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可以证明一切,也可以改变一切。在总结中,要突出重点,简洁明了。下面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科学指南针的教学设计篇一
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科学知识。
有关太阳、太阳系的图像资料或课件、望远镜、铁架台、纸板、白纸、卡片纸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本课的教学导入可以让学生先来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有关太阳知识。
二、理解:万物生长靠太阳。
1.讨论:怎样去完成并补充示意图?用此来表示太阳与地球上万物的关系。
1.组织学生观看课件。
2.强调“恒星”的初步概念——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球叫恒星。四.观察太阳。
1.介绍器材和观察方法2.安全教育:
(1)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观察太阳,否则太阳光会伤害我们的眼睛。
五、观看课件,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填写资料卡。课件模仿著名丛书《神奇校车》制作。
课件中除了显示教材内容外,还加进很多的数据和比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特别补充:2006年8月24日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对行星进行了重新定义,冥王星已经不再属于行星,而是矮行星。大会规定现在太阳系的天体包括:八大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
六、组织交流。
1.什么是太阳系?由哪些星体组成?2.请介绍你印象最深的内容。
3.教师说明书本中定义的太阳系组成:因为教材是在2005年通过国家审查的,所以教材上关于太阳系的组成仍然沿用的是历史上的规定。
七、阅读,了解有关观察流星与彗星的科技史。
八、课外作业观察金星1.提示学生特别注意安全。
2.教师告知学生金星是很明亮的星体,它常常出现在朝阳和落日的附近。有时,金星在日出前4小时或日落后4小时出现在空中。在深夜是看不到金星的。板书设计:
太阳和太阳系。
太阳系:太阳、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设定了两个环节:认识太阳系,建一个太阳系模型。而建太阳系模型是本节课的重点,我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授课,如画图、带领学生分析、鼓励学生提出独立的建模方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太阳系和太阳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太阳和太阳系》一课,本单元主题是探索宇宙,教材从孩子们熟悉的太阳入手,学习中逐步提升学生对宇宙的认识,并试图在学习中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的意识,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解答心中疑问,解开宇宙神秘面纱,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本节课从了解太阳系的角度出发,使学生初步认识宇宙。
本课的教学目标:科学探究。
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科学知识。
1.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2.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行星的排列顺序。3.了解金星的基本情况。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学法:
1、讨论法——积极参与,
总结。
规律。
2、探究法——操作体验,得出结论。说教学程序:
科学指南针的教学设计篇二
(二)所属教材目录: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三)教材分析:电不是自然存在的能源,而是由其他能源(风能、水能、热能等)转换来的二次能源。
(四)本课共有三个活动:
1、了解各种各样的电池。教材中列出了干电池、光电池、蓄电池、纽扣电池,以帮助学生了解他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了解它们把哪些能量转化成了电能。
2、我们来发电。教材中安排了用电动机模拟发电的活动。教材中的用电动机来发电,难度很大,小电动机很小,露出来的小螺丝口很难拴住绳子,为此,我对这个实验进行了改进。详见教学过程,活动一。
3、了解发电真的电能从哪里来。
(五)学习情况分析:在上一课中,学生认识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磁能,这一课认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这就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互相转化;第一课中学生已经能够制成电流检测器。学生对于电转化成磁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这一课将磁铁也缠上线圈,移动起来,反过来,就产生了电,可以用第一课的电流检测器来检验磁能是如何转化成电能的。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电池是把化学能或者光能转化成了电能,电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来的,发电的方法有多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资料认识电能的来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一)重点:第二个活动,我们来发电,将磁能转化成电能。
(二)难点:电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来的。
本课采取,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完成对“电能是哪里来”的理解。
1、借助第一课和前几课对电产生磁,引出电能转化成磁能,进而通过分组实验,探究磁能转化成电能的过程直观看到电磁之间的互相转化,转化的方法。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发电厂的电是哪里来的。
2、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解剖一节电池,让学生观察电池的内部构造,理解电池作为有毒垃圾的特殊处理方法。
3、做一个浓盐水电池和水果电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能可以转化成电能。
(一)教师准备:
1、解剖好的一节1号电池。
2、铜片、锌片、导线、浓盐水。
(二)为每个小组准备:
1、电流检测器(罗盘和线圈组成的)。
2、条形磁铁。
3、导线一米长。
4、手摇发电机。
5、实验记录单一份。
(一)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二)教师活动。
(三)学生活动。
(四)设计意图。
(六)出示做好的电流检测器,说说构成和使用方法。
(七)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八)新授。
活动一:我们来发电(分组实验)(20分钟)。
2、观察各组的实验情况,适时停止实验,进行小结。
3、教师小结:
(1)这个实验说明了,电能是从磁铁晃动来的。磁能可以转化成电能。
(2)手摇发电机,也是利用摇把摇动使磁能转化成了电能。
4、那么电能都是从磁转化来的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书本的63页,各种各样的电池。
(1)各小组按照老师要求,做出简易发电器,然后,开始实验如何证明这个发电器发出了电,如何和我们前面做的电流检测器连在一起。
(2)讨论交流实验发现:
a、电能产生磁。
b、磁铁来回移动产生了电,电流检测器里面的小磁针摆动起来了。
(3)给每组下发手摇发电机,让每个学生进行操作,观察小灯泡是否亮了,进一步了解发电机的原理。
(4)动手操作,教师适当引导做出简易发电器,再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通过动手操作,真正理解磁能是如何转化成电能的。
活动二:各种各样的电池(演示实验)(10分钟)。
1、提问:教材中列出了哪些电池,说说是将什么能转化成了电能。大家一定对电池很感兴趣,下面请大家看看老师解剖好的一个一号电池,看看它的内部构造。
(1)教师解剖一个一号电池,让学生观察里面的化学药品。
(2)浓盐水电池:将铜片和锌片(废电池外壳)插入盛有浓盐水的杯中,用导线连接在“电流检测器”上,可以看到产生了电流。
(3)水果电池:做一个水果电池,将铜片和锌片插入水果中,也可以产生电流。
2、请学生思考回答:电池为什么不能乱扔?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回到家里,也尝试做一个水果电池。
科学指南针的教学设计篇三
中班幼儿的探索欲逐渐增强,也乐于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但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理解需要通过亲身的操作和体验来实现。同时,中班幼儿的科学探究经验仍然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现在,快递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连幼儿园的孩子也知道什么是“包裹”。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中班的孩子们对包裹非常感兴趣,每当有包裹送到的时候,他们都很想知道包裹盒子里装着什么东西?孩子们会凑在一起猜测包裹里面是什么,他们还会抢着帮忙拆开包裹验证自己的猜测。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去进行观察、比较,并尝试进行简单的推断,旨在帮助幼儿积累科学探究的经验,提升探究的能力。
1.尝试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比较,推测出盒子里的物品。
2.乐意参与科学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不打开盒子的情况下用不同感官推测出盒子里的物品。
1.同样大小的纸盒16个。
2.网球、直尺、手铃、积木块、香皂、沙包、气球、纸巾、保鲜袋、鸡毛、棉花、棉线、记录表、水彩笔。
一、出示纸盒,激发兴趣。
1.师:“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2.师:“不打开盒子,你能有办法知道里面有没有装着东西吗?”二、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分辨出盒子里是否装有东西。
1.每位幼儿取一个盒子,尝试操作。师:“请你们用自己的方法试一试。”
2.根据幼儿的判断,请幼儿将盒子分成装有东西的和没装东西的'两类。
提问:“你觉得这个盒子里装有东西吗?”
