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提供给学生作为学习的指导和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自主学习。教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感谢以下教师们分享的教案素材,对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数形状教案篇一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3课,学生在第2课的学习中已经通过“称一称”的方法测量了物体轻重的不同,体会了物体的一个基本特征——质量。本课是借助“摆放”这个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体会物体的另一个基本特征——形状。本课的研究主题是:“如果把物体装进盒子里,怎样装得更多?”主要目的是研究物体的形状是怎样影响其占据空间的。
本课有两个探究活动:1.哪种物体放的数量最多?2.换一种平铺的方法,能装得更多吗?第一个活动的重点是通过比较木块和乒乓球的数量,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平铺的数量不同;第二个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平铺方式摆放螺母,发现同一物体用不同侧面摆放,会出现不同的摆放数量。通过两个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物体的形状对其占据空间的影响。由此,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也不同。
经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轻重等),而且也学会了用简单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轻重。这节课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形状。这节课认识“形状”是从“占据空间”这个角度来理解的,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建立对质量和体积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由于“占据空间”这个概念对学生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材用一个“固定大小的盒子”来使这个概念具象化。虽然教材对活动的难度做了一定的控制,但是本课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因此,在进行本课的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指导,在研讨时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科学探究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
2.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2.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也不同。
重点:知道许多物体有固定的形状,并且从“占据空间”的角度理解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难点:探究多种“平铺”方式,意识到物体形状会影响其平铺的方式。
有一定高度的方盒子、大小相同的乒乓球和木块若干、橡皮若干、螺母若干、布袋(内装一个乒乓球和一块橡皮)、课件、班级记录单。
一、聚焦。
(学生回忆: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大橡皮、小橡皮)。
3.出示另外两种物体——木块和螺母,让学生说说这两种物体是什么形状。强调形状也是物体的重要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上节课研究的.内容导入本课,体现了课程内容的连续性。将两种形状明显不同的物体用布袋装起来,让学生用“摸”“看”的方法猜测是什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同时直接引导学生关注物体形状上的不同。
(课件演示:“平铺一层”)。
二、探究将物体平铺在盒内的方式。
1.演示平铺的方法,记录数据。
怎样平铺一层乒乓球呢?请一位学生来演示平铺的方法,并且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课件演示平铺的方法及如何填写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指导学生理解平铺的方法,并学会操作及记录数据。
2.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将四种物体分别平铺在盒内,并且将数据记录下来。比一比,哪组最快,哪组装得最多。
3.分组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各小组的数据填写在班级记录表单中。
设计意图:用“比一比”的形式开展一个发散式的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摆放方法的兴趣,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怎样才能将四种形状的物体尽可能多地平铺到盒子中。当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时,数量肯定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学生自己在活动后产生的疑问。这时再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理解形状对物体占据空间会产生影响,这样知识对于学生是认知上的需要,而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
三、研讨:“形状”对物体占据空间的影响。
1.观察班级记录单:有什么发现吗?
2.交流展示“摆放”的方式:我们先来看看这些物体都是怎么摆放的吧。
(1)各小组将摆放的方式展示出来,并标清数量。
共同体验:螺母和橡皮以特定的方式摆放,真的能够都摆进盒子吗?师生共同确认上述问题后,将数据写在对应的摆放方式旁边。
(2)乒乓球和木块只有一种摆放方式。螺母、橡皮有多种摆放方式,而且摆放方式不同,装的数量也不一样。
设计意图:将摆放的方式及对应的数据汇总在一起,方便学生观察、比较。对于螺母的不同摆放方式,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做一遍,亲身体验一下:物体是立体的,是有很多个面的,每个面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以不同的面放进盒子时,它们在盒子中占据空间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为后面的分析奠定基础。
3.分析研讨:为什么会这样呢?
