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杂志需求调查报告(汇总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5 11:35:16
报刊杂志需求调查报告(汇总13篇)
时间:2023-12-05 11:35:16     小编:FS文字使者

不同类型的报告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例如学术报告、市场调研报告等。在写作过程中,要确保使用正确的语法和拼写,以保证报告的专业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报告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报刊杂志需求调查报告篇一

农业保险是对种植业(农作物)、养殖业(畜禽等)在生产、哺育、成长过程中可能遭到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经济补偿的一种保险。我国在1982年恢复了农业保险业务,但这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创立的农业保险制度,未能很好地满足广大农民参与保险、扶危济困的需求。相比我国城市保险保障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农业保险的体系建设却严重滞后。供求失衡是目前我国农业保险资源配置中最突出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而另一方面农业保险供给极为不足。

设立中国农业保险公司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在我国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面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也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解决与完善。农业保险既有我国保险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一般特点和规律,也有许多新特色、新问题。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经营不论是从法律架构、治理环境、经营主体、保险模式、财政税收的扶持等方面,都不能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所有这些都为农业保险课题留下了很大的研究空间和探索余地。

笔者认为对该课题的研究可分为四个部分:

可介绍我国农业保险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状况,分析我国农业保险的总体情况和局部试点情况。

可从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方面力求找出制约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症结所在。

通过研究国外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在农业保险制度方面的国家立法、政府支持、运行模式和实践效果等,可总结各国制度对我国农业保险的启示。

可在对设立农业保险公司的必要性、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论述,对不同模式的农业保险公司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对中国农业保险公司运作模式的设想及需要配套采用的政策措施。

报刊杂志需求调查报告篇二

调查目标:调查xxxx钢铁有限公司供应部员工培训需求,作出进行分析和结论。

调查对象:xxxx钢铁有限公司供应部员工。

调查内容:员工培训需求。

调查方法:观察访问,采取问卷式调查和主动与调查对象接触交谈相结合,并亲身体察实际情况。

百年大计,以人为本。企业的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发展。企业竞争归根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当代社会,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进步,学习速度和培训速度也是提升人才速度的重要参数。培训则常常是提供信息、知识及相关技能的重要途径,有时甚至是唯一途径。在当今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必定是那些能够使其员工充分发挥自己全部潜能的企业。

为了充分了解员工思想现状,了解对员工培训要求和规划,建立了解统一化、结构化的内部培训体系。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本人在xxxx钢铁有限公司供应部(以下简称:xx钢铁供应部)进行了对供应部员工培训需求调研。采取问卷式和访谈式两种模式进行调查,较为全面地掌握了供应部员工的基本情况和对员工培训需求的认同,分析原因,并形成此报告。xx钢铁供应部负责全公司的大宗原燃料、耐火材料、铁合金、造渣溶剂等材料以及生产、基建、技改用的机械设备、电气、仪表等辅助材料的采购和供应。供应部以xxxx钢铁有限公司的年、月生产经营计划和生产单位的实际需求为依据,进行采购管理,保证采购物资及时到位;并对供应商进行管理,确保供应商保质保量完成供货;同时通过产品检验、使用跟踪等手段对采购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控,并向供应商提供改进信息。

供应部所的部门职责决定了供应部所采购的原料物资直接关系到xx钢铁的生产,而且xx钢铁企业使命:为xx建设提供精品建筑钢材。这就要求xx钢铁的每个员工都必须以推进xx经济区发展为己任,为xx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品质优良的.建筑钢材。

xx钢铁供应部的员工的工作量在不断的提升,如没较强的业务知识和工作。

经验作为支持和保障,因采购工作滞后而影响生产的严重后果是难以想象。这说明对于加强员工的素质建设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才能实现xxxx钢铁有限公司的企业愿景。本人着力于五个方面开展调查,分别为:企业发展理念与企业文化、组织结构与岗位设置、人才管理与技能提升、团队精神状况和素质、个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发挥。

(一)企业发展理念与企业文化。

1、企业发展方向较为明晰。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约有95%左右的员工认为,自己对本部门的发展战略表示了解或十分了解,这主要是与部门目前的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有关,但剩余的5%左右员工表示了困惑,这必然会造成实际工作缺乏目标,或者人力资源的较大浪费。

2、95%员工熟知部门的精神和价值取向。采购产品的质量是部门的生命,它直接关系到公司的任务目标。因而“建设效益领先、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钢铁企业”的管理思想已深入了部门的员工,可见企业文化对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起到了较大的凝聚作用。

3、企业在制度建立及文化建设方面需更进一步完善。调查数据显示,认可部门有一个非常健康文化的比例达到100%。另外,95%的员工认为部门的制度体系非常完备,而认为不完备的人数仅为5%。

(二)组织结构与岗位设置。

1、组织结构和设置得到广泛认同。90%的员工对部门现行组织结构认同,并表示与个企业生产息息相关。部门现有员工中,95%员工对现有机构设置表示赞同,认为现行设置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现行职能职责与实际工作衔接较好。依据调查结果,85%员工认为目前的岗位职能配置有效,而认为其在实际中有指导性、参考性作用的仅占15%左右。

(三)人才管理与技能提升。

1、在人才使用上,管理层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各科长作为供应部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不断创新、发展企业的重任,从统计数字发现,在工作任务分安排方面,95%左右的基层员工认为,科长在管理员工做到了用人所长,仅有少部分员工认为存在不公平现象。

2、科室内部沟通基本顺畅。多数员工普遍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上级对其。

的工作支持力度较强,并就工作内容进行沟通,工作衔接十分理想,而且做到了有问题实时反馈、及时处理。

3、员工急需提升的方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以后的工作中,管理层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个人素质,依次为:领导艺术、责任心、上下级沟通、团队文化、业务能力、思想意识、员工激励;基层员工的调查显示,则依次为:业务能力、团队文化、责任心、上下级沟通、领导艺术、思想意识、员工激励。

(四)团队精神状况和素质。

1、团队士气良好。在实际调研中,85%的员工认为我们团队的精神非常高昂,另有,15%认为我们团队是一个充满协作、团结一致的集体。

2、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没有紧密结合。团队是由个人构成的,个人业绩是团队业绩的基础,只有实现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息息相关,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在调查中,个人利益没能很好的与个人绩效相挂钩问题突出,只有30%的人员认为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相挂钩。

3、团队的素质能满足工作要求。65%员工认为xx钢铁供应部的团队素质与其他优秀团队相比,总体水平不差上下,25%认为略差,10%认为差距较大。

4、在员工与团队合作的信心方面,70%员工认为团队正向有利方向发展,15%认为没有变化,15%保持观望状态。这说明员工对团队的认可和信心较强。

5、在团队素质的总体提升方面,50%的员工认为提升缓慢,50%的员工认为没有调整。这反映出xx钢铁供应部的团队素质需要加大力度提升。

(五)个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发挥。

1、员工业务技能的自我评价得到提升。员工普遍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自身的业务技能相对满意,这一比例高达80%,仅有10%左右的员工认为自己的业务技能比较完备,与此同时,10%员工对自身知识与技能表示了不满,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提升。

2、在业务技能转化上并不理想。75%员工认为自身的技能基本得到发挥,25%员工认为没有完全发挥,可见员工的潜能和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通过这次调查,本人感受到xx钢铁供应部在员工培训需求的调查中存在不。

少问题,需要通过员工培训来进一步提高员工的素质和业务技能,才能更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更为有效的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双盈,才能确保xx钢铁渡过钢铁企业的生存危机这一难关。

1、人员少、业务繁重:供应部克服人员少、资金短缺的困难,面对xx钢铁近些年技改项目多、采购工作量大,且品种多的压力,针对生产单位新的管理制度与工艺要求,积极主动配合生产单位做好本职工作,将采购工作分解到4个采购业务科室。在调查中了解到xx钢铁供应部负责采购工作的仅有26人(其中管理层9人:部长级4人、科室负责人5人),其余24人为仓库管理人员,就同等规模的钢铁企业来说,采购人员配置偏少。

2、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供应部员工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和业务的增多,学习的动力和热情逐渐减退。习惯于满足一般的完成任务,不太想进一步去做深入研究学习。不少员工过分依赖凭经验采购,在物资采购中经常存有凭经验和事后分析进行物资采购和管理的现象。

3、虽然xx钢铁定期对员工开展培训,并且扎实的做好团队建设,但这种培训缺乏专业指导性的针对性,难以满足供应部员工在业务层面的培训需求,而且过分强调团队,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个人绩效、业务技能转化这类关系到个人发展的问题。

根据目前xx钢铁供应部的培训现状,为了让培训更有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培训体系,坚持以人为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本,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创建学习型组织,全方位提升员工素质。重视员工权益保障,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和谐企业,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

1、加强员工多元化沟通。定期的开展员工层面、员工与管理层层面的交流,使员工的意见能够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便于科室之间以及领导和员工之间的的相互了解和协调;同时充分利用公司内的oa系统、bbs平台等渠道来进行公司内部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及时反映工作的进程或是存在的问题。

部门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生产有序地进行。

3、调整员工配置、促进员工技能发挥。针对每个员工的特点对其岗位进行调整和安排,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以避免人才的浪费。

4、加强团队融合提高团队素质。多进行一些团对活动和考核,以便加强团队合作,从整体上提高整体素质。

加强员工培训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改变员工的平庸工作行为,尽可能降低管理成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对各类员工进行不同目的的分类培训,以满足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更好的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和斗志,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使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将自然地倾泻出来,自觉与管理层一道,把工作做得尽可能好,有利于让员工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又能实现企业与员工价值最大化。

