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苹果说课稿(精选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6 03:35:52
一个苹果说课稿(精选16篇)
时间:2023-12-06 03:35:52     小编:BW笔侠

时间的分配常常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在撰写总结时,要遵循一定的逻辑结构,使内容条理清晰。8.这些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总结的技巧和方法

一个苹果说课稿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老师:

大家好!

一、说教材、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加减法(一)第八课时《分苹果》。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含义,对加法交换律有一定认识并掌握9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同时,本课10以内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后续学习20以内加减法应用以及100以内加减法应用的基础知识,需要每一个学生切实掌握。

教材编写首先通过分苹果为学生积累对10的加减法的感性认识奠定基础,教材创设丰富多彩的练习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与合的意识。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在计算教学中十分重要,让学生将每次的分配过程用数据记录下来,从而引入10的各种分配方法。接下来通过练一练中连一连以及口算进一步巩固掌握10的加减法。爬台阶、说一说,填一填等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开阔思维自主探索,结合教师的引导,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对运算学习的兴趣、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方式及运用数学运算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说学生。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他们对新知识有很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但年龄小,认识与思维方式仍处于直观形象的阶段。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直观实物操作与言语解说引导相结合,采用多种练习方式,设计不同层次教学习题,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激发兴趣巩固所学,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解决简单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学生们通过本章节前几节课程的学习和练习,已经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体会到加法的交换律,掌握9以内的加减法以及一定的运算思维方法,教学时要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逐步构建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三、教学目标。

1.在分苹果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

2.初步掌握10的加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3.发展有条理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个苹果说课稿篇二

水果是人类生活中最常见的,也是幼儿最熟悉。通过这样的材料让幼儿来主动的探讨和数数.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我选择的“分苹果”这个数学活动时,我是考虑到,老师们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而实际上,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活动的过程。“分苹果”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两数之间的多大小”的特征。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数数比较感兴趣。目前,我班幼儿已经基本能单独数数,可能要求会比较的底,但是在对数与数之间的多大小来理解。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在接触中发现,大班的孩子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于动动,数数,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启发他们在操作后进行交流和讨论,积累经验,引导他们发现“分苹果”的规律特征。因此,根据《纲要》中数学领域的目标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让幼儿初步的理解两数之间的多大小.

2、更进一步得理解数数.

对事物归纳总结的能力的提高,体验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的能力”,我决定从以下几点来突破:。

1、幼儿自己先自己来数数;。

2、教师示范引导,帮助幼儿了解每排五个的基本特征.这里,我准备卡纸水果,首先,我将20个苹果,15个犁,10个西红柿小朋友就会按五个五个来数,然后,我再请小朋友对20个苹果跟15个犁来进行比较.

3、幼儿再次操作。

活动准备:。

1.一张图,20个苹果,15个犁,10个西红柿,按每排5个用排列法排列。

为实现本次活动目标,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尝试操作法、语言讨论法。

1、尝试操作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数”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这个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投放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20个苹果,15个犁,10个西红柿,按每排5个用排列法排列,让幼儿过来进行比较苹果跟犁多几个,犁跟西红柿多几个,。

2、语言讨论法:在数学教育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讨论的时机选择在操作的不同时间,就会对幼儿的具体操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因此,在活动开始时,我就引导幼儿先数数再讨论,操作后再一次请幼儿讨论20个苹果跟15个梨多,就是20比15多,也就是20比15大,依次说苹果和梨,梨和西红柿的大小关系.

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方面的环节:。

1、通过对水果的兴趣进行谈话,激发幼儿活动积极性;。

4、幼儿再次操作;。

5、游戏活动,扩展思路加深印象。

一个苹果说课稿篇三

本节课内容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科书通过“摘苹果”这一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问题。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征,他们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对感兴趣的食物持续较短,所以肯定会有厌倦,淘气的行为,所以整个课堂环节必须趣味性浓郁,环环相扣,并做好应对突发状况的心理准备。

引导法:本节课我主要做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通过用激励性的语言、多媒体课件、适当的奖励等方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互助探究,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真知,从而达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学习法:本节课主要以师友自主学习、互助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以动手做、动脑想、动笔写等为主要学习方法,通过交流、探究、合作的过程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有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满十进一”。

