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畅谈心得(优秀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6 05:33:08
高考状元畅谈心得(优秀18篇)
时间:2023-12-06 05:33:08     小编:灵魂曲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从而更好地成长。写总结不仅要客观评价,还需要主观思考,找到问题的根源。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总结的技巧和注意事项,请大家参考。

高考状元畅谈心得篇一

“清晨一睁眼,制定一天的学习计划,这是我每天必做的‘脑力早操’。”昨日,由龙门书局联合北京大学研究生会举办的“高考状元全国巡回演讲会”在襄阳剧院举行,省高考理科状元朱师达和两名来自清华、北大的状元一道,传授学习心得。

朱师达提醒在场的同学,高三复习时莫打乱仗。他说,合理的计划,不仅能明确目标,而且能提高学习效率。他认为,高三阶段最重要的是心态。学会与人沟通、转移注意力和放飞想象是他放松身心的三大法宝。

北京大学日语系的大三女生杨沫,幽默风趣的口才,博得了在场学生的阵阵掌声。她在英语学习上有独到见解:每天背100个单词,同时按语法分类每星期复习一类,可以在20天内快速提高英语成绩。清华大学精仪系制造研究所博士生宋立则认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不同阶段的目标,一步步攻克,便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高考状元畅谈心得篇二

认真听课适当做笔记,不放过任何联想小结的机会是读好书的关键。上课的内容有难有易,不能因为容易而轻视它,也不能因为困难而害怕它。容易的问题思维强度小,但所提供的思维空间却很大,可以把自己的方法与老师的方法进行整合,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小结,对问题的发展进行预测,为后面更难的问题准备更充足的思维惯性。

2.弄清概念、性质与基本方法。

弄清概念、性质和基本方法是每个学科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概念没有弄清就去解题是没有不碰壁的,正确理解概念再做习题就比较容易了,通过习题的演算反过来还可以进一步理解概念与性质。要弄清概念、性质和基本方法,就要先复习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与课本的相关内容。课堂弄不懂的问题课后一定要想办法弄懂,已经听得懂的内容也要想一想自己是否能够操作,若仍有问题最好动手做一遍,自己走过的路才可能成为熟路。有了准备再做作业效率会更高,解题在很多情况下就是检验你对概念、性质和基本方法掌握得如何。

3.经常复习原来学过的知识。

小学初中的复习靠老师,高中的复习靠自己。因为高中的课程内容多,所以在课堂上不可能经常反复,一节课内容七天内不复习就有可能变得很陌生,最好是三天内复习一次。

4.懂得、会做与习惯。

成功的人并不一定比别人更聪明、更加能说会道、他们是常常是在最恰当的时侯用自已毅力与勤奋把该要学会操作,操作到熟练,操作到形成习惯为止。你要习惯于看课本,课前要看、课内要看、课后还要看,直到真正弄懂为止。你要习惯于及时演练,时机把握的好不好对你来说至关重要,特别要珍惜课堂练习机会,珍惜例题重做时机。

一旦习惯养成,坚持就是自然而然的事,而收获也就水到渠成了。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的一段话: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5.勤于发现问题,好于解决问题。

听课、看书、做作业,听课是发现问题的最重要的时机,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以为“听懂”就行,实际上,懂有真懂和假懂之分,懂有懂得深与懂得浅之分,不能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的学生,往往在碰到新的题目和题型时就束手无策了。解题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手段,许多学生今天发现了三个问题,明天发现了三个问题,并没有解决问题,到了第三天老师问他你有什么问题,结果他一个问题也提不出来。发现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达到真懂的境界。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因此你要珍惜所发现问题,所发现的问题一定要尽量加以解决,并且经常复习。

6.把握解决问题的时机。

学习新的知识点,碰到问题和困难是非常正常与自然的,碰不到问题和困难才是不自然的。每个人都有解决这些问题克服这些困难的时机,不同的人可能时机是不同的,我相信不管是谁,这种时机一定存在。可惜的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并不能把握住解决问题的时机。为什么呢?大多数的人总是急功近利,心理承受力差,对一些问题在时机不成熟时做了一些努力收效不大时,就放弃了努力,同时也放弃了寻找突破这些困难的时机,最终让自己失去了解决问题机会,人的潜能象海底里的冰山、能露出的只是很少的部分,像电脑、虽然硬盘中贮存着无数的信息,但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只你肯挖掘,就能在显示屏上有更非富的显示。

7.善于分门别类,善于抽出本质。

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的概念、定理公式、典型方法,对他们进行概括小结使之系统化是非常重要的,平常我们要研究许多题型,做大量的习题,如果一但抓住了一类习题的本质就要及时归纳总结,可以用一句自己的话表达出对这一本质的理解。分门别类可以使学过的知识有条理,便于记忆,便于应用。抽出本质,可以极大地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8.积极主动、善于变通。

跑不了5000米,先跑1000米,跑不了1000米,先跑100米,跑不了100米,先走100米,走不了,爬也行。任何一件事你无法直接做可以退一步或退几步去做,总之要去做。不会做这道题,就做与这题相关的课本的例题,千万不能什么也不做。无论如何,你要动起来,不动不行,不做不行。从简单开始,量力做事,每天坚持,你总会越来越好的。变法子做你不能直接做的事情,培养自己积极主动、善于变通的习惯,可以终身受用。形成好一种习惯的重要原则是:起点要低,起动要慢,日积一日,终达目的。

9.要虚心、要自信、有主见、有理智。

认真可以使你能够发现更细腻的东西,专心才有更高的效率,勤快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毅力能够让你克服困难,志向是你学习的动力是精神的支柱。

自信是人生幸福的最好的心理暗示,自悲是克服困难的最大的心理障碍,自大是停滞退步的最重要的原因,自信增加内力使人进步,自大减少内力让人颓废。自信的人征服难题,自大的人被难题征服。

10.快乐地学习、充满信心地学习。

对人对已对事对物都要好一点,保持愉快的心情,天天高兴地生活和学习是重要的。快乐地学习可以极大地提高体力和智力,当一个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保持良好的心境,快乐地学习时,他的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好。充满信心地学习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可以消除你的不良情绪尽而达到快乐的境界。这样你就能做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高考状元畅谈心得篇三

1.欢笑。

据说孩子一天会笑400次,大人一天才笑15次。科学家发现,人们因微笑而快乐,笑1分钟的效果相当于锻炼30分钟。印度人喜欢清早围在广场上,边运动边哈哈大笑,被称为“欢笑瑜伽”。不妨定个计划,今天让自己笑20次,明天笑40次,后天笑60次……慢慢地在20天内养成爱笑的好习惯。

2.感恩。

有对夫妻总吵架。后来,妻子每天逼自己写出丈夫的3个优点及具体表现。即使想不到新的,重复之前的也要写满3个。一个月下来,她发现丈夫变得更加可爱、可敬,两人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在丈夫生日那天,她送上写满丈夫优点的本子作为礼物,丈夫感动地把她拥在怀里。感恩不仅有益身心健康,更能使我们的人际关系变得和谐。试着每天对生活或某个人说出3条感恩的理由。20天后,你一定会感到生活有巨大的变化。

3.付出爱心。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治疗过一个抑郁症的老太太。她终身未嫁,没有朋友,孤独地住在老屋里。埃里克森见她爱种紫罗兰,于是让她在邻居家有结婚、生子等喜事时送去紫罗兰贺喜。慢慢地,城里所有人都受惠于她,她也有了无数朋友,并被称为“紫罗兰皇后”。付出爱心并不需要很多钱,哪怕为人开门、车上让个座,都能在送出爱的同时,也给自己一份快乐。

高考状元畅谈心得篇四

古时候,人们没有闹钟,但一听到鸡鸣鸟叫就知道该起床了。现在不少人害怕自己起不来,习惯将闹钟设成劲爆的音乐,从这种吵闹的闹铃中突然惊醒的感觉,带来的往往是烦躁的心情。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督导王国荣指出,好的音乐能放松情绪,比如流水声、鸟儿轻柔的叫声等,都能让人身临其境,使紧张情绪得以缓解。所以不妨先将闹钟设置为大自然的声音,让自己从放松的状态中醒来。

2.醒后搓搓脸。

早上醒来后不要急于起身,可以先在床上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部,然后再搓搓脸。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中心李跃华教授表示,搓脸可以增加面部血液循环,让你一下精神起来。

3.养成排便生物钟。

肠道是人体的“下水道”,我们吃进去的食物残渣从这里被排出体外。如果肠道堵塞,大便长期滞留,很容易使各种毒素被肠道反复吸收,影响健康。所以,“一定要养成每天固定排便的习惯。”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中医师吴明珠表示,在起床或早餐后,固定时间到厕所里去蹲一蹲,能让身体养成定点排便的习惯,即使没有便意也可以试试,形成的自己排便生物钟。

4.在穿衣镜前摆个自信的姿势。

每天早上专门挑出10分钟时间来打扮自己,尝试不同的颜色和搭配,然后在镜子前摆个自信的姿势,迎接新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布里斯托表示,照镜子让人充满信心,拥有好心情。首先,笔直地站在镜子前,对自己微笑,看到自己积极乐观的形象。然后,想几件开心的事情,体会与心灵对话的美好感觉。接下来,深呼吸三四次,让这种感觉传递到全身,更加肯定自己的能力和决心。

5.喝一杯“起床水”。

早上第一杯水,能补充水分、预防便秘、调节肠胃、使大脑清醒,对维护人体健康作用显著。美国“维基百科”网站刊文指出,各种水其实有不同功效。新鲜白开水能使血液迅速得到稀释,促进血液循环,让人快速清醒;蜂蜜水适合中年女性,能预防骨质疏松,改善疲劳;便秘的人可以喝点淡盐水;牛奶不要空腹喝;碳酸饮料最好别喝。晨起第一杯水要空腹、小口喝。

6.早餐要吃热的。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蒋卓勤教授表示,一份营养早餐应该包括四类食物:谷类(馒头、面包、玉米等);肉蛋类(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奶类(补钙);蔬菜水果类。若每天能将上述食物作为早餐,才能保证营养均衡。另外,每天早上还应该留有15—20分钟坐在餐桌前吃饭的时间,不要边走边吃,或买点饼干等零食当早点,这样容易营养不良。

7.看一会儿电视。

在吃早饭或喝水的间隙,不妨拿起当天的报纸,浏览一下新闻,或看看电视,它能让你得到最新消息,收获喜欢阅读的内容,从中获得好心情。如果需要长时间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也可以带上一份报纸,在保持平衡的状态下读一读,为当天的工作增加一些谈资。

