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本书,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总结和概括。写总结时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清晰度,避免使用模糊和含糊不清的词汇。在这里,我们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一些总结的样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
看傅雷家书有感心得篇一
父母是我们身边最贴近的人们,他们时刻关怀着我们,在身边教导着我们。同样是父母,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沟通。正是这一封封的书信,感动着我们,打动着我们。
傅雷是我国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看傅雷家书有感心得篇二
“我常问到你经济情景,怕你开支浩大,演出太多,有伤身体与精神的健康;主要是因为我深知一个艺术家在西方世界中坚持独立多么不容易,而惟有经济有切实保障才能维持人格的独立。并且父母对儿女的物质生活总是异常关心。再过一二十年,等你的孩子长大以后,你就会体验到这种心境。”
羡慕傅聪有一个好父亲。
翻译家傅雷在儿子傅聪留学海外的过程中,先后写了近百封家书给他,教导他立身行事、爱国成才,把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融入了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中。由这些信件汇集而成了《傅雷家书》是一本教导中国孩子如何做人的书。
静静翻开《傅雷家书》,如深沉父爱一样,有许多足以令我感动的`细节。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我的译作。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的父亲。父亲是个严肃而又幽默的人,小时候,记忆中的他总是喜欢轻轻抚着我的小脑袋,给我讲历史故事、唐诗宋词。而此刻,随着我的开销越来越大,父亲也外出赚钱,许久才回来一次。而他却没有像傅雷一样,不知疲倦地给我写信。可是我明白,父亲仍是很爱我的。
看傅雷家书有感心得篇三
略微读了一些傅雷先生写给儿子的家书,一种思家的情绪涌上心头《傅雷家书》全书流露出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也不乏一位父亲独有的不可抗拒的威严。
傅雷教子是以严厉著称的,曾经想他们的父子情意未必很好,然而我发现我错了。傅聪留学海外,在那样的年代,书信成了的通信工具,他对父亲的感情也在一封封的家书中表露无遗。他们不仅谈艺术学习,谈生活恋爱,谈做人修养,甚至一个小小的错别字,父亲都会指出来,他对学问的严谨态度可见一斑,他能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将一件件大事深入浅出地描述出来,深刻但不艰涩,给人启迪。
生活变形的魔爪不断压榨他的才思,摧残他的身心,而先生却一直在妥协与坚持中盼望能看到他所企盼国度的崛起,他一生都在坚持,即使别人认为是偏执的狂热,他从未放弃。对人生哲思的深透,对音乐艺术的独到与进取,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化解渗透,思想的矍铄敦促着他永远秉承一颗澄澈的赤子之心,乐观向上地化解时代的伤痛,拓宽着生命的宽度。
虽然先生自命过于偏执的缺点为生活添堵不少困扰,但丁点尘垢却掩不住金子的涤亮。他拥有太多让人称颂的品格,再融入先生自个雅致的生活感悟,以至于觉得那些形容词像枝柳般地脆弱贫乏。在道不尽的人格美丽中,于我最感动的便是先生对艺术独特高雅的见解以及谦卑乐观,孜孜不倦的生活态度,让一个美学初识者跟对生活迷惘的人在恍恍惚惚中,抓住了可以令她坚定的自信。
在对艺术的品味中,先生主张嵌入生活与自然,调衡感性的流动跟理性的坚持,在东方的超脱、恬静、中庸跟西方的热情、活泼、开明中取得恰当的平衡。然而最主要的是为生命的艺术注入纯真的心跟情,“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
在很多令现代人困惑的问题上,先生的见解都为我们解说了答案。对名利的取舍,艰苦的磨难,生活的哲理,艺术的本质,性情的锤炼上,都如高明的火炬一样,为我们驱赶黑暗,重现星月。
所以,对于这么一位在时代浊流中越发澄亮透彻的精神伟人,除了深深的追思,我还有深深的敬佩。
看傅雷家书有感心得篇四
傅雷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傅雷家书》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了中国的典范父母。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傅雷教子是以严厉而着称,我以为他们父子的关系固然是不太好的,而读了此书之后,想法有了极大的改变。傅聪至海外留学,与父亲的联系自然只能依靠书信,于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疑。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子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