本节课为有效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流程:

第一、练习热身,复习旧知。

新课之前的热身练习,鼓励学生主动复习已学的有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这一个教学环节中,把学生带入摘苹果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主动寻找并提出数学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从发现问题到提出问题,再到解决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件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第三、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充分经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在探究计算方法时,鼓励学生利用学具自己寻求计算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获得直观体验,鼓励算法多样化。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大大的提高。

第四、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脱离情境,直接从算式出发进行计算,并要求学生解释自己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巩固并梳理竖式的算法,提高运算能力与总结能力。

第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提高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

17+38=55(个)。

7+8=1517。

10+30=40+318。

15+40=5555。

答:一共摘了55个苹果。

一个苹果说课稿篇四

眼前的桌子上放着,老师让同学们欣赏。我定睛一看,没什么特殊之处哇!只不过一面光滑红润,另一面粗糙黝黑。

“这个苹果值多少钱?”老师开口就问。看着这个普普通通甚至有些丑陋的苹果,同学们不假思索:"1角”、"1元”、"5元”。

“有办法卖到20元吗?”老师接着问。“包装成平安果!”“做成果醋卖到星级酒店!”“做成罐头!”……同学们立刻兴奋起来。

“可以卖到100元吗?”老师继续发难。“让明星在上面签个名,准行!”……同学们不甘示弱。

“能卖到3000万元?”老师狮子大开口,同学们顿时茫然。高高在上的钟表不断地滴答着,美丽的蝴蝶兰也低头深思。

“有!假如这是当年砸了一下大科学家牛顿,让他发明万有引力定律的苹果,卖3亿元也没问题!你看,这一面被牛顿的头碰得还黑着脸呢!”一位同学打破沉默。

“假如这个苹果刚从炎帝、黄帝或者孔子墓中挖出,现在多少钱都不卖了!”美丽的兰花为我们的想象力而昂首自豪!

从1角、1元、5元,到现在成了无价之宝。,想象力已经赐予它神奇的力量,大家欣喜不已!窗外的春雨轻快浙沥,为我们喝彩!

“由物到文物,价格差别大得惊人;由人到人才,难道不是一样吗?”老师点评道,“其实,只要敢于想象,生活中的所有事物,包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为自己的缺点而自卑,自信地昂起头,顽强拼搏,成功一定会在不远处招手,价值一定会自然地显现,你定将卓越而超群!”

掌声响起。再次凝视,这是吗?

一个苹果说课稿篇五

本节课内容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科书通过“摘苹果”这一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问题。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征,他们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对感兴趣的食物持续较短,所以肯定会有厌倦,淘气的行为,所以整个课堂环节必须趣味性浓郁,环环相扣,并做好应对突发状况的心理准备。

二、教法学法。

引导法:本节课我主要做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通过用激励性的语言、多媒体课件、适当的奖励等方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互助探究,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真知,从而达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学习法:本节课主要以师友自主学习、互助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以动手做、动脑想、动笔写等为主要学习方法,通过交流、探究、合作的过程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有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满十进一”。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有效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流程:

第一、练习热身,复习旧知。

新课之前的热身练习,鼓励学生主动复习已学的有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这一个教学环节中,把学生带入摘苹果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主动寻找并提出数学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从发现问题到提出问题,再到解决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件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第三、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充分经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在探究计算方法时,鼓励学生利用学具自己寻求计算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获得直观体验,鼓励算法多样化。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大大的提高。

第四、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脱离情境,直接从算式出发进行计算,并要求学生解释自己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巩固并梳理竖式的算法,提高运算能力与总结能力。

第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提高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

17+38=55(个)。

7+8=1517。

10+30=40+318。

15+40=5555。

答:一共摘了55个苹果。

一个苹果说课稿篇六

《一个苹果》记述了在抗美援朝时期,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空洞中,尽管干渴的厉害,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事情,歌颂了志愿军战士互相体贴的战友情。