高考状元畅谈心得篇五

在高考中,我的文综科取得了136分的较好成绩。下面,就历史科学习与考试谈一点自己的经验。

1.关键在平时。现在回想起来,这是我高考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平时上课,头脑与老师一起动,边学边背,这样的记忆是最深的。第一遍记忆极为重要,如果记混了,以后一背到这里就会发生混乱。同时课后要注意全面认真的复习,不要遗漏正文的小注,这也是属于考试范围的。20__________年高考试题与考纲略有脱节。如考纲规定不考的',考题却出现了(如太平天国题),要答对这些题,就需要平时扎实的基础,考前突击是没有用的。

2.复习的方法。高三要进行多次考试,特别是高三下学期,历史要考5本书,记忆量相当大。这时要注意联系,先从宏观上掌握,听教师讲线索,如分为政治、经济、外交、民族、文化等板块;也可以采用背目录,及每章前框题及章后小结等方法。先做到大方向不乱后,再充实小的知识点,一定做到理解准确、记忆到位。另外,在复习每+历史时期时,要知道这一时期时代特点是什么,如东汉,豪强地主与宦官专权,考这一时期选择题时,多与这两点有关。同时,复习时要反复看书,多背几次,力求一次比一次理解透彻。复习时间用得短。到高考前几天就采取看书前目录,脑中过一遍梗概的方法。

3.注意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现在考能力的试题渐多,掌握好基本知识点后,要多想想事件发生的背景,为什么会在这一历史条件下发生,与前后有什么内在联系等问题。关于这一能力的培养,可看一些与课内教学有关的书刊,如《历史学习》等,有利于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更好掌握。

4.注意与老师、同学交流,一起讨论学习。一个人无论怎样复习,都会有遗漏、记错或想不通的地方。与老师和同学在一起讨论复习,可查漏补缺,也便于记忆。

5.关于课外题,依据老师推荐和自己的选择,选择一本好的书、刊即可。历史题有的比较难、偏、怪,如果遇到这种题,在询问老师、同学仍难以理解时,不如放弃,不要因一道题,使自己整个思维方式趋于混乱。临考前,不要再做选择题,可看几道老师推荐的好的问答题。

6.考试中最重要的一点,要有信心。文科选择题有的属于最优选,几个选项都有一些道理。这时就要宏观把握,不宜钻牛角尖。选完后,除非能肯定选错了,否则轻易不要改。

当然,在历史学习中,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兴趣。同时要注意记忆的方法,如结合地图,增强历史空间感;编顺口溜、谐音等。

最后,我要感谢三年来教我历史的刘建中老师,正是在他的帮助下,我才取得了今日的成绩。

高考状元畅谈心得篇六

李晴川说,在学习上,有些经验与大家共同分享:

1.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对于高考,唯一不变的只有努力。努力听课,努力做题,努力考试,努力调整心态。

2.牢牢抓住语数外。

从分文理科开始,我们也许会更加关注综合科目,但语数外占了450分,并且数学、外语都是特别拉分的科目。要特别注意时间的分配,我个人在学习中,早上背单词或者读政治题,中午完全给了英语(适当的休息很必要),下午到晚上的一两个小时做数学,晚上看文综,课间做一些选择题或者与同学讨论一些仍有疑虑的问题,要侧重自己较弱的科目而不是最感兴趣的科目。

3.平和心态,树立自信。

一次次的模拟考,努力却没有好成绩时产生的无奈愤怒,可能会挫败我们的自信心。其实,每次考试都是一种自我提升,我们不要把考试看得太重。考好了,信心增强,犒劳犒劳自己;考差了,要回头分析自己近段时间的状态,找老师咨询自己出问题的地方,解决了就好。只要努力了,就无怨无悔。

4.心怀感恩,虚心倾听。

昆一中有浓厚的学习氛围,给了我太多感动、太多留恋。我想感谢昆一中教我们、帮我们、引领我们一步一步向前的老师们。当你最迷茫的时候,找找老师吧,他们一定会有最中肯的意见。

韩启辰:706分。

排名:云南高考理科(加分)第一名。

毕业学校:云师大附中。

高考成绩为686分、20分的少数民族照顾加分,让韩启辰同学以706的总分获得了云南理科(加分)第一名。这个有些腼腆的孩子,至今都不清楚微博和qq为何物。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在读高中的3年里,他的生活只有学习和打篮球。

妈妈办停薪留职。

来昆照顾他的生活。

昨天下午3点,穿着蓝色t恤,长得瘦高的韩启辰一个人来到师大附中。初次见面他显得有些拘谨。虽然考了高分,但从他的言谈和表现中看不出任何的兴奋。昨天上午11点半左右,省招考院工作人员将他的总分告诉了他的父亲,此后父亲又将这一消息告诉了他。他说:“获得这个分数是三年汗水的回报,父母为了我付出了很多,最高兴的应该是他们。”

韩启辰同学是怒族,在怒江州试验中学读初中,高中到云师大附中就读。他说,当时考中考的成绩排在全年级1000名以后。为了支持他的学业,母亲在怒江医院办理了停薪留职来到昆明,在学校附近租了套房子专门照顾他的生活。母亲一直鼓励他说:“学习会使人变得强大。”

为了不让母亲失望,步入高中的他决定认真读书。高一上学期的期中测试,他的成绩一下就跃升至全年级400多名,高一上学期期末考时,成绩排在了全年级70多名。他说:“我妈妈特别伟大,没有我妈妈,我现在就不会站在这里。”

给自己的思考时间。

限定在8分钟内。

两次考试成绩大幅提升,让他更加重视学习成绩。他说:“自从考进前100名后,我就珍惜一分一秒,也是从那时起开始自习。”韩启辰与其他同学最大的差别,就是异常重视自主学习。从高一下学期起,他就利用课余时间在自习室看书和做题,而做得最多的就是数学题。他认为,做数学题可以让自己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也让思维更加缜密,使头脑更加灵活,有了这样的状态对任何一科的学习都会不成问题。

高二上学期,他已经把高中数学全部看完。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兼顾各科的学习,韩启辰做题时给自己思考的时间限定在8分钟内。如果实在想不出来,就先跳过,事后询问老师。在3年的学习中,他并没有什么诀窍,是实实在在苦出来的。每天7点左右起床上课,下课后要么在家,要么在自习室做题,高一、高二每天晚上12点前睡觉。高三的大部分时间里,都要学习到凌晨1点。

对于平时学习累了是如何进行调节的,韩启辰说:“我家租的房子里没有电视。学累了我就利用体育课或下午五六点时打篮球放松身心。除此之外的时间基本都用于学习。”从高二开始,他的成绩基本保持在全年级前五名以内。

偶像是爱因斯坦。

不清楚qq微博为何物。

韩启辰的理想是清华大学生物工程专业。最初产生这一想法是在师大附中后所上的实验课,他说:“因为任何理论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尽管目前自己接触到的还仅限于高中的知识,但他觉得这是一门最前沿的学科,以后应该很有前途。

此前,他希望通过自主招生考试和保送的方式能到清华大学读书,但前两次努力都没有成功。如今取得了706的高分后,他将再次择清华大学。

他的偶像是爱因斯坦,他认为爱因斯坦是自然科学领域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个独立于政治、军事之外,专心做研究的科学家。因此,他希望自己本科毕业之后能到美国深造,潜心从事学术研究,争取将来能够成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3年的高中生活,除了打篮球,剩下的时间便是学习。他坦言,自己和同学接触并不多,至今也不清楚微博和qq为何物。直到高考结束后,才从同学那里知道qq和微博大概是干什么用的。

韩启辰说:“假期我要找大学的生物和化学课本来看,为将来大学的课程做准备。”

程权郭涛涛。

学弟学妹的偶像智商情商都很高。

王子元:692分。

排名:云南高考文科(加分)第一名。

毕业学校:云师大附中。

昨天,在云师大附中举行的北大招生咨询会上,聚集了不少优秀学生。人群里,高个子王子元以692分的优异成绩成为全省文科(加分)第一名。

王子元的高考裸分分数为672分,由于之前被评为省优秀学生,获得了20分的加分。在接受采访时称,昨天下午,正在吃午饭的他突然接到电话,获悉了自己的高考分数。跟心理预期相比,最终知晓的分数比自己预期的要高,这让他很开心,但他当时表现得很冷静,过后也没有过多的心情起伏。父母似乎对他的成绩早有预料,在向父母道明分数后,他们高兴之余,并没有表现得很激动。

作为一名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王子元在学校也不是一味死读书,他还是学校社联副主席。在王子元父母眼里,王子元平时很自觉,基本不用操心。

成绩如此优异,王子元有什么独到的学习方法?对此,他只说了八个字:“只要认真用心就好。”

高考状元畅谈心得篇七

付宛璐,20xx年从焦作一中考入北京大学,20xx年保送本校攻读博士学位(硕博连读),地质学和经济学双学士学位,20xx年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志愿者,北京大学珠宝鉴定师。本科期间公费赴澳大利亚自然博物馆进行学术交流,研究生期间赴美国加州大学进行为期一年多的联合培养。曾获国家级李四光优秀大学生奖(国土资源部部长亲自颁奖)、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学术类创新奖,连续五年获得北京大学研究生最高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多次作为唯一的学生代表在颁奖大会、院庆、毕业典礼发表演讲,在加拿大的国际学术会议上获得优秀英文口头报告奖。热爱教育事业和珠宝行业,乐于分享。

其实,作为20xx年焦作一中唯一一个考入北京大学的幸运儿,我已经被邀请在各种场合分享过我的所谓“励志”故事和“高效”学习法——包括回母校对着年级尖子生做演讲,包括被亲戚朋友、七大姑八姨拉着给自己的孩子做“单独辅导”,从小学生到高三考生,都被我大碗大碗地灌过鸡汤。因此,现借此机会和平台把我的故事形成文字,也许并不全面系统,但希望我的分享能多多少少帮助那些有相似心路历程的师弟师妹。

不服输让我对“好好学习”觉醒更早。

由于父母工作地点的原因,我读小学并没有进入“名校”:从最初山沟沟里的小学到后来对口二十三中(当时还有初中部)的解放东路第二小学。我也没有上过任何补习班和兴趣班,没学过钢琴、辩论、奥数或者演讲。因此,六年无忧无虑的小学时光让我的童年显得异常快乐和完整。大概由于记忆力比较好,专注力比较强,父母对我的学习也一直比较重视,年级第一就一直是我的囊中之物。

