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案卤族元素(优秀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7 17:33:10
化学教案卤族元素(优秀18篇)
时间:2023-12-07 17:33:10     小编:温柔雨

教案是教师为组织教学活动而制定的教学计划。编写教案时需要注重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条理和完整。以下是一些优秀教案的分享,供各位教师参考和学习。

化学教案卤族元素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卤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2.了解卤化银的性质、用途及碘与人体健康等知识。

3.掌握卤离子的检验及其干扰离子的排除。

4.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通过对卤化物、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的介绍,了解有关卤素的现代科技发展的情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卤素与氯气性质的比较,初步形成元素族的概念。

2.了解卤素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的.增大而递变的规律。

3.提高对同族元素性质进行类比和递变的推理、判断能力。

4.通过学习氯、溴、碘和卤化物的鉴别,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认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

卤素单质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卤素单质化学性质的规律性及特殊性。

教学方法。

1.卤素的物理性质运用比较的方法。

2.通过实验对卤素单质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加以验证。

3.注意化学性质和原子结构相互联系。

4.新课前收集氟、碘元素与人类健康的有关材料,课上交流讨论。例如:含氟牙膏使用过量好吗?人缺少碘会得病,碘的摄取是越多越好吗?最后得出结论:适量对人体有利,过量反而有害。

5.对于选学内容海水资源的利用发动学生收集资料,共同探讨我国利用海水资源的现状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

阅读,质疑,探究,实验验证,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已经学习过金属钠,利用由个别到一般的科学方法认识了碱金属性质的递变。今天我们将继续利用这种方法,学习卤素的性质。

展示:氟、氯、溴、碘、砹结构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卤素原子结构的异同点。再根据结构的特点推测性质的特点。

小结:卤素原子结构特点。

板书:第二节卤族元素。

[投影]卤素的原子结构。

化学教案卤族元素篇二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化学教案卤族元素篇三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此次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上册第一章。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研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和规律,对学好化学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许多重要元素以及化合物知识时,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所以本节内容在本章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一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加深对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学会用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理解氧化还原的实质。

能力培养: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想: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科学品质:激发创造意识,培养勇于探索认识新事物的优良品质。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难点:从电子转移的观点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

二、教学方法:

以讲解、分析、体温、概括为主体,抓住化合价变化跟电子得失的关系着一关键,通过氢气与氧化铜反应,钠在氯气中燃烧等例子,从得失氧、化合价升降、电子的转移等一一揭示反应的实质,这样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又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练提问讨论归纳总结的程序将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使学生在了解程序下一步步完成学习化学的思维活动,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知识有清晰的认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让学生明白氧化—还原反应是矛盾对立的,同时又是统一的,以此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学法指导:

复习初中学过的知识,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采用讲练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的。鼓励学生做笔记并思考,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参与“学中练,练中学”。在练习中,可让学生依老师的思维模式,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理解后再按适合自己的方法理解、记忆,最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四、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复习初中学生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自然过渡到新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导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同学思考回答:“氧化铜失去铜,发生还原反应,氢气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像这样一种物质被氧化,另一种物质被还原叫氧化—还原反应。”同学们在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已经掌握了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知识,现在我们就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

2.讲授新知识。

以na在cl2中燃烧和h2与cuo反应为例,通过得失氧情况和价态分析,总结如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即: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外部特征:化合价升降。启发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元素化合价变化原因,认识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主要特征。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内部本质:电子转移。电子得失、电子对偏移,氧化反应,失e、价升;还原反应,得e、价降。从而解除疑难,进行下一环学习。

化合价降低,得2e,被还原。

氧化剂还原剂。

为了理解,加深记忆,让学生先看几分钟书,然后让一位学生上台写出h2在cl2中燃烧这个化学反应,并分析,即:

价升,(电子对偏离)发生氧化反应;价降,(电子对偏向)发生还原反应。

为了使知识更清晰,可以给出小节,并给出类似题型的练习题,达到巩固加强。最后一起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即:

接受电子失去电子。

化合价降低化合价升高。

被还原被氧化。

具有氧化性具有还原性。

四、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记忆方法:

1.总结:元素化合价升高则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该物质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元素化合价降低,则原子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该物质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2.分析四种类型的化学反应,总结出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得看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

3.联系反馈:

写出zn与hcl反应,cu在cl2中燃烧的反应式,并标出化合价、氧化剂、还原剂并同时布置课后作业,以达到巩固新知识,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发生学生的理解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透彻讲解,使其完全理解。

4.小结。

5.布置作业。

化学教案卤族元素篇四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元素化合价。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3)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单质的熔点。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化学教案卤族元素篇五

知识目标:

牐2.了解卤化银的性质、用途及碘与人体健康等知识。

牐3.掌握卤离子的检验及其干扰离子的排除。

牐4.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通过对卤化物、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的介绍,了解有关卤素的现代科技发展的情况,化学教案-第二节卤族元素。

能力目标:

牐1.通过对卤素与氯气性质的比较,初步形成元素族的概念。

2.了解卤素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的增大而递变的规律。

3.提高对同族元素性质进行类比和递变的推理、判断能力。

牐4.通过学习氯、溴、碘和卤化物的鉴别,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牐犑寡生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认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

卤素单质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卤素单质化学性质的规律性及特殊性。

教学方法。

1.卤素的物理性质运用比较的方法。

2.通过实验对卤素单质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加以验证,化学教案《化学教案-第二节卤族元素》。

3.注意化学性质和原子结构相互联系。

4.新课前收集氟、碘元素与人类健康的有关材料,课上交流讨论。例如:含氟牙膏使用过量好吗?人缺少碘会得病,碘的`摄取是越多越好吗?最后得出结论:适量对人体有利,过量反而有害。

5.对于选学内容海水资源的利用发动学生收集资料,共同探讨我国利用海水资源的现状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

阅读,质疑,探究,实验验证,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已经学习过金属钠,利用由个别到一般的科学方法认识了碱金属性质的递变。今天我们将继续利用这种方法,学习卤素的性质。

展示:氟、氯、溴、碘、砹结构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卤素原子结构的异同点。再根据结构的特点推测性质的特点。

小结:卤素原子结构特点。

[投影]卤素的原子结构。

化学教案卤族元素篇六

按族分:

氢锂钠钾铷铯钫——请李娜加入私访。

铍镁钙锶钡镭——媲美盖茨被雷。

硼铝镓铟铊——碰女嫁音他。

碳硅锗锡铅——探归者西迁。

氮磷砷锑铋——蛋临身体闭。

氧硫硒碲钋——养牛西蹄扑。

氟氯溴碘砹——父女绣点爱。

氦氖氩氪氙氡——害耐亚克先动。

化学教案卤族元素篇七

知识技能:掌握碳族元素原子结构特点;能推断出碳族元素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变化规律;加深对典型碳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理解。

能力培养:比较碳族元素与卤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以及对碳及其化合物化学性质讨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方法。

科学思想:通过对弱酸的酸式盐化学性质的讨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科学品质:组织讨论,激发学生求知欲,体验学习乐趣。

科学方法:观察、实验和科学抽象。

重点难点。

重点:碳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酸的酸式盐与强酸和强碱的反应。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提问。

有人提出:现代化学是以碳和硅为首的化学,你知道哪些有关碳硅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见附1)。

举例。

板书。

提问。

讲解。

板书。

化学教案卤族元素篇八

知识目标:

2.了解卤化银的性质、用途及碘与人体健康等知识。

3.掌握卤离子的检验及其干扰离子的排除。

4.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通过对卤化物、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的介绍,了解有关卤素的现代科技发展的情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卤素与氯气性质的比较,初步形成元素族的概念。

2.了解卤素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的增大而递变的规律。

3.提高对同族元素性质进行类比和递变的推理、判断能力。

4.通过学习氯、溴、碘和卤化物的鉴别,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认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

