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以便达到预期效果。教案的编写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这些教案经过精心设计,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制定自己的教案,提高教学效果。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瀑布的教案篇一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同时通过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中华民族历尽艰难,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文章借助比喻、拟人和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全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极具渲染力。这些都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细细体会。
知识与技能:反复朗读,能对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谈出自己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语段,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写景散文的赏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中华民族精神。领会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理解黄河精神在职场和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结合朗读,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壶口瀑布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一、教学要点
1,作者介绍
梁衡,[1] 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
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二、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感情
(二)诵读全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找出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并朗读给小组成员听,然后讨论交流这些
答:侧面描写,从“我”的感受出发,间接写了出在雨季瀑布令人畏惧的气势,使人感受较深,省略更是令人遐想无穷。
句子2: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答: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枯水季仍然气势磅礴、汹涌无比的瀑布水水流快、水密的特点展现了出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回味无穷。
答:抓住就具体景物描写,赋予壶口瀑布人的“喜、怒、哀、乐、怨、愁”,自然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河的热爱。)
教师总结:《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
全文写景细腻,主要借助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写景不是孤立地写景,而是在写景中抒情言志。一是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之中,二是巧妙联想。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这些都应该牢牢把握,细心领会。
(三)品读语段,体验感悟
教师引导:刚才同学们通过朗读感受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随着画面近距离的去感受一下它的气势。
壶口瀑布介绍:准备一些图片资料
壶口瀑布位于晋陕两省交界处,是我国第二大瀑布,滔滔黄河至此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由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奔腾着,狂放向前,像浊流化成了利剑,劈开两岸的河床,站在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汽弥漫,惊涛拍岸,只见黄河像一阵急速的飓风从眼前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急流卷走,这就是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
体验读出来。
语段2: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
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体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河水比成飞毯,钢板出轧,体现了黄河水凝重、猛烈的特点,把黄河博大的胸怀,状阔的气势生机勃勃的表现了出来(博大宽厚的精神)
语段4: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
体验:借助议论联想,由黄河的雄壮之美进而联想到中华民族无坚不催、无往不胜、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对名族精神的赞美。
第二教时
2、(四)探究联想,领悟情感
作者梁衡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壶口瀑布的特点,给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答:声音、形态、气势、伟岸等。但是阅读这类借景抒情类的散文,我们能不能只关注那些优美的写景句子?不能,我们还应该透过文字看到文字背后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意图。
那么这篇文章中作者写了几次到壶口?是否平均用力呢?想写哪次?为什么?两次有什么不一样?(俩次:雨季,枯水季节。枯水季节壶口瀑布的特点更多姿多彩,千变万化。)
那么作者写壶口瀑布这么多的特点到底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主旨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5、6两段。
思考:作者想借壶口瀑布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呢?有什么写作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透过壶口瀑布探寻黄河的性格,从黄河联想到中华民族历尽艰辛、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突破教学难点。
1、壶口瀑布真能装下壮阔无比的黄河吗?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陡然跌落至四十多米宽的深沟(深槽)中,被拢成一束。让人感觉就像把黄河装进了壶里。还有一些装不下的水就各自夺路而走。)
2、用50字说明一下“壶口”之名的由来。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陡然跌落至四十多米宽的深沟(深槽)中,被拢成一束。这深槽形似巨壶,“壶口”由此得名。)
二、精读课文,理解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黄河伟大的性格;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4、黄河的这些伟大性格来源于它的特点。而且同中华民族也有着特殊的联系。
(柔中有刚或刚柔相济也是中华民族崇拜的一种性格;黄河的伟大性格也是中华民族的性格;例如:长征、抗战、建设祖国两弹一星等)
6、赞美黄河伟大性格的深刻意义是什么?
(为了赞美中华民族的精神。当黄河的伟大被赋予了代表民族精神的伟大之后,黄河就上升为了民族精神的象征。你看文中第5段第4行里,指代黄河的它变成了“她”。)
三、感悟作者在赞美黄河中融入的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
7、这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具有什么特点?
(借助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
8、作者对黄河的赞美特别融合了对中华民族哪些精神品质的赞美?
(对中华民族勇敢直前、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的赞美)
四、反馈。
1、 在笔记本上总结,通过学习《壶口瀑布》这篇课文,我们学到了什么?
(五)拓展练习
描写你熟悉的某一自然景观,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能有感情的向同学介绍。要求:
内容:抓住景物特征,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语言:运用普通话、语言流畅、清晰、语速适中
表现力:仪态大方,表情自然
(六)课堂小结
这篇借景抒情散文让我们感受到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透过瀑布我们看到了黄河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坚强性格。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性格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性格。相信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用黄河的性格面对自己未来职场的生活。板书设计:
壶口
黄河中华民族
气势磅礴博大宽厚宁压不弯多姿多彩柔中有刚勇往直前
(七)教学中,我很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小组分工不够细致,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表达的不够到位,语言组织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去探索的。
瀑布的教案篇二
1、播放一段声音,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
(教学设想:通过听声音、猜声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在头脑中对瀑布的声音形成一定感知,为学习诗歌作铺垫。)。
2、对,这就是瀑布的声音,今天,我们就一起到瀑布脚下去看看,感受瀑布的魅力。
(一)学习第一小节。
1、瀑布的声音像什么?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瀑布的声音还像什么?指导用“瀑布的声音像。”说话。
3、指导朗读感悟瀑布的声音美。
4、听到这么美的声音,你想到的瀑布是什么样子的?
(二)学习第二小节。
2、刚才老师从大家的脸上看到了惊喜,你看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
3、指导朗读诗句,体会作者看到瀑布时的心情,感悟瀑布的形态美。
4、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相机指导理解“一道白银”的意思。
过渡:看到这么美的瀑布,现在你最想做什么?(生畅所欲言)老师也迫不及待想到瀑布脚下看看,走,一起去吧。
(三)学习第三小节。
1、师范读:“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2、理解“珍珠的屏”指的意思。
3、指导用“好像一座珍珠的屏。”说话。
5、指导朗读诗句。
1、配乐朗读诗歌。
2、欣赏瀑布图片,你想对瀑布说什么?
3、我们不仅跟随叶圣陶爷爷观赏了瀑布,还欣赏了各种各样的瀑布,这是神奇的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壮美景观,让我们敞开心扉,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吧!
