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一种对过去经验进行整理和概括的方式。在写总结之前,可以先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和要点,然后再进行具体的表达。希望大家能够善于借鉴和吸收范文中的写作经验,提升自己的总结写作能力。
参观花圃教学设计篇一
正月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温州博物馆参观。在博物馆里最让我留连忘返的是艺术品展厅。在展厅里各个年代各种造型的艺术品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特别是有一只造型独特的木桶吸引了我的眼球。那是一只什么桶呀?一只圆圆的桶上有一个长长的把,这个把的造型是一只鹅头,桶沿是高低不平的,因为它代表着鹅的翅膀和尾巴,整个桶看起来就像一只浮在水面、回头展望的鹅,使我想起一首古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爸爸告诉我说:这种桶是温州最有特色的木桶,叫鹅头桶,是古人用来装洗衣服的,因为古人洗衣服是到河里的,人们把洗好的衣服放到桶里,然后用手挎着鹅头桶提回家,这样既轻松又好看。我心想古人真聪明,我也要好好读书,假如我也发明一些东西放到博物馆,让将来的观看,那该多好啊!
・ 二、蝴蝶盘。
・ 三、活字印刷。
在展厅里,我看到了木刻的和泥土烧制的活字印刷字盘,在爸爸的.讲解下,使我知道了印刷的基本发展史。
最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要印书,先在一块磨平了的蜡石上将文章刻上去,然后一张纸一张纸地拓印出来,如果要印第二篇文章,就把原来刻好的文章磨掉再刻,这样很费时,而且无法再版。后来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人们觉得方便多了,毕升把一个个字刻在特制的泥块上。然后烧硬要排版时,就按文章将这些字排在一个特制的字盘里再去印刷,印完了放起来以后还可以再用。到了近代,人们发明了机械印刷,印刷的速度是快了但是排版还是要手工操作的,其实也没多大进步,现在可好了,采用电脑激光排版了,不但印刷速度加快,质量也越来越好,不知道将来的印刷还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收稿时间:-2-1821:21:20。
参观花圃教学设计篇二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经历用乘法估商的过程,归纳概括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除法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尺子、ppt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并寻找信息。
2.提出问题。
(1)平均每个小花坛有多少盆牡丹花?
(2)月季花可以摆几个三角形图案?还剩几盆?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问题1:平均每个小花坛有多少盆牡丹花?
1.列出算式。
要求平均每个小花坛有多少盆牡丹花,就是把154平均分成22份,求每份是多少。列算式是154÷22。
思考:估计154÷22的.商是多少?
(1)“15”比“22”小,商在个位,是一位数。
(2)“22”与“10”的积大于“154”,所以商一定是一位数。
(3)把“22”看作“20”,20×7=140,20×8=160,可能是7盆。
2.用竖式计算。
(1)学生尝试把“22”看作“20”来试商,并用竖式计算154÷22的商。
(2)讨论并交流为什么要把“22”看作“20”来试商。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22的近似数是20,把22看作20来试商,用乘法口诀就比较容易找到商。
(3)师生小结。
结合学生的回答,梳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竖式计算过程并板书。
154÷22=7(盆)。
问题2:月季花可以摆几个三角形图案?还剩几盆?
1.列出算式。
摆一个三角形图案要用18盆月季花,120盆月季花可以摆几个图案?就是求120里有多少个18,用除法计算,列算式是120÷18。
思考:估计120÷18的商是多少?
(1)被除数的前两位“12”比除数“18”小,商在个位,是一位数。
(2)“18”与“10”的积大于“120”,所以商一定是一位数。
(3)把“18”看作“20”,20×6=120,可能是6个。
2.用竖式计算。
(1)学生尝试用四舍五入法,把“18”看作“20”来试商,并用竖式计算120÷18的商。
(2)师生小结。
结合学生的回答,梳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竖式计算过程并板书。
120÷18=6(个)......12(盆)。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1.先说一说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算一算。(课本70页第1题)。
2.新学期开学,学校从图书馆的藏书中调拨出216本图书,为全校24个班级的“小小图书角”增加一些书。平均每班可以分到多少本书?(课本70页第3题)。
四、全课总结,收获启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参观花圃教学设计篇三
1、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验算习惯。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试商的方法。
同学们,老师考考你们的口算能力怎么样?
课件出示:口算。
30×4=80×9=4×100=20×6=。
40×7=12×8=60÷10=120÷30=。
48÷4=480÷80=7×10=240÷40=。
师:通过以上的口算练习可以看出,同学们都具有很强的口算能力。
240÷40如果用竖式计算你会吗?赶紧做在练习本上。
(找一生板演,然后说出自己的做法)。
和他做法一样的举手,同学们不仅口算学得好,笔算也是一流呀!
1、谈话:我们全班想去公园玩,我们应该怎么去呢?(租车)。
那天老师到汽车租赁公司了解到,请同学们看屏幕:
师: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全租大车需要多少辆?
(2)全租小车需要多少辆?
这节课我们只研究这两个最基本的问题。
2、根据上面两个问题让生进行列式。
(1)252÷42=(2)252÷49=。
师:第一个算式,请你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辆?
第二个算式,请你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辆?(让生说出估算的方法)。
总结:以上同学们用了不同的估算方法进行了估算,但是估计的都是一个近似数,那么到底谁估算的更准确呢?这就需要验证一下,怎么样验证呢?(用竖式计算)。
师:上面两道题我们采用分组的形式完成,一组做第一题,一组做第二题,看哪组同学做的既快又对。(生做师巡视,后找两名同学板演)。
3、汇报交流。
(1)252÷42=6(辆)(2)252÷29=8(辆)20(人)(约等于9辆)。
把42看作40,252里面包含把29看作30,252里面包含个30,
6个40,所以用6试商。可以用8试商。
(两个小组的同学相互质疑)。
4、验算方法。
师:以上同学们问题提的很好,解答的也很满意,表现得都很好,那么怎样才能知道你做的对不对呢?这时候就需要验算。
找两生上来板演,集体订正是,验算方法: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5、比较。
(1)计算方法的比较。
相同点:除数都是两位数,都是把除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板书课题)。
不同点:第一题把除数看小了,把42看成40,第二题把除数看大了,把29看成30。
师:除了把42看成40,还可以把哪些数看成40?(41、42、43)把29看成30,还可以把哪些数看作30?(25、26、27、28)。
当把除数的个位是4或比4小时,就把个位上的数舍去,用的就是四舍法,当除数的个位上是5或比5大时,把个位的数舍去,同时向前一位进一,用的是五入法。
因此试商时把除数用四舍五入法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2)前后知识的比较。
相同点:除数都是两位数。
不同点:前面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今天学习的是除数是非整十数的除法,除数是非整十数的除法用四舍五入法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6、看书质疑。
课本第65———66的页内容。
参观花圃教学设计篇四
本课编排了数枚参观券供欣赏、借鉴。从中我们不难了解设计参观券的基本形式和内容。首要的是名称,如“故宫博物院”、“武陵源游览券”……以及与其相应的图饰,图饰往往占居券面的绝大部分面积;其次是票价和有关注明等。总体形式是以图为主,以文为辅。券有正反两面,以正面为主,有的在反面印有导游图,或印有关要求乃至广告等。为了方便各种类型的参观者,有些券面还附加了英文或其他文字。
1.使学生基本了解参观券的一般知识、特征,并掌握有关设计知识。
2.发展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艺术创新能力,扩展审美情趣。
了解参观券的形式、内容,学习制作参观券的基本设计要素,尝试独立设计、制作一张有主题、有创意的参观券。
设计中的图文结合;主题的突出。
参观券(实物)数枚,启示设计思维的图片若干,课件。
作业用纸,直尺,铅笔,彩色笔。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稳定秩序。
二、导入新课:
1、谈诗导入:
(1)听一首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猜一猜诗中描述的地方——寒山寺。(生答)。
(3)提出想到寒山寺游览一番,问:需要怎样的凭证才能进入寒山寺呢?
