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三化建设调研报告大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5 09:18:22
推进三化建设调研报告大全(19篇)
时间:2023-12-05 09:18:22     小编:飞雪

通过报告,我们可以向他人汇报工作进展、研究结果或项目成果。编写报告时,还应该注意准备合适的图表、图像和示意图等辅助材料。通过阅读这些报告,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进行专业的报告撰写和演讲技巧。

推进三化建设调研报告篇一

九、要尽快出台实施保护和建设生态楠溪江的相关政策。搞好楠溪江生态环境建设,防止景区城市化,保护好景区的田园风光和古村落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净化、美化农民的村居环境,从源头上保证楠溪江水质的洁净度;事关“温州大都市生态公园”和旅游业的发展,事关人民的生产生活,意义重大。建议尽快出台实施保护和建设生态楠溪江的相关政策,比如,《楠溪江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楠溪江污染源治理办法》、《楠溪江河道分段管理方案》、《楠溪江综合整治奖励办法》、《森林防火扑救预案》、《楠溪江渔业资源保护和增殖实施办法》等等。

推进三化建设调研报告篇二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一定要紧扣发展要务不放松,一定要牢牢把握全县发展不足、发展不快的基本县情,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发展为了谁、靠谁发展,至关重要。归根结底,发展是为了xx人民,靠的是xx人民。对xx来说,全县求发展的共识基本形成,但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靠谁发展的“以人为本”还没有真正解决,资本的文化生态还没有真正形成。如何在xx发展和招商引资中,解决好这些问题,我认为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关键点。

一、以人为本,营造招商引资“政治生态”

要海纳百川。“水积而气聚,木茂而鸟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证明,一个地方开放的意识有多强,开发的力度就有多大,发展的步伐就有多快。东莞人自豪地称他们这xx年做了两件事:一是把全世界最有钱的人吸引到东莞来投资;二是把全中国最缺钱的人吸引到东莞去打工。我们最大的差距还是在思想观念和开放意识上。招商引资实质就是开发开放的过程,当年海螺落户我县,就对我县行政机关的服务效能形成一种“倒逼”机制,迫使大家转变观念,提高效率,这为推动全县上下思想解放、扩大招商引资,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外商投资不是扶贫。一个封闭排外的县,一个小家子气息浓厚的县,是注定发展不快、发展不好的。全县各级领导都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对待招商引资,坚持局部服从全局、当前服从长远,算好大账,不算小账。

要万众一心。招商引资不是一出“独角戏”,而是一部大合唱,招商引资既是经济工作的主旋律,更是关系全县发展的政治大局,各级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发展为上、投资为本”的理念,自觉服从、服务于招商引资开展工作,只有切实做到全县上下同吹一个号、同唱一个调,万众一心,同频共振,才能排除干扰和杂音,共同演奏出美丽的乐章。

要始终如一。招商引资、优化环境,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一个大项目的引进和成长,既需要众志成城的合力,更需要锲而不舍、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定力。xx海螺落户xx十年的历程,就是一个例证。在招商引资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勇往直前、义无返顾,争创新业绩,再铸新辉煌。

二、以人为本,培育招商引资“文化生态”

积极培育亲商、安商、和商的.崇商文化。xx是桐城文派的发源地,传统的文化中,官本位意识较为浓厚,破除习惯性思维,需要领导干部带头,主动与外商交朋结友。先交天下朋友,后引八方资金。苏州市委书记为抓招商引资,在“三八”节把生活在苏州的外商的太太和台商的太太请到市会议中心,专门为她们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三八”妇女联谊会,“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望江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他们的手机上储存有上千位客商的手机号码,随时保持联系,这对我们都是很好的启示。如果我们一味在家等着客商上门来找,再大的投资也只能是“过路财神”,打水漂。我们县就已经出现过洽谈项目落户周边县市的情况。更有在建项目因为种种原因迟迟无法开工建设,企业处在进退两难的困境。招商而不亲商,招商不能安商,不如不招。积极培育有为、互助、包容的创业文化。誉为“诗人之窟、文章之府、气节之乡”的xx,素有崇文尚武经商的传统,水运经济发达的明清时期,xx是与芜湖齐名的全国知名商埠码头。改革开放初期,精明的xx人踏遍全国各地,开展商品营销,用辛勤的汗水建设起美好的家园。现阶段,xx迫切需要加快工业化步伐,迫切需要一大批民营经济的兴起,迫切需要培育有为、互助、包容的创业文化。有为,就是要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敢闯敢试,勇于做大做强。互助,就是互帮互带,团结协作,不相互拆台,不内耗、不折腾。当前,要进一步加强政企、银企、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共渡难关。尤其是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成长性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包容,就是对企业在创业初期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多引导、多鼓励、多扶持,少批评、少挑刺、少评说。xx总理在今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时说,要以发展的眼光看中国。企业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同样要以发展的眼光和一颗包容的心看待我们开发区以及乡镇落户的新生企业。

积极培育诚信、务实、精细的服务文化。坚持诚信为本,言必行,行必果。现有的政策规定要不折不扣的落实。对外商承诺的事项要坚决兑现,不能兑现的不要轻易许诺。对超越我们权限的事项,要尽最大所能帮助解决。务实,就是对投资者而言,“你有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一些同志在工作中习惯于开“空头支票”,工作推三落四,找种种理由和借口,有些几乎到了失职、渎职的地步。所谓精细,就是我们的服务要规范、细致,切实让客商感到温暖、便捷,很容易到达终点站,而不是始终停留于“中转站”。做到精细,就要强化一系列制度建设,切实改变办事散漫、拖拉的作风,做到提速提效、言之可行、落地生根。我们去外地考察,经常看到餐桌上每个来客面前都制作了精致的席位卡,上面写明来客姓名和职务,一坐下来,就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受。工作细致到这一步,可想而知工作人员在背后投入了多大的精力,也可想而知,对于这样的团队,有什么事情办不了、办不好呢?所以说,“软实力”也能形成生产力。

三、以人为本,激活招商引资“民智生态”

弘扬亲历亲为的招商精神。招商引资,“一把手”是关键。作为各级领导,要努力做到“四个带头”:带头抓招商。今年改变以往县直捆绑招商制度,实行县干领衔招商机制。各位领衔县干既要挂帅,又要出征,不仅要带头完成自己的招商引资任务,还要督促、协调本组的招商引资工作,确保本组的招商任务也能按期完成。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是招商引资的第一责任人,要努力在本地区、本单位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头宣传推介。要掌握必要的招商推介技巧,知己知彼,便于交流。特别要善于抓住投资方的心态,围绕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围绕我们能够提供的资源、项目重点推介。带头接洽客商。领导接洽的过程,就是加强沟通、增进感情的过程,就是给客商增强投资信心、投资勇气的过程。带头解决问题。项目引进来,还只能说是一个好的开始,在项目审批、征地、拆迁、建设等环节,还有大量的协调服务工作,有一些是工作人员推进不了的,领导要亲自过问,跟踪问效,有效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弘扬群策群力的招商精神。招商引资是一项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系统工程,要充分调动好两个方面积极性:一个是调动好广大干群的积极性,让广大干部热衷招商,让人民群众支持招商。空谈易,实干难。要让大家都来做志愿者、实践者,不做评论家、空谈家。另一个是,调动好广大xx在外人员的积极性。人脉资源优势是我县最大的优势之一,要通过深入细致地工作,加强亲情、乡情联系,调动广大xx在外人士的爱乡爱土情结,激发他们支持家乡、服务家乡、投资家乡的热情。

弘扬锲而不舍的招商精神。与一位客商从相识到相知,招一个项目从洽谈到落户,更多的是“持久战”,是“马拉松”。为之,要有一股钻劲。搜集招商线索,是招商引资的基础工作,我们要有钻研信息的本领;要有一股粘劲,不怕吃闭门羹,不怕碰钉子,不怕坐冷板凳;要有一股韧劲,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沉下心来,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做到不灰心、不气馁、不言败。今年,区位和资源条件较差的钱桥镇能够实现规模工业项目“零”的突破,白梅乡能够落户多个工业项目,都是与其负责同志有一股韧劲分不开的。

四、以人为本,创新招商引资“环境生态”

要举全县之力、汇全民之智,全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招商引资的“强磁洼地”。

提升开发区层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已经国务院同意并指定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编制建设规划。这是我省迄今为止第一个进入国家层面的规划,机遇千载难逢。作为皖江北岸重要县份,我们一定要锲而不舍地抓好项目申报工作,确保将我县开发区纳入示范区建设区域,并争取先行先试,努力将我县开发区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为加快县域经济崛起打牢坚实的基础。

形成全县支持开发区的合力。坚持项目引进向开发区集中。县开发区是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千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要尽可能的到县开发区落户。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要从自身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不具备独立建区的乡镇都可以实行“飞地”政策,所引进的项目与县开发区实行税收共享。县开发区今年要确保新增入园工业项目不少于0家,力争达到xx年支持海螺一样服务、支持开发区发展。在项目审批、金融融资、规费收取、用工服务、治安保障等方面,对开发区企业实行全方位的支持。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开发区还可出台更加灵活、优惠的政策措施。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

提高开发区自我发展能力。县开发区要坚持走“以园养园、共建园区、园政合一”之路,提高自主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继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积极拓展园区发展空间。抓好土地储备工作,加强用地管理,提高集约用地水平。要创新投入机制,多方筹措建设资金。要千方百计加大安商工作力度。

推进三化建设调研报告篇三

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4306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83%,林木绿化率达到81.4%。

(一)退耕还林工程。xx年开始试点,xx年全面实施,各级党委、政府把退耕还林作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切入点,明确把退耕还林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作为检验各级领导班子是否具有战斗力的试金石,退不下坡耕地就退官退位。截至xx年底,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29293公顷。

(二)天然林保护工程。xx年启动后,进一步加强管护工作,建立森林管护站20处,竖立护林宣传标语30个、小型固定标志牌117块,配备专职护林员108人;累计完成封山育林29293公顷,为4个国有林场的1180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社会统筹,使天然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恢复和发展。

(三)四大造林绿化工程。两年来,全县累计完成重点通道绿化648公里,补栽路段148.9公里,植树483万株,在出县际交界处,高标准建设绿化树120公里,绿化面积2100亩;完成交通沿线绿化1900亩,环城绿化1200亩,村屯绿化82个,渠系校院绿化101个。

二、林业建设主要做法与特点。

xx年以来,**县采取超常规举措,高起点定位,高标准投资,高质量施工,相继实施了四大林业重点工程,推动**林业建设步入了快车道,成为**林业史上发展最快、投入最多、质量最好的时期。

强化森林资源保护。近年来,**县把依法治林、强化森林资源管护作为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加大对乱砍滥伐林木、违法征占用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精心组织,摸底排查,累计查处各类林政案件18件,给予行政处罚43人,罚款4.1万元,补种树木2300株,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1.7万元。二是全面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气候干燥,十年九旱,历来是个森林火灾高发的地区,境内有2个省直林局所属24个林场,有1000多万亩的森林和未成林地需要管护。面对日益繁重的森林防火任务,县政府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决定》和《全县林区山区实施封山禁火的命令》,通过层层签订防火责任状,加大督察力度,及时组织扑救,取得了近29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和无扑救人员伤亡的好成绩,有力地保障了森林资源安全,推进了吕梁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问题与建议。

调查发现,**县是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3%的县,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治理与破坏矛盾突出。通过实施“四大战略”,林业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是,林业建设还面临着任务重、难度大、产业发展滞后等不少困难和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森林资源管护任务越来越重,经费更加缺乏。随着林地面积的增加,特别是退耕还林、通道绿化管护任务日益繁重,乱砍、乱采、乱挖屡禁不止,加剧了地表植被破坏。建议改变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强化管护也是发展的理念,努力提高林分质量水平。

林业产业开发相对滞后。产品加工开发力度不够,龙头企业发展缓慢,销售信息渠道不畅,森林旅游和林下产业开发利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建议借鉴“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强化经济林产业化基地建设,实现富民强县。特别要重视经济林优良品种选育,坚持以优良品种带动优质发展,避免一哄而起的低效盲目发展。同时,重视加工产品的品牌意识,严把原料和加工质量关,尽快形成拳头产品和品牌,提高发展效益。

林业技术力量不足,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乡镇林业站作为林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最基层组织,由于人员、经费、管理体制等原因,严重制约了其职能的发挥。建议加强县、乡林业站和技术推广站队伍建设,科学核定编制,调整充实人员,落实经费,真正承担起科技服务、技术指导、维护森林资源安全的重要作用。

我们得到两点重要启示:

(一)生态建设必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环节入手,让广大群众尽早感受到生态建设的成效。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林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怎样才能使林业生态建设进一步持续发展?我们在深入分析县情、林情的基础上,提出了“身边增绿”的林业发展新思路。就是从“身边增绿”抓起,从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特别是民居环境入手,把传统意义上的对林业生态建设长周期、慢效益与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紧密联系和结合起来,使林业生态建设的成效尽快造福于广大群众。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环城绿化,先后组织实施城区乡镇村绿化重点工程,完成了环城林绿化和防护林建设,完成道路两侧绿化,基本形成环城“绿色长廊”,使整个县城被浓绿环绕。居民有了休闲的好场所,民居环境大为改善。“身边增绿”工程的实施,使广大群众充分感受到了林业生态建设的成效,从而更进一步调动了人民群众造林的积极性,把投身林业生态建设变成了自觉的意愿与行动。