而故事的转折从小升初开始,按规定,六年级毕业考试的年级第一可以保送十七中,而我却在最关键的战役拿了第二名。接下来的那个暑假,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父母帮我跑关系进十七中的一幕幕,也正是这些让我突然意识到考场如战场,只有全力以赴好好学习,才对得起父母的艰辛付出。很快,机会来了!焦作市实验中学首次对全市小学毕业生进行公开招考,除了背水一战,我别无选择。成绩出来,我的成绩正好压线进场,一分不多一分不少。面对已经费尽周折取得通行证的十七中和每学期高出20xx学费的二中分校,我对妈妈说我要证明自己,我要上我自己考上的学校。于是,我和其他来自学生路小学,塔南路小学等一众“名校”的孩子一起成为了二中分校第一届“小白鼠”:最初的校舍是实验中学的职工食堂,只有几件破旧的平房,连小操场都不是硬化路面。事实上,我们这些“小白鼠”是二中分校目前为止最成功的一届,仅我所在的一个班,就出了十多个985、211的学生,其中不乏本科就考入北大、清华、人大、浙大、北理工、北体、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当然,这是后话。

天道酬勤,最初的一学期最难熬却也进步最大,不服输的天性让我从垫底的入校成绩突围,逐步成为各科老师欣赏的“好学生”,洗脱了我的“黑历史”。我记得冬天天还未亮就坐上了仅有我一名乘客的“专用”公交车,我记得看着那些小学就学过初中知识并能说会道的“名校毕业生”我有多羡慕,我记得我厚着脸皮去向那些高手借作文本拿回家反复拜读,我记得在公交上背书、在骑车上学的路上观察草木行人构思金句美文,我记得我把小学养成的九点看电视睡觉的习惯硬生生改成了看书到十二点。第一次家长会,班主任对我妈说:你家闺女不聪明,但挺努力。

“打下江山”后的初中生活就显得轻松很多,虽然二中分校特别喜欢各种全校统考(入学考、月考、期中考、模拟考、期末考),考完还要张榜公示前百名的成绩。现在想来,那时的考试频率和压力完全不亚于高三。长相甜美和性格外向的女生开始谈恋爱,然而我天生“情窦晚开”,身边只有几个志趣相投(其实就是只爱学习的书呆子/学霸)的好姐妹,留短发且讨厌逛街,一年四季的衣服基本都是委托妈妈全权采购。长期霸占榜单前三甲的我,偶尔也参加辩论赛和学科竞赛,但考试成绩依然是我关注的唯一重点。

为了提高成绩、开阔视野,初中三年我有意识地看了很多课外书,包括当时很火的新概念作文,包括类似《红楼梦》、《穆斯林的葬礼》这些我尚且似懂非懂的大部头。逐渐地,我的作文成为范文的概率越来越高,同理,英语水平也跟着水到渠成似的提高。化学和生物是我最喜欢的课程,看课外书总是身心愉悦,模拟题做起来也得心应手。不喜欢数学和物理,但好在初中以知识点记忆和基本原理推到为主,反复做几道典型的例题基本就能触类旁通。初三备考的白热化阶段,班主任屡次在年级大会表扬我学习努力,各科老师在各班讲卷纸都会提到我的成绩有多好。没人再提到我“不聪明”,很多家长都会请教我妈如何培养出了一个年级第一的女儿。然而,继小升初的大坑之后,我在初升高依然没有绕过一个坑。

掌握知识并不是决胜大考的唯一关键。

我从来不是一个关键时刻发挥稳定的选手,更不是什么黑马,这里要探讨的不是智商(iq)而是情商(eq),说白了就是面对大考的承压能力。二中分校的校领导本指望我考出市第一的中考成绩给母校争光,结果我只考出了全市五十多名的成绩。中考后我又考上了以批量保送北大小语种的郑州外国语中学,这一次,我本着“宁做鸡首,不做凤尾”的原则,选择了焦作一中,并暗暗下定决心要从焦作一中考上名校。游手好闲了一个暑假,没想到刚入校就劈头盖脸地来了场猝不及防的入校考试。第一场考试,我就考进了年级前三,这也让我深刻意识到掌握知识并不能保证我能决胜大考——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读不好书,只是没考好试!爬过两次大坑,让我又一次提前觉悟:“心理战”往往比考试本身更可怕。认识这一点对于整个高中时期,尤其是高频模考的高三下学期,比头悬梁、锥刺股地玩命学习更重要(后文会详细讲到)。

20xx年是焦作一中搬入新校区,实行寄宿制的第一年。那一年焦作一中花坛没有绿化,操场没有修好,看台前始终立着三根不明所以的水泥柱子,仿佛佛龛前的三根香。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开始一步一步接近“高考”。

有很多一中高一学生的家长问过我,曾经教过我的各科老师有哪些,能不能给他们的孩子推荐一些好的老师。我非常能体会家长的心情,这反映了两个问题:1、高一的学生和家长都明白提前规划高中学习的重要性;2、高考是一锤定音,高一的一切刚起步,想使劲却又无从下手。很幸运,我那时遇到了一批特别优秀的一中老师,比如语文老师党老师、物理老师马老师等,可惜这些老师现在已经不在一线教学了。我想说的是,虽然老师的经验有高低之分,但关键还在于这个老师的教法是不是适合学生,学生能否自主地学习,毕竟全国特级教师的班里依然会有考不上大学的孩子。还记得我的高一班主任侯老师是个刚从学校毕业的本科生,人很年轻,完全没有教学经验,但由于对学生很耐心,教学也很有自己的特色,全班同学学都很听话,上他的课更是认真。因此,高一那年,我们全班平均成绩也一路高歌猛进,可惜他在第二年就考上中科大的研究生去谋求深造了。

对此,我的看法是,与其托关系找门路,把力气用在找老师的上面,不如提前了解最新高考改革动态、研究透保送和自主招生的政策,根据政策要求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前规划和准备学科侧重点、课外活动以及学科竞赛。这些才是在高考加分全部取消后唯一的“捷径”和“保险单”,才是其他地市重点高中的高一学生和家长关注最多的着力点。

军事理论里讲究“制信息权”——“制信息权是争夺未来战争主动权的基本内容”。对于高考这场战役也是这个道理,所谓“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这些规划到临近高考再去做就为时已晚,因为郑州的高中生、北京的高中生在高一就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

“永远不要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饰你战略上的懒惰”,这里引用雷军的话,用在高中的学习和备考上可类比为:天天认真听讲、埋头做题是“战术上的勤奋”;而不愿做错题集、复习错题集,不愿花时间去反思学习方法和查漏补缺属于“战略上的懒惰”。前文所说的“制信息权”才是“战略上的勤奋”。

为什么战术上的“勤”就不能补“拙”?

因为没头苍蝇似的皓首穷经并不能弥补缺乏学习目标和动机带来的无效率,只能给家长、老师、同学甚至自己营造出一个“我很刻苦努力”的假象,除了能换来别人的宽容纾解和自己的心灵慰藉,一无是处!其实,不仅在高中校园里这样的学生比比皆是,大学校园里也是屡见不鲜,很多天天泡图书馆、自习室的学生,不仅简历没有那些把大学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的人好看,很多时候连绩点都不如后者高,评奖评优时自然全无优势。所以,不要忧心于老师不够好,不要归责于家长什么都不懂,更不要怀疑自己的努力和天分。没有任何人能阻止你获得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方法,怕就怕你只看得到案头的一本书和一张纸。

于我而言,整个高中的前两年半都顺风顺水,基本实现了“宁做鸡首,不做凤尾”的目标。前5个学期,每次考试的总成绩基本排在年级前五,班里同学看排名向来从第二名开始看,我的总分永远比第二名高50分左右。据我老公(当时我高中班里的班长)后来说他们两个男生宿舍专门成立了一个基金,激励男同胞奋发图强打败第一名,可惜一直到高考毕业也没人能取走那笔钱,最后大家把钱拿出来吃了散伙饭。当然,顺风顺水并不代表没有刻骨铭心的努力。像所有“好学生”一样,从上高一开始,我就知道我的目标是要去重点大学享受一流的图书光、实验室,和权威的学者交流,和全国的优秀学子成为朋友。就是这样的憧憬,支撑着我高中的每一天: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每天、每周、每月都有定时定量的复习任务和阅读计划,每次考完试都会把各科所有错题用彩色的笔全部抄写下来并在下一次考前认真复习(从高一到高三的各科错题集最后有厚厚一摞),一旦发现不懂的问题马上找同学或老师请教(有时自习课探讨问题也会因此招惹了讲台上负责看班的老公点名批评)。

我的幸运在于,我所在的班里有好几个小伙伴并没有因为我总考第一而对我心存芥蒂(我相信你们所有人的班里都不乏这样那样的戒备心和嫉妒心),反而非常乐意和我交流,包括后来考上武汉大学的小c,还有成绩虽然不好但总会有出奇制胜的解题思路、写得一手好宋词并且时常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同桌。和他们“切磋”不仅让我提升了学习效率,也在我整个高中生活暗淡无趣的基调里平添许多欢声笑语。从最终的效率和结果看,这也是“战略上的勤奋”。

失败是人生的常态,成功是人生的偶然。

新未来分享焦作高考状元谈心得:我眼中的天道酬勤。

真正的“高考凶猛”是从高三最后一个学期开始的。对于师弟师妹来说,最终极的问题恐怕就是:快高考了,我该怎么提分?写到这里,我翻出了我在高三最后一学期的日记本。第一篇是从20xx年1月2日开始记的,最后一篇的日期是20xx年5月31日。我曾把这本记录了我成绩起伏和内心挣扎的日记连同厚厚的错题集都借给了去高补的好朋友,据说这本日记在她那比高三更暗无天日的一年给了她很多力量。副标题的这句“失败是人生的常态,成功是人生的偶然”端端正正地写在日记本的第一页。

失败是人生的常态,成功是人生的偶然。所有的失败都有因果,而所有的成功都有撞大运的成分。我常向高三的学生和家长提起我们那一届“火箭班”(全年级文理前20组成的尖子班)大部分学生高考成绩比平时模拟成绩至少低20分的情况,包括我在内。高考向来不乏让人跌破眼镜的折戟沉沙,也从来不缺让人喜出望外的黑马,比如平时成绩从来上不了一本线的老公高考裸分竟然620分(高考语文成绩竟然比我这个模拟考曾考出语文满分的人还高)。

为什么会这样?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1.宣泄的出口:内向的师弟师妹可以选择记日记,记录下你的每一个“触目惊心”和“患得患失”的小情绪;但我更建议师弟师妹能敞开心胸,和三五好友一起探究和分享彼此的困境和体会。因为一个人的寂寞和痛苦最容易被自己放大,而交流后你会发现你真的并不是一个人:你会发现原来这个知识点所有人都没掌握好,你会发现原来用他的这个思路可以从根本杜绝你犯过多次的错误。无论怎样的发现,对你来说都是莫大的收获,避免你钻牛角尖或进入恶性循环。如果前方有坑,那就让自己早点掉进去,快点爬出来。别人掉过的坑,能绕过去就绕过去,干嘛还要再去试试深浅!

