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大班教案(模板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6 08:32:06
渔舟唱晚大班教案(模板17篇)
时间:2023-12-06 08:32:06     小编:文轩

教案需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教案的编写应该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步骤。这些教案都是经过实际教学验证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渔舟唱晚大班教案篇一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介绍民族乐器————古筝,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点:

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并体验音乐中细小之处的美。

五、教学过程: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小结: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流行于当时秦国(今陕西一带),因此人们称它为古筝,筝的形状狭长而扁平,琴体面板的音柱上架有很多条弦,均按五声音阶排列。筝的传统奏法是用右手弹奏琴弦,掌握音高和节奏,左手则在音柱左侧用按、滑、揉、吟等手法来调节弦音变化,美化音色,装饰旋律,双手密切配合就能奏出音色美妙、韵味浓郁的音乐来。

表演《晚风》:

1、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聆听范唱。

4、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7、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5)口风琴基础较好的班级,二声部各用一、二支口风琴辅之。

(6)班级基础较差的,可以降低难度。第一乐句单声部,第二、三乐句二声部。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教学后记:

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比较薄弱,安排3课时进行教学。对自己的课堂反思如下:

1、课堂常规:

学生上音乐课坐的姿势、拿书本的方法以及聆听的习惯都没有养成。

2、学生的聆听:

初听歌曲,学生不知道去听歌曲中体现的基本要素,要像一年级小朋友一样告诉他们要怎样去听音乐。在欣赏的时候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只能停留在最表层,旋律的变化,音高的变化等学生都不知道去听,去分析。

3、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

最基本的技能学生也是没有基础的,不能识谱;不知道什么是节奏,更不会念、拍节奏;不知道音乐的表现的情绪是怎样的。在学生的脑海中,没有这样的概念。

渔舟唱晚大班教案篇二

《渔舟唱晚》是一首经典的古筝曲目,是幼儿园大班的音乐欣赏补充教材。幼儿通过音乐欣赏这种艺术表现行式,可以初步了解“艺术”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增强幼儿对社会的亲和能力,提高幼儿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而本班幼儿在中班时就已经进行过民乐的欣赏和节奏、律动的训练,到了大班幼儿已经具备创编律动的能力,同时他们也已经具有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愿望。经过认真分析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认为:音乐欣赏活动《渔舟唱晚》满足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情感的释放和能力不断提高的需要,很适合大班幼儿学习。经过认真分析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班幼儿在中班时就已经进行过民乐的欣赏和节奏、律动的训练,到了大班幼儿已经具备创编律动的能力,同时他们也已经具有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愿望。

1.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活动的兴趣,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认识古筝的音色特点,感受民族乐器带轻松和惬意。

认识古筝的音色特点,感受民族乐器带轻松和惬意。

《渔舟唱晚》音乐cd、课件ppt、小鱼和渔夫头饰等。

(一)让孩子们倾听《渔舟唱晚》的音乐。

1.听前先提出要求:“听到音乐你想到了一些什么?”

2.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3.听音乐,在倾听结束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一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二是让幼儿学会有目的的倾听音乐)。

(二)邀请孩子们观看《渔舟唱晚》课件。

1.让孩子们感受真实的音乐情景。

3.学划船动作,调动幼儿的情绪。

(三)幼儿相互配合学做动作。

1.请幼儿两两配合,跟随a段音乐尽情的展示与众不同的划船动作;

2.以同样的方式鼓励幼儿跟随b段音乐设计捕鱼的动作。

(四)分组进行“快乐小渔民”游戏。

1.将幼儿分成两组,即划船组和捕鱼组,开展“快乐的小渔民”的游戏。(玩法是:播放a段音乐,划船组幼儿自由划船,捕鱼组的幼儿则扮演小鱼,在水中自由的游动;播放b段音乐由捕鱼组活动,而划船组则又扮演小鱼开展游戏,让幼儿充分感受a、b段音乐的不同情绪)。

2.幼儿学划船动作;

3.幼儿开展划船捕鱼游戏;

