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模板2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7 04:10:11
和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模板23篇)
时间:2023-12-07 04:10:11     小编:紫衣梦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总结不应该简单复述已有的信息,而应该进行思考和概括。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和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篇一

(2)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交流、倾听、分享能力。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体会分数加、减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掌握计算方法。

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

多媒体课件、圆形纸一张、课堂练习本

课前预习:

(把小朋友和小朋友说的话多读几遍,并认真完成下列内容,不懂的要反复思考,相信你一定会很棒的!)

1、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2、你是怎么计算的?

3、尝试完成90页做一做第2题,同桌互相说说同分母分数相加和相减怎么计算?

4、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知识吗?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和分数有关的知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精讲多炼

预习检查一:

1、(出示例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师:兰兰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饼,妈妈把一张饼平均分成了8块,爸爸吃了3块饼,妈妈吃了1块饼,,也可以说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

师:张饼表示的是(生:把一张饼同时分成八块取其中的三块也就是张饼)

师:张饼表示的是(生:把一张饼同时分成八块取其中的一块也就是张饼)

师:根据已知信息你能提两个问题吗?

出示: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

师:怎样列式解答?

预习检查二:

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1、涂一涂: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在圆里用红色表示爸爸的饼,用蓝色表示妈妈的饼。

2、说一说:请你根据所画的圆来说说怎么计算?请左边的同学说,右边同学说。

师:红色代表什么?(生:爸爸吃的饼)这1块表示(生:这张饼的)(生:有3个)

师:蓝色代表什么?(妈妈吃的饼)这1块表示(有1个)

师指涂色的圆,所以(生:3个加上1个是4个,也就是)

师:说说减法。

生:3个减去1个等于2个,也就是。

生:和的分数单位相同,可以把3个和1个直接加起来,也可以把3个和1个直接减。

3、规范书写

4、归纳法则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点吗?

生: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师:为什么分母不变?请联系你所画的圆想一想。

生:把1个圆平均分成8份,平均分的总份数不变,分母也就不变。

师:不看图就看这几个分数想一想为什么分母不变?

生:这几个分数的分母相同说明是分数单位相同,分母不变分数单位也不变,分子相加减,就是把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课件出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齐读)

5、即时练习

师:请同学们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计算下面各题。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预习检查三:

比较:这两行的分数加法和减法有什么不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三、归类整理师: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是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四、布置作业

和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48页例一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0.5+0.30.8+0.61.5-0.50.9-0.6。

二、教学例1。

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讲义夹和笔记本。

先列出算式。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

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把学生的想法板演出来)。

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

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

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3、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

三、教学例1减法部分和试一试。

1、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

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并列出竖式。

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

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

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2、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四、归纳小结。

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

(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点上并对齐小数点。)。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2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独立完成。

集体纠正。

五、全课小结。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

请参加培训的老师认真阅读以上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课件,围绕“有效课堂”这一主题,从校本实际出发,结合“研学案”的设计模式,以胡老师的这节课为中心,谈谈“如何把研学案的设计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畅所欲言,充分发表个人的意见。

和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篇三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揭示课题。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汁算。这节课我们复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i.做复习第1题第(1)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做复习第1题第(2)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3、整理计算方法。

三、加、减法综合练习。

1、口算。

小黑板出示复习第2题,让学生口算,老师板书得数,并结合得数末尾去0、整数部分的o要写的题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2.做复习第3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检查计算过程和验算方法。

3.做复习第5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重点检查第二小题列竖式后怎样算比较简便。

4.做复习第6题。

指名学生说—说题意。

让学生解答在练习本上。

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提问:做这道题时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厂什么内容?你在复习中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和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

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3、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课前准备小黑板、多媒体展台。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认识计算器。

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

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键,熟悉加减乘除等运算和运算顺序。

2、用计算器计算。

大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他吗?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

3、教学例4。

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做,先把算式列出来。

你会在计算器上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同桌交流按键的方法。

你会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吗?核对结果。

同桌之间说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

4、完成“试一试”题目。

你怎样求应找回多少元?

可不可以把刚才的计算结果用起来?

试着求出结果。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5、巩固练习。

提醒学生看清数目和运算符号,认真按键进行计算,对正确率较高的同学给予鼓励。

6、完成练习九的第8题。

先示范计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使学生明确计算每次收支后余额的方法。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其余各栏的余额。

合计支出数怎样算,合计结余数呢?最终余额是多少?与刚才的计算结果一样吗?

