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内容,是教师教学的依据。编写教案前,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教师在编写教案时,还应考虑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发展需求,设计相应的情感教育活动。
雏鹰之歌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乳、哺、涤、赞”邓子的字音,自觉地积累“风采、气概、哺育、源泉、依恋、荡涤、磅礴”等词语。
2、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结合有关资料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诗句的含义。
3、能体会诗歌表达的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的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诗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聊长江,激发情趣。
1同学们,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礼貌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这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河“长江”的风采。(指幻灯片说:这就是长江)。
2板书“长江”,你对长江有哪些了解,我们来交流一下。(用一句话来介绍长江某一方面的资料)。
3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灿烂礼貌;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有多少作家、作曲家赞美了它啊!这天,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我们来学习一下。(板书:之歌)。
4你明白这首歌吗你明白有关这首歌的什么。
这首歌的歌词豪放,歌声雄浑,唱出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也唱出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想不想欣赏一番(慢慢把音量放小,随着话语的结束伴奏旋律逐渐消失)。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边了解歌词边来欣赏这豪迈奔放的歌曲。(播放女高音独唱《长江之歌》)。
2听了这首歌,看了有关长江的这么多介绍,你不禁产生了怎样的想法、感受交流中相机引导:为长江而自豪,长江真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一齐来把课题读好。
3作者想赞美长江什么呢这天我们就来好好liuxue86.读读、品品,用你的眼睛去发现,用你的心灵去感受,只要你用心朗读体会,必须有满满的收获。
三、检查交流。
1首先,你要读好这些字的字音。(出示幻灯片)。
2你感受到了作者想赞美长江什么(自由交流总结: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板书:
无穷的源泉。
母亲的情怀。
3你还发现作者赞美了几次因此我们能够把课文分成几大部分。
4鼓励大家正确、流利、感情朗读,女生读第一部分,男生读第二部分。
四、带着问题学习探究。
1刚才大家读了课文,读得不错,我们读书就是就应这样,仔仔细细地读,认认真真地读,带着感情来读。在文中作者说——(引读)。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2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一)精读第一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指导朗读:先柔和,后有气概。
(3)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指导朗读:深情。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6)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
(二)精读第二节。
(1)默读第二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指导朗读第一句: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3)指导朗读。
(4)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5)指导朗读第2节。
(6)指导背诵第2节。
五、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引读:
你从——。
你向——。
你用——。
你用——。
3、朗读交流,读出赞美、自豪的情感。
六、总结背诵。
1全诗饱蘸赞美之情,讴歌了长江的外在特点和丰富内涵,引发我们无穷的遐思,震撼着我们的灵魂,陶冶了我们的情操。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背诵《长江之歌》。
2作业:练习写诗句:
你从——。
你向——。
你用——。
你用——。
雏鹰之歌教案设计篇二
我家住在竹楼上,青竹篱笆花围墙。
妈妈彩笔画风筝,爸爸巧手编箩筐。
傍晚山间笛声起,竹筒饭熟正飘香。
傣家儿女最爱竹,竹乡美名传四方。
教学目标:
背诵课文,了解傣家人的.生活。
积累一个常用的偏旁,通过带竹字头的字体会汉字表意的特点。
教学重点:
认字11个,写字7个。
教学难点:
练习运用学过偏旁推知字义,继续培养学生揣摩字形的习惯。
教具准备:
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复习导入。
2、开火车读卡片。
3、说说这些字为什么带草字头和木字旁。
二、新授。
2、自学第一部分内容。
(1)圈出自己暂时不会读的字或不理解的词。
(2)在小组里互相学习不认识的字。
(3)板书全文:红色的字为什么都带有竹字头?这些字表示的意思和竹子有关吗?
(4)记一记笛。
3、检查反馈。
4、学习第二部分内容比一比,组成词语。
(1)学生自已读一读。
(2)观察每组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小组内交流。
(4)说说它们的偏旁为什么不同。
(5)你用这些字还能组其它的词吗?
5、生字书写。
(1)观察生字是由竹字头和哪些字组成的。
(2)讨论笔画笔顺,观察竹字头的写法。重点指导笛。
学生独立写。
1、学生各自拼读音节。
2、填空,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三、展示。
把你在生活中抵到的带有草字头和木字旁的字介绍给大家认识。
板书设计:
笛
雏鹰之歌教案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4、了解傣家人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
2、有感情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2、前面我们旅游过风光秀丽的水乡,欣赏过风景迷人的小山村,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西双版纳美丽的竹乡---傣族,去聆听竹乡之歌。(板书课题)。
二、复习旧知。
1、挑战第一关:(挑战词语宝宝)。
2、挑战第二关:(挑战字宝宝)。
3、挑战第三关,(挑战聪明宝宝)。
配图欣赏篱笆、箩筐、竹筒饭。
4、挑战第四关:(挑战无敌手)。
三,读中悟,悟中读。
1、聪明的孩子人人爱自信的孩子人人夸,你们是一群极聪明有自信的孩子,很快就闯了关口。我们乘上飞机。转眼就来到了美丽的西双版纳,映入眼帘的是已经有1400多年的竹楼,(播放课件,欣赏图片)。
2、谁能从文中找出我家居住的位置的诗句呢?
