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和改变。写总结时要注意用语规范、准确,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词语和表达方式。阅读样文的实用资源。
激励教育班级管理论文篇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班主任管理也越来越趋于完善,在调整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管理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从初中班主任的自我素养谈起,阐述教育艺术在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
一、班主任应具备的个人素养。
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班主任最应该具备的品质为:诚实、团队精神、感恩、爱与被爱、审美能力、公平。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可以将初中班主任的心理品质分为六个级别:智慧、勇气、节制、人性、公平和超越。班主任相对不足的心理品质为:活力、洞察力、领导能力、社交能力与幽默感。而幽默感又是学生普遍期待、班主任比较欠缺的品质。幽默感并不是逗乐和搞笑,而是在一片沮丧的情绪中仍然能够保持自嘲、愉悦精神,用幽默感染学生,让学生尽快走出内心的阴霾。学生的性格、品质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继而将这种影响带给身边的其他同学,同样,班主任优秀的心理品质也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正因如此,我们才强调班主任的精神面貌与个人素养。
二、班主任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与教学能力。
职业素养有两个特点:长期性与基础性;教学能力同样有两个特点:实践性与综合性。班主任在肩负教学责任的同时,又是班级的管理者,特殊又重要的双重身份要求班主任必须以身作则,且具有挑战精神,不能安于现状,应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前者是班主任的工作基础,后者是班主任的职责所在。教学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对学生成长规律的认知、学科的教学能力与学科的职业素养。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班主任所实施的教学模式都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在关心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班主任更要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甚至家庭状况,这个过程包含了连续的学习、实践与自省。有的学生学习水平较差,并不是智力跟不上,而是没有学习兴趣,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班主任应该从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意识与公平的激励制度三方面帮助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因材施教地分层教学,让班上的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三、班干部的选拔。
班级管理需要师生共同参与,班干部是学生的代表,更是学生中的表率。班集体尽管人数不多,但仍是一个有组织的团体,学生是团体中个性鲜明的个体,班主任给学生提供多大的“舞台”,学生就会发挥多大的作用。班干部正是这个“舞台”上重要的“演员”,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在为班主任分担工作压力的同时,又能带领其他同学活跃在“舞台”上,给每个人发挥特长的机会。所以,选拔班干部同样是班主任应该具备的一项才能。1.培养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班主任必须给每位学生公平的机会参与到班干部的选拔中,竞争是最能体现“公平”二字的选拔方式。成绩在学生中始终是“竞争”的第一要素,用成绩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变相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坚持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班主任应该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只针对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培养,更要引导、鼓励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班级管理不是一项仅凭热情就能做好的工作,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班主任首先要有奉献精神,带领班干部开展工作,耐心指出工作中的问题,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措施,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3.收放有度的工作态度班级管理是一项繁复琐碎的工作,班主任事事亲力亲为反而会适得其反,引起学生的叛逆心理。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班主任应该给他们适当的管理班级的权利,将日常工作交给班干部处理,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处处询问老师的意见。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敏感的成长阶段,在活跃的思维背后,是极不稳定的情绪和心理,班主任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初中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人际关系、家庭支持、教育方式、学习压力等。青春期学生充满了矛盾,既自信又自卑,乐观阳光的表面背后又有一颗敏感的内心,很容易因为无法满足父母的殷殷期望而产生自责心理。班主任的教育不能仅限于语言,更要用行动践行,深入学生群体,在交流中加深对学生的了解。班主任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从自身素养、工作态度、管理措施、教育方式等各方面出发,为学生营造有利于身心成长,又能发挥出个性特长的班集体,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松.初中班主任管理和教育艺术研究[j].时代教育,(10):243.
[2]许晓红.教育艺术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当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7):134.
激励教育班级管理论文篇二
职中的教育管理,一直以来都耗费班主任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说高中的关键是升学率,那么职中的重点就是学生的教育管理。在高中,学生的目标、行动非常明确,就是高考。但是在职中,学生的目标分散、多样、多变,致使学生目标模糊不定,再加上职中学生大部分意志力不够坚定,耐心、毅力不足,在三年的职中学习生活中很容易变得缺乏目标,无所事事,所以,职中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比起普通高中具有更多的压力与工作量。
在班主任工作中,本人尝试了不同的班级教育管理方式,现对效果比较好的方式进行总结。
一、开展趣味性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的目标有很多种,班主任也可以通过班级活动达到教育效果,但现今的班级活动却局限在课堂短短的几个小时。其实,班主任可以采取延续时间较长的有意义的班级活动。
例如,开学的第一个学期,进行同学间的认识活动,一种是在学生刚进校时,进行一项“守护朋友”的活动,让学生抽签,抽取需要互相认识的同学,在平时的交流聊天中了解这位同学的兴趣爱好、特点强项等,帮助他解决学习生活中的疑惑困难,适应学校生活,然后与同学合影,并写一封信,写出同学的闪亮点和对他的建议,在活动交流班会上展示。另一种是在学生刚进校园时,在班级上抽取15个同学,让其他同学去了解他们的喜好特点,在班会上交流展示。
这种活动能够记录同学的特点资料,让班级同学相互认识,让老师认识学生,了解他们的喜好特点、性格习惯。同时这项活动有助于学生之间加深认识,增进友谊,相互帮助,学会感恩,更有利于班级团结,增强班级归属感、集体感。
又譬如,“互换同桌”活动,活动内容主要是每一个半月换一次同桌,第一次至第四次随机安排,每一次换同桌前都写出同桌的优点强项和想要他改掉的习惯,尤其是写出想让他改掉的习惯的原因及对他的好处,然后同桌间交换来看,各自保留。第五次开始,让学生自己配对同桌,每两个月换一次,每次同桌都不相同。同样,每一次都写出同桌的优点和想要他改掉的习惯及原因、对其的益处,持续三年。
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不同性格的人,学会与不同特点的人相处,在沟通交流中学会尊重,学会体谅,学会理解,学会相互帮助,从而与同学建立真诚的友谊。这项活动也有助于大家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认识自己,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尽力减少坏习惯对自己、对别人的影响,成为一个开朗、善良、积极、受人尊重的人。再者,职中期间,学生与人的相处模式、习惯都会对他们今后与人相处产生重要的`影响。