答:凭参观券。(俗称:门票)。
2、定义解释:
师出示一张参观券:参观券是参观展览或参观名胜古迹时,用来表示已付参观费的凭证和留作纪念的纸片。
3、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设计参观券。(板书课题:参观券的设计)。
(二)传授新知。
1、设计主题的确立。
(1)欣赏引导:要设计一张精美的参观券,首先要确立参观券的主题。
(欣赏示例图片:各种各样的参观券)。
(2)那么,你想设计什么主题的参观券呢?
(学生思考、回答设计参观券的主题)。
a、通过已有的剪贴画思考主题。
b、通过绘画直接表现好的主题。
(3)给表达完整的学生以鼓励。(板书:确立主题)。
2、设计内容的分析。
(1)想一想:我们通过哪些手段来表现和设计参观券呢?参观券中一般要表现出哪些内容呢?(学生思考、回答)。
(2)肯定学生回答,总结分析。
b、图——1内容:参观的内容或景点。
2形式:摄影;绘画——具有纪念意义。(课件展示范例)。
c、文——1内容:名称、地点、时间、副券、票价等。
2形式:各种美术字——醒目、整齐、美观。(课件展示各种美术字)。
3、制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请学生看一看示例图片,找出设计图的问题,并说明理由(范画1)。
(2)教师示范作业步骤并小结注意事项(范画2):
a、作业步骤:
1选材构图:将纸裁剪成合适的方形,预留副券的位置,构图、文初稿。
2勾画主题:用绘画或剪贴的方式表现主题,勾勒主题文字。
3调整润色:将参观券的票面内容补充完整,适当修饰完成。
b、注意事项:
1券面比例分主次。
2图文设计需统一。
3文字注释要正确。
(三)学生作业。
1、提出作业要求:为自己喜欢的主题,设计一张参观券。
2、教师巡回指导,对设计得较好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并展示其作业。
(四)总结延伸。
1、欣赏课件中其他同学设计的参观券。
2、展示完成好的学生作业,比较并提出鼓励。
3、延伸:欣赏几张中外参观券精品,感受参观券的艺术价值。
板书设计:
参观花圃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要求:
2、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练习归纳段意。
3、学会本课12个生字。练习用“宽敞”“情不自禁”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人民大会堂伟壮丽,弄清各段人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幻灯。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布置预习。
1、你去过北京吗?在天安门广场西侧有一座雄伟壮丽的建筑物,那就是人民大会堂。
2、出示幻灯。
3、提出预习要求:轻声读课文几遍,做到读正确、流利。
4、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二、检查预习。
三、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的是谁去参观了人民大会堂?参观了哪些地方?
四、讨论交流。
五、讨论分段。
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三段,一1,二2-8,三9)。
六、深入理解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把这一段中描写人民大会堂雄伟壮丽的句子画出来。
2、讨论,交流。
(1)指名读画出的句子。
(2)哪些是“我”看到的,哪些是王叔叔向我介绍的?
(3)用自己的话说说大礼堂的特点。
七、深入理解第三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情不自禁”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会“情不自禁”?
八、归纳段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归纳段意。
2、指名回答讨论。
九、完成思考练习3。
1、指名读词语。
2、练习用带点词造句。
3、抄写词语两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听写词语。
2、背诵五、六自然段。
二、完成练笔。
1、指名读题目,明确要求。
2、同桌讨论要写什么,按什么顺序写,如何写具体。
3、指名谈谈自己准备写什么,怎么写,其它同学可做补充。
4、写完后请同学朗读自己的练笔作文,并说说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鼓励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板书设计 :
礼堂宴会厅。
大齐。
雄伟。
壮丽。
亮异。
大厅高会议厅。
正门。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参观花圃教学设计篇六
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习惯,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掌握试商方法。
能够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除法。
(一)导入。
1、口算。
30×860×67×90。
34÷225÷6120÷60。
2、笔算。
120÷20174÷20。
师:我们在做除法题时应该注意什么?
1、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2、有余数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知识,同学们掌握的很好。如果把整十数的除数改成普通的两位数,还会算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个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室内培育22种花,共154盆,每种花的盆数相同,每种花各有多少盆?
(1):读题:
(2):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3):列式:
3、估算:每种花大约有多少盆?
4、这道题到底等于多少?在下面试着列竖式计算。
5、学生板演,说明思路。
6、小练:
408÷51368÷92。
(三)。
1、出示例2:
园艺师要用120盆花布置广场,每个图案用18盆花,可以组成几个图案?
2、试着列式、计算。
3、学生板演,说明思路。
4、我们怎么能知道这道题做的对不对?引出验算。教师引导得出验算方法:
除数×商=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5、练习:
89÷22161÷37。
6、看书质疑:
(四)、巩固练习:
1、列竖式计算:
70÷31381÷54272÷28。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8×()24342×()213。
61×()44159×()481。
67×()21589×()884。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先来口算下面几道题:
30×860×67×90。
34÷225÷6120÷60。
师:笔算。
120÷20154÷20。
(说一说笔算思路)。
师:我们在做除法题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1、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2、有余数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知识,同学们掌握的很好。如果把整十数的。
除数改成普通的两位数,还会算吗?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个知识。
师:读题。
生:(生读题)。
师:题中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生:(生答)。
师:怎样列式?
生:(154÷22)。
师:估算每种花大约有多少盆?
生:(估算)。
师:这道题到底等于多少?在下面试着列竖式计算。
师:指名板演,说明思路。
生1:把22看作20,然后想一想154里面有几个20,因为150里面有7个20,所以商7试一试。
生2:54里面有2个22,还多10,再和100相加是110,110里面有5个22,5+2=7,所以商是7。
师:他们说的对吗?