三、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我们已经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在计算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学生小组讨论发现计算的规律,再集体交流。

2、自主探索: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再出示:111111222222÷333334=。

111…122…2÷333…34=。

1002。

四、布置作业。

最后我们来一次比赛,分两组: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

完成练习九的第7题。

五、全课总结。

教学得与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和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篇五

同学们知道咱们国家的哪个体育项目非常强么?(跳水、乒乓球、羽毛球)。

师:自从20xx年设立双人十米跳台这个项目,冠军一直是我们国家的。谁找到了这段视频里有关数学的知识?(小数)。

设计意图: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探究新课。

师:通过刚才的视频,王老师想问问大家小数的减法跟整数的减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小数点)。

师:刚才的那位老师讲的大家都听懂了么?接下来咱们来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懂了?(习题练习)。

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计算步骤,并试着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步骤。

设计意图:分小组进行讨论,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三、习题巩固。

过三关的形式设计了三道习题。

1、算一算。

2、改一改。

3、买一买。

设计设计意图:习题由易到难,形式多样,让学生充分的吸收和巩固知识。

四、总结。

师:这节课咱们学习了小数的加减法,要注意它的计算步骤。在课堂的最后,有个小朋友要对大家说几句话。(播放视频)。

和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篇六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知识的迁移。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引入。

1、口算。

用卡片出示练习九的第1题,指名口答。

2、出示例3中的四种文具。

如果让你任意购买其中的两种文具,你想买哪两种?你会计算出所需要的钱数吗?

二、探究。

1、出示例3。

这四种文具,小华各买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解答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探索算法。

你会计算这道题吗?先算一算再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计算,注意选择学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指名板演。

进一步追问用简便算法的学生:你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加法的运算简便。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

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定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这里的字母a、b、c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指出:因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两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简便。

完成练习九的第2题。

学生练习。

比较每组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整数减法的一些规律小数减法里同样适用,也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完成练习九的3~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第4、5题的思考过程,说出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对自己的学习表现怎样评价?

教学得与失:

1、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

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3、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课前准备小黑板、多媒体展台。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认识计算器。

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

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键,熟悉加减乘除等运算和运算顺序。

2、用计算器计算。

大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他吗?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

3、教学例4。

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做,先把算式列出来。

你会在计算器上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同桌交流按键的方法。

你会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吗?核对结果。

同桌之间说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

4、完成“试一试”题目。

你怎样求应找回多少元?

可不可以把刚才的计算结果用起来?

试着求出结果。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5、巩固练习。

提醒学生看清数目和运算符号,认真按键进行计算,对正确率较高的同学给予鼓励。

6、完成练习九的第8题。

先示范计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使学生明确计算每次收支后余额的方法。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其余各栏的余额。

合计支出数怎样算,合计结余数呢?最终余额是多少?与刚才的计算结果一样吗?

三、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我们已经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在计算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学生小组讨论发现计算的规律,再集体交流。

2、自主探索: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再出示:111111222222÷333334=。

111…122…2÷333…34=。

1002。

四、布置作业。

最后我们来一次比赛,分两组: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

完成练习九的第7题。

五、全课总结。

教学得与失:

和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篇七

1、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简单小数加法计算过程,将整数加法方法迁移到小数加发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铺垫孕伏。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怎么计算的。

8+6=?

28+5=?

37+9=?

(三人板演,其他学生练习在课堂本)。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

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教师从学生的众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加法的问题。(说明减法的问题明天再研究)。

教师先提示:这道式子是小数加法。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教师板书: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小组合作、交流)。

(可能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一是以元作单位用小数,二是以角作单位用整数)。

学生试笔算小数加法(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小数加法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怎样计算?

反馈练习:

1、列出2.8+2.1、6.4+0.9、19.2+0.9的竖式,然后计算。(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

2、96页做一做。

三、总结: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地方不同?

四、作业。

练习二十二1题第一部分、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减法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减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简单小数减法计算过程,将整数减法、小数加法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减法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一、准备题。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怎么计算的。

25-8=?

3.7+0.8=?

10.7+0.5=?

二、探究新知。

根据学生昨天提出的减法问题让学生列式然后合作学习。

(可能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一是以元作单位用小数,二是以角作单位用整数)。

引导观察比较:整数减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减起;小数减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学生试笔算小数减法。(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小数减法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怎样计算?

当十分位上被减数不够减时,向个位借一为什么到十分位作十?

4、反馈练习:

1、

13.8-4.7=。

5.2-1.9=。

10.8-5.9=。

2、97页1题后面部分。

三、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

97页2题、3题、6题。

和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篇八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变成三位小数。

8.90.4213.4600。

2、你会算吗?

