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四问读后感(汇总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7 16:52:12
每天四问读后感(汇总18篇)
时间:2023-12-07 16:52:12     小编:笔砚

读后感不仅是对书本的回应,也是对自己思想与认知的展示。写读后感时要注意结构的合理安排,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的构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一些读后感范文,供大家阅读和参考。

每天四问读后感篇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见一点点进步都是来之不易的,任何伟大的成功都不可能唾手可得。我在读完《每天进步一点点》后理解的更为透彻。

每天进步一点点,听起来好像没有冲天的气魄,没有诱人的硕果,没有轰动的声势,可细细琢磨一下:每天,进步,一点点,那简直是在默默地创造一个料想不到的奇迹,在不动声色中酝酿一个真实感人的神话。

当今芸芸众生,愿意踏踏实实干的少了,渴望一步登天的多了,孩子刚出生就恨不得能说话,刚认识几个字就想着当作家,大学刚毕业就想着成为百万富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成了浮躁的借口。结果我们这个社会到处是乱撞的“无头苍蝇”,却少见盯在一处辛勤采撷的“蜜蜂”。“每天进步一点点”理念的提出,无疑是一副“消暑退烧”的清醒剂。“每天进步一点点”重在“每天进步”四个字。所谓“每天进步”就是永不停止向前迈进的脚步,而不是今日进步大一点,明天后天就能够歇歇了。有句俗语叫“不怕慢、就怕站”。为什么“不怕慢”呢?因为再慢,只要一向坚持前进的态势,就必须有到达目标的时候,滴水之所以能穿石,不在于它的力量有多大,而在于它的坚持不懈;为什么“就怕站”呢?因为一个人有再大的本事,有再快的速度,如果具有兔子的心态,陶醉在良好的自我感觉中睡大觉,十有八九会输给平时不起眼的“乌龟”们,更不要说实现什么宏大的目标了。

“每天进步一点点”的价值还存在于对“一点点”的珍视上。阻碍一个人成功的通常不是那些显而易见的大问题而是一些平时不注意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不用心解决掉,就能无休止地消耗人的精力。不凡见于细微,永恒藏于瞬间,一个人的境界就体此刻那“一点点”的小事上,做好了“一点点”,成功自然会水到渠成。竞争对手常常不是我们打败的,是他们忘记了每天进步一点点。不论每个人的本事怎样,只要你每天能坚持进步一点点,成功的喜悦就会慢慢滋润我们的生命。是的,伟大的成就通常是一些平凡的人们经过自我的不断努力而取得的,他们注重细节,每天懂得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就前进一大步,对那些勇于开拓的人而言,生活总会给他供给足够的机会和不断进步的空间,人类的幸福就在于沿着自我有的道路不断开拓进取,永不停息。那些最能持之以恒忘我工作的人,往往就是最成功的人。

总之,每天勤奋一点点、每天完美一点点、每天主动一点点、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创造一点点……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并坚持不懈,那么有一天你就会惊奇地发现,在不知不觉中你已经在同事中脱颖而出,具备了承担职责的本事。我坚信,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切都会由量变转化为质变,只要这样你就会从现实的此岸迈向成功的彼岸!

每天四问读后感篇二

从小老师教导我们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问到我人生的核心意义我会说: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再问深一层,你做了什么对社会有用的事。想不出来,人生随波逐流,浑浑噩噩,见招拆招,生儿育女,辅助老公。偶尔发发自己的白日梦理想。关注的点不同,接收到的东西也不一样,这本书我也看过几次,关注在使命、共赢、创新、系统想要知道和了解的事情上,也就是见招拆招,局部思维。这次也有走流程的意识,安排自己分4部分写读后感。结果的收获是:认认真真地看,感悟良多。

做人做事时时想到双赢共赢,利他得到配合,利己有动力。李惠森经典概括为:做事先思考如何有利于我们大家。

直升机思维。我的理解也就是站高一线看人看事。扩大范围扩大涉及面去思考,如何做到利他利已。从我们的多面性弥补“我”的局限。作为上司是团队的重要一员,与任何事故都有关,这件事情没做好,我(上司)负主要责任,我们来讨论一下,得到什么启示和教训,下一次我们怎么才能做好它?这件事做得好是大家的功劳。出力的出力,出点子的,帮忙做其他的。夸人要夸到位。批评只是批评行为。让大家能得到成长的行动是:每一次的部门例会由不同的成员主持。准备主题、通知、总结。他要对整个会议负责,不仅要会前策划、会中执行、会后落实,也要兼顾与会秩序不乱不跑题。这是足够挑战导性的工作。

如何增进信任感,新同事的加入,增加一个相互熟悉的环节。参照《非诚勿扰》。大概流程是:围圈,新同事先说3条关于自己的信息。团队成员问1—3题想知道的信息。过一轮后,权力倒转,让新同事问每一位老成员1—3个问题。让大家在最短时间内熟悉起来。

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你决定……主动聆听他人需求。透视冰山一角和欣赏差异。

每天四问读后感篇三

推荐本书的作者——吴章鸿不是个职业写手,而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书中的文章以“每周一信”的方式给远在异国他乡留学的儿子,以求孩子能不误前程自强自立。这些文章几乎涉及到人生成长的方方面面,其中有的是经验的积累,有的是对生活的感悟,趣味盎然,寓意深刻。它不是纯理性的评点,而是融入了一个母亲的人生体悟和对孩子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它更多的不是以悟道者的姿势为你破迷解惑,而是以一个母亲和朋友的身份倾心交流,显得更加亲切感人。

该书提出的“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理念,揭示了恒定的人生成长规律,在喧哗与骚动的时代氛围中放射出理性的光芒,切准了时代发展的脉搏,找准了人们内心的需要。

