标点符号为对象或者话题。至于写什么文体,写什么内容,悉听尊便。写记叙文可以,写议论文、说明文也行,还可以写寓言、童话。等等,等等,不受限制。同刚才的讲述故事相比,这可以看作是大家的创作活动,请抓紧时间完成。

我在教室里巡视,了解完成情况。10分钟后,我说:大家完成得差不多了。我们知道,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所以应该发表出来。朗读也是一种发表。下面请同学朗读自己写的这段话,其他同学边听边品味,听完后对这位同学的作品进行简要评析。

我用,.。三个标点符号来描绘人生:,形似婴儿吮吸母奶,我用它来代指青少年时期。青少年理所当然应该渴饮知识的甘乳,多方面吸取营养,让自己健康成长。青壮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季节,难道不值得加着重号么?老年虽说已近黄昏,但落红不是无情物,他们化作春泥护鲜花,所以,我要用句号来表示他们完美的归宿。

同学们评析完后,我布置任务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以今天这节语文课作为作文的题材,可以写怎样的作文?请大家拟出一些作文题来。

同学们讨论。归纳起来有如下看法:

可写说明文《简介一次作文指导课》《说说标点符号》《标点符号自述》等。

最后,我小结本课:看来可以写很多很多文章!平常经常听到一些同学抱怨:写作文太难了,让我们写什么内容啊!客观地说,大家的生活天地是受到了一些限制,接触社会、深入生活的机会相对较少,但是请记住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歌德的话:如果你每天写一些小题目,抓住日常生活提供给你的材料,趁热打铁,你总会写出一点好作品来。这样,你就会每天都感到乐趣。如果作者每天都抓住现实生活,经常以新鲜的心情未处理眼前事物,也就总可以写出一点好作品,即使偶尔不成功,也不会有多大损失。我只劝你坚持不懈、牢牢地抓住现实生活。每一种情况,乃至每一顷刻,都有无限的价值,都是整个永恒世界的代表。看来我们周围有光也有颜色,但是我们自己的眼里如果没有光和颜色,也就看不到外面的光和颜色了。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时时在意,处处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作文时就不会觉得无米下炊了。刚才大家以这次语文课为写作素材,说出了那么多的文章题目,就非常能说明问题。

后来,同学们写出了大量的作文,质量也比较高。这节语文课给我们的启示是:学校生活和整个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校本是社会的一部分,所以反映学校生活的文章,也照样会很有意义。从这一点看,不能简单地认为中学生就缺少生活,学校家庭就没有写作的材料,学校家庭里也蕴涵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矿藏。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我们身边的很多内容都可以成为作文的题材,作文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重视写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的学生就会从一个误区走出来老是认为作文就是要写那些所谓的典型事件,就是要阐发大道理,就是要让人一看就觉得这是值得写的东西,于是,怪现象出现了:纵向看,一个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写的记叙文尽管题目不同,内容都几乎一律,议论文始终是那几句陈旧的套话;横向看,不同学生写的作文千人一面,从内容到形式甚至到话语都是大一统。出现这种弊端,不应该一味责怪学生,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作文与生活密不可分。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必须学会关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积极思考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用手中的笔描绘属于我们大家的灿烂生活,使我们的世界更为绚丽多姿!

高考指导写作篇十三

“材料新鲜”是高考作文从内容上实现“有创新”的一项指标,它要求在选材时,除了要注意材料的典型、真实外,还要力求选择新颖鲜活的材料。这里所说的新鲜材料,应当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指现实生活中涌现的新人、新事、新情况、新创造、新思想、新风尚、新经验等,二是指从旧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新观点、新认识等。选择新鲜别致的材料来写作,表现生动活泼的内容,会更加有力地吸引人、感动人、说服人;相反,高考作文如果不在选材上出新,就很容易与别人雷同,甚至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1、留心身边,到生活中“淘宝”。我们身边的芸芸众生和日常琐事,往往蕴藏着丰富而又新鲜的作文素材,如果平时能够留心观察,深入思考,写作时就会轻而易举地获得大量“为我独有”的鲜活材料,从而尽情抒发震撼心灵的感情,细致讲述令人回味的真实故事。如:2009年高考天津卷优秀作文《我说“90后”》,作者就是从身边取材的,写作材料涉及自己与同学的关系、阅读的收获以及对现实的反思,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和对生活真实的思考,读来给人以亲切感。