4.教师激励评价幼儿,调动幼儿积极参与的情绪。

(五)总结评价,活动结束。

这是一堂音乐欣赏活动课,总体来说我班的孩子对于这个音乐故事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在请他(她)们根据故事情节和乐曲创编动作、表情时,他们惟妙惟肖,当然有些孩子在到前台表演时还是有些拘谨的。后来的“划船”音乐表演游戏还是满精彩的。随后我让学生分角色来表演划船的和捕鱼的,我觉得这个环节完成的还是比较成功的,学生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今后,我要多多设计学生喜欢的音乐环节,以提高音乐课的课堂效率。

渔舟唱晚大班教案篇三

古筝渔舟唱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古筝渔舟唱晚教学教案怎么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备课人:

高燕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复习歌曲《晚风》,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二、复习歌曲《晚风》。

1、聆听歌曲《晚风》。

2、跟琴演唱歌曲,老师矫正不准确的地方。

3、分组唱、男女唱、个人唱。

4、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

5、根据歌曲表演。

三、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四、教师小结:通过此课学习,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反思:。

同学们能够安静地欣赏歌曲《渔舟唱晚》,听得特别认真。听辨活动时,听得也不错,但划拍时有的同学划得不标准,练习后同学们做得不错了。

渔舟唱晚大班教案篇四

1、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复习歌曲《晚风》,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1、聆听歌曲《晚风》。

2、跟琴演唱歌曲,老师矫正不准确的地方。

3、分组唱、男女唱、个人唱。

4、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

5、根据歌曲表演。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教学反思:。

同学们能够安静地欣赏歌曲《渔舟唱晚》,听得特别认真。听辨活动时,听得也不错,但划拍时有的同学划得不标准,练习后同学们做得不错了。

渔舟唱晚大班教案篇五

一、设计思路:

新《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那么怎样创造性的开展音乐教学,怎样让我们的孩子们喜欢音乐呢?这个问题一直引导着我不断的尝试和总结,寻找更多孩子们喜欢的音乐,寻找更多适合孩子们发展的音乐。下面我想就《渔舟唱晚》这次活动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渔舟唱晚》是一首经典的古筝曲目,是幼儿园大班的音乐欣赏补充教材。幼儿通过音乐欣赏这种艺术表现行式,可以初步了解“艺术”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增强幼儿对社会的亲和能力,提高幼儿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而本班幼儿在中班时就已经进行过民乐的欣赏和节奏、律动的训练,到了大班幼儿已经具备创编律动的能力,同时他们也已经具有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愿望。经过认真分析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认为:音乐欣赏活动《渔舟唱晚》满足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情感的释放和能力不断提高的需要,很适合大班幼儿学习。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活动的兴趣,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认识古筝的音色特点,感受民族乐器带轻松和惬意。

以上的活动目标是根据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目标的原则制定的,那就是:“使幼儿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三、活动准备:

2、实物古筝一台。

选择这些形象直观教具的目的是为了营造一种真实,亲切的活动氛围,激发幼儿创编的积极性。

四、活动过程: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导入课题、

2、在倾听结束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3、邀请孩子们观看《渔舟唱晚》课件,让孩子们感受真实的音乐情景(播放课件);

(二)、音乐游戏“快乐的小渔民”。

2、接着我会请幼儿两两配合,跟随a段音乐尽情的展示与众不同的划船动作;

3、我会以同样的方式鼓励幼儿跟随b段音乐设计捕鱼的动作;

4、将幼儿分成两组,即划船组和捕鱼组,开展“快乐的小渔民”的游戏。玩法是:播放a段音乐,划船组幼儿自由划船,捕鱼组的幼儿则扮演小鱼,在水中自由的游动;播放b段音乐由捕鱼组活动,而划船组则又扮演小鱼开展游戏,让幼儿充分感受a、b段音乐的不同情绪。

在倾听中感受在感受中表现在表现中创造―――――大班综合音乐活动《渔舟唱晚》。

设计以上环节的依据是我知道幼儿艺术活动是在他们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让他们快乐的创造和表达。在此基础上,我会根据幼儿发展的状况和需要,对表达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三)、出示古筝图片(放课件)和实物古筝,让幼儿认识古筝的音色特点,知道《渔舟唱晚》就是用古筝演奏出来的,激发幼儿兴趣,然后利用古筝现场演奏开展音乐游戏“快乐的小渔民”,将活动推向高潮。

五、延伸活动:

此次活动结束后,我会将古筝和《渔舟唱晚》的音乐投放到音乐区角,让孩子们深入的认识我们的民族乐器,爱上我们的民族音乐。

渔舟唱晚大班教案篇六

1.学唱歌曲《晚风》,体验、表现歌曲安逸、宁静的意境。

2.学会6/8拍的挥拍;并能用竖笛演奏歌曲。

3.用竖笛演奏、合唱等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晚风》。

二声部的合唱。

培养学生在欣赏中能够认真、安静倾听的好习惯。

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

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第一部分乐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是什么?

