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与凝固教案(通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8 04:10:19
熔化与凝固教案(通用16篇)
时间:2023-12-08 04:10:19     小编:GZ才子

教案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和安排的书面计划。它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和参考依据,具有操作性和指导性。教案的编写需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因素,合理安排教学过程,确保教学的高效性和有效性。教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师的备课水平和教学质量。在编写教案时,要注意将知识点和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组合和安排。范文中的教案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熔化与凝固教案篇一

1、晶体熔化的条件是。

________,这是个_______热过程。

跟它的________相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_______的,所以非晶体没有一定的________。

5、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锡的熔点是______,凝固点是_____。

(2)在bc段,锡处于____________状态;在de段,锡处于________状态。

(3)锡的熔化用了_____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

(4)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___________状态。

6、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a.温度保持不变,放出热量b.温度保持不变,吸收热量。

c.温度上升,吸收热量d.温度下降,放出热量。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物质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

d.0℃的冰比0℃的水冷一些。

8、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晶体的是:()。

a.冰和水b。铜和固态水银。

c.玻璃和石蜡d。海波和萘。

9、图中表示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其中表示晶体凝固的是:

10、海波是一种晶体,熔点是48℃,温度是48℃的海波,它的状态:()。

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态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1、用铁锅能熔化锡,而不能用锡锅熔化铁,这是因为:()。

a.铁的密度比锡小b。铁比锡硬。

c.铁传热比锡快d。铁的熔点比锡高。

12、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8.3℃,科考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几种物质的熔点:酒精—117℃水银—39℃煤油—30℃冰0℃)。

a.体温计b。煤油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d。水银温度计。

13、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底下,冰开始熔化,当水面还有冰浮着时,则:()。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冰、水的温度都升高d.冰、水的温度都不变。

14、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用。

部慢慢的加热,当烧杯中冰块有大半熔化时,则试管中的冰:

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

c.一点都不熔化d。无法确定酒精灯对烧杯底()。

15、上课时,有一组同学在用萘做实验,研究萘的熔化过程,他们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请你作出萘的熔化图象。

(3)萘熔化用了_______min。

熔化与凝固教案篇二

一、复习测评:

成的,把_______________规定为0℃,把___________规定为100℃。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_________合适的温度计。

的示数________后方可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__________,视线必须与温度计的___________相平。

温是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为()。

a、38℃;b、37℃c、36℃d、35℃。

二、新课探究。

(一)引入课题:常见的物质有以互相转化,例如,,。

3、汽化:。4、液化:

5、升华:。6、凝华:

(二)新课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

3、设计试验和进行实验:

(1)参照课本图4.2-1,需要器材有:

(2)酒精灯的使用:严禁;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盖灭,不。

能,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子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

(3)进行实验并数据记录:

(4)评估:利用数据作出图像。

(5)说明凝固的过程,并在坐标中作出海波、蜡的凝固图像。(6)归纳总结:。

1固体分为和。

2晶体:。

3非晶体:。

4熔点:;凝固点:,同一晶体的。

熔点凝固点(相等或不相等)。非晶体没熔点和凝固点,

5不同晶体的熔点,冰的熔点是,课本84页小资料中熔点最高的物质是,熔点最低的物质是。

6熔化时热(填吸或放)。

三、练习与提高。

1、晶体熔化的条件是。

________,这是个_______热过程。

跟它的________相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_______的,所以非晶体没有一定的________。

5、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锡的熔点是______,凝固点是_____。

(2)在bc段,锡处于____________状态;在de段,锡处于________状态。

(3)锡的熔化用了_____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

(4)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___________状态。

6、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a.温度保持不变,放出热量b.温度保持不变,吸收热量。

c.温度上升,吸收热量d.温度下降,放出热量。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

d.0℃的冰比0℃的水冷一些。

8、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晶体的是:()。

a.冰和水b。铜和固态水银。

c.玻璃和石蜡d。海波和萘。

熔化与凝固教案篇三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象、利用图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4、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5、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

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对比讨论、探究式、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

熔化与凝固教案篇四

【重点、难点分析】晶体的实验,在熔点(或凝固点)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现象不容易做到。要得出正确结论,对实验要求较高,希望按照下面的要去做。对于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学生知道从熔化过程表现出的特点区分就可以了。

方法1:承上启下引入。

方法2:生活事例引入。

由于萘对人体有危害,课本已将晶体熔化的实验换用海波。海波在照相器材商店、化工店都容易买到。假如买不到海波而手边又有萘,则务必只由教师来演示,不要让学生接触萘,而教师也要注意实验室通风好些,尽量少吸入萘蒸气。

本节课的实验比较难做,根据学校条件不同可以提供两种方案供参考。

如果学校实验仪器较多,可在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事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2~3人为一组)。把仪器按教材50页图4-7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组装好。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的规律相同吗?