3、孩子闭上眼,此刻我们就站在竹楼里,闻着竹香,听着远方传来傣家姑娘清脆的歌声,我们仿佛来到了仙境,这如诗如画的美景让我们陶醉,此时,作为傣族人是多么的高兴呀,多么的自豪,来耗子们,让我们带着高兴自豪的预期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4、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作为竹乡人,我们的生活是和柱子分不开的,请你用横线画出我们生活中和竹子有关的句子。
5、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家的风筝最漂亮,谁家的箩筐最精美,谁家的笛声让人翩翩起舞,谁家的竹筒饭让人口水直流。(采取不同形式朗读)。
6、傣族人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韵味他们居住在竹楼里,吃着竹筒饭,喝着竹筒酒,真是比神仙还逍遥,作为傣族儿女怎吗能不喜爱竹子,不喜爱自己的家乡呢?这正是“傣家儿女最爱竹,竹乡美名传四方。”
7、指导朗读。
8、美的课文,我们应该让它永远留在脑海里。应该怎吗做?(采取各种方式背诵)。
四、做写字操,学生字。
1、孩子们,课文读美了,也会背了,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做写字操吧。
2、学习“笛”字。
五、课后作业。
孩子们,我们灵宝也是一个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地方,课后请家长帮忙查查资料编写有关我们灵宝的儿歌来邀请傣族的小朋友来我们家乡旅游,好吗?孩子们,远处悠扬的葫芦丝声响起来了,让我们在这优美的乐曲声中结束我们的旅游吧。小朋友再见。
雏鹰之歌教案设计篇四
目标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目标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目标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喜欢阅读。
这是一组“木”字旁归类识字。把树木的名称集中在一首诗歌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树木的汉字,感知不同树木的名称。
对于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而言,一年级已经有了积累,他们已经积累了许多生字,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为了使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从而更好地识字。
1、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生字。
1、通过借助图形识字,交流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达到正确认识“梧、掌、疆”等15个生字。
2、通过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在田字格,达到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杨、桐、枫”等10个生字,认识“木”字旁。
3、通过听教师读课文,达到会写会认识生字。
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
环节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5分钟
活动一(5分钟)
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认读生字,识记生字13分钟
活动一(5分钟)
1、图文对照,认记生字。
看图读字:
1)出示生字卡片和实物图片,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指导学生说)
2)借助图片认读生字,并知道生字的意思。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正确组词。
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8分钟)
同桌合作认字:
同桌合作认读生字,互改对方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正确组词。
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学习生字,规范书写12分钟
活动一(12分钟)
1、小组合作,学写生字。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汇报交流
看清字形,注意间架结构和占位,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读生字10分钟
活动一(10分钟)
1、抢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2、开小火车读生字。
3、读课文。读准字音,读熟生字,能说出自己的愿望。
评价目标三
雏鹰之歌教案设计篇五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全诗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小节,写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部分即第二小节,写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联系上下文细细玩味,尤其是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呢?请同学们自由说说看。
4、放录音:《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
2、检查处学效果。
(1)出示词语:
乳汁哺育挽起荡涤尘埃灌溉奔去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互相交流。
1、出示生字:
乳汁哺挽涤埃灌溉。
2、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一些。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1、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
《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出示: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人母亲的情怀。
引读。
3、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4、交流:(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5、精读第1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3)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6)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
6、精读第2节。
(1)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5)指导背诵第2节。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雏鹰之歌教案设计篇六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香港。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是闻一多1925年3月在美国纽约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这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写作这组诗篇的时候,正值闻一多在美国纽约艺术学院留学期间。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将近三年的他,多次亲身体会到种族歧视的屈辱,他所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都激发起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加上三年背井离乡的经历,使他更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也使他更加深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因此,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一方面怀念和赞美祖国,一方面抒发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这组《七子之歌》就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写完《七子之歌》的第二天,闻一多就在写给好友梁实秋的信中将之称为“国家主义的呼声”。
之后不到两个月,也就是1925年5月,闻一多踏上了归国的旅程。他提前结束学业,就是为了早日投身到报效祖国的行列当中。6月1日,他乘坐的轮船停靠在上海码头,闻一多踏上了祖国的土地。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两天前这里刚刚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上海的马路上仍然血迹斑斑。一个满怀热情回国实现理想的青年就这样被巨大的失望乃至绝望所笼罩。7月4日,《现代评论》杂志上发表了闻一多回国后的第一组爱国诗作,其中,就有这组《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发表的时节,正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潮期。因此,一问世立刻就引起了强烈共鸣。诗人自己未曾预见的是,《七子之歌·澳门》在70多年后的今天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还被谱成歌曲,作为年12月20日迎接澳门终于回归祖国怀抱的主题歌广为传唱。
【alsace-lorraine】通译为洛林地区,位于法国东部浮士山脚下,普法战争中割让给德国,凡尔塞和约后归还。
雏鹰之歌教案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乳、哺、涤、赞”邓子的字音,自觉地积累“风采、气概、哺育、源泉、依恋、荡涤、磅礴”等词语。
2、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结合有关资料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诗句的含义。
3、能体会诗歌表达的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的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诗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聊长江,激发情趣。
1同学们,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河“长江”的风采。(指幻灯片说:这就是长江)。
2板书“长江”,你对长江有哪些了解,我们来交流一下。(用一句话来介绍长江某一方面的内容)。
3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有多少作家、作曲家赞美了它啊!今天,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我们来学习一下。(板书:之歌)。
4你知道这首歌吗?你知道有关这首歌的什么?
