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性质说课稿(模板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9 04:41:10
小数性质说课稿(模板14篇)
时间:2023-12-09 04:41:10     小编:HT书生

总结是一种有助于反思并找到改进方法的工具。在制定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小数性质说课稿篇一

今天有幸来到xx城关二小这所环境优美的学校,为全县教师执教了《小数的性质》一课,现总结如下。

在教学小数的性质这一内容时,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小数具有什么性质,在学生掌握这一知识时,并且能够熟练运用。此时,王老师并没有浅尝辄止,而是引导孩子们发现小数性质的内涵“为什么整数的末尾添上0大小就会改变,而小数的末尾添上0大小不变呢?”在这样的问题驱动下,学生不仅能够进一步深入了解小数的性质,而且使学生学会了思考,凡事多问“问什么”。

整个课堂教学中,王老师并没有端着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子,而是一直在孩子们身边,适时的点拨,耐心的指导。从开课时学生小组合作观察米尺,到探究新知学生寻找验证小数性质的方法,王老师都在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我想这就是师者的最好诠释:老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

王老师最富特色的评价语言就是很好,不错,体现了男教师的.干练。但评价的同时也很准确,例如“你的声音真洪亮”、“说的完整”、“你真是善于积极思考”,这一系列的语言评价都是给学生学习具有良好的导向性。尤其是当一名学生流畅的说出整数末尾为什么不能添上或去掉0的原因时,王老师很富有人情味的一句评价“你说到点子上去了”,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鼓励、一个爱抚都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王老师让学生勇夺“学习章”的激励措施,让整个课堂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从学生渴望的眼神,高高举起的发言的小手,一次一次展示自我,我们都可以看出他们对“学习章”的向往。这样的课堂就是热情洋溢,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现场,这样的激励措施,也使学生后续学习产生不竭动力。

小数性质说课稿篇二

小数的性质是在学生学了小数的意义及读写法之后的内容,这一课时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学生在理解上难度不大,整节课以学生找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为主线,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以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相信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进行动手尝试、探究,应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小数的性质。不仅重视知识教学,重视结论,还要重视能力的培养,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比较、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学反思《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学生通过研究得出三个小数相等。他们的单位都一样,所以我们把数字抽出来。板书(0.1=0.10=0.100)。由原来的解决问题转化为单纯的小数的大小比较。通过一组小数0.3和0.30的大小的比较,总结出小数的性质。这个环节的设计,有一定的局限性,我的教学设计把学生限制在了准备的两个学具里,其实这个环节可以完全放手与学生,让他们自己选择方法探究,可以用刚才比较0.1、0.10、0.100的方法,也可以用学具,这个地方不给学生设限更好。讲课时没有给学生强调正方形看做1,强调是把1平均分,这个1可以使1米,是1吨,1分米。总结出小数的性质,强调0.3和0.30他们的大小相同,意义是不相同的。

在练习的'设计上保证有层次。既有知识的巩固,又有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还有拔高练习。讲授练习不但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又要告诉学生这样解决的道理,但课时安排太紧,导致练习没达到预期的效果。

小数性质说课稿篇三

本节课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导,积极主动地学。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智育与德育容于一体,较好的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觉得做的比较好的有这几个方面:

1、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3、做为学生通过本节教学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可以说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4、教学中应用了比较法,便于发现规律,揭示规律,总结性质。这样教学,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

1、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教学知识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样教学,也正是使本节课牢牢地扎根于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是小数意义的运用,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因而是有意义学习。

2、在教学规律的时候不是直接的书面呈现,而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逐步引导学生的出规律。这样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在规律的学习中,对概念的指导十分到位,让学生说说规律中的你认为重要的字,一下字就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去寻找符合性质的操作。对规律加深了印象。同时,通过看书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

3、一个规律的得出,先要观察,然后猜测,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验证,在验证的基础上归纳。规律的得出,不求一下子十分准确,在不断发现中逐步加以完善,逐步加以提升。

建议:1、数学也需要在轻松的氛围中,有趣的情景中学习,建议能创设一些适合的数学情景。

2、学生要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既应注重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在学习中的渗透,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学生的思路也会在探索中更加开阔,而不会局限于书中的简单运用,学生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培养。

