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应符合教材教学大纲和学校的教学要求。教案的撰写应该遵循教学思路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顺畅。教案范文的优秀之处在于它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小数加法与减法教案篇一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学生在这册教材的第四单元刚学习完小数,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即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和算法(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是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是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以表格、图文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使鲜活的体育活动和看似机械演练的小数运算融为一体,使计算推理、概括这些抽象的数学活动变得令学生乐于接纳、乐于探究。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环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探究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应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探索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沟通整数与小数的关系,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通过理解小数的意义,只有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减,也就是在计算中,要把小数点对齐。
“以学习者为中心·参与式”教学法。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观看过跳水比赛吗?跳水项目,一直是中国体育运动的强项,请看大屏。(课件出示中国跳水运动员劳丽诗和李婷跳水的视屏)中国队又赢了,这样一个值得骄傲的时刻,我提议: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庆祝一下祖国的胜利吧。
2、(课件出示跳水决赛统计图)依次出示中国队第一、二轮的得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
3、引出课题:同学们看一看,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列出的算式都是小数加、减法的算式,小数加、减法的算式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二、出示自学提纲,明确自学任务。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教师明确自学任务:现在就让我们进入第一环节:自学我最棒。认真自学课本96页例1、97页例2,然后完成自学提纲上的问题,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自学开始。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学,适时提醒:已经完成自学内容的同学就可以在组内进行两两交流。
三、小组讨论,解疑答惑。
1、师:同学们刚才的自学都非常的认真,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自学的'成果和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入小组讨论环节。(课件出示小组讨论提纲)请小组长快速的上来领取你们小组的讨论提纲。让我们比比哪个小组的讨论最积极、最认真,小组讨论开始。
2、巡视:提醒各小组交流要注意的地方。
四、交流展示,教师点拨。
1、师:刚才,老师看到了一场激烈的讨论,每个小组都表现得非常积极。接下来,就让各小组把你们的讨论成果与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一起进入下一环节:讨论成果大展示。(课件出示:讨论成果大展示)。
2、请第一个组作交流展示。(课件出示交流内容)。
3、请第二个组作交流展示。(课件出示交流内容)。
4、教师点拨:在刚才的计算过程中我们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与我们已经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是一样的,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列竖式的时候当相同数位对齐了,小数点有什么特点呀?(小数点对齐)所以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我们只要把小数点对齐,那么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板书:小数点对齐)。
5、师:那么小数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呢?请下一组同学来为我们作一个小结。
6、请第三小组作交流展示。(边交流教师一边用课件出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7、齐读一遍。(课件一条一条出示,学生读。)。
五、巩固运用,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学会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了吗?敢不敢接受挑战呀?体育健儿们在赛场上争夺冠军,今天谁能成为我们班学习上的冠军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到今天的“学习成果大比拼”的比赛中去一决高下吧。(课件出示:学习成果大比拼)。
2、请同学们拿出技能训练题,为比赛做好准备。
3、第一关:聪明小法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指名回答,同桌交换批改。(课件出示第一关:聪明小法官)。
4、第二关:细心计算我最棒。(课件出示第二关)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批改出每组做得最快的小选手,然后请他来当小老师,帮助批改本组其他同学的作业。
5、第三关:改写小数我在行。(课件出示第三关)学生独立完成后,老师一边讲学生一边自己批改。
6、第四关:学以致用我能行。(课件出示第四关)小组合作完成后,请一个小组派代表交流讨论结果。说完后教师出示课件订正答案。
7、教师小结:在解决刚才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会发现:我们的数学知识,它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现在,请同学们快速的统计一下自己的成绩。夺得本次比赛全部星星的同学请起立。站着的同学们就是我们班今天的冠军了,让老师为他们颁发奖杯。祝贺你们!(课件出示“奖杯”)我们一起为冠军送上热烈的掌声吧。其他没有夺得冠军的同学们可千万别灰心,今天你们也表现得很棒,继续努力,相信我们班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冠军。
六、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那谁能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呀?