这首歌的歌词豪放,歌声雄浑,唱出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也唱出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想不想欣赏一番?(慢慢把音量放小,随着话语的`结束伴奏旋律逐渐消失)。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边了解歌词边来欣赏这豪迈奔放的歌曲。(播放女高音独唱《长江之歌》)。
2听了这首歌,看了有关长江的这么多介绍,你不禁产生了怎样的想法、感受?交流中相机引导:为长江而自豪,长江真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一起来把课题读好。
3作者想赞美长江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读读、品品,用你的眼睛去发现,用你的心灵去感受,只要你用心朗读体会,一定有满满的收获。
三、检查交流。
1首先,你要读好这些字的字音。(出示幻灯片)。
2你感受到了作者想赞美长江什么?(自由交流总结: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板书:
无穷的源泉。
母亲的情怀。
3你还发现作者赞美了几次?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大部分?
4鼓励大家正确、流利、感情朗读,女生读第一部分,男生读第二部分。
四、带着问题学习探究。
1刚才大家读了课文,读得不错,我们读书就是应该这样,仔仔细细地读,认认真真地读,带着感情来读。在文中作者说——(引读)。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2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一)精读第一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指导朗读:先柔和,后有气概。
(3)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指导朗读:深情。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6)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
(二)精读第二节。
(1)默读第二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指导朗读第一句: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3)指导朗读。
(4)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5)指导朗读第2节。
(6)指导背诵第2节。
五、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引读:你从——。
你向——。
你用——。
你用——。
3、朗读交流,读出赞美、自豪的情感。
六、总结背诵。
1全诗饱蘸赞美之情,讴歌了长江的外在特点和丰富内涵,引发我们无穷的遐思,震撼着我们的灵魂,陶冶了我们的情操。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背诵《长江之歌》。
2作业:练习写诗句:
你从——。
你向——。
你用——。
你用——。
背诵《长江之歌》。
广泛阅读,了解长江的变化,为我们的母亲河——长江描绘未来的宏伟蓝图。
雏鹰之歌教案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体会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读中领悟什么是雷锋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感悟,学习雷锋对人民的热爱,对事业的忠诚。对学习的执着和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表达对雷锋叔叔的崇敬之情。并读出诗歌的节奏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4~6节。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2、师生对话。
3、诗人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雷锋就是这样的人,一位普通的名人,他1940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不满7岁成了孤儿。在旧社会,他受尽苦难,新中国培育了他。19岁当上汽车兵,二十二岁的年轻生命在人们的心中成为定格。这位解放军中的普通战士,用短暂而平凡的一生为全国人民树立了好榜样,他身上的魅力不仅是无私奉献,不求索取的体现,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好诠释。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诗歌,思考: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
2、再读诗歌,勾划出你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里交流。
三、学习诗歌:
1、读了诗歌,这个二十二岁的年轻士兵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2、结合理解诗句中的“一滴水”、“刚展翅的鸟”、“才点亮的灯”、“刚敲响的鼓”来体会。
3、小组交流。
4、集体反馈。
(“一滴水”看出他的无私奉献;“刚展翅的鸟”看出他对党的忠诚;“才点亮的灯”看出他的好学上进,螺丝钉精神;“刚敲响的鼓”看出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点拨拓展:
a朗读段落。
b补充:你不为自己编歌曲,只为;。
你不为自己织罗衣,只为();。
你不为自己梳羽毛,只为();。
你不为个人留一滴泪,只为()……。
c朗读体会。
d拓展:你不为(),只为();。
你不为(),只为();。
你不为(),只为();。
你不为(),只为();。
6、朗读指导。
(1)师生配合读。
你,《国际歌》里的(一个音符);。
你,红旗上的(一根纤维);。
你,花丛中的(红花一瓣);。
你,浪花里(最清的一滴)。
(2)启发创作:
你,百花园中的();。
你,皇冠上();。
你,();。
你,()。
7、读完最后一个小节,你们体会到什么是“雷锋精神”了吗?
8、生互动发言。
9、师总结:任何社会都需要美好的`情操。雷锋精神穿越时空他有着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他的价值在于他把自己火热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
四、总结课文、
1、生自由读《雷锋日记》的精彩片段。
2、谈感受。
3、师导入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渡过:当他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懊悔,这样,当他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
——保尔.柯察金(摘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
4、请你写上一句心中的赞歌献给雷锋。
五、作业设计:
1、摘抄《雷锋日记》中的名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
2、请你运用你的灵感和才思,创作小诗《幸福从哪里来》。
板书设计:雷锋之歌他是:一滴水刚展翅的鸟才电亮的灯刚敲的鼓。
雏鹰之歌教案设计篇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主动思考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其乐于和参与电影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和特点。
2、能力培养:聆听《悍牛与牧童》这首动画音乐。能体验、领会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信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影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
了解电影音乐的主题思想,在乐曲中运用了人的声音和乐器混合在一起的效果,让学生体会其乐曲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
乐曲的背景简介、分析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短笛等。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分析法、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播放动画片《悍牛与牧童》的音乐。
1、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声音?(人声、笛声、牛叫、打击乐器。)。
2、根据对音乐的理解选配画面。
3、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音乐所表现的是什么情景?
