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有感(优秀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6 11:52:09
中秋夜有感(优秀13篇)
时间:2023-12-06 11:52:09     小编:JQ文豪

总结是对过去经验的提炼,对行动的指导。在写总结之前,我们需要对所总结的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研究。总结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总结提供一些参考。

中秋夜有感篇一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与月亮有关的千古名句。李白感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苏轼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亮总引起人们的愁思,因为它象征着团圆,意味着在这一天,家人团聚,共赏美景。

然而,并不是每个中秋月圆都能欢聚一堂……。

古有杜甫“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明明自己置身长安,望月思念遥在他乡的妻子儿女,却以妻子角度设想展开叙述。也有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中秋佳节,长安城内融融泄泄,而自己的丈夫却远在塞外征战。更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身为密州太守,却七年未与亲弟弟相见,酒意上涌,愁绪万千。

今有多少山区留守儿童,小小年纪便难见到亲生父母,只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平日生活困难艰苦,到了佳节之时,也只能是重复地干活读书。不知要等待多久,才能见自己爸妈一面。而城里的孩子是否都嬉戏欢乐呢?其实也有许多的父母在外工作或出差,不能时时回家与他们团圆,留与他们的只有零花钱和玩具。也许这些孩子也曾经在每个早晨,每个夜晚坐在门口等待自己的父母,然而得到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中秋本应是幸福快乐的节日,但也是多少分别的亲人互相思念的节日。从古至今,月亮依然高挂在空中亘古不变,然而人情的冷暖,悲欢离合却是各不相同。

我感叹,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实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夜有感篇二

提起中秋节,我思绪翩翩,有无尽的感悟。这不,又zhi到中秋了,心里就象湖水里扔了石头,散发出一圈圈涟漪来。每年中秋节来临的时候,总有新鲜事物出现,总期盼新鲜事物出现,这是我心里跳动的两种音符。现在想来,新事物无非是我们有了一顿圆大的月饼,盼望下一年能够多吃几次,多吃几个。还有一种幸福,是来自家庭的和谐、和美和温暖。祖父母,父母亲,弟兄姊妹,齐聚一堂,感到无比快乐。特别是母亲的爱,更让我感受到博大。夜餐之后,躺在母亲怀里,抬头看月亮、数星星,听着一个个故事,就这样,每次都是在无比幸福中不知不觉睡着的。稍大些时候,我为我能够掌握知识,成为一名学生而骄傲。虽然在放学后要做繁忙的家务,但这并不影响我对生活的热爱。这个年代,我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平日里加上一顿猪肉或是鱼肉,我们就挑拣起来。但对中秋节的感受,明显的要好于童年。月亮升起来了,我们飞也似的行动起来,在爷爷地指挥下,把一盘盘,一样样果品、食品都端出来,摆在预先准备好的桌案上,以月饼为中心,摆出一圈圈来,向月亮展示一年的的收获。全家人依长幼尊卑团团围坐,享受着幸福生活的无限快乐。进入九十年代,我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个年代,只要迈出一步,就能看到更多的精彩,高高耸立的大厦,川流不息的车流、每每让我感慨万千。每逢佳节倍思亲,到了中秋,在电话里向亲人送上祝福,并把祖国日新月异的景象报给他们,把热闹非凡的气氛送给他们,让亲人共同感受着祖国的繁荣昌盛。工作的那年中秋,我特意买了几样月饼送回家,一家人欢喜异常,热闹非凡。除了月饼之外,各种吃食,果品数不胜数,但这些已不是我辈的期盼,多推给子侄们享用,可那些小家伙平日里油腻惯了,也不怎么稀奇,只惹得奶奶唠叨不断。到了夜间,虽是再三叮嘱晚上不必预备,随便坐坐夜就罢了,但母亲还是准备了不少。因为凉,索性就摆在屋内,满桌子的菜肴,大伙都只应着景、看着电视,在谈笑中渡过了那个中秋夜。进入新世纪,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让家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不但山变绿了,水变清了,更欣喜地是让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随着农业税的减免,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落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推行,各项补助的发放,老百姓喜笑颜开。,国家还把中秋节纳入法定假日。记得去年中秋夜的时候,各色的点心摆满了桌,女儿却挑三拣四,我把过去的艰苦岁月说给她听,她呆呆地瞪着眼,神情酷似听神话,我却一时不知道怎样教导她。今年的中秋节就要到了,更让人兴奋的是即将迎来强大的祖国60华诞,心中有不尽地感慨,仅以此篇,祝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祝福我们的祖国繁因为是阖家团聚的好节日,所以直接纪念。