3.幼儿分享自己的方法,教师用图片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出这个盒子里有没有装着东西的?”
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用摇一摇、掂一掂、听一听、看一看的方法把你们觉得装着东西的和没装东西的盒子找出来了。”
三、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推测盒子里的物品。
1.出示操作材料和记录表,讲解操作要求。
师:“这些材料都有可能在盒子里,需要你们去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探索”。
2.两个幼儿一组,不打开盒子,尝试用合作的方式,推断出盒子里的物品。
3.幼儿打开盒子,验证自己的结果。
4.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操作方法。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师:“为什么尺子没有在盒子里?”
四、打开幼儿认为没有装着东西的盒子,验证结果,拓展经验。
1.出示幼儿认为没有装着东西的盒子,再次猜测盒子里是否有东西。
师:“这些是刚才你们认为没有装着东西的盒子,现在请你们再猜猜这。
些盒子里到底有没有东西?”
2.幼儿打开盒子,验证结果。
3.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师:“这些盒子虽然都很轻,也听不到有东西发出声音,但其实里面是有东西的。
通过游戏我们知道了,有时候我们猜想的和自己亲自实践以后的结果会有不一样,以后不管遇到任何的问题,你们都要多去动手操,大胆进行尝试和验证。
幼儿科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它强调的是幼儿的一种亲身经历,从生活中获得一种感性的、直观的经验,科学教育更注重的是对幼儿的科学态度的培养以及幼儿科学探究方式的学习,所以这个活动的目标定位考虑的是幼儿科学探究方法的习得这个方面。
作为活动延伸,我觉得可以在活动区里继续投放这个包裹盒子,再提供更多的一些不同的材料,提升难度,给幼儿继续玩这个盒子里有什么的游戏。
科学指南针的教学设计篇四
3.体验到植物的根和茎作用的多样性,形态的多样性,初步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
玉米、胡萝卜、水葫芦、菜豆的植株;
新鲜完好的小植株、试管;
牵牛花、玉米、丝瓜、草莓的茎;
带花小植物、大号烧杯、红墨水、蓝墨水;
食用油、小刀。
一、引入。
1.植物制造食物所需要的水和土壤中的养分是怎样进入植物体内的呢?
2.学生讨论、推测,汇报。
二、根的形态的观察。
1.观察玉米、胡萝卜、水葫芦、菜豆植株根的.不同形态。
2.归纳:植物的形态多种多样,但它们都长有根,根的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
三、设计实验,验证根的吸收作用。
1.你需要哪些器材?(小型的带根植株、装有水的试管两支、食用油、滴管)。
2.为了保证试管中的水不散发到空气中,我们需要怎样做?
3.什么现象能够说明试管里的水被植物的根吸收了?
4.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装置。
5.学生用自己设计的方法延伸到课外观察验证。
6.植物的根在植物生长中还起什么作用?
四、茎的形态的观察。
1.土壤中的水和养料被根吸收后,又是怎样被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去的呢?
2.观察牵牛花、玉米、丝瓜、草莓的茎。
3.归纳:植物都长有茎,虽然茎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茎的作用都是一样的——输送水和养料。
五、设计实验,验证茎的输送作用。
1.能想出一个方法让我们可以观察到茎把水输送到叶和植物的其他部分吗?
2.学生设计观察方法:
……。
3.学生设计验证性的对比实验。
4.教师出示事先准备的实验装置。
(1)为什么接触到红水的植物的叶和花都染成了红色?
(2)为什么没有接触到水的植物的叶和花都蔫了?
5.通过对植物茎的观察,我们知道茎对于植物具有哪些重要作用?
六、小结,延伸。
科学指南针的教学设计篇五
现一些长廊的简单特征,通过这一节集体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引导幼儿发现四根柱子是一间的特征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探索性趣,学习探究的方法、策略。
1、知道长廊四根柱子是一间的特征。
2、能用标记物记录自己的探索发现并与他人交流分享。
3、愿意参与探索活动并乐在其中。
活动重点:知道长廊中的哪四根柱子是一间。
活动难点:点数一定距离内的长廊间数。
经验准备:有四面墙围起来的就是一间屋子的经验。
物质准备:绳子、蓝胶、数字卡、生活中的自然物。
1、引发幼儿对长廊间的探索的兴趣。
2、引导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发现长廊四根柱子是一间的特征。
(1)教师请幼儿在一定距离内(三间)找出长廊中的一间。师:请你们快去数一数、看一看,找出长廊中的一间吧。幼儿自主探索,引导幼儿用标记物记录自己的探索发现。
(2)教师请三名幼儿介绍自己找到的长廊中的一间。
观察、梳理横或竖哪四根柱子是一间,发现同一事物可用不同标记物记录。
(3)师幼共同梳理长廊四根柱子是一间的特征。
小结:我们的房子是四面墙围起来的是一间,长廊是四根柱子围起来是一间。3、引导幼儿点数一定距离内的长廊共有几间。
(1)鼓励幼儿点数长廊的间数,并用标记物记录自己的发现。
(2)师生分享答案,引导相同答案的幼儿站在一起,并用相应的数字表示答案中的数量。
师:这一段长廊有几间?谁跟他的答案一样?谁有不同的答案?