做为父亲,傅雷即可亲又可敬,尤如心心相印的朋友,傅雷对待孩子除了严肃、严厉外,又不失细致入微的关怀、体贴与温馨。在孩子经受痛苦时,傅雷鼓励孩子说:“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在书信的来往中,我们分明可以感觉到一位父亲对孩子的谆谆教诲。书信的主题很广,也很杂。
身为美术评论家的父亲,总是与孩子评论国外的钢琴曲。巴哈的,亦或是贝多芬的,也有可能是肖邦的。也在同一首曲子上进行讨论在壹陆陆零年贰月壹日夜的信,甚至还附带了关于莫扎特的较为全面的音乐笔记。
同时又身为教育家的.父亲,在每一次书信的来往中,都没有提出大空话,而是以孩子的一些举动,来以亲切的口吻告诫孩子。在壹玖陆零年捌月伍日的书信上,因为孩子将“聪”字的草书写法不对,傅雷先生指出,并希望他能注意。
这位父亲,也教会了孩子“礼”字的深切含义,家中吃饭时,要求孩子食不语,不许随意讲话,咀嚼食物嘴里不许发出声响,舀汤时不许滴洒在餐桌上,饭后要记住把餐凳放入餐桌下;家里的物品用完后,要有规矩地放回去,非凡是书,不可以随意乱放;对人客气,尤其是师长或老年人,说话时态度要谦和,手要垂直放在身体旁边,人要站直,即或坚持真理也必须注重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等。
1954年,翻译家傅雷之子远赴波兰学习音乐,于是傅雷便将叮咛与牵挂写成一封封家书,寄往国外。多年以后,傅聪成为世界著名钢琴演奏家,而傅雷夫妇已在“__”中去世。后来傅聪回忆起《傅雷家书》说,我不敢看,每一次要看都太激动,整天就没法工作,太动感情了,没法看。
《傅雷家书》每一句话,看似是对孩子的建言,又似乎是暗示我们应该去体谅父母。虽然有许多的暴风骤雨,但父母永远是我们的港湾。
看傅雷家书有感心得篇五
喜欢在炎热的夏日午后,找一处清凉,捧一本书,书页被指尖翻动,跟随笔者走一段别有趣味的旅程。这一次,我在傅雷家书的字里行间中看到了疼爱、培养与希冀。
傅雷,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成就卓越,但在这本书里,我看到的傅雷更多是作为一个父亲。
“孩子”“聪”是傅雷在书信中对儿子傅聪的亲切称呼,每一个字眼无不深深藏着一个父亲对自己儿子的疼爱。在送别儿子的月台上哭成泪人,仿佛又出现以前失恋的经验,这是不舍;在儿子走后的第二天就想写信,与妻子不停回忆儿子二三岁到六七岁之间的小故事,这是想念;从心里感谢傅聪之前一个半月待在家里的生活,高兴地与儿子成为朋友,这是陪伴……父亲,傅雷似乎变成脆弱的人,无时无刻不把心放在孩子身上,为他们操碎了心,和妻子却觉得只要儿子的来信上写着“亲爱的爸爸妈妈”就无比满足。
每每看到这些眼眶总是情不自禁地湿润,因为自己的父母也和傅聪的父母一样把自己生活中的很多小事安排妥当却毫不埋怨,但可以因为我的关心开心不已。转眼间,我也要离家踏上求学之路。只要想象一下分别的画面就十分害怕,生怕看见我离开后父母落寞的背影,可是别离是难免的。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通讯方式不只书信,比起快捷的网络与快递行业,邮政似乎也慢慢的被淘汰。可是外出读书的孩子却反而少了与家里的联系。傅雷在信中对傅聪说:“妈妈说你的信好像满纸都是光芒四射。”可想而知,或许因为你的一条短信,父母也会兴奋很久,可能在睡不着的夜里会翻出那条段信再细细回味。多多与家里联系,听见你的声音,即使相隔千里爸爸妈妈们也会觉得很幸福的!
句句箴言,是对儿子的开导与培养,却也是傅雷人生中切实的体验与感受。我们的父母平时也会苦口婆心地教育我们,我们却时常嫌弃他们唠叨。可是虽然父母不是什么大人物,讲述的却是他们毕生的感悟,他们只想传授予我们,让我们少走弯路。有些苦难他们不忍心让我们再走一遭。
也许有的时候因为你的执拗,父母会着急地说:“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教就会”,那是因为他们太爱你。为人处事,多品品父母的教导与劝戒,你或许能从中体会到更重要的道理,这样方能成长!
傅雷总要求傅聪多多提笔给家里写信,除了希望儿子多与家里联系、提高儿子文笔、锻炼儿子思维,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傅聪多谈谈音乐问题。因为傅聪身在国外,见闻既广,会有许多感想和心得,也有老师和别的教授的意见。而在国内,许多青年开始觉醒又苦于没材料就常去找傅雷谈天,如此,傅雷希望傅聪尽量把国外的思潮向他们报道。对此,傅雷说:“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演讲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植!”
傅聪也是抱着一腔热情,想为祖国、为人民服务,傅雷教育他为祖国、为人民服务并不限于在国外争光,也不限于用音乐安慰人家,但艺术家还需要把自己的感想、心得,时时刻刻传达给别人,让别人去作为参考的或者是批判的资料。他说:“孩子,一个人空有爱同胞的热情是没用的,必须用事实来使别人受到我的实质的帮助,这才是真正的道德实践。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不管身在哪里,都应该有这样的抱负和行动,去靠自己的力量为祖国、为人民作出一份贡献。在心系祖国的同时,用实际行动来实现抱负才是真正的做到了!
虽然傅雷先生在文革中遭遇迫害最终与妻自双双在家自杀身亡,但他所译著和原创的作品留了下来,会如同这本《傅雷家书》一样,被后人阅读并收获颇多!