板书设计:
小数加法与减法教案篇二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计算方法。
退位减法。
一、复习引入。
1、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引入: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
二、教授新课。
1、创设情景: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2、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现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
小组合作:
(1)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
(2)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
(3)你为什么这么计算,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
3、小组尝试总结: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汇报:
(1)小数点对齐。
(2)数位对齐。
(3)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
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谁能举例?(价签上)。
4、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复习巩固:
1、口算下面各题:
0.7+0.94.7-0.50.56-0.451.2+0.81-0.4。
0.39+0.157.7+0.63.6-0.84.8-31.7-0.3。
2、算一算:
10.52+3.4815.24-3.849.9+10.11100-0.27。
4、一箱钉子,连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
四、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的方法:(略)。
课后小结:
小数加法与减法教案篇三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的特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义。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能在三角形内画出对应边上的高。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了几张照片,请同学们欣赏欣赏!
(出示一组含有三角形的图片)。
师:从这些图片中,有哪些图形?(三角形等)。
(学生回答)。
师:由此可见,三角形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三角形。(揭示课题:认识三角形)。
二、操作感知。
(一)认识三角形的定义。
1.画三角。
(学生操作,画三角形)。
师:老师也想画一个三角形,谁来教教我?(指一位学生一遍说画法,一边在黑板上画出三角形)。
(2)学生先画一条线段,再紧接着画两条,围成三角形。
师:谢谢同学们的帮忙。那么,谁来说说,为什么叫三角形?(根据回答:板书三个角)。
这三个角在哪里?(请学生上前指一指)。
师:是不是三角形里的三只与角有关呢?
(2)三个顶点,学生指出三个顶点;。
师:我们又画又说,究竟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学生交流讨论)。
总结:像这样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判三角。
师:这些图形中哪些不是三角形,为什么?(课件出示几个图形)。
3.试一试。
师:我们知道一个三角形要有三个顶点,如果我给你4个点,你能选择3个画出一个三角形吗?(请学生到讲台展示自己选了是那三个点,再指一指三个角、三条边)。
师:有没有人选择这三个点(同一格线上的3点)为什么?
所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不能在同一直线上。
(二)认识底和高。
1.认识底边和高。
师:小矮人喊你来盖楼啦!(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人字梁)。
师:所以人字梁的高就是顶点到对边的垂线段。
现在变成了什么图形?(课件演示)从顶点到对边的垂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
师:刚才同学们都觉得右边的图形要高一点,我们来用尺测量一下吧!
2.画高。
师:我们认识了三角形的高,你们想知道怎么画出三角形的高吗?
你觉得我们要用什么工具来画高呢?
师:我来教你们一种方法吧!用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和底边重合,再沿着底边平移,当另一条边到达顶点位置时,就从顶点向底边画垂线段。这个垂线段就是这条底边高。(板书:高和垂直符号)。
师:你能自己尝试画出这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吗?(学生完成练习)。
提问:猜猜看,一个三角形一共有几条高?(学生可能答1或3)。
师:刚刚我们以这条边画高,换一条边,能不能?再换一条呢?(总结:一个三角形有三条高,一条底边对应一条高)。
3.试一试。
画出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展示部分学生的练习)。
4.拓展。
已知底是5cm,高是3cm,你能画出一个三角形吗?(展示学生练习)。
三、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三角形,你能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
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包含三角形,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三角形到底有什么秘密让人们普遍使用它,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教学反思。
三角形是学生们平日里接触较多的一种图形,在低年级就已经直观认识过,因而本课的重点就放在三角形的稳定性、定义和分类上。所学重难点都是由学生在操作中获得的,不是由老师讲出来,硬塞给学生。这样做,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学习,落到实处,效果也好。在整个课堂里,老师只是充当一个参与者、引导者。课堂总结也是通过老师的引导,由学生做出归纳,这样效果要比由老师包办好。从这节课可以看出:
一、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感受三角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改变数学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过程。
学习不仅是追求一个完美的结论,它更是一种经历,要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认识和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因而更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去操作,去感知,去思考、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及时进行科学评价,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在评价过程中,我注意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与鼓励,让学生树立自我认同感,明确努力方向。
小数加法与减法教案篇四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体会小数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在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一、复习解决问题:
读题后让学生列式,交流各种解答方法的不同思路:
(2)13。5+1。35-2。8先假设五年级和四年级一样多,再把五年级少采集的减去。观察两个算式,哪个更简便?算出结果。
2、(第6题)分别计算书上的4个问题。
交流各个问题,注意有的学生会出现选错商品价格的现象。
二、学习例4,用计算器计算并探索:
1、课前板书:
商品名称数量单价/元金额/元。
铅笔1支0。80。
电池4节24。00。
铅笔盒15。4015。40。
书包1个44。70。
面包3。006。00。
问:这是一张不完整的发票,说说“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算出空的格子。
填写完整后,算出总金额。(可以用计算器算,也可以利用数据特点口算或笔算。)。
2、如果老师付出100元买这些商品,应找出多少元?