背诵诗文,积累你最喜欢的优美词句。
瀑布的教案篇三
《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这首诗语言简练,韵味十足,比喻生动,词句贴切,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由于诗词在表达上极其凝练、丰厚,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学生不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利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及它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等优势整合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直观丰富的欣赏角度,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地阅读。
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教学,尽可能地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触目可及的自然世界中,让学生对瀑布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丽,体会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美好,激发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语感。
1、渗透识字9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4、体会课文的语言,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5、背诵课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感悟到诗歌语言的美,体会瀑布的雄伟与壮观。
3、在读中培养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他很调皮,想让大家猜猜他是谁?请听(播放课件:瀑布的声音。)你猜出来了吗?(生猜。)。
2、板书:瀑布怎么了?少一部分,谁来补充(瀑的右下部分,和水比较。)瀑布是水,但不是一般的水,那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看看。(播放课件)。
3、谁来说说瀑布与我们平时见过的河水、江水有什么不一样?
4、是啊,瀑布的水是从高处直落而下,一泻千里,气势磅礴,非常壮观,非常美丽的。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赞美瀑布的诗篇。谁还记得描写瀑布的古诗吗?齐背《望庐山瀑布》,这是李白笔下的瀑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著名文学家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瀑布是什么样的吧?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灵去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
2、你感觉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或者眼前出现了什么?老师有个建议:在说的时候可以这样说:我觉得……;我感觉……;我认为……。
3、哦,你们想象的真丰富,想不想自己也来读读课文呀?好,请同学们打开书72页,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一读小诗。
三、品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美。
汇报。(以学生为主体,他们说喜欢哪小节,就从哪一小节开始学起。)。
第一小节。读读,说说喜欢的原因。
1、“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你觉得你读出来了吗?再读读。指名读,评议。
2、作者用什么比喻瀑布的声音的?(生答)。
生答:浪很大,一个压过一个,声音也很大,一阵紧接一阵。
师:让我们边读边想象“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是什么样的声音。(播放课件:句子)。
3、想不想听听“浪涛声和松涛声”呀,我们来听听。(海浪声、松涛声)。
4、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小节。读到这里,你心情怎么样?你觉得叶圣陶爷爷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很激动,特别想看看瀑布。板书:激动)。
第二小节。
还没有看到瀑布,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瀑布那磅礴的气势,瀑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跟随叶老先生一起去看看吧。
1、读第二小节,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你们互相说说为什么喜欢。(同桌互学)。
2、汇报。指读,评议。说说为什么喜欢。
生:“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千丈’说明山高而陡,瀑布壮观。白银是瀑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银光的样子。)让我们来看看。
师:是啊!瀑布太美了,太壮观了,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赞叹到:千丈青山挂着一道白银。(出示句子)。
比较:“衬”和“挂”用哪个好?
查字典:“衬”是衬衣的意思,是贴身穿的衣服,衬托外衣的。引申为“衬托”的意思。诗中“青”衬托“白”,(播放课件)青白相互映衬,青的更青,白的更白,多美呀!让我们再读读诗人精心挑选的文字吧。再读这小节。
指名读,评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有两个“!”,你此时有什么感想?(惊讶,板书)让我们也来感受感受但是的情景吧。(播放课件)你现在有什么感受。
第三小节。
刚才我们只是从远处望见了瀑布,最美的景色还在后面,让我们来读读第三小节。请你自己读一读,学一学。把你读懂的和想象到的和小组里同学说一说,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1、自学。
2、汇报:指读课文。
生:我读懂了:没风和有风时瀑布的样子是不同的。没风时像“珍珠的屏”,有风时“如烟、如雾、如尘。”读一读。
生:“仰望”说明瀑布是从很高的地方倾泻下来的。
师:谁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瀑布从很高的山上流下来,水碰到石头上,溅起很多的小水珠,小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颗颗珍珠,许多连在一起就像一座珍珠的屏。)(课件:屏)。
师:如果你就站在瀑布脚下,看到如此美丽壮观的景象,你会说什么呢?(齐读前两句)。
师:这时忽然吹来一阵风,会把珍珠的屏吹成什么样呢?(如烟、如雾、如尘)。
师:你能读读吗?指读,评价(我仿佛看到了什么)。
看课件:(瀑布的图片)创设情景:
还没有看见瀑布,先听到了瀑布的声音,然后远远的看到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一座珍珠的屏,不但叶圣陶老爷爷被这美景陶醉,我们也被陶醉了,让我们带着陶醉的情感一起读读小诗,能背诵的可以不看书。
背诵小诗。
师: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创造出这么美的奇观呢?(大自然)你还听过或见过哪些景象是大自然的杰作呢?(生答)。
小结:学习了《瀑布》你有什么想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生答)。
是啊,通过学习我们不仅惊叹作者用词的精辟,更惊叹这创造神奇美景的大自然,让我们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吧。
瀑布。
叠激动。
惊讶大自然的杰作。
陶醉。
1、激情引入,整体感知。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首先我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诗中所描绘的又被多媒体所再造的瀑布情境中。真实的瀑布,动人的音乐,激情的范读,三位一体,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的心弦被扣动,思维被激活,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读,感悟语境,体会气势。
文中第一节比喻瀑布的水声“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让学生观看“浪涛翻滚,松涛轰鸣”,的动画,在此基础上学生感情朗读,揣摩作者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的比喻突出了瀑布先声夺人的非凡气势。这样避免了对比喻句作复杂的讲解,让学生从自身体验语言的美丽,体会瀑布的雄伟气势。文字的音效化将学生的体验与重点句的欣赏,理解结合起来。
3、质疑启思,突破难点。
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要让学生自己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自我出发去感受,去理解。“你喜欢哪小节?”“读了这小节,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问题促进学生作个性化的选择性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孩子能自由、大胆地参与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思维碰撞、相互启发,在协作交流中逐渐学会与人交往、沟通,消除人际交往中的自卑、紧张心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可能。这样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构建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的新型师生关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用“挂”与“衬”作对比,引导学生观察动态图,此时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瀑布”与“白银”的相似以及“衬”字的贴切。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以语言文字为依托,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4、审美陶情,融为一体。
欣赏完瀑布的色彩美之后,我再用录像展现了第三节描写的近看瀑布的情景。当学生欣赏到瀑布飞流直下,腾起水汽,缓缓飘落,如烟、如雾、如尘的美景时,他们陶醉了,此时的情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为这种亲自体会到大自然的美而愉悦。这种审美感知力也就是审美素质的核心。在多角度欣赏了瀑布的壮丽和柔美之后引导学生自读感悟,互读点评,用声音之美展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在读中揣摩语言,欣赏景物;在读中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在读中获得美的享受,进而达到纯熟的境界。赞科夫说“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情感,其余工作都应当是这些感情的自然结果。”一个“情”字,道出了教学的精髓。语文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艺术性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情感。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情感为突破口,让学生主动走向教材,在广阔的知识领域获得更多的知识。正如新课标中提到的:“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瀑布的教案篇四
1 激发幼儿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能有感情的朗诵。
3 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庐山瀑布景色的感受和对古诗的理解。
4 发展幼儿空间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5 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1 幼儿有感情朗读古诗。
2 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意境。
3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配合古诗意境的音乐、图片,自制贴图画。
一、观看图片,自由表达欣赏的感受
观看的图片是什么风景?喜欢这些吗?看到这些图片有什么感觉?