2、关注热点,到媒体中“求鱼”。新闻媒体是播报社会热点的主要载体,坚持收听收看新闻节目,经常阅读报刊或浏览网络,勤于摘录整理,便会积累大量的鲜活素材,作文时就可灵活选用。如:2009年高考重庆卷优秀作文《我与故事》,写的是汶川地震时影响广泛的“敬礼娃娃”的故事,这一鲜活典型的素材就是到媒体中“求鱼”的结果。

3、坚守教材,到经典中“借兵”。教材中的文章篇篇经典,为我们储备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若能用当代人的眼光加以观照,用现代的意识进行改造,或者从独特的角度切入,在别人意想不到之处挖出新意,则会成为新鲜的作文材料。如:2009年高考浙江卷优秀作文《永恒的乡恋》,撷取李白、杜甫、崔颢、余光中等诗人及其诗作入文,虽都是来自课本,但却是有力表现主题的鲜活素材。

高考指导写作篇十四

每个考生擅长写作的文体往往是不伺的,唯有扬长避短,方能笑傲考场。考生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选填相宜的词语,将半命题化为自己最拿手文体的全命题来构思。如“珍惜所拥有的——”,这一文题适合写成记叙文、议论文或议论性抒情散文等多种文体。但是对于不同的考生来说,就应该根据各自的思维特点填空补题,选取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如果写记叙文,可补填“友谊”“母爱”等;如果写议论文,可补填“青春”“生命”等;如果写议论性抒情散文,可补填“热血”“豪迈”等。

考场作文是一种“速成”作文,难以有充裕的时间来选材、构思。因此,考生在补题时,所选择的词语,应该与自己平时库存较为丰富的生活经历相契合;所确定的内容,应该是自己较为熟悉、感受较为深刻的生活事件或情感体验。因为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如“我深深感受到了——”,题目要求中列出的可供选填的词语有“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集体的温暖”“家庭的温馨”“友谊的可贵”“诚实的可敬”“虚伪的可鄙”等(也可不受以上词语限制,自行选词填补)。很显然,任何一位考生对上述诸种情感体验不可能有着同样程度的感知,拥有同样深刻的感受。这时,他们就必须“趋熟避生”。

考场作文,最忌让阅卷老师产生审美疲劳。为消除此弊,考生在补题时,要充分运用求异思维,洞幽发微,察人之未察,道人之未道。选词所表现的内容,应是别人不曾经历过、不曾想到过、不曾抒写过,甚至根本遇不到、想不起、写不出的。为此,考生应尽量选择自己亲身经历过,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生活事件,尽量避开那些人人皆知的素材。如考题没有强制一定要从提示语中选词,最好跳出提示,另选新词补题。如“一半”。根据花要半开,酒要微醺,拟题为“花开一半”,则将立意上升为一种审美的高度:含蓄可能更美!文有鲜腐之分,题有新俗之别。而题目的新俗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内容的鲜腐。半命题作文补题应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式,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思维发散得越开,联想和想象越奇特,则与其他考生的区分度越高,内容就越新颖鲜活,文章就越能独树一帜。如“尝试——”,尝试小偷小摸、谈恋爱,失之于低俗;尝试洗衣、做饭、骑自行车,失之于幼稚;尝试打工、人间真情,失之于普遍。如果立意为尝试人情冷漠,文章则会脱颖而出。