3、学生的回答太呈现教材所规定的内容,一个理解是学生预习工作做的好,另一个理解是教师课前工作做的多,所以,回答之中总觉得缺乏学生自己的东西。

4、学习探索的方法单一,没有引导学生去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不敢放手,谨慎的教学态度阻碍了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老师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

小数性质说课稿篇四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数学小数意义和性质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和对教材内容理解、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

教具、学具准备:直尺、正方形纸片,多媒体课件。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学习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以学生活动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

2、体现规律形成的全过程。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猜测、操作、验证,发现、分析、归纳和巩固运用。

基于以上对教材教法的分析,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以超市购物的话题引入,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关于小数大小比较的问题,引导学生猜测“铅笔和橡皮,哪一个贵?”,这样设计,不仅让学生复习上课时的内容,而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切身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本环节我设计以下几个层次:

1、小组合作,初步感知在猜测0.9=0.90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你的猜想正确吗?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工具,通过量一量,涂一涂,验证自己的猜想。然后让学生“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的小数,你有什么发现吗?”(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引导出小数的末尾有没有0,小数的大小一样。)。

3、利用性质,体会价值。

本环节设计让学生初步应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改。

本环节设计三个层次的题目,包括基本题,综合题和拓展题。基本题的设计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巩固基本的方法和技能,综合题关注差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拓展题关注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基于教学环节的设计,为了突出重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板书如下: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小数性质说课稿篇五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以上是我对这一课时的教学设想,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沿着“实例――猜想――验证――总结――应用”的轨迹去探索、去发现,使学生体验探索、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我相信学生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此节课的教学内容,基本达到教学目标。说课完毕,欢迎指正,谢谢!

小数性质说课稿篇六

1.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三课时:“小数的性质”(课本第64-65页,例1—例4)包括:(1)小数的性质;(2)小数性质的.应用(六年制第八册第四单元)。

2.教材所处地位:本节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计算做了必要的准备,起铺垫作用。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对小数的性质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小数性质的应用是本节的重点。

4.教学目标:(1)识记理解小数的性质;(2)根据需要把小数化简或是把整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二、教法。

1.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以及采用对口令抢答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三、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

(一)谈话法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出示例1,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首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米尺(10厘米以上),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是同一点,说明: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板书)。

请同学们看米尺想,1分米是1/1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米);10厘米是10个1/1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米),100毫米是100个1/10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0米)。

板书: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在这里应用直观演示法,变抽象为具体。然后板书准备比较,观察上下两个等式,说明0.1、0.10、0.100相等,再添上“因为”、“所以”、“=”。

a.从左往右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

b.从右往左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c.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在这里应用了比较法,便于发现规律,揭示规律,总结性质。

(2)为了进一步证明小数性质的可靠性出示例2:比较0.30和0.3的大小。(图略)。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例2。

教师指示,学生思考:

小数性质说课稿篇七

小数的性质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是学生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也是小数的化简、改写和四则运算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2)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意识以及简单的推理能力。使学生学会主动思考问题。

(3)问题解决: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推理的能力。

(4)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经历小数的性质探究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针对上述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位如下: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本节课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法。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发现小数的性质。

2、学法。

预设的学习方法是: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等。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主动探究,主动发现,主动提高,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具、学具上我准备了米尺,正方形方格纸,多媒体课件等。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了切实落实教学目标,有效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分别是:创设情境、激趣引思;体验操作、探究新知;巩固深化、学以致用;课堂总结、回顾反思和作业布置。

(一)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1、多媒体出示超市情境图,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老师昨天想去买一只中性笔,可是两家超市的标价不一样,我要去哪家买更便宜一些呢?(出示中性笔价格图片:一家是2.5元,一家是2.50元)。

2、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去哪家买都一样。

教师在这时追问为什么,并引导学生说出:因为2.5元表示2元5角,2.50元表示2元50分,5角=50分,所以2.5元=2.50元(教师板书)。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小数的区别,学生会发现:小数的末尾多了一个0,大小还没变。

4、教师提出质疑:

那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有这样的特点呢?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来探究一下吧,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开始新知识的探究。

设计理念:

