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八年级语文范文(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6 16:41:13
节水八年级语文范文(20篇)
时间:2023-12-06 16:41:13     小编:笔舞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和加强。制定清晰的总结目标是写好总结的关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节水八年级语文篇一

印象中的你偶尔红妆,就像那美丽的舞者在那妖娆的舞台之后的清秀一般,如今,镜子中的你破了碎了模样。脸上散去了以往的清秀,只留下了岁月的沧桑。

我美丽的梦想啊!你能否是她红颜再现?我的母亲呵!您已饱经沧桑,尽管您无数次的说自己还能像从前一样一直照顾我,但是您额头上的形如千山万壑的皱纹却出卖了您。

以往,我与您出去郊游,面对着自然风光,波光粼粼的形如明镜一般的水面上星星点点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拿着照相机,将这交相辉映的蓝天和湖水记录在这照片里。那时,我的梦想是走遍世界各地。我与您读书,读着这些作家的书,就好像看到了一幅幅画面,在她的手下,写出了实景。好像看到了那漆黑夜空中明亮的璀璨的珍珠;看到了阳光透过翠绿的叶子,照射到地上;看到了壮丽的名山大川。那时,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

但是当岁月的痕迹丝毫不留情面的从身边划过时,您老了,母亲,身为您最亲的人,我不仅没有为您排忧解难,反倒为您增添了那么多的负担。现在我的梦想是让宁不在那么为我操心,让您额头上的皱纹不再那么深。

母亲您告诉我隐形的翅膀总有一天会实现,我的翅膀总有一天能够带。

着我与你在天空翱翔!

节水八年级语文篇二

古诗有云:

落日无情最有情,编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无声。

大自然的一切让我惊奇。今天我们来揭开鼎龙湾的神秘面纱。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在太阳接近海平面的同时,也渐渐散去,海上映着阳光的最后一丝丝光芒,随着海风呼啸,夕阳也渐渐消失在海平面。

傍晚,我踏着海边的沙子,吹着海风,海浪怒吼着,声音盖过了人们踏着沙子的窸窣声。海风湿漉漉地吹在我的脸上,虽凉但有淡淡的咸味。在这个漆黑而宁静的夜晚,对面码头的光在海上闪烁着,浪花一遍又一遍地打在岸边的石头上,海风一遍又一遍地吹,吹起人们的思念,吹起了城市的宁静,吹起了“夜黑月近人”的诗句。

第二天,我早早起来,开始等待“咸蛋黄”的升起。天边开始露出鱼肚白,太阳慢慢地与海平面肩并肩,缓缓地发出一道又一道刺眼的光芒,海浪没有晚上的凶猛,海风没有晚上的强烈,它们方法得到太阳的安抚一样。海浪只是静静地涌上来,又流回大海。海风静静地拂过人们的脸颊,就像“海上观日出,晓其瑰丽”“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海浪时而在海上静静地交流,时而顽皮地打闹,浪花翻滚,想在为我的到来而欢呼。看着看着,忽然,我觉得自己是一朵浪花,和我的同伴们在海上打闹,你挤挤我,我挤挤你,风把太阳蒸发的水蒸气吹向任何一个方向,太阳把猛烈的阳光洒在我们的身上。过了一会儿,我被妈妈的话,惊醒了。

节水八年级语文篇三

曾经的曾经我还很天真活泼,只知道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撒娇,犯了错只知道为自己的错误找理由解释。那时,我只是一个孩子,什么都不懂。

可是,一切都在时间的磨练下,挫折的考验下,都变了模样。我在日历页数中渐渐成长,陪伴我入睡的不再是妈妈柔弱的臂弯,温馨的摇篮曲,而是孤独的自己和冰冷的床铺。

刚开始,我很不习惯,总是缠着父母,迟迟不肯入睡。可是在妈妈心疼的眼神里,爸爸无奈的双眸里,我明白了,自己要学会独立。可是,每当接触冰冷的床铺时,就会回忆起妈妈独有的怀抱,妈妈独特的话语。这时,心中就会觉得十分的苦涩,就会开始抱怨父母的狠心。

父母只能给我们短暂的依靠,更多的是靠自己。靠山山会倒,靠树树会移,靠人人会走,不如靠自己。

太专注于电视的我不下心将玻璃杯摔碎,害怕得站在一旁不知所措,害怕被责备,害怕被挨打,就千方百计地为自己找借口,换来的是父亲严厉的批评,我很委屈、愤怒。但是在父亲责备的话语里我读出了责任二字。

敢作敢当就是责任,犯了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知错就改,一错再错只会害了自己。

我呆呆的地坐在座位上,低头不语,雪白的试卷上不满显眼的红色,这一次考砸了。回到家,我已经做好了被批评的准备,可事实并非如此。爸爸抚摸着我的头,说:“女儿,分数并不是决定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重要的是从失败中吸取经验,让自己从中成长”

是啊!看似一番朴素的话语中,却耐人寻味。失败了不害怕、退缩,将失败踩在脚下,将失败当做走向成功之路的奠基石。那么,将会就会走得更远。

无知的我,在懵懵懂懂中长大。成长过程中,有酸,甜,苦,辣,但是都值得去细细品尝。

节水八年级语文篇四

水是宝贵的资源。据统计,地球上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7%,而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只有全部淡水的25%。人类的活动在大量消耗资源的同时,还造成了水的污染,导致水资源危机。水资源危机不仅关系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同学们,大自然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而面对这些惨淡的数据,难道我们的心灵没有一点点触动吗?对,没错!我们每个人任然在肆无忌惮的破坏着。从总体上看,我国一方面水资源供应相当紧张,缺水状况日益加重:另一方面却是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惊人。

