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德育下的小学体育的论文(实用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7 08:39:30
渗透德育下的小学体育的论文(实用21篇)
时间:2023-12-07 08:39:30     小编:书香墨

总结是一种引导我们思考和反思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在写总结之前,如果能够做好充分的准备,相信你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渗透德育下的小学体育的论文篇一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提出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目标。可见,体育教学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更要注重德育教育。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把握当代少年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状况,创造性地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技巧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引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在严格的常规训练中养成文明习惯。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差,在体育课这种特定的开放环境中,他们体内积聚的能量很容易转化成一种“野性”爆发出来。因此,严抓课堂常规,引领学生严守纪律,服从规则,尊重他人,对孩子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具有极大的价值。在枯燥的队形、队列训练中,我利用儿童羡慕xx的心理,让他们观看xx训练的录像片,孩子们对战士们整齐划一的步伐惊叹不已。我又适时地引领学生:xx所以会做得那么的好,就在于他们有一句口号——xx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们该怎么办?”孩子们马上就喊出了“我们以服从口令为天职”的口号。当这句话成为了孩子们口头常用语时,学生训练时的精神风貌,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就充分地显现出来了。

体育课的比赛活动中,孩子们往往会不服从裁判,不尊重对手。我就组织孩子们观看足球比赛录像,讨论齐达内的“头撞对手”事件,孩子们明白了服从裁判,尊重对手,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品质。否则,就应该受到处罚。正是在这样的引领下,学生慢慢地收敛了“野性”,养成了基本的文明习惯。

二、在相互的配合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团队合作,这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当今的小学生,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自我中心”倾向比较严重。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这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体育课的浓厚的竞争色彩,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上的特殊地位。我常用中国乒乓球队的团队合作故事教育孩子们个人必须要服从大局,为了集体的荣誉,有时个人就要作出必要的自我牺牲。接力项目、团体项目是最能体现团队合作精神的项目,在这些项目的训练、比赛中,我首先抛给学生一个话题:要想取胜,除了个人的努力、能力外,还有什么最要紧?让孩子们在明白了道理以后再组织训练和比赛。

课堂上常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利用这些契机,巧妙地为我所用,对学生进行活生生的引导,常有令人惊喜的收获。在一次篮球训练比赛课上,一方后卫带球切入,吸引了对方几乎所有的防守队员,而此时,中锋正处在篮下投篮的最佳位置,且无人盯防,但后卫一心想自己进球,不愿传递,结果被对手断球,失去得分良机。中锋一怒之下,退出比赛,埋怨之声不绝。我马上组织队员复位,告诉他们,只凭一人之力,虽有良好愿望,但结果只能是失败。而退出比赛更有害。合作的力量才是最大的。之后,队员有了良好配合,打得颇有点章法。结束后,我组织大家讨论,以强化团队合作这一道德认识的形成。相信,这种实例的剖析与引领,定会使道德认识升华为良好的道德行为。

三、在激烈的竞争中培养不屈不挠的精神。

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永不言败,向着既定目标顽强挺进的精神,这是现代人全新的育人理念。体育的魅力在于她的竞争。这是体育学科的独特优势之所在。克服障碍是运动行为的一个显著特征,现代孩子缺少的正是这样的一个特征,训练怕吃苦,克服障碍畏难心理严重。作为体育教师,应主动承担起调节学生心理的任务,引领孩子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根据儿童崇拜体育明星的心理特征,我常给孩子们讲明星成长的故事,向孩子们推荐体育明星成长故事的图书,让孩子们产生心灵上的撼动,激活稚嫩心灵深处的竞争基因,点燃并精心呵护深藏于孩子灵魂深处的“星星之火”。

中长跑历来是孩子们畏惧的训练项目,我先把目标定位在“跑完”上,谁能跑到底,谁就是胜利者。之后再慢慢提高要求,以此来鼓起孩子的信心。要是一开始就提出高要求,孩子们定会受很大挫折,以后就很难做到“不屈不挠”了。我还常以“谁英雄,谁好汉,我们大家比比看”来激励学生。对学生尽出最大的努力,达到训练要求或完成比赛任务后,就及时把他(她)树为典型,号召大家向其学习。每到这时,受表扬者往往会表现得很兴奋,并在接下来的训练中会更刻苦。从他们的表现中,我似乎看到了“竞争”、“顽强”的“星星之火”正向着“燎原之势”的方向发展。课堂上、比赛中,咬紧牙关的冲刺,跌倒之后爬起的奋力追赶,擦破皮肤包扎之后的重上赛场等等亮丽的风景,常令我兴奋不已。孩子们的竞争意识,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润物细无声中逐渐地得到了培养。

为强身打下基础,替“明心”奠定基石,这才是体育课的最高艺术境界。

渗透德育下的小学体育的论文篇二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教育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重点,体育还具备一种独特的精神作用,其能够较好的团结人们,为人们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帮助其形成特有气质与个性,成为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的切入点。

《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教学目的为锻炼学生身体,提升学生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属于必修课程之一。作为学校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部分,应加大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众所周知“育才先育德,成才先成人”,与其他专业学科相同,体育课程也必须将“育德”放在教学过程的首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效融合德育教育与体育活动,在传播专业体育技能的同时,也应结合体育教学内容,有目的、有步骤的将德育教育渗入体育活动中,具体而言,教师可通过常规教育、体育活动、偶发事件等途径开展德育教学,分为以下几方面:

1通过体育课堂进行常规德育教育。

常规课堂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大多以制度的方式展现,其可有效确保教学活动合理进行。该制度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学习作风,帮助学生明白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将德育教育溶入课堂常规中,可借助考勤制度、考试评价制定等形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督促学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学习,并逐步形成热爱班集体的良好思想道德。

2通过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不同的教学项目渗透的德育精神也有所不同。如“武术”主要为培养学生坚持、吃苦精神;跑步为锻炼学生的恒心与耐心;篮球主要为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教材特征为基础,明确课堂教学的任务的同时,确定合理的德育目标,科学地将德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初次接触新体育技能时,要经过生疏、熟练、自动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明白,所有的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没有捷径可走,都需要不断努力,才有可能攻克难关。同时,教师应适时教育学生正视自身的困难,以增强学生自信心,促进学生茁壮成长。体育教学也须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技能,要求练习具有一定的密度、强度,教师在设定练习强度、组别等要素时,需注意规定完成时间。练习过程中,部分学生表现比较活跃,且有毅力,愿意配合教师完成任务,部分学生则相反,反应较为迟缓,且情绪容易波动,此类同学大多比较害羞、腼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德育教育,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内容涵盖的范围较为广泛,且每项教学内容都带有自身独特的特征,发挥着教育功能,教师可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内涵,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情况,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实施德育教育,如在体育理论课程讲解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为学生介绍我国著名运动员,分析奥运会精神与体育精神,促使学生在视频、ppt中明白共产党的.重要性,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体育事业才会更加繁荣,实现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以此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将“振兴中华”的学习理念贯彻在教学过程中;在练习广播体操的过程中,就应强调团结一致,要求学生配合其他同学的步调,保障体操的整体美感;通过开展篮球、乒乓球等多种球赛,使得学生在比赛中明白体育精神,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通过田径项目,磨炼学生耐心,锻炼学生不怕吃苦的精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深入了解教学内容,从教材内容蕴含精神的角度分析,明确德育教育活动的渗透方式,加入对应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通过群体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当前,学校的体育群体时间活动包括晨跑、课间操、篮球比赛、田径比赛等,这也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道德素养,教师应将德育教育科学的加入实践活动中。在群体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良好,可有效陶冶学生情操,有利于创建独特的校园文化,坚定学生学习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积极与政教处、校团委等部门交流,制定合理的体育德育目标,把德育活动通过体育的形式展现出来,培养学生优秀品德。如学校可根据学生兴趣,定期举办校运动会、拔河比赛、艺术体操或广播体操比赛,按时检查课间操情况,通过量化标准的形式,对不同班集体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班级评选中,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

