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小票教案(专业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6 17:41:12
购物小票教案(专业21篇)
时间:2023-12-06 17:41:12     小编:文锋

教案还可以帮助教师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准备解决方案,为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教案的编写需要关注学生的学情和学习动态,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这些教案范例覆盖了各个学科和年级,内容丰富、设计合理。

购物小票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地计算。

2、能选择简便的方法准确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课本超市购物图,笑笑在收银台结算账单。师:笑笑正在核对找回来的钱数对不对,让我们一起帮助她。

2、师出示购物小票,学生说说上面都有些什么内容?(生答货号、销售价、数量、应付款、实付款、实收、找零。)。

3、师:怎样帮助笑笑核对找回来的钱数对不对?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板书课题: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二、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师:同桌互相说说通过观察购物小票,你知道笑笑都买了什么吗?我们可以怎么帮她?

2、汇报学习情况,先把一个蛋糕和一瓶橙汁的价钱加在一起,然后用20元减去买东西花的钱,看剩下的钱和购物小票上找零一项的钱数是不是一样。列式:20-(12.30+4.85)。

师指名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小组讨论,核对小票,还可以怎样算?引导学生探究还可以用买东西的钱加上找回的钱看是不是等于20元钱。列式为:12.30+4.85+2.85。

4、师生小结算法。

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按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顺序来计算。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三、练习运用,体验成功。

师:我们小组合作,模拟购物。一人当售货员,其他三人扮演顾客,到货架上选自己需要的、喜欢的文具,选完后填到购物单中,请售货员算一算买这些商品要花多少钱?顾客再核对一下,售货员四人轮流当。小组合作模拟购物,并填购物单。

2、反馈练习。

(1)师:在计算这几种商品的总价时,你有比较简便的算法吗?

(2)小组交流。

(3)师生小结:在计算小数连加法时,使用加法交换律或者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计算小数连减法时,两个减数如相加可凑整,先把两个减数相加,再从被减数中减去,也可使计算简便。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生写出自己的方案并列式计算出共花多少钱?如有剩余,余下多少钱?

五、小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1.25+2.41=3.663.66-1.25=2.41。

1.253.66。

+2.41-1.25。

3.662.41。

计算时只要小数点对齐,其他就和整数加减法一样了。

购物小票教案篇二

幼儿感受老师结婚之前的忙碌,愿意为老师出谋划策,制定出婚前购买物品的清单。

1、幼儿采访过自己的爸爸妈妈,知道一些有关婚前的购买准备。

2、幼儿为教师绘画的一张漫画象――忙碌的李老师

1、出示漫画象,引入主题

2、说说忙碌的事

提问:你们知道结婚之前要做些什么事吗?

结婚前要买些什么东西呢?

3、帮助老师制定婚前购物清单

效果分析:“老师要结婚啦”这个主题,我们开展地非常顺利,同时又非常有趣。由于,孩子的爸爸妈妈都已经经历过这件事情,所以,他们自然而然成了我们最直接的“大军师”――孩子们在活动前,都已经请教过自己的爸爸妈妈,获得了很多有趣又实用的信息,使得本次活动产生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高潮1:忙碌的李老师――引起孩子强烈的同情感……

孩子们给我总结出三大点:幼儿园里的工作;团员工作;结婚的事。

高潮2:婚前大购物――呈现出百花齐放……

高潮3:

活动中――出现了很多小亮点

亮点1――关心老师(好感动);

亮点2――制定购买清单的时候,孩子们分成若干版块(结婚必需品;化妆品;服装)

购物小票教案篇三

1、了解购物时的购物规则,初步树立购物的行为规范。如:超市里的东西谢绝品尝,物品要放回原位、进出超市要排队、不偷窃、付款后才能吃或使用等。

2、培养幼儿观察社会事物的能力、尊重商业工作者的情感,感谢他们提供的服务。

3、培养幼儿的良好购物礼仪习惯和公德意识。

4、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倒霉熊超市购物视频;文明与不文明购物照片;一元购物币;超市商品(生活区、玩具区、蔬菜区、水果区、学习用品区、服装区);音乐(进出场、逛超市);超市工作人员牌子;桌布。

一、开始部分:导入活动:

教师:“宝贝们,你们有没有跟爸爸妈妈去超市买东西呢?”

幼儿:“有。”(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对了,超市里面糖果香,物品多彩又多样,对吗?”

二、基本部分:

教师:“倒霉熊呢,它今天也去超市购物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在超市购物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呢?看看她那样做对不对?我们要不要向她学习?”(播放倒霉熊超市购物视频。)

教师:“刚才我们看了,倒霉熊它在购物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它做的那些事对不对?”(幼儿自由回答。主要引导幼儿说出:乱动超市的东西、推别人的车子、在超市吵架、损害超市东西)

教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们还看过哪些不文明的购物行为?”(幼儿自由回答。主要引导小朋友说出:乱动东西、拆包装、插队、物品没有放回原位、偷窃、乱扔垃圾等。)

教师:“罗老师这里呢有一些超市购物的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看看他们做的对不对?”(逐一播放:文明与不文明购物照片。)

教师小结:“超市里面糖果香,物品多彩又多样,排队付款才能吃或品尝,不要的物品放回原位、不偷窃。”

教师:“宝贝们,罗老师呀也开了一家一元超市,名字叫《小燕子超市》。我想请2位小朋友站在超市门口迎宾。”

教师:“宝贝们,当有客人来了,要说什么呢?”