用完整、连贯的话来表达,根据幼儿的回答,语言表达经验丰富相关的词语。
二、欣赏、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并且知道大自然之魅力。
1)边欣赏图片边倾听老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2)讨论:听了这首古诗有什么感觉?
指导:这首古诗中说了什么?哪些地方你听懂了?哪些地方还是不明白?
三、再次欣赏古诗,理解古诗所表达的含义。
采用互助的形式让幼儿理解字、词、及古诗的含义。
(1)生生互动
幼儿互相讲解,让幼儿都可能浅显的听懂、理解。
(2)师生互动
1)听取幼儿理解的情况下,帮助幼儿详细解释不懂之处,让幼儿更清楚的明白。
2)自制贴图画,请幼儿完成图画。
四、尝试随着音乐欣赏图片,朗读古诗。
通过感受音乐和图片的相结合使幼儿更好的感受古诗之中的美景。
1)欣赏音乐
2)随着音乐朗读古诗。(模仿古人学堂念书)
五、绘画《望庐山瀑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自由发挥,描绘出庐山瀑布美景。
当我上完这节课时,我觉得有些不足之处,在孩子们提起对古诗的朗读兴趣时,没有很好的反复朗读练习。在使用贴图画时,有些局限了孩子的想法,应该大胆的让孩子自由的发挥,开拓他们的思维、想象力、创造力。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让孩子们自由的发挥,让他们有无限的空间去开拓思维,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图。让他们对古诗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小百科: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介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之间。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长约25千米,宽约10千米,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
瀑布的教案篇五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3.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4.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1、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加深对人生的理解。
朗读法;问题法。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知识(情景)链接:
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生命的珍品。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荷花的傲洁,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它们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藉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
二、自学导航。
1、学生介绍作者,老师总结。
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思想感情。
3、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嚷穗舱绽凑酿发端终极迸溅挑逗繁密伫立凝望笼罩伶仃稀零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卧龙)。
【师生探究】。
1、听读课文。
2、查字典,教师正音。
【自学导航】。
1、本文学习什么内容?
2、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
3、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对生命产生了怎么样的感悟?
【师生探究】。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答案即使不太统一,可以由教师鼓励并说明在下面的研读中继续赏析)教师领读,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对文章进一步理解做铺垫。
教师小结;学生的回答各有千秋,归结起来,本文主要内容是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欢欣的心情描写了一树盛开的藤萝花生机勃发、辉煌灿烂的景象,抒发自己由焦急、悲愤转化为宁静和喜悦的心情。作者又上溯到十多年来藤萝的变迁史,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
三、即时训练。
1、比较眼前花和记忆中的花有什么不同?(花势,价值,命运)。
2、解释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瀑布的教案篇六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与难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3、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
4、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过度: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看录象欣赏。
1、自渎,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杰作人喧马嘶喧嚣缝隙悬挂漫天浮游撩过来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直泻而下山回谷应漂浮聆听胸膛挟来掩映沉醉)
(2)指名读通课文,评价纠正。
3、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
4、交流:瀑布:声音、样子、水花散落再小镇上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地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5、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哪几段?
自渎—指名读
a细读第一段:
1、指名读,理解“杰作”。
2、这一句该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
3、再次出示录象,让学生整体感知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的壮美。
过渡: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
b细读第二——四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讨论交流自然段段意。
3、默读课文,思考: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语句,用“——”划下来。电脑出示写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特点的有关语句。
4、指导学生反复练读这三句话,说说它们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这些句子与一般句子相比较好在哪里?从而体会黄果树瀑布形态的宽及声响的大。板书。
5、大声练读三个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6、指名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喜欢地那一段,并说说为什么。
7、听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形态的宽、声响的大及瀑布激出的水花化为“银雨撒全街”的情景。
c细读第5——8自然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什么地方?我们来到谷地有什么感受?