补题虚空浮泛、大而无当,是半命题作文高发的“写作事故”。因为题目越空泛,相应的写作范围就越广,选材、组材的难度自然就越大。半命题作文命题中设置的思维空白,为考生展开自由联想提供了一个广阔空间,可补入空白处的词语很多,一些考生往往就拿捏不准。如“精彩——(一幕、瞬间、人生等)”,按说以提示语中的“一幕”“瞬间”入题,也非常不错。然而,有考生为了“创新”,将文题补成“精彩世界”“精彩世纪”之类。范围越扩越大,文题越变越虚,最后写出来的文章大而空、虚而浮,事与愿违。

因此,要写好半命题作文,最好“小口径切入”,题目不要补得过大。如写作“拥抱。

”,很多考生如此补题——“拥抱地球”“拥抱美德”“拥抱生命”,等等。这样的题目不是不可以写,只是它们涵盖范围过大,写起来较难把握,容易流于泛泛而谈。如果将“地球”缩小为“绿地”,将“美德”缩小为“宽容”,将“生命”缩小为“青春”之类,写作起来,可能难度会小一些。

有一种以具体事物人题的补题方法,可有效地缩小写作范围。如“我好想——”,很多考生就采用此法,拟出了“我好想栽一棵苹果树”“我好想去草原”“我好想拥有一间书房”等范围具体的文题。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选词补题,应注意词语之间搭配得当,合乎逻辑。首先,要合乎生活逻辑。如写作半命题作文“我第一次——”,若补填“哭”“淘气”“做梦”之类,就不符合生活事理。因为这些事情大都发生在人的婴幼儿时期,是难以界定“第一次”的。如果换成“领奖”“说谎”“远行”等词,则因为其在考生脑海留下的深刻印象,情理皆通。

其次,补题要合乎语法规则。如“______夸我_______分析文题的语法结构,我们不难看出,这应是一个兼语句而非双宾句。前空须填人物名称或人称代词,如“奶奶”“她”等,充当句子的主语;后空宜填主谓短语、动补短语或形容词短语,如“进步大”“长得快”“真懂事”之类,充当兼语“我”的谓语,绝对不能补填名词。

再次,补题要前后照应,合乎题旨。如“_________,谢谢你”,揣摩题旨,横线上所填内容当与“你”照应,应补填称呼或姓名,如“老师”“对手”等。然而有考生没有看出题目中的这种对应关系,填成了“辛苦了,谢谢你”“再一次,谢谢你”等,明显与题旨相悖。相反,如“那一次,我读懂了________”,篇优秀作文补的词语是“坦然”。文章写自己在与历经坎坷却豪迈依旧的大文豪李白、苏轼的对话中,领悟到笑对挫折的人生真谛。作者显然非常准确地破译出了命题者隐含在文题空白处的命题意图,所补词语,既切中题旨,又与文题中的修饰语“那一次”和动词谓语“读懂了”形成了和谐的配伍关系。

高考作文对文章思想的健康性和主题的深刻性也有着隐性要求。考生在文章中,应该尽量展现当代青年积极进取、昂然向上的精神风貌,唱响时代的主旋律。这里所说的思想健康,并不是要考生喊口号、说大话、唱高调,而是说文章所表现的内容,必须体现文化和文明的正确走向,符合健康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反映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潮流,力避消极、颓废、暴力、色情和享乐主义思想。如“——的味道”,应该说这是一个蕴含很深的半命题,完全可以补出夺人眼球的好题目。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竟有考生补填“打麻将”“抽烟”“自杀”等词语,显而易见,这样的题目,内容是消极的,思想是不健康的,与正确的主题背道而驰,犯了方向性错误。

半命题作文题目补填的词语不同,主题揭示的深刻度也会有所不同。考生要想从作文考场上披锦而归,还必须学会开动真情和想象的钻头,向思维深处钻探、挖掘。文章的主题,可分为浅、中、深三个不同的层次,挖掘时切忌浅尝辄止。以“________的味道”为例,此处补题若停留在“物”的层次或“感官”的层次,补填“西瓜”“咖啡”“冰激凌”之类,就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若紧扣“味道”的含义,往深处开掘,进入“事”的层次或“体悟”的层次,补填“得奖”“挨批”“失败”等词,虽仍然平淡无奇,毕竟深刻多了。若再掘一锄,进入“情”的层次或“想象”的层次,补填“母爱”“阳光”“飞翔”等内容,兴许就能别有洞天,胜人一筹。