幼儿:“欢迎光临!”

教师:“呀,xx宝贝真有礼貌,我请你来。”

教师:“如果客人要离开超市了,我们要怎样说呢?”

幼儿:“再见。”

教师:“对了,要说‘再见,欢迎下次光临!’”

教师:“xx宝贝表现真好,来,罗老师请你来迎宾。”

教师:“我还要请6位小朋友来当导购员,导购员的任务就是帮我管理商品以及促销我的商品。因为今天罗老师的超市刚开业,所以有我还设有一个特价区,在特价区里面,你可以用一元购物币购买两件商品。”

教师:“我请一位小朋友来帮负责特价区商品,我请谁?”

幼儿:……

教师:“我还要请5位导购员,看看请谁来呢?”

幼儿:……

教师:“我还要请一位小朋友来当防损员,责任是看看有没人损害超市里面的东西。”

教师:“我还要请一位小朋友来当收银员,来帮我收钱,没给钱是不能让他把东西带走的哦。”

教师:“我还要请两位保安,保安的任务就是帮我维持超市秩序,看看有没有人打架等等。”

教师:“今天罗老师还请了一位记者,专门为我们拍照呢。”(记者出场)

教师:“其他没有选到的小朋友,不要灰心,罗老师等下邀请你来当逛超市,好吗?”

教师:“现在罗老师超市快要开业了,先请我的工作人员各就各位。我先请我的迎宾人员到超市入口来站好。”

教师:“请我的导购员也站到自己的位置上。我请我的收银员站到收银处。请我的保安站到超市出口,帮我维持超市秩序。”

教师:“宝贝们,罗老师超市等下就邀请你们去逛超市了,但罗老师有两条规则:1、每人限购一件商品,特价区的除外,特价区可以买两件。”

教师:“每人只能买几样东西?”

幼儿:“每人只能买一样东西。”

教师:“特价区可以买两样。”

教师:“规则2:等下逛超市的时候我会放音乐,我的音乐结束了,请你回到座位上坐好,并把买好的东西放在自己的凳子下面。”

教师:“宝贝们,当我的音乐停了,你们要干嘛?”

幼儿:“当音乐结束了,就要回到位置上做好,并把买好的东西放在凳子下面。”

教师:“对了,宝贝们真棒!”

教师:“现在罗老师一元超市开业啦!”(把柜子布拿掉)

教师:“请宝贝们来购物吧!”(购物音乐响起教师作为老板进行监督。记者拍照。)

(音乐结束,请宝贝们回到坐位上,并把买的东西放在凳子下面。)

教师:“让我们来看看刚才小朋友是不是文明购物的?”

(逐一讲解图片)

教师:“刚才呀,有的宝贝表现非常棒,有的小朋友可能没有把我们购物时要注意的事项记清楚。所以呀,罗老师把我们购物时要注意的事项遍写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学学吧!《购物歌》:超市里面糖果香,排队付款后品尝。物品多彩又多样,选购轻拿又轻放,公共场所讲秩序,你先我后不推挤。文明购物靠大家,个个都是顶呱呱,顶呱呱!”

教师:“呀,xx小朋友表现得的真好,我请他到上面来跟罗老师一起来表演。”

教师:“呀,宝贝们,她表现棒不棒?”

幼儿:“棒。”

教师:“宝贝们,你们会这了吗?”

幼儿:“会了。”

教师:“那你们自己来一遍好不好?”

幼儿:“好。”

教师:“《购物歌》一备齐。”

教师:“大三宝贝们真是太棒了,你们会文明购物了吗?”

幼儿:“会了。”

教师:“那现在罗老师邀请你们一起去春游,想不想去?”

幼儿:“想。”

教师:“那请你们拿起你们刚才买好的东西,跟罗老师一起出发吧。(音乐想起,有序退场)

三、结束部分:出场音乐响起,大家排好队有序走出教室。

在整个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幼儿作出选择尝试最有效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当他们通过自己的常识、自己的努力积极参与超市的购物、快乐分享时,相信他们会从中获得思考、交流、合作、认知等很多很多,更会体会到购物带来的成功喜悦。

购物小票教案篇四

1、了解各种袋子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愿意使用各种各种废旧材料创造性的装饰袋子。

各种贴有数字的袋子(食品袋、马夹袋)数字卡片。

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购物袋。

一、谈话交流。

出示大家带来的各种袋子,请幼儿说说他们的名称和各自的用途。

二、小制作:购物袋。

2、幼儿讨论并制定简单的制作计划,寻找废旧材料。

3、幼儿制作。(可以单独做,也何以两人合作)。

4、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三、游戏购物。

1、把幼儿装饰好的袋子展示出来,请大家讲讲最喜欢哪个袋子?为什么?

2、根据袋上的数字,到商店买相应的数量物品。

购物小票教案篇五

1、使幼儿能灵活地掌握序数知识,同时锻炼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一)自由探索:

1、创设超市小货架的教育环境,引导幼儿以角色的身份参与购物。

师:今天,我们来玩超市游戏,你们想买一些什么东西?

