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过去一段时间的经历进行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之处。写总结时要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合理安排论述的层次和顺序。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歌声说课稿篇一
说教材:
《夜莺的歌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伴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打击敌人的故事,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叙述,以空行为标志,写了四部分资料:先写“小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钩,再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婉转的歌声。:
说教学目标:
《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被安排在第七单元,本单元的课文均取材于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辈的英雄业绩、高贵品质,都会使人们深受教育和感染。而该单元的重点是:加深对课文资料的理解,体会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先辈革命精神的感染和熏陶。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本课特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2、读懂课文,从“小夜莺”的精神品中受到熏陶感染。
技能目标:
3、初步领会首尾照应的写法。
说重难点:
重点:
从故事资料中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难点:
理解文章首尾照应的写法。
说教具准备:
多煤体课件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学法:
本堂课我采用自主开放式教学法,在课堂上由半扶到完全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开放讨论中体会文章内涵,鼓励学生在自主交流中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
学生透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运用方法分析文章。构成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说教学流程:
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授之以渔,让学生边学边用,学以致用,最终到达自己用方法去学。特制定如下教学流程:
导入:第七单元的课文,有的赞颂了红军队伍中军需处长的高贵品质,有的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一段经历,有的描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壮举。他们的光辉业绩,崇高品格,使我们深受教育,深受启发。
透过前三篇的学习,我们要学会阅读的方法: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及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会自学方法、初读,学字词;再读,知结构;细读,明中心;精读,表情感。
(叶圣陶以前说过:
“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天我们就来运用这些方法学习第四篇课文,首先我们来听一段很好听的声音,大家仔细听一听,是谁在唱歌?(介绍夜莺)是的,在寂静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树林里,这歌声是那样的清脆悦耳,是那样的婉转悠扬。如小溪流水,似鼓乐丁冬,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夜莺婉转的啼鸣,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却有着深刻的含义。此刻我们一齐去欣赏《夜莺的歌声》。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证明:在课堂上过分要求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去听枯燥乏味的语言材料,只能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和厌烦心理。因此,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透过预习,谁说说夜莺指的是谁?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略读课文的教学要紧扣“半独立地理解”进行教学所谓“半独立地理解”,就是教学时既不是老师包办代替,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语文基本功,自主地理解课文资料,感悟语言文字。要使学生的“半独立地理解”能有成效,首先就要把预习引进课堂。预习这个环节很重要,没有预习,就谈不上“半独立地理解”)。
介绍背景:这是一篇外国作品,主要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故事,苏联的卫国战争就是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新的阶段,之后苏联军队经过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大会战,歼灭了德军主力,根本扭转了战局,转入反攻。1944年,苏联发起总反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争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十分活跃,用心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一、初读,学字词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运用自学方法来学习课文,首先请自由读课文,解决字词问题。
(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要求:
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尤其要进行略读潜力的训练,读懂文章的大意。略读课上,要更注重在精读课文中学习到的读书方法在略读课文中的运用。)。
二、再读,知结构;跳读课文,思考:
1、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记叙的?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是什么关系?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你读懂了什么?(略读课上,要更注重略读方法的运用,如扫读、跳读、快速浏览等。用这两个问题突破了难点。)。
三、细读,明中心;小组读,思考:
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提示:1、小孩回答法国兵的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2带路时小孩有哪些言行?体会到什么?3、游击队员怎样明白敌人状况的?说明什么?(请抓住语句体会)(采用讨论方法,是阅读课文教学让学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的一个有效方法。现代教学论认为:
群众自学优于个人自学,群众讨论优于个人独立思考。强调学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务必辅之以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四、精读,表情感。
1、大家想一想,应对凶恶的敌人,孩子为什么能够应变自如,毫无惧色?
2、同桌互相读,思考:为什么题目要叫《夜莺的歌声》?
3、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就应用于自读与交流。)。
五、拓展,运用方法。
其实,在苏联的卫国战争中,像小夜莺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老师这天就给大家带来一篇同样名为《夜莺的歌声》的文章。大家仔细读一读,运用我们刚刚学到的方法,想想文中的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孩子?读完后你想说些什么?(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略读课文的教学就应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独立阅读,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同时,要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的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
)六、总结,布置作业。
是啊!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不光在苏联,在世界每个地方,都有爱国的小英雄的存在,大家请看:文中的小童同样是一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人,那么同学们,大家还明白哪些小英雄的故事呢?作业:请大家下课后搜集更多的这样的故事。积累下来。
联系自己,写一篇读后感。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让学生搜集故事能够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潜力,写读后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实现课堂与生活的完美结合。)。
板书设计:
1、抓住文章要表达的情感,一目了然。
更容易理解课文重点。教学要求:
1、透过在教师指导下的独立阅读,初步理解资料,学习小英雄雨来热爱祖国、憎恨敌人、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读后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资料。
3、练习给每一部分课文加小标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资料。
(三)、教学时间:1课时。
二、说学情:
说学情:
在教学本课之前,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一篇和战争有关的课文。对于已经有所了解,这是顺利完成本课教学的有利条件。
但由于四年级学生阅历浅,对本文中涉及环保的科学道理较难理解,根据这些实际,在教学时我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理解课文资料。
三、说教法:
说教法:
1、朗读教学法:
学生的感受是透过朗读来实现的,只有让学生透过充分地读,才能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本文是以小云雀和妈妈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的,语言生动搞笑,适合朗读。在教学中,我把朗读训练贯穿始终,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资料。
2、情境教学法:
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体验文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这样往往比教师单一的讲解更深刻。
在本文教学中,我以语言描绘、图画展现、表演体验等不同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感受课文资料。
四、说学法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只有深入文本和文本进行深入的、多层次的对话,才能深刻领悟课文资料。因此,本节课我透过学生用读读、圈圈、议议的方法,以读悟语,以读促解,理解课文资料,体会文中表达的感情。
五、说教学过程本文虽是略读课文,但由于篇幅较长,能够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中要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读潜力。先通读课文,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雨来是哪里人,生活在哪个年代?为什么称他是小英雄?大体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全文研读时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思考,个性重点理解“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全面理解课文资料的基础上给各部分加小标题。最后进行总结扩展。
歌声说课稿篇二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材选用的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下篇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第8课《不同的歌声》;教学主要围绕“民族文化与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通过对这一主题的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民族的人民都创造出了优秀的文化与艺术,我们要学会尊重并认识这些文化与艺术。同时结合本地区的文化艺术的探究展示,加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够为本民族的艺术寻求新的发展道路与发展空间。