卤素单质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卤素单质化学性质的规律性及特殊性。

教学方法。

1.卤素的物理性质运用比较的方法。

2.通过实验对卤素单质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加以验证。

3.注意化学性质和原子结构相互联系。

4.新课前收集氟、碘元素与人类健康的有关材料,课上交流讨论。例如:含氟牙膏使用过量好吗?人缺少碘会得病,碘的摄取是越多越好吗?最后得出结论:适量对人体有利,过量反而有害。

5.对于选学内容海水资源的利用发动学生收集资料,共同探讨我国利用海水资源的现状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

阅读,质疑,探究,实验验证,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已经学习过金属钠,利用由个别到一般的科学方法认识了碱金属性质的递变。今天我们将继续利用这种方法,学习卤素的性质。

展示:氟、氯、溴、碘、砹结构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卤素原子结构的异同点。再根据结构的特点推测性质的特点。

小结:卤素原子结构特点。

化学教案卤族元素篇九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第二部分是元素的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第三部分是同位素与核素的常识,最后一部分为是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的意义。教材中还编写了阅读材料与有关资料,对学生也有一定的帮助。在四个部分的教学内容中,要突出前三个部分为教学的重点,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时的难度。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的概念。

2、使学生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

3、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4、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重要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信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5、使学生对核素和同位素有常识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元素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2、核素、同位素。

教学方法:比较发现法、讲述法、启发类比法、辨析法。

教学用具:元素周期表、挂图、课本。

课型:新课。

课时:2+1(习题课)+1(研究性学习辅导)。

化学教案卤族元素篇十

每个元素,可以通过记忆与元素有关的小短语,故事或者事实来记忆。比如说,阿根廷是用金属银来起名的(argentum--ag),因为当西班牙人来到这儿时,他们认为这个国家有许多银。有时,你可以发明一些有趣的方式来记元素——比如“嘿!你!把我的金子还给我!”可以帮助你记住“金”元素的符号“au”。

2.用歌曲来记忆。

3.求助于记忆策略。

这意味着你需要将每种元素连起来放在一起,成为一段话。它们通常很有韵律。“lilly的奶奶疯狂地杀死了垃圾生物”是帮助记忆碱金属的一个例子。

忽视简单的元素。你可能很确信氢元素的符号是“h”。但你要集中于那些你记不住的,比如,鐽元素的符号是“ds”吗?如果你想要一个记忆窍门来记它,试试“该死的!我任天堂‘ds’号的游戏数据都丢了,因为停电了!”

4.使用图片。

许多记忆力超强的人都使用图片来建立联系。为什么每个人都知道“a”的意思是“苹果”呢?因为我们的大脑会自动地将图片与词语联系起来。把每个元素都想成一幅画,任何一副对你来说有意义的画。

把你家的东西标记成元素,给它们上标签。假如说你的椅子是氢元素,用一颗氢弹来表示它,并在椅子上放一张氢弹爆炸的图画。给你的电视一张嘴——它代表氧气,并且会喘气儿。当你去测试时,闭上眼,想象自己走在家里,回忆起所有的元素。

化学教案卤族元素篇十一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见下页)。

(二)碱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

相同点:硬度小,熔点低,只能放入石蜡或煤油中保存。

不同点:密度依次增大(k反常比na小),熔沸点依次降低,硬度依次减小。

(三)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等非金属反应。

(1)与氧气反应。

[1][2]下一页。

教学教案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化学教案卤族元素篇十二

课题2。

一、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

(2)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了解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知道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与同学讨论、查阅资料,了解钙、铁、锌、碘等营养元素的食物来源。(2)调查市场上有关补钙、补锌等保健药剂,查看它们的标签或说明书,了解它们的主要成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丰富课本知识。

(2)通过本课题学习,更加注意平常的饮食营养搭配,改掉偏食、挑食、不吃蔬菜等不良习惯。

(3)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看待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教学重点:

人体的主要元素组成、分类及作用,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三、

教学难点:

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及适宜摄入量。

四、教学准备:

1、学生以“你知道人体内含有哪些元素”为题,在课前进行资料查找。

2、教师在充分估计学生查找资料的情况的前提下,制作好课件。

五、教学过程:

2.有些元素是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钾和钠等;3.微量元素分为三种,即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有害元素。有必需元素,如铁、锌、硒、碘、氟等,这些必需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及摄入量过高、过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讨论与交流:学习总结:食物多样,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六、总结:本课题学习了人体的元素组成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无机盐的生理功能,动的重要意义,的饮食营养搭配,改掉偏食、挑食、不吃蔬菜等不良习惯。p95相关内容及表ppt)。

p93。

谷类为主;即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关系。培养关心健康的意识。12—(见课件p95内容,理解以下内容。

20多种是人体重点是介绍—1。

——。

通过本课题学习,希望大家更加注意平常。

七、习题巩固。

1、下列元素在人体中不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

a、铁元素。

b、钙元素。

c、锌元素。

d、硒元素。

2、下列有关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内缺铁会导致贫血,因此铁的摄入量是越多越好。b、钾和钠元素在人体内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c、碘缺乏和碘过量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d、儿童生长迟缓、食欲不振可以适当补充些锌元素。

3、下列对人体健康有害的一组元素是(a、铅、汞、砷、镉c、铁、硒、钾、碳。

4、因人体内缺乏而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的营养元素是(a、铁。

b、钙)。

b、氧、钙、钠、镁。

d、锌、碘、磷、氟c、硒)d、碘。

化学教案卤族元素篇十三

(钾比钠更易失去电子,金属性更强。)。

[板书]4li+o22li2o。

2na+o2na2o2。

[讲述]钾燃烧后生成的是比过氧化钾更复杂的氧化物,由于大纲和教材不要求,我们就不讨论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学习。下面我们观察钾与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

[板书]2.碱金属与水的反应。

[演示实验]教材[实验2―10]。

[讨论](1)在上述实验中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

(2)钾、钠分别与水反应,何者更剧烈?

碱金属元素(第一课时)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2r+2h2o=2roh+h2↑。

(1)锂到钾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生成的碱的碱性越来越强。

(2)锂到钾金属性逐渐增强。

[叙述]从上面的实验及大量事实证明,同学们前面根据原子结构所作的推论是合理的,也是正确的,今后我们在学习中要学会这种方法。由于碱金属的化学性质都非常活泼,因此,它们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存在,碱金属的单质都由人工制得。实验室保存碱金属时,都要密封保存,如把k、na保存在煤油中。

作业:p40:三、四、五。

化学教案卤族元素篇十四

食盐对人体的作用主要依赖于其中的钠离子。正常人的血液有一个比较恒定的酸碱度,适合于细胞的新陈代谢。这种恒定的酸碱度,主要是靠血液的缓冲系统、呼吸调节(肺)和肾脏调节三个方面来维持的。血液中主要的缓冲剂是碳酸氢钠一碳酸这一对缓冲剂,其中一个重要的成分就是钠离子。正常人钠离子的最小需要量每人每日为0.5克,相当于食盐2~3克,但这样低的低盐饮食我们不能长期耐受,所以正常人每日约摄入6~12克食盐,而且非高血压、心脏病和肾脏病患者的一般人以10~12克为宜。食盐中含有钾盐,其他食物中也含有一定数量的钾盐,所以正常人每日摄入钾盐2~5克。这些电解质在人体内随水分分布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钠离于和氯离子主要在细胞外液,而钾离子则主要在细胞内液。在正常的状态下,细胞外和细胞内的电解质是维持平衡的。在异常状态下,人体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内外的水分和电解质(水分和电解质通过细胞膜)来维持平衡。若平衡维持不了,就发生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如出现疲乏、头昏、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有的甚至虚脱。人体每日经由尿中排出4.5克左右的氯化钠和1.8~4.5克的钾盐,另外从汗和粪便中还排出一定数量的钠盐和钾盐。所以要不断补充。高温季节劳动时流汗量大,排出体外的盐也增多,为了防止中暑,常常给大量出汗的人喝盐开水。在医院里,医生给呕吐腹泻患者注射生理盐水,对大面积烧伤病人给以生理盐水等等,都是这个道理。