5.4+0.32.5—1.46.4+2.84.5-1.7。

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迅速完成上面的题目。

共同探究,获取新知。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科书第106页例1的情境图。

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从这幅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准备怎样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观察情境图,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讨论,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

根据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24.83+51.6﹦76.43。

24.83+51.6。

76.43。

答:李伯伯家应付水费和天然气费共76.43元。

课堂练习:出示练习题。

教师总结:只要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课件:小数加法计算方法。

教师:下面我们看看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怎样解决?同学们尝试估算这道题,完成后交流,说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学生回答、交流。)。

师生共同笔算该题,教师板书:

51.6-24.83﹦26.77。

51.60。

-24.83。

26.77。

答:李伯伯家这个月水费比天然气费少付26.77元。

学生完成算一算。交流计算结果。

教师总结:出示课件《小数减法计算方法》。

教师:进行小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的注意事项。(课件)。

课堂活动:1、数学医院。(课件)。

游戏。(课件)。

练一练。

教科书p109页1-4题。

和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篇九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知识的迁移。

多媒体课件。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引入。

1、口算。

用卡片出示练习九的第1题,指名口答。

2、出示例3中的四种文具。

如果让你任意购买其中的两种文具,你想买哪两种?你会计算出所需要的钱数吗?

二、探究。

1、出示例3。

这四种文具,小华各买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解答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探索算法。

你会计算这道题吗?先算一算再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计算,注意选择学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指名板演。

进一步追问用简便算法的学生:你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加法的运算简便。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

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定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这里的字母a、b、c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指出:因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两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简便。

完成练习九的第2题。

学生练习。

比较每组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整数减法的一些规律小数减法里同样适用,也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完成练习九的3~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第4、5题的思考过程,说出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对自己的学习表现怎样评价?

教学得与失:

1、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

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3、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课前准备小黑板、多媒体展台。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认识计算器。

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

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键,熟悉加减乘除等运算和运算顺序。

2、用计算器计算。

大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他吗?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

3、教学例4。

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做,先把算式列出来。

你会在计算器上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同桌交流按键的方法。

你会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吗?核对结果。

同桌之间说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

4、完成“试一试”题目。

你怎样求应找回多少元?

可不可以把刚才的计算结果用起来?

试着求出结果。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5、巩固练习。

提醒学生看清数目和运算符号,认真按键进行计算,对正确率较高的同学给予鼓励。

6、完成练习九的第8题。

先示范计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使学生明确计算每次收支后余额的方法。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其余各栏的余额。

合计支出数怎样算,合计结余数呢?最终余额是多少?与刚才的计算结果一样吗?

三、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我们已经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在计算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学生小组讨论发现计算的规律,再集体交流。

2、自主探索: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再出示:111111222222÷333334=。

111…122…2÷333…34=。

1002。

四、布置作业。

最后我们来一次比赛,分两组: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

完成练习九的第7题。

五、全课总结。

教学得与失:

和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篇十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加减法的笔算原则,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加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一、揭示课题。

二、笔算加减法复习。

1、完成复习第5题。

(1)学生笔算。

(2)比较每组题的异同之处,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法则。

2、分组完成复习第6题。

(1)学生分组练习。

(2)分别说说笔算加减法验算的根据。

三、混合运算复习。

1、完成复习第8题,只口答运算顺序,不计算。

2、学生混合两步式题的计算顺序。

四、课堂作业。

复习第7、8题。

教后随笔:

课题三:千克、克、时、分、秒和直角初步认识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0页复习第9–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重量及其单位千克和克,进一步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并能比较表示重量的各数大小。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单位时间的观念,以及时、分、秒之间的进率。

3、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只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进一步巩固画角、直角的方法。

教具准备:1千克盐、教具钟面、一副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长度单位、重量单位和时间单位分别有哪些?(板书)。

2、揭示课题。

二、千克和克的复习。

1、长度单位复习。

(1)问:长度单位哪个大,哪个小?一米大概有多长?(手势比较)1分米、1厘米呢?

(2)问:长度各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千克和克的复习。

(2)掂一掂1千克盐和1个2分硬币的重量。

(3)问:什么时候应用到长度单位,什么时候应用到重量单位?

三、时、分、秒的复习。

1、问:时间单位有哪些?哪个大?哪个小?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问:1小时内我们可以做多少事情?1分钟内你的脉搏跳多少下?

