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感动中国王玥篇一
库尔班深知教师队伍的稳定对学生的重要,但作为民办学校,这所小学的汉族教师没有编制,而很多人都渴望一个稳定的铁饭碗,加上小学地处乡村,交通、生活不便,教学压力大,教师的流失率很高。
每年的特岗教师考试都是库尔班内心最矛盾的时刻,他一边言不由衷地对教师们说,“好好准备,希望你们能考走!”一边期望“自己的宽容能让他们改变态度”。20xx年,连最坚定的李永红也动摇了,在家人的说服下参加了考试。
被录取决定离开的那晚,所有人都睡着了,李永红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哭,这个瘦弱精干的女子将她所有的教案和学生作业铺在讲台上,心里默默地对库尔班说了一声“对不起”。
在四团附近的公立小学工作,李永红终于能够每天回家照顾孩子,可她心里却留有遗憾。20xx年,她辞职重返库尔班的小学,再也没有离开。
20xx年6月28日,对库尔班·尼亚孜来说是极为煎熬的一天,第一届小学毕业生报考“疆内初中班”的成绩即将揭晓,全校师生在电脑前守了一天。库尔班甚至想,“如果失败了无颜面对家乡父老,干脆到内地隐姓埋名再不回来了!”
大家从艾孜买提的分数查起,满分300分的卷子竟然考了227分,李永红惊喜地从凳子上跳起来,38个孩子竟然有32个考入了“疆内初中班”,录取人数占了乌什县录取总人数的一半。
从此以后,这所小学再也没有愁过招生。学校容纳不了太多学生,有的家长就在学校门口不走,甚至说,“只要能进这所小学,缺床我就搬床,缺课桌我就买课桌!”直到库尔班收下孩子才放心离开。一名曾经阻碍他办学的人为了自己的孙子上学,向库尔班校长承认了错误,“以前我不该那样对你,请你原谅我的无知吧!”
穆萨和同学们在昌吉州四中的“疆内初中班”就读时,库尔班专程探望,得知上初二的穆萨学习成绩全年级第一,库尔班又重复了一遍“你一定能考上清华大学”。
到了高三,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穆萨觉得自己离清华大学太遥远,库尔班想找人为他补习,并劝说他,“别放弃目标!”
20xx年高考成绩公布的那天,连穆萨自己都没想到,他竟然超常发挥考了701分,顺利被清华大学医学实验专业录取,穆萨能感觉到,那天库校长和自己一样激动。那年,不少曾经就读于这所小学的维吾尔族学生陆续被各地的高校录取。
建校以来,这所小学一直是以民办公助的形式办学,办学条件越来越好。库尔班·尼亚孜细数各级党委政府的扶持与帮助:乌什县委、县政府无偿划拨1.5万平方米土地,县教育局每年选派4名公办教师支教;自治区教育厅拨付项目资金1647.12万元建设新校区,阿克苏地区配套资金建新校区,购置床铺、被褥、灶具、餐具等;学校被纳入国家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范畴,在校生和公立小学生一样同享“两免一补”、营养餐补助资金等……
最令库尔班骄傲的是,20xx年来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贯穿于这所小学的教学管理中,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注入孩子心中。春节吃饺子,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背诵三字经、论语,学习秧歌、京剧、二胡、古筝、国画……中华传统文化早已融入这所小学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自20xx年开始,学生们每天都要朗诵一段誓词:“我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作为炎黄子孙我感到非常自豪,我爱伟大的祖国,我爱首都北京,我愿做民族团结的小主人,弘扬优秀国学文化,传播民族团结正能量,愿祖国早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看着毕业的孩子们走出封闭的乡村,走出乌什县、走出新疆,到更广阔的世界学习生活,我的梦想实现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的职责和义务是让更多的孩子学好国家通用语言,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库尔班·尼亚孜说。
感动中国王玥篇二
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一场大火打破了这里原本宁静的夜晚。
这场森林火灾经过一天一夜的扑救也没有停息。在3月31日下午,当扑火人员还在转场途中时,山间的风力突变瞬间反生了改变,致使山火突发爆燃,包括杨达瓦、邹平、捌斤在内的30名扑火英雄牺牲。
据统计,四川凉山火灾中,仅森林消防支队就有27人牺牲,其中还包括24名90后和2名00后。
森林防火,不如主动放火
在美国黄石公园,因为公园管理局对森林火灾采取“零容忍”政策,所以导致树木数量的增长速度加快。
结果就是森林老化的速度也加快了,死掉的树木导致森林里到处是灌木、树枝和落叶。而因为这些易燃物质,也使得黄石公园的森林处于一种极其不稳定的状态:一旦爆发火灾,很快就会蔓延到整个区域,无法有效控制。
如今,公园的防火政策是禁止一切人为因素造成的火灾,但如果是自然发生的火灾,只要火势没有失控,没有威胁到人类和建筑,他们就会听任这些火苗自生自灭。甚至,公园的工作人员会故意把一部分存在火灾隐患的死亡树木烧掉,人为地烧出来一些隔离带。
因此,防范森林火灾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地先放一把火。
加班 vs 死亡,你会如何选择?
正常的职场工作中,你或许有加班、有应酬、有争吵、有哭泣……可是应该没有直面生死的危险,而那些奋斗在一线的消防员却有。
生活中很多人都在抱怨加班的痛苦,可是却没想过这些牺牲的消防战士死亡前的笑容。
面对无法选择的死亡,你尚且如此。那么,人为的加班也就不足影响到很大的范围了。
这时,回想现实的工作,你们是多么的幸福。至少有亲人的陪伴,多了一些呼吸时的凝想,少了许多未完成的遗憾。
感动中国王玥篇三
28年前,“八十年代新雷锋”、“当代保尔”——张海迪的故事感动了大江南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当时年仅26岁的嘉兴盲人朱丽华,正是在她的精神激励下,自强不息,在黑暗世界里创造了一份光明的事业。
然而,朱丽华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能有一天见到张海迪,零距离聆听她的教诲。昨天,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在参加了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嘉兴赛区的活动后,晚上7时40分,抽空在嘉兴国际奥林匹克酒店12楼,与朱丽华坐在了一起。
两个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年龄仅相差2岁的女性,一见面,都显得十分激动。张海迪坐在轮椅上,精神饱满地望着身旁的朱丽华,谈人生、谈学医、谈心得,时而细声细语,时而开怀大笑。
第一次现场听到张海迪的声音,朱丽华脑海里立即浮现1983年听广播的情景。“您的声音和故事,很快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朱丽华动情地说,由于意外事故,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少女,五彩缤纷的世界从此变成了无法抹去的黑色,是张海迪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她挑战自己,战胜困难。
20多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朱丽华凭着顽强的毅力,认真学习钻研按摩技术,自学成才取得大专文凭,成为一名中医师,并且热心传帮带其他盲人从事推拿工作。经过10多年的努力,她将推拿诊所办得红红火火,还解决了10多名盲人的就业问题。从事推拿工作至今,她累计治疗的患者已达17万余人,有百余患儿在她手下神奇站立起来。
听了朱丽华的经历,张海迪十分开心,并回忆起自己15岁时,随父母学习针灸和行医的经历,她意味深长地说:“盲人心里应该有个太阳,永远乐观面对生活。”朱丽华也感慨地说:“你的精神感染了我,你是我的救命恩人!”说话间,两人都开心地笑了。
当了解到朱丽华如今不仅是嘉兴市盲人协会主席,还是市政协委员,并先后获得嘉兴市残疾人自强模范、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十大之江先锋”等各种荣誉时,张海迪连连称赞。
谈话很快就超过半小时。作别张海迪,走出门外的朱丽华仍显得十分激动:“这半小时将是我人生的一大财富,我将永远珍藏,继续努力,多为残疾人事业贡献力量。”
感动中国王玥篇四
20xx年前,“八十年代新雷锋”、“当代保尔”——张海迪的故事感动了大江南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当时年仅26岁的嘉兴盲人朱丽华,正是在她的精神激励下,自强不息,在黑暗世界里创造了一份光明的事业。
然而,朱丽华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能有一天见到张海迪,零距离聆听她的教诲。昨天,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在参加了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嘉兴赛区的活动后,晚上7时40分,抽空在嘉兴国际奥林匹克酒店12楼,与朱丽华坐在了一起。
两个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年龄仅相差2岁的女性,一见面,都显得十分激动。张海迪坐在轮椅上,精神饱满地望着身旁的朱丽华,谈人生、谈学医、谈心得,时而细声细语,时而开怀大笑。
第一次现场听到张海迪的声音,朱丽华脑海里立即浮现1983年听广播的情景。“您的声音和故事,很快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朱丽华动情地说,由于意外事故,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少女,五彩缤纷的世界从此变成了无法抹去的黑色,是张海迪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她挑战自己,战胜困难。
20多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朱丽华凭着顽强的毅力,认真学习钻研按摩技术,自学成才取得大专文凭,成为一名中医师,并且热心传帮带其他盲人从事推拿工作。经过10多年的努力,她将推拿诊所办得红红火火,还解决了10多名盲人的就业问题。从事推拿工作至今,她累计治疗的患者已达17万余人,有百余患儿在她手下神奇站立起来。
听了朱丽华的经历,张海迪十分开心,并回忆起自己15岁时,随父母学习针灸和行医的经历,她意味深长地说:“盲人心里应该有个太阳,永远乐观面对生活。”朱丽华也感慨地说:“你的精神感染了我,你是我的救命恩人!”说话间,两人都开心地笑了。
当了解到朱丽华如今不仅是嘉兴市盲人协会主席,还是市政协委员,并先后获得嘉兴市残疾人自强模范、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十大之江先锋”等各种荣誉时,张海迪连连称赞。
谈话很快就超过半小时。作别张海迪,走出门外的朱丽华仍显得十分激动:“这半小时将是我人生的一大财富,我将永远珍藏,继续努力,多为残疾人事业贡献力量。”
感动中国王玥篇五
“这几天,忙着处理支教物资的事情呢!”国庆假期,浙江宁波“支教奶奶”周秀芳从湖南回到了浙江宁波的家乡。前些天,在湖南溆浦山区,由她牵线捐建的29所学校全部建成。这几日,在宁波家中,她仍牵挂着千里之外的山区,安排起当地学校多媒体一体机等教学设备的落地事宜。
全国道德模范周秀芳,原本是宁波市鄞州区李惠利小学的一名退休教师。退休后的她常常辗转于贵州、湖南两地,进行长期支教,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支教奶奶”。
周秀芳的支教路从20xx年开始。“我心里一直有一个‘支教梦’。”周秀芳说,50岁时,她曾因年龄大而被拒绝过支教申请。直到20xx年,看到贵州省惠水县招募支教老师,“不甘心”的她又燃起了这个梦想。
支教之路,远非易事。山路陡峭,蜿蜒曲折,走访学生时,周秀芳常常手脚并用,抓着身边的树枝、茅草,一点点艰难前行。艰苦的物质生活对她的身体造成不小的伤害。“如果不保养膝盖,晚年或许就要在轮椅上度过。”医生曾这样告诫过周秀芳。
然而,这些并没有阻止她的支教脚步。在贵州、湖南执教后,周秀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着更多的人关注起这些教育资源贫瘠的地区。
电话、微信、微博……在周秀芳的支教事迹被广为报道后,她收到越来越多的爱心捐款。如今,周秀芳已不仅仅是一名支教老师,更化身为一名“爱心搬运工”,将来自遥远的爱意源源不断地输送进大山深处。
“因为周奶奶和其他奉献爱心的叔叔阿姨,我们才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课。”来自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观音阁镇颜家垅村兴华希望小学的小美(化名)说。前不久,在周秀芳牵线建成的第29所希望小学的多媒体教室里,小美第一回听到了宁波鄞州的老师进行的视频同步授课。