当今芸芸众生,愿意踏踏实实干的少了,渴望一步登天的多了。孩子刚出生就恨不得能说话,刚认识几个字就想着当作家,大学刚毕业就想着成为百万富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成了浮躁的借口。结果我们这个社会到处是乱撞的“无头苍蝇”,却少见盯在一处辛勤采撷的“蜜蜂”。“每天进步一点点”理念的提出,无疑是一副“消暑退烧”的清醒剂。

“每天进步一点点”重在“每天进步”四个字。所谓“每天进步”就是永不停止向前迈进的脚步,而不是今天进步大一点,明天后天就可以歇歇了。足球场上那些一领先就不思进取、消极防守的球队,往往是最后的失败者,这一点曾在中国队身上屡屡应验。有句俗语叫“不怕慢,就怕站”。为什么“不怕慢”呢?因为再慢,只要一直保持前进的态势,就一定有到达目标的时候。滴水之所以能穿石,不在于它的力量有多大,而在于它的坚持不懈;为什么“就怕站”呢?因为一个人有再大的本事,有再快的速度,如果具有兔子的心态,陶醉在良好的自我感觉中睡大觉,十有八九会输给平时不起眼“乌龟”们,更不要说实现什么宏大的目标了。

“每天进步一点点”的价值还在于对“一点点”的珍视上。阻碍一个人成功的通常不是那些显而易见的大问题,而是一些平时不注意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不用心解决掉,就能无休止地消耗人的精力。“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就象书中的法国银行大王恰科一样,当初在银行界谋职时曾遭到52次拒绝。当他第52次失魂落魄地走出一家银行的大门时,看见大门前的地面上有一根大头针,他弯腰把大头针拾了起来,以免伤人。就是这一个小小的动作,恰好被银行的董事长看见了。董事长认为在如此糟糕的心境下还这样细心的人,一定适合当银行职员,于是改变注意雇佣了他。也正是依靠这种不放过每一个小事的精神,恰科才得以在法国银行界平步青云。不凡见于细微,永恒藏于瞬间,一个人的境界就体现在那“一点点”的小事上。做好了“一点点”,成功自然会水到渠成。

“每天进步一点点”体现了进取精神与持久精神的统一。“每天进步一点点”不是消极,不是懒惰,而是一种正视现实的积极进取精神。“每天进步一大块”固然更诱人,但那不过是脱离现实的幻想。暴涨者必暴跌,这就是“泡沫效应”。“每天进步一点点”贵在现实,贵在进取,更贵在持久,做到了“每天进步”与“一点点”的结合,也就是进取与持久精神的统一。诚如池田大作所说,无论阴天雨天,不论冬天夏天,日复一日,太阳都升起来。人生也是要尽全力度过每一天,能忍受得起反复的人会获得最终的胜利。不论今天如何,人生的胜负是以一生来决定的。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要做些什么,每天都在坚持,每天都“在自己应走的轨道上前进”。

每天进步一点点。它具有无穷的威力。只是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力,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着去做。每天进步一点点是简单的,之所以有人不成功,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不愿意做些简单而重复的事情。因为越简单,越容易的事情,人们也越容易不去做它。竞争对手常常不是我们打败的,是他们自己忘记了每天进步一点点。成功者不是比我们聪明,而是他比我们每天多进步一点点。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的感受是:不论每个人的能力怎样?只要你每天能坚持进步一点点,成功的喜悦就会慢慢滋润我们的生命,在我们教育工作中也是这样,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老师能每天要求自己进步一点点,哪怕是昨天没做好的工作今天能及时补上那也算是一种进步了,结合我们的工作,作为教师的我们其实也能做到,只要让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让家长每天都能感觉到我们的进步,感觉到他的孩子在进步。我想,如果我们每个老师都像湖人篮球队员那样,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不会写文章,每天坚持写点在一天中值得记录的东西,这些东西具有一定的真实性,我想,每个老师每天进步一点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坚持。

好书就是良药,坏书就是毒药。一本好书能受益一生,一本坏书能把人教坏。要抽挤时间认真阅读这本好书,每天读一点点,每天勤奋一点点、每天完美一点点、每天主动一点点、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创造一点点……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并坚持不懈,十天之后、100天之后、一年之后就进步很多了。我有理由相信:他(她)未来的生活将更美好!也定能由平凡跨向卓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见,一点点进步都是来之不易的,任何伟大的成功都不可能唾手可得。对于这句古语,在我读了《每天进步一点点》后理解的更为透彻。

文中通过列举牛顿、德迈斯特、卡尔华尔德、爱尔斯金、斯瓦布以及一些普通平凡的人成功的例子,说明了“成大事者需积累”的真谛。是的,伟大的成就通常是一些平凡的人们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而取得的,他们注重细节,每天懂得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就前进一大步。对那些勇于开拓的人而言,生活总会给他提供足够的机会和不断进步的空间。人类的幸福就在于沿着己有的道路不断开拓进取,永不停息。那些最能持之以恒、忘我工作的人,往往就是最成功的人。

西方有一句格言:“时间和耐心能把桑叶变成云霞般的彩锦。”对于身为人师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对于学生我们应有耐心去教育孩子,尤其是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我们更应以百倍的耐心去关注他们。给他们以信心,给他们以希望,用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理念来要求他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会取得质的飞跃。因此我在教学中,对于我的学生采取每天制定一个目标的方式,来督促他们的一点点进步,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让孩子们既有奋斗的目标,又能享受每天实现一个目标的喜悦,学生们取得了一定的进步,那些后进生们对学习也产生了很大的学习兴趣。

总之,每天勤奋一点点、每天完美一点点、每天主动一点点、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创造一点点……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并坚持不懈,那么有一天你就会惊奇地发现,在不知不觉中你已经在同事中脱颖而出,具备了承担责任的能力;每天多做一道题、多背一个单词、每天多反思一点,你会发现你进步了不少。我坚信,只要这样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切都会同量变转化为质变,只要这样你就会从现实的此岸迈向成功的彼岸!