文题补写好了,文章也就变成命题作文了。这时考生就可以按照命题作文的要求,动笔写作了。

高考指导写作篇十五

审题,就是通过对考题的审视、分析,确定写作的方式、范围和文体,把握写作中心和立意方向。审题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要全方位审题,明确题目、材料及其要求中的限制部分和未限制部分。限制部分必须严格遵守,未限制部分要认真分析判断。

二、审题要过细,构思要充分利用所给的条件。

三、审题要为立意作好准备。立意所在往往就是命题作文的题目重心。总之,审题的目的是把写作规范于一定的条件和要求之中。考生应强化审题意识,把握审题方法,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二、关于立意。

立意,就是指记叙文中确立主题思想,议论文中确立中心论点(立论)。立意的原则是联系实际,即联系社会现实和考生自己的工作、生活、思想实际。立意的要求是正确、鲜明、集中、深刻、新颖。审题和立意是写作中既有区别又联系紧密的两个环节。审题是写作的前提,立意是写作的关键,也是写作的难点。为此,考生在立意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要全面分析题目,准确理解题意。

尤其是给材料作文,要认真阅读材料,辨析其多层意义,在把握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准确立意。

2、要重视立意能力的训练和发挥。

立意是一个综合运用观察、分析、综合、想象、联想等多种能力的思维表达过程。考场作文的一个特点是在可写性与可发挥性之间的空间比较大。因此,考生应从训练思维能力入手,提高立意能力,并在考场上得以发挥。一是思维的广泛性训练,多角度立意。所谓角度,就是观察、分析事物的着眼点,也是文章立意、构思的出发点。各种事物本来就具有多义性。“一树梅花万首诗”。同一个题目,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写作意图出发,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把握,就会从中提炼出不同的思想意义。考生在拿到题目时,要广开思路,选一个自己理解清楚、体会深刻、有话可说的角度去立意,铺陈成文。思路越开阔,立意的角度就越多,立意的选择余地也越大。

一些考生怕语文,说“语文是汪洋大海”,更怕作文,说写作文“摸不着脉”。于是有的写几篇不行就背几篇范文当“葫芦”想等到考场再去“画瓢”;有的写了写又觉得水平低,不敢交老师;有的干脆“不管它,到时候再说”……这些情况说明写作中的心理因素是不能忽视的,考生应当具备良好的写作心理。

首先,要克服畏难心理,充分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写作的自信心。

写作具有明显的综合性。文章并不单纯是文字技巧的产物,而是作者的思想水平、认识能力、生活阅历、理论造诣、词章修养、写作心理等方面的综合体现。事实上,没有一个考生在上述几个方面是空白,也就是说,每一个考生都具备一定的写作素质,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写作的复习考试中,要扬长避短。写作是一种艰苦的劳动,为了写好一篇文章而绞尽脑汁,绝不是夸张。

写作毅力是整个写作中的心理支柱。在练习写作中要有毅力。写作毅力具体表现为坚持性,即坚持写完一篇文章和坚持多写文章。有的考生在备考中一篇又一篇地写,往往背若芒刺,有时真出了一身汗。考试以后他们切实体会到,任何成绩的取得都要付出艰苦的代价,写作的确是“成如容易却艰辛”。其次,要克服侥心理和放弃心理,做好写作的充分准备。一要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动态,认真学习和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注意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启示,不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模拟题”。二要有意识地把《复习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课文作为学习写作的范本。把新闻记者课文和写作练习结合起来,学会吸取课文中的精华以充实自己的写作素养。可根据四种文体的写作要求,选择相应的课文作为重点去学习、体味,逐渐把课文的立意、取材、布局、表达等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三要适当积累一些写作素材。四要自己动手写文章。写作考试考的是能力,能力是不能传授的,提高写作能力的唯一途径是写作实践。

