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模板2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6 05:18:19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模板23篇)
时间:2023-12-06 05:18:19     小编:梦幻泡

教案的编写是教师教学备课的重要环节,需要反复思考和修改。编写教案时,要考虑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机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一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3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苹果。

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

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

1)、教师演示分苹果。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

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并写上。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1)(2)(3)(4)。

1、认识1/4。

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2)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

(3)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

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3、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等2题。

(五)作业。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估算、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理解算理的过程,以逐步掌握算法、形成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算理,体验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小红和大家一样,也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孩子,星期天她和妈妈一起来到书店买书,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一套书12本,每本24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想法出发,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预设生:一共花多少元?

师:这也是小红正在思考的问题。(课件出示)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

学生列算式,师板书24×12。

师: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那像24×12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

1、在估算的基础上口算出实际得数。

师:大约一共花了多少钱呢?你能估算一下吗?

(1)预设3种估算方法,口算出得数。

生1:把12估成10,24×10=240。

请学生思考,这个240是估大了还是小了?(小了)为什么?

学生说想法,课件演示帮助理解。

24×2=48240+48=288。

生2:把24看成20,20×12=240。

师:也是240元,这次,又少计算了哪一部分呢?

学生口算4×12=48,240+48=288。

生3:把24看成20,把12看成10,20×10=200。

课件演示20×10=200这部分,计算一共花了多少钱?还要计算哪一部分?

(2)回顾口算过程,为笔算作好铺垫。

请学生回想一下口算的过程,是怎样算出一共要付288元钱的,以这种口算方法为例,(24×10=240,24×2=48,240+48=288)请同位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

把没学过的知识转变成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转化。

2、笔算。

请学生结合着口算的过程,试着用竖式的形式来计算24×12=?

请学生先独立试着算一算,然后小组讨论竖式。

展示学生出现的几种竖式,全班交流、完善:

预设生1:3个竖式。

预设生2:一个竖式,有+号,240后面写0。

预设生3:一个竖式,无+号,240后面无0。

学生讨论优化竖式。(重点讨论“+”和“0”的去存问题。)。

3、梳理过程。

(1)课件演示,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先计算两本书的价格,用个位上的2和24相乘得48。接着计算10本书的价格,用十位上的1和24相乘,得到240。这个24的位置决定了它表示的是24个(十),也就是240,所以后面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最后把它们(加起来),计算的就是12本书的价格了。

【设计意图:结合着12本书,学生理解算理。动态的课件演示,帮助学生掌握算法。】。

请同位互相说一说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然后请在探究中写错竖式的学生再计算一遍。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内化的一个过程。】。

(2)师生共同板书,梳理算法,加深理解。

现在没有了书,我们再一起把这个笔算过程写在黑板上。

学生说教师板书竖式。

(3)比较优化方法。

请学生对比口算过程和笔算过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理由。

当我们在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时候,可以直接用口算的方法,那么在计算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用竖式计算更简便一些。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请同学们用竖式的形式计算14×22=43×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题不在多,重点是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如果小红下次买18本书,每本书24元,又该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课下动脑筋好好研究研究。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和简单实验,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懂得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事物发生的可能性。

教具准备:每组准备一个盒子,黄色和白色的乒乓球若干个。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评析;通过游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新知识的学习。)。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摸球活动。

2、小组摸球。

有什么办法让它变成可能呢?[学生想办法]看来事情有时是在发生变化的,有时不可能的事情会变成可能。

(评析:小组合作学习来探讨可能发生的情况。)。

3、六个例子。

师:我们刚才通过猜一猜,摸一摸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游戏中的情况,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同样有些事情是一定发生的,有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老师这有生活中的六个例子,我们来判断一下[小组讨论]说明理由。

三、动手操作。

师:看来我们都能解决不少的问题,不过我们只是说一说。

《可能性》是一节实践活动课。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尤其在千变万化的世间事中,这是数学一个分支概率论要研究的问题。本课就是让学生感受最基础的知识可能性。