(二)林业发展必须与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紧密结合,使广大群众从林业发展中受益。过去一提起林业,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长周期、慢效益。这样的状况使得广大农民不愿投身林业,积极性得不到调动和发挥。把群众经营林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林业长期效益与农民的'切身利益有机联系起来,使林业发展真正与广大农民致富意愿、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融为一体。农民群众一旦从林业发展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际利益,必然从根本上焕发起建设林业、发展林业的热情,必然把林业作为自己的致富源泉而备加珍惜,林业的稳定、高效、可持续发展就有了切实的保障。

通过对**县林业发展的调研,我们深切体会到,林业战线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解决林业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林业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和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生态环境,为广大群众提供日益丰富的林产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林业的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把林业发展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林业的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区施策,分类指导。这就是我们通过对**林业的调研,对林业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问题的初步思考。

推进三化建设调研报告篇四

本次调查,各地均反映林业站人员编制少,且多数山区县林业站人员事业经费不能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实行全额拨款,加重了林业部门的经费压力。如灵璧县有21个乡镇,设立6个中心站,核定编制才18人;宁国市是我省重点山区县,全市19个乡镇办均单独设置了林业站,核实编制113人,站均5.95人,而该市有林业用地面积275万亩,站人均2.5万亩。金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430多万亩,全县29个乡镇林业站,只核实编制89人,站均3.07人,人均林用地面积近5万亩。都与《安徽省乡镇林业工作站人员编制标准(试行)》中山区乡镇站编制基数为3人,每1.5万亩林业用地增编1人的规定要求有较大出入。又如重点山区县休宁县,全县39个林业站,定编128人,站均编制只有3.28人。而且,该县林业站事业经费得不到保证。县财政每年总体上划拨给县林业局的事业经费只有42万元。导致该县32名农民技术员(包括从社会上招收的“林政员”、“林管员”和“林业基金代征员”),参加了黄山市人事、林业部门联合组织的考试、考核,被择优聘用;又参加机构改革中的考试、考核竞争上岗,身份虽已解决,但其工资等待遇却一直不能兑现。近几年来,不时有上访发生。类似的情况在绩溪、岳西、潜山、霍山、金寨等县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据摸底调查统计,全省各类站共核定林业人员编制4001人,其中,单独设立林业站的59个县(市、区)设立780个林业站(注:还有濉溪、肥东、无为等县少数乡镇设有林业站,多数乡镇为综合站,故未计其中),下达编制3033人,站均3.89人;有18个县(市、区)设立301个挂牌林业站,下达编制666人,站均2.21人;其它302个编制多属综合站中落实林业人员。全省各类站实有林业正式职工中还有23%的人员事业费未列入县级财政预算。

(三)管理体制不顺,林业站职工待遇低。

目前全省基层林业站管理体制多种多样。据调查,全省有35个县(市、区)483个林业站“三权”在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实行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主要分布在山区县和设立林业中心站的县;有23个县(市、区)157个林业站和89个挂牌林业站实行双重领导;还有20个县(市、区)148个林业站和212个挂牌林业站,18个县(市、区)18个林业站和284个综合站实行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

金寨、青阳、桐城、埇桥、萧县、濉溪等县(市、区)普遍反映,由于林业站现属乡镇以块为主的管理,存在下列弊端:一是林业站职工成了乡(镇)干部,要参加乡镇中心工作,成天包村下队,计生收税,无力投身林业工作;二是林业站职工待遇低,工资福利难保证;三是森林资源管理失控;四是造林质量难保证;五是林业主管部门落实任务不畅等等。同时,多年来一些地方将林业站“三权”下放与收回几经反复,动摇了基层林业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如在工资兑现上,林业站“三权”下放的青阳县,庙前乡财政只拨给林业站基本工资(占70%)的80%,而浮动工资(占30%)、123元津贴工资等一概不发,林业站职工在家扎大扫把卖,每月只能勉强兑现基本工资。

与此同时,省林业厅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级和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内也没有统一的专门的林业站管理机构。林业站管理的职能分散在办公室(人秘股)、林业站(造林科)、资源科(股)、技术推广中心等部门。省、市、县三级林业站主管部门的管理体系也有待理顺与加强。

党的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肩负着重要使命,不仅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更要做生态文化的先锋,尽可能地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成果、物质成果和生态文化成果,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如何努力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者、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就成为我们林业工作者首要面临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林业各项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林业项目,大力推进现代林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新内涵。

1、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科学发展观对做好林业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当作当前林业发展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系统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深刻认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与林业现状,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科学办事,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林业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搞好林业工作。近年来,我县林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及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林业工作方法,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是还应该看到,与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群众的愿望相比,我们的林业工作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如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生态建设与森林经营等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山林纠纷调处和林区维稳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总结以往成功的实践,更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进行深入思考,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目标任务。新时期林业工作要有更高、更新的目标定位,要用科学发展观确立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新理念,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新实践。

3、现代林业发展要为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证。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林业发展观,涉及到以林业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发展战略工程实施的各个方面,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林业部门责任重大。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林业工作,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必须坚持从林业实际出发,把生态效益放在林业工作的第一位,建立体现经济与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长效机制,推进林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林业发展中的问题不容忽视。

经过全县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县林业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当前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整体水平较低。目前,我县林业生产依旧延续着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科技贡献率低,林分质量较差;局部地方森林资源逐年减少,雪域上移,雨量减少。同时我县生态建设也面临着林地流失,荒漠化面积逐年扩大问题。

2、林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近年来,虽然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总体而言仍然十分落后,在数量和质量上还远不能满足现代林业建设的需要,由于林区管护基础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从而影响了全县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林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林木抚育、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资源保护等森林资源管理机制还不健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任重道远。缺乏长期有效的投入机制,缺乏内在发展动力,林业生产和林业事业的发展速度缓慢。

4、生态文明观念有待进一步树立。《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我县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建设也应居于重要地位。目前全县人民对林业的作用、功效了解还不够多,生态文明观念树立得还不够牢固。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现代林业工作。

1、实抓好造林绿化工作,加快我县绿化进程。

第一在提高造林质量上求突破。要抓好生态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退耕还林、天保、生态公益林、“三北”等林业重点工程,确保实现我县森林覆盖率每年稳定递增的目标。不断提高良种壮苗使用率。加强造林施工的质量监督,建立健全造林施工质量管理机制。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合理选择造林方式、植被搭配方式,提高造林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第二在扩大社会造林上求突破。大力支持各类社会主体和资金参与林业建设,以政策为引导,以法律作保障,鼓励和扶持社团、企业、个人等开展多种形式的造林,不断扩大非公有制造林的数量和规模。充分运用宣传发动、表彰带动、检查促动等手段,采取植纪念树、造生态模范林等形式,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发展。三是在提升林地生产力上求突破。探索不同条件下的森林经营模式,解决营造林工作中的“过密、过疏、过纯”问题。

2、继续抓好重点工程,积极推动生态建设。

按照“巩固成果,提升质量,完善功能,稳步推进”的要求,继续抓好重点工程,加快生态体系建设。加大我县公民义务植树的督查力度和县城东西两山荒山绿化区的绿化进程及管护力度;进一步完善县城风景林、河道及绿色通道工程,加强抚育管理,提高绿化质量,提高县城绿化水平,提升我县对外形象。对疏林地进行人工改造,促成天然下种成林;对荒山荒地,坚持封、造、管并举,集中力量开展人工造林。进一步强化措施,大力发展以红提葡萄为主的特色产业建设。农田林网、用材林工程,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与治理模式,加大林分抚育管护工作。加快推进村屯绿化、四旁植树步伐,实施示范村镇绿化工程。

3、是进一步加大保护工作力度,切实保护好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健全森林防火机构,加大设施设备建设。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测报网络,加大森林植物检疫网络建设,健全野生动植物保护组织,切实保护好鸟类资源。

四、以法兴林,切实抓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是生态县建设的主要目标,也是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县人民应正确认识和统筹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的观念,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数量与质量并举,认真贯彻落实《森林法》、《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等林业政策法规,严格执法守法,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坚决制止乱排乱放、滥砍滥伐、毁林开荒和乱占耕地、林地、绿地的现象,切实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社会稳定,不断巩固生态建设成果。要结合国家生态公益林项目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项目实施,认真抓好退耕还林补植补造,搞好幼林抚育,防止森林火灾,防治森林病虫害,积极开展“退人还山”试点试范工作,使林业生态建设发挥出最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五、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促进林业增长方式和管理方式转变。实施科教兴林、人才强林战略,不断提高林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林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提升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林地产出率。大力推进林业从种苗培育、整地造林、抚育管护到采伐更新、加工利用全过程的标准化生产。扎实开展送林业科技下乡活动,加大对林农的培训力度,建全科技生产服务网络,对农民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真正把林业建设引入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六、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以“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思想、组织、作风、制度、业务建设,努力建设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着力抓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教育活动,使党员干部和职工成为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范,建设绿色家园、促进现代林业发展的模范,遵纪守法、团结和谐的模范,勤政为民、廉洁自律的模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就加快荒山绿化、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等紧要问题,得出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进一步建立健全共产党员学习教育活动长效机制,落实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各项措施,提高廉洁从政水平,严厉查处林业行政许可中的不正当行为。重视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和个人进步,在部署任务的同时给予关怀,在赋予责任的同时给予爱护,使他们得到更快更好的成长。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干部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经常挂念他们的冷暖,积极解决他们的困难,让干部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现代林业建设中来。

推进三化建设调研报告篇五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林业建设放到重要位置,同时把兴林之计、富民之策作为重要地位,在抓好实施通道绿化、交通沿线绿化、镇村绿化、环城绿化作为大造林绿化工程,提出建设生态的战略目标,通过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创新营造林机制、经济林产业富民、强化资源管护的四大战略,整体推动绿色林业建设进程。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4306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83%,林木绿化率达到81.4%。

(一)退耕还林工程。xx年开始试点,xx年全面实施,各级党委、政府把退耕还林作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切入点,明确把退耕还林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作为检验各级领导班子是否具有战斗力的试金石,退不下坡耕地就退官退位。截至xx年底,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29293公顷。

(二)天然林保护工程。xx年启动后,进一步加强管护工作,建立森林管护站20处,竖立护林宣传标语30个、小型固定标志牌117块,配备专职护林员108人;累计完成封山育林29293公顷,为4个国有林场的1180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社会统筹,使天然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恢复和发展。

(三)四大造林绿化工程。两年来,全县累计完成重点通道绿化648公里,补栽路段148.9公里,植树483万株,在出县际交界处,高标准建设绿化树120公里,绿化面积2100亩;完成交通沿线绿化1900亩,环城绿化1200亩,村屯绿化82个,渠系校院绿化101个。

二、林业建设主要做法与特点。

xx年以来,**县采取超常规举措,高起点定位,高标准投资,高质量施工,相继实施了四大林业重点工程,推动**林业建设步入了快车道,成为**林业史上发展最快、投入最多、质量最好的时期。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县政府成立了工程领导小组,先后下发了《关于搞好四大造林绿化工程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工程建设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提出县、乡两级政府是工程实施的责任主体,政府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部门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严格实行政府负责、部门组织、年度考核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考核机制。xx年开春后,县委、县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动员会和推进会,及时进行安排部署。近期,县委、县政府实施以木兰交界处至**道两旁进行绿化工程建设强化森林资源保护。近年来,**县把依法治林、强化森林资源管护作为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加大对乱砍滥伐林木、违法征占用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精心组织,摸底排查,累计查处各类林政案件18件,给予行政处罚43人,罚款4.1万元,补种树木2300株,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1.7万元。二是全面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气候干燥,十年九旱,历来是个森林火灾高发的地区,境内有2个省直林局所属24个林场,有1000多万亩的森林和未成林地需要管护。面对日益繁重的森林防火任务,县政府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决定》和《全县林区山区实施封山禁火的命令》,通过层层签订防火责任状,加大督察力度,及时组织扑救,取得了近29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和无扑救人员伤亡的好成绩,有力地保障了森林资源安全,推进了吕梁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问题与建议。

调查发现,**县是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3%的县,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治理与破坏矛盾突出。通过实施“四大战略”,林业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是,林业建设还面临着任务重、难度大、产业发展滞后等不少困难和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森林资源管护任务越来越重,经费更加缺乏。随着林地面积的增加,特别是退耕还林、通道绿化管护任务日益繁重,乱砍、乱采、乱挖屡禁不止,加剧了地表植被破坏。建议改变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强化管护也是发展的理念,努力提高林分质量水平。

推进三化建设调研报告篇六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肩负着重要使命,不仅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更要做生态文化的先锋,尽可能地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成果、物质成果和生态文化成果,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如何努力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者、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就成为我们林业工作者首要面临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林业各项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林业项目,大力推进现代林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新内涵。

1、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科学发展观对做好林业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当作当前林业发展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系统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深刻认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与林业现状,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科学办事,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林业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搞好林业工作。近年来,我县林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及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林业工作方法,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是还应该看到,与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群众的愿望相比,我们的林业工作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如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生态建设与森林经营等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山林纠纷调处和林区维稳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总结以往成功的实践,更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进行深入思考,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目标任务。新时期林业工作要有更高、更新的目标定位,要用科学发展观确立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新理念,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新实践。

3、现代林业发展要为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证。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林业发展观,涉及到以林业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发展战略工程实施的各个方面,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林业部门责任重大。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林业工作,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必须坚持从林业实际出发,把生态效益放在林业工作的第一位,建立体现经济与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长效机制,推进林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林业发展中的问题不容忽视。