学生列式计算。
3、(第8题)小明家九月上旬的收支情况如下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额,并算出合计数。
指导学生看懂该份表格,区分“收入”和“支出”,依次算出每一个空格。
讨论:上月结余、合计收入、合计支出以及表中最后余额的'关系。
4、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找到不变的数:小数部分前面都是8,最后一位是9。
(2)找到变的数字及变的规律:整数部分是变的,它比最后一个小数的位数少1;它同时还是后面小数部分的8的个数。
(3)按照发现的规律填出最后一题的得数。
5、两个小数的和是8,相差0。4,这两个小数分别是多少?
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
(1)画线段图(图略),发现如果把8减0。4,得到的是两个较小的数;或者把8加上0。4,得到的是两个较大的数。再除以2就可以了。
(3)检验:两个条件都要符合“和是8”、“差是0。4”
指名说说思考方法。明确:被减数少算了,结果也少算了;减数多减了,结果也偏小。
三、布置作业(略)。
课后小记:我在课上并没有提倡用计算器来计算,我的出发点是要锻炼学生的口算和笔算,所以在计算像第8题这样的题目时,正确率是不理想的。一开始是有的学生没读懂表格,再后来就完全是计算方面的问题。所以我在课上是做一格交流一格,确保正确的前提下才继续的。
第9题,不少学生在思考的时候是无序的,所以容易出错。所以我在课上就强调了思考的步骤,从不变——变——找变的根据来思考,情况才有所好转。
小数加法与减法教案篇五
生:相同数位对齐。
师板书:相同数位对齐。
师:比如36。
+12。
48。
相同数位对齐了,也就是什么相同了?
生:计数单位相同了。
师:请同学说一说这是由几个几加起来的?
生:有8个一加两个一,得十个一,向十位进一。3个十加4个十再加一个十是8个十。
师:那也就是说计数单位对齐了也就是计数单位相同了。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直接相加减。
师:在生活中会遇到整数加减法外,还经常遇到小数加减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是怎么计算的。看看它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板书课题。
从这些信息里,你能提出什么加减法的数学问题?
师:请同学读一读哪些商品是有优惠价的。
生:一包泡泡糖:3.4元一根棒棒糖:0.28元,一个雪糕1.8元。
师: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加减法问题?
生:一包泡泡糖和一个雪糕多少元?
生:一包泡泡糖比一个雪糕贵多少元?
师:要解决这些问题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生:概念图。
师:概念图有个位、十分位、百分位,等会你们就借助这个概念图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师:开始前我们先明确小作学习的任务:1、四人小组商量,共提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的问题,问题不重复。然后分工给两对同桌,每对同桌解决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问题。(先是一人操作概念图,另一人在堂练本上写上记录他的问题,列出横式,再根据同桌的操作过程,用竖式记录计算过程。然后两人轮换扮演操作员和记录员的角色)。
2、两人完成以后,就可以到四人小组中汇报你们计算过程,检查是否正确。有意见的,可借助概念图来分析。
(学生活动)。
师:先听第一个小组的汇报。
生:3.4。
+1.8。
生:我的问题是一包泡泡糖比一根棒棒糖贵多少元?
3.4。
-0.28。
3.4。
+0.28。
生:我的问题是:一支雪糕比一根棒棒糖贵多少元?
1.8。
+0.28。
师:对于这四个算式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生:这是因为这个8是百分位上的,而4是十分位上的,计数单位不相同,所以不能相减。
师:不同数位不能相加减。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对比一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相同的地方是相同的数位是要对齐的。
师:还有吗?
生:也是从右边开始算的。
师:不同呢?
生:有空位时要补0。
师:刚才通过同学们自己的研究,通过概念图找到了小数加减法的方法:最关键的也是相同数位对齐,就是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
师:下面我们做练习,有没有信心?
