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能更加有效地利用已有资源。做出明智决策需要我们充分权衡各种因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灵感和参考。
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篇一
经济全球化,就是投资、贸易等经济活动及其各生产经营要素流动的自由化,就是世界市场的统一化,与其说这是一种静态的结果,还不如说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为了适应市场的统一化和市场规则统一化的客观需要,国际经济法不仅必将且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国家的法律体系面临着如何处理全球化带来的复杂情况的新挑战。
(一)迅速回升的全球贸易,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二)外国直接投资复苏和持续高涨,为世界经济的增长注入了持久活力。不过近年来,跨国直接投资开始呈现出两大变化,其中第一大变化是包括印度、巴西、墨西哥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开始成为资本输出国;第二大变化则是第三产业成为跨国直接投资新的领域。上述两大变化业已对传统的国际经济法提出新的课题。
(三)随着自由贸易区的蓬勃发展,世界经济的区域一体化和国家集团化进程呈现加速态势。在过去的十年间,跨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迅猛,双边和多边的区域贸易安排和协定数量激增,并且重叠交错,这已经成为国际经贸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另外,伴随着全球贸易规模的扩大,发展不平衡问题难以避免,贸易摩擦日益增多。
(一)包括国际商法在内的国际经济法的统一趋势明显加强。国际经济法统一趋势的表现之一,就是处理各种国际经贸关系的国际公约不仅数量日益增多、作用日益增强,而且各国规制市场方面的经济立法出现趋同现象,在这方面,以wto为代表的各类经贸国际公约和国际协定,是效果最为显著的实体法统一化的突出范例;表现之二,就是作为相关国际经济法(特别是国际商法)主要法律渊源的现存条约或公约的参加国的数目大幅增加。
(二)国际经济立法与其它各领域立法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联结和互动趋势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使得各个领域的国际经济法律制度逐步取得了功能上的整合,与此同时,国际经济法律制度与环境、外交、卫生、社会等领域法律制度的联结日趋紧密。
(三)国际经济法与国内经济法的融合日趋加深,国际法与国内法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众所周知,作为国际经济法主要渊源的国际条约,其制定一般是由几个主要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在谈判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某一国家(地区)或集团的谈判实力越强,谈判技巧越高,其国内法律或域内法律对国际法的影响就越大,同时在另一方面,国际法一旦成型,它又会对成员的国内法或域内法产生反作用。
(四)国际经济法律规则越来越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权威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世界各国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只有遵守国际经济法律规则,其基本的国家经济利益才能得到维护、巩固和发展,因此,国际经济法的规则更具有了权威性和生命力。
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篇二
性别:男。
年龄:35岁民族:汉族。
工作经验:5年以上居住地:浙江台州临海市。
身高:xxxcm。
户口:浙江台州台州。
自我评价。
本人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结精神,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接受能力,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本专业有关的一般问题,能熟练操作计算机.
求职意向。
希望岗位:贸易/内贸/外贸类-报关员物流/采购类-单证员物流/采购类-采购管理员。
寻求职位:报关员;单证员;采购。
希望工作地点:浙江台州。
期望工资:2500/月(可面议)到岗时间:随时到岗。
工作目标/发展方向。
报关员,单证员,。
工作经历。
所属行业:贸易、商务、进出口(股份制企业)。
担任岗位:物流/采购类/物流操作员。
职位描述:操作。
教育经历。
20xx-09--20xx-07南开大学营销类/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
实践经验:20xx.7-20xx.9仙居鑫枫工艺品厂实习生产管理及销售。
技能专长。
技术职称:报关员。
语言能力:英语:;。
中文普通话:熟练。
所在地方言:熟练;。
计算机能力: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
计算机详细技能:精通计算机基本操作。
其它相关技能:
扎实的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与一定的实践经验。
拓展阅读:在简历里不要跟企业谈一些幼稚的问题。
一些求职者面对企业提出关于薪水的要求时,此时会说出一些非常幼稚的内容,表示自己做得多一些那企业应该给的多一些,不在乎工作多长的时间那么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在简历里对薪水做这样的表述那可是不对的,因为企业要求的是一个明确的答复而不是这种不明的东西,你这么填写简历薪水等于没有说一样。
你要么就在个人简历里填写面议要么就提供一个具体的薪水数字或者一个大致的范围,而不能写了一堆废话让人不知道你到底在说什么东西。你认为多劳多得但是企业可是有着自己的规章制度,也就是说不是什么东西都是多劳多得的,你做的工作确实比较多可在收入方面不一定就能够如此匹配的。在此时你也不能写个多劳多得,虽然内容变得简洁了可这意思还是一样的。
尤其是国企还有事业单位开出的工资都是固定的所以不要去讲究什么公平,人家本来开出的工资就是固定的而你还想让人家依照你的工作量来定,那显然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企业对于你提出的要求也是非常不满意的。不要把东西算得太精而说出这种明显幼稚的话,在这个社会又有什么是公平的所以你别想完全照着你所说的多劳多得。
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篇三
各位老师:
你们好!