报刊杂志需求调查报告篇三

旅游业的三大主要支柱是旅行社、酒店和景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的方向也是旅行社、酒店和旅游景区。有研究报告指出,与旅游业直接或间接相关联的行业和部门有109个之多,而且外延还在扩张。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xx年全世界境外游客的总数将达到16亿人次,国际旅游消费将达到2万亿美元。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上个世纪末旅游业已经超过了汽车业、钢铁、石油等产业,旅游业在全世界的整个生产总值中现在大约占10%的份额,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中国旅游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共有6批247个城市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占我国城市总数(661)的37%。20xx年是世界旅游业连续第四个快速增长的年份,中国以10%的增长率继续巩固了世界旅游业前列国家之一的地位。

未来10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10.4%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xx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出入境旅游是国际旅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时期规划发展的目标为:实现入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8%;国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2%。

旅游行业的飞速发展也极大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就业机会的增加。由于农村地区的旅游投资产出快、劳动力价格低廉,农村地区由旅游投资带来的就业人口增加比城镇更为明显。另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直接就业1人带动间接就业4.3人,但我国旅游业劳动密集型特征较为明显,带动就业人数相比其他国家更为显著。

1、国际旅游市场拓展空间巨大。

求的快速增长,以及江苏省丰富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机遇。

2、国内旅游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新时期,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将带动消费结构升级,为旅游业开辟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消费空间。尤其是国家在新时期更加重视文化、娱乐、保健、体育、社区服务等产业的全面发展,为旅游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环境。此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发生质的变化,旅游将会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一种新型生活方式和日常消费需求。

3、经济快速增长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

未来几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持续高速增长阶段,与国内外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为旅游业发展带来巨大市场需求。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尤其是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交通、城镇基础设施条件将显著改善,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设施保障。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将继续得到宏观政策的支持。

江苏省地处长三角地区,经贸往来,经济技术合作,会展交流等的繁荣和旅游业的优势都为江苏酒店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为旅游服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机会。

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目前旅游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据调查,目前旅游市场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原来的走马观花式旅游向文化考查型、生活体验型转变。市场发生了变化,但旅行社还没有做好准备,但哪家旅行社率先开发文化考察团、生活体验团,哪个旅行行社就会占领市场先机。只要经营对路、开发适合游客的需求的新的旅游产品,未来的旅游业还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当然,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为旅游已不再是那种全陪导游一路陪着观花的马队走一遍就行的旅游,它需要导游人员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有更高的服务水平和相当强的组织能力。

未来一段时期,旅游业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国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业总收入增长速度要高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

尽管国内旅游和酒店业的发展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但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仍将上升。

据智联招聘统计,旅游管理人才需求的数字增长明显,仅20xx年4月该网站所提供的相关岗位就比3月提高了12%。法国雅高集团大中华区运营副总裁gerhardh.zimmer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伴随国际酒店业尤其是中国酒店行业的蓬勃发展,20xx年仅北京酒店业管理人才缺口就将在50万左右。与此同时,随着国内酒店业的进一步发展,私人管家、收益管理经理等很多新兴的职业也应运而生。

另据紫光安德鲁旅游管理学校对北京希尔顿酒店、北京jw万豪酒店、北京金融街丽思卡尔顿酒店、北京千禧大酒店、北京饭店莱佛士、北京励骏酒店、北京国航万丽酒店、北京友谊宾馆、北京国际艺苑皇冠假日酒店、北京丽晶酒店、北京好苑建国酒店等十几家酒店的人力资源经理进行了酒店业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些五星级酒店平均每月需招聘35人左右,人才需求量较大。就人才需求状况来说,绝大多数酒店餐饮是最急需的部门,其他依次为前台、客户服务、客房。

近几年,来自全球各个知名品牌的酒店集团纷纷瞄准了中国市场,并大力投资和加盟,如仅上海就有近20家国际旅游管理集团投资或管理高星级酒店。据国家旅游局统计,世界上每一分钟都有一个旅游酒店业的职位产生。酒店业看重资历,行业没有年龄的限制,尤其是管理岗位,越老越吃香———随着资历的增加,与人打交道的`经验就越丰富,处理事情的能力也越强。因此,酒店业不仅近期需求旺盛,从长远来看,酒店业也是一个可以为之终身奋斗、回报丰厚的职业。

同时,酒店业薪酬也很可观,根据中国饭店协会最新发布的《中国饭店业职业经理人20xx年度薪酬报告》显示,20xx年度全国饭店业经理人的平均年薪为15.13万元。就五星饭店而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五地的饭店总经理平均年薪均已超过22万元。来自招聘网站、猎头的信息都显示,那些专业度高、综合能力强、精通外语、具备全球化视野、有高星酒店从业经历的人才将备受青睐,常常被高薪挖角。

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和主要国家的风俗习惯、交往礼仪;熟练应用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主要岗位有中文导游员(全陪、段陪、地陪、点陪)、景点讲解员、门市票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旅游行业将全面面对旅行社的竞争。失去了政策保护伞的民族旅游企业将面临巨大挑战。而旅游人才的竞争将是这场角逐中非常关键的一环。一批原有的旅游从业人员会因不适应现有的旅游业的发展而被淘汰出局。对于出入境旅游来说,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具备更高的素质。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的旅游专业水平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外语沟通和交际能力。因此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旅游人才对于满足社会和行业的发展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报刊杂志需求调查报告篇四

调查目的:通过对黄山市屯溪区荷花池广场的调研,了解广场周边环境及其广场性质定位,了解荷花池广场的使用形态,并进行品质方面的比较,以探求广场设计的一般规律——即设计应该从人的日常生活出发,创造出人性化的空间。了解城市广场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在城市公共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场的使用率和使用者对广场的满意度是广场设计的评价基本标准,为以后的广场设计打下基础。

广场的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广场概况。

二、空间组合和组织。

三、用地构成和广场铺装。

四、广场设施。

五、植物配置。

六、广场上人的行为活动通过这几个方面来了解荷花池广场的历史人文背景以及其的实用功能、造景功能,还有绿化功能。

一)、历史背景。

荷花池广场地处黄山市中心城区前园路及黄山路两条主干道的交汇处,占地面积1.09公顷,1995年结合道路改造,拆除原汽运公司和加油站,建成了一个街头广场。广场内保留了原有的枫香水杉,悬铃木等高大乔木,建设中又新增植雪松,红叶李等乔木,绿地草坪面积约7410平方米,硬地铺装面积约3490平方米,绿地率达68%,广场内建有约300平方米的音乐喷泉一座,50米长的紫藤花架,以及60米长的碑廊。荷花池广场充分融合了徽派造园艺术及现代造园艺术,可观水景动态,花木可赏四季景色,碑廊可读历代名人佳士颂徽之佳作,游人小憩于此,倍感心旷神怡,极富诗情画意。

二)、现状。

该广场虽然不处于市中心繁华地带,但其是人流密集区,且周边的居住小区也不在少数,建成时间较早,服务设施相对更加完善,所以荷花池广场早已成为市民日常休闲的场所。广场内建设有荷花池喷泉、休息长廊、雕塑等设施。配以绿色草坪,花灌木,三季有花,四季长青,环境宜人,是黄山市屯溪区荷花新村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文化、集会、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

一)、空间组织。

荷花池广场是道路与居民区所围合而成建设的三角形状的街道绿地。从荷花池到紫藤花架这一段距离采用的是规则式的布局,是两边对称的形式;靠近徽州大剧院是一个空旷的地带与荷花池,从步行街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广场的布局,视野比较开阔。而靠近居民区则植物较多,形成比较私密的空间,可视性不高。荷花池广场的可视性很高,虽然其中有一些下沉空间,但下沉的高度很小,而且下沉空间的面积也比较大,所以整体看起来可视性比较高,这就导致了广场的利用率很高,其目的是为了获得一个比较开敞的空间和功能分区的需要,满足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广场的绿化很好和辅助设施比较齐全,就大大提高了广场的利用率。荷花池广场的空间尺度把握得也很好,人置身其中不会产生大而空的感觉,合理的空间尺度给人一种适宜、亲切的感觉,使更多的人愿意停留在那里,保证了广场的利用效率。荷花池广场是一面围合的广场,里面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空间分割,对二次空间进行组织,如设置了一些下沉空间、点状空间、块状空间等。广场空间的分割主要是底面通过高差或铺装的不同把广场分成若干个空间,荷花池广场也是利用布置下沉空间、抬升空间和铺地材料、花纹的不同进行空间的分割的。荷花池广场内有多个抬升空间,但抬升的距离较小,主要为树池以及草坪绿地的抬升.

