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可以培养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写读后感时,可以借助一些具体的例子或者引用书中的语句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下面是一些读者们写的读后感,他们从个人的观察和体验出发,呈现了不同的阅读感受。
读干法一书读后感篇一
读了《干法》,整本书都是围绕“干”字而展开,我理解的“干”就是一种踏实的行动,它是成功的基石,没有捷径可以走,必须老老实实的做,一步一个脚印,容不得半点马虎。但是要干成一件经天纬地的大事业,光有莽撞“干劲”是不行的,因为不理解“干”的意义,就会在遭遇困难和挫折下,慢慢懈怠,产生消极,不断的降低当初的奋斗目标,最后甚至把初衷抛之脑后,导致半途而废,然后还会产生自我安慰:“差不多就行了!到点就下班了!”那么如何“干”才能通往成功?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的种种绊脚石,稻盛先生是怎么克服和做到的呢?他总是善于思考,最后总结成各种方“法”,这个“法”让枯燥的“干”一下变的有灵气了,“法”就是“干”的灵魂,赋予它的生命。而这个“法”我把它理解为一种积极向上的思考方式,它是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跟世界观,它是以充满大爱、奉献、无私为出发点。
今天的我们就像昨天的,还是一个普通人的稻盛先生,我们也会抱怨环境,抱怨工作,也会感到苦恼。那么读完《干法》后,我们首要思考的是“为什么要工作”,我一直以来都认为工作是为了衣、食、住、行,然而工作还有更深层的意义,那就是提升自己的心志。从今天起,我们要学稻盛老先生了,先埋头工作,把工作做到极度。
我们如何把工作做到极度呢?换言之就是如何投入工作呢?我都是抱着一颗埋怨的心,脑子想着工作都是枯燥的,乏味而无趣,难怪工作上难有进展。稻盛先生告诉我们,要想工作有所起色,你必须从喜欢你自己的工作开始,我现在也改变了心态,要爱上自己的工作。
稻盛先生说:“光爱上工作还是不够的,必须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现在我们明白了,光有热情还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实际的行动,而且这个努力的行动程度是要异于常人的付出。要有壮士断臂的决心,卧薪尝胆的毅力。
《干法》对我们都非常适用,因为它不浮夸,对功成名就,它并不是遥不可及。它是有法可寻的,那就是抓紧今天这一天开始干起,它从不虚度光阴,只有不断的积累无数个今天,哲学上说的:“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那么它最终将会赢来辉煌的明天。
每到夜深,我偶尔会深思,为什么我们工作五年、十年还是老样子,《干法》给了我们答案,那是因为不知道怎样才能出色的工作,原来“完美”是出色的“代言人”,追求“完美主义”,才能让今天的工作比昨天更好,更完美!
《干法》的精髓是“创造性”地工作,每天都要钻研创新,如果思想固守,按照经验办事,确实很难有出色的成就。所以工作要带着创新思维,持续不断地对工作进行改善与改良,要有稻盛先生另辟蹊径的勇气,才能取得比别人更辉煌的事业。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稻盛先生用他一生去验证这个人生方程式,从而取得了硕果累累。只要我们有一颗不甘于平凡的心,那么请现在撸起袖管用这个方程式践行我们的人生吧!
读干法一书读后感篇二
读完《干法》后,我受益良多。不得不惊叹佩服日本人的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品质。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在二战后受到重创的日本,能在短短十几二十年恢复经济,乃至发展成为发达的科技和经济强国。
从稻盛和夫这个人,再到这个行业,再俯瞰整个日本,正是因为这种专业,创新,追求完美的大的竞争氛围下,人家的企业才逾越成为世界上顶尖企业,人家的国家才成为富裕发达的强国。
当代我们这些年轻人真的很缺少工作的热情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至少,我身边的朋友很少有。他们对于工作,仅仅停留在为了解决温饱而工作,为了工作而工作。
曾几何时,我也在不断的问自己,到底工作是为了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为了什么看了《干法》后,我似乎从中找到了些许想要的答案。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更好的生活也需要努力的工作才能实现,这是我所追求的答案。工作就是生活,而生活就是工作,如果对工作没有什么热情,相反对生活也不会有任何激情,对生活的态度没有积极,同样工作也不会好到哪去。工作给我们的感觉时常是枯燥的无聊的,时常让人感觉到压抑烦躁,这是大多数的人的体会。
恰恰无聊是最让人堕落的根源,这是我的老师对我说的一句话,无聊是因为你对事物失去了热情,失去了兴趣,而无聊也会导致没有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最终导致一个人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前途,一生默默无为,平凡的结束自己的一生,要严肃对待这个问题,警惕这个问题。像和盛稻夫一样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找的并不是一个好的工作,跟他一起参加工作的差不多都走了,因为年轻,想法很多,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当中,是选择离开那家企业,重新寻找更好的工作,还是继续忍受寂寞,无聊,枯燥的工作,埋头苦干,积极进取呢其实我们没个人都处在一个又一个的十字路口当中,不想抉择又不得不去面对,怎样才是对,怎样才是错,没有人去教你怎样做,毕竟你的人生是自己的事,别人也帮不上。
这时,当自己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时就要认真思考了,三思而后行,做出的决定就一定要贯彻始终,不要回头,相信自己。很多时候就是错了,也不要后悔,有些人后悔当初要是那样就好了,要是不选这样或许会更好,这些都是事后无用的后悔,人生难免会有错,只要不重复犯错,就对了。曾经看过一本书,书上说现代年轻人很浮躁,城市也很浮躁,归根到底是心浮躁,要想做好一件事就必须冷静,戒焦戒燥,学会沉淀。
前几年我一直很浮躁,很迷茫,生活的很消极,年轻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想法,现在的我开始慢慢找到些方向,开始朝着自己的目标在迈进,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缺少目标和梦想。把目标设置的太大,不容易实现,我就把目标变的小些,时间短些,待实现了一个再接着一个。我过的很充实,不再那么浮躁和迷茫了。
读干法一书读后感篇三
自从有了手机互联网,很久没有好好的读一本书了,今天读了稻盛先生的《干法》,不由掩卷深思。
稻盛先生说:“要想度过一个充实的人生,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是喜欢上自己的工作”。
人为什么要工作?通常认为工作就是挣钱,就是养家糊口。按部就班,日复一日。如此心理的工作,只会让人变成机器,失去自我。《干法》告诉我们:快乐工作,做更好的自己,找到自己的价值,迷恋自己的岗位,和工作融为一体,学会感动、感恩,发挥火一般的精神,燃烧我们的激情,无怨无悔,一以贯之。工作没有贵贱,不分年龄,再平常的人也有值得让人称颂的闪光点。我想起了公司组织学习李强老师课程时讲到的一个词“利用”,在我的认知里,利用是贬义词,但李老师的课颠覆了我的认知。能被人利用是幸运的,说明你还有被人认可的价值,没有被人当做一个废物。这种价值体现在哪里?就体现在对工作的认知和态度上。所以我希望我们都能被“利用”,无限次的被“利用”。
工作中有神助攻吗?有。一生中会遇见很多神。公司领导:给我们指引方向,提供优秀的平台,丰厚的物资文化报酬。同事和老师:指导我们技术,传授我们经验,改正我们的错误。还有一种神,就是我们自己。
我15年8月加入秋实集团,在行政后勤保洁工作,同年10月调入仓库。刚开始去仓库时我很忐忑,怕干不好,不能胜任。后来一想不试一下怎么知道行不行,别人能做这么好,我也能。我的老师田学燕尽心尽力的指导我,从出入库流程到月末盘点,到输帐到发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曾说过的一句话:吃亏吃出来的经验。刚开始时我对这句话很不以为然,每天出库入库,能有多大点事呢?但当我独立工作,吃过亏以后,才真正了解了这句话,看似简单的工作也有它的复杂性,不允许有一丝毫的马虎。仓库这么多种料,一时疏忽就会耽误生产,哪怕是搁置在墙角蒙尘的废料,哪怕是一颗螺丝钉,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不容忽视。
我迫切的需要工作经验,但不想要这种吃亏吃出来的经验,一直有人说,吃亏是交学费,但这学费很昂贵,让人负担不起。每个人都不敢说自己能做到零失误,所以我只好用从领导同事处学来的经验,吃亏吃出来的经验,工作中自己摸索的经验来武装自己,尽力将失误降到最低。从一个什么都不懂得保管员,到现在仓库主任,我收获了心酸和泪水,也收获了快乐和荣誉,更收获了成长和进步。我相信如果我能做到稻盛先生那样倾听产品的哭泣,抱着产品睡觉,一定还会收获更多!