据统计我国农业用水约占总水量的60%以上,但有效利用的水只占农业灌溉用水总量的1/3左右;工业万元产值的耗水量也比发达国家多一倍。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农业中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增大了水资源的污染。严重的水污染也降低了水资源的'可利用价值,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缺水程度。全国生产、生活废水约有一半未经处理排入河湖导致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水环境恶化,是本来短缺的水资源变得更加紧张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农业上我们应该改变灌溉方式,废弃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技术;改变作物品种,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在工业上,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效率;水处理,达标排放。在家庭用水上生活用水一水多用;推广节水器具;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我过的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汉语拼音字母j和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让我们现在就一起行动,不让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变成我们的眼泪!

节水八年级语文篇五

我独立一人坐在书桌旁的椅上,静默着,怀着复杂的情绪。人就是这样,在人生拐点总会有对未来的同时,也有些许彷徨与不安。小小的书房里,只有风儿低低的叹息声。

忧郁地放下手中的笔,踩一双运动鞋,出门。

雨初停,雨后的空气裹俠着裸露的脚踝,又粘又腻,湿湿凉凉的气息扑面而来,耳畔回荡着雨珠敲击杨树的闷响。我漫无目的地走着,脑海回忆布满红色的月考试卷,心灰意冷。远远的,在路的尽头,一簇嫣红跃入我的眼帘,如光如影,如梦如幻,如虚如实。渐渐加快步伐。红,逐渐勾勒出星星点点的轮廓,愈发地吸人眼球。

心中的云雾恍若销声匿迹,变得澄清透明,原来拖急的脚步也变得富有生机。心,在此刻被点亮。

大风起,枫叶“飒飒”回应了我的内心。枫树亦可如此,我又何不为而乐呢?一次考试又算得上什么?远处其实有一扇成功的门,还在那儿等待我的奔跑与荣耀到来!

心已归于平静。远方,其实有一扇门开着,等着我穿过崎岖人生路进入!

节水八年级语文篇六

窗外的那盆花,从未引起过我的注意。不经意间,才知道它也有个尔雅的名字“茑萝”。折叠的五星,回拢的绿叶。花开的是那样红,宛如将要泼出去的颜料,叶,是那样翠,被墨浸过似的苍翠欲滴。

晨霭中,它的叶片会托起柔晶的露水,映出千百个天空;如果赶上暮雨,雨水就在鲜红的花色上跳跃,奏响黄昏的马林巴。

每天欣赏那盆茑萝,成了我的习惯。

但有一次,我像往常走到窗边,一切依旧,唯独没有了那盆茑萝。有些诧异,有些慌乱,我赶忙问母亲缘由。母亲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句:“家里整修,那盆花扔了。那种花好养,以后再种上。”有些不忍,有些不甘,还有些五味杂陈。

没有花的生活是没有生机的,如音符脱离了五线谱,变得杂乱无章。

应了我的要求,一日,母亲告诉我花种上了,我急忙跑到窗前。不再是原来的茑萝了,新种的茑萝一幅病恹恹的样子。一旦下起雨来,原来那清脆的.声响也变成了如今的呻吟,一雨过后,茑萝被打得七零八落。

这时,我才明白,很多事物不就是因为我们过于熟悉而选择视而不见吗?

直到有一天,我们恍然大悟想要珍惜,却时已为晚。

我们是不是也因为懵懂而正在错过很多美好的事物?

节水八年级语文篇七

生命中总有些许遇见可以诠释我心中“幸福”的含义。

“在火车上不要乱和陌生人搭讪。”“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要吃。”“不要在车厢里走来走去。”伴随着父母的唠叨,我到了火车站。上了火车,喧闹盒拥挤使我不得不到处撞来撞去。“终于找到座位了。”放下行李后,我便坐下了。

迎面走来了一家三口,一位妇人一手抱着一个小女孩,另一只手牵着一个小男孩。他们三位的到来,使车厢内充满了生机。他们兄妹俩在车厢内嬉戏打闹,引得无数乘客细心呵护。

“小朋友,你一个人去这么远的地方干嘛?”妇人见我孤身一人,问道:“我去我奶奶家玩。”想起父母的嘱托,我便不再搭理妇人,妇人也不再与我交谈。

一个人只觉无聊,带上耳机便靠着窗户睡着了。半梦半醒间,忽然感觉脸上痒痒的,潜意识中,突然闪现父母的叮嘱,猛地惊醒过来。一双明亮的眸子直视我的双眼,是那个小女孩!我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呼!幸好钱没少。

那妇人看出了我的不适,急忙将小女孩抱走。一切又重归于平静,我闲来无事,便从包里拿出薯片来打发时间。他们兄妹俩在车厢内玩得不亦乐乎,我本想分些给他们,可一想到于他们而言,我不过也是一个陌生人,刚想伸出的手又收了回来。

可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转眼间又到了分别的时刻。

是啊,那荔枝皮就好比人们彼此之间的保护膜。但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会将想靠近你的人伤害。何不懈下“保护膜”坦诚相待。

