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篇一
《以客户为中心》是华为公司的首席管理科学家黄卫伟先生编写的。全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以客户为中心;第二章为华为的价值主张;第三章,质量是华为的生命。这三篇每一篇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三者之间又互有关联,全书分三个部分为我们讲述了华为公司成功的秘诀,在我们感叹化为公司的高瞻远瞩的同时,也在书中学到了许多发展一个企业的哲理,读过之后受用终生。但是全书中最让我有感悟的还是第一篇:以客户为中心。这一篇在我看来是全书的最精华之处,身为一名财务工作人员,我对于这一部分所提到的内容深有感触。
客户对于一个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们就相当于我们的衣食父母,是客户为我们创造了收入,所以,把顾客当成上帝这个理论是一点都没有夸张的。华为公司就是把顾客当成上帝的企业。根据数据显示,华为品牌的商品的用户满意度高达百分之八十五。想想看,一个赢得了顾客信任的品牌,岂有不成功之理。
随着我们人民的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客户在消费的时候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客户在消费的时候往往更加倾向于享受一个更加良好的服务环境,在这个时候,能够满足客户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就是一个取胜的法宝。而我在进行财务工作的时候,总会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每一个人对于客户的态度的认真情况与他们所创造的业绩往往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对于客户的态度越认真,他们所得到的收获就越大,这也不难理解,谁不愿意花同样的钱得到更好的服务呢,或者是花费更多的钱去换取良好的服务!
所以,一切的一切都要以客户为中心,我们所做的所有的努力都是要为了让客户满意,只有客户满意才可能为自己创造出价值。虽然我身为一名财务部工作者,和客户直接接触的机会不是太多,但是通过党员联系油站、青年志愿者等活动,让我可以深入基层,与基层员工交流并且直面客户,他们提出了很多合理的建议与要求,对我们的工作有着莫大的帮助。真理无论到哪里都会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把客户这个主体换成我们面对的主体,这些知识就可以被我们学以致用。
而另外一点就是不管身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岗位都要努力为公司创造价值,有一些东西虽然我是用不到的,但是别人却可以用得到,把这些经验与他人交流可以让它们得到一个最大的价值的发现,同时也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双方都等到受益,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也是一个让身边的人都能得到巨大的提升的一个方式。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篇二
通过阅读《以客户为中心》这本书,使我为华为三十年恪守“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主张所感叹,同时也为华为把这一核心价值观在一个多达十八万人的大企业里践行到位所折服。也正是因为华为三十年如一的始终坚守“以客户为中心”,把客户的需求放在首位,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不断扩宽发展市场,才能成为世界的通信企业巨头。华为的很多优秀的管理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也是生存下去的唯一基础。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进而成就客户。为客户提供有效服务,是华为员工的工作方向和价值评价的标尺,在成就客户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价值,使华为从1987年只有6名员工、2万元注册资金,发展到30年后的今天,年销售额突破6000亿元,成为全球信息与通信技术行业的领导者,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企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华为把客户需求作为公司发展的源动力。2002年华为进军国际市场时,任正非激励员工“满足客户需求才会有我们的生存之路。市场需求还是要满足的,困难还是要克服的。如果员工说我们现在年轻,还嫩,长大后再给你打仗,这是不行的,市场不相信眼泪,我们只有拼,才能冲过去。”华为就是这样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哪里有需求,华为就到哪里。华为靠30年持续的艰苦奋斗和执着追求,足迹踏遍世界各地,从欧洲到非洲,从亚洲到美洲,从珠峰到海底,无论是面临战乱、疾病还是自然灾害,都没有阻挡华为人前进的脚步,8000多米的珠峰,零下40℃的北极、南极以及穷苦的非洲大地……到处都可以看到华为人奋斗的身影。
我认为华为成功的根源就是华化的企业文化,正如任正非所说:“人类所占有的物质资源是有限的,总有一天石油、煤炭、森林、铁矿会开采光,而唯有知识会越来越多,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华为人靠着30年的艰苦奋斗和始终如一的践行企业文化,最终成就了今天的辉煌。
我们的企业九三集团也同样如此,33年来始终坚守“诚信、责任、敬业、忠诚”的核心价值观,把“为社会提供健康食品,让每一个九三人都有成就感归属感和幸福感”作为企业使命,秉持对产品品质的极致追求,匠心打造,良心铸就,使“九三”品牌逐步成为消费者心目中健康食用油的代表。企业规模也由1985年6万吨的小厂发展成为年加工大豆1200万吨的企业集团。2018年,“九三”品牌凭借卓越的品质、优秀的市场口碑以317.98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品牌榜第158位,已经成为中国食用油代表性品牌。
“使命呼唤担当,初心引领未来”。我坚信像华为、九三这样有责任、有担当,不忘初心,坚守理想信念的企业一定会在与客户的共同成长中实现企业的长远持续发展。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篇三