中秋夜有感篇三

中秋虽到,月却消失不见,家里也很冷清。十五的时候,姥爷带我买了些文具和菜,虽说家里不团圆,但我们还是做了团圆饭,姥爷今年已经是第二年没人与他过节了,在家里,为了能让姥爷开心,我天天与表妹佳一视频。姥爷在中秋晚上的饭菜做得也挺丰盛的,比普通时候多做了好几个菜。我每天都会和姥爷聊会儿天,姥爷似乎开朗多了。我也很想妈妈。虽然姥爷在表面上显得若无其事,但我晚上起来喝水时,总会听到姥爷的抽泣声。

中秋节那天,我还陪姥爷去了姨姥姥家,姥爷看着姨姥姥的女儿一个个回来,变得更伤心了。本来我是想让姥爷和姨老爷唠唠嗑,但我没想到他更伤心了,我也很伤心,看着别人家的孩子都和妈妈团聚了,我更想念妈妈了。家里有许多月饼,但,我和姥爷都没有吃,月饼代表团圆,但我们家却一点儿也不团圆。我还是很开心,我还有姥爷,他会带我买许多好吃的,会叫我起床,会帮我晾上水,我不用奢求别人,我觉得,姥爷也可以像妈妈一样照顾我,虽然没有妈妈那种亲情。

我想对姥爷说,虽然这个中秋没人陪你过节,但你还有我,我可以做家务,刷碗、烧水、做饭。如果明年妈妈他们还是没有陪您过节,那我还陪您过。姥爷,开心一点,想想你还有我,有你,就是团圆。

中秋夜有感篇四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我国古代,人们就有了在中秋节的各种习俗,如:祭拜月神;赏月、玩月……。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储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中秋夜有感篇五

我喜欢看远处的烟花和月亮,又瘦又弯的月亮妹妹吃得胖乎乎地来过中秋节,只见星星在哈哈大笑说:“大家快来看,月亮妹妹多胖啊!我多好看。”月亮看看自己看看星星脸都红了,心想中秋节一过我就减肥。果然中秋过了,又看见又瘦又弯的月亮在天空中闪亮。

中秋夜有感篇六

秋天,嫩嫩的季节,树叶一不小心就掉了;八月,浓浓的月份,桂花香飘中有着欢乐的气氛。八月中秋,点缀着整个漫长而无生机的秋天,使秋天更具有魅力。在桂花树下,泡一壶好茶,在欢乐的气氛里和亲朋好友一起肆无忌惮得聊天,这就是故乡八月中秋最美的时候了。