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3.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把编的故事写在书上,有空的时候相互交流)。

(作品形象地表现了古代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渔民划着船纷纷归航,一天辛苦鱼满仓,江面上歌声四起,在月色、江水中飘荡……)。

二、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三、学习歌曲《晚风》。

1.教师谈话导入:

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猜猜拍号。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拍号:2/4、3/4、4/4。

引出6/8拍,知道它的含义;注意强弱节奏;区分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和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的不同。

3.用“提纲”学习法学习旋律。

检查节奏,节奏要唱准;逐句检验自学成果: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在练习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

4.学生齐唱全曲。

5.学生齐奏乐曲。

6.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7.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8.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掌握二声部曲调的合唱;二声部歌曲要根据各班情况临时调整。

四、课堂小结。

渔舟唱晚大班教案篇七

2.让学生对旋律等音乐语言的分析。来感受和理解音乐内容的初步能力,获得美的体验。

教材重点和难点:1.能根据音乐旋律想象音乐画面并能根据乐曲意境联想与之相对的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古筝、《丰收锣鼓》vcd。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的教室里多了一样乐器,大家看这是什么乐器?

二、理解乐曲:

(一)学生完整曲欣赏一遍。

(二)学生回答问题。

(三)师小结:同学们说的都非常不错,每个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乐曲就会出现不同的感受和联想。这首乐曲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渔翁满载丰收的喜悦,放歌归航的诗情话景。

师:你们说乐曲可以分为几部分呢?

生:三个部分。

(四)分段欣赏。

欣赏第一部分。

(弹奏一部分后生回答)。

节奏:平稳情绪:宁静速度:徐缓旋律:优美、恬静。

师小结:这一部分描绘了夕阳在渐渐西沉,船帆在缓缓移动,渔民在轻轻歌唱,真是一幅迷离而动人的风情画。

学唱主题旋律:让我们在这么美丽动人的画面中随着邬欣宁同学的琴声一起来唱一唱吧。

(2)欣赏第二部分。

在这一乐段中,你们听到了一种什么声音?(流水声、一连串加快的音等)。

花指,古筝演奏一种指法记号。师示范。

师:一连串的音,通过一次比一次加快速度的反复,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答)。

师小结:这一部分让我们仿佛看见湖面上一艘艘渔船满载丰收的喜悦,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划船比赛。摇橹声、船浆声、水花飞溅声越来越响,渔船越来越近。听到了渔民们开心的笑声。同学们说的这些,构成了湖面上一部快乐的交响曲。这也是这首《渔舟唱晚》乐曲的高潮部分,和第一部分的节奏、情绪、速度、旋律进行比较。

节奏:紧密,跳跃;情绪:活泼,激动人心。

速度:快速旋律:热闹、欢腾。

师:这一部分主要描绘了什么?

师:描绘了一派热闹欢腾、渔歌飞扬的景象,这热闹的景象表达了渔民开心的心情。

(3)欣赏第三部分。

师:你们听!此刻湖面上又是一番什么景象?

(生弹奏尾声部分)。

师:夕阳沉入水里,月亮爬上树梢,暮色笼罩了整个湖面,湖面的平静已取代了开始的喧闹,就连最后一个水波涟漪也在袅袅余音中消失。

师:尾声的节奏、情绪、速度,旋律又是怎样了呢?