通过超市价格标签的具体生活情境引出小数性质的教学,利用学生熟悉的人民币直观感知相等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对知识的好奇心走进知识的殿堂。

(二)体验操作,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3个教学层次:

1、小组合作,初步感知。

课件出示:0.1m,0.10m,0.100m这三个长度,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

(1)我为每个学习小组都准备了米尺,让学生在尺上先找一找0.1m,0.10m,0.100m这三个长度,并与小组成员说说你是怎么找的,然后在纸上画出来,比较他们的大小。(教师进行随堂指导)。

(2)小组探究完成后进行展示交流。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别展示他们找到的0.1m,0.10m,0.100m的长度,并说说是怎么找的,也就是小数的意义。

学生们得出探究结果:因为这三个长度都相等,所以这3个小数的大小是一样的。

(3)教师让学生观察0.1m,0.10m,0.100m这3个小数,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小数的区别:三个小数末尾的0不一样多,但是大小一样。

看来像这样大小相等但末尾0不一样多的小数的确存在。

设计理念:

借助长度单位初步体会小数的性质,让学生动手在米尺上找出0.1m/0.10m/0.100m的长度,使学生直观感受到0.1m,0.10m,0.100m的长度相等,所以大小相等,初步感知小数的性质。

2、大胆猜想,独立验证。

教师板书0.3和0.30这两个小数,让学生猜一猜这两个小数有什么关系?学生根据刚才的探究会说“相等”。

(1)这时我为学生准备了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份,另一张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0份,让学生独立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进行随堂指导)。

(2)学生独立验证后进行汇报展示。

找学生投影展示涂方格的方法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说出小数的意义,因为涂的面积相同,所以两个小数相等)。

设计意图:

利用直观图比较0.3和0.30的大小,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借助小数的意义发现0.3和0.30的异同点,进而脱离具体的量,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

3、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板书)。

(教师强调并解释:末尾指的是小数点后面最后一个非0的数。帮助学生区分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3)教师强调课题:我们把这个小数所共有的特点叫做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探究验证之后,尝试自己总结规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概括能力。

(三)巩固深化、学以致用。

1、对口令游戏:教师说一个小数,学生对出相等的小数。

2、哪些数可以去掉末尾的0(重点区分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整数与小数的区别,强化小数的性质)。

3、连线。

设计理念:

注重练习设计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体现新课标中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

(四)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俗话说“千金难买回头看”。课的结尾,通过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获得新知的?你还有什么疑惑?来回顾所学知识,梳理知识。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方法进行总结和反思。

(五)作业布置。

小游戏:你能只动三笔,使5,50,500,5000四个数相等吗?既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带有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在课下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小数性质说课稿篇八

1、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p100例1、2。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数化简,也可以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2、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是教学的难点。

3、教学目标:

(1)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以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3)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说教法。

1、通过直观、图示,让学生充分感知,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2、采用引探教学法,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对例题进行加工调整,在探求知识规律处适当给予启发、引导,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从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说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景导入激趣揭题。

(课件出示)唐僧师徒一起去西天取经,有一天,他们口渴了,唐僧要把三根甘蔗分给三个徒弟吃,事先他把甘蔗分别装进三个袋子里,上面标注着长度:0.l米、0.10米、0.100米,馋嘴的八戒抢先一步说:我的肚子大,我吃长的。说着拿回了注有0.100米的.袋子。沙和尚好不服气,上前对师傅说:八戒好吃懒做,长的应该让给大师兄悟空吃。悟空笑了笑说:两位徒弟别吵了,无论哪个袋子都一样呀!唐僧听了悟空的话,微笑着点了点头。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师傅对悟空的话点头微笑呢?这是因为大师兄悟空掌握了小数很重要的性质,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板书:小数的性质)。

这样的设汁,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小学生喜闻乐道的故事中,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调整例题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米尺投影图。

(2)引导学生观察米尺图,提问:

a、0.1米是几分之几米(1/10米)?用整数表示就是多少分米?(l分米)。

b、0.10o米是几个几分之1米?(10个1/100米)1/100米用整数表示是几厘米(1厘米)?10个1/100米就是多少毫米?(10厘米)。

c、0.100米就是几个几分之1米(100个1/1000米)?1/1000米用整数表示是几毫米(1毫米)?那么100个1/1000米就是多少毫米?(100毫米)。