洪荒久远的原始社会开始,经济就已经产生了,千千万万年来,经济时时刻刻的在人类栖息地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但是直到100多年前,伴随着世纪狂人尼采那句著名的呼喊,:“上帝死了,我就是上帝。”在思想界掀起的狂风暴雨,经济法才横空出世,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整个经济世界带来了重估一切价值的惊涛骇浪。经济法的出现,是法制史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也是20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今天,就由我——人文科学系市场营销专业教师肖芳和大家一起探讨《经济法》这门课程。下面我将从课程整体设计和教学实施两大方面8小点来进行阐述。
古语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经济法是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工具性课程。与之同修的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是因为,法律虽然神圣不可侵犯,但人不自觉,再严的法律也无用,康德曾感叹道,最神圣恒久而又日新月异的,最使我们感到惊奇和震撼的只有两样东西,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学生只有坚守道德底线,掌握了经济法的基础知识,才能在应用经济法理论解决经济管理、经济贸易活动领域相关问题大展身手,才能在学习后续课程《管理学》、《商务谈判》、《营销学》等课程时拿捏准确,不失偏颇。所以,《经济法》在市场营销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将学生培养成为新的实用型专业人才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此,我们确立了与之相配的课程设计,那就是秉持“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和思路。孔夫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在教学相长中将“教学做”融为一体,不但要教会学生怎么走路,还要交他怎么走才是合适的。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岗位要求”为主要目标来开展教学工作,达到不管洋文凭土文凭,能抓住市场就是好文凭的就业形势。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我院相关学生就业岗位的实际情况,我们根据能力项目来确定教学项目,以职业能力的形成为依据,选择教学内容。为了结合实践,为突出本课程特点,将本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分为两部分,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为了将来与学生的就业岗位对接,根据企业对经营管理人员运用经济法律法规知识解决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改革,突出学生将来到企业经营管理所“必需”,打破了学科体系,将《经济法》整合为七个单元即经济法绪论、公司法、企业法、票据法、合同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维权法,重点讲授与企业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
第二部分实践教学,根据高职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以及我院商科院校的特点,我院经济法课程的教学,重点强调实践性教学,突出七个单元基本理论知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我院的实践教学始终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并根据学生当前的就业形势进行适当的调整。根据实训大纲要求,将学生实践教学内容分为7个实训项目。每个实训项目包括四部分内容:实训目的、实训内容、能力训练、学习情景。根据不同的项目内容采取签订合同、录像观摩、案例分析、法律咨询、观摩开庭、模拟法庭等六种不同的实践教学形式。
确定了内容后,将各个模块所需的课时按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分配。大家可看到ppt上的详情。这样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经济法的基础知识,并应用经济法学理论解决相关法律问题,让学生在企业工作过程中能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用法律来维护公司、企业、个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能帮助学生合法地进行自主创业。
本课程中以认识经济法和相关概念出发,让学生掌握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等法律制度;然后要求学生边学边做,教师边教边总结评价,掌握合同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制度。
通过教学活动,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经济法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有关经济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
2.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以“生产者对产品质量担保义务”单元为例来阐述教学过程。
《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的学科教学课程模式,将其转变为以工作任务及典型案例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方式,通过实际案例导入课程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的知识体系,引发学习兴趣,训练法律思维能力。
1.案例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案例)(2分钟)。
刘某和王某从某电扇厂仓库盗窃未经检验的轮船用小型电扇两台。二人各分得一台。刘将电扇以60元的价格卖给高某。高某在使用时,被飞出的扇叶削掉半截左耳。高某以扇叶及保护网设计及制造中有缺陷为由向电扇厂提出索赔。请问:高某能否向电扇厂索赔,有何法律依据?请同学们自由讨论。
选取与教学项目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的。
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呈现(8分钟)。
请问:高某能否向电扇厂索赔,有何法律依据?
请同学们自由讨论。
以前面案例中揭示或隐含的问题向学生发问,进而提出学习性工作任务,以明确学习目标。
3.规则讲解(5分钟)。
生产者承担产品缺陷责任有三个必要条件: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了他人人身、财产损害;缺陷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三者具备,方为充分条件。但是如果生产者能够证明有下列三种情形之一的,则不必承担赔偿责任:一是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二是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三是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这是生产者缺陷责任的免责规定。
讲解要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法律法规条文与规则。规则讲解起支撑作用,强调“必须够用”,以支撑工作任务的完成。
4.师生互动(10分钟)。
讲授的过程中针对重点、难点、疑点、方法、要领、标准等设置提问,可视内容穿插一些小案例进行启发引导与讨论,形式应富于变化,通过角色扮演、分组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5.项目训练(15分钟)。
布置配套练习,限时完成(训练项目与任务呼应)。
6.课堂小结(3分钟)。
总结一节课的重点、难点,便于学生复习。
7.布置作业(2分钟)。
针对一节课的重点、难点设置综合案例,要求学生独立分析。
说学情。
1.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2.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式教学。
3.观看影像,开展课堂辩论教学。
4.走出校门,加强实务操作能力训练。
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结合经济法课程教育教学的特点和本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注重了课堂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传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学生模拟训练与面试考核相结合。
1.教材。
2.教学参考资料。
3.配套实训实习资料。
4.实践性教学环境与条件。
5.网络教学环境及资源。
1.实际模拟演练和考核,根据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定成绩;。
2.调查了解设立公司的程序,进行过程考核。
3.课堂辩论,分配角色由学生相互辩论,根据小组讨论、个体态度及表现结果评定成绩。
4.笔试,评价学生应用给定的案例及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笔试、面试、小组讨论、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等多种考核方法,全方位、多层面、立体性地考核学生运用相关法规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经济法考核评价方式应该是多元化的,评价的方式分平时考核、实践考核和综合考核,课堂考核占10%,作业占10%,实训占20%,期末考试占60%,评价的标准也不局限于同学之间的比较,可采用学生个体的纵向比较,即关注学生的进步程度,充分体现教学的人文化理念,评价的主体也可采用自评和互评等。
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篇四