二)、空间组合。

荷花池广场的次空间以点、块状为主,其中点状空间一般是由植物(如植物立面造型、枝叶覆盖等)、喷泉、水池等构成,块状空间由铺地、草坪等构成。

1、点状空间。

荷花池与喷泉以及植物该荷花池在立面上有两个层次,并且池中均种植睡莲,并且且池中具有蒲公英式的喷头。由于时间较长,并且缺乏管理,池中的水已经浑浊,喷泉也没有开,仅是一装饰作用。该广场建成较早,并且是一个恢复性设计的广场,广场保留了原有的雪松、水杉、悬铃木以及其他高大的乔木,所以植物的立体感很强,现在正值春天,落叶树也已经枝繁叶茂了,所以枝叶覆盖面积大,广场的绿化率很高。

2、块状空间。

草坪和铺地该广场的块状空间主要通过草坪和铺装来实现,通过观察,该广场的草坪长势较好,并且该广场的铺装形式也多种多样,其材料也有所不同,右图为卵石铺装。

一)、用地构成。

广场用地按使用功能和外观特征划分为铺装场地、绿化用地、通道、附属建筑用地。荷花池广场的铺装场地比较简单,虽然面积不大,但分布较广。荷花池广场的绿化用地有草坪、水面、花卉、乔木、灌木等组成,具有遮挡、划分、联结、导向的作用。如大片草坪中种植小片的树木,起到划分空间、遮挡视线的作用,使得草坪不是一下子完全呈现在人们眼前,而是随着人的行走逐步展开空间,既起到了点缀大空间的作用,又吸引人们更深层次的进入;而大片草坪中孤植的树木,凭借其独特的造型,吸引人们逐渐向它靠近,起到导向的作用。广场内绿地有可进入性绿地和封闭性绿地,封闭性绿地满足人们远距离观赏的需要,可进入性绿地满足人们近距离亲近自然的需要。荷花池广场内的通道以曲线为主,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心理需要。荷花池广场内的附属建筑用地包括一个公共卫生间,一个管理处。

报刊杂志需求调查报告篇五

实践地点:

实践时间:8月4号—8月10号。

实践者:

为了解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搞好宣传教育工作,指导大学生顺利就业,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社会调查,接下来将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一定的研究和论述。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前期对济南众高校学生随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有效145份,有效回收率96.7%;后期对济南市民随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849份,有效回收率84.9%。对“驭风行”大学生创业联盟经理岳建昌先生就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采访。

1.2方法。

调查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随机抽取济南不同高校的学生和不同地区的居民,由我团队全体队员亲自发放,以无记名方式填写,现场回收。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人的工作状况、对大学生的评价、期望等。采访使用手机进行现场录像和照相的方式对“驭风行”大学生创业联盟经理岳建昌先生进行访问。

1.3统计方法。

对收集到的调查表逐一进行核查,以表格的形式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并存档。将采访的录像、录音和照片资料进行存档。

2、整理结果。

前期部分(8月4日—8月5日)。

在大学生自评部分中,有61%的学生对前的就业形势持较乐观态度,认为现在的形势虽然严峻,但积极争取,就业应该不难。有28%的学生认为形势严峻,就业困难。另有一部分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表示了不了解,对此尚持观望态度。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男生对就业问题多数持较乐观态度,女生则对现在形势了解更多。

后期部分(8月6日—8月10日)。

在统计后期群众调查问卷时,为了方便统计,便于比较,故根据工作单位性质的不同,将被调查人群分为五类,依次是a合资企业、b国有企业、c事业单位、d民营企业,分别进行统计处理。

2.1合资企业。

被调查人群中,在合资企业工作的有100人,基本涵盖了所有的行业。其中,有56%的人认为用人单位招聘员工时最看重本科毕业生的能力是沟通能力,也有53%的人认为是团结能力。有接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本科生最有待提高的能力和素质是责任心和团结精神。30%以上的人认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承受压力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在被问及目前本科毕业生在踏上工作岗位前最欠缺的职业教育时,有43%的被调查者认为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39%的被调查者认为毕业生应进行行业背景知识教育,有16%的被调查者选择“职业礼仪培训”,还有13%的被调查者选择“职业道德教育”。至于大学生正确的职业取向,被调查者的观点都比较一致。有8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生应选择适合自己并能提升自己能力的工作。

2.2国有企业。

关于本科生最有待提高的能力和素质,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责任心”,还有36.5%、33.1%、39.2%、31.8%的`被调查者分别选择了“创新能力”、“团队精神”、“承受压力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有接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当今应届毕业生不能胜任工作的主要原因是社交能力不够,各有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创新能力不够和协作意识不够导致应届毕业生不能胜任工作。

目前,本科毕业生在踏上工作岗位时,往往因缺乏职业教育而不能胜任工作,有九成的被调查者认为本科毕业生应接受行业背景知识、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培训。有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生应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和可能提升自己能力的工作。在谈到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时,一半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

2.3事业单位。

就目前本科生而言,51.0%的被调查者认为不能胜任工作的主要原因是社交能力不够,39.4%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缺乏创新能力。从调查数据分析可知,接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届本科毕业生素质较好,35.4%的被调查者的意见是一般。当谈及大学生正确的职业取向时,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出了明确的态度,那就是适合自己的工作和可能提升自己努能力的工作。

现在毕业生面临的困难很大,其中52.4%的被调查者认为毕业生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在大学中,被调查者还认为兼职的确重要,但与学习相比,还是学习更加重要。

2.4民营企业。

经过调查,本科毕业生之所以不能胜任工作,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是大学生的能力不够造成的。被调查者对本科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评价普遍为较好或一般。在职业教育方面,大部分被调查者选择了“行业背景知识”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兼职十分重要,也有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学习要比兼职重要。

在于被调查的人群谈论中,很多人对于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存在很大质疑,有些在职毕业大学生在道德方面尚有欠缺。有数据中看也能反映这一点。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也有不足。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难既有自身的原因,又有社会的原因。

自身问题:自己能力不足、价值观错误、没有职业生涯规划或者规划错误、有规划但是没有为此做出努力等。

社会问题:现在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处于向发达国家过渡的阶段,劳动力密集向高科技过渡,但是大企业、高科技企业、规模企业偏少,更多的是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这些企业中薪资水平都比较低。而大家都知道培养一个大学生需要发很多钱,但企业的薪资又低就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国家大量扩招大学生是为了提高整个国家的国民素质也是为了应对未来一定阶段内的社会发展,但是目前我们国家社会的发展还远远达不到那个阶段,所以也造成了大学生数量和社会需要不对等的情况。

由于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人单位、大学生、高校及社会共同努力。

1、用人单位的对策。

首先,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第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

2、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题的对策。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首先,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其次,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第三,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4、社会及政府其他对策。

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政府社会共同努力。首先,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其次,扩大毕业生入伍人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

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群众、了解群众的机会。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群众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很理想。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就是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通过实践,原来理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巩固,原先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

教科院08级5班应用心理学张良帅。

报刊杂志需求调查报告篇六

在大力发展幼儿教育的今天,国家全面推行了对幼儿教师的培训方案。作为培训单位,为保障培训质量,对培训教师进行前期需求调查十分必要。

培训调查的目的是整个培训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为实现培训目标而做的前期工程。它不仅影响着培训方案的制订,而且对培训的效率起着重大作用。此次调查旨在了解甘肃省幼儿园教师培训的需求及其差异,为制订不同层次教师的培训方案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采用问卷调查法,其优点是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获取xx省xx个市州幼儿园教师培训需求的信息。

问卷采用单项选择、多项选择、问答题等形式,共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关于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为被培训教师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培训内容和形式。发问卷60份,回收60份,回收率为100%,回收问卷有效率达100%。

了解教师对培训的需求是培训工作有效进行的前提。培训是否必要?对培训对象工作的帮助程度有多大?哪些方面有需求?了解这些基本情况,有助于针对性地选择培训模块,从而提升培训认可度和培训效益。

1、培训意愿。此次调查发现,教师参加培训的意愿高(占总数的88.3%)。提升素质和教学技能成为被调查者参加教师培训的首要动机,为培训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依据。

2、培训需求。教师的培训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实践工作中的不足。满足教师的培训需求,帮助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技能,是培训工作者理应考虑的首要任务。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教师的具体需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教理念为60%以上的被调查者选择的培训内容,幼教管理、幼教技能与实践也成为许多被调查者最急需的教育教学知识。可见,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相关知识需要在培训过程中更多地渗透与扩充。尤其高级职称的被调查者对“幼教理念”的需求人数比例远远高于其他选项。因为高级教师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新的幼教理念就成为帮助自己专业发展和科研水平迈上新台阶的一种迫切需求。

(2)高校教师和实践专家成为被调查者最青睐的培训者,在喜欢培训者类型中占73.3%。高校教授能从幼儿教育理论、新理念等方面作出比较系统的阐述,实践专家往往基于个人的实践经验和反思,针对教师工作中的困惑,适当地点拨和建议,从而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进其教育教学工作。

(3)下园观摩成为被调查者最偏爱的培训方式。教学观摩随着职称的降低,人数分布比例越大。因为教学观摩的过程是一个“身临其境”全方位的学习过程,既有助于教师开拓视野,打破自己习惯性的思维定势,又能在观摩中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更能为以后创造性地工作积累素材,因此普遍受欢迎。

1、精选培训教师队伍,提升培训对象素质。培训教师队伍一般由高校教师、学科专家、教学一线骨干教师组成。在培训过程中,针对培训对象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培训教师。聘请理论功底扎实且熟悉教育教学实践的高校教授,就教育最新理念、科研内容、幼教理论进行专题讲座;鼓励一线骨干教师多上示范课、观摩课,他们丰富教学经验的分享对于新教师的工作具有直接指导意义;加强学科专家对培训工作作有针对性的指导并作相关的讲座,使被培训者新理念、教育理论、教学实践能力、教学科研能力等全方位素质得以提升。

2、准确把握培训内容,保障培训效果。幼教理念是幼儿园教师在日常工作和科研中最欠缺的知识点,这就要求无论是聘请的专家还是高校教师,在选择培训内容时都必须把幼教新理念作为培训内容的重中之重,确保受训教师通过培养,真正获得自己急需的新理念、新知识,以指导其今后的实际工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实施培训计划的初衷,保障了培训的效果。

3、迎合培训对象需求,扩大下园观摩比例。由于培训教师来自于全省14个州市,加上甘肃省东西跨度大,经济、文化教育水平有着较大差异,使得幼儿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方面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必要性随之增大。因此,下园观摩不仅是受训教师的共同要求,更应成为培训者为拓展培训对象视野、创造相互学习和交流平台的一个契机。在培训方式的安排上,讲座必不可少,下园观摩更不可少,包括省、市、县不同等级的示范幼儿园和普通幼儿园,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培训任务。