生:有。
(练习略)。
师:谁能总结一下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相同数位对齐,从右边算起,小数末尾没有数可以补0。
师:下课。
小数加法与减法教案篇六
这是一堂家常课,内容是苏教国标本数学第九册的《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图,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发现并提出有关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数学问题并解决,使学生学会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本节课的教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十分简单的`。在例题教学部分,刘老师是这样安排的:
师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自主提出用加法计算或者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并口头列式,教师相机板书:
4.75+3.144.75-3.144.15+2.654.15-2.65。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四道题的特点,由此引出课题。
接着让学生尝试计算“4.75+3.14”,并指名板演,然后再集体交流。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自己与到黑板前板演的同学的答案进行比对后让有不同意见的学生举手!(无)。
接着教师出示了一位小马虎(老师自己想的)做的相关作业(如下),并引导重点分析小马虎产生错误的现象和原因。(此环节花时大约10分钟)。
【案情简析】。
辨析、改错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明确概念和法则,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近一层,形成全面看待问题的思想;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辨别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只见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辨证思想的能力;同时,这样的教学形式也符合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组织学生尝试计算“4.75+3.14”后让学生自主核对答案,意外的是,教师期待的“不同的声音”在课堂上没能找到。于是,教师自己向学生呈现了一道小马虎做的习题,然后引导学生深入辨析:
(1)老师称这个同学为小马虎是否恰如其分?
(2)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小马虎的这种错误解法的错误在哪儿?(相同数位对齐;联系人民币的知识来思考;联系小数各部分的组成来分析)。
(3)共同寻找小马虎产生错误的根源。
(4)引导总结笔算小数加法的解题关键。
小数加法与减法教案篇七
()。
数学五年级:
一、填空。
1.5.7+9.8=5.7+100.2。
2.63.8-10.3=63.8-10()0.3。
3.比3.92多0.4的数是()。
4.比4.93少1.5的数是()。
5.()的一半是6.3。
6.甲数是10.9,比乙数多0.852,甲、乙两数的和是()。
7.小于1的最大的三位小数减去最小的四位小数是()。
8.根据18.3-9.8=8.5,可以写出两道算式18.3=___________,9.8=__________。
9.比10元少1.7元是()元。
10.三位小数减去两位小数,所得的差是()位小数。
二、判断。
1.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
2.计算小数加减法,首先要把各数的末尾对齐。()。
3.大于0.1而小于0.2的小数有9个。()。
4.甲数是1.45,比乙数少0.45,乙数是1..............................()。
5.用小数计算8吨80千克-3吨800千克=8.8-3.8=5(吨)...........()。
6.5.42+3.78=9.20,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所以等于9.2...........()。
7.0.78-0.078=..................................................()。
8.6.43-6.2-0.2=0.03...........................................()。
三、选择。
1.5.7+8.9+8.3=5.7+8.3+8.9运用了()。
a加法交换律b加法结合律c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4角6分+7元4分=()。
a7元8角6分b12元c7.50元。
3.把2米3厘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是()米。
a2.3b2.03c2.003。
4.计算小数减法,不小心把减数增加3.2,被减数不变,那么他计算得到的差()。
a增加3.2b减少3.2c不变。
5.从10里面连续减去()个0.1,结果是0。
a100b10c1000。
6.两数相除余9,除数最小是()。
a9b10c11。
7.一个加数是三位小数,另一个加数是两位小数,和是()小数。
a两位b三位c五位。
四、计算。
1.口算。
0.7+0.9=0.8+0.6=8.24+3.76=4.1-3.8=。
14+0.78=14.6-0.34=1.3+8.56=0.8-0.55=。
4-0.04=1-0.03=0.5+3.05=0.8-0.45=。
0.78+2.2=5-0.08=3.25+0.75=10-0.1=。
2.列竖式计算。
8.65-6.31=10-7.64=13.6+8.46=0.99+1.1=。
3.列式计算。
7.07与3.45的和减去它们的差,得多少?
比15.7少4.3的'数加上3.54,结果是多少?
甲数是48.3,比乙数多12.7,两数和是多少?
9.8比2.34与4.36的和多多少?