这一次,周秀芳又在溆浦山区连续待上了数日。为了带领着爱心人士一起走访学校和村子,年逾古稀的她经常忙到深夜,才躺下休息。
最终,在周秀芳的奔走和呼吁下,宁波地区爱心群体先后捐建了36台多媒体一体机,并相继投入使用。“我们想让这里的孩子也接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谈及筹划多媒体教室的初衷,周秀芳坦言。
这个国庆假期,从湖南回到宁波,周秀芳还是没有闲下来。接起一个又一个电话,她又询问起了一千多公里外大山里的孩子们上学的事情……
感动中国王玥篇六
"简单"铸就伟大
近日,徐前凯同志英勇救人的事迹感动着整个山城人民。对于他的举动,他只说了一句话——"来不及多想,救人!就这么简单。" 简单的他却在别人危难关头,临危不惧,伸出援助之手。"简单"铸就了他的伟大。
"简单"的工作理念,铸就了徐前凯的伟大。作为一名火车站职工,他对自己的要求很简单,那就是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在"好"字上下功夫。刻苦钻研业务本领,主动学习铁路行车各工种新知识新技术,熟练掌握本职岗位知识技能,多次在技能大赛中名列前茅。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学习徐前凯同志的刻苦钻研的工作理念,在工作中,练好业务基本功,汲取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方法。要吃得了苦,能耐得了劳,常怀着一颗热情积极的心去面对群众工作。
"简单"的生活理念,铸就了徐前凯的伟大。作为一名重庆儿女, 他的想法很简单。在外当兵两年,有了稳定的工作,为了与父母团聚,他毅然放弃了之前熟悉的工作环境,申请调回成都铁路局荣昌火车站工作。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要学习徐前凯同志安于平凡的生活理念。有的党员干部抵不住金钱、权力和美色的诱惑,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生活在于安乐,在于平凡,我们应当远离纸醉金迷,不追名逐利,不在灯红酒绿中迷失自我,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去面对身边的人和事。
"简单"的人生信念,铸就了徐前凯的伟大。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的做法很简单。当有人处于危难之时,他挺身而出,在短短几秒间,他毫不犹豫奉献自己,挽救一条生命。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学习他不计得失、勇于奉献的人生信念。我们要敢担当、有作为。群众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困难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危难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永远高于一切。要不计得失、敢于奉献,真正做到了"重要时刻站得出来,关键时刻打得出去",常怀一颗正义之心带给社会正能量。
就是这样"简单"的徐前凯以他见义勇为、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激起人们心灵中的阵阵波澜。他在危难关头表现出的义举将鼓舞着我们基层党员干部将这份"简单"的精神力量,化为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动力。
感动中国王玥篇七
一段辉煌让时代铭记
1981年11月16日傍晚,全国人民守在黑白电视机和收音机前,此时,第三届女排世界杯的决赛正在日本大阪体育馆进行,中国队对阵东道主日本队。在主场球迷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一个叫郎平的北京女孩扣下了最后关键一分,中国女排3∶2艰难获胜拿到世界冠军。
中国女排7战7胜,首夺世界冠军,实现三大球历史突破。
让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是,这仅仅是一段传奇故事的开端。1981年在日本世界杯夺冠后,中国女排接连拿下了四个世界冠军:1982年第九届世界排球锦标赛冠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金牌,1985年第四届世界杯冠军,1986年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
这五支冠军队伍里,始终都有郎平的身影——前四年,她是队内的头号主攻手,1986年,她以助理教练身份出征。
取得这样梦幻般成就,郎平靠的无非是一个“拼”字。
“我记得特清楚,我们一进体育馆,墙上就挂了大标语,卧薪尝胆,打败日本韩国。”郎平说。
“每天就是三点一线,训练场、食堂、宿舍。”年轻的郎平知道,“你不比人家多付出,不这么艰苦地去训练,你就赶超不了别人。”
正是凭着这股刻苦劲,郎平包揽了三大赛的冠军mvp(1982世锦赛,1984奥运会,1985世界杯),也让她赢得“世界第一主攻手”称号,成为球迷口中的“铁榔头”。
感动中国王玥篇八
永不放弃”是致力振兴中华,表现形式是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既体现为“用兵一时”,更体现为“养兵千日”
23日晚,从里约奥运会上载誉归来的中国女排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受到数千粉丝的夹道欢迎,现场陷入一片沸腾。这是人民群众对女排姑娘们发自内心的礼赞。
在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可谓带给全国人民的最大惊喜,多少人欣喜若狂,热泪盈眶。为什么女排夺冠产生如此强烈的社会反响?是广大人民群众怀念女排精神、渴望女排精神。
什么是女排精神?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人们曾将其简单地概括为“顽强拼搏、为国争光”。后来官方的定义是“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笔者认为,“永不放弃”是女排精神的精髓,“永不放弃”是致力振兴中华,表现形式是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既体现为“用兵一时”,更体现为“养兵千日”。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百废待兴,十分需要注入“永不放弃”的精神力量。那时,“”刚结束、改革开放刚开始,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非常贫乏。要克服民众自卑心理,激发国民“永不放弃”信念,必须做出振奋人心的大事。就在这样的时刻,女排夺冠为我国送来了一场“及时雨”:中国能成功、中国人能行。有了女排精神作为催化剂,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我们在发展市场经济中没有放弃社会主义,我们在加入全球化中没有放弃自力更生,我们在追求效率的同时没有放弃公平正义,我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没有放弃科学发展。
如今,我们党正全力以赴奔向“两个一百年”目标,更需要强化“永不放弃”的精神力量。今天的中国已经今非昔比,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然而,生活水平提高了,一些人的干事劲头却有下滑倾向,骄傲自满、小富即安、得过且过、追求享乐等不良风气有所蔓延;一些领导干部“不想为、不作为、不知为”,改革动力、改革策略、改革成效明显不足;部分企业对转型升级存在畏难情绪,一些企业宁愿关闭企业不愿再创业。就在全党实施“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重要时刻,女排阔别20xx年再次在奥运会上夺冠,让全国人民惊喜地看到女排精神又回来了,而这种“永不放弃”女排精神正是当前我们党、我们国家非常急需的。
实质上,“永不放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战争以来,国家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多少爱国仁人志士“永不放弃”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志向,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今天,以同志为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充满信心地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胜利前进。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永不放弃”之梦,只有“永不放弃”,才能最终实现中国梦。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归结为一点,就是“永不放弃”,不放弃我们党的建党“初心”,不放弃我们党为实现“初心”的不懈奋斗。
向中国女排学习,愿“永不放弃”的民族精神永放光芒。
感动中国王玥篇九
他是了不起的榜样
我和老毛是同事,是警队里的室友。在我眼中,老毛就像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尽己之力,用了整整12年,修筑起一条科学而有温度的涉艾病犯监管、维稳一方的平安路。
老毛拥有的不仅仅是勇气,也拥有工作的智慧。患有艾滋病的罗某是涉嫌故意杀人的在押人员,从小习武,生性好斗,20__年入监所时27岁,力壮身强,是个不服管的刺头,自然对老毛多有抵触。老毛想到个办法,先削掉这个刺头身上的尖刺,决定同他比赛体能。习武出身的罗某1分钟做了60个俯卧撑,而当时年近50岁的老毛却做了80个。经过这一回合,刺头彻底被征服。
多年后,被判处死缓的罗某在狱中给老毛回了一封信,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是您在我最危难的时候帮助我、教育我、引导我,让我懂得了忏悔,懂得了反思,懂得犯了错就要承担责任,去面对今后的一切……”
老毛还充满了对在押人员合情合理有分寸的人性关怀。一次,因为轮派任务的安排,我也亲历了老毛的工作。那是一次牢狱任务。犯人孙某身患艾滋病和肺结核重症,肺结核还在开放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4个小时的车程后,到达了监狱,监狱却因担心孙某肺结核传染威胁而拒收。老毛再三协调,辗转联系上杭州一家医院,才算是解了困局。此时已是晌午,老毛领大家出了监狱,在山路岔口的一家牛肉面店歇下脚,老板吆喝:“上五碗面。”老毛立马严肃地提高嗓门:“不!是六碗!”老板看了看戴着手铐的孙某和五个民警,恍然道:“对对,六碗!”面端上来了,老毛分一碗给孙某,又给他松了松手铐,沉声道:“抓紧吃!”此时的孙某,埋着头吃面,眼眶却是红的。
当然,工作中的老毛不仅仅只是付出和辛苦,也有他的成就感和开心之事。一次,老毛把手机落在宿舍,突然频繁响起急促的微信提示音。事后,老毛告诉我,提示音来自一个他组建的微信群,取名叫“关爱会”,是为出了看守所、回归社会的艾滋病人组建的。手机频繁作响,是一名艾滋病人在长沙找到了工作,欣喜而迫切地想要第一个告知老毛。
我看着老毛,常常会有些恍惚。这是一个平凡的同事,这又是一个了不起的榜样。他是千万监管人的典型代表,是艾滋病犯管教岗位上当之无愧的“拆弹专家”,更是初心永志、牢记使命、忠于职守的时代楷模。
感动中国王玥篇十
10月17日上午,嘉兴市民政局召开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全市民政系统110余位党员干部齐聚一堂,认真倾听、用心感悟;审视初心,锤炼党性。
“福利院是我从学校毕业后的第一个工作单位,从那时起就知道丽华阿姨自强不息的故事和乐于奉献的情怀,一直非常敬佩她。”听了朱丽华的事迹,市地名办主任朱瀛深有感触,“学习了丽华阿姨的先进事迹,她朴实的语言、崇高的思想,让我再一次深受感动,也深受教育。”
民政工作与老百姓息息相关,老百姓的需要就是民政人工作努力的方向,民政事业任重道远,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具有敢于吃苦、勤于工作、迎难而上的精气神。身为一名民政干部,朱瀛对自己接下来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要进一步以过硬的党性和扎实的作风,勇于难题,立足本职岗位,争创工作业绩;养成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好品质,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的‘服务员’这个身份,自觉摆正位置,一切以为民、利民、便民为宗旨,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把群众的事情办好、办细,真正将群众放在心上、职责扛在肩上、责任落到实处。”
朱瀛坚定地说:“我将把这份感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埋头苦干,进一步树立勤奋敬业、踏实肯干的好作风,对标身边的先进,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为民政事业添砖加瓦!”
