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灵沟通的例子(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4 11:18:41
最新心灵沟通的例子(三篇)
时间:2023-03-24 11:18:41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心灵沟通的例子篇一

我的妈妈却远隔千里,在北京打工,学校布置的要求我一个也做不到,“白善孝为先”,看来对妈妈孝顺我是难以做到。心痛啊!

妈妈“三八”妇女节快乐!我很想您啊!妈妈!你快回来吧!妈妈!

妈妈,每次放学回家,我都迫不及待地放下书包,拿起手机,拨打您的号码,可是,

老不接,我只能静静地等待,可是我静不下来啊,妈妈您怎么不接电话啊,我着急得发疯一样。终于,您打过来了。我拿起电话,迫不及待地接听键:“妈妈,您刚刚到哪儿去了?”说完就忍不住抽气。只能听见妈妈您在手机里不停地安慰我,可是我老停不下抽气、委屈。每次给妈妈打电话都要大哭一场——

今天,“三八”节,刚刚到家,我就飞快的打开电脑,和妈妈视频聊天——看到妈妈熟悉的面孔了。

“妈妈,三八节快乐!”我高兴地仰制不住自己满脸的兴奋。“好,你也快乐。”妈妈脸上慈祥的微笑。

我一连给妈妈发了两张图片:一杯茶,一盆冒着热气的水:“妈妈,请喝茶,我在给您洗脚。”次时我看见了那头妈妈的眼睛噙着泪水,我的眼眶渐渐红了,禁不住的滴滴热泪。

妈妈,小时候你是那么无微不至地照顾我,给我那么深的爱。妈妈今年我以经长大了,我以不是离不开人的小孩子了,我可以为你做更多的事了,妈妈,我祝你“三八”妇女节快乐!

我要用一首小诗,来赞美妈妈的爱:

母爱无言献真情,女儿报恩孝先行。

千言万语说不完,暗下决心永攀登。

心灵沟通的例子篇二

傍晚,我低垂着头,嘟着嘴,踢着脚边的石子快步走在放学的路上。灰蒙蒙的天上,洁白的云朵早已隐去身形,灿金色的晚霞也不见了踪影。两三只相伴而行的鸟儿耸拉着脑袋,无精打采地扑棱着翅膀,像是个快要耗光了电的机器人机械地挥动着它的手臂。

迈着沉重的脚步,我走进了每日回家必经的一条小巷。突然,一个巨大的黑色长方体映入了我的眼帘。我缓缓抬起了头,才知道这原来是一部黑色轿车在我的前方龟速挪动着。我有些不悦,但还是停下了脚步。

我原地等候了一会儿,只见这部轿车依旧像蜗牛一般缓速前移着,四个轮子似乎被万能胶粘住一般,又如深陷进了泥潭。艰难地向前爬行,仿佛再向前蠕动一根拇指的距离都是个巨大的难题。我不禁有些恼怒:这位车主在做些什么呢?怎么如此以自我为中心!一条小巷本来就狭窄得很。这样通行,让其他的人怎么走?我愤懑地瞪了瞪那车,犹豫了片刻,决定侧身从车旁挤过。我我小心翼翼地举起了沉甸甸的书包,后背紧贴着墙,踮着脚尖儿轻轻挪了过去。

终于挤过了车子。我长吁了一口气,拍打着方才身上沾到的墙灰。不经意间抬起了头,却看见了令我震惊的一幕:一位年近耄耋,鬓发花白的老妇人,弓着腰,俯身紧握着一个步伐蹒跚,个子娇小的女童,慢慢的,一小步一小步地向前走着。看着老奶奶脸上幸福的微笑,我不由自主地望向了那部黑色轿车中坐着的车主,他的脸上也挂着温情的笑容。也许,他是想到了自己小时,慈祥的奶奶牵着自己的小手儿,一步,一步,慢慢地走……

这是一幅温馨的画面。一切,仿佛都在此时被定格。瑰丽的晚霞跃上了山头,靛蓝的天幕也褪下了御寒的灰纱。夕阳的'余晖洒在了雀儿的身上,为它们穿上了金色的衣裳。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的心也随之变得浮躁,悄无声息地关闭了心灵的眼,渐渐变得冷漠。而人间的真情,往往只需要你付出一点点的耐心与爱心,便会在生活的某一个转角,蓦然绽放。

五年级:龚林玥

心灵沟通的例子篇三

前不久,老师发放了一套普鲁斯特问卷,请我们和我们的父母共同完成。在父子两代均完成了这份问卷后,仔细品味,我发现两代人的心灵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同时也让我明白了这份问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观察成长给人带来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从而分析回答者思想价值观念成长的程度和阶段。

经过我的对比研究,我发现两代人心灵的差异,最大程度的体现在第一,第二,第十二和第十三个问题上面。

对于第一个问题——“你认为最完美的快乐是怎样的?”——我们父辈那一代人的想法多是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让自己满意。而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可能就会认为最完美的快乐是在完成自己的目标,让自己开心的基础上,也让周围的人为自己感到开心,让周围的人都感到满意,得到快乐。

而对于第二个问题,“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长辈们答的就要比我们好了。因为长辈们希望拥有的才华是可以不仅给自己,也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的才华,比如说音乐、创造美、治病等。而我们这一代人大多就只顾着一些较浅显的方面,如金钱、学习成就、以及现在与未来的生活质量上面了,并没有考虑过这时别人的感受。

第十二个问题是“你认为程度最浅的痛苦是什么?”,父辈的答案就又比我们略胜一筹了。我们这一代人刚好处在国力强盛之时,物质需求应有尽有,而在我父亲年少时,各种物资都十分匮乏——娱乐设施、学习用品、出行工具和现在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连食物也是极度简单匮乏的,你说那时的一个人是要有多么强的意志力才能忍过“饥饿”呀,而我的父亲却只是视其为最表面最浅显的痛,这是有多么的可贵啊!而我们能想到的,只是挨个批评、拍几巴掌的皮肉之痛,我们有时居然还嘲笑当时的父母,可真是幼稚可悲。不过无知者无罪,这也是一种无奈了……

紧接着也是最能体现出差异的一个问题,“你认为哪种美德是被过高的评估的?”——肯定就是自己对公认美德的自己的一些理解了。从我们的父母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会怀疑“真诚”,“谦虚”等一些在我们来看还是可以赞赏的美德,而他们却忽略了最根本的错误,是因为完全服从而导致的。这会让一个人高估世界万物,并且在最后恍然大悟时同时悟出世界丑恶的那一面。

所以综合来讲,父母那一代更多的是为他人考虑的多,愿意吃苦,有奉献精神;而我们是更多的关注自己的感受,更注重享受,注重个人空间和自由。我想,两代人各有其长,与其选其一,不如结合两者优点——顾己不失彼。(公众号:我们555666)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9168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