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中所出现的经济现象,经济全球化是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是经济一体化的初级阶段,而经济一体化则是经济全球化的制度保障,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其概念、现状和未来等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能对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作出较为清晰的界定,从而有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把握和理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作者:王铁骊作者单位: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南,衡阳,421001刊名:北方经贸英文刊名:northeconomyandtrade年,卷(期):“”(12)分类号:f1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篇五
第1课时。
教
学
目
标1、知识与技能: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的原因;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并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弊端、存在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借助图片、文字材料的形式,学生自主思考为主、教师适当引导为辅的方法来完成本课的教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正确对待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并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责任意识。
教具ppt课件教学要点: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1、经济全球化的进程2、经济全球化的原因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二、问题与展望1、经济全球化的作用2、经济全球化的弊端3、我们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特别关注:分析经济全球化给当今世界带来的影响,我们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相关链接: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热点问题:经济危机、世贸组织、环境污染等教学方法:在图片、文字等材料的帮助下,由学生自主学习并思考,中间穿插教师适当的引导来完成本课的教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基本作业:自我测评:根据课文内容归纳经济全球化在20世纪迅速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篇六
王林。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和实现的载体。
2、理解跨国公司的作用、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辨证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培养学生懂得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开放包容的心态。
2、培养忧患意识,树立创建国际品牌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培养努力学习、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志向。教学重点、难点:
1、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和科技进步、科技革命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
教学方法:
1、主要是启发、探究合作和分析归纳法。课前搜集相关资料。
课堂进行合作探究和交流分享启发思考辩证分析材料引导概括总结探究结论。
2、辩论式教学法。引起学生的价值冲突并从中辩证地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学情分析:经济全球化已经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的感受是真切的,但对其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又不够,可通过课下学生的调查搜集资料,进一步感受和理解经济全球化,从而为课堂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表象看本质的教学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整体思路:课前自主学习并搜集相关的资料。课堂通过现实生活引入---现实生活分析---现实问题判断等环节,补充、引领、感悟、提升、分析、总结经济全球化的重难点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进而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学生活动:分享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我国畅销的外国商品和国外畅销的中国商品,目的是感受经济全球化,而且就在我们身边。新课推进:
结出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并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略)步骤二(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引导学生利用搜集的资料分组讨论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互动探究在全球的生产、贸易、资本流通中,谁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搜集的西安的跨国公司资料,通过交流了解分析能够认识跨国公司所扮演的角色: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它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步骤三(解决辩证看待现实的问题)展示我国跨国公司及西安的发展状况。
学生活动:
1、小组讨论交流---为什么跨国公司在中国或西安投资办厂?有什么好处?如果撤离会带来什么不利后果?目的是通过对搜集资料的再挖掘,能一分为二的全面看问题。
2、五分钟辩论:辩题是---经济全球化是福音、鲜花还是祸水、陷阱?目的是让学生对全球化问题有个全面深刻清醒的认识,并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加强论辩口才。
教师活动:补充金融危机的资料,世界贫富两极分化的最新材料,总结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福音又是祸水。并引导学生概括福音的表现,即积极影响是: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促进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和各国生产力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祸水的表现,即消极影响是: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因此,它们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这种状况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不断增长,另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不断加剧,同时各国在加强经济合作的同时,也容易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步骤四(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学生活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目的是经过学生们的思维碰撞,激发爱国情怀,适时发挥政治课的教育功能。教师活动:以朝鲜为例,说明拒绝全球化不行,那么就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在怎么做,比如与世界接轨等问题,引起兴趣的同时也为下节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课堂实例探究。
长安汽车cx70t走出国门的思考。
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思考课堂总结。
1、完成同步优化设计的作业。
2、熟悉掌握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影响及其实质。
3、今天的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该如何发展,并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2017.5.20/3。
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篇七
3、通过撰写劳动仲裁申请书,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和写作能力,增强劳动维权意识。
1、劳动争议的含义、涉及的内容。
2、各种劳动争议处理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性。
结合案情分析,撰写劳动仲裁申请书。
多媒体。
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实训。
新课导入:呈现案例,提出问题:“本案例中女工与服装厂之间的劳动纠纷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教师提示:本案中女工与服装厂之间的劳动纠纷主要体现在合同实际履行与合同最初约定内容不符,如厂方让女工住在车间、每年1月份回家探亲、扣发工资等行为均已违反劳动合同,使女工的劳动权益受到严重侵犯。)。
新授课:劳动争议。
1、通过导入的提问分析,引出劳动争议的含义——是发生在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因劳动权利义务而发生的争议。进一步理解劳动争议,(1)争议的主体是特定的.,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服装厂与女工);(2)争议涉及的内容也是特定的,如关于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争议,关于劳动条件、作息时间而发生的争议等。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假如你是本案中的女工,如何来寻求解决这些劳动争议的办法,进而维护自身的劳动权益?”