五、解决实际问题。
1.妈妈买上衣用去了23元5角,比买裤子多用8角3分,妈妈一共用去多少钱?
小数加法与减法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教学过程:
一、一、创设情境。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出示电脑小票,观察。
2、谁能解释一下这张电脑小票?
3、我们来核对一下吧。怎样核对?
列算式:20-(12.30+4.85)。
算在书上。
4、还可以怎样核算?20—12.30—4.85,12.30+4.85+2.85。
5、20-(12.30+4.85)=12.30+4.85+2.85。
6、试一试。4.2+12.3+5.8+2.7,15—1.2—3.8仔细看一看,再算。
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发现了什么?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a-b-c=a-(b+c)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能结合电脑小票的问题说一说吗?
三、运用数学模型。
1、第17页第2题。
2、第16页第2题。
3、第17页第3、4题。
四、总结。
教学反思:教材创设了核对电脑小票的情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课改精神。学生讨论如何核对找回来的钱对不对的问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计算。找出更简便的方法。这样联系实际,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简便计算的算理。
小数加法与减法教案篇九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1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10月7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光盘。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谈话:这是同学们在文具商店购物的画面。你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后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下面的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1)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
(2)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
(3)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
(4)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
(5)三个人一共用多少元?
2、揭示课题。
谈话: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二、探究。
1、教学例1的第(1)问。
谈话:你能用竖式计算“4.75+3.4”吗?先试一试,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又是怎样想的?
围绕学生采用的算法进行比较,要求学生具体地解释思考过程。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2、教学例1的第(2)问。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教学“试一试”。
谈话:这里还有两道题,你能用刚才学到的计算方法自己算出结果吗?
学生计算后,再要求说一说是怎样算、怎样想的。然后提出把计算结果化简的要求,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
4、总结和归纳。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然后组织机交流。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3、完成练习八第1题。
4、完成练习八第2题。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适当加以点评。
5、完成练习八第3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今天学得怎么样?
五、延伸。
同学们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提出了许多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其中,有些问题我们已经解决,剩下的问题下节课在继续研究。
六、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p。
学生回答。
学生根据条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学生口答算式。
学生思考、交流后回答:算式中都用小数。
学生用竖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同时指名板演)。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同学间交流自己想法。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学生交流后明确。
学生独立计算,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同学们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要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学生各自在书上填出得数,并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
结合线段图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
学生交流。
问题的提出来自学生本身的思索,这让学生更有兴趣去探索、尝试。
围绕学生采用的算法进行比较,要求学生具体地比较“数位对齐”、“相同数位对齐”和“小数点对齐”,最终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教师鼓励分小组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进而探讨小数加、减法的基本算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联系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
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既巩固了本课的相关知识点,又提高了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板书设计:
小数加法与减法教案篇十
我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尝试,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课堂上创设交往、互动的协作学习环境,有利于群体智慧共享。
课本由2004年雅典奥运会引入。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学生并不是很了解,我出示有关资料,调动学生积极性。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情境中,促使学生进入学习活动。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竖式计算的正确率也很高。
其实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原理差不多。对这部分知识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及掌握,就是有几个容易出错的地方需要点一下。
成功的地方:
1、强调计算方法。通过情景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在此基础上,我采用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探索笔算的方法。学生自己思考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都选择利用整数加、减法的算法进行计算。在学生汇报时反复强调计算方法,目地是使学生强化记忆。
2、强调末尾的0一般情况下要去掉。
4、在本节课练习设计上,针对学生容易错的地方设计了一些判断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题目、生活实践等练习题。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效果不错。
不足:
1、课堂气氛沉闷,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2、没有做到关注全体学生。
3、评价不够及时,评价语不丰富。
小数加法与减法教案篇十一
1.以图书大厦购书为场景,选择小数位数相同的数提出相关问题。
2.通过计算相关问题总结小数计算加减法的法则。
3.计算时注意结果末尾有0要化简。
4.在具体的小数计算中发现计算法则,感受成功体验。
通过计算相关问题总结小数计算加减法的法则。
怎样计算整数加减法?