结合学生回答,例1图上的标注应改为:

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0.10米是10个1/100米,就是10厘米。

0.100米就是10个1/1000米,就是100毫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l米=0.10米=0.100米。

这样,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主动从0.l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样教学,也正是使本节课牢牢地扎根于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是小数意义的运用,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因而是有意义学习。

接着教师指着0.l米=0.10米=0.100米这个等式,并标上思考符号,先让学生从左往右观察、比较,提问三个小数0.1、0.10、0.100有什么不同?(小数的位数不同,但在0.l米的末尾添上一个0或两个0,表示的实际长度不变,板书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再标出思考箭头,让学生从右往左观察,发现什么规律,补充板书小数的末尾去掉0。

这样教学,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

2.教学例2。

在例1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探求新知的方法。所以例2的教学,教师出示自学提纲,提倡学生先独立看书,然后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1)左图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2)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3)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份数变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积的大小没变)。

(4)怎样比较0.30和0.3的大小?(0.30是30个1/100,0.3是3个1/10,因为10个1/100是1个1/10,30个1/100也就是31/10,所以两个小数的大小相等)。

这样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同时,通过看书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两道例题,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规律,全面概括出小数的性质。

3.呼应课始,揭示奥秘:由于悟空掌握了小数的性质,所以他面对两位师弟的争执说:无论哪一袋都一样。

4.联系生活,再现新知:还有同学们在商场看到货物的标价为2.50元、3.00元,这样写,不但没有改变小数的大小,而且让顾客很清楚地知道是几元几角几分。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这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这一阶段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过程。在这一阶段,特别是抓住学生的求胜心理进行了练习、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习任务的圆满完成。

1、判断下面小数哪些0去掉是对的,哪些0去掉是错的?

8.0808.0880.0080.80800。

2.判断下面各组两个数是否相等?为什么?

0.25和0.25000.25和0.2050.7和0.073和3003和3.00。

3.闭眼听判:

小数点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这样设计、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各种误解进行辨析、判断,使得所学知识真正转化为能力。

(四)全课小结(略)。

小数性质说课稿篇九

2、教材所处地位:本节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计算做了必要的准备,起铺垫作用。

3、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2)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二、说教法。

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说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

1、出示例5:

(1)读题。

(2)分组准备,讨论。

(3)说出结果。0.3元=0.30元。

(4)为什么?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

a、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b、画图理解。

c、从小数的意义解释。0.3是3个0.1,也就是30个0.01,0.30也是30个0.01,所以0.3=0.30。

(5)这两个相等的小数,小数部分有什么不同?

提问:小数部分末尾的'0添上或去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小数变了,小数的大小没有变)。

2、课本试一试:先看图填一填,再比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

(1)学生自主填空。

(2)交流自己的看法,并阐明观点。

(3)汇报自己的结果。

由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得到0.1=0.10=0.100。

(4)观察板书:

你得到什么结论?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五、理解内涵,学会应用。

1、课件出示例6:

学生自主填空。

提问:这些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指名回答。

(着力于对小数“末尾”的理解。)。

结论: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学生尝试做“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试一试。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4=()3.16=()10=()。

学生自主改写。

交流:(1)改写这三个数时应用了什么知识?

(2)为什么给三个数添上的“0”的个数不同?

(3)“10”是整数,怎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进一步体验小数性质的应用。

3、练一练第2题。

学生自主比较,得到结果,并运用学过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阐明。

六、巩固练习。

练习六的1—5题。

第1、2两题巩固并深化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突出去掉或添上“0”必须是小数末尾的0。

第3、4、5题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其中有去掉末尾“0”化简小数,也有在末尾添“0”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有改写小数,还有改写商品的单价。

这些练习题使学生在应用中掌握小数的性质。

小数性质说课稿篇十

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为今后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打下一个比较好的铺垫。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和对教材内容理解、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并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直尺、正方形纸片,多媒体课件。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学习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以学生活动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

2、体现规律形成的全过程。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猜测、操作、验证,发现、分析、归纳和巩固运用。