思考:(1)壮汉们驯服不了牛时,音乐是如何表现的。(音乐极不协合,旋律出现了半音关系。)。
(2)牧童驯服了牛时,音乐又是如何变化的。(音乐平稳流畅,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音乐的表现选择画面,讲解音乐表现的特点,让学生真正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4、为什么只有牧童驯服了牛,说明什么道理呢?
(1)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人与动物要沟通,人要发解动物,爱护动物,带给我们最深的是人与动物、大自然间的和谐与质朴的关系。)。
(2)实践与创造。
看几段动画片片断,你觉得用什么音乐相配好?并作下列练习:
(3)课堂小结。
通过欣赏,电影音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多学习一些电影音乐,在以后的时间里再来探讨。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雏鹰之歌教案设计篇十
《竹乡之歌》是北师大版小学第二册新增的一首儿歌,编排在第十四单元《丁丁冬冬学识字》中,为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学习带有竹字头的字词,避免了以往归类识字时只有图、字的单调性,使识字教学更有趣味性和直观性。结合开放性语文学习的课题,以多样识字、趣味识字和自主识字为目的,我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了精心教学设计和教学,有了不少收获。
本课的第一个亮点是猜词游戏。对于“篱笆、彩笔、风筝、笛声、竹筒、箩筐”这几个词,学生有的非常熟悉,但有的一知半解,有的根本闻所未闻,为此我运用了猜词游戏,其一,游戏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无论什么游戏内容,只要摊上“游戏”这两个字,学生总会精神一振,兴趣盎然;其二,在说词中学生要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阅读体验,体现了大语文的新理念,同时还要组织语言,不能出现所说词中的字,需要思维的快速运动,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再者其他同学要边听边猜,还要想想自己可以怎么补充,培养了认真听讲且边听边想的好习惯;其三,游戏的奖励是观赏相应的`图片,图形与文字有机结合,在这个游戏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口、眼、耳、脑等各种器官,而且把识字教学与生活经验相联系,与图片资料相联系,与学生的语言积累相联系,体现了大语文的学习观。
本课的第二个亮点是学生的多样识字。俗话说,教无定法,学亦无定法。学生的识字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自由识字和自主识字,只要你喜欢,用什么方法都无所谓。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比一比、说一说,各种方法齐上阵,同一个字不同的角度,学得不亦乐乎,而且学得实在。
当然,世上本无完好无缺的课,比如学生的感情朗读还不是很到位,时间关系,为了展示课的完整性还有一部份生字没有学习,但只要每堂课学生都有收获,那其实也不必太在乎课上完了没有,反正未的还能再继续。
雏鹰之歌教案设计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感受并表现新疆音乐典型的节奏以及骑马的动作,了解并交流新疆的特产风景等,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新疆的热爱之情。
2.学生能用愉悦的声音演唱新疆民歌《牧童之歌》,并能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1.体会歌曲《牧童之歌》中小牧童的快乐,学会并表演歌曲《牧童之歌》。2.能明白不同的演唱形式,情绪速度和曲式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音乐感受.并进行大胆的尝试.
教材分析:
《牧童之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新疆民歌,它生动逼真地表现了牧童放牧时的喜悦心情,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人物形象。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自然小调式。前两个乐句节奏平稳,和歌词紧密结合,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基本上是一气呵成,特别是第三乐句以连续的xxx.x|xxx.x节奏和旋律三度模进,行程紧缩型的短句,于前面有着鲜明的对比,生动地描绘出小主人公骑马奔驰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疆的音乐风格。
你能为这首歌起一个恰当的名字吗?2.出示课题《牧童之歌》。
3.欣赏天山美景(边讲解边播放多媒体课件)。
三、节奏练习。
1.解决节奏难点。
2.初听音乐,跟随音乐合奏。3.对比节奏。
(1)出示,马蹄和xxx.x|xxx.x节奏型。(马蹄发生了什么变化?)。
(2)师:老师告诉你这个就是八分附点音符,用手势提示并弹舌练习。
师:第三x后面的小圆点叫附点。附点前的要唱的长一些,附点后的要唱的'短一些。
4.完整拍出歌曲的节奏型。
三、学唱歌曲。
1.复听歌曲。
2.出示歌谱。
(1)按节奏读词。
(2)用“啦啦啦”模唱歌曲旋律。
(3)对比八分附点音符和四分音符演唱区别。
四、歌曲表现1.舞蹈创作与表现。
过渡句:如此美丽的新疆大草原,如此可爱的小牧童,我们单单以歌声来表现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可以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那么就请你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一些富有新意的动作。
创编过程,教师提供一些有代表性的骑马动作:举鞭(扬鞭)加鞭挥鞭。
学生学跳并表演。师生共同表演。
2.加圆舞板、响板、串铃来表演。
3.乐器组、舞蹈组、合唱组来展示。
师小结: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使歌曲更丰富,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
五.教学小结: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民族地区都会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今天我们通过音乐了解了生存在不同地方牧童的生活,最后让我们也来学做一次小牧童,骑上马儿去放牧。学生在《牧童之歌》音乐中离开教室。
雏鹰之歌教案设计篇十二
教学要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傣家人的生活。在感悟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傣家人的生活,体会他们对竹,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二、复习旧知(利用“闯关”游戏,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三、读中悟,悟中读。
1.学习第一句。
(1)导语:同学们,来到美丽的竹乡,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各种各样的竹楼。
(2)媒体播放竹楼的图片。
(3)当学生陶醉其中时,让学生在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2.学习第三句。
(1)导语:傣家人不仅住在美丽的竹楼里,而且他们吃的饭也是用竹子煮出来的。
(2)你们吃过竹筒饭吗?好吃吗?
