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草原公开课说课稿范文(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6 11:37:20
2023年草原公开课说课稿范文(18篇)
时间:2023-12-06 11:37:20     小编:GZ才子

总结是我们进步的动力,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尽早改正错误。怎样写一篇引人入胜、富有启发性的总结?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草原公开课说课稿篇一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为我的新秀课进行评审,下面我对谁在叫这节课进行简单的说课: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音乐一年级下p60—61,学唱歌曲《谁在叫》。

本单元教材内容是《汪汪与咪咪》,在歌曲中出现的形象都是同学们喜欢的小动物形象。在这学期的歌曲中,有很多歌曲都是有关小动物的,比如:《小燕子》、《放牛歌》《杜鹃圆舞曲》、《数鸭子》、《我的小鸡》、《猫咪别淘气》等等。《谁在叫》这首歌曲中又多了一些动物形象,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并联系生活实际,开发学生想象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活动,使学生在今后生活中更加喜欢和保护动物,美化了学生的心灵。

上学期,我通过与学生的接触,互相了解,我面对的一年级小朋友年龄虽小,但天真活泼,在课堂上已经能大胆唱歌、跳舞,师生能互相配合,同学们已特别喜欢上音乐课。因此,在该课中,我便结合学生情况,设计说一说、唱一唱、演一演这些学生兴趣浓厚的活动方式,更好地激发学生学好音乐、表现自我的欲望。 [教学目标]:

1、学会唱歌曲《谁在叫》,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了解各种动物的叫声

及生活习性,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在教学中结合唱、编、演多项活动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情趣以及创新能力。

1、在音乐课堂中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精神,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学会唱新歌,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的多项活动贯穿整个课堂,设计理念突出一个“新”字。

2、音乐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体现一个“动”字。

3、教学内容围绕主题,结合生活实际,采取说、唱、编、演、画多项活动使音乐知识生活化,体现音乐课堂中的“情”、“乐”、“美”。

课前复习先前所学歌曲数鸭子,目的是为了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一种宽松愉悦情感氛围,同时也为导入新课起到一个过度的作用。

在授新课的环节中,课件出示课题谁在叫后, 让学生听一听,是哪种小动物在叫?它们是怎样叫的?学生通过听,说,培养了他们的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敢于大声说话。然后播放歌曲录音《谁在叫》前半部分,让学生对这一部分有个整体的认识,这也体现了低年级以听唱为主这一要求。分句教唱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准确地唱准歌曲旋律,在教唱”啦”部分,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使学生更易于记住歌曲的旋律,让学生用动作来表现歌曲时,我让学生自编动作,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紧接着学习歌曲后半部分,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先理解歌词, “小猫想捉老鼠”、“小鸡找妈妈”、“还有小鱼”、“……”,了解了动物之间的生态关系,教育学生细心观察事物,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歌曲的教唱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句子,学生找一句,跟钢琴学唱一句,既学会了歌曲,也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学生边唱边随音乐做小动物可爱的动作。教唱过程中,师可采用师生地唱、分组对唱、学生领唱,打击乐伴奏等教学方式使学生尽快熟悉歌曲。

1、让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联系动物生活习性,模仿其动作,创编各角色舞蹈动作,再分组表演。

2、分小组编创舞蹈动作。学生在小组长带领下,对小鸡、小猫、小鸭、小猪、小老鼠、鸡妈妈、小鱼各角色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想象,编创可爱的舞蹈动作。

3、分角色表演。

(1)小组内各自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角色表演。教师对有困难的个别小组的活动给予及指导。

(2)开展各小组比赛活动。教师对每个小组成绩都予以表扬,对编创得较好的舞动作师生共同学习、借鉴。

最后小结本课所学内容,并教育学生从小保护小动物,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体现音乐审美教育这一功能。

草原公开课说课稿篇二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互相练习。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

1、通过摆、分等活动复习平均分的含义。

2、利用摆一摆,分一分,体会除法中有剩余的情况。

3、会列有余数除法算式。理解算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除法竖式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学过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用乘法口诀求商,学生比较难理解。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掌握这样一个知识跨度较大的内容,是有些困难的。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难点:把平均分后有余数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针对二年级年龄小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借助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1)师:儿童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在班级联欢会上摆一些果盘,他们买了一些草莓,准备每2颗草莓放一盘,现在有6颗草莓,请同学们拿出水果学具,用6个学具表示6颗草莓来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师: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

师:这是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6÷2=3(盘)。

(2)如果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看看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结果:可以摆3盘,还剩1个)。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

师:平均分后还有剩余怎么办?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以,怎么表示呢?(小组内思考、讨论)。

(说明:7里面最多有3个2,这余下的1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做余数。

列式:7÷2=3(盘)……1(个)。

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的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3)观察比较6÷2=3和7÷2=3……1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

师: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二)动手操作、建构知识教学不是简单给予,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机会,所以我在课堂中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探索和体验过程,所以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摆小棒来感知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主要让学生通过两次摆小棒突破本课的重点与难点。第一次摆:摆7个草莓,每两个一盘,可以摆几盘?在感知了正好分完后,再通过学生独立操作,体验有剩余,剩下的1个还够不够摆一个盘?引出算式:7÷2=3……1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的表达方式。

(三)巩固新知。

草原公开课说课稿篇三

《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王老师在上课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环节:。

一、在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比较容易地归纳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老师提出:“你认为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学生带问题再次品读课文,抓住文中的句、段加以体味,学生们的目标明确,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