幼:自由讨论准备买一些什么东西。

幼儿参与活动。

2、请个别幼儿告诉大家在什么颜色的格子里买到货物,并请其他幼儿猜一猜他是在第几个格格子里买到的东西。

幼1:我在红颜色的格子里买的是娃娃,请大家猜一猜在第几个格子?

幼2:第二格。

幼3:第九格。 幼儿争论。

师:启发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答案呢?”

(二)交流讨论:

1、师:为什么买同样的东西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幼1:我是从左数到右的。

幼2:我是从右数到左的。

师: 想一想还有其他方法吗?幼儿再次思考。

幼1:老师货架有高有低还可以从上往下数。

幼2:从下往上数也可以的。

2、师:引导幼儿发现序数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数,从不同的方向数得出的结论会不同。

3、幼儿分组交流。

幼儿讲讲自己是在从左到右数第x格,从右到左数第x格,从上往下数第x格,从下往上数第x格中买的东西。

4、集体交流:个别幼儿讲述自己所买东西的序数位置,请大家猜一猜他说的东西是在什么颜色的格子里买到的。

(三)游戏巩固:

1、幼儿分成两组,根据老师要求,依次把不同的物品放回两个货架,比一比哪一组放得又快又对。

2、相互检查放得是否正确,如有放错请幼儿自己改正。

让儿童学会学习是21世纪世界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它必然要求教师改变角色和方法,作为儿童的援助者,引导儿童自主学习。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对儿童的引导和启发,把教育的重心从“教什么,学什么”转移到“如何学”上来。

过去,在学习序数的时候,我们在教学中会告诉幼儿应该怎样数,其结果是,限制了幼儿思维的发展,扼杀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在,我采取了为幼儿创设学习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并在矛盾中寻找答案的学习方法,发现幼儿能积极投入,思维也很活跃,由于所学的内容是幼儿通过实践、思考后自主习得的,所以幼儿能较快理解并掌握,与此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大脑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幼儿脑功能的开发。

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一日活动中,一定要转变观念,努力贯彻《纲要》精神,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购物小票教案篇六

1.了解不同的购物场所及它们的特点。

2.会根据自己购物的需要选择适宜的购物场所。

3.了解一些新颖的购物方式与支付方式。

指导学生能根据自己购物的需要选择适宜的购物场所。

让学生了解一些新颖的购物方式与支付方式。

多媒体教学软件。

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对自己家附近的购物场所进行观察。了解购物场所的数量、规模、所卖商品的种类、付款方式。

1.同学们,在生活中要购买需要的用品应该怎么办?

2.照片展示,让学生观看一些周围熟悉的购物场所。

3.让学生完成书本中的调查表。

4.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的购物场所的特点。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购物场所的特点。

6.游戏:每个小组想出一个购物场所,然后选一位同学,让他把该购物场所的特点叙述给大家听,由其他组的同学判断这个购物场所是哪个商店。

1.多媒体演示一些同学们熟悉的购物场所。让学生置身与购物环境中。

2.任选三名同学到大门口当“导购员”。

3.学生模拟买卖商品,教师巡视。

4.其他同学提出自己想买的东西,由三个“导购员”抢答,并说出去哪儿买较好,并说出理由,其他同学评议。如果“导购员”回答不正确或不令大家满意,就把“导购员”免职,由自选的助手承担“导购员”的任务。那位导购员回答的问题多,坚持的时间长,则获得优秀“导购员”的称号。

5.评选“优秀售货员”、“文明顾客”。

1.先让学生回忆电视上介绍的或自己外出旅行所看到的新的选购、付款方式。

2.观看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新颖的购物、付款方式。

3.比较讨论自己的购物、付款方式与电脑演示的哪些方式更好,为什么?

4.指导学生尝试通过网络购买一本书、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实际尝试一下新颖的购物方式。

1.让学生讨论未来的购物场所应该怎样?

2.小组共同绘画未来的购物场所。

3.教师从旁点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1.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当一名精明的消费者,懂得选择最佳的购物场所,选择价廉物美商品,使用便捷的购物方式。

2.在今天的购物活动中,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请学生自由交流学习收获。

3.在今天的购物活动中,同学们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现在宣布购物活动圆满结束!

购物小票教案篇七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一些购物的策略,会根据购物的多少选择比较优惠的。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学习估算购买物品的总价,选择比较优惠的购物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合作学习,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选择材料。

写有问题资料的小黑板。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三家商店为促销一种饮料分别推出的优惠:

甲商店 买一大瓶送一小瓶

乙商店 一律九折

丙商店 购物30元以上八折优惠

1、要买1小瓶饮料,去那个商店较为合算?

2、买1大瓶和1小瓶饮料,去那个商店较为合算?

3、淘气要买3大瓶饮料和3小瓶饮料,他回去那个商店?