经过全县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县林业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当前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整体水平较低。目前,我县林业生产依旧延续着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科技贡献率低,林分质量较差;局部地方森林资源逐年减少,雪域上移,雨量减少。同时我县生态建设也面临着林地流失,荒漠化面积逐年扩大问题。

2、林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近年来,虽然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总体而言仍然十分落后,在数量和质量上还远不能满足现代林业建设的需要,由于林区管护基础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从而影响了全县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林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林木抚育、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资源保护等森林资源管理机制还不健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任重道远。缺乏长期有效的投入机制,()缺乏内在发展动力,林业生产和林业事业的发展速度缓慢。

4、生态文明观念有待进一步树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我县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建设也应居于重要地位。目前全县人民对林业的作用、功效了解还不够多,生态文明观念树立得还不够牢固。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现代林业工作。

1、实抓好造林绿化工作,加快我县绿化进程。

第一在提高造林质量上求突破。要抓好生态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退耕还林、天保、生态公益林、“三北”等林业重点工程,确保实现我县森林覆盖率每年稳定递增的目标。不断提高良种壮苗使用率。加强造林施工的质量监督,建立健全造林施工质量管理机制。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合理选择造林方式、植被搭配方式,提高造林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第二在扩大社会造林上求突破。大力支持各类社会主体和资金参与林业建设,以政策为引导,以法律作保障,鼓励和扶持社团、企业、个人等开展多种形式的造林,不断扩大非公有制造林的数量和规模。充分运用宣传发动、表彰带动、检查促动等手段,采取植纪念树、造生态模范林等形式,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发展。三是在提升林地生产力上求突破。探索不同条件下的森林经营模式,解决营造林工作中的“过密、过疏、过纯”问题。

2、继续抓好重点工程,积极推动生态建设。

按照“巩固成果,提升质量,完善功能,稳步推进”的要求,继续抓好重点工程,加快生态体系建设。加大我县公民义务植树的督查力度和县城东西两山荒山绿化区的绿化进程及管护力度;进一步完善县城风景林、河道及绿色通道工程,加强抚育管理,提高绿化质量,提高县城绿化水平,提升我县对外形象。对疏林地进行人工改造,促成天然下种成林;对荒山荒地,坚持封、造、管并举,集中力量开展人工造林。进一步强化措施,大力发展以红提葡萄为主的特色产业建设。农田林网、用材林工程,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与治理模式,加大林分抚育管护工作。加快推进村屯绿化、四旁植树步伐,实施示范村镇绿化工程。

3、是进一步加大保护工作力度,切实保护好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健全森林防火机构,加大设施设备建设。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测报网络,加大森林植物检疫网络建设,健全野生动植物保护组织,切实保护好鸟类资源。

四、以法兴林,切实抓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是生态县建设的主要目标,也是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县人民应正确认识和统筹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的观念,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数量与质量并举,认真贯彻落实《森林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等林业政策法规,严格执法守法,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坚决制止乱排乱放、滥砍滥伐、毁林开荒和乱占耕地、林地、绿地的现象,切实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社会稳定,不断巩固生态建设成果。要结合国家生态公益林项目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项目实施,认真抓好退耕还林补植补造,搞好幼林抚育,防止森林火灾,防治森林病虫害,积极开展“退人还山”试点试范工作,使林业生态建设发挥出最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五、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促进林业增长方式和管理方式转变。实施科教兴林、人才强林战略,不断提高林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林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提升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林地产出率。大力推进林业从种苗培育、整地造林、抚育管护到采伐更新、加工利用全过程的标准化生产。扎实开展送林业科技下乡活动,加大对林农的培训力度,建全科技生产服务网络,对农民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真正把林业建设引入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六、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以“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思想、组织、作风、制度、业务建设,努力建设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着力抓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教育活动,使党员干部和职工成为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范,建设绿色家园、促进现代林业发展的模范,遵纪守法、团结和谐的模范,勤政为民、廉洁自律的模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就加快荒山绿化、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等紧要问题,得出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进一步建立健全共产党员学习教育活动长效机制,落实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各项措施,提高廉洁从政水平,严厉查处林业行政许可中的不正当行为。重视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和个人进步,在部署任务的同时给予关怀,在赋予责任的同时给予爱护,使他们得到更快更好的成长。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干部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经常挂念他们的冷暖,积极解决他们的困难,让干部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现代林业建设中来。

推进三化建设调研报告篇七

2004年,我旗林业生态建设在旗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林业局大力支持下,全旗认真贯彻落实两个《决定》和全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生态立旗战略,集中力量抓好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和“双百万亩”林业精品工程建设,加大林业科技支撑力度,活化完善运行机制,提高林业生态建设质量标准,推动了林业生态建设快速发展,经过全旗各族人民艰苦奋斗,林业生产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果显著。一、主要成果及特点今年,全旗共完成人工造林45.1万亩,占市下达任务的145%,占旗下达任务的113%,其中春雨季完成人工造林38.1万亩,秋季成人工造林7万亩;合格面积27.67万亩,占旗下达任务的89%。退耕还林完成0.8万亩,占下达任务的100%;荒地造林完成19万亩,占下达任务的100%;双百万工程完成8万亩,占市下达任务100%;其中综合治沙完成5万亩,丰产林完成3万亩。在三个薄弱环节中,农防林完成2万亩,公路绿化300公里,村屯绿化100个;封山育林完成22.67万亩,占市下达任务的113%;育苗完成4235亩,占市下达任务121%。从林业生态建设各项指标看,都处于良好发展态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双百万亩”工程开局良好。按照全市林业工作的安排,“双百万亩”工程是全市今后五年核心工程、示范工程。今春我们重点抓了这项工程。首先在布局上,坚持集中连片,实行整体推进。工程重点安排9个苏木乡镇,5年规划完成全旗综合治沙25万亩,速生丰产林15万亩,杜绝了撒胡椒面的做法。二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在工程施工上,把工作重点放在造林质量上。甘旗卡镇营造的千亩沙地速生丰产林,选用2年生,胸径在2厘米以上杨树苗,进行开浅沟,深栽植,栽后采用大水漫灌,修杈留全株,效果非常好。三是把“双百万亩”工程和原有“5820”工程对接,扩大规模。我们在安排工程地块时,尽量和原有“5820”工程连接起来。从原来千亩地块扩大到万亩和几万亩,尽量形成规模。四是把“双百万亩”工程和林产业结合起来,围绕林产业体系建设,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加大丰产林营造速度。由于安排妥当,今年“双百万亩”工程效果非常好,今年全旗完成综合治沙精品工程5万亩,丰产林建设3万亩。尤其是速生丰产林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二)三个薄弱环节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今年的农防林建设、公路林建设和村屯绿化动手早、完工快、效果好。全旗今春完成农防林建设2万亩,公路林建设300公里,村屯绿化完成100个。农防林、公路林建设是近几年比较突出的一年。在工程施工上,我们把农防林建设和道路建设结合起来,采用大网格、宽林带,打破村屯界线,进行整体规划,综合治理。欧里苏木五个嘎查统一规划,进行集中栽植,他们采用半地下畦田整地,栽二年生标准苗,栽后浇水,一春完成农防林建设10公里。海力吐镇、金宝屯镇、协尔苏镇、浩坦苏木、打破苏木乡镇界线,实行联网。四个单位一春完成农防林建设达50公里,仅海力吐镇一春就完成30公里农防林建设。按照总体规划,要在原基础上向四周幅射,最后形成覆盖十二个苏木乡镇、二个农场,控制面积600万亩,纯造林面积100万亩的我旗东部、南部农防林、牧防林兼用材林基地,今年刚刚开了个头。公路林建设进展很快,巴阿公路40公里公路林一春完成了任务。目前国、省、旗三级公路已基本全部绿化,乡与乡之间公路凡是定线也已绿化完成,村与村之间公路是今后绿化重点。全旗527个嘎查村以村旁、宅旁绿化基本成型,但村内重要街道绿化是今后建设的重点。(三)补植补栽工作扎实进行。2002、2003、2004年我旗退耕还林工程共完成79.4万亩,其中退耕22.8万亩,荒地造林56.6万亩,为确保工程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要求标准,从去秋、今春、雨季、今秋,各苏木乡镇对三年工程全面进行补植补栽,做到大坑大水认真栽植。确保一次性补植成活。据统计,全旗已完成三年工程补植24万亩。(四)私有林业发展势头强劲。为了提高全社会造林积极性。我们放开了手脚,大力发展私有林业。认真贯彻“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投资,谁受益”的林业政策。实现了从原先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的根本性转变。坚持以户为主,责、权、利相统一。完善和鼓励各种投资主体,促进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靠利益和市场两个机制,调动广大群众造林积极性。在今春完成的造林面积中,全部都是个体造林和引资造林,即使是集体统一营造的路林和农防林,栽完后有的卖到户,有的是无偿分到户,全部实现了不造无主林。(五)抗旱造林系列技术得到普遍推广。随着大规模性群众造林活动的开展,抗旱造林系列技术越来越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在今春的造林生产中,各地普遍坚持适地适树原则,选择好的造林地块,实行先易后难。广泛应用半地下畦田整地、机械开沟、沟内挖穴造林、钻孔造林、座水造林等技术。据统计,今年全旗开沟造林面积达33万亩,钻孔造林2万亩,半地下畦田整地达1万多亩。与此同时,我们严把种苗关口,坚持苗木品种对路,保鲜措施得力,苗木质量要达到规定标准,实行就地育苗,就地用苗,随起随栽,栽后截干,小白龙漫灌,浇后回土,千方百计提高造林抗旱能力。在今年造林完成面积中90%以上面积都浇上了第一遍水。(六)林业产业化发展倍受关注。随着全市“双百万亩”工程的启动,丰产林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一些有见识的农牧民把资金投向林业,投向用材林、甸子地、丘间低地、农防林带、河流两岸都成了投资造林的热点地方。造供孩子念书林、养老林已成了一个新的时尚。一些城镇下岗职工、在岗职工和退休人员也不放过这个发展机会,纷纷到农村买地造林或购买造完的林。外地客商也看到了后旗廉价土地和廉价劳动力资源,也把资金投向林业,特别投向丰产林这块。据统计,今年造林仅外商投资达2000多万元,造林面积达11万多亩,城镇居民投资达300多万元,造林面积3万多亩,引进大型细木工厂1个,林业产业化成为我旗经济发展又一个新的增长点。(七)“二个一”责任制得到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坚持对林业生态建设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和实行生态建设“一票”否决制,是加强对林业生态建设工作领导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也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在今年的林业生产中,各地普遍出现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林业的可喜局面。旗委几大机关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抓林业。并在今春林业生态建设会上进一步强调,林业要是坚持五个一(即在生态建设中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实行“一票”否决制、要有一个好规划、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旗政府与各苏木乡镇领导签订了生态建设5年任期目标责任状,并把每年任务进行详细分解。使林业生态建设各项指标提前早知道,促使各项工作提前落实,保证了一张蓝图绘到底。市局下乡包点干部,深入第一线,与广大群众同甘苦、共奋战。旗里包乡技术人员亲临现场,严把质量关,形成了各苏木乡镇主要领导亲自抓,技术人员现场抓,齐抓共管的好形势,有力地促进了林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八)林业自身建设得到了加强按照两个《决定》的要求和市局统一部署,完成了乡级林业工作站的垂直管理。成立了旗级森林防火办公室,并作为常设机构。在全旗共同努力下,全年未有大小森林火灾发生。今年共开设防火道200千米,召开防火会2次,组织大型宣传3回。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成果稳定,几年来未发生大面积森林病虫害,尤其是松毛虫大发生已得到了有效遏制。林业公安执法办案进一步规范,全年共查处各种毁林案件388起,挽回经济损失50万元。在资金紧缺的条件下,我局多方筹措资金,完成林业办公楼建设,改善了办公条件。二、存在的问题我旗的林业生态建设虽然取得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急待解决的问题。(一)农田防护林建设进地难。在今春农田防护林建设中,由于土地都承包到户,出现了农田防护林建设进地难问题,影响了正常施工和农防林规划设计。(二)速生丰产林建设应尽快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林业产业化建设目前看主体是以速生丰产林建设为主商品林基地建设。现在农村和城镇造林积极性都很高,我们要尽快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出台相应技术标准,包括栽植模式、品种选择、经营措施、采伐年限,以满足丰产林建设的需要。(三)造林质量需进一步提高。在今年造林中总体质量是比较好的,个别地区只注重完成下达造林指标,重视面积数量,但是具体造林中,粗植滥造、苗木不假植、造林不开沟、精品地块不浇水、造林成活率低、精品不精现象也时有发生,影响了造林成果。(四)重造轻管、重乔轻灌思想仍较严重今年各地群众干部普遍存在栽完树就不再进行管理的重造轻管思想。不抚育、不浇水、牲畜在造林地散放毁林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严重影响造成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在灌木造林上,今年完成的45.1万亩中仅有8万亩灌木,占总造林面积的17.7%。各地造林仍以乔木(杨树)为主,不管立地条件如何,地下水位高低,全部上杨树,人为造成造林成活率低现象的发生。(五)苗木生产滑坡较大由于受今年苗木滞销及粮价上涨等因素影响。今年育苗面积出现较大滑坡,影响今秋和明春的造林生产。三、2005年工作安排2005年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我旗继续实施,林业生态建设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为实现2005年全旗林业生态建设新跨跃,我们要突出做好以下工作:(一)工作思路按照全旗四大战略,2005年林业生态建设思路是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线,以调整林种树种结构为切入点,把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与扶贫开发,与农牧民脱贫致富,与产业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生态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同步协调发展;以抗旱造林为中心,推广抗旱造林新技术,切实提高造林“两率”;以深化林业机制改革为动力,大力发展私有林业,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业优势产业;以禁垦禁牧围封育林育草为手段,切实保护建设成果,实现林业生态建设新跨越。总体工作目标是:2005年,全年计划完成人工造林40万亩,合格面积31万亩,其中营造速生丰产林3万亩,农防林1万亩,封山育林20万亩。育苗完成5000亩,绿色通道工程完成500公里,完成100个村屯绿化达标建设。(二)工作要点围绕总体工作思路和必保总体目标的实现,2005年的工作要点是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突出四大工程,抓好五个基地,做好六项工作。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就是紧紧围绕退耕还林工程这个中心。退耕还林工程仍然是我旗年年生态建设的骨干工程。我们将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以工程为依托,抓好牧业比重较大苏木乡镇的灌草型饲料基地建设,东片、南片农防林兼用材林网格建设,中片乡土树种山杏、桑树、枸杞经济林基地建设,引草入林,引药入林。以宜林荒地造林工程为切入点,将工程的资金优势和个人的造管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工程招标造林、大户造林、招商引资造林。在荒地造林管理上将采取以造林成活和保存兑现荒地种苗补助款的机制,确保造林达到国家验收标准。突出四大工程一是突出退耕还林工程和“三北”四期工程,我们积极争取国家在这两个大工程上对我旗有更多投入,按国家要求努力保质保量完成。并抓好上报的国家农业开发项目和小型薪炭林项目立项和实施工作。二是突出“双百万亩”精品群工程。主要以“304”线敖古斯台、巴胡塔、伊胡塔、甘镇历年原有“5820”工程为依托,按照“双百万亩”工程要求,进一步规划扩建完善穿线,采取多种治理模式、措施,形成“304”线十万亩以上各具特色的精品群工程。以浩坦、海力吐、金宝屯、公河来、额莫勒、双胜、向阳等十二个乡镇场为重点,按照“双百万亩”丰产林要求,规划总面积600万亩,计划造林面积100万亩,利用5年左右时间进行大网格和小网格防护林相结合,将原有的防护林贯穿起来,形成规模,成为我旗最大防护林、用材林精品群基地。三是突出全旗以公路林为主线的林业生态框架工程。以绿色通道建设为切入点,以贯通全旗南北的“304”线及贯通东西的“203”线、“303”线、甘金南线、北线,巴胡塔--阿古拉、通库公路、通查线为轴线,打破乡村界限,向两侧延伸,建设宽幅生态主穿带工程。主穿带内体现治理多样性,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宜飞则飞,宜退则退,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分步实施,形成贯穿全旗的8条宽幅绿色屏障。四是突出天然林草和湿地保护区建设工程。以原有封育、飞播区为重点,建档立卡,树立碑界。以吉尔嘎郎、巴雅斯古楞天然红刺榆分布带,乌兰敖道山杏封育区,阿古拉双合山草原生态风景区,茂道吐至乌兰敖道两侧榆树分布区等天然林草植被较好的`地区为重点,设立禁垦禁牧禁伐区,采取封造结合的方式,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通过自然恢复,辅以人工补种、补栽措施,尽快恢复天然林草植被。对巴胡塔--阿古拉--金宝屯一线长200公里、宽3公里湿地划为保护区进行重点保护。抓好五大基地一是抓好优质灌草型饲料基地。围绕退耕还林工程,结合养畜大户,抓好种灌种草。以“304”线以西,甘金北线以北的牧业比重较大的苏木乡镇为重点,围绕着养畜大户,以畜定草,大力发展种灌种草,林间种草,建设优质灌草型牧场及饲草料基地,实现生态建设与高效畜牧业的有机结合。人工种草尽量结合畜牧工程进行。二是抓好灌木经济林基地。以乡土灌木树种山杏、桑树、枸杞等为重点,以退耕还林工程为依托,以建设山杏园、桑树园、枸杞园等形式全旗建设好5万亩灌木经济林基地,逐年增加,形成产业。三是抓好林药间作基地。2005年全旗计划抓好1万亩林药间作典型,主要在退耕地内推广,以南片、东片、中片苏木乡镇为主,使退耕地发挥更大效益,退耕户受益,避免今后退耕地内种植一年生作物。四是抓好速生丰产林基地。全旗以向阳、双胜、浩坦、查日苏等东南部平原区苏木乡镇为重点,结合农防林、路防林建设,大力营造新品种速生丰产林,使其形成全旗商品林基地,缓解西北部林木采伐压力,2005年计划建设3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五是抓好种苗基地,以国营林场圃及育苗大户为主,抓一批以培育乡土耐旱树种为主的育苗典型,树种主要以红刺榆、五角枫、胡枝子等乡土耐旱树种为主,形成基地,解决我旗长期以来造林以杨树为主,成活率低的问题,提高生态建设质量和效益。做好六项工作一是做好组织考核工作。对全旗生态建设继续严格实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一票否决”制度,年初将造林、围封、飞播、育苗、生态经济圈等指标下达给苏木乡镇,作为年度计划任务和考核指标。林业生产结束后,对各苏木乡镇的生态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验收,根据验收结果,按照规定兑现奖惩,形成激励机制。二是做好工程质量督查和科技服务工作。为切实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我们将组织林业技术员和乡镇干部队伍深入造林第一线,包乡包村包地块,指导林业生产,严把施工的各环节关。在造林前,对技术人员和造林大户进行层层培训,要求各地在生产中严格执行造林技术规程和作业设计,没有规划设计不准造林,技术责任不落实不准造林,不整地不浇水不准造林,苗木不具备“两证一签”不准造林,没落实抚育管护责任不准造林。推行浇水造林,推广覆膜造林,大坑大水,掐头定干,容器苗造林等系列抗旱造林技术;对没有水源条件的地区组织群众利用抗旱桶拉水造林。要按照造林成果兑现种苗补助资金。三是做好政策兑现工作。退耕还林工程验收和补助政策的兑现,是群众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为把好检查验收关,政府组织纪检、林业、财政、经管、粮食等部门按照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检查验收办法》相关规定,逐乡村、逐地块、逐户进行检查验收,并由农户进行签字确认,并公示。填写《退耕还林验收证》,苏木乡镇依据《验收证》和《退耕还林合同书》填写核发《退耕还林证》,做为退耕户兑现钱粮相关政策的依据,在发放钱粮补助时,根据国家和自治区退耕还林相关政策,将种苗造林补助费、钱粮补助足额发放到退耕户手中,取信民众,杜绝乡镇嘎查集中领取钱粮和搭车收费。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避免越级上访。四是做好补植补造工作。造林补植是提高造林质量和成果极为重要一环。长期以来,未引起我们足够重视,致使一些造林地由于补植没有跟上而失败。今后,凡是当年的造林未达到验收标准的,要在雨季和秋季进行补栽上。当年补栽不完的,第二年春季也要补栽上。要采用大坑大水保成活办法,做到一次补栽成功。这要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来,要常抓不懈。2005年,要对前两年退耕还林进行全面补植。五是做好项目内业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林业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和退耕工程的要求,进一步对2002年-2004年的退耕资料进行了搜集立卷,专门设立退耕档案室,由专人负责管理。为退耕户兑现钱粮补助,保护退耕户合法权益,确保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提供了完备的档案资料。对验收合格的退耕地块及时办理土地使用变更手续,核发林权证,依法实施资料管理,做到树定根、林定权、人定心,为退耕还林工程实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最终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六是做好管护工作。加强对现有森林和新造幼林的管护工作。严格各项管理制度,加大《森林法》、《防沙治沙法》、《退耕还林条例》宣传和执法力度。严格制止乱征乱占林地,严格制止乱砍乱伐,毁林开荒和盗伐林木,杜绝牲畜毁林现象。杜绝大小森林火灾发生,杜绝森林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要加强林业公安队伍的自身建设,使行政管理行为和行政执法行为更加规范化,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切实做到依法治林和依法兴林。要坚持舍饲禁牧制度。2004年已经胜利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再鼓干劲,开拓创新,为实现我旗林业新跨跃而努力工作。