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乌塔很热情,很聪明,有的学生认为乌塔很会过日子,会打算,有的学生认为乌塔很爱学习,爱读书,有的学生认为乌塔很懂事,自己挣一半旅费而且还给家人买礼物。在交流时,学生能抓住文中重点句子谈自己的理解。但感觉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们谈到乌塔旅游前的准备时,老师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语句让学生深入体会到乌塔是一个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的孩子。学生谈到这时,教师适时点拔,“为了旅行她还做了哪些准备?”把学生们的注意力放到晚上“老师通过朗读乌塔说的话体会乌塔的人物性格,自我感觉,学生们对乌塔的认识更加的深入。二、老师首先提出问题: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独自出行,好不好?(对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和建议?)这个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学生的辩论。在学生的思想中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很好。对于这两种观点,教师没有急于做出结论,而是给孩子们创设一种充分展示自己看法的情境,学生们畅所欲言,课堂氛围发主、自由、宽松。当然学生所发表的见解也并非孤立地随意地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不仅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扎实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式新颖活泼,探讨有实效。

在教学中,王教师充分肯定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

草原公开课说课稿篇四

“滴滴”,我被这段音频所吸引,刚抬起头来,就听到李玲素说,“同学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接着一群可爱的孩子,叽叽喳喳的讨论起来了。最后老师总结了他们所说的,原来是qq里,小猫朋友找我聊天了呢。紧接着展示猫的图片,引出今天要学的课题:老舍先生的《猫》。

学生自由读,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以开火车的方式来读字词,最后挑出两个多音字,重点让学生记忆。学生再次齐读一遍。然后浏览课文,分析文章的脉络。

重点分析猫的特点。首先引导孩子说出猫的特点是:实在有点古怪。找到句子,总结出特点老实、尽职。并找到文中具体的句子。提到尽职,让学生用语言描绘出尽职的样子,哦,是的,是屏息凝视的。那么,那个能做出屏息凝视的表情?找两个学生来演示猫和老鼠,做出屏息凝视的表情。学生通过自己演示,自己做动作,那么这个表情和动作就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学生在观察别人做后,能更深刻的理解到这个尽职的含义。学生在这个活动中,更明白了目不转睛,专心致志的含义,更明了了猫的形象,让学生清晰的懂得了“尽职”。这个活动非常的有意义。

猫的另一个特点:古怪。哦,学生们明白了,原来猫不仅仅是老实和尽职,还很古怪呢。小女孩和老奶奶会对贪玩的猫说些什么呢?学生先来说说,老舍先生又会说些什么呢?“任凭......也......”联系生活,再造句子,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个关联词。

让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毛的其他古怪之处。体会猫对老舍先生的亲昵、亲密之情。找出表现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的地方,学生通过老舍先生不嫌弃猫留下的脏脚印可以看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猫的其他特点:胆小与勇猛,温柔可亲与一声不出,贪玩与尽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猫,生气勃勃、天真可爱的猫。学生自己板书,记忆深刻。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涨,学生能自觉地找寻书中的重点段落句子,以学生的学代替了老师的教,教学效果良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草原公开课说课稿篇五

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动物餐厅》。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百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有实物辅助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比较出两个数的大小,进而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比较数的大小的基本方法。在学生初步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后,出示两组比较特殊的数,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的理解。同时利用计数器演示,辅助学生直观的感知到两个数的多与少,从而总结出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要从高位看起,这个数高位上的数字越大这个数就越大,进一步理解比较数的大小的正确方法。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正确方法并能够合理的运用这一方法解决相关数学问题,同时在共同合作排序的过程中形成与人合作交往的良好情感品质。

学生分析:

百以内的数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有实物辅助演示的情况下学生能很轻松的比较出两个数的大小,但对于抽象比较出两个数的大小就比较困难。教学中可以利用计数器演示,辅助学生直观的感知到两个数的多与少,从而总结出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要从高位看起,这个数高位上的数字越大这个数就越大,进一步理解比较数的大小的正确方法。我们的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积累,而且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形成了一定的数感,在有计数器辅助的情况下,这部分知识应当会轻松掌握。

知识目标:使学生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初步感知一列数蕴涵的规律。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探索和创造。教学重点、难点: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百以内的数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有实物辅助演示的情况下学生能很轻松的比较出两个数的大小,但对于抽象比较出两个数的大小就比较困难。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更快的掌握这部分知识,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动物餐厅里的小猴,小狗和兔经理这三个学生喜爱的小动物,作为这节课中的线索,围绕这三个可爱的小动物开展一系列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我先利用课件让学生观察小猴,小狗手中盘子的数量,通过“比比它们谁能干?”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对18和21这两个数字进行比较。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会很快说出2118,此时抓住这一时机让学生说一说他是怎样想的,进而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比较数的大小的基本方法。在学生初步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后,出示32和34,以及100和99这两组比较特殊的数,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的理解。同时利用计数器演示,辅助学生直观的感知到两个数的多与少,从而总结出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要从高位看起,这个数高位上的数字越大这个数就越大,进一步理解比较数的大小的正确方法。我们的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积累,而且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形成了一定的数感,在有计数器辅助的情况下,这部分知识应当会轻松掌握。

教学是基础,练习是巩固,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根据低年级儿童学习兴趣无法维持很长时间这一年龄特点,在后面的教学中我又设计了一些有趣的练习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请学生出考题这个活动要求一提出,孩子的好胜心一定会被激发起来,此时的他们既是提问者,又是思考者。他们一定会在高涨的学习热情中,在提问与回答的过程中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熟练对所学方法的应用。

