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小论文(热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8 13:14:03
体育小论文(热门15篇)
时间:2023-12-08 13:14:03     小编:梦幻泡

学习经验的总结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和方法的调整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及时总结学习的经验和教训。在写总结时,可以参考相关资料和范文,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方法。以下总结范文来自各个领域,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体育小论文篇一

摘要: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中阶段很多师生都认为体育课无关紧要,高中生要把主要精力放到文化课的学习上。因此,高中体育课通常流于形式,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新时期对高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体育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让高中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本文通过分析造成当前高中体育课堂效率偏低的原因,进而提出构建高效体育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体育;高中生;高效课堂;新课程。

高中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优化学生体育素养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课程。但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高中体育教学效率偏低,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数学、语文、英语等文化课的学习上,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洗礼,他们希望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复习,争取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可学生并没有做到劳逸结合,缺乏体育锻炼容易造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新时期,体育课程标准的提出为高中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体育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打破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积极创新教学策略,逐步实现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本文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通过分析造成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偏低的原因,进而提出构建高效高中体育课堂的具体策略,希望对体育教学有所帮助。

一、造成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偏低的原因。

(一)体育教学手段单一,教师责任心不强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往往是体育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不给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造成高中生在体育课堂无法展示自己的优势,不能全身心投入到体育锻炼活动中。同时,体育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枯燥也是造成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的体育课堂必然无法吸引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一些体育教师对待工作并不认真,缺乏责任心和使命感,课堂上只是象征性地教给学生一些体育知识和技能,然后就让学生自由活动,学生的个性得不到提升,对体育课堂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即使学生有体育天赋,体育教师也没有及时地挖掘和打造。

(二)学生参与程度偏低,对体育课不重视高中生受到父母和教师观念的约束,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到了文化课的学习上,希望通过高考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因此他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学习文化知识,对于体育课并不重视,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反正以后也不想从事体育方面的工作。很多高中生在体育课上不能集中精力,而当体育教师给学生自由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时,他们则回到教室去学习,使体育课无法有效地开展。由于高中生对于高考过于紧张,导致他们的身体素质跟不上学习的节奏,经常出现身体不适等情况,反而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很多学生还把体育课当成活动课,完全忽视了体育课的教育意义。

(三)教学目标模糊不清,缺乏技巧的指导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多高中体育教师没有制定明确的'体育教学目标和方案,总是教师想到哪里就教到哪里,学生没有主动权和话语权,完全听从体育教师的安排,使高中生在体育课堂混混沌沌,找不到学习体育的动力和兴趣。还有的体育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与新课程改革却格格不入,不能接受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只是按照自己的教学经验去组织课堂教学,没有对高中生的体育技巧进行有效的指导和锻炼,造成高中生无法掌握体育运动规律和技巧,容易在体育锻炼中受到伤害。体育教师与学生没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很多时候都是教师霸占课堂的主体地位。

二、构建高效高中体育课堂的具体策略。

(一)创建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打造多元化的体育课堂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体育教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机遇。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体育教学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强健体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和终身体育意识。同时还要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改革,积极创建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体现高中体育教学的时代意义。我在体育教学中,会继承传统体育教学的优秀经验,重视改造传统项目和引人新兴运动项目,教授有利于高中生发展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并且改变单一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打造多元化的高中体育课堂,让高中生能够乐于参与,勇于实践。

(二)激发高中生的体育兴趣,进行个性化的体育锻炼高效的体育课堂需要体育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激发高中生的体育运动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营造愉悦、轻松的高中体育课堂氛围,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情境,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的体育锻炼内容,做到体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统筹兼顾。为了鼓励高中生发挥潜力,形成爱运动的好习惯,我对不同层次的高中生设计的锻炼内容也不同。比如对于体育尖子生,我要求他们在掌握体育运动技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优势,学习更多的体育技能和知识,不断完善自身的体育素养;对于体育后进生,我要求他们能够做到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工作,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对体育教学内容能做到熟练掌握。

(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加强体育技能的综合指导在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必须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选择高中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加强对体育技能的综合指导和评估。高中体育教学是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因此高中体育教师要把握体育教学的任务,体现素质教育理念,争取促进高中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在日常教学中对于每一个体育动作都会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比如学习挺身式跳远动作的时候,我会在体操垫上先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去模仿,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腹肌和背肌力量,提高身体协调能力,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要想构建高效的课堂,就必须得到体育教师和高中生的共同努力,让高中体育课堂真正地焕发生机和活力。体育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的束缚,把课堂教学的主人地位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高中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同时,还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在体育课堂渗透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养,为把高中生培育成为新时期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鑫.成才视野下的高中体育高效课堂教学研究[j].成才之路,2014(2).

[2]佘东军.高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浅议[j].江苏教育研究,2013(4)。

体育小论文篇二

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体育运动,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体育项目没有任何兴趣,那么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枯燥无味的讲解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快乐教学方法运用。所谓的快乐教学就是指在体育运用中让学生通过舒适的教学方法获得快乐和成就感的体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快乐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运动中掌握排球技巧,更要帮助学生激发内在潜力,产生运动自主性,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满足教学要求,达到更好的体育成绩,培养浓厚的体育爱好,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1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而忽视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和训练,课堂教学模式也比较单调和枯燥,体育课成为教师演示动作、学生模仿的统一形式,在不同班级之间也没有任何学习心得交流等活动,将原本生动的体育课变得僵硬、死气沉沉。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对体育运动项目产生厌倦感,同时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持,最终形成最糟糕的一种局势:学生以最大的恶意揣测教师的教导和评价,教师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学生的语言和行为,两者互相看不转眼,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处于该种局面的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够从排球运动中得到快乐。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和积极性,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实例分析:在正面传球技巧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进行独立备课,将班级学生分若干组,收集关于正面传球学习方法等相关资料,然后整理出一套讲课方案,利用前半堂教学时间,鼓励每组派出一名学生代表带领同学一起进行动作练习,这样几组代表展示结束后,学生对整个动作的流程和技巧已经有了初步理解和认识,此时教师通过专业分析纠正学生动作中不规范之处,学生学习的效率自然能够得到提高。将教学时间交给学生本身,有利于激发学生源源不断的斗志和激情,有利于学生培养备课、讲课能力,有利于学生提升和展示领导能力,学生在自己掌控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体验快乐,获得成就感,对排球的兴趣会越发浓厚。

2构建和谐、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快乐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合作的研究过程,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方向和目标,然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高素质的专业知识、优美的示范动作、高超的运用技艺以及生动的教学方式感染和影响学生,让学生在与教师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快乐。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树立认真的学习态度,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同时要理解学生之间存在的能力差异,并尊重他们学习能力水平有高有低的现状,给予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更多关注和关心,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建立自信,从而促进学生体育技能提高。无论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还是日常生活中,教师都应该以和蔼、亲切的态度对待学生,与学生形成一种和谐、平等、自由、融洽的师生关系,经常同他们一起游戏、交流,让学生打消对教师的畏惧和距离感,利用“爱屋及乌”效应,让学生爱上排球运用。

