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挑山工》教案一课时篇一
课文写了我登泰山的时候看到挑山工努力登山的情景,内心受到很大的震撼,为什么他们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作者从他们身上感悟到生活的真谛:认定目标,坚持不懈,一个劲地向上攀登,征服一个个困难,定能达到胜利的顶峰。
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及学习语文的激情。
明白“为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理解“一个劲儿”背后的内涵感悟生活真谛。
1、品读课文,理解“为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的原因。
2、从外貌入手,以泰山为背景,游人为衬托,揣摩挑山工的语言,理解“一个劲儿”背后的内涵,感受挑山工的形象,感悟生活的真谛。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挑山工》这篇课文,同学们都提了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其实这也是作者心中觉得奇怪的地方,那么这个问题挑山工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2-6自然段,找到挑山工说的那番话。
2、出示挑山工说的话:“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并读一读。
3、从挑山工的这番话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预设一:游人是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
预设二:我感悟到了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坚持往前走的的精神。(课文哪个词语写出了挑山工坚持不懈往前走呢?)
4、板书:一个劲儿
5、“一个劲儿”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不是漫无目的,脚踏实地)你有没有一个劲儿地往前走或者一个劲儿做事情的时候?
6、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自由说。
7、对!这就是一个劲儿,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1、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挑山工是一个劲儿往前走的?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2-6自然段。
(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一个劲儿地在读书,谁先来说说?)
2、学生汇报交流
3、我们哪几次遇到他的时候,他总是悄悄地超过我们?请同学到课文中找一找。
4、生:找到山脚下——回马岭——五松亭——山顶(板书)
5、我在这些地方遇到的挑山工是怎样的?
6、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矮个子 脸黑生生 眉毛很浓 洁白的牙齿
白土布褂子红背心 黑黝黝的肌肉
7、生读词语
8、挑山工的外貌看起来好象和一般人不一样,你能想象一下挑山工的生活,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9、对呀!这就是我遇到的一个劲儿往前的挑山工,他一年四季坚持不懈地挑着担子这就是一个劲儿。
1、挑山工总是这样一个劲儿地往前走,他与游人走得不一样。
(出示练习) 当游人在 ,挑山工一个劲儿 。
当游人在 ,挑山工一个劲儿 。
当游人在 ,挑山工一个劲儿 。
2、他不是漫无目的地往前走,而是向着一个目标向前走,这就是一个劲儿。
1、 挑山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一个劲地往前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啊?
2、 学生说:陡直的,充满荆棘的
3、泰山资料介绍
4、就是在这条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身穿红背心,被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的挑山工,一个劲地往前走,他们只是偶尔地走一两天吗?
5、学生找到句子“天天挑货上山,干了近20年,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
6、是呀,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当狂风扑打的时候,当骄阳似火的时候,当大雪纷飞的时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7、补充关于挑山工的资料
8、挑山工肩物,克服重重困难,朝泰山顶峰一步一步向上登攀,这就是一个劲儿。再读句子:“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9、这就是我们在陡直的山道上遇到的挑山工,他们(读描写外貌的词语),他们一个劲儿往前走。
《挑山工》教案一课时篇二
尝试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提高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与自信心,真正达到自主读书的目的。
在新课初始,教师设计这样的自学题让学生阅读、思考;
1倍镣ㄈ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生字、新词。
2闭页鎏羯焦ず陀稳耸窃跹登山的段落读一读,想一想,你的疑问与作者一样吗?并把你的疑问写下来。
3鼻氚烟羯焦そ驳幕盎出来,再认真读读最后一段,想一想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全文表达顺序是什么?
4蔽恼掠心男┠愣敛欢的地方,请做上记号。
首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在这个自读与合作学习的平台上,教师始终要关注、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学讨论能深入下去,重视个别辅导,及时发现学生讨论中的焦点与难点问题。
首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朗读描写挑山工与游人登山的语段,讨论并画出挑山工与游人登山路线对比的简易图。在全班交流时,选几组进行展示,每组还要派一个代表解说该组的图示、阅读该段的体会。通过这样的阅读与再造想像的训练,既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又为学生口语表达训练提供了机会。
其次,引导学生体会挑山工说的话。挑山工说了哪几句朴素的话,你从这些话里体会到了什么?
