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流行唱法论文(汇总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7 13:31:12
声乐流行唱法论文(汇总19篇)
时间:2023-12-07 13:31:12     小编:温柔雨

壁球是一项集身体力量和灵活性于一体的运动项目。怎样才能撰写一份引人入胜的工作总结?以下是一些相关的总结范文,供您参考。

声乐流行唱法论文篇一

声乐即人声演唱,声乐教学包括美声和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按字面意思即优美的声音,即唱法本身就涵盖了优美的特点。民族唱法,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根植与本土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点,产生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地域风格的歌唱形式;由于我国民族众多,涵盖的民歌也是多种多样,因此民族唱法更具有多样性。声乐发展至今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是中国现代声乐的两大重要标志,同时两种唱法本质区别较大,教学如果能将两种唱法有机融合,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效。

一、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对比差异。

1、气息运行的异同。

声乐,是由人声来演唱表达情感的音乐形式。声乐教学不管是美声还是民族唱法都需气息的运用。中国唐代音乐文献《乐府杂录》中说:“善于歌者必先调其气”,可见气息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两种唱法中共同需要严格练习的。民族唱法,气息运用讲究从中腹部(丹田)酝酿,胸腔而发。美声唱法,气息却是由胸腔和腹部共同呼出。教学中有专业三点强调,即印堂、横膈膜、下腹部这三点,就是歌唱中气息运行呼出的关键。实际演唱中,民族唱法教学强调唱出细致清晰的单线型声音,即重视气息和声音的一致性,而美声唱法则重视气息的保留和存储,强调尽量能用最少的声息发出最动听的声音,演唱中关键在于气息的呼出,配合协调声门,让气息平缓而舒畅。所以说,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都强调气息的运行与呼出,强调腹腔对于气息的把握与控制,只是在实际声门呼出,最后形成的声音效果上存在很大差异。

民族唱法重视声音的线性流出,强调声音的强度与清晰度,气息运行期望达到的效果是歌唱情感、歌词、音乐的交汇,展现出民族独具特色的唱法音调。美声唱法始终重视声音发出后的优美度和动听度,所以在运气方面大多予以保留,并不在意声音是否清晰,是否具有线性凝聚力,只要气息能够顺畅的在声腔中流动,让气息运行下的唱词展现出优美的表现形式即可。所以从最终声音效果上看,美声唱法的气息较深厚,声音柔美、饱满且稍显松散,重视共鸣,善于将唱词与气息运行交汇合成,通过气息运行表现唱法的整体共鸣之美。而比较民族唱法,声音铿锵有力,气息强且浅,声音明朗且冲击力度大,声音效果亮、薄,真声频繁,气息运行抒发快且相对彻底,带来的是直接而透彻的听觉体验。此外,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语气上也有很大差别。民族唱法语气相对多变,不拘泥于一种固定音调,气息运行多变,有提气、歇气、换气等。美声唱法要求唱词不允许被语气打破,基本就是按照曲调转变,乐句的分句来换气。

2、嗓音运用的异同。

嗓音运用是整体声乐教学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其重点在于嗓音的运动方式,强调嗓音的'运用技巧。不论民族方法和美声唱法,声音都是由人体的咽喉器官流出,只是流出方式上两者还是有着显著差异的。民族唱法具有悠远的历史,形成过程中受地域文化、生活习俗等,特别是受民间戏曲和说唱艺术的影响非常之深;所以不同地域在唱法风格上有着显著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又在固定范围内,都有着单纯、直接、铿锵有力的特色,彰显我国整体民族共同的文化信仰。民族唱法共鸣教窄,声音单纯,一般唱词明朗,情感鲜明而直接,歌唱特色亮、脆,歌唱效果、柔,嗓音流出真声较多。美声唱法重视嗓音流出的技巧,一般嗓音力度稍弱,气息有所保留,配合嗓音部分的气息都是对应合理划分的,以便能够在完美的气息配合下发出最为动听的声音。美声唱法为确保嗓音发出较为清晰、圆润、松弛,一般会将喉头位置放低,强调声音流出靠近口腔上方,实现宽广、统一的音域开拓,歌唱情感表达是贯穿、连续的。另外,在嗓音的运用上民族唱法有一个有别与于美声唱法的特色之处。民族唱法具有“润腔”的独特技巧,润腔过程一般带有演唱者的表情传达,体现出演唱者的主观刻意技巧添加,是民族唱法情感表达的直接性的鲜明特色。润腔技巧的表现过程一般带有颤抖、连滑,伴随假唱,在各种民族歌曲中随处可见,若缺少润腔技巧,即会失去民族唱法的灵魂特征。润腔是民族唱法有别与美声唱法的独特之处。

3、共鸣展现的异同。

美声唱法的共鸣之处在于整体统一,整体统一的共鸣效果能够最大化的将声音传达,提高演唱者的嗓音的穿透力,最大提高美声唱法的表现效果。声乐教学中对于美声唱法的共鸣训练尤为重视,通过口腔的打开,最大化提高共鸣展现空间,因此对于咽喉部的运动要求非常细致。头腔共鸣是美声唱法展现共鸣效果的最基本方式,头腔共鸣能够将嗓音聚集高位置产生面罩共鸣,使得整体嗓音具有高度的穿透力和悠远的传播距离,声音效果更加饱满、圆润。民族唱法的共鸣主要是其民族音乐文化和音乐审美决定的,因此每种民族唱法的共鸣效果都有其特定性。大体上民族唱法共鸣多表现在局部,展现方式大多是口腔共鸣和鼻咽腔共鸣,有别于美声唱法的胸腔共鸣。民族唱法的局部共鸣特色使得整体的民族歌曲演唱各部分间会有鲜明的对比效果,强化了歌曲艺术的跌宕起伏感,提高了演唱情感的表达张力。民族唱法发声嗓音很多出力与鼻咽腔,使得嗓音流出前倾,表现出的嗓音明朗、敞亮,柔和而妩媚,唱词随曲调自由切换,不刻意追求气息与嗓音的配合度,而侧重在嗓音流出的张力,使得嗓音共鸣展现方式富有戏剧性感染力。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共鸣在表现方式和唱法技巧上虽有明显不同,但是两者追求的共鸣意义和共鸣效果却是共通的。两者共鸣展现技巧、共鸣汇集位置在认识上具有共通性,同时表现共鸣效果的嗓音流出技巧方面也有很多理论相通性。

二、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方式。

1、从声乐观念上融合美声和民族唱法。

声乐教学不只局限于演唱技巧和演唱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舞台演唱表演能力。声乐舞台表演能力不仅是舞台演唱过程中演唱能力和演唱技巧的表达,同时需要学生具有足够的舞台表演组织和演唱排练组织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都是需要具体的声乐课堂给予足够的教学培养,教学培养的指导理念便是树立学生正确的声乐观。声乐观念是所有学习声乐艺术的人必须有的对于声乐艺术的基本价值观念,它的本质是个人对于声乐艺术的爱好,表现个人对于声乐艺术的探索精神和目标追求。目前声乐教学普遍存在两种极端现象,即喜爱民族唱法的学生对于美声唱法毫无借鉴,更没有融合意识,只是单纯局限在民族唱法教学本身的规范要求上,反复练唱那几种固定形式和技巧,封死了民族声乐的发展空间,使得学习单调而枯燥。另外喜爱美声唱法的学生同样有这种现象,学生使用始终辗转在美声唱法的嗓音技巧和共鸣表现上,很少涉猎民族唱法领域,美声唱法也固封在领域,得不到发展和革新。这种现象使得声乐教学想要将两种唱法顺利的融合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声乐观念入手,教导学生理性辩证看待每种唱法,认识到每种唱法都有其不可忽视的优势和不可避免的缺陷,从而进一步认识唱法融合带来的声乐综合演唱效果的提升。所以声乐教学必须要求学生同时具备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技巧和能力。

2、从技巧借鉴上融合美声和民族唱法。

声乐教学属于音乐文化传播范畴,所以教学内容本质上存在地域文化差异。美声唱法源自于欧美,唱法的灵魂就是表现美感,因此对歌唱效果的动听度要求极高,演唱效果追求灵动曼妙,极富艺术性,往往有华而不实的空洞。我国民族唱法体现的是各个民族在悠久的历史文化影响下结合生活劳作,表达出一种最直接真挚感情,所以唱法表现的直接生动,追求给听众最真切直白的情感传达,要求歌唱效果必须明朗透彻、生活气息浓厚,不过往往有肤浅的世俗之嫌。两种唱法的融合将会各自弥补单一唱法的单薄寡淡,给声乐注入不一样的灵魂和活力,因此融合教学应从两种唱法的技巧上相互借鉴,深入开发融入应用领域,这种教学理念可以作为各大高校声乐教学的一个主要教学方向。美声唱法毕竟和民族唱法虽有诸多差异,但是融合教学只要摸清其中的有效切入点,找出具体融合方式,就可以更好的实施。目前各大高校已经给出了具体的声乐教学改革方向,要求美声唱法的必须加强民族风格的投入,而民族唱法必须重视声乐美感的提升,所以这样的改革方向也给声乐教学关于两种唱法的融合带来明确的教学方法指导,便于实施两种唱法技巧上的相互借鉴,实现整体的教学目标。

三、结束语。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各有利弊,高校提出两种唱法融合的教学模式确实从源头解决了各自唱法单一的缺陷。不过两种唱法作为整体声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只有完全教会学生各自唱法的基本理论和技巧,才有机会进一步融合贯通。

参考文献。

[1]耿俊超.试析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03):90.

[3]张海强.微探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的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7(35):206.

作者:向章元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声乐流行唱法论文篇二

摘要:鉴于我国民族音乐和高校声乐的发展现状,将二者进行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对于学生了解民族文化,推进声乐教学来说,有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大歌剧;高校;声乐教学;融合。

我国民族音乐内涵相当丰富,包含着非常多的民族文化元素。但目前的高校声乐教学中还没有非常重视这一部分的教学。因此,加强高校声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对于音乐的发展与文化的发展而言,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背景与状况。

(一)民族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和现状。在我国民间音乐艺术中,存在着大量的小调、民歌等,这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我国音乐的特色性。当前,由于我国民族音乐的极大发展,人们对它的喜欢程度在不断提高。并且,民族音乐也在通过各种舞台或形式,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民族音乐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它具备优美的旋律,非常动听。而且还具备非常强的民族或地方特色,给人较为新颖的感受。同时,民族音乐也属于我们国家和人民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在美。无论从审美、欣赏还是流传的角度来讲,都具有非常高的价值。(二)民族音乐发展的教育现状。在当前的高校声乐教学中,民族音乐并没有被当成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反倒是西洋美声唱法成了主角。然而,民族音乐也具备一些区域性或者说地方性特点。在我国现代音乐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起步晚,导致主流音乐的发展速度和流行程度远远超过民族音乐。尽管有个别高校提倡通俗与民族唱法,但不少音乐教师与学生仍然不太重视,觉得这样的唱法科学性不足。而在目前很多高校的声乐教学排序方面,民族语通俗唱法依然是排在美声之后,这也是民族音乐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一)有助于推动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我们国家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和对话进一步加强,也包括文化的交流。这导致西方国家各方面的文化不断涌入国内,对国内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影响。由于当代大学生长期受到西方文化的感染,已经在思想观念甚至价值观念上都发生了一些改变,这些改变是西方文化影响的结果,导致他们对西方文化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此外,这种情况也大量存在于教学工作者身上。有鉴于此,将民族音乐融合到高校声乐教学内容当中,既能够为高校声乐教学注入新鲜元素,也能促进更多的能够体现我国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被创作出来。这对激发高校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促进作用,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推动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积极发展。在目前的高校声乐教学中,尽管所拥有的教学资源相当丰富,但是创新意识缺少却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部分声乐教学者由于专业素养等方面的因素,在进行民族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非常准确的把握声乐教学的内在精髓,或者抓不住民族声乐的精华所在。这些都导致他们无法找到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将丰富的民族音乐知识传授给学生,这使得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从这个层面来讲,将民族音乐融入到高校声乐教学,能够是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民族文化,重视民族音乐。并且能够从民族音乐中得到一些新的想法或者灵感,使高校声乐教学展现出其独特和多样的一面,从而不断向前发展。

(三)促进创新型音乐人才的产生。目前,我国音乐正在迅速发展中。在这样的形势下,对高校声乐教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它要求高校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音乐人才,主要是创新型音乐人才。借助创新型人才的音乐才能,丰富音乐发展的元素,这也符合音乐的多样性和音乐多元化发展的要求。我国民族音乐融合到高校声乐教学中,能够改变高校声乐教学中单一的西方声乐教学模式。在丰富声乐教学的同时,促进新型教学理念的产生,让学生能够见识到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拓展自身视野,从而具备发现新问题的能力。这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声乐观念,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推陈出新,促进创新型音乐人才的产生。

(一)建立一支声乐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我国民族音乐想要融合到声乐教学首先需要得到教师队伍的认可与重视。这样,民族音乐才能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得到有力的推广和普及,并形成对高校学生的积极影响。[3]因此,一支声乐素养较高的师资团队对于民族音乐的融合而言,显得非常重要。对于高校声乐教学的教师来讲,不仅需要专业的声乐文化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且能够从这些经验中去发现新的一些技巧,比如适合学生在民族音乐方面演唱的内容。同时,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的音乐都具有自己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教师应当多下功夫,对不同的民族音乐进行研究分析,吸取其中的精华部分,找到它们与主流音乐教学的共同之处以及切入点。并根据学生能力和特点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利于学生声乐方面发展的方案,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除此之外,声乐教师还应该妥善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和设备,比如多媒体等,借此来丰富教学方式和内容,为声乐教学课堂带来活力,也使自身掌握更多的教学手段,努力成为一名专业的、声乐素养高的、师德师风过硬的教师。

(二)构建民族特色课程体系。对于高校声乐教学,除了民族音乐的理论知识教学外,还需进行一定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生活中去验证、创造,并发现问题。[2]这样的实践教学经历,能够帮助学生将自己从书本带到真实的创作中去体验,为今后的创作和演出打下必要的基础。这就要求高校声乐教学构建一套较为完整的民族特色课程体系,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民族音乐学习实践平台。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当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组织一些活动,帮助学生进行民族采风。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学习压力,还能够切实体会到不同民族的特色与文化,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现实材料,为日后的创作及演唱积累经验。另外,高校声乐教学中,声乐教材也具备这相当高的价值。声乐教师不能忽略教材的作用,相反地,更应该充分使用教材,挖掘其中的音乐价值,结合民族音乐,构建起一套完善的民族特色声乐课程体系,将校园特色和民族音乐文化充分展现出来。有鉴于此,高校声乐教学课程就应当结合当地或者相邻的少数民族特色,在进行声乐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展现学校的声乐教学优势与特色,培养特色人才,为高校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三)民族音乐的融入需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专业素养高的教师,还需要借助现代化科学技术来辅助教学。声乐教师根据声乐课程的情况,准备相应的一些原唱资料。这样,学生在听这些原唱资料的时候,能够从歌声和韵律中感受和捕捉民族文化元素,从而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理解,产生出一定的灵感。比如,在歌曲《珠穆朗玛》播放的时候,将事先制作好的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看。视频中高大巍峨、白雪皑皑的珠穆朗玛峰耸入云霄,加上歌曲的'高昂激扬,将学生的心神带到珠穆朗玛,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民族文化中的美。从而,有助于学生在更深层的意义上去感受民族文化给音乐带来的改变,为今后的音乐灵感打下理念基础。除此以外,教师还应向学生分析民族和西方唱法,并将两种长发需要注意的事项讲述出来,如此一来,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妥善运用,能够加快民族音乐与高校教学的融合。

(四)培养学生传播音乐文化的能力。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不论是提高声乐教学质量,还是提高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素养,其最终目的都是为社会大众培养符合要求的声乐人才,并服务于社会大众。就这点看来,一位在声乐方面的优秀人才,不仅要具备高超的技巧,还要与时俱进,符合社会大众的要求。这样,才能够在声乐道路上越走越远。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时刻重视学生声乐情操的培养。有主与学生在今后的成长和发展道路上,更好地利用自己的音乐才能,服务于社会大众。从另一个层面来看,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也是相当重要的,这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音乐,对于声乐教学与民族音乐的融合具有推动作用。[1]另外,还应当优化教学结构。因为高校声乐培养的目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声乐知识和技巧的培养,而是要求学生能够在知识的学习中综合全面地发展,提高学生学习声乐文化服务于社会大众的意识。

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已经不能够单纯地把声乐教学当成一门普通高校课程来对待了。如果是这种观念,将无益于高校声乐的发展。目前的声乐教学中,还不太重视民族音乐,这对于我国文化和音乐大家庭来说都是一大损失,也是不合理的。我国民族音乐由于民族的多样性,地方特色呈多样化趋势,使得它具备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将我国民族音乐融合到高校声乐教学中,这有助于高校学生进一步了解各民族文化,并且能够极大地丰富音乐知识的构成。学生在民族音乐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起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最终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3]张永全.高校声乐教学与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与发展[j].艺术科技,2015,07:274.

