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对其中所触发的思考、感受和体验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文字表达。写读后感时,可以适当引用书中的片段或插图,用以佐证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经典读后感范文,它们或许能够激发你的写作灵感。
幸福地做教师读后感篇一
读书可以感知社会,了解自我。读书可以给人智慧,使人勇敢,让人温暖。读书是最好的学习手段,作家们读书如恒,笔耕不辍,正是因为读书,他们才有了更多的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他们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感悟,离不开书籍的滋养。对于读书,他们都有着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胡适认为,读书的目有三点。第一点:读书为了生活。第二点:读书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人类文化遗产。第三点:为要读书而读书。人们之所以读书主要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知识和读书能力。
当老师两年以来,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着,“当老师,你快乐吗?幸福吗?”面对班级的平均分,学习上不去的学生,教师的压力也日渐增多。当工作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之后,整个人都觉得倦怠了。现在,大多数的老师没有幸福感,因为每天要忙于各种各样的工作:备课,上课,等等……还要应对各种各样的名目繁多的检查,真的感到心力交瘁。
当我读完《幸福地做老师》一书之后,也想了很多,自尊、自信、自强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源泉,只有幸福地做老师才能让学生幸福。我想,很多人往往是在人生的路上,在行走途中,错误地把星座当做目的,而忽略了观赏沿途的风景,造成人生的混乱。而我,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努力调整自己的思维,每日早晨早早来到学校,有人会问“你不觉得累吗”也许又是会身心疲惫,但一想到学生们的笑容和听到的朗朗读书声,累,但也凝聚着快乐。因为,我看到的是孩子们的进步,感受的是他人所体验不到的做教师的幸福。我发现有时候心态决定一切,如果我们每天都心存报怨,心怀厌烦,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在我们的眼睛里都会看不顺眼,一切工作都会显得了无生趣、索然无味。
书中的很多案例令人感动。感动之余又不禁想到自己,如果有人问我:“你会真正的喜爱自己学生吗?”在没有看书之前,我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我是一名职业教师,我的职业道德中要求我们必须爱我们的学生。这不正是教师的职业精神吗?可是细细想想吧,我们的教师行为是否与说的相一致?就比如面对问题学生,您自己是否能有足够的耐心呢?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一些表现出色、成绩优秀同学时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绩较差、经常捣乱的同学的火冒三丈。反观自己,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说的真正喜爱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呢?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书中还说到要学会欣赏你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那么,就让我们幸福的阅读吧,不去为了写读书笔记而阅读,不去想着为了完成任务而阅读,我想说的是,任何一项创造都是需要代价的,教师的幸福人生需要我们用幸勤的汗水与泪水来滋润,当一切成为往事的时候,倘若我们能够坦然地迎接自己教育过的每一位学生的笑脸,那才是教师幸福的最高境界!
幸福地做教师读后感篇二
读了荆志强老师的《幸福地做老师》后,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打破常规,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如何让“生本”的理念贯穿我们的政治教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以往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在上面讲的声嘶力竭,学生在下面似听非听。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的热情越来越低。但“生本教育”并不这样认为,它提出“学生才是教学的最大资源,教学过程要以尊重学生的内部自然规律为教学前提”。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也就是说: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因而,这个最后过程并不是老师完成的。从这个意义来说,人的知识的获得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生本教育”最著名的例子中,其中有一个就是“抛秧启示”,什么是“抛秧启示”呢?插秧是种水稻的大农活。一直以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密层层,以为付出得劳动越多,收获就会越多。年复一年,人们照此方法办理,但禾苗产量依旧。
不知谁发明了抛秧的方法,农民把插秧改为抛秧,却能带来丰收。初看起来,勤劳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回报,悠闲的却能带来丰收,完全有悖常理。其实,插秧贯注了我们的丰收的意愿,但破坏了秧苗的自由生长的自然规律。类比到教育上来,老师就好像插秧的农民,主观意愿很想丰收,但没想到当我们强行对秧苗进行密植时已经破坏了自然规律。学生也一样,他们是我们的秧苗,当我们将知识和行为变成一些细密的目标以后,就会对学生提出细密的要求。
殊不知,学生对这种“保姆式”“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并不领情。因为,学生一般不愿意直接接纳外力所规定的规范。因为这些不是他们思想的一部分,而在于这些规范是否合乎儿童天性和如何使学生认同。总而言之,尊重人的自然规律,发展学生的天性,发挥学习的潜能。或许能取得以前苦教未果的成绩。“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觉得要在课堂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并真正依靠学生自主地学;善于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教学情境;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积极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快乐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幸福地做教师读后感篇三
人生本让我们看到了很多教育的奇迹,荆志强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塑造教育奇迹的老师。在我读完他的《幸福地做老师》一书后,我对他推进生本有了实践层面上的进一步认识。