虽然只是一纸书信,在曾经的年代里却贵比万金!哪怕作为传统,也应按让它流传下去。传的不只一封家书,更多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
看傅雷家书有感心得篇六
许许多多人都知道傅雷这个人。人们通过一部数十年畅销中外的傅雷家书。来打开了解傅雷的大门。我以为傅雷家书中所包含的并不是普普通通对子女的爱。而是一部充满着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读了傅雷家书我感受到了沉甸甸的父爱。每一封信,都不长,但是每一封信中显出的父爱和期盼却和长江一般。
看完傅雷家书。我不禁想到了我的父亲,他也像傅雷一样对我十分关爱,对学习十分严格。这使我感到父爱与母爱不同,父爱是深远广大的。是我心中最大的依靠,是我强劲的力量。
人们都说,一本好书影响读者一生,使其获得许多人生的经验。而傅雷家书便是一部好书,是值得大家去品读,去细细回味。
看傅雷家书有感心得篇七
从古至今,皆说父爱如山。可我却想,父爱,未尝不可是那淙淙流水,用那温情的叮咛,将我们温暖环绕。它伴随着我们,在成长的路上一路奔流。
在我读过《傅雷家书》一书后,这种思绪又加重了几分。
“在外倘有任何精神苦闷,也切忽隐瞒,别怕受埋怨。一个人有个大二十几岁的人代出主意,绝不会坏事……孩子,我真恨不得天天在你身边,做个监护的好天使,随时勉励你,安慰你,劝告你,帮你铺平将来的路,准备将来的学业和人格。”
这封信修于一九五四年七月底。当时傅雷的儿子傅聪刚刚出国,掀开了他人生的新篇章,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
傅雷曾在外国生活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国外的情况有所了解。他不仅密切地关注着儿子的动向,还未雨绸缪地对儿子嘱托着遭遇不测时的应对方法。他用发自内心的文字,细细叮嘱着自己的爱子。
尽管傅雷一家都是书香门第,但他对儿子关心的细致入微首先从生活开始,洋溢在字里行间。“你现在住哪里,食宿是否受招待,零用钱是怎样的”是父亲首先关注的话题。
当然,作为艺术家的傅雷亦很注重儿子精神上的修养。
“你记住一句话:青年人最容易给人一个‘忘恩负义’的印象。其实他是眼睛望着前面,饥渴一般地忙着吸收新东西,并不一定是‘忘恩负义’;但懂得这心理的人很少;你千万别让人误会。”
作为艺术家,傅雷自然阅人无数、阅历广播。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性格,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同时,他也敏锐地意识到,人们对傅聪的评价褒贬不一。在傅聪自认为事业、生活一帆风顺的时候,父亲用一句叮咛,敲响儿子心中的警钟。
“孩子,这些话千万记住。爸爸最不放心的就是这些。”
读到这里,我的眼眶湿润了。眼前模糊的文字中,浮现出了无比熟悉的画面。
“八面玲珑而立于乱世。”郦道元的父亲奄奄一息,卧于病榻上告诫儿子。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朱自清的父亲依依不舍,立于人潮中嘱咐儿子。
“作业按时交,上课认真听讲。”我的父亲不厌其烦,站在车窗边叮咛着我。
让我们听听父辈的叮咛吧,蓦然发现,父爱无处不在。它一直伴随着我们,在成长的路上一路奔流,从未断歇。
看傅雷家书有感心得篇八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作为万里相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而一对父之间的通信,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得到如此多的认同,这就是《傅雷家书》不同于普通家信之处。
我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无法体会到那种互通家书时因距离而产生的淡淡的忧愁和丝丝的甜蜜。我很向往这种感觉,因此我拜读了这本《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摘编了1954年-1966年傅雷暨夫人写给儿傅聪、傅敏等的中外家信185封,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出洋在外并最终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傅聪的信件。洋洋万言,字字意涌动,阅者无不为傅雷教的精神感动。信中有对过去教过于严格的悔赎,有对儿进步的表扬和鼓励,有对音乐和艺术的指导和探讨,有对党和国家建设及运动的看法和意见,有对儿生活的嘘问和关心,“贯穿全部家书的情义,就是要儿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看一部家信录,就是看一片傅雷的“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冰心世界,我们不光明白了傅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翻译名家的原因,更会从中学到如何育成才的人生真谛。
我对书中这样一段话感慨良深:“说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实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我们一辈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但永远是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由此我想到一个故事。以前有一面破碎的镜,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到剩余的,以重新组成原有的镜的面貌。一路上它由于自己有棱有角,滚得很慢,从而领略到了一路的可餐秀色。当它千心万苦地找到了所有碎片,“破镜重圆”时,它成为了一个整圆,滚得很快很快,一路上的风景在刹那间掠过。其实我们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们现在的不完整,把我们带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对的完整。而真正当有一天,所谓的完美在身上发生时,我们倒有可能失去很多。
傅雷教是以严厉而著称,我以为他们父的关系固然是不太好的,而读了此书之后,想法有了极大的改变。傅聪至海外留学,与父亲的联系自然只能依靠书信,于是父之情便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疑。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掩卷后对书回想起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傅雷对艺术甚深的造诣。傅雷对于艺术尤其是乐曲的领会,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这便使我不禁想到,大凡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人,在艺术领域也有着较高研究。也许便是因为文学和艺术是相同的吧。不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人读完了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而风格迥异的各类乐曲,也会带来相似的结果。秀美的散文,带来的是有如欣赏了欢快的咏叹调后的愉悦;沉重的小说,带来的便是如同悲恸的交响曲给人的震撼;诙谐的杂文,带来的会是歌剧般幽雅的场景和事后无尽的思考。细读完这本《傅雷家书》,感觉是像戏曲那样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
《傅雷家书》全书是一个父亲在循循善诱,读来很亲切,既饱含了对儿的深情,也有着父亲独有的不可抗拒的威严。
读了《傅雷家书》,感受的是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父之间的感情因为艺术的崇高而得以升华,成为一份取之不尽的人类精神的养料。
看傅雷家书有感心得篇九
《傅雷家书》是由傅雷和妻子给他们的孩子所写书信的一本合集。它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让我知道如何做一个好孩子,也让我懂得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更让我知道如何去面对人生。