声乐流行唱法论文篇三

(一)创设良好、和谐、亲切的教学氛围。

(二)以亲切和蔼的教态、启发式的教法来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我们要寻求孩子们生活中“通俗化”的东西,来讲解那些对于他们这个年龄段还比较抽象的钢琴技术。亲切、和蔼的态度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孩子学钢琴的积极性。钢琴教学的课堂应是以规范严谨的要求为前提去营造亲切、和谐的课堂氛围,对于一些出现在孩子身上的错误弹奏方法,根治的途径就是规范。

(三)教授孩子钢琴技巧的同时,一定要训练孩子们的视、唱、听钢琴学习是一种融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复杂活动,在重视技术训练的同时,应特别法重视、唱、听的同步训练。

1、“视”即视谱,眼睛看谱和手指弹奏是一种不可分离的、需要同步进行的智能训练。如果不能坚持看谱弹奏,触键时就会越来越依赖于视觉的引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视奏能力就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视谱能力和弹奏能力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不良后果。坚持看谱不但能够更快地提高视谱能力,而且会使手指对键盘的位置日趋熟悉,逐渐达到心中有数、手位准确。长期坚持下去,就会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视奏能力,并且能够准确、流畅地弹奏出未接触过的曲目。

2.“唱”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弹琴者掌握音准的能力,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要以唱为手段,逐渐培养弹琴者内心的乐感、美感和歌唱的感觉,以便于真正地体会到什么是“歌唱般的弹奏”,从而准确、贴切地表现内心的感受,展现音乐的美。

3.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无论是唱出或奏出的音乐,都是通过听觉来感受和评判的。一个钢琴学习者练习效果如何,演奏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认真、仔细地倾听自己的演奏。因此,学琴之初,教师就应该强调“听”的重要性,引导儿童主动倾听自己的弹奏,养成听的习惯。另外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听要注意听,有意识地去听,就能发现因粗心而弹出的不顺耳不和谐的音,这样在及时改正的同时也能发现怎么样弹好听,从而引导自己去发现和追求优美的音色、音质。有了对音色、音质的追求,才能弹奏出优美动听、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音乐。视、唱、听在钢琴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在钢琴教学中应加强对这三方面的同步训练,三者缺一不可,哪一方面都不容忽视。

二、如何克服练琴时遇到的困难。

练琴时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事情,特别是初学钢琴的儿童,这会严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这时我们应该冷静地分析造成困难的原因,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一般来说钢琴练习中的困难有以下三种:第一种足技术方面的,遇到技术难关的原因,可能是以前的技术准备不够,在学习新技术的时候由于准备不够而难以掌握。遇到这样的问题,就要先解决以前技术准备不足的`问题。第二种是心理方面的原因。由于心理上的过度紧张,使得演奏某个共有很强技术性的片段时,总是不能突破。这时要让自己放松下来而且要有足够克服困难的耐心和毅力的精神准备。第三种是既有技术上的问题,又有心理上的问题。这就需要该准备提高技术的提高技术,该解除心理紧张的解除心理紧张。

当孩子们从老师那里学到新知识时,他们应该在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下,仔细分析这些曲子,找到练习的目的和解决困难的方法,有针对性地练习,这样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不会乱了方寸,使自己的练习变得有效果、有效率。

三、给家长的一些建议。

1、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学琴跟吃饭睡觉一样巫要。2、家长要把握好孩子学琴的尺度。3.给孩子一个学琴的良好环境。4.生活中对孩子的非智力方面进行培养。5.不要把学钢琴当作对孩子职业道路的选择。

教师应使家长明确,以音乐为职业,以钢琴为职业的选择,本无可非议。但不顾孩子适合与否,不考虑客观实际而严厉苛求孩子,不应成为主导动机。对此,家长一定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综合考虑,正确对待。儿童在钢琴的学习当中,家长具有垂韭的作用,正确认识钢琴学习是必要的课前准备。要以来养素质、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习惯、增长知识、激励进取、锻炼意志、锤炼品格为大目标,同时在启蒙阶段,家长要配合教师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和影响,要规范教学。以上是我针对在钢琴教学中出现的常见现象的一些阐释。儿童学习钢琴的目的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对此,还需要钢琴教师的不断探索,为音乐事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新生力量。

声乐流行唱法论文篇四

自美声唱法传入我国,我国声乐艺术也走向了多样化的发展道路,美声唱法有着其独特的特点,美声唱法与我国民族音乐也逐渐有了互融的趋势,使得美声唱法民族化具有了一定的教学研究价值。在声乐教学中,讲到学生如何进行美声唱法,在声乐中应用美声唱法民族化可以更好地引导学会发展声乐,传播音乐文化。

美声唱法起源于欧洲,它要求歌唱者用半分力量来演唱,歌唱者用美声演唱时,从丹田的位置发出气息,使声音头的上部自由地放送出来。美声唱法讲究声音的“空”、“通”、“送”。“空”是强调共鸣,要求演唱者充分发挥自己身体上可以利用的共鸣腔的作用,如头腔、口腔、胸腔等等,通过共鸣使声音得到放大和美化;“通”是指声音贯通,演唱者的整个身体尤如。歌唱者在用美声演唱时,歌唱者是通过真假声混用,使腔体产生共鸣。而美声唱法的共鸣位置较高,一般在鼻腔以上,声音结实、明亮,气息深厚,音量较大,而要想产生共鸣效果,对歌唱者的功底要求非常高。

我国传统声乐演唱在行腔、吐字、运气等方面有着自己堵塞的理论体系,大致可分为传统的民间唱法、戏曲唱法和曲艺三种类型。而不同的民族,又有着不同的演唱方法和风格。在声乐体系中,美声唱法以及其科学的发音方式逐渐成为衡量声乐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美声唱法是一种迫来品,美声唱法的传入给我国民族声乐文化艺术带来了一定的冲击。然而我国民族声乐与西方声乐在审美观官、演唱方法上等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开始撼动我国民族声乐的生存地位。在这样的环境下,美声唱法民族化的焦旭研究十必要。我国民族声乐融合了我国民族文化,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加大美声唱法民族化的应用于教学研究既可以实现美声唱法与我国民族声乐文化的融合,创作出更多的音乐作品,同时也有助于发扬我国民族声乐文化,使得我国民族声乐文化走向世界[1]。

(一)美声唱法民族风格。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风格特点,这些民族风格、文化运用到声乐演唱中能够更好地展现声乐艺术魅力。而美声唱法毕竟属于外来文化,在声乐教学中,要注重美声唱法民族化的风格应用。在作品鉴赏时,要求学生学习这些声乐作品必须掌握好各类作品语言风格,要全面的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要掌握作品演唱的精髓。如江南地区的歌曲,江南的歌曲比较流畅、秀丽、旋律跳动较少,在在演唱江南风格的.作品是,除了要了解江南作品风格,同时还要在语言上进行训练,了解它的风格韵味,从而将江南的那种韵味完美的展现出来。故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让学生多看、多听、多唱,了解不同民族风格韵味在声乐中的表现手法,从而将民族化的特征更好地展现出来。

(二)美声唱法民族化吐字。

美声唱法讲究声音的“空”、“通”、“送”,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加强学生声音的训练,让学生掌握美声发声技巧即可。而我国语言是由拼音组合起来的,而拼音又分声母和韵母、辅音和元音,韵母又分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再加上拼音有着较多的同音字。故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会学生科学的发生方法,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语言的运用,要求学生吐字做到“字正腔圆”,从而发出清晰的字。在连声过程中,要按普通话的标准把每一个字用美声的方法应用到演唱当中去,从而更好地引起观众的共鸣[2]。

(三)美声唱法民族的表演。

演唱与表演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科的,在声乐表演中,不仅要求表演者具备一定的演唱功底,同时要必须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美声唱法要求做到共鸣,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好学生的发生练习、呼吸训练教育,让学生具备专业的美声唱法。而我国民族多样,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表演艺术,在声乐教学中,要加强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让学生具备丰富的音乐基础知识,让学生熟悉民族表演艺术,让学生学会弹、拉、跳、唱,从而将美声唱法与民族表演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带给观众更好地视觉和听觉享受[3]。

(四)美声唱法民族化的情感。

我国有着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文化的不同也将直接导致声乐演唱方法的不同。如在我国东部地区,民族声乐主要以歌曲和山歌为主,演唱风热情、豪放,充分体现了东北人民的性格特点;西部地区的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主要高亢嘹亮,西部地区的民族声乐具有浓烈的民族气息和民族精神;北部的民族声乐演唱风格充分的体现了北方人民的爽朗和热情,内蒙古人民的胸怀就像草原一样宽广辽阔,他们的音乐演唱风格时而高亢嘹亮时而浅吟低唱,草原风情很浓郁;南部地区的民族声乐演唱风格也是以细腻温婉为主,这也符合了江南地区人民的性格特点。在声乐教学中,要让学生熟悉声乐作品创作背景,了解不同民族的情感特色,从而在演唱的过程中用美声唱法更好地展现民族情感。而要让学生通过美声唱法展现民族情感,除了要让学生多练、多看外,还必须加强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展现我国民族化特征[4]。

美声唱法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科学的唱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且应用越来越广。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各句中,不同的国家、民族有着不同的声乐艺术,而我国声乐艺术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借鉴美声唱法,洋为中用,并与本民族的音乐特性结合,从而创造出我国本土特色的民族音乐。

声乐流行唱法论文篇五

论文摘要:面对我国当今严峻的社会就业压力,高师声乐教学应该以突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满足就业需求的为重点。通过对高师声乐教学现状、培养目标、教学改革等情况的分析,认识到应该加强素质教育与就业目标的结合,提高教学理论系统性与技能实用性的结合,坚持师范特色与学业范围多角化的结合,将学生培养成为单位需要、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和建设者。就业导向与教学实践的研究对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培养新世纪复合型人才,具有理论与现实意声乐课是高师义。

论文关健词:高师声乐就业导向教学实践。

教学改革音乐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主要培养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和声乐教学能力。面对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高师声乐专业培养的学生可能要走向讲台,也可能像音乐学院培养的声乐表演人才一样走向舞台,或者是其他工作岗位。在多种就业导向的需求情况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就更为重要。

1.1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生源情况。

近年来各高校不断扩招,在校学生人数比高出近两倍之多,但生源整体专业水平却并没有体现出较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质量参差不齐。以四川省为例,尽管考生的声乐演唱曲目越来越大,但部分考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却是逐年下滑。由于以升学为主要目的,考生在专业学习上急功近利,专业基础学习不扎实,为追求在专业测试中取得优秀成绩,选择与自身歌唱能力不匹配的声乐作品,可想在考试中会有怎样的效果。比如有的学生才学习三个月的声乐,就去演唱《黄河怨》之类的歌曲,令评委老师感到忧虑。快速应试的学习方法可能会获得歌唱的音色、音量,但是不能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较大地危害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尤其是考入大学后,专业老师还要花很长的时间来纠正学生形成的坏习惯,浪费大量宝贵的教育资源。

1.2高师声乐实践能力相对薄弱。

实践能力包括声乐演唱实践、声乐教学实践两部分。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就业方向为音乐教师及社会企事业单位的音乐骨干力量等,这个培养目标决定高师音乐专业的教学范畴是音乐基础教育。声乐教学尤其如此,高师音教专业学生毕业后不仅仅要解决会唱的问题,也要解决会教的问题。但是高师声乐现在教学的培养方式与市场需求存在偏差。在教学方式、教学曲目、歌唱要求上习惯于向专业音乐院校看齐,忽视学生的主观条件和培养目标而盲目地追求高超的演唱技巧和高难度的声乐作品,这种教学方式与学生应具备的声乐实践能力相背离。这种教学模式造成两种结果,一是少数专业素质较好的学生对声乐演唱技巧掌握较好,但往往过于注重歌唱技巧而忽视声乐作品的音乐表现,无法掌握音乐教学的本质。“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情感体验为基础”,也就是高师的学生演唱作品的目的是培养他们领悟作品的审美和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为将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他们在教音乐课的同时挖掘、培养中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二是大部分基本素质一般的学生经过歌唱技巧学习训练之后,既没有熟练运用歌唱技巧的能力,对科学的演唱规律的掌握也不够全面。学生无法解决会唱的问题,更谈不上会教了。

二、把握就业导向,明确教学目标。

高师声乐教学要体现出时代与社会的要求,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为目标。高师声乐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教学单位主要面临两方面的工作,即教学本职工作(学校规定的音乐课程,主要以传授乐理知识和音乐鉴赏为主)和学校社团工作(主要有合唱队和乐队两种,条件好的学校通常有管乐队和民乐队两类)。因此,声乐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2.1培养学生教学工作能力。

键盘和声乐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音乐课程的教唱内容就要求教师自弹自唱。因此,钢琴即兴伴奏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我认为即兴伴奏应是声乐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高校个别课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区:教师总是对学生寄予较高的希望,教学中用表演专业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这种现象必将导致不良的教学效果,给学生将来的工作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所以,对于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除了有很强的声乐基础教学能力外,还要有高超的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声乐教师不能对学生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不问不管,钢琴教师也不能过于注重学生的演奏技巧,弹奏作品的数量,而忽略了钢琴在中小学音乐课中的实用性—钢琴伴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学生技术的提高,而且应与社会需求接轨,注重教学的实用性。所有对学生将来工作有用的能力都应该予以培养。