如果学生在职中期间与人相处存在严重问题,这种负面影响会使得他们将来与人相处共事有所畏惧,缺乏信心,甚至在与人交流时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抗拒与人接触。当然,这项活动也能够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温馨、善意、融洽的氛围,有助于大家在和谐和睦的班级氛围中学习生活,与班级同学建立真挚的友谊,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相互帮助,相互安慰,共同进步,同时留下美好的职中记忆。
二、班级周记。
周记是学生每一周写一篇记录,主题由老师确定。在班级周记中,班主任可以了解学生这一个星期的所思所想、心理状况、生活情况,或某一方面的特点情况。而且周记还可以让学生学会思考,明辨是非。这取决于周记的主题。例如,周记“损友、益友”,让学生通过思考,把自己对损友益友的想法写在周记中。学生已满16岁,有一定的是非观念,但模糊,需要老师点明。由于学生处于青春期,有逆反心理,不适合讲述式的教化,所以需要用特别的方式,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损友,什么是益友,应该怎样对待他们。通过周记的方式,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损友益友的整体认识,根据情况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正确的交友教育引导,同时能够及时纠正个别学生对交友的偏激或异常想法。
学生也可以通过老师的评语,了解老师对此的想法,获得老师的认同,如同老师有细致“倾听”自己的想法,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和认同。又如,材料性周记,给一段身边的真实故事,让学生在周记中写想法。譬如,学生顶岗实习的真实故事,让学生分别从自己和老板的角度看待事情,理解其中的区别,学会从最佳的方面解决困难和问题,并且意识到做事不能冲动,更不应该事事以自己为中心。
三、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学生在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写出自己的感受。例如,让学生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人的自传,写写喜欢他的原因,他的成功之处,他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有没有你欣赏的、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又例如,让学生选择一篇自己想去的地方的旅记,写出想去这个地方的原因,如果能够到那里去旅游或者生活,会怎么安排。老师看完学生的读书笔记后进行点评,在语言方面或者内容方面适当赞赏鼓励。在班级中两个月进行一次交流会,抽签,让学生自己上讲台读出自己认同的读书笔记,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
读书笔记能够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提升人的思想高度,开阔视野,老师也可以从中引导,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文章中可选择伟人的自传系列,让学生有正面积极的人生榜样,也可以选择散文,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刘墉作品集等,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涵养,提高学生语言艺术修养。
四、班级专项训练。
班级专项训练主要是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的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对班级学生能力进行培养提升。
在进行班级专项训练时,首先要为班级量身订制班级目标,包括大目标与小目标。例如,对当期会计班的学生大部分选择就业的,分别开展“职场礼仪”“职场心理学”“营销心理学”的主题讨论研究月,帮助学生适应职场环境,为以后更快更好地适应职场工作作准备。再接着开展仪容仪表、化妆技巧的分享展示会和班级竞赛,逐步教会学生如何穿戴工作着装,提高职场工作自信心。
还需要对顶岗实习单位的工作手册、工作内容进行教育培训。又如,当期会计班的学生大部分有继续升学(大专)的愿望,可以设计一系列升学专项训练,根据“3+证书”升学条件,开展语文、数学、英语模拟练习,语文的诗词歌赋、练字,数学的基础知识,英语的听力、阅读。根据考试要求,参考三年级升大班的试卷练习,进行专项训练,利用自修课、班会课、晚修进行点评。
班级专项训练不仅能够树立班级特色,增强集体感,提高学生能力水平,而且能够让学生通过班级目标,强化学习目标,在集体共同为目标努力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扩大进步的空间,提升归属感。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是对学生的关爱,不仅是对他们现状的关心,更是对他们以后人生发展的关怀。班级的教育管理方式也是为了学生今后更好地发展。任何教育管理方式都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产生影响,这是班主任需要铭记的。所以,班主任在实施教育管理的方式时,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感觉、态度、变化,更重要的是在实施任何教育管理方式前,先得到班级学生对班主任的认可。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认同了,教育管理方式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如此,方可再进行教育管理方式的与时俱进,与先进教育理念的融合,根据学生的时期变化,更新班级教育管理方式,让学生在有效的班级教育管理方式中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激励教育班级管理论文篇三
这一年来我校担任特殊教育的教师以树爱心,转观念,积极探索特教与普教一体化的教育形式,推进特殊学生随班就读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特殊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指导思想。以形成有利于特殊学生随班就读的良好的学校育人机制;建立灵活、高效的特殊学生课外辅导保障机制;形成关爱特殊学生的良好校园氛围;提供学校师生和学生家长的相关咨询为工作目标。我校认真地做好了特殊学生的随班就读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2、加强过程化管理,有效地组织学校特殊教育教学,促进随班就读特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1、建立并完善小学阶段特殊学生发展的规划,让特殊学生的学习和训练的既有整体性,又有个体性,为随班就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2、本学期特殊教育教研工作将围绕“和谐、发展、共享”的主题为切入点,对特殊学生教学内容实施进行有效的指导,促进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业发展。
3、为特殊儿童、家长、教师提供特殊教育咨询、康复服务。
特殊学生随班就读工作是一项常抓常新的工作,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更大的心血。我们应该坚持加强研究,不断探索,努力实践,力争形成特设学生独特的随班就读工作新路子,让他们建立自信,感受成功,获得尊重,健康快乐地成长。
激励教育班级管理论文篇四
1.信息化背景下的营销是世界范围的。
2.信息化有利于营销组合的优化。市场营销活动的四个因素,产品、定价、渠道、促销是紧密联系的整体,若各因素能相互#充,协调配合,0标统一,其整体功能必然大于局部功能之和在传统经济条件下,由于信息传递慢,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不能即时沟通和交流,营销负责人只能依靠经验和阶段性总结来判断营销组合是否合理。而信息化带来的完善的网络和软件使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能有效协作,为实现营销组合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3.信息化为全面详细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了新的手段。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市场营销的中心。传统方式预测消费者的需求是采用询问法、观察法、实验法等获取消费者需求信息,但前两种方法缺点是主观因素影响很大,实验法的缺点是时间长、费用高、选择的调查对象不一定具有代表性:,信息化使企业可通过pos技术和internet网络记录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及购买细节,通过电子商品目录、电子建议箱等了解顾客的产品评价情况等。这种调查方式有着传统调查法不可比拟的优点,一是信息即时,耗费时间短;二是花费不多;三是信息客观准确:。
二、信息化基础上的市场营销系统。