让我们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工作中找到更多的幸福,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快乐!
读干法一书读后感篇四
在日本经济界,稻盛和夫称得上是一位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本土派传奇人物,也是日本战后经济奇迹的缔造者和重要的见证者之一。他1932年出生于日本偏远的鹿儿岛县。技术员出身的他,最终成就了两家名列全球500强的大企业----京瓷集团和日本的第二大电信公司“kddi”。
与其他一些名人出书不同的是,一是因为其作者稻盛和夫的个人成就,二是他并没有想象般像教科书似的讲大道理,而是运用一些显而易见的,朴素的.观点和具体的实践方法,结合自己几十年事业经历所获得的工作经验,与人们探讨工作真正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成绩。我们能够从字里行间感觉到作者是发自真心的来分享他和自己公司成功的经验,不是东拼西凑,将不同人的成功的经验汇总到一块。
仔细想来我好像没有认真的思考过为什么要工作,只是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按部就班的进行着。有的人说“为了钱工作”,对此我不敢苟同,因为看到了太多因钱产生的悲剧,当然“没有钱”也有很悲剧,但无论如何以钱为最终目的任何行为终究是悲剧一场,难道我们工作就为了悲剧,这显然是不正确的;有的人说“为了美好生活而工作”,这个观点被很多人认同,认为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过上美好的生活,什么是美好的生活?很难界定,但是大概的意思就是富足而安逸的生活。看完《干法》一书,给了我一个简单的答案――因为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多朴素的观点啊,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辞辛苦地工作,不只是为了满足物质上的需要,更是为了磨砺个人心志,完善自己的内心,进而提升个人境界。
稻盛先生说,要想度过一个充实的人生,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能够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这种机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自己已有的工作。喜欢自己的工作,就能忍受任何艰苦;只要不懈努力,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卡耐基曾经说过说:“除非喜欢自己所做的工作,否则永远无法成功。”在我们周围,听到的多是报怨和无奈,谈得最少的是工作的开心和乐趣。其实不管自己处在何种境遇,都要抱着积极的心态朝前看,任何时候都要拼命工作,持续努力,这才是最重要的。并且对每天做过的事情,老老实实地进行反省,就可以避免工作上的失败,并能够不断地完善自我。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懂得感恩,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这个岗位,就必须认认真真地接受它的全部,包括它好的和不好的,持有随时感恩心态非常重要。
当然对于书中的部分章节,我并不完全认同。比如稻盛和夫先生断然拒绝“积极的妥协”的做法在受西方文化影响比较深的现代日本或许可行,但在讲究中庸之道的中国未必就行得通。事实证明处世圆滑的人在中国还是比较吃打开,长辈、领导、书籍等都有意无意的在灌输这样的思想。不必责怪任何人,大环境如此,毕竟大家不是“圣人”,要做到像稻盛和夫那样在现今的中国不仅太难了,更会让自己无生存之地。
曾经在一次电视节目中看到过对稻盛和夫的采访,得知他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出身贫寒,在家里七个孩子中排行老二,全家靠卖盐、卖肥皂、替人加工纸袋度日。稻盛和夫的前半生挫折连连,幼时患肺结核,险些丧命,青少年时期,中学、大学、就职考试一路落第,但是他没有在那种不得志的情况下没有自暴自弃、走上邪路,而是拼命努力。他内心一直认为,只要去努力,幸运之神总会朝他微笑的。人生就是这样,个人也好,国家也好,社会也好,总会遇到困境。要把这种困境当作是上天赐予的困难和磨练,去直面考验,不懈努力。从少年时代到大学毕业期间经历了许多磨难,但是上天是公平的,由于此后他拼命努力,上天也对他的努力作了回报。看完了访谈节目,再度去细细品味《干法》这本书,对书中所讲的内容就会体会更加深刻。
稻盛和夫,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确实很多。《干法》,这确实是本如推荐者所说的是一本“不合时宜的书”、“切中时弊的书”和“泄露天机的书”。
读干法一书读后感篇五
稻盛和夫先生认为工作是人生最尊敬、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工作,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一道选择题,可以选择脚踏实地、忘我奉献,也可以选择投机取巧、消极怠工,更可以选择好逸恶劳、不劳而获。当面对这道选择题时,我们必须明白,这不仅仅只是决定了你对工作的态度,更决定了你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的态度。我们每个人处在这个社会中,具有不同的角色,同时也承担了不同的责任。
整本书从为什么要工作、如何投入工作、以高目标为动力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持续就是力量:抓紧今天这一天几个章节去阐述的。如何才能让工作做出成绩?在稻盛和夫看来,首先就是运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去喜欢我们的工作,热爱我们的工作,痴迷我们的工作,把工作当成我们的爱人一样去呵护。正如我们不能轻易地抛弃我们的爱人一样,我们也不能轻易对我们现有的工作说不,所以我们就能长期坚持工作。做到像上述那样,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在遇到一些我们不能控制的外力影响时,我们很难用我们自身的力量去完成。在我看来,任何时候都要努力工作,持续努力,不愧对教师的神圣职责,这才是最重要的。并且对每天做过的事情,老老实实地进行反省,就可以避免工作上的失败,并能够不断地完善自我。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感谢,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这个岗位,就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它的全部,包括好的和不好的,持有随时感谢心态非常重要。
人为什么要工作?许多人把努力工作、拼命劳动看得毫无意义,他们甚至对积极工作的人报以冷笑和鄙视。这本书中稻盛和夫想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理解工作的意义,全身心投入工作,你就能度过幸福的人生。工作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要将工作当做一种提升自己心志、造自己人格的修行。不要畏惧工作,不要因为自己眼前的工作不如意而丧失信心,要将自己的工作当做是自己不得不完成的人生任务,要用一种将自己逼入绝境的方法来工作,即极度认真的工作。
稻盛和夫告诉我们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即使是平凡简单的工作,只要不断钻研和创新,也会带来飞跃性的进步,在每天的工作中时刻思考这样做是否可行,作为教师,除了把每节课认真备好,每节课后最重要的是认真总结这节课的成败得失,记录在案,向同事们请教或探讨怎样解决,持续不断一定能对工作进行改善和改良,最终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成效。
通过《干法》的研读,让我明白在工作中困难时无处不在的,看你如何去面对困难;在工作中机会也是无处不在的,看你是否发现机会,抓住机会;在工作中成绩和失败也是无处不在的,看你如何处理成功的骄傲心态和失败时的心灰意冷。做好任何一件事都不容易,竭尽所能,才不会后悔!