猜想和假设:熔化过程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研究蜡和海波(硫代硫酸钠)的熔化过程。

参照如图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

注意:实验时,严禁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当;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冒盖灭(不能用嘴吹);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用湿布铺盖。

教师要讲解实验的做法和注意事项。除了要将实验目的、如何分组、如何分工、观察什么、记录什么、如何画图像等之外,由于学生没有用过酒精灯,还要特别注意向学生讲清如何点燃、熄灭酒精灯,万一酒精洒在桌上并燃烧起来,如何扑灭。教师要准备几块湿布备用。

熔化与凝固教案篇五

4.会查熔点表.。

5.通过晶体熔化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1.引入新课:

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本节教材开头提出的:“黑龙江省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这个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联系了上节讲过的温度计,又可用来导入新课,而且具有实际意义。

方法2:从生活事例引入。热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由此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

学习新课的`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采用两种方法:

方法1:启发讲解式。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提出问题、边讲解。在讲台上,组织部分学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实验,组织另一部分学生做“松香(或蜂蜡)的熔化”实验。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方法2:科学探究式。在教师的组织下,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试验,写出实验报告。得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难点分析】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在熔点(或凝固点)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现象不容易做到。要得出正确结论,对实验要求较高,希望按照下面的要去做。对于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学生知道从熔化过程表现出的特点区分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方法1:承上启下引入。

方法2:生活事例引入。

2.学习新课。

由于萘对人体有危害,课本已将晶体熔化的实验换用海波。海波在照相器材商店、化工店都容易买到。假如买不到海波而手边又有萘,则务必只由教师来演示,不要让学生接触萘,而教师也要注意实验室通风好些,尽量少吸入萘蒸气。

本节课的实验比较难做,根据学校条件不同可以提供两种方案供参考。

方案一:

如果学校实验仪器较多,可在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事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2~3人为一组)。把仪器按教材50页图4-7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组装好。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的规律相同吗?

猜想和假设:熔化过程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研究蜡和海波(硫代硫酸钠)的熔化过程。

参照如图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

注意:实验时,严禁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当;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冒盖灭(不能用嘴吹);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用湿布铺盖。

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个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分析和论证:在图2和图3的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温度的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你自己写上。根据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

说明:图像可以用来表示一个物理量(如温度)随另一个物理量(如时间)变化的情况,很只管。所以各门科学都常用它。

写出实验报告。

说明:这个方案适合基础较好的学校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熔化与凝固教案篇六

1.下列事实能够说明相关物体是晶体的是()。

a.铁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

b.冰加热到0℃时才熔化。

c.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会变小。

d.铜可以锻造成各种规律的几何形状。

思路解析:晶体和非晶体最主要的特征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则没有。对于a,非晶体熔化时也要吸收热量,故a错。对于b,说明冰必须在一个特定温度下熔化,故b对。对于c,升华时,物质都会变小,故c错。对于d,熔化后,晶体和非晶体都可以重新塑造形状,故d错。

答案:b。

2.下列物质中全都是晶体的是()。

a.铁、食盐、松香b.萘、冰、石英。

c.金、海波、石蜡d.冰、石英、玻璃。

思路解析:松香、石蜡、玻璃是非晶体。

答案:b。

3.钢在熔化成钢水的过程中()。

a.吸热,温度升高b.吸热,温度不变。

c.放热,温度降低d.放热,温度不变。

思路解析:钢是金属晶体,熔化时虽吸热但温度不变。

答案:b。

4.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烧开水时壶嘴冒的“白气”

b.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头变模糊。

c.清晨,草木上挂着露珠。

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

思路解析:壶嘴冒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洗澡时,浴室内的镜子变模糊是由于热的水蒸气遇冷的镜面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面上;露珠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b、c都是液化现象。滴水成冰是水遇冷凝固成冰,属于凝固现象,故d错。

答案:abc。

5.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思路解析:云、雨、雪……它们都是水,它们是水的三种状态的不同存在形式,其中云是气态,雨是液态,雪是固态。

答案:水。

熔化与凝固教案篇七

这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时,由陈文娟老师讲授。熔化与凝固是物态变化中最常见的两类。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有:熔化与凝固的概念;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探究实验,晶体的熔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等。重点是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分组探究实验,难点在于通过探究实验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规律。