3、出示不同的钟面,让学生说出所表示的时刻并记录下来。

四、综合练习。

完成复习第9、10题。

五、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

1、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2、找出下列图形中的直角,并说明所用的方法。

3、完成复习第11题。

4、复习画角。

(1)说说画角的步骤。

(2)画一个角。

(3)画一个直角,并用符号标出来。

5、练习复习第12题。

和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篇十一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课件或投影仪。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笔算下面各题。

21+46=96减63=39+18=651减352=。

2.师:小叮当文具超市开业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主题图:看图,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商品信息?(指名说)。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你最想买的文具的价钱的?

(2)生汇报交流.师板书。

a.0.8元=8角0.6元=6角。

(3)师生小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1)谈话导入例4提出问题: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板书:1.2减0.6=)。

(2)组织学生讨论:该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

(3)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p96页做一做。

学生可以提出两步.三步计算的问题。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做在课本上,允许个别学生用竖式计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板书设计:

0.8+0.6=1.4。

1.2减0.6=0.6。

和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篇十二

1.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在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运用加、减法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谈话导入。

二、互动新授。

(1)教学加法的意义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一情境图。

学生绘制并进行展示,思考后独立列式:814+1142=1956(千米)。

师:结合加法算式,说说这道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义?你觉得加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算式,叫做加法。

师:你知道加法各部分的名称吗?交流后明确: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教学减法的意义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第(2)(3)小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

第(2)(3)题都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想一想,减法是什么样的运算?

教师情调说明: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教学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师: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什么?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数叫做什么?引导学生明确,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差。

2.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汇报;加法各部分之间的最基本的关系是:和=加数+加数(板书)知道和和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关系式是: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板书)。

(2)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减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汇报:减法各部分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差=被减数-减数(板书)如果知道被减数和差,求减数是:减数=被减数-差(板书)如果知道减数和差,求被减数是:被减数=减数+差(板书)。

师:通过刚才几个算式的比较,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吗?

小结得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并引导学生理解逆运算中的“逆”的意思。

和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2、在活动中体验靴子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学好数学的愿望。

3、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会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应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对口令。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板书:6+4=。

4+6=。

(3)你能自己算出得数吗?把书上59页算式的结果填完整。

(4)交流汇报:任选一题,把自己的算法告诉大家。

2、教学“试一试“。

(1)谈话:小红在玩抛花片的游戏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播放动画。

(3)交流小红抛花片的结果。

(4)在书上写填一填把这个结果用四道算式记下来。

(5)请你想一想,小红再抛一次结果会怎样呢?

(6)小组交流。

(7)全班交流,按照你的想法可以列哪些算式呢?

三、巩固练习。

1、找朋友:和同桌一起找找哪两张卡片上的数字相加等于10,交流后全班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图。

谈话:小兔子也想来参加小朋友们的活动,请你用小兔子伞上的数字减其他伞上的数字。同桌活动后全班交流。

3、开火车口算卡片。

4、想想做做第4题。

比一比,谁说得多。

同桌相互说以后全班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题。

(1)观看动画。

(2)说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3)独立完成。

(4)交流订正。

6、想想做做6。

(1)读懂文字。

(2)观看动画。

(3)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4)独立完成。

(5)交流订正。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五、作业设计。

想想做做第3题。

和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篇十四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9个单元的新授内容:有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加减法。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一个一年级的学生的,对于学习不知道是怎么回是,但是却充满了向往,所以,利用一切时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今后的学习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三、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景,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一年级的小班额的教学,课堂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教学的实效起着决定性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孩子喜欢的情景,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传授知识合格方法。

四、研读教材,抓住重难点,设计的活动要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五、多与后进生谈话,关注他们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辅导和表扬,树立他们学习兴趣的愿望。

六、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七、作好组内教研,交流教学心得,向有经验的老教学请教,帮助青年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和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篇十五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自主探索10的加减法的所有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相应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的组成,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

2、看图、说图意、写算式。

(2)看图你想知道些什么?(自由发言)。

板书:7+3=。

3+7=。

(4)我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操场上有10个小朋友,其中有3个在踢毽子,跳绳的有几个?

操场上有10个小朋友,其中有7个在跳绳,踢毽子的有几个?

板书:10-4=。

10-6=。

(5)你能算出每一题的得数吗?在自己的本子上写出结果。(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板书结果。

3、观察、分析,谈谈你的新发现。

(1)仔细观察这一组数,你发现了什么?

(2)说说这4道算式各表示什么?