节奏:平稳情绪:优美、恬静。

速度:渐慢旋律:平稳、

(七)师:第一部分与尾声主要写景,二部分丰收的喜悦之情,与第一部分和尾声情景交融,构成了一幅渔舟唱晚的美丽画面。

三、完整欣赏。

配上一首古诗(指一个学生朗诵)。

四、拓展欣赏《丰收锣鼓》。

古筝的表现力可谓是丰富多彩、淋漓尽致,不但能表现优美恬静的画面,也能表现热闹欢腾的劳动场面,今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丰收锣鼓》中古筝的音乐表现力。

渔舟唱晚大班教案篇八

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们要去捕鱼啦!我们兴高采烈地坐上了开往海边的大巴车。

在路途中,我们一边欣赏着美景,一边听导游说捕鱼的技术非常好,我们都听的津津有味。到了那里,导游告诉我们:“现在我们就去捕鱼,你们先把鱼竿用扎好,把鱼竿一甩,把鱼线甩进水里,再把鱼竿抛进水里。”我们就按照导游说的做,终于把鱼竿甩了出去。

不一会儿,我们看见鱼竿动了,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捕鱼的结果了!一条条大白鱼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们都很兴奋,一下子就把鱼竿给拉了回来。我们把鱼竿抛进水里,一条条大白鱼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的心里开心极了!

最后,我们来到了一个小村庄,那里的人们都在那里收割稻谷。我们一下车就看到一大片的稻田,农民们把稻谷收割完之后,就把稻谷放到了桶里,我们就拿着渔具来到水池边看那些稻子,稻谷们都被农民们一扫而光了。

这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渔舟唱晚大班教案篇九

1月29日那天,我们全家去了浙江的渔家。我坐在车里,望着窗外飞逝而过的流水,望着窗外的景物,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憧憬!

我和爸爸乘上一艘渔船,开始了我们今天的生活!一路上,我看到了一座座高大的桥,一个个小岛,一个个大桥,一个个小岛,小岛上到处都是五颜六色,奇丽极了!

我和爸爸在这里拍了一张张照片,我还看到了一群群的鱼,还有一些小鱼儿。我又看见了一只只小虾。这些小虾有的长着大嘴巴;有的身子很大;有的身子很小;还有的身子是红色的。这些小鱼儿有的全身上下都有很多斑点,有的还有一些鱼身上有许多斑点,还有的身上都是黑色的,还有一些是黄色的。它们游起路来一摇一晃,真是可爱极了!还有的小鱼在水中快活的游来游去,真可爱!

到了晚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灯光闪烁的舞蹈水手表演了,只见它们有的在比赛水上芭蕾,有的在比赛水上飞盘,还有的在比赛射箭,真是热闹极了!我们都看的眼花缭乱。最后,我们在一起合了影,就离开了。我们还依依不舍的回到了宾馆。

今天的旅行我玩的真开心啊!

渔舟唱晚大班教案篇十

单位:宁河县芦台一中。

授课年级:初中八年级。

教学目标:

1、欣赏古筝演奏的《渔舟唱晚》,能认识筝和筝的音色特点。

2、感受、体验我国古典音乐的魅力,让学生融入到乐曲的情境中。

3、欣赏乐曲,表达情感(文字或绘画),从而了解音乐与文学以及。

其他相关学科的的联系,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乐曲《渔舟唱晚》每一部分在速度上、力度上以及表现情。

景上的不同之处。

2、让学生简要了解中国的民族五声音阶调式,以及第二部分中“fa”

的作用。

教具:

古筝、多媒体。

教学模式:

启发、互动、体验式教学。

教材分析:

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在《腾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船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利用多媒体展示和《渔舟唱晚》意境相符的图片,启发学生。

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并引导学生发挥内心听觉从静止的画面上能听到什么。

对于我们用眼睛看到的事物,我们大多数人习惯用语言去描绘,音乐也是一种语言,他同样能够抒发我们的内心情感。我们的先人看到这样的画面之后创作了一首古筝曲,叫做《渔舟唱晚》。

a介绍筝的外形:琴弦、雁柱、前岳山、后岳山等等。

(使学生了解各部位的作用)。

b简要介绍古筝的历史、流派以及音色。

c让学生尝试弹一弹古筝,感受乐器的音色。

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同学没练过古筝却能演奏出来的声音这么好听呢?

