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读后感(专业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7 05:35:28
精彩读后感(专业18篇)
时间:2023-12-07 05:35:28     小编:LZ文人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后,对书中所学知识、情感和思想的反思和归纳。写读后感时,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背景,进行理性的分析和评价。在下面的读后感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不同读者对同一本书的不同理解和感受。

精彩读后感篇一

周总理是世界上最多办公室的人,因为他每时每刻都在工作着。

周总理他有四个办公室。“第一办公室”----卫生间。周总理一睁开眼睛就开始工作。他不能让这段世界成为空白,所以他进卫生间时,总要带上许多报纸和文件。周总理是多么珍惜时间啊,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第二办公室”---餐桌。周总理在吃饭时也不离开工作。周总理的工作月历上安排了各项工作,翻遍月历也找不到吃饭的时间。周总理为了工作,就连一分一秒都不愿意失去。他是多么的重视着工作呀!

“第四办公司”---床头。在周总理晚年生病后,在床头办公。开始他把文件抱到床头上,背靠在床头,两腿弓着批阅文件。这样是很累的,邓颖超看了心疼,就设计的一张小桌子,略带倾斜。以后,周总理在床上办公就实用这张桌子了。这样为工作而劳累的`总理,你们见过这样的总理了吗?他为了工作,连自己的生命都不顾,他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真为中国曾有过这样一个好总理而感到骄傲!周总理,这个名字是多么的可爱,是多么的令人喜爱呀!

我们应该学习周总理珍惜时间的好品质;我们还要把自己的学习看作一份工作,一份重要的工作!

精彩读后感篇二

当我读了《同一个梦想——五环旗下的精彩人生》之《冷面杀手张怡宁》之后,我对张怡宁更加的了解了,在我心目中,张怡宁永远是最棒的!

张怡宁小时候,家里并不是很富裕。张怡宁4岁是,要进幼儿园了,但一下必须交几百元的学费,张怡宁的父母一时拿不出这笔钱。张怡宁的姥姥听说后,马上将钱送来。张怡宁长大后,一直没有将此事忘记,在她获得了第一份工资后马上将1000元钱交给自己的姥姥。张怡宁的`孝心令人感动。

2004年的第28届希腊雅典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决赛张在此地进行中,张怡宁的对手是朝鲜需案首金香美。朝鲜选手虽说不是非常厉害,但她素有“怪球手”之称,曾经击败王楠。比赛一开始,双方就开始了激烈的拼搏。由于张怡宁果断进攻,造成金香美接球失误。11比8,张怡宁获得了第一局的胜利,第二局的比赛开始了,张怡宁一开始处于落后的阶段,但他并没有因此而丧失信心。通过张怡宁的努力,她再次获得第二局的胜利。第三局,金香美对张怡宁的求法没有一点办法,她连连出现失误。张怡宁最终以11比2的成绩取得第三局的胜利。最后一局,金香美完全被张怡宁制住了,最后,张怡宁轻松地夺得金牌。张怡宁多么厉害。连同国队王楠都胜不过金香美,而张怡宁却胜利了,这可是多么厉害呀!我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说一声:“真棒!”

张怡宁获得了100枚金牌并不是非常容易和简单的,张怡宁在此后付出了非常多的代价(身体上和精神上)台上3分钟,台下10年功。张怡宁承受各种挫折和磨练才取得了那么好的成绩。张怡宁勤奋训练,我们要向张怡宁学习,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底,这样才能成功。张怡宁加油,不管你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会支持你!!

精彩读后感篇三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90岁开始精彩》。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位名叫亨利的葡萄牙人,他从小吃了很多苦,长大以后,他买了一艘渔船,在海上以捕捞龙虾为业,通过努力,他成为当地有名的“龙虾大王”,并且拥有巨额财富,但是他一个字也不认识,以至于不敢单独去餐厅吃饭。认字一直是他的愿望,但是家人都劝他放弃。在他90岁那年,他终于决定开始认字,在扫盲志愿者的帮助下,他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在他100岁时他的自传《以一名渔夫的语言》出版了,并且赢得了读者的`好评。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学习不论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这位90岁的老人虽然拥有了财富,但他更渴望知识,并且最终取得了成功。他的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我们不能浪费这大好的时光,要从现在开始精彩。这位老人曾说:“90岁开始精彩,我行,你也行。”我相信:他行,我也行。