《可能性》这一节课,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说出一些与所学知识有联系的现实情境,再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与确定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这节课一开始,设计了一个红乒乓球和一个白乒乓球放入黑袋子里,让你摸一摸,它们的可能性相等这一场景引出课题展开教学,通过学生自己获得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使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主动参加摸扑克牌活动,学生感受可能性发生的机率。因为当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这一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不仅使学生对可能性有了初步感受,而且能领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反思:

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发现不够,得出的结论没有很好的让学生说出来,而是教师说的多。

改善:

应该开门见山直接从情景图导入,为后面的教学活动争取时间;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四

平移和旋转这一概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讲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其实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能经常看到,同学们也曾亲身经历过。周老师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游乐场为切入点,分别出示了缆车、摩天轮、旋转木马、滑梯和升降梯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运动方式、比画运动轨迹、讨论运动特征、比较两者异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数学活动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含义,初步建立两种运动方式的数学模型。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五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万以内的数和简单的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千克和克以及24时记时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运用学过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等计算,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观察物体,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周长的含义,解决有关周长计算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体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二、具体安排。

1、乘法、除法(第一、七单元)。

2、认数、千克和克(第二、三单元)。

3、24时记时法(第五单元)。

4、长方形和正方形(第六单元)。

5、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认识分数(第八、九、十单元)。

6、加和减(含应用题)(第四单元)。

整理与复习1。

复习内容:乘法、除法(第一、七单元)。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等计算,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复习过程:

一、出示题目。

1、238×4208×4280×4800×4。

要求说出题目之间的区别。

指名板演,并齐练。

评讲:计算过程、计算的注意点、格式的书写要求。

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熟记。

2、64÷265÷265÷6。

指名板演,并齐练。

评讲:计算过程、计算的注意点、格式的书写要求。

要求说出题目之间的区别。

说出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熟记。

二、练习指导。

1、p109.4。

估算得数大约是几十多,并要求说出估算方法。

指名计算,再进行比较异同。

2、p109.6、7。

独立审题,理解题意,对学生中存在的解决问题中出现的困难给予解答。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

1、p109.4、6、7。

2、补充应用题(略,五题)。

整理和复习2。

复习内容:认数、千克和克(第二、三单元)。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六

1、根据所学知识适时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和环境的教育。

2、引导学生用迁移的方法,利用旧知识,学会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3、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过程,培养他们能与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4、通过多种形式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

ppt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看看你认识这些湿地野生动物吗?把你了解的情况给大家说一说。

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主题图。

学生自由回答。

师: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动物。下面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

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表格。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其他湿地野生动物。

师:这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汇报:

生1:知道了湿地动物主要可以分为三类:鸟类、爬行类、哺乳类。

生2:知道了其中鸟类最多有271种,爬行类122种,哺乳类最少,只有31种。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与这些湿地野生动物的种类有关,有信心学好吗?

二、探究体验新知。

1、教学例1。

师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师根据表中信息,该怎样列式计算呢?(指生列式)。

生列式:271+122。

师:这两个数有点大,又不是整十整百的数,能口算吗?那我们该怎么办?

生:用竖式计算。

师:一起说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生尝试独立列竖式笔算,师巡视了解情况。

展示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及结果,对表现好的学生表扬鼓励。

师: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与之前我们学习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吗?

生:跟我们一起学习过的。笔算方法一样,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教学例2。

师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271+31的竖式计算方法。重点说清十位上3+7=10,只要在十位下面写0,同时向百位进1。

师:想一想,271+903,该怎样计算呢?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你在计算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生:当百位上相加满十,我不知该怎么办了。想起“十位上满十,向百位上进一”,我觉得应该是百位上满十,向千位上进一。

师:说得很有道理,同学们,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能解决未知的问题,很好!

师:比较这三个竖式,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第一个加数都相同。

生:我发现第二个加数变化了,就有进位也有不进位。

师:观察的真仔细,也就是说,第二个加数变化,就会出现不进位和一次进位的情况。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交流“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的加法。(板书:三位数加三位数)。

三、练习提升。

1、我是小医生,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1)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共需要多少钱?

(2)你想买什么?要花多少钱?

