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论文(实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7 06:32:08
语文教材论文(实用20篇)
时间:2023-12-07 06:32:08     小编:琴心月

总结是一个重要的自我反思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以下精选总结范文,对自己的总结能力进行提升吧。

语文教材论文篇一

浅谈如何把握与理解教材。

数学教材体系有两条线索:第一条是数学知识,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第二条是数学思想方法,这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一条暗线。前者容易理解,后者不易看明,前者是教材写什么,后者是明确为什么要这样写。因此,解读―――深究―――理解,对于数学教学非常重要。

只有教师把握、理解了教材,学生才能得以更好地发展。数学教师应如何比较准确地把握、理解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呢?通常是做到:

一、通读教材,系统归类,全面了解各部分内容在本单元和本册书中的位置和作用。

首先通读教材,把教材内容按知识体系再进行归纳,实现把课本变薄。

其次对于要准确定位并实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须把本节课放在本单元、本册书中,清楚了解本册书内容及前后单元间的联系、课时与课时之间的联系,做到对一节课在单元、本册书中的位置和作用与上、下课时的联系心中有数,实现目标“定位准确、不越位、不缺位”。

二、深入解读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每节课的知识点。

在清楚每节课在单元和整册书中的位置和作用后,第二步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集中精力备好每一节课,解读其知识内容,弄清编排意图。具体做到“两看四找”,即一看本课时教材安排了哪些知识点,二看知识点间的关系,也就是教材中所提供的明线。()。

“四找”即一找起点。所谓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即提供给学生最近发展区域的信息。教材中用不同形式把这种新旧知识的交叉点提供给了我们。二找“重点”,重点是新知识的主体部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是一堂课的灵魂,体现在教材的呈现上是“知识的形成过程”。三找难点。所谓难点,即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四找训练点。训练点即根据新知所设计的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目。

三、深入钻研挖掘教材,对教材的内涵更有广度和深度理解。

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还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根据实际灵活变通教材中的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素材,但注意的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不得随意改变教学目的,违背学科教学特点。

总之,要较为准确地理解把握教材,既要通晓教材全面了解知识底数,又要钻进教材之中研思解读,还要高居教材之上审视并超越教材。只有这样,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主人,教师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

语文教材论文篇二

[内容]。

新编九年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初中语文教材适应时代的需要,加强了应用文体的教学内容,使语文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令人耳目一新。但是,在应用文编排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一、分析不科学新教材将应用文分为两大块:一是“应用写作”,包括书信、调查报告、总结等;二是“应用文”,包括电报、规则、计划等。这样编排是不科学的,破坏了应用文教学的整体性,模糊了应用文的概念。叶圣陶在《作文论》中曾指出:分类的.事情有三端必须注意的:一要包举;二要对等;三要正确。包举是要所分各类能够包含该事物的全部,没有丝毫遗留;对等是要所分各类性质上彼此平等,决不能以此涵彼;正确是要所分各类有互排性,决不能彼此含混。对于“应用写作”与“应用文写作”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往往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同一关系,一种是属种关系。如果说是同一关系,教材就大可不必分门别类;如果说是属种关系,那么“应用写作”是属概念,“应用文写作”就是种概念,因而“应用写作”比“应用文写作”的外延大。依照教材的分类,就会得出“计划是应用文,而总结不是应用文”的错误结论。

二、例文不规范应用文写什么,怎样写,教材中的例文对学生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无论在内容形式上,例文都应当具有规范性和典型性。但是,教材中有些应用文的例文并不规范。民事诉状的例文(三年制语文第323页,四年制语文第268页)就是其中一例:

示例:

民事起诉状原告人:刘??男85岁汉族现住????街??号。

代理人:张??女44岁汉族系??省??局工人现住:同上。

被告人:刘??女50岁系????区??厂退休工人现住:??区??六条?委???组。

被告人:刘??女47岁系??区????厂工人现住不详。

案由:赡养。

事实及理由(省略)。

诉讼请求。

要求二被告依法尽其赡养义务给付赡养费。

此致?

市中级人民法院。

[1] [2]。

语文教材论文篇三

语文教材精选了部分课本剧,这些课本剧以新颖的文体样式,为学生展现了历史故事。学生学习这样的文本,可以通过阅读提示语,认识格式;通过梳理故事,探究情节;通过品词析句,感悟语言;通过表演,活化课文。

语文教学;课本剧;提示语;情节;语言;表演。

课本剧的外在表现形式和一般的文本不同,它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内容,当时的环境,人物的关系、活动,都以提示的方式进行展现。人物的语言、举动、神态的描写,经由小括号中的提示语来揭示。阅读课本剧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这种文体的样式特点,帮助学生积累文体知识,丰富文体视野。如在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文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独幕剧”,并知道课文的体裁是剧本,只有一幕,是简单的独幕剧。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学生经过阅读会发现课本剧的特别之处,比如开头列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主体部分是人物的对话,另外还有中括号和小括号中提示的内容。对于中括号和小括号中的提示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中括号和小括号中提示的都是什么内容?学生通过再读就会知道,中括号提示的内容是人物的活动以及剧情的发展,小括号提示的内容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括号中的提示语可不可以不写?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认识到提示语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提示语,仅仅是人物的对话,就不知道剧情是如何发展的,人物在对话时是怎样的心理和情感。这样的教学,从文体的外在形式入手,让学生明白了课本剧的表达特点,为进一步阅读做好了铺垫,同时,也让这种文体的样式特点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为后续的课本剧学习奠定了基础。

故事是以情节见长的,特别是课本剧是适合表演的,其情节也是曲折多变的。独幕剧虽然剧情简单,但也具有一定的情节发展和戏剧冲突。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探究故事情节。如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时,在学生了解文体样式特点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阅读课文,从人物对话中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对故事的情节进行梳理。学生经过探究,梳理的故事情节是:喜欢吃鱼———管家送鱼———拒收礼物。这就是剧本的矛盾冲突,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冲突,才让课本剧充满了吸引力,引发读者的深度思考。这是比较简单的课本剧,学生容易理清故事的情节,对于比较复杂的课本剧比如《负荆请罪》《半截蜡烛》等,教师更应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让学生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体会剧本的表达艺术。这会对学生的写作有所启发,让学生懂得要写好一个故事,必须注重对故事情节的设置,要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课本剧除了具有特殊的文体教学价值外,还具有一般文体的语文价值。因此,品词析句,学习语言,感悟语言的内蕴应是教学的着力点。课本剧作为以人物对话为主的语言表达形式,品味人物的语言、理解语言意味以及言外之意,是教学的重点所在。例如,《公仪休拒收礼物》以公仪休的语言为核心,理解上的难点不多,集中在“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这句话,以及他谈吃鱼的那段话。既然公仪休那么喜欢吃鱼,为什么又说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呢?为什么因为喜欢吃鱼,才不能收人家的鱼呢?学生在对这些语言进行反复的品味中,公仪休的言外之意,语言智慧,清正廉洁的形象等,都在语言的涵咏中得到了挖掘。为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公仪休谈吃鱼那段话的理解,教师可在学生读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管家的视角进行迁移:假如管家听到了公仪休说的这段话,回去会怎样跟自己的主人说呢?这样,学生可以对这段话进行转述式的内化表达,从而加深对人物语言的理解。

喜好表演和游戏是学生的天性,课本剧的学习也恰恰吻合了学生的这一天性。学习完课本剧,如果不去演一演,就是一种缺憾。所以,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在兴味盎然的表演中,穿越千年的时空,再现故事的情境,走进人物的内心,去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如学完《公仪休拒收礼物》后,教师可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表演。小组同学要对如何表演进行讨论,形成统一的认识。表演前,要对故事内容熟练掌握,把人物说了什么,有怎样的表情、心理,都要弄清楚。表演时,学生要进入故事情境,可以以课文的内容为主,也可以适当地进行创编,但要合情合理,不能太过随意。

总之,课本剧教学还有其他的路径可循,只要教师立足课本剧的文体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就一定能挖掘出课本剧教学的最大功用,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1]朱雅婷.课本剧,语文课堂的一朵奇葩——浅谈小学语文课本剧的编演[j].江西教育,2016(10).

[2]杨凝芳.浅谈语文课堂中的课本剧表演[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16).