练习是层层递进的,而且也只有在这种递进中学生才会得到更大的提高,当学生能熟练的对两个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后,我利用作为奖励发给他们的就餐卡设计了全班性的练习,请学生根据餐桌卡片上的要求及自己的就餐卡号找到自己的餐桌。这样的设计,就是要在全员参与的活动中让我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程度。而拿到60这个数字的那些学生,在他们遇到找不到餐桌这个意外情况后经过全班的讨论也一定会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大于、小于这两个关键词的理解。

在这一全班性的练习过后再让学生把所有数字卡片按顺序排序,这一更高的要求也是再一次向学生提出挑战。这个环节对学生来说会有一定难度。有的学生也许会遇到困难,我想在这里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意识,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我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引导学生排好卡片,在比较数的大小的同时向学生渗透排序这一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我想学生一定能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兴趣,在兴趣昂然中获得知识,在参与体验中拓展能力。同时通过这种环环相扣的设计,丰富多彩的练习活动,学生一定会在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正确方法并能够合理的运用这一方法解决相关数学问题,同时在共同合作排序的过程中也会形成与人合作交往的良好情感品质。

草原公开课说课稿篇六

本课是第二课时,教师选择了学习体会“淘气可爱”这部分内容教学,意在引导学生重点体悟和练习选择具体事例表达的方法,切口小,重点突出。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交流感悟,体会作者选取具体事例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一方面读写结合,指导学生体会写法、迁移运用,很好的落实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

建议:在写法的领悟上,除了引导体会作者选择具体事例表达思想感情,还应引导学生体会抓住特点选材的方法。在教学内容上,针对20分钟的小课和本节课表达训练的内容安排,可以舍去复习字词的内容,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本课的重点内容上,在迁移运用部分在训练扎实些。另外,在联系迁移运用的环节宜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喜欢的动物选择事例介绍,这样更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有话可说,更突出教学效果。

草原公开课说课稿篇七

各位评委老师:

晚上好!

教学的重点难点:我都定为研习文本,把握主旨

为了更好地完成目标,另外可以直观的通过一些图片的展示,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引发思考,所以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导入

(我认为教师的导语很重要,教师的导语应该能提供资料与文本自然衔接,具有明确的导向性,能够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乐于读书。)

所以本课的导入我采用的的是多媒体播放齐秦的《北方的狼》的视频,其中狼的许多图片能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力。

2、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很重要,它主要是引导学生熟悉文本,快速把握文章主旨。)

我是这样设计的:大声朗读课文,思考:是什么引发了“像山那样思考”?

(让学生朗读课文是因为朗读是课堂对话的开始,可以让学生获得最初最真实的阅读体验。)

整体感知的过程中,我把本文易错字音写到了黑板上,并让一学生完成

学生回答后,为了更好地把握文本,我让学生齐读第一小节

然后与学生一起纠错、巩固

3、整体感知后,文本研习,(为了避免满堂讲或满堂问,我主要设计了三个大问题来领起文本,贯穿整个课堂。)

第一个问题提出后,我采用了让一名学生读文章的2、3小节的方式其他同学用笔标划相关内容,引领学生细读文本。

过渡:我见到狼时的反应是杀之,我为什么要杀之?

我采取的方式是让学生默读4-9小节,标划并概括,教师巡视点拨

然后是学生展示,又让学生重点理解并齐读:

一片被太多的鹿托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里都得不到恢复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了沙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了

展示后我归纳了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不懂得敬畏,世界终将让我们懊悔。

然后给学生顺势补充有关作者的介绍

(我之所以把作者简介放在这,一是因为如果导入后就介绍作者,显得课堂流程不够流畅;二是,在这补充作者简介有利于学生对下一个问题的思考与解答)

然后顺势过渡到第三个问题:“狼无鹿死山又秃”

在此时,利奥波德开始像山那样思考。他想到了什么?

我要求学生大声读最后一小节,然后思考——讨论——整理——交流——再读

(学生独立思考后通过同桌或小组讨论能后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整理能够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的和动笔能力)

至此,通过三个大问题引领学生完成文本的'研习

4、把握主旨

研习了文本后,学生对主旨的把握就比较容易了,我采取的方式是:

5、拓展部分:

展示环境污染和残杀生灵的5幅图(我选择了这五幅图就是要给学生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

此时让学生用几句话写下自己的感悟并展示交流

6、结束语

利奥波德告诉我们“征服者最终都将祸及自身”,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幻灯片展示,齐读“仰望,我们若能敬畏星空,俯首,我们若能呵护良心,我们身外的世界和内心的世界便都将是和谐美好的。”

7、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概括的板书设计)

板书:像山那样思考

一声狼嗥

思考

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草原公开课说课稿篇八

一、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3、诱发孩子们学习图形的兴趣。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难点:认识不同的梯形。

三、活动准备:

环境创设: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

教师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梯形娃娃。

幼儿学具:包含有梯形的的图画若干张(没涂色)。

四、活动过程:

1、通过寻找、涂色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

让幼儿找出图中不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并涂上颜色。

2、观察了解梯形特征。

(2)小结:这个像滑梯的图形,名叫——梯形。

3不过,梯形宝宝可调皮呢,它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睡着放,它们都是梯形。)。

(4)分别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让幼儿了解它们也是梯形。

3、通过再一次的操作活动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1)来了一些小客人,他们说肚子饿了,想吃梯形饼干,小朋友能帮助他们吗?