出示图片:图书大厦购书场景,在幼儿图书部,几种图书的价格:
(1)小数位数相同的图书价格。
《童话故事》6.62元《科学家的故事》2.75元。
(2)根据它们的价格提出有关加减法的相关问题,先估算结果再独立列式解答。
(3)学生展示交流,探讨计算方法: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还可以怎样想?[目的:理解为什么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6.62+2.75=9.37(元)6.62-2.75=3.87(元)。
(4)计算4.37+2.937.54-6.840.45+2.58。
三、巩固练习:
1.口算:p37第1题。(起始课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
0.4+0.3=0.32+0.15=2.6+1.2=。
2.9-1.3=0.58-0.23=8.5-2.7=。
0.52+0.24=9.6-5.9=0.47+0.25=。
2.用竖式计算(最最基础的为主):
(1)0.5+0.5=0.01+0.99=3.6+5.4=。
1.6-0.9=2.3+1.7=2.9+3.7=。
(2)3.47+5.38=4.54+2.79=6.1-5.4=。
2.25-1.95=4.37+2.93=7.54-6.84=。
4.23+2.93=0.45+2.58=3.82+6.93=。
3.改错: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对于计算教学的起始课的新授部分时间可以控制在15分钟,也可以适当延长。然后进行大量的基础练习。基础越牢,后面的生长性知识越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对于难一点的题目训练可以分散到每个例题后的第二课时去处理,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练习的时间,只有自己做的才能真正感悟的计算的方法。对于变式题、有难度的题目可以放在整个体系的训练(单元的整理复习)中来完成。在计算题的教学时一定要掌握每个例题的训练点,每一个例题的一个新知点新在哪儿,把每个小点把握到位,才能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和效果。训练题的设计一定要有层次,新授课时,题目的难度要适可而止。
小数加法与减法教案篇十二
1.使学生知道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运算性质也适用于小数加减法。
2.使学生会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运算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3.培养同学们知识的迁移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36+78+64。
438+173+62+27。
547-32-68。
746-(246+187)。
1.请学生说说这样算的依据。
2.同时说明整数加减运算定律也适用于小数加减法。
1.用简便方法计算4.36+17.3+0.64+2.7。
(1)学生尝试完成。
(2)学生议一议。
a、简便计算的`依据。(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b、简便计算的方法。(把能凑成整十的小数先结合起来)。
(3)注意简算时的书写格式。
(4)试一试。
7.38+5.85+1.62。
3.83+1.75+8.25+5.17。
2.用简便方法计算。
18-5.76-2.24。
组织讨论。
a、能否进行简算?
b、进行这种简算有什么条件?(a、连减b、减数能凑成整十、整百)。
(1)1名学生板演,其余自做。
(2)反馈。
(3)试一试18.2-7.69-2.312.78-(1.78+0.94)。
(4)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这些计算有什么特点?规律是什么?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小数加法与减法教案篇十三
教材及学情分析: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学生在这册教材的第四单元刚学习完小数,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即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和算法(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是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是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以表格、图文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使鲜活的体育活动和看似机械演练的小数运算融为一体,使计算推理、概括这些抽象的数学活动变得令学生乐于接纳、乐于探究。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环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探究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应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能力。
突破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沟通整数与小数的关系,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突破方法:
通过理解小数的意义,只有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减,也就是在计算中,要把小数点对齐。
教法和学法:
“以学习者为中心·参与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观看过跳水比赛吗?跳水项目,一直是中国体育运动的强项,请看大屏。(课件出示中国跳水运动员劳丽诗和李婷跳水的视屏)中国队又赢了,这样一个值得骄傲的时刻,我提议: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庆祝一下祖国的胜利吧。
2、(课件出示跳水决赛统计图)依次出示中国队第一、二轮的得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
3、引出课题:同学们看一看,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列出的算式都是小数加、减法的算式,小数加、减法的算式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二、出示自学提纲,明确自学任务。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教师明确自学任务:现在就让我们进入第一环节:自学我最棒。认真自学课本96页例1、97页例2,然后完成自学提纲上的问题,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自学开始。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学,适时提醒:已经完成自学内容的同学就可以在组内进行两两交流。
三、小组讨论,解疑答惑。
1、师:同学们刚才的自学都非常的认真,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自学的成果和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入小组讨论环节。(课件出示小组讨论提纲)请小组长快速的上来领取你们小组的讨论提纲。让我们比比哪个小组的讨论最积极、最认真,小组讨论开始。
2、巡视:提醒各小组交流要注意的地方。
四、交流展示,教师点拨。