2.2重视培养综合理论素养。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分类过细,人为割裂了教育的整体性,过多地强调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化和专业化,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综合素质较差,融合性相对薄弱。而音乐教育中的声乐课教学,长期因袭音乐院校培养专业演员的教学体制,有,一些学校只开设声乐个别课(师生一对一上课),缺乏师范性,教育的整体性更是难以实现。由于各学科之间分类过细,教师只重技能训练而轻理论研究,致使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更少,陈旧单一的声乐个别课授课模式因其信息含量低,导致学生声乐知识结构不合理。当然有一些师范院校已经采用小组课的授课方式,但是声乐教师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他们只是把一节课的时间平均分配给几个学生,他们还是只强调学生的演唱技术层面。因此,必须从传统的陈旧观念即惯性思维中解脱出来,树立现代音乐教育的新观念、新思想、新信息、新知识,构建声乐教学新体系,使其更具时代的特征,更具实效性、普及性、适应性,使学生的声乐知识结构得以丰富和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

在将来的音乐教学中,他们主要的教学目标是普及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为目的,为此教师应具有相当深厚的音乐理论知识。目前许多学院高师教学过程中音乐基础理论学科所占的课时比例偏低,造成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传输的局限性,加之学生对音乐基础理论课学习不重视,导致了音乐基础理论课在教学中的失重。为改变这一局面,学校应适当增加音乐基础理论课的课时,使之得以平衡。所以我认为声乐教师要想上好一节声乐课,应改变自己目前的教学方法,侧重于音乐家的生平介绍,作品赏析,并配以大量的音响资料、乐谱、音像制品,必要时可作同一作品不同版本的比较,同时多采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大家都有机会做老师来评价彼此,共同突破声乐难关,以增添音乐基础理论课的趣味性,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加强声乐技巧的培养与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

高师声乐教育目的不是培养歌唱家,高师音乐教育中不能仅仅沿袭着专业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模式,只重视声乐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学生综合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把本来改革后的小组课又分成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把声乐条件相对差的师范生当歌唱家来培养。这种只只要把歌唱好了就一定是一个好的音乐教师的思想,是不符合高师声乐教学的规律和目的。因此当前高师声乐教学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转变思想观念,明确“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的本质区别。在声乐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演唱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能力、教学能力,加强声乐技巧的培养与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例如,一名优秀的声乐学生既要有表现音乐作品的能力,又要有很好的声音判断能力和解决声音问题的方法,了解与作品有关的一切社会和人文知识,还要能够为歌曲进行即兴伴奏等等。只有具备这些技能,才能够胜任将来的音乐教育工作岗位。

三、明确就业导向,深化教学改革。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要以培养学生就业综合能力为目标,同时要注意就业要求的这个重要导向。

3.1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内容,适应培养目标。

高师声乐教学培养目标要转变观念,坚持师范教育的信念与培养目标,从“精英教育”向“基础教育”“普及教育”转化,针对各级院校音乐教育的需要,努力培养出“站稳讲台、兼顾舞台、面向社会”的适应型人才。

首先,开设声乐基础理论课,这一课程应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开设,至少应开设一学期。其教学内容应包括生理学、解剖学、歌唱心理学等。因为声乐是一门靠人的声音来诊释音乐作品的艺术形式,正确的歌唱发声是人体各器官控制与协调的结果,它牵扯到人体的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咬字、吐字器官及各种肌肉之间的牵动和协调。因此,学习声乐的学生对自身的生理结构、各生理器官间的相互作用与技能都应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还有涉及演唱者的心理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更为准确、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的声乐学习。

其次,在三年制专科或四年制本科最后一年,至少应开设一学期的声乐教学法课程。目前,声乐教学法的讲授几乎空白,学生学习声乐教学法的知识只能通过师徒之间的传承而获得,而这往往受到师生双方的制约。不仅教师应明确传授教学法的目的和方法,学生还要有目的地学习。而现实这种既不规范又不系统的声乐教学,显然难以使学生获得应有的教学法知识,更不要说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音乐教师。因此声乐教学法知识应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

再次,讲授童声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学生毕业后他们将要面对的是小学至高中这漫长的年龄段学生,学生嗓音的变化是非常大的,包括了变声期这一特殊的生理变异时期。怎样训练和保护嗓音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和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3.2授课方式要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应该在声乐的上课形式上作以调整。对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应采用小组课的形式,可以两三个人一个小组,每周一学时,同时要开设声乐理论大课,使学生在第一年就对声乐理论和良好的声音有一个正确概念。第二年开可以继续采用小组课的形式,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可根据学生的声乐演唱基础进行一对一式的教学,经过两年的基础训练,学生这时已经有了较为扎实的声乐基础,可尽量多地接触一些大型作品,拓宽演唱曲目,加强音乐修养,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四年级的学生应该多参加一些艺术实践活动,积累舞台表演经验,同时开设声乐教学法大课,使学生在参加工作之前对声乐的教学方法有充足的了解。大四学生还要进行毕业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课堂教学和观摩活动,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3.3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

声乐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声乐教学中,应通过实践活动将学生的歌唱技能和教学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声乐基础理论和教学方法以后,要组织开展学生之间“一对一”的互教互学活动,指导学生应用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理论解决声乐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让学生在互相教学诊断和个别指导中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实践能力。这样,就把声乐教学的理性认识逐渐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丰富了学生的教学经验,对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有极大的帮助。

学生从实习中可获得更多直接的教学经验,而间接经验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检验和运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相对提高。在实习返校以后,老师应组织学生讨论、总结在教学实习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然后再安排时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予以解决。这些实践活动将促进学生声乐技巧不断提高,并且教学方法也不断长进。

四、结论。

高师的音乐教育不仅表现为技能技巧、音乐局部的学习,更重要的表现在对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我们培养出的毕业生具有较高综合素质,那么他在社会竞争与选择中就增加了一份实力。高师的声乐教学改革必须推陈出新,将理论系统性与技能实用性很好地结合,解决好就业导向与教学实践关系,为社会培养出高水平人才。

声乐流行唱法论文篇六

众所周知,民族声乐在理论与技术方面都对美声唱法有所借鉴,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美声唱法的引入,对我国声乐教学理念、演唱技艺、教学科研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民族声乐教学中在演唱技术、理论方面对美声唱法的融合与借鉴;民族声乐教学中在科研方面对美声唱法的融合与借鉴两大方面浅析了民族声乐教学中对美声唱法的融合与借鉴。

在民族声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首先进行深呼吸,然后借助横膈膜保持气息,利用肌肉群之间的对抗给气息以支撑,进而在确保气息持续、匀速、连贯流动。就传统声乐技术而言,其大都采用小气口来断句,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以气唱情”。这种气息技术,有助于表达、诉说情感。近年来,花腔技术在流行歌曲中有所体现。花腔技术归属于美声唱法,是一种很好的演唱技术。气息在演唱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展民族声乐教学时,教师应加大对学生气息的训练,使其更好地演唱。气息的使用并非一成不变,不同歌曲,情感、基调不同,使用的气息技术自然也不同,这就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气息的运用。

空腔共鸣技术在我国民间唱法中较为常见,其注重局部共鸣。在实际民族教学中,美声唱法中的混合共鸣技艺被广泛运用。混合共鸣技术,即通过调动、调节各种共鸣腔体(口腔、胸腔、口咽腔、头腔),对声音圆润度、音色进行加工,从而实现真假声的转换、运用。例如:在演唱《沁园春雪》、《中国大舞台》等种类歌曲时,混合共鸣经常被应用,其能够把宏大的气势表现出来。

基于意大利民族语言的西洋美声唱法被应用于民族声乐教学时,经常出现字音不清、声音不畅现象。自从将美声唱法引入到民族声乐教学,咬字技术得到了明显提高,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也逐渐被完善。谈及咬字技术,金铁霖教授表示:在演唱过程中,字的种类主要包括宽、窄、团、尖。其中,发音通道对宽、窄音没有影响,保持在后通道即可,在咬字时做到动作小、巧,就能顺利、完美演唱歌曲。将此通道与我国以往的咬字技巧、风格有机结合,就能促使咬字准确、自然,进而将民族声乐的亲切感表现出来。

提及美声唱法,首先映入大家脑海的必定是真假声混合唱法。真假声混合唱法作为美声唱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对演唱者综合素养具有很高的要求:结实有力、通畅自如的气息;圆润明亮、宽松丰满的声音等;音质、音量、音域等。较其他唱法而言,美声唱法最大的特点是混声区唱法,也就是说,根据音高比例将真假音混合应用。从共鸣角度来看,真假音混合唱法可将所有共鸣腔调动起来。西洋混声唱法的有机结合主要体现为头声区、中声区、胸声区,将人体机能的科学唱法展现的淋漓尽致。美声唱法真假声混合唱法存在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其将真声、假声完美融合,在声带轻重技能调动的时候不会出现破裂音现象,进而达到演唱声区的高度统一。美声唱法真假声混合唱法对三个声区进行有机结合,产生整体共鸣,促使演唱者声音变得圆润、更富色彩。与此同时,演唱者声音柔和又没,具有强烈的穿透力。这些事民族声乐所欠缺的。在借鉴、融合过程中,不能盲目,须充分考虑作品的风格、难易程度等。此外,须搞清楚真假声音高比例,对其进行科学、合理改编。例如:在演唱过程中,若以假声为主,高音演唱就相对简单,低音演唱有难度,这种唱法往往导致声音、声带缺乏可观的张力,适于演唱较为柔和的歌曲,不适合演唱曲风较为强劲有力的歌曲。在演唱过程中,若以真声为主,且掺入少量假声,这个类型的声音,可将呼吸、气息、共鸣等有机结合,促使演唱者声更加圆润、明亮、富有表现力等。

经调查研究发现,美声唱法对声部进行了详细划分,其认为每个演唱者的声带在长短、厚度、宽度三各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此外,其共鸣腔体、整体演唱素养等亦区别很大。因此,不同演唱者形成的音色、音域等也不同。由此可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教学主体,为其提供适宜的教学内容,进而提高民族声乐教学成效。对于民族声乐而言,其在声部划分层面存在着不足之处。美国唱法对声部的划分,对改善、提升演唱者歌唱综合水平、能力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其存在着共性、个性。其中,共性指的是演唱者不论唱哪种声部,其都得参与一般声乐技术的学习,比如:气息、发声等。个性指的是,继划分声部之后,教师可以学生的歌唱器官为参考依据,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式,有对性的对其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深入挖掘、开发学生潜力等原则。声部划分是美声唱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唱法在这个方面较为欠缺。因此,民族声乐教学应加大对其的重视力度。民族声乐教学可以借鉴、融合美声唱法,并不意味着必须进行男女高、中、低音划分,而是汲取其的优点。

一直以来,民族声乐教学都忽略了对各种歌唱器官生理构造的`研究。翻阅民族声乐理论,笔者发现其内容涉及气息、咬字技术等,但唯独欠缺了对歌唱器官生理构造的研究。不可否认,这种现象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文化背景等存在着密切联系。在美声唱法中,其对各个发声器官生理构造、功能、特征等进行了详细论述。除了介绍器官名字,还对其功能、如何协调发声作了充分的解释说明。例如:歌唱发声涉及到的器官有哪些?每个歌唱发声器官是怎样产生作用的?换句话说,歌唱者应明确自身的歌唱器官,并对其科学、合理应用该,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民族声乐在这方面严重匮乏,几乎是空白的。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主要依托思考、想象去进行领会、揣摩以提升歌唱水平、技巧。

纵观声乐理论发展史,我国拥有大量关于声乐研究的著作。其中,元代的《唱论》记述了关于演唱技巧、方法的内容;明代的《曲律》论述了学唱方法、学习声乐步骤、学习内容等。清代的《乐府传声》浅析了演唱过程中的气息、声音运用技巧。这些理论著作,从不同角度对歌唱技术、发声原理等进行了探究。与此同时,我国民族声乐特点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民族声乐他正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在演绎歌曲时,要注意咬字技术、掌握音准、控制情感等。然而,很多著作都是依据经验创作的,不具备科学原理性。

17世纪,巴西雷总归纳总结了声乐教学的技巧与方法,其关于声乐理论、教学的概述为以后的声乐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世纪,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美声唱法相关研究理论与自然科学有机结合,加强了对教学理论、演唱方法研究的力度。此外,其亦对物理、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德国医生曼德尔在生物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提出了隔膜呼吸法。其的研究,在巩固美声唱法发声基础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研究,古典美声发声方法应运而生,进而催生出古典声乐派。此外,由于科技的发展,很多人投入到对共鸣腔体的研究中。很多知名教育者对演唱者的面部表情、口腔位置等进行了探究、分析。这些有创意的研究,对推动声乐教学颇有益处。

时代不断变迁、发展,声乐教学平稳有序的开展着,我国在声乐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就某种意义而言,声乐理论研究及其他领域理论研究存在着一定的共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仪器、科学手段得到了丰富,在声乐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目前,我国各所高校关于声乐理论研究的论文著作数量不断攀升,研究范畴也极大地得到了拓展。与此同时,某些研究室亦开始加大对声乐理论研究总结的力度,在研究、选择课题时也更加趋于精细、广泛。此外,我国声乐理论研究对国外声乐理论研究著作进行了传承,并以其为基础,促使民族声乐教学与国外声乐研究更好的融合。如今,世界的文化已近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在迅速的发展,在不断地文化融合和文化借鉴当中,形成多元化的文化。纵观当前的歌唱方法,尽管每一种唱法都有其重点和特点,但却没有一种完全相同的歌唱方法,这些不同的歌唱方法也为当前的文化融合提供了参考的依据。长期以来,美声唱法以及民族唱法已经被很多的歌唱家所融合,且在表演的过程中,也受到了观众和歌唱艺术家的一致好评,将演唱者的歌唱水平迅速的提高。当下,我们不仅要将这一优秀的唱法始终坚持下去,还需要将目光放的更加长远,将世界上所有秀秀的歌唱方法都进行融合和借鉴,融合成为独具特色的新唱法。本文对民族唱法借鉴美声唱法的唱歌技巧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的人对歌唱方法进行思考和融合,促进歌唱的多元化发展。

声乐流行唱法论文篇七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展开,我国高等院校也在不断的进行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改革,因材施教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高校的关注和认可,相比于其他专业教学来说,声乐专业更加注重学生个人的特性和差异性,所以,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在开展声乐教学活动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学科本身的特点,同时也应注重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所以,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更专业的声乐人才。本文首先从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并简要论述了实施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有效策略,以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因材施教;声乐教学;教学原则;教学策略。

因材施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教育观念,这一观念是教育家孔子提出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本身的认知水平、综合素质以及学习能力的不同,使用符合学生特征的教学方法,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有针对的教学,使学生的长处都可以发挥出来,弥补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就高校声乐教学来讲,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既能够掌握声乐知识,又能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的人才,而要想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将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方法作为基本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针对性的提高和进步,培养出更多声乐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一、因材施教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必要性。

相比于其他专业来说,声乐专业是一门具有特殊性的专业学科,声乐教学不仅能够让师生之间增进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同时还能够更好的传播艺术文化,声乐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递声乐相关专业知识,同时还会受到心理学、审美学等的影响,这直接决定了声乐不仅具有艺术性,同时还具有理论性、技术性,声乐教师要想更好的提升声乐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考虑到学生在兴趣、基础以及自身性格上的差异,因材施教,找到符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必须要注重对于教学细节的处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提升对于声乐的学习兴趣。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高校一般都会采用小班制的教学模式展开声乐教学,这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得到针对性的教学,而由于近些年来专业扩招、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的影响,声乐教师还无法实现一对一的教学模式的建立,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正努力朝着这一教学方向发展。