方法一:教师重在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在自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体会句子的蕴涵的意思。
思考题设计:联系上下文,领悟重点词语,联系平时生活实际谈感想,用自疑解答等学习方式,体会挑山工的话中蕴涵的意思,想一想你从中明白了哪些道理。
方法二:请阅读理解挑山工说的话,完成下面练习:
(一)读了挑山工的话,我们懂得了:
1庇稳说巧绞保之所以比挑山工,是因为。请找出文中写游人“玩玩闹闹”,“总停下来”的语句读一读。
2碧羯焦さ巧街所以能,是因为。
(二)从挑山工与游人登山时的不同表现,我们悟到了哪些道理?你能结合自己平时学习和生活的例子说说吗?
练习(一)重点让学生自学、朗读感悟;
练习(二)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再反馈,使人人都能有发言表现的机会,同时,努力保证每一位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认识能力得到提高。
根据学生不同水平和需要,教师设计不同的练习,让学生从以下三题中选两题完成。
练习:
1鼻肽惆盐闹凶钕不兜挠锒握抄下来。
2比绻见到挑山工,你想对他说什么?请写下来。
《挑山工》教案一课时篇三
预习提示: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自学生字生词。
教学目标:
1、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朝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并学习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意味深长、腾云驾雾、拘束的意思。能用耽误、朴素造句。
4、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学习挑山工不停地登攀的精神。
2、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泰山是一座中外闻名的山岳,有许多人前来游览。在游览的同时我们会看到一些人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坡上奋力前行,他们就是挑山工。这些挑山工在登山时比游人多走一倍的路程,而却比游人先达极顶,这是真的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看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带问题自由读课文。
问题:①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游人是怎样登山的?结果怎样?(用笔划下有关语句。)②把挑山工讲的话划下来。
2、指名回答。
三、自学生字、新词。
1、辨析多音字。
2、易错的字。
四、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每人读一句。
3、指名分段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2、提问:这篇文章写挑山工怎样登山的?由此引发了一个什么不解之谜?
二、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如何分段?根据什么分段?
2、讨论分段。
本文开头写作者在泰山上碰到挑山工,并由此产生疑问;有一次写出了作者的疑问,并用事实说明了疑问点;作者最后从这件事上受到启发。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即:
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受到启发
3、根据作者思路划段,总结段意。
(1)学生划段,讨论段意。
(2)小结。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登泰山时看见挑山工登山与游人不一样,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但奇怪的是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第二段(3~6自然段):讲我遇到一位挑山工的具体经历,证实他的速度果然不比游人慢,和我从挑山工的话中受到启发。
第三段(7自然段):讲我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用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己。
4、提问:我们是怎样分段的?
先读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再根据作者思路为课文分段。
三、归纳全文主要内容。
根据各段段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我登泰山时,看到挑山工登山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的情况,并从中受到启发。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朝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并学习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
2、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提问:《挑山工》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
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先写挑山工的样子:肩搭扁担,挑着沉甸甸的物品;接着写他们的动作,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有节奏地一甩一甩,再写他们登山的路线--折尺形。
好处:不损坏东西,还可以省力气。
追问:有什么缺点吗?
这样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3、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我的疑问是什么?
挑山工走的路程远,速度慢,反而领先于游人。
4、读文体会二者的不同之处。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从这一段中找出我与挑山工登山的过程中,都是怎样登的?挑山工在哪儿超过了我?
(学生边读边勾划书中有关的句子。)
2、指名读,其余同学再认真思考一次。
3、汇报。
我在山下遇到一位挑山工(一齐走)并很快超过了他。可是在回马岭和五松亭挑山工都走到了我前头。最后,在极顶挑山工又走到了我的前头。
(教师边听边板书要点。)
4、追问:挑山工为什么能走到我的前头?从哪儿知道的?
①读挑山工的话,考虑一下他讲了几个意思?