从市场营销管理的发展情况来看,真正首次提出“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的要属美国的科特勒,他在所著的《市场营销管理》一书中提出了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的建立,其管理体系包括:(1)分析市场营销机会;(2)市场营销战略_,(3)制定市场营销战术;(4)组织市场营销活动;(5)执行和控制市场营销努力: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关于市场营销、市场营销网络、政治市场营销、市场营销决策支持系统、市场营销专家系统等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不断引起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关注,但是建立和完善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始终是其中关注的焦点:
在信息化时代,营销管理体系应包括五个方面:(1)市场需求管理;(2)市场营销网络管理;(3)市场推动管理;(4)市场营销环境管理;(5)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等: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应该建立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之上,通过创造、建立和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有益交换和联系,以实现企业的各种目标。这个系统不仅是定价、分销、促销等单一活动的职能行使,而是一个目标市场运作的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这个系统,消费者可以十分方便地通过网络进行交易,企业家们可以自动、及时、准确地发布或接收所有的交易信息,进行商品展示、举行贸易谈判等常规性的商业活动:企业可以不断的观察市场,发现和评估各种变化因素,然后反馈企业,作为企业制定新战略和行动计划的基础,然后运用修正过的行动来消除阻碍目标实现的因素,使企业形成新的战略修正方案推向市场,这样形成良性循环,以达到不断适应市场,创造市场的目的:
放眼全球市场,企业信息化已成为未来市场发展的大趋势:加强和完善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体系无疑是企业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应做出的明智选择。
激励教育班级管理论文篇五
摘要:高校没有条件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图书馆可以考虑设置系部联络员制度,它可以加强图书馆与各系部的联系,又可以为系部提供更深层次的文献服务。建立健全系部联络员制度,联络员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地加强与负责系部读者的沟通与交流,能够更好地了解读者需求,推动图书馆向主动服务转变,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图书馆联络员学科馆员。
随着知识爆炸时代的来临,信息资源增长迅速,内容繁多无序,质量参差不齐,导致读者使用资源时显得力不从心,无从下手,这就需要图书馆为其提供深层次的咨询服务。为此,我国许多大学的图书馆都纷纷推出或者试行了“学科馆员”制度,这种服务通常由具有某一学科背景的参考馆员担任,一方面了解学科知识,了解学科动态,另一方面,熟知图书馆资源、服务,因而他可以整合学科信息资源,可以有针对性地为相关科研提供深层次信息服务,这就是学科馆员,又称“学科联络员”或“学科信息联络员”。但是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说,工作人员学历层次普遍较低、资源支持科研能力相对有限,推行学科馆员制度就比较困难,因此系部联络员制度应运而生。
1系部联络员的概况。
1.1系部联络员的概念。
系部联络员有别于学科馆员,但是工作性质又类似于学科馆员。笔者认为,系部联络员是指具备图书情报知识,对文献信息资源检索与使用相当娴熟的图书馆馆员,通过学习对某系部学科专业有一定了解和认识,主要负责该系部相关学科专业文献的选择与评价、书目文献的组织、了解系部度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需求、提供相应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服务。也就是说系部联络员不局限于必须掌握或具备某学科专业知识,也不用提供太深层次的文献服务,却又能有效地与系部进行联系,搭建起系部读者与图书馆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不具备开展学科馆员资质的图书馆提供的一种改变传统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和发展方向。系部联络员的终极目标是学科馆员,也是图书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1.2系部联络员的职责。
系部联络员的主要责任是:本着“读者至上,服务育人”的宗旨,负责宣传介绍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情况、图书馆网站的功能,介绍图书馆近期工作;负责征求各教学系部师生对图书馆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以书面等形式及时反馈给图书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分工系部图书馆读者应用技能培训,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培训;深入系部了解师生文献信息资源需求,积极开展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开展馆藏资源的个性化培训和服务工作;经常保持与系部师生的沟通与联系,并做好登记工作,及时反馈负责系部师生读者提出的问题和需求。
1.3系部联络员的分工。
在开展各项工作之前,要成立系部联络员工作领导小组。由图书馆馆长担任组长,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图书馆系部联络员组成,主要负责具体联络工作。一般高职高专类院校系部设置和专业设置比本科院校少,所以可以一个系部配备一个系部联络员,并且确定下来后最好每年不做变动,便于联络员工作开展的连续性。领导小组责任:确定系部联络员分工,定期召开小组会员,制定工作单,检查落实系部联络员制度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对联络员进行考核,对联络员收集的建议和意见及时进行讨论处理,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
2系部联络员制度建设。
2.1注重联络员队伍建设。
2.2加强相关规章制度建设。
3系部联络员工作的开展。
3.1转变服务模式,提供主动服务。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保障中心的地位已经被大大地削弱,教师和科研人员不用到图书馆来而通过网络就可以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和信息,学生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也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图书馆如果不改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的话,在高校中的地位会进一步下降,甚至将来也许会影响到高校图书馆的生存。[3]因此,图书馆要由资源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由被动的传统服务向主动的创新服务转变,学科联络员制度的建立旨在实现图书馆这些功能的转变,进一步提高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水平。在服务理念上,始终坚持读者至上、一切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在服务内容方面,把信息开发、学科咨询和用户培训统一起来,努力实现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在服务方式方面,系部联络员从主动性服务出发,把定向服务和动态服务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服务的专业化和个性化。
激励教育班级管理论文篇六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工作的教师,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在影响班级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学生居于首要地位。班主任要善于把自己的管理思想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行动,创造积极健康的班级氛围。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心学生,采用科学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正确的激励手段适时的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古语有云:“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也。”而“数其一过,不如奖其一长”也是说的这个道理。因此,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艺术在于善激励,班主任如果能恰当适时的运用激励手段,对于班级的良性发展一定大有好处。
我在多年的班级管理中实行的激励手段主要有:
1、情感激励。