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语文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有自身独立的阅读理解的能力,有着较高的学习热情,学生学习较为主动。但由于本课内容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所以学生需要提前对那个时期的有关知识进行了解。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和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身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和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身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观看电影《上甘岭》,查找有关上甘岭战役的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 前段时间我们观看了《上甘岭》这部影片。我们知道在上甘岭战役中我军的阵地多次失而复得,志愿军战士们在坑道里坚守阵地,困难重重。战士们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缺水。干渴了七天,战士们没喝到一口水,干渴程度可想而知。就在这时,一个火线运输员给他们送来了一个苹果, 大家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了吗?(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问难。

(学生有可能提出:一个苹果时从哪里来的?围绕一个苹果讲了一件什么事等问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重点检查:卸完 、撕开、润喉咙、 烟熏火燎 、翻来覆去、 眼眶、沙哑 、面颊、 一瞬间等词。(采用指名读、齐读的方式,注意纠正字音。)

2.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知道苹果的传送顺序。

第一次:火线运输员——连长——步话机员小李——伤员小蓝——司号员——卫生员——连长。

第二次:连长——步话机员小李——小胡——小张……

三、感情朗读,探究文本

同学们,这个苹果这样传来传去,没人肯吃,难道他们都不需要这个苹果吗?(非常需要)

1.自由读课文,考虑: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非常需要这个苹果?(通过这个问题可以了解战士们干渴的表示,从而突出他们“让苹果”的精神境界。)

(1)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把自身的体会和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8个人的形象、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感情朗读的方法,体会战士们处于极其干渴的状态。例如:(课件出示以下句子)

连长渴:“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

步话机员小李渴:“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血口子”,“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

伤员小蓝渴:“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

火线运输员渴:“火线上跑来跑去”,“通往后方的三里路之内,是一滴水也找不到的。”

小结: 每个战士都有理由吃掉这个苹果,同时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也十分需要吃掉这个苹果,可是他们谁也没有吃这个苹果。

2.讨论:战士们为什么都不吃这个苹果?

(火线运输员在路上捡到一个苹果,想到连长嗓了哑了,应该吃了这个苹果润润喉咙,就把苹果递给了连长;连长想到步话机员小李声音已“沙哑”,需要苹果,连长把苹果递给了小李;步话机员小李想到伤员小蓝失血过多,需要苹果,转手给了小蓝;小蓝想到连长要指挥战斗需要苹果,小蓝又把苹果递给了连长;连长又想到司号员要吹冲锋号,需要苹果,连长把苹果递给了司号员;司号员想到卫生员日夜护理伤员很辛苦,需要苹果,司号员转手递给了卫生员;卫生员想到伤员小蓝更需要苹果,又把它递给了自身日夜照顾的伤员小蓝;小蓝又想到连长的责任更重,更需要苹果,所以小蓝又把苹果递给了连长。)

(2)从战士们想法和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每一个战士心里想的都是战友比自身更需要这个苹果,因此他们做了同样的一件事,那就是把苹果让给他人。)

(战士们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宁愿自身干渴,也一定要把苹果让给他人吃。因此,他们传送的不只是一个苹果,而是一种情谊,一种关心他人胜于自身的精神。)

(3)分角色朗读课文1~12自然段。

3.指名读13~15自然段。讨论:为什么苹果转了一圈还剩下大半个?

(在这种艰苦的情况下,志愿军战士为他人着想、互相关心的高尚的友爱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人。)

(2)同桌互相朗读14、15自然段体会体会志愿军的这种高尚的精神。

4.齐读最后一段。

(1)理解重点语句,体会战士们的心情。“我刚想命令大家认真地把苹果吃了,忽然觉得防炮洞里格外沉静。”联系上下文以和课前搜集的.资料理解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

(“沉静”是因为大家都不说话了。为什么不说话?因为每个人心里都非常不平静,流着泪,说不出话来。连长也激动得流泪了。此处无声胜有声,这是幸福的泪,是因为生活在战友的高尚友爱中而感到幸福;这也是骄傲的泪,是因为有这样一些在困难的时候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高尚的战友而感到骄傲。)

(2)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晚,在这饥渴交迫的夜晚,战士们让出了解渴的苹果,让出了意味着生命的苹果,在坑道内的战友们都感动了,为有这样的关怀与友爱而感到幸福与骄傲。让我们包括感动与敬佩,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配乐)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学到这里,同学们,你想说些什么呢?