从书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甚至有些刻薄的人。这是因为他的身世,傅雷自幼丧父,童年时母亲家教严格。傅雷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正如这本书封面上所提:“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他的确是孤独的。
当了解到这些时,我曾想过:傅雷是一个如此“孤独”又学识渊博的人,那么他对家庭,对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是否也十分淡漠呢?读完书后,我发现我的猜测与事实恰恰相反。
傅雷作为一位父亲,他对孩子的感情是十分丰富的。每天写信时,他不仅仅写自己的生活如何,还会向孩子介绍自己的同伴,有时更会在那遥远的地方,以书信的形式指导孩子如何学习,怎样去学。他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一位十分称职的父亲。他对孩子的爱跨越了空间的阻碍。
再来看看他的两个儿子,傅聪和傅敏。用现在的家长经常说的话,两人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一直出类拔萃。从《傅雷家书》中可以看出这些书信大多数是写给傅聪的,傅聪自小学习钢琴,并且在学习上从未落后。他多次获得了国际钢琴大赛的奖项。这不禁让我想:他的父母不在身边,他是怎样做到这样优秀的呢?答案无疑是他的自主,自觉了。
《傅雷家书》是本书,更是一个真实的环境,我仿佛置身其中,看到了傅雷一家由书信连接的温情。
看傅雷家书有感心得篇十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傅雷家书》这本书,是由傅雷写给他的儿子傅聪的家书组成的,阅读完这本书,我有感而生。
一篇篇家书,都流露出傅雷对儿子的关爱和盼望他有所成就。傅雷对于傅聪,是关爱他的爸爸,也是一个互相帮助的朋友。
合上书本,傅雷的形象挥之不去,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可当我看完了这本书后,对父亲的话,似乎有了新的理解。那一句句叮嘱,一声声责备,都是他对我无尽的关爱,相比于温柔的母爱,父爱更深沉,更深远。
每个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方式都有所不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与父母换位思考,理解和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看傅雷家书有感心得篇十一
与其把世界上的人分为男人和女人,倒不如分为熟人与陌生人。根据最新的统计,截止2015年,全球共有73.47亿人,并且持不断快速增长的趋势,全球每天有38万人出生,平均每年增长7757万人。
世界这么大,陌生人总是无法忽视的存在。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两个陌生人仅有的,也是的默契,便是修养。
《傅雷家书》很久以前便有耳闻,母亲也是近乎狂热地崇拜了好久。它是由次子傅敏将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编纂而成,在文坛中也是轰动一时并且畅销不衰,拥有极高的地位。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_”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十二年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从出国留学、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
这些家书并没有华丽的辞藻或是绝妙的文笔。它们很朴素,不经脂粉钗环的妆扮,却饱含着一种种鲜明而真实的情感,或是思念,或是悲伤。傅雷作为一位父亲的复杂心理在寥寥数笔中浮现——他身为人父,需要在儿子面前树立威严。但威严就势必会减弱父亲对儿子的慈爱,他会去打、去骂,可他又想好好去爱、去呵护。
但最让人震撼的,不是傅雷对儿子的情感,而是傅雷对儿子的教育。傅雷的家教里不仅有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面的教育,更有着其个人思想的折射。
而其中的一些经验,可能你活完这一辈子也体会不到。
家教好坏的最集中体现在修养上。一个人的修养能完美折射出一个人的文化、知识、素质,也决定着一个人的性格、境遇、交际圈,乃至人生。
在中国,日本好像并不受人待见。也的确,他们在战争中的暴行确实令人发指。但无可厚非的是,日本的国民修养绝对是要比我们高一大截。日本的文化是从我们中国传过去的,但区别在于我们把大部分都抛弃了,他们却传承了下来,并演变成了一种生活的习惯。他们会在称呼彼此的名字后加上敬语“君”;“谢谢”二字更是不离口;初次见面会想对方鞠躬,并说上一句“请多关照”。或许有些形式主义,但修养也正体现在这里。
英国哲学家洛克曾经说:“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就会成为粗暴,学识就会成为迂腐,机智就会成为逗趣,质朴就会成为粗鲁,温厚就会成为谄媚。”
你有你的界限,我有我的区间,彼此不逾越,互相不侵犯,这种心照不宣地为对方考虑,是善意,是默契,是修养。
你我山水相逢,而修养是的名片。
看傅雷家书有感心得篇十二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他们的儿子:著名钢琴演奏家傅聪、英语特级教师傅敏等的一封封书信,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浓浓的父爱母爱。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
傅雷,不仅仅是一位著名的'中国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的重要缔造者之一,还是一位严格慈爱,挑剔啰嗦的父亲,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他用自己当年的经验,亲自教导儿子做人谦卑,待人待事严谨认真,积极乐观的面对挫折与困难,获得成就时不骄傲,不炫耀,礼仪要得体………不但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而且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成为一个“德才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从不溺爱孩子,尤其在生活细节这方面。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高度”,傅雷先生对此深信不疑,更是在儿子的生活中付诸了行动。例如:他教育儿子,食不言寝不语,尊敬师长,态度谦卑,不骄不躁,不气不馁,不乱动别人东西,用完物品要有规矩的放回去,手不能插在上衣的兜里,这样比插在裤兜显得更无理;从小就要学会理财,懂得节约,未雨绸缪,养成存钱记账的习惯……哪怕是吃饭这样的小事也一丝不苟。
吃饭时,傅雷的孩子们必须坐如钟,手肘的姿势必须端庄,雅正是否妨碍了同席之人,不得发出令人厌烦的咀嚼声,勺子筷子不可以把碗碰出响声。不可以挑食,有一次傅聪没有遵守父亲的规章,傅雷就罚他只准吃白饭。倒是卓有成效,傅聪再也不敢了。
看傅雷家书有感心得篇十三
读傅雷先生给孩子的信,眼前总是浮现起那沉默坚实的背影,那信中的叮咛,是那样的亲切,或许天下父母都是如此吧。
我想傅先生对于孩子而言,是慈父,不住地牵挂;是严师,不倦地教诲;是益友,不时地交流着。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密切地关注者,却又懂得要放手。在这一收一放之间,那一封封家信,变成了孩子和父亲联系的那根线。
想当初,意气风发的孩子离开父母,只身前往异地求学。最初那几天傅雷先生精神波动很大,不时回想起孩子幼时的情景,又快乐有惆怅,在信中更是写出了“我从来没有爱你像现在这样爱的深切,而正在这爱得最深切的关头,偏偏来了离别。”如此深情的话语。其对孩子浓浓的爱可见一斑。
而在孩子学习上,他却是一点也不含糊。要求孩子将计划详细地写出来,直截了当地指出孩子的问题,与老师直接沟通。在孩子面临抉择不知如何是好时,他也为孩子理智地分析,提供参考。在傅聪海外求学的时光里,傅雷用一封封信,教育培养着孩子。
