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读后感(热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7 09:33:05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热门16篇)
时间:2023-12-07 09:33:05     小编:薇儿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对其中的思想、情感和意义等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种文章形式。它可以让我们深入触摸到作者的心灵和思维,同时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文学作品。读后感是我们与作者的一种对话,是我们对文学作品的思考和回应。读完一本书后,写一篇读后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来整理自己的思绪,分享自己的感受,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写读后感时,可以通过对作品的细节和情感描写进行深入剖析,使文章更具有思想性和感染力。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在写读后感时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和启示。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篇一

最近,我读了《大元帅朱德》这个故事,使我深有感触。当时朱德任军长,带领红四军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就一直进入粮食紧缺状态,每天都有一部分战士下山运粮食,这些粮食大部分从宁冈的大陇运来。朱德也常随着队伍去挑粮,一天往返五六十公里。他的两只箩筐装得满满的,走起路来十分稳健利落,年青力壮的小伙子也常被他甩得老远。战士们从心眼里敬佩朱军长,但又心疼他。于是和同志们以期把他挑粮食的那根扁担给藏了起来,谁只朱德军长竟连夜赶制了一根带有“朱德记”三个大字的扁担,同志们看后更是钦佩他,再也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从此,朱德的扁担的故事传开了。井冈山军民为了永远纪念朱德这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专门编了一首歌赞颂他:“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朱德军长的可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时代不同了,现在我们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生活条件优越了。有的同学学习上比文具:迪斯尼、喜羊羊„„有的同学在穿着上比名牌:牛仔裤、米奇„„生活上比生日蛋糕的大小,但是,我认为比什么都不如比成绩。

朱德家庭清贫,但是母亲省吃俭用,节衣素食,支持朱德同志上学读书,为朱德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此联想到我自己,每个双休日,妈妈都带我去儿童城游玩、喝奶茶、吃肯德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朱德却吃着粗茶淡饭,用肩上的扁担和红军战士一起下山挑粮食。和朱德相比,我感到十分惭愧。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毛主席、朱德等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缔造了新中国。如今胡主席、温家宝等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我们少年儿童像鲜花一样在党的阳光下竞相开放,幸福成长。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朝气蓬勃,要珍惜时光,抓紧学习,在党的阳光普照下,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接过朱德的扁担,把党交给我们的重担挑起来!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篇二

老一辈的革命家朱德爷爷以身作则,不怕辛苦,不怕牺牲,和战士们翻山越岭去挑粮食。朱德爷爷工作非常忙,却仍然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路上有许许多多尖尖的'石头,穿着草鞋,一不小心脚就会被石头扎破。还挑着满满一担粮食,就更容易把脚扎破,一不小心还会从山上滚下去。战士们怕把他累坏了,就把那根扁担藏了起来。朱德爷爷又做了一根扁担,还在上面刻了自己的名字。

可见朱德爷爷把安全、休息留给了战士们,把危险、劳作留给自己。朱德爷爷真是勇敢坚强的好领导。

我也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做一个像朱德爷爷一样对国家有用的人。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篇三

《朱德的扁担》是一个家喻户晓的革命先烈故事。读了这篇文章,我被朱德军长那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朱德军长是我学习的好榜样,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的事迹,一直萦绕在我脑海。

那是在1928年,朱德军长带领红军进行冬季训练。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根据地军民生活十分困难,粮食等生活用品奇缺,红军发动下山挑粮运动。

朱德军长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但他常随着队伍去挑粮。他穿着灰布军装,背着斗笠,扎着腰带,打着绑腿,穿着草鞋。尽管山高路陡很难走,一天要往返50公里,但每次朱德军长的两个箩筐都装得满满的。

战士们既敬佩又心疼朱德军长,想到他为每晚考虑作战计划,白天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大家便商量把他的扁担藏起来,让他好好休息。但他又自己动手削了一根新扁担并特地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战士们被朱德军长的精神给打动,再也不好意思藏起来了。

在我身边,也有许多像朱德军长那样勤俭朴素、吃苦耐劳的人,特别是我的外公外婆。瞧,外婆的一双拖鞋穿了三十多年,外公的一顶帽子戴了二十几年,却舍不得丢弃。爸爸妈妈给他们买的新衣服,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地收起来。我问起来,外公外婆经常说:“没有穿坏就不用买那么多新的。”

想起自己小时候吃饭弄得满桌子都是,就觉得惭愧;刚买了新衣服,几天就划了几道口子;刚穿的新鞋子,几天就张嘴了。我应学习朱德军长那种精神。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篇四

通过上完这篇课文,我有以下感受:

一、学语文,要扎扎实实。

语文就是语文,不能承载太多的东西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自己,让学生在每一节语文课上都能学到一点就够了。教学是,我先从整体入手,通过初读感知文意,通过在读感知人物特点;然后从细节入手,通过课文的重点词句品析,逐步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格魅力。