2.志愿军战士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在困难面前,他们心里想的是他人。这种高尚的品格我们应该学习,老师希望大家永远记住“一个苹果”的故事。

五、作业

1.摘抄课文中你最受感动的句子。

2.写一篇读后感。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让他们敢问、敢说。这是基础。众所周知,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激发其学习的动力。所以,在教学时,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

一个苹果说课稿篇七

1、让幼儿初步的理解两数之间的多大小。

2、更进一步得理解数数。

在数物时的手不要遮住图案,最好是用小木棍,或时有一定长度的东西来带领幼儿按物数数。

1、一张图,上有20个苹果、15个梨、10个香蕉,按每排5个用排列法排列。

2、卡纸做的奖品彩色小苹果、香蕉、梨图案小勋章数个。

教师:小朋友们好,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幼儿;喜欢。

教:那有些什么水果呢?

幼:苹果、香蕉、杏、还有......

教:那么多,,哦那天水果王国给我送来了。

幼:好看。

教:想要吗?

幼:想。

教:那好。(拿出图)你们看这上面有什么呀?

幼;恩有苹果......

教:对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有多少个,我们一起来数好吗?

幼:好。

(1、2、3、4、5、6、……)。

教;哦苹果有20个,小朋友苹果有多少个呀?谁来回答。举手回答,不举手我不让回答,如果不举手,你也说我也说,那水果图案小勋章给谁呢?所以回答问题要把手举好老师叫了才回答。要不然水果家族的朋友不喜欢你们了,不给你们图案小勋章了哟(好,xx你来吧)xx幼:20个。

教:恩对了,来,你回答的很好,给你一个苹果图案小勋章。

(一样的依次的和幼儿再数一数香蕉和梨各多少)。

教:数出了香蕉15个梨10个,香蕉和苹果谁多一点呀?

幼儿:苹果比香蕉多一点。(教师在黑板上写上苹果多一点,再在苹果和香蕉的下面对应的写上个数的数字)。

教师:对了,那苹果20个,香蕉15个,那么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也就是20比15多、是20比15大,小朋友们跟着我说:20比15多,20比15大,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

(再依次说苹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关系)。

结束语;小朋友你们回家后再数一数别的玩具呀,杯子呀等等再比比谁比谁多,谁的数量大)。

一个苹果说课稿篇八

《一个苹果》是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篇课文记述了在抗美援朝时期,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空洞中,尽管干渴的厉害,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事情,歌颂了志愿军战士互相体贴的战友情。

这篇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这个特殊的时期,距离学生比较遥远。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多数学生生活条件很好,没有饱尝过难以忍受的干渴。所以,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课前布置学生查找当时故事发生的背景资料。教师利用音像呈现及影片剪辑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缩小学生与文本在内容、时空、情感上的视界差距。另外,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读感悟能力,而且,大部分学生愿意将自己的见解讲出来与大家分享,共同提高。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和教材内容的要求,结合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3、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而确定以下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志愿军战士间的战友情深,养成互帮互助,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教学难点:感同身受志愿军战士所处的恶劣环境,激起情感的共鸣。

教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利用情境教学法、读书指导法、抓关键词句突破、媒体辅助、评价激励等方法,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学生读中体会、读中感悟、以读激情,想象体验,合作交流,以突出学生主体与以读代讲的课程理念。