语文教材论文篇四

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根据小学生的这个特点,在组织教学课堂上,作为教师尽可能创设情景,在学生兴趣最浓厚、注意力最集中的这个期间将重点、难点知识展示出来,师生共同活动,使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完成学习目标。再利用课堂其他时间,师生互动,做好反馈以及检测,完成教学环节,使整个教学张驰结合。为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必须创造一定的环境、意境,通过这样的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发展学生数学的素养。通过情境设计、多媒体使用、课堂活动组织等辅助手段达成目标,符合学生的喜好。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掘数学潜在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

2结合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直观教学自然引出。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转化过程,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由教材的知识向学生的接收运用转化;二是由学生的接收向吸收转化。这种转化过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况下,由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实现最终目的。没有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是没有办法达到最终目的的。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引入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这些贴近生活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认识范围,丰富了思想活动,同时也间接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起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提高知识转化效率,使课堂教学高效利用,从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现行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生活。特别是直观教学的引入,使学生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3教学思想转变,提高交流和沟通。

教师们一定要转变教学思想,还要积极地去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注重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数学课上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数学教学也是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的过程,通过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打破原来教师高高在上的那种师生关系,建立在学习上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平等地一起去交流和探讨知识,在学生的学习上教师真正地起到引导作用,并通过交流,使同学之间成为合作学习的伙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通过沟通和交流,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肯定和赞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进取心。但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很多教师意想不到的内容,也就是“误点”。有时候这些内容是不够正确的,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比较尴尬的问题。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忽视这样的细节,一个劲地奔向自己教学的目标,而有时这种错误恰恰是一种很难求的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点拨、引导学生的偏差,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问题”资源,把它变成课堂中生成得很好的教学资源。

4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做到指向明确,体现实效。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师生情感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课堂提问的设计必须直接指向预设的具体教学目标,使教学的程序紧紧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展开。数学教学的关键是教学中的提问,却不可无的放矢,单纯追求形式上的提问。教师要考虑提问是否有价值、有效果。恰当的提问,不是靠现场“现炒现卖”,而是教师在备课时要了解学生,钻研教材、熟知教材,在此基础上反复推敲和精心设计,掌握和应用课堂提问的技巧,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

5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使用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需要选择应用。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显著待征。大多教师都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变的重要的教学策略,几乎每节必配有“小组合作学习”,以致“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改的重要“标志”。但是这样做并不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两种,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发现式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我们需要有选择地应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合理使用小组合作学习。

6结语。

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这是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让学生能够学习新的知识,而且能够运用学习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使学生们学到和掌握到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朱海燕。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反思[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32)。

[4]陶琴坤。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研版,2009(11):259—260。

[5]官爱芬。新课程新理念新做法——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山东教育,2004(7):47—48。

[6]顾丽丽。小学数学教学应对生成的有效策略[j]。教书育人,2011(22)。

[7]杨新荣。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06。

[8]王丽霞。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5):124。

语文教材论文篇五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许多优秀的文化内涵,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简单阐述了审美人格概念的基础上,详细地探讨了其与小学语文教材两者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审美人格;关系探讨。

小学语文教材由大量优美的诗歌文学作品构成,艺术感染力极强,具有较高的思想教育价值。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们对这些作品进行深度解读,使其充分领悟到文学艺术之美,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审美人格是个体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一种相对层次水平较高的人格。从广义角度来解读,人格是指与个体相关的各种特质的综合,包括品格、意志、气质、体格等。而从狭义角度来理解,人格是一种宝贵的自我意识,可以分为道德人格、法制人格和审美人格等。从美学意义上而言,审美人格特指一个人的格调和风度,是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高度统一,其最明显的特征是便自由性和创造性,集中体现为对待生活的态度上。在审美体验过程中,审美人格深刻地感受着生命的历程,同时还对现实处境和生存状态不断地进行批判反思,以实现道德人格和理性人格的升华。

(一)通过阅读课文来渗透审美教育。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中的要求,教师要高度重视阅读教育,通过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方式来引导他们感悟世界,获得审美体验,从而达到涵养审美人格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一方面,要认真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精心设计不同形式的阅读任务,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层深入,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内涵和审美品位,以诵读体味、细思默读、反复揣摩等方式不断净化自身心灵,为审美人格的塑造奠定良好的前提基础。

(二)通过分析文章提升审美感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全面详细的赏析,既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感悟能力和个性化思维,也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水平。小学语文教材文本中包含多种形式的优秀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记叙文等,无一例外,文字都十分鲜活且极为精炼传神。因此,语文教师需引导小学生对这些文章进行仔细深入的推敲分析,准确把握文章所歌颂的美,以及作者通过文本想要表达的情感内涵。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应注重营造出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使学生们长期浸润在优美的教材文本中,在潜移默化当中不断提高小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其审美人格的形成,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通过欣赏插图培养审美情趣。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基本上每篇课文都会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不仅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使刻板的文本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起来,还有利于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同时,这些丰富多彩的插图还以直观的视觉效果,激发了小学生的审美兴趣,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结合插图内容去赏析文章内容,有效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重点讲解文本内容,还应引导学生关注相应的插图,借助插图来深刻地体会作者所描述的场景,强化他们的审美体验。

(四)通过写作涵养审美人格。写作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涵养小学生审美人格的必要途径之一。具体来说,写作训练和口语交际是促进学生内化吸收所学知识内容的有效手段。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先播放一段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或视频让学生们欣赏,然后要求学生们以书面形式或口头表达的方式将文章中的情感内涵概括出来,在与其他同学之间进行交互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自身的学习感悟。在写作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提升小学生写作表达的条理性,指导他们用清晰、简洁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悟。通过这种内隐外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拓宽小学生的审美空间,提升他们主动与人交际的意识。同时,对于小学而言,在将文本素材转化为写作和口头表达的内容时,实质上也是其自身审美人格不断形成的过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写作训练,灵活运用课本教材中的素材来涵养小学生的审美人格。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十分丰富的审美教育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课本上的文学作品来涵养小学生的审美人格,不仅有助于强化他们的学习效果,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知识文化底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1]钟艳丽.论古典诗文对青少年人格的教育作用[j].职业.2013(15)。

[2]侯秋霞.小学语文教材的人格特质及人物性格分析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3(08)。

语文教材论文篇六

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适应时代的需要,加强了应用文体的教学内容,使语文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令人耳目一新。但是,在应用文编排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一、分析不科学。

新教材将应用文分为两大块:一是“应用写作”,包括书信、调查报告、总结等;二是“应用文”,包括电报、规则、计划等。这样编排是不科学的,破坏了应用文教学的整体性,模糊了应用文的概念。叶圣陶在《作文论》中曾指出:分类的事情有三端必须注意的:一要包举;二要对等;三要正确。包举是要所分各类能够包含该事物的全部,没有丝毫遗留;对等是要所分各类性质上彼此平等,决不能以此涵彼;正确是要所分各类有互排性,决不能彼此含混。对于“应用写作”与“应用文写作”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往往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同一关系,一种是属种关系。如果说是同一关系,教材就大可不必分门别类;如果说是属种关系,那么“应用写作”是属概念,“应用文写作”就是种概念,因而“应用写作”比“应用文写作”的外延大。依照教材的分类,就会得出“计划是应用文,而总结不是应用文”的错误结论。

二、例文不规范。

应用文写什么,怎样写,教材中的.例文对学生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无论在内容形式上,例文都应当具有规范性和典型性。但是,教材中有些应用文的例文并不规范。民事诉状的例文(三年制语文第323页,四年制语文第268页)就是其中一例:

示例:

民事起诉状原告人:刘xx男85岁汉族现住xxxx街xx号。

代理人:张xx女44岁汉族系xx省xx局工人现住:同上。

被告人:刘xx女50岁系xxxx区xx厂退休工人现住:xx区xx六条?委xx?组。

被告人:刘xx女47岁系xx区xxxx厂工人现住不详。

案由:赡养。

事实及理由(省略)。

诉讼请求。

要求二被告依法尽其赡养义务给付赡养费。

此致

市中级人民法院。

原告人:刘xx。

(一)就管辖级别而言,该诉状所涉及的是一件很普通的赡养问题的民事案件,应由基层人民法院审理。因此,该诉状所提交的人民法院名称以“xx市人民法院”或“xx市xx区人民法院”为宜,不应有“中级”二字。

(二)行款格式不正确:

1.民事诉状不同于刑事诉状,原告、被告可以是公民(自然人),也可以是组织(法人),原告就写“原告”,被告就写“被告”,后面通常不带“人”字。

2.“代理人”前面应注明类型,或“法定”,或“委托”,或“指定”。

3.“诉讼请求”通常放在“事实及理由”之前,目的明确,纲举目张。另外,该项具体内容的开头宜空两格。

4.诉讼所提交的人民法院名称应顶格。

5.署名应是“具状人”,而不是“原告人”;署名之后还应有“(签章)”的字样。

6.缺少附项,应当注明副本几份、物证几件、书证几种等。

(三)忽略了标点符号。首部是原告、被告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藉贯、职业、工作单位、住址等。每小项之间均应用逗号。例文有时用了,有时又没有用。严格地说,仅首部就漏标了16个逗号,多用了2个冒号(中间两个“现妆后面)。

除上述例子外,还有不规范的,如感谢信、表扬信、唁函、计划后面都缺少写信或制定的日期等。

三、缺少适当的练习题,不便学习巩固。

应用文本身就是实用性很强的文体。学习应用文,务必要联系生活和工作实际,通过写作实践,加深对它们的理解,以形成必要的技能技巧。反之,走马观花,收效甚微。因此,在介绍应用文知识之后,要安排适当的练习,宜教宜学。

四、所选应用文体有些不能紧密结合社会实际需要。

如唁电、唁函等,而领条、收据、通告、请柬等,都是相当普遍的应用文,教材却未曾涉入。

应用文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难点之一。如何突破这一难点,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不断探讨。上述不成熟的看法,仅供教材编者及教书同仁参考。