有相似经历的人,聆听朱丽华事迹的时候不只是感动,更有一份对她的敬佩。
10月25日,听着朱丽华讲述自己已经签下了器官捐献书的时候,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的党员陈美芳流下泪来。曾经是一线护士,陈美芳最了解医护人员的艰辛,当她聆听朱丽华的讲话时,心灵依然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学医的过程痛苦又枯燥,一般人都很难坚持下去,何况是一位盲人。”陈美芳感叹道,朱丽华一定是内心非常热爱这个职业,并且有超乎想象的毅力才能成为嘉兴唯一的盲人中医师。在工作上,朱丽华刻苦钻研,治疗了300多例脑瘫患儿;在生活中,朱丽华又奉献自己回报社会,这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榜样。
“行医过程中,医生都会遇到一些误解和困难,朱丽华不但克服了困难,还自主创业。”相似的职业经历,也让陈美芳特别有感触,“她决定捐献器官,也是燃烧自己最后一丝能量,为医学作贡献,真的非常伟大。”
感动中国王玥篇十一
徐前凯,男,汉族,中共党员,1987年12月出生,20xx年12月入伍,重庆荣昌人,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车务段荣昌站车站值班员。
他18岁参军,曾在洪水中救起放牛娃,在寒冬跳进淤泥里加固连队的鱼塘。退伍后,分配到遵义车务段,后调入重庆车务段,先后6次获段岗位技术比武第一、第二名,多次荣获段“安全生产标兵”“先进生产者”称号。
20xx年7月6日15时49分,他跳火车救下一名穿行铁路的68岁孤寡老人,自己的右腿被火车碾断,导致膝盖以上高位截肢,其胸怀善良之心,勇行扶危之举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荣获“最美铁路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新时代·铁路榜样”等称号 。
徐前凯同志在横穿铁路老人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舍生忘死,挺身而出,用热血奏响了一曲英雄凯歌。
他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重庆日报等媒体报道后,瞬间刷爆网络,引发无数网友的感动与敬佩。
徐前凯刚入伍时,身体瘦弱,体能较差,但他没有气馁,拼命“开小灶”查缺补漏、强化训练。
5公里武装越野,他给双腿加绑沙袋还要多跑几公里;单双杠手臂力量不足,他举哑铃、做俯卧撑直到汗水滴湿整张报纸;手榴弹投不远投不准,他把背包绳一头栓树上一头绑手上来回挥动练爆发力、练“瞄准”,以致手掌脱皮见血。
不到半年,他的体能科目全部达优,长跑、器械测试还经常进入“前三甲”。
20xx年5月的一个暴雨天,徐前凯巡逻返回途中发现一个放牛娃被困在河中央。他毫不犹豫地纵身跳下水,救下随时可能被洪水吞没的放牛娃。
当得知放牛娃刚上小学二年级,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与爷爷相依为命时,他掏出身上仅有的160元钱,后来每月发津贴都会拿出一部分钱给他们爷儿俩送去。
两年军旅历练是徐前凯人生宝贵的课堂,得到了意志的磨炼、党性的锤炼,他凭着过硬的素质与高尚的人品,不仅入了党,还被评选为“优秀士兵”。
感动中国王玥篇十二
张桂梅,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载,带着1800多名大山女孩儿与命运“叫板”,帮助她们走出大山走进大学,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命运,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用实际行动书写“燃灯”担当,不愧为“感动中国人物”。
当前,项项任务“压肩烫手”,特别需要张桂梅似“桂”如“梅”般忠诚、奉献、纯粹的干部,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中擦亮底色、永葆本色、抛光润色。
擦亮底色,坚守初心、对党忠诚。从1998年4月,她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入党20多年来,她始终爱党、护党,忠诚于党。她反复说:“你们可以说某个干部不行,但绝不可以说共产党不好,如果没有共产党,哪儿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样一句话,她讲了22年,不知有多少遍,她说还要继续讲下去。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对党绝对忠诚是政治标准,更是实践要求,既看政治态度更看实际行动,必须落实到一言一行、体现在一点一滴、贯穿于一生一世,始终像张桂梅那般,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擦亮对党忠诚、对党感恩、对党信赖的底色,永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初心。
永葆本色,甘为人梯、无私奉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张桂梅同志坚守滇西贫困地区教育事业40多年,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秉持为民情怀,保持铸魂育人定力,用爱心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用实际行动践行“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真诚诺言,书写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忘身为国尘氛尽,荡产轻金粪土挥。”党员干部的身份是公职、公仆,职责是公务、公干,无私奉献是党员干部靓丽的本色。坚持像张桂梅那般,把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处世态度和最高追求、最高目标,淡泊名利、一心为民,以无私树立正气,维护好党员干部的公仆形象,用真情凝聚人心,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抛光润色,坚韧纯粹、执着追求。张桂梅高洁坚韧、不畏艰难。哪怕摔断过肋骨、迷过路、发过高烧、旧病复发晕倒在路上,她也坚持走访学生,持续了11年,覆盖学生1345人,行程近11万公里,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基层教育工作的责任和担当,用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干事品格为贫困山区孩子撑起了一片蓝天。“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当前,疫情反弹风险较大、脱贫攻坚收官在即、改革攻坚任务艰巨。当敢于像张桂梅那般,扎根基层一线,向改革攻坚中的“硬骨头”叫板,敢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烫手山芋”,以“我不担当与阿谁”的追求和担当,创造卓越的成绩书写时代“答卷”,展现时代担当。
榜样是一种力量,是一面旗帜,更是一座灯塔。把张桂梅同志作为学习的榜样,将榜样精神和力量融入到工作中,为新时代新发展凝聚磅礴力量。
感动中国王玥篇十三
战场受伤依旧发光发热
后经鉴定,朱彦夫身上的伤十分严重,唯一的右眼视力也下降为0.3,加上他的四肢都被截肢,因此被评为特等伤残病人,国家会给予经济上的补助以及生活上的帮助,让他之后的日子有保障。可朱彦夫却觉得,他不用其他人帮助也能自食其力。
在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后,朱彦夫的身体情况很快有所好转,他也被转到了休养所进行休养。在休养所那段日子,朱彦夫受到了极其优越的照顾,可这并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他不想只能躺在床上被人照顾。
1956年,朱彦夫从休养所离开,回到了老家张家泉村。从接到朱彦夫要回来的消息时,母亲就开始期待了,她已经有很多年没见过孩子了,她心想:“孩子现在变成什么样了?有没有长高?战场上那么危险,希望不要受伤啊!”就这样,母亲每天都坐在村门口等待,终于她等到了儿子,可当她看见儿子的模样时,直接吓得晕了过去。
醒来后,她看见坐在床边的儿子,看着儿子残缺的四肢以及眼睛,她抱着朱彦夫哭了起来。边哭边说:“彦夫啊,我的儿啊,你怎么成这样了?明明走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回来就成这样了?早知道会变成这样,娘当初就应该拼命挡着不让你走!”
朱彦夫说:“娘,我不后悔,如果没去战场我才会后悔。娘你别伤心了,我又不是完全没手没脚了,你看还能动的,我还能走起来。等我再练习一下,保准变得跟以前一样,娘,你要信我。”随着朱彦夫的安慰,母亲的情绪渐渐稳定了下来,她双眼含泪说:“彦夫啊,娘信你。”
之后,朱彦夫每日都练习拿勺子吃饭。因为没有双手,朱彦夫就只能用手肘处夹着勺子,其困难可想而知。一个不慎,勺子里的饭就会全部洒掉,碗也会从桌上掉落,在砸了上百个碗,将饭菜洒了数百次后,朱彦夫终于掌握了用手肘拿勺子吃饭的诀窍。
此外,学习装假肢、练习走路也是朱彦夫每天的必修课,装假肢还好说,练习走路却十分困难。每次愈合的腿部伤口都会被假肢磨出血,他的房间总会传出一阵痛呼,这让母亲担心不已,但她还是选择相信儿子。8个月后,朱彦夫终于能下地走路了。
自从朱彦夫生活能够自理后,他注意到家乡毫无变化,他之所以参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想让乡亲们的生活变好。可现在的生活还是十分贫穷,甚至很多人家中都揭不开锅。朱彦夫急切想助家乡脱贫,那他又能做什么呢?