(3)师生验证答案,依次请不同答案的幼儿代表介绍计数长廊间数的方法。
发现、梳理共性问题,如:共用柱子或遗漏等。被共用的柱子和另外两根柱子又组成了一间,所以在数有几间时会有共用柱子组成另外一间的现象。
4、进一步引发幼儿探索长廊间数的兴趣。
本节活动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激起幼儿的探索欲望。
第二层:幼儿能够发现长廊中一间的特征。第三层:幼儿能够点数出一段距离的几间。
活动的过程是层层递进的方式,幼儿实际操作点数柱子,并将自己的收获和大家分享,通过梳理相关经验,每一次的挑战都能给幼儿挑一挑够得着的感觉,使活动既有趣味性又不缺乏挑战,幼儿在探索中学会思考、反复尝试、合作、协商的良好学习品质。
科学指南针的教学设计篇六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能分析、评价并试图改进自己的设计方案。
2、能在研究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学习重点。
实验验证自己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并试图改进自己的设计方案。学习过程。
1、实验与验证:制作模型,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提出的改进方案到底能否成功呢?这就需要用实践去检验一下。大多数科学研究都是先在实验室里进行模似实验来进行检验的,这个环节就是要让学生体验到模似实验这个科学研究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继续利用第二课时用来观察采光不足现象时制作的模型,对自己的改进方案利用模型进行实验验证。
教材中实验图是描绘两组同学分别在做自己的模似实验,两幅图没有必然的联系。教师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做不同的模似实验,而不能教条地要求学生按教材图示进行实验。
2、整理与分析:分析实验结果,提出评估和改进,并进行反复实验验证。我们应当正视学生模似实验的成与败,并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分析实验信息,寻找新的问题。
教材中的分析样表旨在给学生一种分析研究思路上的参考不是教学的必然内容,教学中不要机械地把它作为科学知识内容去传授。教学反思:
反思与总结:根据新的问题,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这个环节是科学研究不断延续和进步的关键环节。教材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并不懈探索的科学研究精神。考虑到小学生能力和知识有限,他们没有把自己很多美好的想法都变成大胆的改进想法,而不必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
姓
名:赵凯锋单。
位:观音寺镇大董学校时。
间:
2012年11月。
科学指南针的教学设计篇七
1能发现生活中的交通问题,并通过调查,得出自己的结论。
2能用图表和文字把自己的调查表示出来。
3能用简练的语言描述海产品旅行线路图。
4能举例说明交通运输不发达带来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与本组同学讨论,合作开展调查活动。
2愿意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及交通问题解决方案与同学讨论、交流,并做进一步的改进。
1能举例说明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2能描述海产品的运输过程。
其他目标:
1能举例说明交通运输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在独立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自己解决生活中交通问题的设想或方案,并能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学重点:
能利用图表或文字把自己的调查结果表示出来。
能举例说明交通运输不发达带来的问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电教课件。
导入新课。
学生:......
问:为什么?
学生回答:......
谈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课《交通与生活》,探讨一下交通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的?
授新课。
调查爸爸妈妈上班所用交通工具及所用时间。
分组。
发表格,学生填表,教师巡视。
汇报。
分析并小结:(为什么会距离不同,但能同时到达,什么起了作用?)。
分析海产品的旅行路线图,说说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学生讨论并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谈话:还能举出实际生活中与交通运输有关的事例吗?
学生思考回答:......
分析并小结:......
做个小主人。p66。
谈话:在p66的课文中,有两个方案,你对哪个方案有兴趣,就设计那个方案。但是要认真对待,不能马虎了事,你的设计可能会使我们的社会有个更大的进步的。
布置作业:
回家继续进行方案设计,以便下节课进行讨论。
科学指南针的教学设计篇八
3、理解水流的力量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能够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测和假设;能够采用简单的仪器进行水流是否有力量的观察、实验,采集数据并做简单的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水流的力量的过程中表达合作与交流;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通过水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意识到用科学知识改善人们的生活;体验自然界的美。
指导学生认识水流有力量:水流的高度高,流量大,流速快,水流的力量大。
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原因:水流高度高,流量大,流速快。
分组:水、水槽、小水轮、漏杯、带小孔的杯盖、注射器。
演示:课件。
〔一〕证明水流有力量。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大家仔细看。
师: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师:水流冲击水车,使水车转动,这说明什么?
生:水流有生力量。
师:看来水流可以产生力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水流有力量的问题。
板书课题:水流有力量。
师:生活中,你感受过水流产生的力量吗?
生:洗手时,水冲在手上有点儿疼。
生:洗澡时,水能冲掉身上的泡泡。
生:冲浪时,水能把人冲动。
生:泼水时,水能把地上的'灰尘冲起来。
……。
〔一〕、猜测、验证水流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力量大。
1、根据经验和观察到的现象作出猜测。
生:水位高的时候产生的力量大。
生:我认为水流量多的时候产生的力量大。
生:我认为水流快的时候产生的力量大。
……。
板书:
多
水流。
高
产生力量大??
快
生:做实验。
2、分组实验:引导学生发现,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原因。〔深入探讨〕。
〔1〕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加强指导。
〔2〕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3、小结:有很多原因影响水流力量的大小,杯子举得越高,水的流量越多,水流的速度越快,水的力量就越大。
〔二〕拓展延伸。
1、了解水流产生的力量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生活中人们很早就开始利用水流产生的力量了。你们注意过这些现象吗?
〔2〕学生谈水流产生的力量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课件演示:水流产生的力量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水流产生的力量给生活带来的危害。
师:生活中人们用水流产生的力量做很多事情,那么水流力量能给我们带来危害吗?