教师解答:简介中华民族五声音阶。

带问题欣赏:乐曲分为几个部分?并说出划分依据。

(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的画面用语言或画面展示在纸上)。

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慢板。

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引导学生唱主旋律并模仿教师的演奏动作,感受乐段的优美)。

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

这段旋律从前一乐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造成对比和变化。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引导学生感受速度的变化,以及清角音“fa”的作用)。

第三段,快板。

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隐形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走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引导学生随节奏或拍子做轻声拍击感受速度和力度的变化)。

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凑,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外又耐人寻味。

教师再次完整欣赏乐曲,让学生完成自己的艺术作品,并展示。(展示有图画和文字作品)。

音乐和文学虽然是艺术的两种表现形式,但是他们可以表现着共同的主题、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用一句话说,音乐是流动的文字,文学是凝固的音乐。

在教师的古筝演奏和学生的散文诗朗诵中结束本课。

《渔舟唱晚》是由古曲改编而成,意境悠远,对于中学生而言,欣赏这种古典的乐曲是比较枯燥的,所以我在这节课的课堂设计中,精心组织和设计了多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本节课,一开始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程有关的图片,用语言导入课堂,创设教学意境,吸引学生,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引出本课主题――古筝曲《渔舟唱晚》。随后让学生尝试弹拨古筝,聆听古筝的音色,在这一环节,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同学没练过古筝却能演奏出来的声音这么好听呢?就这一问题,我为学生介绍古筝的历史知识,并且介绍五声音阶。

我亲自演奏《渔舟唱晚》,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如:乐曲由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在分段欣赏时,每一段我都采取不同的体验方式,第一段我让学生随着音乐声模仿我的演奏动作,感受这一部分的诗情画意,第二部分引导学生感受速度的变化,以及清角音“fa”的作用,第三部分引导学生随节奏或拍子做轻声拍击感受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分析乐曲,让学生听了想、想了说、说了动、动了画。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参与中,课堂自始至终有很浓的音乐气氛。通过关注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明白了不同的音乐语言表示不同的情景,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最后完整欣赏时,我请同学配上诗朗诵,帮助学生想象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渔舟唱晚大班教案篇十一

上课日期:2014、9、49、5备课人:高燕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二、复习歌曲《晚风》。

1、聆听歌曲《晚风》。

2、跟琴演唱歌曲,老师矫正不准确的地方。

3、分组唱、男女唱、个人唱。

4、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

5、根据歌曲表演。

三、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四、教师小结:通过此课学习,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反思:同学们能够安静地欣赏歌曲《渔舟唱晚》,听得特别认真。听辨活动时,听得也不错,但划拍时有的同学划得不标准,练习后同学们做得不错了。

渔舟唱晚大班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晚风》,体验、表现歌曲安逸、宁静的意境。

2.学会6/8拍的挥拍;并能用竖笛演奏歌曲。

3.用竖笛演奏、合唱等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晚风》。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6/8拍的特点;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习歌曲的旋律。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合唱。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协作交流式的学习。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在欣赏中能够认真、安静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

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第一部分乐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是什么?

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3.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把编的故事写在书上,有空的时候相互交流)。

(作品形象地表现了古代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渔民划着船纷纷归航,一天辛苦鱼满仓,江面上歌声四起,在月色、江水中飘荡……)。

二、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三、学习歌曲《晚风》。

1.教师谈话导入:

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猜猜拍号。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拍号:2/4、3/4、4/4。

引出6/8拍,知道它的含义;注意强弱节奏;区分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和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的不同。

3.用“提纲”学习法学习旋律。

检查节奏,节奏要唱准;逐句检验自学成果: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在练习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

4.学生齐唱全曲。

5.学生齐奏乐曲。

6.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7.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8.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掌握二声部曲调的合唱;二声部歌曲要根据各班情况临时调整。

四、课堂小结。

渔舟唱晚大班教案篇十三

桨在轻轻地划,划动一根根心弦;歌在轻轻地唱,唱出一片片浪花。

依山傍水的日子,让他山似的皱纹上有了山似的智慧;依山傍水的日子,让他水似的血液里流动水似的平静。撑起渔舟,载一两位客人,在碧波中荡漾,在白浪中起伏。大自然的日月精华,赋予了他深沉的思想;大自然的.灵动之气,洗涤着他的头脑与心灵。

划动着桨,又送走一批客人,或许这就是生活吧,在自己所热爱的山水处过活,来回运送着张张笑脸。远离世俗,淡泊名利。他也曾茫然,为何自己的生活要这样过着?他也曾疑惑,为何自己无法干成更大的事业?但他也坦然地接受了这一切,毕竟这里有他热爱的山水。他早已习惯与渔舟、蓑衣、船桨为伴。他用欣赏的眼光看这一切,发现这里的美,也需细细体味。