语文教材论文篇七

修辞知识作为语文知识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功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学生对于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是否能够判断是何种修辞手法等,而没有重视学生对于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情况,致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以及写作过程中,语言表达比较干瘪、单薄。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修辞知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运用情况,并对由此带来的教学启示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修辞知识;高中语文教材;教学启示。

修辞主要分为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两种类型,其中积极修辞是指传统的修辞格,如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而消极修辞则是指选择合适的句式或者段落安排,从而起到表达情感的作用。作为知识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成分,修辞知识对于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提高对于修辞知识的认识程度,从对于修辞知识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鲁迅先生的文章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本文以《祝福》为例,分析《祝福》中的修辞知识。

(一)《祝福》的积极修辞运用其一,比喻。《祝福》一文中含有大量的比喻手法包括明喻和暗喻,比喻是文章写作过程中的常见修辞手法之一,能够让比较抽象的事物形象生动地出现在读者脑海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二,对比。《祝福》一文中可以说是处处可见对比,比如祥林嫂变成结尾处所描写的“乞丐一样的人物”的过程就是通过不停对比体现的,利用对比这种修辞手法,使得人们对于祥林嫂更加同情,也就对于当时的社会更加痛恨。纵观《祝福》一文的发展过程,就是利用对比推动的。其三,衬托。衬托是指通过对于其他方面的描述,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良好的衬托方式不仅能够使得读者直接感受到作者的言外之意,而且能够突出文中人物的形象。

(二)《祝福》的消极修辞手法运用。消极修辞手法由于过于普遍,反而不像积极修辞那样被重视。在《祝福》一文中所运用的消极修辞主要有:其一,词语。通过运用不同的词语,能够体现不同作家的风格,也能够直接让读者感受到文章的奥妙。例如在《祝福》中的“玩物”等词表现了祥林嫂饱受蹂躏却没好下场;而运用“厌见者”则是指像鲁四老爷那一类人,虽然与鲁迅先生同为本家,却道不同不相为谋,等等。这些经过作家锤炼的词语,每每一出现便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其二,句式。句子是构成文章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句式的组成运用,能够很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其三,语段。文章结构也是消极修辞手法中的一部分,文章结构直接决定了这篇文章的精彩与否。以《祝福》为例,作者使用倒叙的修辞手法,先描写祥林嫂在“祝福”的气氛中死去,再以“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片断,至此也连成一片”为头,开始叙述祥林嫂的悲惨故事,大大增加作品的可读性和悲剧性。

(一)树立正确的修辞观。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积极修辞手法的过度重视,导致学生对于修辞知识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例如修辞知识等于修辞格,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同时对目前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可知,学生对于修辞的理解比较片面,认为修辞就是指修辞格,因此在作文中比较刻意运用比喻、排比等方式,但是由于没有锤炼词语,因此在整体表达上仍然比较单调。

(二)建立修辞知识体系。除了树立正确的修辞观以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全面的修辞知识体系,从而帮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修辞知识。例如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修辞知识就包括语法、词汇等多种多类,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和水平进行循序教学,依次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时由上述对《祝福》的分析可知,文章内的修辞知识散落于文章的各个角落,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精读深挖。

(三)将修辞教学渗透到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来进行。将修辞教学渗透到阅读和写作当中,就是要求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重视修辞知识,使得学生养成多朗诵、多背诵、多积累的习惯,基于多听多说多读的基础上,使得学生能够自然运用修辞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作者的初稿以及定稿,让学生比较两篇文章的不同,从中学习如何正确使用修辞。此外,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其中的修辞教学,引导多读、多写看,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多读就是要求学生要广泛阅读,从大量的优秀例文中感悟出运用修辞的方法和窍门,进而在自己写作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修辞知识。多写就是要求学生要多写文章、多修改文章,通过锤炼词语、优化句子、调整文章结构,使得学生能够提高对于文章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修辞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以及审美趣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修辞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学会修辞、学会运用修辞,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修辞知识的教学贯穿于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修辞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1]更求夏.高中语文修辞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1).

[2]马淑凤.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程开发的利用[j].读书文摘,2017(8).

[3]周江.浅议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议论文的水平[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7(7).

[4]安丽.在写作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入修辞知识[j].中学语文,2017(1).

语文教材论文篇八

摘要: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守起来的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是一种无比忠诚的深厚的民族感情,借助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让学生明白了爱国的重大意义又让学生清楚身上所担负的重大责任。

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旋律。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筑守起来的对自己祖国无限热爱、无比忠诚的一种深厚的民族感情,是一种价值的精神营养品。语文教材体裁多样的的文学作品,有许多课文正体现了爱国主义这一主题,语文教学可以利用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结合语文教材,引导学生尽览祖国山河,激发爱国热情。

中华大地呈现出多种自然风光,景色绮丽,风采诱人。语文教材中的部分课文,就向学生介绍了祖国江山美不胜收的景色。

首先可引导学生去尽情游览:走进刘白羽的《长江三峡》,去领略“千里江陵一日还”的雄奇;随着碧野走进《天山景物记》,置身于塞外独特的绚丽的景色中;跟随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去泰山极顶观赏日出的辉煌。还有春雨江南的秀美;骏马秋风塞外的壮美;杭州西湖的阴柔美;黄山苍松云海的奇特美等等。让学生置身其中,荡胸涤肺,心旷神怡,排除污秽杂念,萌发健康的爱国感情,在学生的心中烙上“中国”印,无论走到哪里,祖国的山山水水会让他们梦牵魂绕。

其次,结合课堂教学,发动学生课下去找有关描绘祖国山河的文章,结合中国地图,踏访文章所介绍的地区,处在什么地里位置,有何物产、名胜古迹和人文风貌。学生通过查找文章和阅读,对祖国的幅员辽阔、土地的富饶有了深深地了解,学生沉浸其中,自然会对祖国产生依恋之情,为自己生长在这样一个国度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对哺育自己的山河产生热爱之情。

最后,要引导学生把热爱祖国和热爱家乡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明白家乡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热爱家乡就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可通过以“我心中的故乡”、“我爱家乡”等为题的诗歌、散文朗诵、演讲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同时也要从另一个侧面让学生体会到有多少中国人为了自己的祖国不被外人侵略,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又有多少中国人背井离乡数年,还要历尽千辛万苦,冲破重重险阻,重回故里的原因。这样就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在实处,久而久之,将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结合教材,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英雄模范人物,树立爱国责任感。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再创造历史的过程中,祖国孕育了大批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同时还涌现出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英雄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报效祖国的高风亮节是值得学生学习的。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正气歌、爱国颂,这些文质优美的课文能点燃学生的爱国之心,也能在学生心中筑起维护祖国尊严的钢铁长城。

首先,引导学生认识英雄,明白爱国是一种传统美德,应以爱国为荣。

汉代的霍去病,为国家的生存和强盛,在戎马中度过一生,说出了“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豪言;宋代的岳飞为挽救祖国危亡,离妻别母,转战沙场,发出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言;文天祥为抗击元兵的进攻,坚贞不屈,临危不惧,誓死不投降,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清代的谭嗣同为“维新”慷慨就义,以身殉国,发出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言。还有鲁迅笔下的刘和珍、柔石、白莽等许多爱国青年,无不体现爱国主义的豪情。通过引导学生,学生认识到,英雄们总是把自己的欢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由于这种爱国主义情感产生的巨大凝聚力,使得中华民族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在内忧外患面前,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是祖国岿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其次,引导学生学习英雄的精神,提高学生思想素养,树立爱国责任感。

1、学习英雄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是维护人格、国格的强大力量。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的气节。华罗庚甘愿抛起国外的高额报酬,排除种种险阻回到祖国,正体现了这种气节;当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美国轰炸时,全国人民的爱国声援正体现了这种气节;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健儿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行为正体现了这种气节。爱国者忠于祖国,不屈不挠就是出于对祖国的感情。要引导学生懂得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是追求崇高人格的最高境界。

2、学习英雄舍生报国的献身精神。

爱国就应在国难当头是挺身而出,保效祖国,不惜用自己的血肉筑起新的钢铁长城。在讲解一些有关课文时,可结合学生实际,给其出一些思考题,与以正面引导和讨论。如“从金钱至上的价值观看刘和珍的行为”、“谭嗣同的流血值得吗?”等等。通过激烈的争论,让学生明白爱国的含义所在,然后要求学生写作文给予落实,《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我从刘和珍的身上看到了中华的崛起》、《赤子之心》等作文,从内容多样的文章中,不难看出学生从英雄的行为上受到了很大的启示,开始了深刻的反思:当生命与正义发生冲突时,要献身正义;当个人的利益与国家民族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献身国家。正确的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得到洗涤和净化。

3、学习英雄,纠正学生思想误区。

应试教育的弊端使学生忽略了对自己思想的品德的培养,产生了许多错误的思想:什么“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等。这些错误的思想导致许多扭曲的行为,出现了许多不该发生的悲剧。有位母亲无奈的在给儿子的汇款代单上这样写道:“上班日当午,汗滴脚下土,须知手中烟,颗颗皆辛苦。”语文教材中就有一部分课文也可起到纠正学生错误思想的作用。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高喊着“为了新中国,前进——”;邱少云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牢记“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王铁人“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拿下大油田”;雷锋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焦裕禄“心中装着兰考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等等,英雄的行为和思想,会让学生从他们的身上看到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和自己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相比,后者是何等渺小,这些英雄才是自己应该追求的“明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前途才是个人价值实现的前提条件。

有位学生在演讲中这样说道:以前的我们或许因为一些错误的思想,作了一些错误的事情,现在反思起来,显得多么的幼稚,从英雄的身上我学到了许多,我明白了身上肩负的责任,为以后“华人与狗,不能入内”的耻辱不在中华大得上重演,我们要向英雄学习,把爱国当成自己的责任,关心国家的前途民运——。由此可见,用英雄之魂塑造学生的灵魂,让英雄照亮学生的人生之路,发挥榜样的力量,鞭策学生走上爱国之路,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贯穿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必要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始终贯穿在语文课教学中。只要紧紧结合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就能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他们会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自己是一个爱国者。

参考文献:

[1]戴木才.造就孩子光辉人生,教师博览,2002,(2).