食盐虽然是生理必需,但在某些条件下也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作用。钠盐在某些内分泌素作用下,能使血管对各种升血压物质的敏感性增加,引起细小动脉痉挛,使血压增高,而且还能促使肾脏细小动脉硬化过程加快。另外,如果体内钠盐积聚过多,渗透压就要变动,a体为了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就会吸收大量的水分,整个血液也就容易增多,从而使心脏的负担增加,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症状。因此,不论是高血压还是心脏病,都必须在饮食中控制食盐的用量,特别是在心力衰竭或者有水肿的情况下,更应严格采用低盐和无盐饮食。浮肿是肾炎病人的主要症状,忌盐能够消肿,这也是因为钠盐具有上面所说的吸收水分的作用,而a体中的钠盐主要是从食盐中摄取的。因此,急性肾炎发作时宜采用少盐或无盐饮食。但须注意的是,当病员肾功能差,小便量少的时候,最好不要吃无盐酱油和秋石。因为无盐酱油不含钠盐而含钾盐,但这类病人肾脏的排钾量减少,所以多用无盐酱油后,血钾就会升高,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影响心脏的跳动。

[过渡]以上我们介绍的是几种常见的常量元素,下面,我们再来了解几种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板书]3.微量元素。

[引导学生了解课本p97表12—10中列举的微量元素]。

[讲解]微量元素中有20多种是人体中的必需元素,还有一些是非必需元素,另一些为有害元素。

[过渡]微量元素中的碘并不是一种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元素,然而缺了它就要生病。大家可通过以下资料来了解有关碘的知识。

[投影式发放资料三]。

化学教案卤族元素篇十五

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b:识记)。

教学重点。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教学用具。

玉米和人体的主要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对比表投影片。

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安排1课时。

板书。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c、h、0、n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化学元素。

(二)种类主要有20多种。

(三)分类。

1.大量元素:c、h、0、n、p、s、k、ca、mg等。

2.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

(一)组成原生质的成分。

(二)组成多种化合物。

(三)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三、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引言:在绪论中我们已经知道了生物体有6个基本特征。其中,第一个特征就是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对于地球上已知的.大约200万种生物来说,无论它们个体的大小、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如何,它们的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这些物质主要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这一节课我们首先了解一下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提问:请同学们考虑一下,我们喝的水,吃的盐,吸入的空气中含有哪些元素?

(回答:水中含氢和氧,盐中含氯和钠,空气中含有氧和氮等。)。

提问:我们为什么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这些化学元素呢?

(回答: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讲述:实际上,不仅仅人体需要不断地从环境中吸收各种化学元素,其他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等)也都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人各种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有许多,它们的含量也各不相同,下面我们以玉米和人体为例,来说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出示玉米和人体化学元素对比表投影片。)。

提问:从表中看,哪一种化学元素是玉米和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回答:是c。)。

提问:除此之外,还有哪几种元素含量较多?

(回答:0、h、n。)。

讲述:从表中可以看出已c、0、n、h这4种元素在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含量最多,所以,c、0、n、h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提问:表中只列举了9种元素,那么是不是说玉米和人体内只含有这9种元素呢?(回答:不是。)。

讲述:对,实际上除了表中的9种元素之外,还有si、cl、al、fe、na、zn……据统计,在生物体的细胞内至少可以找到62种元素,其中常见的约有29种,其中重要的有24种。所以,一般情况下可以说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20多种。

提问:构成生物体的这些元素的含量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讨论后回答:有的含量非常多,有的较多,有的很少,差别较大。)。

讲述:对,正是因为生物体内各种元素含量差别较大,所以可以按照含量的多少把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大量元系,一类是微量元素。

提问:什么是大量元素?