生:对。但是第二种方法比较麻烦。
师:下面我们来做两道题,看看你是不是真掌握了。
出示(408÷51368÷92)。
生:(生板演)。
师:出示例题2:园艺师要用120盆花布置广场,每个图案用18。
盆花,可以组成几个图案?
生:(生独立完成)。
生:120÷18=6(个)……12(盆)。
把18看成20,120里面有6个20,所以用6试商。
师:我们怎么能知道这道题做的对不对?
生:可以验算。
师:该如何验算呢?
教师引导得出验算方法:除数×商=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师:看书质疑。
生:(生看书)。
师:下面请同学们做书上的第1题、
生:(生独立完成)。
师:下面请同学们做书上的第2题。
生:(填在书上)。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学会了如何试商。
生2:知道了如何对除法进行验算。
生3:计算的时候要认真。
师:看来同学们学到了很多知识,收获真不少。希望同学们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而学生的想法中往往就包含了对算理的理解,如果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不够明确,我又通过追问的形式,作进一步的引导,如在学生解决了前两个问题后追问:“为什么要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
这样一来,就能加深加深对算理的理解。计算教学,只有算理理解了,学生才能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也才能运用计算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本节课因为学生已有《买文具》一课的基础,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的除法,所以在本节课中,我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探究,而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又特别关注学生的错例,并把这些错例展示出来,让学生来评议。
由于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都是有一定原因,学生在对错例的评议过程中,弄清了错误的原因,从而避免了课堂暴露的问题转移到课后。
3、在计算过程中,同学会考虑把除数换成是整十的数,但是没有同学想到把被除数也换成是整十、整百的数进行计算,而我也没有及时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确,这是本节课的一个失误。
对于这个失误,我在课后及时进行了补救。
参观花圃教学设计篇七
在技能考试“上课”时,我上了一堂语文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北京一座著名的建筑--人民大会堂。
上完课后,我有很多感慨。
其二,我觉得自己今天这堂课有好多遗憾,是一堂失败的、却又很令人回味的课。主要有以下几点心得:首先,整堂课结构欠紧凑,虽然环环相扣,可由于某些环节的拖拉,时间松散,来不及做作业,只是课中穿插了一小部分生字词的抄写,主要原因我想是字词教学的'检查反馈欠精炼。其次,词语解释形式单调,我让学生把自己所知道的词语意思说出来,结果同学们踊跃发言,变成了纯粹的说词语意思,现在想来真没意思。
第三,有个教学环节有过场现象,本来可讲得再详细些,由于时间的仓促,匆匆收场,造成前面拖拉后面跑的现象,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说这是一堂“失败乃成功之母”的课。
参观花圃教学设计篇八
天气晴朗,早起就拿好身份证坐上19路公交车,到达终点站《荆州博物馆》。
到博物馆的人可真多,人们都自觉排队带上口罩,用身份证扫码或者支付宝扫码就可以快速通过了高科技智能体验真的很方便又快速。
青铜器馆有很多出土的文物各种宝剑、鼎、盂、簋等,制作精巧、巧夺天工,不得不感叹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工艺。
执勤的保安叔叔与我们交流并主动介绍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还告诉我们越王勾践剑的正品在省博物馆,但是这把剑的兄弟姐妹和复制品都在荆州博物馆里,我想有机会要去看看传说中削铁如泥的宝剑真身。
除了青铜器外,还有出土了竹简,上面记录了当时的士大夫遂的告地书。
素有荆楚文化名片之称的虎座鸟架鼓,完整和残缺品荆博就展出了数件。这种在楚国很流行的乐器,以矮小瑟缩的伏虎为基座,上立高昂鸣凤,造型庄重特别,色彩绚丽。被认为反映了楚人勇于征服野兽、向往安详的精神和气魄。马山一号墓出土的,据称是国内最早根雕作品的蛇形头四足兽,被命名为辟邪。这件器物再一次展示了古楚人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神秘感。辟邪利用自然根枝成为不对陈的四足,四肢上还雕饰了蛇、蜥蜴、鸟、蝉等动物造型。
博物馆里的白玉兰花在春天依然怒放着,新的展馆布置很多文物的展出,让我感受到我们中华几千年文明的力量,也通过图片和文物感受到我们一件文物出土到修复到展出不容易,也是很多的文物工作者努力的结果和我们很多传承人一起传承修复努力的结果,大家也一起来感受楚文化的瑰丽吧!
参观花圃教学设计篇九
二、欣赏语言,感受雄伟壮丽 。
1、个性朗读,自主欣赏,感情质疑 。
2、合作欣赏,感悟语言的表现力 。
3、细研细赏,现现雄伟壮丽 。
2) 抓住重点词句,落实语言训练点,点拨学习方法。 。
三、欣赏技巧,再造想像,拓展延伸 。
1、学生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让学生在评议中增强语感。 。
参观花圃教学设计篇十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吃完早饭,在一起讨论去那里玩。妈妈说:“去逛商店吧。”“不。”爸爸说,“还是去广场玩吧”“no,no,no。”我说,“还是去临沂的博物馆吧,去看一看临沂的历史吧。”爸爸、妈妈异口同声地说:“好好好。”
妈妈开车,不一会,就来到了临沂博物馆。我们到的时候,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刚到。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啊。
进门后,迎面是两棵高大粗壮的银杏树。爸爸告诉我,这里原来是老三中的地方,两棵银杏树后面是三排平房,第一排是办公楼,第二、三排是教学楼。你奶奶就在第一排西边办公。爸爸还告诉我,这两棵银杏树已经几百岁了,西边的那一棵是雌的,东边的那一棵是雄的。雄树的中间还有一棵柏树,虽然哪棵柏树已经死了,可是两棵银杏树还顽强的生长着。
博物馆共有两个展馆。我们先去了一号馆。一号馆里的文物都是古猿人的石器。分旧石器时代、细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三个时代。旧石器的石器都很简陋,根本看不出是古代人用的工具,我觉得那些都是普通的石头。细石器的石器都很小,和普通的碎石头也没有什么两样。“这些石头和地上的石头有什么不一样的?我看都一样。”妈妈说,“也不知道考古学家是怎么看出来的。我都看不出来。”“当然了,如果谁都能看出来,那考古学家还有什么用?”爸爸说。我接嘴说:“可能这些石头上有磨过的痕迹,肉眼看不出来,只有用显微镜才能看出来。”爸爸、妈妈异口同声的说:“有可能。”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旧石器时代、细石器时代的石器就不一样了,新石器时代的石器一看就知道是石器,因为,新石器时代的石器比旧石器时代、细石器时代的石器精细。新石器的石器比旧石器、细石器的石器的种类还多。有镰刀、石磨、石铲、石斧、石镐……原来的时候那些工具的头上还有木头,可是,那些木头已经烂掉了。以前有木头的地方,现在只剩下一个孔了。
我们又去了二号馆。二号馆的展品主要是西晋墓里出土的文物。有瓷器、铜器、古铜钱……还有蛋壳陶、青铜仙人骑兽和青铜胡人骑狮水注。最让我惊讶地是蛋壳陶了,那些陶器薄和蛋壳一样,我真不知道古代人怎么做出来的。这些文物有的色彩斑斓,有的造型别致,有的雕刻着精美的花纹。我不由自主的说:“古代人可真聪明呀!”