(1)同一种物体不同的平铺方式占据空间状况不同。
引导学生分析:乒乓球和木块每个侧面都是一样的,所以怎么摆都一样,摆的方式只有一种,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会有变化,螺母“躺”着摆和“立”着摆是不一样的,用来平铺的“面”形状不一样,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一样,橡皮“躺”“立”“侧”,装的数量都不一样。
设计意图:学生大胆表述他们的想法。因为通过活动,学生已经意识到平铺的面不同,会影响到摆放的数量,但是这只是学生心里的感受,还需要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并能够与伙伴分享。经过这样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形状对物体占据空间的影响”。
(2)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平铺时占据空间的状况不同。
思考:为什么乒乓球能摆进盒子的数量比大小差不多的木块少这么多?分析:由于形状的原因,乒乓球没有将盒子铺满,中间有空隙,所以装得少。
(如果学生认为是因为“乒乓球”比“木块”大而造成上述结果,教师可以进行演示实验:与木块同样大小的空心塑料块和乒乓球可以装同样多的沙子,说明乒乓球与木块大小一样,也可以将两个相同的烧杯装同样多的水,将乒乓球和木块轻轻按入水中后,看两个烧杯中水面的高度是否一致。)。
四、拓展、延伸。
以螺母“躺着”平铺一层和“立着”平铺一层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盒子真的被填满了吗?说说你的看法。
将平铺放入盒子的物体数量记录下来。
将物体放在盒子中。
乒乓球木块螺母橡皮。
摆放数量。
数形状教案篇二
一、魔术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123变变变!你们看老师变出的是什么图形呀?(逐一出示图形)。
幼儿辨认图形。
二、把图形宝宝送回家。
师:我们从形状标记上知道了这是正方形宝宝的家。
师(边讲边示范):我把正方形宝宝送回家。
2、请个别幼儿尝试送。
3、师:后面桌上还有许多图形宝宝还没有回家。请你找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宝宝把它送回家,一边送一边要说:我把xx图形宝宝送回家。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游戏—铺路。
2、师(出示镂空小路)这就是图形宝宝家门前的小路。宝宝,你们看到了吗,现在小路上出现了不同形状的坑,有哪些形状的坑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3、教师讲解要求,幼儿操作,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应的材料。
四、图形宝宝找朋友。
1、师:图形宝宝还想请你们帮他找朋友,你们愿意帮助他吗?
2、师(出示大操作纸):请你从这些物品中分别找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宝宝的好朋友,找到以后用一条直线将相应的物品跟相应的图形相连。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好的幼儿给后面的客人老师看。
五、结束活动。
师:好了吗?那现在我们就沿着铺好的路去图形宝宝家吧!
数形状教案篇三
小班幼儿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对形状的认识需要直观具体的方法,并且我们班的孩子对情景游戏十分感兴趣,因此,我设计的数学活动是以一个故事为线索,让孩子马上进入环境中去,不仅为了增加趣味性,而且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 让幼儿复习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识别;
2、让幼儿复习前段时间教授的如何打电话;
3、让幼儿对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4、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
1、讲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小:好!
(引导小朋友说出这些图形的名字,并要多次重复)
师:小白兔说,房顶是三角形,谁能帮老师挑出来那个是三角形呀?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小朋友自己挑出三角形,并让一个小朋友自己把图形贴在黑板上,还要加以鼓励)
师:小房子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啊?对!是正方形!那就请小朋友帮老师选出正方形吧!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小朋友自己挑出正方形,并让一个小朋友自己把图形贴在黑板上,还要加以鼓励)
师:咦?大家看,这个房子还缺什么啊?是不是门啊?对!就是门!那就请小朋友把门的形状帮老师选出来,并且贴出来吧!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小朋友自己挑出圆形,并让一个小朋友自己把图形贴在黑板上,还要加以鼓励)
(让幼儿积极回答问题,并做以适当引导)
师:最后啊,就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再认识一下这些图形宝宝吧!
