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获取知识和扩大视野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和见识。总结是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阅读他人的总结作品,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优秀的表达和写作技巧。
农村家教家风家训事迹材料篇一
"校有校规,家规家规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一问到"你家的家风是什么?家教是什么?这些问题,同学们就会傻眼了。
我家的家风是"孝,孝敬父母,敬重长辈。父母始终告诫我:百善孝为先!家风是一条应当牢记的座右铭。有了它,我们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才能让自己走的更远!牢记家风,为自己的人生做奠定而坚决的基础,踏出坚决的步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记得在小的时候,我每次去和好伴侣玩儿,都会遗忘爸爸或妈妈规定的时间回家,玩儿的尽兴的时候就会很晚回去。让大人们很焦急,于是妈妈就对我很仔细地说:"我们是怎么规定的时间,为什么每次都不遵守规定,这么晚才回来。如今我们就规定,同样的错误不行以犯三次,同意吗?我点了点头,并向妈妈保证下一次肯定遵守规定,按时回家。
好景不长,我的老毛病又犯了。一次暑假的时候,我的作业完成了,就去找伴侣玩儿,妈妈告知我最晚六点半回家,不要影响别人家吃饭的'时间,我同意了。我们玩儿得特别快乐,她的妈妈一再邀请我在她家吃饭,我欣然的接受了。过了一会儿,妈妈打电话要我回家,我只好乖乖的回去了,因为已经超过七点半了。一回到家,就被妈妈狠狠的批判了一顿。我知道自己的错误是没有准时回家,并且在别人家吃饭不光打搅了别人,也给别人带来负担。暗下决心,绝不再犯。
如今我最终明白了"家风、家训、家教是什么。"家风是一家子的风气,这家风一旦败坏,这家的思想品德也会跟着坏,这家就再也难以培育优秀的后代了。假如没有"家训,那么就会把后代宠坏,只有让他〔她〕知错就改,然后再渐渐教育〔她〕。我想这就是"家风、家训、家教吧!
农村家教家风家训事迹材料篇二
人生路上,风雨同舟,洒下真情款款。王永菊和陈明,这一对普通的职工家庭,却用不普通的人生经历诠释了事业、生活和家庭的真谛,留给了我们“相依一世、相知一世”的真情和感动。
丈夫原是贵阳市南明烟叶复烤厂的一名驾驶员,妻子王永菊是花溪区孟关乡中心完小的一名教师。在结婚十余年的时间里,这对夫妻互敬互爱,孝敬父母、爱戴孩子、宽以待人,在家中以德治家,谱写了一曲文明、感动的华美乐章,成为创建文明家庭的先进典型。
作为妻子的王永菊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是一个对工作和生活都有着高度责任心的人,曾担任过低、中、高不同年级段的教学工作,由于她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曾先后被评委市、区、乡级的优秀班主任,成为学生喜欢、家长信任的好老师。在工作中,她对每一个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在生活中,她对自己的同事们悉心关照、热帮互助,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王永菊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高度负责的工作责任心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并多次在年度考核工作中被评定为优秀。她始终坚持责任心是做人之本,责任心是成事之源,所以她在工作中始终以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的心态努力并且奋斗着。
都说人生之路,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坦途,没有一劳永逸的捷径。但意外却是来得那么突然与沉重,在新婚后的第二年,丈夫陈明因鼻咽癌放化疗留下的后遗症日趋严重,并使得听力、语言能力和吞咽食物的能力都迅速衰退,以致现在已经完全失去听力,退养在家中。就是在患难之际,妻子王永菊一面多方打听名医帮丈夫治疗病症,一面悉心照顾家中老人与丈夫,她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面对丈夫日趋衰弱的身体,王永菊始终对丈夫不离不弃,悉心照料。对她而言,每天下班回家能看到丈夫把食物顺利地吞下去,不噎着、不呛着,就是她最大的安慰。她时常开导丈夫,让丈夫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丈夫陈明也非常支持妻子的工作,在家里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好女儿,自己生活上的琐事从来不让妻子操心,因为丈夫失去听力,那一张张的小纸条成为夫妻俩传达信息和交流情感的纽带。几年的时光,妻子王永菊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压力,是她,支持着丈夫、支撑着家庭。结婚至今十一年,是十一年的坚守,王永菊,用美好的心灵再次诠释了爱心、善良的真实含义,谱写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又一曲颂歌。面对新婚丈夫的病患,是逃避,是利己,也许会有多种选择,每种选择,也都会找出各种理由,然而正是由于王永菊这种天性的爱心和善良,愈加彰显出人性的光辉!十一年来的坚守,王永菊始终没有放弃过,面对长期病弱的丈夫,不抛弃,不放弃,敢于直面艰难困苦,做到一时容易,长期坚持确实很难。正是王永菊这种默默的坚持,愈加突显出人生的壮美!