2教材的处理。
我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但不局限于书本教材,对教材做了适当的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和一课时的教学容量从教材中删去墨西哥壁画运动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补充进地域文化——惠女文化,使学生更能理解民族文化与美术的关系。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所反映的时代形象与民族形象;认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与艺术的多样性,了解藏族美术惠女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通过模仿体验、探究成果展示等方式以提高学生对艺术与文化关系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与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学会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艺术,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学会挖掘、利用和保护地方的文化资源,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自豪感。
4、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1)重点:民族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通过分析作品产生的特定时代背景突出重点。
(3)关键:民族文化的丰富性通过课前学习探究来体现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
5、资源分析。
学生资源:充分挖掘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亲身体验参与课堂教学。
课程资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和拓展内容组织教学。
学校资源: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图书馆等资源。
教师资源:教师通过网上和课外图书收集大量的图片与文字资料,扩大教学容量。
二、说教法。
本课旨在通过让学生体会与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充分利用本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地方文化。引导学生通过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途径收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文字、图像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1)乐曲渲染法:利用相关民族乐曲做渲染是使学生的心情得以放松,既能克服欣赏过程中的视觉疲劳,又能扩充整合学科间的知识。
2)讲述启发法:通过教师对美术作品的介绍启发同学对作品的分析和鉴别,从而达到鉴赏能力的提升。
3)角色主持法:引导学生体验、描述、感悟作品的形象及展示探究学习成果的.活动能力。
三、说学情学法。
(1)说学情。
我校高一年的学生在学习积极方面是明显的,整体素质较高,思辨能力强,有很好的学习自觉性,而且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已接近于成熟状态,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勇于探究,敢于否定;但消极也存在,由于初中学习方法的单一性,忽略了学科特征,所以我就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民族文化与美术作品间的联系进行鉴赏,领会民族文化的性质、特征和美术作品艺术表现手法,了解美术作品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状况等,来促进学生美术作品鉴赏能力的生成与提高。
(2)说学法。
《新课标》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1、筛选学习法:引导学生学会筛选有用的资料信息的学习方法,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类。
2、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彼此的见解,共享彼此的材料,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整体协调能力,既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在团队合作中突显个体创造能力。
3、体验学习法:学生在鉴赏作品过程中体验、感悟大师对民族形象的表现。体验艺术创作的多样性。
四、说程序。
(一)体验与感悟(二)畅谈与交流(三)理解与探究(四)归纳与总结。
导入:聆听乐曲《伏尔加船夫曲》(音乐家)。说说你的听觉感受;
(一)体验与感悟。
内容:鉴赏俄罗斯现实主义画家列宾作品《伏尔加纤夫》与“巡回展览画派”
1.观赏作品《伏尔加纤夫》(画家)说说你的视觉感受;
2.吟诵诗句《伏尔加河上》(诗人)说说你的心灵感想;
3.模仿作品《伏尔加纤夫》中的人物动作动态,积极体悟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活动。
说说你的肢体感受。
[设问一]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的艺术家都在表现同一内容的作品呢?
[设问二]在你们体验后能就当时纤夫们的形象、内心世界所想进行阐述吗?
[设问三]你认为这件作品体现了艺术家什么样的情感与作品的艺术特征?
知识拓展:介绍巡回展览画派代表画家有别洛夫、克拉姆斯科依、萨甫拉索夫、施什金等。
学生活动:静听细观畅吟体验并谈感受;
教师活动:提示启发学生大胆表达和描述并要参与体验讨论,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巡回展览画派”的论述,并做知识延伸。
设计意图:通过“听、观、吟、验”等形式去调动学生的不同感官,去感悟同一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从中引导学生运用感悟、形式以及社会学鉴赏法,分别从作品的表现主题、人物形象以及自己对这件作品的感受方面来进行观察分析。并理解“民族文化”与“美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畅谈与交流。
内容:藏族文化与美术—————建筑与藏族服饰。
学生活动:对收集到资料进行小组筛选,归纳后交流。
(三)理解与探究。
内容:探究惠女服饰文化从他们的起源、发展、生活习俗、艺术品风格等方面简要描述。
学生活动:对收集图片进行小组筛选,登台展示并说明其相关特征;
(四)归纳与总结:
本课教学主要围绕“民族文化与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通过对这一主题的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等多种形式,体会与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学会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艺术,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学会挖掘、利用和保护地方的文化资源,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自豪感。
五、反思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依据是新课标“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的精神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整个程序都围绕着学生自主探究来展开,教学设计中有动有静,有思考的布白,有演练的空间,有交流互动的平台,能够充分体现高中新课程的理念精神。
歌声说课稿篇三
《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新课标第八册语文教材第四组中选编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
2、选编意图。
3、教材内容。
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四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勾,再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然后写游击队消灭了敌人,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很陌生,地理知识与课文衔接不上。学生虽然具备一些初步的识字能力和阅读水平。但自主感悟的能力较差,体会语言的表达技巧和体会文章和意境是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在上本课之前应通过视频、文字资料了解一些有关二战的知识,另外,体会文章的语言也是教学本课的关键。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2、读懂课文,从“小夜莺”的精神品质中受到熏陶感染。
技能目标:
3、初步领会首尾照应的写法。
重点:
从故事内容中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难点:
理解文章首尾照应的写法。
本课我采用的教学手段主要有朗读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引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2、创设情境,角色表演。
3、开放课堂,课外延伸。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3—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王二小》、《小英雄雨来》的故事,使学生产生某种认识。
放映夜莺、杜鹃图片和叫声。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在这里以学生较为熟悉的故事导入,学生会对学习本课更有兴趣。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体验(5分钟)。
a、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b、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分几部分写的?你是怎么分的?课文的重点部分写什么?
第三环节------学生合作讨论交流(10分钟)。
自主朗读课文,完成问题:
1、大家想一想,面对凶恶的敌人,孩子为什么能够应变自如,毫无惧色?
2、同桌互相读,思考:为什么题目要叫《夜莺的歌声》?
3、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4、游击队员是怎么知道敌人情况的?说明了什么?
5、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了夜莺的歌声,说说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第四环节------反馈学习成果,相互辩论诱导。(10分钟)。
这一环节是对前面讨论的答案的展示,因为问题较多,可以让每一组选择一个问题来展示,展示的形式可以多样,我让每个组的同学把答案写在纸上,派代表到前面展示,然后,同学们再评价他们的答案是否正确。
第五环节------拓展创新,开放课堂,课外延伸(10分钟)。
1.读了这篇课文后,小夜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或者你喜欢、佩服小夜莺什么?
2.你知道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有这样的机智勇敢爱国的小英雄吗?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小英雄雨来、王二小、张嘎、海娃、潘冬子等,然后用多媒体播放《二小放牛郎》的歌曲,乘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六环节----------作业设计。
1、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听。
2、在书上或者网上查找一些小英雄的故事,在班上开展小英雄故事会。
七、板书设计:
吸引敌人。
麻痹敌人。
传递情报。
|
小男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八、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战争与学生距离比较遥远,为了使学生体会深刻。我围绕“读”字展开教学,安排了自己品读,品读对话,品读歌声的句子。通过反复读,使学生感受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特别是在分角色朗读这个环节,学生非常投入,感受也特别深。
歌声说课稿篇四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运用自学方法来学习课文,首先请自由读课文,解决字词问题。
(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要求:
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尤其要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读懂文章的大意。略读课上,要更注重在精读课文中学习到的读书方法在略读课文中的运用。)。
跳读课文,思考:
1、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是什么关系?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你读懂了什么?