(3)和同桌互相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总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感受。

【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

271271271。

+122+31+903。

———————————。

3933021174。

【课外作业】。

1、用竖式计算。

126+242320+485107+385542+175。

2、电饭锅358元,微波炉329元,台灯176元,电风扇385元,如果让你买两件商品,你会怎么买?算算价钱。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七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1、剪一剪。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非常可爱的卡通头像图片(电脑演示:三幅卡通头像图片),认识它们吗?在三幅卡通头像图片中,你最喜欢谁就把它从纸上剪下来,看谁剪得又快又好!

学生拿出图片,剪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卡通头像。

2、说一说。

讨论:你是怎样剪的?(沿着头像的边剪的)学生互相评价剪出的作品,体会头像的边的意思。

小结:沿着头像的边剪,就是沿着头像四周的边线剪。你能指一指你剪出的头像四周的边线吗?(先指名指一指,再在同桌间互相指一指)。

揭示:头像四周边线的长就是头像的周长。(板书:认识周长)。

二、提供实例,认识周长。

1、教学例题。

出示游泳池图:这是一幅儿童游泳池图,你能指出它四周的边线吗?

指出:游泳池图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出示树叶图:你能指出树叶四周的边线吗?

指出:这片树叶四周边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2、练一练。

(1)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你还能指出我们身边一些物体某一个面四周的边线吗?

学生可能指出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黑板面、课桌面等一些熟悉的物体的面的边线,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分别指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

谈话: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在书上第62页第2题上描一描。

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业,互相评价。

提问:我们描出的每个图形的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什么?

三、引导探究,测量周长。

1、自主探究。

学生可能想到量、围、滚等不同的方法。

组织活动: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这三件物品,小组分工合作,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分别量出它们的面的周长。

学生按要求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硬币面的周长,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2、反馈。

提问: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测量长方形名片的周长的?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量出四条边的长,再相加;

(2)量出名片的长和宽,再计算;

(3)用一根细线沿名片的边线围一周,再量细线的长;

(4)把名片沿直尺的边翻动一周。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五角星纸片的周长的?有不同的方法吗?

再问:你认为测量五角星的周长,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量出其中一条边的长,再用这条边长乘10)。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的?(学生可能会用围或滚的方法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

追问:为什么不能直接量出1元硬币的周长,而要用围或滚的方法呢?

3、小结。

提问:你学到了哪些测量周长的好方法?在测量周长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

谈话:看来测量周长要根据物体形状的不同,灵活地选用合适的方法,才能达到的效果。

4、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

提问:你有办法知道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自己先试一试。

反馈:你是怎样知道的?把你的方法和同学进行交流。

5、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

提问: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学生抢答,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6、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拓展延伸,提升认识。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一片树叶,你有办法量出这片树叶的周长吗?(在讨论不同方法的基础上,明确用围的方法测量树叶的周长)。

谈话:请同桌同学合作,用围的方法测量这片树叶的周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测量的结果,并说一说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

课件演示:用细线沿树叶的一周围一圈,最后展开细线,量出树叶的周长。

五、课堂总结。

欣赏短片: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谈话: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为大家分享的3篇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就到这里了,希望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八

1、使学生了解镜子的反射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2、能够根据镜子的反射画出对称图形。

3、使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培养并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能力。

4、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进而培养学生钻研数学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九

1、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通过观察能熟练应用乘法口算。

2、能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课件。

刚过去的广州亚运会,一定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吧!(师生交流)。

除了国球外,本届出现的具有中国特色和初涉赛场的比赛项目就最引人注目了。

老师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了其中三个项目。(课件出示:乒乓球、马术、赛龙舟)。

1、结合学生兴趣,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自主发掘问题。

师:在这三个项目中,有你喜欢的吗?(教师统计人数并板书)。

(课件出示:上面项目的门票价格)。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票价和各项目喜好的人数来编一道跟乘法有关的数学问题。(指问,板书列式)。

让学生尝试计算,教师结合反馈情况再引出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让学生认识到以前的加法计算跟今天学习的乘法口算的内在联系。给学生空间去思考,去探索。

创设亚运主题“祥和如意乐园”情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1、“铺桥过河”即课本71页第一题,点名口述,其余学生评价;

2、“射击比赛”利用课件呈现题目,学生两两竞赛口算乘法;