王永菊精心照顾丈夫,更是细心的照顾着公婆的起居,她知道丈夫的病对年迈的公婆打击有多大,尽管自己背后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泪,但是只要面对二老的时候都是笑嘻嘻的,经常给老人讲笑话逗他们开心,经常劝说老人,说开心话,讲大道理,她对二老说:“医学越来越发达,什么病都会有治理的办法的,陈明的病一定会治好的。”十多年来她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善良及对家人的爱,将这个幸福温暖的家维护和经营着。
在生活上相濡以沫,对待家庭和老人,王永菊也是分外的用心和孝顺。陈明生病住院期间,妻子王永菊独自一人在医院照顾,不让家中的二老担心和操心,还经常打电话安慰他们。二老为了给王永菊减轻负担,除了料理好家中的所有事务以外,还尽心尽力替她照顾好女儿。一家人互敬互爱,其乐融融。
相依一世、相知一世,这就是和陈明的爱情写照,一对风雨同舟的终生伴侣,一个充满温情的幸福家庭。
农村家教家风家训事迹材料篇三
家风,在家庭中便是最根本的精神传承,高深得令人摸不着边际。而在我家,却凝成了一壶静心的绿茶,每一滴都滋润着我的心灵,让我在品尝的过程中,使自我也得到了升华。我家虽不是鉴茶世家,却总爱在闲暇的时刻围在一起,共同在这安静的夜晚下静静、细细地品味那清淳甜香的绿茶,好像总能在那时,得到这一周以来,全部疑问的答案。我也仿佛被这种独特的环境所熏陶,总能在别的人气急败坏地干焦急想坐享其成时,冷静地给出我的分析。
在上周的某一天下午,太阳火辣辣地倾注下它的"一片热情,好像也想让我们跟它一样,精力充足,火力全开。可我们在它"无止尽地倾注下,反倒是一个个无精打采,头晕目眩。"这该死的太阳,不该出来的时候出来,该出来的时候又像个小孩子似的赖着不愿出来!很多同学都一边咒骂着太阳,一边愤愤地拿起书,不停地向自己"提供冷气。其实,这倒是情有可原,谁叫下午要进行大扫除呢。我一边喝着水,一边慵懒地坐在座位上休息。"这次大扫除,第三组的任务可能会麻烦点。老师有些担忧地看着我们第三组,似乎是在担忧我们能否完成任务。"啊!不带这样的!"这不科学!老师话音刚落,不出我所料,我们组立刻"鬼哭狼嚎起来。老师倒也不管我们的"怨声,只是一声令下:"大扫除开始!