“感人心者莫乎情”,班主任要根据学生需要和情感之间合乎规律的联系,通过满足学生某种需求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情绪。“没有学生心灵的唤醒,没有学生精神的参与,就没有真正的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走进学生,走向学生的情感世界,学生的情感零距离接触,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爱的真诚,让学生体会到班主任的确为自己着想,让学生明白班主任就是自己的精神父母。一旦将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就会产生一种情感共鸣,从而会自觉地跟班主任前行或按班主任指引的方向前行。
2、目标激励。
[1][2]。
激励教育班级管理论文篇七
摘要:本文以管理班级过程中遇到的学生对抗行为为起点进行案例分析,剖析中职校日益凸显的对抗行为的主要原因,进而提供实施“冷处理”策略,冷静寻找教育契机,让学生吐露心声,拨动学生心弦,把握教育契机对症下药。通过“温柔”地处罚学生、开展各项活动使学生“自生长”、班集体建设的“共生长”等适当、有效的教育手段,最终达到教育目的,体现教育的艺术性。
关键词:对抗行为;把握契机;对症下药。
目前中高职的学生都是“90后”,一般都是家中独子,平时在家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父母包办,抗压能力差。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个性,来到学校后,出现部分学生难以融入集体或者与教师发生对抗等现象。作为一名老班主任,办公室里出现的“紧张”、“吵闹”、“剑拔弩张”的场景总是在笔者脑海中浮现,感触颇多。一些“问题学生”总是让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头疼,并无从下手管理。任凭教师声色俱厉地批评、苦口婆心地说教,对学生来说效果欠佳。笔者分析研究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日益明显的学生对抗现象,并分析其原因,揣摩学生心理,希望能使类似情况得到很好的解决,不断提高班级管理的工作成效,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师生对抗的控制权不一定要掌握在班主任手中,但是班主任作为管理者,需要积极寻找、巧妙把握教育契机,正确面对新形势下的师生关系,合理的化解这些矛盾,实施素质教育,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教育原则。本文结合笔者如何处理学生对抗行为的经验,剖析中职校普遍存在且日益凸显的对抗行为的主要原因,进而提供如何积极有效处理这类事件的教育方法和技巧以及达到的教育效果,从而期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孕育良好的班集体,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
一、中职校对抗行为日益凸显的原因剖析。
1.内在主观因素。学生的逆反心理很容易使其产生与教师对抗的行为:(1)由于学生自尊心和好胜心态较为强烈,阅历比较浅,很容易感情用事,遇事考虑的比较少,当其想法与教师不一致时,依然我行我素,自然会产生对抗行为。(2)好奇心驱使,对教师规定的所谓“禁条”不屑一顾,只按自己的想法做事,遇到阻力,不分对错,予以反抗。(3)受到网络或者电视等媒体的影响,对网络内容不加分辨的模仿学习,藐视传统和权威,并以此为荣。2.外在客观因素。面对这些求新求异的中职生,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妥当,往往是简单、粗暴地教育,不讲科学民主,没有充分站在学生的立场,从而使学生产生不满进而产生逆反心理和反抗行为。还有一部分教师在对待学生时,没有做到一视同仁,使学生也会在自身行为上做出反抗。与此同时,校园内外的一些不良现象也会给学生造成影响。
二、如何积极有效地处理对抗行为,达到教育效果。
1.实施“冷处理”策略,冷静寻找教育契机。当学生抗拒教师和教学时,有教学经验的班主任不会意气用事,也不会用教师的威严施压,而是采用“冷处理”,沉着、冷静地寻找契机。如果犯错的是班主任,一般为了自己的面子,教师会巧言强辩,堵住学生的辩论并让其认错,这样,学生是口服心不服,强压的后果会造成师生关系长期僵硬,不符合教书育人的理念。即使错的是学生,在事情发生之时,也要冷静、慎重地处理,因为在激烈的情绪下学生会屏蔽一切外来教育,只有“冷处理”,双方才能避免冲突发生和矛盾升级。这样的优点有两个方面:(1)班主任树立了低调、睿智的形象,这种形象更容易受到自尊心强的学生群体的认同和接纳。(2)在“冷处理”的过程中,可以让班主任有时间反思自身缺失和检讨。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对抗发生在学生青少年时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学生发生的问题和错误对学生自身或者相似群体都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只要班主任放远目光,不局限在解决“这件事”上,而是积极地审时度势地进行教育,把教育目光放在学生本身成长和进步上,教学效果会提升的更快。2.“让自己少说,让学生多说”,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在处理班级学生对抗行为时,很多班主任往往采用说教的方法,通过给学生讲道理、摆事实,从过去说到现在,从现在说到将来,从正面说到反面,从危害说到益处,把事情分析地透彻明了,但是这种反复说教的教育方法效果一般,不仅没有达到教育学生的效果,反而引起了学生的反感,学生无动于衷,表现出一副无所谓、满不在乎的态度。班主任在教育这样的学生时,应该换一种方式,自己少说话,让学生自己反思总结,教师要耐心倾听并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窥探学生的心理,切实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对抗的目的,通过学生的外在表现,分析其内在原因及学生的性格特点,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实施教育和关怀。当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学生的.行为目的和心理想法后,班主任就要开始反思自己应该如何能够更好的与学生沟通,用怎样的语气,在什么样的环境,抓住学生的性格特点,把握教育契机,对学生展开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也不是一味地使用一连串的“气话”,或者“为什么”、“你怎样……”去质询学生,而是应该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错误行为和不良思想进行疏导,让学生切实明白自己的行为给其他同学带来了不良影响,应该充满人文关怀和理解、真诚与感激、充满人情味,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是在为学生考虑,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的。“让自己少说,让学生多说”不是因为教师怕麻烦、图轻松,而是为了充分了解学生,让学生自己反思,将问题解决权交给学生。因为发生对抗行为时,大多数情况下错在学生,因此教师要切实走进学生的心里,让学生明白错在哪儿、为什么会范这样的错误,并能够让学生自己用实际行动去化解、弥补、修复,同时,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3.“温柔”地处罚学生以达到教育效果,体现教育的艺术。班主任和学生在相处的过程中,偶然会发生对抗行为,有的班主任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并没有采取好的方法,甚至有的班主任直接采取“停课”、“罚站”、“写保证书”、“叫家长”等不良的惩戒教育方法。这些处理方式是错误的,班主任应该在了解学生年龄阶段特有的特征和叛逆心理的基础上抱有宽容、理解的态度,做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反思,主动用发现的眼光去寻找学生的不同点、闪光点和动情点。通过班主任运用赏识激励、启发点拨、容长护短的方式,使用积极肯定的语言来激励学生,并且引导学生认识错误、反省自己,让其进行“悔过”的自我觉醒。通过问题的处理成为促进学生“自我修炼”的契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且思且行、且行且悟,把握住教育契机,拨动学生的心弦,达到教育的实效性。让学生的被动生长,通过班集体的朋辈互助、家校互动、班级微社团、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开展进行学生的“自生长”以及与特色班集体建设的“共生长”。让学生个人发展推动班集体发展,班集体发展带动学生个人的发展,这样,不仅体现了教育作为科学事业有其庄严神圣的一面,而且作为艺术事业有其睿智机巧的一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职学校班主任不仅仅是处理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在普通的工作中也许还会遇到比对抗行为更棘手、更难处理、更麻烦的事情,因此遇事应该要冷静,要学会反思,避免师生双方结成疙瘩,彼此之间受到伤害。同时,班主任加强自身职业修养、增强应对师生冲突的能力、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教师不仅要用爱心、慧心、耐心、细心、诚心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而且要成为他们的倾诉者、激励者和导航者。
参考文献:
[1]伍阳斌.轻松面对学生的问题———我处理学生问题的“三让”策略[j].班主任,.
[2]段青芳.浅谈如何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j].中学教学参考,.
[3]吴雪霞.生命观照下的学生转化[j].新课程(综合版),.
[4]王露华.把握教育契机[j].上海教育,.