4、总结:看来水流的力量确实和我们有密切的关系。利用所学知识,想方法使水流产生的力量更好地效劳于生活。
水流有力量。
高
水流。
多
力量大。
快
科学指南针的教学设计篇九
在一次过渡环节时,我听个别幼儿在讨论某某小朋友今天穿着一件什么颜色的衣服时,小朋友都不知道是什么颜色,对许多基本颜色也分辨不清,有的把黄的说成了白的,有的把黄的说成了红的。因此如何教会刚入园的幼儿认识颜色,是我们老师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为了能让幼儿更好的掌握对认识颜色,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红色气球在哪里》的活动。
本次活动,从三种颜色的气球和小朋友玩游戏,帮气球找家、游戏---红色气球在哪里、给气球找家等。让小朋友们在情绪愉悦的氛围中,通过认知、寻找、游戏一系列活动,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这三种颜色的认识。
1、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2、按照相同的颜色进行配对。
3、感受游戏的快乐。
重点: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难点:按照相同的颜色进行配对。
1、用三种颜色的卡片和小棍制作的'气球卡片。
2、贴有红黄蓝三种颜色气球标记的小筐。
3、歌曲《红色气球在哪里》。
导入。
1、与配班老师对唱歌曲,吸引宝宝注意,帮助宝宝感知游戏的玩法。
(当老师问唱后,配班老师拿出与问唱颜色相匹配的彩色气球卡片,并伴随歌曲的节奏挥舞。)。
二、认识气球卡片颜色。
1、“当当当当!是谁来啦?气球宝宝来啦!听!它们在自我介绍了!“我是红色气球!我是黄色气球!我是蓝色气球!”(依次出示)。
“也请宝贝们选一个气球做自己的朋友。”(配班出示气球宝贝依次选择)请宝宝自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气球卡片任一张,用语言引导宝宝认识自己手中的气球卡片的颜色。
2、师:“每一个小朋友都找到气球朋友了,我来考一考你们!
红色(黄色、蓝色)的气球在哪里?,幼儿:红色气球(黄色、蓝色)在这里。(配班带领引导幼儿回答)。
三、宝宝跟随歌曲做动作。
1、“你们都认识自己的气球是什么颜色了吗?(幼儿回答)现在带着你的气球朋友和老师一起玩游戏吧!先把气球藏起来!”引导宝宝模仿老师,一边伴随歌曲做动作,一边出示与歌词中提示的颜色相匹配。(问唱第一句时,宝宝将气球藏在身后;问唱第二句时,宝宝拿出与老师问唱相匹的气球卡片并挥舞。如有宝宝拿错颜色,配班老师可拿出正确的颜色卡片与宝宝同唱。)2、“和气球朋友玩了游戏,开心吗?我想问一问,刚才是什么颜色的气球和你一起做的游戏?”(个别提问,并提醒幼儿观察自己手中的气球的颜色。)。
四、气球找家。
1、“看一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幼儿回答)再看一看筐子上贴了什么?依次出示贴有红、黄、蓝三种颜色气球标记的小筐(帮助幼儿认识筐子上的标识),播放音乐请宝宝按照歌词中提示的颜色收放手中的气球。
今天我们认识了三种颜色,分别是红色、黄色、蓝色。还帮助这三种颜色的气球找到了自己的家,红色气球的家在贴有红色气球标志的筐里,黄色气球的家在贴有黄色气球标志的筐里,蓝色气球的家在贴有蓝色气球标志的筐里。回家也去找一找生活中哪里还有红、黄、蓝这三种颜色。
极思维、积极参与、活动气氛好,初步达到了预设目标。
科学指南针的教学设计篇十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1.感受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2.了解指南针发展的历史,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知道指南针的发展历史,学会正确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确立难点的依据: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磁铁有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质,但怎样应用在指南针这种仪器上并不清楚,几乎所有的学生并不能正确使用指南针判别方向,因此确立为本课难点。
教学准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海上丝路表演的录像(创设情境引出指南针)。
指南针在我国发明、发展和应用的历史的视频(解决部分重点的资料影片)。
指南针(解决难点)、哈尔滨啤酒易拉罐、雪碧饮料易拉罐(拓展练习)。
提问:这部分介绍的是哪项伟大的发明?舞蹈演员手里拿的是什么?[指南针、司南]。
演员手里拿的指南针,准确地说,叫司南。司南是最早的指南针。
[板书课题:指南针]。
指南针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利用了磁铁的什么性质?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示方向的仪器。[板书]。
你们想了解更多关于指南针的知识么?请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指南针的发明发展和应用的历史。注意看完后告诉我指南针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播放视频:指南针的发明。
根据刚才的资料,能总结一下指南针的发展过程么?
天然磁石、司南、指南鱼、水浮式指南针、罗盘、现代指南针。
司南是由磁勺和铜盘组成的?铜盘为什么要光滑?(磁勺能自由转动)铜盘上有刻度可以更准确地辨认方向。司南得到广泛应用了么?(没有,体积大,携带不方便,制作困难)指南鱼是利用地磁技术制成的,但磁力较弱,也没得到广泛应用。宋代科学家沈括发明的利用磁石摩擦钢针地取磁方法很有用,用不同的材料和钢针组合,就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指南针。
如水浮指南针。根据水浮式指南针的原理,发展成航海用的罗盘。罗盘是实用价值最大的指南针,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创举,都是依靠罗盘来导航。随着科技的进步,制造出现在种类多样的指南针。有供我们学习用的、制作相对简单的指南针,也有用于登山、航海灵敏度较高的指南针。
我国古代人民发明了这么伟大的指南针,你们想学会使用它,并用它确定方向么?首先要了解指南针的构造。从信封中取出指南针,观察指南针的构造,每部分都起什么作用。
[磁针、方位盘、支架、盒子]。
支架可以让磁针自由转动,方位盘便于确定各个方向,盒子起保护作用。磁针红色一端是北极,指北。
在方位盘上找到北。和北相对的是南,从北顺时针转动90度是东,东和北之间有9个小格,每个小格是10度。逆时针转动90度是西,东和北之间是东北。
有了指南针我们就可以辨认方向了。但如果不正确操作,得到的结论可能会有较大误差。
2、待磁针停止摆动后,转动指南针盒,使方位盘上标明的南(s)、北(n)方向与磁针指的南、北方向一致。
3、对照方位盘确定出各个方向。
4、要远离磁性物体和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
强调指南针红色一端指北,一定要和方位盘上的北重合。
学生放平指南针,教师挨组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活动1:确定教室内两个窗户的朝向,分别是西和南,门的朝向是东。
活动2:教师站在学生中央,教师在学生的哪个方向。
物体的朝向和我们自己的位置无关,在我们的哪个方向与我们自己的位置有关。
指南针除了测方向,还能做什么呢?