推进三化建设调研报告篇八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镇将如何依据实际,创造条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本人提出如下探索与思考。

理性分析**镇新农村建设的优势和难点[找文章,到大秘书网]。

**镇位于竹溪县城东部,是竹溪县东进车城十堰、西出渝陕的重要门户。全镇版图面积192平方公里,辖43个村,乡村户12578户,乡村人口46110人,315省道横贯东西。镇内工业基础雄厚,产值2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达13家,沿315省道的平川地带农业发展基础良好,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全镇工农业总收入实现35442万元,人平纯收入实现2780元。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自然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和良好的农业发展条件,使**成为竹溪县城的后花园和全县新农村建设的高频亮点。

**镇是典型的资源大镇,现有茶园基地2.26万亩,桑蚕基地3500亩,魔芋基地2500亩,板票等干鲜果基地5000亩,蔬菜基地8000亩。同时境内有丰富的板石材资源、建筑用石料资源等,这些资源分别分布于全镇平坝村、二高山村和高山,几乎是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全镇现有通村公路总里程298公里,其中已实施了硬化的通村公路已达41公里。正在施工兴建的水泥硬化路51公里,基本形成“四纵四横”的.公路网络,牢固的交通资源,为**镇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镇又是鄂西特产品加工的重要生产地,以前进茶场为龙头的茶叶加工年产值达1500万元,以漫液、船形湾、阎家坝为主的精细蔬菜产值达3500万元,以沙坝大岭等为主的魔芋年产值达600万元,以塔二湾、小河边等为主的干鲜水果年产值300万元。

以上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等,为**镇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由于境内高山、二高村较多,平坝村较少,部分高山、二高山交通设施等级低,运行质量差,产业发展不平衡,经济基础薄弱,又给我镇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平添了许多困难,成为我镇新农村建设的难点,需要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区别对待,全面权衡,最终达到整体推进。

新农村建设起点在规划,怎样才能确保规划科学,便于实施操作,结合**实际,将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组织,统一部署,高标准制定发展规划。

我们按照新农村建设出新意、出精品的指导思想,采取外地学、当地看、比着干的办法,组织全镇村干部分别到竹山罗家坡村、平利县龙头村等地,学习、借鉴外地经验,通过实地看、问、学,提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感性认识。同时,组织全镇干部系统地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增强镇村干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分类制定各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对市、县确定的重点、试点村,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对照新农村建设“20个字”,分层制定建设规划,力求全面推进。对镇定试点,则依据优势,侧重于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对一般村则广泛畅导创造条件、抓住机遇、分类突破、营造优势、逐层推进。全镇43个村已根据自身实际,全部制定出未来五年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2、咬定目标,精心组织实施。

从外地发展的经验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通过长期抓、长期积累形成的,最根本的一点是咬定目标不放松,**镇无疑也必须走这条路。当然**有**的特色,我们立足从努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入手,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发展,农村农民生活富裕,立足通过用先进文化、致富技术、《乡规民约》打造文明乡风,立足通过集镇建设、自来水工程建设、公路建设、能源沼气建设、生态家园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立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管理民主,建设新农村不仅要有好的规划,更要有一个好的推进机制,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联村考核机制,即:每个副科级干部联包1-2个示范村,每个行政干部联包一个村,每个村干部负责一个湾院,每一个党员联系一个贫困户的联包机制,对照规划,逐项、逐年、一任接着一任干,逐项、逐年实行量化考核。

3、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有效的办法是办点示范,先易后难,最后攻坚,**的实际是平坝村条件基础较好,有的村已具新农村雏形,只要注意完善、加强,就可具规模,既具代表性,又具示范性,我们规划率先对镇内前进村、阎家坝村、**街等12个平坝村,抢先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对条件基础稍差的二高山村则注重从解决基础设施入手,尽快改善条件,分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对高山村则注重从改善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创造条件,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力争通过五年的建设、发展,形成各具优势,各具规模的新农村格局。

新农村是人民群众的新农村,他们日常生活中最缺、最盼、最急的事情他们自己最清楚,建什么样的新农村,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我们在领导、主导新农村建设时,最重要的是充分听取、采纳他们的建议、意见,体现民意,让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迸发出来。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急在上头,冷在下头”的尴尬局面,才能调动全体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进取心,才能全镇上下拧成一股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新农村建设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多建楼房、多建街,其根本落脚点是解放生产力,实现生活幸福、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因此,地方党委、政府在主导、引导、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创新思维模式,探索新的建设创造条件,建设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农村。

1、按城市化理念,经营新型农村,实现统筹发展。

集镇与乡村是**发展进步的两只轮子,集镇和乡村的发展是互补式的发展,是比冀双飞式的发展,集镇化应该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集镇化,新农村应该是集镇化进程中的新农村,从**集镇与乡村发展情况看,仍然应该坚持“集镇先行、乡村跟进”发展模式,突出**街、阎家坝、前进等村的新农村建设,使中心集镇达到5平方公里,居民达到1万人以上,形成农村中的城市。同时对315省道沿线的洞子沟、胡柳树、黄龙、漫液、康家岭等村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建成沿315省道“20里长街”,形成“一线穿珠式”的新农村格局,对高山二高山则实施依湾就院生态家园式的发展,形成以自然村院为主体的“星罗棋布”式的新农村,进而实现各具特色的统筹发展。