幸福其实很简单,坦诚相待,互相信任便是最简单的幸福。

节水八年级语文篇八

一个个方块是文化的积累。一行行诗句是历史的印迹,它是中华民族上千年来的智慧的凝结。一行行的话语如同琴弦,奏出了一首首打动人心的乐章。它们至今还在我耳边回响。

高高的泰山,是谁立誓攀登?寂静夜晚,是谁共赏美景?南山的豆田,是谁放弃了功名?西湖亭心,是谁在思忆故国?天下为公,又是谁心中的向往?这些,语文告诉了我们,历史告诉了我们,语文记下了历史。

孔明的聪明才智,周瑜的心胸狭小,关羽的凛然正气,唐太宗的以人为本,孔子说的天下为公这些是语文让我们知晓。历史是一本大书,但它是由语文去书写。历史是一架钢琴,但它需要语文去演奏。历史是鲜花,但它需要语文去浇灌。历史是一杯美酒,但它需要语文去品尝。语文用它的笔墨在历史上写出了乱世的残酷纷争与天下的人性。

看见了吗!去那塞外,“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园”的孤寂;去那绵延的三峡,去感受那“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的奇丽景观;去登临泰山,去感受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去黄河河岸,去欣赏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美景。那是语文用笔墨以字的方式在我们心中所勾勒的景象。

听,那是武松打虎的咆哮,诗人仰空的长叹,霸王最后的怒吼,屈原无奈的叹息。听!那是包公无懈可击的推论,孔子天下为公的话语,孔明最后一声婉转的叹息。那是语文的声音。

语文在何处,语文在心中。

节水八年级语文篇九

无缘的你啊,不是来的太早,就是太迟。”

——题记。

微雨西湖,莲花徐徐舒展绽放。无论是身处江南的,还是未曾踏足过江南的,在莲开的夏季,相信许多人都会在梦中期待一朵盛开的白莲。

时令已是秋季,空气中弥漫着些许凉意,我突然想起与莲有过约定,便匆匆赶去赴约。我心中不停的期许,希望有一朵仍在为我盛开着,但是已过花期。望着一湖残荷,我在不停地责怪自己,为什么不早些来,为什么会将它们忘记。

我走着,走着,望着湖心的位置,去年,那朵白莲就是在那里盛开的。我从它还是菡萏时就开始注意它,直到它开的最盛时,在那时,我答应它,来年还会来。而现在它已等不到我来就谢了。

在那个青涩的季节离它远去时,它欣喜,那是它最美丽的时刻,它婷婷的立在水中央,不忧,也不惧,静静微笑,沉默不语。古人将倾国倾城者称作灼若芙蕖出渌波,由此看出,它是那样的美。在这时,风霜还不曾来侵蚀,秋雨也不曾滴落,它尽情地享受着阳光,绽放自己。

它不像牡丹那样妖艳,不像野菊那样默默无闻,它不刻意的引人注目,从淤泥中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只是一如既往的保持着高洁的情操,既不趋炎附势,也不遗世独立,是如此的纯洁,是如此的与众不同。也许这就是人们敬慕它的原因吧。过往的人无不为它驻足停留,它也好像在诉说着:莫让风沙侵蚀了你的纯洁与天真,莫让世俗改变了你当初不屈的灵魂。

而现在,它经历了风雨的打击,只是花不在饱满,花瓣已开始残缺,但依然开的大气,开的自然,亭亭玉立,风姿依旧不减那时。于是明白:当荷花浮出水面,亭亭玉立与这个时间的时候,那些曾经生活在淤泥与黑暗中的生活细节就淡远了,曾经付出在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心血与汗水都化作了一缕甜蜜的回忆与沉潜的智慧,任何生命都有这个过程。由此,我想到了近日的自己,顿时豁然开朗,人生时时有低谷,过去影响了现在,现在必将影响未来,只要一息尚存,一切都还不算晚。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花总是开在人生的罅隙里,边缘上。所以做事情必须抓住机遇,坚持到底。要做一个像莲一样的女子,不肯认输,倔强的挺立。

我静静的看着它,被它感动了,转身离去时,不禁感叹:即使从今以后,再也不会错过,可毕竟错过了你呵,风吹动的,永远是记忆中最初的湖莲。它好像在抱怨我“谁人知我莲的心事,无缘的你啊,不是来的太早,就是太迟。”而我也在心中默念道:你若盛开,清风徐来。下一次,我定不会错过花期。

节水八年级语文篇十

汽车成了每个家庭的出行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可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夜晚,当一个个忙碌的人回归到家庭的时候,一辆辆汽车也完成了一天的使命,回到了它的“住所”。有的人自己家有车位,那么,汽车理所当然的开到了车库里,车位上。还有一些没有这样的条件的人,就随意的把汽车停在了离家较近的公路边上。远远的看去,仿佛是公路两边的一条条长龙。黑白相间,高矮不一,大小不同。

可能很多的事情都是一分为二,有好处的时候,也有了不足。不时的听到某人因为车速太快发生了意外,轻者是刮碰之伤,重者可能是车毁人亡。楼下的停车场,一辆辆等待修理的车辆,完全没有了昔日的威风,好似一个个疲惫不堪的“行人”累了,要好好的休息。