教师小结:一旦发生劳动争议,首先可以采取的处理方式有协商或调解,即劳动争议当事人双方通过协商解决或由用人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持调解。但如果以上两种方式无法解决,则还可以采取的处理方式有仲裁或诉讼,即进入司法程序,请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裁决。
3、根据本案案情写一份劳动仲裁申请书。(1)知识窗:劳动仲裁申请书的格式、内容:(电子屏幕呈现,引导学生观察学习)。
首部:标题、争议双方当事人。
正文:仲裁请求事项、事实和理由。
尾部:呈送仲裁机构名称、申请人姓名、申请时间。
(2)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本案中劳动仲裁申请书的撰写。
(3)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作业:修改自己撰写的劳动仲裁申请书,并整理在作业本上。
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篇八
经济全球化是经济领域里出现的一种新的国际关系结构,主要表现为生产活动的国际化、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世界金融市场的一体化、信息技术的网络化、市场的全球化和采购的全球化等。经济全球化使得资金、技术、人员、信息等生产要素和商品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自由地流动,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有利的资源配置,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日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2.国际贸易的发展将有力地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
首先,近50年来,世界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比世界gdp年均增长速度高一倍以上,其趋势在21世纪将继续延续下去。这一趋势的长期的量的积累,已使国际经济关系乃至国际政治关系发生了某种质的变化。的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占该年世界gdp总额288622亿美元的23.400,这意味着世界各国每年平均有近1/4的gdp不经过国际贸易就无法实现。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从没有像今天这么紧密。这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特别是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合作的强大物质基础。这一趋势在21世纪只会加强,不会削弱。
其次,贸易和投资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国际分工和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这种贸易与投资相互促进的结果,增加了合作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这种合作的趋势在21世纪必然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
目前各国在发展经济中越来越强调自身的民族特性,而各国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与此同时,由于国际金融交易中的汇率波动、国际政局的动荡不安、全球的环保意识加强等因素,又使各国的经济更加紧密联系,因此,当前在国际舞台上能够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已从以往的“强权”转变为“政权”。这里“强权”是指传统意义上的一个国家的军事、经济力量,而“政权”则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提出的国际目标,制定具体的国际政策并督促履行实现目标的能力。
4.民族利益的发展地位更加突出。
经济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国家利益的淡出,相反民族经济(国家经济)更加凸显。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民族经济非但没有萎缩,反而更加凸显,民族利益也越发突出。全球化制度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这一事实本身就内含了这种制度的利益偏颇性。越来越多的贸易战,日益严重的民族冲突等,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为此,汉斯•摩根索有句经典之语:“只要世界还是由国家组成的,国家利益仍然是各国交往的最后语言。”像许多其他事物一样,全球化既包含一体化的趋势,同时又包含分裂化的倾向;既有单一化,又有多样化;既是集中化,又是分散化;既是国际化,又是本土化。目前,世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全球化与本土化之争,而全球化与本土化两个动力之间的紧张关系构成当今世界事务的核心。因此,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变小,但世界各国彼此并没有更接近。拿美国著名的政治理论家亨廷顿的话说就是,全球化导致的不是统一而是分裂和混乱,民族国家依然很重要,而且在不久的将来仍然会显得重要。
世界经济的民族化倾向有三个层面:一是区域性经济集团在发展;二是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特别是美国;三是各区域集团以及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和经济矛盾越来越明显。
经济全球化与无边界化正成为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尽管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阻挠,如国家、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国际贸易保护政策的逆流、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体现和保障问题等。但信息网络的无孔不人,电子商务的超时空、零距离交易,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的实施,以及跨国采购中心的形成和发展都将进一步加快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在此背景下,过去间亚洲的经济增长速度远高于世界上的其他地区。与此同时,亚洲的国际货运量也迅速增长,1991年起亚洲各国的国际海运货物进出口总量已超出世界各国国际海运货物进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同时,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经济区的经济与国际物流量也呈明显增长势头。表明这些地区已成为经济全球化和物流全球化发展的主要舞台。
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篇九
经济全球化基于由亚当・斯密提出的自由主义经济动力学.按照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经济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全球化.我们需要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整体性的运转模式,研究世界市场及其对全球化时代人类生活的影响.对现时代的'物质条件的这些分析是克服经济全球化弊端的理论要求.