2、讨论、交流。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着重体会“群山环抱”的意境,为下文“圆形的乐池”、“四周乐声奏鸣”的理解作铺垫。感受是“那道瀑布”离我们“近得很”。“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撩”在文中的意思,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瀑布泻入谷地溅出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板书:感受:舒服
3、听录音,让学生获得那种舒服极了的真实感受。
4、小结节意:写下到谷地的感受。
5、轻声读课文6—7自然段,说说哪些句子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还读不懂,需要别人帮助。
6、电脑出示句子,着重理解这两句话:
(1)“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灌:浇,灌注。乐声奏鸣、声浪各指什么?指瀑布的声响大。
(2)“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挟:夹在胳膊下,然后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7、反复练读,让学生体会自然景观对游人心情的影响,使其察觉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人的生命活力的联系,对人的身心的陶冶。
8、小结6——7节意,与第5节合并。
9、导读第八自然段:
(1)齐读后,简价徐霞客的生平,说说“沉醉”的意思。
(2)小结段意:写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1、有感情的齐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黄果树瀑布称为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填空:
这是一篇——,写了“我们”在————,描绘了————————————,讴歌了——-——。
1、摘录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2、造句。
3、仿写一处景物,注意写出自己的感受。
首先,我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那英等歌星歌唱《黄果树瀑布》,激情澎湃的歌声能激起学生的热情,课堂中再为学生展示了黄果树瀑布的美景图,有声响的视频能很快将学生带入到壮观的瀑布世界,如此一来,唤起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与向往之情。这样做,不仅激起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课堂教学时,我巧妙地赋予学生游客的身份,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
其次,这篇课文作者的高明之处是运用优美的语言,真实细腻而又具体生动地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无比、生机无限,文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本课长句子也较多,在教学第一课时时,我便重点让学生读通读顺全文,并读出感情,领悟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对景物进行描写的好处。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即“写瀑布声响、形态、感受”的句子重点品悟,品味瀑布的特点,感受作者的用词之美和精准,并很好地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再次,《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学段(5—6年级)中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结构和写作顺序。文章第一句话是全文的总起,作者运用总—分的写作结构,从不同角度对黄果树瀑布进行了描写。全文运用“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描写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学时我适时地提醒学生学习这一写作方法,并且安排课外练笔,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黄果树瀑布语言优美,教学本课时,运用诗句总结本课时:“黄果树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悬挂在天地间的歌;她用动人的歌喉谱写了天地间雄壮的乐章,让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继续黄果树瀑布之旅!”此笔我觉得为画龙点睛之笔,让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了升华,为第二课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瀑布的教案篇七
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内容理解上,以感悟人生为重点;写作学习上,以写景状物为重点。教师发挥引导和组织作用:在朗读训练上,范读一个片段,鼓励读得好的同学,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举例指导;在内容探究上,启发学生拎出透露背景的语句,适当补充背景资料,引导学生领悟藤萝花情与社会形势的联系,作者心情与民心的联系;在写作揣摩上,引导学生就“写景抒情”类作文从课文中得到启示。
二、教学大体步骤
第一课时
1.看导语默读课文。
2.组织学生谈谈整体感知。
要求抓住作者感情有什么变化,作者感悟到什么哲理,思路上大体怎么展开。
3.字词教学。
“读一读,写一写”看“注释”,查词典学生读,教师正音。
4.朗读训练。
范读片段(教师自行选择)学生各自练读抽两名学生起来读教师举例指导。
5.内容研讨。
(1)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
辅助性问题设计:
你能不能画一张图表,画出作者所说的藤萝的变迁小史?
课文所说的“十多年”,我们国家的历史你知道哪些?
图(略)
“生死谜、手足情”透露出作者遭遇到什么不幸?
6.小结这次探究的经验。
这一次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研究这一篇比较含蓄的文章,你取得什么经验?把自己想到的和同学谈到的,记在“语文学习经验录阅读经验内容探究”上。
7.布置课外作业。
(1)“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2)常见的花我们往往熟视无睹,印象模糊。学习作者,细细观察一种花,边观察边思考,最好也能对生命、对人生有所感悟,准备课堂发言,写一个发言提纲。
第二课时
1.交流第一题答案。
2.交流赏花所得。
3.抽几名学生轮流朗读。
4.语言揣摩。
(1)哪些句子写景写得特别好,你特别喜欢?默读一遍,画出佳句。
(2)朗读自己最欣赏的佳句。
(3)集体揣摩练习二所列四个句子。
5.小结语言揣摩的经验。
这次揣摩品味语言,你取得什么经验?在“语文学习经验录阅读经验语言揣摩”上记几条。
6.写作学习。
启发思考题
总题目:写景抒情的作文,怎样写才好?
分题目:
写景与抒情二者怎样摆法才好?
景物怎样才能写得细腻?
景物怎样才能写得生动亲切?
观察景物怎样才能有所感悟?
7.小结写作借鉴的经验。
8.再练朗读。
9.布置作业。
(1)练习二
(2)练习三
瀑布的教案篇八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3、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黄果树瀑布之所以雄奇壮观,其实就是一条普通的小河在其前进道路上的伟大献身”的意思。
4、揣摩课文的表达特点,学习写游记的方法。
1、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2、结合有关语句,说说独特的感悟。
3、从读文中揣摩写作技巧。
引导学生潜心读书,领悟写作方法,并且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学生课前预习文本,自学生字词。
一课时
1、孩子们,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你们都看过吧?那“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让我们心驰神往,你们知道是在哪儿拍摄的吗?(黄果树瀑布)
看来,你们都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闻名遐迩的黄果树瀑布。先交流搜集的资料吧。
2、老师还搜集到了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赞美瀑布的小诗,反复诵读之后,对文本的理解更深了,因此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
3、你们看,叶圣陶先生激动地说:“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另一位作家吕游却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绘瀑布的生机。下面我们就随他去行走黄果树瀑布。(板书课题)
1、——我刚下车……
(师配乐范读瀑布景色部分。生欣赏图片。)
2、请同学们美美地读一读这部分,边读边想像文中所描绘的情景。
(生说、读。)
谁来试着评析?(注意在读中要加强记忆)
4、这么美的文字,你们积累在头脑中了吗?
好,我们配乐赏景,齐声朗诵。
1、生读。此时此刻,如果你就站在这雄奇壮美的瀑布脚下,你一定会浮想联翩,说说你此时的感受吧。
你又产生了哪些疑问呢?
这是一条怎样的河?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划出能够概括白水河特点的词语,然后再细读文本,想一想,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些特点?(在书上做好批注)
2、站在瀑布的源头,作者久久徘徊,思绪万千,他在想些什么呢?
(生谈论)
(生交流,师点拨)
1、我们来回顾课文,请大家通读全文,想一想,怎样写好一篇游记?
作者吕游在07年发表了一篇写作心得《写出自己就成功》,推荐给大家,希望作家的话对你们有所启发。另外老师还搜集到了几篇不同的《黄果树瀑布游记》,希望同学们对比阅读,拓宽思维。请学习委员放进班级资料册中,大家课下传看。
2、结语:孩子们,读万卷书,还要行千里路。课堂上,大自然的杰作尽收眼底;课堂外,我们的实践活动还要延续。愿你们寄情山水中,多途径、多角度去感受祖国锦绣河山的壮美。
瀑布的教案篇九
了解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以及黄果树瀑布的相关知识;了解黄果树瀑布的特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思路。
2、学习自由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3、品味语句,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
感受黄果树瀑布的雄壮美,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1、理解欲扬先抑的写法。
2、理解作者描写黄果树瀑布的角度。
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
赏析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导入。
别无二致震耳欲聋干瘪千篇一律陈腔滥调。
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请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黄果树瀑布的特点。
1、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描述采用了怎样的顺序?
2、浏览全文,思考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认识有哪些变化?采用了什么写法?