报刊杂志需求调查报告篇七

1、交通工程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交通工程行业是一个多元化综合性产业,其服务范畴早已超出了传统交通工程业的概念。它涵盖港口(集箱)、公路、航空、铁路(轨道交通)、桥梁、水路交通、管道交通、代理、报关、仓储、物流管理和汽车维修等行业领域,近年来,我国交通工程行业仍旧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势头,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人才的紧缺已是制约企业、行业继续发展的关键瓶颈。据统计交通行业的需求量占建筑行业对毕业生需求量的60%,近年来还以增幅8%的速度稳步增长。

未来的交通工程行业将以公路、铁路(高铁、地铁、轻轨)、航空为主要方向,行业发展对人才需要也将侧重于国家与省、市的发展计划部门、交通规划与设计部门、交通管理部门等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工程设计、交通控制系统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人才需求成直线增长。资料显示,截至,我国交通工程行业从业人员约340.5万人,交通工程行业人才缺口已达15万人。截至月我国有各类交通类企业101857家,同比去年,减少186家,下降了0.18%;从业人员404万多人,同比去年增加了50多万人,增长了16.1%。因此按照行业目前的发展速度,加之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数量与质量一时难以达到企业要求,交通工程专业人才缺口将愈发明显。

2、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分析。

经济水平的提高意味着经济活动的加强,必然导致原材料、产品和人员的流动增多及位移的.增加,因而导致交通需求的增加。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运输需求的增长是刺激运输供给、促进区域交通发展的重要市场信号。城乡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将会使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区域交通的建设上来。公路网做为区域交通的重要子系统,必将得到更快的发展。

也是促使其他相关产业链的有利因素。相比于公路,铁路系统由于其运输效率高,因而更有助于吸引外来投资,从而能够有效地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地区经济发展应注重于有计划的产业结构调整。河南省区域经济的分析印证了产业结构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以第二和第三产业为主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此外,区位和交通则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条件。河南的区域经济发展表明越是交通条件优越的地区则经济越是发达,铁路沿线的县域经济普遍好于非铁路沿线的县域经济。改善交通条件、调整产业结构,是落后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从促进河南省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看,显然,对于落后县市而言,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努力追赶上周边经济发达的县市,而改变产业结构、改善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将是一些积极有效的举措。从省级层面来说,应该加强对于东南部地区的投资,特别是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通过改变交通状况来使这些地区更好地吸收外来投资,从而有效地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从固定资产投资的空间分布来看,应该有计划地向东南部落后地区适当倾斜,推动当地的工业化进程。从县市级层面来说,各地政府应该积极地改变产业结构,努力发展第二产业,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从而带动县域经济的成长。随着中原经济区的建设特别是郑州航空港的设立,对于交通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郑州市正将形成1-5号地铁线,城际、城轨、快速公交等也在进一步完善和管理化,最终形成智能交通产业。

3、交通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交通学科的发展正逐渐呈现出知识性、综合性和以人为中心的特点。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强能力的交通工程人才,同时要求交通工程专业的人才具有适应性强、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好的特点,应该成为工程系统型的复合人才。

的运输组织、计划调度、生产经营、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职称结构主要有助理工程师、初级工程师、中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其中工程师占有的比例超过50%。年龄结构主要分布在20-45岁,20-30岁占有的比例过半。

交通工程行业从业人员主要分布在合资、民营、国营、政府、科研院所、教育部门等企业,调研内容如下表1所示。

4、相关同类院校该专业开设情况。

1)开设交通工程的学校:

(1)重点本科。

(2)普通本科。

(3)三本院校。

(1)交通工程专业。

交通工程领域的规划设计、生产、施工、管理、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工作或到国内外有关教学研究单位相近学科继续深造。

b.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系。

(1)交通工程。

《1》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交通工程和系统规划、设计与控制等方面知识,获得从事现代城市和区域交通规划、设计的基本能力,能在国家与省市的发展计划部门、交通规划与设计部门、交通管理部门等从事交通规划设计、交通控制系统开发、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2》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交通工程项目设计与管理方面的系统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技能,受到交通运输规划、管理与交通工程设计方面的系统训练,并具备在交通管理及道路交通控制、交通管理软件的研制与开发、道路桥梁施工与管理及监理工作领域工作的初步能力。

《3》主干课程:交通土建工程(包括工程测量,选线设计,道路工程),交通控制工程(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交通信号控制技术,智能交通系统等),运筹学,运输经济学,交通规划原理,城市交通管理与控制,高速公路建设与管理。

c.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

(1)交通土建工程方向。

《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工程力学、工程地质、桥涵水力水文、道路工程勘测设计、路桥施工技术、道路结构、桥涵结构设计基本原理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现场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土木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在公路管理部门、勘察设计单位、路桥施工企业、路桥工程监理单位、职业技术学校等单位从事技术、教育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2》专业主干课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测量、路桥工程施工、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

《3》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领域:学生毕业后可在公路管理部门、勘察设计单位、路桥施工企业、路桥工程监理单位及政府职能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也可以在高等院校从事技术、教育或管理工作。

d.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学院交通工程专业。

《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工程力学、交通工程学、交通设计、交通规划、道路勘测设计、结构设计原理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交通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交通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在交通规划部门、交通管理部门、勘察设计单位、路桥施工企业、路桥工程监理单位、职业技术学校等单位从事技术,为维护城市交通秩序提供人力保障。

报刊杂志需求调查报告篇八

第一章软件的功能性需求1.1功能总框图【提示:将功能性需求分类,先粗分再细分】。

1.2功能a【提示:此处写一些承上启下的文字,此节可分为多个小节,对功能a进行概述,并且对a的子功能也进行相应的概述,对功能的概述就是说明该功能是做什么事情,而且不是描述怎样实现该功能】。

1.2.1功能框图此处描述功能a中包含的各子功能及关系用图的形式描述出来。

1.2.2)业务流程图(如果有的话,则进行描述;若没有,则删除此节)此处描述功能a的业务流程图。

1.2.3功能a.11.2.3.1功能a.1业务描述1.2.3.2功能a.1业务流程图1.2.3.3业务流程附加说明(如果有则写,否则删除此节)[描述功能a.1某些需求必须进一步细化说明才能使用户明白的部分,以概述和业务流程图的形式说明]1.2.3.4功能a.1界面原型1.2.3.5功能a.1数据要素如果是采用数据元素,则将相关联的数据靠在一起。

序号要素名称数据类型最大长度要求的精度缺省值备注。

123注解:将某些具有多个值的元素的值全列出来。

报刊杂志需求调查报告篇九

一、在线调查的主要结果。

此次调查共有60人参与投票,调查结果如下:

1、您的性别?

a、男31票51.7%。

b、女29票48.3%。

2、您的年龄?

a、18岁以下8票13.3%。

b、18—35岁13票21.7%。

c、35—60岁30票50%。

d、60岁以上9票15%。

3、您的学历?

a、高中以下8票13.3%。

b、大专12票20%。

c、本科32票53.3%。

d、硕士及以上8票13.3%。

4、您是否有专业技术职称?

a、无职称13票13.3%。

b、初级7票11.7%。

c、中级22票36.7%。

d、副高级11票18.3%。

e、高级7票11.7%。

5、您是否有国外学习或工作经历?

a、5年及以上8票13.3%。

b、1~4年10票16.7%。

c、1年以下20票33.3%。

d、没有国外经历22票36.7%。

6、您所从事的行业?

a、制造业5票8.3%。

b、金融、保险业4票6.7%。

c、交通运输业7票11.7%。

d、信息通信业9票15%。

e、进出口业17票28.3%。

f、零售业7票11.7%。

g、其他11票18.3%。

7、您单位规模?

a、10人以下21票35%。

b、50人以下12票20%。

d、100人以上10票16.7%。

8、今后三年您单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

a、有需求,人数为5-10人9票15%。

b、有需求,人数10人以上12票20%。

c、无需求18票30%。

d、不确定21票35%。

9、您单位急需高技能人才的种类?

a、财务人员8票13.3%。

b、人力资源管理4票6.7%。

c、物流管理人员6票10%。

d、营销人员7票11.7%。

e、专业技术人员12票20%。

f、研发人员7票11.7%。

g、一般生产人员5票8.3%。

h、其他11票18.3%。

10、您单位需要高技能人才的类型?

a、专业性人才10票16.7%。

b、通用型人才8票13.3%。

c、创新型人才17票28.3%。

d、技能型人才11票18.3%。

e、复合型人才14票23.3%。

11、您单位招聘高技能人才是否需要持有相关资质证书?

a、需要15票25%。

b、不需要20票33.3%。

c、最低要求25票41.7%。

12、您单位对高技能人才的综合技能方面有何要求?

a、外语应用能力5票8.3%。

b、与人合作能力5票8.3%。

c、与人交流能力5票8.3%。

d、信息处理能力18票30%。

e、数字应用能力11票18.3%。

f、解决问题能力6票10%。

g、自我学习能力4票6.7%。

h、创新革新能力6票10%。

13、对高技能人才的素质要求?

a、职业道德7票11.7%。

b、身体素质9票15%。

c、专业知识16票26.7%。

d、心理素质13票21.7%。

e、工作效率7票11.7%。

f、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态度8票13.3%。

14、高技能人才在实际岗位中突出问题需要改进方面?

a、管理知识薄弱6票10%。

b、技术知识不扎实6票10%。

c、缺乏行业特点的专业背景知识12票20%。

d、实践能力薄弱17票28.3%。

e、不充分了解相关行业的法规标准知识8票13.3%。

f、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5票8.3%。

g、其他6票10%。

15、作为专业人员,更注重掌握和强化以下哪些知识?

a、科学基础理论4票6.7%。

b、行业法律法规3票5%。

c、行业管理学4票6.7%。

d、专业技术10票16.7%。

e、行业经济学12票20%。

f、保险知识5票8.3%。

g、行业分析5票8.3%。

h、风险评估6票10%。

i、计算机应用4票6.7%。

j、其他7票11.7%。

二、存在问题。

调查发现,常州七成企业存在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大部分企业中,从高职院校毕业的技能人才占比不足10%。涉及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等行业。调查表明,当前常州企业高技能人才来源渠道较多,但仍以企业内部培养为主。在被调查企业中,有一些高技能人才来自内部培养,如“一对一带徒弟”“送高职院校培训”等;一些来自人才市场招聘;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比例不高。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最为严重,从企业所需的人才类型看,最需要的是创新型、专业型和技能型人才。

三、建议。

一是加快校企合作建设步伐,紧跟人才就业导向。学校围绕市场和企业发展需要,树立为常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思想,注重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形成“专业建设紧贴市场、技能训练学做合一、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办学特色,为常州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专业技术人才支撑。二是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如数控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切实加强内涵建设,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三是构建培训模式多元化。学校实施为企业订单培养、冠名办班、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

报刊杂志需求调查报告篇十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相关人才需求特点调查报告,一起来看看!