作者:奥利瓦・布兰恰特张建华邹诗鹏作者单位:刊名:求是学刊pkucssci英文刊名:seekingtruth年,卷(期):200532(1)分类号:b516.59关键词:经济必然性全球化新殖民主义
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篇十
前言: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是一个多元概念;这个词语——实际上主语是多元的;在经济发展的层面上,全球化存在着极限;在谈论经济全球化时,我们正面对一个全球化资本主义;在政治上,远没有实现全球化,相反,民族利己主义、民族霸权主义等等日益升级。全世界的物质、思想、机构以及人员的交流在成指数增长,这个现象只是一个长期历史趋势的一部分。如果“全球化”这个词语能够得到适当的定义和应用,人们会发现它很具有实用性。我们完全可以将全球化阐释为人类历史的主旋律。在最近的几十年当中,全球化趋势已不断增强,速度也进一步加快,但随之而来的优势与弊端也逐渐明朗化。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势头愈加猛烈。从根本上讲,经济的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次产业调整不但反映到一些产业的整体转移.更重要的是同一产业的一部分生产环节的转移。过去,产业调整大多是在一个国家内部进行的,在一国内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代价比起通过经济全球化进程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更高。所以,西方国家,特别是在投资和贸易比较开放的国家,比如美国和英国。由于在全球范围内实行了产业结构调整,经历了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度。从而给经济带来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这次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调整.大体上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发达国家之间。通过跨国公司之间的相互交叉投资,企业兼并,在更大的经济规模基础上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更新技术。从而实现了发达国家之家的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升级。这一过程主要开始于80年代,那时外国投资的95%都是从发达国家流出,然后又由他们吸收整个75%的投资。交叉投资和兼并的结果,形成了许多诸如电讯,汽车等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产业,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第二种形式是发达国家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把这些产业,包括高技术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一转移始于80年代,90年代愈演愈烈.促使了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吸引外资总量急剧攀升。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主要参与的市第二种形式的全球化。
一、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
1.比较优势原则下中国的收益。按照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不仅拥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参与国际贸易是有利的,而且在所有产品上都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通过国际贸易也能获利。对于我国来说。主要优势在于自然资源。廉价劳动力。区位要素和其他基本的要素优势产业,如果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中国将永远成为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但是从动态来看。随着时间的移动.中国的要素禀赋会发生变化,劳动这一生产要素由于不断得到充分利用而变得短缺起来。相应的。资本和技术由于不断积累而变得丰裕起来。经济全球化使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步伐加大。中国可以利用这个契机,遵循立足现实与着眼未来的有机统一,主动协调好世界范围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内产业升级的关系。既要继续引进发达国家技术比较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增加国内就业,扩大出口,完成工业化进程;又要利用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会。加大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学习,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特别要在某些关键环节上占据优势地位,抢占未来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加速国内现代化进程。
2.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其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逐家来说,外资滞留过多都将会对国家的金融安全带来隐患,如果外资大量流出,或出现集中挤兑的现象,我国很可能出现外汇危机.甚至引发金融危机。跨国公司造成一国出现金融危机的教训。在世界上屡见不鲜。
4.贫富差距引起的国内社会安全问题。由于我国东部沿海较大程度上参与全球化。接受较多的外资。发展比较快。而西部仍然处于较慢的发展阶段。两地的gdp差距很大。贫困阶层对社会分配不均。不公有强烈的反响,其中一部分人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产生逆反心理,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刑事案件的增多其中就有这方面的原因。国际上有一个反映一个国家社会分配情况的指标。叫。基尼系数。基尼系数为0,反映社会分配。完全平等。实际上没有一个国家能达到。基尼系数为1。反映社会分配。极端不平衡。目前,国际的标准是。。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好,0.3-0.4之间为正常.超过0.4为警戒。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6,则表示该国社会处于可能发生**危险的状态。我国的专家估计我国为0.45。有人认为实际比这个比例要高。政府必须采取有力措施。
三、中国的对策。
1.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潮流,我们必须积极参与,在规则下,积极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单个发展中国家力量单薄,声音徽弱,实力根本不足以推动不利于自身的全球化规则的制定。为了有效维护自身利益,发展中国家要敢于、善于对现存的不合理国际经济旧秩序进行有理、有利和有力的斗争,迫使发达国家在制定全球化规则时更多地考虑发展中国家利益,削减发展中国家债务,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和技术。
对于中国而言,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之前,首先着眼于参与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是较为实际、较为稳妥的做法。由于地区经济一体化到目前为止还是以民族国家为核心,因而具备包括利益分配在内的明确的游戏规则,有较完善的监督和协调机制,因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能得到相对较好的保证。同时,地区经济一体化也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有利条件,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巩固的大后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为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并造成了诸如贫富悬殊,南北差距等一些列问题,迫使发展中国家不得不重新审视在新的环境下应如何对全球化带来的巨大挑战。
第一,必须搞活市场经济,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中一个组成部分。第二,必须开放市场。只有开放市场,才能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市场不能马上无条件地全面开放,而是要有条件、有步骤地,在适应自身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开放,这样才能产生对贸易双方都有利的效益。第三,必须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因为市场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法制经济,所以中国必须遵守规则并参与规则的制定。
第四,必须发展资本市场。任何一个想要让企业家大展宏图的国家,都必须发展其资本市场。但中国虽然拥有高储蓄率,却只有很小一部分流进了私人企业,流入高科技公司的储蓄更是少之又少。
4.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必须正确处理好三组关系第一是实行对外开放与参与全球化的关系。
我们必须按国际上共同的规则来办事,不能总把希望寄托在国家的保护措施上,尽早参与全球化贸易,就是要逼着我们的企业改革进取,只有这样才能使其竞争力真正得到提高。
第二是缩小国内地区间差距与缩小国际间差距的关系。
第三是扩大内需与增加外贸出口的关系。中国是一个大国,国内市场很大,要将扩大内需作为根本,但不能因此而忽视外贸的重要性。
综述:总之,全球化对中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必须以发展本国的经济为基础。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世界贸易大国,中国理应积极参与国际多边经济组织的活动和国际多边经济规则的制定,加强多双边经贸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稳定和建设性的作用。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倡和遵循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承认不同国家间的差异,注意处理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利益关系。
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条件。中国将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科技兴贸,不断提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能力,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只有加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技术含量,才能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中国技术发展的跨越。
只有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才能不断从生产关系方面为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篇十一
本课采取了比较教学与材料教学法。