2、按工业化的理念,经营现化农业,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多年来,**镇走的是一条农业支持乡镇工企业发展之路,工企业如今发展势头良好,但传统农业的模式仍占重要比重,**镇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经营工企业的理念经营现化农业,突出发展以茶叶、蔬菜、魔芋、干鲜果为主导的特色农业,重点兼顾发展粮油种植、畜牧养殖等产业,在特色产业上,探索完善“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走企业化经营之路,在传统的种养业上重点依托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园和镇内“新科牧业有限公司”、“顺旺牧业有限公司”的养殖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现化养殖业和种植业。同时合理、有序组织劳务输出,打造“品牌劳务”走活劳务输出一盘棋,力争通过农业向工业化转型,传统种养向现化集约方式种养转型,分散型、打工型输出向品牌型知识化转型等实现农业、特色产业、劳务经济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加农业的综合效益。

3、按民营业化理念,经营现化特色产业,实现农民增收。

江苏华西村、江西赣县、嘉鱼官桥8组、竹山、罗家坡等地经验告诉我们,民营化是一条快速致富的法宝和通途,未来五年**镇将按民营化的方式对镇内产业资源、基地资源等进行重组,整合再配置,力求通过发展本地民营大户、产业大户,带动全镇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4、按民主政治的原则,经营农村各项事业,实现民主管理。

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农民的主体地位,在新农村建设中应逐步得到巩固,主要是通过“四个还权”,即还农民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决策权,确保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动权,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全镇形成、掀起新农村建设的高潮,推动新农村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最终实现整体推进目标。

仓禀实知礼节,只要生产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就不难实现。

[1]。

推进三化建设调研报告篇九

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长期扎根农村这片热土上的农村信用社来说,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可是从当前现状看,农村信用社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难点问题,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使农村信用社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一、主要难点。

一是农村信用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善,部分企业和个人缺乏信用意识。据调查,现在部分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合同到期自动履约率不足90%,一些企业和农户在借款时说的.天花乱缀,左一个承诺,右一个保证,只要钱一借到手,“黄世仁”就成了“杨白劳”,贷款到期后,信贷人员三番五次催收不回来,致使不良贷款前清后增,就拿丰宁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为例,5月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为2435万元,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不良152万元,占6.2%;还有的贷户采取骗贷、赖贷、逃贷等多种方式,侵蚀和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极大地挫伤了农村信用社的支农积极性。

二是大量农村资金进城,信用社“一农难支三农”。从丰宁金融机构总体情况看,4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8882万元,其中农村信用社78048万元,仅占32.6%,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2320万元,其中农村信用社57379万元,占43.4%,而农业贷款则占全县金融机构的90%以上。各商业银行及邮政储蓄以其结算、汇兑方便快捷等优势,吸收了农村大量资金上存,使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农村建设中,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是农村担保机制建设滞后,一些企业和农户不能获得贷款支持。目前,传统农业对于信贷资金需求越来越小,基本可以自给或通过民间借贷方式解决;而急需贷款支持的农村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高效农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产品开发等中小企业,却因缺少抵押、担保等,难以满足贷款条件,不能及时得到贷款支持,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四是贷款“流动性”,制约支农积极性。贷款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是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的前提,可是一概地追求“三性”也会是得其反。当前农村信用社贷款四级分类管理办法还没有废止,“一逾两呆”仍是考核信贷管理的重要指标。贷款不允许逾期,发生呆滞要追究责任,使得信贷人员过多地考虑贷款流动性和安全性以及个人利益的得失,在贷款发放中产生了重生产轻生活,重富轻贫的倾向,致使风险大、周期长的农业贷款萎缩。

二、建议。

(一)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维护农村信用社债权。要继续深入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活动,支持培育农村新风尚。要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泛开展诚信光荣、赖债可耻的宣传活动。建立失信企业和农户信息披露机制,对守信户实行优惠信贷支持,培育诚实守信的文明乡风。司法部门要依法加大对逃废金融债务等失信行为的处罚,支持农村信用社运用法律手段保全信贷资产,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二)修筑“截水工程”,让农村资金回流。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金融支农体系,形成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合力。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窗口指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辖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各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业务上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协作,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要把更多的资金投向“三农”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形成农村资金回流农村的机制;农村信用社要在改善服务方式和畅通结算渠道的同时,大力吸收农村闲散资金,减少农村资金跑、冒、滴、漏。与此同时,要积极争取人民银行再贷款,扩大支农资金力量,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

(三)建立多种形式担保机构,扩大抵押担保范围。当前贷款担保难是阻碍中小企业和贫困户借贷的瓶颈。因此,要进一步采取多种有效方式,扶持各类基金组织发展,促成农村成立区域性担保基金组织;要培育和催生各类协会组织,引导成立各类行业协会,借助行业协会的担保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同时,要扩大抵押、担保的范围,在已开办的抵押、担保品种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抵押、担保方式,开办所有权、仓单等抵押担保品种;要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信贷政策,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

(四)积极推进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农村信用社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在保证贷款安全性的前提下,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同时,农村信用社在制定政策和兑现考核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信贷人员责任心不强、调查不细或违规放贷等原因形成不良贷款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对因不可抗力自然灾害形成的不良贷款,要免除信贷人员的责任,消除部分信贷人员的惜贷、恐贷心理,发挥出农村信用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有的作用。

推进三化建设调研报告篇十

以来,xx局把效能建设作为推进城建工作、加快“富民强区”的一项重点工程,精心筹划,周密安排,多措并举,在工作提质和提速上下工夫,提高了队伍整体素质和为“富民强区”服务的水平。

一、加强干部培训,提高全员素质。充分利用周五学习日时间,以《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等行政法律法规为重点内容,制定严密的计划,系统地开展干部队伍培训工作,提高了广大干部的法制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

二、全面实行“一条龙”服务,提高服务质量。重点实施三项工程:一是实施“透明工程”。推行“四制”,即首问责任制、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实行“六个公开”:即服务承诺公开,工作职责公开,工作流程公开,审批事项、依据公开,办理时限公开,收费标准、依据公开,增加透明度,自觉接受各界监督。二是实施“有人工程”。加强值班,确保单位在任何时间都有人值守,平时每天上午、下午提前半小时上班,并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各科室都留人不脱岗,方便基层和群众办事。同时,保障领导干部和重点科室负责人24小时通讯畅通,重大项目随时联系,以最快的速度为项目建设服务。三是实施“畅通工程”。开辟重点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对列入全区重点的建设项目,一律进入绿色通道,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打破常规,程序从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

三、加强民主主评议,让群众品头论足。在“四制六公开”的基础上,推行“两卡”民主评议制。即“明白卡”和“评议卡”制度。各科室将办理相关手续所需资料内容,制成明白卡,方便服务对象。同时将工作态度、办事效率、工作透明度等内容作为评议内容制成评议卡,请服务对象进行评议打分,并将评议结果作为科室评优的重要依据。

一是在中层科室广泛开展了“讲礼仪、讲文明五个一”活动。即迎送来客做到“一句问候、一张笑脸、一个握手、一杯热茶、一声道别”,让来客真正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和热情。二开展以“五比五创”为内容的争当“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即“比学习,创一流素质;比团结,创一流团队;比干劲,创一流风貌;比服务,创一流作风;比工作,创一流业绩”,充分展现新时期人民公仆的'精风貌。三是开展好“五个一”和“五个不让”创建活动。“五个一”,即:说好每一句话,接好每一个电话,办好每一件事,接待好每一个服务对象,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五个不让”,即:不让领导布置的工作在我这里延误,不让需办理的文件在我手里积压,不让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来办事的同志在我这里受到冷落,不让建设局的形象在我这里受到影响。目前,上述标准已成为全体机关工作人员的共同行为准则。

推进三化建设调研报告篇十一

2011年7月25日,xxx委宣传部、区委办、区文明办、区委党校、区文体旅游局等单位一行10人会同xx乡有关人员来到xx村深入开展基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调研,采取参观、座谈、走访、发放问卷等调查方式,深入村、社切实向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寻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和办法。

一、调研目的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目前xxx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流是好的,但也还存着许多需进一步完善和解决的问题,如新形势下xxx农村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如何开展?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农民有什么所想、所盼?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就加强xxx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从中找到科学的对策和方法,为xxx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指明方向。

二、存在的问题

1

近年来,我区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得到了大幅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也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我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群众道德教育力度不够。意识决定行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根本性好转,取决于农民群体的道德素养和坚持的道德水准。具群众反映,自取消农业税后,干部与群众之间沟通少了,由此导致农村政治思想教育不深入,党的农村政策在农村有时宣传不到位、解释不具体;道德教育不扎实,良好的道德规范在农村还需要进一步形成。一些农民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产生错位,出现了“端着碗吃肉放下碗骂娘”、“爱子不孝老”、“吃水忘了挖井人”等现象。同时,当前农村大量的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涌现,代沟和代差,带来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真空。

办,对老人重葬轻养。这些现象如不有效扼制,势必会造成农村道德的整体滑坡。

(三)农民精神生活单调,参与文化活动愿望强烈,苦于缺乏必要的设施设备及活动组织者。当前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主要是看电视,而多数是看电视剧节目,很少有看社会和综艺类节目的。其它的文化设施几乎一片空白。据调查,在xx村8个社中,没有一个篮球场,没有一块兵乓球台,村委会虽然建有“农家书屋”,但平时很少对农户开放,大多数农民参与精神文化活动的主观愿望非常强烈,由于缺资金,缺必要设施设备,同时无人出面组织开展精神文化活动,与广大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

三、造成我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群众为生计疲于劳动,无法真正享受精神文化生活。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在家的基本属于老少病残,加上居住分散,一年组织召开一次群众会都十分困难,更不用说把群众组织起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二)部分乡镇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近年来,虽然我区各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都给予了应有的重视,但是由于经济工作是硬任务、硬指标,导致个别乡镇还不同程度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任务安排、资金投入等方面,没有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上面督促就抓,上面不催就放,“雨来地皮湿,雨过地皮干”,使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形成了“两张皮”。

四、加强全区农村精神文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不断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要紧密结合我区农村实际和农民生活,求真务实,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选好切入点。

《关于如何科学推进农村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推进三化建设调研报告篇十二

美丽创建是和美乡村建设的细胞工程,也是全面打造“花满”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根据区委安排,区妇联按照“建设美丽乡村·做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主动作为强化担当,凝聚基层妇女力量全力参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引领广大妇女当好美丽实践者,以“小家美”促“乡村美”,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打造现代化和美乡村。

区妇联先后走访了、等乡镇(街道)的部分村(社区),通过走访农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摸底了解我区乡村开展美丽创建的现状、主要做法,分析梳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总结归纳了几点建议。

一、美丽创建现状。

自开展美丽创建以来,该项工作已在xx个乡镇(xx街道)全面铺开,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及各方力量一年多的努力,全区“美丽”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美丽创建达标户x户,示范户x户,创建局面已初步形成,“美丽”创建点已经成为“美丽乡村”的风景线,有力地推进了和美乡村建设,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文明程度和生活品质。

二、美丽创建存在问题。

对标先进地区的做法与成效,“美丽”创建工作还存在各地推进速度和效果不一等问题,与工作预期还有一定距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宣传发动工作还不够全面深入,宣传载体欠缺,宣传活动较少,宣传发动大部分停留在会议部署上,群众对此项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不高,“党建+”作用不明显,党员、村民代表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从走访情况看,多数进度落后的乡镇均未对美丽创建进行全面宣传和专项部署,村两委、党员未带头对自家进行环境整治与提档改造。

一方面,相关成员单位没有形成合力抓落实,停留在文件下发、会议动员等层面,对创建工作的调研、指导较少,对创建工作的推动作用不明显。另一方面,与小城镇环境整治、精品村秀美村建设等工作缺乏有机结合,农户违章搭建、拆后整改不力现象仍有发生,“六乱”整治、四边三化、门前五包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美丽创建阻力增加。

各地推进速度和效果差距明显,部分乡镇对此重视不够,党委政府主抓力度不够,存在没有召开动员部署会、把工作单单交给妇联干部去做从而抓落实存在难度等情况。对照2019年下发的目标任务,截至x月底,总创建数完成全年计划的%,示范户创建只完成全面计划的%,xx个乡镇(街道)中仅有2个乡镇完成创建进度,另有5个乡镇只完成了全年任务的%左右,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

虽然区妇联每月对创建情况开展不定期检查,对创建进度实行定期通报,但受到考核关联力度不大、奖补资金到位较慢等因素影响,使得各乡镇(街道)创建积极性不高、激励性不强,另外,由于缺乏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导致已通过验收的部分示范村、示范户创建成果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持巩固。

三、美丽创建建议与思考。

一是通过在报刊、发布等平台开设专栏,选登“美丽”优秀图片,宣传美丽知识,讲述美丽故事;二是积极发挥区妇联“婺女之声”微信公众号及婺彩云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发布各地动态、典型经验等内容展示“美丽”成效;三是依托村社“妇女之家”,通过入户发放活动宣传资料,led屏显示宣传标语,引导广大妇女主动参与“美丽”创建;四是借助、“督查组”、“”、xx镇妇女网格化志愿者等地方队伍,以编唱“美丽”