2.找到自己的节奏,只要能前进就不怕速度慢(成功不可复制):高三后半段经常会出现各科尖子不断更换的情况,要“赢下这场战役”就不要盯着坐在第一把交椅的那一小撮人。高三下学期大大小小的考试太多了,第一名的那个人会更迭,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节奏和模式,以人为标尺只能乱了自己的脚步;而你需要盯住的是自己的高考目标——比如,680分上北大或600分上郑大。扎扎实实地经历了各种大大小小的失败后,我并没有邯郸学步似的学习尖子生的“先进模式”,而是始终盯着自己的那个名校梦(当时是复旦梦,听过我演讲的师弟师妹知道其中原委)一步一步往前走,等待柳暗花明的那一刻。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为了节省时间复习对自己也是挺狠的:熄灯后搬着凳子去洗漱间做模拟题(当然,高三下的时候很多人都这么奋斗),午晚饭时间从来都是等到就餐高峰过后再去食堂快速吃点残羹冷炙,在放假半天的周六晚上和周日上午经常就我一个人在宿舍吃泡面、缩在被窝看书(那时候学校为了鼓励学生周末半天假回家是不给空调供电的)。当时,因为常常憧憬大学的惬意,并不觉得苦或累。听过一个说法,学霸和学神就是能把别人觉得牛逼但苦逼的事做的很享受。算不上学霸或学神,但我当时就是这么一个老实又享受吃苦的好孩子,我坚信越努力就能越幸运。那种超重压下的癫狂状态,就是我自己的节奏。老公到现在还会提起高考倒计时后,他站在楼上走廊放空的时候总能看到我向食堂暴走的场景。你看,作为高考一匹小黑马,这就是他的节奏——累了就去走廊放放空,课间和男生们在教室后面踢矿泉水瓶锻炼身体,晚上和宿舍室友打一些无聊的赌。这些休闲方式在当时的我看来既无趣又奢侈,对我无效。

3.你可以不自信,但不要忘记感恩:每个人都会有自我怀疑的时候,就像我的老同桌说的“想要自信,那就多考好几次”。但,说起来容易,做到难啊。我也无数次怀疑自己配不上复旦那么好的学校,在高三下学期我的成绩一度滑到年级二十左右的时候,北大于我更是肥皂泡里幻影,想都不敢想。但有一种精神念力是持续有效的,那就是对父母、对老师、对帮助你的同学和师兄师姐的感恩之心。进入“火箭班”的后期,我经历过心理状态最差的一段时间,我的父母果断同意让我走读,每天晚自习后,我就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拼车回家。那段时间,我不仅吃的好,休息的好,也能感受家中温情给予我的动力,让我快速的调整好了状态。我并不是在鼓励一中的师弟师妹走读,还是那句话,找到自己的节奏。我要说的是,在备考的关键时期,你一定能从各方面感受到父母加倍的关切,班主任、年级长甚至各科老师的各种“私人定制式的”指导。千万不要把这些看做负担(部分人可能不可避免的会有负担感和逆反心理,家长就得注意方式了),而是应该学着感恩这些人对你的付出。你要相信,没有人盯着你的失败,也没有人笑话你深陷泥潭,那些愿意听你倾诉、愿意和你分析问题的人唯一的期望就是你不要被暂时的失败打倒。体会感恩的力量,你就会学着跳出案头的阿拉伯数字和abc,跨出唯分数是从的怪圈,站在人生的高度上思考“我这么努力是为了什么?我现在的努力能让我和爱我的人过上理想中的生活吗?”。而这,才是让你受益终生的思维模式,不枉你走过高考这一遭。

没想到一提笔就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不知对这么长的文字大家能否坚持看下去。anyway,这就是我大学前的寒窗故事和一些不成熟的体会,故事的后来就是我在十八岁生日那天收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虽然在此之前复旦和中科大招生办的老师多次打电话给我父母保证我报考就能随意选专业(我们那时候还是估分报志愿)。我在曾经无数次幻想的种种画面里,选择了“长发飘飘走在未名湖畔”这个最遥远的画面,这其中有故事也有运气,我很感恩。

这不是一篇方法论,因为这世上没有万金油。对于那些想知道如何复习、如何制定学习计划的师弟师妹,我们这些师兄师姐就在这里。在此,我只是希望用我的故事和大家分享我对“天道酬勤”的认识:有目标(梦想),有高效的战略和战术,有能支撑你持续战斗的动力,越努力才能越幸运!

高考状元畅谈心得篇八

作为一个刚刚经历过高三的人,我希望我今天谈到这些东西可以对即将步入高三的你们有所帮助。我想说的第一个方面,而且在我看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那就是心态。

我始终相信,快乐的情绪,是我取得好成绩的最大法宝。同学们,请相信,高考并不可怕,高三也并非炼狱,只要心存快乐,你心中便会每天开出一朵花,簇拥出属于你的金榜题名日。高三的复习会很坚苦很枯燥,但是那不代表你不能拥有快乐,你们要学会如何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寻找快乐,比如课间和同学聊一些学习之外的东西,比如参加体育活动这些不仅可以让你拥有快乐的情绪,阳光的心态,还能缓解你的大脑疲劳,让你更精力充沛的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

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也是至关重要的。用范仲淹的话来说,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觉得这包括两个方面,一,面对自己成绩的起伏,要保持平常心二,面对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要保持平常心。在这一年的大大小小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考试、练习当中,成绩的上下起伏是再正常不过了,以我自身为例,我考得最差的一次是在二调,当时只考了617分,最好的一次是高考前的一次模拟考试,考了697分,这之间有着80分的起伏,可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试题的难易,自己的应试状态,都会对分数造成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沾沾自喜,更不能自暴自弃,而是要冷静分析原因,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全无顾虑地投身于下一轮学习中。在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面前,我们更没有必要去为之烦恼,每个同学在智力水平,学习基础等方面都是有很大不同的,所以,不要总拿自己的成绩和别人去比,不要让别人左右你的标准,每一次都要跟自己比,如果目标是600分,达到了就是成功了,即使别人比你更高。

在心态这个问题上,我想说的最后一点可以总结为八个字“降低目标,提高要求”。降低目标不代表没有上进心,我主张的是通过降低目标来让自己心情放松,保持良好的心态,目标定的太高,会给自己形成巨大的压力,很不利于高三的学习提高要求是说即使在自己已经可以达到某种程度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可以百分之两百地达成这个目标,举个例子说:当你知道3500的词汇量可以应付高考时,你要进一步提高对自己的要求,让自己的词汇量达到4000甚至5000,让自己可以绰绰有余地完成任务。

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中,掌握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遇到的困难,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就简单地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方法:。

首先,我认为,吃透课本很重要。很多同学觉得,数学课本上面的题目很简单,都是老师上课讲过的内容,下课以后,往往就把课本放在一边,去做其他一些他们认为难度更高的习题,刚开始我也是这样做的。可是到考试的时候往往是难题做出来了,简单的题目却容易失分,尤其是选择题、填空题这样一些小题。所以要特别注重学习课本,把课本上每一道题都做到位,这也是我要讲的第一点。第二点就是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课本上面不光是习题重要,更重要的是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数学课本有很多黑体字的大概念,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很注意的,但是在一些小字里面,往往有一些非常细微的概念和原理是容易被忽视的,而考试的时候,往往就是把那些我们忽视的问题拎出来考。而一考就考“倒一大片”。所以我们在看课本的时候,一定要把课本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即使很细小的一些原理都要看到。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习题中,有很多重要结论,都是应该记住的。吃透课本,不管怎么强调它的重要性都不为过。

第二,要有一定量的习题训练,不然很难对数字敏感。数学与其他科目不一样。如果平时没怎么动手练习,即使明白思路也不一定能正确计算,所以需要做一定量的题来提高做题的熟练度、速度和正确率。另外,做一定量的题,会使你更熟悉考点,明白出题者想考你什么,便于你更快地解题。、学到每章的时候,一定要做相应章节的典型习题。因为那种典型题在考试中很容易出现。

第三学会整理易错的题。我这段话的对象不包括数学天才。我们不是天才,不可能对做错的题过目不忘,不再犯错。因而,你需要一个笔记本将做错的题定期整理,定期复习,特别是高三的学生,总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学了又忘,反反复复犯错。所以,一本错题笔记是必需品。

第四,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也是至关重要的。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1.不管大题小题先抢会做的题,再抢有门的题,再拼有困难的题,最后再争取实在不会的题。这样可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里多拿分。

2..坚持“5、2、3原则”。把眼睛多盯在选择题的前5个,填空题的前2个到3个,解答题的前3个。这些题都是送分的题,不会很难,所以一定一定要拿全分。

3..留出检查时间。实在不会做的题,适当的舍弃,保证前面的题拿到分数,比如最后两道答题通常属于拔高题,能力不够硬拼,还不如把剩下的时间用于检查,比如我在数学考试中,每当考试还剩15分钟时,不管最后两题有没有做完,我都会停下来检查前面的题目。

4.心笔算结合。心算在特殊环境下容易出差错,一定要心算笔算相结合。

下面我们再说说英语听力:高一高二的时候我的听力也是一塌糊涂,每次都错很多。到了高三,我下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要知道,听力1.5分一个,还是蛮贵的,错上5.6个就没分了。我用的方法其实很普通,就是把前几年的各地高考题全部下载下来,每天睡觉前听,也不要去看题目,就和听英文歌曲一样,如果你能坚持一年,我相信你在以后听听力时不仅能把题目选对,甚至可以听懂原文里的每一句话。以这样的水平应付高考,不是绰绰有余了吗。