傅雷先生曾说“我想时时刻刻,随时给你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他确实做到了,在他的注视下,孩子认清了自己的信念,顺利地扬起了人生的帆,向着未来启航。
父子之间分离的漫漫十多年,就靠这高精尖张张浸满爱的纸页,像一根线一样,连缀起来,不论孩子身在何处,拉一拉线,便知对方怎末样,仿佛从未分离。
在家信中,傅雷先生的一段话令我沉思,“我们做父母的,为了儿女,不怕艰苦,不辞劳苦,只要为你们好,能够有助于你们的,我们总尽量的给。希望你也能多告诉我们,你的忧,你的乐,就是我们的,让我们永远连接在一起。我们虽然年纪会老,可是不甘落后,永远也想追随在你们后面。”
每当我读着这段话时,总感觉有个东西在叩击着心底的门。最近几年,我朝着自以为好的方向赶路,对于父母的话也只是听听,从不把自己内心的快乐或悲哀告诉任何人,在自己的小天地中独自捉摸着。快乐自己体会,悲伤也一人承担,以自我为圆心画一个界限,与他人在心灵上隔绝。但这样真的很累,高兴之后便觉得索然无味,忧郁的时候便不知是痛心还是茫然。
一段话点醒了一直彷徨无措的心,重新连接起那根线,才感觉到我不是独自一人,父母一直在背后支持着我,紧紧跟随,一步不落,关注着我在成长路上跌跌撞撞的身影,不曾远离。我曾苦苦追寻的良师、知己,到头来教给我最多最细致最全面最细致的人,真正了解我,关心我,一心只为我着想的人,就是曾被我拒于千里之外的父母。
那根线,一头连着我,一头连着父母,用同样的血和深切的情组成,无论在何处,都能感受到一种令人升起斗志的力量。
看傅雷家书有感心得篇十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的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读《傅雷家书》读书心得有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在读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子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傅雷不愧是好父亲能以如此的心态和耐心来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如何有这种力量呢这种伟大的父爱可以说影响了傅聪的一生为傅聪走向未来做出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傅雷所写的这些书信也就是非常重要的给傅聪上了一堂人生课让他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
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他对子女从不苛刻。而且他对傅聪的音乐事业十分的重视。傅聪事业的点点滴滴都非常的在乎这让傅聪十分的感动。
其实我们身边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自己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
傅聪的母亲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也给她的儿女写了好几封信。信中充满了对子女的关心和怜爱。同样她对于傅聪的音乐事业也非常的在乎这也同样让傅聪十分的感动他也明白了母亲的爱对他有多重要。
这本《傅雷家书》真的让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能够更好的和父母沟通。
傅雷给儿子的家书中饱含着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期望,满含着对艺术、人生的思考、对立身处世的叮嘱。小到对音乐的见解,大到国家大事,字里行间,满含着爱。
回望宋代,陆游年迈时“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满纸空。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自叹徒劳,却又“寄语红桥桥下水”,不甘浮于心间,借水怀人。
回望明代,袁凯百无聊赖时收到家书,却“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只有家人的期盼。
回望近代,傅雷在一封封家书中告诫儿子,当儿子取得成就时又丝毫不吝啬他的赞扬——“东方升起了一颗星,这么光明,这么纯净,这么深邃;替中国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世界纪录!”信中,傅雷对儿子也极为严格,将错误严肃地提出来,严厉地要求儿子一一改正,但是,这无不表达着父亲对儿子的无限期盼和爱,即使相隔千里,儿子的身边总有一个谆谆教诲的父亲,教他立身处世。信中同时暗含着苦,令人唏嘘——父母不能陪伴儿子的苦、傅雷夫妇不能见到孙子的苦、傅聪未能尽孝的苦……种.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汇成一封封书信,将自己的思念寄给远方的亲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却不能洗刷内心的思绪。即使异地相隔,也不能阻断亲人那熟悉的字迹,那倍感亲切的家书。
在二章谈艺部分,傅雷做为一个智慧的长者向儿子傅聪和读者讲述了一些道理,让我们懂得了,人生的智慧与道理;让我们明白了,我们都是追梦人。在追梦路上的我们或许会迷茫,但是有了傅雷先生的引导,我们也许会在追梦路上更加坚定,更加乐观。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第二部分中的那句话:“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会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在黑暗的角落中独自享受着孤独,才会有那么多的名人崛起。头悬梁,锥刺骨,十年寒窗苦读,才涌现出了那么多的人才;闻鸡起舞,披星戴月,才会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才会知道刻苦学习的乐趣……那么多的优秀人才,谁不是忍受着孤独,独自一人钻研着学术。也没有谁是不经历孤独,而创造出来的美好。
我们在享受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和拥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时。我们不能忘记,是那些伟大的人带给了我们这样美好的生活。他们在孤独中创造着一切,在学习生活中,很多人不能忍受孤独,将坏习惯养成了个性,忘记了思考和探究。网上传着这样一句话:“许多人等把命运交给星座,把努力交给鸡汤,把考试交给锦鲤,然后对自己说:‘听过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他们过不好这一生,但有的人却能过的很好,因为那些成功的人,曾经体会过和成功等同的代价——忍受孤独。
让我们学习孤独,忍受孤独,体会孤独,享受孤独。即使有人对你说,努力根本就没有用,你只是在自欺欺人,装模作样罢了。但在这个世界上,人最不需要做的就是向别人证明什么,你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浪费在重复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那意味着你将重复别人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在追求梦的旅程中,我们应该享受孤独,体会孤独,走一场用脑与心相对的征程,探索那神秘的内心世界。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父母是我们身边最贴近的人们,他们时刻关怀着我们,在身边教导着我们。同样是父母,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沟通。正是这一封封的书信,感动着我们,打动着我们。
傅雷是我国着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初看《傅雷家书》的时候,首先感到的是傅雷心切和望子成龙,字里行间句句流露出对子女的严格而深刻的教育,每封家书都映照出他对子女的爱之切和情之深。像所有中国的父亲一下,傅雷对子女的爱是热烈而又深沉的。他把行动上羞于表达的爱,当面说不出来的话通过书信传递给子女,使孩子虽然远在国外,但一样体验到父亲浓浓的爱。我在读《家书》的时候,我时常会想:我的爸爸妈妈又何尝不是这样,他们对我或者正面教育,或者循循善诱,都是因为爱!