3、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中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空间、时间上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基于以上对教材教法的分析,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引发兴趣。

以超市购物的话题引入,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关于小数大小比较的问题,引导学生猜测“铅笔和橡皮,哪一个贵?”这样设计,不仅让学生复习上课时的内容,而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切身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猜想验证,探究性质。

本环节我设计以下几个层次:

1、小组合作,初步感知。

在猜测0.9=0.90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你的猜想正确吗?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工具,通过量一量,涂一涂,验证自己的猜想,然后让学生“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的小数,你有什么发现吗?”(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引导出小数的末尾有没有0,小数的大小一样。)。

这样设计把问题放到小组中,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参与活动,以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相处,提出自己的看法,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动手量一量、涂一涂进行验证,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见解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举例验证,总结性质。

初步验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质疑“我们的猜想是不是对所有的小数都适用?”,组织学生进行举例,然后小组合作验证,全班交流,最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通过交流,总结板书: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这样,让学生在初步发现规律之后,举例验证,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不仅让学生初步学会了举例验证的方法,而且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本环节意在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初步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3、利用性质,体会价值。

本环节设计让学生初步应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改写,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在这个过程中,设置关键性问题“这个0可以去掉吗?”“怎样把5改写成三位小数呢?”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13.040中间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把5变成小数后为什么要在它的右下角加上小数点”,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体会小数性质的价值。

三、练习反馈,巩固内化。

本环节设计三个层次的题目,包括基本题,综合题和拓展题。基本题的设计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巩固基本的方法和技能,综合题关注差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拓展题关注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总结质疑,自我提高。

让学生交流学习的收获,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总结学习方法,并在自评与互评的反思中提高。

以上是我对这一课时的教学设想,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沿着“实例――猜想――验证――总结――应用”的轨迹去探索、去发现,使学生体验探索、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我相信学生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此节课的教学内容,基本达到教学目标。说课完毕,欢迎指正,谢谢!

小数性质说课稿篇十一

四年级下册教材第38、3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第1、2、3、4题。

1.引导学生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价钱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1.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1.出示尝试题。

(1)1、10、100这三个数相等吗?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

(2)你能把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

(3)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说明什么?

2.学生自学课本38页后尝试练习并讨论。(5分钟后全班交流)。

3.根据自学情况引导讲解。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1.出示做一做:比较0.30与0.3的大小。

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让学生先应用结论猜一猜)。

小数性质说课稿篇十二

各位老师:

下午好!

我今天上的是苏教版数学第八册内容: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性质这节课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例1例2小数性质的揭示,二是例3例4小数性质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小数的开始。由整数学习进入小数学习,对于学生来讲,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小数的性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在小数末尾添0去0而不改变其大小,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他还是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本课的教学目的:1.通过推理比较使学生发现小数的性质。2.能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能根据实际需要不改变原数的大小,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作了以下教学设计:

在整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整数的大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那么在小数中是不是也一样呢?课堂的一开始向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展开对0.1米0.10米0.100米这三个数量的探讨。

例1是三个以米作单位的小数的长度,进行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学生并不清楚。那到底怎样比较这三个数量的大小呢?一方面通过转化,将小数转化成用整数表示的量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数量表示的实际长度。从而发现0.1米=0.10米=0.100米然后进一步观察这道等式,使学生初步知道小数末尾添上去掉0后小数大小不变。

在小数末尾添上0去掉0大小不变,对于0.1米0.10米0.100米这三个数量是这样,那么对于其他更多的小数是不是也适用呢?这个性质是不是具有普遍性?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与研究。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教给了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态度。学生通过给两个正方形图阴影知道了0.40=0.4以及和同座位合作发现0.30=0.30.6=0.60等一系列等式。当发现这一系列小数相等的时候,小数性质的可靠性得到了证实。