(一)课始对话,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课堂伊始,老师引起话题:“同学们,你们曾有过口渴的感受吗,能说一说你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吗?”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切身经历,将会很自然地进入“干渴”的体验,那种“嗓子冒烟”的感觉就必然成为理解课文思想情感的重要基础。然后我将采用“激将法”,“你只是几个小时最多不过半天没喝到水,那算不上什么干渴,连续几天几夜喝不到一滴水,而且还要打仗,那才叫真正的干渴呢!想一想,那会是什么样的滋味?”学生对此可能感到难以置信,紧接着我将给他们播放一个电影《上甘岭》的片断,然后我就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这就是当年志愿军生活的真实写照,由于敌机的封锁,防炮洞里的战士们已经连续几天几夜没喝到一滴水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个苹果》这篇课文正是发生在这个时期的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学生有了这样的间接性体验,对干渴的滋味感受得就会更加深刻,对课文的理解也就会变得水到渠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老师用课件出示重点生字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让学生带着下边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课文围绕一个苹果讲了什么事?”通过这一问题的思考回答,不仅有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将为精读阶段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三)深入学习,研读文本。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一个苹果》一文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是一篇渗透价值观教育的好教材。为此,在本环节我做了如下的安排。

1、感受“干渴”。

从文中哪些句子看出战士们非常干渴?学生汇报:

预设1、“已经几天没有喝过一口水,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课件出示)。

一个苹果说课稿篇九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三课《苹果丰收》。

这是一首朝鲜族歌曲,二声部合唱,曲调热情奔放,表现了在苹果丰收的季节里,姑娘们喜摘苹果时欢乐的劳动场面。

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的进一步扩展,五年级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本课第一乐段的旋律中虽然多是一字一音,但是旋律流畅,学习没有困难,难点是二声部的准确演唱。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的农家乐,以及朝鲜族人民喜获苹果丰收时的喜悦之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观、唱、庆丰收”的环节设计,让学生在感受、体验、模仿、探究、合作中学会歌曲,进而创造表现歌曲。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用活泼热情的情绪,准确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做到二声部声音和谐。

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遵循“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观丰收(视听结合,感受歌曲)——唱丰收(合作互动,学唱歌曲)——庆丰收(探究创造,表现歌曲)”三大环节,配以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打造有意境、有意思、有意义的音乐课堂。

一、观丰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所以在课的开始我便充满激情的对学生说“秋天到了,让我们一起到农村感受丰收的喜悦吧。听,哪里传来了欢快的鼓声?”教师示范两条不同的鼓声节奏,学生敲击身边的课桌等进行节奏模仿练习,为后面的歌曲伴奏做铺垫。接着观看以歌曲伴奏为背景的'朝鲜族歌舞及庆丰收视频,初步感受歌曲内容和情绪,为学唱歌曲做铺垫。

二、唱丰收。

第二环节唱丰收是合作互动,学唱歌曲环节,第一声部通过完整聆听录音、小组随琴填词分句自学、小组接唱、师生接唱的方式学习,唱不准的地方学生互相帮助学习,这一部分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每乐句第一拍附点音符表现了姑娘们蹦着跳着采摘苹果的情景,从而用准确的情绪演唱;在学唱二声部时我再风趣导入:“苹果丰收了不光是朝鲜族的姑娘们高兴,听,朝鲜族的小伙子也高兴的唱了起来,学生唱第一声部,老师模仿小伙子唱第二声部,之后学生再通过用“啦”模唱二声部旋律、填词唱、师生或生生分组练习学唱,解决二声部教学难点。最后分组看老师指挥完整唱全曲。

三、庆丰收。

新课标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所以课的最后我设计了庆丰收的唱奏演的教学活动,利用课前的鼓声为歌曲伴奏,,合唱部分用xxxx,分组,合作表现,增强合作意识,使歌曲学习推向高潮,适时渗透劳动快乐的教育,结束农家之旅。

说稿人:xxx。

xxxx年x月x日。

一个苹果说课稿篇十

七彩童年,阳光的生活!今天,老师又来发苹果了。

你瞧,一见到苹果,班上的每个人都风风火火地冲上讲台,人领那红红“红”苹果。

你看,我们的那几个女同学一拿到苹果,就飞一样的跑水池边洗苹果了,水还没有流干净,就将苹果往嘴里送。看她们津津有味的“啃”苹果,我想今天的苹果一定又香又甜。

今天我例外了,虽然看到其他同伴像饥饿的“老虎”,一会儿就吃完了苹果,但我却舍不得吃,这又香又甜苹果,我要先欣赏欣赏,再吃!