(略读课上,要更注重略读方法的运用,如扫读、跳读、快速浏览等。用这两个问题突破了难点。)。
小组读,思考:
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提示:
1、小孩回答法国兵的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2、带路时小孩有哪些言行?体会到什么?
3、游击队员怎么知道敌人情况的?说明什么?
(抓住语句体会)。
(采用讨论方法,是阅读课文教学让学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的一个有效方法。现代教学论认为:集体自学优于个人自学,集体讨论优于个人独立思考。强调学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必须辅之以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1、大家想一想,面对凶恶的敌人,孩子为什么能够应变自如,毫无惧色?
2、同桌互相读,思考:为什么题目要叫《夜莺的歌声》?
3、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与交流。)。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独立阅读,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同时,要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的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
是啊!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不光在苏联,在世界每个地方,都有爱国的小英雄的存在,大家请看:文中的小童同样是一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人,那么同学们,大家还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故事呢?作业:请大家下课后搜集更多的这样的故事。积累下来。
联系自己,写一篇读后感。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让学生搜集故事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写读后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实现课堂与生活的完美结合。)。
1、抓住文章要表达的情感,一目了然。
2、更容易理解课文重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歌声说课稿篇五
《歌声》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的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一件感人的故事——19的一个夜晚,一艘轮船不幸触礁沉没,一位不满十岁的小姑娘用歌声唤起自己和遇险人们求生的勇气,引来救生艇终于获救的动人故事。让人们感受到了一位面对困难,乐观、镇定、不屈服的小英雄形象。xx处于第十二单元,本单元主题为“小英雄”,xx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旨在进一步树立学生的英雄品质,激励学生向小英雄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培养自己,锻炼自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在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已有的基础,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在阅读中学会本课的十个生字,积累描写歌声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断断续续”和描写歌声及小姑娘的句子。
3、熟读课文了解“歌声是怎么救了大家”的,感受小姑娘镇定、乐观,不向命运屈服的小英雄形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受小姑娘面对困难时乐观、镇定,不向命运屈服的英雄气概。
xx的教学难点就是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歌声是怎么救落水的人们的。学生年龄小,知识、阅历浅,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大海,对落水人的境遇很难想象,理解起小姑娘用歌声救了大家就有一定难度。
根据课标精神,结合教材特点,采取“以读为主,多法相辅”的教学策略,优化结合。采用的教法、学法如下:
1、直观教学的方法。
3、情景教学法。俄国作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课件、语言为学生创造一种气氛、条件和场合,使学生入情入境,与文本产生共鸣,升华感情。
4、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5、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依据xx的教学重难点,将探究点确定为“歌声是怎样救大家的。”让学生在积极参与阅读、研讨中学会交流合作,提高语文素养。
(一)乐曲欣赏做铺垫。
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欣赏不同节奏的乐曲,并谈谈倾听时的心里感受,然后根据题目猜想课文会介绍与歌声有关的什么故事。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用听一听、谈一谈、猜一猜的方式,使学生对歌声有了初步了解,即引出课题,又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为学习课文做好情感的铺垫。
(二)在初读感知中生情。
进入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然后借助多媒体课件学习字词,重点强调“清脆,筋疲力尽,隐隐约约”的读音,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一说这是怎样的歌声?怎样的一个小女孩?你喜欢她吗?为什么?在初读感知中使学生萌生对小女孩的敬佩之感。
(三)在自读自悟中动情。
这一环节是突破重难点,形成能力的重要环节,设计时我遵循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注重让学生自读自悟、积累运用,强调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1、品读感悟,体会歌声的特点。
根据本单元的目标“理解词句”,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歌声为什么会“断断续续”“隐隐约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从课文入手,让学生圈画出描写歌声的词语,句子。这里渗透了学习习惯的培养。美读句子理解“断断续续”“隐隐约约”的意思,又通过读这些句子感受小姑娘的乐观,镇定,并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这部分教师以简洁的语言概括歌声的特点,同时辅以多媒体课件引起学生深层思索:歌声是怎么救了大家的,挖掘xx内涵。
2、边读边思,深入体会,感受歌声是怎样救人的xx的教学难点就是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歌声是怎么救落水的人们的'。我利用学生以往学习的经验,如《海上救援》《海上飞机》等,让学生思考通常人们是怎么进行救援的,同时又提出课文为什么说是歌声救了大家,引发了文本和生活经验的冲突,使学生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也许,学生在初读课文的时候也能找到句子,但是他们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这“歌声”到底在落水的人们心中激起了怎样的情感,它是怎样给他们增添勇气和力量的,教师必须带领孩子再次深入课文。教学时,我注意引读重点句子,理解关键的词语,创设情景展开想象说话,层层深入,解决难点。
(四)、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xx蕴含的情感。
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学习母语尤其要重视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在xx教学中,我采取了多种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配乐读、引读、范读,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读,齐读等等。教师通过引读,渗透情感;通过范读,激发情感;通过媒体,提升情感;创设情境,层层深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同时积累语言,还能再现语境,培养学生良好语感,更好的理解课文。
(五)、由读到说,体悟情感精。
想想得救的人们,在面对小女孩时,会说些什么?语文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涵。课标中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我用课文结尾的最后一句话的主干,作为练习说话的句式。旨在激发学生发挥想象,表情达意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六)总结升华。
事会,好吗?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年龄的什么特点),图文并茂的板书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
歌声说课稿篇六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是中班的语言活动,名叫微笑。
一、说教材。
《微笑》选自山东省省编教材中班下学期《我的朋友》。这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书中形象的将蜗牛拟人化,蜗牛用自己特有的微笑的方式带给了大家很多的快乐,并且自己也变得快乐起来的童话故事,故事告诉小朋友们蜗牛的热心肠使自己得到了真挚的友情,让小朋友们充分体会助人为乐的那份感动和快乐。
二、说教学目标。
《纲要》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要求,也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语言发展水平和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需要,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知道故事的名字,其中的角色和故事中蜗牛的主要事迹。
情感目标:认识到虽然小朋友能力有限,但只要乐于助人,肯去帮助别人,那么就可以带给别人和自己很多快乐。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发展幼儿的感受能力以及自由发挥时的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教授的是中班小朋友,所以他们的情感认知能力着实有限,并且想要让他们理解故事中隐藏的寓意是有一点困难的,所以让幼儿感受体验到蜗牛虽然小但是只要他愿意帮别人就可以获得快乐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可以理解故事的内容并且了解故事的隐藏的深刻含义。难点是通过这节课可以让孩子们能主动愿意帮助别人,并体会帮助别人带给自己和别人的快乐。