(1)描写你观察或欣赏过的自然景物。
要求:描写集中,层次分明,顺序合理,手法恰当,200字左右。
(2)叙述一件你亲身经历过或亲眼目睹过的事,并写出切身感受。
要求:真实感人,条理清楚,200字左右。
瀑布的教案篇十
1.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
这是一节“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小学语文衔接”的课题研究公开课,也是学生进入中学以后的第一节课,而众多老师的观摩,很容易加剧他们的紧张心情。因此刚开始的心理调节非常重要,这是学生能否在本节课中轻松学习的关键所在。正是鉴于这样的考虑,在开始上课时,先给学生欣赏一组美丽的花卉图片,使学生在美的感受中心情自然地平静,开启思维,从而进入课堂的学习交流。
新课程标准要求,“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从这三个维度来考虑中小学课程的衔接,并对本课教学做如下设想:
知识与能力的衔接:巧妙调动学生小学的知识积累,如:小学学过的描写花的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在小学已有的知识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语文的学习,达到中学要求的标准,实现本课“品味文章优美语言”的目标。
情感与态度的衔接:本单元要求学生能够思考一些人生问题。这篇课文蕴涵非常深刻,文中提到的文革,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理解是有相当难度的。对于这一难点,设计采用老师形象描述的方法进行交代,给学生的理解搭一个桥梁,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从对紫藤萝美好形象的感受和文章优美语言的品味,提升到对作者思想感情的领会,进而感悟生命的真谛,思考人生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的衔接: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形象的感知到理性的思考。
当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三维目标的实现是融合在一起的。
一、旧知导入:
(课件):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二、学习词语:
1.课文已经预习过了,现在就看看这几个词语该怎样读?请学生上黑板注音。齐读。
(课件):给下面红色的字注音。
伫立( )忍俊不禁( )酒酿( )绽开( )迸溅( )
2.多姿多彩的花卉,装点了我们的生活,陪伴着我们走过了童年的时光,也让我们领略了生命的感动。下面就看我们一位同学预习时所写的一段文字。
(课件):
我久久地伫立窗前,凝望着窗外的栀子花。大雨倾泻而下,粗重的雨点无情地击打着她,可是她毫无惧色,一朵朵洁白的花傲立枝头,迎接着风雨的洗礼,在葱绿的枝叶掩映中,显得格外清丽动人。有的花朵已完全绽放,显得是那样舒展,仿佛是一个坦坦荡荡的君子;有的含苞欲放,仿佛是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有的还是花骨朵,但花苞鼓鼓的,那里好像装满了生命的酒酿。栀子花没有艳丽的色彩,没有蜂围蝶阵的荣耀,有的就是这一身的洁白,纤尘不染;袭人的芳香,阵阵飘散。在这春红已谢,百花凋零的时节,为人们带来生的喜悦和美的享受。
一生读,评论读得怎样,写得怎样,有无用错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久久地伫立”用错,因为“伫立”意思是“长时间地站立”,再说“久久地伫立”就重复了。所以要删去“久久地”。
三、学习课文: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面对自然的花朵,各人的感受是不同的。上个世纪80年代,宗璞就曾被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深深感动。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篇优美的《紫藤萝瀑布》。
1.请几位同学跟老师合作,朗读课文。
师:1
生1:2
生2:3—6
生3:7
师:8、9
全体女生:10
师:11
(课件):图片、音乐。
对于刚才朗读的情况,谁给我们做个评价?
——好的,不足的。
2.现在,跟着老师一起回忆一下文章的思路。(启发学生用两个字的动词概括,板书。)
——一(板书):发现——凝望——回忆——感悟
3.全文紧紧围绕这树盛开的紫藤萝来写的。那么题目为什么叫“紫藤萝瀑布”呢?我们能不能将它改为“盛开的紫藤萝”呢?(生自由发表自己看法。)
——(1)外形相似:这一树花开得繁密、茂盛,充满生命的活力,就像一条流动的瀑布,飞流直下,不可遏阻。
(2)意义相联:这一树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的紫藤萝瀑布,就像一条生命的长河,绵延不绝,永无止境。
(课件):“紫藤萝瀑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紫藤萝盛开的壮观景象,又暗示了文章的中心,使生命长河无止境之意得到诗意的表达。
4.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我们感受到了它使用的妙处。文中像这样精妙的比喻还有很多,另外还有拟人的方法。请到文中去找一找,动情地读一读,然后在旁边空白处写上它的精妙之处。
——读,品,评。
如: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比喻,形象地表现了紫藤萝花的繁密和茂盛。
(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像迸溅的水花”,比喻,承“瀑布”而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紫藤萝花生命的活力。“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拟人,顽皮、活泼、可爱的形象。
(3)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拟人,虽无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但它们并不寂寞!而是快乐地独自生长,放出自己生命的异彩!