华为的成功就是长期关注客户利益。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满足客户需求。以“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是华为的核心价值观,这是华为能在长期的短跑中保持战斗力的根本所在。
任何产业和商业模式,最终都要以实现盈利为目标。盈利的动作,要以最终客户销售完成整个商业闭环。所以客户的认知、认可是整个经济循环的必然。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是每个管理者需要思量和考虑的。
企业运营有各种职能分工,流程化组织下,不同职能分工也有不同客户对应。生产端的客户就是销售,销售端对应则是最终用户,而中后台职能部门的本职就是为前端生产和销售服务,提高运营效率,优化运营流程。
以客户痛点为切入点,帮助他们解决面向未来的问题。《以客户为中心》里有段描述很为贴切。“你们知道世界上对男人的最佳表达是什么吗?电影《泰坦尼克号》告诉我们,在生死存亡的时候让女人先走,自己死掉,这就是对男人的最佳表达。我们公司的最佳表达是什么?我们的展示应该从哪个地方切入?我认为应该是从客户的痛点去切入。我们要搞清楚客户的痛点在哪里,我们怎么帮助客户解决他的痛点。抓住客户的痛点进行表达,才能打动客户,让客户认可我们。”了解客户痛点,分析痛点的原因,千方百计解决客户需要,这是以客户为中心的表现。
萨伊在他的《政治经济学概论: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中曾提出“供给自动创造需求”,即萨伊定律,“一个人通过劳动创造某种效用,从而把价值授于某些东西。但除非别人掌握有购买这价值的手段,便不会有人赏鉴有人出价购买这价值。上述手段由什么东西组成呢?由其他价值组成,即由同样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的果实的其他产品组成。这个事实使我们得到一个乍看起来似乎是很离奇的结论,就是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联想以客户为中心,不仅仅是满足客户需求,换个角度,走在客户前面,引领或者创造客户需求,是不是尤为甚至呢。
客户是永远存在的,以客户为中心,华为之魂就存在。创造和满足客户的需求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篇四
这是一本值得所有企业管理者研读百遍、深入思考并亲身践行其中思想的好书。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系统地了解华为在业务管理方面的战略思想,以及华为如何落地执行这些战略思想,打造华为超强的业务运营能力,支撑华为从一个不为人知的中国公司逐步成长为行业全球领袖和世界500强。这本书的形式是记录重要讲话、思想的集合。
华为以“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为主要价值观形态,坚持多年,最终让价值观指引企业发展,为基础连接一切。
以客户痛点为切入点,帮助他们解决面向未来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哪个地方切入?我认为应该是从客户的痛点去切入。我们要搞清楚客户的痛点在哪里,而我们怎么帮助客户解决他的痛点。抓住客户的痛点进行表达,才能打动客户,让客户认可我们。
要重视客户需求,在这个思想创造的时代,什么是创造的原动力,我们的观点是反过来的,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创造什么,而不是一味的研究产品、研究技术,我们要研究客户需求。对大量的客户需求,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归纳、分析、综合,最终得出的其实就是我们的新标准。
华为在市场运营中还有一个原则:在市场竞争中,不靠低价取胜,而是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取胜,不能动不动就搞什么恶战,别老是想低价竞争的问题,否则我们就会破坏这个世界,破坏社会秩序了。我们还是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从而打动客户,恶战、低价是没有出路的。
西方管理哲学的内涵有很多非常好的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西门子,它的机器相对落后但却稳定,所以很好卖。我们一定要努力地去认识这一点——什么叫伟大的科研成果?就比如唱歌,我想不管是什么歌曲,不管其作者是多么伟大的作曲家、歌唱家,只有那些流传下来被人们广为传唱的歌才是真正的好歌。什么是好产品?都江堰就是一个例子。几千年过去了,都江堰的设计、结构、思想,现在都没人提出来说要改变它。这才是真正的科研成果,真正的好产品。我们一定要重视质量,质量不好,就会丢掉与客户合作的机会。质量是我们的生命。
发展是硬道理:公司不为短期的利益所动,紧紧地围绕着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经营管理,有了核心竞争力我们才可以干许许多多的事情,失去了核心竞争力,我们将一事无成。 “神奇化易是坦途,易化神奇不足提”数学家华罗庚这一名言告诫我们不要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而要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那种可以为创新而创新,为标新立异而创新,是我们幼稚病的表现。
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比如九三集团企业核心价值观中的 “诚信”,短短的两个字重千金,它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无形资产是会给我们源源不断带来财富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诚信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源。
在都江堰的二王庙、伏龙观等古庙中,随处可见“深淘滩低作堰”这六个字。它的意思是要经常清除河滩中的淤泥,在沿江低矮处筑堤防止洪水泛滥。这六个字就是当年李冰父子的治水秘诀,被称为六字诀。后人也都遵循六字诀对古堰进行维护。
深淘滩,就是确保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投入,确保对未来的投入,即使在金融危机时期也不动摇;同时不断挖掘内部潜力,降低运作成本,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低作堰,就是节制对利润的贪欲,不要因短期目标而牺牲长期目标,并实现与合作伙伴的共赢。我们公司经营目标不能追求利润最大化,我们所有薪酬、经营的指导方针不能追求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实际上就是榨干未来,伤害了战略地位。