成为村子里的朱老师
在部队接受过一些文化的朱彦夫,觉得要想让乡亲们富起来,就必须先提高乡亲们的文化水平。想到这,朱彦夫立刻与母亲商量,将自家的一间房子腾出来当做村里的图书馆,他还用国家发给他的补助金买了200本书供村民阅读。
其实,村民们不是不想学习,而是实在太穷,没钱读书。一听到朱彦夫在家办了个图书馆,还能让他们免费进去阅读,大家都立刻跑到朱彦夫家中。可一段时间后,村民们的热情褪去,朱彦夫家中的图书馆基本无人造访,这种现象让朱彦夫有些摸不着头脑。
询问得知,村民们白天都要去地里干活,没时间来看书,关键是他们不识字,有书也看不懂。朱彦夫又开始办起了夜校,自己当老师。村民一听竟有免费的书读,纷纷都报名这个夜校。一段时间下来,村民们大都认识了些字,图书馆也逐渐迎来了许多人。
办这个夜校有一个十分困难的地方,那就是走夜路。虽然朱彦夫已经能在平地上走路了,可夜校离朱彦夫家有2里多路,一路上还有许多沟壑,若是白天还好,晚上黑灯瞎火的,朱彦夫经常因路面不平而摔倒。
不过朱彦夫一直都没有放弃,他觉得学知识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若累他一个人让村子里大多数人都摘掉“文盲”的标签,他也是十分高兴的!
成为村子里的村支书
1957年,朱彦夫被选为了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张家泉村改变落后的现状,发展种植业。可朱彦夫对村子的地理以及土壤环境都不了解,他只能拖着假肢爬上村子的各个山头,观察村子的环境,为村子制定合适的种植计划。
朱彦夫的假肢足有17斤重,长时间走路极累,村民们都劝朱彦夫不要出门,想了解什么问他们就行,他们去帮忙查。朱彦夫为了不让村民们担心,只能听从大家的劝说。当时,他并没有停止对村子地形的调查,只是将时间从白天挪到了晚上而已。
调查完毕后,朱彦夫带着村子里的村民在山头打造梯田,开垦出了200多亩可种植的良田。不仅如此,为了缓解村里水源困难的现象,他还带领村民到各个山头寻找合适钻井的位置。山路很难走,经常会有看不见的沟渠,导致朱彦夫多次摔倒。
某天,朱彦夫又和村民们分头在山上寻找钻井位置。可一不留神,直接摔进了沟里,他的拐杖和假肢都被摔掉了,他只能用残肢撑起自己,一点点爬出沟。可他怎么都够不着沟的边缘,身上也被沟里的小石子刮出了很多伤口。
幸好这时,离朱彦夫不远的村民听到动静赶了过来。看到这一幕,村民瞬间红了眼,他赶紧将朱彦夫从沟里抱出来,看到朱彦夫的模样,村民忍不住哭了出来,他说:“老朱啊,你这是何苦呢?为了我们值得吗?”朱彦夫回道:“值得!”
时间过去数年,村子里终于有了12口井,还种上了2万株桑树,10万株花椒,40亩苹果园。在1978年时,朱彦夫通过多方走访,成功让村里通上了电,这些都让原本贫穷的小山村有了一笔不菲的收入,村子在朱彦夫及村民们的努力下慢慢变好。
感动中国王玥篇十四
昨天上午,在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闭幕式上,记者注意到,盲人委员朱丽华身体微微向前倾,侧着耳朵,全神贯注地听台上的讲话。朱丽华是本届政协中唯一一名盲人委员,也是一名老委员。每次参加两会,她都在母亲的陪伴下,用心“倾听”。
“因为我看不见,所以只能集中精力去听。不管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分组讨论。”朱丽华说,听的内容基本上都记得住。
朱丽华说,在今年的政协分组讨论中,对社会保障、民生工程以及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等提案印象深刻,“我觉得我们的委员对问题分析得都比较透彻。”朱丽华告诉记者,由于身体原因,自己最近在住院,今年的提案暂时还没有交上去。“我今年准备了两个提案,一是建议在嘉兴植物园内建立一个盲人植物园,来提高城市品位,体现对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朱丽华说,他们平时主要靠触摸,如果建立了盲人植物园,可以让盲人去触摸花朵,通过语音解读让他们认识花朵,感受自然,这非常有意义。
朱丽华准备的第二个提案是关于聋哑人等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的建议。“现在在市区乘坐公交车是免费的,我希望持证的残疾人到各县市乘坐公交车也能免费。”朱丽华表示,残疾人有这个需求,政府应尽量满足,“其实这个群体的数量不大,每天乘坐公交车的也不多。”
作为一名盲人,朱丽华每年两会写提案比一般人都会更辛苦。“我是用盲文写好,然后再用电脑传上去,我的电脑上安装了语音软件。”朱丽华说,因为提案有规定的格式,照片、方框等内容,语音软件是读不出来的,所以提案的提交还是需要别人的帮助。
朱丽华双目失明、行动不便,记者好奇她提案的素材是从哪里来的。“我开了一个推拿诊所,每天来的人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这些人是我主要的消息来源。”朱丽华说,作为政协委员,市民把自己最想说的、最想政府做的跟我们说,我们通过提案的方式反映给政府。”让朱丽华颇为高兴的是,近年来,她提出的许多提案,政府相关部门都进行了采纳并且最终落实。“比方说,以前特殊学校教师退休后没有特殊津贴,我通过提案的形式反映后,现在已经有了。还有,以前残联工作的地方很小,我通过提案进行反映,后来工作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盲人阅览室、活动室等都有了。”
感动中国王玥篇十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然而,浪花翻滚的惊艳里,总是浸透了迎击磨难、战胜挫折的泪腺。
当62岁的盲人推拿师朱丽华因为巨额捐资助学再次被媒体聚焦时,人们惊奇地发现:
虽然两次意外事故让她的双眼彻底失明,但她用奋斗来追逐光明,靠着自己的双手,在布满荆棘的征途中推拿出璀璨人生。33年前位于市区斜西街313号嘉兴市社会福利院内11个平方米的一间房、一张床、一位盲人靠着一双手艰难起步的推拿诊所,如今已经扩展到467平方米、20个床位。“朱丽华”三个字则已成为嘉兴市盲人推拿界响当当的品牌;
她以爱为源,以心引心,带着残疾人朋友向着光亮那方,学着坚强,带着理想,不断强壮自己逆风的力量。她的丽华推拿诊所让100多名残疾人朋友拥有了谋生的技能,不但实现了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而且还可以做到小康路上不掉队;
她用“行”示范,做光明的举灯人,哪里有使命的召唤,哪里就有她积极的回声。抗震救灾、扶贫帮困、救死扶伤……她总是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她凭着一双手的起早贪黑,支撑起480多人次贫困学子的求学梦想。从1991年希望工程开始,一直到现在,累计捐款333万元。
作为一名追光者,她是无所畏惧的;作为一名造光者,她是积极有为的;作为一名发光者,她又是可敬而温暖的。这就是盲人朱丽华的光明世界。
当追光者:“要做就做嘉兴最好的盲人推拿师”
“人生给了我一双看不见的眼睛,我依然用它来寻找光明。”朱丽华说,她一直到很久以后才明白,心中有光,人生就不会黑暗。
18岁,这是朱丽华人生的一道分水岭。这一年,只剩下一只眼睛看世界的她,又因一次意外,彻底失去光明。从此,五彩缤纷的世界只停留在她的记忆里、想象中、梦境里。无边无际的黑暗,让她在此后的7年时间里,沉浸在失去光明的苦痛与挣扎中。
“那是一种生不如死的绝望。我就是想死,觉得自己活着就是家人的负担。”尽管时隔40多年,那时的彷徨、那时的无助、那时的绝望,对朱丽华来说还清晰如昨,“我偷偷攒了60多粒安眠药,藏在枕头套里,准备随时与这个世界告别。后来,护士来打扫房间时发现了,直接把枕头套拿走。她也没戳穿我,只是此后再给我安眠药时,要求我当着她的面吃掉。我的家人也加紧了对我的照顾。”
深烙于心的苦痛记忆,最后化作奋进力量的转折点,是在1983年。这一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向张海迪学习,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广播里报道张海迪的长篇通讯《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朱丽华唤醒了、感动了。
“海迪姐姐高位截瘫,没有进过校园,还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等多国语言,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我眼睛虽然看不见了,但至少四肢是健全的,我为什么要等死?”千万次的追问,朱丽华用海迪姐姐的那句话激励自己,“一个人要奋斗,内在的力量才是永恒的,总是依靠别人鼓劲是不会长久的。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
20xx年10月12日,朱丽华终于见到了神交已久的海迪姐姐。这个时候,海迪姐姐的身份是中国残联主席,而朱丽华因为自强自立、乐于奉献被推举为嘉兴市盲人协会主席。
从1983年起,朱丽华渐渐明白:“眼前的黑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甘愿沦为黑暗的奴隶。”她决定不再待在家里孤影自怜,而要走出家门,用行动寻找心中的光明。
1985年,浙江省举办第一届盲人中医推拿培训班,朱丽华报名成为嘉兴市第一个勇吃螃蟹的盲人。
尽管爷爷是老中医,尽管当一名医生是她从小的向往,但第一次碰触到患者身体学习推拿的那一刻,她哭了,蹲在地上哭得不能自已。因为她看不见,不知轻重,碰疼了患者的身体,让患者有点愠怒。这个时候的她才知道,要学好推拿,对于她来说是关隘重重!
当一名合格的推拿师,就需要对骨骼、经络、穴位、手法等技能了然于心,在对的地方用对了力量,病人才会感到舒适。这对普通人来说尚且不容易,更何况是盲人。为了掌握推拿技术,朱丽华反复练习,揣摩每种手法的动作要领,她还经常听广播,努力学习中医知识。手练得拉伤还打了石膏,双腿也因为长时间站立而肿胀酸痛,但她没有就此松懈。她反复琢磨穴位的精准度,以及每一个部位受力的强度,细细体会什么样的病灶该用什么样的方法,病人才会发出满意的赞叹。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我朱丽华要做就做嘉兴最好的盲人推拿师。”
1986年,学成归来的朱丽华,被分配到嘉兴市福利院医务室工作。她的精湛技术不但让她赢得了众多回头客,还伴随着一传十、十传百的口口相传,迅速在嘉兴市区打开局面。
《病残儿童的福音》《治疗脑瘫二十二例》《推拿疗法结合功能训练治疗脑瘫九十二例临床报告》等论文的相继刊发,让越来越多的嘉兴人忽然发现,朱丽华的推拿实践,已经升华为理论,指导并造福更多的人群。
“我终于能靠自己的双手安身立命了,我终于不再是家人的累赘了!”拿到“中医师”证书的那一刻,朱丽华把所有的委屈、无助以及付出,化作了潸然泪下。这是浙江省第一次向优秀的盲人推拿工作者颁发这样的证书。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朱丽华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掌舵自己的人生航向!
