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记录成果、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的重要过程,它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如何提高教育的质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的机会?总结是一个总结错失的机会、总结倒霉的经历、总结失败的原因的过程。
中医和西医的分水岭论文篇一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也许我们最讨厌或者最恐惧的就是诅咒。俗话说,祸从口出。这不仅指自己话说错了而引火烧身,也指对别人说不祥之言而应验了。对自己也好,对别人也罢,道理一样,即心想事成,心理作用。
西医以外科见长。哪个身体部分患重病,西医便倾向于一“切”了事。因此,西医好似修理工,患者好似一台机器,零件坏了,拆掉换新的,齐活儿。机器不能自我维修,所以一出故障,就要拜托修理工全权处理。修理工检查机器以后,无非两个回答,一是机器毛病不大,他能修好;二是毛病太大,他修不好。
不过,西医像修理工,但非修理工。要是修理工觉得,这台机器他搞不定,他会坦白地告诉机器的主人。这时机器的主人便有两个选择,一是另请高明,没准能找到技术更过硬、经验更丰富的修理工;二是另买新的——花那功夫那银子,还不如报废坏机器、置办新机器划算。然而,要是西医认为自己治不好一种病,他经常会对患者说的是,你得的是不治之症,赶紧回家想吃啥吃啥,想喝啥喝啥,因为你只有三个月到半年的活头。
由此可见,修理工和西医的区别是,修理工把他修不好的机器归为修理不好的机器,而西医把他治不好的病归为不治之症。这个区别貌似微不足道,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非我莫属。
西医自封医学科学的掌门人,他认为自己拥有科学诠释病理和有效治疗疾病的独一无二的能力和至高无上的权利。另外,西医通过开办学校、发放文凭、确定文凭在医疗体系的地位和制造舆论声势等,让天下人都承认,医疗权威,天下非西医莫属。
患者一旦承认西医独揽天下的能力和权利,就停止与自己身体的天然沟通,不再相信自己的直觉和判断,摒弃自己祖先留下来的治病救人的知识和经验,向西医缴械投降,所以在疾病面前毫无抵御能力,只好将自己的身家性命拱手交给西医打理。
因此,患者一旦听西医说,他得的是不治之症,便只能相信医生的话,回家想吃啥吃啥,想喝啥喝啥,等待医生的诅咒按时应验,在三个月到半年之内归西。恕我用“诅咒”一词,因为这跟对仇人说,他全家将在一周内得瘟疫,两周内鸡犬不留死翘翘有啥区别?诅咒玩的就是心理战,此战术数千年来在世界各地屡试不爽、百战不殆。
无敌理论。
西医自封医学权威从而占领了医学理论高地,谁也别想与他平起平坐、平分秋色,也别想质疑他“严谨的科学性”和“一贯的正确性”。世界各国各地数千年来的实践出真知的本土医学,比如中国的中医,非洲的萨满医术,阿拉伯人、印第安人等的治疗方法,只要不走西医的套路,就难免被扣上“巫医”的高帽。
在西医一言堂下,患者把西医看成惟一的救命稻草,进而不敢使用自己祖先传下来的“有悖科学原理”的治疗方法,比如通过固本强身、养生食疗、针灸推拿、草药气功太极瑜伽等来恢复健康。患者不再与自己的传统神交以后,他的灵魂无处安放,故精神恍惚、六神无主,疾病便趁机在他体内兴风作浪。这样一来,患者还真有可能让西医言中,半年八个月的就归西了。
西医为什么不像修理工那样,坦白地对机器的主人——患者说,这台机器的故障——您的疾病,我搞不定?大概有两个原因。
第一,西医跟西方科学一样,爱把话给说满。比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西方科学就宣称找到了宇宙惟一法则。后来爱因斯坦等提出相对论,西方科学就宣称这才是宇宙惟一法则。然后有科学家介绍引力波理论,西方科学又兴奋至极,这回才真正找到了宇宙惟一法则。纵观西方科学发展史,每一个被推翻的法则都曾“诠释万物”,都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都具有360°无死角的排他性,难怪西方讲究科学的断代性(英文discontinuity)。他们把话说得这么满,没给自己留后路,所以当新发现和新理论出现时,旧发现和旧理论就只能被彻底否定和推翻。
西医也是如此,他认为只有自己才有科学诠释病理、科学治疗疾病的能力和权利,别人都是三岔口,黑里摸,瞎鼓捣。话说得这么满,却又治不了所有疾病,自圆不了其说,咋办?为了保持一贯正确、无所不能,只好把责任推给这种疾病本身,给它盖上“不治之症”的戳子,把它排斥在医疗范围之外,眼不见心不烦。
第二,西医“底气足”,因为他事先早就松动了其他医学理论和实践的道钉,挖了它们的墙角,剥夺了它们在医学界的发言权,给在中国、非洲、中东、美洲那些地区的本土医学或医术扣上了“巫医”的帽子,让它们靠边站,省得给西医添堵。这样西医就能理直气壮地宣布,不是我治不好这种病,而是这种病天生就没法治。
修理工敢这么说吗?借他两个胆。因为他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难道就没有比他高明的技术高手?而西医不怕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是因为他早就未雨绸缪了,二是因为他仓里有粮,心里不慌。万一患者被哪里的“巫医”给“瞎鼓捣”好了,西医可以说,没有巫医,患者照样能好,因为科学证明,身体有自愈能力。齐了。照此逻辑,患者相信自己的病西医治不好,从而“如期”归天,是因为西医高明,算得准;患者不相信西医,请“巫医”把病给“鼓捣”好了,西医也有一套说辞等着:人有自愈能力,并非巫医功劳。
我小时候得过一种皮肤病,好几位西医盯着我的眼睛一字一句地叮嘱道,露露,别瞎折腾了,你这病一辈子也好不了。我心想,病要是長在您们身上,我倒要看看您们还这么“豁达洒脱”不?他们有啥权利充当玉皇大帝,起码是在口头上掌握我皮肤的生杀大权?我开始学站桩,后来还接受了一年半的催眠术治疗,后者在西医眼里是“巫医”中的黑老大。
数年后,气功加催眠术,我的`“不治之症”彻底痊愈了。我带着铁证又去看那几位西医,他们解释道,露露,这叫自愈,跟你所做的气功和所接受的催眠术毫无因果关系。
一个关键的区别。
总之,中医一来不声称自己的理论世间惟一正确;二来不把自己治不好的病归为不治之症,不推卸责任,不让患者觉得自己好不了是病本身的问题,而不是目前医学认知局限的问题;三来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包容性,属于开放性的科学,从不彻底否认和推翻自己,也从不彻底肯定和神话自己,不认为中医具有断代性,他兼收并蓄、虚怀若谷、温故知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而非通过否定其他学说来确定自己老子天下第一的地位;四来考虑到影响疾病好转或恶化的众多因素,所以谨慎而又谨慎,从不精确而具体地断言患者还有几个月的活头,更不给病人以死期将近的心理暗示,以防在客观上起到诅咒病人的作用;五来作为天地人中的人,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人的智慧多有限,不自封为医学真理的发现者兼捍卫者,不把自己的学术标准定为普世标准;六来不给其他医学理论和实践乱戴帽子乱打棍子,抡圆了“医学正确”的大棒满世界追杀“巫医”,排斥异己,顺其者昌,逆其者亡。
这便是中西医之间的区别之一,但这是一个关键的区别。
中医和西医的分水岭论文篇二
当今中医院校高等教育的首要工作重点就是建立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院校,近年来,笔者所在中医院校的西医儿科学本科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在此进行探讨。
1明确教学目的、修订教学大纲。
我校的中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中,西医儿科学为限选课,教学计划设置仅36学时,实训为6学时。学校西医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对此,我们首先明确教学目的,那就是培养中医学专业学生西医儿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学校增加西医儿科学实训课时为12学时,本着教会学生西医儿科学临床思维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和补充。精选了儿童生长发育、儿童营养保健、常见系统(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为讲授重点,教会学生一种西医儿科临床思维。这样,对于选学、自学内容,学生也能找到很好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儿科常见病支气管肺炎的教学中,大纲要求学生掌握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査、诊断及治疗原则,熟悉病理生理、重症肺炎的诊治,了解呼吸道解剖生理、不同类型肺炎的鉴别诊断、肺炎诊治新技术等。
2转变教师思想,提高业务水平。
我校是一所中医老校,在以往的中医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中,中医类课程为主,西医课程为辅。教师往往思想上对西医课程教学认识不够,或认为中医专业学生以后用不上西医,只需简单了解即可,授课照本宣科,敷衍了事。这样的教学,教学效果事与愿违。
在学校教学改革的推进下,对西医课程日益重视。首先,我们教师转变思想,重视西医儿科学教学,需要培养中医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西医儿科学的教学过程,更加需要精心准备。教师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大纲熟悉,认真备课、集体备课,合理安排上课时间,做到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内容拓展。这样,授课中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西医儿科学的重视,言传身教影响学生重视该课程的学习,调动其主动性和能动性。其次,教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水平。改革后,我校临床医学院和附属医院深度融合,教研室和科室成为一家。
3体现“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为主导,教师“一言堂”,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通常采用集体的、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学,教师往往总是急于告诉学生这是什么,应该怎么做。即使备课十分精心,授课十分熟练,但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考虑学生需要,学习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我们转变了教育理念,要学生“学”,而不是教师“教”。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考虑如何让学生“学”,如何引导学生“学”。我们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明显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首先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授课时注意语言生动、诙谐,举例结合当下时事,引起共鸣,吸引学生到教师的课堂讲授中。对于临床疾病的学习,以学生为主导,多采用讨论式或启发式教学。上课时,引导学生阐述讲解、发表看法、讨论答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由教师做辅导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思考和学习的方向。通过这些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对西医儿科学的学习兴趣,教会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方法,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西医临床思维能力。学生对于主动学习得到的知识点,产生了强化及理解性的记忆,更能终身难忘。在实训课程中,也是选择了多种形式,通过临床见习、病案讨论、模拟医院操作训练、教学视频等等方式,让学生化抽象为具象,亲自感受疾病表现,感受疾病诊治过程,锻炼临床思维。通过实际病例的演练,理解认识疾病,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掌握理论知识。为了让学生下课也能学习,我校开设了网络课堂。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跟教师面对面交流、提问。
通过教学改革,西医儿科学的教学效果有了一定的改进。但教学改革任重道远,我们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需要学院、教师、学生共同摸索探求,不断改进。中医院校中医专业本科西医儿科学的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更是每一个西医儿科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责任。
中医和西医的分水岭论文篇三
目的:本文就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探讨。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合理调整和整合、注重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创造和利用各种学习的平台,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
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课程是贯彻落实国家中西医结合相关政策的有效途径。如何根据西医院校的特点,在较少的教学课时里,将《中医学》的精华部分展示给学生,并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上,进行梳理整合。
1.1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在西医院校。
“中医学”教学实践中,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比较突出。教材内容涵盖中医药院校教材的大部分学科,仅是将其内容进行了压缩和精减。多数教师关注于将知识点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学生,务求面面俱到,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因此,对现有教材内容的传授方面也应作出一定的调整,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的具体教学目标,教师应对规定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取舍。对重点内容详讲、细讲、反复讲,对次要内容,则以学生自学为主。例如,中医基础理论部分“藏象学说”内容,属中医基础理论的重点,易与现代医学的一些概念混淆,在讲授中,要不惜课时,讲深讲透。在脏腑辨证部分,由于前期知识的铺垫,可以简略讲解,综合运用其他教学方法,对知识进行强化。
1.2注意对相关知识进行扩展和延伸。
我们要让掌握现代医学知识的医学生接纳中医、研究中医,运用中医理论及方法,更好地造福更多的患者,必须营造良好的知识背景和氛围,因此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十分注意拓展与中医药相关的知识。例如:讲解绪论中,介绍了中医存废的争论以及近百年来部分文化名人对中医的看法,并对这些现象做出客观评述。介绍青蒿素、础霜(as203)在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等科研及临床成就,中医与航天科技的结合以及当今中医药、针灸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发展的概况。这些知识的补充,既增进了同学们对文史知识的了解,也激发了学习兴趣。展示中医药强大生命力的同时,也帮助同学们初步树立从中医学中寻求科研灵感的意识。在讲解体质学说部分,可以简要补充中华中医药协会《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相关知识等等。
1.3注意中西医的区别与联系,强化中医思维的培。