今天,我十分得高兴。因为今天我又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
参观花圃教学设计篇十一
对于博物馆的印象,最初是从上海自然博物馆里的那巨大的恐龙骨骼开始。那时,应该是我还很小的时候,爸爸利用某个周末带我去的。第一次看见这么大的恐龙,被这庞然大物震撼了,惊讶于她的巨大、不可思议,也有点被其有些可怕的面部吓住了。于是对于那时自然博物馆的印象,也只停留在了这恐龙上了,其他的就什么不记得了。
如今,上海的博物馆每年都有新的出炉,造型各异,主题不同,种类越来越细化,总之是各式各样,层出不穷。
从外型上来说,如今的博物馆早已不再停留在只是一幢四四方方的房子了。上海博物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青铜器、天圆地方的造型不仅成为都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与博物馆的主旨十分合拍,充分显示了设计者的巧思和用心良苦。
在内部设施上,随着各方面条件的快速发展,展馆的已愈发先进和人性化。宽阔明亮的展厅,玻璃的展品放置处,柔和、明亮而不刺眼的灯光,感应灯,室内良好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这一切都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展品,同时也给我们参观者以很大程度上的享受。
除了这些硬件,博物馆里的软件也日益提高着。如今,很多博物馆都有电脑查询系统和介绍,你可以通过小小的显示屏就先概括而完整地了解整个博物馆的情况。当然,也可以通过登陆各博物馆的网站来了解。另外,每个博物馆都配有专业的导游,能较详尽地为游客作介绍,力求让人们看懂、理解些什么,才能物有所值。如果你不想请导游的话,也可以租借讲解器,可以更自由地按个人喜好随时放讲解录音,同样能很快地了解、获得知识。
博物馆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反映着上海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也是上海文化生活质量的一种提高。可喜可贺。
人们都说,上海的明天会更美好。而我坚信,上海那么多的博物馆的明天一样会更好。
星期日上午,风和日丽,万里无云,我和家人驱车前往自然博物馆,进行参观。
我们参观了恐龙展,物种起源展和海洋生物展。最令我感兴趣的就属恐龙展了。
当我们进入恐龙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红铜色圆球,圆球上凹凸不平,仔细辨认,才发现那原来是远古时代的地球,上面一大片连在一起的凸起是大陆,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哥白尼的“大陆漂移说”。远古时代的大陆经过了数亿年地壳变动,才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样子。
从地球旁边穿过,放眼望去,正前方是一幅巨大的恐龙骨架,四周是绘有恐龙的图片和文字说明。巨大的恐龙骨架周围和下面都是大小各不相同的恐龙骨架化石。那个巨大的恐龙,脖子长长的,在大厅里盘了起来,最前端有一个小脑袋探了出来,这就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恐龙----马门溪龙。在马门溪龙的脚下趴着的有原角龙、驰龙等,紧挨着它们的有一只禽龙,它的两只前爪伸出,翘着那锋利的大拇指,好象在说:“你们如果有谁敢来侵犯我的话,这对大拇指会毫不留情地扎穿你们的脖子。”
从恐龙发展史的介绍上,我知道了恐龙从三叠纪晚期出现,到侏罗纪时期的繁荣昌盛,再到白垩纪晚期的灭绝。它们的灭绝,有的说是因为行星撞击地球,有的说是火山爆发恐龙的食物没有了,有的说是大陆漂移。恐龙真是一个奇妙的物种。
这个展厅也很奇妙,走着走着,旁边就会突然出现一个门,门里总能有一些奇妙的东西。穿过一个小门,里面露出一个洞口,我们还没进去,就听见一阵阵低沉的叫嚣声,进去一看,原来里边是一个恐龙公园,有一些仿真的机器恐龙。我最先看到的,是一只暴龙,嘴里叼着一只小恐龙,头左右晃着,嘴一张一合,仿佛在耀武扬威。在这块恐龙“战场”的旁边,有一只三角龙,不停地转着脖子,晃着头上三个利剑一般的长角,很平静的观看着这场争斗,虽然仿真的恐龙做得很粗糙,但是仍然很有意思。
恐龙公园里还有一个小平台,上面有两个恐龙头,上去一看,原来是一个小游乐项目,名字叫“以恐龙的眼睛看世界”,我凑上去,眼睛贴在恐龙头后面的观察孔,哇噻,太有意思了,两只眼睛看到的是两边不同的景色。在这个小平台上还有一个制作恐龙纪念币的地方,我也做了一个三角龙的纪念币。我先把一枚没有图案的椭圆形硬币掷进机器,然后转动机器旁边的手柄,转了几下,只听“当”一声脆响,三角龙的纪念币就出来了,图案真的很逼真,我很喜欢。
参观结束,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浮想联翩,想到了恐龙灭绝是由生存环境变化而造成的。地球已经经历了六次物种大灭绝,无一不是由于环境的变化造成的,可见环境对地球生物的重要。我们正处在第七次物种大灭绝时期,平均每天有一种生物灭绝,很多都是人类的行为破坏生态平衡而造成的,所以,我以一名小学生的身份呼吁大家:“保护环境,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这次参观真好,既大饱眼福,又增长了知识,还让我对人类生存的环境有所感悟,真是一举三得。
参观花圃教学设计篇十二
教学要求:
2、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练习归纳段意。
3、学会本课12个生字。练习用“宽敞”“情不自禁”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人民大会堂伟壮丽,弄清各段人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幻灯。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布置预习。
1、你去过北京吗?在天安门广场西侧有一座雄伟壮丽的.建筑物,那就是人民大会堂。
2、出示幻灯。
3、提出预习要求:轻声读课文几遍,做到读正确、流利。
4、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二、检查预习。
三、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的是谁去参观了人民大会堂?参观了哪些地方?
四、讨论交流。
五、讨论分段。
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三段,一1,二2-8,三9)。
六、深入理解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把这一段中描写人民大会堂雄伟壮丽的句子画出来。
2、讨论,交流。
(1)指名读画出的句子。
(2)哪些是“我”看到的,哪些是王叔叔向我介绍的?
(3)用自己的话说说大礼堂的特点。
七、深入理解第三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情不自禁”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会“情不自禁”?