当造光者:“让更多的盲人像我一样走出黑暗”
经历过痛苦,才知道痛苦的滋味。经历过绝望,才懂得绝望中那一丝光亮多么珍贵。
如今的丽华诊所,有13位推拿师,全都是盲人。有人问:“朱医师,你的诊所就业大门为什么独独为盲人而敞开?”
“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盲人,我懂得在黑暗中四处求索、四处碰壁的艰辛。”朱丽华喜欢将心比心。她觉得随着推拿诊所的美誉度日增,让自己好好地活着,已经不成问题。仅仅满足个体的谋生,绝不是生命的唯一。一个被社会需要的人,生命才有意义。她想通过诊所营造的光亮,让更多盲人在颓废中站起,在迷茫中找到前行的方向。
与朱丽华相伴了20xx年的吴阿姨说,如果当年没有碰到朱医师,自己的人生不知道会是啥模样?两位盲人相遇在福利院,怀着同是天涯沦落人、再难也要相携着手闯出一片天的心境,从斜西街征战到吉水路、砖桥弄、禾兴北路。“朱医师走到哪里把我带到哪里,用心关照着我,比自己亲姐妹还亲。我比较笨,朱医师接受新事物比我快,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啥也看不见的我不被抛下,多亏了她带着我、推着我。”吴阿姨说,诊所的工作,不仅让她的生活有了稳定的依靠,还拥有正常人活着的那份尊严,真正体会到一个人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不会被生活践踏。
1991年,朱丽华开始多了一个身份——师傅。“盲人”是她收徒弟的唯一条件。一旦接收,不但安排吃住,还免收学费。20xx年来,已经有100余人在她手把手传授下走上就业的道路。
有人不解:“朱医师,你每培养一个徒弟,就树立一个竞争对手。何苦呢?”
听到这样的感叹,朱丽华很淡然:“账,不能这样算。安置一个人,解放一家人,影响一大片。人活着,有的东西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再说,我无儿无女,能走到今天,是党和政府培养了我、成就了我,我不能光想着自己。”
穿过岁月的风尘,朱丽华面对苦难时所展现的豁达与坚毅,感染并带动了许多人。47岁的陈永明就是其中一位。
陈永明在丽华推拿诊所已经干了20xx年。同样,如果不是朱丽华,他不敢想象自己的人生会是怎样一种活法。
清瘦的陈永明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和强直性脊椎炎。20xx年病情恶化,他辗转于各个医院之间,医生们都说治愈无望。
朱丽华的诊所接收了他。朱丽华一有空就给他推拿。一个月,人能起来了;两个月,脚能下地了;半年,可以拄着拐杖走路了……“20xx年我们诊所搬家,我跟永明说,搬家拐杖不要忘记了,他说,我早就不用了。我一惊,什么时候不用的,我哪里晓得啊,我又看不见……”朱丽华说这句话的时候,特别开心。陈永明病情好转后,也学习推拿按摩,现在在丽华推拿诊所做着管理工作,每个月4000多元的收入,成了家里工资最高的“顶梁柱”。
正是朱丽华的爱,给了吴阿姨、陈永明等经历磨难的人们一双“眼睛”、一缕阳光、一种希望。朱丽华用行动告诉他们,人生最大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一个人即便身处困境,也可以用毅力,用希望,用全部的心力,去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拯救灵魂于黑暗之中!
当发光者:“我要当好新时代的光明使者”
命运以痛吻了朱丽华,而朱丽华报之以歌。如今的朱丽华已不满足自己是一个追光者和造光者,她要当一个发光者,做一个正能量的人,就像夜明珠,在阴郁中赐予别人光亮。
朱丽华在嘉兴推拿界声名鹊起,是她的推拿医疗技术给脑瘫患儿带来福音。而她与脑瘫患儿结缘,纯属偶然。1988年4月,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一名患有病毒性脑炎后遗症的男孩找到她:“朱医师,帮帮忙,这孩子四岁了还不能独自坐立,我们走遍了上海、杭州的大医院,都说这病,难医!你这里有啥法子?哪怕是缓解一下病痛,也谢天谢地!”
本来就对声音极其敏感的朱丽华,从这对夫妇的苦苦哀求里,听到了这个家庭几代人的那种绝望。她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当年的父母、当年笼罩在全家人头顶上的哀伤。
“我能不能帮帮他们?我应该尽我所能帮帮他们!即便没有疗效,也可以用我的热情回馈给他们温暖。”曾经的经历,让朱丽华觉得自己不能袖手旁观,她决定用手中仅有的技术——推拿,尽力帮这对夫妇、这个家庭拨开乌云。
为了治好孩子的病,朱丽华根据孩子的病情和经络走向,不断创新推拿方法。奇迹也在她的呕心沥血付出中出现了:持续推拿两个月,孩子会爬了;第五个月,孩子能扶着墙走了;第八个月,孩子蹦蹦跳跳出院了!
在小孩一家人的千恩万谢中,朱丽华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医道的崇高与伟大。好的医师就像一束光,可以用责任和担当照亮许多曾经伤心绝望的人前行;像一捧清泉,用理解和宽慰滋润许多已失去生活信心的心灵;像一团火,用大爱点燃许多人冬眠的善意和热情。
她说:“小孩站起来了,我感到非常幸福,他成了一个正常的人,中国就少了一个残疾人。我希望自己不辜负‘医师’这个称谓!”
她的确没有辜负社会对她的期待、患者对她的信赖。31年来,她治疗的308例脑瘫患儿,总有效率达90%以上,部分脑瘫患儿甚至能与正常孩子一起上学,还有25例小儿哮喘病人经过她的治疗无一复发……“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熟悉朱丽华的人用这句话来描述她与病人及其家属相处的常态。面对每一个患者,朱丽华以对生命的敬畏、对医术的精益求精、对每一次穴位的精细把控,为艰难前行的他们努力点亮生命的明灯!
其实,脑瘫治疗是世界级难题,发病的原因千差万别。曾有朋友这样对她说:“你再努力,都不可能做得十全十美,不可能让每一位前来就诊的人称心如意。何必这么累呢?”
朱丽华总喜欢用一个故事作答:“大海刚退潮时,沙滩上留下了浅浅的水洼,里面有一群小鱼在苦苦挣扎。有个孩子一条条把它们捡起来,用力扔回大海。有人走过来说:谁还在乎那一两条小鱼,这么多,你扔得完吗?小孩没有停手,边重复着动作边答: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每一条都希望自己能回归大海。我想,我的能力虽然有限,但可以像那位捡鱼的小孩一样,多救治一个,社会的负担就少一个,世间的欢快就多一分!”
朱丽华相信聚沙成塔的力量,个体的力量虽然如萤火之渺小,但只要汇聚起萤火虫之光,定能光芒万丈,照亮一片美丽的精神天空!也因为抱持着这样的信念,几十年来,只要国家需要、社会需要、脚底下的这块土地需要,凡有召唤,她必率先响应、带头践行,高擎初心的火炬,顾大局、识大体,彰显当代共产党员的新魅力:
1990年,嘉兴筹建南湖革命纪念馆,当时月工资只有58元的她,毅然捐款116元,相当于奉献出了两个月的薪资所得;
20xx年,嘉兴筹建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她二话没说捐款1万元;
20xx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她主动交纳了10万元“特殊党费”,说是无论如何要为抗震救灾奉献绵薄之力;
每年的寒门学子结对,都有她的身影,今年她一次性拿出36.8万元,结对46名寒门学子;
朋友问:“朱医师,你对自己吝啬得要命,一件白大褂穿了10多年,脚上那双新布鞋只花了20多块钞票还嚷嚷着嫌贵,对国家、对别人却那么慷慨。你的钱都是血汗钱,靠平时每一分一秒的推拿辛苦积攒的,何苦呢?值得吗?”
“不能这么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一个盲人,能有今天发光发热的机会,也是这个伟大的时代成就了我。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是党和政府向我伸出了援手,让我去培训,帮我安排了工作,后来又借着改制的东风,盘下了福利院的推拿诊所,带着一群盲人朋友过上了亮堂堂的生活。我不能光享受人家给予的光亮,还要让自己成为发光体,既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这样的我才不负红船旁共产党员的称谓!”朱丽华说,我们虽不像太阳那样光芒万丈,让光辉温暖万物、普照大地,但可以做一个发光体,用真诚、纯粹、善良和宽广,让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想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朱丽华总害怕给他人带来麻烦。去年4月27日,在母亲去世25天后,她签下了器官捐献书。她说:“活着从医几十年,死后器官捐医学,我愿骨灰撒大海,不占人间一寸土,将把此生献祖国。”
最是寻常见真情,最是细节显品格。因为不幸,朱丽华的眼睛从光明走向黑暗;因为自强,她的心灵从黑暗重新走向光明。她把初心融进灵魂,把信念化为行动的力量,带着梦想追光,带着情怀造光,带着使命发光,在最平凡的岗位展现坚毅与自强的力量,传递奉献与担当!