3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体育教学。

随着素质教学地不断推广和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已经进入一个非常关键时期,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不断整合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创新活动,将排球运动变成体育教学中专业程度高、技巧要求严格的示范项目。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抓住教学重点,严格要求排球各种动作要领,创新教学,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兴趣爱好,将两者进行高效整合,开创能够促进学生体育技能发展和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样化途径,体现快乐教学宗旨和内涵。实例分析:在垫球技术训练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垫球技术在排球比赛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准备姿势、手形、击球点和接触球部位要点、击球用力程度等技巧,大学生自尊、爱表现和渴望得到关注的心理特点,使得他们在活动中对集体活动跃跃欲试,因此教师可以将他们围成一个大圈,由教师发球,第一个学生接到球之后要运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进行发球,在发球之前要喊出接球同伴的姓名,让对方有足够时间做好准备。每轮以最后一位同学没有接住排球而结束,以此类推,活动总共6轮,在传球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大力发球、飘球、侧旋球以及高吊球、快球、重扣球等多种形式,丰富接球方式,活跃活动氛围,使得整个游戏充满紧张和刺激。通过此种类型的游戏,能够培养学生紧急应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促进学生体育思维活跃。

4通过学习排球知识让学生喜欢上排球。

排球具有很久远的发展历史,随着社会发展,排球进入全新时期,尤其是在速度和力量较量上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和高端的水平,在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今天,在排球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排球知识,进而让学生喜欢上排球运动。教师可以以中国女排的励志故事作为教学案例,利用真实名人故事的影响力带领学生走进排球更深的文化和精神领域,同时教师还可以请学生为大家讲述排球发展历史,通过引导学生加深对排球历史的了解,促进学生对排球的喜爱。

5通过竞赛激发学生排球运动积极性。

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进行研究之后,我们发现大学生普遍具有很强的好胜心和竞争意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互动中满足他们心理成长的需求,为他们创建一种竞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排球运动的积极性。体育运动本身就具有很浓的竞争性,排球在各种比赛中都是炙手可热的竞争项目,因此教师可以将大学体育教学变成一个小型的比赛活动,开展友谊联赛。首先各班级教师商讨比赛时间、地点、形式等,然后各自回去组织本班学生开展联系活动,由于班级人数较多,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代表参赛,为了班级能够取得优异成绩,应该在班级挑选能力水平高的。

6名学生作为班级代。

表参加比赛,其他学生可以作为平时练习的陪手。比赛虽然有竞争性,但是更多的是提倡安全和友谊,比赛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竞赛激发学生斗志,让学生从排球运动中得到快乐和成就感,加深对排球的喜爱和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6排球规则的灵活运用快乐教学不会被正式排球比赛规则所限制,要突破规则束缚,在教学活动中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在班级小组比赛活动中,教师不必拘泥于一成不变的比赛规则。例如,在隔网对抗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在人数上可以设置为9人或12人,或者更多,甚至可以将全班平均分为两组,进行对抗比赛,但是考虑到活动中学生自身安全,最好限制人数,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比赛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和价值。另外,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可以规定每个学生有3次击球和发球的机会,机会用完之后就要给其他同学让位,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

7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教师在排球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学中的乐趣,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既能够得到技能培养,又能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专业知识,充分体现新课改的基本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在教学活动中展现优美的动作示范,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述排球动作要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排球讲解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因材施教方法,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理解能力水平,对其进行层次教学,或者在同一教学活动结束后,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辅助能力差的学生,从而达到互帮互助、相辅相成的目的。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快速而轻松的授课内容,感受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从而受到感染和影响。

8教师要善用专业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具备。

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面对学生对专业知识质疑中,要善用专业语言对其疑惑进行解答,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疑问。对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教师要经常使用鼓励性语言对其进行肯定和表扬,帮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树立强大的学习自信心,满足学生对尊严的需求。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注重结合学生学习能力提升过程、体育技能培养等方面进行考量,结合学生自己评价内容和学生互评结果,对学生综合表现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民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引导他们勤于思考和观察问题,在体育活动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在竞争合作中培养良好的品质和内在精神,从而做一个成熟、稳重、积极向上的新时代大学生。

9结语。

快乐教学方法在排球教学中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语言,不断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生感受到重视和关注,进而培养和提升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和喜爱。排球是我国体育主力项目之一,加强大学体育教学中的排球教学,是为发展我国排球事业奠定基础,有利于推动排球运动的普及化和大众化。

作者:谢超单位: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参考文献:

[1]徐林江,徐妞灵.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排球普修课中的运用研究[j].运动,2015(16).

[2]徐山.快乐体育视角下的高职排球教学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3]张志成.排球选项课中运用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4(2)。

体育小论文篇三

参考文献一:

[1]李锋.基于质量评价体系的服务质量管理[d].东北财经大学2006。

[2]顾季青,王家宏.互联・互补・互动--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评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6(11)。

[3]李颖川,陈钧,黄金.关于全国体育大会的赛事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02)。

[4]王路遥,韩振勇,吕克琦.从“安踏模式”探讨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现状与营销策略[j].湖北体育科技.2012(02)。

[5]吴健.基于价值链分析的建筑设计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3。

[8]陈庆伟.定位理论视域下全国体育大会定位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11(05)。

[9]刘畅.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广告营销策略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3。

[12]孙义良.我国体育产业品牌发展战略研究--基于体育用品业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的实证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03)。

[15]冬继峰.李宁品牌和安踏品牌营销策略分析及启示[j].中国商贸.2011(15)。

[16]王瀛.论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的品牌经营与营销策略[j].中国商贸.2010(22)。

[17]易爱娣,曾路.定位理论与市场营销理论的关系研究[j].商业时代.2010(27)。

[18]潘四凤.后危机时代中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升级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j].浙江体育科学.2010(04)。

参考文献二:

[1]杨胜才.试论民族院校的价值追求[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4)。

[2]宋中发.加强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教育之分析[j].中国市场.2011(31)。

[3]任丽,窦胜功.在校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分析与教育引导[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4]刘键.吉林省高校篮球专业学生运动损伤调查研究[d].吉林大学2012。

[7]刘海东.焦作市城市篮球文化开展现状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4。

[8]孙泊,赵波,索红杰,陈玉忠.上海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特征和培养途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9]廖年忠,谭洁.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体育的价值取向[j].体育学刊.2004(02)。

[10]倪欣.对南京市高校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特点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

[11]向家俊.中西文化差异与体育价值观[j].体育文化导刊.2002(02)。

[12]马凯.山东省淄博市青少年篮球训练现状的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

[14]-5nba报道的现状及特点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

[16]杨继林.关于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调查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2)。

[17]孟玉红.阅读经典作品,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18]魏红艳,张波.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成因及改进措施[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03)。

[19]王炜.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j].教育科学.2008(04)。

6.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体育小论文篇四

简历的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优势特长、工作经验、求职信等几大内容。优势特长是求职者向求职单位展现自我优势的重要内容,简历上这一板块的内容填写,有几点是需要注意的。

特长应该与应聘岗位的特征有关。求职者在填写个人特长这一栏时,一定要有重点、有选择的填写,不是特长越多,就越有优势,而是应该结合自己所应聘的岗位,岗位需要求职者具备怎样的特征,就填写与之相关的内容。

表面没有关联的`特长,有时候是竞争的优势。简历上填写特长,应该有意图的、有心计的填写,一些求职者本身有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特长,与应聘岗位没有任何的关联,在企业看来,有时候就是一种优势。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体育生简历模板,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jianli)。