原本宽敞的公路,也因为有了太多的车辆,出现了拥挤现象,时不时的要过多的停留时间,尤其是上学时的高峰期,有时候,路程不是遥远的话,可能真的是走路比开车还快。有一次,一个人讲了这样一件事:他着急跟同事去医院,结果,到了医院的门口,停车,找车位就耗用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放眼望去,一辆挨着一辆,和医院挂号的人群有一拼。

因为生活条件的提高,家家都要了自己喜爱的小汽车,汽车的尾气排放,也成了一个污染环境不小的隐患,曾看过一个资料,冬天的气温变暖,也不排除有这方面的影响,可见,方便的同时,也是隐患的存在。

可能这就是达尔文的相对论的一种解释,一分为二吧,还是希望方便了自己的同时也要方便别人,服务于人,也要造福于自然。

节水八年级语文篇十一

两年前,妈妈从北京出差回来时买了一个小饰品送给我——象牙笑面佛。从第一眼见到他,我就被他雕刻精细的外表深深的吸引住了。

象牙质地的佛面约有红枣那么大,长约2、8厘米,最宽处约有2、5厘米,其高1、3厘米,小巧玲珑。

弥勒佛大大的脑门上有两道岁月的痕迹,而那普度众生的深刻哲理就蕴含其中。他眉毛与鼻梁连成了凸起的丁字形,宽阔而棱角分明。鼻梁两边的眼睛笑成了月牙型,上面可清楚的分辨出上眼皮和下眼皮,甚至可以看到眼睑的睫毛,和他眼睛两边笑出的细纹!弥勒的眼睛是微微凸起的,但没有眉毛高,符合我们的人体结构。弥勒的鼻子又大又圆,并且雕上了鼻孔,就连鼻下的仁忠也没落下。他的嘴笑得大大的,牙齿可历历数也。舌略微凸,嘴唇也刻得恰到好处。其两腮微鼓,圆润逼真,上面还有两个小酒窝。他的下颌饱满圆滑,脑袋两边的耳朵雕刻精细,耳廓,耳蜗,耳垂与寺中的大弥勒无异,甚至可爱。

在我家众多精美的工艺品中,出类拔萃的要算是爸爸从意大利带回来的一条威尼斯游艇模型了。这条游艇造型别致、结构精巧、古香古色,具有意大利威尼斯的民族风格。

这条富丽堂皇的游艇是由塑料制成的,长40厘米,宽10厘米,高15厘米。由船身和底座两部分构成。底座呈圆锥状,红色,上面布有精美的花纹。上部与船底相接。船底为黑色,船身为金黄色,船头是尖的。在船舱和船头之间的部分有一个可以装卸的小灯。这个灯是夜晚照明用的。因为这是一件工艺品,所以灯内没有真的灯泡。在船舱前有个底托,底托上的小孔有一个跳舞的小人。这个小人别看样子小,可是制造精细,她上身穿一件银白色的短上衣,下身是一条红色的舞裙,腰上还系着一条蓝色腰带。她双手上举,呈跳舞姿势。她的上身与两腿是用两个铜环相连的。两腿直垂下来,悬空。船舱是船的主体部分,为立体梯形,顶篷呈半圆形,前后左右的墙壁都是空的,在棱架的部分都雕刻着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花纹。其中有的呈鱼形,有的像花朵……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就好像鱼儿在水中嬉戏,马儿在草原上奔腾,花儿在花丛中开放,这个玲珑的小船舱还可以打开呢!在后部两个棱架的基部各有一个活动的螺丝,能把船舱的整个盖子掀起。我想这就是船舱中门的装置吧。掀开盖后,可以看到内部有一个小盒了,盒内有一排排小椅子,这样游就可以坐在舱内来观赏水上城市威尼斯的外貌了。在舱盖的背面还吊着八个小灯泡,就像一个个倒挂着的酒瓶子,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在船尾还有一位船夫站着,他头戴黄色小礼帽,身穿白色衣裤,领子上有蓝色飘带,腰间系一条红腰带,风度翩翩,双手拿着一个船桨,这就是威尼斯水手的特色,用一支桨划水,看起来,他划船的技术还十分高超呢。

这条金碧辉煌的小船不但可以当工艺品还可以当玩具。在船的底座上连有插头,把船身、小人等装好后,接通电源,船就可以转起圈来,跳舞的小人也开始转着圈地跳起舞来。舱内壁灯也跟着亮起来了,随之又响起了优美的音乐。看着,听着,我好像真的到了威尼斯。作为一位贵宾坐在这富丽豪华的游艇上,有人在为我跳舞,船夫在为我划船,带我去游览威尼斯这神奇的水上世界;让我观赏碧波荡漾的水道,一座座古典式的石桥;让我领略威尼斯古老灿烂的文化……这优美的舞姿,动听的音乐,使人陶醉了,就像作梦一般。

这艘金光灿烂的游艇小巧玲珑,别具一格,是我家的珍品之一。

节水八年级语文篇十二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掌握背诵的技巧。

2.朗读成诵,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中名句内涵,并且适当扩展。领会诗中的哲理,体会诗中表达的情致,进一步学习抓关键词欣赏诗作的方法。

3.形成对陶渊明的正确认识,体会其思想中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成诵,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中名句内涵,并且适当扩展。