对于一个人来说,也要"深淘滩,低作堰"。"深淘滩"就是要不断的努力学习,不断的修身养性,厚德方能载物。只有胸怀大志、心胸开阔、心怀天下,才能做出更有益于人类和社会的事。"低作堰"就是要谦虚谨慎,要低调,只有这样,才不会受损。我们每个人不一定都要治水,但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治理好自己的人生。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篇五
《以客户为中心》作为华为业务管理纲要之一,系统地阐述了华为在业务管理方面的战略思想,以及如何落地执行这些战略思想,从而打造华为的超强业务运营能力,支撑华为从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公司成长为行业全球领袖和世界500强。这本书值得企业管理者多次研读,深入思考并亲身践行其中思想。
以客户为中心,绝对不是一个噱头。任何企业的最大收入来源均源自客户,为客户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并长期关注客户的利益理所应当的成为企业的发展宗旨和原动力。川润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成就客户,也为企业日常运营活动奠定了基调,那就是避免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以生存为底线,在满足客户需求,帮助客户成功的同时实现川润的商业成功。20xx年以来,川润启动了流程性组织变革、项目管理导入、ipd/ltc流程变革和引入战略绩效等变革活动,这些变革的最终目标只有一个:如何能更好更快的服务客户,为客户提供质量好、服务好、低成本、响应快的产品与服务综合解决方案。川润应该致力于用ipd的思想去开发能解决客户短期痛点和长期发展需求的产品解决方案,思考如何提质降本增效,将优质资源向优质客户倾斜,深淘滩低作堰,构筑长期战略伙伴关系,避免被较低水平的竞争对手拉入价格恶战,被迫走低价格、低成本、低质量的短视发展路线。
显而易见的是,川润当前阶段更关注如何追求长期有效增长,实现规模和效益同步合理增长。这就要求川润必须做好未来几年的战略目标分解,调整企业发展导向为客户需求导向,多与客户交流,了解客户及最终用户的需求,围绕客户及最终用户来考虑做什么、怎么做、如何持续发展的问题。不仅仅是简单给客户提供产品,还要致力于给客户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关注客户的长远需求。同时,川润也必须坚持开放进取、携手共赢的价值观,构筑开放、竞争、合作的良好商业生态环境。不仅要和友商良性竞争共同发展,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更要真诚地善待供应商,构建产业链的整体强健。
要保持长期有效增长,要经得起诱惑,聚焦主航道,在主航道上创新,不畏艰难,厚积薄发,坚持在大平台上持久地大规模投入,保持主航道产品竞争力。同时,企业也要积极发展自己的第二曲线乃至第三曲线,鼓励研发部门创新,但绝对不是盲目创新,要坚持技术创新和客户需求双轮驱动,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做产品,以技术创新为中心做未来架构性平台,积极获取自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拥有并长期保持步入世界竞争的能力。
川润的核心价值观之一精进求实一直指引着川润管理者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不断完善着川润的管理体系,这些管理进步将会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在未来竞争的泥潭中不断前进。道家的治国理念是“无为而治”,其实企业的治理又何尝不是?越来越多的先进企业在探索如何构建有效管理平台和高效管理体系,摆脱对资金、技术和人才的依赖,建立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的流程化组织和运营体系,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贯通,提高运营效率和效益。
关于管理体系提升,有三个流程不得不谈,其一就是,川润强调在全公司推行项目管理,以功能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这和公司所处的行业或者产品特性并不矛盾,未来的战争是“班长的战争”,未来的公司运作模式一定是大平台+多项目,期待着更多的同路人理解并充分践行“项目管理思维”。目前,川润已基本实现项目全预算制和资源买卖机制,但项目成本核算和项目财务经理反向用数据指导业务开展仍处于待提升阶段,要想提升项目管理能力,不能只看交付结果,更要关注经营管理结果。其二,公司正在启动的ipd流程变革,属于规范面向市场创新的流程体系,可以帮助公司制度化地快速推出高质量产品,ipd成功的核心辅助也是项目管理思维,研发项目管理和交付项目管理相辅相成。川润要成为全球流体控制技术引领者,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行ipd,建立规范且卓有远见的项目评审体系,以及灵活机动、不失原则的短线评价机制。其三,打通ltc流程,建立销售项目铁三角机制并成功落地,融入交付项目管理。只有贯通以客户为中心的ltc流程,实现全流程信息流、数据流的打通,建立关键点集体评审和决策机制,实现高质量交付和客户满意度提升,才能真正实现流程化组织建设。
最后,结合这次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在这里提出企业管理数字化变革,在未来的几年里,川润要快速提升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并实现用it信息化打通全流程,确保数据流精准、快速地在各业务单元流动,基于数据和事实进行科学高效管理,并高度重视信息安全。
管理变革的目的是多打粮食和提高土壤肥力,不是为了管理而管理,希望川润的管理者能够不断自我批评,不断总结管理案例,掌握综合变革方法的金种子,“变法”成功,真正成为行业全球领袖。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篇六
作为基层管理者,我第一时间就被《以客户为中心》这本书的书名吸引了。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细细阅读,慢慢回味“以客户为中心”这个贯穿华为业务管理的基本理念。
短短几年,华为迅速成长,这种惊艳的速度令人惊叹和折服。在感叹之余,更陷入深深的思考,华为的成功秘诀到底是什么?