读干法一书读后感篇六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可以陶冶人的心情,启迪人的心灵。我喜欢看书,小时候家里条件有限,不能买更多的书,随着时光的流失,自己为人妻、为人母,可以随意买书了,却发现自己在读书方面有了新的偏好,不再沉迷于长篇大作的文学历史书籍,而是侧重于短小精悍的实用的励志典故教育子女,或者看一些有关家庭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的生活常识的书籍。或许是人近中年,或许为生活琐事所累,特别是近几年发现自己心情浮躁,开始缺失了青春年少干事创业的精进之心,读的书越来越少了。而今,当公司领导为大家赠书时,我就想:是谁写的什么书的内容竟有如此冲击和震撼力。当我的视线进入日本稻盛和夫《干法》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被重重地撼动了。
日本人在我们国人的眼里向来是有着抵制的情绪的,因为他们曾侵略过我们的国家,但是二次大战后的日本能从战争得废墟中迅速的崛起,继而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二大国,不得不令世人瞩目,在《干法》的这本书里,日本作者并没有长篇大论的跟人们讲道理,而是像一位老人款款而谈了一些显而易见的朴素观点和具体的实践方法,他结合自己70余年的切身经历所获得的工作经验,与读者们探讨了工作真正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成绩,为我们身在职场的读者点燃了指路明灯。
我们为什么要工作?这个问题在我们凡人看来,工作就是为了吃饭生活,而在稻盛和夫看来,工作是来锻炼人性、磨砺心志的,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工作更是完善自己的内心,进而提升个人境界的。工作中我们常常对如何建功立业,如何才能让工作做出成绩很迷茫,有时失去工作的方向。在稻盛和夫看来,首先就是要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去喜欢我们的工作,热爱我们的工作,痴迷我们的工作,把工作当成我们的爱人一样去呵护。即使做不到很快就热爱工作,但至少“厌恶工作”这种负面情绪必须从心中排除,并用发自内心格斗的气魄,以积极的态度认真面对自己的工作。这是他不可动摇的“信念”,也是他被实践所证明了的正确的“工作哲学”。我想也许就这样一本全球最畅销书的魅力所在吧。
一本好的书就是能启迪自己的心灵。稻盛和夫作为一位先行者、实践者,他以他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做事、做工作的真谛。专心致志于一行一业,不腻烦、不焦燥,埋头苦干,你的人生就会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实。我想这和我们公司“真诚做人,用心做事,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信念是相一致的。
在日常实际工作中,有时我们会把工作”、“拼命劳动”看得毫无意义,大家甚至对积极工作的人报以冷笑和鄙视,这是我们生活中常有的事,他就在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就是我们自己。
如何爱上工作,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是我们在职场上工作的员工长期以来苦苦思索的问题,而《干法》却给我们道破天机。工作中成功,固然能让人心情愉悦,感到快乐。可是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苦恼,面对挫折、经历失败的时候,在孤立无援、无可奈何的时候,在千篇一律、疲惫乏味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不能保持那份激-情和活力,不能够一如既往的勤奋积极,不能够在工作中找到快乐。
而稻盛和夫告诉我们,当工作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能放弃;当工作进展顺利时,就要直率地表达出工作中体验到的快乐;当工作成果受到别人的褒奖时,就要诚挚地表示感谢。继而将这种快乐和感动当做精神食粮,然后继续投入艰苦的工作中去。把工作当成是有生命的小东西,倾听来自工作的声音,和工作谈心,对工作进行仔细的审视和思考就能自然而然地明白问题的所在,从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在热爱自己工作的同时,还必须持有明确的目标,因为成就某项事业,就必须成为能够自我燃烧的人,你的能量永远来自于你自己本身。把整本书读完,给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做一件事情心态很重要,事业不分大小,能够用心把每一件事做好,这就是成功。
英国哲学家坎伯曾经说过,我们无法阻止鸟儿在头顶飞过,但能阻止鸟儿在头上筑巢;我们无法改变这个苦难的世间,却可以选择快乐的活着。这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境界。改变可以改变的,改善可以改善的。在工作和生活中多多发现美好的东西,才能有一个愉悦的心情,才能有一个高的效率。
理想往往很难成为现实,我们可能并没有从事我们曾经梦想的工作。既然我们没有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改变心态,就让自己喜欢上工作,脚踏实地,从眼前做起,快乐的奔向成功。只有付出非同寻常的“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骄人成绩。不管多么细小的工作都要用心去做,要投入100%的力量,“用细节的完美追求结果更完美。”这就是我从《干法》一书中所悟出指导工作、学习、生活的理念,正如划出了一个人走向新生活的航线。当然,真正启动航程的还是靠自己。
读干法一书读后感篇七
打开稻盛和夫先生的《干法》,先让自己浮躁的心平静下来,用心去体会大师带来的“震撼”和“洗礼”。这是我拜读大师的第四本书。在读过他的两本《活法》之后,对人生活着的意义有了“翻天覆地”的认识,明白了如何去磨练心智,提升心性;如何懂得以利他之心去生活和工作;后来读了《人为什么活着》更深入的了解,磨练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心智;秉利他之心而活。这本大师对《干法》的思考,告诉我们对工作的理解,以及自己应该恪守的信念是什么。从中怎样从一种个人价值转移成为人生价值的精神,进而让我们从“为什么工作”而领悟到如何去工作的真谛。
大多数人的想法是工作是为了“糊口”,抱着这种想法的人,每天从刚上班开始就考虑如何能“熬到”下班,办事心不在焉,工作没有效率,在等待的过程中,所有的心神被负面的东西所充斥,根本没办法投入到工作中;上班的时候“唉声叹气”,下班的时候迅速“销声匿迹”,从来没有追求成功的热情,更何谈去考虑自己为什么而工作。责任心不只是一定要用在工作中的,做人也要对自己负责任,即使是为了糊口,也要为这些糊口之粮负起责任,这起码是人的最基本需求。对这种基本需求没有了责任心,我们还能活下去吗?这同时也是生存问题。当你认为工作是痛苦的时候,那么这种生存的压力是否也同时感受到了,否则,你怎么会去浪费人生,浪费你赖以生存的机会。读到这里想到了几年前热播的连续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说的一句话“人活着就是为了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在这种信念的指引下,从军资质最差的许三多全身心的投入和热爱着他的职业,克服一切困难,付出比常人多倍的努力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士兵,从而还影响着身边的战友。人活着就要有意义,而工作正是我们实现这种“意义”最直接的途径。
稻盛和夫先生说“人生是提升心智的过程”,由于人的一生当中大部分时间几乎在做事或者工作当中度过,因此,工作自然是提升心态,造就人格的过程。所谓造就人格就是指提升自己身为人的品质,也有人将“提升人性的品质”通过其他语言表达,比如“净化心灵”,“心灵美”“心灵洗礼”等。然而,我认为大师所说的“让心智提升到更高的境界”最为贴切。
在追求这种“提升心智”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两种情况。
1、不断的遭受打击,甚至濒临崩溃的边缘。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倒下了再没有站起来,有些人反而更加的强大。我想到了我们分公司的总经理们,大家都经历过一个过程,从刚刚接手一个分公司的时候,你不只是一个孤军奋战的过河卒子,你还面临着老的问题不断暴露,新的问题不断“突发”。所有一切的问题刚开始都必须你一个人面对和解决。开始的一天天,一件件的棘手事物,让你苦不堪言。你也曾不断抱怨没有人能帮你分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烂事,甚至你开始怀疑自己选择这份职业是否正确。有过这种经历的总经理们,是凭着什么样的信念坚持了下来?在与很多总经理交流过之后,大家几乎答案如此雷同。是凭着不服输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凭着多年来成就的职业化素养咬着牙一步步走出了“阴霾”。当大家走过来这段历程,不但收获了“业绩”和“团队”,同时也发现自己的意志在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磨练。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不断的成就感和价值体现,让你越来越喜欢这个行业,这份职业。