教学难点。

形成对陶渊明的正确认识,体会其思想中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汉书·杨恽传》中有这样的句子:“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这几句所体现的情感是崇尚田园自由恬淡的生活,主张人生之乐亦有自然朴拙之乐。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中国诗歌史上的“田园诗”。被认为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的人是谁?我们学过他的哪些作品?今天我们来学习《诗歌二首》,走进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二、学习《归园田居》。

1.了解一下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于仕宦家庭。

陶渊明29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亲自参加农业劳动,后来又出任彭泽令。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陶令即指陶渊明,桃花源是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脱化而来的。出任彭泽令时,郡里派督邮到县里来,县吏叫他束带迎接,他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就离职回乡。这时,他41岁,以后再没做官。

《归园田居》共五首,推测写于辞官归家的次年,即42岁时作。课文选的是第三首,是能显示陶诗风格特色的一首。诗人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决意弃旧图新,归隐田园。全诗表现了诗人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2.读读、讲讲、问问。

先由老师朗读,然后学生齐读、自由读,读顺畅。

要求: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重音。读时用心揣摩诗的内容和情感。

(1)这首诗表现的是怎样的生活?

劳动生活。

(2)这首诗记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

从“种豆”“草盛”“夕露”可以判定,时间当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

(3)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

锄草。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可以看出他干了一整天。

(4)劳动时诗人的心情如何?

乐此不疲。

(5)诗人告诉我们的仅仅是如何劳动吗?

不是,诗人是在表达自己的生活追求。

(6)你觉得文中的“愿”是什么?

归隐田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返璞归真,逃离世俗。

(7)你觉得“盛”与“稀”的对比用意何在?

写出了田地的荒芜。另一说乱世之秋,小人当道。

(8)第三、四句意在表现什么?

诗人的辛勤。

(9)第五、六句意在表现什么?

劳动的艰苦。

(10)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运用赋的手法、描写的表达方式,语言朴实,意境平淡而奇特。

3.小结。

诗的前四句记豆田锄草一事。第一句交代种豆的地点。“南山”当指庐山,诗人家在柴桑,在庐山之北,故以庐山为“南山”。第二句说锄草的原因。草长得茂盛,把地里的营养都吸收了去,豆苗长不起来,自然非锄不可。第三句说一大早就去锄草。“兴”,原来的意思就是“起”,“晨兴”即“早早地起身”;“理”,清理,这里可引申为清除;“荒”,杂草;“秽”本作“穢”,也指田中杂草(“秽”的这个意义现已消失,只作污秽解)。第四句说归家已是月儿初升之时。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劳动情形。

4.第五句中的“道”是指什么说的?

诗人的归途,紧承上句中的“归”字。

借夕露沾衣作烘托,抒写诗人归田的愿望。

诗人写劳动生活,也是为了表明他终生归隐的意愿,尽管劳动了一整天,却不以此为苦;及至在归途中夕露沾衣,就巧妙地利用这个细节表述了他的意愿。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自然朴实的风格。

小结:后四句为第二层,以抒情为主。

5.课堂小结。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共五首,有写农村生活风貌的,有写诗人跟乡邻们交往的,有写诗人出游的,这一首专写诗人的劳动,这些诗都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终生隐居的意愿,用语自然朴实,很值得品味。下面我们从这组诗中另择几个“镜头”供大家欣赏: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其一)。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其二)。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其五)。

6.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前六句)劳动情形:地点、原因、劳作、归家——赋、描写。

(后两句)抒发情感:愿望——归隐田园,不与世俗同流合。

污。“返璞归真,逃离世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吗?哪位同学能背诵一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一洗都市的喧嚣、尘世的铅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画卷。大家还知道哪些诗人也是田园诗人?(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谢灵运《登池上楼》中写冬去春回的神来之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请大家把课本打开,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真正的隐士、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上品《饮酒》,来领略他给我们展示的清静世界。

二、作品简介。

陶渊明41岁时辞彭泽令隐居躬耕。当他做彭泽令时,郡里派一个督邮来县,县吏叫他束带相迎,以示敬意,他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当天就离职回乡,并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表示归隐的决心,“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在次年写的《归园田居》中曾云其志向和对世俗的观点“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做官是“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归田园是“复得返自然”(这里的自然不仅指回到大自然的怀抱,而且包含道家的所谓纯真本性的意义,将被扭曲了的人性重新恢复到自然的面目)。《饮酒》诗共二十首,据序文知这些诗因为都是醉后所写,故总题曰《饮酒》。这组诗的写作年代当在诗人40岁之后,即在其刚刚离开彭泽令的职位归田园隐居不久。

三、初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1.听范读,弄清诗歌的朗读节奏。

2.边读边议,理解诗句的意思。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问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心与世俗远离,自然就觉得地处偏僻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悠然自得地可以看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蒙蒙的青霭中,益发变得佳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眼看暮色渐浓,结伴飞向林间的巢窠。)。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来表达。)。

3.思考一下,该用怎样的情感来朗读?