四、说教学准备。
1、教师要自己制作微笑的课件,ppt要符合故事的情节,图片为主,形象生动以吸引幼儿,好激发他们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2、用卡纸制作多个微笑和愤怒的表情,对比着告诉小朋友微笑的优势,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3、提前用相机给小朋友拍下他们平时帮助他人的照片,和他们的甜美微笑。都一块放到ppt中。
五、说教学教法。
学法传统的教师说教的方法早已不适应当代孩子们的上课需求,因此,我觉得满堂灌的`上课方式也不适合孩子,成功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共同的探讨,并且可以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此我采取了适宜幼儿学习的直观教学法,讨论谈话法,讲述法和提问法的教法,课堂中,通过ppt中形象直观的图片开启孩子的思维想象力,也会让他们动手去做一做,对幼儿提一些开放值得思考的问题,让幼儿在谈话中,自己的动手中获得知识。为了体现幼儿的主题地位和”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引导幼儿通过看,说,想,做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主要采用欣赏法,讲述法,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使师生在互动中学会观察,思考,并且很好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出示ppt,出来一只微笑的蜗牛,还有一封信,让小朋友们说一说,蜗牛是什么表情。
(二)展开部分。
1、理解故事播放课件的同时,图片会有小鸟,小白兔蓝天,大象等各种事物,鲜明的颜色,直接刺激吸引幼儿的视觉,根据图片一边讲述一边提问。这是在什么地方?怎么会有这么多小兔子呀?这都是些什么动物呢?他们都是怎样说话的?再接着假设性的问,如果你是小鸟,你怎么打招呼,什么样的声音,语气呢?(注意引导微笑这个表情),接着再找出蜗牛的图片,让幼儿组对讨论,说一说他为什么不高兴?什么样的表情呢?再告诉大家他不高兴的原因,通过提问讨论推动故事发展,实现认知目标。
2、完整欣赏故事完整看完听完故事,以递进的方式提问,小蜗牛为小朋友们做了什么事情呢?小蜗牛为什么会给大家送信?大家喜欢他的微笑吗?为什么?大家为什么都认为小蜗牛很了不起?回答完后,慢慢给大家渗透:虽然他很小,只会爬,但是他有一颗爱大家的心,他愿意帮助他人,因为帮助别人,所以大家都觉得他很了不起。这个环节对幼儿进行了情感上的深刻教育指导,放在课堂中间部分就是为了能够将重点难点让幼儿接受了解。
(三)结束部分给大家看一下那些微笑的愤怒的表情,让大家看看说说哪个更好看,大家更喜欢哪个?拿出纸和笔,照着老师做的微笑或者自己发挥,做两个微笑回家送给爸爸妈妈,在这个时候可以放一些有关微笑的儿歌。
七、教学延伸。
教师可以给孩子们拍照,几个孩子们组一队,做出最美的微笑的表情,拍好照片拿回家给爸妈看,并讲讲自己可以为其他人做哪些事情让别人微笑。
老师们,今天我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希望在做老师能够予以批评指导指正,我也会继续改进和努力。谢谢大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歌声说课稿篇七
《歌声》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的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一件感人的故事——1920年的一个夜晚,一艘轮船不幸触礁沉没,一位不满十岁的小姑娘用歌声唤起自己和遇险人们求生的勇气,引来救生艇终于获救的动人故事。让人们感受到了一位面对困难,乐观、镇定、不屈服的小英雄形象。本文处于第十二单元,本单元主题为“小英雄”,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旨在进一步树立学生的英雄品质,激励学生向小英雄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培养自己,锻炼自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在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已有的基础,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在阅读中学会本课的十个生字,积累描写歌声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断断续续”和描写歌声及小姑娘的句子。
3、熟读课文了解“歌声是怎么救了大家”的,感受小姑娘镇定、乐观,不向命运屈服的小英雄形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受小姑娘面对困难时乐观、镇定,不向命运屈服的英雄气概。
本文的教学难点就是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歌声是怎么救落水的人们的。学生年龄小,知识、阅历浅,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大海,对落水人的境遇很难想象,理解起小姑娘用歌声救了大家就有一定难度。
根据课标精神,结合教材特点,采取“以读为主,多法相辅”的教学策略,优化结合。采用的教法、学法如下:
1、直观教学的方法
3、情景教学法。俄国作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课件、语言为学生创造一种气氛、条件和场合,使学生入情入境,与文本产生共鸣,升华感情。
4、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5、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依据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将探究点确定为“歌声是怎样救大家的。”让学生在积极参与阅读、研讨中学会交流合作,提高语文素养。
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欣赏不同节奏的乐曲,并谈谈倾听时的心里感受,然后根据题目猜想课文会介绍与歌声有关的什么故事。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用听一听、谈一谈、猜一猜的方式,使学生对歌声有了初步了解,即引出课题,又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为学习课文做好情感的铺垫。
进入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然后借助多媒体课件学习字词,重点强调“清脆,筋疲力尽,隐隐约约”的读音,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一说这是怎样的歌声?怎样的一个小女孩?你喜欢她吗?为什么?在初读感知中使学生萌生对小女孩的敬佩之感。
(
这一环节是突破重难点,形成能力的重要环节,设计时我遵循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注重让学生自读自悟、积累运用,强调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根据本单元的目标“理解词句”,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歌声为什么会“断断续续”“隐隐约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从课文入手,让学生圈画出描写歌声的词语,句子。这里渗透了学习习惯的培养。美读句子理解“断断续续”“隐隐约约”的意思,又通过读这些句子感受小姑娘的乐观,镇定,并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这部分教师以简洁的语言概括歌声的特点,同时辅以多媒体课件引起学生深层思索:歌声是怎么救了大家的,挖掘文章内涵。
本文的教学难点就是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歌声是怎么救落水的人们的。我利用学生以往学习的经验,如《海上救援》《海上飞机》等,让学生思考通常人们是怎么进行救援的,同时又提出课文为什么说是歌声救了大家,引发了文本和生活经验的冲突,使学生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也许,学生在初读课文的时候也能找到句子,但是他们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这“歌声”到底在落水的人们心中激起了怎样的情感,它是怎样给他们增添勇气和力量的,教师必须带领孩子再次深入课文。教学时,我注意引读重点句子,理解关键的词语,创设情景展开想象说话,层层深入,解决难点。
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学习母语尤其要重视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在本文教学中,我采取了多种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配乐读、引读、范读,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读,齐读等等。教师通过引读,渗透情感;通过范读,激发情感;通过媒体,提升情感;创设情境,层层深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同时积累语言,还能再现语境,培养学生良好语感,更好的理解课文。
想想得救的人们,在面对小女孩时,会说些什么?语文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涵。课标中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我用课文结尾的最后一句话的主干,作为练习说话的句式。旨在激发学生发挥想象,表情达意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事会,好吗?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年龄的什么特点),图文并茂的板书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
歌声说课稿篇八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学生能够体会歌曲中对朋友的情感,珍惜友谊。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模仿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体会歌曲的情绪,丰富有趣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划分歌曲段落,并表现不同乐段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
能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并正确的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教具:
多媒体、钢琴、课件、乐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律动《我们多么幸福》,拉近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距离,增进感情。
(二)提问:大家快乐吗?和朋友在一起是不是很快乐!引入主题《歌声与微笑》。
二、教授新课。
(一)初听歌曲。