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提倡在生活中学语文、活用语文。上课是,我努力寻找文本与生活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读、写的训练,达到内化语言、学以致用。

二、学语文,要轻轻松松。

在开课设计时,我以扁担挑箩筐的形式出示课文内容,形式的简单转换传递的是新奇,换来的是学生高涨的参与热情。整堂课没有了学习历史人物的枯燥乏味,而是学生们都充满了好奇心,一步一步地进入课文的中心内容。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篇五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要感悟朱德同志的高贵品质,难度似乎大了一点。因此,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介绍朱德这个人物以及他在课文中所处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再接着讲读重点段落(第三段)。

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为其逐步培养的。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介绍了一些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并通过“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中的“不远处”来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

第二自然段中介绍区挑粮的原因是我训练学生说话的重点。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来了解储备粮食的原因和挑粮的原因,并通过反问“去挑粮容易吗?”让学生理解“山高路陡”等词语的意思,联系前面的文字感悟挑粮的艰辛,为后面学生感悟朱德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埋下伏笔。第三自然段是重点,“一道”、“一块儿”两个词语其实很能体现朱德吃苦耐劳的优良革命品质。

在教《朱德的扁担》这一课时,正好是二站的樊老师来听课的时候,虽然事先经过了准备,但还是有喜有忧。

喜一、这一课,我也从题目入手:这是一根怎样的扁担?朱德拿这根扁担干什么?朱德为什么在扁担上刻了“朱德的扁担,不许乱拿”八个字?”层层递进,把难点一步步的剥离,突破。。

喜二、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始终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从课文中的遣词中明白了挑粮的艰难,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从而体味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敬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忧一、基础。在指导会写的字“扁担”时,仅仅是借助课件读写说,而没有示范写。主要是我写字太慢,怕耽误太多的时间。

忧二、组织。课堂纪律不是很好,尤其是在讲读第二自然段时,由于时间过长(本节课上了50分钟)需要老师不时地用眼色来维持课堂纪律,这就要求平时严格要求学生学会倾听。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篇六

《朱德的扁担》是红军**的时候的故事。这篇文章讲的是朱德在部队时,粮草紧缺,他为了部队有更多粮食,就跟着,部队下山挑粮,还总是走在最前面。尽管战士们不让朱德下山去挑粮,但朱德总会想方设法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

朱德是一位不怕艰难、不怕累的将领。在战场上,他领导着红军战士反**本侵略者;在战场下,他是位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领导人。他为了部队能多补充粮食,自告奋勇的下山挑粮,而且最有劲。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像这位中国革命领导人一样,能以身作则不怕吃苦,好好学习,成为一个好学生。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篇七

在很久以前有很多个解放军战士为我们现在的生活做出一件件很伟大的事情,也有一件件很普通的事情。朱德同志他就是一位这样的人。

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1928年的一天,朱德的队伍和毛主席一起走到了井冈山上。而打败敌人需要足够的粮食,所以要选一些人挑粮。朱德也和战士们一块去。因为战士怕朱德累坏,就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可是他又做了一个,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这只是一件普通的事情就能他的品质。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会师了。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劝他不要去挑,他不肯。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篇八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会师了。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劝他不要去挑,他不肯。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篇九

由于遭到敌人地方武装的封锁,井岗山时期的生活十分艰苦。为了解决吃饭问题,红军战士开始了自耕自种的生活。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自产的粮食不够,且盐、油等都十分紧缺),红军决定到山下六十多里地外的茅坪去挑粮食,顺道打探一些消息,带点盐、油之类的生活必需品回来。

这样的任务便落到了一些身强力壮的干部战士身上。朱俊才因年纪小,个头小,本不能参加挑粮任务,但因此时已是朱德的通讯兵,加上朱德也是挑粮人员中的一个,便被破格选用了。

从井岗山去茅坪的.路是标准的羊肠小道,很不好走,加之敌人还经常在途中伏击设卡,因此挑粮十分危险。那时,朱德经常在晚上和毛泽东研究敌情与一些作战方案,休息时间很少。为朱老总的身体着想,朱俊才多次劝他别去挑粮了,朱德总也不同意。

一天晚上,朱俊才和一位山东籍战士(只记得姓李,比朱俊才大2岁)、一位湖南大庸籍战士(不记得姓名了)商量怎样才能让朱老总不去挑粮。那个姓李的山东战士说: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不就行了?没扁担朱老总怎么挑?!朱俊才一听,这主意不错,便偷偷拿出朱德下山挑粮用的毛竹扁担,趁夜送到了山下约15里外的一个叫毛四明的农民家里藏了起来,并告诉他,这扁担放在家里谁也不要说。