激励教育班级管理论文篇八
(一)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指的是在对学生目前的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进行准确、客观判断的基础上,利用教育、遗传、环境等对学生所起到的积极影响,将大量的有价值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促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不断深化,以此来使学生的各项潜能得到激发,使学生的精神品质得到提升。简单来讲,素质教育就是为了让每一名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够有所发展的综合化的教育,素质教育实施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的劳动技能、审美素质、身体素质、智力素质、道德素质等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使学生得以全面综合发展。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各种方式对当代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与提升,己经被各教育部门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是初中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初中教学质量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教学观念陈旧。处于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初中教学改革在教学观念方面陈旧、落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当前初中教学的观念与思想较为陈旧,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二是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一部分中学教师仍然将自身视为教学的中心,过于对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进行强调,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只能被动地去接受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自主性受到抑制;三是初中的大多数教育者只认识到学校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社会和家庭在学生教育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没能将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很好的结合起来,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空间。
(二)教学模式落后。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在中学中的进一步推进和落实,那些形式落后的教学模式己经难以适应初中素质教学改革的需要。首先,在选取教学方法方面,原有的教学模式只是将课堂上对知识的讲授作为教学的重点,而没有认识到讨论、互动等方法在教学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致使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逐渐弱化;其次,在设置教学内容方面,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大多数教师都将教学内容的重点局限在应对考试上,为更好的适应应试教育的要求,使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一些课外活动、音乐、体育等与升学考试范围不相关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逐渐被缩短甚至取消,以用于增长考试科目的教学。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想使初中教学改革得到更好的开展,首先就要从思想观念上进行更新。具体来说,一是要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自身看作教学主体的错误观念,在教师当中重新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着学生来进行,以便使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二是要转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观念,使教师树立起为培养学生高水平的、全面化的综合素质能力为主的教育观念,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成为不仅乐于学习而且善于学习的人。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环境是一切教学活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空间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谐的家庭氛围以及团结友爱的校园环境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方面都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为师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适应素质教育改革需要的、综合化的教学环境,才能保障初中教学改革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取得良好的成效。具体到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应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校园硬件、软件以及制度环境建设上,校园硬件环境即各项教学设施、校容校貌等;校园软件环境即校纪校风、精神面貌、价值观念等;校园制度环境即学校当中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结构等。
(三)改革现有教学模式。我们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要目的并非是为了使学生在考试中获取较高的分数值,而是为了使其各项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因此为了使初中素质教育改革得到更好的开展,我们必须对初中陈旧的现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具体来说应从两方面来着手:一方面在对教学方法进行选取时,要重视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课程结构内容的难易程度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及水平对其分别开展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分层教学。其中基础型课程教学内容即教材当中的基础知识,拓展型课程即包括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知识、名著阅读等在内的知识,探究型课程则是对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其教学内容涉及到了社会、人文、自然等学科的方方面面。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扮演着重要的引导者的身份,同时也是各项教学活动重要的组织者、设计者,其对教学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处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教学改革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在校园中建立起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首先,应努力提高初中教师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教师的福利待遇,如增加工资、为其解决子女的就学等间题,使其没有后顾之忧,这样教师才能够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学中去。其次,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注重人才的引进,对于青年教师要鼓励其通过进修来不断完善其教学技能和教学理念,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更好的融入到教学工作环境当中,对于老教师要为其各项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条件。此外,学校还要针对全体教师的考核和聘任在制度上进行不断的完善,并对教师在科研、教学、课程开发以及师德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鼓励和表彰。
(五)改革教学评价机制。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改革要想取得最终的成功,就必须勇于突破传统应试教育观念束缚下的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的评价机制,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日常学习中的表现以及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内容来对学生进行客观的综合评价。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在集体面前表现和接受表扬的机会,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激励教育班级管理论文篇九
班级管理大部分都是一些常规性管理,仅仅靠教师是远远不够的,班级正是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地点,只有将学生的积极态度充分调动起来才能在班级上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技能,使整个班集体都充满积极向上的气氛。责任的激励需要从不同方面插手。
1.生活方面。
班级日常生活管理虽然与日常学习内容有一些距离,但是只有学会生活才能学会学习。在生活方面,如学生的考勤、卫生的值日、卫生区的管理、公共财物的管理、班级活动的安排等,教师最好通过小组划分方式,为学生提供能展示自己的平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生活中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很多学生进行卫生区打扫的时候,总是不把卫生值日放在眼里,打扫卫生的时候总是拖拖拉拉的。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组,并设小组长。每周都进行卫生评比,并设置流动红旗,对于打扫卫生积极的学生给予奖状以资鼓励。
2.学习方面。
学习应当像打扫卫生一样进行分组,但一定要设置出班级学习委员,每一科设置两个课代表分管学习、作业及考试等情况,为了保证学习委员和课代表工作的高效性,应当对班里学生进行分组,一般分为八组,每一个小组设置一个学习小组长。这样分工,不仅能使班干部的工作更出色,而且能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委员和课代表记录的是班级学习的总体情况,而小组长记录的则是学生每个阶段的情况,让学生在学习中竞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小组学习的时候,由小组长组织平时学习时间和方式,平时背诵、作业等都由小组长监督检查。另外,教师应当组织一些听写比赛、英语竞赛、班级数学奥赛等竞赛活动,让学生不断融入班级管理。
二、创造和谐班级环境,整体激励教育学生。
班级环境直接影响班级管理效果,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对于环境的创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教室环境宜人。
谈到环境首先想到的便是硬性环境,如最基本的教室环境,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对班级进行定期布置,通过张贴学生的书画、宣传标语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对学生加以激励;对黑板报定期设置主题以进行阶段性激励,每一个阶段给学生不同的.环境影响;通过违纪处罚警告等内容的张贴警示学生遵纪守法,遵循班级管理规定。总而言之,教室的环境要宜人,从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班级管理提供便利。
2.参与学校重大活动。
学校举行的一些活动正是为了对学生进行现场教育,现场版教育对学生的鼓励更有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给学生更多机会参加学校的一些重大活动,以此激励学生积极学习。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正是班级环境创造的关键性。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进行情感交流,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转换角色,将学生看成朋友,善意地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使学生尊师重道,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结语。