八、归纳段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归纳段意。
2、指名回答讨论。
九、完成思考练习3。
1、指名读词语。
2、练习用带点词造句。
3、抄写词语两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听写词语。
2、背诵五、六自然段。
二、完成练笔。
1、指名读题目,明确要求。
2、同桌讨论要写什么,按什么顺序写,如何写具体。
3、指名谈谈自己准备写什么,怎么写,其它同学可做补充。
4、写完后请同学朗读自己的练笔作文,并说说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鼓励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板书设计:
参观花圃教学设计篇十三
1、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试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考考你们的口算能力怎么样?
课件出示:口算。
30×4=80×9=4×100=20×6=。
40×7=12×8=60÷10=120÷30=。
48÷4=480÷80=7×10=240÷40=。
师:通过以上的口算练习可以看出,同学们都具有很强的口算能力。
240÷40如果用竖式计算你会吗?赶紧做在练习本上。
(找一生板演,然后说出自己的做法)。
和他做法一样的举手,同学们不仅口算学得好,笔算也是一流呀!
二、探究新知。
1、谈话:我们全班想去公园玩,我们应该怎么去呢?(租车)。
那天老师到汽车租赁公司了解到,请同学们看屏幕:
师: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全租大车需要多少辆?
(2)全租小车需要多少辆?
这节课我们只研究这两个最基本的问题。
2、根据上面两个问题让生进行列式。
(1)252÷42=(2)252÷49=。
师:第一个算式,请你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辆?
第二个算式,请你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辆?(让生说出估算的方法)。
总结:以上同学们用了不同的估算方法进行了估算,但是估计的都是一个近似数,那么到底谁估算的更准确呢?这就需要验证一下,怎么样验证呢?(用竖式计算)。
师:上面两道题我们采用分组的形式完成,一组做第一题,一组做第二题,看哪组同学做的既快又对。(生做师巡视,后找两名同学板演)。
3、汇报交流。
(1)252÷42=6(辆)(2)252÷29=8(辆)20(人)(约等于9辆)。
把42看作40,252里面包含把29看作30,252里面包含个30,
6个40,所以用6试商。可以用8试商。
(两个小组的同学相互质疑)。
4、验算方法。
师:以上同学们问题提的很好,解答的也很满意,表现得都很好,那么怎样才能知道你做的对不对呢?这时候就需要验算。
找两生上来板演,集体订正是,验算方法: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5、比较。
(1)计算方法的比较。
相同点:除数都是两位数,都是把除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板书课题)。
不同点:第一题把除数看小了,把42看成40,第二题把除数看大了,把29看成30。
师:除了把42看成40,还可以把哪些数看成40?(41、42、43)把29看成30,还可以把哪些数看作30?(25、26、27、28)。
当把除数的个位是4或比4小时,就把个位上的数舍去,用的就是四舍法,当除数的个位上是5或比5大时,把个位的数舍去,同时向前一位进一,用的是五入法。
因此试商时把除数用四舍五入法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2)前后知识的比较。
相同点:除数都是两位数。
不同点:前面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今天学习的是除数是非整十数的除法,除数是非整十数的除法用四舍五入法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6、看书质疑。
课本第65―――66的页内容。
参观花圃教学设计篇十四
本节课在一年级上册《认识小动物》单元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动物的共同特征,是对动物进行更全面的认识。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实际的探究能力,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动手、动脑、活动体验的机会,持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探究热情,注重对学生得出结论要素的培养。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动物园里的动物在干什么,使学生认识到动物都会运动,都需要吃食物等共同特征。
(2)通过突出问题和寻找事实证据,激发学生观察和提问的兴趣。
(3)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身边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各种动物活动图片或音像资料。
(2)活动场地:实验室或教室。
(3)分组:6—8人一组。
【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看一看,说一说,动物们都在干什么?
师:同学们都去过动物园吗?你都认识哪些动物?
生:去过!我认识老虎、大象、长颈鹿、猴子……。
师:(出示挂图或录像资料),看一看,图中的动物们都在干什么?
生:熊猫在吃竹子、斑马在草原里奔跑、老虎躺着睡觉……。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初步知道图中的动物们在干什么,引起学生探究其他动物的欲望。
(2)提出问题:其他动物也需要吃、睡,也会运动吗?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要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提问,对于学生的提问多鼓励,多表扬。问题可以来自各个方面,可以培养孩子多角度地认识事物。
(3)事实证据: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其他动物是不是也会运动,它们又是怎么运动的?他们都吃什么?
结合记录表中的内容,组内寻找证据,并把找到的结果填在学生活动手册的'记录表中。
生:(学生活动。)。
(4)得出结论:
师:下面我们把找的结果展示给大家。
生:(对照手册记录的结果进行汇报。)。
师:通过这些活动,我们来总结一下。
生:……。
师:(根据学生们的总结,老师板书:动物的共同特征:动物都会运动,都吃食物……)。
(5)阅读:
师:读一读下面的知识,看看动物们还有哪些特征。
生:(自由阅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孩子们阅读动物的其他一些特征,拓宽孩子们的知识,让孩子们知道动物们还有其他的很多共同特征,从而激发孩子们继续探究的欲望。
【教学反思】。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参观动物园为场景,是在学生已有经验认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继续探究,发现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多提问,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结点评】。
本课的教学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步步引入的教学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参观花圃教学设计篇十五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人民大会堂是各族人民代表商量国家大事和中央领导同志会见外国朋友的地方。它的建筑雄伟壮丽,体现我国工人阶级伟大的创造力。
2、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商量”、“情不自禁”造句。学习积累词语。
4、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教学要求1、4。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学习生字词,读熟课文,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一、导入:
同学们,在天安门广场的西侧,有一座雄伟壮丽的建筑物,那就是人民大会堂。你们去参观过吗?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给大家讲一讲。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字音。
徽镶盏商宴描敞括(禁)。
2、字形。
徽镶盏商宴。
3、词义。
合抱-双臂围拢(多用来测量树木、柱子的粗细)。
水晶玻璃-水晶,一种物色透明的名贵矿石。水晶玻璃之一中优质的玻璃,它透明光亮很像水晶。
商量-交换意见。
宽敞-宽阔宽大。
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
情不自禁-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三、读熟课文。
1、自由读生字新词所在的句子。
2、自由读课文,把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3、老师或同学范读课文。
4、再次自由读课文。
5、同桌互读互查。
五、默读课文,划出不明白的地方。小组讨论后在全班提出并讨论。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跟随陈老师一起去参观一下人民大会堂吧。
二、快速读课文,想一想,我参观了哪几个地方?