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一)尊重不同学生的差异性。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必须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给予充分的尊重,注重使用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学手段,就艺术学科来讲,有个性的学生更具潜力和培养价值。因此,在教学中发掘学生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具备独特性,充分展现出个人的风采。

(二)应面向所有学生。

有一部分声乐教师将因材施教四个字中的“材”字片面的认为是具有初中能力与才华的人,认为只有某个方面特别出众的学生才具有可塑性,认为只有这一类学生才能够学好知识,而对于那些不够出众的学生则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这种教育思想不仅不符合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同时也不能够让不同类型学生得到充分的尊重,难以调动全体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兴趣,无法建立起学生学习声乐的自信心,课堂教学质量自然无法得到提升。所以说,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这种教学方式应该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声乐教师不应该片面解释因材施教的内涵,只重视才华较为出众的学生培养,而忽视普通学生。因材施教中的“材”指的是不同学生的特点个性以及音乐感觉,只要学生能够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设置培养计划,让学生的潜力充分被挖掘出来。

(三)改革考核方式。

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声乐专业主要的考核方式是由学生进行独唱,声乐教师进行评价,以此来决定学生的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往往会让学生将教师考核的曲目变为自身学习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只针对考核曲目进行反复练习,直接导致“万人一腔”“万人一调”现象的出现。如果教师只重视运用因材施教的理念,忽略了应用方式,就会出现这种问题。所以,在使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的时候,应该注重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出这种教学方式的有效性,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实施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教学理念的更新。

就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教师一般都是课堂的主体,学生需要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这种灌输式的方法并不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题,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应该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性格特点等充分的`了解,再制定出符合每一个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唱出自己的个性特点,建立自信心,激发对于声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培养对于声乐的学习兴趣。

(二)创新授课模式和授课方法。

声乐教学一般需要教师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法,发现每个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根据学生的实际对学生进行指导,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声乐教学,但是,在解决一些学生遇到的相同的问题的时候,教师一遍又一遍的讲解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所以,教师在应用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时候也应该灵活变通,对于学生的集中问题可以集中的解决。比如,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分组解决问题,创新授课模式,提升课堂效率。

(三)对学生特点准确分析。

要想更加合理的应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首先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发声、嗓音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和了解,制定出更加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首先,要确定学生发声的特点,进行声部鉴定。其次,把握适合学生的风格和路线,进行定向指导。最后,要关注学生心理,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克服困难,建立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出因材施教的效果和优势性。

四、结语。

对于声乐教学来说,因材施教是一种非常适合的教学方法,声乐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遵循因材施教教学法的原则,并根据教学实际不断完善因材施教教学法,才能够培养出更出色的声乐专业学生,使我国的声乐教学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单宏健.论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煤炭高等教育,,(03).

[2]张弛.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和实施[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2).

[3]井艳红.新型教学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艺术教育,,(03).

[4]王琛媛.论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音乐时空,2015,(22).

[5]曾皓.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戏剧之家,2015,(24).

[6]刘跃华.因材施教,彰显不同的歌唱风格———声乐教学笔记[j].中国音乐,,(01).

[7]周成千.贯彻“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体会———职业艺术院校声乐教学探索[j].黄河之声,2010,(04).

声乐流行唱法论文篇八

自美声唱法传入我国,我国声乐艺术也走向了多样化的发展道路,美声唱法有着其独特的特点,美声唱法与我国民族音乐也逐渐有了互融的趋势,使得美声唱法民族化具有了一定的教学研究价值。在声乐教学中,讲到学生如何进行美声唱法,在声乐中应用美声唱法民族化可以更好地引导学会发展声乐,传播音乐文化。

美声唱法起源于欧洲,它要求歌唱者用半分力量来演唱,歌唱者用美声演唱时,从丹田的位置发出气息,使声音头的上部自由地放送出来。美声唱法讲究声音的“空”、“通”、“送”。“空”是强调共鸣,要求演唱者充分发挥自己身体上可以利用的共鸣腔的作用,如头腔、口腔、胸腔等等,通过共鸣使声音得到放大和美化;“通”是指声音贯通,演唱者的整个身体尤如。歌唱者在用美声演唱时,歌唱者是通过真假声混用,使腔体产生共鸣。而美声唱法的共鸣位置较高,一般在鼻腔以上,声音结实、明亮,气息深厚,音量较大,而要想产生共鸣效果,对歌唱者的功底要求非常高。

我国传统声乐演唱在行腔、吐字、运气等方面有着自己堵塞的理论体系,大致可分为传统的民间唱法、戏曲唱法和曲艺三种类型。而不同的民族,又有着不同的演唱方法和风格。在声乐体系中,美声唱法以及其科学的发音方式逐渐成为衡量声乐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美声唱法是一种迫来品,美声唱法的传入给我国民族声乐文化艺术带来了一定的冲击。然而我国民族声乐与西方声乐在审美观官、演唱方法上等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开始撼动我国民族声乐的生存地位。在这样的环境下,美声唱法民族化的焦旭研究十必要。我国民族声乐融合了我国民族文化,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加大美声唱法民族化的应用于教学研究既可以实现美声唱法与我国民族声乐文化的融合,创作出更多的音乐作品,同时也有助于发扬我国民族声乐文化,使得我国民族声乐文化走向世界[1]。

(一)美声唱法民族风格。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风格特点,这些民族风格、文化运用到声乐演唱中能够更好地展现声乐艺术魅力。而美声唱法毕竟属于外来文化,在声乐教学中,要注重美声唱法民族化的风格应用。在作品鉴赏时,要求学生学习这些声乐作品必须掌握好各类作品语言风格,要全面的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要掌握作品演唱的精髓。如江南地区的歌曲,江南的歌曲比较流畅、秀丽、旋律跳动较少,在在演唱江南风格的作品是,除了要了解江南作品风格,同时还要在语言上进行训练,了解它的风格韵味,从而将江南的那种韵味完美的展现出来。故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让学生多看、多听、多唱,了解不同民族风格韵味在声乐中的表现手法,从而将民族化的特征更好地展现出来。

(二)美声唱法民族化吐字。

美声唱法讲究声音的“空”、“通”、“送”,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加强学生声音的训练,让学生掌握美声发声技巧即可。而我国语言是由拼音组合起来的,而拼音又分声母和韵母、辅音和元音,韵母又分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再加上拼音有着较多的同音字。故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会学生科学的发生方法,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语言的运用,要求学生吐字做到“字正腔圆”,从而发出清晰的字。在连声过程中,要按普通话的标准把每一个字用美声的方法应用到演唱当中去,从而更好地引起观众的共鸣[2]。

(三)美声唱法民族的表演。

演唱与表演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科的,在声乐表演中,不仅要求表演者具备一定的演唱功底,同时要必须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美声唱法要求做到共鸣,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好学生的发生练习、呼吸训练教育,让学生具备专业的美声唱法。而我国民族多样,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表演艺术,在声乐教学中,要加强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让学生具备丰富的音乐基础知识,让学生熟悉民族表演艺术,让学生学会弹、拉、跳、唱,从而将美声唱法与民族表演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带给观众更好地视觉和听觉享受[3]。

(四)美声唱法民族化的情感。

我国有着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文化的不同也将直接导致声乐演唱方法的不同。如在我国东部地区,民族声乐主要以歌曲和山歌为主,演唱风热情、豪放,充分体现了东北人民的性格特点;西部地区的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主要高亢嘹亮,西部地区的民族声乐具有浓烈的民族气息和民族精神;北部的民族声乐演唱风格充分的体现了北方人民的爽朗和热情,内蒙古人民的胸怀就像草原一样宽广辽阔,他们的音乐演唱风格时而高亢嘹亮时而浅吟低唱,草原风情很浓郁;南部地区的民族声乐演唱风格也是以细腻温婉为主,这也符合了江南地区人民的性格特点。在声乐教学中,要让学生熟悉声乐作品创作背景,了解不同民族的情感特色,从而在演唱的过程中用美声唱法更好地展现民族情感。而要让学生通过美声唱法展现民族情感,除了要让学生多练、多看外,还必须加强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展现我国民族化特征[4]。

美声唱法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科学的唱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且应用越来越广。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各句中,不同的国家、民族有着不同的声乐艺术,而我国声乐艺术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借鉴美声唱法,洋为中用,并与本民族的音乐特性结合,从而创造出我国本土特色的民族音乐。

[3]李婷婷.美声唱法民族化在声乐教学中的实际应用[j].北方音乐,2015,(11):124.

[4]杨庆斌.教学过程中美声唱法民族化的体现[j].北方音乐,2013,(12):71.

声乐流行唱法论文篇九

随着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中排球教育逐渐受到了高校师生的重视,如何利用排球教学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中重点关注的问题[1]。目前我国高校排球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就高校排球教学和素质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研究。

二、高校排球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排球的教学现状主要表现为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法较为落后,教学形式和评价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学习效率较差。此外,高校排球教学中,教材内容的单一也是导致教学有效性较差的主要原因,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理念也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关注,无法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高校排球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的途径。

1.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活跃的课堂氛围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自由性和学习兴趣。传统排球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导致课堂氛围也较为凝重,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虚席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因此,要实现素质排球教学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2]。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保持声调的高昂,以激情的语言感染学生,让学生能够对学习充分兴趣和热情。其次,营造良好的可养氛围要求教师能够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帮助,给予学生更多的成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促进学生的学习。

2.加强师生的沟通。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较少,教师处于绝对权威地位,学生处于被领导的被动参与位置。这种教学现象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拉大,不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转变正确的师生观,摒弃传统的师尊生卑的观念,重新树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3]。此外,教师还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对学生进行生活上的关爱,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促进学习。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思维,加强与学生的联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3.创新教学方法。传统的排球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一般为教导学生基本的排球技巧,让学生进行锻炼等。这种教学方式较为简单,而且教学形式十分枯燥。对于大学生而言,这种教学形式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可能导致学生对排球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排球教学中可以使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多糖[4]。如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等。不同的教学方法适合于不同学习内容和学生的性格,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排球教学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排球技能的掌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垫球动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泼水时的动作,采用联想启发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4.转变教学组织形式。传统高校排球教学中,教学组织形式较为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学习效率也受到相应的影响。实现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参加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比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实战中提升排球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5]。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科学分析,然后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各种不同的排球竞赛,让学生能够将课堂教学内容运用于实践教学中。而竞赛的性质则能够刺激学生的竞争欲望,使学生更加专心的投入到排球比赛中,帮助学生体会排球的学习乐趣。也就是说,转变教学组织形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排球学习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四、实现素质教育的注意事项。

当然,要在排球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还需要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切实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首先,就应变能力而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变化是十分迅速的,学生毕业后必须要能够具有加强的社会适应性,才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实现自我发展;其次,组织管理能力和表达能力指的是学生在社会发展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其对于促进学生的就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五、结语综上所述,要在高校排球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的沟通、创新教学方法并转变教学组织形式,同时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声乐流行唱法论文篇十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最好教的是死知识,最难教的则是最活的“教学教法”即教会学生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神,学会最多的知识的方法,那么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方法从哪里来呢?教出的`歌曲、学生能唱出优美的歌声,那就应该用轻声唱法来训练。

1.学生从平时说话习惯来。

从学生上一年级起就应该训练轻声说话,轻声唱歌,这样可以形成习惯,达到保护学生的声带,轻声地演唱可以抒发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使每一个学生能体会到声音统一。

在幼儿园里的语言教学中就要求幼儿园轻声说话,那么这些教育方式对每个孩子的发声是很重要的,从小养成轻声说话,朗读不用尖叫、大叫这样保护了噪子。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孩子发声用轻声发声说话,养成好的习惯有助于孩子声带发育。

2.轻声发声训练是学习声乐的一种好方法。

小学生年龄小,教师在教正确的发声时很多不容易体会,在演唱时不容易把握好,如对学生进行轻声发声,训练在歌曲演唱时他们很容易把握好歌曲性质。

3.轻声演唱能使学生掌握好歌曲演唱的演唱风格,达到教学目的。

一首歌曲,在演唱时要求要有感情,表达出歌曲的性质。例如:我接到一个班,是来自山区的彝孩子,噪子都很好,歌有许多男孩子还可以演唱“青藏高原”难度大的歌曲,我在教《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这首歌,这介绍了这首歌,和歌曲的性质,并示范用深厚的感情演唱,但这些孩子从小没有进行轻声训练,每次唱歌都是大噪门)大叫,他们演唱的节奏跟不上很快,噪门控制不住,怎么都唱不出歌曲优美的歌声。而在另一个班,是从小进行轻声训练的孩子,老师示范以后,学生在演唱时,你就会听见优美的童声,听起来就像训练过的合唱队在演唱。

所以轻声唱法训练是学习声乐的一种好方法,它可以使学生轻快地掌握正确的歌唱状态,克服初学声乐的常见毛病,使真假声音能够得到自然混合,歌唱技术得到明显提高和增强,轻声唱法在教学中是必要的,必须坚持下去。使每个孩子唱起歌来都能感到自豪感。愉快地享受音乐课的快乐。

声乐流行唱法论文篇十一

当今国内非专业合唱团队蓬勃发展,遍地开花。群众性合唱的门槛低、参与度广,既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又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各类合唱赛事及交流活动为合唱事业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然而,由于非专业合唱团队的群众性,决定着团员成分的复杂性和业余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群众合唱事业的发展,如何通过声音训练,提高非专业团队的合唱水平,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本人就抚顺绿洲合唱团的多年来声音的训练问题略谈一二。

1975年,我从中学直接考入抚顺市歌舞团,担任独唱、重唱演员,又在多部歌剧中担任主演。xx年到沈阳音乐学院进修,师从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鲍延义教授学习声乐。声乐是我的专业,加之舞台实践,又自学了乐理、和声,还练过钢琴。到抚顺市群众艺术馆工作后,长年负责全市群众文化艺术培训辅导工作。所以,组织合唱训练是我的优势,我对声乐训练、发展合唱事业充满了自信。因工作需要,我于20xx年组建了抚顺市老年合唱团,由我任团长,排练两个月后参加了由文化部主办的“永远的辉煌”第十届中国老年合唱节,一举夺得金奖“骏马奖”第十五名,填补了辽宁省参加该项大赛前九届无金奖的空白,为辽宁争了光。通过这次大赛,使我和合唱团得到了锻炼,第一次了解到全国合唱艺术的发展水平,充实了新的合唱理念,也总结了经验。

20xx年、20xx年和20xx年,我带领抚顺市合唱团参加了辽宁省委宣传部和辽宁省文化厅主办的文化节、艺术节,都获得了合唱金奖。

20xx年,因我馆拆迁无排练场地及因文化活动经费有限,制约了合唱的排练、活动和发展。于是,我利用在企业家中的影响和信誉,达成由企业资助的共识,将抚顺市老年合唱团冠名为抚顺绿洲合唱团,为抚顺合唱事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从此,我开始组织绿洲合唱团长年持续地进行训练、参赛。合唱是人声的艺术。我觉得,广大合唱爱好者要想唱好合唱,需要具备这两方面的基础:第一,要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熟悉键盘。第二,要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和演唱能力。

我认为音乐基础知识可以从书本上自学、研究,只要功夫到,看个三遍五遍的,都能懂得很多,如果有看不明白的地方,再去向专业教师请教,经指点,一定会大有提高。自学是最佳、最实际的选择,不受时间限制,成本低、效果好,当然,有经济条件的请专业教师上课更好。