(3)播放各种各样的竹筒饭,人们享用竹筒饭时的模样。
(4)指名读这一句话。
(5)播放悠扬的竹笛声,让学生和着笛声有滋有味地进行朗读,同时也把傣家人的幸福生活记在心中。
3.学习第二句话。
(1)出示第二句话。读“风筝”、“箩筐”这两个词,知道这两种东西都是用竹子做成的。
(2)在美丽的竹楼上,妈妈正在画风筝,她画出了什么样的风筝呢?
(3)妈妈画出的风筝多漂亮啊!我们来夸夸妈妈吧!
(4)爸爸也没闲着,他正在编箩筐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他制作的箩筐吧。
(5)播放各种各样的箩筐,感受傣家的手之巧。
(6)读第二句话。
4.学习第四句话。
(1)教师导语:傣家人从小生活在竹乡中,他们的生活离不开竹子。
(2)播放傣家娃娃坐在竹篓中的情景及其生活情况,教师旁白。
(3)指导读:傣家儿女最爱竹”这句话。
(4)教师导语:傣家儿女最爱竹,他们还用自己的巧手,将竹子制作成许多富有特色的竹制品,让家乡的竹子和竹制品走出家乡。
(5)播放琳琅满目的竹制品。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
5.教师总结。
6.指导背诵。
四、写字。
1.学生观察“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示范书写。
3.学生练习。
雏鹰之歌教案设计篇十三
《水就是生命》是一篇说明文。作者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水的常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喝水的意义。说明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的道理。使我们不仅懂得了这些常识,更加懂得水在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从而自觉的保护水资源,为人类更加美好的生存作出自己应尽的义务。
教学目标。
1.通顺流利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8个生字,正确理解读写“粗制滥造、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水和人类的密切关系,体会说明文文字精炼,数据准确,说服力强的特点。
3.理解“水就是生命”,从小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懂得要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
4.初步了解写提纲笔记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水和人类的密切关系,理解“水就是生命”。
2.初步了解写提纲笔记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水的资料片,让学生体会水的美丽,水的激情,水在大自然中的重要地位和它的神奇魅力,并且让学生谈谈自己观看后的感受。(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水有关的课文。(板书、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到些什么?(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教师随机评价)刚才同学们就这个课题,谈了自己的看法。让我们看看从课文中能否有新的发现?(调动学生读书兴趣)。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出示生字词,指读,解释词语“不言自明、粗制滥造”等(注意分层次识字)。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精读课文,感悟文章特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1)自读思考。
(2)集体交流:
(帮助学生梳理出课文主要写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在人体中的作用;喝水的道理。)。
第二课时。
三、精读课文(续)。
2.自由读课文,将课文中有关水的内容记录下来。
3.重点研读课文的第二部分。
(1)出示:液、汗、泪、尿、泄,齐读这几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评价)。
这些都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它们又都和水有关系。
(2)水在我们的身体中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呢?请同学们再一次认真读书,划出有关语句。
(随学生回答,板书:化学师、运输兵、调节器、润滑剂、卫士)。
(3)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水是化学师、运输兵、调节器、润滑剂、卫士呢?一边读,一边划出有关的依据。并将自己的感受强烈的地方做好批注。
(4)集体交流。一边交流一边谈感受,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到水对人体的重要性。
(5)齐读第七自然段。
小结:的确,不吃饭可以坚持几十天,但是不喝水一个星期也活不成!水在我们的身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维持着我们的生命(板书:维持生命)所以我们要讲究饮水卫生。(板书)。
4.研读第三部分。
(1)讲究饮水卫生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加以注意呢?读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和同桌交流一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集体交流。(归纳板书)。
5.归纳提纲:
(1)学生对记录下来的课文中有关水的内容进行修改,试着归纳成提纲,在小组中交流。
(2)集体交流。将学生写的提纲与课后提供的提纲相对照找出不足。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并让学生明白写比较详细的提纲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具体的掌握内容要点)。
6.现在同学们已经成为研究水与人类关系的专家啦,有一位科技日报的记者,想采访一下专家们,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提纲进行对话。
(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补充资料,课外延伸。
1.补充课前学生搜集的水资源现状的资料。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水与人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可是当你听了刚才同学们交流的这些资料后,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吗?(学生畅所欲言)。
2.教师总结:水和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水就是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爱护水吧,否则,人类见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
(让学生懂得要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
五、书写生字。
学生自学,然后给大家当小老师讲解生字。
提示:比较形近字记住字形,如:溶(溶解)与熔(熔化)、榕(榕树),泄(排泄)与屉(抽屉),唾(唾液)与捶(捶打),惕(警惕)与踢(踢球),剂(剂量)与济(经济),疫(防疫)与役(兵役)等;“胃、尿”与字的意思相联系来记住字形。
作业:
1.写心得体会。
2.以“珍惜水资源”为主题办一份手抄报。
雏鹰之歌教案设计篇十四
一、本堂课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浪的形象及作者思想感情。
2、品读欣赏,在欣赏中把握诗文的节奏与美妙的意境。
3、借助想象,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4、模仿写作,在仿写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5、学后提升,在品味中享受爱的真谛以及对祖国的深情厚爱。