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
三、
1、默读课文,划出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
3、小组讨论后汇报。
四、再次默读课文,参观的这几个地方各有各的特点,清同学们画出来,并说一说课文是怎样把这些特点些具体的?小组讨论后汇报。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1、正门:国徽、大理石柱子。通过颜色亮度的描写突出国徽的庄严,通过数字描写说明柱子又高又粗,突出大会堂的雄伟。
2、中央大厅:从水晶玻璃等的明亮以及地面晶光闪耀,能映出人的倒影突出大厅的壮丽美观。
3、大礼堂:礼堂大,座位多。通过举数字的方法说明。通过无数盏、像满天繁星说明小灯多的数不清,灿烂的光芒说明大灯明亮。
4、宴会厅:金花彩画。“简直不知往哪才好,看得我眼花缭乱说明彩画多而且美丽,宴会厅富丽堂皇。又通过举数字的方法突出宴会厅的宽敞。
5、会议厅:摆设各不相同,名称的命名。
五、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1、尽了大门就是中央大厅。
2、穿过大厅,走进了大礼堂。
3、从大礼堂出来,我们又上楼参观北面的宴会厅。
4、我们又参观了几个会议厅。
六、快速默读课文,那些自然段讲参观的经过?给课文分段。想想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完成课后作业,仿写。
一、造句。
商量。
1、词义。
2、造句。
3、范句:我们小队在商量主题中队会出什么节目。
遇到意见不统一的时候,要先商量一下再做决定。
情不自禁。
1、词义。
2、造句。
3、范句:看到这美丽景色,我~的想高歌一曲。
这本书写的太感人了我~的留下了热泪。
三、仿写。
1、读习作要求。
2、体会文章是怎样把正门写具体的。
先写正门的位置抓住要写景物的特点,写具体。可以用举数字的方法,也可以用比较的方法,具体描述。
3、自己找材料,找到要仿写的对象。
4、抓住特点进行仿写。
5、先说后写,先找同学说,再自己说。
6、说准确后再落笔。
参观花圃教学设计篇十六
2、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方法设计1、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2、尝试、讨论的教学方法。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发现新知。
(一)认识秒针和1秒。
(二)认识1分=60秒。
三、实践活动,体验时间。
教学重点:经历体验秒长短的过程,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知道1分=60秒会简单的时间计算。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钟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在这之前,学生知道了整时、半时大约几时几种认识时刻的说法,这部分知识学习之后,将为学习年月日的知识打下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1.对时间的认识要精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且不易理解。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尽可能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体验时间的长短,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
一、师:对“秒”的认识,你知道多少?还想知道什么?
现在我们就刚才大家知道的以及想知道的知识一起来探究。
二、(一)1、认识秒针。
师:看看你能从钟表上发现些什么?
师:谁能上台来把你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大家看一看(屏幕展示)。
师:对,这颗又细又长的针我们叫它--秒针(课件再展示)。
2、认识1秒。
师:谁知道秒针有什么作用吗?
3、初步感受1秒。
师:你对这1秒钟有什么感受?
(二)1、观察发现:1分=60秒。
师:如果秒针继续走下去,你发现有什么变化?(课件继续演示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师:现在我们拿出自己准备的钟面,玩1分钟,看是这样吗?
2、初步感受1分。
师:你对这1分钟有什么新的感受吗?
3、时间的价值:
三、1、展示收集含有时间单位秒的句子。
2、1秒钟即兴表演www.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互动设计。
四、自主评价,总结全课。
2.进行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教育。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说明了时间的重要意义。教学中,教师应在引导学生体验时分秒的实际长短,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学生看的见,摸得着的东西,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1、质疑: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大家帮助吗?
习题设计常规计算题。
基础练习题。
重点练习题。
拓展练习题。
板书设计秒的认识。
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秒针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1分=60秒课后反思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且不易理解。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时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钟表等教具学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体验时间长短,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所以在在教学中我一方面让学生交流对时间的感受情况,以便确定教学的起点;另一方面设计一些数学活动,如:听闹钟滴答声、问声“你好”等活动。使学生体验秒的实际长短,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参观花圃教学设计篇十七
活动意图:
社会的进步,生活的丰富,各种糕点店、蛋糕店如雨后春笋遍布大街小巷。有些蛋糕店生意红火,颇受大家的喜欢。为了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我们带小朋友们参观蛋糕店,了解蛋糕的制作过程,理解蛋糕师的辛苦劳动,教育幼儿尊重别人的劳动,培养幼儿不挑食,爱惜粮食的良好行为习惯。
活动目标:
1.了解蛋糕店的情况,认识各种各样的糕点。
2.观看蛋糕的制作过程。
3.理解糕点师的辛苦劳动,教育幼儿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联系好参观的蛋糕店。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来到蛋糕店门前,认识蛋糕店的名字。
2.在蛋糕店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参观蛋糕店的'内部结构:蛋糕的销售区,蛋糕的制作间,蛋糕的材料间等。
3.观看蛋糕的制作过程。
4.与蛋糕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了解蛋糕的种类,人们喜欢的种类,销售情况等。
5.结束参观活动,安全离开。
参观花圃教学设计篇十八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一座美丽的花圃,并且深深地被它所吸引。在这里,我领略到了自然之美和人工之美的完美结合,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无穷的魅力。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参观花圃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环境优美,气息清新。
参观花圃之前,我对这个地方是有所了解的,但当我亲眼目睹花圃的美丽和壮观时,我的心情却被震撼了。这里不仅有各种各样的花卉和植物,还有人工设计的小桥流水和石阶栈道,环境简直是优美至极,气息清新怡人。在这里,人们可以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美丽和魅力,尽情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之处。
第三段:学习植物知识,拥有人文经验。
参观花圃不仅可以欣赏美景,还可学习植物知识。花圃有一个专业的园艺师介绍植物以及各种花卉的生长过程和繁衍情况。在浏览植物的同时,我们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并更好地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规律。此外,花圃不仅是一个充满自然之美的地方,更是一种人文经验的体现。在这里,我们品味到了园艺师们艰苦奋斗的身影和社会进步的脚步,感受到园艺师们在不断推进花卉园艺技术的同时,在传承着人类的文化遗产。这也让我更加了解到,保护环境与推动生产力发展、传承文化与创新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是推进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路径。