读《傅雷家书》,我受到了很多的成长教育。傅雷先生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谦虚待人、谨慎做事、礼仪得体;遇到挫折不气馁,取得成绩不骄傲,做人要有气节、有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我很庆幸在初三这个暑假读到了这本书,因为我正处于摆脱青涩,探知世界,走向成熟的人生关键阶段,还有很多内容我暂时还不能完全理解和接纳,但正像我爸爸对我所说的:“这本书值得你一直读,读一辈子!”
读《傅雷家书》,我震动的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他敢于让儿子自己去闯,支持孩子有自己的选择。傅聪虽有磨难但最终成为了享誉世界的音乐家,这与其父亲支持他大胆地闯是分不开的。傅雷让孩子从小就出去冒险,接受挫折教育,独自应对国外生活的种种挑战,而不是溺爱孩子。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我们所有人都不能依靠爸爸妈妈一辈子!
看傅雷家书有感心得篇十五
是一本沉甸甸的书,并不是正因它厚重,而是因为它里面包含的都是爱。它就是《傅雷家书》,一本关于爱的书。
没读过《傅雷家书》之前,我以为只不过是一封又一封枯燥无味的家信罢了,为什么要编成一本书来让我们阅读呢,可是,当我认认真真地读完这本书后,我完全消掉了我这个认为枯燥无味的想法,这本书竟给我带来了无数启示,从中我感受到更多的是父爱!
这本书主要是傅雷在书信中告诉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艺术,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他教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对儿子积极的引导。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而且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
家书中,傅雷不忘时刻教诲儿子,没有一丝的溺爱,既教他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常像朋友一样与儿子闲谈,与他交流音乐、文学、艺术等等,扮演着一半父亲、一半益友的角色,他无疑是儿子的良师益友。
《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的历史,开启了一扇不大却能看清一切的窗户,很好的为我们保存了那个年代珍贵的记忆,正因为有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明了的阐释出来,它不仅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生行事的准则。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我的父亲,在现实中又何尝不是这样,他虽然不是像傅雷那样的伟人,但是他给我的爱却并不比傅雷给傅聪的爱要少。他事事为我着想,为我考虑,他给的爱是永远不能与任何人相比较的。他虽然不能讲出许许多多为人处世的大道理来,但是,他的教育方式和处事态度也是非常好的。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当我们面对成功时,要坦然谦虚,面对失败时,要积极进取,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音乐,这些高潮和低潮构成了精彩的人生,坦然面对,才能真正幸福。这句话给了我深深的启迪,我一定会永远铭记。
看傅雷家书有感心得篇十六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思考着突破重围的方案!450字作文那年,阿盼和天碧都读小学二年级,她们俩人情同手足,常常拉钩说“大家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哟。二、根据《鸟的评说》,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为了得到身心解放,我会在周末美美地干上一场游戏大战;可是玩了没多久,由于温度升高,冰块溶化了。
当要回头写读后感时,我觉得很不容易。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很难写出一些实用的感想。所以,在这里我只是记录一些读该书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
首先,从形式方面看,《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触吧。根据自己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因了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如果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意义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但绝不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
点评:除此之外,其他比如,关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关系,应当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际或宇宙的视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为真知灼见,无不闪耀着理性的灵光!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看傅雷家书有感心得篇十七
傅雷先生曾在给儿子傅聪的信中说:“孩子,你就像那欧洲的河,莱茵,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碧波荡漾。”这句话中不乏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欣赏、赞美与拳拳爱意,但更多的却向我们阐明了一个哲理:人人心中都有条河流,或源远流长,或汹涌澎湃,都展现出别样的风采。
翻开《傅雷家书》,书中不止有傅雷夫妇的嘘寒问暖,更有父子、母子对哲学的探讨,对人生的理解。“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通’,方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一句句的话语如一道道灵魂之浪,启迪着傅聪的心灵。我认为傅雷先生心中的河流是长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他有父亲的宽厚与仁慈,也有严肃和认真。面对孩子,不辞辛劳地寄去一本本书籍,一封封家信,有时展现江平岸阔,风正帆悬,对生活充满信心;有时展现大浪淘沙,惊涛拍岸,嫉恶如仇的态度;更有遇到不公,宁折不弯、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这一切,都在他心中的江水里奔腾着翻滚着。
长江的伟大,在于其深厚渊博,宽广无垠的胸襟;而京杭大运河,则在于其哺育众生,敦厚淳朴的品质。我认为,傅聪的母亲朱馥梅心中便有一条这般的河流。她的文字朴实无华,却仍能感受到满纸的母爱温暖,如那平缓如镜的运河之水温润婉转,晶莹剔透;她所表现出来对儿子的关切,对丈夫的体贴,化为那涓涓河水,悄无声息地浸润着我们的心灵。
心灵的碰撞,迸发出热烈的火花;精神的河流之交汇,亦在水乳交融之间,使思想变得愈发深刻。傅雷夫妇在家信中常提及对文学、音乐、艺术的见解。“要使你的思想深邃,必先训练你的文笔。”傅雷先生对傅聪如是说。百川入海,方见大海的广阔。傅聪在与父母一次次的书信交谈中也升华了自己的思想。傅雷先生也毫不拘束,在与儿子的信里,宛若知己攀谈。父亲充满正义,言行一致的性格深深地影响了傅聪,如一双无形的手,指引着他,让他永保一颗赤子之心。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条河流,每个人都是世间独特的存在。但惟以淡薄、专一的心态,不懈努力,方可明静如初,闪耀出夺目的光彩!