写作心理是个“软件”,一般地说,属于非智力因素,但在复习和考试中起着重要作用。心态平衡,会成为写好文章的支柱;反之,则会增加潜在的压力。鲁迅先生说得好:“文章得失不由天。”考生要主动地学习写作,保持良好的心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是完全可以写出好文章的。

高考指导写作篇十六

所有考生都应该清醒地意识到:高考作文是要求你只有几十秒的时间来向阅卷老师展示你的写作能力且要得到认可,才能获得高分。没有任何一位作文改卷老师会有充足的时间去仔细品味考生作文的好坏,他只会根据立意、内容、结构、语言、文体等评分标准给出最快的判断。所以考场作文就要做到两个字——简洁。

如果材料是故事,就要抓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分析其主要事件,总结道理得出写作主题。如20xx年作文题就应该抓住油漆工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外,顺手补了船的漏洞并且完全没有想到回报这一核心事件来立意。如果给的材料大而宽泛如“中国崛起”,就要化大为小,由浅入深写出自己的“见闻”、“思感”。考场作文立意不要刻意追求深刻、新颖。

立意确定后,就要提炼出简洁有力、入木三分的观点。然后动笔时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直奔结果。要做到这一点,平时要多读点名言警句,吟诵涵咏中提升哲思素养。

有了明确的观点如果表述不精炼,也只能写出词不达意、言不及义的凑字数的文章。汉语的凝练简洁形象之美在古文名篇佳作中体现充分。想抓住阅卷人的注意力,增强语言感染力,不妨锻炼自己写“四六整句,三五七散句”的能力。长短句、整散句、问句、陈述句……交错结合,语言自然灵动有韵味。

文章的结构(尤其是议论文)建议采用麦肯锡的金字塔模式。塔尖是文章核心观点;其下有三个分论点,分论点以明确的因果关系解释支持核心观点;分论点之下是具体的论据。论据是句子的写作;分论点的论证是段落写作;分论点论证核心观点就完成了文章的写作。加强段落写作训练可以提高高考作文备考的有效性。

高考指导写作篇十七

议论文是高中生写作运用最多的一种文体,因其思路清晰易于掌握。但是高中生在写作时往往存在一个问题,即无论是文章整体还是段落内部都大多先提出观点,再举例分析论证,最后总结,呈现一种模式化。而且由于认识世界辩证分析能力的不足,这样的文章有相当一部分虽四平八稳然而不够鲜活灵动,缺乏个性,缺乏张力,缺乏动人的魅力。其实议论文写作最重要的就是事例的运用,我们完全可以活用这些事例,发挥高中生长于叙述抒情的特点,增加文章的文采与情感,使事例呈现别样的状态,让文章变得灵动起来。

确定文章的中心后,搜索能证明文章观点的例子,然后如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展开叙述由叙而生理,巧妙引出主题。这样的开头不突兀,不生硬,耐读,温婉中蕴涵力量,能快速抓住读者的心。如20xx年高考广东优秀作文《海棠依旧?绿肥红瘦?》的开头:

经过一夜的雨疏风骤之后,浓睡不消残酒的李清照询问花事。侍女笑着回答海棠依旧。女词人却叹息道:应是绿肥红瘦啊!李清照感情细腻,对花有着深切的关心与怜惜,因此她才设想道雨疏风骤后的海棠凋零的容颜。而侍女不然,因此花遭受摧残丝毫没有触动她,甚至不被她觉察。可见,感情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的正误深浅是有关系的。

在行文中,以渗透个人真情实感的叙写代替严谨实在的说理,使人读了事例充分领会作者的褒贬爱憎,自然而然中打动读者,从而达到让人信服的目的。如20xx年高考浙江优秀作文《那一缕馨香》,全文就是靠浸润情感的遣词造句打动读者,我们选择其中的一段:

始皇尝在无数目光的凄清中,让诸子百家在火光中彻底消亡,让天下儒生长眠与漠漠黄土。天下士子不屈的灵魂随着思想的湮没垂垂老去,可叹的是,一个盛世的浮华,竟也在这一瞬间灰飞烟灭。勿以一叶障目,勿被所谓的智慧污浊了天地人世,勿因对人文思想的禁锢成为历史倒退的魁首!