每天四问读后感篇四

最近我阅读了一篇文章《每天做一件好事》,文章当中讲述了一个老师要求每个孩子每天做一件好事,其中的三个孩子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在马路上“强行”地搀扶一位老奶奶过马路,从而完成了这个使命――每天做一件好事。

我相信每一位看到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觉得很纠结。虽然它只是一个小故事,但是它让人产生很多思考。教师让孩子每天做一件好事,我想这个老师的真实意图不是让我们机械地完成任务,而是让我们变得乐于助人,从帮助别人当中体会到乐趣。

我还记得在幼儿园时,老师让我们做好事,做了一件好事就可以在名字上添一朵小红花,小红花越多的人就显得越有面子。所以我看到一些同学就专门从家里带来了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如:模型飞机,杯子,橡皮,饮料,胶布等,用这些东西来借给其他同学用,很快的,她就可以向老师表面自己做了好事,因为他借学习用品给其他人了。

后来,这个同学成为了小红花最多的人,同学们渐渐觉得这样的小红花变得太过利益熏心,已经变味了。当然,我们不能够否认帮助别人的意义,可是若是抱着一颗利益之心帮助别人,最终你也只是帮助自己,为了自己的利益,谈不上真正的美好奉献精神。

每天四问读后感篇五

今天胡老师课堂上的同学讲了陶行知名篇《每天四问》,虽说是陶行知先生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文章,但读起来,却是感触良多,尤其是他的第一问和第二问。

放眼周围的你,每天这样问自己的恐怕不多。不少人的工作不外乎吃“谷种”。年轻时还可以,上了四十岁,工作起来已是捉襟见肘,一过五十,就基本上全“废”了,工作上不出错就算不错了,哪还能来“创新”呀。

每天四问读后感篇六

《每天四问》是陶先生在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晚会上的演讲词。今天读来,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陶先生也教育我们“健康第一。没有了身体,一切都完了!”陶先生在文章中教育我们:“……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固然不对,但是过分的用功,过分的紧张劳苦工作,也于一个人身体的健康有妨害。妨害着脑力的贫弱,妨害着体力的匮乏,甚至于大病,不但耽误了学习和工作,而且减损及于生命的期限!”

陶先生的“第一问”也启发我把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放在重中之重。健康教育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身体的健康,二是心理的健康,这两方面是同等重要的。陶先生在《我之学校观》中也提出:“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亦就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不难看出,这句话也教育我们:教育孩子,一切都应从健康教育出发。

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陶先生说:“学问是一切前进的活力的源泉。”不学习,怎能进步?这是一个知识更新非常快的时代,不学习,不读书,就要被时代抛弃。在这个问题中,陶先生给了我们几个学习的方法。概括起来,就是五个字:集、钻、剖、韧。

一,即专一。荀子说:“好一则博”,治学必须专一。荀子在他的'《劝学》中也指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由此可看出专一在治学中的重要性。

曾经,孩子们刚入学时,每每做数学题都是教师领着一个题目一个题目的做,而当让孩子们自己做练习题时,孩子们总是控制不住的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做题的效率不但很低,而且准确率也不高。于是,教育孩子们做题要专心致志、一言不发。诚然,培养孩子的这种治学专一的品质,对他们将来做学问是大有裨益的。

集,指搜集。当前,搜集资料和信息已是人的一种能力。在网络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在繁杂的信息中能搜集到对做学问有用的信息也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了。而要想精益求精的做研究,更需要搜集更多的资料,才能把所做的学问弄得明明白白。

钻,即深入。也就是要深入研究。做学问,最忌讳的就是浅尝辄止。

我们教育学生的工作,除了专业的知识,还要有教育学生的方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钻,就是要研究,要了解学生的个性,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应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心理理论去指导,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剖,即分析。老师对于收集的信息、掌握的材料,当然是越丰富越好,越广泛越好。但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我们当老师的怎样把精华呈现给学生,与学生共享,让学生有最大的收获,能最大地给学生以启迪,给学生以最丰富的遐想。

最后一个是“韧”字。韧,即坚韧。做学问,要有坚韧的精神,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数学学习而言,学的越深,越是枯燥乏味。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在小学阶段就要在数学课堂上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让数学公式、数学定理不再枯燥冰冷,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当然,还要在反复的推理、验算中培养孩子们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教育者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从走上教育岗位到成为一名好教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持之以恒。

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陶行知对工作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要“站岗位”。既然走上这个工作岗位,就要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既然选择成为一名教师,就要把汗水洒在讲台,把爱浇灌给每一位学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了爱就有了责任。二是要“敏捷正确”。要想工作有效率,既要思维敏捷,又要方法正确。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日的工作中,要注意总结经验方法,还要注意工作时要细心与耐心。三是“做好为止”。教师的工作平凡而琐碎,而琐碎的工作常常考验我们的毅力与耐心。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端正工作态度,一切为了学生,我们的任何工作决不能半途而废。

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无德,纵然你有再高学问和本领,也无用处。陶行知先生把道德分为“公德”和“私德”,并指出“人人以公德为前提,则这一个集体,必然是日益稳固,日益兴盛。否则,多数人只顾个人私利,不顾集体利益,则这个集体的基础必然动摇,并且一定是要衰败下去!”我们是在塑造人类的灵魂,是在为全人类“公德”而奉献自己的智慧,那最好的垂范当然是崇高的“私德”。陶行知又说:“私德更是公德的根本,私德最重要的是廉洁”。这让我想起陶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博大胸怀,不愧为“人民的教育家”,更是所有教师的楷模!