2、相对顺利的过程,同时不断品尝着成功。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渐渐地变得傲慢无礼,任性堕落,天天沐浴在光环的笼罩中,渐渐丧失了斗志,甚至人格。最终问题的爆发吞噬了所有的一切,不得不让你重新“归零”
家装这个行业对总经理而言是一个充满“误导”和“诱惑”的行业。“误导”主要体现在一点点的成绩就骄傲自满,目中无人,停滞不前,不思进龋比如:全国家装市场发展并不是齐头并进的,相对而言,有的市场状况充满机遇,有的市场状况举步维艰。充满市场机遇就会迎来业绩的稳定甚至突破,很多人把握了市场机遇,不断创新高,扩大品牌在当地的份额和知名度。还有很多人靠着实际上的惯性增长便主观的认为完全归结于自身能力的体现。于是,荒于管理、停滞沟通、懈怠客户、裹足不前。但是“台风来了,猪都会飞”的时代总会过去,到了那个时候,问题不断爆发,口碑不断下降,当手足无措的时候甚至还归咎于市场的问题。实在受不了这样“困扰”的日子,唯一的办法就是拍拍屁股,赶紧走人,把一个烂摊子留给后任。同时也有很多好的总经理,一步步踏踏实实的做每一件事,无论市场怎样,都坚持一步步的打基础,做专业,树口碑,拓市场;甚至离开一个分公司时,当地的业绩和口碑达到巅峰,转战另一个分公司,忘却往日的辉煌,一步步从头开始。
读干法一书读后感篇八
在公司组织学习下,我阅读了稻盛和夫先生的《干法》,通过阅读作者自己工作经历和工作心得,是我领悟到了工作的伟大。这本书对于像我这种刚踏入社会不久的年轻人来讲,有着非常重大意义。“人工作是为了度过有价值的人生”。
在阅读此书的一开始,稻盛先生便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工作?我的答案则是为了赚钱,为了生存。稻盛先生的答案则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为了度过有价值的人生。
对于工作,我一直以为工作是公司的,只要按时完成工作就可以了。而作者在书中提出的却是: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完成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内心。这句话使我深深的明白了工作的重要性,因为我从未想过工作不仅仅可以锻炼人的工作能力,也可以提升人的品质。试想一下,个人对待工作态度是积极地,那么对待生活的态度也肯定是积极地。就像作者在书中写到:努力工作的彼岸是美好的人生。所以想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就要先好好的工作。想要度过美好的人生更要努力的工作。
“让自己喜欢上自己的工作。”
稻盛先生毕业后在濒临破产的“松风产业”研究绝缘瓷瓶,这份工作内容并不是他在大学时所学的课程,并且公司很穷。但是,即便是面对如此恶劣的条件,稻盛先生依旧做到了热爱自己的工作并取得了成功。
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心中所想的的工作,也不是每个人对待工作都能非常的热情,那么就应该像书中所写:“即使做不到很快就热爱工作,但至少“厌恶工作”这种负面情绪必须从心中排除”。人不是神,即便是神也不可能无所不能,所以面对任何一项工作时,我们都应该努力去工作,对待工作的热情就如同对待恋人的爱情一样,感情慢慢的培养,这样就会慢慢的喜欢上现在的工作。联想到自己,刚开始接触环保工作正是政府对环保要求最严格的时候,我对环保工作一无所知,无从下手甚至抵触,身边也有许多人让我换工作,而我没有听,而是努力学习,认真听取领导和同事的指导,从刚开始对环保工作的不了解到现在喜欢上环保这项工作,这个过程对于我自己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有的意义。
成为“自燃型”的人。
工作可能是别人给的,但是时间和想法都是自己的,“自燃型”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人。对待工作,要把“要我做”转变成“我要做”,领导也对我说过:不要什么事情都要等着安排,要自己去找事干。“我要做”体现了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我要做”更能锻炼自己的思维,锻炼自己工作的安排的能力。当能达到“我要做”时,就可以带动身边人的积极性,就像快乐能传染一样,工作的积极性也可以传染。当自己成为“自燃型”人时,干工作就会越来越顺利,生活也会越来越丰富。
“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稻盛先生在书中所说,“只有付出非同寻常的“不亚于任何人的。
努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骄人的成绩”。在中国也有句老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也很好的说明了只有努力的工作,人生才会取得成功。纵观历史,无论哪个伟人,无不是付出了高于平常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才获得成功,早五晚九的工作,闻鸡起舞的辛勤。
越努力越幸运,当我们努力工作时,殊不知幸运也悄悄降临在我们的身上。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那么这个有准备的人一定是一个非常努力的人。只要努力的工作,积累更多的经验,才能在机会出现的时候牢牢地抓住。
“持续就是力量,追求完美主义”
将平凡变成非凡,靠的就是持续的力量,把每一项工作都要看作像马拉松比赛,靠耐力和意志力,在找准成功方向的前提下,不断地向前走,一步一个脚印的持续前进,最终就会走到成功的彼岸。
“不做则已,作则致全,时不待我,切勿止步”。对于工作做得完美了就是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工作要么不做,要么做好,做就做完,在工作中最怕就是拖拉、散漫。所以无论怎样的工作,哪怕很简单的工作,也要抱着积极的态度去做,认真做。这样才是对工作最大的尊敬。
对于之后的工作,我会以稻盛先生的为榜样,以稻盛先生的言论为信条,结合自己的工作,在做好工作同时也提高自己的品格。让自己不断进步,走向成功。
读干法一书读后感篇九
稻盛和夫先生在《干法》这本书中阐述了他的劳动观和工作观。并结合自身情况,探讨了工作的好处及意义,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投入工作,怎样才能出色地、创造性地工作等问题。
比较喜书中的这句话:“稻盛先生开出的药方虽好,但这个药方好像只对一小部分人管用。”对于这一小部分人来说,《干法》只是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和动力,因为他们本来就这么想。而对于至今尚未明白认真工作对自己到底意味着什么的人,如果他们看懂并能运用好《干法》,则能改变他们的命运。人们为什么要工作?这个问题在很多人口中,大概会得出几种答案。赚钱生存、打发剩余的时间、努力过上吃穿不愁的日子。而稻盛先生则认为工作是人生最尊敬、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工作能够给我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如果一味的对自己的工作失去信心、总想着山的另一面有更好的差事,就这样在痛苦中徘徊,到最后青春燃尽,终将一事无成。
那么,如何才能真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呢?我认为,首要的就是改变心态,心态能改变一切是有道理的,每一天对自己心态的调整有利于一天的工作,无论任何事情都要向良性最好的方面去想,不要把工作当成一种苦差事。
与其找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现有的工作,与其追求幻想,更不如爱上眼前的工作,只要是喜欢上了,就能不辞辛苦的工作,不把困难当做困难,一心去想怎样工作,自然就会有好的收获,必然能做出成绩,有了成绩就会获得身边人的好评,你就会更加爱上自己的工作,这样一来,就会使工作处于一种良性循环。
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更好的生活也需要努力的工作才能实现。某种意义上讲,工作就是生活,而生活就是工作,如果对工作没有什么热情,相反对生活也不会有任何缴情,对生活的态度没有用心,同样工作也不会好到哪去。虽然对于很多人来讲,工作给我们的感觉时常是枯燥的无聊的,时常让人感觉到压抑烦躁。