3、“火车对开”男女生对抗赛,比谁先正确口算出车厢上的题目;

4、“智慧商场”凭口算乘法自由挑选各自心仪的商品。

创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争论”让学生来当裁判“评理”。

使学生从探讨中弄懂“20×4=40×2”的算理。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十

本节课内容是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如果本课教学时,没有动态素材的呈现,是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的。研究平移距离时,课件上动态演示了点的平移、线段的平移和三角形的平移,以此验证之前的探究结果,突破了教学难点;综合应用时,动态呈现了富有情趣的练习,提高了练习的乐趣。

周老师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生对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有了丰富的表象积累,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体现了教学的有效与快乐。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一节课是完美的。对于这节课我也有一些个人的想法。本节课按照教材安排还有一个环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这个部分周老师把它作为了课后练习,没来得及讲。讲授,踊跃交流的结果必然导致课堂时间不足,不知道在教学时该如何把握?作为一节公开课,我很想看到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在本节课中似乎没有呈现。在课的结尾,是不是可以设计一个平移的实际问题去解决,让孩子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或者可以让孩子们欣赏一些平移的花边等,让孩子感受数学的生活美。可能我的观点还比较肤浅,我将把握每次的学习机会,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十一

本节课的难点是准确描述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正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周老师以童趣的小蚂蚁搬运食物为模型,依次呈现小蚂蚁运豆子、小蚂蚁运薯条和小蚂蚁运三角形饼干的场景,对应数学中点的平移、线段的平移和图形的平移。巧妙的设计使孩子们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知识结构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完善和提升。周老师将本节课的难点分层攻破,并在每一层次中加以相应的练习。其中周老师选取的松树图、蘑菇图、电脑图和小船图的平移描述,给了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去独立研究和展示交流,在交流时强调先要找出一对对应点,再数一数格数,轻松解决难点。在此环节中充分体现了“独立探究、讲授、踊跃展示”的十二字精神,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使孩子们及时内化了新知。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十二

生: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

也许学生还有其它版本的故事,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与同伴流。)学生可能知道:

(1)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

(2)雨过天晴,路里积水中会倒映一些影子。

(3)光滑亮丽的地板,也出现倒映。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倒映的影子,看一看“镜子中的数学”。(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组织活动。

1、教师示范。

(1)在实物投影上放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

e

(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上),让全班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3)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a、看到了整个的“王”字。

b、镜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的图形的对称图形。

2、试一试。

拿出学具袋中的学具——一面小镜子,做一下第(1)题。

(1)让学生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2)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3)在书上画出对称图形。

a8。

(4)全班交流,选出几份在投影上展示。

第(2)题。

(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镜子,按本题图示的情境,把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在镜面前摆一摆,对比镜面中的图形和桌面上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镜面的对称现象。

第(3)题。

投影出示课文情境图,想一想:机灵狗镜子判断“现在是5时”对吗?

猜一猜:现在是几时?

(4)实验证明。

a、取一时钟,将时间调至7时正(时钟钟面上不显示数字)。

b、时钟背对学生,举起。

c、取一镜子,对准钟面。镜子自然朝向学生。

d、让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比较课文里的钟面图形,可以看出是一样的。

e、将钟面反转,让学生看清钟面时间。(7时)。

(5)练一练。

a、教师将时间调至3时。

b、时钟背对学生,举起。

c、取一镜子,对准时钟。

d、让学生观察镜子,想一想:现在是几时?

e、反转时钟,进行验证。

三、巩固练习。

1、课文第18页“练一练”的第1—3题。

第一题:

(1)先让学生猜一猜,并打上对号。

(2)用镜子来试一试,进行验证。

第2题:

这是一种寻找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位置的简易方法,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明白,如果对称图形能对折,那么折痕就是对称轴所在的位置。如果是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无法对折,那么租用镜面对称原理的对称图轴的办法也是明智的。

2、实践活动。

(1)让学生收集一些对称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2)会剪纸的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些简单的作品。

开展这类活动,不仅能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得到张扬,满足那些具有较强空间观念的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且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对称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十三

两位数加两位数。

口算方法:

1.先把其中一个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用另一个两位数依次加整十数和一位数。

2.把两个两位数都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相加。

注意: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如果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一定不要忘记向十位进1。

两位数减两位数。

口算方法:

把减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

注意: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如果个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再减。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方法。

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1。

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十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百位退1,在十位上加10再减。

用估算解决问题。

可以先把每个三位数都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进行计算;也可以先把每个三位数都看成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再进行计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十四

第75页上的例1例5,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一15题。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简单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使学生知道分数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3、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1、重点:初步认识分数的简单的含义。

2、难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多媒体,长方形纸条、圆形纸片若干张。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分过东西吗?分过什么?

老师这里有6个饼,要分给2位同学,你想怎样分?

(学生说出想法后,板书33)。

有4个饼,分给2位同学,你想怎样分?(板书:22)。

有2个饼,分给2位同学,你又想怎样分?(板书:11)。

同学们在分得时候,注意到了要公平,这种分东西的方法,我们就叫做怎样分?(板书:平均分)。

谁愿来说说,你怎样理解平均分?

现在只有一个饼,平均分给两位同学,你们会分呢?

假设这个圆形纸片就是一个饼,同位合作试一试?(学生操作)。

举起来,互相看看是怎样分的?

同学们,我们怎样证明这样分就是平均分?

(一)认识二分之一。

1、引入二分之一。

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一份,能不能想个办法来表示一下?

还有其它表示方法吗?

2、指导读、写二分之一。

二分之一,怎么写呢?

(老师板书)看黑板,一起拿出手写一写。

3、认识二分之一。

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另一份呢?

师: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的二分之一。

谁愿来说说,什么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

下面,同学们指着刚才分的圆形纸片说说,什么是这张纸的二分之一?

(同位互说)。

谁想再来说说,什么是这张圆形纸的二分之一?

4、涂一涂。

同学们,给你一张纸片,你能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吗?

拿出你的纸片,先折一折,再涂上颜色。(学生操作)。

谁愿把你涂的展示给大家?

正方形还有不同涂法吗?

观察,这几张正方形纸,涂色部分都能用哪个分数来表示?

师:对,虽然涂法不同,但都是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表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

还有涂其它图形的吗?

5、小练习。

师:看来,平均分是产生分数的重要前提,没有平均分,分得结果就不能用分数来表示?

(二)认识四分之一。

同学们,把刚才分圆形纸片,再对折一次,你发现了什么?谁是谁的四分之一?

这一份呢?

每份都是这张圆形纸的四分之一。

谁来说说,四分之一表示什么?

(三)认识三分之一。

这张纸片,阴影部分能用分数来表示?

你怎么知道能用三分之一来表示?

怎么证明这样分是平均分?(剪开)。

大家的眼真锐利。

能说说,什么是三分之一?

(四)认识几分之一。

1、独立探索。

同位合作,利用手中的学具,折一折,涂一涂,看看谁创造的分数最好?

谁愿把你创造的分数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可能出现几分之几的分数,不要回避,让学生说说怎么想的。)。

老师刚才搜集了一些同学们创作的分数,一起来判断一下?

同学们,真聪明,创造了那么多分数,你还能说出其它分数来吗?

能不能都写出来?

分数有多少个?

观察一下,这些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像这样的分数,叫几分之一。(板书:几分之一)。

2、学习分数各部分名称。

通过看书,你还知道了什么?

同位两个,举个分数,互相说说,分数各部分名称。

3、小资料。

一起来看个小资料,自己读一读。

你有什么感想?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课都积极努力,下面,考考大家。

同学们,老师这里还有一道较灵活的题目,看谁能想出来?

咱们班同学真聪明,这节课上到这里。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十五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通过比较阅读了解本诗特点(“诗中有画”、先直抒胸臆,再具体描述等)。

3、通过文本细读,想象画面,并尝试将体悟到的画意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二、预习作业:

2、熟读,争取上课前能够做到接近背诵的程度;。

3、对不理解意思的字与词,查一查工具书;。

4、制作一张简单的表格,比较一下这两首诗的异同,可从时间、地点、颜色、景物、诗人当时心情等你认为值得比较的方面来进行。

三、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利用比较阅读简析本诗,兼巩固前诗,初读本诗。

用表格对前面一课所学的诗歌《望湖楼醉书》进行简单分析。

朗读诗歌《晓出》。(抽加齐读)。

解决重点字词,相互解释诗句,全班交流。

交流预习表,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第二板块——分析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明示“诗中有画”,告知这是中国相当部分古诗的典型特点。

欣赏诗——出示画《江雪》;。

欣赏画——出示本诗。

讨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你看到了什么?