陶先生的助手方与严在整理《每天四问》的稿子时写道:“‘每天四问’,是我们每天做人做事的警钟,也是一切有血性有志气有正义感的人,做人做事的宝筏,能把我们的人生渡上更高境界的宝筏!”读罢,确实如方先生所说!且读且思,我也将虔诚的践行陶先生的“每天四问”!

每天四问读后感篇七

《每天做一件好事》一文写了一个小故事:三个学生在老师要求下,每天做一件好事。可他们却“强行”扶一位不需要过马路的老奶奶过马路,从而完成自己的使命做了一件“好事”。

这虽是一个个小幽默,却给人们深思与启迪。书上的三个学生并不是为了帮助人而做好事,而是为了完成任务。这“好事”并不是光荣的,而是可耻的。

当然真正做好事的人也是非常多的。如雷锋,他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帮助别人,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成为中国人的楷横。然而那三个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做了件“好事”,可这“好事”近乎是恶作剧。

不过我想,他们一定会干出真正的好事,因为他们毕竟有做好事的动机。

我记得在六年级上学期,我学过一句谚语,就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话意思是:不要因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去做。不过在社会上仍有这样的人,他只看好事的大与小来判断做与不做。这种思想的出发点已经错了,我们应该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确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现在,社会上各处都有好事等着我们去做,我们只有全心全意去做,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每天四问读后感篇八

《每天四问》是陶先生在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晚会上的演讲词。今天读来,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毛主席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陶先生也教育我们“健康第一。没有了身体,一切都完了!”陶先生在文章中教育我们:“……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固然不对,但是过分的用功,过分的紧张劳苦工作,也于一个人身体的健康有妨害。妨害着脑力的贫弱,妨害着体力的匮乏,甚至于大病,不但耽误了学习和工作,而且减损及于生命的期限!”

陶先生的“第一问”也启发我把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放在重中之重。健康教育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身体的健康,二是心理的健康,这两方面是同等重要的。陶先生在《我之学校观》中也提出:“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亦就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不难看出,这句话也教育我们:教育孩子,一切都应从健康教育出发。

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陶先生说:“学问是一切前进的活力的源泉。”不学习,怎能进步?这是一个知识更新非常快的时代,不学习,不读书,就要被时代抛弃。在这个问题中,陶先生给了我们几个学习的方法。概括起来,就是五个字:一、集、钻、剖、韧。

一,即专一。荀子说:“好一则博”,治学必须专一。荀子在他的《劝学》中也指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由此可看出专一在治学中的重要性。

曾经,孩子们刚入学时,每每做数学题都是教师领着一个题目一个题目的做,而当让孩子们自己做练习题时,孩子们总是控制不住的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做题的效率不但很低,而且准确率也不高。于是,教育孩子们做题要专心致志、一言不发。诚然,培养孩子的这种治学专一的品质,对他们将来做学问是大有裨益的。

集,指搜集。当前,搜集资料和信息已是人的一种能力。在网络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在繁杂的信息中能搜集到对做学问有用的'信息也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了。而要想精益求精的做研究,更需要搜集更多的资料,才能把所做的学问弄得明明白白。

钻,即深入。也就是要深入研究。做学问,最忌讳的就是浅尝辄止。

我们教育学生的工作,除了专业的知识,还要有教育学生的方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钻,就是要研究,要了解学生的个性,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应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心理理论去指导,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剖,即分析。老师对于收集的信息、掌握的材料,当然是越丰富越好,越广泛越好。但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我们当老师的怎样把精华呈现给学生,与学生共享,让学生有最大的收获,能最大地给学生以启迪,给学生以最丰富的遐想。

最后一个是“韧”字。韧,即坚韧。做学问,要有坚韧的精神,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数学学习而言,学的越深,越是枯燥乏味。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在小学阶段就要在数学课堂上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让数学公式、数学定理不再枯燥冰冷,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当然,还要在反复的推理、验算中培养孩子们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教育者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从走上教育岗位到成为一名好教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持之以恒。

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陶行知对工作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要“站岗位”。既然走上这个工作岗位,就要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既然选择成为一名教师,就要把汗水洒在讲台,把爱浇灌给每一位学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了爱就有了责任。二是要“敏捷正确”。要想工作有效率,既要思维敏捷,又要方法正确。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日的工作中,要注意总结经验方法,还要注意工作时要细心与耐心。三是“做好为止”。教师的工作平凡而琐碎,而琐碎的工作常常考验我们的毅力与耐心。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端正工作态度,一切为了学生,我们的任何工作决不能半途而废。

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无德,纵然你有再高学问和本领,也无用处。陶行知先生把道德分为“公德”和“私德”,并指出“人人以公德为前提,则这一个集体,必然是日益稳固,日益兴盛。否则,多数人只顾个人私利,不顾集体利益,则这个集体的基础必然动摇,并且一定是要衰败下去!”我们是在塑造人类的灵魂,是在为全人类“公德”而奉献自己的智慧,那最好的垂范当然是崇高的“私德”。陶行知又说:“私德更是公德的根本,私德最重要的是廉洁”。这让我想起陶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博大胸怀,不愧为“人民的教育家”,更是所有教师的楷模!

陶先生的助手方与严在整理《每天四问》的稿子时写道:“‘每天四问’,是我们每天做人做事的警钟,也是一切有血性有志气有正义感的人,做人做事的宝筏,能把我们的人生渡上更高境界的宝筏!”读罢,确实如方先生所说!且读且思,我也将虔诚的践行陶先生的“每天四问”!