精彩读后感篇四

最近,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部书给了我很深的感触。

这部书主要故事情节是:东汉末年,朝政xx,引发了黄巾军起义,各地诸侯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乘势而起,形成了许多割据势力,在群雄纷争的局面中,魏、蜀、吴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这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刻画了许许多多人物,其中我影响最深的诸葛亮和周瑜。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才出山。正是诸葛亮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刘备立足于蜀汉、结好东吴、共抗曹操。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我佩服他的聪明才智。

周瑜,字公瑾,身为东吴的大都督,他仪表英俊,聪明过人。在诸葛亮的帮助下火烧赤壁,为东吴求得安宁。但周瑜心胸狭窄,一心想害死比自己高明的诸葛亮,后被诸葛亮三气而死。他死时大叫“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中,我们体会道周瑜的自私。但周瑜毕竟是一名英雄,年轻有为,值得我学习。

在读《三国演义》时,我深深的体会到人民对于和平的向往。由此,我也联想到我们当今的社会多好啊!没有动乱、没有战争,各国之间和平相处,人们在幸福美满的生活着,真希望永远都能这样!

精彩读后感篇五

假期中自己读了一本书《人生要承受住寂寞》在书中我真的学到了好多,其中有一句话很经典:“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这句话让我感触真的很深,不管缘起还是缘灭,终究是人生的经历。人生苦短,要经历的事情也数不胜数,如果对每件事情都感慨万千,那么人生就没有快乐而言了。

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情,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顺心不如意,但是那些其实都是过眼云烟,转瞬即逝的,把心放宽就好了。生活的希望是人生活下去的理由,是人面对生活的勇气,是绝望里求生的念头,是困难里的一只拐杖,所以我们的生活要充满希望。

人只有细细品味沧海桑田的快乐,才能找到人生的真谛。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起挫折和失败,勇敢的走以后的路,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辉煌,才会美好。

精彩读后感篇六

最近,我读了高尔基先生的著作《童年》,书中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惨的童年。阿廖沙父母双亡,而外祖父脾气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爱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欢他,两个舅舅更是讨厌他。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却走过来了。其实,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先生本人,高尔基先生借阿廖沙这个人物来描述自己的童年。这令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当时那个年代的人的丑陋面目。高尔基先生的童年跟我们现在比起来,实在是太悲惨了!

所以,我们更要珍惜如今美满、幸福的.生活。我们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学习,千万别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样优秀的学习环境,这样美好的童年生活,我们再不好好学习,那就太对不起父母了。

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来的是充满活力的少年,让我们珍惜童年的最后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会离我们远去,抓住童年最后的时光,留下我们对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精彩读后感篇七

这是一篇痛彻心扉的悼亡诗。在距今二千多年前的遥远的一天,一个男子,一位丈夫,双手颤抖地捧着妻子留下的绿色衣物,失声痛哭,夫妻相处时的生活细节,随着哭声,伴着泪水在眼前重现,蔓延开来。一切都是那么清晰,似乎触手可及,可是一切又是那么遥远,马上消失在茫茫人海里。妻子精心缝制的衣物还在,可是缝制之人却已香消玉殒,天人永隔。那一声声“绿兮衣兮”的长叹,湿润了古往今来多少多少双眼睛啊!

“生同衾,死同穴”是古代从一而终观念束缚下绝大多数夫妻的生活理想,即使生不能同生,死也要同眠。而今,丈夫虽在,妻子却长眠于地下。曾经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如何兑现呢?知心话儿与谁言?唯有睹物思人罢了。

所以,这里的“绿衣”,不只是妻子缝制的衣物,也是妻子的象征。它承载夫妻二人相亲相爱的岁月,承载着这对柴米夫妻的庸常而又甜蜜的生活瞬间。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兮,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兮,曷维其亡!”