一年的中秋总在国庆节前后,这可乐坏了我们这些小孩,因为学校通常会在星期六、日不可,然后来一个特长假,那样我们就可以尽情地玩了。大人们也很高兴,因为可以跟家人好好团聚一下。所以,气氛在不知不觉中融洽起来。中秋前,人们就开始忙了,为小孩买衣服,为祭祀祖宗而准备,为赏月买月饼、鞭炮,等等,都有。在故乡,人们不会去买精装的月饼,通常是在一些附近的面包店里买自己乡人做的月饼,没有装饰得很漂亮,却实惠,2元一块,里面还有鸡蛋。但尽管很便宜,在故乡那片穷土地上,这算是奢侈的了。小时侯最喜欢吃这种月饼了,金黄色的诱惑,常常使我向妈妈恳求切给我吃。结果第二天喉咙嘶哑,于是就不能吃了。但经常会忍不住去偷吃,或者忍着痛大声喊,以欺骗爸妈喉咙不痛了,后来在一次谈话中得知妈妈那时是知道我喉咙还痛的,但还是给我吃了。现在想来,觉得很好笑。在吃的时候,还经常为鸡蛋的大小而和姐姐争吵,最后通常被爸妈打,不欢而散。吃月饼好时,没有用刀子或叉子,也没有如同绅士般慢吞细嚼,这样的吃法在村里会被人当另类--这小子给我装起斯文了!通常我们都是狼吞虎咽的,管他什么风度不风度的,有得吃,吃得多就风光。最后,咽着了,用手捂着喉咙吓转,这时妈妈会给我端来茶水,让我慢慢解渴,还拍着我的后背说:急什么啊!家里有没有让你给吃穷了。现在想来,大概是那时对月饼的渴望吧!毕竟在平常的生活中上很少有的。现在搬进了城里,扮起了斯文,觉得对不住老乡,后来回老家看时,发觉大家一样,都被"时代的文明"所影响,也就不会怪自己了。

到了中秋那天,故乡在前几天所积蓄的热闹才爆发出来。在早,小孩就穿着新衣服满大街乱跑,早餐也没有吃多少,因为中午要祭祀祖宗,所以留着肚子去"吃大餐"。其实对与我们现在来说也不是什么大餐,但对于那些孩子们就不一样了,父母在这天不会管你,你只管玩,玩累了回家有东西吃,这就很不错了,在平时是没有这么好的。在祭祀祖宗之后就将"祖宗炉"搬掉,然后开始吃祭祀的东西了,意思是祖宗想吃,家人再吃,表现出对祖宗的尊敬。吃完后,大人们还在收拾碗筷时,小孩已经在床上睡了,因为晚上还要熬夜赏月,可见赏月在孩子的心中很重要。大人们在收拾碗筷就会去准备晚上拜月亮和赏月的事情,最后才和孩子们要一起睡觉,等待美丽的夜晚。大约在晚上七点半的时候,人们就在街道上摆起了自家的桌子,然后把月饼和一些食物放在桌子上,开始拜月亮。整个街道很热闹,大人小孩都很高兴。这时,我们会到村里的其他地方看看,或者去放鞭炮。

我们的村子很大,约有一万多人,我们几个伙伴会趁这个时候把全村逛一遍,随便去放鞭炮。路上遇到了有人恶作剧向我们扔鞭炮,我们就会反扔他们。但这很少,我们通常去村后面的一个土堆上,看青年男女在拥抱时,就在旁边放一颗鞭炮,"啪"的一声,女的吓着了,往男孩身上扑过去,羞涩地依偎着,然后回头小声地说:臭小子!我们就会偷偷地笑。但也不是总能当"媒婆",有时我们会在人拥抱的时候吓一吓他们,结果被追着跑,但还是觉得很好玩。在逛的时候,看到别人家的月饼在外面的桌子上,觉得很好吃,不禁指指点点,这时在同村的姐姐们就回叫我们这些小的别丢人显眼,想来,一定被别人笑掉了很多大牙。在逛完回来的时候,正好拜完了,就开始大吃特吃,水果啊,月饼啊,饮料啊,胡乱地吃,疯狂地吃,反正没有人怪我们。

中秋夜有感篇七

从书中抬起头,透过朝南而开的窗户,才发现今天是中秋,一轮皎洁的圆月已经升在夜空中了。她把月光洒向大地,给大地披上了一件薄薄的轻纱。我放下书凝望着出神。看着象征着团圆的月亮,我不禁想起了一年级时和们一起过中秋时的情景。那时,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甜甜的月饼,用不标准的普通话诉说着对家人的怀念。

此刻坐在窗前,看着又圆又大的月亮挂在天上,想起儿时在乡村里和小伙伴们在的月光下追逐打闹;在月光下吃月饼、花生、瓜子;在月光下听父母谈论话题……可是,这样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一起玩乐的伙伴也四散而去,奔向大城市。

中秋节是家人团圆的象征,可是一些远在他乡的游子们却难以与家人团聚。钱学森,一位闻名天下的巨人,在美国的21年间,是多么想念家人啊!可是为了祖国的建设,夜以继日地学习和研究,为的就是早日回到祖国,为国家做出贡献。钱学森在中秋佳节,思念祖国的心情,我们都能感受到。

再说保卫祖国的边疆战士把!在中秋节,他们看着圆月,却不能与家人团聚,俗话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话虽说是写九九重阳,但用在战士身上,却一点也不为过。战士们为了祖国,了与家人团圆的机会,多么伟大的精神啊!