日,西沉。夜,将至。潺潺流水,推送着他的渔舟;悠悠流水,触动着他的情感;滔滔流水,冲击着他的思想。名,淡泊了;利,淡泊了;财,淡泊了;怨,淡泊了。但心中有一些东西不会淡泊。淡泊的生活也不会造就一颗空洞的心灵。他望着在夜幕下宁静的山、水,心中有一股激情在澎湃。好像有一首唱不完的歌在他的心中回荡,这动情的歌,融入了这山水中点点滴滴的美,融入了他数十载以来对这山水的情。渔歌唱响,唱出了在山水中细微之处的秀丽,唱出了在他心中那种叫做幸福的感觉。

流水清清,荡起声与色的韵律;流水柔柔,点染情与感的温和;流水蓬蓬,激扬了力与美的交响。在他心中,这水,水边环绕的群山,教给了他太多太多。他无以言表,只能高歌一曲,诉说自己的心情。

“仁者喜山,智者爱水。”依山傍水的他,热爱山水的他,又明白了许多,许多……。

渔舟唱晚大班教案篇十四

《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河南筝曲。乐曲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这首乐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筝独奏曲。

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古琴演奏家娄树华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山东古曲《归去来》的素材改编而成。另一种说法是,山东古琴家金灼南根据流传于山东聊城地区的民间传统筝曲《双板》及其演变的两首乐曲《三环套日》和《流水激石》改编而成,20世纪30年代,金灼南将此曲传给娄树华,娄树华在进一步改编时,在乐曲的后半部分充分运用了筝的“花指”技巧,使音乐意境更为鲜明、生动,从而使这首筝曲得以广泛流传。

一般以为,此曲是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标题取自唐代王勃《藤王阁序》中的名句——“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近来又有研究表明,此曲非娄树华首创,而是金灼南根据流传于山东聊城地区临清一带的民间筝曲《双板》及其演变乐曲《三环套日》、《流水激石》改编而成。本世纪三十年代金灼南将此曲传授给娄树华,娄树华又以金谱为蓝本,作了较大发展并增加了乐曲的后半部分,此版本于是迅速流传全国。

《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乐曲的前半部分(第一段),乐句与乐句基本上是上下对答的.“对仗式”结构,给人结构规整之感;乐曲的后半部分(第二、三段),则运用递升、递降的旋律和渐次发展的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了百舟竞归的热烈情景。

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慢板。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渐渐西沉的夕阳,缓缓移动的帆影,轻轻歌唱的渔民……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这段旋律从前一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进入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转入下属调,造成对比和变化。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波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第三段,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缩,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外又耐人寻味。

由于《渔舟唱晚》旋律优美动听,情调乐观向上。因此,被许多乐坛名家改编成高胡、二胡、小提琴等各种不同形式的独奏、重奏、合奏,收到国内外广大听众的喜爱。一位外国竖琴演奏家听了《渔舟唱完》大家赞赏,称这首乐曲是“富有东方风味的世界名曲”,并把它改编成竖琴曲。

渔舟唱晚大班教案篇十五

我仿佛可以看到那样的景象,半夜,一个弯月高高地挂在柳梢头,一条宽阔的大河在月光下银光闪闪,河中间有一条随风行驶地小船,船前行后,留下一点一点的小涟漪。夜,是沉睡的寂静。河水,是轻柔地摇摆,舟上有几个弹着古琴的雅士。还有静心听音乐的客人,悠扬的音乐在夜晚慢慢地弥漫开来,融进微凉的空气里,发出动人的声响。

这就是我想象中的渔舟唱晚所描绘的画面,到处都是一片静寂,夜晚有点雾气,但是小舟仍在水上荡漾起一首歌。第一次听到这首古筝曲《渔舟唱晚》的时候,我就被它唯美的意境所打动了,那是千年以前才具备的寂静祥和,最烂漫的事情莫过于夜晚游水,最优雅的事情莫过于在一叶扁舟上弹奏起最唯美的乐曲。我爱这曲子中的岁月静好,我爱这曲子中表现的人与自然完美融合,对大自然充满敬畏的情感。