歌唱需要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歌唱方法就是专业的歌唱技术,就是正确的歌唱状态。声音本身我们看不到、摸不着,这么抽象的专业技术,自学者是无法辨别对错、好坏的,往往是把错误的、不好的,自认为是正确的、美好的。有些合唱队员本来天生条件是一个不错的中音或低音,却非要拼命地喊高音,追求高度,又没有专业老师及时鉴别、指导、纠正,所以,长久下去,练出了各种毛病和问题,有些严重的甚至不易恢复。所以,参加绿洲合唱团的队员,都要经过我逐个重新确定有效音域,使队员在适合自己的声部中歌唱,避免毛病的延续。

在我多年的合唱训练和声乐教学中发现,一辈子都没唱过歌的合唱队员相对容易训练,相反,有的虽然看了些歌唱理论书籍或自学唱过多年的队员,基本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问题,而且要想改变和纠正这些长年形成的问题、毛病,是非常困难的。我不主张自学唱歌,建议要在专业声乐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学习歌唱方法。抚顺合唱团选择队员,主要是听自然的声音条件是否可以打造、提高,对音准、节奏是否可控,只要没有形成不可改变的毛病,只要悟性好,我都为其单独进行辅导,经过三两次课,让学生对歌唱重新建立一种认识和感受,很快就会适应合唱的排练。

如何对非专业的绿洲合唱团进行声音训练呢?我把专业的声乐训练方法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呼吸与母音的训练。

1.母音训练的意义。

母音训练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声音的质量和吐字、咬字的准确程度及句子的完整性,决定着演唱作品时的歌唱状态是否统一完美,我觉得,母音训练就像写字练习中的笔画练习,不可缺少。

许多人唱了一辈子歌,从来就没有练过声,对母音训练也不感兴趣,因此,我经常举许多例子来强调母音训练是提高歌唱整体声响和歌唱技术的唯一方法。现在,绿洲合唱团已养成习惯,每次排练都会进行母音训练。

2.母音训练的几项内容。

母音训练首先要注意养成呼吸动作的规范,其中包括身体动作和头部动作。呼吸时不论是坐着唱还是站着唱,身体都不要靠在任何物体上,要保持积极的状态,双脚分开呈外八字形,使身体重心稳定,后背挺直,不要挺胸,也不要收腹,脖子向后靠,双臂自然下垂。呼吸的瞬间,下颚往回收,要有贴在脖子上的感觉,嘴角向前推,上颚向上抬,挂钩向下落。此时吸气,两肋向两侧扩张、腹发力、胸和肩也处在积极的状态,但不可僵硬,喉咙向下走动明显,嗓子眼有明显从周围往里进风的感觉,能感觉出从喉咙向支气管至胸部有一个通畅的桶状感觉,这非常像人在困意时要打哈欠的感觉,有条件的还可以经常观察婴儿困时打哈欠的状态,这个呼吸的动作贯穿着整个歌唱过程,它是歌唱的基础,决定着歌唱的成败。

母音训练时要每个母音发音准确、清楚。在母音aeiou中,“o”母音是最理想的基础训练母音,它既属于开口音,又是拢着唱的母音,“o”母音既要有光泽、又要弹性、圆滑,可使声音上下畅通,既容易获得头声,又容易找到胸声,通过“lo”的训练还可以向下拓展音域,使声音丰厚。

歌唱时首先要借助呼吸的动作感觉,呼吸之后发音的瞬间一定要保持好吸气时各部位应有的状态感觉,这非常重要。发音时两肋向外发力,用力大小根据声音需要,不要收腹,也不要鼓肚子。唱“o”母音时,口型一定是圆形,其它部位保持与呼吸的状态感觉一致,持续不变,直到母音结束。

将不同母音相互融合训练。母音训练要坚持开口音拢着唱,闭口音打开唱。我们在“a”母音训练时,要像唱“o”母音那样,嘴要张开,但不要过大,要留有余地,我们这里所说的把嘴张开是指内口张开、而不是嘴的外围,嘴角一定要向内拢住,防止声音散、白、咧,硬腭向上抬,上牙略有咬的感觉。唱母音“e”时,要用“a”母音的'口型去唱,其张口程度与“a”母音相似。唱母音“i”要借鉴“e”母音的口型去唱,“i”母音是闲口音,一定要养成开口唱的习惯。唱母音“u”口不需要张大,但不可闭嘴唱,嘴角拢住,喉咙要充分打开,上颚向上有抬至头顶的感觉,声音一定要纯净、柔和、轻松、自然,要有像生活中“大茶壶”水开时减压阀发出的“呜呜”声。

母音训练时,每个母音要单独轮换训练,也需要把母音分别换位连起来轮换训练,最好在每个母音前边加一个声母来训练,这样既训练了母音,又为之后吐字、咬字训练打下好的基础。有时可按音阶递进式训练,也需要按分解和弦方式训练,可以大线条连起来唱,也可以断开跳跃式唱,还可以用和声的方式训练等等。

二、吐字、咬字结合句子的训练。

俗话说,歌唱要字正腔圆,我觉得,只有字正,才能腔圆。在一些非专业合唱团的作品排练和演唱过程中,本来许多演唱队员的声音条件发声方法总体还好,但就是因为缺乏系统的母音和吐字、咬字的正规训练过程,使作品整体演唱的声响不和谐、里出外进,不在控制状态。所谓吐字,就是字头,是发音中的声母;咬字,就是字腹,是发音中的母音或韵母,还有字尾,就是收音,字的结束。我们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呼吸习惯、基础和方法,掌握了准确统一的母音歌唱状态和技术,在歌唱中得到正确的吐字、咬字技术就相对容易了,稍加训练,就可以做到字正腔圆。

下面是吐字、咬字与句子连接训练要注意的几点:

1.吐字前的瞬间,要保持正确的歌唱状态(口型、下颚、喉咙、舌等,前面已论述),同时迅速做出准备唱某个字的发音声母的发声状态(嘴唇、舌、喉等咬字器官,前面已论述)。吐字时字头(声母)要短,并迅速过渡到字腹(母音或韵母)。

2.咬字即字腹(母音或韵母)要清晰准确,持续保持状态,咬字的力量不能松,尤其唱韵母长音时,一定要特别注意仔细听,防止韵母变形。

3.字尾(收音)的处理很重要,尾音不要收在嘴唇上或口腔中,最好把尾音收在歌唱状态形成的“桶”中,要有写字时收笔的感觉。

4.遇有特殊字要特殊对待,比如“英”(ying)字,很难唱准确,主要是韵母ing许多人发音不规范,不正确所致,在唱韵母ing时,嘴角要向前撮,上颚向上抬、下颚向后向下拉,舌中部向上抬,口腔内有上下开的感觉,由其唱长音时,咬字的力度不能减,咬字的部位不能改变,尾音收在歌唱状态的“桶”中、头声中。这个“英”字及与韵母ing拼成的字是绿洲合唱团排练及我到抚顺其他合唱团培训辅导中经常强调、纠正的字。

5.歌唱中避免用力在牙上,牙上发力会破坏歌唱状态。要有用喉咙和意念参与咬字的习惯和能力,这对咬字很有帮助。

6.在演唱句子时,后面字的吐字(字头)最好借助前面咬字的歌唱状态、感觉,变化越小越好,这样可以保持整个句子的统一完整性,做到字正腔圆。

7.句子之间呼吸时,一定要记住用前边结束句子最后尾音的口型感觉直接呼吸,以减少咬字器官多余的不必要的动作,这样可以更好地延续歌唱状态,使整个作品演唱得更统一、完美。

8.如有特殊需要,某些句子在演唱中可以为了强调声响的统一和谐,部分忽略吐字、咬字的力度,而不追求每个字的吐字、咬字都非常清楚,过度追求每个字都非常清楚,那会使句子有顿顿的感觉,句子就不连贯了。

9.有些句子还要根据语法和表达内容,对需要突出的字或句增加力度或减轻力度,并随着旋律的变化注入情感和韵律,以增强句子和作品的感染力。

三、视觉观察能力和统一歌唱状态的培养。

1.多采用形象的比喻,提高想象力。我在合唱训练的过程中,根据合唱队员出现的不同问题,利用我对声音的想象和判断力,打各种比喻,目的是让学生能尽快理解和得到正确的歌声。这个过程让我发现用来形容各种声音的许多比喻基本上都是以一种形态来描述的,用色彩来要求是非常模糊的,由此便产生了“单一用色彩形容声音是不完整的”想法。

声音所展示的颜色和亮度可认定为是声音的色彩,而声音所展示的材质、形状和大小则应认定为声音的形态。人们歌唱的声音不但有时体现色彩,更多体现的是形态,而且用形态来形容声音会更加生动、形象、易懂。

2.听觉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获得良好的声音辨别能力是很重要的,可以通过其敏锐的听觉神经,分辨声音的音准优劣,吐字、咬字是否正确,将训练中正确的或不理想的声音及时告知学生,学生可以知道需要注意避免的和所要追求的是什么样的声响及相应的感觉,从而找到自然舒畅、美好、正确的声响效果。

3.视觉观察能力的重要作用。声音是很抽象的,看不见、摸不到,人们很难单凭听觉来记住什么样的声响是正确的,判断是有限度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视觉观察,通过照镜子,直接观察歌唱的状态是否与老师要求及示范的歌唱状态一致,来判断我们的歌唱状态是否有问题,这是学生建立正确歌唱状态的必要过程,也是教师提高观察力的途径,这样训练可使学生避免产生歌唱错误,所以要培养学生养成照镜子唱歌的好习惯。

4.统一歌唱状态的训练。歌唱状态就是用视觉观察所看到的人们在歌唱时从头到脚所展现的身体姿式和感觉,更主要的是头部,包括所有发声、咬字器官的形状,用力大小、用力方向及各部位的感觉,被长期视觉观察所总结归纳出的视觉记忆,我把这种视觉记忆称为歌唱状态。合唱追求的是声音的统一、音量的统一、声音形态(音色)的统一,就像前面论述的,从呼吸到吐字、咬字及句子连接,整个演唱过程中,身体的感觉、姿势,张嘴的大小、形状、嘴唇、舌头、下颚用力的方向,喉咙的位置和打开喉咙的程度及面部肌肉的感觉技术等等,都需要掌握得规范、正确、统一、自如,而且要转化为声音记忆和视觉记忆,形成正确的统一的歌唱状态。只有具备了统一正确的歌唱状态,才能使展现的作品规范、统一、感人。

抚顺绿洲合唱团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声音训练,在我与学生们认真刻苦的努力下,歌唱能力和水平在不断提升,同时,还为抚顺市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学生。绿洲合唱团在20xx年获辽宁省首届合唱节金奖、获首届东北三省合唱节金奖;20xx年在沈阳获“我的合唱我的团”合唱大赛总成绩第六名;20xx年和20xx年分别获“我的合唱我的团”合唱大赛金奖第五名和第三名“合唱之王”称号,20xx年获辽宁省群众文化节合唱金奖等荣誉,并分别成功举办了(20xx)和(20xx)抚顺“新春合唱音乐会”。

另外,许多合唱团只注重请一位优秀的指挥进行训练、演出,忽视钢琴伴奏的作用,这是非常错误的。一位优秀的钢琴伴奏,不仅可以很好地领悟指挥的意图和感觉,还可以准确地演绎作品,可以使指挥和演员无需担忧分神,可以助推、提升指挥和演员的激情,全身心地投入作品的展示。绿洲合唱团之所以能取得优异的成绩,离不开我团优秀的钢琴伴奏。20xx年10月,绿洲合唱团在大连参加全国合唱大寒,在68支专业和非专业参赛团同台竞技中获总成绩第十一名,值得骄傲的是,我们的钢琴伴奏获得“优秀钢琴伴奏奖”第一名,足以说明钢琴伴奏在合唱中的地位。

理想的声音形态和声音色彩是在保持正确的歌唱状态下获得的,要注重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意识形态,并不断提高对声音的判断力及对歌唱的欣赏水平,只有实现了歌唱意识和歌唱状态的完美统一,才能完成经典的合唱作品。

声乐流行唱法论文篇十二

摘要:

戏歌,顾名思义,是带戏味的歌,是戏曲唱腔的旋律、结构方式和唱法与歌曲的旋律、结构方式和唱法的有机结合。我国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戏歌唱法”正是在传统戏曲、民族民间等唱法中相互交织、相互补充的前提下,谱写自己灿烂的历史。它有民族唱法的、亲切自然,也有戏曲的韵味,“戏歌唱法”通过“字、声、情、神、韵”等方面的独特表现,反映出了中华民族声钞戏曲艺术相结合后的审美特征。本文,从戏歌的表现形式以及民族声乐中“戏歌唱法”的韵味之美、字正之美、腔圆之美,来阐述民族声乐中“戏歌唱法”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

戏曲;民族声乐;审美特征。

1.民族声乐中“戏歌”的表现形式。

近年来,戏曲与歌曲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戏曲唱腔和通俗歌曲结合,戏曲与摇滚乐结合,戏曲与民族声乐结合等多种形式的结合体不断涌现,这些的结合体统称为“戏歌”。“戏歌”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三种,一是以戏为主的戏歌,二是以歌为主的戏歌,三是前半部分以歌为主,后半部分以戏为主;或是后半部分以歌为主,前半部分以戏为主。

2.民族声乐中“戏歌唱法”的审美特征。

2.1民族声乐中“戏歌唱法”的韵味之美。

凡声乐,都要求声美、情美,中外古今如是。而作为戏曲声乐的“戏歌”,还要求韵味之美。无论是属于曲牌体的昆曲,还是属于板腔体的梆子,或及其他新兴剧种声腔,都强调腔儿是筋骨,味儿是灵魂。“中国歌剧戏歌中的‘韵’实质上涵盖了歌唱中的许多内容,如:字韵、声韵(腔韵)、情韵、神韵等,诸韵合一才达到韵味之美。在字韵和声韵方面又讲究以字运腔、顿挫运腔、轻重运腔、缓急运腔、声节运腔,使演唱通过这种独特的韵腔获得有声、有色、有情;通过这种韵味达到有境、有神、有形,最终使观众得到情感上的震撼和审美上的愉悦。”京剧演员唱出来的《沙家浜》带着深厚的戏味儿,民族歌唱演员唱出来则带着深厚的民歌的味道。戏曲和民族的唱不同,发音、共鸣、气口、吐字等也不同。戏曲用腹腔共鸣,歌唱用胸腔共鸣;戏曲吐字的口腔位置相对靠前,而唱歌吐字的口腔位置相对靠后,另外,汉语传统音韵对戏曲和声乐的规范与影响也不同,如京剧的湖广音、中州韵(尖团字)等,即使是现代戏也不可能完全唱京音。各地方的方言对地方戏唱腔唱法的影响,形成各具特色的韵味美。凡此种种,使得戏曲与民歌结合后形成的韵味之美更加丰富多彩而独具特色。