企业的成功首先是站在客户的角度,为客户提供服务,帮客户赚钱,为客户创造价值,让客户成功,不是企业以自我为中心去赚客户的钱,也不是企业以利润为导向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是我们要追求利润的适量化,在成就客户的同时获得合理的利润,形成双赢局面,共同发展壮大自身。核心就是要求企业换位思考,在帮助客户成功的过程中成就。在这过程中企业需要通过质优量足、务实、高效的服务为客户实现价值。
中石化的目标是建成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目标的实现需要中石化占领更广阔的市场,就需要我们的企业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就更需要我们的企业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竭尽所能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新时代的客户需求,已经不仅局限在对油品的质优良足要求上,更注重消费体验感。
我们现在的客户,从50后到90后,跨越了两到三代人,年龄结构复杂,每代人的消费理念不尽相同,需求层次复杂多变,对我们的营销要求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不管哪类客户,消费的基本需求无一例外的就是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追求。
企业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响当当的品牌,是客户用脚投票的结果。我们的目标是建成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目标的实现需要中石化占领更广阔的市场。目前成品油流通体制全部放开,石油定价已经透明,其他石油巨头、实力较强的民营、外国企业都加入到蛋糕的抢夺中,成品油市场由垄断转向竞争,加之电动革命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市场已经完全变为买方市场等。内外环境的变化,决定了我们的企业想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就需要我们的企业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用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留住客户。
品牌的核心是诚信,诚信的保证是质量。客户的.需求,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回顾我们的油品质量获得社会广泛认可的过程,就是我们多年来对油品质量坚持的过程。经过多年对油品质量的不断提升,“每一滴油都是承诺”已从宣传口号,真正地融入了油品品质。
除了有质量的油品,客户还需要有质量的服务。与质优良足的油品相比,我们多年来的卖方市场地位导致了我们在服务方面是存在短板的。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进而成就客户,为客户提供针对性强、效率高的服务,将发现和解决客户内心的消费痛点转变为日常工作的方向,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让客户在消费的过程中体验感更愉悦,将客户满意度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准绳,在成就客户的同时,也创造和提升了自身价值。
作为每天直接面对客户的基层管理者,今后将始终从为客户服务为工作出发点,通过不断改进服务,从方便客户、深入了解客户真实需求出发,用开放合作的态度,赢得客户赞誉,不断为企业经营发展助力。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篇七
六年前,我工作的公司开始提倡重视客户体验,各个部门抽调了一些经理组成项目小组,集中解决一些客户提出的主要问题。当时开会的情形记忆犹新。所有参会的人对要解决的问题都是一头雾水,老板给了简短的要求以后,就把任务留给了项目小组。开会讨论提出了一些表面化的措施,可是说到实施的时候,每个部门都不希望承担更多的责任。回去以后,大家各忙各的,连例会慢慢的也都不参加了,后来几个改进项目都不了了之。没有清楚的方向,没有分配资源,没有强大的支持,也没有变更任何业绩考核指标,这次失败,大家都不言自明。我以前的公司是全球500强中管理相当不错的公司之一,这就是当时最初的尝试。
后来,公司意识到问题,专门成立了全球的客户体验部,将客户服务、服务流程设计和服务市场等几个直接关系客户体验的部门划归其下。六年过去了,这个部门作了很多的调研,沟通,也实施了一些改进项目,但是据他们的员工说步履维艰,只做了一些边边角角,没有实质改进的项目。
从以上现象看,这次改革并不成功。分析原因,以下几点可能是主要的:
1、公司一向是以卓越运营见长的,原有的企业文化和行为方式都是支持卓越运营的,与以客户为中心常常产生冲突,而公司似乎并无意改变这种文化。举个简单的例子,客户提出的合理要求会增加服务时间,而公司的衡量指标仍然是工作效率,所以不管是员工还是管理者,都把客户要求放在第二去考虑。
2、组织结构是职能划分为主,客户体验部无法改变其他部门的行动。除了客户服务中心,与客户直接接触的更重要的还有好几个部门,那些部门根本不买客户体验部的帐,大家都是平级嘛。
3、地区总部支持不足。我不认为地区总部真的关心客户体验这件事情,中国市场营业额的增长才是最重要的。开始的时候,各个部门都领了一个以客户衡量为标准的考核指标,由于这个指标经常异动,无法清楚解释和找到原因,久而久之,变成了聋子的耳朵。而总部也对这个指标也并不怎么在意。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篇八
最近读黄卫伟的《以客户为中心--华为公司业务管理纲要》一书,感触颇多。为何华为能够在短短的三十年成为世界的通信企业巨头?他们做对了什么?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虽然我们的体量、产品、行业不同,具体的措施不能借鉴,但是其中的理念是可以借鉴的。本书就是其中的一个解码。
"为客户服务是公司存在的唯一理由",其实,为客户服务不但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也是一切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企业作为盈利组织,其利润来源只能是客户,因此企业的日常工作都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价值创造为核心来开展;而企业一旦偏离了客户价值创造的发展定位,不管之前曾取得多么辉煌的成就,接下来等待他们的,只能是被客户抛弃、被市场遗忘。客户是唯一能够解雇我们所有人的人,他只需要不给我们下订单就行了。事实上深入思考就会明白,我们在企业内所从事的一切活动,最终都需要客户来埋单。产品设计研发费用、生产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及人工工资甚至日常办公费、水电费等等,这些费用最终都要通过产品和服务价格摊销到客户头上。客户不是大傻瓜,他心甘情愿为产品和服务付费的原则始终只能是是否能给自身带来价值(及价值增值)、是否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