感动中国王玥篇十六
他是我们身边的英雄
20__年7月,我从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调到市看守所工作。记得报到那天,走到九监区,刚好一个监室的门开着。与其他监室不同,这个监室里还有一道门窗,是用防弹玻璃隔开的,整个监室散发出浓浓的消毒水味道,这就是艾滋病犯专押监室。
防弹玻璃门里边,一位民警正手把手地教在押人员写字……听到脚步声,民警转过身,40多岁,个子不高,却身板挺拔,上身的警服已被汗水浸透。见了我,“啪”的一下,来了个标准的军礼。他就是被所里民警亲切称呼为“老毛”的毛卓云。
说实在,在“谈艾色变”的那时,我是第一次和艾滋病犯近距离接触,也是第一次知道有个民警每天和艾滋病犯打交道,直面病犯的危险,关心他们的生活,鼓励他们重生。
在分管艾滋病犯监管工作期间,我看到了多起艾滋病犯或因情绪波动、或因身体不适、或因涉案负罪等,产生和引发各种各样的极端表现。有一次,一名艾滋病犯情绪激动,用头撞墙,被带到医务室缝针,毛卓云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两只手始终紧握病犯的手,安抚他,最终使他平静。
事后我问老毛,“你不怕么?”他回答:“怕,我怕如果不能说服他,情绪不稳定,就会给监室带来隐患。但,也不怕,我学了艾滋病防护知识,知道怎样保护自己,我了解他,他就是缺乏安全感,我要让他感到温暖,我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这件事。”
想想当初,我还有点怕老毛呢。觉得老毛天天与这些病犯在一起,而且都是近距离,会不会也“近墨者黑”呢?直到老毛以他广泛扎实的知识汲取、胆大心细的工作作风以及完备科学的规范防护,证明了我害怕的多余。后来一段时间,我一直对老毛心存愧疚,但更多的是感激,是老毛给了我艾滋病犯监管职责的力量和正确的认知。
20__年10月,经过几个单位的交流,我又调回市看守所工作,又和老毛成了同事和战友,似乎一切如往。但我发现,老毛其实还是有了很大的变化,他分管的监室变多了,从一间到现在三间;他的工作笔记本变多了,记录的文字达到了十几万字;他把艾滋病犯从特殊监室搬到了普通监室,把谈话室从工作区搬进了监区,使他们之间再无隔阂;他独创艾滋病管教工作“五心法”,悉心帮教艾滋病犯认罪悔过、重拾信心、重归正途。
令人感慨的是,已到退休倒计时年龄的老毛,那健旺的精神头没变,身份和岗位没变,不计个人安危、名利得失的干劲没变,一身正气又待人宽和的个性没变,他是我们警队的榜样,他是我们身边的英雄。
感动中国王玥篇十七
20xx年3月31日,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凉山的春天才刚刚来临,满山艳红的杜鹃正散发着馨香。然而火灾突如其来,年轻的消防战士们为了肩上神圣的使命,为了人民的利益,用青春兑现了消防战士的誓言,为了忠诚的信仰,用青春年华诠释了生命的价值,谱写出一曲烈胆忠魂的英雄赞歌,演绎了一阙感天动地的生命赞礼!
3月30日18时许,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地区发生森林火灾。3月31日下午,扑火人员在转场途中,受瞬间风力突变影响,突遇山火爆燃,包括杨达瓦、邹平、捌斤在内的30名扑火英雄牺牲。经统计核实有27名同志系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指战员。27人中有干部4人、消防员23人。汉族22人、满族1人、黎族1人、彝族2人、畲族1人。1980年后出生1人,1990年后出生24人,20xx年后出生2人,年龄最小为20xx年7月出生。共青团员11人,青年7人。
四川凉山起大火,周边村民四处躲,消防队员不畏灼,冲上山坡下山谷。三十勇士斗火魔,火魔近身不退缩,青春四射众小伙,英雄一生如此短。可知英雄有何索,像那骡子将物驮,为了美丽大中国,舍身忘死献自我。
三十位逆火英雄、烈士的名字是:赵万昆39岁 ;蒋飞飞29岁;张浩29岁 ;刘代旭23岁;幸更繁21岁;程方伟22岁;陈益波21岁;赵耀东22岁;丁振军22岁;唐博英26岁;李灵宏22岁;孟兆星20岁;查卫光22岁;郭启20岁;徐鹏龙19岁;周鹏22岁;张成朋20岁;赵永一20岁;古剑军22岁;张帅20岁;王佛军19岁;高继垲26岁;汪耀峰26岁;孔祥磊29岁;杨瑞伦22岁;康荣臻20岁;代晋恺24岁;杨达瓦43岁;邹平49岁;捌斤47岁。
一个又一个闪亮的名字,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宁,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了国家财产,为了人民的生命,勇士们义无反顾,奋然前行。烈火吞噬着生灵,喷出的不是水,而是他们的青春热血。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去留肝胆两昆仑,烈士虽长眠,但英雄的事迹却感天动地。作为过上幸福生活的晚辈们,在清明节的时候,应该深切缅怀他们的丰功纬债,寄托哀思,将他们宁死不屈的精神传承下去,英雄烈士安息吧!
对于我们活着的人来说,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珍贵的,也是有限的。我们不仅需要爱惜光阴、珍爱生命,更要知晓人的生命不在乎年龄的长短,乃在乎活出意义。逆火英雄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精神将永垂不朽。我们向你们致敬!
感动中国王玥篇十八
20__年热播的电影《长津湖》让71年前的那场战役再次展现在人们眼前。长津湖战役是志愿军进入朝鲜后的第二次战役,这场战役从根本上扭转了战争态势,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区域,为后面的胜利谈判奠定了基础。
可是面对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队,我军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要打赢这场战争,也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饿死、冻死的士兵不计其数。有的连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天气下,为了伏击敌人,因长期卧伏在雪地里,最终整个连都被冻成了冰雕。被人们称为“冰雕连”
透过这部电影,长津湖战役和“冰雕连”再次被人们知晓。可是却鲜然有人知道,在这场战役中还幸存下来一位“冰雕战士”,他在这次战役中失去了四肢和一个眼球,在昏迷了93天,历经47次手术后顽强的活了下来,而且还活得精彩,这个人就是朱彦夫。
朱彦夫出生在1933年,那个时代,穷苦人家居多,因为穷得没有粮食,朱彦夫原本兄妹7人,最终活下来的只有3个孩子。在父母的终日劳作下,一家人勉强度日。10岁那年,朱彦夫亲眼目睹了父亲惨死在日本人手中,从此恨透了日本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在自己的国家还要受外国人的欺负。
也许从那个时候开始,努力让国家强大起来的种子已经悄悄生了根。只是那个时候还没有意识到。1947年,碰到了前来招募士兵的解放军,才14岁的朱彦夫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人民解放军。在军队里,朱彦夫感受到了温暖和团结,他肯吃苦,不怕牺牲,成了一名优秀的战士。
在孟良崮、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中都有他的身影。前后经历过大大小小上百次的战役,可谓战功赫赫!而最惊心动魄的战役正是在朝鲜战场上的那次长津湖战役。这次战役改变了他的一生。1950年11月底,朱彦夫所在的第9兵团被派往长津湖地区与美军争夺“250高地”。
长津湖地区有着非常恶劣的地理环境,当时正是50年一遇的严寒天气,雪花飞舞,到处都被厚厚的雪覆盖着,气温在零下三十多度。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他们毫不退缩,与敌军激战了三天三夜,最后整个连拼得只剩下朱彦夫一个人了。他看着同志们一个个死去,心里无比痛苦,战场上的情况却容不得他悲伤。
他把周围唯有的三挺机枪搜罗到自己身边,不顾一切地轮换着疯狂扫射,此时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誓死也不能丢失阵地。这时忽然飞来几个手榴弹,朱彦夫习惯性地抓起手榴弹就往前扔,当他想继续扔第二个手榴弹时,只听“轰”的一声,朱彦夫就失去了直觉。
不知道过了多久,朱彦夫竟醒了过来,这时候,战斗早已结束。迷迷糊糊中感觉脸上有一个黏黏糊糊,冰冷的东西滑到了嘴边,饿极了的朱彦夫来不及多想,就把嘴边的东西吞了下去。事后才知道,那是他自己被炸出来的眼球。
他尝试着想爬起来,却发现手脚都没了知觉。又饥又冷的朱彦夫又昏了过去。后来,增援部队过来,发现了他,把他送到了后方的医院。医生看到他的时候,倒抽了一口冷气,他的头部、胸部、腹部都受了重伤,血肉模糊,腹部肠子已经流到了外面。
送到医院后,迅速做了手术。由于伤势太重,朱彦夫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却始终有着呼吸,连医生都惊叹他顽强的生存意志力。在昏迷了93天,经过了47次手术后,朱彦夫终于醒了过来。
醒过来的朱彦夫痛苦地发现,他的双手双脚因为冻伤太严重已经腐烂,都被截掉了。他现在成了一个没有四肢的肉轱辘,还少了一只眼睛,剩下的那只眼睛也只有0.3的视力。只有18岁的自己,就要成为废人了吗?想到这里,他一度感到绝望,几次想自杀,却没有成功。
后来,医生的一句话点醒了他:“你的生命是我们经过了90多个日日夜夜在死神那里抢过来的,也是你自己顽强的意志力挺过来的,怎么现在就说不想活了?”经过这么一点,朱彦夫冷静下来,是啊,就是为了死去的战友们,自己也要好好活着。
感动中国王玥篇十九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然而,浪花翻滚的惊艳里,总是浸透了迎击磨难、战胜挫折的泪腺。
当62岁的盲人推拿师朱丽华因为巨额捐资助学再次被媒体聚焦时,人们惊奇地发现:
虽然两次意外事故让她的双眼彻底失明,但她用奋斗来追逐光明,靠着自己的双手,在布满荆棘的征途中推拿出璀璨人生。33年前位于市区斜西街313号嘉兴市社会福利院内11个平方米的一间房、一张床、一位盲人靠着一双手艰难起步的推拿诊所,如今已经扩展到467平方米、20个床位。“朱丽华”三个字则已成为嘉兴市盲人推拿界响当当的品牌;
她以爱为源,以心引心,带着残疾人朋友向着光亮那方,学着坚强,带着理想,不断强壮自己逆风的力量。她的丽华推拿诊所让100多名残疾人朋友拥有了谋生的技能,不但实现了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而且还可以做到小康路上不掉队;
她用“行”示范,做光明的举灯人,哪里有使命的召唤,哪里就有她积极的回声。抗震救灾、扶贫帮困、救死扶伤……她总是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她凭着一双手的起早贪黑,支撑起480多人次贫困学子的求学梦想。从1991年希望工程开始,一直到现在,累计捐款333万元。
作为一名追光者,她是无所畏惧的;作为一名造光者,她是积极有为的;作为一名发光者,她又是可敬而温暖的。这就是盲人朱丽华的光明世界。
当追光者:“要做就做嘉兴最好的盲人推拿师”
“人生给了我一双看不见的眼睛,我依然用它来寻找光明。”朱丽华说,她一直到很久以后才明白,心中有光,人生就不会黑暗。
18岁,这是朱丽华人生的一道分水岭。这一年,只剩下一只眼睛看世界的她,又因一次意外,彻底失去光明。从此,五彩缤纷的世界只停留在她的记忆里、想象中、梦境里。无边无际的黑暗,让她在此后的7年时间里,沉浸在失去光明的苦痛与挣扎中。
“那是一种生不如死的绝望。我就是想死,觉得自己活着就是家人的负担。”尽管时隔40多年,那时的彷徨、那时的无助、那时的绝望,对朱丽华来说还清晰如昨,“我偷偷攒了60多粒安眠药,藏在枕头套里,准备随时与这个世界告别。后来,护士来打扫房间时发现了,直接把枕头套拿走。她也没戳穿我,只是此后再给我安眠药时,要求我当着她的面吃掉。我的家人也加紧了对我的照顾。”
深烙于心的苦痛记忆,最后化作奋进力量的转折点,是在1983年。这一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向张海迪学习,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广播里报道张海迪的长篇通讯《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朱丽华唤醒了、感动了。
“海迪姐姐高位截瘫,没有进过校园,还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等多国语言,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我眼睛虽然看不见了,但至少四肢是健全的,我为什么要等死?”千万次的追问,朱丽华用海迪姐姐的那句话激励自己,“一个人要奋斗,内在的力量才是永恒的,总是依靠别人鼓劲是不会长久的。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
20__年10月12日,朱丽华终于见到了神交已久的海迪姐姐。这个时候,海迪姐姐的身份是中国残联主席,而朱丽华因为自强自立、乐于奉献被推举为嘉兴市盲人协会主席。
从1983年起,朱丽华渐渐明白:“眼前的黑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甘愿沦为黑暗的奴隶。”她决定不再待在家里孤影自怜,而要走出家门,用行动寻找心中的光明。
1985年,浙江省举办第一届盲人中医推拿培训班,朱丽华报名成为嘉兴市第一个勇吃螃蟹的盲人。
尽管爷爷是老中医,尽管当一名医生是她从小的向往,但第一次碰触到患者身体学习推拿的那一刻,她哭了,蹲在地上哭得不能自已。因为她看不见,不知轻重,碰疼了患者的身体,让患者有点愠怒。这个时候的她才知道,要学好推拿,对于她来说是关隘重重!