5通过偶发体育事件进行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会发生偶发事件,事件不在教师的意料范围中,很有可能打乱教师上课节奏,因此,教师应合理借助偶发事件,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班级踢足球比赛时,某位球员摔倒后,马上爬起来并做简单处理后重新开始比赛,以此类生活事件表扬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促使学生意识到集体的重要程度。但对于影响不好的影响事件,教师应指出要害,对事件当事人予以批评,让其他学生以此为戒,培养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实际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合理将德育教育溶入体育活动中,遵循“因材施教”的的原则,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对德育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做好备课环节,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渗透德育下的小学体育的论文篇三

小学的德育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学生从小养成懂得遵守纪律、关爱他人、尊敬师长、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为培养合格的一代新人,我国在《教育法》、《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上体现了德育的内容,在各学科教学大纲中都渗透了德育教育:热爱祖国、人类文明、传统美德、山河壮丽、人民勤劳智慧等等方面,明确提出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任务。各科教学内容中,都有它内在的德育教育因素,教育工作者只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站在力求把学生培育成具有完善人格、品德高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适应人才的角度,就一定能挖掘出教材中的德育、情感因素,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赋予灵魂和魅力,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特别是要注重教学设计中的情感目标设计,把德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德育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

那么英语学课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呢?大家知道英语学科授课时主要使用的语言不是母语而是英语,而且也不可能像思品课那样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接受教育。我的做法是适时地、自然地、潜移默化地进行。在日常的教学中,结合一个个教学常规,培养学生有礼貌、互相关心、谦虚等好品质。如在课堂组织教学中,每节课前的师生问好就在无形中增进了感情,gladtomeetyou!nicetoseeyou,boysandgirls!等语句的使用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告诉了学生见面应打招呼,有礼貌。在dailytalk中,采用的对话也是很贴近学生生活的,如iseveryonehere?howareyoutoday?通过回答,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同时也明白了应该关心、善待他人,这就是学科德育的一种方式。

再者,我认为激励和表扬对学生的触动是很大的,因此我常常用榜样的作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当同学表现好,老师发奖券或奖品鼓励时,要求全班都表扬good!verygood!得奖同学应回答:thankyou,teacher.对于受表扬的同学来说,是种鼓励,下次会争取更好,培养了学习兴趣,调动了积极性。对于其他同学来说,这就是个榜样,通过表扬学习榜样,勉励自己要向好同学一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鼓励和表扬这种形式,进行了德育渗透。尤其是对于那些基础差、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来说,老师鼓励性的言语,对他的正面评价,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树立自信心的因素。

当然,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仅在于教材,还在于教者的思想、行为的影响和感化。教学中长期创设情境随机渗透德育教育,能陶冶和熏陶学生,使其通文悟道,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准确表达和灵活运用知识并发展智能,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和道德,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形成,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总之,德育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它需要长期积累,潜移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的师德、情操、教学素质、能力及人格魅力等隐形教育的影响,是保证德育教育功能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要有良好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过硬的教学本领和基本功,才能使教书育人达到最佳的统一,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渗透德育下的小学体育的论文篇四

前言  德育是学校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一、了解体育课结构进行全方位德育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

体育教学是一个包括身体、智力、思想、情感、态度等在内的全面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锻炼健美的体格,发展理性行为,提高思想觉悟,充实智力活动,扩大经验范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充分了解体育课的结构,根据每堂课的特点和内容贯穿德育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内容。

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

3、结合不同的组织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 [2] [3]。

渗透德育下的小学体育的论文篇五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小学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单一的讲解方式,坚持新的教学理念,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具备正确的是非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德育教育;正确评价;开放性。

一、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评价,培养他们乐观的生活态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采用详细讲解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不能积极思考,使他们不能有效掌握教材内容,在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容易受到打击,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让学生正确分析和评价自己,找到自己的优点,有效改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不断取得进步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树立学习自信心。在学习中正确认识自己、肯定自己,能培养学生乐观的学习心态,使他们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能积极想办法解决。在学习中获得的乐观态度,能影响学生在生活中的思想和行为,让他们形成不怕苦、不怕难的坚韧品质,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取得进步。

二、让学生学会宽容和关爱,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

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需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爱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这种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正确学习规范,用文明的言行举止进行交流。同时,在交流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学会帮助别人。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独享宠爱,导致他们不懂如何和他人进行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指导学生,使他们学会分享、学会帮助。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在关爱和帮助下,学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是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步让学生接受我们国家的发展史,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国家的强大,从内心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并为了国家的更好发展,努力学习,立志为建设祖国付出自己的力量。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为国家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故事;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再现,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激励,让他们找到学习的榜样,并为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不断学习,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运用教师的榜样作用,发展学生的道德行为。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历有限,他们在日常行为和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教师的感染,学习教师待人接物的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用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面对学生,同时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语言,为学生做好榜样。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学生改变了不良行为习惯,不断发展他们的道德行为,使他们的道德素质获得提高。在教师榜样作用的引导下,一些喜欢欺负同学的学生发生变化,他们学会了友好地和同学进行交流。在上课时,影响课堂纪律的学生数量不断减少,学生都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学生的道德认识不断提高,他们能正确认识到自己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

在良好的道德风气中,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帮助,每个学生的道德素质都有了较大提高。五、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加深学生的道德体验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可以为学生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道德认知,促进他们道德素质的提升。在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分析和看待问题的视角更加灵活,通过分析和体验,增加他们的道德体验。开放性的教学不仅包括教材的开放,而且包括教学空间和时间的开放。通过把思想品德教材和其他学科结合,让学生在每个学科的学习中都受到引导和启发,使他们的道德品质获得提高。同时,在进行品德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作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到对祖国的爱、对党的爱、对人民的爱、对父母的爱。在开放式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问题讨论法、合作表演法等,创设教学活动的多边交往方式,使学生通过自学、互学和师生共学进行学习和探究,让他们在自由思考、互相促进的交往氛围中获得充分发展,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活动的人。通过教师指导,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道德素质。

总之,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让他们综合全面地分析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让他们积极健康地进行学习和生活,乐观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培养他们坚韧的道德品质。在德育教育中,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榜样作用,指导学生主动关爱和帮助他人,使他们善于和别人沟通和交流,让他们在互帮互助中完善道德认知,增加道德体验。随着新课改的进行,素质教育成为教育中的首要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道德教育,使学生的道德素质不断提高,成为对社会有用的综合素质人才。

渗透德育下的小学体育的论文篇六

摘要:初中生的身心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因此初中体育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积极向初中生渗透德育思想,这样不仅能够确保初中生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还有利于培养初中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本文旨在探讨初中体育课堂如何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初中体育;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德育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只有把德育思想在各个学科中向初中生进行渗透才能够确保初中生健康的发展。体育课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思想,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和道德品质,促进初中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体育教育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养为目标,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是很多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贪玩、自私、孤僻等性格容易导致他们沾染不良习气,甚至有的初中生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必须要根据初中生的思想、个性、情感等规律,真正地将德育灌输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坚持生本教育理念,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让初中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树立健康的体育运动意识。本文将根据笔者的实际初中体育教学经验,探讨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途径,希望对初中体育教学有所帮助。

一、将德育教育目标与体育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发展规律合理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按照体育教材的特点科学有序的渗透德育教育。还要充分了解体育教材,寻找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注重初中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改变传统体育课“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比如在教初中生进行接力跑时,我会设计游戏化的教学情境,将普通的接力棒换成两个篮球,也就是站在跑道一端的学生要抱着两个篮球跑到同伴面前,将篮球传递给同伴,在传递篮球过程中篮球不能掉落,然后接过篮球的学生继续抱着两个篮球跑向下一个学生,以此类推。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较轻松,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比较高,能够较好的激发初中生的兴趣,提高初中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体育教师还可以利用中长跑训练初中生的耐力以及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利用各种体育器械锻炼初中生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的品质;利用篮球、足球等比赛激发初中生的集体精神。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结合学生实际,教学面向全体初中生。