提示:第一、二句用深情的、自得其乐的语气来读;第三、四句应读出恬静、闲适的心情;第五、六句应读出满足的、得意的心情;第七、八句应读出陶醉、悠然的心情;第九、十句应读出意味深长、感慨无限的感觉。

四、品析诗句。

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这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

2.怎么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致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然自得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称为“花之君子”,采菊,实际上是表现高洁的情操。

3.“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表达效果明显不一样。“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一体;而“看”或“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用“见”追求的是一种不用意而境与意融会的完美的境界。苏东坡曾说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这种写法,古诗中常见,有些明明是作者自己看到的,却偏偏写成是景物自己撞上来的,变有意为无意,化有我为无我,例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最后两句,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味的亲切形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着一“护”字,“绕”字也显得那么多情。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么美丽,主人这样爱美,也争相前来为主人的庭院增色添彩,顾不得敲门就推门而入,奉献上自己的一片青翠,这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隐主观,显客观,极力忘我。

(1)诗句的表面意思: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

(2)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在《归去来兮辞》里说过:“鸟倦飞而知还。”这句正好应和“飞鸟相与还”。“相与”指“成群”,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诗人在呼吁:“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3)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璞”。

节水八年级语文篇十三

1、体会古诗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诗歌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体会作者情感。

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提高欣赏力。

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一)了解常识,美读诗歌。

1、唐代诗人创造的两种新诗体——律诗和绝句。这首诗是律诗,五律。

律诗: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齐,格律严密,是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的格律要求是多方面的,通常是八句完篇的律诗,每诗计四联。按照旧时律诗写作的起承转合结构,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

每首的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都必须是对偶句。

2、美读。

美读,把诗歌描绘的画面美美的展示出来。让人能通过听读就能感受到它的美。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示范读。

(3)学生再读。(个人读、齐读)。

(4)齐声美读。

(二)参考注释,描绘画面。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教师对部分词语做补充批注。

2、译读诗歌,交互分享。

教师要有示范。

(三)深入解读,学会品析。

教师示范,明确三个层次的要求。

(1)诗句描写的似乎什么。

(2)诗句表达的角度或作用是什么。

(内外、动静、远近、正面侧面等。)。

(3)对诗中的'某一个字或一个词进行赏析。

(词性、修辞、情感等)。

(四)再读诗歌,小结本课。

《野望》全诗通过写山野中萧瑟广阔的秋色,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和避世归隐的愿望。

(五)作业。

自主学习《黄鹤楼》。

节水八年级语文篇十四

1、领会文章的结构特色和观察顺序。

2、感受讲究骈偶、修辞多样的语言之美。

3、领悟借景抒情、景中寓情写法和作者的志趣。

重点难点。

在诵读中,随文学言,明确文章的章法、语言和志趣美。

一、质疑导入。

将文章的题目和内容对照后,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本文是写景的,并非一封信。)。

二、一篇之巧。

1、读一读写山和写水的文字。

2、说一说这里的山水算不算“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预设:水之清,水之急,山之声,山之色,都很奇异。理解“急湍甚箭”的“甚”,“负势竞上”的“上”,“横柯上蔽”的“上”。)。

3、二、三段可不可以调换位置?

(预设:由于是行舟观景,所以先从近处的水写起。)。

4、小结:先总后分,俯视仰视,远观近察:章法美。)。

三、一段之美。

1、与原文对比,说说原文好在哪里。

改文:水皆缥碧,千丈可见底。游鱼与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于箭,猛浪若奔。

(预设:原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四字相连,有节奏感。这叫骈体文,一般是四六言,杂无言。)。

2、骈偶之文若加以修辞,会锦上添花,读一读。

第一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第二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第三组: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第四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小结:讲究骈偶,句式工整,修辞多样:语言美。

四、一句之妙。

1、第三段有一句并非写山之景色,找出来,说说写什么。

(预设:写感受----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预设:美丽的自然风景往往有净化心灵的作用,或自述心志,表现出归隐山林的愿望,或在劝说朱元思放下冗杂的公务共同来赏景。)。

3、小结:借景抒情,景中寓情,忘情山水:志趣美。

五、整理板书,结束语:欣赏美丽的景色,感受美好的情怀,做好人生的修炼。

节水八年级语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的美丽,欢乐和奇异。

2、深入体会陶渊明虚构这一理想社会的原因。

3、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

4、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的美、乐、奇。

教学难点:

理解陶渊明虚构这一桃源仙境的目的,正确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东晋末年,战乱频繁,赋税徭役繁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家濒临崩溃,在这样的**岁月,陶渊明的一腔爱国热情无处倾诉,让人民安居乐业的愿望无法实现,只能把情感寄托在文章里,今天我们就带着对陶渊明已有的认识,再次走进《桃花源记》感受作品的独特魅力。

二、找同学大声的有感情朗读课文,边听边想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三、分别从“美、乐、奇”三个角度赏析全篇文章,学生进入小组讨论pk阶段。

四、小组讨论:桃花源的美表现在原文的哪些句子中?

1、教师点拨:自然环境美、社会环境美、人情美。

2、作者写这一美景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对桃花源的喜爱、向往)。

五、小组讨论:

1、文中哪些人感受到桃花源的乐?他们分别为什么而乐?

教师点拨:(老幼因和平安定、丰衣足食而乐)。

2、总结:桃花源人都乐在哪里(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民风淳朴),作者写这些乐的目的是什么、(寄托理想)。

六、小组讨论:

1、桃源“奇”在何处呢?从原文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小组讨论在文中画出这样的句子,同时分析了三个问题。

1)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2)桃源人为什么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3)文章安排刘子骥寻桃源是不是画蛇添足?