每天四问读后感篇九

我们每天问一问自己,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这四句话出自陶行知的《每日四问》。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在文中要求我们每天问一问自己,在健康、学习、工作、道德四个方面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多少?健康是生命之本、幸福之源;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工作的好坏对我们的今天和未来都有很大的影响;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他说:“如果我们每天都这样地问问自己,这样地激励和鞭策自己,我们就一定能在身体健康、学问进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各方面有长足的进步。”

每日问一问自己,实际上就是一种反省,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在我国古代先贤身上就有这种好的习惯和品质,《论语》中曾子有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我每天必定用三个问题来反省自己:替人谋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与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了诚实可信?师长的传授学艺是不是复习运用了?”千百年来,无数的古代先贤以这一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最终成就了很多的谦谦君子和学问大师。今天,我们伟大的教育先辈陶行知先生更是把它升华成“每日四问”。

“四问”审计报告。

“四问”审计报告范文。

如何坚持每天的学习目标。

怎样才能坚持每天学习。

每天祝福祝福语。

心无旁骛求知问学的征文。

开题报告答辩常问的问题。

“吴中高新杯”创新四问“大家谈征文启事”

每天四问读后感篇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见一点点进步都是来之不易的,任何伟大的成功都不可能唾手可得。我在读完《每天进步一点点》后理解的更为透彻。

每天进步一点点,听起来好像没有冲天的气魄,没有诱人的硕果,没有轰动的声势,可细细琢磨一下:每天,进步,一点点,那简直是在默默地创造一个料想不到的奇迹,在不动声色中酝酿一个真实感人的神话。

当今芸芸众生,愿意踏踏实实干的少了,渴望一步登天的多了,孩子刚出生就恨不得能说话,刚认识几个字就想着当作家,大学刚毕业就想着成为百万富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成了浮躁的借口。结果我们这个社会到处是乱撞的“无头苍蝇”,却少见盯在一处辛勤采撷的“蜜蜂”。“每天进步一点点”理念的提出,无疑是一副“消暑退烧”的清醒剂。“每天进步一点点”重在“每天进步”四个字。所谓“每天进步”就是永不停止向前迈进的脚步,而不是今天进步大一点,明天后天就可以歇歇了。有句俗语叫“不怕慢、就怕站”。为什么“不怕慢”呢?因为再慢,只要一直保持前进的态势,就一定有到达目标的时候,滴水之所以能穿石,不在于它的力量有多大,而在于它的坚持不懈;为什么“就怕站”呢?因为一个人有再大的本事,有再快的速度,如果具有兔子的心态,陶醉在良好的自我感觉中睡大觉,十有八九会输给平时不起眼的“乌龟”们,更不要说实现什么宏大的目标了。

“每天进步一点点”的价值还存在于对“一点点”的珍视上,阻碍一个人成功的通常不是那些显而易见的大问题而是一些平时不注意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不用心解决掉,就能无休止地消耗人的精力。不凡见于细微,永恒藏于瞬间,一个人的境界就体现在那“一点点”的小事上,做好了“一点点”,成功自然会水到渠成。竞争对手常常不是我们打败的,是他们忘记了每天进步一点点。不论每个人的能力怎样,只要你每天能坚持进步一点点,成功的喜悦就会慢慢滋润我们的生命。是的,伟大的成就通常是一些平凡的人们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而取得的,他们注重细节,每天懂得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就前进一大步,对那些勇于开拓的人而言,生活总会给他提供足够的机会和不断进步的空间,人类的幸福就在于沿着自己有的道路不断开拓进取,永不停息。那些最能持之以恒忘我工作的人,往往就是最成功的人。

总之,每天勤奋一点点、每天完美一点点、每天主动一点点、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创造一点点……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并坚持不懈,那么有一天你就会惊奇地发现,在不知不觉中你已经在同事中脱颖而出,具备了承担责任的能力。

我坚信,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切都会由量变转化为质变,只要这样你就会从现实的此岸迈向成功的彼岸!

每天四问读后感篇十一

闲暇无事,便拿起了刘柯先生写的《每天成功一点点》,读后我对于人生、对于我的事业有了新的认识。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书中讲到的这几句:

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二、调整心态,每天成功一点点,坚持到底,必然厚积薄发,把你的能量发挥到极致,展现最美的光彩。

三、滴水穿石,每天为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付出有效的劳动,一点一点地积累,成功便一步一步朝我们靠近了。

四、不凡见于细微,永恒藏于瞬间,一个人的成就就体现在那“一点点”的小事上。

五、给生命一个灿烂的微笑,永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任何一个人要成功、要出类拔萃,都不是靠瞬间而是靠你慢慢积累。而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每个家长、每位老师你能看到孩子“每天成功一点点”是不是就应该展开舒心的笑容了呢?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你不能要求他一天就学会穿衣服、一天就学会说话、一上台就能表现自己。我们要调整心态,坚持每天让孩子进步一点点、成功一点点,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点点滴滴的成功中获得满足。

就像书里写的“滴水穿石,一点一点地积累,成功便一步一步朝我们靠近了。”而对于孩子身上有的一些坏毛病,也不能着急,要运用不同的方法、途径来慢慢改变它,对于孩子的一个细小的改变都要给予适当的表扬,让他知道这样做是对的,坚持下去会得到更多的表扬和赞美。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从书上学到了许多、明白了许多,受益匪浅。那就从这一刻开始让我们和孩子一起从一点点开始走向成功,从点点的小事中学会做人的大道理,让我们都得到一点点的幸运,让我们的梦想插上翅膀。

每天四问读后感篇十二

工作中,我们不应该抱有“我必须为老板做什么”的想法,而应该多想想“我能为老板做些什么”。

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是不够的,还应该比自己分内的工作多做一点,比别人期待的更多一点,如此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给自我的提升创造更多的机会。

你没有义务要做自己职责范围以外的事,但是你也可以选择自愿去做,以驱策自己快速前进。率先主动是一种极珍贵、备受看重的素养,它能使人变得更加敏捷,更加积极。无论你是管理者,还是普通职员,“每天多做一点”的工作态度能使你从竞争中脱颖而出。你的老板、委托人和顾客会关注你、信赖你,从而给你更多的机会。每天多做一点工作也许会占用你的时间,但是,你的行为会使你赢得良好的声誉,并增加他人对你的需要。