“学生像一个个小老师,能力极强!”;“孩子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每个孩子的发言都是那么精彩。”;“老师在旁边关注着每一个学生,不动声色,但在关键的时候总是能把孩子的思路引回主题中。”不由地我感觉到生本的三个关键词:民主、自主、发展。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不难看出,生本教育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根本,为出发点。生本教育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快乐学习。生本教育并没有加重教师负担,也能让教师轻松快乐的工作。对教师而言,生本教育是一种解放,可以让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做好一个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如今生本教育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优化着,生本不仅可以轻松快乐地学习,还能带来高分,所以生本像一支起义军,带领分数重压下的莘莘学子和老师们举旗高歌,一路凯旋。学生和老师在生本教育中获得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获得了长期发展。这种横向与纵向的发展铸就胜利基石,也是生本教育熊熊燃烧的生命力。生本教育带给教育者们幸福,因为只有正确理念和方法下才能让职业升华成事业,让教育工作充满喜悦走向成功,获得人生价值与意义。生本给学生带来幸福,学习不是囚禁劳役的场所,而是绽放生命之花的圣坛,独立自主,分享协作,高分高能。家庭是社会组成的最小基础,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当孩子们在幸福学习的漫长时光中成长起来,家长、社会也会幸福感倍增。
荆志强老师让我特别感动的是他对教育教学的那份执着和对学生的那份爱。他说:人生有两大快事,第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第二,快乐有大家分享。人的意义在于活的有价值,有价值并不在于拥有多少金钱和荣誉,而是要让别人生活得更有价值!我是一名普通的老师,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幸福地做老师,和学生一起开心地学,愉快地工作,成就了学生,发展了自己。我每天都有好心情,每天都有新发现。原来书可以这样教,生活可以如此美好!每当看到这些,我都深刻体会到:教育的“幸福”并不是那么难以得到,只要自己明确教育的价值,用真心、真情对待工作,对待学生,那么我们也可以“幸福地做老师”。
幸福地做教师读后感篇四
如今很多老师越来越感觉做一名老师肩负的重任和压力,这份压力来自于家长和社会对老师的期望值,所以很多老师工作着、累着、沉重着,缺乏幸福感。做为一名教师,幸福感在哪里?《幸福地做老师》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首先要学会编织一张洒满阳光的人际网。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梦想,有多高的能力,如果没有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他的绩效与感受必然会受影响。因此,我们无论朴素地教书,还是勇敢地教改,都须赢得、同事的理解、家长的支持和学生的肯定。做教育、做研究先做人,在合群中成就你自己,发展壮大你自己。做一个热情的人、真诚的人、善良的人、宽容的人,一个受人欢迎的教师,应该成为我每天的努力与一生的追求。善待同事,与同事和睦相处,只有同事间,情感交融,关系和谐,才能保证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下去生活,去工作!
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说:“对于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
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在教学中通常我们最头痛这两种学生:一种是调皮捣蛋,行为有偏差的学生,一种是怎么教也教不会的学生,面对这两种学生一定要学会宽容和耐心。我们要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就会使我们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
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教师工作性质决定了每天的忙忙碌碌,很多时候在办公室忙不完,还得回家接着继续忙,比如很多老师回家还得写教案、批改作业等,有时遇到班上出了点事连睡觉也不安宁,做梦都在想着怎样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或者怎样开展班上的活动。长期的超负荷运转使得很多老师都心力交瘁、未老先衰,和同龄人比起来显得那么的憔悴和苍老。老师也是人,也得吃饭、睡觉、享受生活,老师更应该好好地活着、幸福的活着,让自己每天都精力充沛、活力十足,这样的老师才能教出活蹦乱跳、天真可爱的学生。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自我调节,让自己时刻都是健康的、快乐的、幸福的,因为我们的幸福快乐,我们的学生也一定会幸福快乐的。
总之读了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在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幸福是教育追求的终极价值。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有幸福的教育;只有幸福的教育,才能有幸福的学生。那就让我们所有从事教育的老师们,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身边的幸福,用美好的心灵去感悟身边的幸福,用无私的爱与奉献创造教育的幸福,坚守教育的崇高理想,享受教育的职业幸福,使学校成为学生幸福学习的乐园,成为老师幸福工作的精神乐园!
幸福地做教师读后感篇五
拿到这本书,随手翻阅了一下,就被其中课堂上学生精彩的展示吸引住了,迫不及待的从第一章读起,内心完完全全被"生本教育"幸福地占据了。
说实话,读荆老师的文字,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几年前。那时,我们校也刮起了一两年的"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的课改风,而且是轰轰烈烈,小黑板,全组参与展示,小组围坐,小组评价等等强制入课堂。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就没有再进行下去。再后来,我们的课堂"百花齐放""随心所欲"起来。现在,有的课堂上,老师讲解像郁郁葱葱的森林,唯恐哪里漏掉什么。我是个很笨的人,经常在各家不同的教育观中有点迷失方向的头晕。再加上总是觉得任务多、课程紧,把课堂当学生的舞台,充分让他们展示,一开始他们弄不好,浪费了不少时间,我又没有耐性等待他们展示的成长,因此,本来还没有成熟地操作的我就丢掉了原来的大胆放手。现在的课堂,不是主持,而是占完完全全的主导加示范,有时候"导"的有些累。学生听课状态不佳时,我经常用强硬手段强制学生回到正常的课堂状态,比如提问、罚站等,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是自发释放出来,我经常感觉自己手中像是有一根绳子,紧紧地拉着学生,自己一松学生就不往前走了。多么希望预习课上,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课上,老师轻松自在,只是适时点拨即可。
现在所接的班级,没有尖子生,我期末考试后在总结这学期的措施时其中有一条是让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当小老师,训练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口才。这学期,虽然有所关注,但还没有完全放手,还没有放心!