2、教师小结,这些奇异之处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使桃花源充满了神秘感。

3、作者设置这些“奇”暗示什么?(虚构社会)。

七、桃花源是一个如诗如画:令人神往的仙境,这里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理想?(安居乐业,没有压迫、没有战乱,批判黑暗社会)。

八、作者虚构这一理想社会,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明确:想法积极,做法消极,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九、学生质疑。

十、总结小组成绩,鼓励优秀小组。

十一、结束语:陶渊明追求光明和理想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相信未来是美好的,我们要志存高远,向着理想,勇往直前。

十二、布置作业:以《我眼中的陶渊明》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节水八年级语文篇十六

1.读懂百合花的形象及其蕴涵的深层意义。

2.领悟文章所蕴涵的深意,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启发。

出示冰心的小诗《成功的花》,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朗读并说说其中的含义。

(成功要付出努力;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今天我们就带着对这首诗的理性解读,来看一朵开在人们心田上的花,看看它开花的背后又有着怎样令人心动的故事。

问:这是一株成功的花吗?你从哪里能看出这株百合花成功了?

答:“到处都开满了洁白的'百合”,“几十年后,远在百里之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花开”,“那里被人称为‘百合谷地’”。

师:人们从远处赶来欣赏百合花,因为百合开花了,它成功了,人们赶来看它现时的明艳。

那当初它的芽儿又经历了怎样的历程。下面我们就来仔细阅读课文。

出示问题:仔细阅读文章,结合具体语句思考。

1.在百合开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艰难困苦,它又是凭借什么战胜这些困难的?

明确:它遇到了环境的阻挠,客观上,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偏僻遥远的山谷”,“高达数千尺的断崖”,这一切都成为百合开花的自然阻力。其次,人文环境的不协调:野草蜂蝶的嘲笑、讽刺、鄙夷、挖苦,也给百合花带来了不小的精神压力。自身的弱小、不起眼也给它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面对这一切,百合丝毫不动摇,它以坚定的信念,不畏讥讽的自信,坚忍不拔的毅力,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时刻不懈的努力对抗着来自断崖、来自野草蜂蝶的阻挠,最终以开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以开花宣告了自己的胜利。

值得,开花能达成自己的心愿;能装点大自然,将美奉献给世界;完成了大自然赋予的使命,向世人证明了自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出示:聆听百合开花的心路历程,你有什么人生感悟?请说一说你的体会。

要求:1.语言简洁流畅。

2.能结合文章的内容,可任意选择角度谈体会。

例:内因决定成功的重要性;创造和谐社会,给他人发展提供舞台,鼓励支持他人;要实现个人价值就要做回自己,坚守本性等。

师:经过大家的解读,我们看到了一株身处恶劣环境下的百合,看到了一株遭受他人嘲讽的百合,看到了一株弱小而不起眼的百合,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株坚强的百合,一株自信的百合,一株执著的百合,一株有责任感的百合,一株给我们带来诸多启发的百合,一株开在我们心田里的百合。这样一株百合值不值得我们赞美呢?那我们就来给这株百合唱一曲赞歌。

出示问题:以“心田上的百合花开”为题,创作一首赞美诗,形式不限。

要求:1.能鲜明地突出百合花的形象。

2.可任意选择百合花精神品质的某一方面。

3.可适当选择文中的句子或词语。

先谈谈诗歌的特点:简洁、短小;语言生动含蓄;感情真挚;节奏鲜明;分行书写等。

师先做示范:你,断崖边上的一株百合,/弱小而不起眼。/但你坚强、自信,/你以微笑回答他人的鄙夷,/你以开花证明你的价值。/断崖因你的存在而美丽,/生命因你的绽放而精彩!

学生写作,交流,评价。

看了大家的赞美诗,看得出大家对百合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份对百合的喜爱,一起再来感受一下百合的魅力。齐读文章。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一株开在断崖边上的百合花,相信经过大家的解读,这株百合花也一定开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田上。最后,送给大家一株百合花,祝愿你早日开出属于自己的成功的花朵。

节水八年级语文篇十七

阿西莫夫,美国著名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他写这些文章一是回顾科学近期的进展,一是评价导致我们形成清晰知识的历史过程。这两篇文章的突出特点以论证为主,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见解新颖。

板书教学目标: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

师:请谈谈对课文题目《恐龙无处不在》的理解。

生:是说恐龙遍布世界各地。

师:南极也有?

生:南极发现了恐龙化石。

生1:是翼龙,会飞,飞到南极。

师:它为何飞到南极?

生2:恐龙耐寒,皮和脂肪很厚,与熊一样。

生3:南极有很多恐龙爱吃的东西。南极当时不冷。

生4:大陆发生了灾难。恐龙迁移而去。比如火山。

师:为何每块大陆都有?结合我们学过的地理知识。

生:是大陆在漂移。把恐龙带走的。

师:看来还是大陆漂移猜想更有说服力。

师:朗读课文。要求:1找出文中表明作者思维方法的句子。2用自己的话口述“板块构造”理论。

师:找找文中表明作者思维方法的一句话。

学生找了两个设问句后,然后找准了那句话。

齐读:“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

师:这句话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维方法?