学生猜测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商讨答案

1、讨论交流三个商店推出的`优惠的意思,理解:到甲商店买1小瓶饮料不能享受优惠,到乙商店享受九折优惠,再到丙商店不能享受优惠。

2、说一说要买1小瓶饮料到三个商店各用多少元,比较到哪家去买合算。

3、交流买1大瓶和1小瓶饮料去那个商店合算。

4、交流第3个问题。

5、计算第4个问题,先要学生确定买多少大瓶,多少小瓶。再算出到三个商店去买各用多少元。

三、说一说自己的收获,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练习

做"练一练"中的题目。

板书设计:

购物策略

1、甲:2元 乙:1.8元 丙:2元

2、甲:10元 乙:10.8元 丙:12元

3、甲:30元 乙:32.7元 丙:28.8元

教学反思:

购物小票教案篇八

1、口算:

2、计算。

3、小结笔算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二、目标实施。

1、教师引出课题:三年级时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对小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a、学生自己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在哪些地方经常与小数打交道。(抽几名学生回答)。

b、师出示超市价目表,请一名学生来做“服务员”为大家介绍一下商品价格。

3)、抽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板书他们的购物单,并说一说他们的计算方法。

4)、学生总结小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5)、老师总结小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板书:小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再相加。

6)比一比:同桌之间互相比较,看看谁用的钱多?多多少?

7)、抽两名学生上台板书自己的计算方法,并讲一讲。

8)、学生总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9)、老师总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板书: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再相减。

10)、学生总结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都是先要小数点对齐)。

8.课堂练习。

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9,布置作业:完成课后联系1、2题。

10.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口算卡片。

(3)、一些物品如文具类(作为商品)。

11、自我问答。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借助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让学生从超市购物入手,自由选取物品以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买教室装饰物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超市购物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购物单寻找信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购物小票教案篇九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超市购物情境,笑笑在收银台结算账单。

师:笑笑正在核对找回来的钱数对不对,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她。

2.师出示购物小票,让学生说说上蒙?有些什么内容?

(生答货号、销售价、数量、应交款、应交、实收、找零。)。

3.师:查看更多纹章,请访问小学课堂网怎样帮助笑笑核对找回来的钱数对不对?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目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板书课题: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二、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1.核对小票。

师:同桌互相说说通过观察购物小票,你知道笑笑都买了什么吗?我们可以怎么帮她?

2.汇报学习情况,先把一个蛋糕和一瓶橙汁的价钱加在一起,然后用20元减去买东西花的钱,看剩下的钱和购物小票上找零一项的钱数是不是一样。列式:20-(12.30+4.85)。

师指名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小组讨论,核对小票,还可以怎样算?引导学生探究还可以用买东西的钱加上找回的钱看是不是等于20元钱。列式为:12.30+4.85+2.85。

4.师生小结算法。

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按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顺序来计算。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三、练习运用,体验成功。

1.模拟购物。

(课件出示超市一角——纹具组,货架上有各种纹具,还有价签。)。

师:我们小组合作,模拟购物。一人当售货员,坡见三人扮演顾客,到货架上选自己需要的、喜欢的纹具,选完后填到购物单中,请售货员算一算买这些商品要花多少钱?顾客再核对一下,售货员四人轮流当。

小组合作模拟购物,并填购物单。(购物单略。)。

2.反馈练习。

(2)小组交流。

(3)师生小结:在计算小数连加法时,使用加法交换律或者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计算小数连减法时,两个减数如相加可凑整,先把两个减数相加,再从被减数中减去,也可使计算简便。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生写出自己的方案并列式计算出共花多少钱?如有剩余,余下多少钱?

2.课件出示淘气当家收拾房间的情境,请学生帮忙解决问题。

(2)出示数学书第19页7题。提问:淘气能摘下这顶帽子吗?

五、小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想说些什么。

六、作业:

17页第3、4题。

购物小票教案篇十

在这节课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数学知识镶嵌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而且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留给我以下思考:

1。“教”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学习内容是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数学内容的基础。教师要有主动驾驭教材的意识,要把儿童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挖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空间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

2、“学”用现实的方法体验数学。在“购物小票”的教学中,我始终把搜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在上新课之前,我安排学生到超市去购物,这样,学生就熟悉了购物的情境和过程,再通过教材,借助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材料帮助学生从身边的事情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再精心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的过程。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理解新知识,最终让生活中的经验提升为数学知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购物小票教案篇十一

通过创设核对购物小票的情境,让学生发现小票上的数学信息,进而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激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欲望,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并不陌生,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探索的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比如:在研究购物小票时,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从购物小票中发现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将获取新知识与寻求策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编制”生活内容。特别是在“应用拓展”部分,学生将学习到的新知识与生活实际紧紧的联系起来,加上老师的演示,使学生真正的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目的。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比如:在“摘帽子”一题中,学生在独立思考后,意见出现了分歧,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这学生在有了自己的想法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才不流于形式,这样的交流是有目的,有深度的,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思考,又学会了与人合作。

购物小票教案篇十二

本课是第六单元“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中第三课《购物的学问》中的一个主题。在这一单元中,同学调查家庭日常购物情况;了解了本地的一些商业场所;知道购物场所是各式各样的`,了解各种购物场所的特点和其变化发展。并通过调查,知道了价格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在此基础上,教材设置了“合理购物abc”这一主题,让同学学会合理购物,并在购物过程中能注意商品的质量,掌握区分商品质量的方法,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维护意识。让同学学会“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又一技能。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购物要有节制,要买实用的东西。

(2)学会了解商品、合理选购商品的方法。

(3)懂得什么是“三无产品”等一些购物的基本常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开展“合理购物亲子实践活动”,学会独立购物。

(2)在交流与实践中学习合理购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逐步培养同学勤俭节约,认真仔细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看商品的说明,并学习选购商品。