(2)先请小朋友们从各种形状的饼干中挑选出1块梯形饼干,举起来给老师检验。

(3)再选择2块不同的梯形饼干,给同伴检验后喂小客人,并对小客人说:“请吃梯形饼干”。(教师在旁注意检验)。

4、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1)让幼儿在活动室周围张贴的图片中,寻找梯形宝宝,先请一名幼儿找找、说说。

(2)鼓励全体幼儿寻找梯形,跟同伴和客人老师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为:

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3、诱发孩子们学习图形的兴趣。

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难点:认识不同的梯形。

二:说准备。

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我做出以下准备:

环境创设: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

教师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梯形娃娃。

幼儿学具:包含有梯形的的图画若干张(没涂色)。

三.说教学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得主体。因此我采用了操作法,情景法,互动法,并设计游戏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四,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

复习整理基础上,渗透新知识点——新授活动——巩固活动——生活化延伸。

1、通过寻找、涂色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

让幼儿找出图中不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并涂上颜色。

由于梯形的概念幼儿不容易理解,所以活动设计我就不从概念入手,而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反复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征。

2、观察了解梯形特征。

(2)小结:这个像滑梯的图形,名叫——梯形。

(3)不过,梯形宝宝可调皮呢,它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睡着放,它们都是梯形。)。

(4)分别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让幼儿了解它们也是梯形。

幼儿认识梯形的另外一个难点是梯形的'多样性。幼儿认识的特点是先入为主,容易形成定势。所以活动开始时就要让幼儿接触各种梯形,每个环节中幼儿所看到的、制作的梯形都是各种各样的。

3、通过再一次的操作活动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1)来了一些小客人,他们说肚子饿了,想吃梯形饼干,小朋友能帮助他们吗?

(2)先请小朋友们从各种形状的饼干中挑选出1块梯形饼干,举起来给老师检验。

(3)再选择2块不同的梯形饼干,给同伴检验后喂小客人,并对小客人说:“请吃梯形饼干”。(教师在旁注意检验)。

此环节是我在教学中有意设置的一个难点,给小客人喂梯形饼干幼儿得选择2块不同的梯形饼干,给同伴检验后喂小客人,并对小客人说:“请吃梯形饼干”。这里必须选择不同的梯形饼干,对一部分幼儿来说,是需要思考一下的。只有让幼儿经过一定的努力跨越过去才能从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心底里得到满足。

4、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1)让幼儿在活动室周围张贴的图片中,寻找梯形宝宝,先请一名幼儿找找、说说。

(2)鼓励全体幼儿寻找梯形,跟同伴和客人老师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在整个指导过程中哦注重“三最”:即最大的观察(努力观察每位幼儿,避免笼统评价);最小的干预(教师角色进行退位,不干预替代);最多的鼓励(鼓励幼儿的点滴进步)。

另外,努力把握“玩数学”的度。不在游戏中刻意地“教”,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泄情感,感受愉悦。

这节课,我通过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各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草原公开课说课稿篇九

本课选用儿童熟悉喜好的水果为内容题材,并视之为绘画学习的切入点。通过瓜果飘香观察辨识了解水果的形状和特点,品尝其色香滋味,使学生从感官的满足引发表现的欲望,促进主动地投入学习。本课瓜果飘香教学内容偏重于对各种水果的形状和色彩运用的认识和表现,通过对瓜果飘香的观察了解,画学生喜爱的水果,帮助他们建立亲近生活的热烈情感。

由于学习内容瓜果飘香接近学生生活,在直接体验的基础上,学生一般能够掌握瓜果造型的特点,并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1)、认识瓜果的基本形状和了解色彩运用的'规则。(2)、初步了解观察性绘画的基本方法。(3)、增强亲近生活的热烈情感。

重点:认识水果的基本形和了解熟悉色彩运用的基本知识与方法。难点:丰富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教具:几样不同的水果、一块小布、教学课件。学具:水果、水彩笔、油画棒。

本课教学设计须强调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性认识的建立,通过活动培植对美术学习的感情。将认识基本形和了解熟悉色彩运用的基本知识与方法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并副入到特有的学习情境中去,旨在柔化单调枯燥的学习行动使之有利于知识增长和能力发展。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揭示课题:瓜果飘香。

二、引导观察。

1、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水果和吃到过的水果。

2、观察水果的形状和颜色。(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体验和感受)1)用眼睛看一看水果外形和色彩的特点;2)用鼻子闻一闻水果的不同的香味;3)用嘴巴尝一尝水果的不同口味。

2、引导学生说一说各种不同水果的不同的感受:外形、色彩、香味、口味等。

3、学生用眼、鼻、口去感受和体验不同的水果,并尝试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直接感受和水果内在的美。

三、启发想象。

1、平时一个人吃水果还是和别人一块吃?

2、你吃苹果时喜欢把苹果分给谁?说一说为什么?

3、表演和同学分吃苹果的样子。(用语要有礼貌)。

四、欣赏作品。

1、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说说好在哪里?