和小朋友一起再把刚才贴出来的小房子的组成的图形再认识一遍,并要清晰地叫出名字,不断重复。
教师扮演小白兔打电话,说:“谢谢你为我造了一间新房子!我又有暖和的家了!
师:小朋友们喂小白兔搭好了房子,小白兔有了自己的家,大家开不开心啊!真棒!小朋友今天真棒!来,大家一起来说,棒棒棒!我最棒!
数形状教案篇四
1、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各形状的简单特征。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圆形、方形、三角形的卡片各一张。圆形、方形、三角形的玩具若干。
(一)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的简单特征。
1、师:小朋友,形状王国来了几位图形宝宝,大家想认识他们吗?(卡片:圆形、方形、三角形分别做自我介绍)。
(1)大家好,我是圆形,我的身体圆圆的,一个角都没有。
(2)嗨,我是方形,我的身体有四条边和四个角,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做朋友。
(3)小朋友们好,我是三角形,我有三条边和三个角,我很愿意和小朋友们做好朋友。
2、请幼儿分别讲述这三种形状的特征。
师:刚才三个形状宝宝介绍了自己,现在,你们认识它们了吗?能说出它们是怎样的吗?(幼儿自由说)。
(二)让幼儿在生活中找形状分别是圆形、方形、三角形的物体。
小朋友们注意看看,说说我们的教师里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呀?哪些物体是方形的呀?
哪些物体是三角形的呀?师总结:教室里的皮球、呼啦圈、轮胎、闹钟、铃鼓都是圆形的。
电视、投影仪、窗户都是方形的。
旗子、三角形积木、三角形蛋糕都是三角形的。
(三)图形宝宝要回家啦,我们给它们送个礼物好不好?
1、请配班老师发各种形状的物体。
2、请幼儿分别上前送礼物。(拿到圆形宝宝的小朋友把圆形送回家,方形和三角形以此类推。)。
3、师请个别幼儿上前检查送的礼物对不对?
4、师总结:小朋友今天表现好棒啊,不仅认识了圆形宝宝、方形宝宝、三角形宝宝,还给图形宝宝它们送上了正确的礼物,我们一起来表扬一下自己喔。
(四)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和客人老师说:再见。
根据教材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在想形状对于小班幼儿应该不容易掌握,所以我就设计了几个环节让幼儿通过不同的游戏来反复认识形状,并分类。通过实际操作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
数形状教案篇五
1、能通过观察、推理发现物品、图形或数字的排序规律。
2、能按照已有规律继续排序。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之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4、了解排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学习将排序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5、初步了解按规律排序的小技巧。
6、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1、发现并按规律进行排序。
2、自己创造规律进行排序。
1、材料准备:动物图片若干,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图形卡若干。
2、经验准备:认识几种平面图形。
一、找一找。
今天大森林里开联欢会,许多小动物都来参加,我们也去看看吧!
问题:(1)大森林里真热闹,谁来参加联欢会?
(2)它们排队有规律吗?什么规律?
二、排一排。
1、有些小动物来晚了,我们来按照规律给它们排好队吧。
2、引导幼儿排列出”abcabcabc”“aabbaabb”“aabaabaab”“aabcaabc”等不同模式。
三、说一说。
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有规律的?(桌子、椅子、衣服的花纹)。
四、摆一摆。
1、操作材料练习。
问题:(1)你能看出来这些图形(数字)是怎样排列的吗?
(2)你来试试接着往下排吧?
(3)说说你是怎样排的?