卡洛·道尼斯先生最初为杜兰特工作时,职务很低,现在已成为杜兰特先生的左膀右臂,担任其下属一家公司的总裁。他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升迁,秘密就在于“每天多干一点”。

他平静而简短地道出了其中原由:“在为杜兰特先生工作之初,我就注意到,每天下班后,所有的人都回家了,杜兰特先生仍然会留在办公室里继续工作到很晚。因此,我决定下班后也留在办公室里。是的,的确没有人要求我这样做,但我认为自己应该留下来,在需要时为杜兰特先生提供一些帮助。”

“工作时杜兰特先生经常找文件、打印材料,最初这些工作都是他自己亲自来做。很快,他就发现我随时在等待他的召唤,并且逐渐养成招呼我的习惯……”

杜兰特先生为什么会养成召唤道尼斯先生的习惯呢?因为道尼斯主动留在办公室,使杜兰特先生随时可以看到他,并且诚心诚意为他服务。这样做获得了报酬吗?没有。但是,他获得了更多的机会,最终获得了提升。

有几十种甚至更多的理由可以解释,你为什么应该养成“每天多做一点”的好习惯——尽管事实上很少有人这样做。其中两个原因是最主要的:

第一,在养成了“每天多做一点的”的好习惯之后,与四周那些尚未养成这种习惯的人相比,你已经具有了优势。这种习惯使你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会有更多的人指名道姓地要求你提供服务。

第二,如果你希望将自己的胳臂锻炼得更强壮,惟一的途径就是利用它来做最艰苦的工作。

相反,如果长期不使用你的胳臂,让它养尊处优,其结果就是使它变得虚弱甚至萎缩。身处困境而拼搏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这是人生永恒不变的法则。如果你能比分内的工作做一点,那么,不仅能彰显你勤奋的美德,而且能发展一种超凡的技巧与能力,使你具有更强大的生存力量,从而摆脱困境。

社会在发展,公司在成长,个人的职责范围也随之扩大。不要总是以“这不是我分内的工作”为由来逃避责任。当额外的工作分配到你头上时,不妨视之为一种机遇。

提前上班,别以为没人注意到,老板可是睁大眼睛瞧着呢!如果能提早一点到公司,就说明你十分重视这份工作。每天提前一点到达,可以对一天的工作做个规划,当别人还在考虑当天该做什么时,你已经走在别人前面了!

想成为一名成功人士,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既要学习专业知识,也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知识往往会对未来起巨大作用。而“每天多做一点”则能够给你提供这样的学习机会。

如果不是你的工作,而你做了,这就是机会。有人曾经研究为什么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无法确认,因为机会总是乔装成“问题”的样子。当顾客、同事或者老板交给你某个难题,也许正为你创造了一个珍贵的机会。对于一个优秀的员工而言,公司的组织结构如何,谁该为此问题负责,谁应该具体完成这一任务,都不是最重要的,在他心目中惟一的想法就是如何将问题解决。

每天多做一点,初衷也许并非为了获得报酬,但往往获得的更多。

对艾伦一生影响深远的一次职务提升是由一件小事情引起的。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一位律师——其办公室与艾伦的同在一层楼——走进来问他,哪儿能找到一位速记员来帮忙——手头有些工作必须当天完成。

艾伦告诉他,公司所有速记员都去观看球赛了,如果他晚来5分钟,自己也会走。但艾伦同时表示自己愿意留下来帮助他,因为“球赛随时都可以看,但是工作必须在当天完成”。

做完工作后,律师问艾伦应该付他多少钱。艾伦开玩笑地回答:“哦,既然是你的工作,大约1000美元吧。如果是别人的工作,我是不会收取任何费用的。”律师笑了笑,向艾伦表示谢意。

艾伦的回答不过是一个玩笑,并没有真正想得到1000美元。但出乎艾伦意料,那位律师竟然真的这样做了。6个月之后,在艾伦已将此事忘到了九霄云外时,律师却找到了艾伦,交给他1000美元,并且邀请艾伦到他的公司工作,薪水比现在高出1000多美元。

艾伦放弃了自己喜欢的球赛,多做了一点事情,最初的动机不过是出于乐于助人的愿望,也不是金钱上的考虑。艾伦并没有义务放弃自己的休息去帮助他人,但他的这种放弃不仅为自己增加了1000美元的现金收入,而且为自己带来一项比以前更重要、收入更高的职务。

因此,我们不应该抱有“我必须为老板做什么”的想法,而应该多想想“我能为老板做些什么”。一般人认为,忠实可靠、尽职尽责完成分配的任务就可以了,但这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更是如此。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做得更多更好。一开始我们也许从事秘书、会计和出纳之类的事务性工作,难道我们要在这样的职位上做一辈子吗?成功者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还需要做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来培养自己的能力,引起人们的关注。

如果你是一名货运管理员,也许可以在发货清单上发现一个与自己的职责无关的未被发现的错误;如果你是一个过磅员,也许可以质疑并纠正磅秤的刻度错误,以免公司遭受损失;如果你是一名邮差,除了保证信件能及时准确到达,也许可以做一些超出职责范围的服务……这些工作也许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职责,但是如果你做了,就等于播下了成功的种子。

人生感悟:

付出多少,得到多少,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因果法则。也许你的投入无法立刻得到相应的回报,但不要气馁,应该一如既往地多付出一点。回报可能会在不经意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