乐曲刚开始是比较舒缓的慢板。声音轻柔却余音绕梁,像是船在比较平静不起波澜的河水里游行,船上的人可以尽情享受这夜晚的美景,可以享受真正的治愈的寂静。到了后来,乐曲的节奏越来越快,乐曲的声调也越来越高,像是在经过一个水流加速的瀑布,每一秒的声音里都透露着紧张的情绪,我仿佛看见了舟上的人紧张地滑动着船桨,极力将小船调转方向,躲开威力巨大的瀑布,一阵挣扎后,乐曲的节奏又慢慢地恢复了舒缓的模样,好像小船已经脱离了湍急的水流。

又是一阵琴声悠扬,然后声音逐渐的弱了下去,像是舟已经越行越远了,我仿佛看见了小船的身影慢慢地隐藏在暗夜里,时隐时现,隐隐约约,最后化成了一个小黑点。我很惊奇,竟然有这般表现里极强的乐曲,让我的内心突然的宁静下来。我想,我是爱上这首《渔舟唱晚》了。

渔舟唱晚大班教案篇十六

名:冯。

位:宁河县芦台一中授课年级:初中八年级。

教学目标:

1、欣赏古筝演奏的《渔舟唱晚》,能认识筝和筝的音色特点。

2、感受、体验我国古典音乐的魅力,让学生融入到乐曲的情境中。

3、欣赏乐曲,表达情感(文字或绘画),从而了解音乐与文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的联系,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乐曲《渔舟唱晚》每一部分在速度上、力度上以及表现情景上的不同之处。

2、让学生简要了解中国的民族五声音阶调式,以及第二部分中“fa”的作用。教具:

古筝、多媒体教学模式:

启发、互动、体验式教学教材分析:

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在《腾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船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利用多媒体展示和《渔舟唱晚》意境相符的图片,启发学生。

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并引导学生发挥内心听觉从静止的画面上能听到什么。

对于我们用眼睛看到的事物,我们大多数人习惯用语言去描绘,音乐也是一种语言,他同样能够抒发我们的内心情感。我们的先人看到这样的画面之后创作了一首古筝曲,叫做《渔舟唱晚》。

2、引出古筝曲《渔舟唱晚》。

a介绍筝的外形:琴弦、雁柱、前岳山、后岳山等等。(使学生了解各部位的作用)。

b简要介绍古筝的历史、流派以及音色。c让学生尝试弹一弹古筝,感受乐器的音色。

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同学没练过古筝却能演奏出来的声音这么好听呢?

教师解答:简介中华民族五声音阶。

带问题欣赏:乐曲分为几个部分?并说出划分依据。(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的画面用语言或画面展示在纸上)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第一段,慢板。

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引导学生唱主旋律并模仿教师的演奏动作,感受乐段的优美)。

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

这段旋律从前一乐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造成对比和变化。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引导学生感受速度的变化,以及清角音“fa”的作用)第三段,快板。

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隐形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走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引导学生随节奏或拍子做轻声拍击感受速度和力度的变化)。

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凑,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外又耐人寻味。

教师再次完整欣赏乐曲,让学生完成自己的艺术作品,并展示。(展示有图画和文字作品)。

三、由《渔舟唱晚》曲名的由来引出音乐与文学的联系。

音乐和文学虽然是艺术的两种表现形式,但是他们可以表现着共同的主题、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用一句话说,音乐是流动的文字,文学是凝固的音乐。

在教师的古筝演奏和学生的散文诗朗诵中结束本课。

《渔舟唱晚》是由古曲改编而成,意境悠远,对于中学生而言,欣赏这种古典的乐曲是比较枯燥的,所以我在这节课的课堂设计中,精心组织和设计了多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本节课,一开始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程有关的图片,用语言导入课堂,创设教学意境,吸引学生,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引出本课主题——古筝曲《渔舟唱晚》。随后让学生尝试弹拨古筝,聆听古筝的音色,在这一环节,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同学没练过古筝却能演奏出来的声音这么好听呢?就这一问题,我为学生介绍古筝的历史知识,并且介绍五声音阶。