养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理论体系。西医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中医之前,已学习了部分现代医学基础课程,基本形成了现代医学理念和思维方法。很容易以西医的思维方式来学习中医学,从而影响学习兴趣和效果。而且,西医院校学生对西医专业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容易使学生对中医产生轻视甚至鄙视有了轻视中医的心理自然就缺乏学习中医的动力。授课时,应首先讲明中医学特点,说明它与西医学的差异,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医基础知识时,在头脑中建立一种新的理论体系,不要拿西医学观念生搬硬套中医学理论,否则会直接影响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学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既要坚持中医的理论特色,又要注重中西医理论的联系,争取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让同学们建立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并在整个中医学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这一理念。教学实践中具体可采取选择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例,与西医疾病病名相对应,使中西医的内容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易于理解,学生容易掌握。防止学生习惯性地应用现代医学的`思维方法、医学模式去机械地论证中医理论的内涵。比如:在讲授“阴阳”“五行”的概念时,要结合自然社会现象、人体结构、生理、病理现象,树立“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具体明确“阴阳”的概念时,可结合阴阳实质现代研究的相关成果。“camp、cgmp”、“多巴胺、乙酰胆碱”、“交感、副交感神经”部分功能,有利于理解。在讲授中医基础理论的同时,引入中医学相关内容中的现代研究成果,来充实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讲解中医“五脏”概念时,“心主血脉”的功能可以借助与现代医学的认识进行讲解,但“心主神明”的内涵要详细讲解,结合现代医学对脑、中枢系统等的认识来阐明其实质。在讲述中医内科学时可以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结合起来讲授,针对某一具体疾病,从两种医学体系在理论认识和治疗手段上的异同进行简评,形成与病名相应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发展演变、转归预后的系统认识,客观地评价中西医各自的优缺点。
2教学手段和方法上,要注意多样化、综合运用。
2.1积极运用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结合教材内容,合理设置问题,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在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方位提高。比如:辨证部分内容,平铺直叙讲解难以给学生深刻印象,影响教学效果,要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阴阳、五行及藏象学说的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各种辨证分型可能的表现形式进行推理、归纳。教师可以对其中的错误进行纠正,对遗漏部分进行补充,讲解。这样,一方面复习和巩固了原有知识,另一方面,对教材前后相近和类似内容,进行合理整合,节约课时,同时也便于学生对新学内容的掌握与领会。
1.2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灵活运用病例教学。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医学,但许多西医院校鉴于课时原因不专门安排中医学见习、实习时间。因此,如何让西医院校学生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实践中,认真选择典型病例,灵活运用于课堂,尽量将中医学课堂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在中医学教学中利用病例讲解疾病,利用病例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临床思维,能提高学生辨证论治的能力。如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教学过程中,可选择典型案例,模拟临床场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避免课堂讲授的枯燥和单调,使中医学变得具体生动,从而使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3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
形象生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生动、信息量大等优势,将抽象的中医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既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促进对中医学学习兴趣的提高。如:在“阴阳”“五行”部分,可制作成动画、图表、示意图等形式,形象展示他们的消长变化、相互制约等关系。在“脏腑”部分,可选择恰当图片,形象地展示“在志”、“在体”、“开窍”、“其华”等内容以及脏腑功能失调时相对应的病理状态。在“舌诊”部分的讲授中,可以将正常舌象和各种病态舌象用图像的方式直接呈现给学生,形象直观,易懂易记。在经络、针灸内容的讲授中,可在幻灯片中通过的图片、动画、录像等显示经络的循行、腧穴的位置、针灸各种疗法的技术操作以及针灸取穴的治疗方法。
3积极创造和利用各种学习的平台,激发学习兴趣。
3.1构建课外平台,加强师生交流课堂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完全消化,尤其是那些对中医学感兴趣的同学,更应该提供课外平台,加强师生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掌握更多的中医知识。为弥补中医学课时的不足,对于教学学时内不能充分讲授或没有涉及、但学生又有极高学习兴趣的部分,可开设相应选修课,拓宽学生中医药知识领域。因课堂授课学时不足而未能详细讲授的内容,加强师生交流,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同时积极利用图书馆和各种网络平台,把大量丰富的图书资料、教学图片、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料共享。条件允许时,还开设有中医兴趣社团,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交流。
3.2指导自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在有限的教学时限内,让学生掌握大量的中医学知识是不现实的。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比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点更加重要和迫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一部分内容,适当延伸相关知识、介绍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建议课外阅读的参考书目等,使学生根据自身具体条件和兴趣,进行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4结语。
面对目前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的诸多困境,中医学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及方法,不断提高个人能力。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西医院校学生真正学中医、用中医,为我国的医学事业培养合格人才。
中医和西医的分水岭论文篇四
中医七年制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办以来已近20年时间,目前我国多所中医药院校开办了该专业,而《有机化学》一直是其中的必修课,但迄今尚未有一本针对该专业而编写的教材。笔者认为,因中医七年制《有机化学》是为中医专业从事临床或科研服务,其教材内容应以中医专业的需要为出发点进行取舍,强化与中医药专业的结合,在教材的不同部位体现其专业特色,现分述如下。
1关于正文部分。
教材的正文部分应该依其专业需要,对其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取舍、增删。笔者以为,各章节中应增加如下内容(见表1)。表1教材的正文部分应增加的内容及说明(略)。
许多有机化学的内容对本专业来说,已没有多少意义,故应删去,如diels-alder反应、周环反应等;再如,反应机理对本专业而言也没有什么意义,有机合成也是这样,化学性质(特别是人名反应)如果与中医专业关系不大,亦宜删除。
2关于课外阅读材料。
课外阅读材料一般是指教学大纲以外、供学生课后阅读的自学材料,最好附插图,具有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等作用。以下列出可选取的课外阅读材料(见表2)。表2课外阅读材料及其切入点(略)。
3中医药实例的渗透。
中医七年制《有机化学》教材的专业特色还应表现:在全书中尽量选取一些与中医药相关的实例化合物,从另一个侧面实现有机化学与传统中医学的交融与渗透。这种渗透可以在以下3个方面体现。
3.1分类与命名。
在介绍有机物命名时,尽量用一些中医药实例化合物。如在介绍醇的分类与命名时,可以列举麝香醇、薄荷醇、龙脑等醇类化合物作为实例。
3.2重要代表物。
每章末的“重要代表物”部分,也最好引入中医药实例化合物。如在“双环单萜”中,可以列举樟脑及龙脑(冰片),指出其功效与药用历史(如1711年洪遵《集验方》的记载)。
3.3习题。
在每章的习题中选取中医药实例化合物,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同时,可以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例如:【习题】辣薄荷酮存在于多种中药的挥发油(如芸香油)中,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成分。辣薄荷酮可与亚硫酸氢钠反应,制成辣薄荷酮的亚硫酸氢钠加成物,可作为片剂使用。辣薄荷酮与ag(nh3)2+溶液共热无银镜生成。将辣薄荷酮臭氧化并还原水解,得到:
试写出辣薄荷酮的结构式。总之,中医七年制专业《有机化学》教材,能在以上3个方面与中医药学密切结合,就能很好地体现中医药的专业特色。
中医和西医的分水岭论文篇五
摘要:网络时代的主要代表性产物就是网络信息技术,人们依靠计算机快速准确地完成各项工作,统计工作也不例外,通过统计软件的开发与使用,企事业单位的统计手段现代化成为了现实,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因此,在网络时代,统计工作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网络时代;统计工作;信息化。
网络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统计工作也在信息化时代中实现了改革,传统的统计工作模式已无法再适应社会发展,面对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改变统计工作格局,及时融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网络是一种无形的沟通工具,它能跨越时间限制、空间限制进行双向沟通,在统计工作中推进网络技术,不仅是对现代社会形势的正确认识,也是为了在发展中谋求更大的进步。
一、关于“三上企业”的一套表制度。
“三上企业”是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和资质以上的建筑、房地产企业。“企业一套表”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在向国家统计机构提供调查数据时,将需要调查的全部内容集中部署并统一收集,以企业网上直报为主的新的统计调查制度。采取一套表制度,能准确获得企业经营初始数据,减少统计环节中出现的变数,提高了统计信息的处理效率,并实现统计工作质量的提高,便于企业提供完整、有效的统计数据。
一套表工作制度的实施要注意五个问题:一是组建机构,加强领导。抓紧时间在单位内部成立企业一套表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根据地区实际情况统一安排,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二是加强协调,督查督办。监督本地区企业单位实行一套表制度的情况,促进各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强化培训,提升能力。单位内部统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对开展一套表数据采集处理及一套表制度的执行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加强统计人员培训,提高统计工作者整体素质技能是关键。四是加快进度,更新名录库。建立单位统计数据库,收集到的数据都要进入数据库保存,并实时更新维护好基本单位名录库。五是实战演练,试填试报。为了更好地做好一套表工作,单位还要定期进行实战演练,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一套表制度的执行性。
二、网络时代统计工作出现的新特征。
网络是新时代的衍生物,前人也没有实践经验,为此,我们不得不根据单位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找出解决统计工作疑难问题、提高统计质量的办法。
1、统计内容更加全面。
信息网络技术依靠计算机而存在,现如今,统计内容逐渐复杂,工作难度逐渐加大,这就需要有点有面完善的统计系统,将应有的统计信息纳入到统计范围内,才能更好地完成统计工作,只不过,我们有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前那些复杂繁琐的工作依靠计算机可以轻松完成,如电视收视率统计可以由数字网络直接统计得到等。从社会经济的角度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国际之间的沟通也日益频繁,而国家之间的经济来往是最为密切的,这让统计内容必须涉及到经济、文化、政治的每个角落,有效完成与他国的沟通。
2、统计速度更加快捷。
网络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各行各业、各个角落都充斥着网络,人们也习惯了将网络用于自己的生活。同样,网络时代的统计工作也发生着很大的改变,统计工作变得更加快速和准确。现代统计分析工作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一次性完成系统工作,提高效率与准确性。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还能对统计工作进行实时跟踪、实时监督,及时观察统计信息的变动,保证统计信息的及时性。除此之外,计算机还能对统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分析,以便人们及时调整统计工作计划,提高统计信息的准确性。
三、网络技术与统计工作的关系。
1、统计工作与网络资源密不可分。
网络所带来的影响力是多方面的,它为社会各界的信息统计工作提供了最先进、最现实的技术,由于网络是互通的,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统计信息供给者与信息需求者之间不再是单方面的联系,而是双向的,并始终保持这种沟通与交流,这一现象的出现有效改善了统计工作的环境,相互的沟通让统计信息的收集变得更加科学,同时也有效减少了由于沟通不善而造成的数据误差。
2、用互联网发布统计信息。