1、用表格的方式整理考点知识,既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在整理归纳的过程中对历史知识进行横向、纵向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2、设疑引思,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逐层递进,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3、在合作探究环节中,以材料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从而加强对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史论结合的基本能力的培养。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也叫结构主义,其最早思想可追溯到皮亚杰。其四大要素是:“情境、协作、交流、意义”。建构主义强调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方式而获得。“情境、协作、交流”是强调学习的条件和过程,而“意义建构”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
2、问题解决的原理。
在试图解决某个问题前,要先对它进行明确的阐述和规定。
要避免把注意力只局限于问题的一个方面。
要当心和避免产生功能固定和负迁移的可能。
1、利用表格形式。
由于是历史高考的二轮复习,因此在一轮复习已完成的主干知识复习的基础上,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可达到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而表格形式则有助于在横纵向的对比中使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2、采用自主探究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要求学生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或者灌输式学习向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转变。在本专题的复习过程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互相交流与倾听,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合作探索,学会分析、各抒己见,最终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能力、创造力与协同能力。
3、及时巩固的训练。通过课堂上的限时训练以及专题测试,使复习过程及时得到巩固。
1、时间有限,专题复习内容较多,课堂容量过大。
2、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会在此过程中被忽视。
1、加强学生的课前预习,教师进行课前指导。
2、将学习成绩较好、活跃的学生安排到每一小组,以此带动、帮助学习困难生。
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篇十二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因。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后,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通讯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现代交通运输技术等为主体的现代高技术群的出现,大大加快了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之间的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人流,使相隔数千里、甚至上万里的世界瞬间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人际、组织、民族、国家间交往的时空,为加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交通工具和手段。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二、发达国家的商品、资本的过剩和技术的超前与其资源、能源、市场、廉价劳动力缺乏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动因。事实上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国际化趋势一直是在逐渐发展着的,大体经历了商品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和生产国际化三个阶段。而经济全球化只是这种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变和飞跃。跨国公司的出现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由于它们拥有雄厚的技术资源(据有关资料统计,现在世界科学技术的创新有90%被控制在跨国公司手中)和资金资源,贮存有大量的过剩商品,加之受到本国、本地区生产资源、消费市场和有限廉价劳动力的限制,这就迫使他们要进行商品、资本和技术的输出。尽管这种输出客观上促进了输入国的经济、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但其主观动机则是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润为目的的。因此,在整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提倡者和推动者。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三、发展中国家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和综合国力上的差距,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不得不投入到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去,这是客观上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又一内在动因。由于种种原因,20世纪后半期,发展中国家在科学技术、生产力、经济和社会整体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缩小这一差距,便积极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去,以吸收发达国家的技术、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来发展本国的经济。此举产生了显著的效果,70年代到80年代发展起来的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和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就是最明显的例证。正是基于这些后起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其它一些发展中国家才清楚地认识到,只有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客观潮流,采取正确的政策和措施,使自己国家的经济尽快地、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体系,才能不被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所淹没。当然,发展中国家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这种或积极顺应或消极受应的举措表明实际上他们已被纳入到或接近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事实上,若没有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和秩序的形成则是不可能的,至少是不完善的。
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篇十三
本节课总的来说达到了我预期的教学目标,不过在这里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很值得我对此进行反思,并且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善。
首先,我通过例举同学们身边常见的外国商品以及他们所知道的外国市场上常见的中国商品,让他们明白经济全球化其实就在大家身边,从而导入本堂新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比较感兴趣,这对下面的教学打下了好的基础。接下来,先给同学们展示了美国波音飞机的生产过程、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往来以及漫画《资本的跨国运动》,让学生针对这些材料和漫画得出经济全球化的三个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并且结合它的表现得出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这个过程中由于选择的材料比较有针对性,学生都能很顺利的得出结论。对此给我一个启示:教学过程中情景的创设非常重要,情景的重要性在新课改中尤其能够体现,在今后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
其次,通过上面的讲述以及开始上课时所举的肯德基的例子,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经济的全球化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学生会说是通过到国外开公司实现的,由此也得出了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跨国公司的含义、目的都很好理解,但是跨国公司的意义学生一般都很难想到,不过在提示的过程中也能顺利回答出其中的一部分,在这个部分教师的指导工作必不可少,在这个方面作为一个新教师我觉得自己还存在不足,在今后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最后,通过中国从国外购买彩电技术到目前向国外出口彩电的材料,给学生一个印象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的发展有很多好处——积极影响,对于这个重点问题,学生能概括出其中的几个方面: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劳动力在国际间流动。但是很少能概括完整的。课后我反思了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上面的这段材料反映的不全面,这依然说明了情景及材料的重要性,另外这个知识点离学生的实际比较远,所以他们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在课前能自己去搜查一些有关经济全球化影响的资料,通过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对影响有了初步的印象。对于这个方法只是我的一个初步的设想,不过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在将来的`教学运用于实际。
这些只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但是通过下面的一段材料,学生就能很快明白经济全球化除了积极影响还有消极的影响。我所用的材料是书本上现成的,不过针对性很强,学生都能看出经济全球化会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加富裕而发展中国家更加贫困,在这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其实已经显现出来了——发达资本主义在这里起主导作用。不过在这个消极影响的过程我由于一时的心急就把两方面的消极影响都展示给了学生,到课后的复习过程中我才发现有很多学生对于风险全球化这点还是存在疑问的。所以,作为新教师不能自认为知识点简单就忽视学生的感受,这个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要重视的,除了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以上的这些都是针对《世界经济全球化》这一课进行的,虽然预期目标几乎都能达到了,但是在这里所存在的一些不足还是要引起我足够重视的。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我会不断努力,尽快成长。