姓    名:

性    别:

 

 

联系电话: 。

 

民    族:

 

婚姻状况:

 

学    历:

 

专    业:

 

住    址:

 

电子信箱:

/jianli。

求职意向:

期望工作性质:全职。

到岗时间:1周以内。

海外工作经历:没有。

现从事职业:教学·教务管理人员。

现职位级别:高级职位(非管理类)。

期望从事职业:教学·教务管理人员。

期望工作地区:昆明。

教育培训:

      体育教育体育学类本科。

现在在读。

软件工程师培训,软件运用及开发。

获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合格证书。

教育学、心理学、学校体育学、各项体育运动的熟练程度、各项体育运动。

的裁判工作工作经历:

208月-8月。

工作地点:昆明。

工作职责和业绩:

大学1、2年纪体育教师。

运动会组织。

课外活动组织。

参与团委工作。

8月-年6月:体育教师。

工作地点:昆明。

工作职责和业绩:

高1、高2体育课教师。

课外活动的组织。

昆明机床厂中学。

209月-207月:体育教师。

工作地点:昆明。

工作职责和业绩:

初三年纪的体育教师。

英语等级:大学英语考试四级个人概述:

体育小论文篇五

摘要:传统民族体育项目作为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与经验中所提炼出来的。将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精神相结合,发扬了我们中华民族继承传统,尊重历史文化的崇高精神。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高校中传统体育项目教育的不完善,认识到引入民族体育项目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高校体育传统文化。

1前言。

我国的民间传统的文化项目多种多样,体育项目更是种类繁多,它的内容与形式之多样,堪称世界之最。这些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锻炼了人的思维,培养了人们的民族认同感,还能够锻炼人们的身体健康素质。而将传统体育理念与现代体育精神完美结合,正是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弘扬了一种推陈出新的精神。

2高校体育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性分析。

2。1继承传统,弘扬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继承传统能使我们懂得尊重文化,了解历史。民族传统中的体育项目被引入高校的体育课堂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传统的体育项目是经过历代人长期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也能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到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具有一定的锻炼价值的,各族人民通过不断的努力,经过他们的独特思想与实践经验,为我们创造了古老而又历久弥新的体育项目,为我们代代相传[1]。

2。2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

传统民族的体育项目进入高校,成为现代体育教育的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现代体育教育的完善,又能充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拉近了学生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距离;另一方面,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加入,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育投入的经费,缓解了资源匮乏的局面,并且也为现代体育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作出贡献。

3高校体育教育中引入传统体育的现状分析。

3。1人文氛围不浓,学生锻炼兴致不高。

传统的体育项目,人文情怀浓,历史相对悠久。另外,包含了一些中医养生的理论研究,不论是哲学、政治与军事,还是文学、宗教与修身养性,对于中华儿女的思想与身体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将现代体育的教学与传统的体育项目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必须注重人文氛围的渲染。但由于当前高校体育老师的民族传统知识基础薄弱,理论研究不深入,致使体育课堂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够严密,达不到国家对于传统体育教育的要求,致使学生缺少对于传统项目的学习兴趣。

3。2传统体育项目的引入内容过窄。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体育课仍是以篮球、排球、羽毛球等球类项目以及体操、田径项目为主。被引入的民族项目不被重视,一些地区设置的民族项目中有武术类的项目,但是一些特色养生与健身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项目根本没能实施。一小部分学校将其作为选修项目也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没能真正发挥其锻炼学生身体、加强修身养性观念的作用。

3。3传统体育项目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不高。

普通高校中真正毕业于体育专业的老师比例较少,部分是一些其他专业的转业人员,他们经过短期的体育课程知识的培训后上岗任教,相当部分的人员的体育教学知识匮乏。另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授需要相当广的知识面,对于与项目有关的背景、历史、渊源都必须有所了解,并能将其讲给学生听。如果专业知识不够,不能运用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的特点进行讲解,就不能将理论与技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并传授给学生。

4高校体育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建议措施。

4。1深入发掘民间资源,达到学校与当地资源的优势互补。

大部分的高校体育老师都是接受学校教育资源,很少做到与当地的民间传统资源相结合来教学。如大部分的武术老师掌握的只是一些竞技套路,没有完整的武术技艺。如果深入地挖掘当地资源,下乡去采集信息、请教资深武术学者,并结合学校的资源,开展几次专业的研讨会,将老武术学家请到学校来进行优势互补,就能够使学生了解到真正的武术。另外,可以组织学生下乡参观当地的民族竞技类活动与表演活动,使大学生能够在参观中感受民族体育项目的魅力[2]。

4。2加强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意识。

传统文化的认同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发展与共同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中无论是体育老师还是大学生群体,都要培养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民族体育竞技项目能够流传下来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而且当地人对其的认可已经说明传统体育对于促进精神文明具有重要影响。并且,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对于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与身体素质是非常必要的[3]。

4。3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传统民族体育项目进入校园,一方面是为了继承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现代学校的教育理念与资源,在不违背新课改的要求下加以创新,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坚持“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完善传统与现代的知识结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在对传统的承继下,创造新的项目技术与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5结论。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我国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将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学校教育融会贯通,既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尊重,也是为了能够实现现代人才良好身体素质培养的现代体育精神的目标。并且对于树立“素质教学”理念,完成“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守杰。浅谈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科技信息,,(32):204—213。

[2]梁亮。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开展[j]。科技致富向导,,(15):64—65。

[3]宋保华。河南省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0。

体育小论文篇六

体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而且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体育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我国,随着08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全面健身运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广州亚运会的举办,更是延续了人们体育运动的热爱之情。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体育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了。而高中体育教学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高中体育教师设定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可能产生怎么样的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在教学体系中,意义重大。课堂教学目标是指学生通过体育学习与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它是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决定着体育课程的方向与过程,是选择与组织体育课堂教学内容、选择与使用体育教学方法、采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评价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对于学生与教师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强调学生的整体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

体育教育的最根本出发点是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因此,无论教师制定何种教学方式,都必须要立足于这个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没有这个教学目标为支撑,其他教学目标都难以实现。而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心理健康也成了高中体育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身心与运动结合,身心健康成了高中体育教育的基本目标。重视学生通过体能的练习和运动技能的学习,不但可以增进身体健康,而且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

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把教学活动的组织围绕在此基础上展开。特别是注重对田径这一项目的教学,发挥田径运动对学生体能训练的作用。教师可以制定分期计划,不一定要对田径教学进行一次性的课程,而是把田径教学贯穿在整个高中体育教学中,有计划的分期进行授课。如在向学生讲述田径基本技术和动作规范等前提下,可以把长跑和短跑项目分开训练,在每周的体育课前都组织学进行一定量的长跑训练,让学生的体能得到循序渐进的增强;而短跑则主要是在学生体能得到提高的基础上,进行爆发了的训练。通过这样有层次,有计划的分层教学,可以保证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而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心理素质的训练也必须同时进行,唯此才能把握住“强调学生的整体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

主要的方法可以采用竞赛形式,激发学生好胜心理,让学生在高强度体能消耗下,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增强心理承受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梯度法,不断的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让学生从心理上获得自信,如长跑由800米到1000米,再到1500米,这样递进式的梯度教学也可以从心理上增强学生的信心。