(回答: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提问:哪些元素属于大量元素?

(回答:c、h、0、n、p、s、k、ca、mg。)。

提问:什么是微量元素?

(回答:生物体含量很少的一些元素。)。

提问:哪些元素属于微量元素?

(回答:fe、mn、zn、cu、b、mo等。)。

(回答:不是。)。

讲述:对,微量元素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这些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有哪些重要作用。

请同学们相互讨论后,归纳一下它们的主要功能。

(讨论之后,教师让几个学生回答。有的说构成原生质;有的说构成蛋白质、核酸、糖类;有的说构成化合物……)。

讲述:好,同学们回答的都不错。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功能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构成原生质。例如,c、h、0、n、p、s6种元素就占原生质总量的97%;二是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等都是由多种化学元素组成的,这些化合物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三是化学元素(主要指一些微量元素)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微量元素b能够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当植物体内缺b时,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影响受精过程。

(回答:不能。)。

提问:这种情况说明了什么呢?

(回答: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提问:既然如此,那是不是说,生物界和非生物界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都相同呢?

(回答:不相同。)。

提问: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

(回答: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差异性。)。

讲述:对,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不仅具有统一性,而且还具有差异性。例如:c、h、n3种元素在生物体的含量约占73%,而在岩石中还不到1%。

小结:这节课主要讲了以下几个问题: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20多种。

2.根据化学元素的含量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3.各种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都有一定的作用。

4.非生物界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差异性。

化学教案卤族元素篇十六

2. 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核外电子排布与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投影及有关仪器、药品

探索发现和迁移类比。思考讨论,分析讲解,探索规律,总结归纳,理解实质。

(第一课时)引入:介绍门捷列夫,设问:他的最大功绩是什么? 答: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化学教案卤族元素篇十七

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dmitrimendeleev)首先创造的,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列,制成元素周期表的雏形。经过多年修订后才成为当代的周期表。

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2]原子半径由左到右依次减小,上到下依次增大。

在化学教科书和字典中,都附有一张“元素周期表(英文:theperiodictableofelements)”。这张表揭示了物质世界的秘密,把一些看来似乎互不相关的元素统一起来,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体系。它的发明,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个创举,对于促进化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看到这张表,人们便会想到它的最早发明者——门捷列夫。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排列,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同一纵行,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随着科学的发展,元素周期表中未知元素留下的空位先后被填满。当原子结构的奥秘被发现时,编排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或核电荷数﹚,形成现行的元素周期表。

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跟元素的原子结构有如下关系:

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利用周期表,门捷列夫成功的预测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的特性(镓、钪、锗)。

19英国科学家莫色勒利用阴极射线撞击金属产生射线x,发现原子序数越大,x射线的频率就越高,因此他认为核的正电荷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并把元素依照核内正电荷(即质子数或原子序数)排列。后来又经过多名科学家多年的修订才形成当代的周期表。[3]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列。每一种元素都有一个序号,大小恰好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这个序号称为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前。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性质有明显的规律性,科学家们是按原子序数递增排列,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列。

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6个族。每一个横行叫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作一个族(viii族包含三个纵列)。这7个周期又可分成短周期(1、2、3)、长周期(4、5、6、7)。共有16个族,从左到右每个纵列算一族(viii族除外)。例如:氢属于ia族元素,而氦属于0族元素。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不仅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也显示了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和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被称为化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元素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递减(0族元素除外)。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获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的最高正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没有正价的除外),最低负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

元素周期表的意义重大,科学家正是用此来寻找新型元素及化合物。

年6月8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宣布,将合成化学元素第113号(nh)、115号(mc)、117号(ts)和118号(og)提名为化学新元素[7]。