2.2民族声乐中“戏歌唱法”的字正之美。

“戏歌唱法”最基本的准则和出发点就是吐字发音清晰、准确。传统戏曲关于吐字发音的论述,为戏曲演唱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也为民族声乐演唱提供了近距离的参照。“戏曲演唱法”正是将吐字发音的准和清作为最基本的艺术追求。如声母中的“尖团字”问题,“三山”不能唱成“三三”,韵母必须在演唱时准确控制口型,在韵处准确收声,如“场”字属开呼演唱时稍不注意就会唱成“串”字。只有正确使用唇、舌、齿、牙、喉诸器官和开、齐、撮、合及字调,即字的声调的高低起伏变化,才能把字唱的真切、清晰,这样才能使观众了解和不误解字义,才能最终实现语言的音乐性。如我国的京剧注重清晰地咬字,其美学观念是“字正腔圆”。在技巧上运用了一种方法叫做“切音”,即把字的声、韵母相对来说分开来发音,但整体听上去还是一个字。这种念法是把字头特别夸大,表现慷慨激昂的情绪是很有一感染力的。

除了声母、韵母之外,还有字调。处理字调的主要原则应该是“字正腔圆”。为了做到这一点,不少歌唱作品的旋律常常是与汉字字调的高低起伏相一致的。在我们民族声乐中必须将字音调整的自然、准确。而戏曲唱工中的“依字行腔、滑腔、垫腔、揉腔”等技艺是进行这种协调、创造的最值得借鉴的方法。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声乐中所特有的,是由戏曲所传承下来的.审美标准,并且我们按其审美特征创造了“戏歌”这种独特的民族演唱技巧和风格。

郭兰英当幼年学习山西梆子,她的演唱兼蓄神、情、形、声、腔、字六艺之美。由她演唱的《我的祖国》中,“一条大河波浪宽”前三字如唱似念,如与亲人话家常;“河”字音略高,音不放足,前面略为收敛,在字尾即将转入下一字前才稍为加强。尤其是“河”字在她嘴里不像一般人唱得那样简单,而是字头部分稍带下倚音,符合四声,字的末尾稍带下音。这个尺度很难掌握,这也正是以戏曲为代表的传统民族唱法的精微之处;“波浪”二字,前字轻柔,“浪”字是高音,唱得挺拔舒展,音量稍有增强,与“波”字形成对比;“宽”字平出,似平淡无奇,实则大有讲究。一般唱法在字尾都是减弱收音,但戏曲演唱却不是这样。在一个乐句完成之前如果没有什么花腔,则尾音多是“煞”住的,而不是减弱结束。像本例中每一句的末字。如第一段头句的末字“宽”、第四句的末字“帆”,力度和音量自始至终都很均匀、舒展。

2.3民族声乐中“戏歌唱法”的腔圆之美。

“戏歌唱法”的核心支柱是行腔。歌唱中的情感,最终还要依赖行腔来完成。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行腔是连接字、声、情的纽带。“戏歌唱法”是要通过是通过演员悦耳、动听的演唱,来展现美的歌声、美的音质、音色和美的声音,来表达剧情,最终达到反映生活之目的。

“戏歌唱法”行腔的韵厚、饱满、圆熟,具有听之而又凸凹之感的“韵厚”之美味。腔是字的延伸,只有字圆才又可能腔圆。而行腔的圆润则是歌唱中饱满和起伏变化,太粗则拙,太柔则飘。字字融入歌声之中,才可以体现“戏歌唱法”的艺术特色。传统戏曲中有“声中无字,字中有声”的说法,指的就是歌唱中声音的圆润之美,指的就是游刃有余、婉转自如的歌声中将字融人更富有音乐色彩和感染力的意境之中,即以字套腔,如贯珠过渡。有字、有声的腔圆之美,是中国传统戏曲歌唱艺术的集中体现。而润腔是我国传统戏曲的重要审美特征。润腔在我国传统歌唱中有正字、表情、传韵三大功能。正字就是通过润腔的手段,使演唱中的字声、字音纯正、不“倒字”;表情就是表达作品和演唱者的思想感情;传韵就是表现作品的风格与特色,唱出作品的韵味之美。

参考文献。

[1]郭建民.《声乐文化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2]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3]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湖南文艺出版社.

[4]刘蓉惠.《歌唱中汉语语言的处理方法》.《中国音乐》.

[5]程宁敏.《读歌唱传统解以字行腔》,《中国音乐》.

[6]《中西歌剧演唱艺术迥然相异的美学品格》郭建民、赵世兰见辽宁师范大学学报3月。

声乐流行唱法论文篇十三

摘要:音色是声乐训练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着重从科学发声方法的特定因素以及其对歌曲风格的技巧性把握和审美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音色;音色训练。

音色(musicalquality)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响度的大小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但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去分辨不同的发声体音色是声音的特色。根据不同的音色,即使在同一音高和同一声音强度的情况下,也能区分出是不同乐器或人发出的。同样的音量和音调上不同的音色就好比同样色度和亮度配上不同的色相的感觉一样。

每个人的音色都是不同的,并非千篇一律。所谓歌唱音色是指演唱者声音的个性特色,也可说成音质、音品,是人们在主观感觉上借以区别具有同样响度和音调的两个声音的特性,是歌唱艺术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普通人眼里的音色,在歌唱家的眼中却分为多种,音色是歌唱家的灵魂,需要不同的音色刻画不同的人物。因此在我们的声乐教学中,训练出好的歌唱音色、符合歌曲风格和特点的音色,这是我们所需把握和提升的。

一、音色是发声方法正确与否的特定因素。

在声乐训练中,我们往往对声音的评判正确与否,是通过观察学生的气息深不深、喉位稳不稳、口腔开不开等几个方面来要求学生,当然这也是最基本的科学发声方法的要求,其实音色的判定也是一个重要的特定因素。当然,这也需要教师有着敏感而尖锐的耳朵,有着对正确概念声音的理解。在我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男高音,刚来的时候已经学习3年有余了,在基本的练声中,中声区发声听起来感觉比较自然,但是低声区低不下,基本是毫无音色和声带的震动,音色给于听觉的人来说是很空、散、没有点,高声区高不上,到了小字二组的3或者4就显得很吃力,音色表现出僵硬、暗淡、没有张力。好的声音音色应该是高中低三个声区的音色统一和谐,有表现力,有不同声区不同的美妙色彩。进而从这名学生的音色中我发现了他的发声方法存在很大问题,并且声音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很强。首先他的喉位很高,对于这种声音条件很好的学生,这一点往往会欺骗众多的耳朵,在中声区,他显得运用得体,音色纯正,但一旦上了低声区或者高声区,喉位高,声带无法正常挡气,有再好的气息,这时都是枉然。其次,舌头僵硬。正确的歌唱方法应该是舌头松弛而平坦的放在口腔,舌尖贴近下牙内,舌根部放松。而舌头僵硬,就会导致音色的改变,在低音时就会有刻意使声音显得浑厚、做声音,或者高音时挡住一部分发声通道,发出令人紧张而堵塞的音色。第三,气息不流动。气息是声乐发声的根基,好的气息是歌曲演绎的动力和源泉,更是控制不同音色的主导。从这名学生的音色判定中,我们很容易得知其发声方法的错误及错误点。好的教师应该能够直接从音色这一特定因素来判定学生发声方法正确与否。因此,声乐界有这样一个说法,一个好的声乐老师一定要有一双灵敏的耳朵。

二、音色是声音传递中震撼心灵和美的直接表达。

在我们声乐学习中,我们常常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应该重视声音还是应该重视音乐,还是同时都要重视?当然,我的回答是二者都要重视,但是对于专业学习声乐的学生,我还是认为声乐声乐,先有声音才有音乐,先有美好的声音才有美好的音乐。这就如同哲学中的唯物辩证法,先有物质,后又意识。那么没有好的声音和好的音色,是无法表达出音乐作品中所传递的审美意境与艺术震撼。作曲家写出一首好的声乐作品,首先是要找出一个适合其演唱的歌者来完美诠释其作品,同时对歌者的声部、音色、音域、歌唱技巧、气质形象、文化修养与内涵等不同方面来进行选拔。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音色,因为这是直接表达给观众的第一冲击力。其次,对音色把握的合适与否,直接导致作品的成功体现。最后,音色也是对听觉神经的修复与洗礼。科学研究表明,男高音在唱出完美的高音a以上时,听觉神经会令现场观众达到一种心理兴奋状态,从而热情享受音乐的美妙。

三、音色是歌唱处理和风格中的技巧性因素。

歌唱风格是人们对于某种歌唱形式在思想内容、歌唱艺术手法上表现出显着特点的较固定和习惯性的共同认识。其形成是由它所处的地域环境、人文历史、风俗习惯、文化心态、审美观念、民族语言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准确把握歌唱风格是歌唱家历来推崇的最高艺术境界。歌唱音色是指演唱者声音的个性特色,也可说成音质、音品,是人们在主观感觉上借以区别具有同样响度和音调的两个声音的特性,是歌唱艺术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

(一)民间曲艺和戏曲风格。

在歌唱音色定位上表现为声音平铺直叙、明亮、质朴等,发声共鸣以口咽腔为主,基本用真声歌唱,没有混声。真声的特点是振动频率较低,灵活性较差等。但它与音质疏松、浮泛、干涩、用拉直嗓子喊叫的“白声”不同,白声没有共鸣焦点,是既散又敞刺耳的声音。声音的焦点是指声波向前向上放射瞬间呈现的小亮点。戏曲风格在歌唱音色上的独特选择是声音明亮集中、俊朗秀美、高亢挺拔富于穿透力。为了有利于语言吐词咬字的`清晰准确,歌唱共鸣管道较之美声唱法短而窄一些,音量泛音偏少而发出的声音较集中、结实、明亮,声音位置靠前。

(二)群众歌曲风格。

从创作上看多为进行曲、颂歌、队列歌曲等,有独唱、齐唱、合唱、轮唱多种形式。音域十度左右,调性以大调式为多。因其演唱对象要符合广大群众要求,所以具有广泛性和革命教育性,形象鲜明、节奏明快、铿锵有力、速度稳健、音区平稳。声音的特点是活泼、感情真挚,音色定位明亮清脆、活泼开朗、明朗靠前、积极热情、富于弹性。面部笑容和硬腭抬起都很积极,吐字较靠前,有一些混声,但还是以大本嗓的音色特点为主,真声色彩还是很浓,共鸣的焦点一般在鼻腔。这些都是群众歌曲演唱风格的特点定位。

(三)中外艺术歌曲风格。

艺术歌曲的用声技巧是丰富的,强调连贯和强弱对比。有些作品要求高难技巧,如颤音、滑音、高弱音等。就像艺术歌曲精致、严谨的作品风格一样,演唱上对声音音质的高标准也不例外,热情温暖、甜美深情、回忆、想象、进入梦幻的音色,表现为声音控制的更含蓄、稍暗和更柔和,歌唱技术上呼吸的力度减少,柔韧性控制感增强,演唱技术上声门相靠或撞击的力量减弱。吐字积极而稍靠后的感觉,但是声音传送方的感觉是向前的,鼻腔和口腔混合共鸣,焦点在面罩。歌唱轻机能运用恰如其分,歌唱轻机能是相对重机能而言,也称假声,这种声音是声带作局部振动,声门闭合呈菱形合缝状,声音灵活性强,但音质较空虚。

(四)西洋歌剧中咏叹调风格。

在众多的歌剧咏叹调中旋律优美、音乐讲究歌唱性,调式调性变化丰富多彩,注重抒发人物内心的感情。激情有力的戏剧咏叹调的演唱风格在歌唱音色上要求声音如同红色的光辉,热情而饱满。现代科学技术对美声唱法高音共振峰的测量,其震动频率为2400到3200赫兹,这是其他唱法较难达到的。演唱技术上嘴吐字时喉头后面也吐,胸腔、口腔、鼻腔三个共鸣腔同时打开,声音竖立感强。演唱者的气息深度和张力增加,喉头降到最底,咽腔绷紧有力,鼻咽腔共鸣为主,有面罩共鸣声音,共鸣焦点在软腭。从低音到高音都有混声,音域三个八度无断痕,热情激动等。这些特点与艺术歌曲注重柔和、轻机能演唱风格和音色有较大差异。

声乐训练中,音色就如同一个调色板,决定着歌者的对于歌曲的浓妆淡抹,相得益彰。因此我们在把握音色的重要性时侯,要着重建立起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歌唱状态,熟悉歌曲的风格,分析理解作品,情感投入,自身知识结构的积累和文化底蕴的沉淀,这些都能够使得我们在今后声乐的学习中,通过音色来塑造和完美诠释声乐作品,给予听着美妙的音乐享受!

参考文献:

[1]牛津简明音乐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邹本初着。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

声乐流行唱法论文篇十四

原生态唱法是一种由心声、用心唱、无修饰、自然流露的歌唱形式,是在自然的状况下情感的流露和声音的表达。原生态唱法是流传在民间的一种传统演唱方法,演唱内容是不同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具有特色鲜明的乡土韵味、生动传情的音乐表现特征以及质朴无华的演唱风格。原生态唱法是在特定时空和生态环境中自然传承下来的民族民间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丰富多彩、形式繁多的各种民间音乐,如民间歌曲演唱、民间戏曲演唱、民间曲艺(说唱)演唱等。原生态唱法是中华文化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丰富文化的组成部分。原生态唱法有3种不同的用声方法:

1.真声唱法。是原生态唱法中最常见的演唱方法,其声音自然嘹亮。

2.真、假声结合唱法。演唱时中声区用真声,高声区用假声。衔接圆滑,不同音色的对比形成了独特的表现风格。

3.真假声混合唱法。同一民族地域的歌手在用声方法上有混合,并非完全统一。呼吸、发声、共鸣等歌唱器官协调自然,声音刚柔相济,收放自如。原生态唱法的独特之处在于演唱者运用闭气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发出粗壮的气泡声,形成低音声部。因此,原生态唱法对演唱者嗓音条件的要求较高,歌唱状态自然真实,演唱上结合当地方言,富有乡土气息,在气息运用上要稳固扎实,真实地表达民族文化,完整地表达出民间音乐作品的内涵,使其极富感染力。可以这么说,原生态唱法的许多歌手基本功扎实,歌唱技巧娴熟,歌唱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与“学院派”的演唱风格相比,原生态唱法所受的束缚更少,对于民族风格的表现也更加开放,其风格表现原生态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所演绎的歌曲将通过民族风俗、艺术以及语言以最真实的状态展现出来,融合了各族文化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厚重的历史、传统的文化、独特的民族特性为原生态歌手们提供着取之不竭的精神营养,赋予了他们卓越的艺术才能。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民族声乐,在传统的民族民间唱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传统戏曲、曲艺唱法以及民歌唱法等影响。20世纪40年代以来,我国传统民族声乐逐渐向现代民族声乐的转型,在继承传统艺术精华的同时借鉴西方美声唱法,逐渐形成独特的歌唱艺术形式。可以这么说,现代民族声乐是受西方美声唱法影响、从原生态唱法中派生出来的新型演唱形式。1956年,沈阳音乐学院建立民族声乐专业,成为国内最早建立民族声乐专业的高校。随后,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先后建立了民族声乐专业,培养了才旦卓玛、德德玛、吴雁泽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形成了一南一北两大阵地,带动了全国艺术院校和音乐学院民族声乐专业的发展。1958年,声乐界发生了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土洋之争”:从国外留学回来的教师以洋唱法为基础进行教学,另外一批本土教师以传统唱法为基础进行教学,两者均强调各自教法的重要性,至今讨论仍没有定论。时至今日,国内艺术院校和音乐学院仍按照以上两种思路进行民族声乐的教学工作,受到西方美声唱法的影响较大。近年来,艺术院校和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的发展进入“瓶颈”期。一方面,民族声乐发展的国际化受到西方美声唱法的影响。另一方面,民族声乐的商业化发展受到流行音乐的影响。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现有的民族声乐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出优秀的民族声乐人才。特别是忽视原生态的民族语言以及民族风俗的原生态艺术,对于民族声乐的认识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导致民族声乐的发展难以实现突破,也难以在保留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如果能将原生态的唱法使用到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唱法,更要理解歌曲背后的民族特点和文化背景,对每个民族不同的演唱风格进行了解和学习,将民族声乐的发展回归到民族文化中,从原始的生活文化中寻求发展的道路,从而彰显民族声乐的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性特征。