2.教材突出技术点,强调锻炼的实效性。

人的素质是个综合的概念,身体素质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劳动技术素质的基础。离开人的身体谈人的素质发展,在理论上是片面的,在实践中也是要失败的。新编教材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抓住体育学科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基本功能,把体育技术作为锻炼身体,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指身体机能、形态等身体质量)的桥梁,在初中的基础上,提高了体育的技术要求。教材突出技术点,便于学生掌握,增强身体锻炼的实效性。

体育教学中不能排斥运动技术,更不能一见到竞技技术的名词术语就认为是竞技技术。教材中出现的技术与竞技运动技术有很大区别,即使是学习一些初步的竞技运动技术,其目的是用它来发展学生的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而不是让每个高中学生都成为运动员,实际上也不可能都成为运动员。基于上述思想,教材中编写的技术不过分强调技术细节和面面俱到,而是突出“技术点”,便于学生掌握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更好地指导自身体育锻炼,提高锻炼的实效性。

3.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

《体育与健康》课程明确主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应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根本目标,在组织学生进行选项学习中,要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该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但是,过去在贯彻这一理念时出现了过宽理解和过窄理解两种不正常化的现象。

健康是一个超越体育内涵的宏观概念,其内涵包括一切学校教育课程和内容带来的对学生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作用和效应。过宽理解就是将学生的健康发展任务完全理解为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任务,这是不正确的理解,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不能承载的责任;过窄理解就是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任务就是对学生的身体健康负责,学生其他的发展任务不属于自己的职能范围。这两种理解对体育与健康课程顺利实施都带来了不良的后果,一个使体育与健康课程难于承受其重,体育教学难于完成各项超载的任务;另一个使体育与健康课程未能完全履行其职能,导致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效果未能实现课程设计的目标。我们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时,应该充分借鉴其它省份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正确理解健康第一的理念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意义与定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作用,在充分完成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培育任务的同时,努力完成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锻造任务,实现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模拟训练功能。

体育小论文篇七

体育课程是学生日常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为学生日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我们看看下面的有关体育的毕业论文吧!

摘要: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学生在接受书本知识的同时也一定要注重能力的提升和身心素质的和谐发展。传统的体育课程在一如既往的教学过程中,不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教师应当注意在教学中贯彻最新的科学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地开展教学,确保学生通过体育课程进一步增强身心健康的目的。

关键词:体育课程;课堂活动;以人为本;终身体育;探究。

健康基础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主要方面。体育教学的责任重大,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在某些方面过于程序化、模式化和训练化,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一、常规体育活动。

常规体育活动其实也是传统体育教学中有机的一部分。它一般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一些诸如课堂开始时的短跑,做操等课堂活动。这个传统教学步骤我们是应当传承和肯定的。因为常规体育活动是帮助学生进入课堂状态的一个必要程序。就好像是英语课上教师领读英语单词,英语听力考试之前先播放一段无关的音乐是一样的作用。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舒展筋骨,为接下来的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做好准备。常规体育课程在新的体育教育观念的指引下,并不是每节课的内容都一样,一成不变的。教师要根据时节的变化或者是天气的变化做出一些具体的调整,做到以人为本、灵活多变。如果天气情况不适合学生进行长跑等活动,教师就可以开展其他的教学活动安排。同时,体育教师也要学会与时俱进,安排一些新鲜的时尚的体育活动进入课堂,比如说安排一些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同时难度又不是很大的瑜伽相关的课堂活动。学生配合舒缓优美的音乐,渐渐舒展自己的身心,感受自然的无穷力量和感人魅力,实现身体心灵和大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样的课程活动不仅仅是包含有体育精神,而且还是一种美的享受。学生在这样的气氛熏陶下,自然会更加热爱体育课程,更加用心地完成老师安排的活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学情怀。以人为本,是新时期体育教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和方向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以人为本就要求教师时时刻刻以学生的利益为先,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为学生着想,充分体现课程设置和安排的人性化特征。教师的这一观念的建立也同时是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表现。教师关怀学生的需要,学生也就能进一步配合教师的活动安排,课堂秩序因此和谐统一,健康运行。

二、集体体育活动。

我们这里所讲的集体体育活动也并不是传统概念上的集体体育活动。我们所讲的是全新的集体活动。体育课程活动安排上要尽量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一方面增强学生的身心素质,另一个方面也注重锻炼学生与他人相处和融入集体之中的能力。传统的集体体育课程无非是跑步,做操什么的,教学方式有点单一老套,缺乏新意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信任游戏的开展就是一个在新的体育课程中的有效的集体活动。信任游戏指的是一个学生无条件地信任自己的同学,做一些略带危险性的动作,由自己的同学对自己进行保护。这个游戏的重点就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比如说,学生放心大胆地身体向后倾倒,由同学接住自己,以免受伤,这个过程是一个连贯的过程,整套动作迅速。信任游戏的开展是为了增强学生之间的信任,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是存在美好单纯的友谊和信任,以便将来在参加工作时也充满正能量,阳光向上。此外,信任游戏的有点还在于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想大胆地向后倾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实和蹦迪等活动的心理状态是一样紧张的,教师要在这个时候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锻炼学生的心理健康。但是信任游戏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些危险因素,所以信任游戏的顺利进行需要教师极好地做好所有必须的准备工作。比如说一个学生是否有足够的力气和实力接住自己的同学,比如说学生在进行游戏之前必须充分的放松和克服心理障碍,再比如说有的学生可能具有一些不适合这项运动的疾病等等。教师一定要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以贯之,时刻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切实需要,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稍一疏忽,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受伤,因此一定要适可而止,量力而行。

三、自由体育活动。

自由体育活动时间的设置对于体育课堂的顺利开展是大有裨益的。这是因为,每个学生的身心素质都是不一样的,各自千差万别,各有所需。教师要留出充分的时间供学生自己自由活动,自由体育活动时间是一种科学的,以人为本地承认学生主体地位的良好教学方式。学生在有序的自由的体育课堂时光中,养成了良好的锻炼身心的习惯,对学生的一生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将课程的安排选择权教给学生,让学生做一些符合自己兴趣和爱好的活动,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体育课堂上的积极性,是一举多得的美事。学生在自由活动的同时也会感受到教师的人性化教学安排,更加喜欢体育这门课程,更加尊重教师,师生之间亲密无间、和谐相处。当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无事可做、忙里偷闲的,教师也要对学生的身心安全时刻关注,安全之事无小事,教师一定要时刻对学生负责。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自由活动适当地做出一些指导,使学生对于课堂时间的利用更加充分,学生自主开展的自由活动更加有效果。

教师在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还有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向学生贯彻终身体育运动的理念。现代人,生活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人们的身心都需要运动的方式来调整和解压。实践证明,保持终身运动这一良好习惯的人群普遍少得病,而且长寿。活到老,运动到老,终身锻炼的理念是保证一个人一生健康的最重要的方式。教师要利用体育课堂的有限时间和机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并且时刻引导学生建立终身体育运动的人生目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体育小论文篇八

所在院系:**。

学院专业:

班级社会:

体育专业:

指导教师:***。

职称讲师:

论文题目:高唐县乒乓球运动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研究现状: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但是乒乓球运动普及的并不是很好。目前,我国乒乓球运动发展迅速,但是在一些地方其发展还不是很好。这些地方有着共同的特点:乒乓球运动参与者少、乒乓球器材短缺、乒乓球运动不规范、在其运动上显现出很多的弱点及错误。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认为社区型体育健身应成为我国体育运动的主体,体育健身中乒乓球运动有时我们不可或缺的一个运动项目。后奥运时代已经来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和“花钱买健康”理念的建立,高唐县的乒乓球运动也在迅速发展。

研究意义:

虽然国内外基于乒乓球运动展开了多层次性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是学者或是站在全国的角度,或是重点考察大城市的乒乓球运动的开展,很少关注小城市乒乓球运动开展状况,因此有必要对中小城市的乒乓球运动的开展状况做深入的了解,既可以为当地体育主管部门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又可以丰富我国乒乓球研究的内容。通过对以往研究文献的梳理,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明鉴后继研究的方向,对高唐县乒乓球运动参加居民的年龄、性别、动机、运动场所、消费及运动损伤等方面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主管部门制定政策和制度,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重点和难点:

问卷的发放、回收及以后的数理统计和分析。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

研究步骤:

预期结果:

1、参加乒乓球运动的群众基础良好2、参加乒乓球运动居民的性别比例不均衡、年龄层次差异大3、参加乒乓球运动的居民动机不同4、比较较大城市的发展,()高唐县乒乓球运动还有较大发展空间5、居民对乒乓球运动的看法不同。

论文主要内容(提纲):

1.前言。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高唐县乒乓球运动普及程度。

3.2参加乒乓球运动的居民的特征分析。

3.3居民参加乒乓球运动的行为特征分析。

3.4居民对乒乓球运动的看法。

3.5与济南、青岛较大城市的比较。

4.结论与建议。

进度安排:

1、20**年11下旬至12月收集文献资料,完成选题开题报告。

2、20**年1月查阅文献资料,整理问卷。

3、20**年2月发放、回收调查问卷,并做整理。

4、20**年3月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完成初稿。

5、20**年4月对论文进行反复修改,完成终稿。

6、20**年5月初准备答辩。

参考资料:

[1]徐寅生。关于如何打乒乓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65.1~34。

[3]于军。山东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00~102.

[4]李友林。从体育市场探析乒乓球市场的构造[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郑淑梅。我国部分省市高校乒乓球运动开展状况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宋绍兴。我国乒乓球运动理论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4.05。

[9]孟宪君。大众流行健身理论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阮朝霞。发展社区体育构建和谐社会[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02。

[13]杨江。对我国乒乓球运动在社会转型期过程中管理体制与运动机制的分析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

[15]池立新。影响乒乓球普及的三个障碍[j].乒乓世界,(10):36~37。

指导教师意见:

(签章)。

**年**月**日。

体育小论文篇九

在小学体育课中,引入悦耳动听、节奏鲜明的音乐,是一个非常有益的教学手段。利用音乐来创设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效果。我国古代文献的《乐记》中就有记载:乐者,心之动也。其意思是音乐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艺术,也是音乐的艺术,听觉的艺术。音乐通过人的声音或乐器发出的节奏旋律直接刺激和影响人的听觉,使人产生情绪和情感的体验。那么,如何把音乐引入体育课堂,优化体育教学,从而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呢?在此,本人仅就体育教学与背景音乐,谈谈自己的实践体会和粗浅看法,以求同行共同探讨。

1体育和音乐的整合优点。

体育与音乐虽属两种不同的艺术,但对人体之生理、心理作用确有异曲同工之处。其理论依据:体育运动对人的生理、心理作用不胜枚举,而使其产生疲劳,这是不可否认的,心理学家分析:人体在音乐伴奏下运动时,大脑左半球得到积极性休息,改善大脑的供氧能力,提高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化速度,延缓生理、心理疲劳的过早到来。音乐以其特有的语言,作用于人的心理,引起主体的联想,激发感情。在体育与音乐之间进行学科交叉渗透,使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变得丰富多彩,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不自觉的全身心的投入,在快乐的体育中强身健体。实现《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宗旨“健康第一”,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1.1调动学生激情,提高学习兴趣。

体育课堂上增加了音乐旋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潜在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如: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对于一些重复单一的技能动作练习感到枯燥无味,因此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这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客观存在的`因素,而是没有将学生内在的激情调动起来。在音乐的伴奏下刺激学生的听觉,进行同样的教学内容练习,学生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情绪高涨。

1.2发展学生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协调学生的身心。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音乐之所以具有无穷的魅力,是与节奏的千变万化分不开的。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有一种奇特的作用。,使学生在音乐中学习动作,技能,感受了节奏,感受了动作。而且,音乐又给了他们充分的想象与表现的空间,使他们在音乐的伴奏下,积极的、活泼的、自由的想象,并力图在姿态、形体、气质等方面充分表现了个人的潜能,使身心得到了协调的发展。并且音乐可以使学生精神愉悦,消除疲劳,可以调节学生的心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1.3促进学生能量的释放,提高生理技能,推迟疲劳的出现。

活动欲望。从生理角度来讲,在剧烈运动时,心脏跳动很快,中枢神经系统高度紧张,肌肉的紧张度也很高,呼吸系统在尽最大能力工作。如果突然停止运动,由于肌肉失去运动中收缩与放松的工作过程,突然造成被动的紧张,特别是对下肢静脉血的挤压作用停止,大量静脉血集中停留在下肢肌肉中,造成返回心脏的血量减少,一时间出现脑部贫血和严重缺氧,血压下降,呼吸短促,造成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慌、甚至是晕倒等症状。如不及时调整,人的生理机能就会处于劣性循环状态,影响工作技能的掌握和体质的增强。在做放松运动时感受到音乐时,大脑的活动性就会得到改变,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心收缩力减弱,肌肉的紧张程度得到缓解,使机体处于良性的循环状态,并得到提高。从学生自己的感受来看,就是精神尤其轻松,肌肉、心血管和呼吸肌无紧张和不舒服感,而且动作技能掌握的既快又好。

2课堂合理利用音乐。

2.1课前:

课前几分钟虽不属于课的结构部分,但实验证明通过优美的音乐鉴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意识,鼓舞学生热情投入,具有良好效果。尤其是在夏季下午的第一节课,学生常常没有午休好,精神不集中,这时可用打击乐曲,将起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于该音乐的关注。

2.2准备活动:

准备部分的基本任务在于用较短的时间迅速地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振奋精神。做好准备活动,使身体的器官系统、机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并从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和智力的开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这短暂的时间里音乐能起到收心热身愉悦身心的作用,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运动氛围。准备部分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队列、队形、徒手操、活动性游戏等。在这些活动中,配以具有优美旋律,节奏明快的《运动员进行曲》,能渲染赛场风云意境,又能激发学生争强好胜心。通过观察和测试发现:学生的步伐矫健、心律加快、呼吸加深、节拍准确,可极大地提高动作质量和练习效果。