…………。

中秋夜有感篇八

中秋的夜是美好的。阴暗的月牙会变得又亮又圆,一大家人常常会聚在一起,吃着月饼,共享月光,相互谈天!

但今年的中秋之夜似乎有些不尽人意。大雨不断地拍打着地面,天上连颗星星都没有,更别提赏月了。

虽然缺少了一种韵味,但中秋的气氛还是有的.,我们一家人把桌子搬到屋檐下,桌上堆放着多种样式的月饼,依旧谈笑风声。

雨愈下愈大,愈下愈急,老天仿佛没有停下的意思。

不知是谁突然提到了近期的沉船事故,我的心一下子变得沉重!

我回到屋子里拿了几只蜡烛点燃,大家问我点蜡烛做什么,我只是说为了更增添节日气氛。但其实我是在为生者祈福,愿逝者安息。

透过烛光,密集的细雨还在不停的坠落。中秋之夜,显得有些凉意。

中秋夜有感篇九

寂静的小村子里。

“叮铃铃……”一间稍显破旧的房子里响起一阵电话铃声。

脊背佝偻的老人拿起电话。“喂,你是?”

“妈,我是你儿子。

“哦,是儿子来电话了。老头子,快过来!”

“爸,妈,今年不回家过中秋节了,公司有事要忙。我已经给你们寄了几盒月饼,你们自己吃吧。我还有事,先挂了。”

“那你……”

“嘟,嘟,嘟……”

老人话还没说完,那边就挂了电话,传来一阵忙音。

一家三口围坐在一起吃着饭,餐桌上摆满了各种佳肴。灯光耀眼,整间屋子都被照的亮堂堂的。

“爸爸,爷爷奶奶怎么不来和我们一起过中秋节?”幼小的儿子问道。

桌前的两个人对望了一眼。“小宁乖,爷爷奶奶说今年要在家里过中秋呢,爸爸已经给他们寄去了几盒月饼了。”

“哦,那我们快吃饭吧!”

“嗯,快吃吧,菜都凉了。”

一家人的欢声笑语传了好远。

屋子里亮着微弱的灯光。两个老人坐在一起,吃着儿子送来的月饼,却都觉得味同嚼蜡。

“唉,好久没有回来了。”老人深深叹了一口气。

一阵带着丝丝凉意的秋风从窗外吹进来,明明还不到深秋,却凉得透心。

几只来不及离去的知了,声声鸣叫深深忧愁。

天上一轮皎洁的满月高高悬挂着,显得那般萧瑟、冷清。

又到中秋月圆时,梧桐叶落了。

中秋夜有感篇十

又是一年中秋佳节,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弟弟坐在阳台上,仰头凝望天空那一轮皎洁的明月。

天空是一种幽深的紫色,明亮的月亮高高挂在天空,弟弟指着一朵乌云说:“姐姐你看,有一朵乌云要遮住月亮了!”真的啊,那一朵乌云慢悠悠地飘过来,遮住了明月,把它分成了一大一小两个部分。

妈妈笑笑安慰他说,不会的,今天是中秋,一切都会很美好。几分钟后,那朵乌云飘走了,我们笑起来,月光温柔地笼罩着我们。

是啊,今天是中秋,有人和家人团聚在一起,有人千里相隔,但,那轮明月永远不会黯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无论身在何处,有月亮的地方,就不会有孤单。