手把故妻所作的衣物翻里翻面地看,那丝丝缕缕,针针线线都满含深意——每一针都饱含着妻子对他的深切的关心和爱。由此,他想到妻子平时对他在一些事情上的规劝,使他避免了不少过失。

故去的爱人永远居住在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伴随着“绿兮衣兮”的长叹,我合上了书,但是那深深的思念,满满的眷恋却久久挥之不去。

精彩读后感篇八

今天我读了《无臂小伙的精彩人生》这篇文章,让我感触非常深。

文中主要讲了刘伟十岁就因为事故失去双臂,他没有放弃人生,反而生活的更精彩。他十二岁在康复医院学会游泳,两年之后又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两枚金牌;十六岁学习打字;十九岁学习钢琴,一年后就达到了用手弹钢琴的专业七级;二十二岁他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一分钟打出二百三十三个字母,成为世界用脚打字最快的人;二十三岁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短短的十三年,他创造了中国男孩的奇迹,我们也就获得一点小小的荣誉。是多么的伟大。

刘伟的人生虽然是悲惨的,虽然是残疾人,但是他却做了普通人不能做到的事。刘伟是有志向的`,靠自己改变了人生,用自己的青春谱写了自己精彩的人生。

刘伟这种身残志不残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像刘伟一样善于利用自己所拥有的,并将他们发挥到极致。完美的人生属于每一个人员已拥有它的人。

精彩读后感篇九

故事的主角是小男孩儿桑桑,他的父亲是小学校长。桑桑调皮、捣蛋、聪明、善良,但他有许多小伙伴;秃头的陆鹤、朴实的陆小康、坚强的细马……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桑桑。桑桑总喜欢做出一些不平常的事情,比如:他看到人家捕鱼,就把家里的蚊帐拿来做网,结果当然是免不了受父母的一顿责骂;他发现冰棒在棉衣里不断融化,就穿着棉衣在校园里到处跑,看看是否有奇迹发生,结果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每次看到这种事,我就由衷佩服桑桑的“另类”。

后来,在一次文艺演出活动中,陆鹤为了弥补他之前的过错,扮演了秃头伪军连长的角色,结果演得非常好,博得满堂彩,为学校、班级争了光。

当然,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形形色色的角色,都很有个性。他们让我明白了伙伴之间的友情和家人之间的亲情是弥足珍贵的,而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他人的帮助也是值得我学习的。在生活中,我们都要努力奋进,活出自己的精彩,奏响情感的主题曲。

精彩读后感篇十

我们也要把这种细致而有成效的活动模式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确立好主题,确立好特色,把自己班级的活动开展好,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作为要退休的我来说,我要把这种爱延续下去,只要在岗一天,就要热爱生命,热爱孩子一天,让孩子在我这里有一个好的开始,也要一个好的延续,我也是会把自己的一生的经验发挥到极至。

精彩读后感篇十一

回过头来看看,残疾人都如此坚强,何况我们这些身心没有残疾的人。每一个生命,都是抱着希望来到世上,一只小鸡,一棵小草,它们谁不是艰难地来到人间?所以,要把握这美好的生活,即使有再多挫折,再多的.困难,都要勇敢地面对,努力地去克服。

的确,人生其实是精彩的。当你感到痛苦绝望的时候,不妨尝试着去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去看待,你会发现,原来生活没有自己想象的这么糟糕,从而发现,生活是多么美好,到处充满着希望的阳光。其实很简单的,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对自己说,我一定可以!

命运在向你关上一扇窗时,同时也会向你敞开另一扇窗。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精彩读后感篇十二

上个星期,金老师推荐给我们一本课外书,叫时代广场的蟋蟀。那只蟋蟀是一只叫柴斯特的乡下蟋蟀,因为柴斯特的贪吃,被别人带进野餐篮,坐火车从乡下到了美国的纽约,那只蟋蟀被丢在一堆废报纸和煤灰里,一个叫玛利欧的小男孩听见了它那美妙的叫声,找到了它,因此,柴斯特成了玛利欧的宠物,除此之外,柴斯特还认识了一只叫塔克的老鼠和叫亨利的.猫,它们都住在下水道里。

柴斯特很幸运,遇到了一个爱它的主人玛利欧和他的家人,当然,还有塔克老鼠,亨利猫。玛利欧的家庭是一个不太富有的家庭,有的时候连两美元都很难挣到。有一次,柴斯特不小心把一张两美元的纸币吃掉了,这对玛利欧一家来说,算是一大笔钱了!但是塔克老鼠还是把它一辈子积蓄起来的2美元93分中难以割舍的两美元送给拉了蟋蟀柴斯特,让玛利欧家不损失两美元。

还有一次,柴斯特决定庆祝一下自己来纽约2个月。但是场面不算隆重.盛大,只是给每位准备一些吃的。塔克老鼠准备了两块腊肠.一片火腿.三片腌肉.加冰块的饮料……塔克老鼠因为太兴奋,打翻了火柴盒,使这个经不住风吹雨打的小摊着了火,烧坏了不少的杂志。但最后柴斯特还是用自己的歌声帮玛利欧他们一家把所有的报纸卖的精光。