在实际的初中体育课堂上,很多体育教师教学脱离实际,与学生的情况不符,使初中生对体育课堂失去兴趣,也无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一些体育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较为严重,只关注体育尖子生的成长和发展,对于体育后进生不闻不问,使初中生的体育水平出现两极分化。我在日常体育教学中积极学习体育新课标,教学面向全体初中生,因材施教,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感到快乐,并且我会及时观察初中生的思想动态,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比如在跳高课上,很多初中生都认为自己无法完成教师要求的动作和任务,在内心里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有的学生直接放弃跳高训练,因此体育课的跳高训练往往都以失败告终。针对这种情况,我先进行及时的分析,学生跳高失败的原因与身体素质和体能有关,但是与学生的内心思想也有联系。所以我与学生进行充分互动,给学生讲解跳高的具体步骤和防护措施,并给学生做出详细的示范动作。当学生跳高失败时鼓励学生不要放弃,坚持就是胜利;当学生跳高成功时表扬他们继续努力,发挥潜力学习更多的跳高动作。

三、对学生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具体化和灵活化,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初中体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选择学生日常生活的典型事例进行榜样教育,使德育教育更加具体化和灵活化。德育教育主要包括意志品质、精神文明、道德观念、行为习惯、身心健康等,体育教师既要认真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还要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提高初中生的课堂参与度。我经常会利用国家女子排球队和国家乒乓球队的战绩去教育初中生,让他们知道学习体育不只是为了强身健体,还可以为国争光,从而激发初中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养成艰苦拼搏、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如今很多初中生的纪律观念较差,上课散漫,态度不积极,沉迷网络等,针对这样的情况我给学生提供了许多改变和学习的机会:上体育课时要求学生准时集合;按要求站队;体育活动按规则和要求进行;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体育知识讲座等,希望能够让他们明白学校是有组织有纪律的,课堂是需要全体学生共同维护的。

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需要双方都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在初中体育课堂上,初中生的行为方式和思想动态会及时有效的表露出学生此时此刻的真实感受,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体育教学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评价的过程就是很好的德育机会,体育教师必须严格把握评价的方式和力度,积极改善初中生错误的行为和思想,促进初中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比如对于同一个体育教学项目,在同样的条件下,有的初中生则表现出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主动配合体育教师完成体育训练,并且积极探索新的体育训练方式。而又的初中生则表现出漠不关心和缺乏兴趣,不能按照体育教师的要求进行体育训练。这时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去引导他们,使每个学生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道德素养,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初中体育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创新体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展教学资源,找到体育与德育的结合点,还需要全体初中生提高思想意识,积极配合体育教师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养成爱学习、爱生活的好品质,从而在走出校门以后能够尽快适应社会,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1]叶秀环.初中体育与德育的融合让课堂流光溢彩[j].新课程学习(中旬),(2).

[2]华美林.探析初中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途径[j].考试周刊,(31).

渗透德育下的小学体育的论文篇七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体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基本形式,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必须以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寓于教学之中,既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任务,又担负着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同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使学生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与祖国的建设远大目标统一起来,启发学生明确认识身体好对学习好、工作好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形成长远的、持久的学习动机,以指引学生的学习方面,激励他们去努力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是在不同的时间及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而这些问题往往只有在体育教学中才能加以克服。从这点来说,体育教学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德育教育极为有利的条件。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在体育教学中经常表现为怕脏、怕累和意志薄弱等缺点,教师一旦发现学生这些问题,应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及时纠正,这样就能有力地促进错误思想和行为的转变。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思想上的问题,就应及时抓紧德育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并付诸行动。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本身就是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

二、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一)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思想品德教育上的表率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身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动作,就是教师行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直接形象;二是在特定教学中,教师的思想感情、个性、道德、意志等对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的影响。教师除了用语言教学外,行为教学更多、更直接。学生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加以认真的评价,对体育教师优美的动作,高尚的品德心领神会。

体育教学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际学习机会,不允许教师长篇地进行解脱和说教,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材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第一,在体育教学诸项目中要有针对性。一般来说: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教材能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机智、灵活、果断等品质。但由于各项教材的练习形式不同,因而在培养学生品德方面,也有所侧重,如在田径项目中,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刻苦耐劳、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毅力;在艺术体操和健美操等项目中进行美育教育。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定出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任务,提出相应的措施,保证教学中高度的政治水平和科学水平。

第二,根据体育教学多在室外进行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气候、场地器材对学生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同的条件下,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因势利导,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教育最易见效。它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严格组织纪律性、顽强的意志品质及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质,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培养学生高尚的共产主义品质。

第三,是在教育方法上要有针对性,教育学生一定要有诚心、热心和耐心,主要是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实事求是,以理服人,要多表扬、少批评,要真诚和恳切地用实际行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在指出学生的缺点时,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主动、热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然后,在运动场上对学生进行体育道德教育,教育运动员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关系;尊敬对手,尊重观众,尊重裁判;公正、诚实、谦虚、有礼貌等,这些教育应渗透到底。

第四,在上室内课时,可以讲述中国体育的名人名事,运动员的爱国精神。使学生不仅爱好体育,还要有爱国的向上精神。

三、结语。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关键要灵活多样,结合实际,因势利导,这样自然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在教育过程中,为师者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做到耐心细致,因材施教,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讲究实效。作为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勇于探索。

渗透德育下的小学体育的论文篇八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思德教育逐渐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突出地位,德育教育的渗透也已经成为体育课程的重要环节。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指出,要以德育为首,追求育人的综合效率。体育的本质不仅仅是造就人的体质,还造就人的心灵。体育课常常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堂,因为几乎每堂体育实践课都有游戏活动。体育游戏可以全面锻炼身心,帮助少年儿童认识客观事物,促进德育智力发展,陶冶高尚情操。然而,体育教学如何充分运用自身的特色教育功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根据自身的实际教学,针对体育教学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下面浅谈关于思德教育渗透于体育教学的几点体会。

作为老师,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孩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心中的一面镜子。教师在课内课外都要大方端正,文明谈吐,衣装整齐,尤其是在授课期间,要清楚讲解,明确重点难点,标准示范,和蔼可亲。这就是常言的“身教胜于言教”,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渗透教育的良好方式。教师只有真正做到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才能成为学生的典范,施教于人,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

常规的体育课堂是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是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前提保证。只有体育课堂的常规准则得到遵守,通过严格的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和组织性,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精神,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和严谨治学的情操。

三、根据教材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渗透德育。

体育教学有着广泛的内容,不同的教材又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在体育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教学组织方法,不仅仅是发展学生体质与智力的要求,更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形式,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制定创设出不同目标的德育教育计划和相应措施,结合学生具体特点,有侧重有选择性地培养学生品德。

四、创设良好课堂情境,积极渗透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游戏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体育教学游戏大都有一定的思想性和目的性,特别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有竞争和对抗,才能为广大学生接受和喜爱。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务必让学生的体力和智力协同发展,发挥游戏的思想教育作用。而当在课堂上发生偶然事件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短暂的偶发事件,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要做体育教育的有心人,关注学生的细微举止变化,抓住课堂的偶发事件,在处理事情的同时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教育。

五、充分利用体育游戏,挖掘德育教育多向途径。

体育游戏是一项普及性的教育模式,任何身体运动的项目都可以有游戏的形式,任意一种游戏运动都能开发思想,成为思德教育的载体。例如篮球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机智勇敢的品德,竞走可以锻炼学生坚持顽强、不断拼搏的斗志,益智类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强体健智。

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之后,挖掘里面的德育因素,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身体条件等各个因素,编排和组织各式各样的体育游戏,让学生的游戏活动中接受各种思想教育。