当一名合格的推拿师,就需要对骨骼、经络、穴位、手法等技能了然于心,在对的地方用对了力量,病人才会感到舒适。这对普通人来说尚且不容易,更何况是盲人。为了掌握推拿技术,朱丽华反复练习,揣摩每种手法的动作要领,她还经常听广播,努力学习中医知识。手练得拉伤还打了石膏,双腿也因为长时间站立而肿胀酸痛,但她没有就此松懈。她反复琢磨穴位的精准度,以及每一个部位受力的强度,细细体会什么样的病灶该用什么样的方法,病人才会发出满意的赞叹。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我朱丽华要做就做嘉兴最好的盲人推拿师。”
1986年,学成归来的朱丽华,被分配到嘉兴市福利院医务室工作。她的精湛技术不但让她赢得了众多回头客,还伴随着一传十、十传百的口口相传,迅速在嘉兴市区打开局面。
《病残儿童的福音》《治疗脑瘫二十二例》《推拿疗法结合功能训练治疗脑瘫九十二例临床报告》等论文的相继刊发,让越来越多的嘉兴人忽然发现,朱丽华的推拿实践,已经升华为理论,指导并造福更多的人群。
“我终于能靠自己的双手安身立命了,我终于不再是家人的累赘了!”拿到“中医师”证书的那一刻,朱丽华把所有的委屈、无助以及付出,化作了潸然泪下。这是浙江省第一次向优秀的盲人推拿工作者颁发这样的证书。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朱丽华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掌舵自己的人生航向!
当造光者:“让更多的盲人像我一样走出黑暗”
经历过痛苦,才知道痛苦的滋味。经历过绝望,才懂得绝望中那一丝光亮多么珍贵。
如今的丽华诊所,有13位推拿师,全都是盲人。有人问:“朱医师,你的诊所就业大门为什么独独为盲人而敞开?”
“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盲人,我懂得在黑暗中四处求索、四处碰壁的艰辛。”朱丽华喜欢将心比心。她觉得随着推拿诊所的美誉度日增,让自己好好地活着,已经不成问题。仅仅满足个体的谋生,绝不是生命的唯一。一个被社会需要的人,生命才有意义。她想通过诊所营造的光亮,让更多盲人在颓废中站起,在迷茫中找到前行的方向。
与朱丽华相伴了28年的吴阿姨说,如果当年没有碰到朱医师,自己的人生不知道会是啥模样?两位盲人相遇在福利院,怀着同是天涯沦落人、再难也要相携着手闯出一片天的心境,从斜西街征战到吉水路、砖桥弄、禾兴北路。“朱医师走到哪里把我带到哪里,用心关照着我,比自己亲姐妹还亲。我比较笨,朱医师接受新事物比我快,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啥也看不见的我不被抛下,多亏了她带着我、推着我。”吴阿姨说,诊所的工作,不仅让她的生活有了稳定的依靠,还拥有正常人活着的那份尊严,真正体会到一个人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不会被生活践踏。
1991年,朱丽华开始多了一个身份——师傅。“盲人”是她收徒弟的唯一条件。一旦接收,不但安排吃住,还免收学费。28年来,已经有100余人在她手把手传授下走上就业的道路。
有人不解:“朱医师,你每培养一个徒弟,就树立一个竞争对手。何苦呢?”
听到这样的感叹,朱丽华很淡然:“账,不能这样算。安置一个人,解放一家人,影响一大片。人活着,有的东西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再说,我无儿无女,能走到今天,是党和政府培养了我、成就了我,我不能光想着自己。”
穿过岁月的风尘,朱丽华面对苦难时所展现的豁达与坚毅,感染并带动了许多人。47岁的陈永明就是其中一位。
陈永明在丽华推拿诊所已经干了16年。同样,如果不是朱丽华,他不敢想象自己的人生会是怎样一种活法。
清瘦的陈永明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和强直性脊椎炎。20__年病情恶化,他辗转于各个医院之间,医生们都说治愈无望。
朱丽华的诊所接收了他。朱丽华一有空就给他推拿。一个月,人能起来了;两个月,脚能下地了;半年,可以拄着拐杖走路了……“20__年我们诊所搬家,我跟永明说,搬家拐杖不要忘记了,他说,我早就不用了。我一惊,什么时候不用的,我哪里晓得啊,我又看不见……”朱丽华说这句话的时候,特别开心。陈永明病情好转后,也学习推拿按摩,现在在丽华推拿诊所做着管理工作,每个月4000多元的收入,成了家里工资最高的“顶梁柱”。
正是朱丽华的爱,给了吴阿姨、陈永明等经历磨难的人们一双“眼睛”、一缕阳光、一种希望。朱丽华用行动告诉他们,人生最大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一个人即便身处困境,也可以用毅力,用希望,用全部的心力,去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拯救灵魂于黑暗之中!
当发光者:“我要当好新时代的光明使者”
命运以痛吻了朱丽华,而朱丽华报之以歌。如今的朱丽华已不满足自己是一个追光者和造光者,她要当一个发光者,做一个正能量的人,就像夜明珠,在阴郁中赐予别人光亮。
朱丽华在嘉兴推拿界声名鹊起,是她的推拿医疗技术给脑瘫患儿带来福音。而她与脑瘫患儿结缘,纯属偶然。1988年4月,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一名患有病毒性脑炎后遗症的男孩找到她:“朱医师,帮帮忙,这孩子四岁了还不能独自坐立,我们走遍了上海、杭州的大医院,都说这病,难医!你这里有啥法子?哪怕是缓解一下病痛,也谢天谢地!”
本来就对声音极其敏感的朱丽华,从这对夫妇的苦苦哀求里,听到了这个家庭几代人的那种绝望。她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当年的父母、当年笼罩在全家人头顶上的哀伤。
“我能不能帮帮他们?我应该尽我所能帮帮他们!即便没有疗效,也可以用我的热情回馈给他们温暖。”曾经的经历,让朱丽华觉得自己不能袖手旁观,她决定用手中仅有的技术——推拿,尽力帮这对夫妇、这个家庭拨开乌云。
为了治好孩子的病,朱丽华根据孩子的病情和经络走向,不断创新推拿方法。奇迹也在她的呕心沥血付出中出现了:持续推拿两个月,孩子会爬了;第五个月,孩子能扶着墙走了;第八个月,孩子蹦蹦跳跳出院了!
在小孩一家人的千恩万谢中,朱丽华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医道的崇高与伟大。好的医师就像一束光,可以用责任和担当照亮许多曾经伤心绝望的人前行;像一捧清泉,用理解和宽慰滋润许多已失去生活信心的心灵;像一团火,用大爱点燃许多人冬眠的善意和热情。
她说:“小孩站起来了,我感到非常幸福,他成了一个正常的人,中国就少了一个残疾人。我希望自己不辜负‘医师’这个称谓!”
她的确没有辜负社会对她的期待、患者对她的信赖。31年来,她治疗的308例脑瘫患儿,总有效率达90%以上,部分脑瘫患儿甚至能与正常孩子一起上学,还有25例小儿哮喘病人经过她的治疗无一复发……“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熟悉朱丽华的人用这句话来描述她与病人及其家属相处的常态。面对每一个患者,朱丽华以对生命的敬畏、对医术的精益求精、对每一次穴位的精细把控,为艰难前行的他们努力点亮生命的明灯!
其实,脑瘫治疗是世界级难题,发病的原因千差万别。曾有朋友这样对她说:“你再努力,都不可能做得十全十美,不可能让每一位前来就诊的人称心如意。何必这么累呢?”
朱丽华总喜欢用一个故事作答:“大海刚退潮时,沙滩上留下了浅浅的水洼,里面有一群小鱼在苦苦挣扎。有个孩子一条条把它们捡起来,用力扔回大海。有人走过来说:谁还在乎那一两条小鱼,这么多,你扔得完吗?小孩没有停手,边重复着动作边答: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每一条都希望自己能回归大海。我想,我的能力虽然有限,但可以像那位捡鱼的小孩一样,多救治一个,社会的负担就少一个,世间的欢快就多一分!”
朱丽华相信聚沙成塔的力量,个体的力量虽然如萤火之渺小,但只要汇聚起萤火虫之光,定能光芒万丈,照亮一片美丽的精神天空!也因为抱持着这样的信念,几十年来,只要国家需要、社会需要、脚底下的这块土地需要,凡有召唤,她必率先响应、带头践行,高擎初心的火炬,顾大局、识大体,彰显当代共产党员的新魅力:
1990年,嘉兴筹建南湖革命纪念馆,当时月工资只有58元的她,毅然捐款116元,相当于奉献出了两个月的薪资所得;
20__年,嘉兴筹建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她二话没说捐款1万元;
20__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她主动交纳了10万元“特殊党费”,说是无论如何要为抗震救灾奉献绵薄之力;
每年的寒门学子结对,都有她的身影,今年她一次性拿出36.8万元,结对46名寒门学子;
……
朋友问:“朱医师,你对自己吝啬得要命,一件白大褂穿了10多年,脚上那双新布鞋只花了20多块钞票还嚷嚷着嫌贵,对国家、对别人却那么慷慨。你的钱都是血汗钱,靠平时每一分一秒的推拿辛苦积攒的,何苦呢?值得吗?”
