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一个及时概括。多进行写作练习和修改,可以提高写作的流畅度和表达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帮助。
高中数学探究教学论文篇一
提问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提问也是一门艺术。科学地设计提问教学,能唤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注意,有利于促使学生的知识迁移,创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为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主要围绕着下面几点展开的:
教学实践证明,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高中阶段的数学相对比较抽象,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则显得更加的重要。从表层来看,高中数学由定理、公式组成,比较枯燥、乏味,没有很强的趣味性。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学生学习起来也会觉得毫无趣味,自然也就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提问的过程中,既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也要注意提问的趣味性,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比如说,在讲解"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先讲述"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他用了非常简便的方法在非常短的时间正确地里计算出了"1+2+3+……+100=?"的结果。然后再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学生这个时候也会产生好奇---他到底是如何准确地计算出结果的呢?促使学生带着这种好奇心与求知欲去探究,他们也会对"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产生好奇,进而则会主动探究学习这一公式,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要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设计,参考课程标准,对每一个问题进行最好的情境选择,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兴趣。
此外,数学教师也要选择一个适合的角度,让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跟随着教师的问题情境逐渐深入,自然过渡。学生的心理也会有一个好的自然过渡的过程,实现数学的教学目标。反过来说,学生只会感到数学知识的繁琐、枯燥,学不懂,效率自然也就低了。
比如说,在讲解"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观察教室中房屋上面的一条直线同地面上任何一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然后再结合教室中现有的事物,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知晓数学知识与生活是密切相连的。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会提出一些记忆性的问题来考察和巩固学生对一些知识的学习情况。设计这种问题,答案一般都是固定的,甚至只有唯一的答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很难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一般都没有固定的答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思考,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得学生进行充分思考,也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系列后续的问题,这样也便于学生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与掌握。
有时候,教师在上课之前会精心准备一些问题。当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却把他们晾在了一边。有时候学生刚刚回答,教师就接住学生的回答,一讲到底。长期下去,学生既不能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去,而且还容易造成学生对问题的麻木以及对教师自问自答的依赖性。
新课改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对一些关键问题、关键环节且慢说破,要主动留下"更美的风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欣赏,促使学生在探索、思考问题的体验中提升思维和激发兴趣。例如,在讲解"双曲线概念"时,当得出双曲线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时,就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动点的轨迹是双曲线,需要满足的条件有哪些呢?学生通过思考,当得出||pf1|-|pf2||=常数(小于|f1f2)|后,这个时候,教师还可以把条件进行如下改变,继续让学生思考。把小于改成等于或者是大于,其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呢?对于上述问题在椭圆的概念中已经研究过了,学生自然也就会产生相关的联想,这样也更能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和记住椭圆和双曲线的相关概念了。
此外,教师的教学智慧不是体现在"先知于学生、胜学生一筹"上,而是体现在"与学生同步"甚至是"落后于学生"这方面的。"说破"的火候掌握在教师自己的手里,但是却取决于学生的需要,我们常见的"教不越位,学要到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提问掌握好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课堂可以说是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场所,因此,让课堂提问充满着思维的碰撞、充满幽默风趣的语言对白,要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快乐学习、成长的沃土,让学生都能够不断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有效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也能够体现出数学学科的实用性。
[1]张国艾。高中数学入门课:漫谈高中数学学习方法[j].青年文学家,20xx(29)。
[2]刘辉。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j].中小学音乐教育,20xx(4)。
[3]朱丽。课堂提问中的"问题"检视与对策[j].江苏教育研究,20xx(4)。
[4]于凤君。课堂提问应注意有效性的基本原则[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社科版,20xx(2):79.
[5]陈孝飞。数学课堂中提问技能的有效性分析[j].考试周刊,20xx(7)。
高中数学探究教学论文篇二
当然我们在充分认识“情景”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同时,要防止认识上的偏差,不能片面地理解“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形式化地创设生活情境,要使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知识背景、认知基础及教学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这样的情境才能起到“未有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
如果只是“一厢情愿”地绞尽脑汁捏造的“失当”情境,只会是“事与愿违”的“画蛇添足”罢了,定会导致数学课堂“数学味”的丢失。
因此,教师在选取情境要恰当,要具备针对性、趣味性、启发性、简洁性和铺垫性原则。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如果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学习的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精力集中,课堂效果必然提高。
二、在教学过程中转换教师的角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标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去充分体验数学和欣赏数学,注重知识和能力的获得过程,学会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扮演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
每个学生都具有与众不同的学习风格,或喜沉思、或喜交流、或爱自学,或需指引等。
学生学习的过程其实是展示自己个性的过程。
我们教师要允许并且鼓励和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不管学生的方法繁简与优劣,他们都敢于用各自的方式探求并表达出对问题的理解。
所以说,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并加以引导,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使他们思维既富有个性又深刻。
如果教师仅限于传授知识,那么学生思维的火花就不会闪亮,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会相对缺乏;如果教师对个性学习的理解仅限于多种解题策略,而缺乏对学生思维的点拨和提炼,那么学生的思维很难由自发走向自觉,得以深刻和升华,创造力就相对减弱。
这时教师不要以一个“传道者”的高姿态出现,而是鼓励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使其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的学习个性就有里很大的发展机会。
个性化的学习转变了我们过去的教育过于注重“教”,而少关注“学”的做法,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中心,是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
三、合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教学逐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以其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等鲜明的教学特点,促进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并逐步打破“一块黑板、一枝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构建起新型教学模式。
吸引长期的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课堂教学中来,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还可以结合一些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增强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技术手段。
“新课标来了,我们应该怎么教?”这是很多教师的共同深思的问题。
如何体现新课标,当中包含着很多细节、点点滴滴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去思考。
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
而你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当然,作为新时期的一名高中数学老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育观念。
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通过不断的交流获取经验与灵感,跟上时代的步伐,尽早完成向新型教师的转变。
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认真研究和解决好以上问题,教学业务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课程改革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作者:魏剑刚单位:四川省阆中市河溪中学。
高中数学探究教学论文篇三
1.我国高中数学教学评价过程中过于的主观性。现在的数学教学评价主要是数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这种评价的依据主要围绕着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成绩进行,往往重视学习结果,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而对整体高中数学的教学评价上级部门也主要以得分率进行,因此,高中数学教学评价没有得到各级部门的重视和认可。
2.高中数学教学的评价缺乏科学的指标体系设置。评价的依据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等。
3.数学教学评价的形式过于单一,太过于随意性。教师在评价的语言和评价的表达中过于简单,学生无法从教师的评价中获得激励。
1.学生主体性原则。高中数学教学评价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逐渐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在传统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往往过多地重视数学学习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全面评价原则。新课改提出对课堂的评价形式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要充分体现出对学生学习的导向作用。体现出课堂师生互动的教学思想。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通过评价形式的促进作用解放教师。
2.发展性原则。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这个过程中不是简单的进行好与坏的评价,也不是简单的以学生数学成绩的高低来作为评价的依据。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坚持更加全面的发展观进行评价,评价的主体可以有不同的选择,既可以是教师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主体的评价、小组的评价等。而评价的形式和依据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注重个体间的互动,从多种角度进行评价。多面的评价要坚持立足被评价者的个性发展,更加重视数学学习过程的培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能力。
3.学科性原则。高中数学教学评价要体现出数学学科的特色。高中数学的知识点丰富,逻辑思维性强,课时任务重,因此,在评价的过程中要体现出数学的学科特色。高中数学教师应该针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科特点拟定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重视数学的思想方法,体现数学的语言特点,注重数学的应用意识。
(1)在评价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探究,是否具有极强的求知欲,能否参与合作学习,培养数学思考能力、善于观察和总结的能力,并能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提出合理的问题,能否在数学课堂上发散思维、大胆假设,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更加的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真正体验、感悟教学思想领悟到数学知识的真谛。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内心发展,强调丰富的体验,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3)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引导学生获取准确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提升思维能力,进行全方位和多角度的思考。
2.科学合理地运用评价标准。
(1)广大的高中教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重视参考教学设计,在拟定的评价标准中进行内容的填充,凸显出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这有助于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促使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更加全面,体现出人本管理的思想。