看着其它三组潮涌而去的"阵势,再看看我们这组的这几尊"大金佛,还一脸怨天尤人地望着拖把和扫把,坐在位置上不愿动。我开始有些心急了,老师支配我负责我们这一组,要是完成不了任务,可怎么交差呀!我心乱如麻,眼中尽是掩饰不住的焦急。
不行!我不能心急,要是连我都萎靡不振了,还怎么能鼓舞大家。我回想起和家人一起品茶静心的那一幕幕,心中不由得士气大增。对,如今全组的'精神状态都不好,我必需冷静地处理分析才能使得我们组顺利地完成任务。想着,我站了起来,有条不紊地指挥起组员进行劳作:"大家提起精神来。小a小b,麻烦你们去先清扫一下地板说完,我还特地加了一句:"我们组这么多人,还怕完成不了仅仅的三项任务吗?单单扫地就只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了,三项任务还不简单?听了我的安排和分析,整组的气概"噌噌的一下就上来了。大家互帮互助,很快就完成了老师指定的任务。看着老师向我们投来赞扬的目光,我想,家风功不行没。它已经牢牢地植根在我的心中,时刻提示着我,心要如止水,安静而冷静,做什么事亦如此,不行操之而过急。幽幽家风,已经犹如那壶静心的绿茶,润湿喉咙,滋润心田。它时刻警醒着我,让我懂得了冷静处事。我愿当家风的传递者,让它永久地流传下去,造福于全部人。
农村家教家风家训事迹材料篇四
一个人走的再远,只有家是终将回归的地方。家是人生的起点,也是心灵的港湾,是充满了爱与责任的归宿。只有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才能避免在人生道路上走弯路。“家风”是一个在中国妇孺皆知的词,无论是“孟母三迁”,还是“岳母刺字”,亦或是《诫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无时无刻不在彰显家风对人成长的重要性。家风就如同粮食一般,每个人都能源源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在我们家,也有家风,它没有华丽的词汇,却蕴含着淳朴的道理,我归纳了一下,大体分三个部分:勤俭节约、为人处世和自强不息。
首先,说说勤俭节约。节俭自古以来就是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虽然现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宁可撑死人,不能占着盆”,这是父亲时常说的一句话。每次吃饭吃到最后,盘中剩下些许菜肴,父亲总会把它拨进碗里,然后吃的一干二净,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们家的兄弟姐们都养成了不剩菜不剩饭的习惯。父亲教育我们:一点点的浪费乍一看不算多少,但成年累月的积攒起来,却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先辈们吃得苦,把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事物都是有感情的,每件东西都有它的用处,如果随意丢弃,那么它会伤心的”,这句话是母亲经常说的。家里有什么东西坏掉了,她总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加以改造,让旧东西重新焕发新活力。家中不用的脸盆、旧家具、旧衣物等,母亲也总会把它们清洗干净,然后整整齐齐的放起来。“说不定哪天就有用了”,这是母亲时常告诫我们的。从小感受到勤俭家风的我,也养成了量入为出的消费观,不跟风随大流,不盲从乱花钱,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
再者,谈谈为人处世。现如今,网络上告诉大家为人处世的道理太多了,恐怕编成几本书都涵盖不完,我自己也看过很多这方面的内容。然而“听过许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回顾自己的人生,真正在生活中经常遵从的,却还是长辈从小就教导的一些话。“一口唾沫一颗钉”,这是大伯经常强调的。说出去的话,就一定要守信。记得小时候,朋友到家里来玩,他非常喜欢我的一个玩具,我就随口给他说“这个简单,我知道地方,回头买了送给你”,于是我朋友非常高兴,我也觉得内心得到了满足。然而现实却常常不如人意,因为我这个玩具是几年前买的,等我到店里去的时候,人家早卖完了,并且后续也没有再进货。这可怎么办呀!“不是我不够朋友,卖完了我有什么办法。”我心里这样安慰着自己。结果当晚我把此事告诉父亲希望得到他支持的时候,父亲语重心长的给我说,咱们老刘家的人最重承诺,答应别人的一定要办到,你不管了,明天我给你去找。结果第二天父亲骑着车,跑了大半个县城,终于在百货商场找到了那件玩具,买回来让我送给了同学。通过这件事,我深刻的认识到履行承诺是一种美德,承诺一旦作出,就必须实现。生活是点点滴滴的小事构成的,诚信做人就要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之中。此外,长辈还通过言传身教告诉我们,生活中要有“仪式感”,不能糊里糊涂的过日子,例如早上起来叠被子、周末打扫卫生、过生日家人互道祝福、过年祭祖要严肃隆重等等。虽然长辈们没有教给我什么大道理,但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尊重,使我感受到生活独特的意义所在,更加充满热忱的去面对生活。