第四段:体验自然韵味,获得心灵的满足。
参观花圃,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卉和植物,还可以感受自然的韵味。我们可以在花圃里静静地品味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体会大自然的气息和律动,这种感受让我们从心底里获得了深深的满足和感激。在这里,我们可以释放自己的心灵,在自然的怀抱中得到升华和净化,更好地认识自我,修身养性。
第五段:结语。
参观花圃,我获得了诸多的收获: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知识、深刻的体验、满足的心灵等等。所有这些经历让我更好地了解到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复杂多面性,也让我更加珍惜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命运共同体。最后,我深深地感叹:人类创造的美比大自然本身的美更美。
参观花圃教学设计篇十九
近日,我去了一座知名的花圃参观,在那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文化的魅力,令人印象深刻。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参观体验,探索这个花圃背后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智慧,希望读者可以一同领略这个美丽的地方所带来的无穷的启示。
第二段:迎接大自然的花园之旅。
在花圃中,你会发现无尽的植物景观,无论是色彩鲜艳的红色玫瑰、绿色草坪,还是精致的花卉花卉,都充溢着生命的活力,令人愉悦。而在这里,除了繁华的植被景观外,还有着优美的运河、青翠的树林、微风轻拂的草地等等,将一切美好的自然景色收录其中,让人叹为观止。
第三段:古老的文化艺术乐章。
在花圃中不仅有着大自然的精彩世界,同时,也渗透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意义。著名的雕塑、沉寂的古宅、神秘的庙宇、书香浓郁的图书馆等等,这些构成了一座富有文化底蕴的花圃。在这里,可以了解到多种传统艺术和文化乐章,感受到充满韵味的艺术文化带来的独特魅力。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从历史中汲取的哲学智慧、传统的文化艺术以及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从而了解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劳动人民的创意精神。
第四段:花园中的情感盛宴。
在花圃中,情感充满了每一个角落。这里充满了浪漫的爱情,时而温馨,时而磨难。无论是恋人的情话,还是夫妻的千言万语,在这里都可以找到。此外,友情和家庭关系在这里也得到了延伸和再现。大家可以感受到自然与人的共存,找到人与人之间心灵的共鸣,这不仅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真谛,而且对个人的成长和人生的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五段:总结。
参观花圃是一种富有意义的经历。我们在这里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更领略到了文化底蕴和哲学智慧所带来的无限的启示。回到现实生活,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并带着这些美好的思考和体验去实践自己的人生。最后,希望大家也有机会来一次花园之旅,寻找到心中渴望的美好。
参观花圃教学设计篇二十
两天前,我参观了一座花圃,这是一次让我难忘的经历。花圃里各种各样的植物搭配得十分精美,让我带着深深的感动和收获离开。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下我的参观花圃的经历和体会。
第二段:环境和植物展示。
花圃是一片美丽的世界,让人感到身心愉悦。进入花圃时,我首先看到的是整洁美丽的草坪和清晰可辨的标识。在逛花圃的路程中,我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卉,各种树种以及各种形态的植物。这些植物质地各异、花型不同,它们美妙的搭配把整个花圃点缀得生气勃勃。
在花园里,我认真观察每一朵花,并了解它们的养护和栽培方式。我从赏花中学到了很多,如如何识别各种花卉,如何给它们保持湿度以及怎样处理它们的落叶。赏花还带给我宁静和放松,让我忘掉烦恼,感受到内心的平静。
第四段:植物饲养员们的工作。
在花圃中,我还观察到了植物饲养员们的用心之处。他们每天都要检查每一株植物是否需要水分和肥料,以确保它们能够生长茂盛。他们在阳光、空气和湿度上控制得恰到好处,让花圃在恰当的条件下保持了最佳状态。回想起来,我真的很感激他们为这座美丽的花圃所做出的贡献。
第五段:收获与感恩。
参观这座花圃对我而言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它不仅让我鉴赏到了精美的植物和绿植的生存环境,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植物饲养员们的辛勤工作。我学到了很多,也在心里感激这个世界上所有为植物和自然补充极美色像的人。
参观花圃教学设计篇二十一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习惯,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除法。
(一)导入。
1、口算。
30×860×67×90。
34÷225÷6120÷60。
2、笔算。
120÷20174÷20。
师:我们在做除法题时应该注意什么?
1、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2、有余数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知识,同学们掌握的很好。如果把整十数的除数改成普通的两位数,还会算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个知识。
(板书:参观苗圃)。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室内培育22种花,共154盆,每种花的盆数相同,每种花各有多少盆?
(1):读题:
(2):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3):列式:
3、估算:每种花大约有多少盆?
4、这道题到底等于多少?在下面试着列竖式计算。
5、学生板演,说明思路。
6、小练:
408÷51368÷92。
(三)。
1、出示例2:
园艺师要用120盆花布置广场,每个图案用18盆花,可以组成几个图案?
2、试着列式、计算。
3、学生板演,说明思路。
4、我们怎么能知道这道题做的对不对?引出验算。教师引导得出验算方法:
除数×商=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5、练习:
89÷22161÷37。
6、看书质疑:
(四)、巩固练习:
1、列竖式计算:
70÷31381÷54272÷28。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8×24342×()213。
61×()44159×()481。
67×()21589×()884。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先来口算下面几道题:
30×860×67×90。
34÷225÷6120÷60。
师:笔算。
120÷20154÷20。
(说一说笔算思路)。
师:我们在做除法题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1、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2、有余数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知识,同学们掌握的很好。如果把整十数的。
除数改成普通的两位数,还会算吗?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个知识。
(板书:参观苗圃)。
师:读题。
生:(生读题)。
师:题中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生:(生答)。
师:怎样列式?
生:(154÷22)。
师:估算每种花大约有多少盆?
生:(估算)。
师:这道题到底等于多少?在下面试着列竖式计算。
师:指名板演,说明思路。
生1:把22看作20,然后想一想154里面有几个20,因为150里面有7个20,所以商7试一试。
生2:54里面有2个22,还多10,再和100相加是110,110里面有5个22,5+2=7,所以商是7。
师:他们说的对吗?
生:对。但是第二种方法比较麻烦。
师:下面我们来做两道题,看看你是不是真掌握了。
出示(408÷51368÷92)。
生:(生板演)。
师:出示例题2:园艺师要用120盆花布置广场,每个图案用18。
盆花,可以组成几个图案?
生:(生独立完成)。
生:120÷18=6(个)……12(盆)。
把18看成20,120里面有6个20,所以用6试商。
师:我们怎么能知道这道题做的对不对?
生:可以验算。
师:该如何验算呢?
教师引导得出验算方法:除数×商=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师:看书质疑。
生:(生看书)。
师:下面请同学们做书上的第1题.