(3)如果不看图,你会算吗?请任意选一题,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

(根据数的组成算加法,根据数的分解算减法,数数的方法,想加算减法……)。

三、再次观察图,探索所有10的加减法算式。

2、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根据学生回答逐步得到10的加减法的全部算式,并板书:

根据红绿领巾来分,可以写出:5+5=1010-5=5。

3、师:刚才的这几组题如果没有图,你可以怎样算?请你选一道来同桌互说。

4、汇报,我是怎样算的。

四、轻松一刻(课间操)。

五、引入游戏,巩固练习。

1、游戏“找朋友”。(“做一做”第1题)。

(1)师生一起玩。

(2)同桌俩人合作,互相出卡片“凑十”

(3)小组比赛,组长负责,轮流当裁判出示卡片,其他三人比快。

2、猪八戒吃西瓜。

(2)师:谁能说说图中表示的意思?

(3)学生填写表格.

(4)把算式与具体事物结合起来说一说.

例:10-3=7表示有10块西瓜,猪八戒吃了3块,还剩7块。

[设计意图:将书上单调的练习题转化成猪八戒吃西瓜,学生兴趣盎然]。

3、算一算、比一比。

(2)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要我们干什么?

(3)填在书上,看谁算的又对又快。结束后评出5个“计算能手”。

六、全课小结。

总评:

4、注重了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态度,整节课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组织有效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

和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篇十六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66页,有关10的加法和减法。教材省去了学具摆的内容,让学生对照点子图直接利用10的组成进行计算。在内容的呈现上教材采用了逐步提高要求的做法,从7+3和10-3起,后面算式中的数基本上要求学生自己根据点子图去填写,同时5+5和10-5的计算教材取消了点子图,直接让学让想相应的10的组成算出得数。教材这样安排,既反映了循序渐进的编排原则,也体现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及规律。

教学目标:

1、掌握得数是10的加法以及10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进而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另一个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悟“交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规律。

3、通过用10的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4、能过“一图四式”的探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能过操作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学会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用抽象思维(10的组成)直接计算10的加减法。

教学关键:掌握10的组成,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互逆关系。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提供具体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在10的加减法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让学生联系图意列出相应的四道算式,学生心理上很乐意接受这些计算并迅速进入思考算法的状态。

教学过程:

(一)导情激趣,复习铺垫。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快乐天使领我们到数学王国开开眼界,你们想去吗?不过,快乐天使要和你们对对密码,如果密码对上了,数学王国才会“芝麻开门”噢!

复习完10的组成后,快乐天使说:“小朋友们真聪明,密码已经成功对上了,我们一起去游览数学王国吧!

设计意图:此外采用与快乐天使对密码的形式进行10的组成的复习,学生边举数字卡片边说10的组成,他们非常感兴趣,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同时课堂气氛也很快活跃起来了。

(二)参与游戏,自主控究。

1、套圈游戏。

快乐小天使先带我们去数学王国的游戏室参加套圈比赛,你们想参加吗?

(1)课件出示甲、乙两队分别套10个圈。

(3)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甲队套圈的情况,你能说出哪些算式?等学生说完后,课件出示4道算式:

6+4=10-6=4+6=10-4=。

你能自己算出得数吗?

(4)师生交流,请任选一题,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回答:

数一数,共有10个圈,所以6+4=10。

因为6和4组成10,所以6+4=10。

……。

(5)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乙队套圈的情况,说出四个算式:算出得数,并说说算式。

2、玩玩想想,操作探索10的加减法全部算式的计算方法。

(1)四人小组合作做套圈游戏。

四人小组围成圆圈,举行套圈比赛,看10个圈能套中几个。

(2)观察套圈情况,在小组内说说算式和得数,并说说是怎么想的?组长经过整理后,把小组内列的算式写在课题下。

(3)班级交流。

谁愿意把自己列的算式说给大家听?并说说你是怎么列出来的?与这位同学不一样的小朋友请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每组的4道算式。

设计意图:做中学,玩中悟,学动中拓展,符合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喜欢游戏的心理特征。在这一环节中,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套圈游戏,根据每次套中和没套中的圈列出四个算式,通过交流掌握10的加减法的全部算式的计算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会了新知识,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

3、讨论记忆方法。

(1)你们能想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吗?说说看。

(2)老师和学生一起来表演“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在一起,五五凑成一双手。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游戏“找朋友”

学生扮演快乐小天使,我是快乐小天使,飞呀飞呀找朋友,我是“2”,谁是我的好朋友?其余学生(拿着数学卡片),我是“8”,我是你的好朋友,两人合:“2加8等于10”。

2、10减几(完成教科书第66页“做一做”第二题)。

(四)课堂小结,结束新课。

课件出示数学王国小天使。

1、小朋友,数学王国里玩得开心吗?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感想,对我说说看。(学生小结)。

2、教师总结。

和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篇十七

教学内容:

1、会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

2、能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计数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数感。

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心算计数教学准备:课件。

一、情景导入。

出示花果山和孙悟空,小朋友,今天我带你们到花果山去观光好吗?