通过细细摹写事例的场景和人物的行为,用类似小说的笔法赋予事例形象,让人彷佛身临其境,感受人物的内心,循着作者设定的思维轨迹,做出与作者一样的判断。如一篇以“竞争”为话题的作文《真情永驻》,文章第一段通过引用乔丹、苏格拉底的名言,告诉人们:竞争不应该抛弃温情。然后作者以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两个场景:武则天给狄仁杰看娄师德举荐他的奏折,李斯特安排肖邦成功的演出。文末指出:应让真诚之心指引竞争,让人情在竞争中升华!这里引用其中一个场景:

金銮殿上,面对高高在上的武则天,狄仁杰壮起了胆子:“陛下,娄师德为官不正,贪赃枉法,曾因一件小事而滥杀平民――铁证如山!”说到这里,他心虚了。娄师德与自己素来不合,不论是在官场还是在生活中,都是劲敌。可今天所参都系子虚乌有啊,怎么办?把心一横,豁出去了。

武则天微微一笑,顺手拣了本奏折给狄仁杰:“爱卿,看吧。”狄打开一看,面色大变,上面全是娄师德请求为自己加官进爵的话。多少年来,强烈的竞争意识使自己的心灵严重扭曲,对手送给自己的,竟是如此的一份真诚。

也许激烈的竞争能蒙住人的双眼,然而心灵深处真诚的阳光必将冲破重重迷雾,照亮一片明朗的天地。人情之花,不应该被竞争的火焰熏地枯萎。

搜索符合观点的例子,发挥想象,创建事例的载体(如梦境、跨越时空等),把事例融入虚构的世界,使文章有一种虚幻空灵之美。如一篇以“人生之美”为话题的作文,文章虚构“我”在静夜仰望明月思考如何创造美丽的人生,这时雅典娜飘然降临以指引:她挥手在我眼前展现三幅画面,借此揭示人生蕴含的深刻哲理。现引其文一部分:

画面消失了。“懂了吗?”雅典娜问我。“嗯,人生需要坚持己见,做出平凡而伟大的选择。”

入文很快酒叙写事例或故事,组成几个片断,在片断中融入主旨,几个片断结束后,不经过议论,直接点出中心,恰如画龙点睛。如《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文,以三个小标题引领中国古代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三位文学家的事例,着重解读他们的性情、心理、生平,在三个事例结束后,收束全文,展示他们为后人所铭记的根本原因――“傲然而不清冷,寂寞而不沉沦”的尊严。在此引第一部分和结尾:

那胡须飘然、目光高远的老者,是你吗?那高举酒杯、敢问青天“今夕是何年”的勇者,是你吗?那端坐船中,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闲适者,是你吗,苏东坡?我一直苦苦追寻你的脚步,却只看到青青的竹枝尚沾满了清晨的露水,你高远的眼神中荡开了泛着涟漪的清波。你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报效祖国,施展才华,而世俗的黑暗却让你堕入了万丈深渊。孤寂的夜里,你依旧难眠,陪伴你的唯有那“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的明月。你有你的尊严,你不愿向昏庸的朝臣俯首,不愿向污浊的官场屈膝。因此,你的明月便注定了是孤寂。你把你的尊严印刻在傲然的眉宇间,长袖一拂,便酿成了不朽的诗作。

(结尾)一片片落叶在萧瑟的西风中飘然而下,昭示着秋天的降临。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他们都只不过是历史之林中一片片小小的树叶,然而一叶落而天下知秋,透过他们,我们看到的便是整个历史的诗魂尊严,傲然而不清冷,寂寞而不沉沦。