生1:世上许多事物互相联系的观点。

生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想问题的方法。

教师补充完善教学目标(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想问题的方法)。

投影大陆漂移示意图。

师:请根据这张图口述板块构造理论。(略)。

师:再读课文6——11自然段对此理论的介绍。对同学的口述点评。(略)。

师:下面四人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的逻辑思路,看看作者是怎样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得出结论的。

小组讨论,教师在小组指导。

根据各小组学生发言整理作者的思路。

结论: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

小组讨论,发言。

生1:数学和物理的关系。复杂的物理关系用一个简单化的数学公式概括。

生2:数学图案与美术的关系。拼图和对称。

生3:生物学与建筑学,仿生,有种植物花瓣成螺旋形上升的,每个角度都可接受光线,仿照建房,每个房间都能接受阳光。

生4:伦琴发现x射线,对医学很大的影响,还可做探测机器,测出土层厚度,钢板厚度,做夜视仪。瞄准器。

生5:居里夫人的发现,核电站,军事上的用途。

生6:学美术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才能画出美丽的图案。

生7:物理中有一个关于温度的实验,要用到数学中的直角坐标。

生8:数学题,观察中国地图,说出拉萨,重庆,杭州所在位置的经纬度分别是多少?

师:大家说得很好。我们还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就更有意义。今天的作业:收集资料研究恐龙灭绝的原因。

这篇文章是一篇带有科普性质的说明性的小品文,其实并不是很正规的说明文。文章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读一遍后基本都能明白作者的观点。在备课是发现大部分老师都是从题目入手,询问学生本文是不是讲恐龙的,然后引出“板块构造”理论,在得出结论。而我在备课是一直在考虑如何能够和别的老师区别开来,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时虽然整体的框架基本没有跳脱出原来的框框,但在设计问题是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寻找学生在阅读时会产生的以及会感兴趣的问题。在分析文章中穿插介绍一些说明文的知识,寓教于乐,还课堂与学生。课后再加了一个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他们知道的“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的例子,让学生讲课上的知识和他们以前的认知结合起来。但是由于我在教学设计时太过于考虑学生能否快速的回答我的提问,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反而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不是很到位。特别是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讲不够深入,只是点到为止。

节水八年级语文篇十八

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只要把记叙的`六个要素变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注意这六点,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再读其他叙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内容了。

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教师导学:要求学生快速默读第二则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了解新闻内容。再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新闻知识学习第二则新闻,并提出思考题。

默读第二则新闻,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具体分析第二则新闻,并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品味两则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三。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就给予鼓励。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

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完成练习册相关作业。

节水八年级语文篇十九

1、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感情。

2、 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主旨。

1、 品味语言。

2、 理解文章主旨。

一课时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这“爱的感动”吗?请打开课本22课《散步》。

1、 朗读要求:流畅、有感情。

2、 读后解决生字新词。

3、 初步感知课文。

这篇课文写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故事,反映了希望一家祖孙三代互敬互爱、幸福和谐的主题思想。

1、“我们在田野散步”。这一句中的“我们”指谁呀?

(指“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我的儿子”。)

2、请大家反复读一读,你能读出什么感情?

(自豪感、幸福感)

(是我的母亲)

(这个“本”字意思是说原先有想法,后来又改变了。)

5、母亲改变主意,是因为谁?

(“我”)

6、那“我”的意见被母亲接受了吗?从哪一句可以看出问题的答案?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这一句,表明母亲认可儿子的规劝,接受了儿子的建议。)

7、当儿子的不劝也罢,反正母亲也不想散步,可儿子为什么要劝呢?

(儿子希望母亲多走走,对身体有好处。)

(“这南方初春的 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9、这都是景物描写呀,没看到有高兴的心情呀。

(一切境语皆情语。这么优美的新绿,春天里这么动听的水声,渲染出来的就是欢欣,就是高兴,这是寓高兴之情于美景之中。)

10、“我”的母亲是幸运的,能和儿孙一道享受春天的美景。为什么说是“幸运”的呢?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有熬过了一个严冬。”这说明母亲身体不好,活过来很不容易。)

11、老师再想提几个问题,你从那几个字看到母亲活过来很不容易?

(“熬”这个字有艰难地撑着的意思。“太迟”的“太”字和“春天总算来了”一句的“总”字写出了环境的恶劣。)

(“我”考虑问题周到。)

15、总结。这篇文章写的事令人感动,在“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这个行动中,老师看到了一个词,那就是“尊老爱幼”,在儿子背母亲这个行动上,老师看到了一个大大的“孝”字。从“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我们感受到了老人对孙儿的慈爱。尊老爱幼这传统美德得到了完美地诠释,令世人感动!

节水八年级语文篇二十

2、篇章语义分析与自然常识讲解相结合;。

3、锻炼学生自由想象的能力;。

4、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难点:

对诗歌中炽热爱情的理解与祖国深情厚爱的联系。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浪之歌)。

一、课文导入。

简介诗人纪伯伦(1883~1931)。

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她们与命运的苦斗,谴责贪婪、狡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他的小说以主人公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的倾诉取胜。他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短章》(1905),散文诗集《泪与笑》(1913)、《暴风雨》(1920),诗集《行列圣歌》(1918),以及《珍闻与趣谈》(1923)、《与灵魂私语》(1927)等。

他用英文写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疯人》(1918)。此后陆继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了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东方色彩。纪伯伦并自绘充满浪漫情调和深刻寓意的插图。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70708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