精彩读后感篇十三

这本书主要写了一群野狗中的红桃心和白桃花两姐妹的事情。

红桃心是首领,白桃花的地位仅次于红桃心,是红桃心的妹妹。这群野狗都死母的。没有公的。只在发情期方让公狗来,只有首领首领才能生小狗。但是白桃花也生了小狗。之后,姐妹两个矛盾不断升级。

有一次,野狗群遇到了两只野豹,姐妹两个各带领一组向两个方向逃跑。白桃花带着一组野犬向红桃心藏小狗的地方,还跳上了土包引豹子上来,想让豹子把红桃心的小狗仔吃掉,幸亏豹子没发现,要不小狗早被豹子吃掉了。但是,有一次,红桃心就要被枪打死了,可是就在这时,白桃花突然从上面咬住了猎人的肩膀,红桃心和白桃花立刻跑向悬岩,因为只有跑向悬岩才可以逃跑。在悬岩边,猎人开枪把白桃花打死了。

通过看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兄弟虽然有私心,但是也会在关键时刻帮助你,所以千万不要伤你的兄弟姐妹和朋友,你对他们好,他们也会对你好。

精彩读后感篇十四

燕子经过飞翔了几乎几千公里,已经非常劳累再加上找不到吃的东西、饥寒交迫,几乎很多燕子都纷纷死去了;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消息,决定用列车把那些活着的燕子送到暖和的地方去。

有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和她的爸爸妈妈听到广播后,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燕子;一天下来,她自己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可怜的燕子;虽然她的脸冻的通红,手冻的僵硬,但是她一点都不在乎,仍然还在找。

通过这个故事我懂得了,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爱心,无论是救护小动物的`小生命或者是人类的生命,都是很重要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精彩读后感篇十五

前不久,我和妈妈一起看了一本书,名叫《绿野仙踪》。

这本书非常好看,它讲述的是一个叫多萝西的小女孩被龙卷风吹到很远的地方后,历经各种困难终于回到家的.故事。在旅行中,她结识了想要一个脑子的稻草人、想要一颗心的铁皮人和想要勇气的狮子,他们一起面对困难,想办法克服困难,终于实现了各自的愿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仅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遇到困难后不要鲁莽冲动,要先用脑子想一想,然后勇敢面对,最终才能解决困难。

精彩读后感篇十六

最近,我读了《基督山伯爵》这本书,深受启发。

文章主要讲述了基督山伯爵跟着一艘货船停靠在了一个小岛上,一天,有许多士兵来到了小岛上,把在小岛上歇息的人们抓进了监狱。基督山伯爵在监狱里遇到了法利亚。他告诉伯爵,在基督山岛上有海盗留下的宝藏。在法利亚去世的时候,伯爵钻进了放尸体的袋子,逃了出去。最后,伯爵拿到了宝藏。

读完这本书,我感慨万千。基督山伯爵有这么强的探索和坚强的精神,我们真得好好向他学习。如果他没有这样的欲望,最终他就不会得到那么值钱的宝藏,也不会过上那么幸福美满的生活,如果他没有如此机灵的大脑,那么他将会在监狱里度过余生……但他从没想过要放弃,他要为了他未来的生活去打拼、去奋斗。我很佩服他。

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一天,爸爸给我买了一个磁悬浮陀螺。原来,爸爸不会用。但是经过了很久的努力,爸爸终于会玩了。爸爸真是了不起!

生活中处处是学问,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它的乐趣。

精彩读后感篇十七

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后,我知道了作者把母亲得鼓励比作一股风,把父亲得严厉也比作一股风,把自己得生活比作一艘小船,谨慎地把着舵,不让船被母亲那鼓励得风吹倒,也就是被宠坏,也不让父亲那严厉得风吹倒,也就是失去自信,这就完美了。

我也有这样得全方面条件,妈妈正是。她有时严厉,有时慈祥,让我保持平衡,所以这是一位好妈妈。我应该像作者一样珍惜这个条件。

精彩读后感篇十八

卒读此书,已不禁数次掩卷叹息痛恨以致落泪。

他是一个怀有梦想的老好人,真诚、有正义心、上而对母至孝、中而敬妻如宾。“文宣”为名,真深得孔氏要旨。然而竟患肺病,贫困、家庭破裂,呕血而亡。“汪文宣”真有“枉为文宣”、枉为至贤的味道。

她是一个怀有梦想、追逐和珍视青春的激进者,青春与活力从来没有消失于她的外表,然而对家庭的责任又让她心灵已不再青春。“曾树生”,暗示着昔日的活力湮灭于今朝。

她只有五十多岁,然而老花、头发花白以致最终全白,她希望以封建的旧文化固守这个家,却被不断袭来的生活困境一次次击败,最后丧独子,凄楚地离开,不知所踪。

“寒夜”是谁导致的?是家庭吗?