看傅雷家书有感心得篇十八
聪儿,让我再叫你一声聪儿。我是爸爸,你的爸爸,傅雷。往事如烟,我的脑海仍印着你的音容笑貌,这让我回想起一个又一个秉烛写信的夜晚。
1954年1月18号,离别的夜总是充满寒气,我第一次提笔用文字载起我对你的思念。
我在中国,你在赴波兰比赛的路上。
你还那么年轻,只身一人去异国他乡,又叫我和__怎么放得下心?千言万语融进信里,每一个字,每一处标点,都凝聚了我如奔涌的洪流般的爱与关怀。你一定还记得吧!在波兰的夜里,你读着家书,和千里以外的我,畅谈音乐的艺术,看着你亲切的字,我们仿佛也在彼此跟前,促膝长谈,亲子共乐。在波兰满溢掌声和鲜花的领奖台上,你享受成功的欢乐,我在遥远的中国也欣慰地笑了,但我拿起笔写下的却是警醒的言语,我希望你不要被喜悦冲昏了头脑,要分析不足,继续努力,要记住骄兵必败!
很高兴你听取了我的告诫,在音乐的路上你过五关斩六将,越走越远,取得了大成就。
1962年,我在中国,你在全球巡演。
你来信分享的各地见闻让我高兴,你仿佛是我的眼睛,带我环游世界。我更高兴的是,你是我的骄傲,更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你让中国的声音在全世界奏响,就像我在信中所希望的,你始终怀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你做的很好。
1960年和1962年是你人生中两个重要的转折点。
1960年8月,我和妈妈听闻你订婚喜讯,也是兴奋得无法入眠,从那时起,我真正发现,你是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了,我在信里也谈了维持婚姻的妙方。1964年8月,更是值得去庆祝,一个新生命诞生在你的家庭里,即使我在中国,你在英国,也冲不淡这骨肉之间浓浓的爱意。我祝福你,孩子!你在人生之路上又更进一步。我们日夜期盼着你们的来信,孙儿的照片,妈妈更是用爱的思念打好了一件件毛衣,期盼有朝一日你们一家三口出现在我们面前。
所有美好的幻想都在1966年9月化成了泡影。我在天国,你在人间。
对于我的离世,我只能千般遗憾哽在心头。我要与你诉说,却早已阴阳两隔。我要和你道歉,却这样匆匆地离开了人间。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孰不知我的全世界都是你。我多想再陪陪你,可惜再也不能见到你了,我的爱,我的叮嘱,我为人处事的经验和我满腔的爱国热情,都已融进那一封封泛黄的家书里。想爸爸的时候,翻开家书吧,那是父爱凝成的信纸,以爱之名为你抒写,书信无言,此时无声胜有声。
我的孩子,你的父亲永远爱你,以文字为载,会永远陪在你身边,千秋万代,从古至今。
看傅雷家书有感心得篇十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都说父爱如山,爱得深沉。《傅雷家书》正是一部具有非凡意义的教育篇章,充满了父亲对于儿子的殷切期望。下面是小编整合的《傅雷家书》阅读有感心得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捧起《傅雷家书》。这本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充斥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关爱及严格要求,洋溢着浓浓的父子情深。它让我感觉像戏曲那样给人以脱俗的氛围和无穷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当成了对社会,对祖国的一项光荣的义务和责任。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把教育提升到这种境界,但是对子女的关心爱护,却是永恒的,不变的。
我的父亲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父亲把教育我当成首要任务,他在我身上耗费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每当亲朋赞扬我取得的成绩时,总不忘夸夸父亲这个“大功臣”,而父亲满是沟壑的苍老的面容上总会现出幸福的笑容。
不知从何时起,父亲开始在我耳边“唠叨”,大概就是些人生哲理,处事方法。那时,不明事理的我总觉得不胜其烦,常常敷衍了事。不知道傅聪有没有排斥过这种“唠叨”?不过想来是没有的。他完整的保存了父亲的书信,保存着这笔精神财富。如今,我逐渐读懂了父亲,也逐渐重视父亲的谆谆善诱。虽然父亲的说教我无法以书信的形式保存下来,但是在我心中,那永远是一笔无价的财富。
父亲依然忙碌,依然“唠叨”,依然用期待而严厉的目光注视着我。不经意间看见父亲头上有银光闪过,仔细一看,发现父亲头发又白了几根,眼角的皱纹又深了几分。每当这时,我都想说:“父亲,您辛苦了大半辈子,该歇歇了。”可愚笨的我始终开不了口。
父亲,在我心中,您永远是伟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传身教下,我会有更大的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长道路。
初见这本书,老实说,我是有几分嫌弃的,因为书的封面并不好看。但是在细细读完之后,便对这本书有了改观。
若是以写信的方式与家人交流生活、学习的近况,一封信可以写多长?可以写几封?傅雷一家对这样的问题有了很好的解答。因为《傅雷家书》全书皆是傅雷、妻子与儿子傅聪十余年中来往的书信。有时一封信放到书中足足有五页那么多。书信可都是手写的,十余年的书信足以出书,可见书信的长度与价值。
书信内容大多是傅雷对儿子学术与性格上的指导意见、对儿子生活及身体健康的关心、情感方面的指引,也偶有父母对儿子的感情的表达。但所有书信都表现出的共同点,就是傅雷夫妇对儿子显而易见的爱意。不论是在音乐方面的指导,性格上的建议,还是在处理感情时的提议,都可以感受到傅雷对儿子的关心与期望。傅雷对儿子说过的话,我们的父母又何尝没有对我们说过呢?父母是否曾经告诉我们自己性格中的缺点?是否曾经站在自己身边注视着自己正在完成的作业?是否曾经唠唠叨叨地对自己说要考上好的大学?而当时的傅雷,也仅是一名希望孩子成才、悉心培育孩子的普通的父亲而已。
傅聪亦没有辜负父亲对他的期望。书信中,傅雷写下的喜悦,大多是因为傅聪在国外时取得的进步、成就。而这一切,自然有傅雷的功劳。傅雷与傅聪,父子二人以书信交流的气氛之和谐,大概是每个家庭都向往的、的家庭氛围。
若我们也能够像傅聪一般,能认真地听一听父母平日唠叨的内容,反思、改正自身的不足,相信我们也一定能在未来有所成就。
这个寒假中我读了一本书,叫《傅雷家书》,我被他给深深吸引到了。