五、分享自己的创造成果和经验。
六、谈谈排序跟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活动过程首先让幼儿找到小动物的排队规律,然后让孩子排一排,说一说身边什么是有规律的,最后让孩子们摆一摆,让孩子们在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我认为本节课的亮点是“摆一摆”,在此环节幼儿可以自己动手把想的规律摆出来,体现了手脑互动,然后说出自己是按照什么规律摆的,在说时注意要说完整话,用“我是按照……规律排序的”句式完成。最后请小伙伴接着自己的作品往下排,小朋友来做小老师检查是否正确。
我认为本节课的不足是缺少小组活动,下次设计时加小组活动,让小朋友们有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数形状教案篇六
线描画是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绘画方式,也是我国传统绘画的方式之一。线描画的绘画工具比较简单,可以用勾线笔、铅笔、油画棒、钢笔等,利用点、线、面来进行绘画,既可以对物象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也可以对物象进行简单地艺术处理;既可以进行造型训练,亦可作为艺术家表达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幼儿在欣赏、发现、感受线条美的同时,大胆进行创作,不仅能将幼儿零碎的经验加以提炼,而且与《纲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时在中班开展线描画,能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想象——发现——表现——创造”系列活动,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个性的发展。由此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1、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疏密排列来装饰鱼。
2、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发展幼儿初步的创新能力。
3、向幼儿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疏密排列来装饰鱼。
活动难点: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作。
2、画好的线描画作品。
3、老师自制半成品“海底世界”挂图。
4、彩色笔、橡皮泥、各色毛线、小剪刀、胶水。
一、游戏导入请一两个幼儿上台,在黑板上任意画几个简单的几何图形,教师只要画几笔,就能使“它”变成“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线描画《各种形状的鱼》。(出示课题:线描画:各种形状的鱼)。
二、讲授新课。
(一)铺垫小朋友,鱼的种类繁多,形状各种各样,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特征,这个特征是什么?(鱼头、鱼身、鱼尾、鱼腮,还有鱼鳍)。你们所见过的有哪些鱼?(鲤鱼、金鱼、草鱼、带鱼等)。
(二)欣赏刚才小朋友们说的都是淡水里的鱼,它们的形状相近。但有的鱼生活在大海里,形状多变化。在美丽的大海里,生活着许多快乐的'鱼宝宝,他们和鱼妈妈自由自在地在海洋里嬉戏玩耍,一会儿在珊瑚里捉迷藏,一会儿在比赛游戏,一会儿又凑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可幸福了。你们想看吗?请小朋友们在欣赏时注意观察鱼的形状。(观看flash《鱼的游泳》,初步感知欣赏各种各样的鱼。)。
(三)启发想象请幼儿讲讲自己最喜欢哪条鱼,它是什么形状的?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以及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特别是对形状怪异的鱼,启发幼儿尽可能讲详细一点。
三、示范。
1、教师在黑板上边示范边讲解,要求用笔果断。
2、欣赏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出示多媒体课件。)。
四、艺术实践。
1、今天,我们就用几种方式描出各种形状的鱼。(分组进行:第一、二组用毛线粘贴出鱼的形状;第三、四组用橡皮泥粘贴出鱼的形状;第五、六组用彩色笔画出鱼的形状,并涂上漂亮的颜色。各组完成作品后,沿鱼的外形剪下来。)。
2、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出示自己绘制的半成品——“海底世界”,看看哪位幼儿的鱼最快,最先登上“海底世界”。
4、各两组进行评比,然后将剪下来的“鱼”粘贴在半成品“海底世界”上。
五、课堂小结。
今天,小朋友帮助鱼妈妈找回了鱼宝宝,并且鱼宝宝身上的花纹都非常漂亮,鱼妈妈谢谢你们了。海底妈妈决定颁一个奖给大家,这个奖叫“爱心天使”奖。现在我来当鱼妈妈,小朋友来当鱼宝宝,我们一起游到大海里去做游戏吧!
六、活动结束。
幼儿随音乐《鱼儿鱼儿水中游》出活动室。
本次活动中孩子在观看各种各样图片的小鱼时都惊叹“:哇!好漂亮啊!”一下子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氛围一下子就上来了。在第二环节个别幼儿上来撕自己的鱼,导致后面幼儿都照着上来幼儿的方法撕出很多同样的鱼。
数形状教案篇七
活动目标:。
1、能准确区分圆、方两种形状。
2、能根据形状进行对应匹配。
活动重点:。
认识图形,对各种图形进行对应匹配。
活动准备:。
圆、方形的饼干若干,纸制的圆、方形的饼干若干,圆、方形的纸盘若干,小动物头饰嘴的部分分别挖成圆、方形。
活动过程:。
1、说饼干:。
“妈妈从超市里买了一些有趣的饼干,大家快来看一看!”