我憧憬荆老师的生本课堂,憧憬他们课堂上随心所欲的展示,憧憬学生上上下下来来去去的自由,憧憬他们的积极主动。但我知道,课堂上的精彩呈现,是因为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教育措施,如,预习措施、小组评价措施等。而所有这些,是有根的,荆老师的生本教育之根是"六心"——爱心,创造心,平等心,细心,耐心,关心。这才是教育的`灵魂啊!
相信学生,相信岁月,相信种子的力量,把"生本教育"的种子种在自己的灵魂里,把"生本课堂"的种子里种在学生的心田里,相信,岁月能见证神奇!莫徘徊,莫犹豫,大胆地走在"生本课堂"的课堂教学之路上,收获的将是课堂的异彩纷呈,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幸福地做教师读后感篇六
读了王三阳老师编写的《做幸福的老师》我受益匪浅。从《做幸福的教师》书中,似乎觉得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并不是我们自己想象得那么艰难,除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我们的本门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态,而这些从哪里来,并不是听了一两句老人言,也不是看了几本书,更不是不长久的决心而决定的,它应该是我们在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是我们掩卷之后的思考,尤其是能够甘愿做冷板凳的'毅力。我听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做幸福的教师,是目标;幸福地做教师,是践行;做教师的幸福,是成功”。
幸福地做教师,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感受到这个职业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且能够产生愉悦的感觉。
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既是教育事业的需要,也是我们这些做教师的个人生命的需要。学校是师生的精神家园,不是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我们不要做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课,不要“催命”的分数,不要使人窒息的无休无止的考试……否则,于学生于教师,哪里还有幸福的立足之地?如果学生们的心灵和情感已“沙化”得刮起“沙尘暴”,大家都把幸福预期在将来,把希望寄托在高考,于是机械地记忆,反复地操练,挫伤了灵性,挫伤了创造力,不仅使得校园成为“失乐园”,而且也使教师和学生们成为被幸福遗忘的人。
愿天底下所有的老师用您的微笑、信任,赏识我们的学生,用微笑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用微笑鼓舞学生向上的勇气,播撒阳光照耀心灵……让我们抛却世俗的烦扰,感受工作和生活的精彩和美好,让我们一起——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吧!
幸福地做教师读后感篇七
新学期开始,中心校领导为我们每位老师都准备了一份宝贵的礼物——一本书,荆志强老师所写的《幸福地做老师》。当时拿到手里的时候,单这个名字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就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因为内容太符合我的工作实际了,对我的触动非常大,所以读了一遍又一遍。每次读过,都有不一样的收获和感悟。下面简单的谈一下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在生活中,不乏大多数老师都认为,在考试评比中获得第一名就很骄傲,觉得自己能力很强,可能就以此为幸福。所以,在教学中就加大课堂讲解量,怕学生学不会,说了一遍又一遍,擦了一黑板又写一黑板,课堂上老师讲的满头大汗,学生听的溜溜烦。会的学生埋怨老师啰嗦,不会的学生埋怨老师事多。
为了要成绩,拿第一,课下又给学生布置海量练习,美其名曰为学生好,听不会练会,一定要学会。课前老师大量查找资料,为这节课做充分准备,生怕错过一个考点,一种简单的方法。课下又大量的批改作业,边改边记录学生所犯的错误,下节课继续讲,学生继续练。就这样,师生身心疲惫,未老先衰。即使取得了第一,老师和学生能高兴的起来吗?不能,因为第一的取得太不容易了,太辛苦了。所以,幸福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就是奢侈品。
然而,荆老师是幸福的,这种幸福从哪里来?他因什么而幸福呢?他因自己能够给学生带来幸福而幸福。为什么荆老师就能名利双收、师生幸福、其乐融融呢?我觉得郭思乐教授在这本书的序中,对荆老师的评价特别贴切。荆老师的强项就在于:你们教书,他教人;你们教人,他把教人转变为帮人;你们帮人,他给人最大的信任,他把学生组织起来,理清头绪,进入自主和自为。