生:(生独立完成)。
师:下面请同学们做书上的第2题。
生:(填在书上)。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学会了如何试商。
生2:知道了如何对除法进行验算。
生3:计算的时候要认真。
师:看来同学们学到了很多知识,收获真不少。希望同学们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教学反思: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而学生的想法中往往就包含了对算理的理解,如果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不够明确,我又通过追问的形式,作进一步的引导,如在学生解决了前两个问题后追问:“为什么要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
这样一来,就能加深加深对算理的理解。计算教学,只有算理理解了,学生才能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也才能运用计算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本节课因为学生已有《买文具》一课的基础,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的除法,所以在本节课中,我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探究,而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又特别关注学生的错例,并把这些错例展示出来,让学生来评议。
由于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都是有一定原因,学生在对错例的评议过程中,弄清了错误的原因,从而避免了课堂暴露的问题转移到课后。
3、在计算过程中,同学会考虑把除数换成是整十的数,但是没有同学想到把被除数也换成是整十、整百的数进行计算,而我也没有及时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确,这是本节课的一个失误。
对于这个失误,我在课后及时进行了补救。
参观花圃教学设计篇二十二
“跷跷板”是孩子们喜欢的游乐设施之一,不仅可玩性高,而且蕴含了丰富的科学原理。认识、制作跷跷板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为后续学习杠杆这种简单机械提供直接经验的储备。
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经历了制作滑梯的完整流程,对技术与工程领域建立的初步的认知,因此本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在设计、制作和评价三个方面的难度有所增加。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纸、塑料尺、牙签、纸杯、别针、透明胶带、剪刀。学生准备:无。
【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情景。
生:好!
师:大家都玩过跷跷板,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跷跷板?
(生介绍跷跷板的样子以及自己玩跷跷板的经历)。
师:看来同学们对跷跷板都十分了解,那么为了便于我们完成今天的任务,我们一起来认识跷跷板各部分的名称吧!
(师利用ppt带领学生认识跷跷板的结构)。
生:我明白了,跷跷板分成两大部分——底座和跷板,跷板的中心有轴,可以围绕底座旋转。
师:你真了不起,相信你以后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
[设计意图]。
导入活动包含两项内容,一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这里继续采取为丁丁和当当建造游乐场的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一个项目往往由几个子项目组成。二是引导学生认识跷跷板的结构,学生虽然有丰富的玩跷跷板的经验,但往往很少有人细致地观察了解跷跷板的结构组成,借助ppt让学生认识跷跷板的结构也是为接下来的设计和制作做准备。
2.提出任务。
生1:跷板要足够结实,不能断裂。
生2:跷板还要能够在底座上旋转才行。
生3:如果不能旋转的话,跷板就不能把丁丁和当当跷起来了!
生4:可是怎么才能让跷板绕底座旋转呢……。
生5:还有,底座要很稳固才行,否则不安全。
师:是啊!跷跷板不仅要跷板足够结实,这样才能承受丁丁和当当的重量,而且,跷板还要能够灵活地旋转。
[设计意图]。
“跷板足够结实”,“能够绕轴旋转”、“底座稳固”这三个结构性的问题组成了学生设计跷跷板的基本框架。在这样的大思路下,学生的后续设计、制作就会变得有章可循。
3.设计。
师:老师在材料区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各小组材料员将它们领回来,仔细观察这些材料,看看你都认识它们吗?向同伴介绍一下这些材料吧。
生1:纸板和塑料尺可以用来制作跷板。
生2:纸板好软,恐怕承受不了丁丁和当当的体重。
生3:纸杯可以用来制作底座,我在做滑梯的时候就用纸杯当底座,不过要倒扣了才稳固。
生4:牙签和别针是做什么呢?
师:想一想跷跷板是怎么和底座连接起来的呢?
生:我知道,牙签可以做轴,曲别针上有圆孔,可以支撑轴!
师:有了想法就可以开始你们的设计了。这次,老师请你们在不参考课本案例的情况下大胆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设计!
(生画跷跷板设计图)。
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方案,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是如何选材的,以及为什么这么设计?
生1:这是我的设计方案,我用纸板做跷板,因为我感觉纸板比较轻便,这样跷板不容易歪倒。
生2:我和他的不太一样,我没用纸板,我用塑料尺作为跷板,虽然重一些但感觉比较结实。
师:虽然你们选择的材料不一样,但都能说出选材的依据,表扬你们!
(生继续展示介绍自己的方案)。
生:我先把轴用透明胶带粘在翘板上,这样就制作好了带轴的跷板。再把两个曲别针用透明胶带站在底座上,最后把跷板上的轴两端各放进一个曲别针的圆孔里。
师:掌声送给你,你真是一个小小工程师!
[设计意图]。
本环节包含三个小活动,认识材料、选材和设计。其中设计活动难度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提升。一是,由原来的“临摹”设计变成自主设计。二是要引导学生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制作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也就是对设计的可行性进行自我评估。技术与工程强调在有限的资源和条件下完成任务,而小学生的设计容易天马行空,脱离实际,因此要在设计环节对学生加以引导。
4.制作。
师:现在,同学们都画好了自己的跷跷板的设计图,在开始动手制作之前,老师还有几点小提示:一是要注意安全,还记得我们一年级学习的传递剪刀的正确方法吗?剪刀用完后立刻放回工具区;二是同伴之间要互相帮助,因为你自己可能无法完成今天的`任务哦;三是要保持安静,轻声交流。
(生动手制作)。
[设计意图]。
本课的制作难度较上节课有所提升,尤其是剪切透明胶带和将两个别针对称地固定在杯子上时都可能需要同伴的帮助,因此特别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
5.评价。
师:又到了展示和评价我们的作品的时候了,不过这次我们除了评价自己的作品之外,还要对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就像工程师也需要别人提供意见一样,这样我们才可以做的更好!
生:老师,我发现我的跷板有点问题,我用纸板做跷板,结果把丁丁和当当放上去后把纸板压折了,看来纸板太软了。
生1:我建议他将纸板换成塑料尺,塑料尺更坚固一些。
生2:我觉得如果换成木板会更坚固一些,而且还轻便呢!
生:谢谢你们的建议,我知道怎么改进了!
师:同学们在对别人的作品进行评价时可以这样说,“我觉得你的作品在……还存在不足,建议你……”。
(生继续进行互相评价活动)。
师:同学们不仅能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还能为同伴的作品提供改进意见,更了不起的是大家都能虚心接受别人的宝贵建议,相信你们的作品经过改进后会更加完美!
[设计意图]。
相较于第一课的自评而言,本课在评价能力方面的要求更进一步,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相互评价。如何有效地引导二年级学生开展相互评价呢?我给学生提供了互评的语言表达模板,希望通过这样的训练,让评价者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被评价者更容易听明白别人的意见。
【教学反思】。
本课我充分考虑到学生上节课的学习基础,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在设计方面,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二是在设计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要考虑到后续制作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三是在评价的时候,采取简单有效的办法让学生学会开展相互评价。
【总结点评】。
动手制作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设计环节主要是动脑,制作环节主要是动手,把自己的创意转化为物品,动手与动脑是相结合的。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原先的计划可能有不合理的地方需要重新考虑,在制作的时候也会遇到一些具体的技术难题需要动脑解决,因此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活动可以把动手和动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尽量考虑设计制作的可行性,这是工程思维的显著体现。学生在制作跷跷板过程中的最大收益就是体会到了设计不是天马行空,要基于现实条件下进行。此外,他们在相互合作、相互评价中感受到的团队精神和集体力量也是难能可贵的经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986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