高校原生态唱法的教学要向多元化发展,要形成相应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这就要求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探索,转变学生对民族声乐的态度和观念,将多元化教学理念渗透到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所有阶段,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塑造学生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优秀的民族声乐人才。从教学过程看,扩大对原生态民歌能力较强的学生的招收规模,由于这些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各不相同,基本具有本地民族声乐基础,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改造,能够使学生自身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此外,高校也要提高原生态歌手出身教师的比重,教师在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可以更好地带动学生们了解民族地域特点,透彻地掌握民族声乐专业的内涵,将民族特色更鲜活、强烈地表达出来。从培养基础看,据调查,现行中小学音乐教材中过半是近现代的创作歌曲,而包括改编在内的中国民歌不到30%。早期教育忽视民歌,不利于民族声乐的传承,造成了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先天不足。民族音乐素养的缺失,特别是在“学院派”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高校音乐教师,很难进行原生态教学的尝试。在教材的改革上,必须对民族声乐教材进行改革,尽可能补充原生态、戏曲音乐以及原生态唱法的素材。从课程设置看,要进一步优化,合理调整民族声乐教学的课程设置。将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继承、声乐基本技能两方面作为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核心。在保证基础教学效果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民族音乐的比重,遵循民族声乐的本质特征,开设专项的民族声乐课。一方面要利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声乐技能、理念。另一方面,还要使用多样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将原生态的典型曲目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从教学内容看,就当前高校声乐教学现状而言,很多高校仅将曲谱作为教材的内容,忽视了音像材料、音响材料的重要性,使这些教学材料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影响多元化教学效果。因为高校应丰富教学内容,选取其他形式、内容的教材,通过图像、音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全面地理解声乐知识,尽可能让学生多接触不同形态的民族声乐。把握世界民族声乐的发展趋势,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创造田野采风的机会,深化对民族声乐的探索和分析,透彻地分析演唱技巧及作品的风格特色,提升自身的审美观。从演唱技巧看,高校原生态唱法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对其演唱技巧的借鉴。尤其是在演唱各地的民族歌曲时,尽量做到对各地民歌演唱风格的把握,其中主要包括各种方言的吐字、旋律的润腔、真假声运用等,而这些则是无法在乐谱上明确标示出来的。要从方言入手,总结旋律的走向和演唱的音色特点等,全面了解原生态歌曲风格,体会原汁原味,获得实际感受,都是学习和研究民间歌唱艺术的最佳途径。加入这些技巧将能够更加真实地将这些作品的味道释放出来。

原生态是中国声乐艺术的源泉与根基。原生态唱法进入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是对原有的教法的改革和提升,是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结合当地民族文化特色需要进行的尝试。作为声乐教学工作者,应该积极承担传习传统音乐文化的重任,将原生态唱法应用于声乐教学实践中,才能真正地实现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和系统化。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应该从原生态唱法中获得经验,在民族声乐艺术宝库中吸取精华,从而保护和发扬原生态艺术。

声乐流行唱法论文篇十五

维吾尔族民族唱法很早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艺术学院就成为了一门独立的专业,至今已有许多年了。在这些年中,我们的老师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也培养出了许多在全疆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歌唱家,如:老一辈的歌唱家帕夏依夏、哈米提等,为我们维吾尔族民族唱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以中青年歌唱家肉孜、巴哈古丽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维吾尔族歌唱家的涌现,标志着维吾尔族民族的声乐事业有了新的发展。现在,维吾尔族民族声乐作为一个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声音训练、教材建设和教学成果等各方面,可以说已经初步有了一定的规模,也初步形成了我们维吾尔族的教学体系。下面,我想就声乐训练问题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1.声音概念的问题。

在谈论歌唱训练问题之前,我们先谈一谈声音概念的问题。如果我们教师的声音概念不明确,那么,我们在教学中把学生的声音朝哪里引也就成了问题。然而,声音概念这个目标明确了,接下来的也就是各种教学的手段的问题了,而不必担心各种转换的问题了。维吾尔族民族唱法,我认为就是在维吾尔族民歌自然唱法的基础上,吸收了维吾尔族木卡坶的歌唱艺术和欧洲的美声唱法,融汇而成的一种唱法。它以民歌和民歌风格比较浓厚的创作歌曲为主要的演唱曲目。由于这种唱法与语言结合的非常紧密,听起来特别亲切,特别贴近维吾尔族人的生活,也更善于表现维吾尔族民族的思想、感情和气质,所以特别受老百姓的欢迎。据目前的维吾尔族民族唱法来看实践结果,我认为评价为好、较好的维吾尔族民族唱法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用声以真假混和声为基础,声音结实、明亮,声波较为平直,音色甜美,较多使用口腔共鸣。

2)用深的呼吸支持,声音统一、流畅,音域宽广。

3)用维吾尔族语言演唱,吐字清晰,也讲究归韵,吐字音过程通常带腔。

4)气、字、声、情、味、表的高度的统一。

我想第一条和第三条是当前维吾尔族民族唱法区别于美声唱法的两个基本条件。不过,以上提到的几点,不是为了区别维吾尔族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而是想说明我所认为的当前的维吾尔族民族唱法所应具备的基本的、可感知的和可把握的声音概念,用以在教学中作为自己心中的尺度,教学生有明确的声音训练。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在这几个方面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再结合维吾尔族曲目的表现要求,加以灵活运用或发展到自己的个性和风格表现的领域中,这样学生学习的劲头、学习的困难和今后的发展也就容易的多了。此外,我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谈的四点仅仅是我所认为的在目前维吾尔族民族唱法已表现出来的一般特点。如果维吾尔族唱法将来能更多的吸收我国各种唱派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唱法,我想,维吾尔族民族唱法的这种声音概念还会得到改进和发展。

在维吾尔族民族声音训练的方面,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调顺气息,气、声配合找到合适的焦点、集中点。

说到气息,无论是中国的、还是欧洲的声乐理论,都有许多的精辟、深刻的论述,只是说法各异。比如:我国的传统说法是要用丹田之气,而欧洲的美声唱法则说是腹式呼吸。我认为这些说法的基本道理是一致的,都要求把气吸到肺的底部,隔肌收缩放平,两肋和腰围扩展、保持,运用腹部和横隔膜的对抗力量产生美好的声音,所以,要想获得美好动听的声音,必先学会调气。

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是:。

1)先让学生放松肩、放松胸,而后带母音叹气,使学生肌肉积极放松。

2)做深呼吸、使学生感受到腰围和两肋下部扩张乃至背后的感觉。

3)做吸气时,脚下站稳,上身轻松而舒展,周身有积极向上的感觉。

40歌唱时保持吸气的状态,也就是保持打开的状态,腹部略有内收。

以上几点如果学生能运用的好了,就能为歌唱打下一个好的基础。然而,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并非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所以,调顺气息始终贯穿于学生的整个训练的过程中,各种换气的技巧也是在训练中逐步去掌握的.。

2.2打开喉咙,获得好的共鸣腔体。

维吾尔族民族唱法应该打开喉咙,稳定喉头。对此,大家的认识较为一致,而且在教学中大部分是这样要求学生的。然而喉咙的打开必须适度,喉位的下放也要恰当,那么喉头下放多少呢?那要看学生的具体条件,一般来说喉头的位置要略低于自然说话的位置。在我们有些学生中,特别是在各种文艺团体、歌舞团以及校团体的演员,他们过于为了追求声音的明亮度、结实度,往往把喉咙捏的过紧,颌关节咬的过死,很难打开。然而,对这样的学生在训练中,从发声练习的选择,辅音、母音的选择,歌曲的选择都需要进行仔细的调整,方才可能有一个好的发展。我在教学中具体让学生体会打开喉咙办法有以下几种:

1)要求学生松开颌关节,是上下颌关节保持平衡,但在吐字时要做到该紧的紧不该紧的放松,不要出现过松的现象,以致影响到发声、吐字等。

2)半打哈欠,也就是我们大家常用的打开喉咙的办法。因为半打哈欠能使面部肌肉放松,面颊抬高,鼻孔张开,人中提起,使我们的面罩处于一种打开的状态中。还能使上下大牙拉开距离,软腭抬起,喉咽腔、鼻腔都打开,从而使上下共鸣腔连为一体。这样就为获得漂亮的声音,弹性的声音创造了最好的条件。当然,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启发学生体会打开喉咙的办法还有许多种,如:模仿宽嗓子、惊吓的感觉、不张大嘴的感觉、惊喜的感觉等等。

2.3配合学生声音训练来选择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教材的选择是否恰当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教材选的不合适,不但对学生的的声音训练没有帮助,而且还会加强学生原有的毛病或引发出新的问题。我在具体的教学中基本上是按照以下几点去选择教材的。

1)对于初学的学生,一般不选音域过宽的曲目、风格太强的歌曲、戏剧性太大的曲目等,只要求学生初步达到或把握到气、声、字、共鸣协调运行起来的目的就可以了。

2)循序渐进,逐步在曲目的选择上增加难度,歌曲调性的选择上更符合学生完成的能力和曲作者对学生从字、声、情、味、表等方面要求综合起来。

3)要求学生多听、多看、多练、多读,使学生在实际的学唱中去领会声乐中的气口、吐字、行腔、表演等各种手法的运用,这不仅能增加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素养,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声乐的热情,使学生对许多基本要求有更深的体会和认识,以便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发展。

最后,维吾尔族民族唱法有着久远的历史,前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为我们总结了许多可贵的经验,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传承、总结,使它更加具有民族性、科学性、时代性。在发展维吾尔族声乐道路中的,我们只是继承还不够,还应借鉴意大利的美声唱法。借鉴的目的不是照搬,更不是替代,而是吸取精华,为我所用,丰富自己,发展自己,使维吾尔族声乐更加完善。盲目崇拜的思想是非常不利于发展我们维吾尔族民族声乐的,因此做好继承和借鉴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目前,维吾尔族民族唱法在新疆的整个声乐艺术领域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已被广大观众所接受和承认,并且已走向了全国,也受到了全国观众和专家们的赞扬和欢迎。在新疆师大音乐学院、艺术学院等地方都开设有民族声乐专业,对维吾尔族声乐人才进行较系统的培养,并在演唱实践和理论方面有了新的提高。我国为维吾尔族培养了一名声乐硕士研究生及国际一流的歌唱家,使维吾尔族声乐走向了高层次高水准。从教学的角度看,维吾尔族民族唱法仍是一门新的学科,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去充实和完善,只有鲜明的民族性是不够的,还须加强技术方法的训练,因为这是能否提高维吾尔族声乐水准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发展维吾尔族民族唱法的道路上,要始终把握住“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艺术性、辨证性”这五个方面,将它始终贯穿于整个维吾尔族民族声乐的事业中。

声乐流行唱法论文篇十六

通俗唱法,也就是当下统称的流行唱法,是由jazz 和bruce 音乐演变而来,现代的流行唱法更是融合了denon 以及latin 等诸多元素,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唱法。声乐作为音乐中的最基础部分,对于实现音乐的旋律和美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声乐教学作为歌唱的基本功,通过一些歌唱语言以及艺术嗓音去将一首歌曲塑造得更加鲜明生动、悦耳动听。

因此,很多高校也在声乐教学中做出了很多研究与实践,使得声乐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风格,并以此帮助我国的高校声乐教学发展能够更加稳步前进,培养更多音乐人才。

我国的声乐教学主要分为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以及美声唱法三大类型,通过不同的特色和风格特征将音乐以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出来。而对于传统声乐教学来说,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学习一些基础的乐理知识,另外再增加一些关于对美声以及吐纳的练习,以确保声乐学习的专业学生能够在对基础乐理知识的认识和了解上更好地学习演唱方法和技巧。虽然说,声乐教学在整个音乐教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但是就整体的声乐教学来说,在声乐教学中的目的、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上还应该有所改善,以提出合理的实施途径,从而使得声乐教学的整体模式更加规范化。在当今音乐发展现状下,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对于拓展声乐流行唱法的教学与实践,已经是目前高校声乐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的高校声乐流行唱法教学,所应用的方法是为学生提供类似小型演唱台、音响设备,让学生以现场模拟演唱的形式进行练习,老师则在一旁对学生演唱的技巧与吐纳方式进行专业角度的指正,学生们通过教师的指点进行反复练习以此来提升个人的演唱能力。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使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到声音的变化,同时教育者和学生又可以轻松地度过课堂时光,所以,这种模式已经被全国各地几乎所有从事音乐教育的高校所采用。不可否认,这样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国高校对音乐人才的培训力度,可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由于学生长时间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会造成在正式演唱时,出现紧张感以及依赖指导老师的现象,这就极大地减低了学生们的整体演唱水平,并且该教学方法无法发挥出流行唱法的表演性,在舞台上缺少即兴以及与观众的互动性,只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唱功上,降低了整体的表演效果。流行唱法需要表演性和现场即兴的配合,从而将音乐的感觉深入到观众的内心深处,如果只是注意演唱功底,就完全发挥不出流行唱法的重要意义,所以在高校声乐流行唱法的教育中,应多采用符合实际现场演唱的教学模式,从而让音乐人才真正地在艺术方面得到提高。

现代人们对于音乐的追求有所不同,因此,声乐的发展和教学模式也要引入全新的模式,将流行唱法引进声乐教学中将成为声乐教学的一大特色。

流行唱法在声乐教学中也称为通俗唱法,通过以自然甜美的声音以及细腻真实的感情而将音乐更好地去表达情感,流行音乐在音乐风格中广受广大青年的喜爱。声乐教学中的流行唱法主要将音乐、形体、表演、舞蹈等元素,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声乐表演艺术。然而声乐教学中引入流行唱法的教学模式仍旧存在一定的弊端和不足。

首先,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因为通俗唱法更接近于现代化,所以在教学目标上存在着模糊不清的状况,很多专业学习声乐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明确学习的根本目的,从而只懂得盲目学习。因此,在声乐教学引进流行唱法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使得专业学习声乐的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明确学习的任务,从而能够更好地合理安排学习计划,以学习到更好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在教学观念上要有所创新。作为声乐教学中的流行唱法,在演唱教学观念上,要与时俱进,广泛吸取其他各个方面的知识点,从而能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使得声乐教学中的流行唱法能够在不断的创新与改进中获得新鲜血液,以满足和适应我国流行唱法的新观念,符合现代人对于音乐的追求;最后,在教学选曲上要灵活,传统声乐教学模式选的曲目陈旧而缺乏新意,不利于专业的声乐学习者跟随社会潮流,使得学生的学习曲目仅仅只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曲目上,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选择教学曲目要灵活,跟随社会潮流,符合当今社会的风气,使得学生在学习声乐的基础理论上能够紧随社会潮流,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声乐教学引进流行唱法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必要趋势,对传统的声乐教学进行一定的改进和完善,使得声乐的流行趋势更加符合当今的社会需求,使得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忙碌之余,能够听到更多关于流行音乐的曲谱,从而缓解工作压力,提高我国声乐教学在社会中的实际地位。