[2]景淑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青年研究,1997,(1).

[3]课本.国情.

语文教材论文篇九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汉字与汉语的学习,还是开展德育的重要平台。在小学中实施法制教育,增强小学生的法制意识,从而为其未来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关键环节。对此,本文将小学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作为研究课题,以此来探寻法制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小学语文;法制教育;渗透。

法制教育的实施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而法制观念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小学语文作为一个蕴含法制教育相关内容的学科,对于法制教育的顺利开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意义非常深远,这主要体现在两点。1、站在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角度上讲,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开展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国内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新时期,人们的法制意识有了显著的提高,而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人们也开始应用法律了。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值身体与心理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进行包括法律在内的各类知识学习的初期。而要想实现教育目标明确给出的要求就必须要建立初步法制意识,掌握法律基础知识,还要学会怎样把法律应用到生活中,并尊法、守法。所以,小学时期就应把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当作教育环节中的一个关键内容,使学生从小便知法、遵法。2、法制教育的有效开展能够有效降低或避免学生犯罪率不论是哪种不良观念或习惯的养成,都是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之后建立起来的。小学生的自制能力非常差,受环境影响的程度很大。最近几年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水平的快速提升为人们创造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同时还导致了突出的网络毒害问题。小学生长时间迷恋网络游戏,观看黄色、暴力等视频,倘若家长与教师不能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合理的开导与纠正,那么一旦被有不良心理的人挑唆,那么便极有可能养成、斗殴等习惯,最终在这条黑暗道路上越走越黑。因此,语文教师的职责不只是教书,还在于育人,要让学生学会相关文化知识,还要教育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

1、挖掘课文内容,传授法律常识现阶段的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出生开始就是父母的掌中宝,受到各种溺爱,很少被严格约束。此外,加之学校教育与管理的不全面,导致小学生自小就养成了我行我素的行事风格。倘若在这种生活与学习环境中受到消极的外界影响,便极有可能形成不懂规矩的恶习,更有甚者会出现违法犯罪。就现阶段的语文教学而言,大部分的教师都只重视对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提升,并认为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识字能力[2]。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语文教师应最大限度的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作用,通过传播、讲解和法制教育有关的文本内容来实现法制教育的实施。当前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内容都可以用作法制教育的例题,所以教师必须要全面发掘教材,吃透教材,找出可以用作法制教育实施的合理教材内容。例如《鸟的天堂》中的“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对于这一句话,教师便可以提出问题:“这为何变成了鸟的天堂?”而大部分学生在熟悉了课文之后便可以找到答案:因为本地农民禁止他人捉鸟。学生在回答完这一问题后,教师便可以立足于环保来对学生实施这一方面的法律常识教育,使学生可以了解,爱护、保护野生动物是全体社会人员应承担的义务。2、发挥习作教学作用,增强学生法律意识习作对语文学科而言的作用不言而喻,它是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关键载体。教师可通过布置命题作文实施法制教育,例如“围绕感恩,写你想感恩的人、事、物等”。在围绕“感恩”这一话题写作时,学生可以受到道德上的.感恩教育,此外还可以将法律与道德教育联系起来,使学生可以深入体会尊敬、感恩父母的意义所在。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意识到感恩父母是义务与法律责任,进而增强其法律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写观后感、读后感,以此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法律的认识。例如教师在阅读一则新闻报道时发现有些人认为拾金不昧的人太傻了,有天上掉馅饼的时候应好好把握。而针对该错误想法,教师应在作文课上播放捡到他人财物未归还而引起的法律纠纷相关音频,使学生认识到捡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必须要还给失主或上交国家,因为这是法律义务,一旦违反,就要担责。如此一来,学生的知识得到了拓展,写作素材也有所增加,最重要的是还使学生掌握又一个新的法律知识。3、开展各类语文活动,提升学生法制认识人们常说,法制源自生活,约束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引导多种课外活动来有效的渗透法制教育。例如,可以举办“演讲”比赛,提升学生法律意识。除此之外,还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加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也就是将那些可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角色放到课上,使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切身演绎、经历与评判不同角色的真善美,最终奠定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基础。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路》时,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要求多名学生分别扮演行走于美丽小路上的人,立足于对美丽小路的喜爱与保护,为学生讲解不乱弃垃圾、采花、折树枝等的重要性,并为其深入讲解这些行为都违反了环保相关规定。通过让学生处在切实的环境中亲身经历与领悟,还可以真正学会对与错的分别,并了解遵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应切实意识到做好法制教育工作的意义,最大限度的挖掘课本中的合适内容作为法制教育材料,并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开展法制教育,使法制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葛家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j].小学时代.(09)。

[2]懂艳敏.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相结合[j].青少年日记.(12)。

语文教材论文篇十

摘要:近期,南京晓庄学院发展规划处组织安排了研修课程,建立了一个开放式的、启发式的平台。本次课程学习过程中多位教授、博导的精彩讲座和学员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拓展了教师的教学思路,这也将是未来各类具体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与变通的起点。对于高校美术专业教师来说,不断思考与更新美术类学科教学理念,接纳并吸收新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是本职所在。笔者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品质,也将更多地关注美术类学科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需求制订教学方面的系列培养方案,进行教学相关变革,使得自身的教学与科研水平齐头并进,继续努力博学善教,平衡精英教育、拔尖教育与普及教育、通识教育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美术学学科;教学理念;具体实施。

2015年10月份,南京晓庄学院发展规划处陆续精心安排组织了“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修班”和系列讲座形式的课程。通过对此阶段系列讲座课程内容的学习,笔者获益匪浅。通过听取各位教授与教学相关的各类体悟与经验,笔者加深了对于如何做一名优质高校教师的思考,了解了大学生学习心理方面的常识和生师互动的重要意义,亦更深入地理解了信息时代对于教学新技术运用的大趋势及其具体操作方式、方法,使得自身原来较为狭隘的教学思路得到拓展,眼界亦得以提升。如何持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是每一位高校教师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笔者作为一名有着将近十年教学经历的美术专业教师,通过本次课程内容宏观与微观方面的引领(宏观方面: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启亮教授从师德、学科专业、教师专业三个方面提出对大学教师发展与成长问题的理解;东南大学教授、博导李霄翔对于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职业发展的挑战与思考。微观方面:南京大学教授王自强对于将技术与教育的相结合具体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经验分享与再思考),结合日常教学,反思了以往的美术类学科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其中,笔者思考最多的便是如何在提升自身美术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的同时,融入信息时代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将笔者在本次研修班中的学到的知识最大化地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

一、师生关系的优化。

1.密切关注新时期学生的学习心态。

教师应了解学生学习美术专业的动机(如就业、兴趣爱好等),在提高美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发掘其未来可以持续发展的动力。可通过网络问卷调研,或设立类似美国特拉华大学的观察辅导员岗位,师生面对面进行课后交流,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端正学生的学习心态。

2.教师对于新教学方式的理解与师德传承。

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方式将影响学生的学习,甚至影响学生将来的校外工作、生活的思路与方式,这种影响对于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完善人格与良好师德的教师对于学生具有人文感召力,教师的恰当鼓励与润物细无声的精神熏陶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教师应具有正确的美术教学理念,应清楚地认识到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单单包括美术专业能力、学术科研能力,还包括将其他跨学科知识运用于美术课程教学的能力,以及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将美术认知融入现代教育新技术的能力。这些正确的美术教育教学基本理念有利于教师传承传统的艺术教育学识,以开拓性的思维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迎接新时期教学所面临的各种机遇与挑战,及时获得美术教学的相关信息,并将其迅速转化为相关教学改革的新动力。