加入wto还是其后的金融危机,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发面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同时,大学生就业正逐步走向市场化的工程,这要求我们不仅得牢固自身素质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把握住市场的起伏走向与用人需求特点的变化。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社会总体用人需求特点进行调查了解,以便发挥自身特长优势为上岗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研究目的。

2.通过了解三大行业特点,简要概括出社会总体用人需求特点。

3.增加社会经验,提高自身认识,加强素质培养。

三:调查方法说明。

1.在这次调查研究中选取平时生活中接触比较频繁与密切的行业作为调查对象。

2.本次调查选取服务业的几个行业进行调查,具体有服装业,餐饮业,房地产业。

3.本次调查以文献资料、时事新闻报道研究为主,实地访谈为辅。

四:调查时间。

1月20日至1月29日。

五:研究成果与说明。

(一)概述。

鉴于现身实际情况不利于对更行各业用人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所以我们讨论决定将调查目标主要锁定在衣、食、住这三个方面,希望能从这三个方面总结概括出服务业的一些特点。

(二)、对象选取考虑与决定。

在“衣”这一方面,访谈对象:建设中路的“星期六名鞋店”以及位于步行街中段的“太平洋服饰购物广场”。

在“食”这一方面,访谈对象:江北路的“美味螺丝粉总店”和“泰丰美食馆”。

在“住”这一方面,访谈对象:江北路九龙新城的售楼部。

在以上的访谈中得到的资料仅供归纳总结各行业特点及用人需求时参考使用,访谈内容不列入文中。

(三)、浅谈各行业特征及用人需求情况。

服装行业——求贤若渴:

从调查中得知,中国服装行业虽然没有继续沿袭前几年高歌猛进的发展态势,但是作为我国“第二大消费热点”,服装行业的发展前景依然被大家一致看好。“服装经济”作为一种深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形态仍被外界关注与认同。中国服装人才网提供的数据显示,前三年中供需规模仍有着增长的态势,而且继续保持着供需两旺的势头。该行业招聘的专业岗位主要集中在首席设计师、设计总监、质检、外贸人员、销售主管、区域经理、导购店长、营销总监、市场督导采购主管等岗位。而且招聘企业集中的区域省份分布:广东、浙江、江苏、北京、上海、福建、湖北、xx等地。

根据收集到的现有资料,针对目前中国服装行业的人才需求行情,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热点专业供不应求、服装学校毕业生紧俏、网络招聘持续发力。而且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化,整个行业普遍存在这求贤若渴的现象,尤其凸显在服装设计这一块,缺少优秀设计师已经成为企业品牌发展瓶颈。而服装设计师、服装制版师又间接决定企业的命运。所以要在该行业中大展身手的话就必须得熟练地掌握自己的专业技能了。

饮食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国家饯行低碳经济,餐饮行业将面临旨在低碳环保经济的全新改革。行业只有更加注重社会责任,低碳餐饮才能得到发展,接受访谈的两个单位在这一点上便显出一致的认同,因为这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餐饮业这一特点将会尤为突出。此外受金融危机及气候异常的冲击,饮食业的平利润不断下降,物价不断上涨,而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为保持竞争优势,餐饮企业短期内难以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价格将成本压力转移给消费者。面对这一情况,餐饮从业人员短缺现象持续不断,尽管企业已经提薪或者增加福利进行补救。

因此要在该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必须打破常规思维模式,通过创新的手法来挽救行业的局面,换句话说,餐饮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房地产业——稳重求胜。

房地产业是指通过市场运营机制从事房地产投资、开发、建设、销售、出租、管理、服务、咨询等项目的产业。新世纪以来房地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其原因与我国三项重大制度和体制改革分不开。与房地产相关联的行业也是纵横交错,无论是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建筑业,还是物业,其中一项用人需求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用人需求变化。

房地产业投资量大,投资回收期长、资产负债率高,对金融机构依赖程度大、牵涉面广,运作程序复杂、发展速度快,带动相关行业迅速发展,因此用人多为开放型人才,懂得灵活变通有自己的创新思路模式,此外要求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熟悉了解,访谈中了解到,该行业对组织管理型人才较为青睐。

(四)从三大行业思考大众化教育下大学生就业市场化。

在就业日益市场化的`今天,各类人才要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要遵循人才“市场”的规律,立足于选择最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我价值的岗位,要应对市场的变化而择业,而不要盲目追求高工资、大单位,拥挤在大城市、大企业里。面对市场.毕业生的就业观念经受严峻的考验。校方也在为就业率的高低而努力,因为这关系到学校的社会效益,关系到学校下一年的生源。这就是市场规则.这就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主导高校毕业生就业.主导高等教育的发展。

如要想顺利的在就业市场化上发展就得想办法处理好其存在的矛盾问题——(1)就业市场化与人事制度改革之间的矛盾。(2)与大学专业设置之间的矛盾。(3)与大学生就业观念之间的矛盾。(4)与人才信息不畅之间的矛盾;这里不做解释。

(五)市场化就业的对策思考。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对就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市场化的就业环境中各种就业因素的影响,多次就业,自谋职业,更为重要的是毕业生应转变就业心态,积极就业、谋业,以我为主,并努力完成从择业、就业到创业的转变。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性对策(一)正确认识市场化,增强就业意识是前提;(二)多样化就业、就业重心下移是方向;(三)积极谋业、甚至多次就业是选择;(四)从择业、就业到创业的转变是趋势;(五)培养目标的再确认、反思大学教育是延续。

六、总结反思。

这次的调查研究总体来说还算顺利,虽然其中遇到了许多的绊脚石和瓶颈,但是经过讨论对策制定方案也都一一排除解决。这是我求学以来进行的第一次社会实践调查研究,课题的圆满完成与我的组员提供的帮助支持是分不开的。整个过程之中我学会了很多社会经验与课题研究方法,也见识得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这篇报告整体来看比较生涩空洞,而且存在说明不够充分,理论依据不明显的弊端,也许和我对课题的理解不够彻底与分析不够深入有关,这也正是目前阶段我的不足之处,我有信心有能力在以后更多的实践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七、参考文献出处。

服装人才网;饮食文化网;房地产信息网;搜狐网;新浪网;百度百科。

八、课题成员名单。

组长:xx。

组员:oo、yy。

报刊杂志需求调查报告篇十一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社会现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状况,了解社会未来三年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及培养要求,从而为确定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提供基本的依据。我们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xx年3月,我系采用走访用人单位、问卷调查、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手段,就相关行业和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

此次调研涉及的用人单位主要有安徽、江苏、浙江等省的大中型企业、进驻安徽省芜湖、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上市公司、外资企业、大中型国有企业以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营企业;涉及到省内及周边地区的人才交流中心和人才交流会。

现就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需求的宏观背景。

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目前,我国计算机市场的主体仍然是行业应用市场。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行业应用市场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但行业间需求不一,增长各异。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涉及到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是目前和今后采购、应用计算机产品的主流需求。这些用人单位需要高校培养大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

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总量在计算机行业属于排名靠前的,每年大约需求100万各种类型的毕业生,高职院校毕业生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行业的基础工作,特别优秀的可以从事一些开发研究工作,但大部分是从事计算机应用工作。

二、相关行业和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

1、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我省企业信息化也在全面进行,急需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

目前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来划分,大致上可以将计算机人才分为以下三类:

(1)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在攻读更高学位后)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他们的基本要求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对他们的主要要求是技术原理的熟练应用(包括创造性应用)、在性能等诸因素和代价之间的权衡、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等。

(3)从事应用型(信息化类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企业与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的技术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的技术工作。对他们的要求是熟悉多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工作原理,能够从技术上实施信息化系统的构成和配置。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目前我省高校计算机专业对第(1)、(2)类人才的培养已有一定的基础,而对于第(3)类人才的专门培养则是非常薄弱的。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结构。例如,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到xx年,我国需要高级计算机人才6万人,中级计算机人才28万人,初级计算机人才46万人。但是,目前计算机行业从业人员的结构呈橄榄型,高级计算机人才和初级计算机人才都十分缺乏,尤其是从事计算机行业应用型工作的专门人才。因此目前的人才供应情况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