2.3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是体育课堂的主体,是教师讲、学生练的重要环节。要求大脑皮层处于最适宜的兴奋状态,人体机能保持较高水平,在此情况下完成学习和训练任务。在这环节能妙用音乐,调节气氛,起到对强心健体、增智促技起着良好的辅助作用优化过程。如果练习时间过长,学生容易疲劳和厌倦,觉得枯燥无味。配上音乐,情况就不一样了。比如运用圆舞曲嘭、嚓、嚓的节奏就可以让学生较容易掌握跑步的节奏以及呼吸的节奏;武术练习时配上《中国功夫》或《男儿当自强》等旋律雄浑的乐曲,学生就会越练越起劲。在体操、球类等技术性较强的项目中,配以优雅的乐曲,如葫芦丝或古筝伴奏的等等,不仅能烘托练习气氛,而且能使学生产生自由心理,使精力更加集中,练习充满信心。

2.4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是整节课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它根据基本部分最后一个教材内容的性质,选择一些逐步降低运动负荷的练习,使学生的生理、心理从兴奋状态,迅速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在这部分,音乐能使学生较快的稳定情绪恢复身心。在课中,一曲徐缓、舒畅的轻音乐让学生联想到蓝天、白云、绿草、溪流,柔化成一缕轻烟,淡淡清香弥散于音乐之中配以轻松自如的舞蹈、游戏将使你的课收缩有力,达到受益匪浅,余兴常在的效果。

3课余训练辅导使用音乐。

体育的各项运动训练对学生来说培养其在疲劳状态下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和顽强的意志品质,以提高技能、技术、战术和身体训练水平为主。巧用音乐缓解学生的疲劳感有着显著的成效。如在耐力跑训练的过程中,只有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克服“极点”的痛苦,才能达到耐力的提高。选用节奏明快,催人振奋,鼓舞斗志的迪曲,学生跟节拍跑,要求学生跑动轻快协调、步幅均匀,仔细聆听音乐节拍,富有节奏地呼吸,合理控制跑速。例如在篮球练习运球时也可以采用有一定节奏感的乐曲,让学生跟着节奏,进行枯燥单一的运球训练,肯定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训练中。

4实施结果分析:

背景音乐是根据体育课的基本结构、内容、任务,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选用不同的乐曲,配以教学中的“音乐程序导控”。多次实验表明,音乐的选用、设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首先音乐应是“纯粹的”,不带歌词的优雅乐曲;“以心听音”,音量适宜,有主有次,有张有弛。其次,课前和准备部分可选择:抒怀、委婉、生动活泼具有诗一般意境的舒缓乐曲。总之,体育教学与背景音乐的有机结合,对加快人体植物神经机能惰性的克服,消除疲劳,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创造优美的学习和育人环境等具有显著作用,使学生在学习和锻炼过程中达到入趣、入境、入情、入理,有满足感、欢快感,对下次课的期待感,因而大大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艺术是无处不在的,体育教学也是如此。如何使音乐、体育和美育相辅相成,使学生的情感接受艺术和体育的熏陶,精神境界趋于高尚,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有用人才的教育目标能否真正实现(来自:博文学习网:小学体育论文),关键系于教师。我们对配乐体育教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是我们还是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总结出一套良好的配乐体育教学体系,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怎样丰富体育教学艺术,力求使本身单调的教材内容含有新意,从而促进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学习积极性。运用音乐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达到兴奋高潮的同时学会运动技术技能。让我们的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得到良好的体育锻炼,让体育更快地实现素质教育所规定的任务。

5对配乐体育教学的几点建议。

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体育教学中的项目繁多,技术复杂,因此,在利用音乐的功能来辅助教学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5.1音乐应该选择纯粹伴奏的,不要带歌词的优雅音乐,不能用流行歌曲作为背景音乐,那样就会喧宾夺主,影响整体教学。

5.2由于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多种多样,并非所有的项目都适用于配乐教学,有些项目本身就有很大的兴趣性,如果硬要配上音乐,有可能就会弄巧成拙。因此,背景音乐的设计,要做到选曲恰当,音量适宜,使体育课既生动活泼,又有主有次、有张有弛。

去其特有的效果。

5.4背景音乐的选择不能草率从事,应做到“以心听音”,知其内涵和意义,所选音乐的内容要健康、积极向上,学生容易接受,有利于身心健康,比如可以播放一些节奏感强的流行音乐,但是不可播放那些格调低下,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音乐。

主要参考资料。

[1]吴世常、陈伟著《新编美学辞典》。

[2]戴里克·柯克著《音乐语言》。

[3]张耀翔著《感觉心理学》。

[4]音乐对人的身心有何益处大众健康网。

[5]全国体育学院教材编委会《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理论》。

体育小论文篇十

大学生体育能力水平,集中反映了大学体育的质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突破单位纯运动技术教学,加强培养体育能力,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迫切要求提高每个大学生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每个人对自己的身体能够自行培育,锻炼和养护的能力。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是所有高等院校在改革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大学时期的体育,是整个人生的关键环节,因此,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就应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体育对于人体的巨大作用,才会努力学习体育基本知识、钻研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自觉主动、积极经常地参加身体锻炼。就能为将来走向生活,工作和参加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养成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使其终生受益。

在国外许多国家,把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养成终生锻炼习惯,以及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做为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以国内也有很多学校,在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中把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看作一项重要任务.

因此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树立体育思想,增强体质,终身受益,自我评价《大学体育论文》。

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只有有了丰富体育理论知识,学生才能提高对体育的.认识,明确学习目的,调动积极性,增强锻炼的自觉性,并能运用体育知识,去欣赏体育运动,提高素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第二,增强体育兴趣和自我锻炼意识。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明确体育对增强体质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自觉参加锻炼的习惯,增强自我锻炼意识,使体育锻炼与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品质、未来理想事业连在一起,增强对体育的情感。

培养运动能力。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在今后的体育锻炼中,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体育素质,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随着我国政治和体育的社会化,终身化,经济的不断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经常地进行身体锻炼,这就给高校体育提出培养大学生具备能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能力的问题,使他们毕业走上社会后,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身体锻炼,并充当家庭和社会的指导者。为此,就必须在大学体育中加强对他们身体锻炼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对大学生本人的事,也是关系到增强中华民族体质和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养的大事。大学生身体锻炼能力,是指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加以创新,培养成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抓。

1、自学:培养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学习有关体育知识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和方案,坚持经常持久地锻炼。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自炼:即能把所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综合运用到体育锻炼实践中去,使自炼活动成为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自调:即学生在身体锻炼的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健康水平,掌握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及运动的时间、并能进行自我调节。

4、自控:指执行锻炼计划的自我控制能力,即在身体锻炼效果自我评价基础上不断修正并实施锻炼计划的能力。

发展大学生个性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学生开拓创新思想和能力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体育的教学活动中,大学生是主体,是独立的行为活动,体育课教学有着较广阔的大地。大学生在较广阔的领域中学习技术、技能,进行各种身体活动、游戏竞赛,并通过人与人的频繁交往,人的兴趣、性格和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容易表现出来,这对培养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是有利的。在强调培养和提高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同时,学校的体育活动与竞赛应广泛开展,提倡广大学生的参与、拼搏、进取精神,使大学生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人才。

体育小论文篇十一

小学体育对培养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看看下面的体育教学毕业论文吧!