(4)“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拟人,生的快乐和欣喜,形象地表现出来。
(5)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比喻,不仅让人看到了紫藤萝花生命的活力,而且看到了她生的喜悦。
交流品读时,强化个别读,再齐读品味,必要时老师参与。2—5节全体朗读,6节全体男生读。视课堂进程灵活处理。
原来啊,宗璞生活在一个书香门第,她的父亲就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她和弟弟从小就在清华园中长大,本以为扎根在这片沃土里的种子应该顺利地发芽开花,谁知道生命的风雨来了,正当他们风华茂盛的时候,却失去了报效祖国的机会。
好不容易熬过了生命的苦难,几经雪欺霜冻,终于迎来了生命的春天。可是有谁想到,弟弟这个才华横溢的科技工作者,正当要施展抱负,绽放自己生命的花朵的时候,却发现身患绝症,已经无法医治,死亡之神随时可能夺去他的生命。
带着焦虑和悲痛,姐姐来到紫藤萝瀑布面前,她此刻的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思考作答。
师:是的,个人的生命是有止境的,但是人类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沉溺于个人的苦难而感事伤怀,应该放眼人类生命的长河,努力张满自己的风帆,在这条长河上破浪前行。
齐读10、11节。
6.师:读了这篇课文后,老师就觉得:
(课件):图片、音乐、文字。
生命就像紫藤萝瀑布一样,虽无众人欣赏,但仍尽情开放。
生命就像紫藤萝瀑布一样,虽然历尽磨难,但仍顽强而快乐地生长。
生命还像什么呢?发挥自己的想象,仿照这样的句子写一个比喻句,作为今天的作业写在笔记本上,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这里老师还想到:
(课件):图片、文字。
生命就像小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生命就像蜡烛一样,燃烧着自己,照亮了别人。
生命就像焰火一样,虽然短暂,但却无比辉煌。
7.结束语:
(课件):图片、音乐、文字。
生命中会有磨难,但磨难终会过去,愿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像一朵朵小小的紫藤萝花,努力张满自己的风帆,绽放自己生命的异彩,为人类生命的长河增添光彩和芳香。
瀑布的教案篇十一
1、品味酣畅的景物描写,感受作者强烈而独特的情感体验。
2、认识课文开头和结尾的表达作用。
3、培养对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品味文句,感受作者强烈而独特的情感体验。
个别抒写情感体验的句子。
2课时。
诵读课文一遍,默读一遍。标出自己认为值得品味和觉有疑难的语句,试做批注。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学生观赏黄果树瀑布的图片,谈感受,引入课文。
(二)感知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讲评并作示范。
2、学生提出疑难语句,相互试行解读,教师做适当引导。
(三)阅读探究。
1、作者实地游览后,对黄果树瀑布产生了哪些独特的感受?(“阅读练习”二)
理解:作者实地游览有两个惊喜的发现:瀑布是有声的、潮湿的;瀑布是立体的,可以抵达它的后面。有声的瀑布令作者异常激动;潮湿的瀑布能把“我”淹没;立体的瀑布可与之亲密接触。从文中描写可见,作者沉浸在喜悦、欢乐和激动之中,感受到瀑布那具体的、强烈的生命,产生对瀑布的亲近感和崇高感。(可引导学生通过“抚摸”、“亲近”、“诞生”、“复活”等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浓墨重彩的夸张描写去体会。)
2、开头两段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写?(“阅读练习”一)
理解:开头两段写自己看到黄果树的图片并不激动,看到旅游纪念品会产生无聊感。因为这些统一制作的东西只是一种公共的概念,没有个人的、独特的体验,干瘪而空洞。这样写与下文那有声有形有生命的、具体生动的、震撼人心的实景形成反差,突出了作者的独特感受。
3、结尾倒数第二段写了什么?这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发?(“阅读练习”四)
理解:结尾写自己在没有到实地游览之前对黄果树瀑布没有什么感受,无话可说,又不愿落入千篇一律的俗套,所以不肯姑妄下笔。我们应当学习作者这种不写千篇一律的陈词滥调,力求亲身体验,非写独特感受不肯下笔的写作态度和创新精神。
(四)揣摩品味。
学生汇报自己认为值得品味赏析的语句,教师加以整合之后,指导揣摩。如:
1、文中反复出现“潮湿”、“抚摸”两个词:“潮湿”强调黄果树瀑布的主要特征;四次出现“抚摸”一词,从触觉方面突出作者与瀑布的亲近感。(或者谈“震耳欲聋”、“魂飞魄散”所表现的听觉和心理上的震撼)
2、“像落汤鸡一样”全身湿透的感觉:所表现的并非大煞风景,而是亲近瀑布的惬意欢愉之感。
3、“它抚摸我,亲近我,拍打我,刺激我,使我的每一个毛孔都张开了,呼吸着水声,呼吸着潮湿。”几个动宾短句排比,突出表现亲近瀑布时痛快淋漓的感受;水声、潮湿本来是不能被“呼吸”的,但此时水声、水气太强烈了,使人感觉呼吸着的不是空气,而是水声和水气,这样表达更直接地显示作者对瀑布体验和感受,也更有诗意。
4、“这里是瀑布的声带,惟一的发言者是瀑布,除此之外,任何话都听不见,哪怕你在赞美,哪怕你像圣经那样说话。”想象奇特,比喻传神,瀑布的声音是从这里发出的,在这里声音比在外头更加强烈,因此用“声带”作譬十分准确形象;“惟一”、“任何”、“哪怕”等句突出了瀑布声音的宏大和美妙,也表现瀑布的鲜明“个性”:狂野任性,目中无人,纵情地唱着自己的歌。
5、“水和落水者的关系,这可能意味着死亡,也可能意味首得救。”“死亡”指的是现实中所面临的危险,即可能成为落水者;“得救”指的是与瀑布零距离接触而产生的对瀑布的真切体验,即心灵上得救了,感受到了瀑布那雄伟宏大的生命和力量。
6、“但我抚摸了黄果树瀑布,我周身湿透,我有湿透的话要说。”前一个“湿透”是通常意义的,物理性的;后一个“湿透”是夸张的比喻,形容情感和生命完成被瀑布所浸染,是心理性和抒情性的。
(五)课后作业。
1、文中写了几个黄果树瀑布?这些瀑布有什么不同?(“阅读练习”三)
2、阅读本教材《同步阅读文库》(八上)吕游的《站在黄果树瀑布上》一文。
第二课时:
(一)比较拓展。
1、讨论:《观第五泄记》中袁宏道对瀑布的观感与本文作者的观感有哪些相同之处?
两文都极力描写瀑布的声音之大(震耳欲聋;闻疾雷声)、姿态之伟(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巨手;水态愈伟)、水气之湿(呼吸着潮湿;以面受沫,乍若披丝)和心理之惧(魂飞魄散;心悸、撼山掉谷)、发现之喜(一阵激动、另一个瀑布在我生命里复活了;疾趋、犹不忍去)。(讨论中要引导学生找出原文句子加以说明。)
学生可各抒己见。于坚的集中表现个人的独特感受,表达更形象,更有感染力,在艺术性、创造性上更胜一筹;吕游的不少地方描写过于概括,如堆砌磅礴、大气、雄壮、神奇、壮观绝美等词,感染力较一般,但他另辟蹊径地写寻源所见,获得“平凡与伟大只差一瞬间”的人生感悟,这是可取之处。
(二)课后作业。
1、完成《伴你学语文》(八上)中《黄果树瀑布》的作业。
2、预习课文《绿》,要求做到流畅而有感情地朗读。标出自己认为值得品味的语句。
瀑布的教案篇十二
反复吟读,是古诗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吟读,让学生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
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
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诗。理解诗意。
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
极力营造古诗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通过查找资料积累李白的古诗。
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体会古诗意境。
多媒体课件。
唐朝诗人李白一生喜欢游历山水,创下无数寄情于自然的诗篇。在他老年隐居庐山时写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板书课题:望庐山瀑布。
齐读课题。
认读两个生字:庐、瀑。
释题。
再次齐读课题。
过渡:下面我们就跟随李白去看看庐山的瀑布究竟有什么独特的魅力。
读诗首先要读准,读顺,打开书76页,自读一遍,同桌互读一遍。
检查初诗的情况。
(1)出示生字认读:炉、疑。指导书写:炉。
(2)出示诗配画,指生读,检查字音是否正确,诗句是否通顺。
(3)教师示范。
过渡:读诗不能只读通顺,还要读得字正腔圆,有节奏,有韵味呢!同学们想像老师这样读吗?还想比老师读得好吗?那我们就得先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师出示注释,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小组自学,理解诗意。
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分小组逐行汇报,教师相机引导个别字词的意思)。
抽生说整首诗的意思。
指导读诗:有节奏地读诗。
想象读诗,意象入画。
学生读,想象,交流。相机板书。
a、日照香炉生紫烟。
抓住“生”字的动感。“紫烟”看图理解想象。想象日光映照下香炉峰云雾缭绕袅袅不停的景象。(比喻)。
体会“挂”字的化动为静。是谁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把瀑布挂在山前?读出这种神奇的景象。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想象)。
“飞流直下”这个词给你什么感觉?