二、教学内容:
1.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浪之歌》诗中的形象及作者思想感情。
2.品读欣赏,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3.通过模仿写作,锻炼学生自由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三、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有一位诗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他就是纪伯伦。在他笔下,万物皆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纪伯伦的《组歌》中的第一首-----《浪之歌》,去感受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2、给下列加划线字注音。
炽热()祷词()执拗()。
俊俏()衷情()馈赠()。
憔悴()真谛()天穹()。
璀璨()镶嵌()。
翱翔()长吁短叹()。
千山万壑()。
3、走进作者。
黎巴嫩文坛骄子。
--纪伯伦。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和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另三首是《花之歌》、《美之歌》、《幸福之歌》,他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曾在诗《朦胧中的祖国》中,讴歌毕生苦恋的祖国:“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他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
4、图片欣赏(共15张图片)。
5、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是能让人陶醉。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并做填空:
----的浪如:一往情深的浪(如:热情洋溢\一往情深\无比忠诚\多情浪漫\温柔善良\痴情\缠绵\任性)。
6、美读课文。
读诗是一种高雅的情感体验活动,当我们在想象中进入诗中的意境,体悟到诗中美好的情韵而又能恰当运用朗读技巧用声音加以传达,这时,我们的心灵深处便会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
7、按下列步骤,练习朗读。
一读:重在整体感知诗中形象,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
二读: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顺畅,注意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等。
三读:重在进入情境。注意韵脚,注意语气的轻重抑扬,注意体现散文诗的抒情性。
海浪唱出了怎样的歌?
1-4节:海岸的情人,唱出难舍难分的炽热恋歌;
5-7节:人世间的守护神,唱出宽广博大的情歌。
8、回答下列问题。
(1)、诗中的海浪形象是极为感人的,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的热烈,爱的深沉。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试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海浪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的热烈,爱的深沉具体体现在:
(1)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许下忠诚的誓愿;
(2)傍晚,她为爱情唱着祈祷的诗篇。
(3)涨潮时,她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
(4)退潮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到情人的脚下。
(2)、面对海浪这诚挚炽烈的情爱,海岸是怎样表现的?
明确:海岸是异常感激的。把海浪紧紧地抱在怀中,亲吻她,还容忍她的任性。
明确:我与礁石同席对饮,我同它嘻嘻哈哈。
(5)、礁石也爱屋及乌吗?它又是如何回报浪的?
明确:它竟纹丝不动,它竟面无笑容。
(6)、对于礁石的这种态度,浪是怎样表现的呢?它退缩了吗?
明确:对礁石的这种态度,海浪感到伤感,苦恼。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但是她的恋情并没有因此而减退,也没有因此而动摇对爱情的信念,决心只要“一息尚存”就要这样消磨岁月。显示了海浪对爱情的无限忠诚。
(8)、再次听老师简介作者经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纪伯伦简介:纪伯伦虽然出生于黎巴嫩,具有阿拉伯血统,但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美国。他1883年出生,当时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所统治,12岁随母亲去美国谋生,在波士顿唐人街过着清贫的生活,15岁被送回故国学习阿拉伯古典文学,同时进修绘画,18岁因思想激进、创办呼吁民间疾苦、被认为带有叛逆性的刊物《真理》而被驱逐出境,重新返回美国家中。返美后仅一年多的时间,病魔先后夺去了他母亲、哥哥、小妹三位亲人。他以写文卖画为生,与为人剪裁缝衣的妹妹一起挣扎在金元帝国的底层。25岁得到贵人相助,为他申请到赴巴黎深造的奖学金,学习绘画,并得到罗丹等艺术大师的亲授与指点,3年后再次返美,并长期客居纽约,从事文学与绘画,直到48岁英年早逝。他一生在黎巴嫩待过15年,在法国2年,在美国生活了共31年,他的祖国------处于封建主义、殖民主义统治下的黎巴嫩------给予他的并不是很多。然而,这种因贫穷和统治阶级的罪恶而造成的与故土的别离,不仅没有淡化他对祖国的思恋,冷却他炽热的赤子深情。相反,他爱之更深,思之也更切,他除将海外流离的阿拉伯作家组织起来,共同为祖国独立和自由民主而抗争呼号,还常常在自己的诗作里,对祖国寄寓深厚的恋情。
明确:对山崖的这种态度,海浪感到伤感,苦恼。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但是她的恋情并没有因此而减退,也没有因此而动摇对爱情的信念,决心只要“一息尚存”就要这样消磨岁月。显示了海浪对爱情的无限忠诚。
这也正是诗人对祖国深厚情爱的反映。在这首散文诗中,作者借助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形象,曲折表达了她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9、填空。
(1)、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海面,坐在礁石上()星空时,我围绕她们();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的少女()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帮助他将衷情();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它竟(),我同它(),它竟()。我曾从海中托起过多少人的(),使他们从死里();我又从海底偷出过多少(),作为向美女丽人的()。
(2)、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惟有我();时而(),时而()。呜呼!彻夜不寐让我形容()。()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就是()。
(3)、这就是我的();这就是我()的工作。
10、合作探究:口头仿写训练。
朗读《浪之歌》第五节“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
要求运用“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我……”句式来说一段话。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要求说话要有一个中心,前后句连贯,衔接自然。
11、合人之情,入物之理。
在这首散文诗中,作者的想像是紧贴着浪的自然物理特征来展开的,你能找出例证吗?