(2)广大的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发挥出集体备课和探讨的作用,学会资源的分享,并在课堂中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能够弯下腰进行教学。要善于发现学生处理和分析数学问题的学习思路。评价形式要更加丰富。在互动学习中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3)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评价标准也应该随着教学实践和学生能力的不断变化有一定的调整。一方面,高中数学教学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对终结性评价的重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能够提高数学学习成绩,起到提醒和促进作用。而另一方面,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在于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采用形成性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维水平等方面进行考核。
总之,当前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评价过程越来越重视,高中数学教师也针对教学评价结合学科特点拟定了相关的标准,在实践教学中合理的运用教学标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但是,当前我国当前高中数学课堂评价标准并不完善和科学。因此,在评价系统完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与总结,发挥创新思维,体现数学评价的差异性。
高中数学探究教学论文篇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今,高中教师将传授数学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忽视了数学文化的渗透。数学文化的缺失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教学内容缺乏创新和拓展、教学评价不够具体等方面,数学文化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1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忽视学生的真正需求,仅仅进行教学内容的传授,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主体,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气氛过于压抑,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教师不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严重影响学生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也限制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2教学内容缺乏创新和拓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将数学知识和数学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不够生动形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又缺乏对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拓展,使数学知识和数学文化之间没有建立联系,导致学生的数学思想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
3教学评价不够具体。
教学评价结果,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样能够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学评价主要依据是教学目标,通过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查、分析和评价,判断教师的教学质量。然而目前教学评价的内容相对简单,很难全面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数学文化的渗透教学评价中也没有体现,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在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每个章节开头都会有一个图,章节的引言中还会出现数学家的名言,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数学信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数学文化,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喜爱。例如,在讲“钢琴与指数函数”时,教师可以通过优美的钢琴曲引入教学内容,介绍钢琴的高音频率和琴弦长度,建立函数关系y=2x,画出指数函数曲线。学生进行乐曲欣赏的同时,加深了对指数函数的印象,有助于提高指数函数的教学效果。
2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知识的发展和形成,不仅是一种解题方法,还蕴涵着数学文化的演变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传授数学知识,还应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由来、发展和演变,使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讲“无理数”时,教师可以引入无理数发展史,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对无理数的特点和性质进行深入探讨。教师还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沟通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然后通过反证法和变式训练等方式,强化学生的思维模式,使数学文化得到有效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在掌握数学概念的基础上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需要理解数学概念。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渗透数学概念的内涵、本质和相关的拓展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诗词的引入,具体讲解数学概念。例如,在讲“仰角、俯角”时,教师可以引入诗人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通过“举头”代表仰角,“低头”代表俯角,引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通过诗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4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中所包含的精神和内容非常丰富,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时间进行渗透远远不够。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了解数学文化的内涵。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关于数学的知识竞赛、论文评比、班级海报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使学生积累更多的数学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培养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有关数学文化的书籍,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深刻了解数学文化的内涵,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且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数学探究教学论文篇五
在数学教学课堂中,传统的方式注重习题的练习,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求解思路之后都是大量的习题。这种方式让学生对于知识点和解题思路的掌握都达到了极高的程度,却没有让学生真正的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应用。长此以往,一方面会让学生把数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忽视数学是学习理工科的基础,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这一道理,学生知识钻研解题的思路,而不知道如何在实践中如何运用数学的手段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反复的进行解题训练,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性练习,增加了数学学习的枯燥性,同时忽略了数学应用中的有趣的一面——实践中对问题的简化与归纳总结,让学生完全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失去了兴趣,哪怕是学生自己凭着坚定的信念学习效果也不见得会如何好,更何况大部分学生不具备坚定的信念来学好数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更多的将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现实中的问题引入数学中的概念或者理论,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概念,这种理解不仅仅是理解概念本身的含义,更是对于概念背后所蕴含的实际问题本质的真正了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真正的了解数学之美,见识数学的神奇,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不妨让学生参与一些简单的数学建模活动,高中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数学应用水平,有着相当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强大的自学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有针对性的数学建模活动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体验数学与生活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些方法通过让学生体会和见识应用性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以用促学,真正的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本质。
不可否认的是,数学的学习是需要大量练习的,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各个部分的知识,深入的了解到各个部分深层次的联系,掌握更强的解题能力。但是题海战术有着诸多的弊端。首先,题海战术训练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长时间的解题甚至可能让学生形成强烈的`惯性思维,忽视题目背后基础的数学原理,忽略了做题原有的目的,淡化了数学解题的原本意图;其次,题海战术让学生可以在初学知识的时候迅速地掌握知识点,但是当学生对于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题海战术主要作用就只能是提升解题的速度和计算的准确率,对于真正的原理性的教学没有帮助。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必须要强调的是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异的,教师不能将一套学习方法套用到学生的身上。但总而言之,有以下几个大的方向。一是让学生习惯于一体多解。同一道题目,往往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通过让学生思考一题多解可以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二是要让学生理解数学的解题思想,或者说是蕴含于数学发展中的数学方法,比如方程思想,数形结合,转换的思想,等量代换的思想。这些都是数学的精华,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本源,这样的学习和掌握能让学生真正的掌握了理解数学的魅力,了解到数学内在深刻而缜密的逻辑联系。学生接触到这些,自然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而当学生真正的掌握这种联系,大部分的题目和一部分实际问题都能轻而易举的解决,在之后的学习中,往往也能举一反三,学习效率和学习的热情都提高了。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仅仅是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同样是学习如何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方案中,教师通过大量的时间全面的讲解知识让学生对于自主学习产生了一种惰性,知识也就只能局限在课本上。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促进小组之间的良性互助,自学效果良好的学生为其他学生解答疑惑,通过这些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其次,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组织小组讨论学习,让学生通过互相讨论达到对于知识更加深层次的理解。特别是在进行一些新的课程实践的尝试时,如数学建模的尝试。可以让学生组成项目小组,共同完成一份报告。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同时将自己负责的一部分深入的理解,通过交流实现整个小组对于知识的深入理解。这样的方式,无疑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
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问题和概念的抽象性。当学生接触到繁杂的各种数学概念,往往失去了学习下去的信心。教师如果可以通过一些多媒体技术手段让学生建立直观性的认知,往往能让学生很快的理解这些概念。如:讲到立体几何的问题,对于一些复杂立体图形的求解问题往往让学生十分吃力,但是如果能将图形建立三维图像,让学生可以多视角的观察,这些复杂的立体几何的问题也就不再困难。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类似于有导向图的逻辑结构,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概念公式之间的从属关系,让学生能够掌握传统教学中难以言明的整体架构。最次,大量运用多媒体技术也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需要将大量的时间用于板书,但是多媒体的推广让教师可以以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一些复杂的板书,大大节约了时间。
高中数学教学是高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一方面要保证学生一如既往的有着扎实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实际应用的能力。这就对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深入而切合实际的创兴和改革才能让教学模式适合新的教学要求。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创兴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在教学实践中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也希望教学模式的改进能够很快的实现突破。
高中数学探究教学论文篇六
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认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态度消极、被动——不想学,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充分运用或者不能以正确的方法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特别是不能或者不想动脑,去认识教师的所教,那么,即使教师"教"的再好,也不能促进学生自身知识、能力的发展。
喜爱也就是做一件事的理由和把事情坚持下去的最强动力。良好的心理素养、近乎痴迷的兴趣是高效率学习数学的前提,也是在最后的考试中取胜的必要条件。大多数同学都会觉得繁重的数学学习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遇到一道难解的题,或者期末考试考砸了,更是郁闷至极;也许,此时的我们,都会有一种很不舒服的压抑感——这是由繁重的学习任务,紧张的竞争氛围,沉重的学习压力造成的;可是,我们能逃避吗?难道就这样被动的忍受吗?不,既然不能逃避,那唯一的办法,就是去正视他,化解它!心情不愉快的时候总会有的,怎么办呢?是继续硬着头皮学习吗?不是,而是要迅速让自己摆脱不愉快,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遇到这种情形,可以找一个自己信任的人,把自己的不快倾诉出来,寻求他人的理解,这样,就能很快收回烦恼的心,专心学习,也才能保证学习的效率。怎么样?试试看就知道了!此外,由于学习太紧张,再加上学习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顺心的事情,我建议,我们每天都要找一个时间,最好是在傍晚的时候,走出教室、走出家门,在安静的地方走一走,放松一下,回顾一下一天的学习和生活,表面上看起来这样做耽误了一些时间,但是,有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心境,提高了学习效率,那点时间算不得什么,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