"及时、准确、优质、低成本交付,只有四个要素同时满足,才能真正地以客户为中心。走遍全球到处都是质量事件、质量问题,我们是不是越来越不把客户当回事了?问题不可怕,关键是我们面对问题的态度。我们必须要有正确的面对问题的态度,必须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问题才会越来越少,才能挽回客户对我们的信任。唯一的办法是从内部找原因。怨天尤人、埋怨他人是没有用的,唯有改造我们自己。"只有将客户的要求放在首要位置,才能持续地改进我们的工作和流程,不断地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段话也说出了前一段时间我们的问题,不能积极面对、快捷解决产品的问题,造成客户对我们的意见非常大,对公司信心下降,甚至要求拉模走。
"要将客户的满意放在第一位,不要总担心主管是否会不满意,更不能因为怕主管骂,而做出违背客户利益的行为。"我们有些同事在这方面就做得不那么好,客户有投诉,不敢上报不敢实事求是地处理,原因就是怕挨骂。我们作为上司的同事也要时刻提醒自己,当有客户投诉的时候,需要第一时间提供支持,而不是追究责任,更不应该是骂下属。
"只强调精细化管理,公司是会萎缩的,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扩张不陷入混乱,我们讲精细化管理,不等于不要扩张。面对竞争,扩张和精细化管理并不矛盾,要把两者有效结合起来。"企业的发展如果仅追求精细化追求成本,其结果就是客户投诉,客户不与你来往,最终就是失去客户。如果没有新客户、没有老客户的新项目,公司一定会萎缩,更加谈不上增长。特别是为了当期的成本将员工和一些必要的流程功能砍掉,那就更加得不偿失了。如果只顾短期,是一定没有未来的。只能一方面积极挖掘内部潜力,降本增效、增强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又多一些增长,多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
企业只有真正把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凝聚起全公司贡献者的不懈激情与智慧,不断通过优质创新产品、系统性解决方案及良好服务来为客户创造价值及价值增值,才能在与客户的共同成长中实现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华为在中国民营企业里是最成功的,没有之一。即便到了如今的体量和规模,发展依旧不见颓势,每年仍然保持40%以上的增长速度。作为一名非华为出身的管理者,研究华为成功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总会有或多或少的一些收获。
我所接触到的很多民营企业都在学习华为,甚至有很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也都在毫不犹豫地学习华为。管理咨询领域的前辈们说华为的成功有太多因素,但最重要的转折点是管理层斥巨资请ibm公司做ipd项目以及后续一系列管理变革项目;部分从华为出来的朋友说,华为的成功其实本质上是的成功;还在华为任职的同学说,华为内部人看来华为毛病太多,但每个人发现毛病从不抱怨,而是积极去改变毛病,不管自己能不能彻底革除毛病,这就是华为成功之道;我也曾经肤浅地对客户说,华为的成功源于钱分对了……
无论如何,华为最终是成功了,成功到华为将历史中的会议纪要摘录出一些章节来印刷成书就可以卖到洛阳纸贵的地步。我所在的项目组所幸下手较快,在七月就买到了第一次印刷的《以客户为中心》这本书,据说有很多人想买却不得不等到第二次甚至是第n次印刷了。
从内容上来看,《以客户为中心》与《以奋斗者为本》两本书中,有部分内容是重复的。想想也是必然,这两本书都是源于华为内的会议纪要、任总的、任总的发言,选稿的途径是一致的,形式也是一致的,而且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都是华为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难免会出现同一句话或者同一个主题同时强调这两种主张。比如说《以客户为中心》的内容主线:华为的价值主张、业务增长、效率提升,被一次次提及,被一次次强化,并细化到一项项管理变革。
华为《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讲的都是一些浅显的常识,但能把大众所熟知的常识在一个多达十八万人的大企业里践行到位,是何等伟大的事情。正是如此伟大的事情,才导致华为如此伟大的成功。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谓的"道"无非就是基本规则,这个基本规则并不见得一定要多么高深、要多么花里胡哨,最朴实、最简单的道理组成这些基本规则,所谓"大道至简"就是这个道理。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务中,所谓的"道"也是至简的一个普通规则。举个例子,企业的战略发生调整或发生变化,必然对组织和人的要求发生变化,人力资源管理就必须跟随着这种变化而变化,这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最根本的"道"。
有很多的现象都在支撑这个"道"。如很多企业忠诚无比、且做出很多历史贡献的创业元老,在企业变革过程中却成了企业发展的阻力。老板有时会做出看起来很不近人情的果断措施,却给组织带来不可修复的伤害。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就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道"成为一种静态的"道"。元老没有错、老板也没有错,错的是企业面临变革,对人的要求出现变化,但元老不去响应这个变化,老板也不去宣贯这个变化,且人力资源管理根本对这种变化完全后知后觉。
秉承静态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道"即很多人经常提到的"为专业而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我在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经常跟我的老板提"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其时"为专业而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有一定的市场,至少不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损失。但现如今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人力资源管理固守静态的"道"已然不太合适,大型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机构向三支柱转型就是一个最典型的现象,除外在的组织形式上的变化外,人力资源管理思路转变更是关键。
通常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支撑职能,客户主要来自内部;更具体一些,即便人力资源管理的客户来自内部,那么到底来自内部的何处呢?有人说人力资源管理是夹心饼干中的奶油,一边是老板,一边是员工;但更深层次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的心应该在哪里呢?