据统计,我国目前的互联网用户已超过4.77亿,且每年都在不断增长,互联网成为人们收集信息、获取资源的主要渠道,而我们从长远发展来看,互联网将有可能取代电视和报纸,成为人们获得知识与信息的第一媒体。为了深化企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管理,基本上所有的企事业单位都相继开展了网络信息技术的利用,通过网络发布的信息获取各种资源。互联网发布信息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是统计部门掌握大量数据资源的方式之一,由于发布在网络上的很多信息是经过审核以及认真分析处理过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果在符合保密要求的情况下,可将有价值的公众信息发布到网上,为更多人提供服务,使统计信息真正成为一种资源,发挥更有效的价值。另外,统计部门可以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以及利用价值提供有偿服务,在保证数据安全的条件下,还能增加经济效益。我们不能否认的是,网络存在很多不安全性,例如计算机病毒、电脑黑、客等,这些不法行为有可能篡改统计资源,为了保护信息的安全可靠,有必要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如实行主机安全技术、身份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密码技术、黑、客跟踪技术、防火墙技术等,以提高网络的抗冲击能力。
四、如何促进统计工作的发展。
1、加强和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探索统计思路,注意安全性。
人是完成所有统计工作的核心,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有利于加强统计网络平台的建设保障,同时,应实现对基层统计管理者的技术技能培训,让更多的人接触、熟悉网络信息技术,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水平。只有建立一支强大的`统计工作队伍,才能做好在网络环境下的统计管理工作,必须要提高全社会统计人员的统计修养,使统计信息真正能为公众服务,才能发挥统计信息的信息、咨询、监督功能。
网络平台十分复杂,日益增加的信息数量会让网络环境变得难以控制,安全问题值得我们注意,保障信息安全就尤为重要。首先,我们要从技术、制度方面入手,确保统计信息的安全,主要包括网络安全、各大工作平台安全、数据备份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以及加强各类文件的保密性。统计工作者要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规范去完成统计信息的安全管理,按照要求实行调查对象单项资料、商业秘密等的保密工作。我们还要对网络本身的安全进行研究,为不同保密级别的用户提供不同等级的授权服务,做好权限管理,完善网络系统中统计工作的安全性。
2、营造信息化氛围。
有了信息化的平台,还应加强在信息环境下的工作质量,只依靠信息统计系统是很难完成工作的,必须得到全社会的支持,才能促进统计工作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政府及各单位部门领导要予以重视,统计作为公共产品,必须按照公共产品生产、管理的方式进行,领导要全力支持,国家也要从项目、计划、资金等方面进行协调;加强全社会的统计意识培养,贯彻统计信息化的理念,配合信息化的建设与完善,为信息化统计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要提高,这是减少违法行为,优化统计环境的关键。政府应将统计工作纳入法制化的渠道,深化统计工作执法力度,保证信息化的统计工作具有安全性与权威性。
3、优化服务质量。
统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不仅关系到领导做出决策的科学性,也关系到事业单位未来工作水平的提高。统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素养,主动参与统计服务,为社会各界提供有效的统计数据。同时,还应支持部门管理者的领导,及时发现问题,找出中心矛盾,化解矛盾,为促进事业单位的科学管理尽职尽责。
4、现代统计预测。
现代计算机技术已发展成熟,统计人员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工作也得到了应有的技术保障,因此,统计人员要掌握现有的统计信息,以调查结果和统计数据为依据,对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进而对事物发展的未来演变做出科学的预测,这就要求统计人员与时俱进,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统计工作的新思路。
结语。
事业单位在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上已比较全面,基本实现了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贮存和快速检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这种情况下,统计人员就应不断加强统计信息收集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分析的科学性,确保数据能反映真实情况,为领导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这就是网络环境下统计工作完善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李红宇.信息时代的统计发展趋势探讨[j].北方经济,,(5).
[2]姜林康.网络时代下统计工作的新机遇[j].商场现代化,,(4).
[3]程芙蓉.推进我国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
[4]林旭霞.统计工作网络化问题及应对方略[j].数据,,(8).
中医和西医的分水岭论文篇六
(1)创业热情高,行动少。以批准的新建本科院校石家庄学院为例,经过访问,调查显示:有创业意向的男生比女生人数多,而且集中于大学低年级学生,其中大一和大二年级有意创业学生占到整体的70%左右。由于新建本科院校注重技能的培养,学生在劳动力市场容易就业,因此,大学低年级时的创业冲动会随着在校时间的增长而消退,最终真正付诸创业行动的人数比例远远低于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比例。
(2)创业成功率低。大学生创业取得成功的有,但失败的却相对更多,新建本科院校相对普通本科院校失败率更高。大部分学生只凭一股热情创业,急于求成,没有踏踏实实做事情,而最终只是草草收场。较多的大学生创业实际上非理性,缺少创业教育,创业知识,缺乏详细的市场调研,项目选择不合理,创业策划不详尽,年轻浮躁过于理想化,社交能力差,资金不足等多种原因造成学生创业成功率低。
(3)技术含量低,经营范围窄。据了解新建本科院校大部分学生创业所从事的行业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忽视技术创新能力,没有发挥出专业特长。一般都局限于大众化的服务行业,主要包括上网开店、推销零售、管理咨询、饮食行业、娱乐业、服装生意、休闲吧等,行业重复率高,创新性低,在竞争激烈市场背景下,创业者压力大,利润低,难以将项目规模做大做强,因而,往往经营时间不长。
中医和西医的分水岭论文篇七
语文研究性学习,其文本情境与文本材料不同于其他知性学科(如数学、物理等)之处在于,知性学科按逻辑理性结构建构知识或认知系统,语文更的则按审美的感性心理结构建构自己的审美感知与审美体验,经由审美感知与审美体验升华为知性理解或知性观点。学生接触言语作品,既有的直觉经验被瞬间激活,所获得的问题解决所需的情绪、情感、色彩、语义、画面、形象等思维情境及思维线索,为问题定义、问题识别、问题表征、认知资源分配与认知策略选择、元认知监控与元认知评价矫正提供积极的思维力量和思维触媒,起着良好的“思维支架作用”。
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对言语作品既有的“形象感受”的直觉经验也起着“思维支架”作用。英国心理学家维克斯认为:理智通过两条道路认识现实,其一与逻辑推理、演算和图解描述直接有关;其二与形象感受,与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并由“背景”中区分出“形象”的能力有关。第一条道路称为理性的道路,第二条道路称之为直觉的道路。“它们的基本区别在于前者对理性过程可以做出完整的描述”。黑格尔认为:“在艺术里不象在哲学里,创造的材料不是思想而是现实的外在形象。”高尔基说过:“艺术的作品不是叙述,而是用形象、图画来描写现实。”文学作品中,文学言语构造出文学形象,文学形象是具有审美倾向的具体可感的形象或情景(或人物、或景象、或氛围,或情感意绪等),是具有客观生活的审美再现、主观情意的审美表现与艺术表现形式的审美再现的三元结构。
语文研究性学习,首先就是学生对言语作品的文学形象的直觉感知与直觉体验,没有对文学形象的直觉感知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审美体验,就缺乏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因此,对文学形象直觉感知时既有的情意、心境或心理状态,为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问题探究提供了思维的方向、路径、媒介和线索。如“西风”一词,原本表征着一种自然现象,但由于它多出现在秋季,而秋季又是万木凋零的肃杀季节。欧阳修说:“盖夫秋之为壮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廖;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所以“西风”就有了一种冷落萧索的“文学审美形象”。
学生对此既有直接的生活体验又有一定的阅读审美体验,以此感知“昨夜西风凋碧树”、“古道西风瘦马”、“西风紧、北雁南飞”、“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蝶难来”,总会看到一幅惨淡秋景,顿生悲凉寂寥之感,以此探究“中国古诗中的西风意象解读”等研究性学习问题,便有了良好的形象感知及情意感知的“思维支架”。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既有的直觉经验能让学生快捷而有效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本质、核心及线索,在问题探究的初始阶段,能直接删除不必要的逻辑思考、逻辑判断和逻辑推理等思维活动。直觉既是某些思维程序的“节约”,又是对本质的快速而准确的洞察,它直指思维的目标。正如德布罗意所指出的:“直觉则在与繁琐的三段论方法没有任何共同之处的某种内在的豁然顿悟中,突然给我们点破”,“当出现了摆脱旧式推论的牢固束缚的能力时,在原理和方法上均为合理的.科学仅借助于智慧和冒险的突然飞跃之途径,就可以取得最出色的成果。人们称这些能力为想象力、直觉和敏感”。由于直觉是对中间环节和逻辑程序的“省略”,这使我们走捷径成为可能,从而也就会大大推动认识与探究活动的运行。学生直接感知文本,无需努力分析推断,会突然获得某种意象、形象、情意、语义及语境的内在特点或内在本质。诚如钱学森所说:“潜意识当酝酿成熟,却突然沟通,涌现于意识,成为灵感。”学生接触言语作品,感知问题情景,建构于潜意识状态里的社会生活经验与阅读审美经验作为直觉经验,会突然发挥作用,使学生可以不假思考地悟出问题的实质、线索、方向和路径等。爱因斯坦认为:直觉是感觉经验和概念、命题系统的“联系”通道。潜意识里的“这个通道”(直觉经验)便有着“思维支架”作用,学生会在一瞬间由言语作品的形象感知、由问题情景、由客体的感性世界直接进入理性世界,而不需借助于概念、判断和推理。
不同的作家笔下,作品会带上互不相同的“味”。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曾炫耀自己辨别诗词风格意味的这种能力,说把几十首不同诗人的作品放在一起,他能一读就辨认出它们的体制与作家来,当然这是一种较高的艺术直觉能力。但学生要研究文学作品,探究文学作品中某方面的问题,也能体会到作家在语言运用上的不同风格与特色。这种对不同风格与特色的直觉辨认,就有着积极的“思维支架”作用。作为诗佛的王维,其作品语言的清新自然、对自然之景的亲近回归、对禅境的向往和禅意禅机的体悟表达,就会作为直觉经验建构于学生的潜意识深处,当学生要探究“王维诗歌的自然倾向与自然表达”这一问题时,这些直觉经验便起着“思维支架”的作用。
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直觉经验对问题探究的“思维支架”作用最突出的还表现在对表象记忆和情绪记忆的激活。学生在过去的生活、学习、阅读与审美体验中,通过感觉、知觉等活动贮存和积累了大量由客观事物、文学感知、审美体验、艺术表现和社会情景的形象所形成的“印象”,这些“印象”就以表象的形式储存于学生的大脑中。学生面对问题情景与问题材料,其中的言语符号或言语“形象”就激活了他们潜意识里的直觉经验,这些直觉经验又激活了埋藏于记忆深处的表象,表象的纷至沓来,便打开了问题探究的思维之门。黑格尔在论述这种表象记忆能力时说:“属于这种创造活动的首先是掌握现实及其形象的资禀和敏感,这种资禀和敏感通过时常注意的听觉和视觉把现实世界丰富多彩的图形印入心灵里。此外,这种创造活动还要靠牢固的记忆力,能把这种多样的图形的花花世界记住。”
学生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与广泛的阅读审美活动中,各种学习生活情景、阅读审美体验能够激起相应的情绪冲动,而这些情绪冲动也会作为记忆因子贮存于大脑皮层下各部位之中,情绪记忆有助于对问题的深刻感知,对问题的探究有着良好的“思维支架作用”。读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十年离乱,一遭相逢,虽系外弟,但似曾相识又不敢相认的情景鲜明地浮现眼前,特别是“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是很有生活情景的表象记忆,同时脑中更涌现一种久别重逢、惊喜相认的情绪冲动,这种从外周感官和内脏组织传来的情绪冲动通过传入神经纤维的旁支,进入脑干的网状结构,并在下丘脑被整合与扩散,使间脑的觉醒中枢产生兴奋,从而激活大脑皮层,产生唤醒的效果,相应的表象和情绪霎时涌现出来,这种鲜明的表象记忆和情绪记忆被激活,有助于问题探究时由感性体验迅速进入理性认知,经由深切的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把握全诗的主旨,特别是对作品创作背景与创作主旨的社会性理解与批判,便成为研究性学习时的问题升华与理性提升,其中被激活的表象记忆与情绪记忆所起的“思维支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中医和西医的分水岭论文篇八
从教师队伍来看,大部分教师多为刚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没有经历过正常教学规范的训练,科研能力不强,社会阅历浅薄,空有理论缺乏实践经验,因此,不能有效的对学生创业进行指导。
从学校对创业的配套资源来看,新建本科院校受办学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学校没有专门设立辅导、管理学生创业的机构,校园创业文化不浓厚,对创业教育不够重视,缺少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咨询、指导、培训等服务。
从教学体系来看,没有专门的创业课程体系,新建本科院校的创业课程大多属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系列,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创业课程和系统的创业课程群。
2.2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对学生创业的影响。
新建本科院校大都为高职高专升格为的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要求理论知识够用,技能过硬,在培养模式上强调专项技能的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强,就业门槛低,毕业后基本能够顺利找到工作,就业率较高。因此,学生们创业意向不强烈,创业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
2.3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特点是影响学生创业的因素。
新建本科院校大部分为专科学生,学生文化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术研究能力有些欠缺,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对学理论兴趣不大,自控能力差,但是他们是一个兴趣广泛、喜欢动脑筋、实践能力强、适合从事应用性工作的青年群体。因此,这些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艺术想象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优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医和西医的分水岭论文篇九