3.师生主客体的变换。

教师应做好课堂内外主次关系和师生主客体关系的转换,将以往美术课程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转换成以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教师解答为主,将课堂教学时间扩展到课后,并以课后的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相关的绘画实践练习也以学生课后大量练习,教师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绘画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问为主。学生课后根据教师提供的网络教育教学平台搜索所需的学习资料与知识,其间所积累的问题留在课堂上提出并作相应的探讨,这就将学生的`学习重心移至课后,而非课堂上的几十分钟。

二、对新教学方式的接纳与创新式运用。

教师应充分结合传统美术学识与互联网时代教学方面的高科技。如,教师可了解新技术和学生的具体需求,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好慕课、微课以及翻转课堂等。在现代电子信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美术类学科应该进行改进与革新,以打破固有的授课模式,教师应以更加包容、开放、积极的心态融入互联网技术时代。教师应将优良的艺术传统与高科技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有利于师生互相促进与共同发展。另外,教师还应将教学与科研高度统一起来。要做到以上几点,一方面,教师在对美术专业的学生进行基础教学时,应时刻提醒学生在市场的大环境下依旧可以冷静思考,并力争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优秀美术作品的本质是艺术,市场价值是附加在艺术之上的。市场价值与艺术水准并不完全等值,美术类课程教学应立足于创作高艺术水准、高品位的艺术作品,而非随市场的高低涌动,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而改变作品的格调。另外,在美术学科建设以及美术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过程中,教师应兼顾社会需求与就业需求,重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美术从业人员的文化、技术等基本素质的要求,以及美术行业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特殊素质要求,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还要关注美术专业学生将来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拓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重视专业与职业相对接的部分,关注行业发展趋势。

在人才辈出的今天,教师应当依旧遵循“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古训,在重视精英教育、拔尖教育的同时,顾及多数学生的普及教育、通识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自我,完善教与学,与学生共同成长。

语文教材论文篇十一

电信运营商在进入信息时代以后,必须有效定位成运算服务的提供商,同时运营商也有很重要的机会在这其中贡献其对客户需求的了解、对运营的了解,以及对各种资源的优化能力。

构建“设备+网络+应用+专线+托管+维护”的ict云计算服务模式。

it与ct的融合是产业融合的主题,而互联网层出不穷的新商业模式、个性化需求和新业务,使得通信行业“应接不暇”,通信的交换能力通过新技术还能“勉强维持”,但通信的控制能力和监控能力犹如“瞎子摸象”,对交换的内容一无所知,对信息的控制“无所适从”,管道不能体现出其应有的商业价值。因此,要在商业模式上重塑ict,构建“设备+网络+应用+专线+托管+维护”的ict云计算服务模式,构筑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广阔空间。

传统的服务器托管通常是按月向用户收取固定费用;而云计算服务是根据计算的时间、信息存储量、计算量等向用户收费。云计算带来的新商业模式还处在实践和探索之中,新商业模式犹如曙光,开始显露生机。云管端的支撑要素――业务it化、网络ip化意味着运维体系发生巨大变化,基于网元的运维向基于业务的端到端运维转变。运维合作模式逐步向网络运营外包转变,为此,运营商的.运维平台必须与设备商的运维平台有效对接、联合运作,双方的运维能力都逐步向集中化、可视化发展。此外,在构建ict云计算服务模式的同时,加快政企oa拓展,顺势带动综v、专线、网站建设等业务拓展,构筑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广阔空间。

加快一卡通业务推广。

移动电子商务是无线城市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应用,这项应用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大环境的改善、终端的完善、消费习惯的养成,正在迅速推广。

通过移动电子商务与无线城市的结合,可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的融合,在便利市民生活的同时,也将极大促进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和繁荣。

无线城市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一卡通电子商务运营平台的相结合,将发挥协同效益,促进移动互联网平台间的融合与协同。借助无线城市大平台,实现只要为手机更换一种新型手机卡,绑定一个金融交易账户,就能轻松实现地铁、公交、连锁超市、加油站等各类付费功能。同时,基于无线城市的手机支付平台,可以构建全新电子商务模式,打造“无线商城”,推动本地贸易、物流、零售业的发展。

加快一卡通业务推广,促进移动互联网平台间的融合。根据中国移动一卡通业务的特征,我们的目标客户主要分为校园市场(细分可以为:大学、职业院校、中小学)、中小企业、商业楼宇、政府机关、楼盘社区等。

在校园市场,一卡通可降低后勤运营工作量及成本,实现秩序化智能管理;提升校园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学校打造数字化校园;还可培养一大批可持续使用中国移动业务的粘性用户,同时抢占新增用户市场,达到强力策反用户目的,利用产品优势,将专线、mas、信息机等捆绑收费项目带入校园,形成业务捆绑。

在中小企业市场,由于中小企业项目成本较低,用户需求普遍较简单,项目周期短,有助于迅速抢占市场,可快速形成标配产品及中小企业一卡通标准方案的整合推广,有利于迅速形成用户规模。我们可以建立快速支撑业务发展的支撑队伍,减化业务办理流程,为中小企业制定专门的换机、换号以及套餐支撑服务。在楼宇商圈市场,主要是针对商业楼宇从提升物业管理配套设施服务建设的角度切入,为使用者提供一个便捷、高效的门禁、考勤、内部消费等管理手段。在政府市场,主要是通过政府工程打造标杆推广项目,提高政府部门对移动一卡通的政策支持力度,以运营商投入的模式为主,获取政府对于此项目业务的开展推广。

强化信息化应用体验。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特点,移动互联创新的主要方向是发挥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整合优势在平台层面,移动互联网要更多继承互联网的特点,注重用户体验,建设开放性的平台;在应用层面,创新主要基于用户身份、用户位置、用户高度参与。在移动互联网亟待创新的巨大产业中,必须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进行积极有效的合作才能挖掘产业潜力,为自身以及客户带来价值。

发展移动互联网离不开政府和大型国企的支持和配合,重点拓展政府、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等单位,强化信息化应用体验,树立标杆,借势推广,可增强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示范效益。就大型企业对湛江移动的移动互联网产品而言,其意义在于抢占行业龙头位置,形成标杆效应,有助于推移动产品品牌形象,树立行业样板,客户的试点效果更具有市场说服力。在不同行业选择客户进行试点,将起到良好的行业示范宣传效果。此外,抢占行业优质资源客户,为移动互联网产品项目在市场上树立了良好品牌效益,并能迅速扩大行业影响力。

政府往往是新型的具有重要价值产品业务的重要推广者,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可通过政府工程打造标杆,推广新型产品业务,提高政府部门对移动产品业务的政策支持力度,以运营商投入的模式为主,获取政府对于此项目业务的开展推广。然而,也要注意到在政府市场中也有细分的特点,比如一般的政府部门对于一些移动互联网产品业务的需求功能主要是来自内部消费,在这方面湛江移动的产品业务与当地其他运营商产品业务相比并无明显优势。但由于有些政府部门具有对外辐射的作用,如民政、卫生等部门,在目前各地均是非常重视信息化办公、便民的氛围下,此类政府部门对于信息化投入有相应的预算,对价格也不太敏感,如果湛江移动的互联网产品业务能承担一些延伸的功能,就能更好地利用湛江移动一些产品业务的特点,将湛江移动的信息化产品业务从封闭环境的应用扩展到半封闭的场景,从便民利民的角度,以特定政府部门作为载体来进行移动互联网信息化产品业务的推广应用。

语文教材论文篇十二

所谓数学课活动化教学,是指数学课上注重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探索活动,注重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善于组织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数学课中进行活动化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积极落实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抓好课堂这个主阵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在活动教学中,我有这样的几点思考:

一、提倡一个“动”字。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一节数学课,如果老师动得多,那么学生就可能只是一个安静的听众,失去了活动操作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显现出来。

我见过一位老师在教学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为了得出“物体的表面和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物体的面积”这一数学概念,教师首先出示了学校为每班颁发的路队牌子(长方形的),让学生思考:要给路队牌子覆盖一层透明的塑料纸,需要的塑料纸有多大?学生说,不知道有多大。随后,老师就告诉同学们,等学完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了。于是,教师进行新课教学,等讲完了面积和常用的面积单位后,然后他就带学生完成路队牌子的计算题了。我想,他一定会让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塑料纸的面积,谁知道,他只提问了一个学生,就自己拿起手中的小正方形(一个面积单位)来度量。可能该老师自以为学生一看就明白,只要拿手中的正方形来比一比就可以了,学生一下子“全会”了。但学生真正会了没有?从课后练习中教师设计的一个问题,我才明白学生并没有搞清楚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题中,教师出示了小明的房间,量出了一个长方形的长边和短边,让学生算一下小房间的面积,好几个学生不会做……我就觉得,若将老师前边的操作改为学生的操作,同学间的交流合作,那么,学生对于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理解就真的明白了。看来,课堂上只有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增加他们思维的负担,才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二、突出一个“活”字。

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注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是引发学生思维的源头,在数学活动化教学中,我们要突出一个“活”字,即思维活、思路活、做法活,鼓励学生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活知识、用活知识。比如:在六年级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布置了这样的课外作业,让学生课外观察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计算哪些物体的表面积。后来,我和学生共同讨论了相关的话题。