最后,讲讲自强不息。这其实并不是大人们讲一些道理或者说的一些话,而是通过聊天了解他们人生经历我总结出的。爷爷年轻时是一名厨师,家里穷孩子也多,他除了白天在食堂做饭以外,每天晚上还要推着车去卖小吃,家中所有家务都是奶奶一个人在干,大伯通过自己努力考上了大专,毕业后进了事业单位工作,父亲年纪轻轻便进工厂打工,因为踏实肯干被领导重用,母亲也是自学考上了大学,然后进防疫站工作。他们这两代人,完全没有任何长辈的余荫,纯粹就是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从零开始一步步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现在想起来,时常令我钦佩不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时代在改变,虽然现在已经不需要我们再寒门映雪凿壁偷光般的去读书,也不会吃不饱穿不暖的去干活,但始终不变的,依然是奋斗者的身姿,奋斗是青春最高的礼赞,奋斗是通向理想的桥梁。我相信,只有趁着青春不断奋斗,才能无悔自己的人生。
正是这些朴素的道理撑起了家的内核,我们家的兄弟姐妹们在长辈的影响下也都十分明事理,接人待物也都得体,而我也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我想这就是“家风”的意义所在:对每个人的成长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上一代人身体力行,影响着下一代人,一代代传承下去。
农村家教家风家训事迹材料篇五
家风是一家的道德标准,犹如粮食一般,是一个家庭必不行少的一部分。而在我们家,也有家风,我每天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学会了勤俭节省,尊老爱幼,明知事理。
在我十六岁的时候,姥姥突然得病了,而且是在晚上,妈妈得只消息后就立即去看姥姥,当妈妈看到姥姥发病时那苦痛的样子特别可怕焦急。我听妈妈说,她那时都被吓坏了。由于突发得病得病再加上年龄的缘由,使姥姥瘫卧在床,身子不能动,只能躺着,生活不能自理。刚开始的时候,姥姥的子女们对她都很好,可是时间一长,就都没有耐性了。妈妈实在看不下去了,所以把姥姥接到了我们家里。
妈妈每天都会给姥姥按摩,因为这样可以使姥姥感到放松,舒适。妈妈多次为姥姥感到难过,我觉得姥姥太不简单了,一辈子为她的儿女操劳,却不报有一丝的回报。一生坎坎坷坷。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会使人感到欢乐。每当有人问妈妈为什么要把姥姥接子为她的儿女操劳,却不报有一丝的回报。一生坎坎坷坷。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会使人感到欢乐。每当有人问妈妈为什么要把姥姥接到家里来?妈妈得回答是这样的.:一个人所做的事情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否有孝心。孝顺老人的人会得到回报。
我有时会和妈妈一样;给姥姥喂饭,当我看姥姥时,我观察了姥姥眼睛里泛起了红光,我感到了可惜。姥姥当时或许是在向我表达她的苦痛,或许是在感谢我,也是是感动了。树立和继承端正良好的家风;是"正能量的传递。有了这些优良的品质,我们的家,我们的社会肯定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这样就是我家的家风,大家也一起来晒晒你们家的家风吧。
农村家教家风家训事迹材料篇六
人生路上,风雨同舟,洒下真情款款。xx和陈明,这一对普通的职工家庭,却用不普通的人生经历诠释了事业、生活和家庭的真谛,留给了我们“相依一世、相知一世”的真情和感动。
丈夫原是贵阳市南明烟叶复烤厂的一名驾驶员,妻子xx是花溪区孟关乡中心完小的一名教师。在结婚十余年的时间里,这对夫妻互敬互爱,孝敬父母、爱戴孩子、宽以待人,在家中以德治家,谱写了一曲文明、感动的华美乐章,成为创建文明家庭的先进典型。