一开始,他在寒夜的街上犯愁,就是因为家里和妻子吵了架,她离家出走。而母亲又不接纳这个不守礼节的儿媳,以致他把她请回家后,家里的战争还不平息。这场家庭战役直到他患病才稍有缓和,可好景不长。而妻子远赴兰州,这斗争还以暗战的形式进行着,直到他死。看来寒夜之寒,缘于家庭。

可是母亲之恨妻子,是因为她的放浪。妻子厌母亲,是因为她的管束。这很大程度上,是新旧文化的不相容的结果。

母亲是知识分子,却是缠过小脚的封建知识分子。她重视家庭的尊卑关系,因而要求妻子对丈夫的绝对服从;她重视身份名分,因而不愿做老妈子的工作。她并非不能吃苦,只是以为知识分子的名头不容她涉足低贱的工作;她也因而厌恶儿媳在经济上高于儿子,不愿花费儿媳的工资来养家,因为在她看来,儿媳的诚意相助只是对其处境的鄙视和对其权威的挑战;所以她能据以攻击儿媳来显示自己的权威的方式也只有利用名分:儿媳并非明媒正娶,她只是“姘头”。同时,母亲的封建世界观让她难以接受新生事物。她抵触儿媳的各种新式生活方式,如外出应酬、打桥牌、送孩子上新式的贵族学堂、让丈夫看西医等。也让她骨子里相信上天为代表的彼岸世界。从而更加反对儿媳的享乐。

然而妻子却是新式教育下的知识分子,她进步、有理想,重视平等的社会关系和自由的生活以及爱情,热爱青春和事业。在理想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她的内心是苦闷的,她于是通过表面的青春——交际、应酬、打牌、去咖啡馆来欺骗自己,求得对梦想未竟的失落心情的补偿。然而母亲却阻挠了她。这让她害怕回家。因为家让她看到了现实的自己。她于是更加远离家庭,早出晚归,让浮华迷醉自我。而这种不规范的行为更让母亲难以接受了。于是矛盾愈来愈深。

家庭的矛盾,反映了新旧交替年代中,新旧文化的矛盾。并且具有普遍代表性:代表了广大知识分子之间的文化斗争和他们每个人内心的新与旧的自我矛盾。

但是,矛盾并不仅限于此。这种新旧盾本不该如此激烈。真正使之激化的,是现实社会生活本身。而汪文宣就代表了这个现实。

如果汪文宣有权有钱的话,母亲的名分上的自卑感必然荡然无存。而妻子的大办教育的梦想必然实现,那么她的青春,照她所言,也不会浪费了,她也必不会以纸醉金迷的生活来自我掩饰,至少形象上不会给母亲留下过坏的映像。

然而汪文宣穷困而没有权势。

他有足够的才气,有足够的正直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然而他始终在下位徘徊。因为他过于正直了。他不愿媚上,他自立自强。于是他的才气便为机械化的、毫无自由的日复一日的工作所禁锢,他的心也便为虚假、谄媚、自私、冷酷所中伤。这一层的不得志,再加上家庭关系的扭曲,让他首先在精神上垮了下来,随即生了重病。妻子认为他的失败是因为过于老好、懦弱,可真正让他失败的却是社会,而真正损失了的,也是社会本身。社会应当让人们尽其才来去在其中打拼的,可是这个不合格的社会却让无能、腐败、投机和谎言占了上风,让它们肆虐在真正有能力者的头顶。“你应该看明白了:这个年头,人是最不值钱的,尤其是我们这些良心没有丧尽的读书人……”此言得之。这个不合格的社会也因此而变得更加不合格:失去了真实的创造者,而靠虚无度日,只能日益堕落。战争来了,只能封锁消息来求得短期的稳定。这种亡羊补牢的行动,开始得恐怕也过于晚了。