多年来,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目前高等院校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继承轻创新、重书本轻实践等问题,而中医院校相对专业设置过细,知识面狭窄,不注重思维方式训练,技能训练不够都是导致大学生个人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w。1月,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了《本科医学习,是我们现在中医人才培养的成功典范。所以笔者认为在伤寒学习过程中,应充分业余时间进行跟师学习,及时将所学知识与理论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也是符合“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中医人才培养规律。
围绕现代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倡导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的学习模式,做为教师应当充当“授之以渔”的角色。《伤寒论》来源于实践,由于年代久远,文简要义奥,给学生学习上带来诸多困惑,甚或学习枯燥乏味,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教师就应先建立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传授学习伤寒的方法,注重在难点问题上教会学生如何去学,特别是上述对主证、或然证、病机、方证的理解与运用上做为关键点,不断加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对伤寒的学习中还有几点需要注意,比如通过要求学生对原文的背诵,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临到用时,信手拈来”。还可以运用方证对比、类证归类等方法进行总结,对本课程的学习都是有很大帮助的。以上为笔者在伤寒论教学与临床中的一些感悟,不妥之处,还请同道们指正。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标准》在教师实施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的应用中,明确提出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教师尝试采用案例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和策略。对照《标准》,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这_教育标准,如何从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的模式转变,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从“教师教,学生学”向“教师,教学生学”转变。在此背景下,为了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将思维导图引入到中医儿科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应用,发现这_方法在提高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1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由英国的记忆之父托尼?巴赞发明[2]。托尼?巴赞通过研究心理学、神经生理学等科学,渐渐地发现人类头脑的每一个脑细胞及大脑的各种技巧如果能被和谐而巧妙地运用,将比彼此分开工作产生更大的效率p]。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发散和导向的工具,在国外中小学教育改革实践项目中进行得如火如荼,英国已经把思维导图作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新加坡、韩国、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的教育教学机构已经对该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新加坡已成功的将思维导图引入到了中小学教育中,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知名学府正在使用和教授“思维导图”。由于思维导图具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造积极的学习气氛,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在趣味中学会学习与思考等优点,近年来,推广使用思维导图,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的策略之一。
2教师在教学中对思维导图的探索和应用。
2.1思维导图在理论教学设计中的探索和应用在理论教学中教师的授课思路必须清晰,需把课程的难点和重点讲解清楚,把复杂的知识变为简单易记的内容传授给学生,提高课堂效率,这要依靠较好的理论教学设计,传统的理论教学设计,主要是依靠教师的教案和讲稿,另_部分则是教师在上课前在自己的大脑当中构思出来的有关_堂课的设计,或者是通过课堂的实践后将临时的一些想法零星的记录在纸上,但是这些好的设计和想法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失去连贯性,教师在课堂中实践自己的教学设计时,常因为思维的发散导致这些好的想法或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无法串联起来,使得在教学过程中无法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甚至偏离相应的既定教学目标。
例如在中医儿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按照章节安排及大纲要求,教师都是按每一节每一个疾病讲解,难点是疾病的病因病机分析,重点是中医的辨证论治,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清晰地将教师讲授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思路呈现出来,使上课要讲的知识点一目了然。此外在教材中的每一章基本上是一个系统的疾病,虽然各种疾病有各自不同的病机与发病过程,例如肺系疾病中小儿感冒、肺炎喘嗽与哮喘,脾系疾病中厌食、泄泻与疳证等,但每个疾病之间往往又存在密切的联系并能相互转化,传统备课重点关注每个疾病章节中的知识点,教师的思维容易受到限制。利用思维导图备课可以在宏观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把握,做出知识内容结构图,利用发散式的思维来组织、归纳和整理教学内容与思路,以利于每_章节重要知识点的组织和串联。由于思维导图做出了讲课的框架方面使教师能够清楚地把握讲课重点,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整个章节的结构更加深入了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他们对知识的吸收。这样,教师便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创设情境,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对重难点进行突破,从而提高理论课堂教学的设计,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要求。
2.2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索和应用首先教师先制作_个作为课程全景呈现的思维导图,将该堂课的教学目标完整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心理预期和目标。
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按照每一疾病的定义、概述、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顺序逐个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再配以信息量极大的多媒体课件,虽然节省了板书时间,但大量的知识信息冲击,较快的教学节奏让许多学生难以应对,更谈不上让学生在课堂上理解和消化各个知识点,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状态。而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将知识点逐步展开,并配与相应的图片和色彩,使呆板的理论知识点丰富起来,加之思维导图清晰的图示结构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在讲解难点和重点时应用思维导图,可将其作为讨论交流的工具,即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思考过程的交流讨论,在交流讨论中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随老师一同思考交流共同完善思维导图,学生积极的参与,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效果。在每一个章节末端还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以进行扩展,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每次扩展的内容都是基于学生对于以前教学内容的理解,这样可以通过思维导图作为新旧知识的联系工具,直观表达新旧知识之间的客观联系,轻松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
2.3思维导图在教学反思中的探索和应用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评价,发现教学问题,改进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课后教师应与学生进行交流,要和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互相提高,要学习学生的长处,认真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4],这些意见可用思维导图总结绘制出来,使抽象思维的思维转换成形象的图表。对教学内容的结构、教学方法进行形成性评价,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后续的教学中修正。
3学生在学习策略中对思维导图的探索和应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熟悉思维导图和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先在学习之前讲解思维导图的运用、手绘方法以及几种典型的`制作工具的具体运用方法,让学生充分熟悉和认识思维导图的作用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会使用思维导图来辅助学习,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1思维导图在探究式学习中的探索和应用探究性学习,我们选取了中医儿科学中与其他内科有重复的疾病,如小儿哮喘、泄泻等,这些疾病同学因为已经学习过,有一定的认识基础,所以进行探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同学进一步扩展知识。每个学习小组针对某_疾病的_个问题进行课前准备,名学生根据问题查阅资料,找出关键知识点,并以关键词的形式标记出来,然后借助这些关键词进行知识的拓展和联想,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课堂讨论时,每个学习小组将自己的思维导图展示出来,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出现思维火花的碰撞,再将这些思维的碰撞补充进入思维导图中,让同学通过合作不断完善思维导图,最后整理出较为完整的思维导图。这样在借助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更容易理清学习思路,并能在合作学习中锻炼思维能力。
在学生的学习方面,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绘制各自的思维导图或者共同绘制,能不断拓宽学生们的学习思路,加深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完善思维导图的构建和知识体系的构建,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虽然有些教师和同学也反应在应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后,对部分同学来说效果不佳。但这需要我们进_步认识到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具有普遍性,还要将其与学生的特殊性结合起来,中国的学生习惯了被动式地学习,发散思维能力较弱,所以在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和“学”时,需要进行充分的学情分析,在中医儿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探索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使用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中医和西医的分水岭论文篇十
摘要:林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承担着较大的社会责任和生态效益开发重任,传统的单一林业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动态发展和需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以及资源条件、产业环境等决定了我国林业发展模式必须向多功能的方向转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当前林业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多功能林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旨在为我国林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多功能发展;可持续经营;存在问题;方法途径。
多功能林业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国对其初步的定义是林业发展规划、培育恢复、经营等过程中,从全局性的角度,依据社会经济状况和自然条件选择一个与相关社会系统、生态系统融洽的林业发展功能,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所以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行业部门,承担着较大的责任和使命。我国应该从不同角度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林业发展进行干预,最大程度的维护生态系统的功能,从而在生态系统中获取更好的资源和服务。文章就我国当前林业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探究如何高效的创新和发展多功能林业。
我国当前林业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林业的发展模式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林业的发展要始终与社会经济相适应的,所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众多林业发展的问题也逐渐呈现出来,并且对我国林业的继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也是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林业产品生产的单一性,单一性的林业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对林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同时,单一的林业产品生产会造成我国生态系统的退化,严重影响环境的质量;第二,我国生态林业发展模式和林产品生产发展模式之间处在较大的矛盾,例如,将生态林业发展模式作为林业发展的主要方式,林产品生产发展模式就会处在尴尬的位置,反之亦然。所以这两种模式也不能引领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医和西医的分水岭论文篇十一