作为妻子的xx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是一个对工作和生活都有着高度责任心的人,曾担任过低、中、高不同年级段的教学工作,由于她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曾先后被评委市、区、乡级的优秀班主任,成为学生喜欢、家长信任的好老师。在工作中,她对每一个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在生活中,她对自己的同事们悉心关照、热帮互助,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xx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高度负责的工作责任心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并多次在年度考核工作中被评定为优秀。她始终坚持责任心是做人之本,责任心是成事之源,所以她在工作中始终以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的心态努力并且奋斗着。
都说人生之路,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坦途,没有一劳永逸的捷径。但意外却是来得那么突然与沉重,在新婚后的第二年,丈夫陈明因鼻咽癌放化疗留下的后遗症日趋严重,并使得听力、语言能力和吞咽食物的能力都迅速衰退,以致现在已经完全失去听力,退养在家中。就是在患难之际,妻子xx一面多方打听名医帮丈夫治疗病症,一面悉心照顾家中老人与丈夫,她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面对丈夫日趋衰弱的身体,xx始终对丈夫不离不弃,悉心照料。对她而言,每天下班回家能看到丈夫把食物顺利地吞下去,不噎着、不呛着,就是她最大的安慰。她时常开导丈夫,让丈夫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丈夫陈明也非常支持妻子的工作,在家里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好女儿,自己生活上的琐事从来不让妻子操心,因为丈夫失去听力,那一张张的小纸条成为夫妻俩传达信息和交流情感的`纽带。几年的时光,妻子xx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压力,是她,支持着丈夫、支撑着家庭。结婚至今十一年,是十一年的坚守,xx,用美好的心灵再次诠释了爱心、善良的真实含义,谱写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又一曲颂歌。面对新婚丈夫的病患,是逃避,是利己,也许会有多种选择,每种选择,也都会找出各种理由,然而正是由于xx这种天性的爱心和善良,愈加彰显出人性的光辉!十一年来的坚守,xx始终没有放弃过,面对长期病弱的丈夫,不抛弃,不放弃,敢于直面艰难困苦,做到一时容易,长期坚持确实很难。正是xx这种默默的坚持,愈加突显出人生的壮美!
xx精心照顾丈夫,更是细心的照顾着公婆的起居,她知道丈夫的病对年迈的公婆打击有多大,尽管自己背后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泪,但是只要面对二老的时候都是笑嘻嘻的,经常给老人讲笑话逗他们开心,经常劝说老人,说开心话,讲大道理,她对二老说:“医学越来越发达,什么病都会有治理的办法的,陈明的病一定会治好的。”十多年来她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善良及对家人的爱,将这个幸福温暖的家维护和经营着。
在生活上相濡以沫,对待家庭和老人,xx也是分外的用心和孝顺。陈明生病住院期间,妻子xx独自一人在医院照顾,不让家中的二老担心和操心,还经常打电话安慰他们。二老为了给xx减轻负担,除了料理好家中的所有事务以外,还尽心尽力替她照顾好女儿。一家人互敬互爱,其乐融融。
相依一世、相知一世,这就是和陈明的爱情写照,一对风雨同舟的终生伴侣,一个充满温情的幸福家庭。
农村家教家风家训事迹材料篇七
5月1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里座无虚席!全国“最美家庭”揭晓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雷鸣般的掌声,咔嚓咔嚓的闪光灯,鲜红的绶带,空气里满是五月阳光的特质,处处洋溢着诗意的明朗、激动和喜悦。
全国100个家庭荣膺此奖,100名家庭代表端正地坐在前三排。这里可是人民大会堂啊,平凡如他们,做梦也没想过有一天会坐在这里,会被奉为上宾。麦克风传来的声音激情回荡,代表们讲述的故事戳击到人心最柔软最温暖的部分,一次次掌声,一次次泪水,这一切,注定这将是一个不平凡的时刻!