播放歌曲《歌声与微笑》,感受歌曲的情感。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第一声部,学生看谱听唱,划分歌曲的段落。
2、朗读节奏,感受歌曲的节拍和速度。
3、学唱歌谱。学生自学歌谱,教师巡回检查纠正。针对难点的旋律,教师可进行重点教唱。
4、填词演唱。教师唱谱,学生填词。可放慢速度演唱,注意音准问题。
5、完整演唱第一声部。在学生学会歌曲之后,给10分钟的自由练习时间,同时教师巡回指导。之后,跟钢琴完整演唱歌曲。
6、二声部的学习。师生共同唱二声部的歌谱,唱准之后填入歌词演唱。
7、二声部练习。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感受和声的和谐。
8、分组进行二声部合唱。
三、音乐活动。
教师出示几个舞蹈动作,学生分组进行创编,可加上奥尔夫乐器。之后,进行展示表演,小组之间进行自评和互评,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谈一下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的知识,并进行感情的升华,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歌声说课稿篇九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法西斯强盗被歼灭的故事。一个机智、活泼、乖巧的小男孩形象跃然纸上。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掩卷沉思,那悦耳的歌声仍不绝于耳。
由于这是一篇叙事性文章,条理清楚,学生容易把握,所以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我就考虑开展探究性阅读,并且通过抓住重点句子,充分朗读来培养学生的悟性,显现学生的创造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课文特点,教师可设计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教师首先回顾课文内容,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此基础上快速浏览全文,抓住主线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从而理清课文脉络。
夜莺的歌声是课文的一条主线,抓住夜莺歌声的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重点探究夜莺歌声的含义成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从以下四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究阅读,有效的解读文本。
1、联系上下文,初闻歌声。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学生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大屏幕出示:“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我又让学生联系上文读读,体会体会。学生从读中体会到战斗刚刚结束,树木、房屋被破坏,空旷的花园里空无一人,死一般的静寂。又继续追问:“这歌声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抓住小夜莺与德国兵的对话,从对话中去体会、去品味。学生边读边说,边说边读,从字里行间感受出小夜莺的乖巧、机智。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做到了“口而诵,心而维”,边朗读边揣摩,从中体会到这是有意吸引敌人的歌声。为学生创设了探究的氛围,促使学生探究阅读的开展。
2、探究阅读,理解歌声。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学生继续朗读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大屏幕出示:“小孩有时侯学夜莺唱,有时侯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的,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侯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此基础上,教师充当“向导”的角色,引领学生比较:
“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他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这两句话意思有什么不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从比较中得到新的体会,进一步通过探究阅读有效的解读了文本。
3、比较异同,破译歌声。学习课文第三部分,学生结合语境,通过朗读探究既然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为什么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学生感悟出小夜莺为了不引起敌人怀疑,发出信号后仍继续唱歌,同时也表达他临战前的兴奋。
4、探究寻根,深挖歌声。齐读课文第五部分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教师出示:“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那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探究寻根,表面赞扬宛转的歌声,实质颂扬小夜莺勇敢、机智又热爱祖国的品质,悟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深意,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文章以浓重的笔墨谱写小夜莺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而对游击队员的描写则着墨极少,这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我设计这样的训练题练说:“战斗胜利了,几个游击队员围着小夜莺,他们会对小男孩说些什么呢?”
我抓住这一语言“空白”,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描绘的语言情境之中,去朗读,去感受,去想象,贴近书中的人物,与他们一同分享胜利的喜悦,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水到渠成地称赞了小夜莺,在语感训练中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我设计了让学生放下书,齐读课题,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相信情感一定有所不同,读后再说出你对“夜莺的歌声”的理解,从而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总之,本课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读、议、悟为主要手段,并穿插说的练习,对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歌声说课稿篇十
一、说教材。
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第七组选编了四篇有关战争的课文,《夜莺的歌声》就是其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结构清楚,文字浅显,情节引人入胜,从中可以体会出夜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高年级的教学要求是“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作为高年级的最后一组课文,要注重学法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养成通过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的习惯,实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和谐统一。另外,课文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利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值得很好利用。
二、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德国鬼子的凶恶狡猾。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3、课文的重难点是要了解小男孩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的。
三、说教法。
看过课文后,我马上联想到曾经学过的课文《王二小》,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一个新的教学方案马上在我脑子里出现,我决定采用类比法,拿小夜莺和王二小对比,了解同样是为游击队放哨,为什么王二小牺牲了,而小夜莺还活着?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设计两个辩论题:小夜莺比王二更小机灵;王二小比小夜莺更勇敢。辩论赛的引入,可以开放课堂,解放学生,学生积极参与,尽情发挥,在争辩中发展思维,展示个性,从而深入理解课文的重难点,也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说学法。
新课标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中强调“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完成这些学习任务,既要考虑学习的条件和方法,还应安排好学习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
赏析语感是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要从平时的语言积累、思考运用入手,坚持不懈,逐渐养成。所以加强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本,也是重要的。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初读研究,整体感知。
1、我们小学阶段学过哪些小英雄的故事?(雨来、王二小、倔强的小红军等)。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文中的小英雄与上述哪位小英雄的故事最相似?(王二小)。
3、出示《王二小》课文录音和故事画面。
(二)研读重点,随机点拨。
1、齐读课文。
2、边默读边思考:小夜莺和王二小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
3、分学习小组讨论、归纳,教师随机板书。
相同点:
1)都是小英雄。
2)都是为游击队站岗放哨。
3)一样都是敌人来扫荡,要他们带路,都是把敌人带进了我方的埋伏圈。
4)敌人都上当了,被消灭了。
5)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相同的。
不同点:
1)小夜莺是苏联人,王二小是中国人。
2)小夜莺用削树枝作掩护,王二小用放牛作掩护。
3)王二小是敌人要他带路的,而小夜莺是主动要求带路的。
4)小夜莺活着,王二小牺牲了。