最后,我认为,在英语学习中,准备一个笔记本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笔记本里,你可以记老师上课讲的语法,也可以记自己的错题,记遇到的生词和短语,然后有时间就随时复习,对成绩和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四)在文科综合学习方面:文科综合是令很多考生头痛的部分,它的分值大而且主观题比重大。但是,如果你可以做到以下几点,你的文综成绩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1、课本知识的掌握。

高考文科综合对课本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考察非常重视。所以,要与高考针锋相对,课本是法宝。我的方法是一遍遍地看。历史课本我看了七八遍,做题时能准确回忆课本几乎所有知识点。关于看书,我有几点建议:

(1)抓住书本框架,背熟目录和小标题。我们接受的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知识的整体,背熟目录才能建立知识点之间的深入联系,为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奠定基础。考场答题时,才能做到大跨度和宏观概括,尽量避免因遗漏观点而失分。

地理的关键是地图。我的办法是填充图画,即拿一张空的图自己标上山川、城市、河流还有等值线之类的,这样考试时就会有快速反应了。而经纬线的图我是花了很大工夫,我把世界地理的每个方块的图都剪下来,放袋子里,有时间就看,看多了,就非常熟悉了。

3、注重热点。

高考文科综合中,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的准备最终的目的都是能分析热点和解决热点问题。所以,我建议大家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热点分析。我的方法是,先弄清近年,尤其本年度有什么重大热点,然后弄清每个热点可能的命题角度,再以这些角度为线索归纳整理相关书本知识,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热点,最后是拿一些相关题目来训练自己的应试能力和检测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

4、研究高考真题。

近几年的高考真题是我们所见到的所有高中试题中信度最高的试题。要有计划地逐题深钻细研,对各类题型题目,不同的设问方式等的解题方法进行总结归类。研究标准答案、试题背景材料和考试要求间的关系,总结出命题人构思答案的方法。答题时要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概念的表达要准确,史实的表述要准确。而且要善于利用材料,有很多答案都可以在题目所给材料中直接找到,而这点却容易被许多考生忽视。

5、文综的应试技巧。

在文综考试中,我们首先要面对的是100分的选择题,这歇题目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选择题是一张文综试卷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在每一次abcd的判断上要慎之又慎,原则是胆大心细。不要过分犹豫,要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虽然这不排除可能判断失误。但是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都不相信自己的结果远远糟糕于相信自己的结果。而且要善于从题干,甚至是别的题目中找到答题的线索。举一个小例子,我在答文综中地理题的时候,有时很需要地图来提供线索但题目为了增加难度是不给出地图的,我有好几次都曾经从其他题目中给出的地图中根据自己已有知识做出定位和判断,最终拿到了这个题的分数。

后面的材料题问答题形式上略有不同,但有着很强的共性。在考虑答案的时候要有整体思想,组织答案要有严密的逻辑性,不要漏过应有的答案。因为这类题目的答案经常都是发散的,通俗的说就是让你以有限的材料为头首,进而发现课本中与之密切相关的所有知识点。严密两个字是核心中的核心。

其次也就是一些心理战术了,这些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战术,胆大心细,其他科目可以胜任,文综一样也没有问题!

(四)在基本能力学习方面:我觉得基本能力成绩的提高的关键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的积累,这是一个琐碎的工作。需要的是细心和恒心。平时注意留意身边发生的大事,上课时注意听老师讲课,将老师强调的重点落实下来,做到以上两点,基本能力也不在话下。

三、要处理好各种关系。

我想说的最后一个方面就是在高三这个关键时刻要处理好各种关系。比如说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和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你才能在一个和谐的环境里生活和学习,才能始终保持健康的、向上的心态。我认为,要处理好这些关系,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理解。要理解父母和老师,要理解周围的同学。父母的压力要比我们的压力大很多,他们在外要为了家庭的幸福奔波劳苦,在家里还要照料我们。所以我们一定要理解父母的艰辛。老师是我们学习生涯中的引路人,给我们传授知识,解答疑惑。不仅如此,他们有时还担负起了父母应尽的责任,像我们父母一样照顾我们,帮助我们。所以,我想借这个机会,向一中的每一位老师表达我深深的感激之情,谢谢你们三年来对我的教导和帮助。祝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桃李遍天下,也祝福一中所有的学弟学妹学习进步,金榜题名。

高考状元畅谈心得篇九

第一,对待“题”这个麻烦的东西的时候,“作业题”是主,“参考书”是次。千万别主次颠倒、本末倒置。

有不少“参考书”强人,各科参考书从头至尾做一遍,一翻笔记更是吓人,可分数就是不高,为什么呢?我曾经想过,“作业题”就是“所有人都在干的事”,而“参考书”就是“和别人不一样的事”,很明显,试题会遵照大多数人的意愿,基础题是主要的,提高题毕竟不多,很多人试图从参考书中抓取拔高题的分数。但大家是否想过,你站在椅子上摘树上的葡萄,那把椅子是否够结实呢?身边每一个做参考书的同学都给自己留下一个印象:他又学到了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而这种东西有可能在考场上拉开差距。这种印象一半正确,另一半则是错觉,但它一定是一种心理压力。而要克服这种压力,坦然从参考书中走出来,就需要那种“拿得起放得下”的气魄了。

第二,在时间安排上,一分钟是主,一整天是次。抓紧一分钟比抓紧一天的意义更大,真正把在学校的每一分钟都好好利用,学习一学期胜过闭关修炼三年。

学习不是靠坚强的意志就可以取胜的,要用策略。抓紧每一分钟——紧;把该休息的时间用来痛快玩(哪怕高三也一样)——松,这就是维持好的学习状态的最经典策略。

第三,学习是主,其它是次。作为一名学生,你的中学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至于人际关系,情感话题就让它顺其自然,不必刻意强求。记得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过: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学会把所有的时间花在解决主要矛盾上,次要矛盾让时间来解决。意思很简单,对我们来说,我们得花所有的时间在学习上,解决学习上的问题,至于情感类问题交给时间去解决吧。

高考状元畅谈心得篇十

到自己考了第一,刘锦通反应很平静。

锦通说,自己不是特聪明的孩子,上小学的时候还觉得自己特笨呢,常常为了一个问题在那里冥思苦想,为的就是:为啥是这个样子呢?而上初一时自己也一直都时班级的十几名,不过自己一直都是一股劲,就是靠着一小步一小步提高,慢慢地就不一样了。

不少人都好奇,成绩好的孩子都是咋安排学习时间的。提到时间的安排,锦通笑了,也没有什么特别啦,不会在那里弄个表格什么的,一般都是随机安排,根据一周或者是一天各科的重点分量来安排,哪一科分量中就会倾斜一些。还有就是自己觉得稍稍薄弱的科目,就会“偷偷”的加时。说到这,锦通做了个鬼脸。

锦通说,如果一定要说点时间上的安排话,那就是自己不会熬夜,“睡太晚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质量的,再说了,成绩绝对不是靠时间堆出来的。”“一般每天都会在10点半左右就休息了,晚点也就是11点也休息了。最后初四冲刺的时候,也没有几次熬到12点的。

锦通说,自己原来是个话很少的人,刚上初中时甚至有同学笑话他是个“书呆子”。“后来我就想通了,自己一个人在那里思考并不会快乐,而多和同学交流常常还能碰出点火花呢。所以,现在他们都说我特别能说。”

语文:也要提炼归纳。

锦通说,可能不少人都认为,提炼归纳是学数学之类的科目必须的,其实,对于语文还是挺重要的。这几科中,语文曾经是锦通最薄弱的科,150分的总成绩只能得不足120分。

如何提高的,锦通概括了四个字,“多读多看”。“别小瞧了这些,语文阅读不是占很大比重嘛,每次我都会非常细致的读阅读的原文,反复研究后面提出的问题,这中间要注意总结归纳,发现它们之间有‘共性’的地方,遇到不同的题则发现其‘个性’的地方,二者一结合,语文成绩就上来了。”

数学:不要局限于书本。

初中时锦通曾经获得省数学竞赛一等奖,平时模拟考试也都会答140分以上,可他昨晚悄悄告诉记者,小学时数学成绩挺一般的,甚至可以说不好。后来接触了奥数,“我倒不是提倡大家都去学奥数啦,就是觉得,如果可以让自己的知识面稍稍高于课本一点点,不仅仅局限于书本那些,思维开阔一点,那么学数学就会成为一种乐趣。”

锦通说,数学题要做,不过要精选,别一套又一套做起来没完没了,这样会让自己失去对数学的兴趣的,“要少而精”。

外语:让自己在外语环境中。

谈到外语,锦通平静的脸上生动了几分。“不少同学都觉得听力挺难,其实听说是分不开的,一定要张嘴,要会说了,自己才能真正听明白录音中的发音。”锦通说,虽然咱平时都不能随时随地接触到外教,但是可以想点“办法”啊,“外语老师不是都说要有语言环境嘛,一般有时间,我就会给自己放录音,可以的话就跟着他们讲,别怕错,就在那自己对自己说,让自己生活在自己‘造’的语言环境里。当然,如果能找到一个对话伙伴那是再好不过了。”

“外语的语法一定要准,这个还得靠练习,没有啥好办法。我和身边的同学都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忽略细节,外语考试时常常会在小的语法方面丢分,就是那种特别简单的地方,于是就自己跟自己较针,怎么就错了呢,慢慢地就好了许多。”

物理:让心中的知识形成“反射”

“好多人开始学接触物理时都觉得挺难的,但是你要是抓住了物理知识间的那些‘细节’,记住它,就会发现物理其实并不太难。”锦通如是说,他中考[微博]前物理最好的模拟成绩是118分(满分120分)。

认真这个词,锦通说了几遍,“最初接触一个知识点时,一定要认真记,把它印在心里,书里的黑体字啊,划线的部分,都是需要认真关注的,都得认真记住……”

见到记者重复“认真”这个词,锦通笑了,“真的,来不得一点含糊,物理老师都教我们要产生‘反射’嘛,我想认真了才会真的印在脑子里吧,见到试题,才会很快反映出来,然后才会有思路。”

化学:一环都别落。

锦通说,如果大家觉得物理各个章节相对独立一点的话,那么化学就是更明显的一环扣一环,一环都不能落,都不能不“结实”。

不少同学都会觉得化学的实验题挺难的,可锦通自有心得,“实验题要多见,老师做实验时你得看细节,看历年真题时得善于归纳思路方法,别在那里背题,要真正的开阔思路。”

同学中不少人感觉基础比锦通好,可是答起化学题简答题时总是没有锦通得分高,“得答到点子上啊,拿到题得知道考的是哪个范围的知识,然后才具体到相应的点来分析,别东一下,西一下的答,这样会莫名其妙丢分的。”