教学难点:学会了解商品、合理选购商品的方法。

教学方法:扮演法、感悟法、观察法、讨论交流法。

同学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访问,了解家长或他人是如何购物的。

2、调查了解并比较和近的各种购物场所。

3、同学用五块钱亲身体验一次购物活动,并将购买的物品带进课堂。

1、组织“合理购物亲子实践活动”并拍摄同学与家长购物的情况。

2、搜集有关商品信息的资料。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异地教学)。

购物小票教案篇十三

1、不受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点数8以内的数量。

2、认识数字“8”。

3、乐于参加数数活动。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会手口一致点数8以内的数量。

2、材料准备:

(1)神秘袋(里面装有代表不同数量物品的图片)、数字“8”的卡片。

(2)自制购物单(购物单一边标有按不同形式排列、数量为8的圆点,另一边画上超市物品)、购物筐每人一个。

(3)在活动室内设置“超市”的情境,超市里棒棒糖、糖果、果冻、饼干等。

1、活动重点:感知8以内的.数量。

2、活动难点:不受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点数8以内的数量。

3、指导要点:通过观察,引导幼儿按一个方向数,做到不多数、不漏数。

1、复习8以内的数,手口一致地点数8以内的数量。

玩游戏“神秘袋”。

师:这是一个神秘袋,里面会有什么呢?我来摸摸看。(教师摸出神秘袋里的物品图卡,幼儿手口一致地进行点数,并说出总数。也可以一些幼儿摸。)。

2、在购物游戏中学习点数按不同形式排列的物体。

(1)讨论购物单的作用。

师:我们班的小超市开张了,现在我们到超市里购物吧。这是我们的购物单,你们知道购物单有什么用吗?请你们看看购物单上的圆点和旁边的图案,它们分别表示什么?(引导幼儿观察“购物单”上的圆点和超市物品,帮助幼儿理解圆点与图案的关系。)。

师:怎么使用购物单?(幼儿互相讨论购物单的使用方法。)。

小结:购物单上的图案表示我们需要购买的物品,圆点表示我们应该买几件这样的物品。

(2)在点数中进行物物对应。

幼儿分别按购物单选购数量是8的物品。(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说出总数。)。

(3)师幼共同交流经验。

师:请两位好朋友互相检查一下选购的物品对不对。(幼儿互相检查,要求幼儿检查时要手口一致地点数。检查后还要说出总数,如“xxx一共买了8个糖果”)。

3、通过排列比较,发现数的守恒。

师:你们都买了几件物品?

师:这些圆点有什么地方一样?都是几个?不同在哪?(先请幼儿说说自己买了几件物品,并将圆点不一样的排列方法在黑板上展示,请幼儿观察、发现共同点和不一样的地方,然后引导幼儿按一个方向数,不多数、不漏数)。

小结:无论购物单上的圆点怎样排列,圆点的数量都不变。

4、认识数字“8”的字形特征。

出示8的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观察数字“8”。

师:刚才我们在超市里买了8件东西,用数字“8”来表示。看看它长的像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联想,教师最后要统一“8”的字形儿歌,并引导幼儿跟读)。

《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借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

购物小票教案篇十四

1.课件出示超市购物情境,笑笑在收银台结算账单。

师:笑笑正在核对找回来的钱数对不对,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她。

2.师出示购物小票,让学生说说上蒙?有些什么内容?

(生答货号、销售价、数量、应交款、应交、实收、找零。)。

3.师:查看更多纹章,请访问小学课堂网怎样帮助笑笑核对找回来的钱数对不对?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目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板书课题: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1.核对小票。

师:同桌互相说说通过观察购物小票,你知道笑笑都买了什么吗?我们可以怎么帮她?

2.汇报学习情况,先把一个蛋糕和一瓶橙汁的价钱加在一起,然后用20元减去买东西花的钱,看剩下的钱和购物小票上找零一项的钱数是不是一样。列式:20-(12.30+4.85)。

师指名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小组讨论,核对小票,还可以怎样算?引导学生探究还可以用买东西的钱加上找回的钱看是不是等于20元钱。列式为:12.30+4.85+2.85。

4.师生小结算法。

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按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顺序来计算。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1.模拟购物。

(课件出示超市一角——纹具组,货架上有各种纹具,还有价签。)。

师:我们小组合作,模拟购物。一人当售货员,坡见三人扮演顾客,到货架上选自己需要的`、喜欢的纹具,选完后填到购物单中,请售货员算一算买这些商品要花多少钱?顾客再核对一下,售货员四人轮流当。

小组合作模拟购物,并填购物单。(购物单略。)。

2.反馈练习。

(2)小组交流。

(3)师生小结:在计算小数连加法时,使用加法交换律或者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计算小数连减法时,两个减数如相加可凑整,先把两个减数相加,再从被减数中减去,也可使计算简便。

生写出自己的方案并列式计算出共花多少钱?如有剩余,余下多少钱?

2.课件出示淘气当家收拾房间的情境,请学生帮忙解决问题。

(2)出示数学书第19页7题。提问:淘气能摘下这顶帽子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想说些什么。

六、作业:

17页第3、4题。

购物小票教案篇十五

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出示电脑小票,观察。

2、谁能解释一下这张电脑小票?

3、我们来核对一下吧。怎样核对?