除此之外,对自己还要有十足的自信,自信的学习,自信的走入考场,就能自信的取得成功,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精神太紧张,特别是在考试的时候,就很难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更不要说超水平发挥了。
那么,数学学习中、考场上,什么是心理的最高境界呢?一句话,"宠辱不惊"!也就是说,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能兴趣不减,心静如水,沉稳对付;如果感到题目比较难,不好对付,能做到既不紧张也不失望,依然我行我素,全力以赴;反之,如果感到题目比较容易,也能做到不喜形于色,以至于放松了警惕,漏洞百出。也许,你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感触,比如有的时候感到题目非常容易,却并没有取得一个意料中的好成绩;而有的时候,感到题目非常难,结果也没有考的一塌糊涂!原因很简单,不管平时的习题或考试题目怎么样,都是大家来承受,决定你成绩如何的不是题目的难易,也不是你的绝对成绩,而是你在全体同学或考生中的位置,而是你是否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因而,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形,都要不受其影响,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步骤学习和考试,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当然,真能做到这一点,也非常不易,但是,只要我们有意识的去锻炼,去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对我们学生而言,学习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内容,那么,我们就把学习、考试作为演练场,有意识的去提高自己数学的心理素养,培养自己的兴趣,从而成为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学习是要吃苦的,是要能忍得住板凳上、台灯前的寂寞。学习就是学习,学习不是娱乐,没有哪一种学习方法能让你象看美国大片似的学到博士。这是自然规律。
1、做一个个人错题集。我给同学们一个公式:少错=多对。如果做错了题目,不管发现什么错误,不管是多么简单的错误,都收录进来;我相信,一旦你真的做起来,你就会吃惊的发现,你的错误并不是更正一次就可以改掉的,相反,有很多错误都是第二次、第三次犯了,甚至于更多次!看着自己的错体集,哎呀,太触目惊心了。这真是一个自我反省的好地方,更是一个提高成绩的好方法。复习越往后,在知识上取得突破的可能性就越小,而能纠正自己的错误,实在是一个不小的增长空间。如果你还没有这个习惯,那么,就去准备一个吧,收集自己的错误,分门别类,然后没事的时候就翻一翻,看一看,自警一番,肯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2、参考书有一本足矣。我想说,不要迷信参考书,参考书不要很多,有一本主要的就足够了。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现在市场上很多参考书卖得很好,都挂着某某名校名师的牌子,鼓吹的有多么多么好,结果,不少同学在眼花缭乱中拿了一本又一本。其实,我们在学习、复习中时间很有限,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更有限,在这些有限的时间,朝三暮四,一会儿看这一本参考书,一会儿看那一本参考书,还不如不看。把课本的知识结构知识要点烂熟于心,能够在很少的时间里把一科知识全部回顾一遍。能做到这点,要比看一些所谓"金钥匙银钥匙"的参考书要重要的多。总之,一句话,抓住最根本,最主要的,不要盲目的看参考书,特别是不要看很多参考书。
3、遇到疑难该怎么办呢?首先是要尽可能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如果不能解决,也要弄明白自己不会的原因是什么,问题出在那里。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决不奢望不遇到难题,但是,也决不允许自己不明白难题难在那里。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就可以采取讨论以及向老师请教等方式,最终解决那些难题;解决绝不是你原来不会做的通过别人的帮助会作了,而是,在会作之后,回过头来比较一下原来不会的原因是什么,一定要把这个原因找出来,否则,就失去了一次提高的机会,做题也失去了意义。
5、学习考场制胜的法宝。首先是要摆脱心理上的恐惧,可以这样提醒自己,"害怕什么呢,不管有多难,大家都和我一样。"这样自我心理暗示一段时间之后,心里就坦然平静多了。其实学习和考试中最重要的不是要学或考的怎么怎么样,而是能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这也是超水平发挥的前提。大家不妨试一试,也许效果很好呢!其次,就是要有正确的学习和考试策略,做到"宠辱不惊",特别是,遇到难题的时候,不要紧张。考试中有这样一种现象,一旦遇到一个题目,作了好长时间还无法解决,就焦躁不安,严重影响后面的作题,进而也影响考试的成绩。
6、正确认识考试。其实,这里,我只是提醒大家注意一个事实而已了。那就是,如果不是竞赛,那么考试卷中,超过80%的内容都是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已经练习过的内容的翻版,也就是说,80%多的题目都是非常基础的,80%多的分值通过努力,我们每个人都是可以拿到的,如果大家不相信,可以自己去看一看是不是这样。想象看,抓住了这些基础的题目,是什么水平呢?所以每一个同学都要看到这个事实,让自己自信起来。
不管怎么说,在学习中要有埋头苦干的精神,但决不能只是一味的埋头苦干,要能善于钻研,善于归纳,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数学探究教学论文篇七
“学教”理论主要是强调师生教学主体的转变。由传统的以老师教学为主体,向学生学习为主体进行转变;由传统的老师灌输知识的方式向老师分享知识的方式进行转变。这些转变都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学工具”理论是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运用现有教学工具以及引进新的教学工具,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起重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以教学目标位基础,再进行合理的情境创立,找出知识的基本理论、概念,找出知识的重难点。然后再进行意义的构建。
2.2教师指导。
自主探究式教学提倡以老师为指导,学生参与学习的教学模式。老师指导在自主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老师的指导对学生知识意义的构建起着推动作用。因此,高中老师在进行自主式教学时,在重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不要忽略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效应。
3.1情境的引入。
在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入情境。高中老师应该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的主要内容与目标,联系案例与实际,来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前,引入情境辅助教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同时,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自我分析与探究。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会主动的将原有的认知与新的知识进行对比分析,并且进行合理的联系,对新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3.2问题的设计。
高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问题的设计。在教学课程中,用有意义的问题来诱导学生向意义的构建方向进行思考。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会主动的进行问题的质疑,并且提出新的问题,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向主动的思考转变。
3.3自主的探索。
自主探究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主”上。老师在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学习的自主探索。在学生探索过程中,高中老师应该适当的进行提示,促进学生沿着正确的探究方向前进。在自主探索的教学环节,学生始终是主体,老师起着帮扶引导的作用。
3.4课堂的协作。
在教学过程中,高中老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开始小组互动、小组交流,共同探讨学习,更深层次的完善对主题意义的构建,通过课堂上各种观点的争锋辩论,让学生对讨论的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课堂协作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能够看到事物的多面性,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必须要把握好学生自主学习与学生合作学习的度,合理控制两者的时间安排。自主学习应该是首要的,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和好的自主学习效果上的。
3.5课堂的总结。
课堂的总结在自主探索学习过程中,起着教学收尾的作用。课堂的总结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高中老师可以把课堂总结改为一次体会交流活动。通常情况,学生在经历了某次课外活动后,老师会让学生写出感受、体会。其实,不只是课文活动,课堂中的课堂总结,同样能够用体会交流表达出来。老师在课程结束前,让学生大胆的畅谈自己对课程的学习感受,对老师授课的意见,自己学到了什么,以及还有什么疑问……。通过学生的畅所欲言,老师不仅可以发现自己在授课过程中的不足,还能够通过课堂总结,摸查到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既有利于老师不断的提升授课能力,改善授课方式,也能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导性,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自主的总结。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现阶段,我国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还不够成熟,高中生自主学习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何更好的进行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是我国教育界、社会都应该不断探索实践的路程。
高中数学探究教学论文篇八
(一)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当前的形势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比较被动,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并且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都是过于强调学生的习题练习,搞题海战术,以达到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当然适量的练习题对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如果学生所做的练习题比较多的话,这样不仅会比较浪费时间,重复性做题也不会达到最终目的。
(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调养新课改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是现实中很多高中数学教师都会忽略这一点,他们在给学生讲解问题的过程中,总是只单纯地把问题的答案说出来,并没有教会他们独立思考进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很难得到培养的。
另外,有些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这种方式对于课堂气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没有好的课堂气氛,是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
很多时候,小组学习的本意是让学生能够多交流多探讨,借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但实际上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可能会获得较大的收益,并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处于主导地位,而成绩差的学生就比较被动,不能独立思考,进而也不能得到提高。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以讲解为主,学生的地位得不到体现,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教师和学生能够真正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参与,主动探讨,让高中数学知识能渗透到学生的认知中。
另外,教师在进行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定,并且作业必须展现学生的能力为目的,而不是仅仅靠重复性的练习。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总结,进而调整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效果。
(二)开发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效果高中数学对学生的最基本要求是能通过一些数学原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进而解决生活问题。
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能创设出一些合理和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这些情境,能积极参与到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而对于数学这种比较抽象和枯燥的学科来说,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使学生产生兴趣。
这时,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有利于极大他们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般来说,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要能采用直观形象的事物将难懂的数学知识和原理呈现出来,以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在新课改下,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有了比较高的要求,教师首先应该掌握比较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这样才能制作出比较好,学生都容易接受的教学课件,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方面,教师们在课余时间可以加强交流和学习,以便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加强他们的专业素质。
因为,教师只有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才能保证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创新能力水平是现代社会对他们的要求,而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就需要学生能进行独立思考。
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进行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把自己不太懂的知识记下来,这样的话教师讲解以后就会对这些内容加深印象。
如果只凭借学生一个人不能解决问题的话,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商讨解决,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小组合作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面对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同问题,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采用教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开发多种教学资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一定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作者:苏艳英单位:河北省内丘县第二高级中学。