三句半。

道情小品和快板等形式,号召广大妇女动手治理自家小环境美化xx大家庭;五是邀请本土的园林专家开展美化培训,既有理论加ppt的讲座,又有到不同类型农户现场示范指导,倡导扮美文明生活理念。

把美丽创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积极构建纵向“联动”、横向“联合”、全线“联通”的工作格局。一是充分发挥区、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各级妇联组织联动作用,坚持“创建美丽妇联执委先行”,实现“区指导、镇督导、村主导”的纵向“联动”;二是主动整合资源,加强与组织部、农业农村局等单位部门的对接,定期开展下乡指导检查,立足“花满美化家园”主题系列活动,充分发挥绿化美化创意指导员队伍和专家指导团作用,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小城镇建设、“三改一拆”等重点工作,形成“分片联系、分类整治、分层帮扶”的横向“联合”;三是通过协调农村金融机构、电信、邮政、农业、文化等部门给予农户资金信贷、通信优惠、苗木赠送、文化入户等奖励政策,实现“借力借势、互促互进”的全线“联通”。

一是积极组建村级环境巡查队、创建先锋队等队伍,以党员、干部、妇联执委为先锋引领,带头改造房前屋后空地,美化各家小院,提升村居环境,推动形成一人带一宅、一宅带一组、一组带一村的良好格局;二是开展示范户、示范村、示范乡镇(街道)创评活动,引导家庭和妇女开展内外、沿屋道路清洁、植绿美化,打造沿线美化示范带;三是建立完善目标考核、汇报交流、检查评比、奖惩激励等制度,结合每月通报,及时晾晒各地创建成绩单,对先进者实行适当奖励,对落后者予以通报批评,通过定期分组联片入村实地指导,召开推进会等举措加大推进力度;四是充分发掘村庄个性,打造有景观、有特色、有文化、有做法的“一村一品”美丽样板区块,抓好示范村评比和长效管理机制。

丰富内涵抓提质,

做好美丽创建延伸文章。

一是坚持环境和发展并重,推动美化环境、发展经济、建设乡风文明良性循环,推动发挥妇女作用和促进妇女发展有机结合,把美丽创建与“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绿色家庭、“好家风”家庭等评选活动结合起来,把“环境美”作为评选重要条件,通过树立典型、示范引领,推动形成以点带面的良好局面;二是多举措培育乡村美丽经济,启动实施“助力乡村旅游促进巾帼创业三年行动计划”,认定一批巾帼示范民宿、乡村旅游巾帼文明岗,寻找一批乡村旅游业“最美”女主人、培训一批乡村旅游女性从业人员;三是注重人文历史传承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将打造与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等文化遗迹相结合,例如xx镇xx村婺派古建筑、xx乡xx村落、xx乡xx村;将打造与家风、家训传承相结合,例如xx乡xx村家风家训特色xx街区、xx镇x村x氏家训,以此丰富美丽创建的文化内涵;同时,将美丽创建与乡村旅游、民宿经营、观光采摘等农旅产业相结合,与访古、休闲、养生等健康产业相结合,做美梯田花海、秀美南山、桂花飘香、茶花争妍等风景线,以此挖掘生态之美,彰显产业之特。

推进三化建设调研报告篇十三

省委书记孙政才在省第十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引导党员干部在‘快、实、细、新’上下功夫,加快工作节奏,细化工作组织,创新工作路数,在推动振兴发展中有所作为、有所创造、有所贡献。”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必须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内提效能、外树形象,改善环境、促进发展,着力营造务实重行、真抓实干的工作氛围。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纪检监察机关既是组织者、推动者,也是参与者,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推动机关工作提速提质,为我省振兴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解决制约行政效能提升的制度层面问题,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根本性措施和强劲的内动力。一是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服务效率是机关效能的直接体现,必须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服务流程,克服和纠正行政审批环节多、程序不严密、时限不确定等突出问题,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关服务提速提效。年初以来,辽源市纪委监察局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职能作用,着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组织相关部门对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的545个行政审批项目进行全面梳理规范,取消255个,对其余290个行政审批项目编制唯一对应的要件条件、审批流程和裁量标准,减少审批环节396个,开通市行政审批服务网,审批项目在去年平均提速64.81%的基础上,今年又提速41.25%。二是着力推行重点项目“直通车”服务。项目建设是推进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根本所在,必须全力优化审批服务工作,助力重大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市纪委监察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开辟3000万元以上重点投资项目审批“直通车”服务的通知》,将全市3000万元以上重点投资项目全部纳入“直通车”服务,实行台账式管理,建立了领导包保、并联审批、全程代办、责任追究四项制度,并编印《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服务指南》,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限,提高了行政服务水平。三是深入清理规范行政行为。合法、公正、高效的行政行为,是营造良好经济发展软环境的重要举措,必须不断加大清理规范力度。市纪委监察局组织开展了规范行政处罚行为、规范涉企收费行为、规范涉企检查行为的“三个规范”专项活动,审核了43个部门、48个处罚主体的4365个行政处罚项目,清理规范了162个单位的收费项目,编制了《辽源市年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并通过《辽源日报》进行了公示。坚持涉企检查审核备案制度,严格执行“八个禁止”规定,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环境。

监督整治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也是推动机关效能建设的有力手段。纪检监察机关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必须紧紧围绕振兴发展大局,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整治存在问题,着力推动党委、政府重点工作落实,确保政令畅通。一是明确监督整治重点。围绕促进科学发展,对全市141个中央扩内需促增长投资项目进行了多批次的监督检查,严肃整治匹配资金不到位、建设手续不全等问题,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对教育、卫生、住房、最低生活保障等民生工作的监督整治,纠正和解决教育乱收费、违规享受低保和廉租房补贴等问题,促进了市委、市政府惠民实事的落实。围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查办案件工作,并充分发挥治本功能,扩大了政治和社会效果。今年1-8月,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查办党员干部失职渎职案件60件,党政纪处分68人。通过查办两起公职人员为企业办理虚假证照案件,及时提出监察建议,为市政府决策南部新城和军分区异址拆迁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围绕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和加强机关纪律作风建设,加强对干扰和破坏经济发展软环境以及违反机关工作纪律行为的监督检查,加大明查暗访力度,查处了市住建局建工处执法人员乱作为等案件和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个别工作人员违反工作纪律问题,并在全市进行通报,促进了经济发展软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二是创新监督整治方式方法。提高监督整治效果,必须创新方式方法,增强监督整治工作的科学性。坚持通过开展民主评议重点岗位科(处)长加强监督整治工作,采取公示评议对象信息、实行第三方评议的办法,进一步创新评议工作,并注重评议结果运用,拟对评议排位前10名的进行表扬,对后10名的进行全市通报批评,由部门主要领导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对后3名的调整现岗位,以提高科(处)长的执法水平和服务意识。坚持通过组织开展大走访活动加强监督整治工作,认真整改企业和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近期,将组织开展大走访活动,进一步了解群众诉求,解决好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坚持通过强化科技手段加强监督整治工作,重点加强了“三个电子监察平台”建设,政府性投资项目和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平台硬件已建设完成,待省软件测试完成后进行信息录入和调试运行;市行政服务中心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平台实现了市、县两级音频、视频同步,对服务窗口人员行为实现了全程监控;加强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三公”领域市场运行监管平台建设,着手筹建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三是增强监督整治工作合力。加强监督整治工作,必须整合各方力量,建立完善监督整治网络,切实增强监督整治合力。注重全方位监督整治,在全市各界代表中聘请了100名软环境监督员和48名政行风监督员,在100户重点企业设立了软环境建设监测点,并派驻软环境监督员进行跟踪监督服务。注重多层次监督整治,设立了软环境监督举报电话和市纪委书记软环境投诉举报电子邮箱,实行有奖监督举报。注重立体式监督整治,充分发挥“政行风热线”作用,年初以来举办政行风热线30余期,答复解决群众反映问题280余个。

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制度是根本和保障,必须从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制度入手,着力推进机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夯实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基础。一是建立完善教育引导机制。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必须建立廉政勤政教育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机关人员素质和履职尽责能力。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察局组织开展了保持党的纯洁性主题教育,在全省率先组织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400余名重点岗位科(处)长到省廉政教育基地观看廉政教育展,并组织开展“十佳廉政文化示范点”和“五个一”精品创建活动,加强对全市党员干部的勤政廉政教育,在全市营造了崇廉尚廉、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完善高效有序运转机制。提高机关效能,必须注重规范机关工作行为,确保机关各项工作讲程序、重效率、上质量。围绕规范行政行为,制定实施《辽源市整治和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促进了部门执法服务规范化;制定《中共辽源市纪委辽源市监察局机关工作规则(试行)》,提高了机关工作规范化水平。三是建立完善重点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必须坚持目标化管理和项目化推进,形成有效的推进落实机制。围绕推动反腐倡廉建设重点工作落实,制定实施《关于落实2012年反腐倡廉重点任务分工的意见》,明确了相关部门工作任务和责任;制定实施《市纪委监察局2012年重点工作分解表》和《全市纪检监察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保证了纪检监察重点工作的落实。四是建立完善工作协同机制。确保重点工作受控,必须加强工作协同,切实形成工作合力。注重发挥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7个领导小组和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等8个协调组的职能作用,加强工作协同和工作调度,合力推动全市反腐倡廉建设。制定实施《中共辽源市纪委“ab”角工作制度》,确保工作无断档、无缺位。同时,进一步更新办公自动化设备,并投资20余万元建设“网上协同工作平台”,建成后将实现工作计划、工作日志、工作进度网上查看和督办,促进各项工作提速提质。五是建立完善绩效管理考核机制。绩效管理是激发工作人员履职尽责、争创一流业绩的有效手段,也是量化考核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抓手。今年,市委、市政府批准市纪委监察局成立了绩效管理监察室,着力发挥职能作用,制定下发了《辽源市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明确了对县(区)和市直部门绩效管理考评具体办法,强化对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重点工作等职能目标和机关执行力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共性目标的考评,以调动市直部门工作积极性。制定实施《辽源市纪委监察局机关和派驻(派出)机构2012年度岗位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强化了纪检监察工作绩效管理。

推进三化建设调研报告篇十四

闽侯县南通镇地处闽侯县东南部,东部山峦起伏与祥谦镇脉脉相连,西傍大樟溪以南港大桥与南屿镇相接,南跟福清市、永泰县接壤,北临乌龙江,与义序机场隔水相望,全镇总面积11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4平方公里,山地面积76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总人口4.4万人,旅居海外乡亲6000多人,是福州地区著名的侨乡之一。

南通镇所辖区域有南通社区、银安村、洲头村、上洲村、泽苗村、廷宅村、泽洋村、桥街村、陈厝村、罗州村·瓜山村、建南村、古城村、文山村、马腾村、新岐村、方庄村。我的家乡就是古城村,那里山清水秀,风景秀丽,离著名景点十八重溪非常近。

十八重溪在距福建省福州约20公里的闽侯县南通镇境内,发源于县南古崖山尾东麓,为大樟溪下游南岸支流。流域面积约62平方公里,其间水平长度500米以上的溪流有24条,取名“十八”,形容其多。第三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内水系发达,干流长约10.8公里,河宽5至40米,水深127;0.5至3米。溪流两岸生长着茂密的常绿阔叶林、次生灌木林,有娃娃鱼、桫椤树等国家一类保护动植物,林中常有弥猴成群出没。全区散布着由火山岩构成的峰、岩、崖、谷、洞、石,山水交融,天然浑朴,有西溪瀑布、乌龙戏珠、大帽山、文笔峰、宝塔峰、三仙洞等景多处。游客一般从三、四重溪开始游览。

第一重溪为灵隐古寺;第二重溪为乌龙戏珠;第三重溪大帽芳草;第四重溪溪山幽亭;第五重溪织女济公;第六重众仙聚会;第七重老爷秘洞;第八重瀑布龙潭;第九重避风良港;第十重三仙洞府;第十一重乌龙吐水;第十二重尾崖洞天;第十三重乌缸兴雨;第十四重峭壁抖魂;第十五重玉壁翠毯;第十六重众仙赴瑶;第十七重壁虎问天;第十八重猕猴逍遥。

四重溪又称风光岩,附近的有皇冠峰,斜立在峰下有一高8米的独峰。五重溪又称黄坑口,主要景点有石人、石马、石风帆等。石风帆是在干流河道中残留的一块巨石,高出水面5.2米。

六重溪、七重溪有鸳鸯洞、流纹岩、三层岩等景点。八重溪的龙潭、知音瀑布等都很出名。龙潭水面约100&127;平方米,水深10余米,潭中山峰倒影,风景秀美。知音瀑布是当地大小12个瀑布的代表,瀑高40多米,宽10多米,丰水时甚为壮观。

八重溪与九重溪间为宽40米的溪流所隔,有竹筏过渡。

第八重溪——知音瀑布是十八溪中最大的一条支流,该溪发源于闽侯、福清、永泰三县交界的古崖山尾(海拔1003米),流域面积与主溪相当,沿途依次分布着三个瀑布:知音瀑布、鸟瞰瀑布、柱峰瀑布。此条穿越线路人迹罕至,与大家熟知的十八溪主溪穿越线路相比,强度、难度、危险性都会大些,属于挑战级线路,希望后来的穿越者们能保护好这条线路的原始风貌,不要去破坏他。