坐在第一排的郭迎春一张国字脸,敦敦实实的身材,他端端正正地坐着,脸上蒙上一层圣洁的光辉。这个其貌不扬的50多岁的“小老头”是河北省气象台首席气象服务专家,还是省政府部门气象新闻发言人,省政府专家献策服务团环境资源组副组长……承担着决策气象服务、气象防灾减灾、公众气象服务等多项重任。
郭迎春的老家是邢台县浆水镇前南峪村,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这里群山拱翠,流泉飞瀑,太行山脉如绿色的屏障贯穿华北平原。这绿有深有浅,有光有色,千山一碧中,唯有这小小的村庄,绿得浓重,绿得耀眼,绿得让人痴迷沉醉。而这里又是最红的地方,1940年11月,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由延安辗转迁址到这里,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邓小平、刘伯承、罗瑞卿、何长工及抗大学员曾在这个小山村留下了革命的足迹。
郭家是这座“绿色”村庄里的“红色”分子。
郭迎春的爷爷郭俊英是一名老党员,抗日军政大学迁来时,爷爷跑前跑后,成为村子里的革命先进分子。
爷爷生了五个儿子,四个被他送去参加革命。1949年腊月,年仅24岁的二儿子郭成功中了土匪埋伏,牺牲在遥远的四川。当爷爷收到部队上寄来老二的立功奖状、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与最后一封家信时,这位坚强的父亲做了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举动,他默默地把奖状和证件放进一只黑色的瓦罐里,封存进墙上的壁龛,又用泥巴层层糊住。没有人知道当时的情景,他把痛苦、思念一并封进泥土中,这成了他心中永久的秘密。直到爷爷咽气,对二儿子只字未提。可怜的奶奶牵挂了二儿子一辈子,至死都不知道二儿子是生是死。
50多年的时光荏苒而过,郭家人始终怀着对亲人无法缅怀的遗憾。直到十多年前,郭家老宅拆迁,藏在墙壁里的秘密才大白于天下。
所有人都震惊了,爷爷为什么要隐藏这个秘密呢?疑虑之后,家人释然了,以爷爷的性格,他这是不想让家人给政府添麻烦啊!那时正是困难时期,郭家是个几十口人的大家庭,饥饿像一张恐怖的大网,时刻都能带走挣扎中的生命。为了糊口,爷爷曾带着家里仅存的一点小麦远赴山西换玉米,细粮换粗粮,为的就是多点嚼口。最艰难时,爷爷最小的儿子被生生饿死,孩子们饿得连哭的力气都没有。爷爷当然明白,如果这时候搬出自己革命烈士家属的身份,至少能得到点救济粮。但深明大义的老人硬是咬紧牙关,国家正在困难时期,绝不给国家增加负担!
虽然家庭贫困,爷爷还时常周济比自己更穷的人。他会中医,自己去山上采草药配药,义务给乡亲们治病,分文不取。有病人过意不去,执意要给,爷爷就说:“我这药是行好药,收了钱就不灵了。”病人只得作罢。爷爷为多少人看好病,他没有算过,村里大多数人都受过他的恩惠,这让他在乡亲们中树立了极高的威望。
郭成功绝不是郭家第一个为国牺牲的人,早在抗日战争年代,爷爷的叔伯兄弟郭俊魁牺牲在抗击日寇的战场上。20xx年,郭迎春的四叔郭成勤已经75岁高龄,当他听到邻村山上森林起火的消息,立即和本村村民奔赴失火现场。经过数小时奋战,大火扑灭了!救火者疲惫至极,在回去的路上翻了车,郭成勤不幸遇难。这场大火,本和郭成勤没什么关系,他是把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当成了自己的责任啊!山风哀鸣,群山悲恸,老党员郭成勤向党和人民交上了最后的答卷!