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篇十四
一经济全球化及其时代特征。
全球化(globalization),这一概念最早由哪位学者使用,是什么含义上使用的,目前无法考证。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由theodre・levitt在1985年的《市场全球化》一文中首次提出[1]。它是指由于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导致运输和通讯成本大幅度降低,从而直接推动了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和人才等经济因素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使整个经济空前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逐步迈向一体化的过程和现象。但全球化一步入学术殿堂便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90年代以来,频频出现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及人类学诸研究领域中。学术界对一个概念或问题作多视角的探讨,尽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均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把握。但我们不应该把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原本约定俗成的概念内涵扩大化。把远古已在进行或目前可望不可及的遥远的梦想如全球政治一体化、全球文化一体化以及全球性问题等通通囊括到全球化之中,似嫌牵强,又难以把握。窃以为“全球化”从提出的最初本意、从其核心内容来看主要是指“经济全球化”,亦即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优化配置和重组,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融为统一的相互依存的经济体系的进程和现象。正如在1990年第一次完整提出“经济全球化”概念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前首席经济学家奥斯特雷(s・ostry)提出的: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从而实现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
经济全球化是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和市场经济在世界各国不断扩展而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还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2]。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继续发展,且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1.生产经营的.全球化。
[1][2][3][4]。
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篇十五
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是把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衔接起来的纽带和桥梁.对外开放既要基于本国的国情,又要顺应世界发展的趋势.中国经济开放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与经济全球化这一世界经济全局的发展大趋势,有着多方面的密切关系.
作者:郝卫芳作者单位:大同市南郊区实验中学刊名:前进英文刊名:aduance年,卷(期):2002“”(4)分类号: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篇十六
摘要: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机遇。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给我国经济带来挑战。如今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发挥优势,规避风险,应对挑战,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那就要求我们既要从实际出发,学习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以开放带动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要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策略;比较优势。
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态,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根据国际货币组织的定义,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信息广泛迅速的传播,使得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全球化是一个包含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复杂过程。全球化的基础是经济全球化。推动全球化的动力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革命,这为全球化提供物质手段;二是生产关系和制度,资本为了获取更大、更多的利润,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和扩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是要受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制约的。因此,分析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而研究新形势下中国经济的发展策略,离不开对经济全球化本质的把握。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拓展;经济全球化的未来本质是世界资本主义向世界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对于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本质,从生产力角度看,在国际分工的条件下,资本主义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从本国移动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使资本主义的资本、技术和管理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使资本主义的生产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在本质上表现为生产力的全球化发展。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的经济在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之后正在积极地走向世界。我们不断扩大开放,发展同世界各国的交往和联系,并通过这种开放的联系成功地促进了自己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应该说首先是利于我们,是我们能够有更多机会吸取国外经济及发展的好的经验和成果,引进和利用技术、资金等国际资源,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提升自己的素质。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的,我们在全球化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种.种压力和风险;我们将不得不面对实力差距很大的全球竞争,同时还要面对同发达国家所主导的这种不合理的经济秩序,包括各种不公平乃至苛刻的条件和限制,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不利后果。
经济全球化的未来本质是世界资本主义向世界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是资本主义解体的必经阶段和决定性过程,经济全球化以其创造丰富的优秀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提供了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我们从总体上明确,我国对外开放的方针不能也不应有任何的动摇。邓小平同志曾一再强调指出:“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就必须继续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在全球化浪潮到来之际,我们决不能采取消极退缩的做法,而必须以积极进取的态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因此,在这里,我们的策略关注点也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大力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信息网络化是当今全球化四大潮头之一,也是全球化形成的重要动力。全球体系得以形成的现代科学基础是微电子学的迅速发展以及由此而推动的信息工业的蓬勃兴起,微电子计算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特别是光导纤维通讯技术的运用,将使世界进入一个信息革命时代。
(二)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人口众多曾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的第一劣势正转化为自身的比较优势:一方面劳动力资源丰富,可以带来劳动力低工资成本的长期优势;另一方面,人口众多,使中国长期维护巨大的潜在的市场需求。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要长期维持和发挥劳动力成本低下和市场潜力巨大的潜在比较优势,除了要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外,还要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教育体系调整和体制改革。
(三)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较长时间以来,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处于相对封闭和较为落后的状况。产品市场主要依托国内,也可称之为以国家为主体的自给自足经济。经济全球化必然打破我国经济的自我封闭,促使其融入世界经济大环境之中,其进出口贸易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快速增长的国际贸易也给我国获得了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的更大经济空间。
(四)培育跨国公司,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要尽快培育和造就一批拥有雄厚实力和强大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强势发展的中流砥柱。