以上这个问题的设计,妙在既让学生全面了解了课文,又激起了他们继续学文的好奇心;既能归纳本课的重点,又能融会贯通,归纳这一类课文的相似之处。这是研究性阅读中创新的体现,又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三)争辩研读,开放课堂。
有以上的教学内容做铺垫,那么提出以下两个辩论题就水到渠成了。
1.辩论题a:小夜莺比王二小更机灵。
b:王二小比小夜莺更勇敢。
2.出示辩论要求:
1)分两个学习小组,同意a观点的坐左边,同意b观点的坐右边。
2)尽量在课文中找到有利于已方的证据,并极力维护自己的观点,抓住对方观点中有漏洞的地方加以反驳。
3)小组长把意见集中,找一个记忆力强、表达能力好的同学作陈述。
4)没有谈到或疏漏的证据,本组其它成员可补充。
设计这两个辩论题,引导学生争辩,将活动引进课堂,在活动中充分展示学生的心灵自由,凸现个性,同时锻炼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3.学生分两个方阵,自由辩论。
1)当学生说到小夜莺机灵,用装傻来蒙骗敌人的时候,乘机要他们把表现敌人凶恶狡猾和小夜莺机灵的句子划下来,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当学生说到王二小更勇敢,因为他当时所处的环境是光秃秃的山,没有什么做掩护的时候,出示课件(课文插图),对比两边所处的环境的不同。
3)当学生说到小夜莺很机灵,用各种鸟叫的声音与游击队取得联系时,课件出示夜莺的叫声、杜鹃的叫声,让学生对这两种鸟和它们的叫声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4)当学生说到王二小很勇敢,小小年纪在危机的时候敢于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向八路军通报情况时,出示课件(课文插图)。
(四)教师小结:
通过大家刚才的辩论赛,我明白了:导致王二小与夜莺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一个是长期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他们之间有一整套引诱敌人、通报敌情、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案和保护措施;而王二小只是常常为八路军放哨,带路只是临时的突发事件,没有事先约定。他们俩都很机智、很勇敢,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五)深化主题:
用1999年美国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2019年美军飞机击毁我国领空飞机等事件,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向王二小、夜莺学习,从小学好知识,长大报效祖国。最后让我们一同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表达我们对小英雄的怀念之情。
歌声说课稿篇十一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教材中第三单元《瑰丽的电声》,这单元从教材内容上讲对学生了解和认识电声音乐具有及其重要的引领作用,因为它让老师和同学们在音乐世界这个浩如烟海的艺术天地里,通过欣赏音乐家雅尼和他的电声乐队演奏的《夜莺》,感受高雅的古典交响乐与绚丽的现代电声乐巧妙地结合起来的魅力。《夜莺》是他音乐创作中的经典作品,他在电声乐队中加入了中国的笛子,使整个音乐作品充满中国古典音乐风格,充满着清新、浪漫、积极向上的精神,充满了对世界,对生命的那种磅礴、激昂,积极进取的力量。今天的这堂课是欣赏课,围绕欣赏《夜莺》展开初步认识了解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的学习。
让教师尽量少的说教,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音乐氛围,让他们用心聆听和感受音乐,让音乐在这节课引领和感动我们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对音乐的感受再获得新的知识和新的感受。本着在一堂课内激发学生对电声音乐的兴趣更是想让学生开阔视野,唤起每个人封闭的内心让我们一起徜徉在电声音乐瑰丽的殿堂里。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法、聆听法、讨论法等等。
1、认知目标:知道什么是电声音乐,怎么区分。
2、能力目标:能以体验的方法、自主探究的方式,听电声乐《夜莺》,能主动参与老师的`创编活动,大胆地进行动手节奏训练,按老师的要求进行识谱和打节奏练习。
3、情感目标:能在学习过程中认识电声乐,体验电声乐的魅力,感受和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是围绕着欣赏《夜莺》来初步认识了解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
教学难点:是在45分钟的时间内组织和把握好比较新的音乐欣赏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准备:音乐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电声乐器。
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课堂的思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创设情境法、小组合作,课堂展示,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应该特别注重兴趣的激发,通过“演一演猜一猜”游戏、讲故事等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参与开放、互动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
通过整体感知、引导欣赏、自主探究、模仿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让学生以自己特的方式感知音乐、表现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
(一)、首先是导入—猜乐器:
(1)在设计这个环节中,我先模仿演奏打击乐器架子鼓的动作和弹奏电吉他的动作,让学生看然后模仿它的声音说出乐器名称,引导学生尝试创作模仿一段节奏。
(2)学生自愿组合两人一组,一人比划乐器一人猜出乐器名称。要求比划的学生可以用肢体语言和模仿乐器声音及描述这件乐器的特征,在描述过程中不能说出带有这件乐器的字词,对猜不出来的乐器可以有三次放弃机会。每组时间为一分钟,进行三组。我在教学开始的活动是想先起个引的作用,用猜乐器这个游戏引起对学生乐器的注意,然后学生自己完成,这样设计是想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面了解认识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作个小铺垫。
(二)、介绍电声乐队:
电声乐队是由电子乐器组成的乐队。目前比较多的电声乐队有以下两类:
第一类:主要由架子鼓、电吉他、电贝司和电子合成器组成。有时还加一个电钢琴。(展示图片)。
第二类:以电声乐队为基础,或者加进铜管乐,如萨克斯、小号、长号,或者加进弦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或者加进民族乐器,如二胡、笛子、古筝等。(展示图片)。
(三)、播放流行音乐《菊花台》片段。
让学生听辩用了那些乐器,主要是感受西洋的吉他、合成器等乐器和民族的古筝、葫芦丝等乐器融合在一起演奏的中国民族音乐风格。
(四)、欣赏雅尼《夜莺》(播放乐曲)。
1、设问:在美妙的乐曲中,你能听出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2、这些乐器的音色各有什么特点呢?
3、说出乐曲引子用了一件中国乐器是什么?
笛子——悠扬、清越;小提琴——婉转、飞扬。
大提琴——低沉、肃穆;电子钢琴——绚丽、高贵。
电声乐队——雄浑、壮丽。
(五)、简单介绍雅尼。
雅尼——希腊血统的美国音乐家。雅尼的成就来自他的音乐天赋和对音乐的热爱与执著。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成为当今世界乐坛一位集创作、电子合成器及钢琴演奏于一身的音乐家。
一个被称为“世界一流键盘奇才”的演奏家,先后在希腊卫城、印度泰姬陵、中国紫禁城举行个人作品音乐会。被誉为“雅尼三部曲”。他的音乐冲破了高雅音乐创作的种种局限,广泛吸收了民间音乐的精华,在高雅与通俗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将高雅的古典交响乐与绚丽的现代电声乐巧妙地结合起来。他的音乐充满着清新、浪漫、积极向上的精神,充满对世界、对生命的那种磅礴、激昂、积极进取的力量。
推向世界,而并不是去图经济目的,多数的演出收款都捐给家乡或者当地的社。
会福利机构。他是第一个来中国紫禁城演出的西方音乐家。
(六)试唱乐曲《夜莺》主题一。
让学生看着《夜莺》的主题一旋律,先听教师演奏,然后试着哼唱和熟悉。在这个基础上一起欣赏雅尼和他电声乐队是如何来表现这个主题的。乐曲有二个主题。试唱主题一是想让学生在初步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能有目的去感受雅尼音乐的演奏形式。
(七)、欣赏:《夜莺》实况演出音像。(播放视频)。
这段视屏是雅尼与1997年5月30日和31日在北京举行的“雅尼紫禁城音乐会”片段。
(八)、创作背景:
《夜莺》是一首充满中国古典音乐情调的现代电声音乐作品。《夜莺》的特点是乐曲中加入了中国的竹笛。笛子的悠扬、清越,小提琴的婉转、飞扬,大提琴的低沉、肃穆,还有钢琴和电声乐队的雄浑、壮丽,最后还有人声的加入,充分显示了乐曲的特魅力。尤其是引子,用笛子演奏,节奏舒展、自由,在最后延长音上,加进了模拟夜莺歌唱的装饰音。
歌声说课稿篇十二
《夜莺的歌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伴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打击敌人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叙述,以空行为标志,写了三部分内容:先写“小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钩,再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婉转的歌声。
【说目标】。
《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被安排在第七单元,本单元的课文均取材于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辈的英雄业绩、高贵品质,都会使人们深受教育和感染。而该单元的重点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先辈革命精神的感染和熏陶。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本课特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2、读懂课文,从“小夜莺”的精神品中受到熏陶感染。
技能目标:
3、初步领会首尾照应的写法。
【说重点难点】。
重点:从故事内容中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难点:理解文章首尾照应的写法。
【说教法学法】。
本堂课我采用自主开放式教学法,在课堂上由半扶到完全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开放讨论中体会文章内涵,鼓励学生在自主交流中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运用方法分析文章。形成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说教学流程】。
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授之以渔,让学生边学边用,学以致用,最终达到自己用方法去学。特制定如下教学流程:
导入:第七单元的课文,有的赞颂了红军的队伍中军需处长的高贵品质,有的记叙了主席在花山的一段经历,有的描写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壮举。他们的光辉业绩,崇高品格,使我们深受教育,深受启发。通过前三篇的学习,我们要学会阅读的方法: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及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会自学方法。初读,学字词;再读,知结构;细读,明中心;精读,表情感。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今天我们就来运用这些方法学习第四篇课文,首先我们来听一段很好听的声音,大家仔细听一听,是谁在唱歌?(介绍夜莺)。
是的,在寂静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树林里,这歌声是那样的'清脆悦耳,是那样的婉转悠扬。如小溪流水,似鼓乐丁冬,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夜莺婉转的啼鸣,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却有着深刻的含义。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夜莺的歌声》。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上过分要求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去听枯燥乏味的语言材料,只能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和厌烦心理。因此,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通过预习,谁说说夜莺指的是谁?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紧扣“半独立地理解”进行教学所谓“半独立地理解”,就是教学时既不是老师包办代替,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语文基本功,自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言文字。要使学生的“半独立地理解”能有成效,首先就要把预习引进课堂。预习这个环节很重要,没有预习,就谈不上“半独立地理解”。)。
介绍背景:这是一篇外国作品,主要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故事,苏联的卫国战争就是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新的阶段,后来苏联军兵队伍经过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大会战,歼灭了德军主力,根本扭转了战局,转入反攻。1944年,苏联发起总反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争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一、初读,学字词。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运用自学方法来学习课文,首先请自由读课文,解决字词问题。
(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要求: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尤其要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读懂文章的大意。略读课上,要更注重在精读课文中学习到的读书方法在略读课文中的运用。)。
二、再读,知结构;
跳读课文,思考:
1、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是什么关系?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你读懂了什么?
(略读课上,要更注重略读方法的运用,如扫读、跳读、快速浏览等。用这两个问题突破了难点。)。
三、细读,明中心;
小组读,思考:
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提示:
1、小孩回答法国兵的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2、带路时小孩有哪些言行?体会到什么?
3、游击队员怎么知道敌人情况的?说明什么?
(采用讨论方法,是阅读课文教学让学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的一个有效方法。现代教学论认为:集体自学优于个人自学,集体讨论优于个人独立思考。强调学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必须辅之以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四、精读,表情感。
1、大家想一想,面对凶恶的敌人,孩子为什么能够应变自如,毫无惧色?
2、同桌互相读,思考:为什么题目要叫《夜莺的歌声》?
3、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与交流。)。
五、拓展,运用方法。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独立阅读,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同时,要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的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
六、总结,布置作业。
是啊!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不光在苏联,在世界每个地方,都有爱国的小英雄的存在,大家请看:文中的小童同样是一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人,那么同学们,大家还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故事呢?作业:请大家下课后搜集更多的这样的故事。积累下来。
歌声说课稿篇十三
《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是“战争与和平”专题,教材内容直面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结构清楚,文字浅显,情节引人入胜,从中可以体会出夜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对于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次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在教法上,我将以读促讲,以读悟情。初读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读熟、读懂;品读时让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关键句,反复读,读出轻与重,快与慢,虚与实,让理性的语言伴随感性的形象,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灵,从“小夜莺”的精神品质中受到熏陶感染。在学法上,我将尽力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回忆问题,引入主题。
1、上节课我们留下了两个问题,还记得是什么问题吗?
在德国军官眼里,夜莺是一个()的孩子。
在我们眼里,夜莺是一个()的孩子。
2、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咱们先要走近小夜莺,了解小夜莺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了解了这些,上面两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合作学习,感受品质。
你认为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找出来在小组内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1、小组合作,找出第一部分中描写小夜莺机智、勇敢的语句,看是从哪些方面去描写了小夜莺?并体会一下它的作用。
(师提示:因为这篇课文很长,所以在读有关句子的时候,说出是哪一页的哪一段。以便让其他同学很快的找到。)。
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挺多,也就是这些句子体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要引导学生从写法、含义多文面去深入理解。
(1)“人呢?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
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师:为什么要把敌人比做野兽?是啊,走进沉寂的小村庄,透过弥漫的硝烟,我们看到:
原本美丽的房子,此时(变成黑色的瓦砾);
原本苍翠的树木,此时(变成焦木);
原本安居乐业的人们,此时(家破人亡)。
师生齐答。
(2):“怎么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那里有个磨房,我常到磨房。
3附近的坝上去钓鱼。那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小夜莺也是在德国鬼子没有察觉的时候戏弄、骂敌人。
(3):“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我看出小夜莺故意装作什么也不知道。
师:因为在俄语中,游击队的发音和蘑菇的发音很相似。孩子答非所问,再一次体现了他的机智。
过渡:同学们刚才非常透彻的分析了小夜莺与德国军官的精彩对话,了解了小夜莺的目的。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他们的对话。
2。指导朗读:你觉得小夜莺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天真、机智、稚气)德国军官用什么语气来读?(凶狠,残暴)。
(1)同桌互读。
(2)指名分角色朗读。
(二)巧送情报。
(课件出示):
“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像把跟在身边的敌人完全忘了。”
41、这段话是对小夜莺的()描写。
2、圈出表示动作的词:唱、叫、一甩一甩、打、弯、拾、踢。(指名上台画)。
(三)痛歼敌人。
生:“夜莺兴致勃勃地唱着、想着,突然一声口哨响,孩子突然转了个身,钻进树林深处,不见了。”
师:从这里,你见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夜莺?
师:这就是一种保护色,属于什么描写?(外貌)穿着绿上衣,和树叶差不多的颜色,小夜莺得以顺利的脱险,他真机灵。
指名读:“枪声打破了林中的寂静,一时充满了树林。”
师:谁能用几个成语来描述一下这痛快的场面?
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兵贵神速。
这样既能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可以给平时爱积累词汇的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师:这真是关门打狗、瓮中捉鳖呀!