这绿如明珠的小村庄,这普普通通的人家,他们怀揣一颗红色的忠党爱国之心,怀抱一腔赤诚的民族大义之情!他们没有渊博的学识,没有豪言壮语,却以行动阐释了平民百姓在社会不同时期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郭家兄弟翻盖新房,把这12个字刻在门楣上,也刻进他们心里。
郭家人孝顺,父母那辈就做出了榜样。郭迎春小时候,父亲在外工作,母亲李三荣不仅要伺候公婆,还要伺候太公婆,为四个老人端屎倒尿洗洗刷刷,母亲从无怨言。
郭迎春有三个弟弟、一个妹妹,五子女耳濡目染,把孝道做为人生第一要义。远在加拿大的老二出资在邢台市给父母买了房子,老大就忙着跑建材市场给装修,老三给买家具,老四给买彩电,老五帮着搬家,兄妹们各尽其力,他们孝敬父母从来不攀比,让父母开心就是目的。
兄弟几个都在外地上班,妹妹承担了照顾父母的重任,哥几个一有时间就回家照顾父母,赶上节假日,一大家子人团聚,围着父母谈天说地,分享着工作和生活中的趣事,笑声在房间里回荡,这样温馨而幸福的场景,让父母高兴得合不拢嘴。
郭迎春的爱人林艳退休前曾担任河北省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处长,她平时工作忙,家务活大都是老郭干。但她一回老家,立即拿出长嫂风范,掌握了厨房的使用权,摘、洗、切、炒,她说:“你们都一边歇着吧,这里有我。”她里里外外忙个不停,吃完饭还给婆婆理发、洗澡、剪指甲,一起晒太阳。她的同事说,每次回老家都把她累得够呛,可她却乐在其中。
不只是林艳,妯娌几个也都懂事孝敬。在这个家庭里,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妯娌姑嫂情同姐妹,婆媳翁婿视若亲生,兄弟手足之间互帮互助,后辈孩子比学赶超,一家人谦敬礼让,克娇防矜。家和万事兴,在他们家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1977年,郭迎春率先考入南京气象学院,弟妹们也紧随其后,成为那个时代稀缺的大中专学生。一家走出了五个大中专学生,在小小的山村史无前例,母亲李三荣也因此被邢台县妇联授予“模范母亲”的光荣称号。
青出于蓝胜于蓝,下一代的5个孩子中,目前已有4人考入高等院校,其中两个是北大生,他们家现有硕士三名、博士一名。学为高,是郭家人的共识。他家从来没有麻将场、酒场,胡吃海喝好逸恶劳永远跟他们家人无关。
家风,是一种凝聚力,它凝聚了善良、进取、积极、阳光,这是一股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发扬,愈加强盛,成为一种气场,浸洇其中的人,充满着正气的力量。
郭迎春的办公桌上,两台电脑,一部电话,一只水杯,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他的办公室,是集体办公,墙上一溜大屏幕里显示着变幻莫测的数据。他在这个行业工作了30多年,从蓬勃青年到已然知天命,在外人眼里不乏枯燥的工作,于他,却是满腔挚爱。
他知道,这工作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
春,河北省大范围干旱,农民们愁眉紧锁,小麦返青水浇还是不浇?郭迎春认为,表层土虽缺水,但20厘米以下底墒较充足,小麦扎根较深,再加上现在小麦品种改良后抗旱能力强,不要盲目浇水。这一决策通过农民频道、农业等部门发布出去,为全省节约浇地资金近10个亿,还节省了水资源。
20xx年7月下旬到8月上旬,河北省20多天持续强降雨,7月21日,保定、唐山、秦皇岛等受灾严重。之后台风达维到来,东北部再次出现强降雨。郭迎春连续几天不眠不休,时刻关注着天气动态,时刻准备着迎接媒体提问。严重的睡眠不足,他眼睛通红,嗓音沙哑,但他依然认真地回答每一个问题。有的记者提的问题不是本行业的,让人无所适从,换成别人拒绝回答,他却总是耐心地解答清楚。
他率先垂范,给年轻人做出了榜样。在他手把手指导下,为气象台培养了一批年轻人。他经常给年轻人说:“踏踏实实地干,不要求回报,党和人民会记住你做了什么。”旁人会觉得这话拔高,郭迎春真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他获得了很多荣誉,哪样都不是自己争来的,他把这些看得很淡。现在,这些年轻人都成了骨干,关键时刻顶得上。年轻人都喊他“老郭”,“老郭党性水平高,经得起考验。”大家对他这样评价。
20xx年汛期,8月11日之前已出现16次强降雨,山区部分河道多次发生洪水。水库该蓄水还是该放水成为重大问题。放水,万一明年雨水稀少,水库没水整个石家庄吃水怎么解决?不放,降雨再持续,水库出了问题威胁到省会安全怎么办?这可是掉脑袋的事啊,人命关天,谁也不敢做出决定。郭迎春反复详细测算,及时向省委省政府和有关决策部门提出了“抓住有利天气过程做好塘库蓄水工作”的建议,使得全省大中型水库较前一年增加蓄水约15亿立方米。这是一种怎样的担当啊,是责任更是对工作的自信!