激励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如何有效采用激励措施,需要教师更进一步了解。
激励教育班级管理论文篇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班级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基本元素,班级的管理工作也正是学校教育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有效的、艺术性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利于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班风的形成,这也对班级里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有关键作用。班级有了良好的、积极的学风,各项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开展。班主任在班级学风建设过程中起到直接引导作用,班主任需要不断转换自身角色,承担起学生的良师益友责任,以自身崇高的人格魅力吸引班级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成长。
激励教育班级管理论文篇十一
一、实施管理教育的意义。
首先,大学是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的园地,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堡垒。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使学校树立良好的校风与学风,真正尽快地把学生培养成“四有”人才,需要全校各项工作互相配合与“综合治理”,需要全体教职员工都围绕学校综合治理的目标,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从整体上来看,大学生是同龄青年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但如何把他们这种优势保持下去,要依靠大学管理教育的系统性、严密的计划性、学校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生活规律性,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符合培养目标的程序状态下进行。人才的培养是依靠教育去实现的,但是教育有它的局限性,它并不是万能的,环境或其它因素对于人的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教育只有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而这种环境条件的造成,在大学中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教育实现的。
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属于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可以也应当通过教育的方式解决,而属于纪律行为表现和集体生活准则方面的间题,则应当以教育与管理的结合即管理教育的方式去解决。“管而不教则死,教而不管则散”这已为多年的实践所充分证明。其次,加强管理教育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大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和智力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性发育的成熟时期,这个时期的突出特点是心理因素具有不稳定性,具体表现为知识不足,缺乏生活经验,识别能力差,意志薄弱,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思想多变等特点。所以,大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亚文化的特点,加强行为管理教育,对于大学生的生理、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最后,加强管理教育有利于学校和社百的安定加强管理教育,有利于形成良好学风和校风。良好的校风可以净化学生的思想,激励勤奋好学的精神,使学生的心理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感染,使之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发展。反之,不好的校风则是一种腐蚀剂、离心力、破坏力。
所以说加强管理教育,不仅对学生自身有利,而且有利于良好的校风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发展。而学校又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学校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地方,因此,校风的好坏也将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经济、文化等领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就是一句空话。所以,高等学校要把抓好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提高到保证社会稳定的高度来认识,以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发展。
二、实施管理教育的措施。
大学学生管理与其他一般管理不同,它具有很大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就在于管理目标与教育目标的重合,即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使被管理者—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样的科学管理,必然是与思想教育结合的管理,即管理教育。大学学生管理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行政管理、教学管理、生活管理、集体管理、德育管理等等。几年来,笔者在管理教育的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体会到加强管理,树立良好的校风与学风,既能搞活教育,又能保证学生健康发展,有效的管理教育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科学意义上的管理教育,不只是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大学里,对学生的各种教育必须依靠对学生的科学管理得到保证,另一方面,对学生的一切管理必须依靠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落实与提高。在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管理教育工作中,笔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其科学意义并进行实践的。
(一)加强大学生管理教育工作,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实现由为德育而德育,向为创新而德育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在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新形势下,高校必须牢牢把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这个灵魂,必须把政治合格作为培养人才的第一标准。但是,仅仅巩固和加强已有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是不够的,高校的重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高校的一切工作,包括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都必须服务于这个目标,必须实现由为德育而德育,向为创新而德育的转变。
首先,思想政治工作要鼓励和启发大学生探索未知世界,不断追求新知,包括对科学理论的理解,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其次,建立新的评价机制,改变传统的认为思想好、学习好、表现好、听老师话的学生就是好学生的观念,将是否具有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作为评价优秀大学生的重要标准之一。再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式、途径都要不断创新,紧跟人类社会进步的潮流,紧跟世界新技术发展的趋势,积极探索全球化背景下、知识经济背景下、网络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
(二)加强大学生管理教育工作,在规章制度上,必须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完善校规校纪。
规章制度,是一个集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的,要求它的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矩和准则,也是该集体按一定程序办事的章程。学校也是一个集体,许多学生聚集在一起,要想管理好,必须借助规章制度的约束力量,才能使学校秩序井然。这种制度约束的方式是在学校为学生制定的一些具体的规则中体现出来的。其中包括学生守则,学生行为规范,课堂规则,请假规则,课外活动规则,宿舍规则及学生生活、作息制度,扫除卫生检查制度,公物管理制度等。这些规章制度,极大地约束了那些组织纪律观念差,自由散漫的学生,防止了这些学生违纪行为的发生。所以,规章制度的约束能够使学生在统一管理中,适应环境,完善自己,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就会形成统一的作风,使那些有违纪想法的学生不敢轻举妄动,为建立一个学风正、校风好的社会主义大学打下稳固的基础。
(三)加强大学生管理教育工作,在管理方式上,必须实现学校对学生的加强管理与学生的自我管理相结合。
近几年来,学校对大学生的管理工作有所减弱,主要表现在: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学校各级党政领导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资金、设备、师资、学科建设上,学生管理工作只能退居其次,扩招造成学生人数膨胀,而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严重不足,学生工作难以深入开展,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实行,给学校的集中管理带来了困难。但是,高校绝不能丝毫放松对学生的管理,必须集中精力地抓学生管理工作。要树立没有学生,就没有高校的一切的思想认识,真正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落到实处,要强化院(系)党总支副书记是学生管理工作第一负责人的职责,重视专职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在增加人手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加强业务培训,要做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鼓励他们安心工作,要严格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对学生中的不良现象,要坚决果断地查,理直气壮地管,严肃认真地处理,绝不能放任自流,听之任之。在学校加强管理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功能。
在当前,要巩固“一个组织”,抓好“两支队伍”。“一个组织”指学生会,学生会要坚持代表学生、面向学生、服务学生的宗旨,及时把握学生动态,积极反映学生心声,努力丰富校园文化,要整顿高校学生会风气,杜绝庸俗关系学、形式主义,实施竞争上岗,真正把学生会建成学生的自治组织。“两支队伍”指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队伍,他们来自学生,寓于基层,在学生占一定的比例,特别是学生党员队伍,据我院在毕业生中统计已占30%。学校要抓紧抓住这两支队伍,教育他们在学生中发挥核心带头作用,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规范自身形象,带头讲大局、讲纪律,倡良好学风,矢志创新,乐于奉献,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校园的宣传者和实践者。
激励教育班级管理论文篇十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课程改革的速度也日益加快,高中是学生积累知识和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逐渐更新的教学观念和逐渐改变的学习方式使高中课堂更具有生气。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班级的管理探究也成为大众的关注重点,为何改革、改革哪些方面、怎样改革成为研究的重点。笔者将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班级管理进行分析与探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班级管理系统,目标是建成班级所有学生都能健康发展以及精神自由的系统。班集体就成为了由教师带领的、集众多学生的精神和情感诉求为一体的有机整体。和学生个体相同,班集体也具有自己的情感、精神和思维追求,是一个处于成长过程之中的学生群体。