列算式:20-(12.30+4.85)。

算在书上。

4、还可以怎样核算?20—12.30—4.85,12.30+4.85+2.85。

5、20-(12.30+4.85)=12.30+4.85+2.85。

6、试一试。4.2+12.3+5.8+2.7,15—1.2—3.8仔细看一看,再算。

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发现了什么?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a-b-c=a-(b+c)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能结合电脑小票的问题说一说吗?

1、第17页第2题。

2、第16页第2题。

3、第17页第3、4题。

教学反思:教材创设了核对电脑小票的情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课改精神。学生讨论如何核对找回来的钱对不对的问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计算。找出更简便的方法。这样联系实际,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简便计算的算理。

购物小票教案篇十六

《购物小票》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数学知识镶嵌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而且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留给我以下思考:

学习内容是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数学内容的基础。教师要有主动驾驭教材的意识,要把儿童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挖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空间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

在“购物小票”的教学中,我始终把搜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在上新课之前,我安排学生到超市去购物,这样,学生就熟悉了购物的情境和过程,再通过教材,借助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材料帮助学生从身边的事情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再精心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的过程。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理解新知识,最终让生活中的经验提升为数学知识。

购物小票教案篇十七

本节课的内容不仅简单,而且是在三年级学习了以为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小数计算,从一位小数到两位小数的计算只是位数的增多,也就是量变而不是质变,学生掌握起来并没有很大的困难,学生有足够的经验进行迁移,所以孩子的学习任务并不是很重,整堂课的课内容量也不是很多,所以本节课的设计从整体上来说很简单,很自由,由于本班孩子的基础不是很好,在课前,我认为本节课是一堂很好的体验课,通过充分让学生发挥其自主能动性,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是一次让全班学生体验成功、树立信心的好机会,因此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试算,自己总结在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我注意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用处,提高学习兴趣。

1、情境导入:利用前一天“三八节”教师购物为情景,让学生猜猜老师在超市买了什么,不仅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了解和关系,而且很贴近生活,很真实。

2、根据情景提问,学生提出两个问题,分别用加法和减法列式。

3、独立解决问题。指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小组合作,不仅计算而且讨论在计算中你认为要注意的.地方。

4、反馈。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并有效地在教学与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不仅完成了对新课内容的学习,而且真切地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2、选用真实而且熟悉的素材,选择了对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数据,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亲切感,从而调动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参与。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经常说用多种的评价激励措施,给予孩子笑脸和红花等等奖励,其实真正的奖励应该是老师的微笑,用一颗温和的心,为课堂创造快乐的气氛,孩子的学习才会是积极主动的。

4、课堂是灵活多样也是多变的,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该适时的调整课堂活动,也应该抓住一切有利机会为教育契机,真正的把课堂与教育相结合。

购物小票教案篇十八

《品德与社会》(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中第三课《购物的学问》中的主题《合理购物abc》。

本课是第六单元“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中第三课《购物的学问》中的一个主题。在这一单元中,学生调查家庭日常购物情况;了解了本地的一些商业场所;知道购物场所是各式各样的,了解各种购物场所的特点及其变化发展。并通过调查,知道了价格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在此基础上,“合理购物abc”这一主题,让学生学会合理购物,并在购物过程中能注意商品的质量,掌握辨别商品质量的方法,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学会“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又一技能。

在学生生活的社区周围有着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购物场所。但是他们平时生活起居多依赖父母,独立生活能力相对薄弱,虽有简单的购物经验和能力,但合理购物的能力较差。特别是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尚缺乏对商品质量的识别能力,缺乏对形形色色购物场所的区别能力,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因此,引导学生探究合理购物的方法,了解购物中的知识和技巧,并从中体验消费的奥妙和趣味就成为本课教学的主旨。

1.懂得什么是“三无产品”等一些购物的基本常识。

2.学会了解商品、合理选购商品的方法。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理购物的方法,初步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培养作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让学生学会了解商品、合理选购商品的方法。

1.布置学生带家中物品两三样;

3.教师准备好过期物品、以及三无产品,用以引发课堂活动中的矛盾冲突;

4.课前训练两名超市推销员;

5.教学。

瞧,利用大家带来的物品,我们把教室布置成超市了。走进超市你就会想要(买东西)是啊,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购物。可是购物中也隐藏着大学问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合理购物的秘密吧!板书课题:(合理购物abc。)请大家读课题。

学生读课题。

〖设计意图:《品德与社会》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回归生活,通过谈话,再现学生的购物经验,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帮助学生快速融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能使接下的的课堂学习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1.创设情境。

大家都有自己的购物方法。这不,六一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假如爸爸给你10块钱零花钱,你会给自己买什么样的礼物呢?今天就走进超市,选购自己需要的东西吧!有请两位售货员。

2.温馨提醒。

出示“温馨小提醒”:a购物时请讲文明,不喧哗;b请用心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c购物时间为4分钟。d将购买的物品交给你的组长。

3.学生购物,师播放音乐。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生活,就要关注学生的活动。因为生活是通过活动展现的。在购物活动中,学生既用脑想,也用眼睛看,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心灵感受,以此来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

(二)交流购物经验。

〖设计意图:思想品德不只是纯粹的理论,而是一个人思想的倾向和行为习惯。因此必须借助于实际的生活体验,让生活体验升华为学生自觉的追求。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有助于他们的道德内化。在评议他人的道德行为中,培养他们的反思意识和合理购物的习惯。

(一)按需购物。

根据学生交流自己购买的物品,以及原因,引导学生懂得合理购物的方法之一:按需购物。

1.学生反馈。

2.观看小品“购物”。(学生表演)。

3.看了他们的表演,你觉得谁的购物方法更合理?