六、灵活运用竞争特点,积极培养学生自信心。

在体育教学中,游戏活动一般都是以成败、输赢为结果的,是与同学更是与自我的一种竞争较量。这种竞争有身体方面的,也有心理方面的,所以体育游戏的竞争教育,可以加强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在游戏中,学生的求胜欲得到激发,让他们积极参与,拼搏思考,追求胜利。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克服自身的恐惧心理和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树立起正确的竞争观念,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竞争,享受竞争的过程。只有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才能在全面体验游戏乐趣的同时,养成拼搏、思考、进取的优良品质,更好地面对日后的挑战。

七、趣味教学,培养学生责任心和道德情操。

一般富于感染力和趣味性的体育活动常常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享受在体育活动中自由展示的时间和空间,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我们应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合理设计丰富有趣的体育活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训练。在游戏活动中,每个学生扮演的角色不同,需要每个人把自身的角色做好,增强自身的责任心与合作精神,才能更好地完成整个活动。与此同时,学生的纪律性和责任心都能得到提高,在乐中学,学中思,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德育教育。

总之,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要注重实际,紧跟时代步伐,要保证学生生理、心理的全面平衡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体育大纲的目标,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渗透德育下的小学体育的论文篇九

德育教育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信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即让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的生活。为此,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首先要把德育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等品德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避免品德评价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要实现德育教育由强制性向民主性转变,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通过师生、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智慧地把学生引向既定目标,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和抑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这种自育的能力养成,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后也能适应社会的变化。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真正实现由灌输性向实践性转变,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实践,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例如,在体育课的耐久跑或跨栏跑中,常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继续参加练习的生动事例,教师应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样其他同学也会深受鼓舞和感动,对培养学生道德自育能力以及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班级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又如,体操中的保护与帮助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值日生轮流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并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

1、处理好德育教育中“形”与“质”的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摒弃理论空话与教条,认清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基本问题,不能夸大或只做表面文章。在这里,有必要再提一下体育教师的道德人格问题,因为它决定着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立教。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与其它学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存在着一种“亲密性”,在这种“亲密接触”中,体育教师可能比其他教师更多一份人格暗示与辐射。因此,体育教师要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为的文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态度的积极、思想的进步和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耳濡目染。所以,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希望在学生身上建构起来的普通公民道德,还必须率先修养希望学生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养成的一些特有的良好品质(如尊重他人、公平竞争、敢于争先、民主、果敢等)。“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去完善自己。可以说,当体育教学中的“育”与教师人格不一致时,真正起到有效性教育作用的只能是在言传身教中的教师的道德修养,而不是“育”。最后,在宣扬与实现“快乐体育”的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也完全可以使其成为一种“愉快德育”,成为一种乐于接受的德育,一种让学生个性尽情舒展的德育,一种能促使学生健康人格可持续发展的德育。

摘要: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它能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它能促使个性、独特气质的形成。所以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是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以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系统地构建德育的环节。通过把学生推上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教育者退入后台,只做点拨,不做指令,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做到:

1、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

2、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

3、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

4、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

5、倡导竞争合作的学生关系。

德育渗透,就是要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有效利用其可能性,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具体途径与方法如下:

1、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

因此,我认为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六规范“:

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

规范示范――动作正确,熟练优美;

规范板书――字迹工整,格式正确;

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

规范行为――举止大方,遇事得体;

规范环境――教具摆放有序,场地设计合理优美;

体育教师言于律己,率先示范,带动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至关重要。

2、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

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学生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较差,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二、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下面是例1。大地复苏的春季,许多学校为了保护草坪,常用栅栏和绳子将草坪围住,形成一道”不雅“的风景。如果我们在此时的体育课的准备部分经常让学生吟诵”小草才露尖尖角,我的脚下把情留;等到绿草如荫时,我在上面跑跳投“的诗句……我们能想象,无论是操场伤还是同学们的心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已经形成了。含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德育目标,入情入理,自然会拨动学生们的心弦。

例2:在三年级下册《模仿动物走》中,我只示范了两个动物的模仿动作,之后,就安排让学生自己模仿、自己想象动作进行练习5分钟。在这5分钟里,学生模仿了各种动物形象,并且有的学生还模仿起动画片中的英雄人物和动物玩起游戏,使整堂课保持浓厚运动氛围。

例3:在掷垒球教学中,有几个学生的动作不正确,用直臂掷远,还认为这样的方法掷得最远,不改动作。就此,我用形象的例子说明了发力原理,鞭打动作的科学性……此后,学生逐渐改了动作,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例4:在课堂学习方法形式上,允许学生自己创新。在跳绳和呼啦圈教学中,在完成课的要求后,有几个学生自己玩起了绳子和呼啦圈。我并没批评他们,还表扬了他们,依次让全部学生进行了创造练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三、评价中进行渗透。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赏罚分明“,其意不仅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由才赏,有由才罚的道理。但一味的表扬,事事得赏,这不仅会变成毫无意义,而且变成”无聊“的代名词。过重严厉的批评,往往可能毁灭孩子的兴趣,变得自暴自弃,陷入自卑和孤独,因此批评要遵循三个原则:

1、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

2、言行避免粗暴;

3、就事论事,不以孩子为发泄对象,既往不咎。

总之,针对小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应注意说话的种种机智与技巧,使学生自觉接受批评教育,从而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探讨,目的就是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从思想上热爱体育,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行动上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关心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从精神上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

学校教育是促进学生认识客观现实能力迅速而健康发展的主要客观外因。学校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涵丰富而积极的教育功能。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事实证明,在教师的主持引导作用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身心方面的影响,就能发挥体育运动自身积极的教育功能,即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能力,磨练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的积极作用,并能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产生良好的迁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语、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行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另外,由于职业的特点,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加强政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也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还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水平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更高要求。

五、结语。

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礼貌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学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的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渗透德育下的小学体育的论文篇十

前言: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一、了解体育课结构进行全方位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是一个包括身体、智力、思想、情感、态度等在内的全面教育,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锻炼健美的体格,发展理性行为,提高思想觉悟,充实智力活动,扩大经验范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充分了解体育课的结构,根据每堂课的特点和内容贯穿德育教育的内容。

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

3、结合不同的组织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队列队行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对场地器材的保护,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课堂小结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4、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表现,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动和表现,及时处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5、结合教师以身作则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也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追求的目标。

1、实践体验法。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培养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品质。。

2、激励竞争法。

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3、时机捕捉法。

不良个性心理的发展,应引起教育者的关注,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启发诱导,以促进其转化。例如在篮球比赛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应及时给该学生以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4、情感感染法。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去的敬业精神,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形象,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新颖独特的教法,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渗透德育下的小学体育的论文篇十一

体育是通过教育和训练,使受教育者的体质增强,体育保健知识得到提高,以良好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素养去进行学习。

一、小学体育学科的教学要求和特征。

小学体育教学是一种有大纲、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其教学特点是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结合学生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有效地掌握相关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以期增强受教育者的体质。小学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强健学生身体,与此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注意育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制定学生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使学生乐于接受并遵守规则,让他们在一个严肃、公正、平等竞争的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1.在游戏中渗透团队精神。

比如:体育课上,让学生分小组玩团队游戏――同舟共济,首先教师讲清要求:老师这儿有一张报纸,我把它铺在地上。这张报纸就是一条小船,报纸外边就是河水。老师请一组同学到前面来,你们要一起站在这条“小船”上,谁也不要落水。请一组同学到前面来。(学生靠在一起,比较轻松地就站在了这条“小船”上。)教师提问:你们为什么要靠在一起呢?生:因为船不大,我们靠在一起才能保证大家都站在船上。接下来,老师把报纸折去三分之一,使得“小船”变得更小了。要求“小船”现在更小了,你们还能有办法一齐站到“小船”上,一个也不掉下来吗?(学生们你拽着我,我拉着你,搂在一起。)教师小结:遇到了困难,你们能一起商量,团结合作,共同克服困难,同学们,让我们向你们表示祝贺。提问学生:做了这个小游戏,你有什么感想?学生表示:在大家的共同合作下,再大的困难,也能被克服,合作才有力量。教师就要让大家在团体的练习中学会相互协作、学会尊重对方,使他们训在练中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在协作中取长补短,采取各种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体育技能。