十三重溪以下人迹罕至。

景区东北部的大帽山,又名古灵山,海拔786.3米。晴日登顶,可一览十八重溪山水秀色。此外,宝塔峰俊秀凌空,玉女石、猴洞、倾缸瀑布、天柱瀑布等也各有特色。

作为福州盆地内独特的季节河,十八重溪的许多地方春夏流水潺潺,是理想。

的垂钓游泳场所;秋冬时则水落石出,成为游人来往的宽敞通道。

奇特的火山岩地貌、典型的季节河、成群的野生弥猴为该景区的三大特色。公路可达第五重溪,景区内建有石风帆山庄、知音山庄、多友山城等宾馆别墅。

十八重溪为省级天然旅游区。古迹众多,有朱熹讲学的“新唐书院”遗址,苏坂村系清首任邮巡部尚书陈壁故里,文山书院曾有林则徐、陈若霖等18学士在此授课。十八重溪是值得一去的好地方。

南通镇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荟萃。远在三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居住于此,历代名人辈出,养育了宋朝理学家陈襄、清朝首任邮巡部尚书陈璧等英才,民族英雄林则徐曾在文山书院攻读诗书,现代在中央至地方各级任职的近百人。这里山川秀美、土地肥沃、四季较为分明,境内溪河网布,池浦星罗,水源充足。如大樟溪、峡江、金锁江、泽苗江、泽江、芹江、浩溪、潢溪、龙泽、古灵溪、清溪等纵横境内,谓有逢旱而不荒,逢荒而不讥之得天独厚之福地。名闻遐迩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十八重溪坐落其中,盛产荔枝、龙眼、花卉等名花佳果,特产银鱼久负盛名。洲头精品村是福州市乃至福建省最大的观赏鱼养殖基地,所产观赏鱼销往巴西、阿根廷等国家。

随着福州中心城区加速拓展,海峡农副产品批发物流中心的落户,奥特莱斯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入驻,城市公共设施加快向南通镇延伸,南通城市化进程助推力持续增强。随着螺洲大桥、新南港大桥的建成,南通镇交通、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土地的潜在优势也将转变为发展优势。省、市、县重点建设南通商贸物流新城的战略部署,为南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

对于南通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铁路、公路等将构建综合交通系统。据悉,规划区南侧将预留京台高速铁路南线方案(也可能成为城际客运专线)线位。此外,远景京台高速公路紧挨规划区南侧,与沈海高速公路复线设互通立交。省道203线南移至屿通大道,自西向东穿越镇区南侧,屿通大道西跨大樟溪与两园一号路对接,东经铁路站场通往青口。

南通镇将形成“四横五纵”的主干网络,“四横”由北向南依次为南港大道、南井大道、民通路和双新路,“五纵”由西向东依次为通樟路、通洲路、南通大道、通贸路和五虎山大道。

另外,南通将利用大樟溪、通洲河、文山河等水系及外围山体等自然条件,形成“一核、三带、多轴”的开放型绿地景观框架。

“南通是有一定的地缘优势,但它目前的一些配套设施显然还不够完备。虽然政府已经在加强这方面的投资力度,比如开建新南港大桥等等。可形成一套完整交通支持体系还需要长时间建设投入。”杨益生(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省产业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对于南通交通基础设施的现状表示了担忧。

的确,在众多商贸物流项目面前,南通现在的交通基础设施显得有些不堪重负。去年9月,南通海峡农副产品批发物流中心正式启用后,不到两月时间,连接南通与福州城区的必经之道——南港大桥就因为无法承受骤增的交通压力塌出脸盆大的洞。

家乡很美,虽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它永远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希望家乡越来越美。

推进三化建设调研报告篇十五

新农村建设人才开发工作总结。

根据农村人才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报送新农村建设人才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江农人才办〔〕1号)文件精神。农业局结合本市农村实用人才需求情况,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着力打造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将20新农村建设人才开发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村为单位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1、培训目标:我局党组高度重视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今年组织讲师团进村培训三次,培训农业实用技术25.3万人次,新型农民技能培训3800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2090人,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培训35人,民生工程新型农民技能培训150人,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133人,农民专项培训1392人;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1000户,带动20000户。让每位受训农民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在培训中挖掘优秀人才,利用优秀人才的传帮带作用,普及推广新技术。

2、具体措施:一是开展菜单式培训,由村选定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将培训中涌现出的优秀人才纳入讲师团,提高培训的实用性。三是按照序时进度搞好三次培训,第一轮培训在5月底前完成,为农民的田间管理、春季防疫等提供技术指导;第二轮培训结合夏收夏种,抗灾防疫等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在8月底前完成;第三轮培训为广大农民秋收秋种、产品营销以及第二年的农业产业发展方向等提供指导服务。

二、以农业优秀人才为主体开展学历教育。

1、培训目标是:组织农村优秀人才参加农广校中专或大专学历教育,专业为农技推广、农业经营管理、特色农业产业等。

2、具体方法:一是从全市40个乡镇的.产业特色村村干部中各抽选一名文化基础好、工作责任心强、有一定创业基础的主职干部参加农广校大专学历教育,提升他们文化层次和管理能力;二是加强宣传,在专业农民中挑选学习积极性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同志参加农广校中专学历教育,促进他们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三是对参加学习人员强化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的素质培养,积极组织他们参加职业技能鉴定,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三、以促进农业就业和创业为目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1、培训目标是:以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为培训重点,大力开展适应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如农产品加工、地方特色产业、农业服务等方向的涉农专业技能培训,今年培训3800人。

2、具体措施:一是通过充分的调查分析,采取广播电视宣传、在农业实用培训活动中现场报名和乡镇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牵头组织等方法落实具体的培训专业及参训人员;二是加强师资建设,充分整合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输出进修、自学提高、政策激励等措施促进他们从生产指导型技术人员向教学培训型人才的变更,更好适应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需要。三是在培训过程中突出创业理念培训,通过培训让受训学员不仅能就业,还要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四是做好培训后的跟踪服务,我们要在帮助受训学员成功就业和创业上下功夫,采取个别指导、集中回访、政策引导扶持等形式,()帮助受训学员成功就业和创业,让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

1、农民科技培训2.5万人。其中:新型农民技能培训1000人,单项农业技术培训1500人。

2、实施全国基层农技体系建设补助项目工程。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130人,全市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1000户,辐射带动农户科技推广20000万户。

3、新型职业提升农民培训50人。

推进三化建设调研报告篇十六

(一)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现状。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支持下,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已具有一定的规模。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功能较齐全、体系较完善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有5个,其中广元经济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广元市利州区创业孵化园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加速基地、广元市青年创业产业园、青川县双创空间为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旺苍县、剑阁县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正在加速推进。

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总面积46000平方米,入驻企业209家,已经形成具有较大规模的科技企业群,数量位居省前列,经过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截止目前,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较“十一五”增幅高达520%,数量居川东北片区第二。经过时间的孵化,共孵化毕业企业40余家,有5-10家企业得到很大发展,成为成长型的大、中型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独立建厂,扩规模,上档次,从而实现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作用。孵化器创造2100多个就业岗位,实现产值20亿元以上,税利2亿元以上,有效促进中小企业的扩能升级、结构调整和节约、集约土地资源利用。通过孵化器建成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45个,科技服务企业8家。我市通过孵化器的建设,搭建创新创业平台,集聚创新,鼓励创新,营造创业氛围,提供服务,链接外部资源,减少创业成本,降低创业风险,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对照科学发展新要求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我们面临着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和激发创新活力的需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提高创新效率需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培育战略新兴产业需要,全面调结构和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转变的需要,进一步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立足长远的战略性举措。

(二)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做法。

1、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创业环境。

各科技企业孵化园区设施设备完善,功能齐全,水、电、网络通畅,配套有图书室、健身场地、会议室、超市等,物业管理规范,居住生活便利。其中市青年创业产业园和利州区创业孵化园专门建设了青年创业沙龙,努力打造创业者的“温馨家园”。园区为广大创业者提供办公、研发、居住等场地的同时,专门为大学生创业者设立免费使用的“预孵化空间”,孵化成功后直接入驻园区,可享受办公并配套住房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解决了很多大学生在创业初期无场地、无住所的现实问题,让想创业、正在创业的大学生真正找到了平台。各园区成立了管理办公室,对创业项目进行审批、指导、服务,园区着力提升管理能力,服务质量,努力形成“孵化加速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环境。

2、用好用活创业政策,激发创业内生动力。

科技孵化园区管理部门协调整合相关行业部门为创业者提供政策扶持,搭建一站式政策支持落实平台。科技和知识产权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商局、地税局、国税局、经信委、公安局等单位从创新发展、办证、创业资金、税收减免、落户等方面全面落实优惠政策。各园区建立了工商、税务等部门联系企业制度,让政策真正落地见效。目前,科技孵化园区扶持项目50余个,落实政策资金20xx余万元。我市在应用技术研发经费中设了50万元的广元市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和100万元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到目前共支持22名15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孵化园及企业创新平台建设项目30项。通过用活用实政策,增强政策的公开性,有效的激发了创新创业热情。

3、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助推项目发展壮大。

科技孵化园区针对创新创业的不同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拓展服务内容,健全服务体系,积极为创新创业者提供资金、市场、导师、培训、维权等有效服务。例如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专门成立了“广元市国开创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为该孵化器的管理机构,落实了专职人员,引进了中介机构“广元市明川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共同负责科技孵化器管理和建设工作。建立了银园合作机制。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融资、理财、电子银行等金融业务支持创新创业。建立了专家导师指导机制。组建了由专家学者、青联委员、高校老师、企业家和优秀创业青年等为骨干的创新创业导师团,积极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创新创业指导。建立了市场风险投资机制。孵化园区与担保、风投等机构加强合作,对自主创业提供小额贷款担保,对科技型型企业提供风险资本,帮助科技孵化园区企业降低市场风险、转化创业成果、提高创业成功率。

4、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为创业提供科技支撑。

积极鼓励创新创业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加大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投入,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设计、测试、检测等创新活动服务。积极借助高校、科研院所智力优势,突出企业主体,督促、指导企业加快研发创新平台建设,进行联合攻关、协同创新。鼓励企业与高校科技成果、大学科技园高科技项目对接,开展中试、转化,促使其产业化,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xx年以来,我市每年举办一到两次市校合作会,搭建企业与高校对接、合作交流的平台,截止目前,孵化器内共计40多家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了科技合作与交流,达成合作协议48项,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2项。努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创新联盟、重点实验室、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位一体”创新平台体系不断完善,为科技孵化园区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起步较早,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总体水平较低。目前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机制体制不统一,有的由地方政府,有的由部门单位,有的由企业投资兴建,投入资源有限、管理模式不统一,各孵化器处于单打独斗、各自发展、独立运行的状态,缺乏一个办事效率高,能统筹协调所需各方关系,使各孵化器资源共享的有效领导机构。使得目前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难以与风险资本有效地结合起来,服务质量不高。孵化器的投入不足,对企业的孵化功能较弱,孵化服务的层次还较低。没有形成孵化器链条,企业难以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孵化器之间进行流动,造成有的入孵企业达到毕业年限后,不能及时迁出孵化器进入产业园区加速发展,加速器环节不够完善,孵化器效用未能充分发挥。

(二)孵化器整合社会资源能力不足。孵化器与资本、中介、人才、市场等创新创业要素结合不够紧密,产学研合作不够密切,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模式和网络,没有形成资金、信息和中介机构等一体化的科技创新创业孵育体系,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管理水平低、同质化竞争、孵化能力低等问题,无法解决孵化企业面临的资金瓶颈,造成运行效率低下。没有形成科技企业孵化器网络化,不能实现最大范围内的企业孵化器资源共享,影响了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的纵深发展。孵化器内部缺乏融资平台,没有和金融紧密结合起来,在孵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孵化器内缺少种子基金、天使投资等风险机构,入孵企业融资困难。

(三)孵化器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不高。由于体制原因,孵化器的工作人员主要来自政府相关部门,缺乏财经、税收及市场经营等方面的经验知识,提供针对性、差异性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高。孵化器普遍缺乏创业导师团队,辅导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具备职业道德、服务意识的团队精神的专业化高素质人才组成的管理队伍较少,存在着人员结构不合理、用人机制不活、孵化器无法按自身需要选人和用人等问题。