1.有助于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新型班级管理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教师在学生教育中应当处于引导者的位置,要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解放学生的天性,理解学生个人的发展需求和发展方向,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创新,锻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
2.利于良好班级的建设。井然有序的管理造就了良好的班级环境,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合作,教师需要多倾听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兼顾每个人的发展,将班级建设成充满活力的小集体。同时,也要注重学生之间的相处,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表达,增进了解,加深友情,化解不必要的误会。建立起一个师生情、同学情浓厚,学习氛围浓郁的积极向上的和谐班集体。
二、传统高中班级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高中班级管理是一门管理的艺术,更是一门科学,优秀的班级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建成要求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全体学生共同参与,优秀的班级氛围为教学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伴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传统高中班级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传统高中班级管理中缺少人文关怀。在当前高考制度的影响下,多数高中教育都将分数作为考核学生的一个重要甚至单一标准,不尊重学生的个人发展,扼杀学生的兴趣爱好,出现类似“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样在同学间流传的俗语。这样的状况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追求学校的指标,过分功利化,缺失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2.重文化理论,轻心理建康。首先,体现在教师的人员配备上,一般而言,高中任课教师最多同时带两个班级的课程,然而多数负责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教师全校却只有一两名。其次,心理健康课程的课时很少,而且常常流于形式,即使课程表上有这门课程存在,也往往被自动替换成自习或者其他应试课程。再次,由于高考本身的缺陷,高中生自身也将学习的重点放到了国家课程上,对心理健康课程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处于高中教育的边缘地带。
3.对班干部的培养不到位。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因此,学生班干部的作用不容小觑。班干部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在班级建设中承担了大部分协助老师的工作,班干部的选拔对于班级管理的顺利开展有重大意义。事实情况却是,教师选拔班干部时学习成绩成为考量的主要因素,导致班干部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能力欠缺。对于已经当选的班干部也没有进行培训工作,通常是班主任指挥,学生干部照做,甚至在执行过程中也没有完全放权给学生干部,没有给班干部充足的空间来发挥自己的能力,而成为简单意义上的“传话人”,使职位设置形式化。另外,班干部的能力不足也导致了教师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的吃力。
传统高中班级管理的弊端有目共睹,在新课程背景下,传统高中班级管理也面临着改革的新局面。新的教育活动将更主张学生和老师平等与联系,教育本身将成为更加具有连续性和拓展性的新型体系。下面,我们将列举几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班级管理对策: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优秀的班级管理对于班级教学成绩的改善大有裨益,班主任管理水平提高,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有利于班级建设的顺利进行。师资力量是衡量一个学校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教师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业问题能否顺利解决。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可以定期组织班主任进行培训,学习分享教学技巧。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要求教师定期观看名师教育视频,进行观摩学习,总结观摩体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应当鼓励教师改变过去的工作风格,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再以成绩作为衡量高中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同时也应当取消将学生成绩作为教师业绩唯一衡量标准这一指标,校方也应建立相应的特色班级,鼓励高中生发展自身特长,实现健康成长。
2.通过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也是高中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高中生独特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基础也是最有效的形式,在课程进行中,以活动代替死板的说教,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可接受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确保课堂效果。在心理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给每个学生均等的表达机会,对于个别不愿意参加活动的学生,要给予特别关注,教师在参加心理活动时也可以从自身出发适当自我解放,引导学生。心理健康老师要尊重学生,和学生处在平等地位,为学生树立良好品德的榜样。
3.设立竞争机制,挖掘学生的开拓创新潜能。竞争是活力的来源,高中生处在精力旺盛的青少年时期,争强好胜的心理泛滥。为学生设立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动力,学生一旦有了明确的目标,加上竞争者的激励作用,就会加倍努力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激发自己的潜力。竞争机制的开展需要注意以下细节:首先是鼓励团队合作。竞争和合作相辅相成,竞争本身可以促成合作,通过合作可以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借他人的智慧弥补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合作中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活力,抵抗惰性心理;其次,竞争机制中设置的活动类型要具有多样性,活动内容要丰富,形式上要不拘一格,可以采用比赛、游戏、表演、唱歌等多种形式,重点在于培养高中生的创新和协调能力。
班级管理是一项难度与意义成正比的工作。教书育人,班主任在教导学生、引领学生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依据多年从教经验,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论证,探究班级管理的优秀策略。同时,笔者也期待着更多人才加入到班级教育管理活动中,使得此领域的研究成果更加丰硕。
参考文献:
[1]张韬.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
激励教育班级管理论文篇十三
激励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心态、激发学习主动性和发展个性潜能的教育方式。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通过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意识形态。本文将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探讨激励教育对班级文化的影响,以及个人的体会和心得。
第一段:导语概述。
激励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心态、激发学习主动性和发展个性潜能的教育方式。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通过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意识形态。本文将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探讨激励教育对班级文化的影响,以及个人的体会和心得。
激励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内在动力,激发学习兴趣。在激励教育的引导下,学生们养成了积极向上的心态,更加主动地参与班级活动。在我们班级中,老师经常鼓励我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鼓励和认可让我们感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增强了对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激励教育让我们班级形成了一个友爱、团结、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每个人都乐于互相帮助和分享,形成了和谐融洽的氛围。
第三段:激励教育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激励教育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我们班级中,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我们参与课堂教学,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这种培养方式激发了我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我们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探究和学习。通过亲身经历,我深刻体会到激励教育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作用,使我们班级的学风更加积极向上。
激励教育强调班级成员间的合作和互助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在我们班级中,老师经常组织各种合作活动和团队竞赛,让我们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种合作和互助的氛围让我们班级的团结力更强,学习效果也更好。在激励教育的推动下,大家都愿意帮助别人,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共同进步。我从中学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培养了我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第五段:个人心得总结。
通过实践和体验,我深刻地认识到激励教育对班级文化的重要影响。激励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向上心态,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激励教育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了班级学风的积极发展;激励教育促进了班级成员间的合作和互助,增加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作为一名学生,我要珍惜激励教育带给我的机会和成果,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为班级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希望激励教育的理念能够在更多的班级中得到应用,让更多的学生受益。我相信通过激励教育,我们的班级文化会变得更加优秀,学习氛围也会更加浓厚。
激励教育班级管理论文篇十四