高考指导写作篇十八

在一篇文章中,中心思想是灵魂,灵魂是主宰,而内容是文章的血肉。只有血肉丰满的人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只有灵魂智慧的人才能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围绕中心写内容是作文的关键部分。怎么做?首先,在从各种来源选择材料之后选择材料。例如,关于“情感上的亲近和对事物的理解”的作文可以提醒我们许多相关的材料,如“情人眼里出西施”和“都说自己的孩子好”。然而,一旦我们建立了中心,我们必须选择与我们的中心相关的材料,如“甜蜜的负担”为中心,我们不能使用“美在于旁观者的眼睛”的材料。

对内容进行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的阐述,自然会丰富我们的创作。对于同样的材料,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来丰富内容,通过思考“三个以上”和最大化的内容组成。例如,如果一个人用正常的思维写母亲,他可能会认为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女人,是一个爱我们的伟大母亲。然而,如果你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你可以丰富你的作文,使用旁注,而不是直接写你母亲的勤奋和善良。通过别人的评论和对几件事情的描述来表达你母亲的上述特征,要比直接写她好得多。

在构图材料进入我们的思维范围之前,它应该是一个空白,需要我们非常小心地工作,即触摸细节。一年的高考作文《黎明前的选择》描述了一位将军在1937年7月7日的前一天晚上决定抗日。有这样一段话:“房间里的灯亮着,一个穿军装的人来回走着,不时发出长长的叹息。桌上的电报被拿起并放下。看完之后,他摇了摇头对将军矛盾心理的描绘非常细致,把内容渲染得非常好,让我们感觉到选择的困难。写作时,我们还必须注意细节。如果我们注意细节,我们也会注意你作文的成功。

作文是综合能力的考试,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在写作中,我们通过“定义中心”来丰富内容的另一种方式是“从浅入深”地描述内容,从而使文章在构思和构思上都具有一种在深度上发展的动态美。例如,有一年高考作文《选一个笼子》,主要讲的是施为了“尽快消灭吴”而选择去吴的“笼子”的故事。文章以一个排比句型开始:如果你选择翅膀,你将拥抱整个蓝天;如果你选择鳍,你将亲吻浩瀚的蓝色海洋。如果你选择四条腿,你会欣赏到广阔的绿色森林。这三句话奠定了文章的开头,然后文章直奔主题“但我的选择是一个笼子”。总之,从那以后,文章逐渐深入发展。首先,它说它有一种天生的美丽和勤劳的气质,然后它说它内心认为它应该为国家做它应该做的事情。因此,它选择了“笼子”,这是一个连续的线,写得很自然。

写作指导:述职报告写作说明概述。

高考指导写作篇十九

通过对近几年来全国高考试题的分析、研究发现,在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基础上,又生成了一种新的作文模式,比较突出的代表,如20xx年高考上海卷,以及20xx年高考两套全国卷等都是这种题型。

它们的相似点大致是由材料+要求两部分组成,命题者提供简短的材料,明确写作的具体要求,但没有确切的作文话题指向,考生要根据材料确定题目与表达主旨进行写作,这种形式的作文称为新材料作文或后话题作文、题意作文等。这种作文模式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比材料作文宽泛了写作的思维张力,给考生自主发挥的空间更大。

[写作技法]更具开放性与灵活性,便于考生发挥。

在认识了题意作文或后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之后,我们就有必要对它的概念做一粗线条的界定。所谓新材料作文或后话题作文、题意作文,即是指命题者提供一则寓意深刻、丰富的短小材料或简明图画,有的还稍加提示点拨,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材料或观看画面,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认识、剖析、理解、开掘与感悟,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拟题目进行写作。

就其实质来看,这种作文形式,大致介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其命题特点、写作要求和话题作文有相同之处,也可以看作是话题作文的一种变式。相对来说,该种作文,较之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与灵活性,更利于学生发挥出水平,展现个性才华。缺陷是,有的材料比较艰涩难懂,可能会加大部分学生的审题难度,如湖北省20xx年高考作文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根据以上文字作文,题目自拟,800字以内。体裁不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34404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