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像造房子后,要粉刷教室和教室外面的柱子,就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还有,工厂的烟囱是长方体的,火柴盒的形状是长方体的,老师办公桌的抽屉……那么在计算这些物体的表面积时,是不是就照书上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呢?学生马上说不是的。因为教室的柱子比较高,不容易测量,于是,我让学生拿了火柴盒进行试验。我们知道,火柴盒有内外两层,在计算外层时,学生通过实验,知道外层只有四个面,而内层呢,有五个面,他们通过实际计算,又发现在忽略火柴盒的厚度时,把外层四个面的面积再加一个侧面的面积,就是内层的表面积。再通过观察,学生还发现了工厂的烟囱和教室外面的柱子以及工厂里的通风管(长方体的)都只有4个面,所以在计算时,就要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了。……学生通过出去看一看、想一想,课堂上议一议、算一算,把数学课的知识与平时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觉得学了数学非常有用,增强了学习的动力感和自信心。

三、强调一个“新”字。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和分析、整理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通过这样这样的教学活动,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活动化教学中,我们更强调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能力。比方说:在教学四年级《小数的性质》一课时,有位教师一上课就让学生写两个自己最喜欢的小数,老师提问后就在黑板上有意写出了这样的几个小数——0.1、0.10、0.100,并在它们的后面都写上了单位名称米,让学生猜一下,这三个小数相等吗?学生意见不一,有的说相等,有的说不相等。老师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启发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想一下,有几种方法可以证明它们是相等的?学生就进行分组活动。经过热烈的讨论,他们想出了好几种方法。接着,老师让同学们进行交流,有的学生说:可以画一画,再比较;有的说:可以在米尺上找一找;有的则说:用前面学过的计数单位也可以进行说明……学生想出来的办法可真多,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以肯定和认可,对他们的新发现加以赏识、报以赞扬,学生的学习热情极为高涨。

教学实践表明,在数学课中,如果能精心设计活动化教学,给学生动手的时间,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给学生探索新知的机会,在“动”字、“活”字、“新”字上做文章,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就一定是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传授了某些知识,学生一定会拥有可持续性学习的资本和能力。这样的教学无疑是一种完美的教学。

语文教材论文篇十三

1、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

2、谈骨气(吴晗)3、想和做(胡绳)。

4、*哨子(富兰克林)5、*灰姑娘的时钟(角山荣)。

第二单元。

6、怀疑与学问(顾颉刚)7、发问的精神(启凡)。

8、*论求知(弗兰西斯”培根)9、*应有格物致精神(丁肇中)。

10、*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

第三单元。

1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

12、短文两篇(吕叔湘)论“基本属实”“偃旗息鼓”与“圆满结束”

13、《枫桥夜泊》新解质疑(刘金)14、*“病从口入”与“食物相克”(黄树则)。

15、*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冬明)。

第四单元。

16、故乡(鲁迅)17、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18、麦琪的礼物(欧"亨利)19、*范进中举(吴敬梓)。

20、*不朽的失眠(张晓风)。

第五单元。

21、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22、醉翁亭记(欧阳修)。

23、*满井游记(袁宏道)24、*峡江寺飞泉亭记(袁枚)。

25、诗词五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南园(李贺)梦江南(温庭筠)。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己亥杂诗(龚自珍)。

第六单元。

26、《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7、岳阳楼记(范仲淹)28、*越巫(方孝孺)。

29、*《世说新语》三则(刘义庆)。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陈太丘与友期魏武将见匈奴使。

30、诗词五首。

饮酒(陶渊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行路难(其一)(李白)。

观刈麦(白居易)渔家傲(范仲淹)。

语文教材论文篇十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以下简称“八下”)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以服从服务于学生成长的需求为基点,构建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尊重权利、维护权利、履行义务、追求公正作为基本价值目标,引导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八下”教材由“权利义务伴我行”“我们的人身权利”“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四个单元构成,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凸显更深层次的综合性。

综合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综合性指的是“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材不是仅从表层上体现综合(拼盘式),而是从道德、心理、法律的结合上,从道德、心理、法律等不同角度探讨同一问题,即从更深的层次有机整合道德、心理、法律等方面的学习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探讨我们应尽的义务时,教材相继设置了“我们的法定义务”和“我们的道德义务”两个目,其意图是帮助学生认识每个人既要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又要积极承担体现更高思想境界的道德责任,以确保社会的和谐、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再如,在探讨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时,教材从道德的角度设置了“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目题,帮助学生认识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从心理的角度明确指出,不要因好奇而窥探人家的隐私、热衷于打听别人的私事。从法律的角度告诉学生,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追究。与此同时还告诉学生,当自己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时,要依法予以维护。上述实例表明教材将道德、心理、法制教育紧紧结合在一起,多层次、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树立尊重和维护隐私权的观念。

又如,在探讨如何解决继承中的争议问题时,教材从心理、道德、法律的结合的角度撰写了下面一段话。

在遗产继承中,要摒弃那种不顾别人、自己多占的心理。作为继承人的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相互宽容,而不要见利忘义、斤斤计较。对某些继承人来说,虽然会多少损失一点儿应该继承的财产,但获得的是继承人之间的和睦团结和整个家庭的稳定幸福,也有利于充分发挥被继承人遗留财产的效益。我们在遗产继承中,除了要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外,还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道德。

由此和以上所述不难发现,凸显更深层次的综合性,是“八下”教材的一大特征。

二、重视人性养育。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确立的学科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三个维度的立体教学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目标,位于上述立体目标之首。依据上述目标和要求,“八下”教材十分重视人性养育,注意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具体地说,教材结合构建的内容着力引导和教育学生做到珍爱生命、关爱他人、尊重权利、尊重法律、热爱祖国、追求公正、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弘扬传统美德、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将其塑造成高素质的公民。

例如,在探讨自觉履行公民的基本义务时,教材指出自觉履行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爱国的重要表现”。“我们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履行法定义务的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教材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履行义务的道理之中。

再如,在探讨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时,教材告诉学生:“在我们这个不发达的大国办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很不容易,父母辛勤劳动供子女读书也不容易。为了自己的发展,更为了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我们一定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努力学习。”

又如,在探讨智力成果问题时教材中写道:“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公民创造智力成果没有年龄限制,享有知识产权当然也不受年龄限制。”用此鼓励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勇于发明创造。

需要指出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意义重大。它是衡量人才的首要标准(其主要标准包括品德、知识、能力、业绩等),它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条件(目前,国内外许多著名公司和企业选用人才既重视智商,更重视涵盖诚实守信、团结合作、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等品德的情商,且往往更看重后者)。因此,教师要以《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为指南,使思想品德课堂不仅成为师生共同传播知识的殿堂,而且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多做贡献。

三、坚持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化的统一。

当代德育的发展趋势是由强调道德教育转向强调道德学习(即由“培养论”转向“学习论”)。由于教材是学生进行自主的道德学习的文本,所以要求教材内容必须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富有针对性。要求教材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材应通过创设的各种情境和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落实并创造新的教学活动),使内容的呈现与开展的活动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即内容活动化。实践证明,内容活动化是增强德育活力和实效性的有效形式。然而,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在推进内容活动化的同时,决不可忽视活动内容化,决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否则就失去了内容活动化的意义。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德育教育的成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科学、正确的理论作支撑,取决于理论本身的说服力。所以既要实施内容活动化,又要注重活动内容化,要通过学生的参与、体验、思考、讨论达到明理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基于上述理念,“八下”教材坚持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化的统一。一方面创设了许多教与学的情境,设计了讨论、辩论、小品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为实现内容活动化创造条件、提供平台;另一方面又注意夯实、扩展、提升经过学生思考、体验、感悟形成的理性认识,在其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导之以行。

例如,在探讨如何正确行使权利时,教材先后提供了四个情景、设置了若干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以实现内容活动化。其中的一个情景是:

中学生小宋家楼上姓冯的住户养了两只狗。这两只狗夜晚经常狂吠,扰得四邻不安。狗的主人在小区里遛狗,吓得一些妇女和儿童心惊肉跳。这两只狗有时还在楼道内便溺,气味特别难闻。邻居多次与冯某交涉,冯某却理直气壮地说:“我有权养狗,狗叫是正常现象。”小宋及父母找到有关部门,请求警方干预此事,结果冯某受到批评教育,并作出养狗不扰民的保证。

设置的问题是:

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形成“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的共识后,教材又对上述共识作了扩展性陈述,以实现活动内容化。其陈述如下:

法律所确认的权利是赋予每个公民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每个公民都有同样的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只有尊重他人的权利,承担自己对他人应负的法定义务和道德责任,才能更好地享有自己的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并不意味着失去自己的权利,对他人权利的侵害则是对自身权利的侵害。所以,我们应该在不损害他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行使自己的权利,满足自己的需要。

再如,在探讨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时,教材既提供了战士徐洪刚勇斗持刀歹徒保护旅客人身财产安全的情境、设置了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又告诉学生做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这是坚持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化之统一的又一例证。

四、强化实践环节,注重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实践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在规定性。这是因为思想品德不是纯粹的客观知识,而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对国家、社会、集体,对他人、对自己的理解,反映的是人们深层的内心世界,因而思想品德教育只能在实践中进行。由于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实践有助于巩固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果,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所以应该强化实践环节,注重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八下”教材强化实践环节,注重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要求学生运用通过体验、感悟、思考、互动形成的理念,去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例如,教材帮助学生认识了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后,引导学生扮演法官角色,对设计的案件做出判决。其案情如下:

一天,小华和同学两手空空地从超市出来,门口的报警器鸣叫起来,保安让小华再次通过报警装置,报警器仍然鸣叫。于是,保安人员将小华带到走廊询问,并强迫小华将衣服全部脱下检查。因没有发现任何物品,小华才得以回家。事后经查,小华的妈妈曾在这里给他买了一双旅游鞋,因商场消磁器出现故障,该旅游鞋没能消磁,使得穿着这双鞋的小华受到冤枉。

小华的家长认为商场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伤害,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商场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并赔偿精神损失。

如果你是法官,你会作出什么样的判决?