在讨论中,将对诗句的理解融为一个整体。并尝试将体悟到的画意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第三板块——了解本诗先直抒胸臆,再具体描述的写法特点。

通过和《饮湖上初晴后雨》比较,了解本诗先直抒胸臆,再具体描述的写法特点,这也是本诗流传千古的原因之一;通过和《望湖楼醉书》比较了解本诗夸张手法的运用。

第四板块——精细化朗读诗歌。

教师出示一些提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对本诗的朗读;。

个人揣摩朗读;。

小组交流朗读;。

全班交流朗读——要说出如此朗读的理由。

第五板块——作业。

可以搜集描写西湖和荷花的诗歌,尝试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赏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十六

1、通过教学,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2、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能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由来。

每个学生都准备6cm和3cm的小棒各两根,两张长8cm长纸板。

一、复习铺垫出示以下两个图形。

1、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2、指一指:两个图形的周长各指的是哪一部分?

(长方形的周长是长+长+宽+宽,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3、教师揭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

课题: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教学。

(1)摆一摆。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棒(长6cm和3cm的各两根),用4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

(2)指一指。摆好后,同桌互相指一指,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2个长和2个宽)。

(3)提出问题。

教师:看着围好的长方形,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

教师: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自主探索。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巡视。

(5)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长+长+宽+宽)(2长+2宽)【(长+宽)x2】。

教师强调:有小括号的式子,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教学例2。

(1)过渡:我们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那么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呢?

(2)出示例4的图。教师:这个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怎样计算它的周长呢?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正方形的4条边一样。

那么,周长是边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4。

例4,正方形的周长=5+5+5+5=20cm,公式=边长x4=5x4=20cm、

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1.教科书第8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同时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板演。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4题。

(1)理解题意。

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2)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上台板演,画出设计图,一共排三行,每行6个正方形。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花边最少。

(4)深化认识。通过本题练习,你有什么想法?

四、继续巩固练习。

1、第6题。

(1)打开第88页。

让学生画出图形,然后求它们的周长。

(2)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2、第8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它的周长。

(2)全班交流。让学生板书计算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第10题。

(1)让学生画出这两个正方形拼成的图形。

(2)计算所拼的图形的周长,教师巡视。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是用什么方法学到这些知识?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十七

1、通过梳理知识点一级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一、复习导入。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更加快捷。

(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减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需要注意什么?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当十),主要不要漏加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

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如650+340其实就是65个十减34个十,等于31个十。

(2)方式虽然不同,一个口算,一个笔算,但是运算的算理一样,都是满十进一,退一当十。

(给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52+35=。

47+33=。

36+20=23+69=。

2、计算。

650+340=。

370+480=。

390+250=。

3、估算。

(4)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给予肯定。并比较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互相之间评一评。

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比较每一题的大小。此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

3、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

仔细观察图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解疑答惑。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十八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使学生发现和理解24时记时法与12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够对两种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换算。并能结合具体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2、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认识24时记时法,发现和理解24时记时法与12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能正确地把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化。

1、情境教学法。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有所悟,在问题情境中学有所思,在成功情境中学有所乐。

2、直观教学法。“百闻不如一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表象信息,激发学习,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实践操作法。学生利用学具钟对钟面进行观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在一天时间里,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面外圈与内圈的数的关系,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理解24时计时法。

4、合作交流法。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张扬个性,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实现资源共享,获得成功体验。