2.在对抗比赛中塑造学生自信品质。

学校体育活动内容丰富,有课间操、体活课以及业余训练等,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既进行了体育锻炼又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比如田径的中长跑训练,既枯燥又疲劳,一般学生很难坚持,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除了在训练中采取调动学生兴趣的形式外,还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例如讲一些优秀运动员训练的`事迹,使学生有向上奋进的愿望。

1.在器械体操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

器械体操的动作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训练中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有时还要付出血水。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竞技精神。

2.在田径运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的精神。

田径运动的训练很苦很累,索然无味。尤其是在指导学生的中长跑训练中,有的同学有畏难情绪。在这个时候,教师除了对学生专业技术上的指导之外,还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和体能分配的方法。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精神教育,鼓励学生在自己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必须迎难而上,不怕累,顽强拼搏、战胜自我,培养学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往直前精神。

3.在武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中华民族独特风格。在中华武术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的教育。我们可以结合中华历史上的武林英雄光辉事迹,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他们习武健身、弘扬武德。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形式很多,方法也不少,广大小学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努力工作。要将小学体育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有效地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果。

(江苏省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

渗透德育下的小学体育的论文篇十二

班干部的示范作用。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需有一个好的班级领导核心。这个核心,就是班主任领导下的班委会。本学期自开学来,我有意识地通过开展各科活动观察和分析,发展并挑选了一些关心集体,团结同学,作风正派,有一定组织能力,开创精神和例文精神的学生来担任班干部。我加强培养、教育、既要放手让他们开展工作,又要根据实际加强指导。特别是对班干部的要求更加严格,要求他们以身作则:如团结同学、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做老师的得力助手。经过不时的培养和努力,终于提高了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让他们分工协作,使学生自身管理自身,逐渐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优良班风。

二、在集体中教育学生学好功课,加强思想教育。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教育学生学好功课是班主任的一贡项重要任务。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既要引导学生学好功课,以要同科任教师密切配合。平时,我积极地和科任教师互相交换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学生对教学的要求,一起研究解决的方法,统一对学生的要求,调整学生的作业负担,防止学生负担太重,影响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另外,要从学生的实际动身,通过学生的学习、劳动、游戏、生活等各方面,系统地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其中,班会课和思想品德课是最佳的德育方式。我们知道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人与人之间就会有一定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就应对他们进行各种感人至深的熏陶、教育。

三、积极开展好文体活动,做好课间操、眼保健操,维护学生视力,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五年级学生学习任务比较繁重,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不只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每天大课间我都和学生在一起玩,这样不只可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而且也可以加深与学生的感情。

四、积极主动地和各科教师联系,协调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发挥好纽带作用。在与任课教师的交往中,我尊重他们的地位,尊重他们的意见,同时又把他们当作班级的主人,视为自身的良伴、知己。凡事都主动地同任课教师协商,倾听、采用他们的意见。能够慎重地处置学生和任课教师的关系,在处置师生矛盾时,尽量防止了激化矛盾,在这方面,我平时注意到多教育学生,让学生懂礼貌,尊重老师的劳动,树立老师的威信,增进师生情谊。

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在我班,后进生在班中为数不多,但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功。首先要把真诚的爱给予后进生。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方法上不简单。要用自身对差生的一处真诚的爱心,叩响他们心灵的门。其次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方:在课堂上给他们发明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和时给予肯定、奖励。课外积极辅导、跟踪,多与家长联系,有利于为他们创设一个健康良好的环境,也有利于班集体的建设。

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我们有许多方法、技巧需要不断开拓创新,也需要坚持自己的教育方针,找出工作的最佳方法,争取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渗透德育下的小学体育的论文篇十三

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文章则是作者思想的载体。古人写文章、评文章讲究“文以载道”,要求文道统一,说明中国历史上语文教育和德育是密不可分的。只是怎样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德育标准。不同的人才需求,影响并产生了不同的语文教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与世界的逐步接轨,需要怎样的人才的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思考。2000年开始推广的语文新教材和新课标,加强了人文性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德,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性。这让人感到:语文,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凭借;它,也是观照社会、观照时代、观照人生、观照自我的窗口。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责无旁贷努力探索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我有以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1通过阅读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编选的都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具有教育意义的好作品。因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主渠道。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如《落花生》这篇课文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这句话向学生昭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花生那种“不求虚名、默默奉献、从不炫耀自己”的品格,只有通过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才能使学生有所领悟,而且对花生产生敬佩之情。这种直觉的情绪体验,为品格的'内化和健康道德的形成作了充分准备。

阅读教学进行德育渗透重在于文学作品的熏陶、感染。学生读这些文质兼美课文,一方面感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是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如读《白杨》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领悟到:在那茫茫的大戈壁上,高大、挺秀、直而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不单单是白杨树,还有那些象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们。本文中最能启迪学生心灵的是结尾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种“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无私精神,能唤起学生长大后也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祖国的西部、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促使学生产生相类似的道德行为。

2通过写作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写作教学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利用写作教学,调动学生的情感进行德育渗透。写作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人品与文品的关系,苏轼说:“文如其人”。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需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要写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语言素质和写作技巧,更要有好的人品。其次,在作文教学时,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命题要切合学生实际,使之有话可谈,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我们可以在读写的结合中让学生进行思想的熏陶;我们还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去观察感受大自然,学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直接面对大自然,会产生创作的冲动,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散文,在锻炼了写作能力的同时,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达到了德育渗透的目的。当然,我们更可以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写社会调查,让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培养健全的人格。在作文讲评时,不仅选优秀作文,还要找一些后进生的作文,挖掘其优点,通过表扬,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帮助。可以说,德育伴随着写作的整个过程,学生在写作的同时,也受到了教育。特级教师魏书生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绝大多数学生写日记时都说真话,说心理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许多学生在日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真善,这便起到了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的德育功能,在写日记中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

3通过语文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德育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低年级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他们的行为富有模仿性。所以课外活动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高年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无论是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已走向成熟,独立判断能力增强。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来组织语文课外活动,例如举办朗诵会、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以及建立兴趣小组、文学社团等,这些听、说、读、写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总之,没有语文,德育像是没有绿叶的光杆;没有德育,语文也只是剩下河床的枯河。语文中有德育,但语文本身并不能代替德育,语文只是渗透了德育。我们语文教师感到自豪的是:语文因其表达的艺术性丰满了德育,增强了文章内容的“含金量”;也因为表达的艺术性,语文坚持了自身的品格,养成独立的学科性质,而不是德育的附庸。有意识地引导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接受人生观、道德观、理想前途观、生死观、荣辱观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让他们的逐渐完善,成熟,深沉起来,为提高素质尽一份绵薄之力,是每个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利用各种契机,积极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渗透德育下的小学体育的论文篇十四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下面本人就如何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根据教材的特点注意引导教育。

学校体育教材分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理论部分的教材内容都有鲜明的思想性。如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树立为四化建设锻炼好身体的思想,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做贡献结合起来;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敢于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坚持锻炼,提高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体育基本理论教材是教师有目的的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

体育教材的实践部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属于体育运动的技术。每个技术动作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学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如:教授各种器械体操、跳跃项目便于培养学生勇敢精神;篮球、排球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维护集体利益,自觉遵纪守法和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练习中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如本人在教授中长跑时,把技术动作认真讲解示范并提出了练习的要求,注重强调思想教育因素,克服紧张、畏惧和怕苦心理,运用心理暗示法,暗示自己体力好,感觉也不错,以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用注意力转移法,使其把注意力转移到调整呼吸的节奏上来,这样既促进了他们充满信心地去完成任务,也使他们在努力完成任务时进一步磨炼意志品质。