再如,教材帮助学生了解了消费者的权利和维护权利的途径后,设计了有关情景和问题,请学生帮助解决。其情景和问题如下:

王先生从家具店购买了一套真皮沙发,一个月后,发现数十条蛀虫咬穿了沙发的真皮。王先生拆开沙发,发现木架已有多个虫孔,于是王先生找到家具店要求索赔。家具店负责人坚持说沙发售出已久,拒绝赔偿。

请给王先生出主意,如何维护其合法权益?

第二,要求学生践行道德与法律,将行为要求付诸实施。

例如,教材帮助学生懂得了要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后,向其明确提出了应该做到:(1)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2)有病及时医治,尽快恢复健康;(3)当自身生命健康权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要勇于自卫、要主动求助法律保护三项行为要求。

再如,教材帮助学生明确了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后,要求学生做到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要中途辍学;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常言道,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思想品德》“八下”教材强化实践环节,注重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必将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与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语文教材论文篇十五

一年级上:

《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年级下:

二年级上:

《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系莲叶东,鱼系莲叶西,鱼系莲叶南,鱼系莲叶北。《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里。《对子歌》:云对雾,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春对夏,秋对冬,绿叶对苍松。晴对雨,地对天,大地对山川。高对低,短对长,柳影对花香。《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荷叶》:池塘中,多荷叶。雨后,荷叶上有雨点,圆如珍珠,明如水晶。《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二年级下:

友谊是照亮我一生的明灯。------巴金。

友谊使欢乐倍增,使痛苦减半。-----(英)培根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法)雨果《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读读背背:

家和万事兴。一只翅膀的鸟飞不起来。

不怕巨浪高,只怕桨不齐。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背对联:

风风雨雨花花草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语文教材论文篇十六

笔者认为,从目前的网络经济发展中,可以把握以下几个特性:

1、网络经济是一种趋势经济。这表明网络经济正在形成,虽然目前还不是我们现实世界的主流经济形态,但它正在迅速建造未来的经济。

2、网络经济不是一种行业经济。很多人将信息产业归于第四产业,但是从网络经济对人类现在的影响和将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它已经超越行业经济的概念,它不属于工业社会中的经济范畴。

3、网络经济是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经济产物。网络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技术推动。特别是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快速推动,技术在各个地区和经济领域的快速扩散等因素,它是技术诱发的在人类以高度信息化和科技进步的今天,出现的必然现象,但是又是所有智慧的人类所没有预测到的,无论是从古代圣哲的训导还是宗教中的天堂,抑或是空想主义者的睿智,还是当今预测学家的智慧,都不曾真正预测到网络和技术对人类的深刻影响。

4、网络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它的问世对传统的经济学产生深刻的影响,从它的交易规则、理论基础、价值规律和产品的分配特点等等对于传统的工农业时代的经济学变化很大。

网络经济的爆发性。

从形成特点来看,网络经济是一种爆发式经济,网络经济从问世以来的短短几年内,就充分体现了它的爆发式特点,这个特点包含六个方面:

1)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急剧扩大,也就是说终端与信息源之间单位时间的信息交换量巨大,信息量的巨增缩小了时间上的差距,使信息快速传播,“今天,比人的头发丝还细的标准光纤,一秒钟可以传输相当于超过九万卷大百科全书的信息。”

2)全球的信息急剧增加和信息流动更为丰富与频繁,全球范围也出现了爆发性的网络潮;

4)利用网络进行的商业活动的交易额呈现爆发式特点;

5)从事网络经济淘金的企业呈现爆发式增加,上市企业数量和股价的爆发式增长程度。

6)财富的爆发式增长。从事网络的企业和个人迅速积聚起来,从股市上批量生产百万富翁和亿万富翁。

对传统经济的冲击。

产生这些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信息快速、低廉的复制能力(copyability),这里包括信息的可无限制复制性、技术的复制、行为的学习与模仿能力等。低成本的复制,是信息技术能力快速发展和迅速影响社会的各个方面的根本因素。它改变了传统经济学中财富增长规律。同时网络上还具一个现象,就是聚集现象。这里面包括资本、人才和信息技术的聚集现象,在网络生产企业中的“规模”现象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现在网络在资本、人才和信息技术上有一种吸盘动力,将这四个因素都汇聚在一起,诱发了网络企业的财富急剧扩张。

[1][2]。

语文教材论文篇十七

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的根本,教师对语文教材的研究和使用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明确教材呈现方式。通过分析现行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表达交流”模块编排的优势和不足,提出“表达交流”模块编排的改进建议。

人教版;语文教材;表达交流;模块编排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表达交流”模块包括写作和口语交际两部分。写作是指导学生写什么、怎么写,使学生在人文素养和写作方面都得到提高。口语交际通过朗诵、演讲、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表达交流”部分经常被忽视,难以很好地发挥其价值。

(一)遵循课标要求,体现语文课程的根本属性。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部分开宗明义地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同时,在“课程目标”中的“表达交流”部分列出11个教学目标,这些目标指导教材的编写,教材的编写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表达交流”部分共五册,每一册又分为四个专题,这四个专题构成有机的整体,引导学生集中掌握其中的一种表达方式,并能够很好地将这一方式运用到写作过程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集中编排,科学分布。

写作部分在“表达交流”模块按单元集中编排,每个单元都由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和写作练习三部分组成。教材在“阅读鉴赏”模块,将课后阅读与写作训练相结合,实现了科学编排。此外,阅读部分的课后习题还设置了一些实践活动,如墙报、科普讲座、读书研讨会等,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的素材。“梳理探究”当中有很多写作训练,主要是训练学生写探究性的作文,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些写作练习共同构成教材的写作系统,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口语交际”部分的编排包括三大子系统:在“表达交流”模块设计专门的口语交际单元,依次是朗诵、演讲、讨论、辩论和访谈,强调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在“阅读鉴赏”模块的“研讨与练习”中,设计相关的口语交际练习,如朗读、复述、背诵、讨论等;在“梳理探究”的专题活动中设计相关的口语交际练习。

(三)科学安排,大体有序。

高中必修五册教材按文体编排教学单元,以读、写、听、说能力训练为主,分配均衡。各个“表达交流”模块之间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同时,该教材注重语言实践,加强了作文训练和听说训练。从纵向来看,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从朗诵、讨论、演讲、辩论直到访谈,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横向看,每一个口语交际主题的编排与整册教材内容相契合,使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更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

(一)适当调整写作部分的主题设定。

通过调查发现,高中阶段的教学中“表达交流”部分虽然在教材中有独立的模块,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未落到实处。因此,需适当调整写作部分的主题设定,使教材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首先,主题的设定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生生活实际。如,必修二中“直面挫折,学习描写”专题,这一个专题主要围绕“描写需要注意的问题”展开,但是以“直面挫折”为话题引导学生学习描写不是很恰当。现阶段的高中学生生活环境较好,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挫折”。因此,以“挫折”为话题引导学生学习描写,难以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学生也写不出优秀的文章。教师可以将其调整为“走进生活,学习描写”,引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此外,主题的设定要联系实际生活,选取对学生成长和发展有益的时代性素材,进行合理的编排,培养学生关注当下生活、思考现实问题的习惯。

(二)“口语交际”部分需编写相关的心理学知识。

口语交际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言语心智技能的训练,是个体从内部言语形式出发对言语实践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教学活动[2]。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会遇到表达技巧方面的问题,还会遇到一些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3]。因此,在教材中应适当编入一些心理调节的技巧。可以设定“心理咨询”版块,在这一板块中编写一些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能够用到的心理调节策略。例如,在“演讲”这一专题中,可以编排自我暗示法、目光接触法,让学生通过自学这部分内容,能够在演讲中做到自信地表达。此外,在教材中要编入相关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切合学生实际的训练。

只有教材的编写科学合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用教材教”,真正提升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朱曼殊.心理语言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3]玉松泉.语文教学心理学基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语文教材论文篇十八