今天的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

高考状元畅谈心得篇十一

“其实,高考,不过就是一次月考。反正成绩在走出考场的那一刻就已经定了,干脆一切抛开。”

“没有好心态,绝对考不出好成绩。可好心态,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靠一点一点的修炼积累。”

“并不是说就读的学校决定成绩的好坏,而是由自己来主宰,只要有信心、用心读,哪都一样。”

刘海燕高考后没有如大部分同学一样选择去放松旅游,她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和增加社会经验,开始了打暑期工的“旅程”。面对自己取得的高考成绩,刘海燕说有点不甘,应该还有提升的空间。

开朗、阳光、自信、大方,这是刘海燕留给老师和同学们的印象,班主任黄丽梅是这样评价这个18岁的女孩:“灵活,自信,自制力强,实力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时时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

重基础,不断训练熟练度,善于归纳总结是刘海燕的制胜法宝。因此,刘海燕每科都有两本以上的纠错本。“纠错本不是简单将错题写上去,还要进行分类,再而归纳总结,到底错在哪,正确的思路应该如何,要经常反复查看巩固。”

高三放弃清中回连中

在清远,可能大家存在无形的竞争,每个人基本都将自己封闭,同学间极少交流。因此她选择回连州读高三。

刘海燕不是一直都是“学霸”,初二前她都是中等成绩,突然在初二的一次考试拿到了人生的首个第一,她就觉得自己是可以的!从此她的成绩就一直“开挂”了。

中考时,刘海燕以781分的高分被清远一中录取,在高二时更是在多次综合考试成绩后,以年级前50名的综合排名,被选进了文科创新班。

本来以为就按照这个轨道一直前进,可在高二第二学期,刘海燕对学校以及班级的氛围备感反感,突然增加了很多无形的压力。“因为被选进创新班的学生都是当时文科的佼佼者,他们成绩都是很棒的,但可能大家存在无形的竞争,每个人基本都将自己封闭,同学间极少交流。”刘海燕说,在这种氛围里,她无法放松学习,“迷茫,非常迷茫!”最终,她选择回连州读高三。

“并不是说就读的学校决定成绩的好坏,而是由自己来主宰,只要有信心,用心读,哪都一样。”就凭这份自信和坚持,刘海燕回到连州中学就读高三,开始了一年紧张的学习。

高考分数出来后,她与之前在清远就读的同学联系,发现有好些同学因为过于紧张,失手了。

妈妈辞职照顾

当见到妈妈几乎浑身湿透站在门口,将饭盒紧紧抱在自己的怀抱,瞬间泪崩。

刘海燕的父母文化不高,父亲在城南一家玩具厂做维修工,母亲在靠近城南的慧光塔附近一家饭店做服务员。

高三下学期的紧张学习,让刘海燕争分夺秒,但由于家住城西,中午来回一趟实在是浪费时间。于是刘海燕的妈妈利用每天中午休息的两个小时,将做好的饭菜从城西家中送到连州中学,紧接着赶回上班的饭店。

“记得有一天下着大暴雨,我想着妈妈应该过不来了,谁知接到电话说已经到了门口。当见到妈妈几乎浑身湿透站在门口,将饭盒紧紧抱在自己的怀抱,瞬间泪崩。”刘海燕回想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她坚定一个信念:绝不能让父母失望。

高考前一个月,刘海燕的母亲毅然辞职,专心陪考,生活上给予刘海燕无微不至的关心,尽量营造轻松的氛围。

“我没觉得是压力,反而是动力。”刘海燕将父母的付出看到眼里,记在心里,“这将是我人生道路上最珍贵的财富。”

高考状元畅谈心得篇十二

a.第一就是把握好课堂,这样才能事半功倍;第二是不大量刷题,跟着老师走,老师的经验都很丰富,相信老师就很稳妥;第三就是,学文科很重要的是懂得反思、懂得去体会,而且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巩固基础知识,去背诵。

b.“今日事必须今日毕。”每天醒来几乎都会在脑海中形成一份清单,罗列出一天内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并督促自己一一实现。

这份极强的执行力,放在书本知识上同样奏效。每一个知识点对她而言,已经串联成了知识网络。

每一次考核与复习都是对网络重新扫描——但凡搜索到任何漏洞,她会第一时间加以弥补,从来不会视而不见。“从这个方面看来,我在学习上是没有拖延症的。

c.对于很多同学感觉有些枯燥的政治,马宁妍特别喜欢挖掘背后的联系,并进行逻辑推理,这让她学习得如鱼得水;而在地理、历史学科,马宁妍则是带着兴趣,融入自己对于生活的观察,“我常说自己是个吃货,又是个背包族。

地理和历史,对我来说就是提前做旅行功课。抱着这样的态度,能没有兴趣学习吗?”

高考状元畅谈心得篇十三

在高考中,我的文综科取得了136分的较好成绩。下面,就历史科学习与考试谈一点自己的经验。

现在回想起来,这是我高考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平时上课,头脑与老师一起动,边学边背,这样的记忆是最深的。第一遍记忆极为重要,如果记混了,以后一背到这里就会发生混乱。同时课后要注意全面认真的复习,不要遗漏正文的小注,这也是属于考试范围的。20xx年高考试题与考纲略有脱节。如考纲规定不考的,考题却出现了(如太平天国题),要答对这些题,就需要平时扎实的基础,考前突击是没有用的。

高三要进行多次考试,特别是高三下学期,历史要考5本书,记忆量相当大。这时要注意联系,先从宏观上掌握,听教师讲线索,如分为政治、经济、外交、民族、文化等板块;也可以采用背目录,及每章前框题及章后小结等方法。先做到大方向不乱后,再充实小的知识点,一定做到理解准确、记忆到位。另外,在复习每+历史时期时,要知道这一时期时代特点是什么,如东汉,豪强地主与宦官专权,考这一时期选择题时,多与这两点有关。同时,复习时要反复看书,多背几次,力求一次比一次理解透彻。复习时间用得短。到高考前几天就采取看书前目录,脑中过一遍梗概的方法。

现在考能力的试题渐多,掌握好基本知识点后,要多想想事件发生的背景,为什么会在这一历史条件下发生,与前后有什么内在联系等问题。关于这一能力的培养,可看一些与课内教学有关的书刊,如《历史学习》等,有利于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更好掌握。

一个人无论怎样复习,都会有遗漏、记错或想不通的地方。与老师和同学在一起讨论复习,可查漏补缺,也便于记忆。

历史题有的比较难、偏、怪,如果遇到这种题,在询问老师、同学仍难以理解时,不如放弃,不要因一道题,使自己整个思维方式趋于混乱。临考前,不要再做选择题,可看几道老师推荐的好的问答题。

文科选择题有的属于最优选,几个选项都有一些道理。这时就要宏观把握,不宜钻牛角尖。选完后,除非能肯定选错了,否则轻易不要改。

当然,在历史学习中,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兴趣。同时要注意记忆的方法,如结合地图,增强历史空间感;编顺口溜、谐音等。

最后,我要感谢三年来教我历史的刘建中老师,正是在他的帮助下,我才取得了今日的成绩。

高考状元畅谈心得篇十四

付宛璐,20xx年从焦作一中考入北京大学,20xx年保送本校攻读博士学位(硕博连读),地质学和经济学双学士学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志愿者,北京大学珠宝鉴定师。本科期间公费赴澳大利亚自然博物馆进行学术交流,研究生期间赴美国加州大学进行为期一年多的联合培养。曾获国家级李四光优秀大学生奖(国土资源部部长亲自颁奖)、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学术类创新奖,连续五年获得北京大学研究生最高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多次作为唯一的学生代表在颁奖大会、院庆、毕业典礼发表演讲,在加拿大的国际学术会议上获得优秀英文口头报告奖。热爱教育事业和珠宝行业,乐于分享。

其实,作为20xx年焦作一中唯一一个考入北京大学的幸运儿,我已经被邀请在各种场合分享过我的所谓“励志”故事和“高效”学习法——包括回母校对着年级尖子生做演讲,包括被亲戚朋友、七大姑八姨拉着给自己的孩子做“单独辅导”,从小学生到高三考生,都被我大碗大碗地灌过鸡汤。因此,现借此机会和平台把我的故事形成文字,也许并不全面系统,但希望我的分享能多多少少帮助那些有相似心路历程的师弟师妹。

不服输让我对“好好学习”觉得更早

由于父母工作地点的原因,我读小学并没有进入“名校”:从最初山沟沟里的小学到后来对口二十三中(当时还有初中部)的解放东路第二小学。我也没有上过任何补习班和兴趣班,没学过钢琴、辩论、奥数或者演讲。因此,六年无忧无虑的小学时光让我的童年显得异常快乐和完整。大概由于记忆力比较好,专注力比较强,父母对我的学习也一直比较重视,年级第一就一直是我的囊中之物。

而故事的转折从小升初开始,按规定,六年级毕业考试的年级第一可以保送十七中,而我却在最关键的战役拿了第二名。接下来的那个暑假,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父母帮我跑关系进十七中的一幕幕,也正是这些让我突然意识到考场如战场,只有全力以赴好好学习,才对得起父母的艰辛付出。很快,机会来了!焦作市实验中学首次对全市小学毕业生进行公开招考,除了背水一战,我别无选择。成绩出来,我的成绩正好压线进场,一分不多一分不少。面对已经费尽周折取得通行证的十七中和每学期高出2000学费的二中分校,我对妈妈说我要证明自己,我要上我自己考上的学校。于是,我和其他来自学生路小学,塔南路小学等一众“名校”的孩子一起成为了二中分校第一届“小白鼠”:最初的校舍是实验中学的职工食堂,只有几间破旧的平房,连小操场都不是硬化路面。事实上,我们这些“小白鼠”是二中分校目前为止最成功的一届,仅我所在的一个班,就出了十多个985、211的学生,其中不乏本科就考入北大、清华、人大、浙大、北理工、北体、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当然,这是后话。

天道酬勤,最初的一学期最难熬却也进步最大,不服输的天性让我从垫底的入校成绩突围,逐步成为各科老师欣赏的“好学生”,洗脱了我的“黑历史”。我记得冬天天还未亮就坐上了仅有我一名乘客的“专用”公交车,我记得看着那些小学就学过初中知识并能说会道的“名校毕业生”我有多羡慕,我记得我厚着脸皮去向那些高手借作文本拿回家反复拜读,我记得在公交上背书、在骑车上学的路上观察草木行人构思金句美文,我记得我把小学养成的九点看电视睡觉的习惯硬生生改成了看书到十二点。第一次家长会,班主任对我妈说:你家闺女不聪明,但挺努力。