每天四问读后感篇十三

利用工作闲暇时间,我读完了《每天晚走10分钟》,就是这样一本书,激励读者把自己这块普通的“钢板”打造成为“马蹄掌”、“钢针”,最终成为高附加值的“手表指针”。它以一个个名人成功的故事为案例,对每天晚走10分钟的内涵以及外延,层层深入,抽丝剥茧,娓娓道来。一个个你耳熟能详的人物,作者信手拈来,在他们的成功中,深度发掘出成功的秘密,剖析出他们如何掌握时间和命运的主动权。

每天晚走10分钟,从字面上理解,是每天下班之后,在办公室里多工作10分钟。然而,每天晚走10分钟,又远远超越了字面上的意义,而深藏着更多的启示着我们成功的黄金法则。每天晚走10分钟,是一种行动。每天晚走10分钟,是一种围绕着明确目标而进行的主动积极的行动。因为有目标,取得成功,就必须有所准备,有行动,才能不断的提升个人实力,时刻准备,才能受到机遇的青睐。

美国成功学家格林曾说过:成功的将一个好主意付诸实践,比在家空想出一千个好主意都要有价值得多。很多时候,成功的机会就在于你比别人多一点主动,多一点努力。积极行动起来,就需要做一个有准备的人。

每天晚走10分钟,是一种播种。播种幸福,播种希望,播种成功,利用好每天上班的每一分钟,机会就隐藏在当下的工作之中。当我们再工作中全力以赴做到最好时,机会的种子其实已经开始生根发芽。

每天四问读后感篇十四

《晨读十分钟》该书是韩国读书教育开发院院长、文学博士南美英的一部著作。

这部书是指导家长和教师怎样开展和指导孩子读书的技术性读本。本书分为两大部分,共有六个章节,第一部分作者分析了孩子讨厌学习和读书的原因及教师怎样在教室里有效引导孩子读书。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指导家长和教师引导孩子读书的78个战术。书后附录了依据不同主题、不同状况、不同年龄的读书方法以及读书诊疗室和不同年龄段要读的书等内容。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学习前的准备活动既不是早餐,也不是音乐,而是读书。学习的.开胃菜就是阅读有趣的书籍,简单的读书就是学习的热身。”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我们班的早自习。学校每天早上8:20――8:40安排了20分钟的晨读时间,可学生有的7:40就来到学校。早来的孩子干什么好呢?我认为自由阅读最好。孩子们每天都会带一本自己心爱的课外书来学校,来了以后,给组长检查完读背的作业之后便可以自由阅读了,可以自己静静地阅读,可以和同学合看一本,看完了自己的还可以与同学换着看。一年多过去了,早晨的阅读让班上越来越多的孩子和好书交上了朋友。刘顺祥以前学习并不太好,最近我一走进教室就发现他在看美绘本的《西游记》,看得津津有味,有时看的是新发的杂志《儿童故事画报》,他入迷的样子,连我们班的书虫刘天冉也忍不住凑过去和他一起看了起来。美好的一天就这样开启了,看着这幅图景,我真为他们感到高兴。

晨读10分钟成功的78个战术中介绍了朗读与口才的关系――朗读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最佳方法。书中这样写到:很多同行问我:“韩老师,你的学生不但知识、语言丰富,而且善于口头表达,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掌握得很好。最难得是没有一个学生口才差。你是不是在‘口语交际’是下了工夫?”对类似这样的问题,如果能含糊其辞,我不愿明说。因为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在我的课堂上几乎全部删除,通过各种形式朗读课文比口语交际效率高得多。学生的口才靠的是朗读背诵规范的语言,而不是靠老师的纠正、指导。让学生目光浸泡在优美文字中,让学生的耳朵浸泡在琅琅书声中,让学生的心灵和大脑震荡在感动和思维中,才是学习语言之道。

对于这种说法,我深有同感。“让学生目光浸泡在优美文字中,让学生的耳朵浸泡在琅琅书声中,让学生的心灵和大脑震荡在感动和思维中,才是学习语言之道。”每周20分钟的晨读是我们最愉快的时光,我和孩子们一起读着课文,读着《日有所诵》,优美生动的儿童诗、极富节奏感的晨读对韵、文质兼美的课文从我们的口中一字字蹦出,遇到孩子们读得好的地方,我会及其享受地要求他们再读几遍,孩子们自豪又高兴。文字变成了我们的朋友,是那么亲切、那么打动人心。有了积累,倾吐便变得容易起来。口语交际课上,我们发现爱读书的孩子比不爱读书的孩子表达更准确到位,因为他们在书中学到的词汇能帮助他们。因此,每次开家长会,我都会提到阅读的重要性,在家长的重视下,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借着阅读能力在一天天提高。

读完这本书,我是那么迫切地希望我们的孩子能每天沉浸在书中美妙的文字中感受读书的幸福,希望我们的课堂能成为书声琅琅的课堂,我们的教室成为创造故事不断的教室。

每天四问读后感篇十五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当时,周围还有好几个政权。为了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赵匡胤先后攻灭了南平、后蜀、南汉等国,接着又把攻击的目标对准南唐。

这时统治南唐的是李后主李煜。此人在政治、军事上昏庸无能,但在文学艺术方面很有才能,诗词、音乐、书画等无所不能。他从小深宫里长大,骄奢萎靡,因此他的作品也大都描写宫廷生活的情景。

李煜的妻子周后娥黄,容貌出众,擅长书画歌舞,但不幸早逝。后来,李煜又与娥黄的妹妹小周后相爱,在花前月下饮酒作乐,把国家大事抛在脑后。

宋朝的威胁越来越严重,但李煜迷恋于歌舞升平的生活,只想求得眼前的安逸,并不作抵御的准备,而一味向宋朝屈服。宋朝在哪里作战胜利或者有什么喜庆活动,他就赶紧命人向宋朝进贡财宝。后来,又主动向宋朝上表,希望取消南唐国号,作为宋朝的附庸。