(1)出示圆、方形的饼干,分发给幼儿每人一块。
(2)幼儿相互向同伴介绍自己拿到的饼干是什么形状的,介绍完了可以吃饼干。
2、分饼干:。
“妈妈还带来了许多饼干,等一会还要招待许多动物朋友。”
请幼儿把纸制的圆、方形饼干分别放到圆、方形的'纸盘中去,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放(因为饼干x形的,盘子也是x形的···)。
幼儿互相检验是否摆放正确。
3、喂饼干:。
“小动物们来做客了。你知道它们喜欢吃怎样的饼干吗?”
请幼儿用嘴、方形饼干去“喂”小动物—按照饼干的形状,塞入小动物相对应形状的嘴里。
活动二:。
活动名称:饼干盒(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饼干的形状。
2、比较清楚地分辨1和许多。
活动重点:。
学会准确的区分1和许多。
活动准备:。
每小组准备几个饼干盒,里面放有两种形状的饼干。
活动过程:。
1、猜一猜:。
教师摇晃饼干盒,发出声音请幼儿猜一猜:。
“盒子里装的是什么?”
打开看看里面是什么?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
2、看一看:。
(1)请幼儿数一数盒子里的饼干有多少?
(2)教师为幼儿拿出箱子里的饼干,鼓励幼儿主动用1和许多来表示。
(3)在巡回指导中也可以询问幼儿:“1、2、3数也数不清,可以怎样来表示?”
(4)请每个幼儿将自己饼干盒里的饼干拿出来看看,是什么形状?各有多少?
3、想一想:。
(1)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行动:。
“要一块三角形的饼干。”(或许多)。
(3)幼儿听信号做出行动。
活动三:。
区域活动:幼儿用书《各种各样的饼干》。
将各种饼干按照图形的不同,分别送到小动物的嘴巴里,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分饼干。
数形状教案篇八
认识到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2.科学探究目标。
了解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
3.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不同。
1.教学重点:认识到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并且从“占据空间”的角度理解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2.教学难点:探究多种“平铺”方式,意识到物体形状会影响其平铺的方式。
1.小组:方盒子每组4个;乒乓球、木块、橡皮和螺母每组若干;收纳盒每组1个。
2.全班:课件、班级记录表。
一、聚焦(预设5分钟)。
1.乐迪今天接到了一个派送任务,他要把四种物体送到台湾一名叫莉莉的女孩家。是哪四种物体呢,课件出示。
2.学生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3.总结: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物体的形状》。
5.请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把四种物体装进盒子的方式。
6.汇报,总结,肯定学生说出的多种装入方法。
二、探索1:把四种物体分别平铺在盒子里——不同形状的物体平铺的`数量不同。(预设15分钟)。
1.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肯定想亲自动手试一下。下面就请小朋友跟老师来学一学用平铺一层的方法将物体装进盒子里。
学一学: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平铺一层方法的指导。(课件出示:乒乓球、螺母平铺一层后的效果图)。
分组活动:教师先讲解实验,再让学生把四种物体分别放入盒子里。比一比,哪组最快,装的最多。
温馨提示:摆一摆,摆一层。
写一写,写第一次。
小组活动结束,教师组织学生将装有物体的四个盒子有序摆放在桌上,统计各小组的数据,填好班级记录表。
总结活动情况,引导学生观察班级记录表。提问:“现在,每个盒子里都分别平铺这四种物体,每个小组平铺的结果一样吗?”“哪种物体放的数量最多?”
分析乒乓球和木块的数据,学生会发现各小组数据会相同。提问“乒乓球和木块大小其实差不多,为什么木块的数量要多呢?”