洗好了苹果,我慢悠悠向教室走动,谁知道,我刚走上楼梯拐弯,就碰到了一个六年级的女生在追一个男生,刚好撞到了我的手。于是,我的苹果就咕噜咕噜地滚到了地上,一直滚到水沟里,一会儿,不见踪影,我伤心极了。

到了晚自修结束,一件意外的事发生了,那好友丹丹静悄悄走到我身边,往我口袋里一塞,她就静静地离去了。我口袋一沉,是什么东西呢?我打开口袋一看,是丹丹的苹果呀!

我真想将苹果还给丹丹,她们寝室的门关了……。

我将苹果握在手上,我的同伴看到我遗失了苹果,自己不吃,送给我吃,我呢?

夜深了!我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我该……。

一个苹果说课稿篇十一

《水就是生命》是一篇说明文。作者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水的常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喝水的意义。说明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的道理。使我们不仅懂得了这些常识,更加懂得水在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从而自觉的保护水资源,为人类更加美好的生存作出自己应尽的义务。

学校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学生独立识字学词的能力比较强,上课愿意提问,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步骤和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时能比较准确地为文章做批注。平时他们喜欢积累,有较强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的团队意识较强,喜欢合作。

教学目标。

1.通顺流利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8个生字,正确理解读写粗制滥造、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水和人类的密切关系,体会说明文文字精炼,数据准确,说服力强的特点。

3.理解水就是生命,从小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懂得要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

4.初步了解写提纲笔记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水和人类的密切关系,理解水就是生命。

2.初步了解写提纲笔记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水的资料片,让学生体会水的美丽,水的激情,水在大自然中的重要地位和它的神奇魅力,并且让学生谈谈自己观看后的感受。(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水有关的课文。(板书、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到些什么?(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教师随机评价)刚才同学们就这个课题,谈了自己的看法。让我们看看从课文中能否有新的'发现?(调动学生读书兴趣)。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出示生字词,指读,解释词语不言自明、粗制滥造等(注意分层次识字)。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精读课文,感悟文章特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1)自读思考。

(2)集体交流:

(帮助学生梳理出课文主要写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在人体中的作用;喝水的道理。)。

2.自由读课文,将课文中有关水的内容记录下来。

3.重点研读课文的第二部分。

(1)出示:液、汗、泪、尿、泄,齐读这几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评价)。

这些都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它们又都和水有关系。

(2)水在我们的身体中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呢?请同学们再一次认真读书,划出有关语句。

(随学生回答,板书:化学师、运输兵、调节器、润滑剂、卫士)。

(3)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水是化学师、运输兵、调节器、润滑剂、卫士呢?一边读,一边划出有关的依据。并将自己的感受强烈的地方做好批注。

(4)集体交流。一边交流一边谈感受,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到水对人体的重要性。

(5)齐读第七自然段。

小结:的确,不吃饭可以坚持几十天,但是不喝水一个星期也活不成!水在我们的身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维持着我们的生命(板书:维持生命)所以我们要讲究饮水卫生。(板书)。

4.研读第三部分。

(1)讲究饮水卫生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加以注意呢?读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和同桌交流一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集体交流。(归纳板书)。

5.归纳提纲:

(1)学生对记录下来的课文中有关水的内容进行修改,试着归纳成提纲,在小组中交流。

(2)集体交流。将学生写的提纲与课后提供的提纲相对照找出不足。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并让学生明白写比较详细的提纲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具体的掌握内容要点)。

6.现在同学们已经成为研究水与人类关系的专家啦,有一位科技日报的记者,想采访一下专家们,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提纲进行对话。

(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补充资料,课外延伸。

1.补充课前学生搜集的水资源现状的资料。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水与人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可是当你听了刚才同学们交流的这些资料后,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吗?(学生畅所欲言)。

2.教师总结:水和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水就是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爱护水吧,否则,人类见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

(让学生懂得要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

五、书写生字。

学生自学,然后给大家当小老师讲解生字。

提示:比较形近字记住字形,如:溶(溶解)与熔(熔化)、榕(榕树),泄(排泄)与屉(抽屉),唾(唾液)与捶(捶打),惕(警惕)与踢(踢球),剂(剂量)与济(经济),疫(防疫)与役(兵役)等;胃、尿与字的意思相联系来记住字形。