但正如稻盛和夫所言,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智,工作是人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已有的工作,脚踏实地,从眼前开始。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往往就像寻找一座空中楼阁,与其追求幻想,还不如先爱上眼前的工作。
初次接触《干法》是在放寒假前的教职工全体大会上,校长热情的向我们推荐了这本书,希望我们能认真的读一下,从中有所收获。假期自己也从网上找到这本书开始读,一读便被它吸引了,无论是稻盛和夫的工作经历还是他从实践中得出的至理名言都深深的吸引着我。开学后拿到这本书后,我便开始了再一次的精神洗礼。从小到大读过的书也不少了,唯有这次让我醍醐灌顶。
我20xx年参加工作,屈指算来也已经有七个年头了,看着以前的同学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了不小的成就,心里很不是滋味。想想自己也曾经有过豪言壮志,也曾经为了工作成绩挥散汗水,可为什么到现在还是没有太大的进步。读完《干法》从中我找了答案。稻盛和夫在《干法》中讲到的工作的最高境界不是为了多挣工资奖金,而是提升心志、磨炼人格的“修行”。当然这并不是像僧人那样“苦修”,而是要从工作中找到乐趣,把这种乐趣化作自己真正的兴趣,并为之付出自己的'真情,就像稻盛和夫在书中所讲到的那样“迷恋”自己的本职工作。自己对于工作的观念还是处于养家糊口的低水平上,并没有从心底里喜欢这份工作,经常是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些付出有时是迫于竞争的压力,有时是出于自己的虚荣,有时是自己一时的心血来潮,所以取得的成绩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了。这次我要彻底的改变观念,做一次质的蜕变,成为一个热爱本职工作并为之努力奋斗的人。
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其实工作也是如此。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就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奋斗。稻盛和夫的《干法》讲到,以高目标为动力,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细想这几年的工作,基本上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幅很潇洒的样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有这种心态的原因就是没有高目标,没有动力,工作起来松松垮垮。目标就像灯塔一样,给在工作中迷茫的人以指引,而高目标就不只是灯塔更是动力机,能源源不断的给你奋进的激情和精力,让你没有时间去迷茫徘徊,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稻盛和夫的《干法》中还讲到,持续的力量能将“平凡”变成“非凡”。我经常给学生讲“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坚持就是胜利”,很多时候,自己也没有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一段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就开始松懈了,这七年就是一个前进倒退前进倒退的反复过程。今天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就要努力的改正,以稻盛和夫为榜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一番成就。
稻盛和夫的《干法》这本书,像是一把火炬,点燃了我心中那未熄灭的工作激情,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能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树立更高的目标并坚持不懈的为之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读干法一书读后感篇十
这本书核心讲了“热爱工作”四字,从为什么要热爱工作、如何热爱工作,以及如何将热爱工作变成人生的获得幸福的源泉。听上去似乎很鸡汤,但细品实则不然,大师到底是大师,他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工作。
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他以自身的经历说明,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可以造就人格,“极度”认真地工作能扭转人生,专危为机,稻盛和夫先生早年也曾机遇不佳,当年他毕业之际进入的制造绝缘瓷瓶企业经营不好,濒临倒闭,同期进入的人都纷纷离开,稻盛和夫也曾试图离开,但因种种原因未果,最后只剩塔一个人留下,实在无奈之下,他决定先埋头干活吧!此后他不发牢骚、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工作上,全力以赴的用积极心态认真面对工作,他自己总结这段时间自己是“极度认真”的状态,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工作上不断取得出色的科研成果,同时自己之前的烦恼也都消失了。所以,他说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正式我们人生的起点,也许正是你的最大“幸运”。正如生物界中,冬天越冷,来年春天的樱花一定开的越烂漫。是有同样的道理。
当你开始热爱工作的时候,你会发现热爱会燃起激情,热爱会激发灵感,热爱会陶冶人格,热爱会获得天助,最终热爱会导致成功。
首先,要改变心态,成为自燃型的人:稻盛和夫先生说他当时对于新型陶瓷的研究也没有什么兴趣,只是被动的被分配去做,而且在实际点的工作中也没有人指导他,在这样的环境中要喜欢热爱自己的工作实在不容易,因为辞职没有成功导致留下来,他尝试逼着自己先工作,从不排斥,不厌恶工作开始,沉浸工作当中,然后积极行动起来,慢慢喜欢上了这个研究。
其次,要以高目标为动力: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稻盛和夫先生说我们人本来就具备梦想成真的巨大潜力,高目标就是个人和组织进步的最大动力,要把这种动力渗透到我们的潜意识中,然后我们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就会向目标前行。
再次,抓紧持续的力量:稻盛和夫说所谓的人生,归根到底,就是“一瞬间、一瞬间持续的积累”如此而已。将努力变为“持续的力量”,就能让你的“平凡的人生”变为“非凡的人生”,你就会有欠打的力量。
稻盛和夫给出了人生的公式=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并且说,只要持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满怀热情,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把自己所持有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每个人的人生一定会硕果累累,幸福美满。
读干法一书读后感篇十一
与其他一些名人出书不同的是,我们能够从字里行间感觉到作者是发至真心的来分享他和自己公司成功的经验,不是东拼西凑,将不同人的成功的经验汇总到一块,就命名为《如何如何成功**类的书》。
我读这本书,是一口气读完的。现将我现在能够吸收利用的一些记录下来,方便日后用来温习。
1。如果想做好自己的工作,首先要喜欢自己的工作、如果不行,就强制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全部潜力。
2。物理学上有个能力守恒定律,同样适用于今天人们的经济生活,如果你现在不如别人,比如你现在很贫穷、很笨拙,而你又想成为百万富翁、亿万富翁。以你现在的状况,能把本职工作做好就需要你去狠狠地努力才能完成,而你却用这样的努力去实现百万富翁或亿万富翁的梦想,谈何容易,如果你真想实现这个目标,你就必须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你才有希望。
4。我认为《干法》讲的主要一种精神,一种完美的敬业精神。员工拥有了这样的敬业精神,就会为公司创造不朽的业绩贡献,公司肯定会赏识重用这些有敬业精神的员工,这样的员工也就成功了;老板拥有了这样的敬业精神,就会让自己的企业不断做大做强,自己的身价也与日俱增,同样他也会创造更多新的无数个就业的机会,更多成功的机会,就想微软公司一样,公司是成功的,员工很多也都是百万富翁。
经典终究是经典,《干法》需要多次用心去阅读,知道有一天,你与它产生了共鸣,你也就具备了它所讲的精髓。
读干法一书读后感篇十二