(五)努力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和加速推进我国经济法制改革。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差距。在面向未来的国际竞争中,面对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必席卷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强化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以及知难而进的顽强斗志,积极创造竞争优势。应加速推进我国经济法制改革,促进市场机制的完善,尽快建立和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2]王东,丰子义,聂锦芳。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当代阐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徐鹏杰。经济全球化本质的辨证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6(7)。
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篇十七
首先,经济全球化要求我们加快政府职能和管理体制的转变。在全球化竞争中,体制竞争是第一位的。要建立有利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体制软环境,政府职能转变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这就要求我们以加入wto为契机,把企业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尽快地归还企业;把政府的职能真正转变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上来,加快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规范和完善。目前,中国现行的政府管理方式和政策手段,在许多方面还不适应这个要求。包括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没有完全确立起来,一些地方、部门保护主义比较严重;政府职能定位不够清晰,缺位和越位现象并存,行政管理体制、方式在许多方面不符合应对全球化的基本要求;市场经济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法律规范和保障,经济运行和管理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调整、清理和解决,将严重制约中国企业应对外部竞争压力的能力。因此,加快政府职能和管理体制的转变,建立适应全球化的市场经济新体制,在未来5-8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其次,经济全球化要求我们建立新的产权结构。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要求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就是要有助于巩固和发展中国现阶段所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另一方面又要求所有制结构是开放的,在保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坚持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会有更多的`外资企业到国内来投资办厂,并且会同更多的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组成各种形式的合资企业。因此,只有不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保持所有制结构的开放性,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外国企业到国内投资的需要。实际上,包括外资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要有利于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也要有利于支持、鼓励和引导民营、个体以及外资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实行同等待遇,为各类企业的发展创造平等竞争环境。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企业要由国家控股外,鼓励非国有制企业、个人和境外投资者以适当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形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再次,经济全球化要求我们建立新的宏观调控体系。在全球化环境中,进一步加强国家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及相关立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避免无序恶性竞争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防范经济、金融风险。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难度更大、范围更广、任务更加艰巨,不仅要考虑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更要考虑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来确定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进一步完善和增强宏观调控手段,防范和化解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对国内经济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保持宏观经济的对内均衡与对外均衡,促进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最后,参与经济全球化还要求建立和完善同国际接轨的市场经济体制,使之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又有利于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其他市场经济的差别,主要在于基本经济制度的不同。除了基本经济制度的不同之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其他市场经济在经济运行机制以及宏观调控方式等方面具有很多共同点。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要进一步开放市场,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而且要按照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建立同国际接轨的市场经济规则,便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开展国际经济合作。
全球化如今又成热门话题。英国“脱欧”、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数度发表反全球化言论,令全球化这个曾经的发展潮流,引来诸多讨论。随着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重要性日益显著,世界也关注中国声音。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召开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对全球化推动中国开放作出积极评价,同时呼吁让所有民众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并直言当下全球化遇到的问题和困境,希望为解决全球经济问题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全球化的讨论之所以又成为热点,乃因近期逆全球化趋势抬头。即便美国这个曾经主导全球化的国家,其当选总统特朗普未上任即大打贸易保护牌,一方面声称要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以此为理由征收45%的防御性关税。他还痛批德国难民政策,并扬言要对德企宝马施加惩罚关税。另一方面,特朗普重新审视美国既定的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包括退出tpp(跨太平洋(5.06+0.40%,买入)伙伴关系协定)、重新谈判或退出naft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及认为北约已过时。不论这些言论能否付诸实施,未来一段时期内美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拥趸毋庸置疑。
的确,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渐大,“蛋糕”不容易做大,导致增长和(91.40-0.33%)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突出。不过,全球一旦回到贸易保护主义,国家之间大打贸易战,无疑会将世界经济拖入进一步下滑的泥潭,绝非明智之选。同时,反全球化的呼声也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不足,值得重视和深思。
此时,中国作为世界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力量,在推动世界经济步入发展正轨上,理应有所担当。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的最新预测,中国20xx年经济增速预期为6.5%(+0.3%),预测中国20xx、20xx、20xx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3.1%、3.4%和3.6%。习近平亦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
中国无疑也是经济全球化受益者,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对世界出口额增量的贡献率为15%(美国为6.63%),对世界进口额增量的贡献率为11.86%(美国为8.53%),出口一度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强劲动力。同时中国更是全球化的贡献者,除了大量进口外,中国居民境外消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在近年发展均十分迅速。
因此,中国要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并利用自身优势与力量,积极推动全球化和带动其他国家一同发展。
继续开发方面,要减少外资准入限制,坚持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国务院日前也印发了《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和开放型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创造更加开放、便利、透明的营商环境,积极吸引外商投资以及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而与其他国家协调发展,最重要的无疑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一带一路”提出至今三年多,已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合作协议,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达到500多亿美元。今年5月,中国将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问题寻找方案,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
全球经济大潮滚滚向前,中国影响力与日俱增。在当前逆全球化等民粹主义潮流有所抬头之际,中国理应发挥自身作用与影响力,推动全球化向前,不至于落入贸易保护主义悬崖。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951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