回到井岗山上时已快晚上12点了,朱俊才心里特别高兴:这下朱老总可得好好歇歇了。没想到,过了几天后,朱德见找不到扁担,急得逮人就训。朱俊才又得意又害怕,得意的是,朱老总不能挑粮了;害怕的是万一露馅,自己肯定没好果子吃。一天,朱俊才正在洗衣服,朱德走过来,对他说:走,跟我去山下走走。两人来到山下,朱德直奔几个老乡家,最终还是找到了被藏了几天的扁担。后来,朱德下山挑粮前,借毛泽东的毛笔,在扁担的里面写了几个字“朱德扁担,不能乱拿”,这才高高兴兴下山去。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篇十

教学目标: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这是扁担)出示投影。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二、揭题:

三、备学:

1.我能有感情地流利地表演读课文。

2.我会认知生字词。

朱德扁担担子队伍部队抽出抽查茅坪山高路陡敬爱尊敬。

会师研究心疼不料料事如神。

3.我会写生字,还会组词。

朱扁担队伍敌抽敬。

朱()()扁()()担()()队()()伍()()敌()()抽()()敬()。

4.内容问题:

为什么朱德又找出一根扁担写上“朱德记”?

四、填写备学评价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出示内容问题:

为什么朱德又找出一根扁担写上“朱德记”?

三、交流:

教师:指名一名同学读课文,大家带着问题仔细听朗读,认真思考:别人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从文中哪里看出的?指导朗读。

生:我是从二三自然段中一些句子中看出的,认真读相应的句子。

教师作相应的.句子的朗读指导:将山路的难走体会出,将条件的艰苦体会出。将朱德的辛苦体会出。

生:认真朗读。

生:他是一个能和群众同甘苦,他不把自己放在特殊的位子上的一个人。

四、提升:

当你是一个班干部时,在班里你该怎么做?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篇十一

《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讲的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候的故事。朱德爷爷带领的队伍在井冈山上和毛泽东爷爷带领的队伍会师后,粮食不够。朱德爷爷白天和战士们一起爬山挑粮,晚上还总是整夜整夜研究怎么和敌人打仗。战士们心疼他,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可是,朱德爷爷又拿来一根扁担,在上面写上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后来,战士们再也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我们要以身作则,要与朋友同甘共苦,不搞特殊。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篇十二

1928年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其中,发生在朱德爷爷身上的一个小插曲,正是我刚学的《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

当时,毛泽东和朱德带领的队伍在井冈山会师了。井冈山粮食不多,朱德和战士们去茅坪挑粮。当时挑粮的路是陡峭的山路。尖尖的石块很容易就会穿进草鞋,扎进脚掌。路边杂草丛生,很有可能划到手。晴天挑粮都困难重重,就更别说雨天了。满路的泥泞让鞋底打滑,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滚下去。可是朱德爷爷不怕困难,还常常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朱德不仅白天挑粮爬山,还日以继夜地研究怎么和敌人打仗。看到这样的朱德,大家心疼,就藏了他的扁担。想不到,朱德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我想:如果我是当时的一名战士,看到这样一位愿意和自己一起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的首长,我也会越发敬爱他。因为他的两个肩膀,不仅能挑起担子,还能挑起中国走进胜利的大门。虽然我不在那个年代,但现在我依然要学习朱爷爷这些美好品德,积累更多丰富的知识,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长大以后,我要做一个像朱爷爷一样的人。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篇十三

1928年,朱德爷爷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爷爷带领的队伍会师作战。由于山上的粮食不足,战士们要到很远的.地方挑粮。来回要走五六十里,山高路陡,一不小心,就会滚下山崖,有时候还会把脚磨破。朱德爷爷还是坚持带头挑粮。

我们要向朱德爷爷学习,不怕苦,不怕累,长大以后做一个有用的人。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篇十四

1、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体会革命领袖身先士卒,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感受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2、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出山路的艰险,挑粮的艰难,读出朱德和战士间的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学习第一节的第一句话。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位红军的军长,他的名字叫“朱德”。(板书课题)。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德在革命战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1928年,毛泽东同志带着起义的队伍来到了井冈山,而后,朱德同志带领队伍也来到井冈山,这两支队伍会合在了一起,(把两面红旗合在一起,板画一面大红旗),这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井冈山会师,(出示图片)大家看,两支队伍会合了,力量强大了,多么开心呀!读好:会师。

3、读好第一句。

4、板书:扁担 指名读 问:扁担是用来干什么的?(挑东西)。

过渡:朱德是一军首领,带兵打仗,他为什么要用扁担去挑粮呢?

二、学习第一、第二小节。

1、学生自由读第一、二小节。

2、出示第二小节一、二句。交流:

(1)井冈山上粮食不多。

(2)红军要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

指导读好词语:

围攻:敌人派出大军包围攻打,形势多严峻呀!