感恩公司给我们创造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在孟教师的教导下,有幸学习并阅读《干法》。
稻盛老先生《干法》一书十分贴切现在生活,用心阅读真的很受用,讲的都是现实工作中常遇见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人都不愿意工作,厌恶劳动,更喜欢逃避工作中的职责,把工作看的枯燥无味,仅仅是为了生活,解决温饱不得不工作。
《干法》一书教导我们,首先要喜欢并热爱自己的工作,付出不亚任何人的努力,从工作中找到欢乐,把工作当成自己,自己当成工作,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并且养成习惯。
稻盛老先生说的每一句话都触动到我的内心,既即使再平凡的工作,只要不断钻研创新,持续不断的改善,相信明天定能胜过今日,况且工作还能磨练人的心志还能提升自己的心性。
欲望,恼怒,报怨只会让自己不开心,仅有懂得反省并落实到工作中,才能专心致志,埋头苦干,人生定能开出美丽的花并结出丰硕的果实。还能塑造出自我高尚的人格。
仅有真正理解工作的含义,用心工作,常怀利他之心,相信定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读干法一书读后感篇十三
上周公司组织了一场管理培训,课后的读物就是稻盛和夫的一本书《干法》。其实这本书我在年初的时候看过,主要是讲“我们为什么要工作?”这个几乎可以上升到探讨人性的哲学问题。本来是作为一锅鸡汤文来读,想着再咸顶多是肾抽搐两下,看下去发现并不是很咸,文字质朴又深刻,用自己的一路走来的经历和一个企业领导的态度来告诉年轻人需要做些什么,的确发人深省。所以今天想拿出来分享读后感,其实想说的是全书都在围绕的一个成功必备方程式:
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这里面稻盛和夫先生把思维方式放在首位,作为一切的起点。我们看到桌子上有一杯水,有人口渴了会说“正好这有一杯水”;有人在打扫卫生会说“这儿为什么会有一杯水”;有人来开会会说“这儿怎么只有一杯水”。这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稻盛和夫在书中说到他起初在一家不起眼的公司,管理和制度都很糟糕,跟他一起来的朋友都离开了,后来他想了很久,最后确立了“虽然这家公司有诸多问题,但是我要留下来”的思想后,开始静下心来,潜入到日常工作中去,才有了后来的研发成功,并走上公司的高层,能够彻底改变公司那些不好的东西。
《干法》书中说到京瓷的用人标准:我们需要的是那种知道攻坚克难,对工作抱有激情的人;如果谁老是抱怨工作难做,没事就拖公司的后腿,在员工之间渲染悲观情绪。那这个员工铁定是要被开除的。我个人认为稻盛和夫一方面是想让我们将自己打造成为对自己的工作和小成就充满激情、充满感情的人;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告诉我们要去带动。
每件事情都需要带动,不管是团队氛围还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让沿海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内地,在一个团队中快乐激情同样也是会传染的,就像我们总是喜欢跟阳光热情的人靠的更近,因为那样感觉我们的生活都充满阳光。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对自己的那一份工作充满热情和激情,那么整个团队就会像发动机一样不断向前,充满动力。
能力这个东西稻盛和夫的理论是因人而异,不可以偏概全。当我们有说一个人很有能力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会理解为他的“执行力”很强,能办成事儿。但是工作中并不一定只有执行力,专业技术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等都是个人能力,而他在团队中的能力大小,主要看这个团队需要他有什么样的能力,如果团队需要他很会写,但他很会说,那他就是个“没有能力的人”。而如果要把这些能力都具备并且出众,我想这个人一定经过了非人的“磨练”。
没错,书中多次提到了“磨练”这个词,其实就是我们所谓的“学习、准备、历练”。亡羊补牢并不是为时不晚,羊已经跑了,我们已经受到了损失;想要有好的结果就需要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做好检查,及时维修,最后才能保住羊。就像原文中:“你想要成功就要付出努力,如果不付出努力,那么就请接受为一点小钱卑躬屈膝的将来的自己”。
全书都在把枯燥的工作当做一种磨练和修行,我们需要在磨练中不断思考,不断提升,不断向前;如果放弃了这种修行,那就只能接受这个不完美的自己,这就是社会的公平,稻盛老爷子一直在告诉我们在这个公平的社会下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不过有一点我想说:有了格力,就算你身在中国,依然能够用上正统的ih电饭煲,买个电饭煲买个家电还要跑到国外去?根本不存在的!
最近连续看了两本日本的书,《解忧杂货店》和《干法》,给我印象比较深的一点是这两本书都没有特别华丽的辞藻来点缀装饰,也没有飞在天上说了很多人生的大道理,他们都用了最朴实的语言用来讲一个温暖的故事,或者立足现实说一个最浅显的道理。这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真的是一股清流。我只希望几年后回头看自己的工作经历,能够做到“不负青春”,这就够了。
读干法一书读后感篇十四
第一次读“干法”,我是一口气读完的。稻盛前辈这本书写的通俗易懂,时时刻刻都会与你的心灵发生碰撞。我认为它是一本很好的“心灵鸡汤”类书籍。在工作中有消极情绪时,不妨拿起这本书翻一翻,或许你就有了工作的动力。
在整本书中“天道酬勤”、“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敬天爱人”的人生观在书中时刻映现。感悟人生,方知“三尺以上有神明”,怀着一颗敬畏之心,不轻言放弃,把人生逆境当作修炼,将工作当作爱人,终其所有去热爱它,方能感到幸福,获得成功。
稻盛先生在书中描述:"与其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让自己先喜欢上工作”。这一点我感同身受。要想度过一个自己想要的充实人生,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假如你不知道自己喜欢的工作是什么,请先倾注全力把眼前的工作做好,慢慢地去寻找工作的乐趣,只有喜欢了,才能一心一意埋头工作,自然而然就能获得力量,有了力量,就一定能作出成果,有了成果,就能获得大家的好评,就会更加喜欢工作。这是一个连锁反应,若想获得成绩,请像稻盛和夫先生一样,将工作当做自己的爱人,全身心投入其中,方能获得天助。
“专心致志于一行一业,不腻烦、不焦躁,埋头苦干,你的人生就会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实”。工作与人生一样,就像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在不断超越中实现价值。试问在工作生活中,有多少次我们曾为“不想做、早点睡”找借口。“我要坚持锻炼身体,我要减肥”这种铮铮誓言,我也曾为自己设置过多次,但最后全部都以失败落空。稻盛先生告诉我们,只有持续的坚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你才能获得成果,所以如果你未成功,请不要为自己找借口,请先审视下自己付出了足够的努力。
书中最后总结出: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只要拼命的努力就可以弥补能力的不足,从而取得巨大的成功。要度过幸福的人生,要把工作做到最好,事业做到最大,就无论如何必须具备正确的、正面的“思维方式”。
读干法一书读后感篇十五
《干法》是稻盛和夫的新著,是《活法》一书的姐妹篇,该书在日本一经出版就成为新的超级畅销书,一年内再版19次。作者稻盛和夫先生在日本被人誉为“经营之圣、人生之师”,是唯一一位同时创建和经营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传奇式人物。
该书从开篇的序言开始就点出了一个在当今社会具有警示意义的命题——什么是正确的劳动观或者工作观,并从作者自身的实践认知和西方宗教对劳动的原始观念等方面进行阐述对比,最终得出了“工作是对万病都奏效的灵丹妙药,通过工作你可以克服各种困难和考验,让自己的人生时来运转”这一经典结论,可以说全书都是围绕这这一论点来展开论述的。“工作能磨练灵魂,提升心志”,“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内心”,对这些朴实无华的观点的认同对我们许多年轻人来说绝对是一种心灵的升华。一个人只有对一件事情从开始就抱着崇高的目标去做的时候收获也才能更多,而工作就是这种事情之一,能让我有这种认识上的提高使我不得不对稻盛和夫先生从内心充满了感激和尊敬。然后先生又从如何才能出色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并获得成功出发通过自身和他人的实际事例生动而又富有理性的告诉我们“如何投入工作”,“要以高目标为动力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要追求创新”,“要抓紧每一天,让每天都进步一点点”,“对工作要抱有‘完美主义’的精神”,并最终提出了“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这一“人生方程式”。从而告诉我们如果想获得一个好的人生或者工作的结果除开热情和能力这两个重要因素外,正确而又积极的思维方式(也可说是工作观)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这也是我读本书最大的收获。