活动3:判定一个物体是不是铁做的,怎么判定?
把物体分别接近指南针的两极。
学生用指南针判定两个饮料瓶的包装是不是铁做的。
指南针是磁铁做的,磁铁还有什么性质?
磁铁有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的性质。因此可以用指南针判别磁铁的南北极。下节课自己制作指南针时,就可以用指南针判别自制指南针的南北极了。
根据时间课内或课外阅读教材82页资料,为什么指南针总是指向南北方向。
科学指南针的教学设计篇十一
大班数学分合教学中,幼儿很容易觉得枯燥而失去兴趣,过多的机械练习也容易让幼儿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和数感的建立。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启发与支持下,我把游戏的元素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努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促进幼儿在“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氛围中得到有效科学地发展。我就10的分与合设计成《打保龄球》教案,并进行实践研究。
1.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体会分成与组合的实际意义。
2.引导幼儿了解游戏规则,培养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习惯与能力。
3.培养幼儿初步自主学习积极性与能力。
1.在晨间活动中玩过保龄球。
2.20个椰奶瓶做成的“保龄球”、2个草球。
3.有瓶子倒地和瓶子树立两种标记的记录单、数量与幼儿数相等。
4.一份10的分合汇总记录单(9组)。
一、介绍游戏及记录单:打保龄球。
1.观察游戏场地布置,回忆保龄球的摆法与玩法。
2.两位老师轮流玩儿,并记录在展示单上,让幼儿熟悉记录方式与过程。
二、幼儿自主玩儿游戏:打保龄球。
1.要求幼儿只玩一次,把自己的成绩记录在记录单的正面。
2.讨论游戏结果。
请幼儿把自己游戏的结果记录纸和同伴分享,讨论谁是自己小组里的第一名,再比较两组的第一名,看谁是全班第一名。
小结:这一次是他赢了,下一次可不一定哦,我们要仔细观察,认真体会才能把球打得又稳又准。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三、幼儿再次自主玩儿:打保龄球(每人有三次机会)。
1.采取轮流玩儿轮流记录的方式游戏,让幼儿把每次游戏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可以记录三次的反面。
2.讨论游戏结果。
要求幼儿将自己三次玩的成绩相加,算算自己得了几分,再和小组里的小朋友比一比,谁是第一名。再比较两组的第一名,看谁是全班的第一名。
四、探究游戏记录结果中的秘密。
将自己发现的10可以分成几和几说给老师,老师记录在汇总表上,看看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五、活动延伸。
课后我们再玩一玩,记一记,看看10的分成与组合还有没有我们没有记录下来的了。
1.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体会分与合的实际意义。
2.引导幼儿了解游戏规则,培养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习惯与能力。
3.培养幼儿初步自主学习积极性与能力。
1.在晨间活动中玩过保龄球。
2.40个椰奶瓶做成的“保龄球”、4个草球。
3.有瓶子倒地和瓶子树立两种标记的记录单、数量与幼儿数相等。
4.一份10的分合汇总记录单(9组)。
一、介绍游戏及记录单:打保龄球。
1.观察游戏场地布置,回忆保龄球的摆法与玩法。
2.两位老师轮流玩儿,并记录在记录单上,让幼儿熟悉记录方式与过程。
二、幼儿自主玩儿游戏:打保龄球。
1.要求幼儿只玩一次,把自己的成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在记录单上。
2.讨论游戏结果:
请幼儿把自己游戏的结果记录纸和同伴分享,讨论谁是自己小组里的第一名,再比较两组的第一名,看谁是全班第一名。
小结:倒下的越多,竖着的就越少。倒下的越少竖着的越多。倒的越多我们得分就越高。
观察比较彼此的记录单,把不同的结果记录在汇总表上,寻找秘密。
3.集体共同游戏,探寻更多的分法,大家轮流打保龄球,把还没有出现过的结果记录在汇总表空白的部分。
讨论:观察汇总表,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根据小朋友们打保龄球的记录单,汇总在老师的大记录单上,我们发现10的分成有9组。
三、整理提升已经获得的经验结果。
1.幼儿分成两组,每组一份10的分合记录单,共同讨论整理。
2.讨论两组的整理结果,让幼儿说明整理理由。
四、完成《幼儿画册》3第51页。
我们今天玩了好玩的游戏,也学会了10的分成。你能把10的分成按顺序写出来吗?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练习。
幼儿独立完成作业。
五、活动延伸。
通过调整,整个活动过程孩子们更多地投入了理性分析思维中,在体验游戏快乐的同时,探索了数学的规律,增强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也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幼儿良好的数感。由于有了9以内分合学习的经验,幼儿在进行经验提升的时候并没有太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10个保龄球全部倒了的现象,怎样记录,算不算10的分成,孩子们有一些争议,这个我没有立即给予评判,让孩子们在争议中继续探索与思考,相信更有利于孩子们数学思维的发展。后期的延伸活动还能帮助幼儿很好地记住10的分合,避免了机械记忆。
科学指南针的教学设计篇十二
1、了解指南针的发明历史,知道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2、能探索指南针与磁场的关系,有探索与想象力。
3、能进一步感受到祖国的博大精深,为祖国的发明而自豪。
1、电视或者电影里有关司南的片段;
2、指南针若干个、磁铁若干、粗的缝衣针、细线;
3、古代司南的相关图片。
2、教师简单地向小朋友们介绍司南就是今天的指南针,介绍我国是世界上公认发明指南针(compass)的国家。让幼儿知道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吸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于是劳动人民进一步利用磁体的指极性,制成指示方向的机械,这就是指南针。教师要告诉幼儿指南针最初的作用是用来祭祀、占卜、军事等,并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让幼儿明白指南针对当时的农业发展和社促进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3、请幼儿说一说指南针在今天的作用,并且(大考吧幼儿教育 )出示相关航海等照片。
4、请幼儿自由讨论:你见过指南针吗?你会使用指南针吗?指南针如何用?