我们是从成绩入手,一味的追求成绩,忽视了学生的成长,忽略了学生内心的需求。我们给学生的知识就好比把学生举到一棵树上,让他去摘果子。结果,这棵树上的果子摘完了,下棵树爬不上了。而荆老师则是教给学生爬树的方法。在爬树的过程中,你可以选择这样爬,也可以选择那样爬,还可以共同商量着爬。
实在爬不上去,荆老师会给你个的"梯子"。无论哪棵树上有果子,学生就能自己爬上去摘。荆老师在边上守护着,绝对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下来。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交换方法,碰撞智慧。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每位学生都有果子吃,而且还是自己亲手采摘的。这样,每个人都享受着爬树的过程,尝到了摘果子的乐趣,也都尝到了知识的甘甜。所以,荆老师是幸福的。
荆志强老师的初衷不是成绩,而是学生的成长。他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想学生之所想,给学生之所要,急学生之所需。学生喜欢爬树,喜欢老师,爱戴老师。老师热爱学生,享受着被学生爱的幸福。反思我们的教育,却是过于急功近利,以至于适得其反。荆老师的经验值得我们细细琢磨,"以生为本"一定要先摸清学生的心理,明白他们想要什么,这一点也是体现了生本的内核。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换句话说,没有教师的幸福感觉,就很难有学生的幸福感受。
所以教育需要幸福的教师!有这么一则小故事,草原上有对狮子母子,小狮子问母狮子:"妈,幸福在哪里?"母狮子说:"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于是小狮子不断追着尾巴跑,但始终咬不到。母狮子笑道:"傻瓜!幸福不是这样得到的!只要你昂首向前走,幸福就会一直跟随着你!"这则故事给我的启示:不用刻意去追求自己所谓的幸福,只要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快乐,能给学生创造最大的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享受着职业的幸福感。
作为一个基层的教育者,我们不难发现,在教育过程中,许多时候,一个小小的红钩、一个肯定的微笑、一阵响亮的掌声,一朵鲜红的小花,都足以让孩子们欢欣鼓舞。曾经有一个腼腆的小男孩,总是怯生生地坐在教室的椅子上发愣,好象所有的一切都与他无关,谁见了都觉得可怜。我对这个小家伙报以真诚的微笑,接着若无其事走开了。后来,我常常有意无意地在他的作业本上批上几句话:你比以前有很大的进步,加油哟,好样的,你一定行。
上课时,我慢慢地给他表现的机会多了起来。我惊奇地发现,教室里偶尔也出现了孩子久违的笑声。这样的故事太多了,我们的孩子就是这样容易满足。看到孩子脸上洋溢的幸福的微笑,我也幸福的醉了。试问,我们为什么不慷慨一些,多给孩子们一些自信、一些支持、一些鼓励呢?偶尔放下干枯的粉笔、严肃的教鞭,摸一摸学生的头,一个无声的动作,阳光会洒进学生的心里。洒在学生心里的温情阳光,往往比没有感情的粉笔、教鞭、课本和教具,更有教育效果。
所以我想说:我亲爱的同仁们,难道你们不祈盼着幸福每一天吗?行动起来吧,赏识你的学生吧,用爱温暖他们的心灵,就能创造无数个奇迹。让我们做个幸福的老师,让我们的孩子们在幸福中成长,让我们与荆志强老师一起创造幸福的教育吧,这样,我们的祖国才会繁荣昌盛,祖国的人民才会幸福安康!
幸福地做教师读后感篇八
“这是一本关注教师整体幸福感的实践手册。全书通过对教学中的幸福感与压力的原因分析,寻找切实可行的提高个人幸福感、促进专业发展、改善生活品质的方法与策略,从而引导广大教师踏上幸福之路。”这是出现在《教师的幸福感》一书封底的一句话。幸福,是每个人都向往的最美境界。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拥有幸福感的人,才能把幸福给予身边的人。尤其是教师,能否时时处处感到幸福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因为只有拥有幸福感的教师,才能把幸福的感觉带给学生,才能让学生成为幸福的人。
时间如流水一般,不知不觉,我已在小学教师这一岗位上,工作了二十四年了,就在这酸甜苦辣五味俱全的小学教学工作中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回忆点点滴滴中的幸福的体味,还是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微笑。
工作第一年教一年级,上班途中,不慎被一辆突然冲出的自行车撞到。在家休息时,全班同学中除了值日生外全步行到我家来看望。很多年后,那一张张稚气可爱的脸蛋依然清晰,那丝丝感动依旧萦绕心头。教师节,教过的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来到我的面前,和我一起回忆当年小学生活的趣事,诉说如今中学生活的充实时,我会由衷地感到开心。节日里,收到一条条来自学生的问候短信,那幸福的感觉会涌上心头。当所带的孩子在我的帮助下有些许进步时,取得一些成绩时,当……细细想来,让我感到幸福的事真的很多很多。原来,幸福就是这么简单,老师的幸福感是这么容易拥有。如果经常关注取得幸福的每一步,收集自己幸福的一点一滴,会发现原来自己生活在幸福的海洋里!