摘要:体育教学是小学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小学体育教学,摆正体育教育的位置,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对于小学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探讨了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观念。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小学生以及家长对小学体育课的重视都不够,认为小学体育课可有可无。而在小学体育课的实际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不太理想。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小学体育教学经验,主要阐述了三种方法,提高小学教育的质量。

一、转变观念,提高教学手段的丰富性,达到教学目标。

在对体育教学的教案进行设计时,教师应该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在其中设置一定的问题,在课堂中对教学内容设置疑问,并让他们获得解决问题的亲身体验,促使其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活跃课堂气氛。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开拓学生的思路。

2.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

传授真理的老师不是好老师,只有带着学生去发现真理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教师“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做课堂的“引导者”,在教材允许的范围内,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体育课的主宰者。

二、发现体育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还有的学生存在恐惧心理,不愿意上体育课,没有动力,因而必须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1)教学中多采用鼓励、激励的语言去鼓励学生练习,有些学生在练习铅球时,技术和体力很差,产生不想练的想法,这时教师就要适当地鼓励他,只要练习方法对,就一定能够练好,根据老师所教的方法去尝试一下,别人能行你为什么不行呢?在我的鼓励和激励下,那些不想练的学生又恢复了信心,提高很快。(2)关心学生、信任学生。平时在课堂上多关注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给予他一定的期望值。3.在练习形式上要多添加新生事物,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使课堂变得生动灵活,学生听起来有滋有味,动起来生龙活虎。

三、在体育课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达到教学目的。

1.调动学生的相互作用,达到教学效果。

在小学生篮球的学习中,教师应提倡技术好的同学多和技术差的同学练习。因为在练习中,动作差的同学能够边练习边观察,还可以向对方请教,且使练习密度加大,将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动作表现比较好的同学在对其他同学的教学中体会到了做老师的感觉,从而更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注意发展学生的示范作用。

在教学中多运用学生示范,在练习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优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和长处,给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一方面学生可以体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缩短了教与学的距离,让学生觉得别人能行,自己当然也能行,放开心理压力积极主动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社会越向前发展,对人的道德情操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要求也越高。小学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适应社会生活要求的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具有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想品德、文明修养、道德情操等。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多花心思创造好的体育课堂,营造好的环境给小学生带来快乐,真正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美琼.小学体育教学新论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04).

[2]王晓源.浅议小学体育教学[j].新课程:中,(06).

体育小论文篇十二

[1]郑杭生,杨敏:《中国社会转型与社区制度创新:实践结构论及其运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史柏年.《社会保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史柏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级)》[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4]于显洋.《社区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刘翠霄.《各国残疾人权益保障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6]熊斌,董志强.《残疾人力资源开发一般分析以及基于重庆的实证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7]康少邦、张宁.《城市社会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

[8]徐永祥.《社区工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郑杭生,李迎生.《中国社会学史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0]杨敏.《社会行动的意义效应》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1]郑成功.《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体育小论文篇十三

“三民”体育即民族体育、民俗体育、民间体育。当代社会,在经济全球化带动下,文化发展也逐渐表现出全球化趋势。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下,世界体育文化的全球化、一体化趋势日益凸现。特别在校园中所进行的体育活动,多以西方体育活动为主体,少部分民族体育活动基本以协会形式存在,使得来华留学生不能深入的接受民族体育教育。不可否认西方体育文化正逐渐替代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中的地位,也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有可能被不断边缘化的趋势。“留动中国”阳光文化之旅的比赛项目中,民族传统文化比赛项目则是此活动意义的重要所在。在“流动中国”的每个赛区,来自各学校的参赛选手带来了形式丰富的“三民”体育的竞演。例如,黑龙江大学的秧歌舞蹈《家在东北》展现了黑龙江赛区别具风韵的地域特色;内蒙古大学表演的《那达慕》展现了蒙古族男士会射箭、骑马、摔跤,女士能歌善舞的民族风貌和民族特色;哈尔滨师范大学的《萨满舞》则展现了地区少数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神秘色彩;延边大学朝鲜族特色的竞演项目《欢庆锣鼓》中,身着民族服装的队员向嘉宾们献上了一对小长鼓,以示为比赛加油、鼓劲之意。由此可见高校可以在留学生体育文化交流中加入“留动中国”的比赛项目,也可自行举办具有地域民族特性的体育活动。例如,东北地区的鄂温克抢枢、华北地区风筝赛、西南地区的竹竿舞等简单易行、内容新颖的“三民”体育项目。这样不仅丰富现阶段高校培养留学生体育活动形式的内容,又填补了留学生在华学习“三民”体育的空白;同时促进了“三民”体育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中复兴的步伐。综上可见,“三民”体育已经逐步的融入到了高校留学生教学培养的课程中,它丰富了留学生在华生活学习的内容,也使留学生更加了解这历史悠远而又具有神秘色彩的国度,亲身体验着中华民族文明的璀璨。“三民”体育不单是对在华留学生的教育,同时也对我国大学生学习掌握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知识,以及传承中华民族体育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促进、提高留学生参与高校体育活动的对策。

2.1高校应重视在华留学生体育课程的规范化。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对中华体育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留学生体育课程规范化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1)教学目的,明确教学目的在制定教学规划时才有理可依。

(2)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主要以培养在华留学生掌握“三民”体育知识以及新兴体育项目技能为主。可利用定向越野答题等活动形式,多途径的使留学生既锻炼定向越野等新兴体育项目,又掌握“三民”体育的文化知识。

(3)开设定向越野等新兴体育项目及“三民”体育的实践课程,在此课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聘请专业的体育教师,以丰富“三民”体育内容的多样性为主。(4)做好体育课程监督,使留学生能够加强新兴体育项目的锻炼和掌握“三民”体育项目的知识和技能,使我国体育文化事业可以得到广泛的传播。

2.2提高留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

目前,多数高校还没有一套有效的针对留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对策,留学生本身也没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学习一个国家的文化,不仅要在课堂上、书本中学习,同时也要亲身体验它多民族的文化异样。有些体育活动是在书本中没有记载的,只有亲身体验才能领悟它的文化和意义。高校作为管理和引导部门首先应使在华留学生参与到体育中来,加强体育健康知识及体育活动宣传,特别是一些能让在华留学生与我国高校留学生产生“共同语言”的项目和新兴体育项目,例如,定向越野、跑酷、轮滑、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世界熟知的项目。留学年龄基本上与我国在校大学生相仿,身体亦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在体育课中使留学生的身体在娱乐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得到快乐,体现出了当前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主流思想――快乐体育。这样不仅使在华留学生可以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也可让我国高校学生通过在华留学生传播的途径了解世界各国新兴体育项目,然后再加以宣传我国的“三民”体育项目。

2.3加强留学生间的体育活动交流。

各省市高校应加强留学生之间的体育文化交流。定期或长期举办形式各类的比赛,以赛代学,从比赛中了解我国的.体育文化知识。“留动中国”的比赛就很好的反映出以赛代学的形式,既有定向越野等新兴体育项目又加入具有我国特色的“三民”体育项目,使参赛队员在短时间内学习掌握新兴体育文化的要点和了解我国“三民”体育文化,从而脱颖而出一批优秀的体育文化使者,传播我国的“三民”体育文化。

2.4发展体育活动内容多元化。

因高校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国家,有着不同的体育活动形式。高校应及时掌握留学生的体育活动情况(特别注重发掘来自留学生本国家的特殊体育项目);了解适合该地区或者该国家在华留学生的民族体育活动;加强宣传,使我国高校学生也能参与其活动中来,加强各国各民族体育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外来体育文化的平稳发展。