12、插上想像的翅膀。
朗读《浪之歌》第五节“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我曾从海中托起过多少人的躯体,使他们从死里逃生;我又从海底偷出过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
如果你是文中的美人鱼、有情人、礁石、海难生还者、美女丽人,请你以“的浪,我想对你说”作开头对浪说一句或几句感谢的话。
13、品诗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通过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可以培养我们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品读这两首散文诗,可以从诗的形象,诗的语言,诗的修辞方式,诗的结构形式,诗的情感,诗的抒情方式等方面进行。
14、各抒己见。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选择其中一个角度认真品读,说一句或几句品析课文美点的话。《浪之歌》:“美在……”
提示:可以从诗的形象,诗的'语言,诗的修辞方式,诗的结构形式,诗的情感,诗的抒情方式等方面进行。
九、美读体验。
自选角度,品析课文的美点。(可以从诗的形象,诗的语言,诗的修辞方式,诗的结构形式,诗的情感,诗的抒情方式等方面进行。)。
(1)美在形象:在《浪之歌》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得热烈,爱得深沉,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分难舍。不仅如此,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还被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
(2)美在意蕴:意蕴,就是渗透在作品艺术形象中的理性内涵,是读者能够体味得到的作品内在的情感、灵魂、风骨、精神及某种人生精义。从《浪之歌》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因为爱着这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它的和谐,它的美。从中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应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
15、互动释疑。
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进行探究解疑。
16、模仿创作。
一粒沙、一棵树、一株草、一片云……都可能触动我们的情丝,引发我们的想象。请用第一人称,发挥丰富的想象,学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选取一物,以“_____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写一首散文诗,展现你对人生的思考。(200字以上)。
17、小结。
纪伯伦《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
18、延伸阅读:《花之歌》、《美之歌》、《幸福之歌》。
让我们拥有一双灵性的眼。
让我们拥有一颗灵性的心。
雏鹰之歌教案设计篇十五
活动目的:
1、用科学道理解释身边的现象。阅读科学家的故事,从中受到启发。
2、激发队员学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意识和对现代科技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收集材料,用科学道理解释身边的现象。
2、阅读科学家的故事。
3、各位队员准备节目。
活动过程:
中队长:全体起立,各小队整队,报告人数。(小队长向中队长报告。)中队长:报告中队辅导员,本中队原有少先队员56人,实到56人,报告完毕。主题中队会各项工作准备就绪,请参加我们的队会。
中队辅导员:接受你的报告,很高兴参加今天的队会,并预祝队会圆满成功。
中队长:全体立正,出旗、敬礼。(放出旗曲)礼毕。
中队长:唱队歌。
中队长:“四六”中队“拥抱科学”主题中队会现在开始。有请两位主持人。
主持人1:迎着灿烂的朝阳。
主持人2:迈开轻快的步伐。
1:跨世纪的一代新人,
2:插上科学的翅膀在天空自由飞翔。
1:科学为人类播下了充满希望的种子。
2:科学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1: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社会里,你们知道吗?(队员介绍身边的科学现象。)做小实验。(2个)。
2: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你们知道蒸汽机是谁发明的吗?(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1:你们知道哪些科学家的故事。(队员讲科学家的故事)(队员们课余时间阅读了许多科学家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他们。)。
2:是啊,科学是无穷无尽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科学小故事。《蚯蚓有眼睛吗?》和《录音机的`新发现》。
1:好的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科学技术的发现更是如此。
2: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肯动脑筋,勤于实践,也会有科学发明。将来也许还会成为一位科学家哟!现在让队员们一起来做“抢答题”。
1:队员们在这一环节中表现得非常出色。科学在不断发展,公元16世纪,一名叫元福的中国人想飞上太空。公元20**年10月15日,神州5号飞船,把杨利伟送上太空。“神州5号”有许多航天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还有许多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许多科学难关需要我们去攻破。为此,你该怎样做呢?(队员畅谈理想)。
1:队员们都说得很好。
合;让我们插上科学的翅膀。
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
从小热爱科学。
2;下面请欣赏诗歌“歌颂科学发展”
1:富民强国、振兴中华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愿望。
2:学习科技、发展生产力是我们每个队员的心声。
1:我们是未来的开拓者,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2:我们是新世纪的主人,善观察、勤思索、勇创新。
合:让我们插上科学的翅膀展翅翱翔,迎接新世纪的曙光。
最后;歌拌舞“雏鹰之歌”
中队长做队会决议:亲爱的队员们,通过今天的队会,我们知道了科学的重要性。我们离不开科学,让我们拥抱科学,从今天开始做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科学的好队员。
1;下面有请中队辅导员讲话。
队员们,今天的“拥抱科学”主题中队会开展得非常成功。我希望今后大家能努力学习,热爱科学,拥抱科学,去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呼号。
退队旗。
雏鹰之歌教案设计篇十六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资料提供者:黄秋瑾。
雏鹰之歌教案设计篇十七
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革命英雄以及革命英雄的英雄事迹,进一步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让学生知道应该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教育学生向革命烈士学习,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从小树立服务意识,好好学习,为祖国争光,为社会效力,在学习中争当文明好少年、争做时代先锋。
活动形式:讲故事、朗诵、相声、歌曲演唱等。
活动准备:节目排演,收集有关资料。
主持人:郭昕睿李佳豪。
一、整理队伍。
1、中队长:全体立正,各小队整队,清点人数。(小队长: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
2、各小队长报告中队长。
3、中队长:接受你的报告,请归队。
4、中队长:报告辅导员,四(3)中队原有58人,实到58人,报告完毕,请指示。
5、辅导员:接受你的报告,活动按中队委的计划进行,祝活动圆满成功。
二、主持人宣布主题中队会开始。
三、出旗、敬礼
四、唱队歌。
指挥员上前,敬礼,稍后起势。
五、中队长讲话。
六、宣布队会活动开始,进行活动。
(女)敬爱的老师、
(男)亲爱的同学们。
(齐)大家好!