有人会说在员工,从外部环境来看,员工属于弱势群体,无论是法律还是社会舆论环境都会往员工层面去靠拢;从植根于灵魂深处的倾向而言,还是员工,因为老板毕竟是少数,而员工是大多数;从个人情感而言,依旧是员工,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更多的也是一个被雇佣的员工。但看完《以客户为中心》后,我隐隐觉得人力资源管理要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那么内心深处的位置首先应该摆在企业。这里不用老板而用企业,是因为我认为企业可能会更加准确。
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评判标准,华为认为只有客户才会为华为提供赖以生存的利润,那么任何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均是由企业提供,而不是由任何一名员工或者是代表员工的工会组织提供。从这个评判标准出发,人力资源管理的客户一定是企业。
既然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客户,那么人力资源管理就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地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提升客户满意度,继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当员工的利益与企业利益相冲突时,人力资源管理应秉承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原则;当人力资源价值投资与企业短期利润出现冲突的时候,人力资源管理应秉承短期利益服从长期利益的原则。
从思想的高度把握这些基本规则后,接下来是具体业务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应被动地承接企业的战略规划与经营计划,而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企业的战略规划中,明确人力资源现状对的支撑作用和差距,并据此决定选育用留的具体措施和策略。
回到"大道至简"的智慧,一本《以客户为中心》是简略的,但要从其中发掘出无限的智慧,除书本之外,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应用书中的道理与规则,也是至关重要的。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篇九
最近公司给大家发了两本有关华为业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教材,拜读之后有些感悟。
华为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虽然处于竞争最为激烈的通信领域,却在短时间内成长为全球领先的巨人,在羡慕他的成功之余,也不禁感叹他"以客户为中心"的真诚以及不断进取拼搏精神。通信行业绝对是适者生存的写照,华为一出生就已经和国际顶尖的跨国公司同台竞争,但华为公司作为民营企业,没有国企央企的种种优厚待遇,却能够历经磨难而后生,直至雄踞全球,其中存在着偶然,更充满了必然。华为公司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客户的要求就是华为的要求,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就是这样不断满足客户的种种需求,进而不断扩宽发展市场;华为始终有一种危机意识,长期"坚持艰苦奋斗",能够在荣誉面前不骄不傲,充分认清形势。这些是值得我们国有企业包括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学习和借鉴的真理。
任正非在书里说了一个观点很重要,值得每一个创业者和有责任心的人思考。他说:客户是唯一给我们钱的人,我们要服务好他们。任正非用一个非常简单的买卖关系,深刻阐明了客户之于企业的重要作用。但凡懂客户的价值的企业家,都非常重视客户的诉求、意见与建议,也有非常之方法从服务、产品等各种形式中展现这样的重视。
为客户服务不但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也是一切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企业作为盈利组织,其利润来源只能是客户,因此企业的日常工作都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价值创造为核心来开展;而企业一旦偏离了客户价值创造的发展定位,不管之前曾取得多么辉煌的成就,接下来等待他们的,只能是被客户抛弃、被市场遗忘。
对于企业来说应该有一种"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的认识。客户的本能就是选择质量好、服务好、价格低的产品,而这个世界上又存在众多的竞争对手,我们产品不好,服务不好,光靠客户关系维持,必是死路一条。在如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技术进步比较容易,而管理进步比较难,难就难在管理的变革,触及的都是人的利益。我们想要在竞争中保持活力,就要在管理上改进,首先要去除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在监控有效的情况下,缩短流程,减少审批环节;要严格确定流程责任制,充分调动中下层必须承担责任,在职权范围内正确及时决策。
企业只有真正把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凝聚起全公司员工的不懈激情与智慧,以及辛勤劳动,不断通过优质产品及良好服务来为客户创造价值及价值增值,才能在与客户的共同成长中实现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篇十
《以客户为中心》一书是华为公司的内训教材,全书共三篇十五章。第一篇“以客户为中心”有五章,按年份和出处,记述了华为公司二十多年来树立和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管理理念的发展脉络。“以客户为中心”是贯穿华为业务管理的主线,也是此书的灵魂所在。可以说,如果没有第一篇的“以客户为中心”,就没有第二篇的“增长”,也谈不上第三篇的“效率”。
华为公司从一个小作坊式的民营公司,成长为技术世界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龙头集团公司,其成功因素很多,有效推行“以客户为中心”企业理念无疑是其重要“秘籍”之一。书中强调,“客户永远是华为之魂”,“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的价值主张决定了华为的价值主张”,“在客户面前,我们要永远保持谦虚”、“客户满意是衡量一切工作的准绳”、“公司的一切行为都是以客户的满意程度作为评价依据”。论述表明,客户就是华为发展的“风向标”。
华为的“以客户为中心”与沃尔玛连锁集团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说提出的“顾客就是上帝”异曲同工,就是要把客户“供着”、一切围着客户转、客户就是衣食父母,这个理念的推行,华为公司为我们树立了具有说服力的榜样。
公司作为一个生产制造型企业,产品是主业,科研生产就是中心工作。公司在体量有限、只能在市场夹缝中寻找商机、在特专车领域苦苦觅食情况下,如果再没有过硬的产品、客户的信赖、领先的技术、前瞻的眼光,公司处境将会更加艰难,开发新客户难,守住客户也不易。要想留住客户的“心”,就要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了解客户想法,掌握市场行情,加快产品迭代,满足客户需求。产品有竞争力,才能赢得客户、站稳市场、长久生存。