对于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当前属于初级发展时期,在涵义方面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相关研究指出:多功能林业是在林业发展规划以及森林的经营、利用中,立足地区、国家等多角度,在不影响生态系统良性运行的前提下,依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和自然条件,对当前林木和林地进行持续利用,有效发挥其在生态、经济及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功能,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发挥林业对经济社会的有效支持作用。
3.2发展多功能林业模式的最终目的。
在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的推动下,有利于发挥林业的自身优势,实现林业与整个社会的有机融合,发挥林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有力地位,正确评估林业的发展状态、经济地位、政策的合理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在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中,立足林业在社会、经济及生态方面的功能,借助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能够实现对森林结构的合理调整,实现森林经营的高效化和优质化,推动林业的可持续经营,促进林业的良性发展。
3.3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的基本原则。
3.3.1遵循保育与开发利用并举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实现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就是说,要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重视环境保护,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整个社会和谐发展。在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中,可持续发展是不变的目标。在资源利用方面,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又要具有长远的眼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在利用林业资源的同时,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社会责任方面,实现多功能林业发展与地区发展相结合,强调对生态环境坚持保育与开发利用并举的原则。
3.3.2注重文明的发展。
在多功能林业的发展中,要坚持文明发展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促进林业发展在社会各方面向着更加文明的方向发展。在发展方式上,注重文明发展道路的选择,注重林业科学技术的'探索,创造林业科技文明。同时,注重林业领域保障制度的建立,形成林业发展的标准。
3.3.3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社会经济规律与自然生态规律相互依存,关系密切。自然规律的存在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管理的协调发展,人类的行为需要以自然规律为前提。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充分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发展环境及先进的行业技术。一旦忽视彼此间的相互关系,不顾自然规律,就会引发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缺陷的发生。在主张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生态、经济与社会各种因素的关系,形成综合监测和评价体系,发挥对林业模式的有效监管作用。
4结语。
林业发展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地位重要,意义重大,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经济的协调发展。针对我国当前林业发展模式的不足,正确进行分析,探索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遵循自然、社会、环境发展规律,更好地促进林业的良性发展。
中医和西医的分水岭论文篇十二
《微观经济学》课程是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校对商科人才的培养质量。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民办大学的服务定位特征,结合行程式考核在此课程中的应用,突出案例教学、小组学习、网上讨论及游戏互动,加强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融合,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微观经济学》是教育部制定的经管类专业的重点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及应用性。学好《微观经济学》,对于后续的会计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专业课的学习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面对该课程繁多的理论假设、数理统计及图形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的上课自主能动性及积极性,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将内容庞杂的微观经济学相关理论清晰、明确的掌握并运用于实际就显得至关重要。而传统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只有通过教学模式的综合性改革,才能改善其教学效果。本文试图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课程特点,基于行程式考核的创新方法,提出如何优化学习效果的建议。
中医和西医的分水岭论文篇十三
摘要:网络时代的主要代表性产物就是网络信息技术,人们依靠计算机快速准确地完成各项工作,统计工作也不例外,通过统计软件的开发与使用,企事业单位的统计手段现代化成为了现实,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因此,在网络时代,统计工作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网络时代;统计工作;信息化。
网络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统计工作也在信息化时代中实现了改革,传统的统计工作模式已无法再适应社会发展,面对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改变统计工作格局,及时融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网络是一种无形的沟通工具,它能跨越时间限制、空间限制进行双向沟通,在统计工作中推进网络技术,不仅是对现代社会形势的正确认识,也是为了在发展中谋求更大的进步。
一、关于“三上企业”的一套表制度。
“三上企业”是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和资质以上的建筑、房地产企业。“企业一套表”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在向国家统计机构提供调查数据时,将需要调查的全部内容集中部署并统一收集,以企业网上直报为主的新的统计调查制度。采取一套表制度,能准确获得企业经营初始数据,减少统计环节中出现的变数,提高了统计信息的处理效率,并实现统计工作质量的提高,便于企业提供完整、有效的统计数据。
一套表工作制度的实施要注意五个问题:一是组建机构,加强领导。抓紧时间在单位内部成立企业一套表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根据地区实际情况统一安排,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二是加强协调,督查督办。监督本地区企业单位实行一套表制度的情况,促进各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强化培训,提升能力。单位内部统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对开展一套表数据采集处理及一套表制度的执行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加强统计人员培训,提高统计工作者整体素质技能是关键。四是加快进度,更新名录库。建立单位统计数据库,收集到的数据都要进入数据库保存,并实时更新维护好基本单位名录库。五是实战演练,试填试报。为了更好地做好一套表工作,单位还要定期进行实战演练,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一套表制度的执行性。
二、网络时代统计工作出现的新特征。
网络是新时代的衍生物,前人也没有实践经验,为此,我们不得不根据单位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找出解决统计工作疑难问题、提高统计质量的办法。
1、统计内容更加全面。
信息网络技术依靠计算机而存在,现如今,统计内容逐渐复杂,工作难度逐渐加大,这就需要有点有面完善的统计系统,将应有的统计信息纳入到统计范围内,才能更好地完成统计工作,只不过,我们有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前那些复杂繁琐的工作依靠计算机可以轻松完成,如电视收视率统计可以由数字网络直接统计得到等。从社会经济的角度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国际之间的沟通也日益频繁,而国家之间的经济来往是最为密切的,这让统计内容必须涉及到经济、文化、政治的每个角落,有效完成与他国的沟通。
2、统计速度更加快捷。
网络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各行各业、各个角落都充斥着网络,人们也习惯了将网络用于自己的生活。同样,网络时代的统计工作也发生着很大的改变,统计工作变得更加快速和准确。现代统计分析工作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一次性完成系统工作,提高效率与准确性。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还能对统计工作进行实时跟踪、实时监督,及时观察统计信息的变动,保证统计信息的及时性。除此之外,计算机还能对统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分析,以便人们及时调整统计工作计划,提高统计信息的准确性。
三、网络技术与统计工作的关系。
1、统计工作与网络资源密不可分。
网络所带来的影响力是多方面的,它为社会各界的信息统计工作提供了最先进、最现实的技术,由于网络是互通的,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统计信息供给者与信息需求者之间不再是单方面的联系,而是双向的,并始终保持这种沟通与交流,这一现象的出现有效改善了统计工作的环境,相互的沟通让统计信息的收集变得更加科学,同时也有效减少了由于沟通不善而造成的数据误差。
2、用互联网发布统计信息。
据统计,我国目前的互联网用户已超过4.77亿,且每年都在不断增长,互联网成为人们收集信息、获取资源的主要渠道,而我们从长远发展来看,互联网将有可能取代电视和报纸,成为人们获得知识与信息的第一媒体。为了深化企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管理,基本上所有的企事业单位都相继开展了网络信息技术的利用,通过网络发布的信息获取各种资源。互联网发布信息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是统计部门掌握大量数据资源的方式之一,由于发布在网络上的很多信息是经过审核以及认真分析处理过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果在符合保密要求的情况下,可将有价值的公众信息发布到网上,为更多人提供服务,使统计信息真正成为一种资源,发挥更有效的价值。另外,统计部门可以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以及利用价值提供有偿服务,在保证数据安全的条件下,还能增加经济效益。我们不能否认的是,网络存在很多不安全性,例如计算机病毒、电脑黑、客等,这些不法行为有可能篡改统计资源,为了保护信息的安全可靠,有必要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如实行主机安全技术、身份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密码技术、黑、客跟踪技术、防火墙技术等,以提高网络的抗冲击能力。
四、如何促进统计工作的发展。
1、加强和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探索统计思路,注意安全性。
人是完成所有统计工作的核心,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有利于加强统计网络平台的建设保障,同时,应实现对基层统计管理者的技术技能培训,让更多的人接触、熟悉网络信息技术,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水平。只有建立一支强大的`统计工作队伍,才能做好在网络环境下的统计管理工作,必须要提高全社会统计人员的统计修养,使统计信息真正能为公众服务,才能发挥统计信息的信息、咨询、监督功能。
网络平台十分复杂,日益增加的信息数量会让网络环境变得难以控制,安全问题值得我们注意,保障信息安全就尤为重要。首先,我们要从技术、制度方面入手,确保统计信息的安全,主要包括网络安全、各大工作平台安全、数据备份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以及加强各类文件的保密性。统计工作者要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规范去完成统计信息的安全管理,按照要求实行调查对象单项资料、商业秘密等的保密工作。我们还要对网络本身的安全进行研究,为不同保密级别的用户提供不同等级的授权服务,做好权限管理,完善网络系统中统计工作的安全性。
2、营造信息化氛围。
有了信息化的平台,还应加强在信息环境下的工作质量,只依靠信息统计系统是很难完成工作的,必须得到全社会的支持,才能促进统计工作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政府及各单位部门领导要予以重视,统计作为公共产品,必须按照公共产品生产、管理的方式进行,领导要全力支持,国家也要从项目、计划、资金等方面进行协调;加强全社会的统计意识培养,贯彻统计信息化的理念,配合信息化的建设与完善,为信息化统计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要提高,这是减少违法行为,优化统计环境的关键。政府应将统计工作纳入法制化的渠道,深化统计工作执法力度,保证信息化的统计工作具有安全性与权威性。
3、优化服务质量。
统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不仅关系到领导做出决策的科学性,也关系到事业单位未来工作水平的提高。统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素养,主动参与统计服务,为社会各界提供有效的统计数据。同时,还应支持部门管理者的领导,及时发现问题,找出中心矛盾,化解矛盾,为促进事业单位的科学管理尽职尽责。
4、现代统计预测。
现代计算机技术已发展成熟,统计人员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工作也得到了应有的技术保障,因此,统计人员要掌握现有的统计信息,以调查结果和统计数据为依据,对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进而对事物发展的未来演变做出科学的预测,这就要求统计人员与时俱进,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统计工作的新思路。
结语。