工作中,我感受到教师的幸福感与学生的表现是紧密相连的。记得一位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作为一名教师,你可以尽你所能的教育、关心、呵护以及鼓励你的学生,即使这份工作给你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即使你的生活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你仍然认为这样做是值得的。”这句话在工作多年以后的我看来是事实,所以,我觉得我们教师的幸福感植根于学校之中,需要大家共同的维护才能形成。
“幸福,原来可以和教师职业如影相随。”这是出现在《教师职业幸福的秘密》封面的一句话。让我们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吧,一个有幸福感的教师,幸福地生活,幸福地工作吧!
幸福地做教师读后感篇九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做过一首诗:“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倘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可见,孩子的世界是值得我们去探索,值得我们去解读。作为一位幼儿园老师,我有的时候也会产生许许多多的疑问。
为什么有的孩子会一直尿裤子?
为什么有的孩子不愿意安静地入睡?
为什么有的孩子会把别人的玩具放进自己的抽屉?
这些行为不是盲目的,而是代表了孩子们内心的需求,通过这些看似有点不太正常的表达需求的方式,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许多关于幼儿的信息。
面对犯错的孩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每一个孩子都可能犯错,原因有所不同,教师不应该一味地责骂幼儿,而是应该用亲切的态度询问幼儿具体原因,了解孩子们心中真正的想法,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法。
面对敏感的孩子。
有的时候,我们在放学的时候与家长聊起宝宝在园的一些日常表现,就在这不经意之间,给孩子的心理也可能造成一些变化。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疏忽,都会带来很深刻的影响。每一位孩子都很敏感,幼儿与成人之间的认知水平不同,成人眼中的大事可能是孩子们认为的小事,而成人认为的小事在孩子们心中却是大事,因此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尺度或角度衡量幼儿,更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
面对行为反常的孩子,我们年轻教师往往处理起来不那么容易。《在反思中成长》这本书中,都呈现出了许多这样的现实案例。通过集中的归纳,我总结了一些方法:1.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反常行为,以及行为背后的原因;2.向幼儿表明自己心目当中对其更多的关爱,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和自信心;3.善于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帮助孩子解答各种问题;4.在同伴面前肯定孩子的进步,给予鼓励。当然具体事例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犯错、敏感、反常的孩子并不是让人头疼的孩子,只是要求我们老师要多一份宽容、包容,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孩子带来的许多种可能性。
《在反思中成长》让我懂得了成长的目的、成长的方法、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去解决。孩子就像是一只等待生长的小种子,需要我们耐心的照料、呵护,它才会发芽、开花、结果。重要的是不能带给小种子一丝伤害。所以,我们幼儿园老师要理解孩子、观察孩子、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享受快乐!
寻找职业幸福——品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有感。
暑假在家期间,一直在看《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这本书是由朱家雄,张亚军以与幼儿教师对话的视角来编写的。本书中所搜集的文章都是由幼儿园一线教师撰写的,有的是日常工作的经验提升,有的是与孩子之间发生的点点滴滴,有的是关于教学的体会和反思,有的是对家长,对班主任的,甚至是对自己工作的反思……读后感觉有很多共鸣的地方。
在书的第一辑“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第三篇中《品读“职业幸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作者所写的“幼儿教师站起来是老师,蹲下来是妈妈”,每天超负荷的工作使得身心疲惫,有时会产生职业倦怠。面对大家对幼儿教师是“高级保姆,低人一等”的观念,如何能够感受到幸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我想这也是很多幼儿教师的困惑。
一、以真诚、平等的态度与幼儿交往,你会发现幸福就在你身边。
在我和孩子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感受着那份快乐:和他们一起散步观察春天,一起捡拾落叶,一起游戏玩耍,一起放风筝,一起写生绘画。记得有一天,我外出听课,下午回来后,孩子们好象很久没有看到我一样,热情地叫起来:“老师,你到哪里去了?”“你怎么这么久才回来?”我问:“你们是不是想我了?”有几个孩子唧唧喳喳地说着:“是啊,我们想你了。”这些可爱的孩子!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前几届已经毕业的孩子,那些情景至今想来还历历在目:孩子们拿着小本本互相留下祝福的话,写下家中的电话号码,希望老师毕业后能给他们打电话,还有的说:“我们会想你的,毕业了还来看你们。”有几个孩子进了小学后真的来看我们了。当我见到他们的`一刹那,孩子扑过来紧紧地抱住我:“老师,我们想你!”我紧紧地搂住孩子,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是幸福的。
二、家长的信任、尊重和肯定,让我们感到幸福。
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我们教师的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都很差,因此大小便弄脏衣裤,不小心摔破了皮,跌青了脸的事情时有发生。但是当我们听到家长一句:“老师,不要紧,没关系的。”“老师,麻烦你了,不好意思。”“老师,你们真的很辛苦。”这些理解和宽容的话语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安慰和鼓励,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的支持,有家长的理解和信任,真好!