化学教案卤族元素篇十八

常识性介绍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能力目标。

通过对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本节课文谈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之一,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而电子是怎样在核外空间运动的呢?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教师既不能套用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在体会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又不能不以宏观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例来描述原子中核和电子的行为。否则会影响学生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的表象的形成。我们可以借助与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来描述,让学生明确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是没有固定轨道的。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是分层运动的,核外电子根据能量的差异和通常运动的区域离核的远近不同,分属于不同的电子层。介绍原子结构示意图,例如圆圈内填入+8,表示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弧线就表示电子在核外一定距离的空间(设想是球形),弧线上的数字表示电子数。同时还要简要介绍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减少死记硬背。即: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低的电子先排在离核近的电子层中,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当电子将离核最近的电子层排满后,才依次进入离核稍远的电子层。

通过对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投影展示)进行对比观察,找出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核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介绍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都是8个(氮原子的最外层为2个电子),为相对稳定的结构,不易失电子,也不易得电子。所以稀有气体元素如氦,氖,氩等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他们原子结构联系到了一起。通过分析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并与具有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的稀有气体元素相比较得出,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少于或等于4个,易得电子。所以,金属元素原子与非金属元素原子化学性质较活泼,易形成化合物。这样为介绍离子化合物及共价化合物做好的理论准备工作。在讲述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时,可借助课件的动画演示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离子化合物及共价化合物的微观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也为下一节化合价的学习,起到了桥梁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他的原子结构密切相关。难点: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想象,表象的形成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构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几种?

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

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视频演示]:原子的构成板书: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1.核外电子排布。

[视频2]: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结合视频2讲述: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通称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我们将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的运动区域叫做电子层。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依次向外类推,分别叫做二,三,四,五,六,七层,即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

[板书]。

(1)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因为电子的能量不同,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

(2)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电子层上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电子层运动。

(3)离核最近的电子层叫第一层,离核最远的电子层叫第一层。

怎样表示核外电子的排布呢?

2.原子结构示意图。

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氯原子的结构并讲述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

氯原子结构示意图:

用圆圈表示原子核,在圆圈内用正数+17表示质子数,用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第一电子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展示:前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练习]。

3)画出钠原子,氯原子,氖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展示前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投影展示)。

[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对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示意图进行观察对比,分析讨论,找出各类元素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及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元素的分类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关系。

(1)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是一种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3)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获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思考: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什么呢?

小结: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即结构决定性质。

画出na、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4.离子:

(1)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叫做阳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叫做阴离子。

(2)离子符号的写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写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所带电荷的正负。而所带正负电荷的数目,有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例如: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失2个电子后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镁离子的符号为mg2+。氧原子最外电子层电子数为6,得2个电子后,带2个单位得负电荷,所以氧离子符号为o2-。

[课件演示]na+及cl-得形成过程。

(3)离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原子阴离子。

[设问]不同元素的原子是怎样形成化合物的呢?

5.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课件演示]氯化钠和氯化镁的形成过程。

(2)构成离子化合物的微粒是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6.共价化合物。

(1)定义: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

[课件演示]hcl和h2o的形成过程。

(2)构成共价化合物的微粒是分子。

[小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板书设计:

第五节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1.核外电子的排布:

(1)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因为电子的能量不同,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

(2)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电子层上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电子层运动。

(3)离核最近的电子层叫第一层,离核最远的电子层叫第一层。2.原子结构示意图。

氯原子结构示意图:

用圆圈表示原子核,在圆圈内用正数+17表示质子数,用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3.元素的分类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关系。

(1)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是一种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3)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获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4.离子:

(1)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叫做阳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叫做阴离子。

(1)定义: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2)构成离子化合物的微粒是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6.共价化合物。

(1)定义: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

(2)构成共价化合物的微粒是分子。

小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探究活动。

原子的秘密与科学家。

形式:课外分组查阅资料,课上汇报讨论目的: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感受科学家们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也对原子结构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95913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