2、对比分析作品指导构图。

五、自主表现。

1、作业要求:将观察分析与想象迁移相联系,经组合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瓜果。

2、教师巡回协助辅导。

3、学生自主表现自己最喜爱的水果,也可以描绘与想象结合的新水果。(想象创造)。

六、交流评析。(投影仪展示作品)。

1、教师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

2、学生互评:比一比谁画的水果漂亮。(体验成功)。

3、教师总结。

草原公开课说课稿篇十

1、这几位教师的教育观念都比较新,注重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了亲切、自然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用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例做为教学内容,如《面积单位》这一节引入了奥运知识,由国家大事入手,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分数的`意义》这节用蛋糕、苹果、熊猫做为学习的材料,讲西游记的故事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真正体现了“生活——数学——生活”的教学思路,这正是新课标中所提倡的。

2、这几节课都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各位教师都能将学数学和用数学有机地联系起来,如有的老师让学生拿出学具亲动手实践,操作,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看一看等等,并且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小主人”的作用,使他们在获取新知的同时,享受到了成功的愉悦,也体验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只是数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3、课堂教学过程比较紧凑、严密,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比较融洽,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数学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4、部分教师从练习题的设计来看,形式多样,而且层层深入,这样做为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提供了活动的机会,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注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5、充分发挥了课件的优势,版式多样,色彩比较明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另外,我认为有些内容学生自己能解决的,或通过小组交流能完成的,教师不要代替学生。上课学生回答出错时,教师不能把学生放在一旁不理,可以让别的学生来帮助他或教师来引导。从这几位教师的讲课中,我们老师也能看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不足之处,我希望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总之,各个教学节我们教师都是充分相信学生,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活动意愿的基础上教学的,在整个课堂中我们都能看到学生在学习中更乐于表现自我,更乐于探究创造。

草原公开课说课稿篇十一

《轮椅上的霍金》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宇宙之王史蒂芬霍金在身患绝症后不向残酷的命运低头,在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科学巨人,向我们展示了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

文章的脉络层次比较清晰:先是介绍了霍金的基本情况与取得的成就,接着写了命运对他十分残酷,而他却坚强地活了下来并不断求索,研究宇宙的奥秘,最后写了他在一次学术报告会上回答的女记者的问题,展示了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与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教材一共给我们提供了四个习题,一是描红练习,二是抄写词语,理解词语,三是年轻的女记者认为命运让霍金失去的太多而霍金是怎么认为,你又是怎么理解的,四是说说哪些地方看出霍金是一个非凡的科学家。读了全文,我领悟到霍金的成就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他在科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二是面对残酷的命运,他不但没有抱怨还充满了感恩之心。而全文的重点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语言文字体会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学习这种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习课文中的七个一类字与两个二类字,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3、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体会到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

对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有如下设想:

一介绍霍金。

通过预习或教师讲述使学生对霍金有一个大概地了解,为阅读文章奠定情感基础。在介绍时可以重点介绍霍金在早年遇到的不幸与他取得的非凡成就。这样能使学生对霍金产生强烈的敬佩之情,那么认真地朗读课文也就水道渠成了。

二整体感知课文。

以问题你们想更深入地了解霍金吗?导入课文的学习。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在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能把课文读通读熟,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能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其次是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这样能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宏观上的把握,课文中的第8自然段为一个过渡段,引导学生找到这个段落,并以此为依据给课文分段,使学生了解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文章的主要内容便能了然于心了。

通过朗读语言文字感受人物是学习语文的重点,因此这一段的教学我以朗读与感悟为主。

课后习题的第三题给了我一些启发,我将以女记者的这个提问引导学生阅读全文。

2、通过默读课文让学生找到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并仔细研读第三自然段,培养学生边读边做批注的习惯,用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这一段的阅读。

3、特别关注像不幸,完全瘫痪,长期禁锢,彻底剥夺,彻底变形标志型形象这些词语,也能通过观察霍金的照片加深印象。

4、通过个别读,齐读,老师引读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想象他写字看书的艰难,为读好下文做铺垫。

2、学生默读课文4-7自然段。

通过默读课文找到这一部分的重点段落第4自然段,并用幻灯片出示这段内容。文中虽然但是,几个飞出,飞向,想象着,论证着,思考着这些词语都要经过反复朗读,同时也要关注霍金所取得的成就,让学生体会到霍金虽然坐在轮椅上却想得越来越深,越来越远及他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体会到他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知识英雄。

2、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很快找到这一段文字:(投影出示)。

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看了这段话以后有什么感想,从而体会霍金面对不幸命运而表现出的勇敢顽强的精神。

3、通过反复朗读,体会霍金的人格力量。

2、再次出示课文第八自然段,并朗读第8自然段。

3、拓展延伸:提出要求: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身残志坚的人,你们了解他们吗?如海伦凯勒,张海迪,桑兰,你了解他们的故事吗,课后可以找一些他们的传记读一读。

1、如果要为霍金颁奖,你能为他写一段一百字左右的颁奖词吗?