②分析。
(联系实际说说这些话的含义。)
四、学习第三段。
1、齐读,思考: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2、汇报。
这幅画体现了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不停地前进的精神。作者需要的是用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己。
教学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要懂得干什么事只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扎实,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课后检测:
1、照样子,从文中摘录出词语。
亮晶晶
2、把词语补充完整。
腾云雾姿奇特心诚服
意味长连山色不解之
(灵宝市实验小学张淑妮)
《挑山工》教案一课时篇四
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我”在泰山上遇到一位挑山工,挑山工虽然身挑重物,而且看似走得很慢,却常常走到“我们”前面,通过交谈,“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并一直挂在书桌前。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品格。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感情朗读课文。在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自己生活和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应该怎样做。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学习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品格。感情朗读课文。
在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自己生活和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应该怎样做。
本组的训练重点是“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教学时应有意识的联系例话中讲的一般方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读中体会挑山工的精神,理解挑山工所说的意味深长的话,然后进一步体会作者为什么画挑山工的画,再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自己生活和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应该怎样做。
投影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与学生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从泰山上的挑山工说起他们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却常常走到游人的前面去。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
2、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知道“挑山工”是怎样的人?(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认识可深可浅。)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用自己的方式去读,提示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2、谁愿意读给同学们听?喜欢跟读哪一自然段就跟读哪一自然段。
3、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明白的词语,学生互相质疑。
饱览题句诵读包蕴意味深长腾云驾雾心悦诚服攀谈不解之谜哲理
三、师生合作学习
1、课文第一自然段讲了挑山工的样子,谁愿意读一读,让同学们加深对挑山工的印象。
2、读完这一自然段后,同学们对挑山工有什么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认识:
(1)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2)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是什么样的?
(3)挑山工登山为什么要走折尺形的路线?
(4)挑山工登山走折尺形的路线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
3、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详细地描写挑山工?请你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1)作者对什么现象、事情感到很奇怪?(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时间却并不多。)
(2)作者为什么会感到奇怪?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挑山工的特点以及作者的疑虑,那么,挑山工是怎样解开这个不解之谜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作业设计
1、自己回家读感受最深的自然段,体会感情。
2、想一想自己今后该怎样做?
板书设计
特点:折尺形路线
4、挑山工
奇怪:路程长一倍,时间却不多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课文,重点指导感情朗读,要求学生在读中体会课文内容,并联系实际谈自己生活和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应该怎样做。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挑山工的特点以及作者的疑虑,那么,挑山工是怎样解开这个不解之谜的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2、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学习
1、分组练读课文,思考讨论:
(1)在登山的途中,作者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3次)
(2)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相遇的?(山下、回马岭陡直的山道边、半山腰的五松亭)
(3)这几次相遇都有什么共同点?(开始“我们”超过他,后来发现他走在前面,到达相遇点。)
(4)作者为什么和挑山工攀谈?(为解开心中的不解之谜。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挑山工的一段话,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多遍朗读。)
(5)作者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语句做回答。)
(6)为什么要画它?(引导学生谈精神:认准目标、坚持不懈、不断攀登)
2、学生互相质疑,教师点拨。
三、联系实际谈感想,练习口语交际能力。
1、学了这一课后,你最深的感想是什么?
2、学生找自己的好朋友讨论、交流。(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谈自己生活和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应该怎样做。)
3、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学和老师听听吗?
四、教师评价总结,课外延伸
1、教师对学生所说的进行评价。
2、希望同学们回家把今天的感想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或者说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作业设计
1、今天的感想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或者说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2、预习第五课。
板书设计
负荷重
特点路程长生疑
速度快|
3、挑山工相遇——攀谈——解疑
画画————明理
课后小记
《挑山工》教案一课时篇五
5、挑山工
教学目标 :
1、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却反而先登上极顶的原因。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踏实,一个劲儿往前走,学习挑山工不停攀登的精神。
2、运用抓住体现中心的句子来领会课文中心思想的方法,培养领会中心思想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随一位挑山工登泰山,解开心中不解之谜是本文的重点段落。了解课文是分几层意思来表达中心的,从而理解作者悟出的哲理,懂得作者是怎样把这个哲理一步一步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画家冯骥才的作品。他的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在泰山风景区有许多游人,还有——挑山工。
二、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思考三个问题:
① 文中的不解之谜指什么? 板书(生谜)
② 作者是怎样解谜的? (解谜)
③ 作者领悟出什么深刻哲理? (明理)
2、检查朗读。
3、课文就是按照“生谜——解谜——明理”的顺序来进行叙述的。
三、生谜
1、观察插图,说说“挑山工”是怎样的人?