我亲自演奏《渔舟唱晚》,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如:乐曲由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在分段欣赏时,每一段我都采取不同的体验方式,第一段我让学生随着音乐声模仿我的演奏动作,感受这一部分的诗情画意,第二部分引导学生感受速度的变化,以及清角音“fa”的作用,第三部分引导学生随节奏或拍子做轻声拍击感受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分析乐曲,让学生听了想、想了说、说了动、动了画。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参与中,课堂自始至终有很浓的音乐气氛。通过关注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明白了不同的音乐语言表示不同的情景,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最后完整欣赏时,我请同学配上诗朗诵,帮助学生想象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了意境,特别是模仿古筝的演奏动作时,孩子们透露出对民族古典音乐的热爱。但是由于这首乐曲比较优美抒情,所以课堂还是显得比较平静、缺少激情,在学生尝试弹拨古筝的环节,太过随意了,课后我觉得应该设计一种意境,或抒情的、或激动的,让学生在情景中尝试弹奏,体验古筝不同的音色特点,效果会好一些。并且作为教师的我,重复性的语言多了些。对于这种类型乐曲的欣赏教学如何更好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热情,我想只能用新课改理念作为指导,深挖教材、合理设计、反复实践、总结方法,欣赏教学一定会有更大的飞跃,这既是我的努力方向,也是我追求的最终目标。

渔舟唱晚大班教案篇十七

渔舟唱晚,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河南筝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流传广、影响大的一首筝独奏曲。

娄树华于1938年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依据十三弦古筝的特点发展而成。并引用唐诗人王勃《腾王阁序》中“渔舟唱晚,穷响彭蠡之滨”为标题。近年来,有人认为此曲系山东金灼南根据《双板》及其变体《流水激石》、《二环套月》改编的,娄树华只是在金谱基础上作了较大发展,增加了乐曲的后半部分。两种说法尚未定论。

乐曲开头舒缓典雅,描绘夕阳斜照碧波的画面;接着音调逐层递降,反复变化,采用五声音阶回旋环绕技法,表现渔翁唱晚的情趣。接下来的是此曲最大的特色,就是用递升递降的的旋律多次反复演奏,并且逐渐加快,音乐跌宕起伏,表现了流水的层涌回荡,渔船随波渐远的情景,是一首蕴含诗情画意的优秀筝曲。

《渔舟唱晚》是一首音乐语言简练、意境鲜明的优秀传统古筝曲,关于它的产生情况以及他的作者、改编者究竟是谁,却一直没有一个定论。有人认为它是近代著名古筝演奏家娄树华于30年代中期以古曲《归去来》的片段为素材加以改编而成的;也有人认为该曲是由山东聊城地区金灼南根据古典《双板》以及变体《流水击石》、《三环套日》改编。该曲的曲名取自初唐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诗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蟊之滨。”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下时刻,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场面。饱蘸着水波的音符静静的流淌,雾湿了心绪,一点一滴的浸向深深而无奈的夜。

一片由浅而深的夕霞,一片漫漠而细碎的水波,一叶划向心海深处载满了时光的扁舟,一个精美绝伦的夕阳,在音符流动之时淡淡隐现。

一切在夕阳的辉映下显现出温馨和恬淡。淤积在心中那怅然的忧郁,叹息的无奈……在音乐带着一江春水悄悄流过的同时受到洗涤而随水东去。

一颗疲惫的心,一颗承受过太多伤痛太多感慨的心,在音符的荡漾中渐渐空旷,终于一碧如洗。沉重的头从支撑着的双手中抬起,凝望,目光所触及的地方,月光奔泻。

渔舟唱晚,唱一首渔歌,一首千古绝唱。温情的橹划醉了点点班驳的金色水波,伴一船风月流向那遥远无际的恬静。润泽的渔火,摇弋在一片轻盈的旋律中。水草在水下拓展思想的长势。

宁静,流畅。音符溢过指缝,爬上额头。一江碧水就这样流过我,流过时空;浪花激溅在凝望的双眸里,把守侯成沉默之岸的博宏精深抛给我。

音符回荡的时刻,月光覆盖着伤口,不再疼痛。褪去憔悴,走出阴影。用心去倾听,倾听这充溢了美妙旋律的夜;用生命中最敏柔的部分去感受,感受这流泻的夜之音所辉映出的温柔溢彩的光影。坐在窗前,任音符如潮水般涌来,任那种力量,一次次扣击心房。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57888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