对于这种现状的认识,一位企业负责人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目前计算机行业“蓝领”人数少的根本原因,不是企业不需要“蓝领”,而是缺乏能够有效地组织和指挥“蓝领”、发挥其软件生产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振兴安徽的一项迫切任务,既懂计算机软件又懂计算机硬件维护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紧缺已成为安徽振兴经济的一大障碍,据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人称,我省复合型人才为19、9万人,占技术人才总数的7、4%,与发达国家复合型人才总数40%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本行业中持有“双证”在手的大学生就更是少之又少。it产业的振兴势必将拉动并形成我省巨大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市场。

从我们调研情况下,了解到我省在未来3年内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仍有100万的人才缺口。而我省本专业的在校生仅为1700多人,远远供应不上这种需求,巨大的人才缺口使我们现在必须加大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立足本省,培养适合我省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应用人才。

2、企业在招聘时对计算机人才的期望。

在现在的就业形势和企业竞争条件下,市场出现了某种供大于求的现象。因此,企业在招聘新的员工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中不同部门的负责人对应聘者专业技能的要求不同。人力资源主管认为排在头三位的专业技能分别是: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数据库知识和操作系统知识;而it项目主管认为排在头三位的专业技能则分别是: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能力、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网络管理和维护能力,此外依次需要具备数据库知识和操作系统知识。

分别有87、9%的人力资源主管和81、7%的it项目主管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不少企业会参看毕业生是否参加过项目或实习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条件。57、7%的it项目主管表示,会先安排新员工直接进入工作,然后在实践当中根据需要再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所以目前成熟的企业并不回避再培养问题,但迫切希望有效地降低再培养成本。

3、从全国范围来看,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也在飞速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也在逐年上升。

大量的传统企业在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是我国已经确定的长远战略发展目标,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短缺成为阻碍信息建设发展的瓶颈。

在需求度上,我国上规模的企业在百万家以上,每个企业搞信息化建设平均最少需要一到两名复合型计算机应用人才,那么全国对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要在200万以上。由此专家指出,计算机应用是依托it产业迅速发展的“朝阳职业”,人才需求由低端到高端都有广阔的就业前景,职业行情将越涨越高。

4、用人单位关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观点。

在企业访谈过程中,每个it公司都毫无例外地谈到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高职毕业生仅仅掌握已有的知识是完全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综合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专业素质。

在“选择应聘者时优先考虑的前五项因素”一题中,首选是“持续学习能力”,得到了66、7%人力资源主管和项目主管的认同;其次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支持率达64、3%;第三是“沟通能力”,占36、4%;第四是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占56、6%;“参加过项目或者实习”和“团队合作意识”并列第五,支持率53、4%。学习成绩的支持率只有24%,可见企业只是把学习成绩作为应聘者学习能力的参考来考虑的,它们更看重一个人面对新事物的再学习能力以及面临新问题的解决能力。

尽管企业招聘时比较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分别有87、9%的人力资源主管和81、7%的it项目主管认为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但素质与经验二者并不矛盾。招聘时考虑的是工作的关联性、有效性及成本最小化,而一旦进入工作角色后,注重的不仅是曾经做过什么,更是以后能做什么,要求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应对经常变化的客观情况。

加强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是一个大家都认为重要但实际上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易被察觉,也无法提供定量的分析和评价;而一旦出现问题,损失则可能很大。在对“管理项目时员工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回答中,前5项依次是:(1)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技术不足、经验不足;(2)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不足;(3)职业道德和纪律性不强;(4)知识体系结构不合理,范围狭窄,内容陈旧;(5)沟通能力较弱。有43、7%的项目主管认为员工责任心不强。不少管理者抱怨有些员工跳槽太频繁,往往更多地考虑个人的待遇,而不太考虑集体和社会利益。人力资源经理和项目经理都表示不太愿意要那些频繁跳槽的求职者。可见,价值观的问题已经排在专业技术问题前面了。

因此以学习能力为代表的发展潜力,是用人单位最关注的素质之一。同时企业要求人才能够学习他人长处,而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以我为中心、盲目自以为是”的弱点十分明显。

5、关于复合型和宽口径。

近年来,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培养是一个热门话题。对于it领域而言,复合型人才是指既具有某个(某些)应用领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又掌握了it专门技术的人才。

it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并且对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旺盛,学校应当而且能够拓宽专业领域,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受到应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实际上,企业对宽口径人才的需求更为实际。调查结果显示,在“是否考虑过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中挑选销售人员”一题中,it项目主管给出肯定回答的为100%。从企业用人的角度考虑,招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员主要是从事技术性工作,但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会有一些人根据企业的实际要求和个人的个性优势而走上其他工作岗位。在调查中,大部分人力资源主管认为,开设人文或商贸课程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日后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现有的课程安排对于学生来说基本上是“一刀切”,学生们的学习内容没有太多差异,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不能体现出每个人的个性优势。当然,一些基本课程是大家应该学习的,但我们缺乏的是对学生进行个性分析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与指导。

因此我们认为要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掌握某个(某些)应用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可能并不现实。但是,许多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将来并不会一直从事本专业的技术工作,因此在校期间的培养除了专业知识外,学习能力也是要十分重视的。

三、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距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

(3)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

(4)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成熟;。

(5)外语能力欠缺;。

(6)承受压力的能力不足。

四、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1、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相对陈旧。

总的来说,目前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课程体系,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的。但有些课程的内容只是普通高校课程的简化,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实用技能的训练相对不足。尤其是课程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内容极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技能训练不成体系,力度不够,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如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应变能力等)尚没有得到全面的实施。现有课程体系存在以上问题,与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相脱节,导致该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相关行业工作。

在教学方法方面,虽然基本上采用了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法,但对学生职业技能以及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相对不足。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强调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按传统方法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由于职业教育招生困难,导致生源的整体素质要比过去有所降低。有些学生文化基础素质较低,学习的自觉性比较差。但客观的分析后,并不是这批学生没有能力,而是需要有适合他们学习的课程和教学方法,要增强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趣味性,给予学生更多动手的机会,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在实际访谈调研中人们发现,这批学生对于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很感兴趣,并且能够很好地掌握。对于工具类的课程,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强。

2、该专业复合型师资缺乏,职业实践经验不足,专业知识滞后。

该专业既懂技术又具有职业实践经验的复合型教师严重缺乏,这样会导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无意识的偏离专业培养方向。现有教师缺少职业培训、技术更新滞后、缺乏教育创新机制等,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

报刊杂志需求调查报告篇十二

为了全面了解20xx年贷款需求情况,把握农村信贷需求新变化,找准贷款增长点,增加贷款营销的针对性和竞争力,xxxxx支行根据省联社和合作银行下发的关于20xx年贷款需求调查的通知精神,积极组织动员,成立了由行长任组长、外勤行长为副组长和各客户经理及信贷内勤人员为成员的调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制定了详细的调查方案,确保本次调查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首先,支行高度重视本次调查活动,做了充分的发动宣传,召开了全体人员动员大会,让全体人员认识到此次活动开展的重要性,更好的向客户宣传合行“四个面向”的市场定位及今年来支持“三农”发展取得的成绩,扩大社会影响,拓展客户群体。

其次,明确责任分工,确定调查对象及调查内容。结合支行服务辖区服务对象的特点,本次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对象包括农户、个体工商户及企业贷款需求情况。根据合行下达调查任务数,让客户经理具体去组织调查。对于农户侧重于调查信用工程建设开展情况,是否规范,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信贷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及贷款担保方式的要求等;对个体工商户侧重于调查贷款用途,资金需求规模及服务质量等;对企业侧重于调查信贷品种和服务项目是否能够满足其需求,企业对合行目前的服务机制、服务效率是否满意,20xx年流动资金需求情况,注重掌握农业企业、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贷款期限等等。

再次,汇总调查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次调查涉及种养殖业、运输行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办理业务客户等多个行业,年龄在20岁到60岁不同的年龄层次,本次调查农户调查户数50户,其中有贷款户数为45户,个体工商户调查8户,其中有贷款户数为5户,中小企业2户,其中有贷款户数2户。故本次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全面性、代表性和较强的参考价值。调查中发现,被调查人员总体上对支行信贷信用评定工作和信贷服务效率、担保方式及贷款操作规程是比较满意的,是认可和支持的,但是存在着贷款利率偏高,小额贷款额度偏小等方面的问题。

总之,合行根据当前信贷需求变化实际,审时度势,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及时开展了本次贷款需求调查是正确把握信贷市场规律、适应市场竞争形式的需要。通过广泛、深入、细致的调查,真正摸清明年信贷资金需求状况,把握准经济发展的方向,做到合理安排资金投向和投量,及时发现信贷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完善和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信贷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进一步落实合行支农惠农政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更好的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报刊杂志需求调查报告篇十三

我国一般企业的人员流动率在5%~10%之间,旅游饭店业最适合的流动率在8%左右,然而中国旅游协会人才培训开发中心对全国二至三星级的酒店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旅游饭店人员流动率达到了23.95%,部分酒店人才流失率竟达到了45%以上。

当前,每个饭店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都必须面对员工流失问题。而员工流失率偏高,又是各饭店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同时,员工流失率偏高也给饭店带来了负面影响,其负面影响集中表现在:员工的流失给饭店带来成本损失;员工的流失影响饭店的服务质量;员工的流失使饭店业务受损;员工的流失会极大地影响士气。

以下是酒店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从旅游行业发展来看,一方面旅游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行业,人才引入的门槛较低,不需要较高的学历和较强的专业知识,决定了旅游业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员的低准入和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旅游业的工作氛围,行业内跳槽思想变得正常和随意化;另一方面旅游行业发展本身的波动性和脆弱性影响,季节性的人员流动,淡旺季的差别及突发事件对旅游业的影响,也导致了整个旅游行业的员工需求弹性较大,一些酒店根据淡旺季的员工需求来安排长期工和固定工的人数,而让其他员工停薪留职甚至“去职”,这种变动无疑让员工增加了不安全和不稳定感,对有志于从事旅游业的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再者,旅游行业是属于年轻人的行业,开放性强、工作节奏快、接触面广,对年龄也有一定的要求,年龄大的员工就会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其人员流动率高于其他行业也是显而易见的。