中秋夜有感篇十一

中秋节到了,我们童星乐园举办了一场丰盛的中秋宴会。同学们带着各种各样的月饼来参加这次宴会,有洗沙月饼、火腿月饼,还有黄澄澄的五仁月饼。

老师宣布宴会开始,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五仁月饼,轻轻地撕包装袋,月饼和包装袋摩擦的声音很悦耳,只见红褐色的外壳上有些奇怪的图形,用手轻轻一摸,感觉很松软,很油,托在掌心里沉甸甸的,轻轻闻一下,一股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人忍不住垂涎欲滴,真想一口把它吞进肚里。

接下来是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我们要把月饼装饰得漂漂亮亮的,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我们小组制作的是双龙火焰套餐,首先,我们要把绿油油的白菜放入盘中,然后把月饼放在白菜上,再用刀叉把苹果切成三块,放在蜡烛旁,再把葡萄放在月饼上,点上蜡烛,就完成了。

其他小组做了“小皇冠”、“美丽的花坛”、“月饼拼盘”等。

中秋夜有感篇十二

从书中抬起头,透过朝南而开的窗户,才发现今天是中秋,一轮皎洁的圆月已经升在夜空中了。她把月光洒向大地,给大地披上了一件薄薄的轻纱。我放下书凝望着出神。看着象征着团圆的月亮,我不禁想起了一年级时和们一起过中秋时的情景。那时,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甜甜的月饼,用不标准的普通话诉说着对家人的怀念。

此刻坐在窗前,看着又圆又大的月亮挂在天上,想起儿时在乡村里和小伙伴们在的月光下追逐打闹;在月光下吃月饼、花生、瓜子;在月光下听父母谈论话题……可是,这样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一起玩乐的伙伴也四散而去,奔向大城市。

中秋节是家人团圆的象征,可是一些远在他乡的游子们却难以与家人团聚。钱学森,一位闻名天下的巨人,在美国的21年间,是多么想念家人啊!可是为了祖国的建设,夜以继日地学习和研究,为的就是早日回到祖国,为国家做出贡献。钱学森在中秋佳节,思念祖国的心情,我们都能感受到。

再说保卫祖国的边疆战士把!在中秋节,他们看着圆月,却不能与家人团聚,俗话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话虽说是写九九重阳,但用在战士身上,却一点也不为过。战士们为了祖国,了与家人团圆的机会,多么伟大的精神啊!

…………。

我望着月亮想了很多很多。凉风习习,夜已深深,我躺在床上,做起了关于月亮的梦…;。

中秋夜有感篇十三

中秋虽到,月却消失不见,家里也很冷清。十五的时候,姥爷带我买了些文具和菜,虽说家里不团圆,但我们还是做了团圆饭,姥爷今年已经是第二年没人与他过节了,在家里,为了能让姥爷开心,我天天与表妹佳一视频。姥爷在中秋晚上的饭菜做得也挺丰盛的,比普通时候多做了好几个菜。我每天都会和姥爷聊会儿天,姥爷似乎开朗多了。我也很想妈妈。虽然姥爷在表面上显得若无其事,但我晚上起来喝水时,总会听到姥爷的抽泣声。

中秋节那天,我还陪姥爷去了姨姥姥家,姥爷看着姨姥姥的女儿一个个回来,变得更伤心了。本来我是想让姥爷和姨老爷唠唠嗑,但我没想到他更伤心了,我也很伤心,看着别人家的孩子都和妈妈团聚了,我更想念妈妈了。家里有许多月饼,但,我和姥爷都没有吃,月饼代表团圆,但我们家却一点儿也不团圆。我还是很开心,我还有姥爷,他会带我买许多好吃的,会叫我起床,会帮我晾上水,我不用奢求别人,我觉得,姥爷也可以像妈妈一样照顾我,虽然没有妈妈那种亲情。

我想对姥爷说,虽然这个中秋没人陪你过节,但你还有我,我可以做家务,刷碗、烧水、做饭。如果明年妈妈他们还是没有陪您过节,那我还陪您过。姥爷,开心一点,想想你还有我,有你,就是团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63155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