回顾整个研究的过程,第一次对0.1米0.10米0.100米三个数量的初步感知以及第2次全面深入的研究,学生很容易地就发现: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性质。不同的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程度是不相同的,通过“关于小数的性质,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这样的交流,使学生对小数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小数的性质是小数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结论,那么它到底有什么用呢?首先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超市里商品的价格通常都是用元做单位,改写成两位小数表示的,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学习和生活有了共鸣,学生再自学例3例4,从而掌握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1.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问题教学法,创设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眼以及采用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学有所疑学有所思,力求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小数性质说课稿篇十三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中,“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内容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对小数和分数有了初步认识并且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为今后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打下一个比较好的铺垫。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研究在什么情况下两个小数相等的,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但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教材通过直观和学生所熟悉的十进复名数来进行教学。这部分内容安排了3个例题。例1教学小数的性质。例2是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数化简。例3是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是小数性质的'应用。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和对教材内容理解、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并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直尺、正方形纸片,多媒体课件。

说教法与学法。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学习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以学生活动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在应用小数的性质(即教学例2、例3)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讲练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学会借助直观图理解、掌握新知的方法,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体现规律形成的全过程。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猜测、操作、验证,发现、分析、归纳和巩固运用。如在导入新课时,采用生活购物情景来导入,在抽象、概括小数的性质(即教学例1及下面的“做一做”)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出示实物图和直观图,让学生充分感知,联系旧知,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3、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中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空间、时间上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基于以上对教材教法的分析,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以超市购物的话题引入,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关于小数大小比较的问题,引导学生猜测“铅笔和橡皮,哪一个贵?”,这样设计,不仅让学生复习上课时的内容,而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切身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本环节我设计以下几个层次:

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工具,通过量一量,验证自己的猜想。然后让学生“观察等号右边的小数,你有什么发现吗?”(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引导出小数的末尾有没有0,小数的大小一样。)。

这样设计把问题放到小组中,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参与活动,以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相处,提出自己的看法,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动手画一画、量一量进行验证,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见解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举例验证小数性质。引导学生进一步质疑“我们的猜想是不是对所有的小数都适用?”,组织学生进行举例,然后小组合作验证,全班交流,最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让小组代表在白板上展示。通过交流,总结板书: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这样,让学生在初步发现规律之后,举例验证,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不仅让学生初步学会了举例验证的方法,而且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本环节意在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初步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3、利用性质,体会价值。

本环节设计让学生初步应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改写,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化简小数就是去掉小数末尾的0。应用小数的性质应注意什么?通过课件如“4.08中间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把3变成小数后为什么要在它的右下角加上小数点”,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体会小数性质的价值。

本环节设计三个层次的题目,包括基础题,综合题和拓展题。基本题的设计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巩固基本的方法和技能,综合题关注差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拓展题关注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让学生交流学习的收获,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总结学习方法,并在自评与互评的反思中提高。

基于教学环节的设计,为了突出重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板书如下: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以上是我对这一课时的教学设想,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沿着“实例——猜想——验证——总结——应用”的轨迹去探索、去发现,使学生体验探索、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我相信学生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此节课的教学内容,基本达到教学目标。说课完毕,欢迎指正,谢谢!

小数性质说课稿篇十四

1、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p100例1、2。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数化简,也可以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2、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是教学的难点。

3、教学目标:

(1)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以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3)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说教法。

1、通过直观、图示,让学生充分感知,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2、采用引探教学法,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对例题进行加工调整,在探求知识规律处适当给予启发、引导,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从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说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景导入激趣揭题。

(课件出示)唐僧师徒一起去西天取经,有一天,他们口渴了,唐僧要把三根甘蔗分给三个徒弟吃,事先他把甘蔗分别装进三个袋子里,上面标注着长度:0.1米、0.10米、0.100米,馋嘴的八戒抢先一步说:“我的肚子大,我吃长的。”说着拿回了注有“0.100米”的袋子。沙和尚好不服气,上前对师傅说:“八戒好吃懒做,长的应该让给大师兄悟空吃。”悟空笑了笑说:“两位徒弟别吵了,无论哪个袋子都一样呀!”唐僧听了悟空的话,微笑着点了点头。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师傅对悟空的话点头微笑呢?这是因为大师兄悟空掌握了小数很重要的性质,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板书:小数的性质)。

这样的设汁,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小学生喜闻乐道的故事中,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调整例题探索新知。

这样,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主动从“0.1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样教学,也正是使本节课牢牢地扎根于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是小数意义的运用,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因而是有意义学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16822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