一、链接生活,初步感知。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具有两个条件,即认知基础和情感动力。课始,播放学生熟悉的“新闻联播”片头音乐,让学生说说这个节目播出的时刻,学生可能说晚上7时或19时,随机板书在黑板上,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播放“新闻联播”,在屏幕右上角会出现的“19:00”,让学生知道19时就是晚上7时,接着询问学生像19时这样的记时法你知道叫什么记时法吗,知道的学生可以回答是24时记时法(板书),那晚上7时呢,12时记时法(板书),初步感知两种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存在。

然后联系生活经验,说说生活中还在哪见过24时记时法,通过老师的收集演示,了解在一些公共场合,一般都要用24时记时法,使学生认识到24时记时法简捷明了。从而导入新课,激起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

二、实践探索,自主建构。

1、一天从什么时刻开始。

首先让学生讨论一天从什么时刻开始,出现争议后,课件出示央视春晚倒计时的场面,当我们倒数到1的那一瞬间,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都指到了12,这个时刻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了,新的一天开始了。让学生了解一天的开始,在24时记时法里记作0时,12时记时法里记做夜里12时。

2、学生动手拨钟感受一天的作息时间,知道在一天里时针正好走2圈,一天有24小时。

3、课件演示,感受一天的24时。

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随着钟面的变化,周围环境的变化,让学生整体感受一昼夜从0时到24时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探索24时记时法的记时规律,强化对0时的理解,知道今天的开始0时就是昨天的结束24时。

4、观察钟面上第一圈、第二圈分别从几时走到几时,把钟面变成两种记时法的时间轴,直观比较,引导学生发现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深入学习,记时转化。

通过利用刚才发现的两种记时法的区别与联系,首先让学生试着把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很快的用12时记时法表示出来。然后寻找规律,发现24时记时法转化成12时记时法需要分两种情况进行考虑,12时以前的不减12,直接加时间词;12时以后的要减12,再加时间词。

再学习12时记时法转化成24时记时法,让学生自己举例体会转化的方法,加深对两种记时法之间区别与联系的认识。

最后练习两种记时法的转化,从把24时计时法记录的电视节目预告改写成12时计时法,到生活中的不同计时法互换,层层递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记时方法,突破重点,体验成功。

四、理解应用,推算经过的时间。

1、阅览时间。

自己试着算一算:图书馆全天开放多长时间吗?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利用拨钟,结合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变化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经过了多长时间。

2、确定乘火车时刻。

(课件出示:车票)从车票中你知道了些什么?小明从家到火车站要20分,开车前5分钟停止检票。小组讨论:他最晚在下午几时几分从家里出发才不会误火车?这时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火车发车时刻、加到车站所需时间和开车前5分钟停止检票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五、课堂小结,回归生活。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建构,用自己的语言理解为什么叫24时记时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掌握。并在课后用24时记时法做一份作息时间表,教育学生要合理利用时间,珍惜时间,争做时间的小主人。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十九

里程表(二)

1.弄清里程表中的信息与形成路程之间的关系。

2.能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有关里程表中的问题。

从里程表中获取与行车路程有关的信息。

解决有关里程表中的问题。

一、复习导入

【探究展示】

想一想,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淘气根据题意画了一个图,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一说。

二、达标训练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任务。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共性问题,通过大展示完成,教师适当点拨。

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觉得

这节课哪个组表现得最棒?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共性问题,通过大展示解决,教师适当点拨。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二十

1、经历分小棒地过程理解合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地计算顺序和商地定位方法。

2、学会一位数除法(被除数每一位商地数都能被除数整除)地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以表内除法的笔算、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口算基础上,进行一位数两位数(被除数每一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笔算除法,难点是着重帮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再哪一位上面。

一、复习引入。

打开课本第3页,在里填上正确地数。60÷3=9÷3=。

——69÷3=80÷2=6÷2=。

——86÷2=。

二、新授。

1、出示例1,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你会列式计算吗?

2、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如果用竖式计算你会吗?(教师巡视指导)。

5、有疑问吗?(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可以提问。)。

6、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第21页第2题。前两题。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二十一

2、程与方法:借助钟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同一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

3、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某一时刻。

知道晚上12时既是24时又是0时。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情景教学法、自学法

钟面模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1、师:上个星期六,我有个外地来的朋友来咱们这儿旅游,他提前一天已经买来了车票,第二天9点到西安我听了很高兴。第二天我一大早起来,9点以前赶到火车站,结果等到很久也没等到这位朋友,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猜猜看。

3、教师板书:晚上9时 上午9时

学生说说晚上9时是怎样变成21时的?