5、教师做总结,告诉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使用指南针。然后再一次总结指南针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升华幼儿对祖国的感情。
6、请幼儿到手工区,利用材料自行制作简易指南针,教师做简单的指导,让幼儿自由探索和了解指南针的原理。
:请幼儿观看完整的介绍四大发明之指南针的纪录片,加数对指南针的认识和感受。
科学指南针的教学设计篇十三
1、学习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中寻找方向,加深对指南针的认识。
2、知道中国人很聪明,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塑料碗若干、水若干、磁针若干、教学ppt、记录纸。
一、设疑激趣。
1、播放ppt引起幼儿探索。
提问:在海上航行迷路了怎么办?
2、幼儿讨论交流。
小结:海上航行需要使用指南针。
玩磁针,并提问:磁针为什么红色总是指在南面?
1、幼儿自由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2、分享交流你的指南针成功了吗?
四、游戏:我在哪?
引导幼儿用指南针寻找自己的方位并记录下来。
1、在区域中学用指南针,让幼儿在活动室中找“南”,进一步探索指南针指南的现象。
2、在区域活动时,探索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导幼儿发现吸引和排斥的现象。
3、寻找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用到了磁铁,了解磁铁在人类生活中的用途。
科学指南针的教学设计篇十四
指南针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他们只闻其名而并不太会使用指南针,更对其原理知之甚少。所以,我在进行本课的设计时,首先从找教室的方位入手,在同学们有争议的情况下,引导同学们学会使用指南针来辨别方位。激起学生学习使用指南针的兴趣。在学会使用指南针之后,让学生了解指南针的发明,并对指南针的历史及发展进行了解。
1、知识与技能:
a)认识指南针有指南指北的性质;
b)了解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2、过程与方法:
a)会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b)培养学生会使用指南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在了解指南针的过程中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
指南针有指南指北的性质。
正确地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学生准备:条形磁铁、水槽、泡沫板、记录表、指南针等。
教师准备:司南、指南鱼的图片或影视材料。
一、导入新课。
2、谈话:看来大家的意见并不一致,怎样能较快地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新知探讨。
一)指导学生用指南针辨认方向。
1、谈话:谁会使用指南针呢?请给大家演示一下。(如果学生不会用,教师讲解操作方法:将指南针放在一个平稳的地方,等里面的指针不再晃动,再轻轻地转动下面的刻度盘,将刻度盘上的“北”下面的三角与指针的三角重合,这时刻度盘上的东、南、西、北指示的四个方向就是正确的方位)。
2、请同学们利用指南针再来辨认一下教室里的方位。
3、观看:指南针在航海、飞机等地方为人们服务。
二)指导学生认识磁铁有指南指北的性质。
2、学生自由谈。(学生说不清时放课件—指南针的发明)。
3、谈话:今天我们也来像古人一样,运用两种工具来研究研究,你也可能发现指南针的奥秘呢?请看,把条形磁铁放在漂浮盒上,将它平稳的放在水面上。轻轻地转动漂浮盒,当它静止时请记下这时磁铁两端所指示的方向。(要求:1、同样的实验要操作3—4次。
2、在记录单上记录每一次实验的结果。哪个小组既快又安静的完成实验,就可以得到小红旗。)。
3、学生实验、记录。
4、指导学生汇报。
5、提问:从这个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6、讲解:磁铁指南的一端就称为南极,用字母s表示,s是英文南的第一个字母。磁铁指北的一端就成为北极,用字母n表示,n是英文北的第一个字母。这样指南针就可以世界通用了。
7、提问:为什么磁铁总是指向南北方向,换个木棍、塑料棒可以吗?你们试试。
8、学生再次实验。
9、提问:为什么磁铁就能指示方向呢?这可能与什么有关?
10、学生交流讨论。
三)指导学生认识指南针的发明和发展。
1、谈话:通过了解磁铁的这一性质,你知道这和指南针的发明有什么关系吗?
2、讲解:自古以来,人们就利用磁铁指南北的性质制出辨别方向的工具——指南针。它被充分利用在当时的旅行、航海等方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的指南针和它的发展。
3、提问:你还了解指南针的用途吗?
4、谈话:指南针的用途这么广泛,你想自己制作一个指南针吗?下节课我们来学习。
科学指南针的教学设计篇十五
1、能在观察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交流与动手中探究、解决问题;能搜集、了解各种资料信息;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科学的解释和比较。
2、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敢于挑战,大胆设想,勇于改革创新,善于观察,愿意合作交流。
3、了解自行车的发展史,知道自行车中用到了简单机械的原理。
通过小组合作发现自行车的结构及功能。
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进行研究。
1、教室外选择好场地一块,并为每一小组准备一辆自行车。(必用,可让骑车的同学准备)。
2、螺丝刀、钳子、锤子、扳手等若干。(供学生选用)。
3、自行车图片。
第二课时。
1、回顾上节课发现的自行车上简单机械原理的应用及所起的作用。
应用机械的位置应用机械的类型应用的机械起什么作用。
龙头(把手)轮轴轻松地控制方向。
踏脚板与齿轮轮轴省力。
刹车杠杆省力。
大车轮与小车轴轮轴加快速度。
大齿轮与小齿轮轮轴提高转速。
螺丝与螺帽斜面省力。
………………。
2、师:那么,这些自行车上的机械是如何工作的?为什么会省力或加快速度?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进一步研究自行车上的机械问题。
a、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
小组讨论: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适合自己小组的研究问题。
师提示可以参考课本、同学的发言。
全班交流各组选择的研究问题。
b、制定研究计划。
让我们来写个研究计划吧!你觉得研究计划应该包含哪些部分内容?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引导明确研究计划应包括:
·研究的问题。
·研究的目的'。
·研究的方法。
·研究的数据记录。
·研究的成果。
出示一份研究计划,供学生参考:
我们的研究计划。
我们想研究的问题:车把与“羊角”轴组成的轮轴。
研究的目的:车把带动“羊角”轴是省力还是费力?谁是轮?谁是轴?
研究的方法:在自行车上实验、观察。
研究的数据记录:
研究的成果:
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c、实践研究并写出研究报告。
制定好研究计划后,由小组长带领到指定的场地进行实践研究并完成研究报告。
(先制定好先去)。
师参与学生活动,并提供材料上的帮助。
交流各组的研究结果,包括研究问题的介绍、研究方法的介绍、研究成果的说明等。
1、小组交流,包括研究问题的介绍,研究方法的介绍,成果的说明,以及研究过程中最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之处。
研究问题。
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
最成功的地方。
需要改进的地方。
2、根据展示的情况分别评出最佳成就奖、最佳展示奖、最佳合作奖。
3、谈谈自己研究后的感受。
1、教师总结学生的展示情况。
2、调查自行车的种类及特点。
3、别忘了把你的设计与发现写成论文呀!