当看到家长在班级博客中发表感谢的话和祝福时,我们是幸福的;当收到家长发来的新年祝福时,我们感动着;当家长给我们提出中肯的建议时,我们思索着。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关心、信任、肯定,我们才能将工作做得更好,才能让家长更加放心和满意。
三、教学中的成功让我体验幸福。
教师最引以为幸福的我想应该就是教学中的成功了。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能使孩子受益匪浅,而且能让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成功的教学还能收获成果,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得到最大的发展,取得可喜的成绩。当看到孩子画出一幅幅独特新颖的图画,捧回亮闪闪的奖牌时,我们的心里是激动而又自豪的;当看到我们的学生一个个有出息,当上了班长、班干部,评到了三好学生时,我们的心里是宽慰的。
四、自身的学习和成功是幸福快乐的。
经过自己的钻研制作完成了一个课件;通过努力使自己的展示课、教研课能比较成功地同伴面前展示;听到领导和同事对我们的肯定和赞赏……这些都让我深深地体验到了那份幸福。
原来幸福一直就在我的身边,包围着我,感染着我,现在我对幸福又有了更深的体验与感受。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寻找自己的幸福吧!
《幼儿游戏之旅》读书随笔。
宋媛媛。
这本书是南京市第一幼儿园参与的一项研究性游戏学习所著的作品。全书以蓝、红、绿三色为基调,因为色彩最直观、最形象,这三种色彩的协调,能调出最美的颜色。同时这三种色彩代表三种不同的寓意。蓝篇是他们学习整合的历程,作为全书的整个基调,是全书的基础。红篇是他们三年来总结出的一系列丰富的游戏活动主题。绿篇则记录了在幼儿、教师、家长、社区、社会如何实现互动的一个全面反映。
其中最深刻的便是红篇。生动鲜活游戏主题为我打开了幼儿游戏的一扇明窗。他们的游戏从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地观察——访问倾听——研究记录——交流汇总这一系列严谨的探究过程串连,俨然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在书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南京市第一幼儿园的整个游戏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如他们提出爱心邮局的主题,其中就整理出了对人、对物、对人的活动的几大调查方向,通过个人、亲子、集体调查来收集资料,然后再将收集的资料转化为游戏场景、游戏角色扮演,游戏情节始终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注重幼儿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加强教师、家长、社区、社会在其中的引导作用。这样孩子的游戏既寓教寓乐,又始终保持神秘新鲜,让旁观者能直接、客观地发现幼儿游戏的奇妙之处。而一个教育角度的改变并不是读几本有用的书便万事ok了,应付诸于自身的行为,这样才能真正发现幼儿游戏的奇妙!
在学习陈鹤琴的基本思想中,有一条是"课程应当采用游戏式、暗示性、小团体式……的教学法。"陈鹤琴认为儿童以游戏为生活,儿童总是喜欢游戏的,"凡是当作工作做就是痛苦的,当做游戏做就是快活的"。通过游戏可以发展身体,培养高尚道德,使脑筋敏锐,为休息之灵丹。"幼儿园里的课程很容易游戏化的",所以幼稚园的课程应当采用游戏式的教导法。陈鹤琴还认为儿童好模仿,易受成人的暗示,幼稚园的课程应采用暗示性的教学法,通过语言、文字、图画、动作进行暗示,尤以教师和家长的以身作则最为重要。陈鹤琴主张多采用小团体的教学法,他认为幼儿的年龄不齐,智力不同、兴趣不一致,应当区别对待、分组施教,以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有所长进。他所提倡的多样化的教学法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具有科学性。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更是对游戏情有独钟,每次一说到要玩游戏他们就很开心,会问老师:"我们今天要玩什么游戏呀?"上课时,每当我拿出小动物,跟他们说:"今天小猫要和你们玩个游戏,你们想不想跟它一起玩呀?"他们就变得很开心,很认真地和小猫玩游戏;有时,孩子们还会想出很多不一样的玩法,他们在游戏中慢慢掌握了知识,而且对于他们感兴趣的知识,他们会不厌其烦地一直玩,每次都会有一些新鲜的东西从他们的小脑袋里冒出来。
有一次在课堂上,我让孩子们唱《小汽车》这首歌,因为前面我刚刚给他们讲了《汽车轱辘辘》的故事,孩子也刚刚玩了小汽车的游戏,我就把前面的游戏延伸到音乐教学中,这时我当司机,开着小汽车带他们去"儿童乐园"玩,孩子们排好队乖乖的等"司机"把车开到他们面前,然后一个个有秩序地"上车",彻底改变了以前一涌而上、你推我挤的局面。孩子们对这个游戏很感兴趣,最重要的是从歌曲中孩子们明白了上车要排队和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等交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用这首歌让孩子们排好队出去做“开汽车”的游戏,每次他们一听到"小汽车,嘀嘀嘀……"他们就会很快地排好队唱着这首歌一起出去游戏,有的时候我请他们自己来当"司机",他们也会自己唱这首歌。
综上,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儿童好游戏是天然的倾向"。游戏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游戏是儿童成长的基本需要,绝不是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小事。游戏可以健体,可以益智,可以促进儿童整个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应象陈鹤琴先生提倡的那样重视儿童游戏,鼓励儿童游戏,帮助和指导儿童合理游戏,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成长。
幸福地做教师读后感篇十