4.总结:所以,我们喜欢的东西,只有在确实很需要的时候才购买,而不是随心所欲地浪费。想要成为购物大赢家就要学会“按需购物”。(板书:按需购物)。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简单的小品,道理一下子就能清楚地呈现在孩子眼前,并能使孩子与刚才自己的购物行为相比较,并反思自身不当的购物方法。

(二)货比三家。

通过比较学生在不同超市购买的同一样东西,价格却不一样,引发思考。启发学生懂得购买商品的时候懂得货比三家。

1.采访购物了便宜的绿茶的学生。询问他为什么能购买到如此便宜的东西。并表扬学生能够通过广告消息买到经济实惠的东西。

3.总结:看来,这也是购物的一个好方法:齐读“货比三家”。这样,我们才能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板书:货比三家)。

〖设计意图: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新课程改革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听取别人汇报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购物知识。

(三)不买“三无产品”

1.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引导学生学会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现在,我们已经懂得如何去合理购买商品了,可以怎么知道你的食品是没有质量问题的呢?请生说(看有没有过期)。

谁购买了冬冬家的泡面?这个泡面是从冬冬家的特价商品中购买的,也是非常实惠的。我们看看这个有没有过期吧!

所以说,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对于食品等有使用期限的产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像衣服、文具等一些产品就没有这两个日期。

我们赶紧拿起一样自己购买的食品,检查一下它有没有过期!

2.关注产品说明。

同学们认真检查,将一些过期的食品挑出来放在桌子中间的篮子里。没有过期的东西再一次交给你的组长保管。

看来生活中过期的食品还是存在的!

不过要买到合格的商品,除了看它有没有过期外,还得注意什么呢?现在请小组长拿起一样食品带着同组的.同学一起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填写下来。

请一名学生带上食品上台发言。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设计矛盾冲突,从生活出发,从问题着手,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学生在解决过期与不过期的过程中,学习购物常识,并引申到学会产品说明,使得课堂变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天地。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学得深刻。

3.掌握什么是“三无产品”

指名说,并全班齐读。

提醒学生以上三者只要缺一,就是三无产品。

4.小小质检员。

不知我们购买的商品中还有没有躲着三无产品。让我们学当小小质检员。一起来检查一下。小组同学一起对购买的商品进行三无检查,如果是三无产品,先将它拿在手上。

学生对桌上的物品进行排查。

请手上有拿着食品的同学,说说为什么它是三无产品。

表扬同学们,懂得去鉴别什么是合格的商品了,老师不得不给你们点个赞!这些三无产品,质量都是无法得到保证的,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购买时要注意精挑细选,不买“三无产品”(板书:不买“三无产品”)。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孩子们懂得分辨什么是三无产品,便能更理性地购物,更健康地生活。

5.知道“12315”投诉电话。

怎么处理这些三无产品?(退货、下架等)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还可以拨打投诉电话:12315,让工商部门对其进行查处。

〖设计意图:12315投诉电话是作为一名聪明的消费者必知的常识,并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法制观念。

1.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相信通过这节课,你们一定有不少收获吧?谁来说说?

2.其实购物的小窍门还有很多很多(板书……),就等着你们去发现、讨论、交流了!希望你们把今天学习的内容告诉你的亲朋好友。让所有人一起合理购物,过健康、快乐的生活。

〖设计意图:教学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而真理是在实践中才能体验其价值和科学的,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再次购物中能得到广泛的认同,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使课堂从生活中来,又高于生活。

购物小票教案篇十九

1.情境导入:利用前一天“三八节”教师购物为情景,让学生猜猜老师在超市买了什么,不仅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了解和关系,而且很贴近生活,很真实。

2.根据情景提问,学生提出两个问题,分别用加法和减法列式。

3.独立解决问题。指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小组合作,不仅计算而且讨论在计算中你认为要注意的地方。

4.反馈。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并有效地在教学与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不仅完成了对新课内容的学习,而且真切地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2.选用真实而且熟悉的.素材,选择了对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数据,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亲切感,从而调动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参与。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经常说用多种的评价激励措施,给予孩子笑脸和红花等等奖励,其实真正的奖励应该是老师的微笑,用一颗温和的心,为课堂创造快乐的气氛,孩子的学习才会是积极主动的。

4.课堂是灵活多样也是多变的,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该适时的调整课堂活动,也应该抓住一切有利机会为教育契机,真正的把课堂与教育相结合。

通过创设核对购物小票的情境,让学生发现小票上的数学信息,进而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激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欲望,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并不陌生,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探索的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比如:在研究购物小票时,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从购物小票中发现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将获取新知识与寻求策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编制”生活内容。特别是在“应用拓展”部分,学生将学习到的新知识与生活实际紧紧的联系起来,加上老师的演示,使学生真正的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目的。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比如:在“摘帽子”一题中,学生在独立思考后,意见出现了分歧,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这学生在有了自己的想法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才不流于形式,这样的交流是有目的,有深度的,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思考,又学会了与人合作。

购物小票教案篇二十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直观模型,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呈现的内容有三个部分:一是核对“购物小票”,安排这一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问题,所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是很有必要的。二是通过涂一涂的过程,利用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时,为什么相同的数位要对齐(即小数点对齐)。三是直接用竖式计算,掌握小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小数计算的必要性。教师可以采用教材中“购物小票”的情境,也可以采用当地学生熟悉的题材。其次是利用直观手段(如涂一涂,算一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计算方法,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在交流中应重点指导学生讨论小数加减法中,“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

本班学生通过近四年的课改教材的学习,已经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了与人合作,探究与交流,并能进行大胆的质疑,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去过超市购物吗?