高中数学探究教学论文篇九
实现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这是新课程改革下教学的重要方向。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改变了传统教学枯燥而低效的教学局面,推进了数学教学改革的步伐,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时间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学内容的丰富、自学能力与理解水平的提高来展开论述。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深奥的学科,以往教学中采用机械的讲解教材知识,并不能激起学生主动的思考与积极的思维,学生只是在被动地参与、机械地记忆,并没有深入地理解这些知识点,相反还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带给学生一系列消极厌倦的情绪与心理,最终使得学生更加厌倦数学学科,彻底失去兴趣。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其运用于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可以改变以往枯燥的的教学氛围、机械的灌输模式,为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富有生命的活力。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思维更加活跃,自然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点,将数学知识真正转化为自身的技能与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提高。可以说,现在信息技术的加入让高中数学教学变得更加活跃、更加有效。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高中数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兴趣、情感为代表的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智力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可以说这直接决定了学生智力认知活动的成败。实现学生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开展快乐学习,这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教学理念之一。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不再是枯燥而单一的信息输出,而是以图文声像来创设直观生动的情境,将情与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彻底改变了以往没有情感参与的机械式灌输,其能够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冲击,这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莫名的吸引力,更能为学生营造出愉悦而宽松的教学氛围,带给学生更多心理上的自由与精神上的放松,给学生以全新的体验与愉悦的感受,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真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也就是说我们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教材有限的资源、封闭的空间,而是要将学习置于生活这个开放的空间之上,实施开放性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成为新世纪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现代信息技术依托于具有海量资源的互联网,更能突破传统教学中难以逾越的时间与空间上的种种限制,将这些丰富而多样的教学素材重新组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身在教室就可以徜徉于宽广的数学世界。如在学习排列与组合这一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改变以往机械的概念讲解,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如体彩、福彩的排列,用计算机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于课堂,这样既实现了数学的生活化,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与现象来引出抽象而深奥的数学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概念;同时更能将学生的学习视野引向更宽广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形式单一,师生互动空间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生的自学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强烈的人机交互性,可以实现教学的多向互动,真正实现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学习。如教师可以将重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课,上传到数学教学资源库中,这样学生就可以在非课堂教学时间来根据自己对相关知识点的实际掌握情况自主选择观看的内容、观看的次数以及观看的速度。这样的学习不再只是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时间,也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同一节奏、统一标准的一刀切式教学,而正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分层教学、个性化学习的具体体现,从而真正实现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完全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学情来展开有目的性与针对性的学习,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实现全体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
数学具有非常强的抽象性与系统性,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思维能力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但对于一些较为深奥的知识点理解起来仍具有很大的难度,这是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再加上传统教学以语言的讲解为主,并不能让学生深入本质理解,这也是许多学生数学成绩不好、甚至讨厌数学学科的一个主要原因。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具有丰富的数学素材,同时更能将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点与直观具体的场景与事物结合在一起,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这样的学习就不再是单纯机械地来讲解知识本身,而是能从知识产生与发展的全过程来帮助学生深入本质去理解,这样学生就不再是机械的背诵定理、套用公式,而是能够可以真正的理解、灵活的运用。如关于图像的平移,我们就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功能,将图像的移动过程直观而动态地展现出来,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而深刻地认识到平移过程图像的形状与开口方向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横坐标或纵坐标,从而理解上下平移横坐标不变,纵坐标改变;左右平移纵坐标不变,横坐标改变。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图像与函数方程式之间互相转换,当在遇到此类问题时自然能够应对自如。
总之,无数的教学实践都证明了现在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但最终现在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否发挥,发挥到了什么程度,这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与驾驭水平。因此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理论研究,更要树立先进的教学思想与教育理念,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摸索、善于总结,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教学致胜的法宝。
[1]沈晓燕.浅析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xx(21).
[2]何庆文.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4).
高中数学探究教学论文篇十
摘要:伴随着高中知识的改革,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也从以往的教师为主体的模式逐渐向由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新型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所以,在这种环境下遵照“引入教学情景—带领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课堂总结”的新型自主探究式模式逐渐的在高中数学中开始推广使用。这篇文章对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了简单的研究,为改革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一)“学习环境”理论。
“学习环境”理论注重学生对环境的管控。指的是在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中,学生通过使用周边的能够支配和利用的资源,开展有利于学习的活动。学习环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教学情境、沟通、协作与作用。所谓的教学情境在学校学习环境中属于核心内容。老师在设计教学环境的时候应该将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作为最终的学习目标。沟通,是创建学习合作关系的基本前提,学生应该使用沟通的方法,开展合作。比如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进行交流并制定合理的学习方案。协作是沟通的终极目标,这里所说的协作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协作。开展科学有效的学习合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作用,指的是老师在开展教学任务时,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作用的研究和创建。让学生能够认识到知识的.基本内容,深层性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学教”理论。
“学教”理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明确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老师在课堂中的引导地位。这种理论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由传统的教师教授学生知识方法向老师分享知识的方法进行调整。这些改变明确了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工具”理论。
“教学工具”理论指的是老师在教学课堂中能够运用恰当的教学工具,辅助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设计教学情境。
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老师就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的步骤,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使得教学能够与实际相结合。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下学习数学知识,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爱好,使得学生能够充分的利用自己以往的认知结构以及以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在旧知识与新知识中创建联系,并且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解运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时,让学生根据具体的函数图象能够借助计算机或者是信息技术工具计算器运用二分法求解近似解。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笔者专门设计了教学情境“在一个雷电风雨的晚上,某小区的电话线路出现了故障,这是一条10千米的线路,怎样迅速找到故障?”笔者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让学生能够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引导学生思考,进而运用二分法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问题的探究,笔者与学生共同进行探究,并且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彼此合作进行分析。这样一来,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问题相结合。
(二)提出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
老师通过精神的设计教学步骤,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运用多种方法提出相应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从以往的学习方法向积极主动探索发展。鼓励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内容的独立探究。先通过老师进行启发和指导,例如在演示和解释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中理论概念的时候,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独立的探究。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在探索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关系时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能够沿着概念框架进行攀升。让学生从始至终都能够自我分析,主动思考,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的话比较少,可是对学生的帮助十分大,充分显现了自主探究教学方法的优势。
(三)进行课堂总结。
进行课堂总结时,总结的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让学生进行总结;第二,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总结;第三,让老师独自总结;第四,让学生将总结写成文章。有必要的话还可以举行总结文章的答辩分析。主要的答辩方式为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推荐一个人和老师共同组成评审组,让组长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总结的顺序,在每一个小组进行总结的之间,将总结文章上传到电脑中,总结报告中先介绍本小组的主要探究过程,然后在回答评审组提出的问题。然后评出表现优异的小组,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自主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现在高中数学教学的根本主题。运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研究证明,高中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比单纯的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更加重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能够开展多层面的分析和讨论。来扩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思维创新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理论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3]覃庆文.浅谈高中数学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j].成功(教育),2012(08).