“打下江山”后的初中生活就显得轻松很多,虽然二中分校特别喜欢各种全校统考(入学考、月考、期中考、模拟考、期末考),考完还要张榜公示前百名的成绩。现在想来,那时的考试频率和压力完全不亚于高三。长相甜美和性格外向的女生开始谈恋爱,然而我天生“情窦晚开”,身边只有几个志趣相投(其实就是只爱学习的书呆子/学霸)的好姐妹,留短发且讨厌逛街,一年四季的衣服基本都是委托妈妈全权采购。长期霸占榜单前三甲的我,偶尔也参加辩论赛和学科竞赛,但考试成绩依然是我关注的唯一重点。

为了提高成绩、开阔视野,初中三年我有意识地看了很多课外书,包括当时很火的新概念作文,包括类似《红楼梦》、《穆斯林的葬礼》这些我尚且似懂非懂的大部头。逐渐地,我的作文成为范文的概率越来越高,同理,英语水平也跟着水到渠成似的提高。化学和生物是我最喜欢的课程,看课外书总是身心愉悦,模拟题做起来也得心应手。不喜欢数学和物理,但好在初中以知识点记忆和基本原理推导为主,反复做几道典型的例题基本就能触类旁通。初三备考的白热化阶段,班主任屡次在年级大会表扬我学习努力,各科老师在各班讲卷纸都会提到我的成绩有多好。没人再提到我“不聪明”,很多家长都会请教我妈如何培养出了一个年级第一的女儿。然而,继小升初的大坑之后,我在初升高依然没有绕过一个坑。

掌握知识并不是决胜大考的唯一关键

我从来不是一个关键时刻发挥稳定的选手,更不是什么黑马,这里要探讨的不是智商(iq)而是情商(eq),说白了就是面对大考的承压能力。二中分校的校领导本指望我考出市第一的中考成绩给母校争光,结果我只考出了全市五十多名的成绩。中考后我又考上了一批量保送北大小语种的郑州外国语中学,这一次,我本着“宁做鸡首,不做凤尾”的原则,选择了焦作一中,并暗暗下定决心要从焦作一中考上名校。游手好闲了一个暑假,没想到刚入校就劈头盖脸地来了场猝不及防的入校考试。第一场考试,我就考进了年级前三,这也让我深刻意识到掌握知识并不能保证我能决胜大考——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读不好书,只是没考好试!爬过两次大坑,让我又一次提前觉悟:“心理战”往往比考试本身更可怕。认识这一点对于整个高中时期,尤其是高频模考的高三下学期,比头悬梁、锥刺股地玩命学习更重要(后文会详细讲到)。

20xx年是焦作一中搬入新校区,实行寄宿制的第一年。那一年焦作一中花坛没有绿化,操场没有修好,看台前始终立着三根不明所以的水泥柱子,仿佛佛龛前的三根香。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开始一步一步接近“高考”。

有很多一中高一学生的家长问过我,曾经教过我的各科老师有哪些,能不能给他们的孩子推荐一些好的老师。我非常能体会家长的心情,这反映了两个问题:1、高一的学生和家长都明白提前规划高中学习的重要性;2、高考是一锤定音,高一的一切刚起步,想使劲却又无从下手。很幸运,我那时遇到了一批特别优秀的一中老师,比如语文老师党老师、物理老师马老师等,可惜这些老师现在已经不在一线教学了。我想说的是,虽然老师的经验有高低之分,但关键还在于这个老师的教法是不是适合学生,学生能否自主地学习,毕竟全国特级教师的班里依然会有考不上大学的孩子。还记得我的高一班主任侯老师是个刚从学校毕业的本科生,人很年轻,完全没有教学经验,但由于对学生很耐心,教学也很有自己的特色,全班同学学都很听话,上他的课更是认真。因此,高一那年,我们全班平均成绩也一路高歌猛进,可惜他在第二年就考上中科大的研究生去谋求深造了。

对此,我的看法是,与其托关系找门路,把力气用在找老师的上面,不如提前了解最新高考改革动态、研究生保送和自主招生的政策,根据政策要求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前规划和准备学科侧重点、课外活动以及学科竞赛。这些才是在高考加分全部取消后唯一的“捷径”和“保险单”,才是其他地市重点高中的高一学生和家长关注最多的着力点。

军事理论里讲究“制信息权”——“制信息权是争夺未来战争主动权的基本内容”。对于高考这场战役也是这个道理,所谓“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这些规划到临近高考再去做就为时已晚,因为郑州的高中生、北京的高中生在高一就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

“永远不要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饰你战略上的懒惰”,这里引用雷军的话,用在高中的学习和备考上可类比为:天天认真听讲、埋头做题是“战术上的勤奋”;而不愿做错题集、复习错题集,不愿花时间去反思学习方法和查漏补缺属于“战略上的懒惰”。前文所说的“制信息权”才是“战略上的勤奋” 。

为什么战术上的“勤”就不能补“拙”?

因为没头苍蝇似的皓首穷经并不能弥补缺乏学习目标和动机带来的无效率,只能给家长、老师、同学甚至自己营造出一个“我很刻苦努力”的假象,除了能换来别人的宽容纾解和自己的心灵慰藉,一无是处!其实,不仅在高中校园里这样的学生比比皆是,大学校园里也是屡见不鲜,很多天天泡图书馆、自习室的学生,不仅简历没有那些把大学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的人好看,很多时候连绩点都不如后者高,评奖评优时自然全无优势。所以,不要忧心于老师不够好,不要归责于家长什么都不懂,更不要怀疑自己的努力和天分。没有任何人能阻止你获得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方法,怕就怕你只看得到案头的一本书和一张纸。

于我而言,整个高中的前两年半都顺风顺水,基本实现了“宁做鸡首,不做凤尾”的目标。前5个学期,每次考试的总成绩基本排在年级前五,班里同学看排名向来从第二名开始看,我的总分永远比第二名高50分左右。据我老公(当时我高中班里的班长)后来说他们两个男生宿舍专门成立了一个基金,激励男同胞奋发图强打败第一名,可惜一直到高考毕业也没人能取走那笔钱,最后大家把钱拿出来吃了散伙饭。当然,顺风顺水并不代表没有刻骨铭心的努力。像所有“好学生”一样,从上高一开始,我就知道我的目标是要去重点大学享受一流的图书馆、实验室,和权威的学者交流,和全国的优秀学子成为朋友。就是这样的憧憬,支撑着我高中的每一天: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每天、每周、每月都有定时定量的复习任务和阅读计划,每次考完试都会把各科所有错题用彩色的笔全部抄写下来并在下一次考前认真复习(从高一到高三的各科错题集最后有厚厚一摞),一旦发现不懂的问题马上找同学或老师请教(有时自习课探讨问题也会因此招惹了讲台上负责看班的老公点名批评)。

我的幸运在于,我所在的班里有好几个小伙伴并没有因为我总考第一而对我心存芥蒂(我相信你们所有人的班里都不乏这样那样的戒备心和嫉妒心),反而非常乐意和我交流,包括后来考上武汉大学的小c,还有成绩虽然不好但总会有出奇制胜的解题思路、写得一手好宋词并且时常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同桌。和他们“切磋”不仅让我提升了学习效率,也在我整个高中生活暗淡无趣的基调里平添许多欢声笑语。从最终的效率和结果看,这也是“战略上的勤奋”。

失败是人生的常态,成功是人生的偶然

新未来分享焦作高考状元谈心得:我眼中的天道酬勤

真正的“高考凶猛”是从高三最后一个学期开始的。对于师弟师妹来说,最终极的问题恐怕就是:快高考了,我该怎么提分?写到这里,我翻出了我在高三最后一学期的日记本。第一篇是从2007年1月2日开始记得,最后一篇的日期是2007年5月31日。我曾把这本记录了我成绩起伏和内心挣扎的日记连同厚厚的错题集都借给了去高补的好朋友,据说这本日记在她那比高三更暗无天日的一年给了她很多力量。副标题的这句“失败是人生的常态,成功是人生的偶然”端端正正地写在日记本的第一页。

失败是人生的常态,成功是人生的偶然。所有的失败都有因果,而所有的成功都有撞大运的成分。我常向高三的学生和家长提起我们那一届“火箭班”(全年级文理前20组成的尖子班)大部分学生高考成绩比平时模拟成绩至少低20分的情况,包括我在内。高考向来不乏让人跌破眼镜的折戟沉沙,也从来不缺让人喜出望外的黑马,比如平时成绩从来上不了一本线的老公高考裸分竟然620分(高考语文成绩竟然比我这个模拟考曾考出语文满分的人还高)。

为什么会这样?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1.宣泄的出口:内向的师弟师妹可以选择记日记,记录下你的每一个“触目惊心”和“患得患失”的小情绪;但我更建议师弟师妹能敞开心胸,和三五好友一起探究和分享彼此的困境和体会。因为一个人的寂寞和痛苦最容易被自己放大,而交流后你会发现你真的并不是一个人:你会发现原来这个知识点所有人都没掌握好,你会发现原来用他的这个思路可以从根本杜绝你犯过多次的错误。无论怎样的发现,对你来说都是莫大的收获,避免你钻牛角尖或进入恶性循环。如果前方有坑,那就让自己早点掉进去,快点爬出来。别人掉过的坑,能绕过去就绕过去,干嘛还要再去试试深浅!