二、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各个教学主要环节,进行课堂常规教育,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一些优良的思想品质。课的开始要对学生进行动员,提出本次课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结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通过动员,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反映速度、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值日生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这样,将思想教育同体育教学中的组织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三、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优秀道德品质的主题很多,有爱国、勇敢、团结等。我们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指定相关的内容以及游戏,让学生在不经意之间学到这些优良的品质。例如:针对北京奥运会这一体育盛会,对学生介绍运动员积极备战,刻苦训练的感人事迹,通过观看多媒体感受运动员的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还可以以奥运为主题,在课内开展一次小型的“奥运会”,让学生在比赛中学到不怕失败,团结协作的精神。还可以学习那些奥运明星,如姚明、刘翔等。学习他们的爱国,助困,不服输的精神,作为我们学生学习的榜样。

四、注重榜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运用体育先进事例进行榜样教育: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新成绩,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为祖国争得荣誉,使我国在国际体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使学生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还应注意寓情于教,以身作则,以情感人,师生间情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勇于吃苦耐劳,不怕苦累,不怕太阳晒,不怕风吹和寒冷,工作认真负责,准备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做,示范认真规范,尽量满足同学们的要求,练习时积极为同学们当陪练,耐心帮助落后的同学等。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做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同学,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体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要靠教师常年累月的辛勤劳动才能奏效。

渗透德育下的小学体育的论文篇十五

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要求与措施,并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

二.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在实际工作中应做到下面几点:1、对优生不要偏爱,有缺点便要指出;2、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指出其缺点,但也不应忽略对其优点的表扬;3、对学生的批评要适当,不侮辱人格、讽刺挖苦,不体罚或变相体罚;4、教育中要“允许”学生反复犯错误,教育要有耐心。

三.紧抓教材特点,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体育中,较多的教材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如:通过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的训练,可以锻炼刻苦耐劳、不畏艰辛的意志;各种跳跃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奋勇高攀、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各种集体配合的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

四.利用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实施德育渗透初中体育德育渗透工作计划。初中体育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在实施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时,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其中,

五.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列体育课的全过程。

体育课是多因素、多层次、多变化的复杂教学过程,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例如队列操练和热身操:通过让学生在严格执行口令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体会到纪律的严明,培养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严密组织纪律性。

六.配合学校德育工作计划,长期进行有阶段性和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渗透教育。

总之,本学期我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争取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初中体育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渗透德育下的小学体育的论文篇十六

教书育人,教师是关键。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都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老师上课迟到早退、放任自流、教学态度不严谨、业务不精等不良行为,将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作用。为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艺去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教师时刻注意对学生的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立表率,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德育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2、结合体育课堂常规进行。

课堂常规是中学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就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教师应严格执行课堂常规教育,制定出各种严格的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以保证体育课的正常进行。

坚持每堂课的师生问好仪式,可以培养尊师爱生的意识和师生间的亲切感。关心学生,是师德的重要表现,师生之间互相理解,感情相融,尽量缩小心理上的距离,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其次,严格队列训练,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在训练中,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做动作时,要时刻想着大家是一个整体,按照口令做到步调一致、精神抖擞,如果一个人的动作错了,就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精神面貌。通过这一常规要求,我们不仅有针对性地培养了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做到动作整齐一致,既达到了体育课的要求,又使学生在一个严而有度的.良好环境中上好体育课。

3、结合教学内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体育活动中。

体育教学的内容很广泛,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特点,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材特点和教学内容制定出不同的德育渗透计划、任务。

(1)短跑教学。在起跑教学前着重讲明起跑在品德上的要求——实事求是,在规则上的要求——必须听到枪声响后才能起动,而绝不能猜口令,存在绕幸心理而采取投机行动“抢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精力集中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品德。

(2)耐久跑教学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机。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长跑、怕吃苦的比较多。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如针对中长跑练习中的“极点”现象,告诉学生科学训练的方法,安排适宜的跑速、距离等;对于意志薄弱的学生或落在后面的学生,教师及时指导和启发学生发扬“拼搏精神”,以增添精神力量,鼓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磨炼意志,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3)跳跃、障碍跑或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中,提高器械的高度,加长起跳的距离,肋木、平梯上的爬上、行走、跳下,爬杆时从顶部半握的滑落,都可培养学生勇敢、果断、自信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有时还可为他们创造一种能发挥才能的良好环境,不拘泥于动作规范,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充分自由行动,反复去尝试成功或失败的滋味。当学生成功时,教师应给予鼓励的话语,投去赞赏的目光,并提出更高、更难的目标,让他们面对新的挑战。

(4)在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集体主义教育内容,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的道理。具体实践中,多让学生参与游戏、竞赛的设计,让学生为胜利献计献策,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和鼓动者。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较好地学会自尊自爱、诚实公正、宽厚待人等良好品质,培养主人翁意识、团队认同感、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结合组织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组织教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识和行为结合起来,利用体育课程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如体育课教学主要在室外进行,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冬天的寒冷、夏天的炎热、风吹日晒,恰恰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考验,能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培养学生动作迅速整齐、严格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通过组织学生布置场地、借还器材,教育学生爱护场地器材和正确使用场地器材,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品德;科学合理的分组教学,特别是分组轮换教学时,要培养体育骨干的组织能力;提倡认真观摩、学习别人长处,热情帮助、保护同伴改进技术的好作风。这样既有利于提高练习质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优良品德。

5、结合课堂偶发事件、学生表现进行。

体育教学中,学生活动空间大,对外界的干扰容易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偶发事件时有发生。同时,体育教学常以对抗性练习和教学比赛的形式出现,学生与学生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协作、对抗较多,经常磕碰。这就要求教师做教育的有心人,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一切行动和表现,及时抓住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因势利导,态度鲜明而又迅速地进行处理。在教育学生时,以正面教育为主,语言要严肃诚恳,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讽刺挖苦。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又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体育课同别的课程一样,有优秀学生,也有比较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难免存在畏难情绪,特别是在跳高等动作难度较大的练习中更为突出。他们既有身体素质和技术问题,也有胆怯、怕苦、怕难等心理,教师应该把握时机,针对各种不利于学习的心理,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当他们胆怯畏难时,要适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当他们失败时,要及时帮助分析原因、商量对策;当他们有点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通过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探讨,目的就是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使他们从思想上热爱体育,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行动上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关心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从精神上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

中学时代既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代,又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因此,就学校来讲,不断深入、全方位地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显得十分重要。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体育教师不仅承担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还承担着学生早锻炼、课间操、全校的大型体育活动(如校运会)和课余训练等工作,这些课内、外体育工作拓宽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领域,教师的行为模式对学生的影响面广,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将课内、课外相结合,全面捕捉德育渗透的时机,加强德育渗透。根据实际,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地表扬、鼓励与批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渐养成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师德规范。体育教师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论、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几方面影响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同时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结合体育教学研究提高自己的职业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文生:《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邓树勋:《体育与健康》,广东教育出版社,。

2、余国良:《心理健康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

渗透德育下的小学体育的论文篇十七

束时要进行讲评。

总结。

通过动员,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反映速度、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值日生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这样,将思想教育同体育教学中的组织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二、根据学科的特点注意引导教育。

学校体育教材分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理论部分的教材内容都有鲜明的思想性。如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锻炼好身体的思想,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做贡献结合起来;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敢于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坚持锻炼,提高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体育基本理论教材是教师有目的的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主成部分。

因素,克服紧张、畏惧和怕苦心理,运用心理暗示法,暗示自己体力好,感觉也不错,以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用注意力转移法,使其把注意力转移到调整呼吸的节奏上来,这样既促进了他们充满信心地去完成任务,也使他们在努力完成任务时进一步磨炼意志品质。