二、探究新知。

你们看,咱们的山上景色不错吧,看小猴子们都下山来欢迎呢,出示课件图出示课件。

c小结:同样一幅图,我们可以看作加法意思,也可以看成减法,只要能正确地说清图意,就能列出算式。

小朋友们上山一定口渴了吧,前面就有一棵桃树,结子很多又大又好吃的桃子。

三、巩固新知。

2、学生分组拿出数字卡片,同组两人互相拿出相加得8,相加得9的两个数。

用“小青蛙找家”或“摘苹果”的游戏来完成。

四、课后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引导: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8和9的加法和减法。还知道了看一幅图能写出四个算式。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第55页练习十一第6、7题。

5+3=8。

5+4=93+5=8。

4+5=98-5=3。

9-5=48-3=5。

和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篇十八

教学目标:。

1、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有关10的简单的加减问题。

2、能根据情境图所反映的信息列出不同的加、减法算式。

3、培养学生在情境图中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兴趣。

重难点:

根据情境图提出不同的加、减法问题。看一幅图能列出4个不同的算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花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从学生喜欢的动画片《西游记》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看情境图,提有关10的加减法问题,列式计算(多媒体动出示)。

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你知道了什么?(同学们可能说,有2只蓝猴,8只黄猴,地上4只,树上6只,树上有5个桃子,猴子手里拿者5个桃子等。)。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那你能根据我们发现的信息提数学问题吗?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求:“一共有多少只猴子?”你们可真爱动脑筋,那其它的问题你们会求吗?自己先说说,再和同桌交流交流。

生:5+5=10,10-6=4,10-4=6,10-5=5等。

三、看一幅图列四个算式。

老师贴花的图片,左边7朵红花,右边3朵蓝花。

师:你们能说说这个图的意思吗?

生答:(1)左边7朵红花,右边3朵蓝花。求一共有几朵花?算式:7+3=10,或3+7=10。

(2)一共有10朵花,拿走7朵,还剩几朵?算式:10-7=3。

(3)一共有10朵花,拿走3朵,还剩几朵?算式:10-3=7。

(培养学生看图要全面的看,仔细的看,从不同角度去看,培养学生看一幅图列四个算式的能力。)。

四、轻松一刻。

在愉快的音乐声中,教师引导学生说:轻松一刻来到了,我们一起来唱“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精神既得到了休息,又复习了10的组成。)。

五、练一练。

1、55页第一题。

师:同学们看图会做10的加减法,那不看图你还会做吗?请把课本翻到第55页看第一题,试着填一填。

(生尝试做,师巡视。)。

师生交流:请任意选一题,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生可能利用10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来算都可以。

2、电脑出示55页第二题。

(1)小组讨论,提问题,写算式。

(2)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六、引入游戏,巩固练习。

游戏“找朋友”:用数字卡片组成10。

如:学生扮成小蜻蜓:“我是一只小蜻蜓,飞呀飞呀找朋友,我是卡片2,谁是我的好朋友?”“我是卡片8,我是你的好朋友,”两人合:“2和8组成10”接着,小猫、小兔、小猴等都找朋友。

(培养学生独立看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游戏结束,复习10的加减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篇十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课时,课本第二页至第四页内容及相关习题。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与问题中,经历概括总结加、减法意义的过程,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引导组织学生自主观察、比较概括,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体会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过程中,培养抽、概况、比较的能力。

学习重点:加、减法意义及各部分名称与关系的认知理解。

学习难点:加、减法意义理解,体会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中国人盼了一百年的铁路,是一条行走在世界屋脊上的天路—青藏铁路。号称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他创造了许多世界之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仔细观察地图,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并提出一个实际问题?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请尝试列式。

814+1142=1956。

思考: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什么样的运算叫做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回忆:在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1)出示例1第二小题和第三小题题,进行解答。

试着解决这两道题,看看谁的速度快?

这三个问题有什么联系?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请你再观察三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联系?

想一想什么样的运算叫做减法呢?(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3)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回忆:减法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请再次观察这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这三道题的计算和减法的意义可以看出,减法运算是加法运算,相反的运算,相反的运算在数学中叫做逆运算,所以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教学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想一想加数加数与和之间有什么关系?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1.完成课本第三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一第1题。并且说一说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算法的道理?