体会“三千尺”的夸张。
“银河”“九天”等词语的理解感悟。
这瀑布流得好快呀!生接读诗句。
这瀑布好高呀!生接读诗句。
这瀑布真壮观呀!生接读诗句。
d、师配乐描述,生闭目想象。
e、配乐朗读,读出你心中的画面。
结语:怪不得,好友杜甫称赞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让我们再次朗读,把这首诗读给李白听。
出示,赏读。
古人游历山水,寄情自然,这是一种高雅的情怀。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所以我们才得以享受这美好的诗篇。祖国山河壮丽,诗篇无数,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去感悟一下诗人的情怀。
瀑布的教案篇十三
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创意地进行感悟交流。
录音、幻灯片、导游员标示牌、导游旗。
1课时
1、创设情景: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很特别的礼物,请听(放录音:瀑布宏大的声音),同学们这是什么声音?(大海、瀑布),这声音究竟来自哪里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块到“快乐读书屋”中寻找吧。
2、感悟交流:
(1)请一名同学读提示
(2)生默读课文,读完说说黄果树瀑布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交流感冒。
(3)黄果树瀑布美丽壮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把相关语句画出来。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4)请你用赞美、惊叹的语气读一读(指名读,赛读)
(5)出示挂图,边放录像边读(集体读),再次感受它的美丽壮观。
(6)如果你此刻站在瀑布下会说什么?
3、角色表演
请你当一次小导游,用自己的话向“游客”介绍黄果树瀑布。
4、请同学在回到课文看看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或不认识的字。
5、拓展延伸练习:
你还知道我们祖国有哪些壮观的景色,搜集相关图片。
板书黄果树瀑布
排山倒海跌落
壮观
落差74米宽度81米
瀑布的教案篇十四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结合教材的特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能解释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是:认识9个生字,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这样做大有益处: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致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学习新诗。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领悟题意:先解字,弄清望的含义,带出全题的意思;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而且就瀑布正字正音;最后明确庐山的地理特点。这样解题,由字及词及地,序次井然;同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瀑布引出垂挂倾泻,与高山挂起钩来,不仅使学生觉得具体可感,还为下面讲析诗歌作了铺垫。日照香炉生紫烟一句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教师作了描述性的解释,启发学生体会意思,想像美景,进而让学生讲解全诗,还就川和三千尺作了辨识,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诗的意境了。这样教学体现扶放结合的原则。
本课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识记生字,并把自己的好方法告诉大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主动质疑,积极释疑,品尝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思维的空间,自主感悟、体验。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要活动有:做游戏读词、同桌评价、朗读、小组讨论、想象等。
(见教案)
板书设计:
挂 图
望 庐 山 瀑 布
李 白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
瀑布的教案篇十五
1.欣赏黄果树瀑布的美。
放映《中国自然奇观-黄果树瀑布》让学生了解黄果树瀑布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黄果树瀑布美在哪些方面,然后用“黄果树瀑布美在……”的句式讲给大家听。
预设答案:
第2节美在瀑布正面景象气势雄伟、壮丽,如万马奔腾。
第3节美在瀑布声音震耳欲聋。
第3-4节美在我和瀑布的亲密接触和感受。
第4节美在瀑布水注的顷泻力量。
第5节美在瀑布后面神密。
作者也是这样认为的吗?
明确:不是。作者开始认为“干瘪、无聊”是因为对黄果树瀑布的印象停留在教科书和图片中,当他亲临其境、亲身体验之时,从听觉、触视、视觉上感受到不一样的黄果树瀑布,原来“干瘪、无聊”的概念变成了生动的、撼动人心的感受,因此作者说“前者灰飞烟灭了”,“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
明确:“话”不能被湿透,湿透的是作者的身体。这里用“湿透”的切身感觉来表明只有经过切身体验才能感受到真正的美。(此时无声胜有声)。
自学指导: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请同学们从写作方法的角度,分析这篇文章的美。
预设答案:
1.欲扬先抑的写法。
2.移步换景的写作顺序。
3.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助学》学习测评部分。
瀑布的教案篇十六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写会本课9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3、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通过搜集材料,了解瀑布的更多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材料的能力。
5、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及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初步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合作、认真倾听、积极表达及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
多媒体课件。
一、猜声音,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朋友,他很调皮,想让大家听听他的声音,猜猜他是谁?愿意猜吗?(课件放瀑布的声音)猜出他是谁了吗?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72页,认真看看题目,试一试能不能和我一起把题目写到黑板上?师生共同板书:瀑布。
二、交流资料,丰富知识储备。
课前我们已经让大家搜集了有关瀑布的材料,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搜集卡,把你搜集到的材料介绍给大家。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怎么办?(提醒学生注意(1)标出生字;(2)读书的姿势:头正、身直,手拿书,眼明、心快,口要准。)。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不认识的字,并多读几遍。
3、同桌汇报生字学习情况:用手指给你的同桌看,用嘴读给你的同桌听,提醒同桌要跟着读。
4、找名学生做小老师,帮老师检查生字。
5、生字挑战游戏:挑战其他同学,随便问他关于生字的情况,如:组词、小魔术、结构、写法、造句子等。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至背诵,理解诗歌。
1、生字大家学的这么好,再回到课文中,你还能认识他们吗?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课文,这次读,你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引导学生: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破句,还要注意读书的姿势。)。
读完后小结:刚才做到四个一的同学请举起手来,同学们做的可真棒!能够说到做到。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三名同学读诗歌)。
2、你还愿意听谁读,可以直接告诉他,并说明理由。(推选三名同学接读课文,其余同学和我一起端起书来,认真听。)。
读完后师生评价,如果有缺点,可引导学生,别人的意见你能接受吗?再读一读试一试。
4、分小组读课文比赛:各小组可以选择喜欢的形式来读,如:齐读、接读、表演读等,再给大家一点时间,读一读,练一练,再来比。
5、各小组读课文比赛开始。
6、师配乐范读:听大家读得这么好,我也忍不住了,让我也来参加比赛好吗?