2、自读第1节,说说课文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挑山工?谈你的感受。(同桌讨论)
3、交流:
①肩搭扁担,挑着沉甸甸的物品——说明担子重;
②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垂着,伴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说明步履轻松;
③“折尺形”的登山线路——说明路程长。
4、引读课文: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的担子重——,他们的步履轻松——,他们登山的路程长——。这样登山的原因是——,好处是——,担了重物,如果照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上直下,膝头是受不住的。但是——。
5、担了重物,路程加倍,还是慢吞吞地向前走,居然能走到游人前面,由此,作者心中产生了一个不解之谜。
出示练习:
挑山工 ╱ 慢, ╱ 慢。
走得 其实并不
游人 ╲ 快, ╲ 快。
交流完成填空,学生读。
6、引读课文:
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奇怪的是——。你轻快地从他们身边越过,以为——。你在某个地方——,或者——,或者——,他们——。等你发现,你会——,以为——。
四、熟读第一段,背诵第一段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第一段。
2、谁能说说挑山工的不解之谜是什么?
二、解谜、明理
1、读3-6节找出表现不解之谜的三组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
各种形式读句。
六、解谜、明理
1、出示作者的疑问(第4节)
2、最后,挑山工的回答解开了他心中的谜。出示挑山工说的一段话。
三人分别读这段话。
3、挑山工的这段话怎样解开这个不解之谜呢?
出示阅读提示:
任选一个内容进行学习,先读懂这段话,再联系上下文,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1、是否同路
(出示)山下 他们同时起程
回马岭 一、二次……
山道上 几次相遇
最后汇合在极顶的小卖部前
2、游人走法:
挑山工走法:
随机朗读句子
3、游人东看西看,挑山工一个劲地往前走,理解时间长了,就走到前面去了的含义。
4、这些是挑山工的话,作者由挑山工的话语中悟出意味深长的做事哲理。
出示句子、读句
那作者悟出了什么哲理(师举例说一个内容,其余学生说)
出示:向着目标 踏踏实实
不停攀登 奋发努力
七、哲理升华
1、)白话文○(从泰山回来,作者深深记住了这些哲理,并且画了这样一幅画。
出示图与文 读句
2、作家冯骥才作为一个游客,听了挑山工的话以后,如果再去游览名山,会怎么走?
那为什么还要画这幅画并挂在书桌前,多年不曾换掉。
师小结。
八、课外延伸
出示课前,收集冯骥才作品目录。
冯骥才 (1942~)
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挑山工》教案一课时篇六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1.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
2.怎样让学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1.学习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我们游览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们就是“挑山工”。(板书课题)
2.播放《挑山工》情景剧,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况。
1.读读课文,了解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想想“我”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读、想想。
3.学习生字新词
1.想想“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请学生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同学间简单交流各自的理解。
3.交流学习词语的收获。
(1)说出“货、奏、超”三个字的部首。
(2)注意“衡、拘、耽”三个字的读音。
(3)读生字组词。
(4)说说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5)组词:溜()货()奏()衡()诵()留()贸()泰()横()颂()杖()肌()耽()误()哲()仗()机()枕()娱()折()
4.读课文。
1.指名朗读本段。大家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板书“登山”二字)
(2)挑山工是怎样登山?(先讲挑山工的姿势再讲排山工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板书“姿势”“路线”“折尺形”)从文中找出讲挑山工姿势的话读一读。教师拿出折尺给学生演示,什么叫折尺形。比较折尺与直线的线段,从而让学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线,二是折尺形比直线要长。
(3)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一是东西木碰在台阶上,二是还能节省些力气。)
(4)挑山工走折尺路线带来什么困难?(路程比游人大约多一倍)
3.学生轻声阅读本段,边读边想排山工当时登山的情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的登山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1.指名读本段,大家思考:
(1)作者对什么感到奇怪?
(2)“腾云驾雾”指什么?
2.交流。
(1)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2)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本课来形容看到挑山工突然赶到前面引起的联想。
(3)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比一比,谁朗读得好。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37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