【论文摘要】教师人才的引进、教学器材的建设、教材的建设与管理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三种有效手段。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协作,是高等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教材管理的意义,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目前我国高职教材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最后提出了教材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高职教材管理的意义。

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是传授知识最直接的工具。一本好的教材可以反映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也反映了最新的教学改革成果。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学校的专业数量也有了大幅增加,在这种形式下,教材管理工作就变得更加重要和有意义。

21世纪的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高等职业教育旨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的专才。由此可见,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高职教材管理现状分析。

1.教材引进和选用缺乏科学合理的规范管理。

一直以来,教材的`分配和管理者与计划招生人数挂钩,即根据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和计划的招生人数等,统一采购教材,然后做好入库和出库管理,但这样做存在诸多的弊端。近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不断扩招,直接导致了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计划招生数不断上涨,但是实际报道数却不高,而且还存在在校生的编级、退学等不确定因素,导致教材的预定工作很被动,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数量很难把握、教材结算也难以掌控。另一方面,高职教育教材变更速度也存在较大问题,部分教师选用自己比较熟悉的教材,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学成果的不断更替。随着科研水平的提高,各大高职院校都把教材的编著作为衡量教师学术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很多教师都在从事教材的编著工作,在教材选用上,都尽量使用本校教师编著的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如今高职教材的选用存在人情教材的现象,教材的选用比较随意和主观,缺乏系统科学的评价研究,不能充分反映最新教育改革的成果。

2.教材编写的质量良莠不齐。

由于目前教育评职称体制鼓励教师从事教材的编著工作,很多青年教师都开始积极编写教材。但是由于缺少教学经验,编出的教材往往不尽如人意。教材往往只对若干同类教材的总结,缺少对新知识体系的研究。但是,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使用自己编著的教材,这严重影响了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如此一来,教材数量虽然在不断上升,但实际上却没有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在过去,出版社是由国家划拨经费的事业单位,现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自负盈亏的企业单位。出版社看中的是出版物的销量,对教材的质量关把握不到位。这些教材的出版,已引起了出版混乱,也给高校择优选用增加了难度。

3.教材管理工作不够深入,流于形式。

目前,我国高职教材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还仅仅局限于采购、入库和出库上。这只是对教材管理最粗浅的认识,缺少深入的探索和评价分析。管理人员也多是靠经验进行教材管理,没有建立起一整套从教材选用―预定―入库―发书―反馈―修正的科学的完备的管理体系。办公环境也相对较差,很难适应高职的教育教学模式。

三、改善高职教材管理工作的对策分析。

1.树立现代的教材管理观念。

做好教材管理工作,观念更新要先行。只有思想上充分认识到高职教材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才能加快教材管理体制的革新。教材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市场观念,从教材采购和预定的各个环节入手,充分利用市场这一杠杆,以期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教材管理人员还必须树立危机意识,我们生活的时代和社会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如果墨守成规,只靠过去的经验展开管理,必然达不到理想效果;教材管理人员还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人是主观能动的,管理者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新的科学管理方法,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管理方法。这是我们教材管理的根本,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观念,才能从根本上做好教材管理的准备工作。

2.实现教材管理手段现代化,提高工作效率。

教材管理工作的要求是方便、快捷、高效和全面的服务,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如果教材管理者只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单纯依靠经验来进行选用、预定、入库等进行各个环节的工作,必然就会造成工作效率低下。要想改善这一境况,就必须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在管理中运用计算机软件等现代办公设备,可以大幅地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也有助于提高教材管理的工作效益。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有利的工具来进行教材管理。

3.积极扩展教材供应渠道,加强教材回收和有效利用。

近几年,我国教材的价格日益上涨,究其根源,有的是因为包装越来越精美,提高了成本;有的是因为发行量过低,成本居高不下。面对这种情况,学校的教材管理工作人员可以实行招标制,联系多个供应商,公开地招标,然后择优选用。另外,目前我国小学采取的旧书循环使用制也值得借鉴。学校可以在学生毕业之际,收集旧书,日后出售给学生,减轻贫困学生的负担,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谢福林等.高校教材管理工作指南[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何强.加强高职院校教材管理工作的思考[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3]罗琴.关于高校教材管理改革的思考[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

语文教材论文篇十九

今天下午上《秋水》一文,在导入新课阶段,我引用了南怀瑾的一句话“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介绍了道家思想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以及它对于心灵生活的滋润。又引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中的“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一句,指出了《庄子》著作的的艺术风格,学生感到很新鲜。然后又让学生试着介绍他们所了解的有关庄子的生平事迹以及《庄子》中的有关故事等,从学生的介绍来看,他们对庄子其人其书的了解是很有限的,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里是一级达标学校,是全市最好的生源;可见他们在初中时候的课外阅读是比较狭隘的)。

为了让学生对庄子其人其书产生点兴趣,我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扼要地概括介绍了庄子的生平与思想,介绍了《庄子》一书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基本艺术风格。然后选择了几个比较典型的能体现庄子个性风采的故事片段,如鼓盆而歌,拒不为相、路遇骷髅等介绍给学生,从他们的惊讶的反映可见出他们对庄子这个人是有点兴趣了。接着顺水推舟。转入对《庄子·秋水篇》的全篇思想内容要点的介绍,强调原文全篇的主要意图是在于表达“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但是如果单独将其开头部分抽取(即课文的节选部分),它还给人以关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不能骄傲自大”“人贵有自知之明”“谦受益,满招损”等等的启示。上述启示在赏析中,学生基本上能说出。

语文教材论文篇二十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带“*”的文章,尤其是作为鲁教版教材,这说明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倾向于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就略读课文内容展开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现在语文教师首要的任务。以五四制的鲁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参考,深入分析教材中略读课文的学习策略。

五四制;鲁教版;初中语文;略读课文;学习策略。

1.对五四制概念的简要说明。我国目前普遍见到的学制就是“六三制”,即小学教育六年、初中教育三年,相比于“六三制”学制的盛行,还有个别地区实行“五四制”,就是小学教育五年、初中教育四年,这是因为在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素质相对较低,辍学问题严重,不能真正做到小学教育的普及。因此采取五年制小学教育,将课程内容有效压缩,且针对性更强,反而利于普及小学教育;而将初中教育延续为四年,则可缓解初中学习的高效压力,帮助学生扎实学习基础,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2.对略读课文学习的教学现状分析。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普遍表示出对略读课文的不重视。包括教师学生在内,都没有正确认识略读课文的含义。这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影响的结果。略读课文的设置,其根源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自学习惯,在教师的带领下掌握阅读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一点往往被忽视,很多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将略读课文的时间安排设置为一节课,且仍旧以教师主讲为主,学生跟随教师学习为辅。此外,对于阅读课文的要求也相对较低,部分教师认为只要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即完成了这一内容的学习,严重损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然也不能达到学习略读课文的真正内涵。

1.以问题设置为引导,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明确才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在略读课文中亦是如此。在学习鲁教版教材中略读课文《在山的那边》诗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完课文后思考分析文章讲了什么内容,是否可以运用故事化的语言将其描述出来,文章中是如何描述“山”的形态,而“我”具体又是怎么做的?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学会让学生自主分析文章内容。将上述问题解决后,学生自己就能明白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可由学生进行述说后再由教师进行点评,对于把握不确切的内容进一步讲解,如此则深化学生的理解。2.以掌握规律为前提,吸引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掌握一定规律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放任学生自主学习略读课文的内容。针对文章内容中的人物描写的几要素自己进行分析,了解人物性格特征。在学习鲁教版中略读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时,让学生分成小组自主学习,并选取代表上台充当小老师,将自己认为文章中需要明确掌握的重点讲述出来,并在学生完成后由其他学生补充,选出哪一小组的讲解更加清晰准确。鉴于时间关系,教师可以将此内容放在阅读课上或者自习课上进行,给学生留出充分的前期准备时间,从而进行讲解展示。为了最终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从人物描写的方式有哪些、课文叙述的方式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表现贝多芬的内心感受等问题中给学生提供参考,促使学生的准备更加充分。同时为了确保每名学生的活动参与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具体说明每位学生的工作职责,以此促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种形式的开展就是引导学生真正学会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的重要尝试,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与权利。3.以加强练习为根本,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日积月累才能练就,在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与阅读规律后,就可以由学生自己进行略读课文的练习,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鲁教版中略读课文为例,在学习文章《不求甚解》内容时,让学生通过自己掌握的方法进行全面的阅读,了解文章中的观点,了解知识的学习方法,了解“不求甚解”的典故应用及其真正内涵,让学生通过阅读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要时刻秉持谦逊,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且真正的好文章要随着阅历的丰富不断体会领悟的,由此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真正了解略读课文设置的真谛。

略读课文在鲁教版教材中设置非常之多,也从侧面说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必须把握好略读课文的重点环节进而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自学能力,这对于学生语文阅读理解的掌握与整体的语文综合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此外,教师还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便以更好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略读课文的学习。本文以鲁教版教材为内容进一步阐述说明,希望与其他语文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互动,如有叙述不周之处,还望海涵并与笔者及时沟通。

[1]李娜.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

[2]妮娜.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1).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78756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