“不能这么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一个盲人,能有今天发光发热的机会,也是这个伟大的时代成就了我。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是党和政府向我伸出了援手,让我去培训,帮我安排了工作,后来又借着改制的东风,盘下了福利院的推拿诊所,带着一群盲人朋友过上了亮堂堂的生活。我不能光享受人家给予的光亮,还要让自己成为发光体,既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这样的我才不负红船旁共产党员的称谓!”朱丽华说,我们虽不像太阳那样光芒万丈,让光辉温暖万物、普照大地,但可以做一个发光体,用真诚、纯粹、善良和宽广,让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想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朱丽华总害怕给他人带来麻烦。去年4月27日,在母亲去世25天后,她签下了器官捐献书。她说:“活着从医几十年,死后器官捐医学,我愿骨灰撒大海,不占人间一寸土,将把此生献祖国。”
最是寻常见真情,最是细节显品格。因为不幸,朱丽华的眼睛从光明走向黑暗;因为自强,她的心灵从黑暗重新走向光明。她把初心融进灵魂,把信念化为行动的力量,带着梦想追光,带着情怀造光,带着使命发光,在最平凡的岗位展现坚毅与自强的力量,传递奉献与担当!
感动中国王玥篇二十
1982年,因长期超度工作的原因,朱彦夫病倒了,甚至一只脚踏进了鬼门关,幸好救了回来。这使朱彦夫意识到自己老了,不能继续为村民们谋福了,若还待在党支部书记的位置,很可能会给村子带来麻烦,因此他辞去了这一职务。
这时,大家都以为朱彦夫会安享晚年。可大家都想错了,朱彦夫拿起了笔,开始写书。朱彦夫说:“我曾是26军中的一名战士,指导员曾说想将26军与敌军奋战的过程写下来,让大家知道我们当年与敌军战斗时的辛苦,指导员不想让大家忘记那段历史,可还没等他把那些事情写下来就牺牲了,所以我就想写书,完成指导员的遗愿。”
因为没有手握笔,朱彦夫就只能拿嘴叼着笔写,其中遇到了许多困难:
其一,练习用嘴叼笔,这不容易控制力度,一不小心就会将字写花甚至将笔咬烂,朱彦夫不知练习了多久,咬烂了多少支笔;
其二,朱彦夫的文化水平不高,每当遇上不认识的字时,只能去翻字典,写书期间,他足足翻烂了四本字典;
其三,朱彦夫身体不好,仅剩的右眼视力只有0.3,再加上他身上有许多伤病,经常发作,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最艰难时,一天只能写几百字。
为了朱彦夫的身体,妻子将纸笔都藏了起来,不想让他继续写。朱彦夫得知后,急得直接摔下了床。妻子见状,只能哭着将纸笔还给了朱彦夫,嘴里一直念叨着:“你这是何苦呢?何苦要这样折磨自己!”朱彦夫只回了一句:“我要完成指导员的遗愿。”
一本33万字的书终在7年后,在这位没有双手的老人笔下写了出来,这本书的名字叫《极限人生》。朱彦夫写这本书,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完成指导员的遗愿,只为告慰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战友们。
在我们看来,朱彦夫一生是悲惨的,可他却不这样想。他说:“我是一名老兵,虽在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可我一生是幸福的。毕竟我还活着,我还能为祖国做贡献,我还有子女,他们带给了我许多欢乐,比起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我觉得我已经很幸福了!”
感动中国王玥篇二十一
过去的一天,没有什么话题比女排夺冠更让人热血沸腾;过去的奥运两周,没有什么胜利比女排夺冠更让人荡气回肠。
在昨日举行的里约奥运女排决赛中,中国女排以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顽强拼搏,力克劲敌,时隔20xx年之后,再次夺得奥运冠军。这一刻,无数的观众热泪盈眶,欢呼雀跃;这一刻,“中国女排”刷爆朋友圈,成为万众瞩目的英雄。
有一种坚持,叫郎平;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从面对强手顽强出线,到逆转巴西、决胜荷兰、力压塞尔维亚,透过这次里约奥运会,女排姑娘们将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的中国女排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并赋予了新的。逆境中的坚毅与从容、拼搏中的坚韧和顽强、前进中的抱负与担当,中国女排精神,一直在身边,从来未走远。
回望中国女排的里约夺冠路,蕴含其中、贯穿始终的“梦想”与“奋斗”,最为激动人心。有梦想才能有希望,爱拼才能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的正是“梦想”与“奋斗”。30多年来,女排精神伴随着全国人民团结奋进,开创了改革开放的辉煌伟业。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上,人们更需要凝聚精气神,从女排身上汲取奋力前行的力量。
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一张宏伟考卷,也是全省人民心中共同的美好梦想。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光荣而艰巨,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不能没有顽强拼搏的精神。面对新挑战、新机遇,全省广大干部和群众更需要提振精气神。面对强手,中国女排毫不畏惧,顽强拼搏,百折不挠,这些正是建设新江苏需要发扬光大的宝贵精神品质。
建设新江苏,全面达小康,我们要向中国女排学习——像她们一样始终坚定必胜的信心与信念,像她们一样敢于正视和善于攻克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像她们一样顽强拼搏、不断进取,为谱写好中国梦的江苏篇章作出新的贡献。
感动中国王玥篇二十二
“做光明的举灯人,哪里有使命的召唤,哪里就有她积极的回声。”连日来,盲人朱丽华的先进事迹感动嘉兴全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各级党组织纷纷开展向朱丽华同志学习活动,朱丽华坚守初心、身残志坚、乐于奉献、奋发有为等品格和精神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党员中掀起一波又一波学习和热议的高潮。
参加全省首届盲人中医推拿培训班,成为嘉兴第一个“勇吃螃蟹”的盲人;《治疗脑瘫二十二例》《推拿疗法结合功能训练治疗脑瘫九十二例临床报告》等论文相继刊发,推拿实践升华为理论;拿到全省首次向优秀盲人推拿工作者颁发的“中医师”证书……
“朱丽华虽然是盲人,但她不仅在生活中自立自强,还在盲人中医推拿技术上不断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令人感佩的成绩,她的事迹深深感染了我们眼科支部的党员们。”市中医医院眼科党支部书记、眼科病区主任杜诚说,作为红船旁的健康卫士,就要不断发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在专业技术和服务管理上不断创新实践,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服务,真正做好光明与希望的“守护者”。
各类白内障手术、玻璃体及视网膜疾病常规及疑难手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治疗……一项项学科技术不断创新、成熟;《羊膜移植在眼表重建中的应用》《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微创摘除术》《视网膜静脉阻塞中医诊疗规范及诊疗技术研究》……一项项科研课题频频获奖。近些年,市中医医院眼科在省内外享有极高知名度,20__年门诊量约18万人次,住院人数6700余人,住院总手术量达7400余台。目前已经成为“浙江省中医眼底病治疗建设基地”“浙江省中医临床眼底病医疗中心”“省市共建重点专科”“嘉兴市重点支撑学科”,还是嘉兴市唯一的国家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
“要做就做嘉兴最好的盲人推拿师。”为了这个奋斗目标,朱丽华反复练习,揣摩每种手法的动作要领,就算手练得拉伤还打了石膏,双腿因为长时间站立而肿胀酸痛,也不松懈……几十年来,朱丽华坚持奋斗,用自己的双手“推”出一片光明。
昨晚,嘉兴市快速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会议室灯火通明,该公司党支部“每周夜讲堂”如期开讲,白天在工地上紧锣密鼓全力奋战的党员们,正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专题学习朱丽华的先进事迹。
“朱丽华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让我们深受感染。作为市区快速路环线工程的党员建设者,要学习好朱丽华的优秀品质和奋斗精神,围绕工程目标,为早日建成市区快速路环线而不懈奋斗。”该公司总经理刘江军说。
记者了解到,自启动建设以来,市区快速路环线工程就牵动着全市人民的心。嘉通集团秉承市委、市政府“开局就要奔跑”和“早一天也好”的理念,以红船精神为引领,发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通过组建“快速路项目攻坚战队”、全面推行节点计划管理、开展立功竞赛活动、建立迁改过程定期协调机制、狠抓细节管控等措施,一举摘得一季度“红旗项目”,并形成高效运作、破难攻坚、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同时,该公司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围绕“红船领航·匠心筑梦”党建品牌创建,与一期工程各标段党支部签订“党建引领、助力攻坚”党建结对大联建协议,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并通过开设“每周夜讲堂”,与沿线街道、社区共同发起“红色四方联盟”,统一思想,提振士气,全力推动市区快速路环线工程建设。截至10月10日,一期工程桥梁钻孔灌注桩、地道立柱钻孔灌注桩及隔断桩施工完成率均超过60%。
“让自己成为发光体,既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这样的我才不负红船旁共产党员的称谓!”朱丽华的党员宣言掷地有声,她心有大爱的奉献精神令人动容。
“我要为朱丽华点赞!我与她有缘相识在1986年10月,她20__年8月作为第一批加盟者加入了96345,此后常常放弃休息,参加96345志愿服务活动,到社区为群众推拿。三十多年过去了,她初心未变,心灵永远这么美,敬佩她,向她学习。”市96345社区服务求助中心党支部书记骆叶青表示,在嘉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党员加入了志愿服务的队伍。
20__年9月12日,我市依托“96345社区服务求助中心”成立了“96345党员志愿者总站”,组织党员志愿者亮身份、展风采,搭建了为居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服务的新平台。今年,该站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挖掘党员志愿者资源,扩大志愿者队伍,健全志愿者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在为民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目前,全市已有近万名党员本着“奉献社会”的理念投身到志愿服务行列,并组建了卫生医疗、水电安装、居家养老等18支特色服务分队,建立了68个具有区域特色和志愿者个性特征的服务功能区域与服务站点。自成立以来,该站已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中大型活动640多次,参与党员18万多人次,服务居民46万多人次,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十大品牌”等100多项荣誉。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51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