3结语。

“留动中国”活动涉及中国的民族文化、艺术文化、“三民”体育文化等各个领域。通过这场中国高校学生与来华留学生共同携手参与的阳光运动文化之旅,演绎了一场华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文化盛会。整个活动全面展示了在华留学生的风貌和进取精神;促进了在华留学生与我国高校学生之间的体育文化交流;同时也转变我国高校留学生体育培养机制的形式;加速了定向越野等新兴体育项目在我国高校的发展以及“三民”体育在留学生之间的传播。高校作为我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应注重留学生体育活动的锻炼和培养,加速我国体育文化在世界传播的步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体育小论文篇十四

就当前本地农村中学的实际而言,校园媒体主要包括校园墙报、班级板报、校报、校园广播站、学校网站等。校园媒体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有着重要的教育教学功能,但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其作用又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体育教师应着力将自身融入到学校管理体系中,与德育处、团委、年段长等部门沟通,提出可行性方案,将体育文化列入学校相关部门工作的范畴。例如,在校园墙报和班级板报中出一期“体育与健康”专刊或“校运会”专题;在校园广播栏目中设置“校园体育”栏目;在校报中开辟“校园赛事我点评”栏目。在校运会期间,我校体育组指导学生收集“奥运感人故事”,并在校园广播站滚动播出,营造了浓郁的赛会氛围。校运会过程中,每日张贴的校运会龙虎榜和校运会志愿者风采等宣传墙报,极大地吸引了师生的眼球,促进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的形成。总之,要充分关注校园媒体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发挥校园媒体在涵养体育文化中的独特功能,将体育文化作为校园媒体关注的内容之一,真正让体育文化通过校园媒体润物无声地走进学生的心灵。

各种校园体育活动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有效载体,《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注重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要组织节假日体育活动和竞赛”。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应结合校情和学生对体育活动项目的兴趣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活动,拓展体育课教学内容,丰富校园体育生活,发展校园体育文化。首先,体育活动的开展应充分结合校情和生情。体育教师应结合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本校运动场所和器材实际情况,开展适合的体育活动。例如,永安二中地处农村,大多数学生周末及节假日都有帮助父母做农活的习惯,我依据这种校情和生情开发了“模拟劳动”的体育活动,即模拟农村搬运、抢收等农活情境,开展负重障碍跑、定时搬物等体育游戏活动,很受学生欢迎,营造了浓郁的体育文化氛围。其次,体育活动的开展应强调程序感和仪式感。校园体育文化是以激发学生体育热情,提高学生的体育健康水平,培养学生体育道德为目的的活动。校园体育活动不是一项纯体力的负担,而是一种融入教育元素和审美概念的活动,它应富有程序感和仪式感,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并深刻的认识其蕴含的价值。例如,我在编排组织校运会、学生篮球赛等活动过程中,注重开幕式和闭幕式的设计,开幕式上的“班级风采展示”巡游、闭幕式上的“体育道德颁奖”及“获奖感言宣读”,都令学生向往并激动。活动过程中校园广播的“活动快讯”栏目滚动播放的校园体育明星风采更是让学生有了价值满足感。总之,注重程序感和仪式感的校园体育活动更能发挥其教育功能,让学生体验体育活动的过程之美,收获成长和向上的力量,也让活动本身更具美感,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

课堂教学是落实课程计划、达成教学目标的主渠道,体育教师应着力创新课堂教学,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体育学科能力及素养,通过创新体育课堂教学,涵养校园体育文化。首先,教师应精心备课,设计学生喜欢的课堂结构形式。信息时代,学生的知识面大为拓宽,体育教师应与时俱进,汲取时代精华,注重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形式。例如,可以引入电视娱乐节目的时尚元素,运用“活动闯关”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竞争意识,增强教学实效。其次,教师应广泛涉猎,不断拓展体育课教学。体育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体育技能的指导者,还应是体育知识的传播者、体育道德的倡导者和示范者。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当介绍相关体育项目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动态,帮助学生了解体育项目,培养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引导学生形成终身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教师应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形成平等、公正等体育道德意识,培养果断、刚毅、互助等体育精神,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综上所述,在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培育过程中,既要挖掘校园环境和校园媒体等隐性载体的价值,又要发挥校园体育活动和体育课教学两个平台的功能,多元实施,整体推进,让体育文化元素真正融入中学校园,真正走进师生心中,让师生更加喜爱体育、崇尚健美。

体育小论文篇十五

论文摘要: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促进大学文明的精神文化,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是提高大学生审美意识的情感文化,本文通过对校园体育文化的概述以及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现状的探讨,提出了加强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五个途径。

校园体育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主体,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多样化的体育活动项目为主要内容,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校园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尤其是精神状态的特征。

1。导向性。通过文化的传递模式,将体育文化以间接或直接影响方式提高学校的声誉。

2。教育性。体现在学校体育教育和终身体育教育两个方面,关系着体育文化传播的继承性和延续性。

3。竞争性。借助社会竞争的虚拟化,达到对学生竞争意识与心理品质的培养目标。

4。娱乐性。学校体育文化因其娱乐性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使学生的娱乐活动和校园生活紧密结合。

1。思想精神价值。体育文化包括个体和团队两个方面。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能够培养吃苦耐劳、努力拼搏的精神,体育团队精神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整合效应。

2。生物学价值。研究表明,人经过一定的体育锻炼,能促进大脑皮层的兴奋,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灵活性,骨骼更结实。

3。心理学价值。体育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协作、游戏和对抗比赛的获胜等都会使人回味无穷,在身心快乐的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

4。生活、娱乐价值。体育文化使大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合理地利用空余时间去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满足兴趣爱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一)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高职大学生对体育在健身、生活、娱乐、审美以及心理和智力培养所展现的价值认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体育行为。有关研究显示,目前大多数学生对体育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但是这些认识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观念上,对体育的深层次影响,多数高职大学生无法领会。

学校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师和学生能够起到约束和引导作用。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都建立了完善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对于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场地设施的管理规定,以及体育教师的职责、奖惩制度、学校体育运动竞赛规则都有明确的制度,并且学校管理部门设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各项工作的开展。

体育物质文化环境是经过人对自然物质的组织改造与利用从而形成的文明形象,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基础,学校中体育建筑、运动设施、场地器材等物质氛围的建设都必须经过设计,进行组织改造和利用,构成物质文化活动的新环境。

(一)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目前,应该针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各个方面对高职大学生积极引导,提高学生的校园体育文化认识。

校园体育节是一种促进社会文明的精神文化,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广播操比赛、健美操和体育舞蹈、各种球类比赛、体育知识讲座和竞赛、体育教学表演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节活动使高职大学生在体育实践中发展体育爱好,提高体育文化素养。

(三)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

课外体育活动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生动、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能够增强校园文化的凝聚力,有助于冲破校园文化的封闭性,增强开放性,还有助于弘扬校园文化的创新精神。高职院校应该有计划地不定期开展多样化的课外体育活动。

(四)积极推进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以“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树立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育课程的教材应注重科学性、实效性和趣味性,改革体育成绩的考评制度,体育达标与增强高职大学生体质相结合。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13621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