事业单位在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上已比较全面,基本实现了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贮存和快速检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这种情况下,统计人员就应不断加强统计信息收集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分析的科学性,确保数据能反映真实情况,为领导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这就是网络环境下统计工作完善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李红宇.信息时代的统计发展趋势探讨[j].北方经济,2003,(5).
[2]姜林康.网络时代下统计工作的新机遇[j].商场现代化,2007,(4).
[3]程芙蓉.推进我国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2).
[4]林旭霞.统计工作网络化问题及应对方略[j].数据,2006,(8).
中医和西医的分水岭论文篇十四
林业的发展,对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的林业发展,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状态,而当前比较适宜的是多功能发展模式。
1当前林业发展模式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国的林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发展中,这种发展模式仍然存在弊端,不利于林业的长远发展。首先,林业在产品生产方面彰显单一性,很难满足对林业产品多样化的需求,阻碍了林业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而且单一的林业产品,会影响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不利于环境质量的提高。其次,在当前的林业发展模式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是生态林业发展模式和林产品生产发展模式,二者共存,矛盾明显。因此,这两种模式都很难较好地促进林业的长远发展。
2多功能林业模式发展的必然性。
在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中,主体资源为森林,在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状态下,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有效的保护,因而充满挑战。随着社会多元价值的存在和发展,对森林进行有效管理,需要合理、有效地均衡多方面的利益。社会的发展促使林业生态要重视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对森林的管理也要注重整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发展多功能林业,实现产品功能的丰富化,实现生态与产业保护与利用的和谐发展。
中医和西医的分水岭论文篇十五
摘要:四诊是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手段,历来是中医学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为了适应西医高等院校中医学教学课时少内容多的特点,让学生在极少学时内掌握中医诊察疾病的方法,提高学生四诊运用能力,本教研室近年不断探索新的四诊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诊指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是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医疗实践的桥梁,历来是中医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四诊内容丰富、复杂,但某些内容如脉诊十分抽象而难于掌握,并且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课时少,而四诊教学课时更是极为不足,因此,四诊教学一方面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另一方又让学生感到畏难,很多学生学完之后仍然抓不住四诊的关键,操作技能不规范,应用不自如,无法对疾病症候作出正确诊断,影响了中医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因此,积极探讨西医院校中医学四诊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四诊运用能力,发扬中医诊疗特色,提高中医学教学质量都有重要意义。笔者教研室经过多年的中医四诊教学模式探索及思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出一些体会,供同仁参考。
1优化整合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
现阶段西医院校中医学学时安排十分有限,而四诊内容丰富繁杂,因此,详细讲授全部内容是不现实的,在具体教学中应当提纲挈领,执简驭繁,浓缩精华,突出重点,对于教学内容必须进行合理优化整合。以四诊中的望诊为例,望诊包括全身望诊、局部望诊、望排泄物、望小儿指纹、望舌等诸多内容,全身望诊中又包括望神、望色、望形、望态,局部望诊中又包括望头面、望五官、望颈项躯体、望皮肤、望毛发等……内容十分之多,在讲授时要抓住贯穿望诊全程的神、色、形、态的望诊方法及临床意义,突出舌诊的主病原理及方法,其他如望诊中的局部望诊、望排泄物、望小儿指纹等相对浅显易懂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课后自学。四诊之中又要突出极富中医诊断特色和临床应用价值的舌诊、问诊的中医十问和切诊中的脉诊,学生便可在有限的课时内扼要地抓住四诊的中心内容。理论课堂讲授是学生系统了解掌握四诊基本内容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而四诊临床见习,能使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具体的实践经验,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训练独立思考能力及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理论课和见习课都不可或缺,两者都必须重视,尤其实践教学,一直备受学生欢迎,如果运用得当,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课时安排上实践教学与理论课并重甚至超过了理论课时。
2重视四诊基本技能训练。
中医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临床实践才是学习掌握中医的最佳途径,四诊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也是辨证论治的重要手段,每个学习中医的学生都应该掌握四诊的基本功,必须加强见习课堂四诊基本技能训练,尤其重视中医问诊、舌诊和脉诊训练。问诊时应有目的地围绕患者主诉重点询问,突出主要症状、体征,兼顾次要症状,了解病情发展及诊治经过,此外要配合中医的“十问”歌,突出中医特色,训练学生时可以让学生模拟医者向由教师或其他学生扮演的患者询问病情,然后让学生将问诊获得的相关资料用中医术语口头或书面表达出来。舌诊时,带教老师先讲述望舌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接着示范如何望舌质、舌苔及舌底脉络,可以结合舌诊教学视频、多种舌诊图片进行示教,然后让学生相互进行舌诊实践,达到熟练自如;脉诊时,教师给学生示范脉诊的基本方法,之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脉诊实践,教师给予技术指导,通过实际诊脉,让学生体会脉诊指法的正确运用和正常脉象的特征,并初步体会浮、沉、迟、数、虚、实、弦、滑等常见脉象的特征,避免“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的情况。
3合理安排临床见习带教。
四诊基本技能掌握后,下一步就是深入临床,见习病例。学习四诊的目的是了解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掌握望舌、诊脉、中医问诊、闻诊等基本技能,因此,见习带教教师在课前要精心选好适当的带教病例,应选择一些病史、体征较为典型的、具有特征性舌象、脉象特点的较单纯的病例对学生进行四诊训练,一则有利于学生掌握四诊技巧并应用于临床;二则可以激发学生对病例分析的热情。此外,带教老师事先要与见习病人进行沟通,让其积极配合学生的见习操作。见习时,老师先全面示教一个病例,现场对病人进行望、闻、问、切四诊,之后将见习学生分为每4~6人一组,各组独自临证见习1~2个典型病例,让学生进行望、闻、问、切四诊技能操作并收集临床资料,之后由学生整理资料并进行小组内讨论,各组指定学生代表向大家汇报完整病例资料及四诊结果,学生可以围绕汇报的病例提出疑问或阐述自己的看法,最后由带教老师主导对各组病例进行纠错补遗、总结点评并解答疑难。
4教学手段灵活多变,导入多种教学方法。
4.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我们现在全部课堂讲授均采用多媒体ppt课件演示,将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有机组合,使短短的课时能够容纳更丰富的内容,让学生能直观地了解望、闻、问、切四诊的诊病特点。如望诊中的望神、望色、望形态以及望舌等内容通过视频、图片的展示非常清楚、生动;抽象的脉诊则通过视频辅助教学再结合现代脉诊仪图谱示教,使学生对临床常见脉象的感知能力得以提高。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单调、乏味的课堂理论知识生动地体现在声音、影像、动画及图片中,使四诊的抽象概念、复杂过程以及临床形态特点简单化、形象化、直观化,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4.2导入先进的教学方法。
中医和西医的分水岭论文篇十六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力最强的高技术之一,信息化是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影响最为深刻、对世界文明影响最为深远的大趋势之一,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教育信息化正是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深刻影响着教育理念、模式和走向,教育发展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特征,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高等教育引入教学信息化,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模式转变,改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适应教学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
1.信息技术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在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中,经管类课程的教学工具和学生的学习工具均发生了改变,计算机软件、多媒体课件、专题网站、数字化图书馆等成为教学的常用工具,既扩宽了知识的来源,也丰富了知识的呈现方式。因此,封闭的、孤立的、单向的课堂教学被打破,参与式、讨论式、交互式成为教学的主要方式,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正在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转变,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对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上,成为课程内容重构组合设计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习意义构建的促进者、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2.信息技术变革学生学习方式。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与学生听讲是学习的主要方式。而在信息技术和经管类课程深层次整合过程中,拓宽了教学内容的宽度,丰富了教学资源的表现形式,变革了课堂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拥有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他们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索,获得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帕林克萨在构建主义理论的启发下提出了“交互式课堂教学”概念,认为教学是以学生不断积极建构自身,教师支持学生不断建构自身的支架教学为基础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因而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随着互动教学模式研究和应用的深入,其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等优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日益明显,教学效果良好。而近年来,教学信息化已成为未来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然趋势,互动教学模式只有与信息化,网络化相结合才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基于社交软件的协作互动。通过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qq、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建立起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能够彼此交互与合作的沟通群体,以实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与掌握。教师起到的是导学、助学及督促作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目标和计划,辅导学生应用各种社交软件方式获得学习资源和信息并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和信息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方便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也延续了师生间的课外交互沟通。
2.基于网络平台的自主学习。互动教学模式本身即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教学信息化带来的丰富网络资源使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单项灌输知识,而是主动地选择与研究,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索、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掘出个人的学习潜力。学生也可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条件,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
3.基于虚拟网络的应用实践。教学信息化带来的网络技术能够将经管类课程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或形象化,以刺激学生的感官,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经管类课程内容制作成各种图文并茂的智能型教学软件,学生通过软件从视觉、听觉等大大提高对经管类课程理论原理的理解深度。利用企业经营业务模拟操作软件,通过设计背景资料、管理模型、计算机程序等把经管类课程的一些理论与实务让学生进行模拟演练或操作。
三、互动教学新模式在经管类课程中的应用。