狭义的“客户”就是指使用公司产品的用户。广义的“客户”就是指与公司打交道的所有人和单位,易于理解,也可以发散思维去理解广义的概念,在公司内,中心工作是所有工作的“客户”,所有工作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服务于中心工作。工作上下游、部门之间、岗位之间也互为“客户”,互相服务和被服务。工作中,每位员工要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服务的态度去工作,低位进入,谦逊待人,多走一步,养成习惯,形成素养,成为自觉,这样的机制和氛围将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这是我对“客户”的粗浅理解。
公司新修订的企业文化理念“工作作风”“爱工作我学习,爱用户我负责”,就新增了“爱用户”的理念,强调以用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以增强员工的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用文化营造氛围,让文化深植于心,使之成为推动公司健康发展的动力。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篇十一
“做工作是一种热爱,是一种献身的驱动,是一种机遇和挑战,多么难得,应该珍惜它。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目光远大,胸怀开阔,富有责任心,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任正非
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是为人的处事之道。以客户为本,为客户服务,用华为理念来解释,这便是其存在的唯一理由。这句话不同的企业,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宣传着。但秉承理念,想方设法来实践的却终归寥寥。如同踏实做人的理念,知道的人多,做到的人少。而华为用近三十年的时间一直在恪守,1987年华为只有6名员工、20000元注册资金;30年后的今天,华为年销售额达到233亿美元,在印度、美国、瑞典、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设立了研究所,一举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即使是在世界通信巨头思科,都将其列为最具威胁的竞争对手。我们不能认为这仅仅是依靠以客户为中心所做到的,但是这一定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推动下才能做到的,这也是我们所有企业所需要学习的。 我司自1991年成立以来,诚信是我们的企业格言,这正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升华。也是我司多年来发展成长的原因。所以对“以客户为中心”的思维不能简单固化为客户着想,不要以为问客户一句“有什么可以帮您”便是以客户为中心,要学会举一反三。如果真的只是这么简单一句那么所有的企业都会变成华为。那么需要如何去做呢,结合《以客户为中心》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或许我们可以借鉴学习。
华为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虽然处于竞争最为激烈的通信领域,却在短时间内成长为全球领先的巨人,在羡慕他的成功之余,也不禁感叹他“以客户为中心”的真诚以及不断进取拼搏的狼性文化。通信行业绝对是适者生存的写照,华为一出生就已经和国际顶尖的跨国公司同台竞争,但华为公司作为民营企业,没有国企央企的种种优厚待遇,却能够历经磨难而后生,直至雄踞全球,其中存在着偶然,更充满了必然。华为公司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客户的要求就是华为的要求,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就是这样不断满足客户的种种需求,进而不断扩宽发展市场;华为始终有一种危机意识,长期“坚持艰苦奋斗”,能够在荣誉面前不骄不傲,充分认清形势。这些是值得国有企业学习和借鉴的真理。
我司做为一个大型的公司,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层级多,客户范围广。不能所有部门和员工都面对客户,也不是所有的时间都要去面对客户,但是服务意识不能丢。建立以客户价值观为导向的宏观工作计划,各部门均以客户满意度为部门工作的度量衡,无论直接的、间接地客户满意度都激励、鞭策着我们改进。下游就是上有的客户,事事、时时都以客户的满意度对自己进行监督。武总就曾在会议中这样强调,分公司层面就是为中支公司服务,中支公司就是我们的客户,中支公司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准绳。及时、高效、便利的为中支公司服务,便是为客户服务,为客户提供便利。
我党在执政过程中一贯有个主张“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是执政的基础,执政为民,执政就是为了老百姓。对于企业也应该有这种认识。客户的本能就是选择质量好、服务好、价格低的产品。而这个世界上又存在众多的竞争对手,我们产品不好,服务不好,光靠客户关系维持,必是死路一条。在互联网时代,技术进步比较容易,而管理进步比较难,难就难在管理的变革,触及的都是人的利益。我们想要在竞争中保持活力,就要在管理上改进,首先要去除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在监控有效的情况下,缩短流程,减少审批环节;要严格确定流程责任制,充分调动中下层必须承担责任,在职权范围内正确及时决策。
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华为提倡建立“端到端流程体系”目的则是为了提高运营效率和效益,分公司在处理中支事务中,也经常会遇到这种几个部门同时参与的情况,更多的时候我们是通过邮件形式来协调处理的。很少会采用矩阵管理的模式,这无形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在我看来将将矩阵管理模式,作为一种常规的处理特殊事项的模式在公司管理中常规化,模式化。是很有必要的。
在《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扛多久》一书中说,创新不是推翻前任的管理,另搞一套,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从事新产品开发不一定是创新,在老产品上不断改进不一定不是创新,这是一个辩证的认识关系。一切有利于公司目标的实现成本为依据,要避免进入形而上学的误区。华为自始至终都深信这一点,它把核心技术创新当作企业的生命线。锻造企业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最终要靠技术优势。可贵的是,华为非常注重技术积累,它不作重复的发明,不犯重复的错误,时刻盯紧世界通信产业最新科技成果,从交换机到3g技术,充分利用人类的知识存量为社会创造新的价值。吸收的精神是创新,开放的态度也是创新。像海绵一样不断吸取别人的优秀成果,一个不开放的文化,就不会努力的吸取别人的优点,逐渐就回被边缘化,是没有出路的。一个不开放的组织,迟早也会成为一潭死水。
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中,很重要一条就是开放与进取。这也应该是我司努力实践的,保险行业竞争激烈,市场瞬息万变。闭门造车很快就会被淘汰,在自主创新的同时,我们的对手也是我们的老师,没有一个公司能够全面的把握市场方向,每一个公司对市场都有自己的理解。我们不能把握整个市场,但是我们可以学习行业对手,分公司今年来的改革也是对这种方向的实践。市场永远是变化的,学习永无止境。我们在关注行业对手数据的同时,更多关注,行业战术策略的变化,及时掌握学习。在公司决策方面有坚定不移的战略方向,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用毛泽东同志的一句名言来概括“战略上忽视,战术上重视”。只有这样才能紧跟市场的步伐,便能惶者生存。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篇十二