科学指南针的教学设计篇十六
(一)创设情景,导入教学内容:
2、学生活动:举手汇报寻找情况。
3、教师活动:讲解上节课“神奇优点卡”小魔术也是运用了磁铁的相关特性制作的。
4、教师谈话:看来同学们都非常热爱科学知识,值得表扬!课后老师也有去寻找磁铁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而且发现了一种比较特别的运用方法,下面就跟同学们来分享一下吧!
5、教师活动:分别在两个水槽里演示“小磁船”的实验。
6、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及举手回答问题。
8、教师谈话:教师小结并导入本课课题。
(二)了解指南针的运用原理:
2、学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汇报讨论情况。
3、教师活动:利用条形磁铁与地球仪讲解指南针的运用原理。
(三)了解物体间的磁化现象及制作简易的指南针: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想学简单的指南针制作吗?那请大家根据老师的。提示来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指南针吧!
2、教师活动:讲解实验步骤及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3、学生实验:按要求进行小组实验。
4、教师活动:观察学生实验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6、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及举手回答。
7、教师小结:原来不具有磁性的物质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物体间的磁化现象。
(四)掌握指南针的正确使用方法:
1、教师谈话:同学们,接下来请你们用桌面上的指南针辨别出此刻你们的东西南北各个方向,并用纸记录下来。
2、学生实验:小组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
3、学生活动: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4、教师活动:评讲实验情况。
5、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在实验过程中有无发现什么因素会导致指南针的指向不准呢?
6、学生活动:各小组讨论并汇报讨论情况。
7、教师小结:正确使用指南针的方法,务必水平放平,而且要远离金属物体,高压电线,磁铁。
(五)了解指南针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2、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及举手回答问题。
3、师生互动:师生交流并观看指南针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图片资料。
4、教师小结:指南针在现实生活中通常使用在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军事等。
(六)课堂回顾:
师生互动: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1)磁铁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2)指南针的运用原理。
(3)物体间的磁化现象及制作简易的指南针。
(4)指南针的正确使用方法。
(5)指南针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七)拓展:寻找各种不同的指南针。
科学指南针的教学设计篇十七
1、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段落,了解孩子想考科学家原因。
弄清楚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
理解达尔文为什么称兄弟俩是“小叫虫”,以及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更尊敬了。
:生字词卡片、达尔文的有关资料。
方法:合作探究。
1、教师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11课------孩子考科学家。
(2)板书课题,齐读,认识生字。
2、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看了这个韪,你想知道什么,或者说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1)学生自由质疑。
(2)教师梳理问题,加以板书。
3、教师小结导入读文:我们班的孩子真会动脑筋提问题,现在就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1、教师示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识文中的生字新词。
2、引导感受知故事中的人物。
3、学生自由读文。
4、分段指名读课文。
5、评议,纠错正音。
6、结合评议,认识各自然段中的生字词。
7、回到文中,同桌一起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教师给提示,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3、学生独立给课文分段。
4、分明名反馈,评议。
1、质疑:孩子为什么要考科学家呢?
2、学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
3、指名反馈,交流、评议,认识兄弟俩与达尔文。
(1)小兄弟俩很喜欢捉虫子玩。
(2)爸爸讲著名科学家达尔文的故事。
(3)兄弟俩对达尔文很感兴趣,想见达尔文,于是想考考达尔文是否真像爸爸说的那样有学问。
1、教师总结:酷爱虫子的兄弟俩得知达尔文是个著名的科学家,懂得许多有关虫子的知识,于是,他们就盼望着见见达尔文,并且想考考达尔文。
2、学生齐读课文第1~4自然段。
3、鼓励阅读与查找资料:兄弟俩接下来是怎么考达尔文的,结果呢?达尔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呢?请同学们下课后继续去读课文,查资料。
1、书写本课生字。
2、查找资料,了解达尔文。
1、听写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说说上节课学了文中哪些内容,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回忆兄弟俩到底是怎么考达尔文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
2、教师导言:听说达尔文要来,兄弟俩的心情如何,他们有什么想法?
3、指名反馈。
4、学生装有感情地朗读第5、6自然段,读出文中感叹号表示的兴奋、高兴的语气。
5、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弟弟在哥哥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他会说些什么?
6、质疑:兄弟俩是怎样制作这个怪虫标本的呢?
7、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7自然段。
1、教师导言?过了几天达尔文爷爷缍来了,兄弟是怎么考达尔文工团的?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第8~17自然段。
3、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兄弟俩表情的'语名,引导体会。
4、教师质疑:达尔文真的被考信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5、学生装再次有感情地分角色读课文第8~17自然段。
6、议一议?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爷爷更加尊敬了?
1、教师总结:这对调皮而聪明的小兄弟一心想用一个拼凑而来的“怪虫“来考倒达尔文爷爷,然而就被博学多才的达尔文爷爷一眼识破,在这之后,他们对达尔文爷爷更加尊敬了。
2、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把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一些昆虫的知识与同学们互相交流。
——生理与适应学习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游戏中出现的反应现象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设。2.能辨别出每一个刺激——反应中的刺激、接受刺激的感官、反应行为......
科学指南针的教学设计篇十八
1、通过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指南针的作用,并让幼儿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指南针。
2、了解磁铁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做出简单的指南针。
3、提高幼儿思考、动手与探索力,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缝衣针、磁铁、细线、剪刀、胶带、卡纸。
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做出简单的指南针。
一、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小红帽找外婆》,引出指南针。
二、叔叔的礼物。
师:小朋友,猜猜看,这位叔叔送了什么东西给小红帽呢?
玩具熊?棒棒糖?指南针?