声乐教学引进流行唱法在我国音乐界是一种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需求与人们对于音乐的追求,声乐教学中引入流行唱法是一种必要趋势。

流行唱法中的声乐教学与传统的声乐教学相比更加潮流化,它的存在更加贴近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传统的声乐教学虽然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以及演唱技巧,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难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而流行唱法的存在,即便是通过通俗易懂的演唱形式,也使得人们听起来更加轻松,能够使得他们的心情得到共鸣。因此,相比之下,引进流行唱法能够使得声乐教学更加普及化,使得音乐能够更好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声乐教学引进流行唱法,使得声乐的存在更加真实、坦诚、扣人心弦,因此,引进流行唱法是对声乐教学的一种全新突破,为声乐教学能够在不断发展中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声乐更好发展,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对于音乐的要求。使得人们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之余能够更好地去放松心情,在这个生活节奏快、工作紧张的现代化社会能够拥有一丝轻松之意。

声乐教学引进流行唱法是声乐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必要趋势,是当今社会对于音乐风格的一种追求与潮流,单纯的传统声乐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们对于音乐的追求,因此应不断地给声乐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得声乐教学在基于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能够有更好的发展与进步。

声乐流行唱法论文篇十七

好歌词不能只抒发个人情绪,应该更多关注人生情感中共性的东西。当下歌词多止于表现“小我”情感,而忽视了“大我”精神,富有精神感召力的作品越来越稀缺。有些歌词有“反诗性”,为了满足一些听众低俗的审美趣味,歌词呈现出苍白无力、无病呻吟、欲望化写作等现象。

歌词与诗歌一样会传达人对世间万物的看法,总体来看,我国当下流行歌曲的歌词多表达被人们认可的观念,比如珍惜时光、爱情、友情,追求美好的东西等。爱情是流行歌曲中的不老主题。方文山作的《千年之恋》歌词意象精美、意境凄美,前世的蓦然错过与今生的浪漫期待,执着而优雅。对真善美的追求给流行歌曲注入精神力量。同时,宇宙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使人更热衷于追求生活的快乐,比如感叹容颜易逝的伤感《落花》、感慨人世变换的流转《g大调的悲伤》、宇宙间不可知的宿命《杀破狼》等。忧伤的歌曲往往更易感染国人,美好事物的弥足珍贵也时时警醒人们享受现世。“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好的歌词也需要进入到人的心里、构成其流行性需要人的倾听和感受。

流行歌曲歌词的诗意化倾向还表现在歌词的节奏韵律、押韵、建筑美、画面感等多方面,好歌词应当吸取戏剧中“潜台词”之长,听之即懂,思之有味。借助于歌词的诗意化,不直接指明意象的内涵与意境的旨意倾向,可以任凭听者去自由猜测,这种方式符合诗意化的艺术欣赏规律,运用得当可以大大扩展词义的内涵,充分发挥歌词的社会效应并实现流行歌曲的流行目的。诗歌和歌词的结合拓展了诗歌的生存空间。流行歌曲对诗词的精华加以借鉴发扬,使之成为一种大众化的精神食粮;诗词为现代流行歌曲的词作者提供了思路和借鉴,它将会是流行歌曲歌词创作中一条重要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磊,《和谐与断裂:一种文化现象的审视》,《社会科学论坛》,第5期,第52页.

[2]《歌词意象的选择和运用》,许自强,《词坛丛文》第37页.

[3]乔羽,《歌词短扎一则》,《词刊》,第6期.

[4]陈良运,《中国诗学体系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1月,第411页.

声乐流行唱法论文篇十八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舞蹈训练和主持人形体训练的共性与个性比较,提出主持人形体训练要有选择性地借鉴舞蹈训练中科学的方法,并对如何形成主持人形体基本功提出科学性的探索。

关键词:主持人形体基本功共性与个性科学性。

节目主持人专业的形体训练方法要有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和理论性,但目前在市场上找不到一套针对节目主持人或表演专业的形体训练教材和教学法。即使有一些学校开设了主持人专业,但形体课的授课内容也因教师自身学习经历的差异而各有不同。

在全国范围内,培养本专科学历舞蹈教育人才的院校只有北京舞蹈学院等几家,并且每年只有几十名舞蹈教育毕业生走向社会。但在各级各类中等学校、青少年宫及艺术文化馆等机构有成千上万,再加上各级高等师范中的音乐系科等,社会对舞蹈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极为庞大的,而北京舞蹈学院的这几十名毕业生相对来讲无疑是“杯水车薪”。虽然也有一些由专业团体“退役”下来的演员从事艺师教育工作,但是由于受到国家对从事教育工作人员学历条件的限制,他们在晋级与专业职称评定中容易遇到一些障碍。鉴于这种情况,一些学校就不得不启用高师音乐专科毕业,且有些舞蹈特长的人员来“替补”,又由于音乐专业舞蹈课程的容量极为有限,这些人在上岗后就普遍地显露出如舞蹈基本功底不扎实、编导与教学水平偏低等缺陷,使正常的教学进程与质量无法保障。

另一方面,社会和媒介对节目主持人的需要日益增多,高等院校的主持人专业应运而生。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已有100多家高等院校设有主持人专业或专业方向,另有一些高校则在中文、新闻、大众传播和艺术类专业里开设主持人专业的课程。但是,节目主持人的专业教育是一个新生事物,不仅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尚在摸索之中,而且教材的建设相对滞后,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规格。

因此,形体训练要借鉴舞蹈基本功科学系统训练中的“法”,形成主持人形体基础训练法,即形体基本功。

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栏目播出时首次打出“主持人”字幕,以庞啸为代表的5位出镜记者以“主持人”身份出现于荧屏;1981年1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的《空中之友》节目出台,推出主持人“徐曼小姐”。这两个节目的相继面世,标志着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诞生。

从宽泛的意义上看,节目主持人与记者、编辑、播音员一样都是隶属于广播电视传媒机构,服务于观众的传播者,而播音员与主持人又是直接面向观众,以有声语言及体态语进行传播的职业传播者。主持人是广播电视媒体中,集社会性与人际性于一身的最具亲和力的传播者。具体地说,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方面,从根本属性说,主持人是党的宣传工作者,党的新闻工作者,是广播电视媒体中以有声语言(含体态语)进行传播的人,此其社会性;另一方面,从特殊性说,主持人以观众信赖和喜爱的朋友身份,以与观众平等的关系,以“个性化”“人格化”及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是最具有亲和力的传播者,此其人际性。

据科学家的研究和统计表明:在传播信息的时候,语言(只是字和词)的作用仅占7%,声音(语言、语调及其他声响)占38%,而占55%的信息是无声的。从人们获取信息的角度来看,来自听觉的信息占11%,80%以上的信息则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这就告诉我们,在电视传播的过程中,如果忽视了受众的视觉需求,忽视了在言语播报中非言语信息传播的作用,就等于丢弃了应传递的大部分信息内容。这是不符合电视传媒基本特性和违背电视传播基本要求的。因此,要成为一名全才的电视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在提高播音水平与技巧的同时,必须努力掌握运用形体动作进行非言语传播的基本体能技巧,才能使电视传播达到应有的水平。

在视屏传播中,有声语言的播报和运用形体语言进行无声有形的信息传播,是完成具有视听特性的视屏传播工作的两大支柱。电视节目主持人传达信息、表达感情,不仅要运用口头语言,还要运用主持人的主体形象和体态语言。节目主持人的工作,从本质上说也是与受众之间的一种审美对话。优美而富有个性的主持人形象和得体而富有表现力的体态语,能增强受众的信任感,能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主持人所要表达的内容,同时也给受众提供了一种审美的享受。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体态语,是一种以主持人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空间距离及服饰等为手段传播信息、交流感情并诉诸观众的无声语言,又称副语言。体态语是形体语言,它的基础训练是形体的训练。然而,主持人的形体基本功训练与舞蹈专业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既有着相同之处又有着不同之处。

舞蹈是一门科学,它对人体有着科学的训练方法。每一个学习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刚开始学习舞蹈时,都要接受正规的训练,从地面训练到把上训练再到中间训练。这个训练过程是在基本功课上完成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正确的用力方法,并充分地训练到身体上的每一块肌肉,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形态、基本的舞姿,各种技术技巧及舞蹈专业人才所需的协调性、表现力、节奏感及对音乐的理解。

主持人形体的基础训练要借鉴舞蹈科学的训练方法,这样才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大学本科主持人专业的学生在入校以前基本上都是高中生,他们是一张“白纸”,可能什么都不会,既没有学过舞蹈也没有学过表演受过语言训练。有接触过的也是少数人,他们在小时候上过训练班,或者中专在某个艺校就读。但大部分学生因文化和生长环境的不同,在生活中形成了他们的自然体态。如扣胸驼背、斜肩脖歪、胯部松懈等毛病。那么,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耐心的把正确的用力方法和舞姿教给学生,如何肌肉用力,怎样让线条更长一些,怎样才有延伸感,怎样才能更加挺拔不松懈等。在这个教与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严谨和规范化,要有阶段性地进行训练,要遵循从地面训练到把上训练再到中间训练这样一个螺旋式提升的规律。

一、主持人和舞蹈是两个不同的专业,训练的时间是不同的。

1.舞蹈专业有中专五年制或六年制的,大学是四年制,因为舞蹈的.特殊性,所以舞蹈演员都要从小(11—13岁)开始培养,在这9到当中基本功几乎每天都在学都在练。

2.在大学4年当中,主持人形体课有一年或有两年的。在实践教学中,形体基本功应占一年,每周两次课,每次90分钟比较适合。特别对于17—22岁的播音主持专业的本科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形体发展成熟、日趋定型的阶段,这正是形体塑造的关键时期——形体可塑性大,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接受训练的愿望强烈。如能抓住这一特定时期科学、系统、有针对性的形体训练,并开掘、发展出他们对于形体美的自我意识,将正确的形体意识、形体状态和身体发展结合起来,对于今后从事播音主持工作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主持人形体基本功在借鉴舞蹈训练的过程中是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舞蹈演员所需要的技巧、旋转、大跳及软开度等,不适合主持人的训练。所以,形体在基础训练中做动作的要求上也要和舞蹈专业学生做动作的要求有一定的区别。

1.舞蹈中站一位脚,尤其芭蕾要求胯跟一定要开。主持人则可以站小八字步,胯跟自然。

2.舞蹈中擦地的要求,向前擦出去时脚后跟带动,胯跟要求打开;主持人训练擦地的要求,向前擦出去时用力点在脚掌,胯跟自然,或者在平行步上进行擦地。这样肌肉的线条、弹性、延伸感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而且走路时也不会像芭蕾舞蹈演员一样外八字脚。

二、主持人形体基本功的训练在音乐伴奏上与舞蹈的区别。

1.舞蹈基本功在课堂上,有钢伴教师,是现场钢琴伴奏,好的钢伴还能根据动作的需要。

而弹性音乐,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动作。

2.主持人形体基础训练,一般没有钢伴教师,音乐也不是现场伴奏,因此,音乐大部分。

是教师自己找的,且这些自己找的音乐很多都是学生们熟悉的,因此,学生会很有兴趣,在做动作时也会更加用心。这样在熟悉的音乐中做动作,可以提高他们的节奏感。

三、主持人形体基础训练与舞蹈基础训练的相同之处。

1.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的物质载体都是人体。

2.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在没学本专业以前,都是一张“白纸”。

3.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在刚开始学习本专业时,都要进行基础的训练。

4.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都要求肌肉要有延伸感和挺拔感。

5.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都要求学生要有协调性和松弛感。

6.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都要求学生要有节奏感,要理解音乐。

7.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都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遵循螺旋式提升的规律。

8.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都是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形体美的自我意识。

9.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都注重内涵外雅的气质。

总的来说,一个节目主持人如果缺乏良好的形体就等同于是缺少了表现体态语的“本钱”。主持人形体基本功必须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借鉴舞蹈基本功中的动作和方法,科学地进行训练,才能将身体各部位的柔韧性与协调性、内心节奏得到提高,使身体更加协调统一,达到形体挺拔、动作和谐的境界,并充分展示出人体内在与外形的完美结合,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美感。

参考文献:

[1]王鸿昀.对高师音乐专科舞蹈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舞蹈研究,4月.

[2]吴郁,侯寄南著.广播电视新闻语言与形体传播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月第1版.

[3]赵忠祥,白谦诚主编.主持人技艺训练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8月第1版.

[4]罗莉编.电视播音与主持.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6月.

声乐流行唱法论文篇十九

1、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基本训练包括两个方面:(1)运用已掌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物理实验技能的训练。通过基本训练可以深化、活化学生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它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成败的关键在于精选好例题和练习题。精选的例题和练习题,应该有代表性,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有针对性,能针对知识的重点、关键和学生的水平;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思维。对学生分清正确与错误并灵活运用知识有较大补益。下面谈谈例题教学与定时练习两个问题。

例题教学,侧重在开拓思路,放手让学生搞一题多解、一题多思,在“解”、“思”中“自悟”,以期形成深刻的记忆和能力。教师在例题课上的讲解,是在学生“悟”不出的时候,侧重在物理模型的分析上花功夫,教给学生如何针对所研究的问题,应用物理模型、构造物理模型的方法,例如在复习动量守恒与机械能守恒时,通过小球在圆弧槽中滑下,不计摩擦的例题分析,构造了这类问题的物理模型:(1)不计摩擦,水平方向又无其它外力,系统动量守恒;(2)小球和圆弧槽系统,只有重力做功,无机械能与其它形式能量转化,机械能守恒。由于重视物理模型的分析,去年高考第五题,学生很自然的把上面所讲物理模型与平抛运动的物理模型结合起来,顺利的作了正确的解答。

单元例题教学以后,安排了二课时的定时练习,题目是精选了的,题型较活,有浅有深。要求学生按时完卷,教师及时进行批改评分,根据反馈信息,上好评讲课。对难度大的题一般不在课堂评讲,原因是评讲这类题花时较多,针对性不强,可做好答案,让有能力的学生自己去钻研,评讲的重点是那些错误较多,难度不太大的典型题目。评讲侧重分析物理模型,因为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模型错了,结果肯定不对。对于多数学生已掌握,少数差生未掌握的题目,则只进行个别辅导,不在课堂讲授?根据题目的重要程度与考试情况,把答案分别做成“详解”、“略解”和“一题多解”,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依据,让他们自己去对照、思考。

在此基础上,以练带讲,重点做好以下几件事:1、帮助学生纵观整个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形成三条清晰的主要线索:(1)力的线索;(2)能的线索;(3)动量的线索;结合知识跨度大的综合性例题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开放实验室,按基本要求,根据教材目录,展出所有实验。

3、选择变阻器及连接方式”、“电阻测定的方法”、“电表的改装及校准”、“物理中的临界问题”等等。这样可以进一步开拓学生思路,加宽知识面。不论用哪种方法,都要讲求“落实”。教师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设计好复习的蓝图,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问题上狠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收以良好的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89639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