小组讨论,汇报。
教师总结:乒乓球与木块的形状不同,乒乓球平铺时中间有空隙,无法填平盒子的空间,而木块平铺后中间没有空隙,基本填平了盒子的空间。
板书:形状不同平铺一层数量不同。
分析螺帽和橡皮的数据,数据可能会不同。
请两组数据不同的小组分别展示摆放的方式。
预设有的“躺着”、有的“立着”摆放。
教师总结:这两组同学平铺的方式不一样,平铺一层后的数量也不相同。
三、探索2:换一种方法把四种物体分别铺在盒子里——同一物体用不同的方法平铺,数量可能会不同。(预设15分钟)。
1.过渡语:换一种与刚才实验中不同的平铺方法,能装得更多吗?让我们再来试试!
2.分组活动:换一种平铺方法把四种物体分别铺在盒子里,记录数据。
温馨提示:摆一摆,摆一层。
写一写,写第二次。
3.小组活动结束,教师组织学生将装有物体的四个盒子有序摆放在桌上,统计各小组的数据,填好班级记录表。
4.总结活动情况,引导学生观察班级记录表。
5.分析:乒乓球和木块,各组的第1、2次数据都会相同。
6.分析:螺母和橡皮的第1、2次数据会不同。
7.总结:螺母和橡皮的侧面形状不同,“躺”着摆或“立”着摆的时候,用来平铺的那个“面”形状不一样,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一样。
板书:摆放方式不同平铺一层数量不同。
研讨、拓展(预设5分钟)。
用螺母将盒子铺满后,是真的被填满了吗?说说你的看法。
跟着形状来跳舞视频结束课程。
形状不同平铺一层数量不同。
摆放方式不同平铺一层数量不同。
资源文件列表:
数形状教案篇九
通过观察水在不同容器中的形状变化,进一步了解水的特性。.乐于参加实验探索活动,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搜集各种不同形状的盛水器皿。.大水箱、盛着水的透明塑料杯。.隔水围裙或简易小雨衣。
活动过程。
1.给每位幼儿一杯水,请幼儿观察并触摸杯子里的水,向幼儿提问:
水有颜色吗?
水在杯子里是什么形状的?
触摸水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2.请幼儿介绍自己搜集回来的盛水器皿,说说它的形状。
3.幼儿操作,尝试把杯子中的水倒入不同形状的盛水器皿中。建议幼儿搜集瓶口较大的器皿,以便进行倒水活动。
4.与幼儿观察和讨论,当水倒入不同形状的器皿时,水的形状有什么变化。(水的形状会随着器皿的形状而改变。)。
5.老师: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把不同形状的器皿放在展览角,请幼儿欣赏。
活动。
能参与讨论水的特性。
能投入实验、观察活动。
活动建议:
活动的重点在于鼓励幼儿探索水的特性,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不要追求让幼儿说出水无固定形状这一特性。
数形状教案篇十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对形状的认识需要直观具体的方法,并且我们班的孩子对情景游戏十分感兴趣,因此,我设计的数学活动是以一个故事为线索,让孩子马上进入环境中去,不仅为了增加趣味性,而且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复习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识别;
2、让幼儿复习前段时间教授的如何打电话;
3、让幼儿对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4、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
1、讲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小:好!
(引导小朋友说出这些图形的名字,并要多次重复)。
师:小白兔说,房顶是三角形,谁能帮老师挑出来那个是三角形呀?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小朋友自己挑出三角形,并让一个小朋友自己把图形贴在黑板上,还要加以鼓励)。
师:小房子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啊?对!是正方形!那就请小朋友帮老师选出正方形吧!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小朋友自己挑出正方形,并让一个小朋友自己把图形贴在黑板上,还要加以鼓励)。
师:咦?大家看,这个房子还缺什么啊?是不是门啊?对!就是门!那就请小朋友把门的形状帮老师选出来,并且贴出来吧!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小朋友自己挑出圆形,并让一个小朋友自己把图形贴在黑板上,还要加以鼓励)。
二、复习图形和颜色。
(让幼儿积极回答问题,并做以适当引导)。
师:最后啊,就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再认识一下这些图形宝宝吧!