这本书是傅雷夫妇与长子傅聪在其留学波兰期间的往来家信。在这本书中,底下会有插叙当时的情况和背景来更好的辅助你来阅读,还会有一些插图,傅雷先生的英文也会有翻译,可以说是很细腻了。在此书中内容简单又有趣,还给我普及了许多在音乐和成长上的知识。在他们来往的信中最醒目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思念。文章好似在讲述着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奇的故事,感情上的挫折,对音乐的困惑,傅雷先生的大病,对音乐的理解等等都使人感受其深。在其中,我觉得傅雷先生十分博学,他懂很多东西,也懂得把这些东西传给傅聪。例如会英文,懂音乐,有出国经验,人生的道理,而他也是一名的文学翻译家,他对傅聪不要求多才多艺,只希望他全心全意投入在音乐之中,希望在音乐上能有所深造,要到达一片领域的巅峰,是需要全心投入的。傅雷夫妇不仅关注傅聪的音乐,更是关注他的人格,信中时时刻刻都会有父亲和母亲对他的警钟。在此书中后半部分基本为母亲写,因为父亲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了,但心中所挂还是傅聪。
《傅雷家书》写的都是看似日常的家常话,却是字中有真情,文中有真理,不仅在文学、艺术、哲学方面帮助傅聪答疑解惑,也帮助傅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真实体现了家书中“父亲如山,母亲如水”的形象,表达了中国传统家庭“严父慈母”的主题。
合上书本,情景在脑海中浮现,傅雷夫妇的那种思念,回味无穷。
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这就是《傅雷家书》。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足以说明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对儿子深厚的爱,这也许就是父爱的伟大。父亲的严厉并不代表他不慈爱,在出国留学的过程中,傅聪遇到很多挫折,但他正是因为有一个伟大的父亲,从而使他变的坚强,勇敢的战胜困难,因而获得理想的成绩。
父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只是父亲不会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罢了,父亲对孩子的爱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怪只怪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爱的眼睛。
进入初中,我接触到《傅雷家书》后,我对爸爸的爱又有深一层的理解,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教给他许多做人处世的方法,确立正确人生,引导他走向成功,我更加珍惜父爱,后悔当初埋怨爸爸。其实,并不是爸爸不爱我,而是我没有发现,因为爸爸不会表达他的爱,但他在生活中对我所做的事都体现出他对我的爱,有哪个父亲会害了自己的孩子呢?他打了我就是让我记住:要用一颗宽容之心宽容他人,容纳他人,“多在自己身上找缺点”。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不要因生活的小事而斤斤计较,这样的人生是枯燥乏味的。
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我们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风度翩翩的少年,父母在我们身上花了无数心血,倾注了多少情与爱,交给我们多少为人处事的方法,帮助我们确立人生目标。
可怜天下父母心,檫亮你那颗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爱,不要失去后才后悔,既然拥有就应该好好珍惜。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父母鼓励、关心、爱的结果,所以,我们更要孝敬父母,有这美好的一切就好好珍惜,努力来回报父母对我们的爱。
与其把世界上的人分为男人和女人,倒不如分为熟人与陌生人。根据最新的统计,截止2015年,全球共有73.47亿人,并且持不断快速增长的趋势,全球每天有38万人出生,平均每年增长7757万人。
世界这么大,陌生人总是无法忽视的存在。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两个陌生人仅有的,也是的默契,便是修养。
《傅雷家书》很久以前便有耳闻,母亲也是近乎狂热地崇拜了好久。它是由次子傅敏将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编纂而成,在文坛中也是轰动一时并且畅销不衰,拥有极高的地位。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_”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十二年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从出国留学、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
这些家书并没有华丽的辞藻或是绝妙的文笔。它们很朴素,不经脂粉钗环的妆扮,却饱含着一种种鲜明而真实的情感,或是思念,或是悲伤。傅雷作为一位父亲的复杂心理在寥寥数笔中浮现——他身为人父,需要在儿子面前树立威严。但威严就势必会减弱父亲对儿子的慈爱,他会去打、去骂,可他又想好好去爱、去呵护。
但最让人震撼的,不是傅雷对儿子的情感,而是傅雷对儿子的教育。傅雷的家教里不仅有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面的教育,更有着其个人思想的折射。
而其中的一些经验,可能你活完这一辈子也体会不到。
家教好坏的最集中体现在修养上。一个人的修养能完美折射出一个人的文化、知识、素质,也决定着一个人的性格、境遇、交际圈,乃至人生。
在中国,日本好像并不受人待见。也的确,他们在战争中的暴行确实令人发指。但无可厚非的是,日本的国民修养绝对是要比我们高一大截。日本的文化是从我们中国传过去的,但区别在于我们把大部分都抛弃了,他们却传承了下来,并演变成了一种生活的习惯。他们会在称呼彼此的名字后加上敬语“君”;“谢谢”二字更是不离口;初次见面会想对方鞠躬,并说上一句“请多关照”。或许有些形式主义,但修养也正体现在这里。
英国哲学家洛克曾经说:“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就会成为粗暴,学识就会成为迂腐,机智就会成为逗趣,质朴就会成为粗鲁,温厚就会成为谄媚。”
你有你的界限,我有我的区间,彼此不逾越,互相不侵犯,这种心照不宣地为对方考虑,是善意,是默契,是修养。
你我山水相逢,而修养是的名片。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665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