课堂上,老师对熔化与凝固的概念简单带过,因为在本章的第一课时学生对所有物态变化已有所认识,在概念上本课不做过多的纠缠,主要通过举例加以说明,这一点是做得很好的。探究实验中,晶体选用了海波,非晶体选用了蜡烛。安排全班一半同学探究海波的.熔化规律,另一半同学探究蜡烛的熔化规律。实验时学生分工合作,一人搅拌,一人记时,一人读数,一人记录数据,学生相互配合相当默契,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两类不同性质的固体的熔化规律。学生的实验过程与老师的预期非常吻合。有的小组由于晶体熔化时间太短,得不到晶体熔化时在画图象上所表现出来的平台,这会影响他们得到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这个结论,老师通过投影部分做得好的小组的图象得到了加强。

本课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实验前老师烧温水时水的温度要把握好,给学生的烧杯加的水量也要愉到好处。温度过低或加的水量过多,则教学时间不够,温度过高或加的水量过少,则得不到比较理想的实验数据。

熔化与凝固教案篇八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言:

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

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

二、新课:

熔化与凝固教案篇九

第一课时:讲解熔化、凝固的概念,探究固体熔化的特征:温度变化情况,吸放热情况,物质状态变化情况。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交流和评估的探究过程。教师分析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如水浴法加热的目的-缓慢均匀加热,酒精灯的使用-灯帽盖灭,外焰加热等。最后学生分析数据得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特点,得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特点。第一课时完(时间基本上够)。

第二课时讲解凝固特点,熔化和凝固图线及特点。尤其是晶体熔化过程的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讲解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和晶体物质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指导学生看常见的物质的熔点(冰的0℃)。

熔化与凝固教案篇十

本节课,课标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热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来探究物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并知道物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进一步能运用相关的知识来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相结合的应用能力。学习本节内容所运用到的思想方法,将贯穿整个物态变化的学习过程。

本节课以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为起点,以物理知识为载体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和物理知识的认识。教师在学生的整理过程中,通过举例、设问、讲解、点拨等多种方法,适时引导,教师以引导者,共同学习参与者的身份来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互相合作、科学家探究的学习氛围,提供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掌握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是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实验,六人一组。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两支、海波、蜡、水、火柴、坐标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熔化与凝固教案篇十一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的说课题目是:《熔化和凝固》,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2教材的特点。

(1)注重学生活动,突出实验探究.。

(2)重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观察固体的熔化现象.。

理由:对于熔化和凝固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对于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以及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即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却不清楚,加之这一部分知识也是以后分析温度、热量、内能关系的重要基础,因此,将此内容确定为本节的重点[2]。

难点:

(1)晶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2)描绘晶体与非晶体熔化图像.。

理由: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导学稿.。

5.1学情。

(1)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强,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原理有了解的兴趣.。

(2)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过温度的概念,并掌握温度计的使用.。

5.2教法。

(1)实验探究法。

(2)讨论法。

5.3学法。

6.1创设情境设疑启发探究欲望。

6.2展开探究活动深入研究实践。

6.2.1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探究的目的,做到有的放矢.。

6.2.2猜想与假设。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敢于猜想,敢于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

6.2.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设计意图:针对问题寻找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2.4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设计意图:体验科学探究乐趣,进行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培养合作意识.。

6.2.5分析与论证。

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如何变化的呢?吸热还是放热?

设计意图:体验分享与合作,学习通过实验数据寻找普遍规律的方法.。

6.2.6评估。

设计意图: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发展批判性思维.。

6.2.7交流与合作。

同学间进行交流.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

6.3巩固新知迁移知识。

6.4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6.5习题设置。

为了让学生更为全面地理解熔化和凝固知识,设计习题(略).。

熔化与凝固教案篇十二

2.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

3.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4.会查熔点表.

5.通过晶体熔化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1.引入新课:

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本节教材开头提出的:黑龙江省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这个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联系了上节讲过的温度计,又可用来导入新课,而且具有实际意义。

方法2:从生活事例引入。热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由此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

学习新课的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采用两种方法:

方法1:启发讲解式。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提出问题、边讲解。在讲台上,组织部分学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实验,组织另一部分学生做松香(或蜂蜡)的熔化实验。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方法2:科学探究式。在教师的组织下,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试验,写出实验报告。得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教学设计方案。

熔化与凝固教案篇十三

本节是典型的探究类问题。在教材的构思上突破传统,大胆地引用了图像法进行数据分析,比较直观清晰地显示了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规律。对学生而言,虽有一定难度,但不失为一次很有实际意义的尝试。在设计过程中,利用“问题”作为线索,把需解决的知识点、实验方案、实验数据的收集、数据分析处理、对晶体熔点的理解等,利用“问题”的形式逐一突破。

探究课题的确定:从实验引入课题,提出问题讨论后,是学生明白自己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本环节的问题不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是考虑到学生刚刚接触探究实验,第一次以体验探究过程为主。