三、

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优秀道德品质的主题很多,有爱国、勇敢、团结等。我们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指定相关的内容以及游戏,让学生在不经意之间学到这些优良的品质。例如:利用我国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这一体育盛会,对学生介绍运动员积极备战,刻苦训练的感人事迹,通过观看多媒体感受运动员的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还可以以奥运为主题,在课内开展一次小型的“奥运会”,让学生在比赛中学到不怕失败,团结协作的精神。还可以学习那些奥运明星,如刘翔、姚明等体育明星。学习他们的爱国,助困,不服输的精神,这些作为我们学生学习的榜样,作为我们教师学生共同奋斗标志。

四、注重榜样教育培养。

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还应注意寓情于教,以身作则,以情感人,师生间情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勇于吃苦耐劳,不怕苦累,不怕太阳晒,不怕风吹和寒冷,工作要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准备活动要从分和同学们一起做,示范认真规范,尽量满足同学们的要求,练习时积极为同学们当陪练,耐心帮助落后的同学等。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做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同学,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要求。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运用体育先进事例进行榜样教育: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新成绩,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为祖国争得荣誉,使我国在国际体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使学生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锻炼强身的目的。

言而有之,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体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要靠教师常年累月的辛勤劳动才能发挥作用的。

渗透德育下的小学体育的论文篇十八

1、结合室内理论课渗透教育。

(1)上好引导课。引导课一般安排在每学期开始的第一次室内授课,其教育目的是通过有关情况介绍,组织学生认真上好体育实践课,并引导学生对学校体育教育目的任务、地位作用再认识。上课时,在总结上学期体育课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本学期体育教学任务、要求、教学内容、考核项目与标准等,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学习的任务,以激发学生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上好体育课和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重视理论讲授课。这种课大多利用下雨天在室内进行,理论基础知识既是提高学生体育卫生文化教养,指导学生体育实践,培养和发展智力的基本环节,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的基本环节。教材中就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其中很多内容本身就是直接的思想教育的生动材料。如讲授我国体育事业的伟大成就,亚运会、奥运会简介,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因此,我总是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把所讲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思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讲课质量。

2、结合实践课教材内容渗透教育。

体育教材内容多,我就根据不同教材的项目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努力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通过队列、队形练习,进行组织纪律、集体观念教育;通过球类、游戏、接力跑、拔河等教材,进行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维护集体利益、自觉遵守纪律、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教育等。

3、结合课堂常规渗透教育。

课堂常规是把体育教学中必须遵守的要求和措施加以规范和制度化。常规是对师生提出的基本要求,内容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种种常规。这些常规内容和讲文明礼貌、讲思想品德、组织纪律性、安全教育结合在一起,并使之制度化。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组织纪律性,我还建立了课堂评分制度,这对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调动学生自觉积极性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而良好的`班风应是友爱,乐观向上的。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里,更有助于正确思想品行的形成。

4、结合学生表现渗透教育。

体育实践课,一般在操场上进行,具有活动空间大、组织工作复杂、干扰因素与偶发事件多的特点,因而教学难度大。在体育活动中,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行为特征,其思想、观念、情感、意志、道德很容易表露,我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因势利导,及时开展表扬与批评,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5、结合榜样的力量渗透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事实证明,良好的榜样对人一生的成长具有“奠基”作用。以榜样为师,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其鲜明、突出的特点:

1、注重教学中使学生直接参与。

一般说来,其他学科中的德育,往往以“说教”为主,通过向学生阐述伦理道德,让学生明事理,分善恶,辨真伪,进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准,而学校体育中的德育,则是让学生亲身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并通过其内在的独特教育性,达到育人的目的。例如,长跑可磨炼学生的意志和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各种球类运动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等。体育运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其育人的作用也各有特长。在体育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育人特点和作用,通过学生的直接参与性,把握时机,配合恰当的“说教”,取得了较佳的育人效果。

2、注重教学的动态性。

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不是静坐在教室里听讲,而是离开了教室的限制,在运动场直接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因此使寓于其中的德育具有鲜明的动态性。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注意力、自觉积极性、纪律性等心理问题,都非常容易显露出来,因此,我学会了善于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进行教育渗透。

3、注重角色的培养。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参加者往往根据一定的体育需要担任某种体育角色(如裁判、体育委员等),并按照规定的体育规则和体育道德标准,进行正当的体育活动。由此,学生可以体会人们在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都应承担相应的职责和义务,进而通过体育运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行为。

总之,只要我们体育教师(不管专职的也好,兼职的也好)勤于动脑、肯于钻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着力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有机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定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渗透德育下的小学体育的论文篇十九

21世纪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书育人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学校工作应把育人的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一些小学体育德育渗透计划,希望大家喜欢!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人才定向的作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三项基本任务之一"。为此,体育教学同样肩负着德育的重任,它对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材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若想更好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就要研究小学体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探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那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渗透呢?下面是本人的几点粗浅见解,望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紧抓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要求与措施,并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如:按指定地点准时集合上课,不得随意缺席或擅自离队;分组做练习时,必须按规定排好队等。这样就使学生明确了行为是非的界限,逐步形成遵守纪律、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等良好思想。

二.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小学教学中对学生应以进行正面教育为主,这是由儿童爱听表扬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并及时表扬,使大家在身边找到具体的学习榜样。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现象,教师应以帮助、爱护为出发点,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及不同性质的问题而采用灵活的批评方式,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使学生乐于接受,心服口服。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做到下面几点:1、对优生不要偏爱,有缺点便要指出;2、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指出其缺点,但也不应忽略对其优点的表扬;3、对学生的批评要适当,不侮辱人格、讽刺挖苦,不体罚或变相体罚;4、教育中要"允许"学生反复犯错误,教育要有耐心。

三.紧抓教材特点,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体育中,较多的教材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如:通过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的训练,可以锻炼刻苦耐劳、不畏艰辛的意志;各种跳跃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奋勇高攀、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各种集体配合的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所以,只要教师能有意识地挖掘体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题材,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例如:在讲授跨越式跳高这一教材时,可将其赋上军事色彩:把跳高模拟成战场上跨越铁丝网;将复习内容中的掷垒球模拟成"榴弹"投准,使整节课贯穿鲜明的爱军、爱国教育意义,这既可培养学生如解放军叔叔般英勇顽强、艰苦拼搏的精神,又可避免大纲内容的单调乏味,使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四.利用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实施德育渗透。

教师在实施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时,如果能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就能既利于提高课的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如:进行课前的动员和课后的总结能提高学生学习目的性的认识,使其及时评定课内各方面情况;进行队列队形调动能训练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组织纪律性,整齐划一的操练动作更能陶冶学生美感;一些教材在教法上可采用游戏或竞赛形式进行,进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协作进取的精神;对某些教材在准备、放松活动或练习时要求学生相互保护、帮助,能促进学生之间热心帮助、互相关心的互助精神,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五.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列体育课的全过程。

体育课是多因素、多层次、多变化的复杂教学过程,要想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内收到好的德育效果,就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1.队列操练和热身操:通过让学生在严格执行口令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体会到纪律的严明,培养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严密组织纪律性。2.分组练习:通过以小组长或值日生轮流负责组织练习,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形成自我锻炼的好习惯。3.教学比赛:通过如"比比哪组完成动作好的人数多"或小组接力比赛等竞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耀感和团结拼搏的竞争意识,并可由此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4.课的小结:通过教师肯定学生成绩、表扬好人好事、提出本节课的不足和努力方向等,培养学生学习先进和。

自我评价。

的习惯。5.收放器材:通过启发学生主动收放器材和讲述器材的保养方法等来对学生进行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