答对了,是指南针!叔叔为什么要送指南针给小红帽呢?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叔叔说:“按照指南针的方向走就能找到外婆。”小红帽有了指南针,再也不迷路了,在指南针指引下,小红帽很快的找到了外婆。
讲解:你们看,这是条形磁铁,异名磁铁就像很要好的朋友喜欢粘在一起。而同名磁极的关系很差都想离对方远一点。我们的`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磁体,也分成s极和n极,指南针上也有s极和n极,因为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所以指南针上的s极就会指着地磁的n极而指南针上n极总是指向地磁的s极。
四、指南针在日常生活的用途。
讲解:引导语: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常用于导航、旅行、航海等方面。
(图片展示加以说明)接下来,我们来试着制作一个指南针吧。
五、趣味小实验:自制指南针。
实验小结:钢针摩擦磁铁暂时有了磁性,变成了小磁针。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因此地球上的小磁针静止时,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六、巧用自然:如何在没有指南针的情况下辨别方向。
衔接语:小朋友,要是在野外迷路了,不要慌,大自然是我们忠实的向导,我们可以根据大自然中的一些事物或现象来辨别方向。
1、可以找到一棵树桩观察年轮,宽面是南方。
2、还是找一棵树,南侧的枝叶茂盛,而北侧则稀疏。
3、岩石中多的地方也可以找一块醒目的岩石来观察,岩石上布满青苔的一面是北侧,干燥光秃的一面为南侧。
附故事:《小红帽找外婆》。
小红帽的外婆住在很远很远的南山。一天妈妈让小红帽带着礼物去看外婆。到外婆家要经过一片沙漠,小红帽走着走着就迷路了,认不清到外婆家的方向了。一只骆驼走过来说:“你面朝太阳升起的方向,左边是北方,右边是南方。”小红帽按照骆驼说的方法,顺利地走出了沙漠。
小红帽走进树林,又认不清方向了。一只长颈鹿告诉她:“树桩上有一圈圈的年轮,宽的年轮朝向南方。”小红帽按照长颈鹿的方法,走出了树林。
小红帽来到山脚下,她又迷路了,找不到去外婆家的方向了。这时,她碰到一位叔叔,叔叔送给小红帽一个指南针,并告诉她:“你按照指南针的方向走就能找到外婆。”小红帽有了指南针,再也不迷路了,在指南针指引下,小红帽很快的找到了外婆。
科学指南针的教学设计篇十九
一、分析教材,找准定位。
本次教学设计我6改教案,其实最关键的因素是我没有把握好教材的重点所在,没有全面的了解学生、分析学生,而是一味追求把教学设计的与众不同,希望有新的亮点出来。因此第一稿的教案把重点放在了用距离来比较磁力大小的变化和磁铁不同摩擦方式使磁针磁极发生变化的探究上,却忽视了制作课最核心的内容,所以一开始就走了一段大弯路。后来经过几次试教,慢慢地将教学中心回到了指南针的设计与制作上来了。
其次是我对学生了解也不够全面与深入,由于我们的科学课专用教室是到去年11月份才陆陆续续完工的,相应的教学仪器设备也是陆续到位的,我们的这批孩子一直是在教室里上科学课,因此他们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参与科学实验探究的机会不多,动手能力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理想,以至于让他们在筷子上用细棉线打个结的任务,完成起来也变得非常艰难。
因此我想说阅读课标、理解教材、分析学生、找准定位是上一节公开课的必备前提条件,只有做透了才不会走弯路。
二、团队合作,寻求帮助。
现在我对于“好课是磨出来的”这句话深有体会,虽然我这堂课不是一节好课,但如果不经历磨课这一个过程,我的课也许会更糟糕。而磨课的前提要有一个团队,不断的提供好的建议与意见。我的这节课得到了多位老师的帮助,如我的徒弟楼老师,虽然我们的关系是师徒,但我一直觉得我们之间的学习是相互的,最初的试教课,我们也都一直相互的商讨着。其次是夏校长,虽是从音乐专业毕业的,但在科学教学的道路上一直走到现在,因此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拥有扎实而深厚的功底。夏校长的一句话点醒我这梦中人:“本次活动主题是技术与工程,那你的课就要突出设计与制作。”也正是这句话使我的课没有走的太偏。除此之外,教研员及第一实验小学的两位杨老师的听课与分析,使我这堂课各环节的衔接变得更加的流畅与合理。为了让这节课熟记于心,我找到了集团内银河小学缪老师的帮助,借用他们学校的学生进行试教,同时她也帮我再次优化了几个细节。一路走来,感谢给予过我帮助的老师、领导和专家们。在我们学校科学学科也许只是一个小的`团队,但在区内我们科学组就是一个大团队,我也相信,只要我在群里寻求帮助,我们团队的老师们一定会给予我帮助的。“好课是要磨出来的”,而我们科学学科就有一个好的磨课团队。
三、考虑细节,力争完善。
其实没有一节课可以称得上完美,我能做的只是寻求更加的完善,那么这里需要我们考虑的就是细节。我的这节课中,团队的老师给了我很多细节方面的建议:1.如为了让学生记住场地的南北,有必要在场地上贴上显眼的南北两字;2.为了让学生有所思考,提供了不能磁化的弹簧片这一材料;3.在板书时考虑把知识点所要蕴涵的层次关系也体现出来。4.为了让学生能快速的将绳子系到木棒上,则给学生提供了双面胶;5.为了让学生呈现多样的作品,在材料提供上尽可能多提供一些可选材料。我所想到的,我所做的只有这些,我想老师们听了课后肯定还会有更多好的点子,这也是我所可以改进的方向。
也许我的这节课离杭州市教研员徐老师对于《技术与工程》一类课的要求相差甚远,但不管如何,一次磨砺就会有一次收获,也会促使我的一次发展,就在2019积淀自我,发展自我吧!
科学指南针的教学设计篇二十
1、大家见过指南针吗?说说在哪儿见过?关于指南针都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
2、大家知道的真不少,关于指南针还想了解它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3、小朋友们头脑中有这么多问题,这需要我们自己来研究寻找答案。下面根据自己课外搜集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寻找答案吧!
4、学生阅读讨论。
5、交流汇报:下面就请小朋友们谈谈我们自己都解决了哪些问题?
现在就请跟着老师来了解一下指南针的发展历程。
(放课件、课件的内容是从最早古代人民利用太阳和北极星来辨别方向、司南、指南车、指南鱼、各种各样的罗盘及现在发明的各种各样的指南针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介绍书本知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931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