实验方案:这是第一次进行正规的热学实验,需要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等加热装置,而且用的是水浴法加热,学生不易完整地设计出来,对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操作技巧也没有感性认识,所以在处理这一环节时,主要是老师在指导,而学生没有自主设计的过程。准备实验固体物质时,我做了多次实验,如奈、冰、海波、蜡。发现用奈时,温度比较高,学生操作会有危险,不好操作。若选冰,有不需加热的好处,但是要是冰不够碎,搅拌不均匀,会出现实验与理论不相符,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而且,温度能很快地升到0℃,不易测量出固体升温的过程。对比后,最后选定海波和蜡分别代表晶体和非晶体进行实验。

数据分析:在正确操作、取得比较合理的.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画好熔化曲线,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规律。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里采用问题呈现法,数据和图像相结合,并让学生回忆实验过程,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和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由此推想这两类物质在凝固过程中的规律。

对熔点的理解:采用事例分析法,直接在客观事实中体会晶体熔点的意义。

本课不足之处:

1.实验耗时长,极大程度上占用了课堂时间,导致第一课时不能完成教学任务,需留到第二课时来处理。

2.实验时,很难把握,得出的数据会有误差。用图像法处理数据时,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幸好有两组学生的数据超乎想象的好,一组是海波,一组是蜡,请他们上讲台来将数据描图在我已经准备好的大坐标纸上,效果很好。

为了能使本课得到更好的优化,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地探索,找到一种即方便又能得到较好数据的实验方法,来满足教学需要。

熔化与凝固教案篇十四

成功:

本节课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实验的规律,让学生亲自体验和建构知识,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学会了用作图像来研究物理学规律的方法。

不足:

实验过程过于仓促,有的学生还没有完成实验,而老师也没有充分去了解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学生的数据是否合理?学生有没有对海波进行搅拌?学生的读数方法有无错误?学生做图像时出现些什么错误?等等。这些问题都没有时间给学生充分交流讨论。

努力方向:

在学生探究实验课上,老师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完成实验,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缩短实验的时间,生硬地把结论告诉学生。学生做实验过程中的错误在所难免,教师要会发现这种错误,充分利用这种错误资源,让学生学会评估自己的实验过程是否科学,学会与别的实验小组交流。

熔化与凝固教案篇十五

《熔化和凝固》这一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做好xx和石蜡的熔化实验,让学生总结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通过学生从实验中得到的熔化曲线,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固体熔化时的特点,进而引出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把凝固作为熔化的逆过程来展开教学的。

实验方面在课前我也是做了大量的准备的。xx的熔化实验很难做到有一段温度不变的过程,所以我将实验室里的块状xx研磨成粉末状,还要求实验过程中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在上课前我还把学生(四个学生为一组)进行了详细的分工,而且也有要求一个学生观察状态变化的。

这节课我觉得自己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好好的利用学生的实验成果,实验数据来展开教学。没有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科学知识的乐趣。上完课自己想想也觉得怎么会这么做的呢?其实我自己的教案设计是想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实验数据来做曲线的。可是又在上预设了一组数据,以防xx组的学生做不出有一段温度不变的过程。(结果学生做出来了)现在想想就算学生做不出来又何妨,照样让学生画曲线啊。在跟正确的实验曲线进行对比,让学生产生思想上的碰撞,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主动地进行思考。还有一点我上课过程中有些问题设计还不够有效性,这块也是我自己以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熔化与凝固教案篇十六

熔化与凝固是物态变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涉及到很多重要的知识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对熔化与凝固这个主题有了一些心得体会,我将在下面的文章中,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体会。

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例子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特征。例如:在冬天,我们可以观察到湖面上的水会被冻结,变成了冰。同时,当夏季来临,这些冰又会被融化。通过这些例子,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温度是影响物态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分子运动和物质的三态。

物态变化的基础是物质分子的运动规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和图表的形式来让学生理解物质分子的热运动规律,并且学习物质的三态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多媒体工具来展示分子的运动状态和物态变化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三、通过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实验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一些生动的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例如,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材料,如蜡烛、冰块、石膏等,来展现熔化和凝固的过程,让学生进行观摩和操作,从而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尝试去发现物质熔化与凝固的原因和影响因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物质的变化规律。例如:当冰块融化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变化后的水量来计算融化的冰的重量,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变关系。

五、让学生通过应用综合所学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际问题或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应用综合所学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例如:让学生解决冰在海水中融化对海水温度的影响等问题,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让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拓展知识视野。

总之,在熔化与凝固的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生动的实验、感性认知、综合分析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去理解这些知识。只有掌握了熔化与凝固这个知识点,学生才能够更好的理解物质的变化规律,同时也更好的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变化和现象。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01078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