1、师:刚才,老师看到了一场激烈的讨论,每个小组都表现得非常积极。接下来,就让各小组把你们的讨论成果与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一起进入下一环节:讨论成果大展示。(课件出示:讨论成果大展示)。
2、请第一个组作交流展示。(课件出示交流内容)。
3、请第二个组作交流展示。(课件出示交流内容)。
4、教师点拨:在刚才的计算过程中我们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与我们已经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是一样的,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列竖式的时候当相同数位对齐了,小数点有什么特点呀?(小数点对齐)所以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我们只要把小数点对齐,那么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板书:小数点对齐)。
5、师:那么小数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呢?请下一组同学来为我们作一个小结。
6、请第三小组作交流展示。(边交流教师一边用课件出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7、齐读一遍。(课件一条一条出示,学生读。)。
五、巩固运用,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学会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了吗?敢不敢接受挑战呀?体育健儿们在赛场上争夺冠军,今天谁能成为我们班学习上的冠军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到今天的“学习成果大比拼”的比赛中去一决高下吧。(课件出示:学习成果大比拼)。
2、请同学们拿出技能训练题,为比赛做好准备。
3、第一关:聪明小法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指名回答,同桌交换批改。(课件出示第一关:聪明小法官)。
4、第二关:细心计算我最棒。(课件出示第二关)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批改出每组做得最快的小选手,然后请他来当小老师,帮助批改本组其他同学的作业。
5、第三关:改写小数我在行。(课件出示第三关)学生独立完成后,老师一边讲学生一边自己批改。
6、第四关:学以致用我能行。(课件出示第四关)小组合作完成后,请一个小组派代表交流讨论结果。说完后教师出示课件订正答案。
7、教师小结:在解决刚才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会发现:我们的数学知识,它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现在,请同学们快速的统计一下自己的成绩。夺得本次比赛全部星星的同学请起立。站着的同学们就是我们班今天的冠军了,让老师为他们颁发奖杯。祝贺你们!(课件出示“奖杯”)我们一起为冠军送上热烈的掌声吧。其他没有夺得冠军的同学们可千万别灰心,今天你们也表现得很棒,继续努力,相信我们班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冠军。
六、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那谁能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呀?
板书设计:
小数加法与减法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完成课本p51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完成课p51第8题。
1、完成课本p51第9题。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2、完成课本p51第10题。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小数加法与减法教案篇十五
1.使学生体会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和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和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一、复习铺垫。
1.学生练习。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提问:整数加法是怎样的运算?
整数减法是怎样的运算?
检查计算结果,提问: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2.指出:在整数加、减法里,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所以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减。
这是加减计算的基本原理。(板书: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3.口答:
(1)2元3角加4元5角是几元几角?
(2)2角5分减1角2分是多少?
结合学生的口答,提问是怎样算的。强调在加减法里,要把单位相同的数相加、减。
追问:2元加3角等于多少?如果等于5元对吗?为什么?
4元减3角等于1元对吗?为什么?
指出:从这里可以进一步看出,只有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整数加法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整数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同时也已经知道,在加减法计算里,只有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也就是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今天我们就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小数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图和题,读题。
提问:这道题要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
(板书算式)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指出:求一共用去多少元,就是要把圆珠笔的钱数和笔记本的钱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算。
2.58加3.15要怎样算呢,我们可以把2.58元和3.15元化成“分”为单位的整数来算。
想一想,2.58元是多少分?(板书:258)3.15元呢?
(板书:315)在列竖式计算时,要分对分、角对角、元对元相加。(板书:元 角 分,并板书加号和横线)。
接下来要怎样算?(完成竖式计算)结果一共用去多少分?是多少元?
指出:因为做加法时只有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所以两个小数相加时,也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在列竖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指出: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后,再把两个数相加,然后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就可以算出小数相加的结果。
横式的结果是多少元?(板书得数和答案)。
追问:谁能根据例1的计算说一说,小数加法要怎样算?
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小数加法的关键是什么?