时刻。这种方法教普通记时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记时法,他比普通记时法更简单,它叫24时记时法。

1、关于24时记时法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看书。

3、自学反馈。

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一天有多少小时?

在一天里时针要转几天?

新的一天是从什么什么时候开始的?

4、接下来我们看看一天时间是怎样过去的?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怎样计算经过时间?

在书上找一找,可是你能不能从书上找到你需要的答案。

把自己认识重要的句子画下来。

学生自由反馈。

完成数学书71页的2、3题。

板书设计:

一天的时间(24时记时法)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的时间

开始时间+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间

结束的时间-经过的时间=开始的时间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二十二

1、理解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及其算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

2、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的能力。

重点、难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平共处算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的书写。

小棒,卡片,课件。

一、新知铺垫。

1、口算练习。

指名口算。

63829355。

口答。

46里面有()个十()个一。

95里面有()个十()个一。

84里面有()个十()个一。

73里面有()个十()个一。

二、探究新知。

1、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揭示课题)。

2、教学口算。

理解图意,学生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讨论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小组交流。

小棒可以演示。

讨论第二个问题:平均和每个女孩子买多少枝?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形成思维。也可以先让学生模仿提问。

归纳:先把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即20枝,再把6枝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枝,合起来是23枝。板书:

402=2062=3。

20+3=23。

3、即时训练,口答。(让学生说说算么算的)。

402603642555。

505804844363。

4、教学竖式计算。

教师结合462说明竖式的写法,边说边板演。

探索算理。(步骤:除、乘、减、移)。

思考: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小结:用竖式计算,要从十位除起,先用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再用个位上的数除,除到哪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三、实际运用。

1、完成第2页第1题。(注意区别与联系)。

2、完成第2题。

让学生试做前两题,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两题。注意笔算注意什么?以及联系与区别。

3、完成第3题和第4题。

4、第5题,先独立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许学生不同的策略解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二十三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04—105页。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课件、盒子、棋子等。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过元旦吗?

生:喜欢。

师:元旦你想为同学们表演什么节目?

生1:唱歌.

生2:跳舞。

……

生1:元旦联欢会上,同学们每人表演一个节目,并且是抽签决定自己表演什么节目。

……

师:如果我们也以这种方式表演节目,你还能表演你准备的节目吗?

生1:不一定。

生2:可能。

生3:不确定。

……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新问题,可能性。(板书:可能性一)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场景生成问题,目的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体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教学例1

1、引领思考,探索方法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坐好,拿出准备好的2袋棋子和2个盒子,将1号袋的棋子倒入1号盒子,2号袋的棋子倒入2号盒子。

请小组长将两个盒子的棋子摇匀。(1号袋棋子为红色,2号袋棋子有红、黄、绿、蓝四种颜色,棋子除颜色外完全相同。)

师出示问题:几号盒子肯定能摸出红棋子呢?

师:谁来猜一下?

生1:1号盒子。

生2:2号盒子。

......

师:我们来试验一下。

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一)》教案》,

注意,每个同学摸之前要先摇匀棋子,摸完后放回,并且不能偷看。

生在小组内试验并交流。

师:哪个小组说一下你们验证的结果?

生1:通过实验,我们小组知道1号盒子一定能摸出红棋子,2号盒子可能摸出红棋子。

生2:我们小组知道1号盒子装的都是红棋子,所以一定能摸出红棋子。

生3:通过实验,我们小组发现2号盒子里有红棋子,所以可能摸出红棋子,也可能摸出的是黄棋子、绿棋子或蓝棋子,不一定能摸出红棋子。

(要求学生列举出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对发言积极、完整的学生及时表扬,激励学习。)

……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验证,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4)师小结:通过猜测、验证,我们知道1号盒子装的都是红棋子,所以一定能摸出红棋子;2号盒子里有红棋子,所以可能摸出红棋子,也可能摸出绿棋子、黄棋子、蓝棋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52971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