和小朋友一起再把刚才贴出来的小房子的组成的图形再认识一遍,并要清晰地叫出名字,不断重复。
三、结束部分。
教师扮演小白兔打电话,说:“谢谢你为我造了一间新房子!我又有暖和的家了!
师:小朋友们喂小白兔搭好了房子,小白兔有了自己的家,大家开不开心啊!真棒!小朋友今天真棒!来,大家一起来说,棒棒棒!我最棒!
数形状教案篇十一
活动目标:
1、在玩泡泡的过程中,发现各种各样的形状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圆的,体验玩泡泡的乐趣。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心形、五角形的吹泡泡工具,已配好的溶液。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幼儿边听音乐边进入吹满泡泡的活动室。
师:欢迎小朋友们来到泡泡乐园。耶!
师:刚才,你们看见了什么?它是怎样的?(看见了圆圆的泡泡)。
师:你们喜欢吹泡泡吗?(喜欢)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吹泡泡?师生共体吹泡泡(圆形的玩具)。
2,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新的吹泡泡玩具,你们看看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老师依次出示吹泡泡玩具)。
幼儿: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心形、五角形。
老师:你们猜一猜,用这些玩具吹出的泡泡可能是怎样的?
老师:我们再去吹泡泡,用它们吹出的泡泡跟你们说的到底是一模一样的吗?
老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吗?请个别幼儿说说你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验证)。
老师:“真的是这样的吗?”老师压扁其中一个再次提问,“这样的图形吹出的泡泡会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原来啊各种各样形状的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圆的。
3、游戏:吹泡泡。
老师:“你们还想不想玩啊?我们到外面去玩,看看泡泡在阳光下面是怎样的?
数形状教案篇十二
1、在幼儿无目的随意乱撕纸的基础上学会定型撕纸——按针孔排列大胆撕出图形,体验成功的快乐。
2、复习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
1、在各色不同质地的纸上用针扎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若干。
2、娃娃一个或几个。
1、先展示娃娃告诉幼儿:娃娃和小朋友一样爱吃饼干,我们今天给娃娃做饼干,看谁的小手最能干,做的饼干又好看又好吃。
2、启发幼儿把纸举起来对着发光的小针眼(小孔)。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按小孔把饼干撕下来的方法。
3、幼儿撕好饼干后放在盘子里,并会说“我做的饼干是圆形的”,“我做的饼干是三角形的。”
4、幼儿可随意做许多,最后送给娃娃,享受成功的快乐。
用相同办法可撕食物或动物造型并可编出各种故事情节。
数形状教案篇十三
1、复习巩固对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认识。
2、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1、图片一幅、纸制小路5条(上面镂刻不同形状图形)。
2、内装有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的"魔术箱"一个。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
2、出示图片,提问:
师:你们看,老师把房顶盖成什么形状的?
师:房身呢?
师:门又是什么形状呢?
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
二、复习图形师:小朋友真聪明,全都答对了,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小兔的新家,但是小朋友要回答老师的问题后,我们一起去好吗?。
1、出示"魔术箱"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从魔术师那里借来了魔术箱。今天老师就要为小朋友表演魔术,你们可要仔细地看哟!
2、提问。
(1)从魔术箱内变出图形师:123变变变!你们看老师变出的是什么图形呀?
师:它是怎么样的呢?