他的懦弱,与其说是由于本身,不如说是由于社会。在那样一个变异的社会,为了生计,自然不能发表什么不满,于是出于累卵之境的他,对周主任的眼睛只能是在心底愤恨、对同事的嘲讽也只能假装视而不见。这简直是悲哀。心中的痛苦只能埋藏得更深。而对于家庭呢,只能说是出于爱。母亲和妻子都十分爱他,他也因此爱她们。她们互相攻击,他却处于维系家庭而把压力全部揽在自己身上。要知道,贫穷的家庭更加吃不住这等矛盾。双重的痛苦加之于心而不能言之,他只学会了借酒、借梦境来派遣和抒发不快。要知道这种无私的爱是何等伟大,然而它在那个社会中竟无生息之地。

他反而并非懦弱的人。同学唐柏青、同事钟又安相继死去、妻子又写信说离开自己,他的心理防线就这样一道道地被打破,然而他最终并未放弃生的希望。当母亲说到死时,他悲愤地说:“我们没有抢过人,偷过人,害过人,为什么我们不该活呢?”这是正义的勇士在向不公的世界抗争啊,这种生活的欲望怎能同“懦弱”挂钩呢?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在要求着公平,悲愤地抗争着现实的命运。

就连孩童也被恶寒所拘。小宣的麻木冷漠和少言寡语的过度成熟及病态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这一家人一开始总把不幸归乎日本侵略,于是数以“抗战胜利”自慰,及至抗战真的胜利了,他们有有何改观?只是汪死、母迁罢了。不幸在于何处呢?作者以胜利庆祝日与汪文宣之死同日来引导我们思考。

这本书的艺术方面有很大的特色。

首先是象征和隐喻。整个环境都作为了喻体。寒夜、老鼠、路、雾、雨、蜡烛、屋内的灯光和停电后的屋子、母亲卧房的门、红灯……都有一定的寓意。构成了整体的幽暗、昏黑、寒冷、凄怆、孤寂、迷茫的色彩。象征了社会的难以捉摸和冷酷、可畏。

梦境作为象征者,有预兆和谶语的色彩。比如汪文宣做的第一个梦,梦到妻子和母亲矛盾的极端凸显,再如后来梦到妻子离去等等。

其次是大量的心理描写。文章通过景物移情、心理独白、人物书信、人物感官上的刺激和梦境来显示其心理活动,甚至大段故事情节都在意识流动中展开。而心理描写的主要对象又在他和妻子之间跳跃。从而剖析了二人的矛盾和联系。尤其是感官和梦境,使得情感更加真实和打动人心,用英语中的一个词形容较好:empathetic。如他的病痛和心理负担二者的表现,就主要以感官和梦境为媒介。最典型的莫过于唐柏青之死和钟又安之死了。对于唐柏青的死,作者并未作正面描写,而是以现场汪文宣的感官刺激为支点进行表现,有适当转换为半知视角的感觉。先是声音“轰隆隆”,接着是尖叫,接着是眼前的模糊,之后是“仿佛”的猜测,之后便宕开一笔,转向人群。看似不连贯的片段组合成一个通过想象即可完整还原的场景,同时景象本身的破碎感又加重了情感上的恐怖、悲恸。然而对这种悲痛,作者并不仅限于现场的描绘。后来汪便生病了,脑中时时出现的幻象不断敲打着汪,也不断刺激着读者的心。这同时也为其噩梦创造了氛围。以致他分不清梦与醒。他的回避的态度可见于此。再说钟又安的死。没有直接描写,只是间接地通过同事的传言得知。这又突出了人际关系的冷漠。汪在钟的葬礼上把花圈上的名字看成自己的,正是一种幻觉,显示了深深的畏惧。

在结构上,又有双线的意味。一条是抗战,一条是汪文宣调整家庭和工作矛盾。开始二者处于平行状态,后来二者有了极大的冲突,这种整体结构上的冲突显得尤其剧烈。在浪尖之上,主人公死去。悲剧性在此得到升华。胜利、死亡,一喜一悲,发人深省。

所有的事情都不该发生,但悲剧却在一个没有抢过人,偷过人,害过人的忠厚知识分子身上。同时这不是个例,包括唐、钟、汪母、树生在内的所有正直肯干的诚实的知识分子以致千万贫苦百姓,都冻死在、或挣扎在、或即将惨死在这寒夜。这就是寒夜,其中生活的人,需要温暖。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77453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