三、建议及意见。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按照企业化管理体制、市场化营运机制、社会化服务方式的原则,建立孵化器领导、协调指导机构,成立广元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与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制定和完善专门的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做好组织协调、计划衔接、资源配置、目标落实等工作,将创业孵化体系建设纳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市政府把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建设工作纳入政府的考核指标体系,各级各部门要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发展进行宏观指导。同时,加强政府部门、咨询服务机构、金融机构工作的纵向集成,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开展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工作,解决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出台广元市创新创业载体管理及资助政策,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减少科技企业入驻孵化器的审批环节,取消各种不必要的收费,鼓励境内外机构、企业和个人设立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优先安排孵化器用地指标,对在孵企业在低房租、减免税收及土地征地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充分落实“四川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等优惠政策,孵化器内的科技企业应参照享受国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优惠政策。三是要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建立现代企业文化。充分发挥现代大众化传播媒体的作用,强化舆论宣传工作,提高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对科技企业孵化器作用和意义的认识,在全市广泛倡导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鼓励在孵企业建立现代企业文化,塑造与孵化器特点相适应的、优秀的组织文化与人文精神,培育创业意识,树立创业发展观念,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形成和谐的人文生态环境与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四是建立完善创业导师工作评价考核奖励机制。建立专家人才库,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激活现有科技人才的内生动力。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运用市场手段让市内外科技人才为我市孵化器发展服务。五是加强孵化器科技成果引进储备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实质性合作,搭建科技成果与科技企业、创业人才、创业资金之间更加紧密有效的对接平台。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建立创新投融资扶持体系,建立种子基金、科技风险基金、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科技保险基金等,构建“基金+基地、孵化+投资”的运作机制。例如成都市创新创业领域投资基金规模目前已达200亿元。二是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对创建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营机构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例如成都市给予一次性50万元的经费资助,宜宾市给予社会资本思丽雅创建孵化器一次性200万元的经费奖励。对创建为国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营运机构给与一定经费的资助,例如成都市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奖补。三是建立适合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风险投资推出机制,以风险投资公司和金融机构为主体成立风险投资协会,筹集社会闲置资金,支持中小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雄厚的资金平台。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改进信贷服务,增加信贷种类和金融产品,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增加对在孵企业的信贷投入。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组建一个多元化的专家队伍,依托高等院校、科技中介机构及行业协会等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研讨、培训与信息交流网络,为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提供人才支撑。二是加强专业化运营团队建设,加强对既懂经济又懂金融,既熟悉企业运营又熟悉市场贸易经营的孵化器专门人才队伍培养,为孵化器管理和入孵企业发展提供高层次、高价值的专业化服务,降低孵化成本和风险,提高孵化效率。三是加大科技企业创业人才培养力度,探索多元化培养方式,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企业家队伍,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职业经理人才,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业人才队伍。四是建立健全人才奖励体系,设立创新创业人才杰出贡献奖,对在广元孵化器建设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给予奖励。鼓励我市孵化器营运机构引进人才、团队、项目来广元,根据孵化绩效、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的贡献等给予一定经费补贴,例如成都市为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经费补贴。

推进三化建设调研报告篇十七

近3年来,通过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县道路面硬化工程、乡道路面硬化工程,交通部门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新农村建设活动的不断深入,农民生活、生产需求的不断提高,交通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又是一个新课题。

为此,我做了一些初步的调查研究,认为交通服务新农村建设要拓宽新视野、扩大新领域,今后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做到“三转变一加强”,即:从注重“两率”(通村率、硬化率)转变为提升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从注重通路转变为路、站、运一体化建设,从注重建设转变为建、管、养并重,加强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

1、提升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的必要性。

首先,农村公路多数是断头路,效益差,等级低。近年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只解决了公路通行政村的问题。目前,农村地区,多数行政村与行政村之间公路没有贯通联网,中心镇、中心村周边公路等级较低。由于农村公路未联网贯通,使农村公路的功能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客货运输受到制约,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路网的综合服务水平比较低,路网的'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据统计,金华市共有9203个自然村(不包括行政村所在地),人口在200人以上的自然村3041个,等级公路通达率为81,末通公路的有574个,其中平原地区有374个,山区有200个,需要新建路基796.8公里、路面改造1096.75公里。

人口在100人—200人(含200人)的自然村有2385个,等级公路通达率68.8,未通公路的有744个,其中平原地区有302个,山区有442个,需要新改建路基1150.4公里,路面改造1324.4公里。其次,在实施乡村康庄工程时,周边未通公路的大自然村也出过力、筹过资,还有的无偿或低成本出让了土地,为乡村康庄工程作过贡献。现在行政村所在地通了路,得到了实惠,大多数的农民兄弟都散居在一些大的自然村,这些自然村仍然没有通上公路,农民心里不平衡,有怨言。再次,有一部分自然村以前是行政村所在地,近几年“撤、扩、并”以后,成为自然村,这部分村庄的人口数量也比较大、居住也相对集中。据统计,金华市行政村是5877个,到年底只有4828个,减少行政村1049个。

2、提升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的基本思路。

提升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的基本思路是“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提高网络化水平的重点是:农村公路网络化可先在平原地区有条件的乡镇引导实施。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使连接行政村与行政村之间的公路贯通成网,在联网公路建设中,把一些有条件的大自然村作为重要节点,使一些大自然村通过联网公路建设,也能建成水泥路和柏油马路。“量力而行”是指:一方面要加大中心镇、中心村周边公路的建设,提升中心镇、中心村周边公路等级,真正形成“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另一方面,山区农村公路由于联网所需建设的公路里程长、投资大、难度大,可以结合需求、建设能力加以考虑。

3、提升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的实施途径。

一是要坚持依靠党委政府、依靠群众,形成合力抓发展。农村联网公路建设不能完全采取康庄工程建设模式,因为康庄工程建设任务集中、目标一致,合力很强,很少有矛盾。农村联网公路建设的利益主体是不平等的,可能有“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实施的难度大、困难多。因此,必须始终依靠党委政府、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这是抓好农村交通工作的关键。“两个依靠”说到底就是政府主导,群众参与。政府主导就是政府在政策上要制定出台相关的具体措施,扶持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在资金上,地方财政要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保证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群众参与就是像在实施康庄工程一样,充分利用“一事一议”的政策,落实在农村公路联网、提升标准工程中的土地调剂、建筑物拆迁等工作,引导老百姓自愿投工投劳、捐资捐物,真正形成一个“上头补一点、财政挤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的合力办农村交通的良好局面。

二是坚持规划控制为前提。我市早在2015年就组织有关人员编制了《金华市农村公路建设规划》(2015——2015),在编制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时,就充分考虑到农村公路的等级、技术标准等方面的选用上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适应,并有一定的前瞻性。

三是坚持技术指导全过程。通自然村公路建设,交通部门关键是要加强技术指导,做到既加强管理,又不包办代替。特别是要严格控制线位走向,帮助把好公路技术标准,做好测量设计,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控制等方面的指导。土地调整、房屋拆迁、路基工程等由村自行实施,路面工程可由交通部门组织实施,以确保工程质量。四是坚持计划调节定指标。今后农村联网公路建设要减少计划的刚性、增加计划的柔性,不一定要下达指令性的指标,但必须有一个指导性的计划,注重充分发挥乡镇、村的积极性。

推进三化建设调研报告篇十八

近日,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欧阳颂东率领区委区政府考察团赴**市考察学习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期间,考察;团先后参观考察了**市xx县农科村、龙泉区的书房村、xx区的红砂村,每到一地,都能明显感受到**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活力和显著成效。现在将考察收获汇报如下:

一、**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情况。

**去年底提出城乡一体,加快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村庄规划、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素质提高、组织建设等六个方面。

(一)xx县农村科。

农科村以生态为重点。以民俗为特色,不断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在友爱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农科村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充分利用传统花卉、苗木栽培技术,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步走出了一条从一般粮食生产向种植花卉、苗木、桩头盆景等高效农业转变的路子。并突出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农业、民俗观光旅游业。创造出了公司加农户、一三产业有效嫁接,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

(二)龙泉区书房村。

书房村以万亩观光果园为基础,借助桃花节,推动农家乐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三)xx区红砂村。

xx区政府把当地特色物产和文化结合起来,进一步打造农民新居。打造“花乡农居”、“江家菜地”、“幸福梅林、“荷塘月色”、“东篱菊园”这“五朵金花”,覆盖xx区80%的农村地区,20多万农村人口将直接融入**市的现代文明。

二、**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成效。

(一)农村面貌变化较大。

所参观的村庄,都进行了村庄建设规划。拆除废弃牛栏、猪圈、茅厕,完成了村庄改水改厕,完成通村公路,绿化村庄,修建垃圾箱,配备卫生保洁员。

(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青山、碧水、整齐而有特色的村居、通村达户的水泥路、柏油路让人耳目一新。真可谓;旧貌换新颜墙白院宽空气清新、环境大变样整洁卫生身体健康。

(三)农村资源集约利用。

**市把那些破旧不堪、杂乱无章的村庄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人口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通过人口积聚,一方面促使部分农民从第一产业脱离出来,进入农村二三产业,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初显端倪,推动农村人力资源人集约利用,降低农业生产人力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把原有的农村宅基地复垦成良田,增加单位人口的耕地面积,推进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启示。

启示一、要突出规划先导。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要先行。村镇规划要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按照“特色鲜明、内涵全面、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要求,实行城乡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适度超前。高度重视城市化进程、发展布局、农村自然和文化发展脉络需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同时,按高中低为农民免费设计各种符合本地风俗习惯、地方特色的户型,使新住宅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避免一代人建几次房子的现象,从根本上解决村庄建设杂乱无章问题,彻底改变“有新房、没有新村”的状况。

启示二、要发展产业支撑。

发展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力支撑。只有产业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得以持续地进行下去,才能从根本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按照各地资源禀赋,根据产业基础、区位特点和市场需求,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大力发展农村块状经济,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壮大区域主导产业。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启示三、要多渠道投入。

推进三化建设调研报告篇十九

一、加强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依据与安全现状。

国务院决定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实行垂直管理,在全国主要产煤省设立了20个省级局和主要产煤矿区设立了70个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太约编制2700人煤矿安全监察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意见》(国办发〔〕79号)对煤矿安全监察体制进行完善。对国家监察和地方监管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其中国家监察的一项主要职责是“加强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检查指导”。同时文件还要求“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监察、监管协调工作机制”。这对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促进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起到了重要作用。煤矿实行国家监察体制以来,煤矿安全事故大幅度下降,全国从的1万多人,百万吨死亡率6,降到的3800余人,百万吨死亡率1、485。1—10月,全国煤矿发生事故1530起,死亡2641人,百万吨死亡率1、192。**煤矿从20的1000多人,到20的390人,201—9月,煤矿只死亡189人。

在煤矿安全形势总体好转的同时,仍有一些地方煤矿不降反升,或者总是居高不下。从监察监管层面分析,重要一个原因是与地方监管有关。

调查一:**局开展本项工作较早的是长沙站,长沙站辖区是长株潭益四市,煤炭产量约900万吨,初当时主要是针对株洲市攸县,长沙市宁乡县,浏阳市,湘潭市湘潭县监管力量弱,监管不到位,事故多发等决定对地方监管制订检查指导。依据79号文件规定的内容对主要产煤县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指导,一改原来发现煤矿的问题单一向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发建议,而是针对监管部门本身的`体制、机制、人员经费、技术力量、监管监察执法等,与监管部门座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寻找有效对策,与县政府主要领导交换意见。通过这次检查,增加了地方政府和部门的认识,在两个月内,攸县增加了3名专业领导,3名专业技术人员,各产煤乡镇将村管煤矿安全管理员统一管理。湘潭县将煤炭办托管收为政府直管,成立煤炭安全监督管理局,增加4名专业技术人员;宁乡县将煤炭办由股级升格为副科级,县政府专门拨款30万元经过一个月培训了40名煤矿安全管理人员,择优22人到全县22个煤矿驻矿监管,这三个县增强机构力量同时,制订监管方案和计划,明确责任和措施。20,三个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急剧下降。其中宁乡县20以前年平均的12人降到至今年平均的4人。湘潭县2004年以前年平均的15人降到2005至今年平均的3人。攸县2004年以前年平均的45人降到2005至今年平均28人。其中浏阳市政府对检查指导意见没有动作,而事故一直没有较大的下降。

调查二:**煤矿煤矿安全监察分局辖常张怀州四市,年产煤约500万吨,主要产煤县是辰溪县、桑植县、石门县,三个县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事故起数占辖区的80%以上,2004年死亡人数其中辰溪县11起16人,桑植县7起13人石门县10起13人。2005年辰溪县7起9人,桑植县5起12人,石门县10起13人。20辰溪县3起5人,桑植县9起10人,石门县11起12人。年辰溪县2起2人,桑植县5起5人,石县门县2起5人。通过上述数字,辰溪县煤矿的事故是下降的,桑植县,石门县总是居高不下。我到**工作时间不长,但直觉地方监管工作做得扎实,安全效果就好,反之全效果就不好就。

调查三:地方监管安全效果与执法效果密切联系。上述主要产煤县都设立煤炭局,都配备了技术力量。纵观上述县市,执法的监管就起到作用,安全效果就好。桑植县、石门县、浏阳市基本上只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只检查不执法,偶尔执法也只是走走形式。湘潭县,辰溪县执法力度较大,特别是湘潭县除了大金额罚款,还使用了停产整顿处罚。

二、建议。

1、要加强对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作用的认识。一是要认识地方监管的重要作用。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是政府监管煤矿安全职能分工,地方监管对煤矿安全有着极其重要作用,具有人多,情况熟,网络紧密,信息灵通,能借助县政府的重权,更能把握煤矿安全的实际的特点。二是要摆正位置,监察监管的根本职责是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将减少事故,减少伤亡人数放在首位目标。要克服一些人的上下级思想观念,要克服权力之争的思想倾向。三是注重实效。省局将本项工作制度化,各分局要从实际出发,将解决各县市的监管实际存在的问题作为检查指导的出发点,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

2、要积极探索解决地方监管执法的难点。一是**煤矿安全形式好转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煤矿井型小,装备差,灾害重,事故多发,始终要将打击非法生产,抓住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深入隐患排查治理为重要手段,要将提高煤矿管理水平,装备水平,陶汰落后的生产工艺,提高员工素质作为治本之策。二是地方监管执法难度较大,执法环境较差。特别是人财物编制在地方,领导和朋友的招呼让地方监管领导不敢执法。要积极推行联合执法,经济处罚让部分给地方,借国家监察牌子树立地方监管的权威。

3、加大考核力度。各分局对主要产煤县按照省局规定对地方监管考核打分,对监到位,安全效果好的省局要设立奖励,同时要将其业绩通报县政府和有关部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38402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