7、尝试背诵:还愿意来读吗?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一起读读课文,能背过的同学可以合上课本,没背过的同学可以看着书来读。
五、默读课文,引导学生质疑。
2、引导学生质疑:我会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释疑。(不能解决的,引导学生课外再查资料自己解决)。
六、交流收获,引导课后再搜集。
学过这篇瀑布后,你最想说什么?学生谈。
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不禁想起了一首古诗:
水帘挂在悬崖边,隆隆作响生雨烟。千万双手抓不住,可是银河落九天。
你还能搜集到到这样的诗句吗?下课以后试一试!
瀑布的教案篇十七
1、阅读课文,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声音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写景中抒情的写作方法。
2、细细品味,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阅读课文,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2、 学习作者在写景中抒情的写作方法。
多媒体展示黄果树瀑布的形态与声音,填补学生经验的空白,让学生多感官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学生齐读课题)。
2、复习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气势非凡 雄伟壮观)
那么作者是通过哪两个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出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和雄伟壮观的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形态 声音)
(师过渡:说到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大家是否记起一首写瀑布的古诗来--学生接讲《望庐山瀑布》)
1、指名背诵古诗:谁来为大家朗诵这首诗?
2、师述: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真是气势磅礴,那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3、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用曲线划出写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句子。
指名交流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4、读悟句子,体会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
(1) 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思考:从哪儿感受到了瀑布的飞流直下的气势?
(2) 指名交流。(重点词:悬挂 宽幅白练 泻下来)(泻:很快地流)
那么你能从这些重点词语中体会到黄果树瀑布的特点吗?(不仅宽而且水流速度非常快)所以黄果树瀑布是气势非凡,雄伟壮观啊。
(3) 那你能通过朗读把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和雄伟壮观表现出来吗?学生练读句子:再读读句子,读出飞流直下的气势。
(4) 指名读句子。
(5) 现在我们一起欣赏一段录像,切身感受一下黄果树瀑布的飞流直下。(多媒体播放瀑布飞流直下的录像)
(6) 再指名读句子:有了直观的感知,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更好。谁愿意通过自己的朗读来把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画面再一次呈现给大家?愿意的同学就勇敢地站起来。
(过渡:刚才我们欣赏了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形态,而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撞击岩石后又会形成一种更为奇特的景观--学生接:银雨撒金街)
5、读悟课文第四自然段,体会银雨撒金街的美。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有所感悟以及还没有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提出来进行全班交流。
(2)交流有所感悟的地方(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感受到黄果树瀑布是倾泻而下,速度非常快,撞击岩石的力度非常大,不然怎么会溅起数百米高的水花?黄果树瀑布的确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3)理解银雨与金街(银雨让学生自己说后追问:为什么称水珠为银雨?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景观的喜爱之情。金街教师讲解。黄果树小镇正对黄果树瀑布。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使小镇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之中,这便是书中所讲的金街。)
(4)指名读课文:谁能通过朗读把大家带入银雨撒金街的境界。
(5)看来,大家的感受还不深,老师请大家欣赏一段录像,去感受以下那银雨飘飞的景象。(多媒体播放银雨飘飞的录像,师范读:瀑布跌落悬崖,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
(6)指名再读课文:现在谁能把大家带入那种境界?
(7)女生齐读,男生闭目感受。
(过渡:课文从形态和声音两个方面来写黄果树瀑布,我们领略了瀑布的形态美,接下来让我们去听听瀑布的声音。)
1、学生自学。要求:(1)读读课文。用直线划出自己喜爱的描写瀑布声音的句子。
(2)读读划出的句子,想想感受到了什么?
2、 四人小组交流:把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组员听,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让组员出出主意,把句子读得更好。
3、 集体交流。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1)学生交流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瀑布声音的变化:由轻柔到喧嚣。根据学生交流点出重点词:哗哗 飘 微风拂过 涌 盖过 喧嚣。) (学生交流感受:水声大)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就能听到哗哗的瀑布声响足见黄果树瀑布的壮观。
走近了更是了不得,像潮水一般,而且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结合理解词语:人喧马嚣是一种怎样的声音?你觉得在什么地方会有这样的声音?繁华的大街,刚散场的影院门口。)
(2)指名朗读:那我们该怎样把这种变化把我们的体会读出来呢。
(3)齐读:女生读到就像微风拂过树梢时,男生加入一起读。
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1)学生交流感受。 (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足以让我们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和雄伟壮观)
(2)指导朗读。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1)学生交流体会。(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引导学生交流重点词语:直泻而下 雷声轰鸣 山回谷应 乐声奏鸣
(2)这瀑布是多么富有生命力呀,每一颗跳动的小水珠,就是一个欢快的音符,让人感觉到了它那无限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刚才的句子中说(引读: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3)我们一起来认真投入地读一读这句话。
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1)学生交流体会(作者已经全身心地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2)练习朗读。
1、我们欣赏了黄果树瀑布的形,聆听了黄果树瀑布的声,大家一定有许多感触,请你用一两句话来说说自己的感触。
2、学生交流。根据学生所讲板书:大自然的杰作。
3、师述:如此壮美的景象是人工无法雕琢的,只有大自然这位杰出的大师才能铸就。
4、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心中的感受,读出心中的赞美)
1、听全文录音,看瀑布录象,加深体会: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让人心胸开阔,难怪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塑像会沉醉。让我们再来一边观赏黄果树瀑布一边欣赏课文录音,也沉醉一回。
1、请大家欣赏一首小诗,师出示叶圣陶的《瀑布》,配乐范读。
瀑布
叶圣陶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2、匆匆地,四十分钟的时间就过去了,在这个课堂上,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内容也是有限的,但我们的沟通是无限的!此刻,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呢?就让我们在悠扬的旋律中,再次体会沟通的温馨吧!
气势非凡 声音
板书:黄果树瀑布 大自然的杰作
雄伟壮观 形态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603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