作业:

1.写心得体会。

2.以珍惜水资源为主题办一份手抄报。

点评:

这是一篇说明文,如何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呢?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以读为主,将读书的权利交给学生,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上。在学习第二部分的时候,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几个带有三点水偏旁的生字,引导学生了解水和我们的健康是息息相关的。在学生潜心默读的过程中了解为什么称水为化学师、运输兵、调节器、润滑剂、卫士,从而感受到水的重要性。从整个课堂来看,学生有很充分的读书交流的时间。

在本节课上,教师还特别注意读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记录读书内容、试着归纳提纲,再和课后的提纲作比较,使学生明白详细的提纲笔记,可以帮助掌握文章要点,并在今后的阅读中用好这种方法。

通过学生、教师的资料整合,唤起学习的情致。在结尾部分,还设计了课外延伸内容,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教师在学生学习课文后,设计了采访一下专家,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根据提纲进行对话。的环节,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课文。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用这种方式创设一种情境,贯穿到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中。

一个苹果说课稿篇十二

那个大苹果掉下去以后,过了几十天,烂掉的大苹果开始发芽长叶了。一天天过去了,苹果树上长出了一个个小苹果,大苹果妈妈将这些小苹果召集到她身边,说有一件大事和他们说。

苹果妈妈亲切地问:“宝宝们,你们长成大苹果后准备干什么呢?”

“还能干什么,当然是去炫耀自己了,让别人觉得我们是世界上最好最香的大苹果!”其中一个小苹果无所谓地答道。

苹果妈妈听了小宝宝的话,十分生气,她严肃地说:“你们千万不能这样呀,我以前就是因为自己太过于骄傲,没有及时被人们收藏到储藏室去,所以才腐烂在地里的呀!所以请记住,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骄傲,要向更高的地方勇敢攀登,我们终究是苹果,是要为人类服务的,只有奉献了自己,才会感到快乐。”

苹果宝宝们听了这番话,大声说道:“记住了,我们肯定不会炫耀自己了,不会骄傲的!”

小朋友们,你们记住了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一个苹果说课稿篇十三

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阳光明媚,这是一个高兴的日子,由于一件小事,这个星期天变得更加完美。

早上,我突发其想:“叫上同学去爬山吧!”事不宜迟,想到就做到。不一会儿,同学们都集聚在一起,准备去爬山喽!一路上说说笑笑,不一会儿,我们已经到山脚下了。

走过了一条条小径,爬到了半山腰,我们都又累又渴。突然,远处有一棵苹果树,树上竟然有一个红苹果,它在翠绿色的叶子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鲜艳。我们用木棍好不容易才把它打下来,可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我们一共6个人,怎么分呢?我在心里想。“要不然我们轮流吃吧!”一名同学说。我们听了点点头,都同意,第一个吃苹果的是我。

我望望苹果,又看看其他人,他们看着我,微笑着。我紧紧的握住苹果,想:如果我吃多了,同学们就不能多吃了,但,如果吃少了,那就解不了渴。我的内心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我闻了一下苹果,真香!我忍不住香味,咬了一小口。再看看其他人,他们期待着,我笑了笑,把苹果传了下去。但是出乎我的意料,其他人也是咬了一小口,又传到了我的手上,手里的苹果还流着余热,那种余热是每一个人关心别人的一种爱,那种爱是一种纯洁的关心。

苹果又传了下去,关爱也传了下去。

一个苹果,它包涵的意义不平凡,它凝集着大家的关心与关爱,就让苹果一直传下去吧!