看完本书,联系到自身的工作实际,我对自己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通过认真踏实的工作,培养自己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
2、抓紧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3、给自己树立清晰具体的目标,争取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
5、用更为积极的思维方式去审视自己在人生和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将之看成是磨砺心性,提升能力的机会。
读干法一书读后感篇十六
每每休息时刻,走进办公室,都会发现园长捧着一本书,正在聚精会神的看着一本书《干法》,到底是多么好看的书,能够让一个人,这样如痴如醉的每天翻看,带着这样好奇的心,我也捧起了这本书,这是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一本书,由于时间有限,我只看到了第一章《磨练灵魂,提升心智》,他从开始的“为什么要工作”分析出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并从一位修建神社的老木匠亲身体验和作者年轻时本身的经历,详细讲述了工作不仅仅是获得生活的食粮,更是一种磨砺心志的里程,只有勤奋,踏实,刻苦耐劳的工作,你才能成功。
作者还把自己年轻时刚工作时的心态,详细的介绍了一下,回想自己在工作中,当遇到困难,或者遭遇家长投诉时,自己也曾想退缩过,想着这么点工资,要求还挺高,现在想想,当时真是幼稚,别人无善,证明自己无德,如果就这样放弃,是不是懦弱的表现,只有更加的努力工作,才会更加优秀,“花若盛开,蝴蝶自来”,相信自己通过这次的阅读,会更加成长,加油!
读干法一书读后感篇十七
弹指一挥间,六年的岁月就在绘声绘色的讲课声中,就在埋头批改作业的笔尖,就在上课铃与下课铃的交替声中滑过。
我也一直都在自己工作的道路上用各种书籍充实着自我,但最近我读到一本使我和我的工作态度产生很大共鸣的一本书,是稻盛和夫的《干法》。书中稻盛和夫现身说法,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成长历程向读者讲述工作的意义,尤其是告诉大家在工作和创造性劳动中找到成功与幸福的方法和路径。而曾经我也是正是从作者笔下的《活着》懂得了什么是人生的真理,生活的意义何在以及人生应有的状态是什么。
《干法》一书是日本稻盛和夫经营之圣又一力作,这本书体现的工作观和《活法》完全相反,但并不矛盾,东方和西方管理理念的差别。读完整本书是我感触最大的是本书前言幸福的工作法,稻盛和夫把工作当成一件幸福的事情,工作中的思考和体验,给我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收获,让我每一天的生活充满价值,同时工作又是万病良药,可以克服各种困难和考验,工作中体会乐趣,就向人们常说的乐在工作。
当今社会,很多人都会把工作仅仅当作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的必要条件,是不得已而为之,人们工作就是为了能有衣穿,能有房住。《干法》则告诉我们,若只把工作当“饭碗”,这个饭碗就会越来越“破”;如果不顾一切地爱上工作,工作就不但会变成一只“金饭碗”,而且这只“金饭碗”会盛满成功、盛满幸福、盛满健康的生活态度,源源不断地回馈给你。
就像我们喜欢上一个东西一个人一样改变自己原有的心态、不管工作差异、职位高低,都必须喜欢上。,爱上了,就无可取代。如果我们都拥有了这样敬业精神,真正理解工作的意义,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但可以给自己工作的单位创造更大的利益同时自己的身价也与日俱增,为自己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
作为一名年轻的人民教师,我常常在想敬业与实现自我价值的现实意义有何联系?怎样才能体现出来?我不停的思索,终于找到了答案:新时代的年轻教师首先要拥有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只有有了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才会成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一面旗帜。但它并不抽象,我们应把它融入到我的全部工作当中。乐业敬业精神,强烈的事业心、荣誉感和高度的责任感。这是一名优秀教师的人生价值之体现。敬业爱岗就是要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拼搏奉献。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敬业精神,在任何一个岗位上都是绝不可能有所作为的。我们要更加爱自己的职业,爱自己的学生。教育事业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它是教师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事业同每个家庭,每个儿童青少年息息相关。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而繁重的脑力劳动,教师经常不得不突破空间、时间的界限,耗费巨大的精力和心血,我们要尽职尽责,但更要把教师作为自己热爱的职业。
孔子之所以为万世师表,在于他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当代教师的自我修养,也应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主要内容,学而不厌,不仅展示了孜孜好学的精神境界,而且还开创了终生教育之先河,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文明的传播者,理所当然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既是教师必须的师德规范,又完美地体现了教师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诲人不倦”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和对待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矛盾、问题和困难,百折不挠地肩负起培育“四有”新人的历史使命,而不是一遇挫折,遭受一点打击,碰到一点难题便自暴自弃,灰心沮丧,退避畏缩。
我很庆幸自己选择的教师的职业,来到现在的集体,老师们的团结互助,勤勉敬业给了我自信,激发了我的无穷的工作热情和灵感,给了我责任感,让我学会用广博、宽厚的师爱包容所有孩子。同时,他们也给了我快乐和幸福,让我由衷地发出对生活更深层的热爱,给了我慎重的使命感,让我知道我的事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我很庆幸自己每天能够为自己喜爱的职业努力着,我相信以后的我也会倾自己全力做好这份令人尊敬的职业。
读干法一书读后感篇十八
一本好书,必须有基于产生它的社会基础。
稻盛先生在开篇便表达了对日本当代社会价值伦理体系的担忧,认为日本正处在一个“没有方向的时代”。二战后的日本全民奋起,经济飞跃增长,但在物质富裕的同时,却丧失了最重要的价值观,而正是这种价值观曾根本上支撑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人们找不到前进的明确指针;另一方面,人们又面临许多过去未曾碰到过的问题:社会趋向于少子高龄化,人口减少,地球环境恶化等等。在这个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日本年轻一代,不再愿意认真努力的工作,把努力工作、拼命劳动看的毫无意义,把工作视作是剥夺人性的苦役、不得不干的必要之恶,把投机发财、不劳而获、享受简便的生活当做人生的目标。正是基于此,稻盛先生期望经过本书,将劳动、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及其方法告诉年轻的一代。
同时,稻盛先生也认为这本书对于取得惊人经济发展的中国而言,也具有同样的参考意义。的确是这样,我甚至认为,这本书里所讲的劳动观、价值观,当下的中国比日本更需要。
当下的中国,是个什么样貌呢?