传统择业观念的影响体现在两方面,很多人认为饭店工作没有地位,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一些员工认为自己所从事的服务工作低人一等,因而,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地到其他行业中工作。我国旅游饭店业自20世纪80年代初才迅猛发,长期以来在政治、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受重视,加之酒店的服务性特点,服务人员不受尊重甚至遭到歧视。同时,传统的职业观点要求工作要具有稳定性,而旅游饭店的客源具季节性,不能为就业者提供长期性、稳定性的工作,造成了很多劳动力不愿涉足饭店业。另外,在我国饭店行业中普遍流行着这么一种观点:干饭店工作是吃青春饭的行业。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饭店员工,尤其是那些年龄较大的员工,很难安心工作,跳槽也就成为他们经常考虑的问题之一。

饭店员工,尤其是身处第一线的服务人员,工作量大,工作辛苦,有时还要遭受少数客人的有意刁难甚至是人格侮辱;在有些饭店里,出于管理者自身素质不高或管理方法欠妥,致使员工感觉没得到应有关心和尊重;有些饭店,特别是老国有饭店,存在着内部人员关系过于复杂、人际关系过于紧张的问题,一些员工因无法忍受这种压抑的工作环境而跳槽。

酒店有一个说法不眠不休不打样,它每年365天、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都在营业,酒店最繁忙的时候是在周末和公共假期。前台工作人员需要倒班,工作时间不稳定,工作几年后职员就感到不适应,往往会选择一个“朝九晚五”的单位,对于在酒店工作的年轻男女而言,这肯定不是他们最喜欢的生活方式,就像其他人一样,他们也想在这个时候外出聚会而不是埋首工作。

酒店业对员工的要求比较高,一般来说需要形象气质佳、外语水平好的人,有些人工作几年后能力达不到要求不得不离开,而具备这样的能力和素质的员工,又往往跳槽到其他行业的跨国公司去工作了。今天我们年轻的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选择,虽然酒店业在中国上升得很快,但比较而言它仍然占经济领域中相对较小的部分。酒店业需要与其他行业激烈竞争这些年轻的人才,一般而言年轻人在找工作时注重安稳性、声望和正常工作时间。

在我国饭店业中,不同规模、档次与经济类型的饭店之间及饭店与基它行业间的报酬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一些外资高档饭店员工的收入水平普遍要大大超过国内饭店、高新技术行业的工资水平又大大高于饭店业。许多员工把饭店支付给自己的报酬的高低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尺。由此,导致一些员工在寻找到能够提供更高报酬的企业后,就有可能选择跳槽。

报酬是在人们选择职业时比较注重的一个因素,但它并不是人们做出最终决策的惟一依据。事实也表明,有些人为了能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他们宁可暂时放弃较高的报酬。反之,若得不到很好的发展机会,即便是能在这家饭店拿到比同行们更高的收入,他们也会跳槽到那些能给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的饭店或其企业去工作。

旅游酒店中薪酬的高低、薪酬结构和薪酬分配的合理程度成为影响员工离职的主要因素。由于饭店的微利经营,不可能对每一个员工都提供高薪酬,但应在公平、激励原则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薪酬结构和福利政策,并可以考虑给予员工至少是核心员工带薪休假的权利,并对做出较大贡献的员工,给予奖励,充分体现优秀员工的价值,并扩大其榜样示范作用。对于优秀的、具有核心地位的员工来说薪酬固然重要,但他们更关心的是自我发展前景和潜力。

年轻的雇员,特别是有才能的雇员,因其跳槽倾向而闻名,他们都愿意向最高的出价者出售自己的技能,并对任何雇主都缺乏忠诚感。劳动力成本以几何级数上升,同时生产率呈代数级增长,这对任何成长中的经济都是一个危险的趋势。劳动力密集的酒店业尤其难以承受。

旅游饭店的企业文化是这个饭店特有的传统和风尚,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促使员工共同遵循一样的价值观、信念态度、经营哲学和行为准则,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协同力。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形成团结互助,互相认同的企业文化。目前饭店中真正具有凝聚力、号召力企业文化的相当少,当人才自身的价值理念和企业文化相冲突时,他们必然会选择跳槽,从而加速了人才流失。

一些员工出于工作以外的个人方面的原因也可能做出跳槽的决定。例如,有些女性员工在结婚之后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庭,他们可能放弃现在的工作;饭店工作比较辛苦,有些人会因为身体方面的原因而退出饭店行业。

近几年,我国旅游饭店业发展迅速,大部分酒店都面临人才缺乏的困境,培养人才不如猎取人才的观念促使人才竞争的重心转移到那些具有十分丰富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具有良好业绩的营销人员群体。

酒店业呈现了集团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人才需求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酒店业目前供应和需求量均较大的主要集中在低端服务人员,从业人员主要来源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这部分人进入酒店后主要担任前厅和客房服务人员,但要成为高级管理人员,存在一定难度。

目前星级酒店紧缺的专业人才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宾馆酒店总经理、各部门经理等中高层管理人才;第二类是技能级别较高的餐厨、服务等技能型人才;第三类是具备较强“补位”意识的服务型人才,这类人要能弥补酒店各个部门之间的服务空白点。

按照酒店部门来分析,酒店业目前在餐饮部、销售部、客房部三大部门用人需求比较大。酒店业内人士介绍,餐饮部是企业对外的部门,用人需求最为旺盛。从基础服务人员到餐厅经理都有需求。销售部紧缺的是营销管理人才,需要有若干年的行业经验,并且熟悉酒店特色和产品,熟悉酒店客房、餐厅、前台等各岗位工作特点,有很强的人际沟通能力。此外,随着各类进口保洁工具价格的攀升,如今酒店越来越重视客房部的工作,优秀的客房管理者首先要熟悉各类进口保洁工具,能进行工具性能维护和维修,此外还将承担下属员工的技能培训工作。

宾馆酒店一般都采用“三班倒”工作制,员工在生理和心理上要不断适应。如上班时间不能休息,中午吃饭一般也只有半个小时,而且必须轮换就餐等。

调查发现,认为经理人必须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占76.08%,10.88%的酒店认为,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一个合格的酒店经理人必备的条件,而11.04%的酒店认为酒店经理人必须有“艰苦创业的精神”,只有2%的酒店认为经理人的“学历”是最重要的。

在酒店经理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方面,不同的酒店显然有不同的要求。调查显示25.11%的酒店要求经理人具备“团队协作精神”,20.82%的酒店则要求经理人有“开拓精神”,而要求经理人必须“善于协调”和“善于沟通”的分别占14.58%和12.50%,14.58%的酒店认为经理人最重要的素质是“勤勉敬业”,10.41%的酒店则比较看重经理人是否“诚实守信”。

因此,在酒店管理这个特殊行业里,最重要的素质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发自内心的热爱”,以前有人看不起服务业,不愿意在酒店这种“伺候人”的行业里做,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对职业没有认同;酒店经营管理人才还要具备一项素质,即处理人际关系的高超本领,因为酒店业做的是“人”的生意,比起其他行业更需要频繁地与人打交道,如果性格不适合与人沟通,就比较难在这一行立足;酒店职业经理人需不断升华自身职业素养,衡量成熟的职业经理人能力的最高标准是对旅游市场的正确决策和把握,既要熟悉旅游市场动态,在把握发展趋势、确立市场定位等决策层面上具备判断力,又要精通业务,懂管理,能进行实际操作。

及酒店期望。

现在全国各地每月甚至每天都有新酒店开业,并且档次高,星级高,再加上高薪酬的一些国外酒店集团也在不断进入中国,这就从客观上为旅游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提供了就业条件,可就业状况却不容乐观。

目前,我们在饭店工作的毕业生中,绝大多数都在三星级以上的旅游饭店工作。

1.从工作的岗位来看,既有业务部门,也有职能部门。在业务部门工作的主要是一线的服务员。譬如:前厅接待员、行李员、中餐服务员、西餐服务员、客房服务员、销售代表等,在职能部门工作的主要是从事一些基本的工作。譬如:人力资源部文员、部门经理秘书、人力资源部培训员等。以上只是毕业生刚入职时的工作岗位,如果能够坚持继续在饭店工作的,基本职位上都有所提升。在走访过程中,有个别毕业生已经做到了某四星级饭店的销售部经理,还有做到大堂副理等等。

2.从工作持续时间来看,绝大多数毕业生在一家饭店的工作时间都很短。也就是说,大学生员工的流动率很高。当然,这期间不乏有饭店自身的原因,但作为大学生本人也有一定的责任。

3.从饭店招聘情况来看,近几年大专毕业生比较受青睐。作为饭店行业,本身的员工流动率就很高,而招聘来的学旅游的本科生,很少有在饭店工作时间长的。作为饭店方认为,并不是不给这些高学历的大学生提升的机会,而是有许多大学生不愿意从一线的服务员做起,刚进入饭店就想做管理岗位,但其实这是不现实的想法。所以导致了饭店不愿意招聘学历较高的大学生,等把人培养的差不多了,人却辞职了。这样对于饭店而言则是较大的损失。