(女)又是一年清明节,今天,我们四年3班的全体师生,带着浓浓的敬意,在这里,缅怀英烈!
男:春风送花表哀思,青松滴翠寄深情。
女:无限哀思无限情,清明时节祭英雄。
男: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少革命先烈长眠于地下。
女:历史不会忘记他们,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我们更不会忘记他们。
男:宁师附小“缅怀先烈”主题队会。
合:现在开始!
1、英烈事迹系列故事。
巧入魔窟中你们沉着机警,饥寒交迫下你们笑对人生,
为了迎接新中国的黎明,你们无私无畏,舍身救国。
请听英烈事迹系列故事:《夏明翰的'故事》、《刘胡兰的故事》、《张高谦的故事》。
2、相声《咱爸爸的故事》。
3、《歌唱二小放牛郎》。
4、《唱赞歌颂英雄》。
男:历史刻在石头上的记录可以随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失,但刻在人们头脑中的记忆却永远清晰。
女:有形的纪念碑可能会垮掉,但人们心里的纪念碑却永远屹立。
男:请听诗歌朗诵《英雄赞歌》。
5、女:今天,我们以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名义承诺:
男:我们心有大志,勇敢坚贞,学习英雄追求真理的信念,
女:我们知难而上,勇敢攀登,学习英雄不屈不挠的意志,
男;我们胸怀祖国,壮志凌云,学习英雄无私无畏的志气,
女:我们不怕风浪,争做蓝天雄鹰,学习英雄战胜困难的勇气,
合: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告慰烈士忠魂!
七、中队辅导员讲话总结。
中队长: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中队辅导员老师讲话,掌声欢迎。
八、呼号(辅导员领呼:“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少先队员回答:“时刻准备着!”)。
中队长:全体队员立正,呼号。
中队辅导员: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全体队员:时刻准备着!
九、退旗。(全体队员向队旗敬礼,队旗退场)
四(3)中队的“缅怀先烈争当先锋”中队活动圆满结束,退旗,敬礼!
雏鹰之歌教案设计篇十八
6、齐读“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出示课件------背景资料这是全文的中心句,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坚定的声音,文中的“海岸”,也就成为祖国的象征。诗人把守护祖国和人民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当作一生的追求,从而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恋和保卫祖国的决心。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7、《浪之歌》中塑造的海浪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海浪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的影子,诗人是人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8、全诗采用了第几人称的写作手法?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第一人称,拟人。八、说自已想说的话:--------出示课件海浪对海岸一往情深,难舍难分,日夜守护。海浪是诗人的化身。海浪对祖国那份炽热的恋情和保卫祖国的决心,让我们深深感动。此情此景,你想对“海浪”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学生伴随音乐构思。九、课堂总结:海浪,你对海岸一往情深。白天,你与海岸相拥相依,难舍难分;夜晚,你彻夜不寐,陪伴在海岸的身旁。这就是你的生活,这就是你的工作。海浪,你是世间万物的博爱,你是人世间的守护者。我们也要像你一样,永远热爱我们的祖国,永远保卫我们的家园,保卫我们的祖国。同学们!让我们接过诗人手中那爱与美的旗帜,用青春的力量继续传扬吧!十二、作业布置:--------出示课件“红烛、露珠、泥土、浪花------”,生活中,很多的“物”往往被拿来比喻某类人,请选定你熟悉的某“物”写一篇喻人的文章,题目自拟。点拔:“写物喻人”的文章构思的着眼点就是由物及人------在对某种事物进行描述之后,引出对某一类人的评赞,以“泥土为例,你可以先深情地吟唱泥土,赞扬它的朴素、无私、博大,最后通过联想,将泥土与“农民”进行勾连,从而明写“泥土”而实歌“农民”,使文章有深长的意味。十三、板书设计::浪之歌散文诗纪伯伦第一人称拟人手法难舍难分人间世界的守护者海浪情人海岸热爱、保卫祖国日夜守护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849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