3.完成课本练习一第2题。

完成课本练习一第3、4、5题。

和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篇二十

2、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10以内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根据情景图正确列式计算。

一、激情导入:

二、复习加法:

1、复习加法含义:

师:请小朋友们注意看,第一位来咪咪家做客的是谁呢?那第二位呢?(教师贴出2只小狗,3只小猪的图片)。

师:哪个小朋友能根据刚才老师演示的情景来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提出问题。

师:谁能帮这位同学解答?

生:2+3=5(只)。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要用加法吗?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所以要用加法。

师评价:说的真不错。

2、复习连加:

生提问题。

师:该怎样解答?

生:2+3+1=6(只)。

师:这次是把几部分的数合起来,求总数?引导学生得出:像这种把几部分数合起来求总数的问题,我们要用加法来解决。(板书:加法)。

3、复习特殊的加法问题:

生:6+4=10。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解答呢?引导学生了解把吃掉的和还剩的合起来就是篮子里原来的苹果数。所以用加法计算。

4、列举生活中的加法问题:

师:小朋友们,想想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这种用加法来解决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

学生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三、复习减法:

1、复习减法含义:

生提出问题。

师:该怎样解答?

生:10—6=4。

2、复习连减:

师:在咱们做题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算式:10—2—3=这种算式有个名字,谁还记得?(连减),哪位同学能根据这个算式中的数字提一个连减的问题?指生提出几个连减问题并解答。

3、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减法问题:

师:在生活中还有许多要用减法解决的问题,谁能举出几个?

指生边提问题边解答。

四、综合练习:

师:刚才有许多同学都没有机会发言,特别着急,没关系下面就给每个人一次锻炼的机会,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说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加减法的问题?再请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解答,小组长要记录好你们组一共提了几个问题,一会儿咱们比比看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多。

五、课堂小结:

和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篇二十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1-3年级数的运算要求“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在“对密码活动”入手,创设了“游玩数学王国”这一情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数学活动,经历8和9的加减法的探究过程,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在表达交流中内化,熟练掌握8和9的加减法计算,体会算法多样性,同时初步渗透“多中选优,择优而用”的数学思想。此外,在教学9的加减法时,将8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迁移,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数学建模意识。

【教材分析】。

《8和9的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7以内的加减法和。

8、9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掌握“数数法”“想加算减”和“数的组成和分成”多样性算法。通过系统学习8和9的加减法,在熟练和巩固计算的方法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本知识点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对今后学习笔算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都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就本节课的教学而言,学生要得出运算的结果其实并不难,学生已学习了。

8、9的认识,在学习。

6、7的加减法时就会根据一幅图列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为本课的一图四式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教学中,借助情境创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经历提取数学信息、提炼数学问题和列出算式的过程,将加减法意义的理解渗透到一图四式教学中,把概念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而不能仅仅指向知识点的传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法算式。

2、过程与方法:在经历8和9的加减法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用8和9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一、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游玩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在游玩数学王国中学习数学知识。

二、合作探究。

(一)第一站:花园。

1、谈话,发现数学信息。

2、开放探究,学习8的加减法计算。(1)探究8的加法计算。

师:如果我们要计算一共有多少朵小花,该怎样列式计算呢?(板书:5+3=83+5=8)。

师:求一共有多少朵小花,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小结:一共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所以用加法计算。

师:你是怎样计算5+3和3+5的得数的?先摆一摆,再想一想。(2)将8的加法学习方法进行迁移,学习8的减法计算。

师:刚才我们计算了一共有多少朵小花,思考过程是这样的:(1)列式。

(2)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3)说说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请同学们也按这样的过程来解决还剩多少朵小红花。(交流后板书:8-3=58-5=3)。

3、交流探讨,辨中“感悟”

小结:计算8的加减法时,利用8的组成,计算更简便。

(二)第二站:数学宫殿。

1、小组合作,解决9的加减法问题。

师:请看这幅小棒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图上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写四道算式。

2、交流汇报。

(板书:5+4=94+5=99-5=49-4=5)。

3、小结:计算9的加减法时,利用9的组成,计算更简便。

三、学以致用第三站:智慧乐园第一关:

四、总结收获。

小朋友,今天玩得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谈收获,使得所学知识在交流中进一步提升。】。

五、板书设计:

5+3=85+4=93+5=84+5=9。

8-3=59-5=48-5=39-4=5。

和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篇二十二

教科书第111—112页的例1和例2,第111页、113页上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1。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1250克,第二小队采集了986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让学生先解答,再说一说整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笔算。

4。67十2。5=6。03十8。47=8。41—0。75=。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并注意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1。教学例l。

(1)通过旧知识引出新课。

教师再出示一次复习的第l题,把已知条件和问题稍作改动,变成例l。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比较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的意义。

教师:“例1与复习中的第1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例1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说出:从复习的第1题可以看出整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例1可以看出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因为要把两个小队采集中草药的千克数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3)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师板书横式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写竖式,并提问:“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把以千克作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整数,列出竖式,并提问:“整数加法应该怎样算?”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

教师接着再提问:“为什么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引导学生说出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教师告诉学生:小数加法也是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所以列竖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然后让学生计算,算完后教师提问:“得数7。810末尾的‘0’怎样处理?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引导学生说出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的“0”去掉。并告诉学生以后在计算小数加法遇到小数末尾有“0”时,通常要把“0”去掉。

2。让学生做第111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检查学生是否把小数点对齐了,最后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加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对齐:

4。教学例2。

(1)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小数减法的意义。

教师:“例2的条件和问题与例l比有什么变化?例2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启发学生说出例2是已知两个小队采集中药材的总数和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可以看出小数减法也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所以它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2)利用知识迁移使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让学生联系小数加法小数点对齐的算理,说一说小数减法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然后教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并列出竖式,提问:“个位上是几减几?”接着让学生看小数减法竖式,提问:“被减数干分位上没有数计算时怎么办?”利用小数的性质使学生理解被减数干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作“0”再计算,以后在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接着让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小数点是否对齐,被减数千分位的处理是否正确,得数的小数点点得是否正确。

5。比较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让学生讨论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使学生明确这和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的关系是一样的。

6。小结。

教师:“通过学习上面的知识,小数加法和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都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都要从最低位算起。然后教师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完整地说一说。并让学生看书上的法则,齐读一遍。

7。做第113页最上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学生做题之前,教师先提问:“整数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整数加减法是怎样验算的?”从而说明小数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一样。再让学生做题。检查竖式的书写及计算有没有错误,得数的小数点点得是否正确,验算的格式对不对。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并验算的。

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2。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可以要求学生验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订正时,针对学生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说一说。

和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篇二十三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会计算。

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和评价意识。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心算记数。教学准备。

课件、教具。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2、课件出示8和9的组成,想一想水果后面藏着谁?过渡语:通过刚刚的复习,发现同学们对之前学习的知识掌握的很好。今天数字王国里的8和9也想来挑战一下你们的加减法,同学们做好迎战的准备了吗?好,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8和9的加减法。(板书:8和9的加减法)。

二、新课。

(一)、数字王国的8和9特别的热情,给同学们带来了漂亮的太阳花,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太阳花同桌之间摆一摆,摆好之后请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通过你摆的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现在开始。

1、找同学汇报自己是怎么摆的,并提出问题。

生:我是这样摆的,左边摆了5朵,右边摆了3朵,我提出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朵太阳花?

师:把学生的摆法展现在黑板上,并将学生列的算式板演在黑板上。

2、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追问还有其他的列式方法吗?

生:5+3=83+5=8板书观察两个加法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相加的两个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小结:两名同学回答的都非常准确,从观察的角度不同,花朵的排列顺序就不同。正式由于观察方向的不同,我们才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哪位同学能通过观察这幅图列出四个算式呢?请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5+4=94+5=99-5=49-4=5板书算式。

说一说两个减法算式各个部分表示什么?

(三)、同学们真聪明,数字王国中的8和9想再次挑战,你们准备好了吗?好,请看大屏幕!

1、填一填6+2=2+6=8-2=8-6=小结:要求学生说算法(数学、组合、想加算减等)。

(四)、想一想。

教师在黑板上摆放好学具小兔子左边四只、右边四只。问题:

1、老师摆了几部分?

2、各摆了几只?

3、你能列出几个算式?生:4+4=88-4=4板书。

三、练习。

1、做一做、来火车开起来。

2、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解决。

3、4、四、小结。

1、通过摆一摆、填一填、做一做,我学会了___。

2、通过观察,我发现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位置,___不变。

3、通过计算、观察,我能根据一个算式,写出相应的其它___个算式。

4、在计算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两个加法算式和相应的两个减法算式之间的___。

五、作业。

数学书练习十一。

11、12、13题。

结束语: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多多感受数学知识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75170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