2.找到自己的节奏,只要能前进就不怕速度慢(成功不可复制):高三后半段经常会出现各科尖子不断更换的情况,要“赢下这场战役”就不要盯着坐在第一把交椅的那一小撮人。高三下学期大大小小的考试太多了,第一名的那个人会更迭,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节奏和模式,以人为标尺只能乱了自己的脚步;而你需要盯住的是自己的高考目标——比如,680分上北大或600分上郑大。扎扎实实地经历了各种大大小小的失败后,我并没有邯郸学步似的学习尖子生的“先进模式”,而是始终盯着自己的那个名校梦(当时是复旦梦,听过我演讲的师弟师妹知道其中原委)一步一步往前走,等待柳暗花明的那一刻。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为了节省时间复习对自己也是挺狠的:熄灯后搬着凳子去洗漱间做模拟题(当然,高三下的时候很多人都这么奋斗),午晚饭时间从来都是等到就餐高峰过后再去食堂快速吃点残羹冷炙,在放假半天的周六晚上和周日上午经常就我一个人在宿舍吃泡面、缩在被窝看书(那时候学校为了鼓励学生周末半天假回家是不给空调供电的)。当时,因为常常憧憬大学的惬意,并不觉得苦或累。听过一个说法,学霸和学神就是能把别人觉得牛逼但苦逼的事做得很享受。算不上学霸或学神,但我当时就是这么一个老实又享受吃苦的好孩子,我坚信越努力就能越幸运。那种超重压下的癫狂状态,就是我自己的节奏。老公到现在还会提起高考倒计时后,他站在楼上走廊放空的时候总能看到我向食堂暴走的场景。你看,作为高考一匹小黑马,这就是他的节奏——累了就去走廊放放空,课间和男生们在教室后面踢矿泉水瓶锻炼身体,晚上和宿舍室友打一些无聊的赌。这些休闲方式在当时的我看来既无趣又奢侈,对我无效。

3.你可以不自信,但不要忘记感恩:每个人都会有自我怀疑的时候,就像我的老同桌说的“想要自信,那就多考好几次”。但,说起来容易,做到难啊。我也无数次怀疑自己配不上复旦那么好的学校,在高三下学期我的成绩一度滑到年级二十左右的时候,北大于我更是肥皂泡里幻影,想都不敢想。但有一种精神念力是持续有效的,那就是对父母、对老师、对帮助你的同学和师兄师姐的感恩之心。进入“火箭班”的后期,我经历过心理状态最差的一段时间,我的父母果断同意让我走读,每天晚自习后,我就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拼车回家。那段时间,我不仅吃的好,休息的好,也能感受家中温情给予我的动力,让我快速地调整好了状态。我并不是在鼓励一中的师弟师妹走读,还是那句话,找到自己的节奏。我要说的是,在备考的关键时期,你一定能从各方面感受到父母加倍的关切,班主任、年级长甚至各科老师的各种“私人定制式的”指导。千万不要把这些看做负担(部分人可能不可避免地会有负担感和逆反心理,家长就得注意方式了),而是应该学着感恩这些人对你的付出。你要相信,没有人盯着你的失败,也没有人笑话你深陷泥潭,那些愿意听你倾诉、愿意和你分析问题的人唯一的期望就是你不要被暂时的失败打倒。体会感恩的力量,你就会学着跳出案头的阿拉伯数字和abc,跨出唯分数是从的怪圈,站在人生的高度上思考“我这么努力是为了什么?我现在的努力能让我和爱我的人过上理想中的生活吗?”。而这,才是让你受益终生的思维模式,不枉你走过高考这一遭。

没想到一提笔就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不知对这么长的文字大家能否坚持看下去。anyway,这就是我大学前的寒窗故事和一些不成熟的体会,故事的后来就是我在十八岁生日那天收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虽然在此之前复旦和中科大招生办的老师多次打电话给我父母保证我报考就能随意选专业(我们那时候还是估分报志愿)。我在曾经无数次幻想的种种画面里,选择了“长发飘飘走在未名湖畔”这个最遥远的画面,这其中有故事也有运气,我很感恩。

这不是一篇方法论,因为这世上没有万金油。对于那些想知道如何复习、如何制定学习计划的师弟师妹,我们这些师兄师姐就在这里。在此,我只是希望用我的故事和大家分享我对“天道酬勤”的认识:有目标(梦想),有高效的战略和战术,有能支撑你持续战斗的动力,越努力才能越幸运!

高考状元畅谈心得篇十五

我在我的企业在我的家族和亲友当中分享过多次,在自己的企业开了几届为期三天的《小三弦》,开了好几次了,效果蛮不错的。我分享一下我对三弦学习、体验、应用的一些心得。

感悟一:删除与进入。

删除重要吗?现在人脑子里的东西太多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但是有一个专家学者对中国人有这样一个评价,他说:物质丰富化,心灵沙漠化;钱包鼓鼓,六神无主;体格强壮,东张西望。

我们的员工、高管要不要在物质丰富化的基础上让他的精神也丰富化?在我们《小三弦》课堂,我就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种种的删除,我们内部总结了八大删除和八大进入,最后写入了企业文化文本。我们的员工就此都升华了一个新的台阶。

感悟二:无关与局外。

这是一个老板的必修课,通过无关、局外的智慧,解决自己性情、名利了却的问题,让我们看破人生、事业,看透人生、事业,看淡人生、事业,最后再看好人生、事业。

感悟三:连接与互生。

连接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而只有与全员互生,你才能充分点燃员工的激情和智慧,用全员的智慧来解决企业的一切问题,让企业快速、稳定发展。

高考状元畅谈心得篇十六

“查到我的高考成绩,我们全家都高兴坏了,我没有想到自己能考这么高的分数,更没有想到自己居然是南京市语文单科‘状元”’,李垣兴奋地说。李垣是高淳高级县中的女学生,这次高考她发挥出色,位列全年级第7名。

“我很感谢小学到高中遇到的几位语文老师,他们在我的语文学习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李垣说。特别是她的高三语文老师唐老师,唐老师的语文教学系统、条理、全面,能让李垣的语文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体系。唐老师自创“模块复习法”,按照语文试题题型设计将语文学习分为:拼音字词、成语、病句、社科文、古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表达、作文九大模块,这九大类分门别类进{亏扩展,直至基本涵盖所有知识点。

这次高考,李垣的作文成绩比较突出,这与她随时记录自己心得体会的习惯不无关系。从小学起,李垣坚持每天写日记。到了高中阶段学习节奏加快,不可能每天花太多时间写日记,但当遇到让自己有感触的事情,李垣还是会挤出时间记录下来。

除此之外,李垣还会有选择地读一些课外书,《围城》是她最喜爱的小说之一。“我喜欢《围城》里面的人物,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但每个人都个性鲜明,形象立体,非常有趣,这本小说我已经读过三四遍了。”

李垣认为许多同学在高考作文的写作上存在一个误区:用华丽的词藻堆砌,形式看起来花里胡哨,但实际上没有思想内容。今年江苏省高考作文的题目是《人与路》,在构思时李垣另辟蹊径,选择了记叙文,而文中主人公就是她家楼下一位生活艰苦但精神乐观的运煤老人。“我认为写真实的事情,写自己有感触的事情,往往会更加深刻感人。”李垣说。

7岁开始练习书法,8岁学习画画,李垣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孩。小学时,她曾经获得“全国少儿书法大赛”金奖。从初中到高中,她多次代表学校参加书法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李垣喜欢景物素描,尤其是建筑物,她时常会被各式各样漂亮的建筑物吸引,所以她很向往东南大学的建筑学专业。

高考状元畅谈心得篇十七

爱因斯坦有个成功的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这个公式指明事业成功的三要素。学习方法就是学习效率,方法正确,学习得心应手,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就会顾此失彼、效率低下。以前发现有些尖子生对学习方法讲座不感兴趣,这些学生到了高二和高三学习都遇到很大的困难,甚至学不下去了,这就是不重视学习方法的后果。结合我自己和所教学生的学习经验,高考状元们的经验来谈学习方法。对大家肯定实用,希望大家做好笔记。

一.学生的困惑。

1.高中的各科很难学。尤其数学和英语,而这两科最容易拉开高考成绩的差距,这两科都好考大学就有90%的把握。而我校学生的入学基础普遍不好,那应该怎样抓呢?2.高中有9门科要学,按新的高考方案,至少有6科要考,高考的录取控制分数线是看总分的。那么如何在高中有限的时间内争取总分最高?3.学习很苦,厌学情绪严重,那又应该怎样提高学习兴趣?4.高中要记的东西太多,记不住?比如英语单词,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知识。到底有没有比较好的记忆方法?今晚就谈谈这些问题。

二.偏科如何补?

智力还学不会,没道理。基础抓上来了,不就可以赶上那些好成绩了吗?久的账太多,很多东西要抓,难度又大,一本书一下搞不懂,我一章应该可以搞懂吧。毛主席说:伤敌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好,我就各个击破。于是我开始投入大量的时间来学数学。教导主任讲过:数学和英语是高考中最容易拉开差距的科目。只要有一门偏科,就很难考上。我看准了:只要我的数学抓上去,成功的机会就很大。于是我开始看高一数学第一章:函数。一个小节一个小节突破,书上的练习题全部做完,包括很基础,很弱智的题全部做,快不得,一快就没有效果。高三上学期第四周,一个同学发现我还在做第一章的基础题,还不是单元练习,很吃惊地问:你还在看这里?我说:是啊,我不懂嘛,但是我已经知道该怎样补数学了。接着我就看了一本练习册。北京市海滨区教师进修学校出的,很好,对我的提高很大,主要就是靠这本书,选好资料也是一个关键。这本书例题经典,题也配得好。然后,我再拿出高一时的试卷,重新做。我保存了以前的资料,这个资料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资料。我很吃惊地发现以前自己居然连基本概念也不懂,我知道自己进步很大。如果还不懂,就说明复习没有效果,还要调整。我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高了。我已经很自信了,因为我知道怎样补弱科了,我不怕别人跑在我的前面,我有信心赶上他们,甚至超过他们,因为我从中掌握了补习差科的方法,而他们不知道。

高考状元畅谈心得篇十八

理科状元“双黄蛋”皆出自贵阳一中,其中那位小帅哥查致远格外引人注目。他以700分的优异成绩拿下了20xx年高考理科总分、考分第一名,其中语文133分,数学137分,理科综合285分,英语145分。

谈到学习方法,查致远认为,学习最重要的不是花大量的时间刷大量的题,而是要讲究方法,注重效率。各科学习都有一定的规律,找出并遵循这些规律,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的学习效果。

查致远说:“高中三年是一个不断发掘自己潜能的过程,有一中优秀的同学为伴,渊博的老师引路,我在高中阶段实现了自我的蜕变。是金子总会发光,我立志做一名闪光的一中人。”

班主任评价查致远是一个全方面发展的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并且三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成绩。“他勤学好问,慎思明辨,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总能巧妙的作出解答。”

平时的小帅哥喜欢打篮球、唱歌,拍小视频,完全不是一副书呆子相。据他透露,他还是学校电视台的台长,学校里的新闻都是他们在拍摄,由于自己长得还算英俊,出镜的几率自然也比其他同学多得多。也正因为这样,仰慕他的女同学也特别多哟!

目前,查致远的理想大学是清华,祝他一切顺利。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53392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