高中数学探究教学论文篇十一
高中生正处于认知能力、自我意识较强、个性发展比较完善的阶段。首先,高中生的独立自主性、准确性和持续性都在不断提高。其次,高中阶段的学生都擅长自我评价,对于学习目标和学习进度能够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整。在学习兴趣和动机上,高中生已经不断地摆脱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且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已经能够深刻地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准确地评价自身的学习目标和进度,而且一旦制订出学习目标,就不会轻易受外部学习环境的影响。虽然高中生的自主意识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对于学习数学也会产生一些困惑,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来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最有效的动力,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趣味性以及数学知识实际应用的意义。
(1)不断钻研数学本身知识,教师可以根据讲解内容,运用生活实际案例进行讲解,选取学生关注度较高的话题进行讨论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例如,在讲解三角函数时,教师就可以问学生,如果不上树能否测量树的高度?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不断转变教学方式,例如运用多媒体方式教学,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3)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总结后,鼓励学生间进行互动、交流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进行分层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让所有学生都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动力和信心,从而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
如果是教师为学生制订学习目标,很难细致地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也会由于教师制订的目标过高而造成一定的压力。如果是学生自己进行制订,就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制订出适合自己的目标,也会为了达到而加倍努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预计下一次测验的分数,然后再在测验后让学生自己检验是否达到目标,如果达到了就继续制订下一阶段的目标,如果没达到就要认真地分析有哪些影响因素和不足之处。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学习方式和成果来提高。因此,在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学习分析、总结时教师要积极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自己分析得到的见解和自己的探究成果,积极地分享给大家,让其在师生、生生的不断交流中,分享彼此获得的启发和体会。不断地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自主学习的领域拓展得更广阔。
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和优势,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自己每一阶段的学习成果、态度、目标作出客观的总结,积累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这样有利于学生及时地调节本阶段的学习心态和方式,在提高学生自我监督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学习效果,形成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的学习心态和习惯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每个阶段的实际需要,在教学内容和目标上做出适当的调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的方式也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分析、完善,最后总结出最科学、合理的应用方式,也使其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高中数学探究教学论文篇十二
数学课堂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学习者,学生是发展的根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积极、民主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问题的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要摒弃传统教学的弊端,转变数学教学模式,加强问题式教学。
一、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问题性”的设计。
教师应花大力气寻找相关材料,坚持“四问”,即问自已,问资料,问同事,问网络,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以“恰时恰点”的设问来引导学生的数学教学活动,展现与现实世界生活相关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激发提问热情,孕育创造精神,通过观察思考,探索合作等活动,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索,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不断有收获的过程中愉快地学习。教师也在活动中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求得新的发现,成为合作者、学习者、研究者。
二、“问题式教学模式”操作程序。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2、尝试引导,把数学活动作为教学的载体。学生在尝试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把握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向,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难以判断知识运用是否正确、方法选择是否有效、问题的解是否准确等,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3、自主解决,把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长远利益。让学生学会并形成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需要让学生反复经历多次的“自主解决”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把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作为长期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意识。
4、练习总结,把知识梳理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选择和设计例题与练习,培养主动梳理、运用知识的意识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
常用练习形式:(1)例题变式。(2)让学生进行错解剖析。(3)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命题,相互考察。
总结是把数学知识与技能通过“同化”或“顺应”的机能“平衡”认知结构的必要步骤。适时组织和指导学生归纳知识和技能的一般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记忆和应用。常用总结方式:(1)在概念学习后,以辨析、类比等方式进行小结。(2)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
(3)从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学习的.启示三个层面进行课堂小结。(4)布置阅读、练习和实践等不同形式的课外数学活动。(5)让学生撰写考后感、学习心得、专题小论文。(6)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课题研究。
三、“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目标。
1、“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开掘创造性思维潜力,培养主动参与、团结协作精神,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自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2、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标:会审题——能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会建模——能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会转化——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会归类——能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并能进行总结和整理;会反思——能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会编题——能在学习新知识后,在模仿的基础上编制练习题;能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编制数学应用题。
四、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1、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1)能否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2)能否应用各种策略或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3)能否有效地解决问题;(4)能否证明和解释结果;(5)能否概括和推广解法。
2、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解题过程的细节;(2)聆听学生对解题方法的讨论;(3)批改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考试卷;(4)分析学生的学习体会或考试心得;(5)阅读学生的数学小论文。
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国传统的数学教育,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重书本知识,运算能力和推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略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现实主题或问题以支撑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创设真实良好的学习环境,以诱导他们进行解决问题的探索,在有效教学与有意学习的对立统一基础上,通过师生共建合作交流与对话互动的课堂教学大平台,让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活动能真正落实到实处。总之,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将触动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转变观念,摒弃旧角色,在新的理念和标准下尽快地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教学中积极实践问题式教学模式,将最大限度地把青年教师的课堂教育思想和观念从“灌输型”向“启发探究型”转化,把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接受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转化,把师生关系从“从属型”向“平等型”转化,把基础性的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可以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来实现,“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基础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有机结合的一种尝试。
高中数学探究教学论文篇十三
分层教学模式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早在20xx多年前我国的教育学家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理论,即针对学生不同的能力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但因材施教的理论与分层教学模式还存在一些差别,后者的应用模式是在现代教学体系之中的,即在学生学习课堂上进行运用。
近年来,我国教育学领域的专家不断对分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新的学术观点。但本质上说,分层教学模式是为了将教师的精力进行合理支配,最终实现整个集体学生成绩的提升。
简单的分层教学模式为:通过新知识的讲解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例如,划分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代表掌握程度最好的学生,第二等级代表掌握程度一般的学生,第三等级代表掌握程度差的学生。分层教学开展的模式是,针对第二等级的学生进行再次辅导,掌握程度依然无法提升的编入第三等级,已经进入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的学生自行安排学习任务,教师重点扶辅导第三等级的学生等到第三等级的学生掌握之后,再开始新的教学课程。
分层教学模式的出现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在教育工作逐渐形成体制化之后,人才的培养是第一需求,分层教育就是为了解决整体人才两极分化的问题,这是节约人才的一种表现;否则放任第三等级类的学生不闻不问,甚至采取冷漠对待的方式,必然造成教育的不公平出现。从这个角度说,分层教学模式也体现了教育的民主性。
(一)以学生主体为对象应用。
以学生为主体的`分层教学模式是最常见的应用手段。高中期间的数学学习内容较为复杂,所涉及的数学理论与义务教育阶段完全不同,甚至有一些颠覆的性质。例如,在中小学期间所学习的质数、素数、分数等概念,都有唯一确定的计算结论,而在高中之后接触象限、区间、排列组合等内容,不仅要从数学基本计算考虑,还要融入数学研究理论。
可以说,高中数学的特殊性质导致学生在接触之后,就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表现。能够快速掌握的在日后的学习中必然不断前进,而无法掌握的学生会越来越吃力,因此,需要教师拿出经历及时解决。在这样一种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分层方式就比较固定,会有一批学生长期处于学习的末端。因此,在进行分层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不能够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让其感觉到自己是落后,需要老师的特殊照顾。
由于学生的掌握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在分层过程中进行的划分方式也不同,通常可以按照1:6:3的形式划分三层,由好到差进行处理;很显然,中等部分是变化较大的学生群体。
(二)以教学目标为对象应用。
教学目标是教师制定的学习结果标准,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能够将两方面都掌握的是优等生,而只掌握"知其然"的为中等生,而两种都不具备的是差等生。这种分层方式较为粗犷,也可以通过细化教学目标方式实现。
例如,对于优等生层级的学生要求理解新知识点内容,了解概念,自己能够归纳所学知识并举一反三;对于中等层级的学生要求立即教学内容,记住概念并会计算习题;对于差等生层级的要求能够了解内容,记住概念。
(三)以课堂教学为对象应用。