3、师:游击队员在小夜莺的帮助下,很快就把敌人消灭了,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当游击队员又和小夜莺见面时,他们会和小夜莺说些什么?(指名答)。
战争的胜利是最喜人的,让学生发挥想象,描述战后的会面场景,可以锻炼学生的续写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四)重迎战斗(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
这样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十分完整,同时也强调了夜莺又在执行新的任务。更加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我们今后在写作文的时候要认真运用这种首尾连贯、前后照应的写法。
语文学科的学习始终是把“听、说、|读、写”结合为一体的,力求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是成功的教学。
三、回味故事,情感升华。
生:爱国精神。
师:热爱祖国的精神(板书)。
生1:真是太可惜了!
生2:小夜莺,我们永远忘不了你!
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是我们永远的向往。夜莺的歌声本质上是呼唤和平的歌声啊!(板书:和平)。
多可爱的小男孩、多了不起的小英雄呀!在我国的抗日战争中,也有很多和小夜莺一样的小英雄,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小英雄,看看有关他的英勇事迹的书或电影,并向同学推荐和介绍。
要求同学们选择一个最喜爱的小英雄,记录一下你读懂以后给你的启发。
歌声说课稿篇十四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教材中第三单元《瑰丽的电声》,这单元从教材内容上讲对学生了解和认识电声音乐具有及其重要的引领作用,因为它让老师和同学们在音乐世界这个浩如烟海的艺术天地里,通过欣赏音乐家雅尼和他的电声乐队演奏的《夜莺》,感受高雅的古典交响乐与绚丽的现代电声乐巧妙地结合起来的魅力。《夜莺》是他音乐创作中的经典作品,他在电声乐队中加入了中国的笛子,使整个音乐作品充满中国古典音乐风格,充满着清新、浪漫、积极向上的精神,充满了对世界,对生命的那种磅礴、激昂,积极进取的力量。今天的这堂课是欣赏课,围绕欣赏《夜莺》展开初步认识了解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的学习。
让教师尽量少的说教,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音乐氛围,让他们用心聆听和感受音乐,让音乐在这节课引领和感动我们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对音乐的感受再获得新的知识和新的感受。本着在一堂课内激发学生对电声音乐的兴趣更是想让学生开阔视野,唤起每个人封闭的内心让我们一起徜徉在电声音乐瑰丽的殿堂里。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法、聆听法、讨论法等等。
1、认知目标:知道什么是电声音乐,怎么区分。
2、能力目标:能以体验的方法、自主探究的方式,听电声乐《夜莺》,能主动参与老师的创编活动,大胆地进行动手节奏训练,按老师的要求进行识谱和打节奏练习。
3、情感目标:能在学习过程中认识电声乐,体验电声乐的魅力,感受和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是围绕着欣赏《夜莺》来初步认识了解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
教学难点:是在45分钟的时间内组织和把握好比较新的音乐欣赏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准备:音乐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电声乐器。
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课堂改革的思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创设情境法、小组合作,课堂展示,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应该特别注重兴趣的激发,通过“演一演猜一猜”游戏、讲故事等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参与开放、互动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
通过整体感知、引导欣赏、自主探究、模仿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知音乐、表现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
(一)、首先是导入—猜乐器:
(1)在设计这个环节中,我先模仿演奏打击乐器架子鼓的动作和弹奏电吉他的动作,让学生看然后模仿它的声音说出乐器名称,引导学生尝试创作模仿一段节奏;xxxx|。
(2)学生自愿组合两人一组,一人比划乐器一人猜出乐器名称。要求比划的学生可以用肢体语言和模仿乐器声音及描述这件乐器的特征,在描述过程中不能说出带有这件乐器的字词,对猜不出来的乐器可以有三次放弃机会。每组时间为一分钟,进行三组。我在教学开始的活动是想先起个引的作用,用猜乐器这个游戏引起对学生乐器的注意,然后学生自己完成,这样设计是想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面了解认识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作个小铺垫。
(二)、介绍电声乐队:
电声乐队是由电子乐器组成的乐队。目前比较多的电声乐队有以下两类:
第一类:主要由架子鼓、电吉他、电贝司和电子合成器组成。有时还加一个电钢琴。(展示图片)。
第二类:以电声乐队为基础,或者加进铜管乐,如萨克斯、小号、长号,或者加进弦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或者加进民族乐器,如二胡、笛子、古筝等。(展示图片)。
(三)、播放流行音乐《菊花台》片段。
让学生听辩用了那些乐器,主要是感受西洋的吉他、合成器等乐器和民族的古筝、葫芦丝等乐器融合在一起演奏的中国民族音乐风格。
(四)、欣赏雅尼《夜莺》(播放乐曲)。
1、设问:在美妙的乐曲中,你能听出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2、这些乐器的音色各有什么特点呢?
3、说出乐曲引子用了一件中国乐器是什么?
笛子——悠扬、清越;小提琴——婉转、飞扬。
大提琴——低沉、肃穆;电子钢琴——绚丽、高贵。
电声乐队——雄浑、壮丽。
(五)、简单介绍雅尼。
雅尼(1954---)希腊血统的美国音乐家。雅尼的成就来自他的音乐天赋和对音乐的热爱与执著。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成为当今世界乐坛一位集创作、电子合成器及钢琴演奏于一身的音乐家。
一个被称为“世界一流键盘奇才”的演奏家,先后在希腊卫城、印度泰姬陵、中国紫禁城举行个人作品音乐会。被誉为“雅尼三部曲”。他的音乐冲破了高雅音乐创作的种种局限,广泛吸收了民间音乐的精华,在高雅与通俗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将高雅的古典交响乐与绚丽的现代电声乐巧妙地结合起来。他的音乐充满着清新、浪漫、积极向上的精神,充满对世界、对生命的那种磅礴、激昂、积极进取的力量。
推向世界,而并不是去图经济目的,多数的演出收款都捐给家乡或者当地的社。
会福利机构。他是第一个来中国紫禁城演出的西方音乐家。
(六)试唱乐曲《夜莺》主题一:
1=g。
4/432。
让学生看着《夜莺》的主题一旋律,先听教师演奏,然后试着哼唱和熟悉。在这个基础上一起欣赏雅尼和他电声乐队是如何来表现这个主题的。乐曲有二个主题。试唱主题一是想让学生在初步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能有目的去感受雅尼音乐的演奏形式。
(七)、欣赏:《夜莺》实况演出音像。(播放视频)。
这段视屏是雅尼与1997年5月30日和31日在北京举行的“雅尼紫禁城音乐会”片段。
(八)、创作背景:
《夜莺》是一首充满中国古典音乐情调的现代电声音乐作品。《夜莺》的特点是乐曲中加入了中国的竹笛。笛子的悠扬、清越,小提琴的婉转、飞扬,大提琴的低沉、肃穆,还有钢琴和电声乐队的雄浑、壮丽,最后还有人声的加入,充分显示了乐曲的独特魅力。尤其是引子,用笛子演奏,节奏舒展、自由,在最后延长音上,加进了模拟夜莺歌唱的装饰音。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385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