2、课后可以读一读海伦凯勒,张海迪,桑兰的人物传记,学习他们身残志坚的精神。

(通过积累内化,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物理天才。

轮椅上的霍金非凡的科学家。

草原公开课说课稿篇十二

20xx年10月17日,本人有幸参加了全区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听了两节精彩的数学课。两位老师精心准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了新颖、活泼的学生活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风格和教育教学理念,深深地打动着我,听了这两节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我对吴凌艳老师这节《分段整理数据》这节课的几点看法。

吴凌艳老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教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的课让人听起来耳目一新,非常得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教师先是提供了为鼓号队员买服装这一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要先收集数据,使学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由此可以把他们的服装分为三类,大号、中号、小号,引导学生思考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记录,想到可以用画“正”字法来记录,让学生体验画“正”字法整理数据的优越性,最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段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分析整理后的数据,根据分析结果解决实际问题。吴老师选择学生所熟悉的、蕴含数学内容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结合亲身经历,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感悟,从而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

吴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用“正”字法来记录,怎样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这一问题上,让学生通过通过操作实践得出画“正”字法的方法,要按顺序找,可以左手指着数据,右手画“正”字法,还可以在原始数据上面做点标记,让学生在画的过程中,体验怎样做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这一过程学生做的都很仔细,非常好。吴老师在课堂展示活动中,也都是有目的收集,在统计鼓号队服装型号时候,先是展示了几个只是把正字画出来的同学,让他们说是怎样来整理的,最后展示了一个在“正”字后面把人数算出来的同学,这样就能让人一眼看出来各种型号的服装有多少人了。让学生比较哪种统计的方法更好些,一步一步让学生完善这个表格,这都是吴老师智慧的表现,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资源作为我们的教学资源。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学的都很轻松,情绪非常高涨,课堂气氛很融洽。

在这节课中,吴教师能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练习,第1题是让学生来统计一下儿童享受免票、半票、全票的各有多少人?这题非常有针对性,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分段整理的方法。吴老师又对统计表作了分析,特别对于制表时间的说明,不能填错了或者是忘记填了,统计的数据是我们现在的时间统计的,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统计的数据也会随之变化,这一点我在以前的教学中就没做强调,只是让学生知道要填写现在的时间,而没有讲清楚时间的变化,统计出来的数据也会有变化。吴老师还很善于捕捉信息,能捕捉学生在课堂中的点滴思想,她能从学生回答的问题中及时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马上进行总结提炼。

草原公开课说课稿篇十三

1班是文科重点班,文言基础较好,学习习惯也不错,加上刚刚学习了《孟子》中的一些篇目,对孟子的思想主张和《孟子》的文章特点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主要学习第2、3则选文;

2、学习和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

3、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阅读并解读选文,理解孟子的“人和”思想;

2、通过探究几个关键性问题理解“人和”的内涵;

3、讨论学习选文的论辩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和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

2、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三、教法学法。

教学本文,我选择了老师启发引导下的“自主式学习模式”。这种自主式学习着眼于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培养,学生活动体现自主性,教师活动重在激发思维性,课堂在于问题探索、交流、生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是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探索者”的有效途径。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朗读式:朗读之于文言文,犹如活水之于游鱼,必不可少。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发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效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质疑式:对文章的词句疏通、内容理解、写法意境等方面的疑难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四、教学环节。

(一)名句积累。

课件展示孟子名言2句,学生朗读、翻译、识记。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其进锐者,其退速。

(二)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歌曲《家和万事兴》,此处以歌曲导入。

(三)感知课文,梳理文言知识。

个别朗读与全班齐读结合,教师给予点评。

学生自主梳理文言知识,教师归纳补充。(具体内容以课件展示)。

(四)文本解读。

2、提问:孟子认为,一般社会成员应当如何营造“人和”的社会关系?

3、提问:孟子认为,自己持身端正,天下人都会归向他。那么,持身端正的关键是什么?

4、再读课文,提问:几则选文体现了怎样的论辩技巧?

(五)合作探究。

根据这节课的内容,联系学习与生活体验,谈谈你对“人和”的理解。

(六)课堂小结。

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活字印刷术,出现不同字体的“和”,这是向全世界展示我们古老中国的千年文明,一个“和”字道出了华夏儿女立身处世的原则,也道出了我们对美好社会的憧憬。

(七)布置作业。

1、背诵重点语句,掌握文言知识。

(八)板书设计。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排比。

人和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对比。

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设喻。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层层递进。

总之,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创设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进而把握孟子“人和”的思想精华,并且让学生挖掘其现实意义。

草原公开课说课稿篇十四

1、了解原色、间色、冷暖色的基本知识和一般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

2、增进学生亲近生活、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情感。

3、认识和抓住各种水果的不同特征,学生用色彩进行写生,体验色彩表现力。

重点:了解原色、间色、冷暖色的基本色彩知识,能够以各种水果的不同特征进行色彩写生,体验色彩表现力。

难点:三原色与三间色的`变化关系,对色彩的运用。

1、激趣导入:教师出示一个黑袋子。

师:“这是一个有魔法的袋子,谁能猜出它能变出什么宝贝?”“变水果。”近处的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说出来了。师:“是吗?为什么?”“我闻到了水果的香味。”

师:“哇,你真厉害!一下子就猜到了,你们能说出多少种水果的名字?”生:“木瓜、芒果。”

师:“同学们先来猜一猜袋子里是什么水果,但不可以打开袋子。”每组分发一个装了水果的袋子。

2、体验、感知:

学生兴致勃勃地研究着黑袋子,用手摸,鼻子闻,很快就报出了水果的名称:“桃子、苹果、李子……”

教师检查结果,并向各组提问:“你怎么知道是桃子?(苹果?葡萄?石榴?菠萝……)”生:“因为它是圆圆的,有苹果的香味。”“有刺。”

“是椭圆形的。”另一同学补充道。师:“打开看看,看你们猜得对不对。”“哦——”教室里一片欢呼声。师:“你们仔细看看袋子里的水果,说说它的形状、颜色。可以切开看看水果的里面是什么样子的,还可以尝一尝,说说它的味道。”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检查活动结果:

让一组同学说水果的特征(谜面),让另一组同学说水果的名称(谜底)。以组际竞赛活动进行。

师:“你们都吃过无籽西瓜吧,为什么西瓜会无籽呢?”生:“是科学家把西瓜变成无籽的。”

师:“你说得真对!科学家们为人们改造了水果,让我们吃起来更好吃、更方便。同学们,等你们长大了,想不想把水果改造得更好呢?”“想。”

“那你们想象一下,将来你们想把水果改造成什么样子的呢?”“苹果像西瓜一样大。”

“椰子像易拉罐一样,一开就喝。”

“想吃什么水果,一种下去,很快就能结出来。”

3、绘制、深化。

教师出示范作,引导欣赏。

师:“你们能不能把刚才看过的水果、吃水果的样子、请别人一起吃水果的情景表现出来,好不好?你们还可以画出未来的水果。”

学生利用准备的材料:橡皮泥、彩色纸、彩色笔,制作或者画画。小组或个人进行创作,教师巡视。

草原公开课说课稿篇十五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初中语文三年级的一篇教读课文,矛盾所写的抒情散文《白杨礼赞》,《白杨礼赞》具体编排在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从编者的意图来看,本单元意在引导学生散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散文、记人、写景、状物等灵活多变的写法,进一步提高欣赏、的能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阅读、欣赏散文应着眼于散文所蕴含的情感,借鉴散文所运用的语言。《白杨礼赞》的语言很有特点,大气磅礴,一气呵成,尤其是反问、排比运用得极为成功,值得反复诵读,这样,才能更切实地感受到散文的艺术魅力。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学生的语文根底比拟薄弱,语言感悟能力较差。《白杨礼赞》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对于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通过朗读,品析语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象征手法。第二课时以讨论和比照阅读为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的把握以及教学的设想,我把第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第一,引导学生进入散文的意境,领会文章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第二,理解文章的象征手法。第三,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这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蕴深远。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通过朗读理解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考虑到初中生在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理解文章的象征手法是重点也是难点。

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据此,我准备采用朗读式、讨论式作为主要教学方式。

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根据目标和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灵活多样的朗读,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把他们的主体意识培养起来,把他们的个性开展起来。当然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合格的教师不会把学生当作某种驯服的自然力来驱使,而是当作主体来看待。教学中我还会引导他们领悟和掌握学习的方法,鼓励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以上考虑,根据教指导学,为了学,效劳学的根本思想,我准备用“配乐朗读,整体感知和精读品味,赏析深化”两个步骤来到达教学目,这两个步骤个相互紧扣,循序渐进,使教学到达最正确效果按照这个思路上课开始,我便直接板书课题,对“礼”、“赞”进行释义,并简要地介绍作品的写作背景。然后,我会对学生说:“白杨礼赞”犹如一首结构谨严,渲染得力,旋律激昂的抒情音乐小品。一般音乐作品总有一个主旋律贯穿其中,它有时略有变换,复沓重现,昭示着深化着主题。那么,《白杨礼赞》的主旋律是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课文朗读录音,在头脑中展开联想想象,用心去感悟,听出“白杨礼赞”的主旋律来。

接下来,我便播放以钢琴曲为音乐背景的配乐朗读录音。列宁曾这样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知识、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配乐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促进了学生的`理解,使之进入情境。这样,我便能顺利地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旋律,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了作者热情赞美的感情基调。

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后,我还会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从而进一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我设置问题是: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用“作者赞美了……的白杨树”的句式说一句话吗?(以此引导学生了解白杨树的特点。)在此根底上追问:作者是从那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通过启发、点拨、讨论后,让学生明确作者是从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部气质等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

1,学生自己揣摩3~5节。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活动、独立思考的时机。然后要求朗读描写白杨树形美的段落。女同学读第一层,要读得清脆、柔美;男同学读第二层,要读得豪爽、有阳刚之气。在哪里分层,同学们自己去商量,怎样才能读出白杨树的美,请大家自己体会。因为这里的层次很清晰,学生完成应该没问题。之后再追问一下划分的依据,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再上升一个层次。

2,齐读第7节,揣摩读法。讨论一组排比反问句的读法。先要求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然后去朗读,看效果怎样。再让学生思考,四个问句能否调换顺序。让学生明白,这组排比反问句的意思是逐层深入的。之后再追问:文章的题目是《白杨礼赞》,这里却写了其他内容,是不是离题了。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这里采用了象征手法。教师简要介绍什么是象征,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再提问:文章第5节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明确,这是象征的根底。并进一步追问这外形的具体象征意义,形成板书。

3,引导学生品析“扑入”、“主宰”以及反复句出现的“那”、“这”等词的传神之处,以及反复句、排比局、比喻句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之妙。采用“删一删”、“换一换”等方法加以体会。

4、深情朗读,课堂小结。为了检验全体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掌握情况以及所定目标的完成情况,鼓励学生对课文作小结,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表现自己才华的时机。然后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全体学生深情朗读全文。

第八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练习一,以及练习五。

板书设计:

环境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外形。

性格本课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统一。设计的原那么是:求实、求新、求精。

草原公开课说课稿篇十六

周五,听了我校姚老师的一节语文课,平时由于自己所教的学科非语文,也不太了解语文课到底是怎么上的,但是这节课却让我受益匪浅。

1、这节课的层次清晰,层层递进,通过听、说、读来提高学生语文的素养。

2、教师教材分析透彻。

3、开放式说话设计较多。在学生理解尊严的含义后,让学生进行有关尊严的格言创作,这既是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是对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尊严含义的一次检验。