小班教学是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发展为前提,这样可以最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学习目的,在严格制度化管理的情况下,要求教育管理在情感方面进行较大投入,我们在进行情感教学时要倾注更多的时间及精力,让每个学生有个性化的发展。
一、开展自信教学。
成功教育就是让学生充满自信地走向成功,我们在进行小班管理的时候,要开展自我渗透教育。因为小班人数比较少,所以老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树立自我学习的信心,这样可以不断激励学生,让其能够坚持不懈、不断进取。在进行自信管理的时候,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感,让学生在学习上看到自己的成功,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成功,例如,学生在课堂提问和家庭作业方面得到表扬,都能够有产生愉悦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励学生不断地刻苦学习,最后取得更大成功。通过课堂复习、训练和巩固让学生发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长处和优势,这样我们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的时候能够积极对待每一件事情。自信是成功的关键,但是自信不代表自负,因为自信能够给学生一个很强大的内心,让学生在面对任何困难的时候都能够迎难而上。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规范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培养学生的意志,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可以面对一切困难。
二、对学生进行肯定教育。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是我们进行教育的理念。因为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肯定,在进行小班教学的时候,学生的优点和缺点都能够充分展现出来。所以,老师要鼓励学生的优点,这样可以树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进行夸奖的时候要做到实事求是、合情合理,对待学生的优点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因为我们如果没有进行正确的夸奖,学生就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疑问,这样就不能够起到鼓励的作用。还有就是夸奖要真实,因为我们只有进行真心实意的夸奖,学生才能够给予积极回应,真诚的'夸奖可以感染内心,帮助学生树立今后要做得更好的决心和信心。在进行夸奖的时候要及时,当学生进行学习的时候,有了进步就要及时夸奖和鼓励,这样学生可以在这个时候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今后的学习就能更加积极。我们可以采用评比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积极的表现,因为表扬会让人的心理得到极大满足,这样学生就能够得到更多的自信。夸奖的形式有很多,比如说老师和蔼的目光、微笑和抚摸以及点头示意,都能够给学生肯定的答复,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三、开展理解教育。
理解教育是一种尊重教育,因为学生之间有很多个体差异,每一个个体之间还有很多不平衡的发展,这就对小班化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如果没有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给予理解和肯定,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误会。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与人交流方面都会有很多欠缺,如果老师不能够合理地处理好这个关系,就会造成师生间的嫌隙和误解。其实真正的理解是源自于内心,对于学生内心的启迪和感化是教学的基本前提。每一个孩子都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受到的教育也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听话,有的孩子不听话,在小班里面无论是什么样的孩子,都想得到老师的尊重。如果老师总是和学生处于对立面,总是用强制性的教学手段,学生对于老师怕多于敬重。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最好要抛开老师的架子,经常在学生中间来亲近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来分析学生的自我能力,不断地对自我进行认识,对自己进行合理要求,这样才能够对学生建立不同的目标要求,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才能够有所进步。我们要适当地进行鼓励和表扬,这样可以进一步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让老师的感召力在学生身上得到发展,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人的生活环境是一个集体社会,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合作来和其他人进行沟通,这样有效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但是,合作学习需要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配合,老师要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要提高自身的魅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真正理解学生关怀学生,了解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使其优势得到不断发展。老师的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有效培养这些感情,让学生能够怀有使命感来把握自己的情感,用真情实感来对学生进行感染,有效激励学生,这样才能在交往中赢得学生的爱和尊重。所以我们在进行小班教育管理的时候,要合理运用情感策略,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智力和情感的同步发展。
激励教育班级管理论文篇十五
[摘要]在职业教育管理中往往会涉及许多管理理论,主要论述了激励管理理论和赏识管理理论在职业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21世纪,国家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教育的根本,教育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尺度。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它的管理中往往会涉及许多的管理理论,本文主要论述了激励管理理论和赏识管理理论在职业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在心理学上,激励是指一个心理过程,能够让人处于较长时间的兴奋状态,继而调动人的最好状态。职业教育的学生相比于学历教育的学生,学习状态会差一些,学习目的比较不明确。将激励管理理论应用在职业教育管理中,旨在激起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继而更加积极的参与学习过程,提升学习效率。在职业教育管理中,激励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它既可以是情感上的,也可以是行为上的。以下简单介绍几种激励手段:1.情感激励,也就是从学生的情感成长的方面给予激励。例如在课堂教学上,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职业教育教师可以采用“褒奖式”的评论来降低学生的“畏难”心理,有勇气说出自己的想法。又例如在班级管理和教育过程中,职业教育教师可以用自身丰富的情感经验来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2.目标激励,职业教育本身具有一定的目标向和指向性,目标激励正是以阶段性教育目的为主要的指向性,激励职业教育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目标激励运用在职业教育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目标设立的合理性,目标不能够脱离职业教育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实际,不能够超越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目标应该是职业教育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而不是为了难住学生;二是目标的阶段性,对于职业教育目标而言,并不是单一而互相独立的,所有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相互联系的,应该在一个总目标下,设置多个分级目标,激发职业教育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3.竞争激励,竞争是客观存在的,对于职业教育学生的成长而言,竞争是无处不在的,竞争激励的本质是去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职业教育管理中应用适当的竞争激烈是十分必要的,但同时职业教育教师应该要把握好竞争激励的尺度,可以更多地从学生的行为、表现等无形的潜能上作竞争。
所谓赏识教育,实质是一种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理论,人在发展的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身心发展特点和水平有所不同,赏识教育要遵循人的生命发展生长规律教育。在职业教育管理领域,赏识教育尤为必要。职业教育的学生相比于学历教育的学生,心理会产生自卑或低人一等的感觉。在职业教育管理领域中运用赏识教育,通过对学生心理、行为过程的'赏识,来纠正学习成长过程中职业教育学生的不良心理、行为,抓住学生渴望的心理,创建更好的职业教育氛围。在职业教育管理中应用赏识教育理论,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保障措施:
1.要确保职业教育者对赏识教育理念的正确认识,一方面职业教育要培养教师的赏识教育理念,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中的“表扬与鼓励”的表现形式,创新赏识教育的手段,不妨试试给予学生无声的鼓励,这样也会给职业教育学生带来感激与温暖,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教师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的教育方案,不能够盲目套用成功经验。要正确地认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处处处于主体性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
2.要确保赏识教育的“度”,赏识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过度地对个体进行赏识自然会导致学生个体的脆弱和自负感。职业教育教师对学生的赏识过程中,应该适度的赏识和肯定,这样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职业教育教师在赏识教育过程中,要正确定位学生的潜能,做到赏识有度。3.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多面的:一方面,教师应该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避免学生的逆反心理,促进教师做出更加科学的教育方案;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地获取学生的信任,让学生能够与教师形成良好的“朋友”“伙伴”关系,有利于让学生的个体赏识教育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促使学生从职业教育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三、结束语。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关系到千千万万的家庭和孩子。职业教育管理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讨论题,无论身处哪个时代,都是当代职业教育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实践,并不断总结的课题。除了激励理论、赏识教育理论之外,在职业教育管理中还有许多理论能够有效地促进职业教育的前进。无论应用何种教育理论,职业教育管理的本质都是创造一个适于职业教育学生成长、学习的环境,让职业教育学生更加综合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国泉,王元地.西方激励理论的再认识[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管理科学版),2014,22(1).
[2]孙利娟.论赏识教育在高一政治思想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747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