公元974年秋,宋太祖赵匡胤两次派使者通知他到开封朝见。李煜怕赵匡胤杀他,称病不去。于是赵匡胤以此为借口,派十万大军征伐南唐。

第二年初,宋军抵达长江北岸,南唐都城金陵危急。但李煜以为宋军无法渡过长江,整天在宫内和一群和尚道士谈经论法。

一天,李煜偶尔外出登城,见城外都是宋军的旗帜,才急忙去召援军,但为时已晚。挨到这年冬天,宋军消灭了南唐最后一支援军,终于攻破金陵。李煜被迫投降,被押到开封去。

李煜穿戴着白衣纱帽,战战兢兢地接受赵匡胤的召见。赵匡胤没有杀他,侮辱性地封他为违命侯,把他安置在城里。他名义上是侯,实际上过着囚犯一样的生活。

李煜是个多愁善感的人,降宋后的痛苦生活,自然使他抑郁不堪。不久赵匡胤去世,他的弟弟赵匡义即位,世称宋太宗。太宗取消了李煜违命侯的封号,封他为陇西郡公。但是,太宗比太祖更为猜忌。一次,李煜懊悔当时不该杀了两个忠臣,太宗得知后非常恼怒。

又有一天,李煜作了首名为《虞美人》的词。词中这样写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意思是说,过去美好的一切不能再回顾,回顾了只能使人更感到痛苦。后来,这首词传到太宗耳朵里,太宗对他至今还在恋念故国非常愤恨。后来,又有一些怀恋故国的词作传到太宗那里,太宗终于忍不住,派人将他毒死了。

每天四问读后感篇十六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每天做好一件事》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们常说“一个人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这句话虽经常挂在嘴边,但你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现在就让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它一定会使你受益匪浅。

一座寺庙里住着一位方丈和其他一些和尚。一个小和尚很要强,什么都想做,越是这样,反而样样不如人家。老和尚知道后,拿来禅经,点燃一柱香,要小和尚在香燃烧完之前背下整整一本禅经。过了一柱香的时间,老方丈问小和尚都背下了什么,“我什么也没背下来”。接着方丈让小和尚在一柱香的时间背下一页禅经,时间到了,小和尚不仅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还对涵义作出了诠释。方丈说“每天做好一件事”。

是啊,每天做好一件事。人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事事都要尝试,都要拿第一的话,最终,只能接受失败。就像文章中的小和尚,他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做得最好,是不可能的`事情,更或者把目标定得遥不可及,就会适得其反。

没有效率的速度是徒劳无功的,更是危险可怕的。一个人不可能一口气吃个胖子,事事想做,可能会一事无成。与其这样,还不如每天做好一件事,踏踏实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我们学习和生活中,很多人很要强,事事想争先,这样的上进心,首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但是,做什么事要量力而行。目标要实际,而不能好高骛远。让我们都时刻记着并实践“每天做好一件事”吧!

每天四问读后感篇十七

今天,我读了一本《蓝猫小学快乐作文》。这本书里我最喜欢《课间十分钟》这篇文章。因为“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快步走出教室,到操场上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校园里顿时沸腾起来了”和我们的课间一样,我很喜欢课间活动。

“校园东墙边,有一张乒乓球台,球台四周围满了人,不时传来喝彩声乒乓球小将一连打了十几回合还不分胜负。”我们跳皮筋时也非常认真,生怕跳不好。有一次,同学们在跳皮筋时眼睛一直盯着皮筋怕跳不好。

我们玩丢沙包和他们不一样,我们一起打中间的许多人,他们左挡右闪,蹦来跳去,不好有一位同学被打中了。

在玩丢沙包时两边的同学要密切合作,向中间的同学发动猛攻,不要让他抓住沙包。

“球台右边的大树下,也围着一些同学,他们在爬竿。刚下来一位高年级同学,一位小同学像‘小猴子’一样敏捷的爬了上去。周围传来了鼓掌声。”我们一年级的小同学在老师带领下,正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呢,真糟糕!末尾一只“小鸡”跑的太慢一不小心被“老鹰”捉住了,()这时候呀老师笑的可真欢,似乎在说:“哈哈,这回可被我捉住了。”

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啊!操场中间有的在玩跳皮筋,有的在玩跳绳,有的在玩丢沙包,还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我非常喜欢课间活动。

每天四问读后感篇十八

洗脸是每天必做两次的护肤步骤,温和的洁面不仅可以去除肌肤表层的污垢与油脂,还能为肌肤留住滋润,避免清洁过度引发的干燥。洗脸时的前期准备,在洗脸时水温大致控制在30到40摄氏度,避免温度过高,对皮肤产生损害。香皂不宜使用碱性较大的,避免刺激皮肤,选择一款温和的洗面奶对于冬季护肤而言尤为重要。

3分钟――化妆棉面膜。

化妆水面膜是我的偶像佐伯千津老师提倡的,是她美容魔法的基础理论。用常用的化妆水结合化妆棉做成面膜,每天早晚代替拍化妆水或者是擦化妆水的步骤,洗完脸以后就做化妆水面膜,三分钟以后取下,接着进行后续的护肤步骤。请大家相信我,只要你开始做,不管你是什么肤质,就能在短短几天之内看到效果。坚持下去,好皮肤不再是梦想。

5分钟――乳液加按摩。

乳液是一种液态霜类化妆品,有良好的润肤、调湿效果。也有去污、补充水分、补充营养的作用。去污是指乳液可以代替洁面剂清除面部污垢。补充水分,由于乳液中含有10%~80%左右的水分,因此可以直接给皮肤补充水分,使皮肤保持湿润。补充营养,由于乳液中含有少量油分,当脸上皮肤发紧时,乳液中的油分可以滋润皮肤,使皮肤柔软。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94746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