课堂教学是高中阶段数学教育的主要形式,以课堂教学为分层教学对象,实际上是对教学任务的不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在进行课程讲解之前,先要要求学生进行知识预习,对于优等生层级要有的放矢,鼓励他们预习之后主动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对于中等层级的学生而言,要他们与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点与本节课做对比,找出不同,尝试提出问题。而对于差等生层级让他们熟悉了解新知识的要点,带着问题听课,对不懂的内容及时发问。
(四)以课后作业为对象应用。
以课后作业作为分层教学的对象是最容易实施的方式,教师首先要针对课后作业的内容进行筛选,一般情况下涉及多种题型,有难有易。如选择题、计算题、应用题和提高能力题。选择题、计算题对于中等层级的学生而言问题不大,差生层级也可以完成,而应用题需要的知识点角度,应该孤立中等阶层的学生大胆尝试;对于优等层级的学生而言,如果有余力可以尝试做提高能力题。
除此之外,分层教学模式还可以通过对学生评价分层、学习态度分层等多种形式。由于近年来我国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众多的理论,不一一列举。在尚书的四种主要分层教学模式中,既可以采取单独一种发挥的形式,也可以综合使用,但要注意的是以人为本,照顾学生的情绪和自尊心。
首先,分层教学不能形式化。高中数学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方式,必然会造成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因此这种教学方法能否顺利执行还存在问题。一些院校对分层教学的方式存在误解,只追求形式上的改进,例如,将优等生集中在一起,相对应的形成了"优等班",很显然这其中存在智力歧视的成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从教师角度出发,除了不断优化对高中数学的教育方法之外,还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付出,才能够做到真正的分层教学模式体现。
其次,从高中数学的教育特点来看,教师是绝对的主导者,因为其较高的难度导致学生无法从其他资源获得指导。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不能因为个人情绪对某一类学生产生偏见。
再次,树立全面教育质量观念,杜绝升学率怪圈。所谓的升学率,在高中阶段有另外的含义,并不是单纯地指考入高校的学生,而是指进入重点大学的学生,这必然是优等生中的精华部分;分层教学模式重点体现的是公平,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如先古丽·依明。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j].商业文化:下半月,20xx(8)。
[2]邓燕,王引观,刘静。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嘉兴学院学报,20xx(3)。
[3]阿米娜·依明。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理论与实践[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xx(33)。
[4]朱红燕。浅谈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j].教学与管理,20xx(24)。
[5]杨帆。高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xx(9)。
[6]陈鑫。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xx(3)。
高中数学探究教学论文篇十四
生活化探究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化学教育“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归于生活”两者基础上的教学,以源于生活的问题或任务出发,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情感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书本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化学的魅力。
(一)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生活化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运用一些生活化素材,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对生活探究的兴趣,在学习中掌握书本知识,实现学科知识的落实。如学习化学电源时,让学生到社会上调查生活中常见化学电源,研究电池的材料、原理、类型;学习金属腐蚀时,让学生观察自行车、护栏、铝合金生锈等,进行调查分析,做到掌握第一手资料,增强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提升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在生活化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来自于人们的生活经验,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化学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去。如在学习化学平衡这一内容时,可以引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防龋齿选用加氟牙膏;学习氧化还原这一内容时,可以引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淀粉碘化钾和食用醋来检验食盐中是否含碘等。
(一)生活化原则。
在问题情境设置时,首先要体现生活化原则。如“物质的量”教学是个难点,笔者上课时,就教室里的纯净水创设情景,请学生想方法计算一下这些纯净水所含的分子数,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考,使学生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学习乙醇的性质时,用生活中人们所熟知的“酒为什么是陈的香?”和“炖鱼的时候为什么要加少量的料酒和醋?”等。
(二)开放性原则。
在生活化探究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问题的答案也具有开放性。
(三)协作原则。
在生活化探究教学程中,一方面,通过分组讨论等方式,学生共同协作,探究问题,形成对知识的体验;另一方面,师生协作,由教师设置生活化情境,学生在探究形成初步知识后,教师对所探究结论进行点评、补充和升华。在学生和学生、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协作中,师生共同进步,进一步提高教学与学习的效率。
(四)创新原则。
在生活化问题的设置和探究过程中,不仅要体现“生活”要素,而且还要提炼生活素材,注重所提问题、学生探究方式和思维方式、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有所创新。
(一)唤醒生活体验。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搭起书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对生活与知识的密切联系有所感知,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去理解书本知识,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如比较na2co3溶液中各种粒子浓度的大小时,学生对电荷守恒中co32-前边的“2”感到难以理解,如果把电荷守恒比喻为“用人数表示胳膊数”,学生便会豁然开朗。如用“弹簧现象”比喻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等。
(二)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问题情境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创设的问题情境一般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如在进行原电池的教学时可以创设以下问题情境:轮船在海中航行时,为什么要在船底焊接锌板;实验室在制取氢气时,为什么选用粗锌与稀硫酸反应,而不选用纯锌等。
(三)进行科学探究。
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成功与失败,体验其中的乐趣。如:“吹气生火实验”。取适量的过氧化钠粉末,放入疏松的棉花中,用导管向棉花中吹气,棉花会燃烧起来。原因分析:过氧化钠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反应产生氧气,同时产生大量的热量,达到棉花的着火点,棉花燃烧起来。
(四)学会参与生活。
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生活化探究教学,对源于生活的问题探究得出结论后,最终要回归生活,运用于生活,提高参与生活的能力。如学习了胶体,学生就知道为什么钢笔不能混用不同的墨水;学习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后,学生就知道“雷雨发庄稼”的原理;学习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后,学生就知道菜刀如何防锈。如学习完二氧化硫有关性质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我国为什么以硫酸型酸雨为主,自然界硫酸型是如何形成的。
五、总结。
总之,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课堂是向未知方面挺进的旅程;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高中化学生活化探究教学需要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将逐步走向深入和完善。
高中数学探究教学论文篇十五
通过对数学课程特点的分析和总结,笔者认为,在进行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时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在进行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时,应当遵循目的性原则。目的性原则指的是在进行课堂设计的时候,设计的内容必须科学,而且应当符合教学内容中的教学要求。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目的性把握时,应当准确地掌握课程中的每个知识点及难点和重点。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应在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思维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出目标明确的课堂练习内容。
2.在设计数学课堂练习时,应当遵循层次性原则。层次性指的是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的时候,要掌握练习的难易程度。对于高中数学课堂练习来说,重视层次性尤为重要,具体来说,应当做到从简单到困难,从基本到复杂的层次性过渡,要让学生在练习中一步步地掌握知识点,从而达到巩固知识、拓展思维的教学目的。
3.在设计数学课堂练习时,应当遵循针对性原则。针对性指的是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应当从课本中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这两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课堂练习。在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中,尤其应当杜绝“只求练习的难度和数量”这一现象。在进行高中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时,应该积极从课本内容以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实际技能出发,设计课堂练习的重点和难点。
4.在设计数学课堂练习时,应当遵循多样性的原则。多样性指的是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应当注意练习方法和题型的多样化。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课堂练习中,多样性练习尤其重要。高中阶段属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多样化的课堂练习,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具体来说,在练习方法上可以通过口述、书面练习、动手操作、单项练习、综合练习等方式进行设计,在题型设计上可以考虑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5.在设计数学课堂练习时,还应当遵循时效性的原则。时效性指的是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应当处理好质量和数量的关系,既保证学生有足够题目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还注重练习的质量,从而充分提升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课堂教学练习具有巩固功能、发展功能和反馈功能,其中,巩固功能指的是在新课程结束以后,通过进行不同方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发展功能指的是通过课堂练习,能够从语言表达、动手能力等方面,发展学生思维的概括化和条理化;反馈功能指的是通过进行课堂练习,能够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于新课程的掌握能力,从而指导教师寻找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辅助学生进行改进。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应当高度重视课堂练习的功能,以把握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操作要点。
1.数学教师应当充分理解编排课本练习题的意图,用好课本。一般来说,课本中设计的练习题都是针对课本内容的,比较具有典型意义的题目,能够从练习题的角度,反映出课本中的多个知识点。因此,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课堂练习的时候,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材中练习题的意图,配套用好教材。
2.对于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应当强化对比性的练习。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一些相似的题目,很容易产生理解上的困难,而且很容易出差错,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的时候,对于学生很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应进行对比性练习。让学生在对比练习中提高对知识点的认识,引起学生的探索和警觉意识,让他们在对比中掌握知识点,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3.对于准备性练习与新课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提高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准备性练习指的是在刚上课的三分钟内,对学生进行新知识与新技能的训练。实践证明,通过准备性练习不但能够有效缩短学生接受新、旧知识的距离,完成知识迁移,而且还能够把学生带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让学生顺利地接受新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练习的方法在高中数学课堂练习中非常重要,合理的练习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具体来说,课堂练习的方法主要有分层练习、变式练习和开放式练习等。分层练习指的是根据学生在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上的不同,在进行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时,考虑到练习的层次性和难度,把课堂练习划分为基础练习、拓展练习和巩固练习。体现在学案中,即是让学生对于所学内容进行分层练习,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时体验到成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变式练习指的是教师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综合性题型,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可以进行变式练习,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了解题目的演变过程。体现在学案中,即是让学生通过对一个知识点进行触类旁通的变式练习,不断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式练习指的是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可以设计一些解法不受限制、结论不是很确定、条件不太完整的开放性题目。体现在学案中,即是让学生解决一些答案不同的题目,从多个角度、多种思维方法上思考,得出不同的结论。在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过程中,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综上所述,数学教学工作是一门比较枯燥、乏味的课程,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的时候,应当时刻从学生的角度,从他们的学习兴趣、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因材施教,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热情,以此来不断地提高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高中数学探究教学论文篇十六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学有用数学的感召下,作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如何面对数学,怎样看待学生,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时常浮现脑海。通过近几年高中数学教育,我认为作为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取得双赢。