旅游专业毕业的学生,中专生和高职高专学生比较能够尽快适应企业要求,动手实践能力强,较受企业的青睐。而从高校毕业的本科生,在校学习的多理论知识,而没有接受良好的技能培训,进入工作后需要较长时间适应,加上大多数学生对就业岗位和待遇期望值较高,使得自身和企业需求方存在严重分歧,以此导致就业率低、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再者,旅游人才的成长历程也决定了跳槽相对多的现象。旅游专业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旅游专业的学生一般性格外向、思路开阔,总想涉猎最能体现自身价值的领域或岗位,这种性格和思想的好动性,决定了他们为寻求人生体验而跳槽。特别是在星级酒店工作过的年轻人,受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他们要生存、要发展,理所当然要它跳槽。

据调查,我校旅游英语专业的01届毕业生,到酒店中第一年的流失率竟高达50%,在其后的两年中,流失率为80%,只有少数几个人仍留在饭店工作。对沈阳市10家酒店的调查表明,近3年来,酒店招聘大学生168名,到目前已流失111名,流失率为66.1%,其中进酒店不到1年流失的大学生有81名,占流失人数的73%,有个别酒店连续3年新招聘的大学生几乎无一例外地在1年内流失。

中国旅游饭店协会调查数据的分析:大部分旅游饭店专业的毕业生不选择旅游饭店就业或转行的原因是:41.8%的院校选择了旅游业的薪酬水平缺乏吸引力,25.4%的院校选择了旅游业的职业发展缺乏吸引力,23.9%的院校选择了旅游业的社会地位缺乏吸引力,仅有3%的院校选择了户口等政策性因素。

当然,酒店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是造成的大学生流动的原因之一。

一是酒店对人才规划缺乏长远观念,对所需大学生员工岗位缺少正确的设计和分析。有些酒店尽管每年通过各种招聘会招进了一些大学生,但对大学生员工没有明确的培养与使用目标,抱着一种“使用了再看”的想法。其结果是,要么因“人才高消费”,进来的大学生员工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要么因使用不当造成“招进来,留不住”。

二是酒店对大学生的培训和开发不足,“只使用,不培养”的现象比比皆是,所以对于刚刚毕业,没有什么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酒店方对其缺乏应有的重视,使之较难在酒店立足,更谈不上有所发展,因此许多大学生纷纷选择跳槽。

三是酒店的人事管理制度僵化。酒店仍然遵循大学生与职高生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做法,提升制度也并不倾向大学生,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加上目前酒店业已渐入成熟阶段,且现有的中层管理人员年龄较轻,因此大学生提升机会就相对减少,于是缺乏对未来的信心而选择跳槽。

四是薪资水平的高低是大学生就业所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刚刚从学校出来的大学生,都希望能凭自己所学的知识获得比较可观的经济收入,但是酒店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其工作时间较长,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少,工作的轻松自由程度不高且薪金待遇相对其他行业水平偏低。这也是留不住大学毕业生的主要原因。

五是酒店决策层,人力资源等部门用人观念陈旧,把员工看作是一种成本而不是资源或无形资产,只重视员工的工作成绩,忽略了员工的个人感受。特别是对于刚刚踏上社会的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心理和感情上可能会比较脆弱,如果酒店管理者对之再不关心不重视,他们感受不到个人存在的价值,会因缺乏成就感和归宿感,而流动。

旅游饭店企业要求旅游高职教育加厚基础课程,重视实践操作,使学生达到文理兼容、专业知识宽、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强的要求。饭店希望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管理知识,为今后进入管理层打下理论基础的同时,还必须具备精良的专业操作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成为既懂管理,又会操作的复合型人才。

旅游行业是一个综合性强的行业,是人与大自然、人与人之间实现情感交流的行业。面对日益成熟的旅游消费者,饭店必须创新原有的标准化服务模式,逐步进入个性化服务的时代。要向客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就必须加强饭店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加强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饭店与客人之间的交流,必须要求饭店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所谓“双证”,就是学生在毕业前取得旅游高职大专学历证的同时,还须取得该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学历证代表的是综合文化素质,职业资格证代表从事某工作的专业能力,两者在学生就业中都十分重要。在劳动部规定的90个必须“持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的工种”中,饭店行业的“前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员”、“调酒师”等就在其列。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就要求其毕业生必须具有“双证”(“毕业证+导游证”或“毕业证+前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资格证”)。实践证明,“双证”学生受到了饭店的欢迎。

跳槽是旅游饭店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旅游从业人员流动的原因很多。目前,部分高职大专生频繁“跳槽”,主要是没有“从基层干起”的思想。实际上,不管你是多么高级的人才,要有从服务员、从基层做起的思想准备。酒店管理人员需要知识,但更注重经历。要做好高层酒店管理者,必须要有基层管理员、服务员的经验,能够从基础做起,脚踏实地,否则,就很难在酒店有长足发展。

有许多毕业生在面试时听不懂考官的意思,还有人不能用外语流利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导致未被录用。对于一些高星级饭店,面试的后几关都会有外语面试,个别的还有外方的高级管理人员参与。所以外语的口语水平不仅决定着是否会被录用,而且在工作当中也是不可缺少的。

调查结果表明,酒店企业普遍认为,前厅管理与服务、客房管理与服务、餐饮管理与服务、康乐管理与服务、食品营养与卫生方面的知识、酒店市场营销、酒店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酒店心理学、酒店公关礼仪和现代酒店管理与操作实务等方面的知识、酒店服务职业道德等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课程非常重要。在酒店业发展的过程中,酒店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规范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提供的最佳结合也成为酒店消费者的要求。

酒店企业一致认为,酒店专业的学生的能力要求着重体现在:酒店服务技能、酒店的职业礼仪、职业道德、语言表达能力、外语表达能力、酒店行业政策法规的领悟和理解、酒店的经营与管理能力、酒店资源的规划与开发能力是必须具备的能力,计算机办公软件的操作能力也是必备的办公技能,良好的沟通能力也是现代酒店人才要求具备的基本素质。

对于社会所需求的人才素质要求而言,专业知识是最核心的素质、专业技能是学生对知识实践运用的集中体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酒店行业的外来企业日益增多,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作为现代化的办公手段,其应用能力也非常重要。由于酒店业的综合性强,对行业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团队精神有着更严格的要求。另外,创新能力、积极的心态、仪容仪表、领导能力和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成为现在酒店从业者的必备素质。

目前,我国旅游院校在人才培养结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还比较机械、保守。从课程层面看,传统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从市场供需层面来看,旅游教育受教育传统模式及世俗偏见的影响与饭店业的需求严重脱节。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旅游教育,注重研究饭店业市场,加强与饭店的沟通、合作,借鉴国外旅游教育的经验,科学办学定位、人才定位,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理念,构建适应时代发展、市场需求的旅游教育模式。

酒店行业是服务性行业,酒店企业的从业者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酒店和酒店产品是及时消费品,所接受的是面对面的服务,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因此,酒店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就直接体现为服务质量,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操作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由于专业的实践性强,酒店企业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摆在第一位。酒店服务与管理的技能训练、酒店礼仪规范尤其重要。前厅管理与服务能力、客房管理与服务能力、餐饮管理与服务能力、康乐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非常重要。食品营养与卫生方面的知识、酒店市场营销、酒店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会展概论、形体训练、计算机应用及实习、普通话的训练、英语听说的训练等实践环节都非常重要。我们以集中训练和分散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对上述的主要课程进行训练,掌握主要的操作要领。

完善专业实习及社会实践,引导学生通过志愿者、义工、临时工等方式进行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设置专门学分。实习实践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们在工作中所学到的实际经验必须在回到课堂教学中以研讨会或者论坛的形式加以巩固。实习的学生们在工作环境中所学到的东西经过进一步的消化吸收将来在他们进入最终社会时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技能。

学生在大学里选择一门专业学习应该知道这门专业最终导向的工作类型,众所周知的一个事实,在充满竞争的社会,学生们更感兴趣的是在大学里找到一个所谓的学位,这是他们所学的而不是他们喜欢的课程,这样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不要错过搭上大学这班车。大学生应该在他们进入就业岗位做更多的准备,许多人对他们的求职所需并不知道,他们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何种工作,更不用说短期及长期的职业计划,这相当的令人失望,这些毕业生进入大学只是为了获得一纸文凭,而不是为了获得知识及生存技能,以便进一步实现他们的职业包袱。所以,应通过岗位认识、专业实习、旅游职业规划等引导学生的职业导向。

调查结果显示,酒店企业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学生的人际沟通和交流方面、学生的承受能力、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方面及学生的处理问题的灵活能力方面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学校方面而言,不但应着眼于服务技能的培养,也要横向拓展学生的其他技能,可以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工程”中要求的“五种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正如许多其他的职业一样,比如说医生,老师必须跟行业最新发展趋势保持齐头并进,不仅仅是专业的文章和杂志,还要通过真实的工作实践,只有这样老师们在讲课的时候,才能更好的跟实践相结合。我们经常听学生们说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不是这样教的。

笔者调查发现,学生最希望教师有过实践经历、关注行业动态、与业界保持良好的关系,其次才是良好的教学能力、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这说明,学生更加希望自己受到与行业发展相关的教育,对老师在理论、学术上的造诣并不十分关心。这与大学对教师的要求不一致,大学一般都朝研究型发展,更强调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对科研成果的重视要大于真正为学生授课、培养学生的力度。因此,老师在这种激励制度下,势必选择对自身有利的行为,也就是采取大力科研、适当教学的行为方式。要改变这种状况,学校应该适当调整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考核制度,或者对不同的人才给予不同的考核指标,以激励现有教师实践的积极性,也可以吸引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企业界人士来校担任专职教师,使得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一致。

对人才需求从质量上来说,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不仅是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要求,也是与世界接轨的需要。学校要与企业联系,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型人才。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41911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