一个苹果说课稿篇十四

今天一上课,张老师就拿着一个绣着白花的深色布袋,神神秘秘地问我们:“你们猜这里面装着什么?”张老师这一问,原本安静的教室刹时热闹起来,有人说是苹果,有人说是鹅蛋,有人说是眼球,为了让我们明确布袋里面是什么,张老师让我们摸了摸,从外形上感觉圆圆的。突然,有人喊了一句:“是普通苹果呀!”张老师笑了笑说:“对,就是普通苹果。”

说着,张老师从布袋里将苹果掏了出来。它的形状像过年时的`小灯笼,不过顶上有一个像鼻孔一样的凹坑。远看红红的,走近一看,却是红黄相间,还自带一些黄色的小点点,好似人脸上的雀斑一样。它有张老师的拳头大小。掂一掂,大约三百克左右。闻一闻,哇!一股苹果特有的香味像一阵风似的扑鼻而来,馋得我口水直咽。

张老师就是张老师,好像看透了我们的心思。只见张老师拿起刨刀,三下五除二就把苹果的外衣脱了下来,米黄色的果肉顿时透了出来,这时香气更加诱人了。啊,要是能吃上一口会是多么爽啊!正在我馋入非非之时,张老师已用小刀将苹果切成了好几块儿,分给我们每个人一块,我慢慢地品尝着:脆脆的,凉凉的,甜甜的,吃到嘴里爽爽的!

张老师告诉我们,苹果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和维生素c。俗话说:“一天一苹果,医生不找我!”看来这话是有道理的。

最后,老师让我们用苹果展开想象。有人想到了一首很火的歌叫《小苹果》,有人想到了苹果派,有人想到了苹果代表平安,还有人想到了苹果乐高,而我想到了可口的苹果汁。

苹果不仅外形美观,味道很诱人,而且营养还特别丰富,我真的是从心底里喜欢上了苹果!

一个苹果说课稿篇十五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战友间互相关心的思想感情。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结尾一段话的意思。

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鹏博士。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指名背诵。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一个苹果》,讲的也是抗美援朝中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根据预习提示中的要求检查预习情况。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

2、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这个防炮洞怎么样?课文中是怎么讲的?

3、课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他们都口渴难忍?

三、进一步自学理解。

1、提出进一步自学的要求:

(1)默读课文,把讲传苹果和吃苹果的两个部分找出来,做上记号。

(2)想想传苹果和吃苹果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教师巡视。

3、讨论交流。

(1)课文哪个部分讲传苹果?哪个部分讲吃苹果?同座的两人分别把这两部分读一读。

(2)传苹果的结果怎样?吃苹果的结果怎样?传苹果和吃苹果的结果为什么会这样?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练习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段意。

二、同座轮流朗读课文,相互评议、订正。

三、讨论课文。

1、“强烈感情”指的是一种什么感情?

2、为什么说进出的泪花是“幸福的”泪花?

3、练习朗读最后一段,读出感到幸福,感到骄傲的思想感情。

四、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提出要求: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用前两篇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概括一下。

2、学生在作业本上练习概括,教师巡视指导。

3、请几个学生读读概括的中心思想,师生共同从内容和格式两个方面进行评议。

4、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应该怎样概括?

5、学生修改自己概括的中心思想。

五、布置作业:朗读课文。

一个苹果说课稿篇十六

《圣经》之开篇,上帝照自己的形象用尘土造人,将空气吹人其鼻孔而成为“有灵的活人”,取名亚当,并将他及其妻夏娃同置于伊甸园中,禁止他们采食“知善恶树”上的果子。

伊甸园四处有河,果木繁茂,景色优美——但这一切都被一只“苹果”所破坏了,这只能使人“眼睛明亮”、“知晓善恶”的果子激发了人最早的“好奇”。

亚当、夏娃偷吃了禁果后被逐出了伊甸园,而这只苹果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只名垂史册的果子。

第二只苹果出现于牛顿时代。

在一个阳光普照的日子里,这只熟透了的苹果按捺不住成熟的喜悦,不偏不倚地掉在了牛顿的头上,这一砸砸出了一个新的时代,砸醒了万有引力、重力与向心力,它推动了人类力学的进程。

第三只苹果按理说不是现实意义中的苹果,但它却家喻户晓——那就是鼎鼎大名的“苹果”电脑。在pc机进入中国之前,人们就知道了“苹果”电脑,那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伴随我们走到今天。

它已经遍布全球,逐渐深入到每个家庭,每个领域之中。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50258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