(2)依次变出正方形、三角形并进行提问。
(3)幼儿找图形。
师:老师想要一些图形,你能从魔术箱里变出来吗?请小朋友试一试。
三、游戏-铺路。
出示纸路。
师:小朋友看看,这些泥坑都是有形状的,那我们看看都是些什么图形。
2、共同研究纸路形状。
3、师:小朋友,如果想把三角形的泥坑填满,我们要用什么形状的图形填。圆形的坑呢?正方形的坑呢?(师边讲解边示范)。
4、幼儿动手"填泥坑"。(每桌发一条纸制小路幼儿操作)。
5、展示幼儿的小路,共同评价。
四、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帮小兔修好了小路,我们一起到小白兔的新家去玩吧。
幼儿排队听音乐在教室走一圈。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活动来得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在发展。于是就要求老师在组织指导活动中要多花心思。
近期班上的幼儿对各种图形非常感兴趣,每天吃早点时,都有小朋友问我:"老师,我们吃的包子是不是圆的?""今天我们吃的馒头是方的吗?......"我发现班上的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有渴望了解图形宝宝的欲望。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节认识图形的活动为了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同时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我特别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三种图形比作图形娃娃来到班里与小朋友做客,还特别设计了一个故事情境作为导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其次,在组织形式上行,我把幼儿分成若干小组,人手提供一套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幼儿在边操作、边观察、边发现的过程中自主地领悟知识。这种活动形式,对小班的幼儿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幼儿要有良好的学习常规,特别是要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才能使活动顺利进行。而且在"找生活中的图形"的环节中,充分调动幼儿感官,训练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同时,我通过个别回答、集体回答的形式,为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在活动中,幼儿的情绪很活跃,能把自己发现的主动地告诉老师和周边的小伙伴,使幼儿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在活动的最后,设计了"拼图形"环节,整个活动过程幼儿始终乐此不疲,活动中幼儿的主动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孩子的创造性,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在本次活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幼儿操作时间不足,没有创设幼儿合作交流的机会,语言还要精炼等,在以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应加以改进。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注重重点,为幼儿预留充分的自主空间,日常活动中有意规范教师语言,为幼儿传递良好的语感,培养幼儿善于表达的能力。
数形状教案篇十四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
数形状教案篇十五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能对三种形状进行区分配对。
2、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课件。
2、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形状饼干若干。
3、张三种不同形状嘴巴的动物。
活动过程:
一、课件导入,认识形状。
1、师:"今天,我们小小四班来了三个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2、出示课件一,引出圆形宝宝。师:"这是我们的第一个朋友,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鼓励幼儿自由发言。
3、师:"你看这个朋友是什么形状的?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圆形。"。
3、同上引出三角形和正方形。
二、形状宝宝找家。
1、出示课件,引出三个房子。师:"你们看,这里有三幢房子,你知道这分别是谁的家吗?"。
2、引导幼儿发现规律,找出形状与房子的共同点——都是相同形状的。
3、出示课件——开门检验是否找对家,开门的房子里出现相应的形状宝宝。
三、分饼干。
1、请小朋友去形状宝宝的家里做客,分发相应形状的饼干。
2、认识手中饼干的形状,请和手中拿一样图形饼干的小朋友相互碰一碰做朋友。
3、出示小熊小猫和小青蛙。师:"有三个小动物闻到了饼干的香味也到我们小小四班来啦!"。
4、师:"你们愿意请他们吃饼干吗?他们喜欢的口味可是不一样的。猜猜分别喜欢什么口味?从哪里看出来的?(张开的不同形状的嘴巴)"。
5、在愉快的音乐声中分饼干给动物宝宝。
四、延伸活动。
出示真的形状饼干,请小朋友们洗手喝水,分享自己喜欢的形状饼干。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的语言还不够生动有趣,导致一小部分幼儿注意力分散。在教具的制作上,我将图形标志做成有颜色的图形,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幼儿的思维。我会将这次一课伸延的教研活动,作为对自己的磨练。日常教学中,我会对小班幼儿的常规教育做进一步的强化。在教具的选择中,尽量考虑周到,排除不应该有的干扰因素。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使更多的幼儿融入到我的教学中,让孩子喜欢学习、爱学习、会学习。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601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