去年流行这么一句话:神马,都是浮云。
我们的gdp经济,在过去三十年里取得了能够堪称是伟大的成就,按照统计局的数据,我们已经是坐二望一了;可是,与之对应的,在这三十年里,我们光顾着发展gdp了,其他的,已经远远给抛下了。
我们没有信仰,没有畏惧之心,公信力缺失,我们靠传统的经验主义和江湖法则生存,我们有着两套完全不一样却又荒诞的同时存在的话语体系;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娱乐主义、荒诞主义、虚无主义横行;我们当遵守规则、努力工作的人是傻瓜,把不正当得利、投机取巧当成是本事。
我们整个的社会,概以论之,亟需一套完整的能够让国民信服、认可的价值体系。
也许,这些都是社会剧烈转型时期的必然表征。上个世纪的中国,却是经历着太多的巨变,让身处其中的人们,无法或者说无力去创造,仅有先破坏。而此刻,是我们去构建、去创造的时候了。从哪开始,从我们自我开始,从真诚、努力、遵循规则开始,让浮云变成真切的雨滴。
我们命该遇到这样的时代(莎士比亚《辛白林》),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双城记》)这是愚蠢的时代,也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怀疑的时侯,也是信仰的时候;这是黑暗的季节,也是光明的季节;这是失望之冬,也是期望之春;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面前也有着各样的事物;人们正在直下地狱,人们也正在直登天堂。
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可是——我们每一个人要为自我确立一个意义!
是的,关于人生意义的讨论,充斥在我们的周围。很多说法,由于熟悉和重复,已让我们——从熟视无睹滑到了厌烦。可是,这不是问题的真谛。真谛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意义,无论它多么正确,如果它不曾进入你的心理结构,它就永远是身外之物。比如我们从小就被家长灌输过人生意义的答案。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谆谆告诫的教师和各种类型的教育,也都不断地向我们批发人生意义的补充版。可是有多少人把这种外在的框架,当成了自我内在的标杆,并为之定下了奋斗终身的决心?(毕淑敏)。
歌德在论及西西弗斯时曾说:“人们通常把我看成是一个最幸运的人,我自我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对我这一生所经历的路也并不挑剔。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我能够说,我活了七十五岁,没有哪一个月过的是真正舒服的生活。就好像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
稻盛先生在书中讲到了一位木匠师傅,一生只从事修建神社这一项工作,对于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迷惑,他都一一化解,造就了自我深沉厚重的人格。
年轻时的苦难,出钱也该买。稻盛先生成长与战乱时期,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濒临破产的公司,却没有放弃对待工作的态度,即使在苦难中,只要拼命工作,就能带来不可思议的好运。冬天越寒冷,樱花就开的越烂漫。人生,不体验痛苦和烦恼,就很难有大的发展,就不会懂得并抓住真正的幸福。
没有苦难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也是毫无意义的,权且把这些苦难当做乌云,只要如稻盛先生所说,抱着进取地心态朝前看,在任何的时候拼命、努力的工作,就连那乌云,也会有不一样的光景,你会发现,原先那乌云,是那么郁怒的灿烂,那么翻腾的暴怒,乌云过后,会是白雨漫天、云垂海阔、月朗天低、星耀四野。
诚如在意义那一篇里提到的稻盛先生所说,天职不是偶然碰上的,而是由自我亲手制造出来的。
人们对于自我喜欢的事情,再辛苦也无怨言,也能忍受。
就像我踢球时的感觉,哪怕身体累到极限,却还是能感受到发自内心的欢乐。我妈经常会对我说,要是我把踢球看球的时间都拿来学习,必须能够考个更好的大学。
稻盛先生认为,要想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你仅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我喜欢的工作“,另一种则是”让自我喜欢上工作“。一个人能够碰上自我喜欢的工作的几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并且,即使进了自我所期望的公司,要能分配到自我所期望的职位、从事自我所期望的工作,这样幸运的机会几乎没有。
所以,要想实现自我的意义,无论如何,必须得喜欢上自我的工作。非如此不可!
脚踏实地,从眼前开始。寻找自我喜欢的工作,往往就像寻找一座空中楼阁;与其追求幻想,还不如先爱上眼前的工作。
只要喜欢了,就能不辞辛劳,不把困难当困难,埋头工作。只要一心一意埋头工作,自然而然就能获得力量。有了力量,就必须能做出成果。有了成果,就能获得大家的好评。获得好评,就会更加喜欢工作。这样便会进入良性循环。
这段话给我自我异常大的感触,有些时候经常会想我到底是否真的喜欢并且适合此刻的工作,至少,我不厌恶,甚至有一些方面的确是自我喜欢的。这么一想,其实自我还是挺幸运的,虽然不是那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可至少也是百分之一、十分之一了。
所以,还是要继续锻炼自我,克服困难、做出成果、得到力量,收获热爱。
稻盛先生虽然是个佛教徒,可却并不反对甚至鼓励人们在工作的修行中寻找乐趣,对于阶段性的小成功要率真的表达出自我喜悦的情感,仅有这样,才有动力,平常人也才能做到持之以恒。
抱有一颗善被感动的心,诚挚的对待生活。把感动带来的能量当做动力,更加努力地工作!
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非凡永远起于平凡。
稻盛先生讲述了京瓷工厂里一位默默无闻的工人,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认真完成工作,他从无牢骚从无怨言、兢兢业业,孜孜不倦,持续从事着单纯而枯燥的工作,20年后,这个工人成为了京瓷事业部的部长,并且是一位颇有人格魅力、很有见识的优秀领导。
专心致志于一行一业,不腻烦、不焦躁,埋头苦干,你的人生就会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是稻盛先生的口头禅,仅仅付出同普通人一样的努力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必须是没有终点、永无止境的努力才能够。
仅有这样,持续的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愿望才能成为我们的潜意识,我们才能够不断地实现高目标、全力的过好今日并比昨日更进一步,才能不断提升我们的本事,将不可能不断地变为可能。
成败取决于最终1%的努力,坚持,必须要到最终才行,否则,之前所有的过程、所有的努力都将变得毫无意义。工作的过程绝不能得过且过,必须要有完美主义的心态,坚持把工作做到极致、做到完美。
持续的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把事情做到极致、完美,那么,我们必将到达成功的彼岸。
稻盛先生在结语中总结了他对于工作观乃至人生观的理解,
工作观或者说人生观=思维方式乘热情乘本事。
不厌辛劳、愿他人好、愿为大家的幸福而拼命工作等是正确的思维方式,愤世嫉俗、怨天尤人,否定真诚的人生态度则是负的思维方式,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思维方式的正确性,思维方式如果是负的,那么一切都将是负的。
学会并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满怀热情,持续的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把自我所持的本事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只为我们的人生更精彩、更有意义。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076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