小结: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都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在小数加法里就是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最后要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
3.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教学例2。
(1)出示例2,读题。
提问:这道题与例1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是已知怎样的数,求哪一个数?与例1相比,例2是已知圆珠笔和笔记本钱数的和,以及笔记本的钱数,求圆珠笔的钱数,也就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要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板书算式)。
算式5.73减3.15表示已知怎样的数,要求什么数?
与例1相比,例2是已知圆珠笔和笔记本钱数的和,以及笔记本的钱数,求圆珠笔的钱数,也就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要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板书算式)。
算式5.13减3.15表示已知怎样的数,要求什么数?
想一想,你能把小数5.73元减3.15元改写成“分”为单位的整数计算吗?怎样列竖式?(板书:略)。
请大家一起算出得数。(完成竖式计算)。
提问:算出的结果是多少分?是多少元?
这里的计算说明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直接用小数相减的竖式要怎样列?(板书竖式)。
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算出得数。(板书完成竖式计算)。
提问:结果应该多少元?小数点要怎样点?
在横式上写得数并板书答案。
(3)提问:
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结果的小数点要怎样点?
小结: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一样,都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在小数减法里就是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作十再减;最后要对齐横线上的/j、数点,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
5.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让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要怎样算。
6.完成“试一试”。
让学生看“试一试”两道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说明:在小数计算的得数里,如果小数部分末尾有。时,一般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把。去掉,将小数化简。
7.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重点提问第一、三小题怎样算的。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第1、2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口答得数。
2.口算下面各题。
追问:你认为小数加、减口算时。特别重要的是要注意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计算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五、布置作业 。
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3、5题。
家庭作业 :练习二第4题。
小数加法与减法教案篇十六
1、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法、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法、减法和整数加法、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3、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
2、体会小数加法、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教学准备:挂图一张、小黑卡、
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在我们北环新开了欧尚超市,你们去过吗?十一期间,丁老师也去逛了一下,超市里真是琳琅满目,尤其是文具,更是应有尽有。
这是小朋友在购买文具的情景,你能从中了解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问题和相应的算式。
小数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二、探究算法,明确算理。
1、师:你能用竖式计算吗?选择两题自己试一试,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教师巡视,指名部分同学板书竖式。
3、组织讨论:你是怎样算的?又是怎样想的?
*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把学生的想法板演出来)。
选哪两样文具所花的钱最多,是多少?最少呢?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知道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那么小数减法呢?请大家再试这算一算。
4、学生独立计算小数减法,指名板书。(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
5、通过刚才的计算,你知道了什么?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强调计算结果要化简。
6、总结和归纳。
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更要注意什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组织交流和归纳: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从低位算起。整数加、减的竖式中,末尾对齐了,其他数位也就对齐了,就能使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而小数加、减法则不然,只有小数点对齐了才能使相同数位对齐,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面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和或差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要去掉0把结果化简。
三、巩固练习。
1、这是五(1)班同学的作业,我想请你们来当小老师,看看做得对不对?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说出错在哪里,该怎么改。
2、完成”练习8”的第1题。
比一比,哪组正确率高。
3、完成“练习8”第3题1——3问。
组织交流,着重引导联系线段图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四、总结和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
2、同学们在开始上课时,提出了许多小数加法、减法的问题,有些我们已经解决了,剩下的我们下节课再继续研究。
小数加法与减法教案篇十七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总结出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
2.能够正确运用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一、复习。
整数加法的意义是什么?
整数减法的意义是怎样的?
二、新授。
1.导入 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整数加、减法的意义,也知道在加减法的计算只有单位相同数才能直接相加、减,也就是要把相同的数位的数相加减。今天,我们就以此为基础,学习小敷加法和减法。
2.教学例1.
(1)出示例1,讲解小数加法的意义。
题目已知什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把2.58元和3.15元分别化成“分”为单位计算.
师讲解:因为做加法时只有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所以两个小数相加时,也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在列竖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就对齐了,再把两个数相加,然后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就可以算出小数相加的结果。
(3)做课本第9页“试一试”(左边)。
(4)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由师生小结得出。
3.教学例2。
(1)出示例2,教学小数减法的意义。
这道题与例1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是已知怎样的数,求哪一个数?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也是巳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把5.73元和3.15元分别化成“分”为单位计算。
(3)做课本第9页的“试一试”(右边一题)。
(4)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9页“练一练”。
2,做课本第11页练习二第l、2、4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711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