经管类课程主要是研究在市场化的经济活动中如何进行资源配置,课程理论内容多、涉及范围广、实用性强,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对适应教学信息化发展的互动教学新模式提出了更多的应用要求。
1.课前阶段。
(1)教师的任务。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根据教学大纲和目标把教学的理论内容加工为问题、专题或课题,引导学生探究和掌握知识;同时将教学材料编制成html文件,存放在网络服务器上,方便学生通过浏览网页学习课程理论;另一方面,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需通过电子邮件或bbs等信息化方式给予解答,并以班级为单位利用qq、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为学生组建学习群,以便于形成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此外,还要为学生提供与课程相关的参考资料。
(2)学生的任务。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其主要任务就是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认知本课程包含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阅读本课程相关的参考资料,以利用信息化的自我学习方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活自身的学习意识。此外,学生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应及时主动通过电子邮件、社交软件等信息化手段与授课教师、同学展开沟通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此阶段中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保证学习时间最为关键,因为学生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时间、内容和进度,授课教师无法适时监督与检查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于学生课前学习效果的检查须注意在课中讲授阶段进行测评和反馈。
2.课中阶段。
(1)教学时间的安排。为保证教学时间的安排和组织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伸缩性,适应教学信息化发展的互动教学新模式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必须给予教师和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在集体讲授时间,教师通过课前准备阶段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确定集体讲授时间的长短;在学生展示时间,给学生足够的选择机会和探究时间,引导学生将“自我学习”阶段发现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讨论;在教师总结时间,不仅是对本节教学内容的总结,还有对学生所提问题的答疑解惑,更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发展需要,指导其进行有目的的学习,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提供条件。
(2)教学方式的选择。适应教学信息化发展的互动教学新模式,在经管类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倡导教学方式的选择应遵循:教师的“教”变为“导”,学生的“学会”变为“会学”,明确学生的“主体性”,培养教师的“主导性”,综合利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例如利用网络技术资源、多媒体展示等虚拟企业经营管理情景,组织协作性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亦可采用专题讨论会、角色扮演、小组学习等教学方式使抽象、枯燥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和生动化,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及效果。
3.课后阶段。借助信息化网络平台,经管类课程的互动教学新模式在课后阶段的延展学习形式应更为丰富多样,着重锻炼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如运用信息化网络技术组建虚拟公司,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长选择虚拟公司的员工身份,如营销岗位、财务岗位、采购岗位、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等,以所选身份参与公司的模拟经营,同时,须保证虚拟公司各岗位成员在项目与系列任务完成过程中进行充分沟通与协调,角色互动多样化。此外,各岗位角色还需定期互换,使学生多角度全方位体验企业的整体运营管理,促使学生在讨论、质疑、欣赏中加深对经管类课程知识的了解,全面锻炼自身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中医和西医的分水岭论文篇十七
《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经济和管理类专业中的基础核心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经济学课程学习效果并不让师生满意。《经济学》教学方法单一、手段单调、缺乏互动性等问题突出,外加上课程本身理论性强、模型抽象,在众多的假设约束下使原本色彩斑斓的知识缺乏直接的应用性,丧失了学生原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因此出现高校经济学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问题,为此,本文引入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尝试探索利用建构主义教学法改进《经济学》教学,提高经济学专业学生与市场需求匹配,为我国经济发展及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培养适应能力强、有创造性的人才。
一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20世纪60年代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后经奥苏贝尔、维果茨基和布鲁纳等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的推进,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20世纪90年代后,建构主义已经应用到各种课程的学习中,wilson提出建构主义所构想的学习情境是发现式或探索式的。建构主义教学法认为:学习主要是要在教师和学习伙伴的相互激励启发下,在真实的情境中,以协作对话的形式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构建知识,使得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得以建立和重构的一种主动的学习方法。建构主义教学法因为容易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受到广泛关注,并被许多学科和领域采纳。在建构主义理论影响下进而提出了一些教学模式,主要有: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随机进入式教学等。
建构主义理论是一个完备的教育学习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师生角色观、学习环境建构观及一系列具体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知识观强调:知识不是客观的存在,是主体的经验、解释和假设,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对新事物、新信息、新现象、新问题做出解释,其赋予了知识的主观性,所以真正的知识需要学习者主动建构,强调主观意识。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学习不是老师把知识传递给学生的过程,是学生利用协作、会话、具体的学习情境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主观意识。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的知识不是老师传递而来的,学习是学生原有知识“发芽”的结果。在国内,郑毓信、张国杰、王长沛等许多学者对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做出深入的研究。其中也有不少学者将建构主义理念应用于经济学的教学中,周勇认为经济学是开放的学科,采用参与式教学,能提高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开放性的思维。苏应蓉、杨柳分析了建构主义在理论经济学中的适用性;罗丽英认为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存在着众多纷争,教师要引领得法,利用缺陷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关于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研究,更多的是应用于数学、物理中,在经济学科中的应用显得不足,对建构主义在经济类专业教学的研究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二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仍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教学中的“课堂讲授法”是各级各类学校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方法。目前的课堂教学法虽然结合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有所改进,但仍旧是以老师“填鸭式”讲授方式为主,又因为基本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限制,教师一般都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讲课的重点,严重缺乏实际的应用性,学生在没有理解基本理论和基本模型的前提下,教师只能在课堂的讲课中以基本理论和模型上花大量的时间,外加上《经济学》课程本身较有理论难度,严重挫伤了学生们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使课堂死气沉沉,学生们成了低头族,缺乏参与,教学成了老师们自娱自乐的游戏,教学效果令人堪忧。
(二)学习内容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明显。
《经济学》的学习包括两部分内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借助不同的曲线,各个章节均以不同主体的均衡条件和最优决策为落脚点,形成一个完美的理论体系;而本科阶段的宏观经济部分也主要借助is、lm曲线来分析宏观经济的各种运行情况。《经济学》理论脱离状况明显,一是因为学科本身理论性强,需要本科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才能运用到实际的市场经济运行中,当下本科生在不预习和无在企业实践背景的情况下,要理解掌握基本理论尚且有较大难度,无法在实践中自由运用;二是经济学基本理论本身是在诸多假设的前提下推导的,假设后的理论体系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使学生在实践中的应用困难,如完全竞争假设,但现实中的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的,所以,将在这一假设下得出的结论运用于现实中本身就缺乏实用性。
(三)经济学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困难。
经济学专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应用型为主,近几年来由于经济下滑,培养的理论性人才又较难在短期内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人才市场上常形成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企业又难觅人才的现象。高校在培养经济学人才时缺乏自身办学特色,经济学教学定位不明确引起在教学的过程中泛泛而谈,无所不教同时又无所不会,讲课内容不能及时的联系当前实际和经济中热点问题,使我们培养的学生们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就业的时候处于弱势地位。作为经济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的《经济学》,一般以闭卷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考核,考试的内容也都定位在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上,这种以考试为指挥棒的经济学教学方式,本身就在方向上出现误导,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这种考试制度本身就对经济学的适用能力培养造成误导。
三引入建构主义,改革《经济学》教学。
建构主义教学法正好可以弥补《经济学》教学中和学生学习中的缺憾,改善教学效果,很适应于当前《经济学》教学。经济学形成于现实经济问题,经济学的新发展也是与当前产生的`新问题息息相关,它是一门重要的应用学科。其中的理论和模型都于现实紧密结合,如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物价、汇率、利率等这些问题与每个人都密不可分,这些都为建构主义教学法提供了鲜活的教学案例,另外学生对当前经济热点也有浓厚的兴趣,我们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点,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分组讨论,发挥大学生们的主动性,采用课堂上与理论相融合的方法,通过建构主义教学法将学生置身于具体的经济事件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参与把抽象知识具体化,实现对抽象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一)基于建构主义的《经济学》课堂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的《经济学》课程教学,要求参与者首先实现角色转换,教师走向幕后,从主角向导演转换,学生从群主演员升级到主角。教师以启发学生思维为目标,多采用建构案例,模拟情景教学,负责对设计、组织经济学知识,协调学生分组和各组学生角色的完成,引导学生完成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在学生完成学习后,教师要做出表扬或批评的评价总结,并指出下次课努力的方向,从学生实际出发,促进学生积极探究,促使学生饶有兴趣的学习。
(二)建构主义的《经济学》课堂教学模式:四步法。
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整个上课过程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回顾的思路来开展,具体到将建构主义教学法运用到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可以概括为环环相扣的四步法:情景导入、分组讨论、理论精讲、回顾总结。
(1)情景导入。
情景导入是建构主义教学的开始环节,就是以情景导入的方式来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基本问题,引起学生的参与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情景导入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根本的是找到现实经济生活与理论知识的结合点,所以教师必须下功夫找到与每个知识点对应的案例和与现实对接的问题。情景导入可以是以视频、设置疑问等等方式进行,主要为启发学生思路,例如学习消费理论可以设置大学生们在日常消费中的实际消费作为情景导入,在学习就业时可以以年金融危机后美国、欧洲一些国家失业的视频作为情景导入,在学习汇率时可以用当前我国人民币和美元汇率变动的最新动态作为引子导入。