生:去过。

师:当你选好东西到付款机处付款后,收款员阿姨会给你什么?

生:一张小票。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购物小票上的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索。

1.核对购物小票。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张小票(用书上的购物小票),

你从上面可以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从小票上知道了酸牛奶1.25元,饼干2.41元。

生2:我还知道了应付金额是3.66元。

生3:我知道了收款的时间和超市的电话号码。

师:同学们对小票上的`每一项内容都了解得非常清楚,那么我们怎么能知道购物小票上应收的钱数对不对呢?以小组为单位,核对一下购物小票上找回的钱数对不对,并能用适当的算式表示出来。

全班反馈。

生:第一幅图表示1.25+2.41=?让我们在横线下面方格图中涂一涂,第二幅图表示3.66-1.25=?让我们在横线下面方格图中涂一涂。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先涂一涂,再和同伴说一说什么意思。

(全班交流)。

生1:第一幅图5个百分之一加1个百分之一是6个百分之一,在表示百分之几的方格中涂6个格;2个十分之一加4个十分之一是6个十分之一,在表示十分之一的方格中涂6个格;1+2=3,在3个大方格中都要涂色,等于3.66。

生2:第二幅图6个百分之一减去5个百分之一还剩1个百分之一,在表示百分之几的方格中涂1个格;6个十分之一减去2个十分之一还剩4个十分之一,在表示十分之几的方格中涂4个格;3-1=2,在2个大方格中都要涂色,等于2.41。

师:两位同学说得很好,对照方格图同学们能不能用竖式进行计算呢?试一试。

(在独立计算的基础上,全班反馈)。

生1:只要小数点对齐,其它各个相同数位都对齐了。

生2:只要小数点对齐,其它就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一样了。

生3:我们核对结果,购物小票上的应收3.66元对了。

3、试一试。

师:同学们来计算下面的两道题:

7.9+1.715.2-12.5。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同学汇报,交流。

生1:7.9+1.7=9.615.2-12.6=2.6。

7.915.2。

+1.7-12.6。

9.62.6。

师:计算这两道题时还应注意什么?

生:计算小数加减法除了要小数点对齐外,还要注意加法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要向前一位进1;相减时,哪一位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和本位上的数相加再减。

(三)实践与应用。

师:刚才我们通过讨论和交流,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我们来实际应用。!

摘帽子。

生1:摸不到,因为教师的身高1.64米加凳子的高度0.64米,是2.28米,小于2.41米,所以老师摸不到。

生2:1.64+0.64=2.282.41-2.28=0.13。

如果结果是0,老师就能摸到,但是结果是0.13,那老师就摸不到2.41米高处的物体了。

生3:老师,我认为摸得到。

生4:摸不到。

(学生分两派激烈的进行争论,多数同学认为摸不到,少数同学认为摸得到。)。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

师:咱们听一听‘摸得到’的同学的意见。

生1:因为,老师的身高是1.64米,加上凳子的高度0.64米,是2.28米,如果去摸物体,是要伸手去摸得,再加上胳膊的长度,肯定大于0.12米,所以老师能摸到2.41米高处的物体。(学生哑然)。

师:同学们,我的身高正好是1.64米,能否摸到2.41米处的物体,我给你们实际演示一下。

生2:老师,不行,你必须脱掉鞋子。

(教师脱掉鞋子演示,用米尺进行现场测量。)。

生3:摸得到。

师:同学们,你们表现太棒了,你们学会了小数的加减法,还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聪明!(伸出大拇指表扬),给自己一些掌声吧!

(四)学习。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的表现如何?

生1:我学习了小数加减计算方法,只要小数点对齐,就和整数加减计算一样,我觉得自己的表现不如刘青,刘青同学的发言很完整,我要向她学习。

生2:我认识了购物小票,知道了购物小票上有很多数学问题,今后我会注意身边的数学问题,尝试着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在这节课中,我的发言不积极,害怕我的发言不正确。但是今后我会努力的。

购物小票教案篇二十一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数学知识镶嵌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而且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教学中我始终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探索的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留给我以下思考:

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的计算题,个别学生常常会受整数减法的影响,将末尾的'数对齐。为此,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凡是遇到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时,可以先在被减数的末尾补0,使被减数的小数位数与减数的小数位数一样多,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这样一来对位就较容易。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列竖式后,正确率明显提高。

在“购物小票”的教学中,我始终把搜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在上课前,我安排学生在周末的时候去超市去购物,这样可以熟悉购物情境。在引入中通过购物这个细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72208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