4、作业布置有新意,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作业来做,可以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提高作业质量。

草原公开课说课稿篇十七

今天上的《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这一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这是本单元的重点。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它是两个数的比率。因此,百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它的本质属性。而学好百分数的意义,是学生学好百分数知识的基础和关键。结合课后老师们的评课发言,我总结自己的看法如下:

吴老师对新课程目标的把握比较到位。通过具体实例,始终将学生置身于所创设出的各种情境中,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并能逐步地进行抽象、概括。在问题冲突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从比较结果的方便出发,把这些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这里表示谁是谁的百分之几,然后引导学生加深认识这各表示什么,思考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抽象并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并通过找关键字、词,强调百分数是比率,是两个数比较的结果。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为后面的百分数的计算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逐步认识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百分数的意义,二是百分数的写法,吴老师在教材的处理上,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年龄特点合理安排,扶放结合,详略得当。课堂练习的设计突出练习的针对性和全面性,既有促进学生对百分数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牢固掌握百分数概念的练习,也有巩固百分数读写的练习。

教学语言简练,对于学生的发言能够给与及时、恰当的评价, 较好地调控课堂氛围,给学生创设了轻松的学习氛围。

练习设计简约而丰满。在练习设计时,王老师把练习的素材做到了“简约而丰满”。通过写分数,判断,根据成语猜百分数,即巩固了读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而且进行了意义的感悟和理解,特别时猜百分数环节的设计,学生兴趣盎然地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吴老师不仅仅是在教数学,而是通过数学知识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同时还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并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1.感觉课堂教学中的板书有点乱,如果能将所学知识点加以整理,全盘出示在黑板上,对学生进一步掌握新知有好处。

2.教学百分数的引入,我倒是建议从生活中找出含有百分数的例子,初步让学生领会其含义,可以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引进,便于比较,才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从而引出百分率。

3.前面的周长与面积建议不放在本节课上讲评。

草原公开课说课稿篇十八

本单元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活,强调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乘法意义的感悟。教材中的主题图以学生喜爱的童话形式出现,目的是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根据前两节课的学习,二年级学生已经对乘法有了初步认识,并能够初步用乘法解决问题。由于本班学生思维敏捷,愿意和小伙伴交流合作、并且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

所以,依据课标和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与应用数学的意识,会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我班学生实际,我把本节课的重点设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难点设为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法与学法:课堂上我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共同探讨获得新知。教学中我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且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掌握“移多补少”的学习方法。

多媒体课件 学具圆片

教学过程:根据《课标》指出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我安排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非常感兴趣,因此我创设了白雪公主来到森林里答谢小矮人,小动物们为白雪公主举办动物聚会的童话故事,引出新课。

通过实践这一环节的设计非常成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根据《课标》要求,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所以把本环节分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两步。

(1)提出问题:

首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主题图、为提出数学问题做好准备。然后鼓励学生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问题,先让他们和同桌说一说再汇报,这样很好的保护了孩子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接着课件出示这节课要重点研究的4个问题。

(2)解决问题:

学生有了前两节课的基础,很快列出了第一个问题“一共有几只小鸟?”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这时引导学生说出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3分别表示什么?理解3×3的意义。

接下来让学生们在小组内列出下面两道题的算式并说明理由。然后集体订正。在这儿我把原来的一个小环节“体会6×3所表示的不同意义”移到了后面的练习“连一连”中,因为大家在研讨时觉得这部分的训练目的和“连一连”的训练目的相同,都是让学生理解一个算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没有必要前后两次重复,又浪费时间。

最后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根胡萝卜?”,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因为我把主题图中的每捆4根胡萝卜改为一捆是3根,一捆是4根,另外一捆是5根的。在上课之前我认为同学们都能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把加法算式变成乘法算式,可上课时还是有些孩子不知道怎么办。这时,我让学生在小组内用圆片代替胡萝卜,分别摆出3个一堆,4个一堆,5个一堆,然后摆成每堆相同的数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和讨论一下就明白3+4+5可以变成3个4,我适当的给予表扬。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再回归到主题图上,这时趁机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办法解决的,学生们踊跃的回答:只要从5根胡萝卜里拿出1根放到3根里面,就能列出乘法算式了。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用乘法表示;同时既培养了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又加深了对“移多补少”的方法的理解。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练习时我采用了版主“海的女儿”的建议,把“闯关游戏”用“帮助白雪公主打开安全门”的情境换掉了。这样,不仅衔接的自然,而且做到了情境的完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很高涨,又潜移默化的渗透了思想教育。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本环节让学生通过连一连、说一说、摆一摆、算一算的数学活动,给学生搭建一个想像、发展的平台,引导学生在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理解、去发现、去突破难点。

四、总结延伸、情知共融

在总结延伸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谈收获,再评价一下自己和他人,学生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接着是本课延伸,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由于我的疏忽,初稿时对教材中的实践活动理解的不到位,经过辉煌老师的指导,才使延伸这部分发挥了最大优势。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项作业,把课下从生活中找到的乘法问题写成数学日记做为礼物送给白雪公主。

通过小结与评价,使学生知识系统化,并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和价值。

相信通过再次实践,学生能在有趣的童话情境中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能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他们的发现问题、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各种能力一定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62741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