《做幸福的教师》这本书是郑州中小学老师的教育博客汇编。坐下来细细品读,感觉到这书名真好。
在这本书中,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作了幸福比优秀更重要的序文。李老师这样说到:作为一群平凡的教育者,我们没有想过要青史留名,我们的文字也许只是昙花一现,但即使如此,我们也心满意足,毕竟我们与学生的生命一起芬芳过------。当我们静下来,想一想,幸福到底是什么?也许永远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那什么是幸福的老师,亦是如此。我觉得不同的幸福感和幸福观应该取决于不同人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观和心态心境。记得李镇西老师还说过,你也许不是最美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在这里,我想再续写两句:做教师,你也许不是最优秀,但你可以最幸福。
要体会教育幸福的感觉,我觉得首先要有一颗积极的职业心态。其实,教育的艰巨性有时候出乎我们的意料,而我们的教育对象又无法选择。面对我们不甚满意又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能改变的也许只有两点,职业或职业心态。然而,改变职业对我们来说也许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到了我们这个年龄,重新择业似乎很不现实。那我们能改变的也只有我们的职业心态。那怎样做才能让我们体会教育的幸福感呢?我的体会是:
幸福的老师,是一个有快乐之心的老师。而快乐的基础就是我们对生活的态度,是否快乐又取决于我们的思想。在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和压力,那么我们要学会给自己减压,比如,我们可以让自己多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让自己充满对生活的激情。
幸福的老师,是会享受课堂的老师。课堂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舞台之一,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老师,课堂也会成为他(她)享受幸福的舞台。在教学中,用我们的教育艺术和智慧,去营造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快乐。
幸福的老师,是有一颗宽容之心的老师。有这样一句话,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者另一个(或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这些为人师者,年岁长于学生,知识多于学生,阅历丰于学生,涵养胜与学生,但我们也有不完美的地方,那为什么一定要求学生的完美呢?仔细观察每一个孩子,其实他们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在教学中,当我们怀着宽容之心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而不是老盯着他们的错误不放,是不是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呢?请我们记住一句话:宽容的老师,才能培养宽容的学生,将来才会形成宽容的社会。
一名幸福的老师,是有一颗感恩之心的老师。当我们怀着感恩之心去看待学生,你就会被学生眼中饱含的渴望和纯真所鼓舞,为学生对你的尊重和认可而感到身心愉悦,被节日里一张小小的卡片和真诚的祝福所感动,你就会发现学生是如此可爱,反之,总是埋怨、指责、不满,就会让自己的心情变得很糟糕,自己也就没有了幸福感可言。我觉得一个幸福快乐的老师,才会培养出一群幸福快乐的学生。
最后我想说,虽然我们的职业平凡,但平凡却精彩着;虽然我们的生活平淡,但平淡却自豪着;虽然我们辛劳,但辛劳却幸福着。
花儿会感谢阳光的照耀,青草会感谢雨水的滋润,我会感谢我的学生,使我成为一名幸福的老师。(胡群)。
幸福地做教师读后感篇十一
什么是幸福?什么是一个老师的幸福?从教的路越走越远,似乎离答案也越来越远了。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怎样的自省,才能在漫长的职业生涯里,仍旧初心殷殷,遇见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的幸福……。
读陶继新老师的《做幸福的教师》一书,似乎朦胧中找到一丝光亮。陶老师说,作为教师,一定要努力让自己的生活提升到“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的境界。见此一语,顿觉心中无限清明,陶老师对教师之幸福的定义,恰恰映射出我自己疲于奔命的生命状态。那么怎样扭转自己身心俱疲的状态,实现如此境界呢,陶老师如是说:“任何不良情绪,都是生命成长的障碍物,搬除之,生命方能畅通无阻。”细想想,踏入校门,我有太多的不良情绪,继而传递给学生。不良情绪对谁都是负能量,对学生何尝不是。掩卷沉思,我想到班里的一个小男孩,杜杜。
杜杜是一个十岁男孩,极聪明,也淘极。课堂上任凭老师讲得“入情入境”“慷慨激昂”,他只顾自在任意可以下笔的地方,描绘他最喜欢的机器人、机器猫。屡教不改,可谓“不治之顽疾”。对他,我翻着花样的教育,最后都是就算气炸了肺也只能无奈收场。在我心里,他就是一块盐碱地,怎么努力都颗粒无收。
他对绘画的热爱那是如痴如醉。有天连续两节作文课,他还是老一套,无视我一再提醒。他画了整整两节课,最后交给我的只有一行字:“老师,我实在是不会写,或者是没什么可写。”我哭笑不得。
好吧,改变自己!陶老师说:“任何不良情绪,都是生命成长的障碍物,搬除之,生命方能畅通无阻。”他对批评教育已经形成免疫,太严厉了他还会跟你急眼。想想算了吧,首先让自己情绪好起来,和和气气地跟他聊了起来。
“那么爱画画儿?”“嗯,我一不画画手就痒痒,心里就难受。”他这样说,神情自然诚恳,没有丝毫做作与伪装。而我,虽为人师,却一面对孩子的这一癖好深表理解,一面为不能说服他而在内心里感觉狼狈不堪。围绕着绘画,他从幼儿园,一直聊到现在。猛然我灵机一动,既然如此,就从绘画入手好了。于是引导他从这一角度写这篇作文。果然,他还是真有个聪明脑壳,仅用了三十分钟就写了三页。且不说内容是否精彩,只看篇幅就叫我惊讶不已了。好像哦,我找到了一个老师的幸福!