是呀!敌人在山下把红军团团围住,多么疯狂地举动!

但是我们不能让敌人得逞,必须要粉碎敌人的围攻。

坚守:红军誓死也要保住这个根据地,一定要坚持到底,这就叫“坚守”。

点评:读得意志坚定!

很有信心!一定会成功的!

储备足够的粮食:人是铁,饭是钢,要打败敌人,我们红军还要“储备足够的粮食。”

点评:储存的粮食真多呀!

粮食越多越好!

战士们够吃几个月了!

3、连起来读。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战士们去挑粮,朱德也去挑粮了,大家看朱德军长是怎么挑粮的?

三、学习第三小节。(怎么挑粮的?)。

1、出示图片:说说朱德是怎么去挑粮的?看看他的穿着打扮?(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引导看:箩筐里、额头汗珠、扁担。

读好:“满满一担粮食”

点评:是呀,箩筐里都快装不下了!

多沉哪,扁担都变弯了!真够多的。

3、读好这句话。

4、朱德和战士们挑粮容易吗?(不容易)。

5、为什么说他们挑粮不容易呢?出示句子。

交流:

(1)路远:五六十里  师解释,读好词语。

(2)山高路陡:(看山图)这山又高有直,爬山非常吃力。读好词语。

(3)想象说:大家在挑粮的时候可能会怎么样?

(4)揭示:非常难走。

(5)读好这句话。

过渡:虽然山高路陡,挑粮非常困难,可大家革命热情高涨,争着去挑粮,朱德军长也和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一同吃苦,这就叫同甘共苦,你们看,朱德还是走在最前面呢,这就叫身先士卒。多么感人的一幕呀!让我们读好它。

6、齐读。“从井冈山到……一块儿爬山。”

7、这么好的朱军长,战士们多么敬爱朱德同志呀!

8、出示:越发敬爱那为什么说大家越发敬爱他呢?出示句子,自由读。

9、交流:为什么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1)大家劝他不要去挑粮,他不肯,藏了扁担还连夜赶做一根。

(2)为什么劝他不要挑粮?(工作忙)朱德同志忙些什么?(自由说)。

(3)角色扮演:老师扮演朱德,学生演战士们来劝一劝朱德,让他不要去挑粮了。

(4)有没有劝住他?(没有)于是一位战士偷偷地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

师:对,“朱德记”就表示这根扁担是朱德的。

四、总结:

现在,这根扁担就珍藏在军事博物馆。过了这么70多年,当我们来到军事博物馆,看到朱德的扁担,我们还会想到朱德同志穿着草鞋、戴着斗笠,和战士们一起翻山越岭挑粮的感人画面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根特别的扁担“朱德的扁担”。(齐读)。

由于低年级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起步阶段,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因此产生的问题多数也是零散的,没有太多的探究价值。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为其逐步培养的。在教学《朱德的扁担》这一课时,我通过“多读课文”的方法,引导孩子自己感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旨在通过发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让学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而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难度似乎大了一点。因此,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介绍朱德这个人物以及他在课文中所处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再接着讲读重点段落(第三段)。表现朱德高贵品质的两个关键成语我是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感受,自己提问来突破这个重难点的。“以身作则”学生能在引导下,自己说出来,这使我十分兴奋。可见二年级的孩子知识面还是很宽阔的!“同甘共苦”通过一步一步地引导,也让学生在自己的“读”中逐渐感悟、理解和掌握。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目的是让学生不同的个体真正走进文本,获得与众不同的感悟,促进语文能力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训练,从而实现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篇十五

这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候的故事。朱德爷爷跟着战士们一起去山上挑粮,山很陡,也非常难走。他们穿着草鞋,山上的路上有很多小石子,只要踩上去,有可能就会扎进脚里。

朱德爷爷白天和战士们挑粮,夜里研究怎样消灭敌人。

战士们不让朱德爷爷再去挑粮,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可是,朱德爷爷又做了一根扁担,上面写着“朱德的扁担,不许乱拿。”大家看了,都很心疼朱德爷爷。

我要向朱德爷爷学习不怕吃苦以身作则的精神。我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一定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篇十六

今天,老师带着我们学习了《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

这是在红军长征时候发生的故事。在井冈山时,粮食缺乏,朱德爷爷就和战士下山去挑粮食。一路上要非常小心,稍不注意就要滚落山下。地上全是凹凸不平的石头,稍不注意也会把脚划伤。

朱德爷爷白天要和战士们一起挑粮食,晚上还要和同志们商量怎么跟敌人打仗。战士都特别心疼他,于是就把他的扁担给藏起来了。没想到朱德爷爷自己又做了一根扁担,而且上面还刻着字“朱德扁担,不准乱拿”。战士们都不好意思再拿他的扁担了。

朱德爷爷不怕苦不怕累,我也要向他学习。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83391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