(2)分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建构主义教学法的重点环节,分组讨论是将上课学生分成3-6个小组,在情景导入提出要分析问题的前提下,组织每组学生内部讨论、组组之间外部讨论,通过相互讨论激发灵感,引起学生们的思考,锻炼学生们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这个环节教师要起到两方面的作用:首先是把握讨论环节不冷场,这就要求老师要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把握学生心理,将活泼和不活泼的学生结合起来,保证课堂讨论顺利进行,使发言对大家有启发性;二是老师要在讨论环节及时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的方向,保证课堂不走偏,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内容,老师要注意保护学生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恰到好处的运用激励和惩罚的手段激发学生的热情,避免学生们学习的惰性。通过辩论达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3)理论精讲。
理论精讲环节是对分组讨论环节的升华,教师要对学生们讨论出错、争论激烈以及不能理解的问题进行点拨,对理论部分借助曲线和模型等工具进行解惑,同时对课程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精讲,如在学习消费理论时借助消费曲线、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等工具对问题精讲,注意要结合学生们前面讨论的内容,这样学生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会将精讲的理论和前面情景导入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增加了课程内容的现实应用性,很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4)总结回顾。
总结回顾是课堂的最后环节,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系统化和归纳概括,但要注意,这个环节的主角仍然是学生而非老师,总结梳理也要学生自己完成,总结的内容主要是重点、难点和自我评价,教师可以提出新案例或习题供学生们完成对内容的复习与巩固。这样的四步法就形成了以学生为主角,以问题为核心,以疑问为主线,以讨论和思考为手段,最终达到了学生建构知识的目的,也在课堂中提高了学生思维分析能力,增强了学生与社会的融合能力,避免了经济学课程本身的空洞性和理论性,增强了课程的实际应用性。
但是,为了保证学习效果,需要有两个基本条件:首先是上课人数不能太多,为了保证学生参与讨论的效果,单节课上课人数要控制在30个人左右,单节课上课学生人数越多,上课效果就递减;二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学生不预习,对本节课基本内容毫无了解,那这种以学生讨论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展开,这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根本无法实现,但现在每节课都要求学生们自觉的做好充分准备,几乎不能实现,对于这个问题,老师们可以在本节课要结尾的几分钟对学生进行提醒,引导学生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预习,也可以通过布置问题使学生对新一节课的内容进行熟悉。
中医和西医的分水岭论文篇十八
摘要:物业管理作为服务行业,要求物业管理从业者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实现毕业与就业的对接,校企合作成为一种常见的模式。本文从校企合作的意义、校企合作的常见模式、物业管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优化实践教学的方法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物业管理;实践教学;校企合作。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于开设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并与锦州市古塔区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下设了一门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课程,14级毕业生的毕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物业管理行业的从业热情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然而,相对于学生的从业热情,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要求物业管理从业者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实现毕业与就业的对接,就要求我们必须高效的利用开设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课程的一年时间和第三学年的顶岗实践这两年的时间。
一、校区合作对于人才选用和培养的意义。
1.高职院校教育的特色和生命力在于满足和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要求。这一特点决定了高职教育不能是单纯的封闭式课堂教育,它的办学机制应是对社会开放的,它的教学活动应是与社会对接的。因此,必须变专业教育为岗位教育,变课堂教学为开放性教学,进而实现专业与就业的对接,以形成一个行业的良性循环为目标。与古塔区政府的合作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十分优异的开放性教学平台,为我们提供各种实践场所与机会。保证了教学的多样性和实效性。2.从目前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来源看,在校期间学习过物业管理专业知识,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从业人员的比例只占有一小部分,大部分都是从原来的房管部门分化出来或是其它服务行业转型过来的。这就造成我国物业管理市场整体人员素质偏低的局面。很多时候企业在进行人才选择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人才是否经过专业的物业管理培训,所以无论是在服务等级还是在服务意识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了解决当今物业管理的一些问题,就务必从源头抓起,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二、目前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常用模式。
1.邀请行业专家来校授课。学校邀请行业专家来校授课是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一种模式,这种合作主要靠学校牵头,但由于物业管理企业工作人员的时间和薪金的限制,往往不能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2.与物业管理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在与物业管理企业合作的众多的方案当中,与物管企业共建实习基地是一项值得长远考虑和发展下去的方案。我国目前的物业管理市场需求量很大,对于人才的渴求很旺盛,从国家发展规划方向可以看出新时期的物业管理将与宜居城市建设、文明城市创建、居民幸福指数提升休戚相关,而且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也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果校方能够与物管企业建立好友好的合作,物管企业愿意为在校生提供一个锻炼发展的平台,就能让学生处于一个真实的工作场景,让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当然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主动寻求校企合作往往是学校的一厢情愿,有的企业认为解决学生培养是学校的事情,与自己无关;有的企业并没有建立人才储备库的长远眼光,对于让学生来企业实习兴趣不大;还有的企业不愿意接纳大学生实习,怕影响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学生在物管企业实习的时候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学生认为到企业实习是服从学校的安排,并非个人的意愿,在企业实习期间表现的十分被动,给企业造成一定的负担,进而影响校企合作的成效。3.订单培养。订单培养在现在的社会当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企业深入到学校内部进行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一般情况下由企业向学校下达培训订单,学校根据企业订单的目的与要求安排课程,按照订单企业的人才要求标准进行培训。但是物业管理毕竟是第三产业,大多数的物业管理公司下达的订单数量少且时间不固定,这样就会造成学校的支出成本较高,综合多方面考虑,这种方式在现如今的校企中运用并不广泛。
三、目前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学时安排和内容构成不太合理。和理论课配套的实践课程时间短,物业管理是一门对实践操作要求很高的行业,但和理论课衔接的实践课程往往只有两周左右的时间,在两周之内实现所有知识面全覆盖是很难的,即便覆盖了,有些内容也只能流于表面,学生不能很好的从实践中印证书本学到的理论知识。在毕业前的顶岗实习期间,学校安排学生到物业管理企业实习,主要根据行业岗位的要求开展课程模块设置。但是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程所学的实践知识却没有安排实践模块,使得一些专业知识被弱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缺乏连贯性,实践教学内容构成不合理。2.实践考核成绩很难实现公平。实践环节主要依据学生的表现给与成绩评定,而无法像理论课程那样通过严格的标准化答案来确定学生的真实水平,无法量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每位实践指导老师的考核风格和方式不一致,这样造成考核成绩缺乏一定的真实性,无法做到全面公平合理。3.实践环节中学校有时会监管不到位。实践环节学生按照岗位不同分散实习,这样实践指导教师很难做到对学生的全面监管,对于有些学生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的处理解决。4.实践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不够。专业培养计划要求学生在经过三年的学习后除了要取得大专学历证书外,还要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就需要我们将国家相关的物业管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科目列入正式的教学课程,如取得物业管理师证书、智能楼宇管理员证书等。但目前的实践教学中,针对物业资格相关证书的实践内容强化强度不够。
四、优化物业管理实践教学的方法。
通过与古塔区政府的合作,我们得以和古塔区辖区内的物业管理企业更顺利的接洽合作。1.寻求更加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是大中专院校等职业教育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而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想要达到“双赢”的效果,就要以市场的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校企联合制定培养计划。由学校制定培养方案和公共基础课程,然后再和合作的企业共同制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模块课程。在学生在校完成相关的理论知识后,可以在最后一学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企双方增加互动。校企合作不是学校负责课堂教学,企业负责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那么简单,整个过程中不能缺少相应的沟通和了解。双方应定期沟通,对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修订,明确双方的责任,并共同承担责任。想让校企合作的成果丰硕,学生的表现尤为重要。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就成为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实习期间学生能否取的报酬无疑是影响学生积极性的一个因素,所以我们可以考虑给予学生适当的报酬来激励学生更好地实践学习。2.加强实践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增加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可以在相关证书考试前安排一至两周的强化训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证书的通过率,还可以让学生目的更明确的强化某种技能的学习。实践教学体系应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起来,兼顾相关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和要求,开设对应的实操内容。使学生在大学毕业后能够具备取得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济、物业管理等方面的证书的能力。3.加强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物业管理工作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我们的教师也要具备行业工作能力,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定义不能浮于表面,应要求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锻炼,学习行业前沿知识,了解国家相关政策,了解物业市场的变化,从而能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指导时有的放矢,传递学生最前沿的知识,帮助学生全面正确的了解物业管理行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当中,无论是任何企业还是任何个人,都在寻找着适合自身长远发展的目标。作为学校希望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出更适合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生存体系,提供更好的就业平台。作为物业管理企业,他们希望能够聘用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的高质量毕业生。双方的共同需求使校企合作成为必然。因此高职院校务必探寻出一种能够使的学校和企业双赢的方案。这种双赢的方案要使校方能够达到对学生进行多种培养和训练的目的,对于物业管理企业方同样有着更大的经济利益和吸引力的诱惑。
参考文献:
[1]赵静.对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j].现代物业新建设,2015第14卷第3期.
[2]宋立秋.物业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研究[j].华章,2011(34).
[3]刘翔.美国高校物业设施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462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