后来,我也认真地欣赏了这孩子的画,还真是不错。用同学们的话说:杜杜在咱们班是画机器人的顶级高手。看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一点不假,这孩子在这方面不是无师自通吗?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之,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之,是不大容易的。”多亏那天我没有让坏情绪主宰,如果一味强制不允许他画,说不定扼杀了一位未来的实力派画家。我想到了那个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孩子,从不同的视角,我们看到的将会是不同的风景。这其中就包含着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的幸福。
不要让孩子在某事上有被否定感,而要让他体会到成就感和荣誉感。好情绪中,事情才会往良性循环的方向走,坏情绪只能让事情陷入恶性循环。陶老师还说,幸福的教师应该是:说话不死板,做事灵活机动,活得有趣味,走到哪里,就把欢笑和快乐带到哪里。那么,我愿意做一个这样的老师,我愿意在未来的日子里,遇见更好的自己,遇见一个老师未来的幸福。
在成为一个教育者之前,第一个需要被教育的,应该是我们自己。在一切的“给予”之前,让我们先成为一个拥有的人。但愿我们都是最幸福老师,我们收到的,不仅是鲜花,更是——别人的感念。
幸福地做教师读后感篇十二
近段时间,读了荆志强老师的读《幸福地做老师》一书,颇有收获。特别是荆志强在谈到“开展生本教育的具体做法”一节讲道:老师是前置学习的精心设计者,要最大限度地把教转化为学,问题设计首先要浅入浅出激发学习兴趣要让学生能学。根本就是重点问题化,要形成问题串,知识辨析,问题导学。结合我校开展的《教学内容问题化》课题研究,谈一点浅显的看法:
一、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举一反三有灵动。
《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教学中能揭示矛盾,唤起联想,引起思考,使学生学会利用科学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而一些简单的“是不是”、“对不对”、……这种问题看上去学生能简单回答,实际上却不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因而教师应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变化发展,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使之应启而发。
二、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贴近目标有实效。
好的前置性问题设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引导学生一步步逼近核心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在潜移默化中达成教学目标,收获既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要求。
例如在设计word《复制粘贴》一课的前置性问题时,可以这样设计:1。回忆学习《画图》软件时复制粘贴中学习过哪些方法?请写下来至少一种方法。2。在进行复制粘贴前必须要做的一个步骤是什么?3。复制与移动有什么区别?这样的问题设计层层深入,有针对性,使通过复习《画图》软件中的复制粘贴方法一步步接近word中的同类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知识点,真正把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前置性问题中就予以体现。到真正的课堂教学时学生就学得轻松,学得简单,学得到位。
当然一个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前置性学习的问题,首先必须自己要对教材有深刻的分析,把握好知识点和教学的重难点,使问题导学有明确的学法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激活学生的思维,真正做到以学定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幸福地做教师读后感篇十三
拜读了荆志强老师的《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我感到很幸运,因为我不仅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快乐!
荆志强老师所倡导的生本教育以激发人的学习欲望、潜能、创造力为起点,以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为目标,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改革,从书中我感受到了荆志强老师的幸福,他不仅成就了学生、也发展了自己。我不禁感叹:原来教学生活可以如此美好。
生本教育,说到底就是以生为本的教育,邢老师的课堂,学生比老师讲得多,发现的问题比讲授的知识多,学生得到的实际锻炼也多。这样的课堂,学生成为老师,学习好的学生带动学习落后的学生,小组内的同学相互为师,共同进步。再这样和谐的氛围中,生本教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正如书中所说: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学生的潜能库一旦被打开,潜能就会像滔滔江水一样涌出,生命的神奇也将不断展现,让人叹为观止。
生本教育认为学生的自学至关重要,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是生本教学原则的体现,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大大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生本教学注重小组合作,有了前置性作业,这样课堂上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多讨论,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教师在交流展示中只起点拨、调控作用,通过激励学生发挥自己最大潜能,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精彩!
总之,读了荆志强老师《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一书,我感受到生本教育强大的生命力。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生本教育带给孩子们的自信与成长、带给教育者的幸福,反观自己的课堂,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将不断反思与实践,力争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成为课堂主角,让课堂中的每个人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096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