一、首先介绍初高中数学思维方法的变化,帮助学生走出误区。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和初中阶段有显著的不同。初中阶段,教师总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确定了常见的思维套路。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更变使很多高中学生感到不适应。这使很多同学产生自己初中数学基础没打好,很难接受高中阶段的学习;数学很难,自己没有学习数学的头脑;数学学习枯燥乏味、没意思的想法,这种种认识上的误区,将直接影响到同学们的数学学习。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认识产生行动,行动决定结果,认识上的偏差,将产生行动上的错位,行动上的错位,必然不会产生理想的学习效果,在此重点针对同学们初中数学基础不好,不能接受高中阶段学习的问题进行澄清。
初中数学成绩不理想,千万不要丧气,更不要有应付和放弃的想法,数学学科系统性很强,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一点同学们十分看中,其实数学知识还有相对独立性,这一点同学们领悟可能不够。比如:集合、函数初中已学过,高一还要学习,当然是在初中学习基础上的延伸,初中没学好,借此之机补上初中知识的漏洞。在高中阶段随着身心的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反过来看初中知识会感觉非常简单,有时会产生顿悟的感觉,因此,不要因为基础不是很好就没有信心,而应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弥补其他知识的缺陷,并要求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上,多思考自己在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中有哪些断层?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为高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由高中思维方法的变化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误区,是数学学习的天敌,因此,要走出误区,提高学习数学的认识,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数学的学习。
二、学会认知学习心理状态,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初高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大体可以分为“要我学”和“我要学”两种,初中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十分明显,是“要我学”升入高中后,面临老师教学方法的改变,其学习可依赖心理滞后了,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习迷茫了,这对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产生“我要学”的学习态度。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又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兴趣,需要我们去培养,大家熟悉的国内外著名科学家,他们能取的卓越成就,并不是他们能力超常智慧超群,而是他们对自己的研究感兴趣,在研究中体会了无穷的乐趣,进而成为研究的志趣,由兴趣——乐趣——志趣的衍变,从而走上科学成功之路。
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要和我们自己有意识地去培养,从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入手,比如立体几何感兴趣可多做这方面的题目,在解决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思维方法,体会数学中蕴涵的美,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来带动其他章节的学习,从而培养出对学数学兴趣,兴趣有了,乐趣也就来了,你就有了学习的志趣,乐中求知,知中有乐。正如题记中所说数学也就成为了快乐的游戏了,成功也就来了。
三、优化学习策略,掌握学习方法,科学地进行学习。
高中学生不仅要想学,还要“会学”要研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动力,变被动学习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和教师若不试图从教学的形式和单纯的演算中跳出来,以掌握数学的本质,那么挫折和迷惑将变得十分严重。”可见高中学习不可盲目地在题海中遨游,而是要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什么又是数学学习方法呢?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包括:
1.制定明确的学习目的,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
2.课前预习: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主能力,而且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
3.专心上课: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关键环节。
4.及时复习:及时复习是提高效率的重要一环。
5.独立完成作业:独立作业是对我们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解决疑难是对独立完成作业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
7.系统小结:系统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
8.课外学习: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和报刊,以丰富文化科学知识,激发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总之,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和一个步骤——归纳总结是少不了的,望同学们能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当目标,长计划、短安排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付之以行动,数学学习自然会成为快乐的游戏,也就自然会有学习的志趣,成功也就自然接踵而至。
高中数学探究教学论文篇十七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与研究杂染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探究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数学探究式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从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在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在谈到数学教育时指出:“我坚信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我希望作为教师,无论在讲台上,在讨论班里,还是在我们写的书或文章里,要反复强调这一点,要训练学生成为比我们更强的问题提出者和问题解决者。”创设问题有下列两点要求:
﹙1﹚创设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乐意接受问题的挑战。
﹙2﹚创设的问题具有障碍性。“障碍”是导致问题有价值的根本原因,哪怕学生在越过障碍时遇到困难,教师应是学生越过障碍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二、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
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实验探究。这是教学的关键步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同时,要求教师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或必要的资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或者查阅,来寻求问题的答案,提出某些假设。这时,教师起到一个组织者的角色,指导、规范学生的探索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由单个学生自己完成,也可以由教师将学生分组来完成。要注意培养学生寻求合作的团队精神。经过探究过程,学生要把自己的实验过程或者查阅的资料进行总结梳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释。不同的学生或者团队可以就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释或看法。他们要能够将自己的结论清楚地表达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三、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
四、课堂上合作探究,训练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
1、交流自学成果。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在互相交流中,使大家思维相互碰撞,努力撞击出创造思维的火花。交流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汇报。
2、合作学习,探究疑难。让学生对“交流成果”环节中所提出的问题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论,在合作学习中大胆质疑解疑。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同桌互帮,四人小组研讨,全班辩论等,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竞争搭建舞台,使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传授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单一性思考和求异性思维相结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诱导。如:“你认为他说得对吗?为什么”、“对他的回答你满意吗?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等等,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讨论中,教师要做到:
(1)要密切关注讨论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引导;
(2)要发现多种结论,特别注意和自己备课时不一致的结论,变教案为学案;
(3)要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及时发现优点,特别是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讨论要使学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激发表现欲,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五、课后留创新作业,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课后,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改革,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1、留因材施教的作业。教师要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留作业应做到因材施教,采用按能力分组、分层、适度布置作业。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训练,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了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2、留课外自学的作业。课外自学的作业,不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而且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3、留想象的作业。亚里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必须善于想象。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课本中可延伸、可拓展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兴趣。
总之,在数学课堂上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做到教学相长。
高中数学探究教学论文篇十八
(一)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当前的形势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比较被动,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并且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都是过于强调学生的习题练习,搞题海战术,以达到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当然适量的练习题对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如果学生所做的练习题比较多的话,这样不仅会比较浪费时间,重复性做题也不会达到最终目的。
(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调养新课改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是现实中很多高中数学教师都会忽略这一点,他们在给学生讲解问题的过程中,总是只单纯地把问题的答案说出来,并没有教会他们独立思考进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很难得到培养的。
另外,有些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这种方式对于课堂气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没有好的课堂气氛,是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