六.发挥教师的榜样表率作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方面。由于师生间有频密的交往,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所以教师的思想行为随时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课堂上要求学生穿运动服,而教师自己却穿便装;教育学生要讲文明,而教师却满口粗话等,这样的言传身教能给予学生好的教育作用吗?因此,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让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留下好印象,使学生们从中领悟和产生道德意识,自然而然地乐于接受和效法,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从各方面起到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渗透教育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以其理论说教难以达到的感召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效。因此,只要教师能把握时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

自我总结。

教师退入后台,只做点拨,不做指令,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做到:

1.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

2.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

3.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

4.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

5.倡导竞争合作的学生关系。德育渗透,就是要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人才定向的作用,是其重要组成部份。为此,体育教学同样肩负着德育的重任,它对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材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学年我在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计划如下:

一.紧抓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要求与措施,并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

二.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在实际工作中应做到下面几点:1、对优生不要偏爱,有缺点便要指出;2、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指出其缺点,但也不应忽略对其优点的表扬;3、对学生的批评要适当,不侮辱人格、讽刺挖苦,不体罚或变相体罚;4、教育中要"允许"学生反复犯错误,教育要有耐心。

三.紧抓教材特点,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体育中,较多的教材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如:通过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的训练,可以锻炼刻苦耐劳、不畏艰辛的意志;各种跳跃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奋勇高攀、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各种集体配合的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

四.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列体育课的全过程。

体育课是多因素、多层次、多变化的复杂教学过程,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例如队列操练和热身操:通过让学生在严格执行口令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体会到纪律的严明,培养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严密组织纪律性。

总之,本学年我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争取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

渗透德育下的小学体育的论文篇二十

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的小学生、中学生都将这一传统美德遗忘了。特别是今天独生子女较多,我们的家长对子女越来越溺爱。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养成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作风,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任务。同时,小学语文教材中在这方面的教育较多。如在《柳叶儿》我们就要让我们的学生了解过去人们生活水平的困难,让他们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我们经过艰苦奋斗带来的,来之不易。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课文当中,我们就可以批判那些贪图享乐的人生态度,倡导忧患意识。还比如在《俭以养德》这篇课文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

二、通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通过我们的语文课外活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的语文课外活动不但可以丰富我们学生的语文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语文课外活动的德育活动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思想情况进行设计,并且注重德育活动设计的层次感。比如我们的小学低年级大多数还处于幼稚、独立性、依赖性的复杂时期,他们的模仿行为很高。因此我们在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课外活动的时候,要坚持以正面的引导为主,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让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和爱国主义情操。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还处于形成时期,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都逐渐处于成熟的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判断的能力。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在我们的学生当中通过举办演讲比赛、辩论赛、故事会等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人生观、价值观。将这些语文能力的训练与德育的培养进行有机的结合,既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又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水平。

三、培养良好道德情操和人生修养。

人是社会中的一员,每个人的行为对社会都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我们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做事的方式方法对社会的益处较多或者对多数人有益,这就是道德,这种道德上升到心灵的角度就是道德修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我国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道德是我们中国最为宝贵的财产。古代的孟子就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可见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这些有关道德的名言警句对我们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要紧扣这些文字,分析他们高尚的品质,讲解他们的英雄业绩,培养学生们的高尚情操。

四、分析关键语段,启迪奉献精神。

教一篇课文,必须要抓关键语段,从分析语言文字入手,触动文章的主题内涵,将文章的思想精华播洒给学生,使他们自然而然地得到营养,受到启迪。如教《古井》第四段,那口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不仅……还……”这个关联词强调了“应该怎样做人”,而古井“只占了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却“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使人们懂得了做人就应当像古井那样,“对人们无所求,却无私地向人们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最后,作者感慨古井“它时时在启迪着我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我马上问学生:“你们受到什么启迪?”大家纷纷发言:“我们做了好事,不应该自我吹嘘。”“我们做人就要有奉献精神。”一朝学古井、我们学到了什么的讨论给学生们的启迪是深刻的。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写一篇“古井的启发”的作文。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德育教育,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和模式,这就需要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的探索既教书又育人的方式方法,只要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将会得到极大的发展,使得语文素质教育取得更大的成功。

渗透德育下的小学体育的论文篇二十一

《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语文学科在实施德育方面又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它既包含丰富的人文思想,又富有鲜明的形象性,文道结合,易于感染学生,因而在中职德育开展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教育的效果也最为明显。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语文学科这一优势,结合语文课程人文性、教育性、工具性的基本特点,在教学中多在“德育渗透”上下工夫,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中职德育的基本目标解读。

谈到德育它的概念非常广泛,小到吃饭点滴,大到家国民族,每个方面人们都应该对学生展开教育和督促,从中职教育的特点出发,人们主要进行三方面的教育。第一,基本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多年来创造了许许多多举世瞩目的奇迹,这其中有人民的血汗智慧,更是人们家国天下的民族意识促使人们不断向前,在中职阶段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的文化知识之外,要渗透给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继续努力为国争光。第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中职过后很多学生会逐步走入社会,成为一名基础岗位的工人,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积极健康的人格不禁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同时也会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团结协作,共同创新。中职语文教学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第三,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养。不管以后学生走入哪个行业,都是一枚小小螺丝钉,拉动着整个机器的运转,在学生阶段就需要渗透给学生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踏实勤奋、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德艺双馨越来越被看重,也只有在良好职业道德支配下的人生才更具魅力。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文化与心灵碰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着学生感悟文化的独特魅力,徜徉在文学的世界中发现并感悟发生在人们身边的德育。第一,在语文课堂实施过程中重视德育渗透,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明确规定了对学生要科学的实施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多重教育。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中心环节,教师要组织学生在接受语文学科知识的同时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把德育渗透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之中。教学环节包括组织备课、课前预习、教授新课、课堂反思等,教授新课又包括导语的设计、背景介绍、题目分析、文章解读等多个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运用多重方式与学生展开互动和交流,因此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很好发挥语文德育效果。以《荷塘月色》的教学为例,这篇文章本身的一篇写景佳作,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人们还可以通过作者介绍,背景分析等多个环节渗透给学生家国主义教育。朱自清教师的《背影》《春》等多篇文章也可以作为延伸材料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多角度感受大家风范和暖暖文字中流淌的情感,让学生们自由发挥谈谈自己的感受。第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进入中职院校之后很多学生会更加注重技能的学习,对于文化课程的学习忽略或者重视程度不够。在这一现象下很多文化课教师也会逐步放松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知识学习,也使得中职语文的德育工作不能发挥应有的效力。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人们要时刻以身作则,不管学生们对待语文课堂的态度如何,教师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多样化设计语文教学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学生的爱和教师爱岗敬业的姿态。注重从教师本身出发,严格要求自己,这既是对学生德育的基本态度,也有利于改变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促进中职语文教学的良性开展。教育家叶圣陶说:“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工作作风、生活态度就是最好的德育渗透的榜样。教师上课从不迟到、早退、旷课,势必影响学生也遵守课堂纪律;教师平等对待人和事,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势必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和做人原则;教师自信地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工作中的不顺,学生也会丢掉自卑,建立自信。第三,注意语文课与德育课的区别,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并不是要求语文课的开展全部追求德育,语文课有自身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中职语文教师在要分析教材的同时,诱导学生去发现,去感悟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道德规范,而不是满堂课程的灌输给学生德育的思想和理念,那样会让语文课程失去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语文本身并不能代替德育,语文只是渗透了德育:因其表达的艺术性丰满了德育,增强了文章内容的“含金量”;也因为表达的艺术性,语文坚持了自身的品格,养成独立的学科性质,而不是德育的附庸。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是相辅相成的整体,因着语文的浇灌,德育的大树才是充满生机的;傍着德育的长河,语文教学的光芒绵延于每个角落,让学生的心田绽放绚丽花朵。

四、结束语。

中职语文的教学工作本身带有一定的特殊性,它虽不直接关系学生以后的升学与就业,但是却全面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以后,所以语文教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了,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成就了学生的未来和明天。

参考文献: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82145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