近期,我认真学习了《以奋斗者为本》,作为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纲要,书中从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价值,以及干部的责任、要求及选用方面做了详细讲述。作为一个基层管理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有体会。
任正非说:“企业就是要发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企业要扩张,必须有这三个要素。”在基层管理中,管理者需要有敏锐嗅觉,认真学习上级公司文件,正确领会上级公司的政策精神,带领基层团队群体围绕统一的目标不屈不挠、奋不顾身去执行。
华为企业文化的一个特征是,只要有新增长点就不能追求完美,追求完美就不可能有增长点,一定要追求实事求是、可操作性、可运行性。作为基层管理者,我们在本部门中推行各种政策时,只要方向上与上级公司一致,就可以尝试推行,在推行过程中再慢慢优化,最终取得基层管理水平的提升。切忌追求完美、瞻前顾后、停滞不前,永远停留在设想之中。
首先,我们要建立符合实际的基层员工的考核评价体系
基层员工强调做实,强调做实的价值评价,使得做实的人有适合的待遇和地位。基层员工的考核要将劳动成果放在第一位,劳动技能放在第二位。基层员工加工资,主要看价值贡献,不要把等级过于绝对化。基于价值贡献,小步快跑,多劳多得。以绝对考核为基础来调整工资。这样就是这个评级简单化,而且量化、公开化,基层员工就看到了希望。
其次,我们要培养有“群体奋斗”的精神基层员工
从生活哲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越是从利己的动机从发,越是达不到利己的目的;相反越是从利他的动机出发,反而越使自己活得更好。
华为市场部有个口号:“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作为基层员工能够群体奋斗的良好心理素质,别人过得好,我为他高兴;别人干的不好,我们帮帮他,这就是群体意识。要通过考核激励将群体奋斗的精神制度化的巩固下来。
比如,随着减员增效的大势,基层员工人数减少甚多,经常出现发货高峰期时人员不足的现象。此时当班人员就要发扬“分工不分家”的群体奋斗精神一起完成本班组任务。
通过阅读“以奋斗者为本”,我学习到很多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和思想,有很多实实在在好用的方法。我想,通过优化基层考核和管理,“以奋斗者为本”吹响集结号,一定会让基层员工活跃起来,让基层的奋斗者越来越多,让奋斗者们成为一个奋斗的群体。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篇十三
近期学习了以华为公司业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纲要:《以客户为中心》和《以奋斗者为本》两书,特有一下感悟如下:
第一,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
第二,华为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帮助客户获得成功。而不是说通过为客户服务,赚一笔钱,自己获得成功,成就自己;
第三,为客户提供有效服务,不追求华为的利益最大化。要站在客户立场上,比客户多想一步;还有,有钱要大家赚,把利润分给产业链或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共生共赢。
我司近期坚持树立客户至上,微笑服务理念,正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切实展现。以客户为中心即是想客户之所想,做好客户服务为目标。我们要坚守每一滴油都是承诺,是对客户的诚信。我们要真心完成每一个环节的服务,真正把客户当做上帝、当作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客户是企业业务收入的来源。我们要不断寻求品质和服务的提升,从而给我们的客户有被重视、不被欺骗的感觉,而这些也会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和更多的客户。
第一,企业人力资源和干部管理的制度、政策都是以奋斗者来定位的,各项工作紧紧围绕、聚焦在奋斗者群体上。
第二,只有奋斗者才是企业的真正财富,华为公司的本质就是一个以奋斗者为本的文化体系。
第三,华为的奋斗观: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任何微小活动,在劳动的准备过程中为充实提高自己而做的努力均叫奋斗,否则,再苦再累也不叫奋斗。
第四,员工奋斗的动力是为了他和他的家人过体面的生活。华为通过什么来号召员工奋斗呢?不是什么主义,也不是为了什么梦,是为了让员工和他的家人过体面生活。
第五,奋斗者主观上为自己,客观上为国家,为人民。
第六,“以奋斗者为本”一定要有制度保障。以奋斗者为本的文化得以传承的基础是“不让雷锋吃亏”的理念。员工向雷锋学习,让他不吃亏;干部要向焦裕禄学习,但给你足够的激励,创造足够的条件,让优秀的人才发挥作用,最终又不让焦裕禄得肺癌。
第七,“以奋斗者为本”在分配激励上要向奋斗者倾斜,提倡拉大差距,奖励无上限。缩小差距是鼓励了懒惰者,只有拉开差距才能鼓励奋斗者,所以华为强调这样的理念,让3个人拿4个人的钱,这3个人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最终干了5个人的活;假如反过来,4个人拿3个人的钱,最终却只干了2个人的活,那激励就没意义了。
第八,干部提拔也要向奋斗者倾斜,突出贡献者超级提拔。
我们奋斗的目的,主观上是为自己,客观上是为国家、为人民。但主、客观的统一确实是通过为客户服务来实现的。要为客户服好务,就要选拔优秀的员工,而且这些优秀员工必须要奋斗;要使奋斗可以持续发展,必须使奋斗者得到合理的回报,并保持长期的健康。企业的灵魂是核心价值观,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是所有成功企业的文化基因。企业能持续生存和发展,一个共同特点是,核心价值观渗透在企业经营发展全过程中,并内化在员工的心灵深处,外化为员工的集体行为、习惯和性格,固化为规则、制度文化和机制,从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切的服务均来自于对本职工作的付出和认真对待,没有了奋斗者的价值体现,所谓的优质服务只是纸上谈兵,不可能可持续的推广和发扬。而有了优质的客户服务,保证了越来越多的客户,企业的收获利润自然体现在我们个人待遇和职位的升迁上来。所以我认为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关联。只有让大家把工作从一点一滴做起,通过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技能、强化基础理论、完善操作流程,完善规章制度,不断提高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形成一切为了客户、一切想着客户,一切为客户着想的良好氛围。将客户的利益和感受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才能使我们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才能保持中石化保持全球领先能源企业。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37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