很多时候,小组学习的本意是让学生能够多交流多探讨,借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但实际上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可能会获得较大的收益,并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处于主导地位,而成绩差的学生就比较被动,不能独立思考,进而也不能得到提高。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以讲解为主,学生的地位得不到体现,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教师和学生能够真正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参与,主动探讨,让高中数学知识能渗透到学生的认知中。
另外,教师在进行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定,并且作业必须展现学生的能力为目的,而不是仅仅靠重复性的练习。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总结,进而调整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效果。
(二)开发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效果高中数学对学生的最基本要求是能通过一些数学原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进而解决生活问题。
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能创设出一些合理和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这些情境,能积极参与到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而对于数学这种比较抽象和枯燥的学科来说,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使学生产生兴趣。
这时,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有利于极大他们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般来说,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要能采用直观形象的事物将难懂的数学知识和原理呈现出来,以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在新课改下,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有了比较高的要求,教师首先应该掌握比较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这样才能制作出比较好,学生都容易接受的教学课件,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方面,教师们在课余时间可以加强交流和学习,以便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加强他们的专业素质。
因为,教师只有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才能保证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创新能力水平是现代社会对他们的要求,而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就需要学生能进行独立思考。
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进行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把自己不太懂的知识记下来,这样的话教师讲解以后就会对这些内容加深印象。
如果只凭借学生一个人不能解决问题的话,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商讨解决,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小组合作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面对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同问题,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采用教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开发多种教学资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一定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作者:苏艳英单位:河北省内丘县第二高级中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数学探究教学论文篇十九
: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腾飞,数学已经逐渐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领域。目前职业高中的数学课程教学效果,并不能满足社会与企业的需求,难以达到有效地强化学生数学知识。因此,对于职业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革新势在必行,职业高中应加强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力度,加快数学课程课程革新的步法,在全方位上提升数学课程教学的质量,提高数学课程教学的效率,最终达到促进职业高中的发展,为企业提供高质量、高技能的人才。
本文对职业高中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办学宗旨不同,招生方式与生源不同,培养方向与课程内容不同分别进行描述,对职业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为满足社会需求,为完善生源问题,为弥补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职业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1.1办学宗旨不同。
普通高中的办学宗旨是辅助学生顺利升学,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大学提供人才。而职业高中的办学宗旨则是服务社会,辅助学生参加工作,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社会提供高技能、高水平的技术人才与服务人才。
1.2招生方式与生源不同。
职业高中的招生方式主要是通过公开招收与本院校教师到各所初中招生来完成的,生源多以初中学习成绩较低、性格较为顽皮的初中毕业生与社会上想重新投入学习的青少年为主,此类生源通常存在文化基础较低,学习能力较差等情况。而普通高中生源大多数都是学习成绩较高,中考成绩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初中毕业生,此类生源整体素质较为优秀,文化基础较高。
1.3培养方向与课程内容不同。
在培养方向上,职业高中是根据社会与企业的需求,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的对学生的教学工作,主要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而普通高中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专业课程设置中,职业高中大多是为满足企业需求而设置的专业课程,并且除文化课外,格外重视实践性的专业课程,会增添实习环节,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普通高中只设置文化课;在教学内容中,职业高中通常以职业技能做基础,以提升职业技能内容为主,而高中则是以文理双科内容为主,主要强调知识的系统与完整。
2.1为满足社会需求。
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三大产业中工业的比例正在逐渐提升,相关企业对于技术人才需求的数量与质量也在逐渐加大,而且我国现阶段多数地区经常出现优秀技术人才短缺,专业技术人才水准不高、技术水平较低等状况,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满足不了当今社会的需求。职业高中的教学宗旨是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强化学生技术水平,让学生具备高层次、高水平的职业技能为核心目标,其教学过程是根据社会与企业的相关需求来设置教学课程、选取教学内容,从而达成职业高中为社会与企业提供优质技术人才的基本意愿。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职业高中的教学方式过于落后,教学内容并没有遵循院校的教学宗旨,导致教学内容不吻合实际需求,学生对于学习丧失兴趣,教育出来的学生对于提供的企业并不喜欢,不愿意加入,甚至不会进入该企业工作,形成了学生毕业即无业的状态。因此,职业高中为满足社会需求,改革数学课程教学是必要的。
2.2为完善生源问题。
由于职业高中的招收方式具备很强的公开性,招收条件也较低,其吸纳的学生通常都是学习分数较低,对考普通高中放弃信心的初中毕业生或是已经生存于社会,但仍想通过学习提升工作层次的青少年。同时,数学与其他科目不同,数学更需要强大的逻辑思维与计算能力,需要一定的学习基础。这就会出现学生对于学习数学丧失信心,放弃学习数学,过于重视新开设的专业课而轻视数学学科等问题。因此,职业高中应对数学课程教学进行合理、科学的改革,以增添学生兴趣,树立学生信心。让学生重视数学,热爱数学,并有效学习。
2.3为弥补教学现状。
根据对职业高中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在职业高中,大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升学压力,通常会出现学习氛围过于消极,学校学生流失程度较高,学生过于注重职业方面教学,不重视数学课程,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等现象,导致数学课程教学的效果不高,效率较低。因此,为弥补当前教学现状,充分优化数学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提升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对于数学教学课程的革新就势在必行。
3.1应用教学大纲力度较低。
数学教学大纲能够指明课程的性质、评价标准、目标与特点,能够指导教师进行数学课程教学,对于数学课程学教学具备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在职业高中课程教学的现状中,教师通常并不会采纳教学大纲,教学导向与实际教学大纲不符,忽略了教学大纲在指导方面的功效。而导致教师不遵循教学大纲进行课程教学的核心因素,就是教学大纲的牢固性过强,比较迂腐。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地职业高中已经拟建了新型的教学大纲,并且对数学课程教学的相关要求进行了规定,但各地职业高中仍然没有进行落实,不重视教学大纲,应用教学大纲的力度较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际数学课程教学的效率、效果与质量。
3.2教学模式与内容不合理。
在我国职业高中的实际课程教学中,各地职业高中数学教师仍然延用传统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教师通常处于主导位置,严重缺乏对于学生的关心,没有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实际学习能力进行充分的了解,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同时,由于数学教学的内容本身难度系数较高、单一性较强,且枯燥乏味,而职业高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又较差,这就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出现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等状况。此外,在数学教学内容中融入社会需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教学内容,延展教学资源。而目前职业高中教师对于社会需求的了解程度并不够,没有将社会需求充分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这也是造成数学教学内容过于单一的因素。
4.1充分应用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能够有效地指出职业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向,为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基础。因此,职业高中数学教师应加强对教学大纲的重视程度,提升教学大纲的应用力度,充分应用教学大纲,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利用教学大纲的指导功能与辅助功能进行教学,提升实际数学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最终达到职业中为企业提供优质人才的根本目的。
4.2优化教学模式。
只有具备一定程度的学习动机,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等行为,而能够创造学生学习动机,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就是提出问题、设置问题。通过问题化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完成对于数学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应用幽默有趣的语言方式进行数学课程教学,能够让学生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消除学生在心理上的压力,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因此,职业高中教师应充分使用诙谐性、趣味性较高的表达方式,应该在学生学习数学出现困难与兴趣程度降低时,主动抛出问题。同时,高职数学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与学习效果进行批改、评价时,应采用积极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支持,消除职高学生由于初中数学成绩不高,产生的厌恶数学、消极、不自信等心理。此外,由于职业高中学生的年龄较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容易对英雄与模范事迹进行模仿,职业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时,抓住学生此类的`心理成长规律,对数学方面的成功人士与事迹进行讲述、传播,为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榜样,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勾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4.3完善教学内容。
在数学的发展史中,包含着国内外数学家的数学轶事与相关贡献,包含着数学思想发展的过程,能够让师生共同理解数学思想,提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同时,在职业高中的数学课程中,部分课程的难度系数不仅较高,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关联也甚少,对学生的用处也较低。因此,职业高中的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内容里应充分融入数学史,丰富、完善教学内容,弥补课程自身的不足,应删除难度系数较高又与学生所学专业关联甚少的课程,减缓学生的学习负担,增添其他方面课程的教学时间。
数学这门学科是职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虽然目前相关政策已经对数学课程教学提出了一定要求,对其性质、任务、目标也进行了管理,但实际教学现状仍不能满足各方面要求。因此,职业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应充分考虑企业与学生的需求,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模式与内容进行优化、完善,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能力,为学生将来毕业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与职业高中合作的相关企业提供优质的人才。
[3]孙琳,徐桂庭.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脉络与变迁——基于教学政策文件的分析[j].职教论坛,20xx(3):4-15.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356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