……。
太多的事例,大到生命攸关,小到搬家、洗车、室外活动,老百姓已经对气象服务形成了依赖。郭迎春给自己定下严格的标准,一定要做到“零错情、零失误”。近7年来,他主持完成全省272次重大天气过程的决策气象服务工作,主持或参加完成各种决策气象服务材料共3824期的编写、制作、审阅和发送工作;组织策划并召开气象新闻发布会80次,接待电台、电视台、报社、互联网等多种媒体的记者采访20xx多次;科学把握历年森林草原防火、“三夏”、汛期、“三秋”、抗旱、抗寒等关键期的气象保障服务工作。
多年来,郭迎春的气象发言人形象早已得到公众认可。一次他坐出租车,司机认出了他,说什么也不收钱,结果他反而多给了人家5元钱,这事在单位里成为笑谈。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修自行车的、卖菜的见了他都要问天气,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移动天气预报”。
郭迎春工作的座右铭是“服务首席,守字为先”。
他做到了,用30多年的兢兢业业!
郭家人廉洁敬业,说起来还是受父亲郭成章的影响。他退休前曾是邢台县人民法院副院长,一辈子不吸烟、不喝酒、不吃请,从未利用职务之便为家人谋取过私利。母亲李三荣是农村户口,当时郭成章完全有能力把她农转非,但他硬是不动这个念头,他说:“别人给我办了事,我就得为别人办事,党纪国法岂能被当成人情!”直到现在,母亲的户口还在农村。
在郭家人心中,家风,是一种精神信仰,更是一种道德约束力。现在,全家17口人中,大多从事专业技术和经济管理工作,现有高级工程师、公司总裁、部门总经理和处级干部共9人。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们从没有忘记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崇善尚德,廉洁自律,做社会正能量的弘扬和传递者。
农村家教家风家训事迹材料篇八
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记得小时候,父母经常说起做人要诚实,要学会节俭,不争馒头也要争口气,做什么事都要负起责任,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有钱的时候一定要想着没钱的时候,学会受委屈,能包容别人等,这些看似简单的话语里蕴藏了很深的人生道理,在那个艰苦的年代,父母辛勤劳节俭,与人为善,遵纪守法,尊老爱幼,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们,这成了孩子一生的财富,孩子们不但学会了做事,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做人,这也为他们长大稳稳立足社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留守子女问题的出现,独生子女的增多,父母工作忙,压力大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父母过分溺爱,社会风气同化等严重威胁着家庭教育,一代代新人也在经历着一场严峻考验。
当优良的家风被人们淡忘,新生代身上凸现的问题应运而生。如奢侈,虚荣,脆弱,懒惰,享乐,脆弱,抱怨,多疑,自私等问题在年轻人身上越来越明显,严重的还会出现暴力,自暴自弃,自杀等问题,孩子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要从家庭教育中找原因,要从父母身上找问题,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孩子身上一直有父母的影子,孩子身上的问题是父母问题的映射。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感觉现在的问题孩子越来越多,很多孩子虽然身体健康,智力也没问题,但是存在很严重的心理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现在提出了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的说法。
作为父母,我们必须负起责任,努力给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比如团结、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为了给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父母对孩子也要民主,主动倾听他的意见、平等协商。家庭成员间都应注意情感的投入,这是一种心语心的交互,“爱要说,爱要做!”彼此给予温暖、给予关怀。
家风将影响孩子一生,所以作为父母,必须构建和谐自然友好的良好家风,摒弃家庭中存在的不良风气。给自己,给儿女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用行动教育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我们的孩子走的更远,生活的更美好,代代传承。
农村家教家风家训事迹材料篇九
小李作为老一辈革命先驱,从早年参加革命活动到建国后历任省纪委书记、省委书记等领导岗位,始终如一坚守信仰、克己奉公、严于律己,献身祖国革命和建设事业60多年,身后没有为自己的亲人留下一分钱。她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家人亲属常怀律己之心,规范言行举止,继承优良品德,并留下不少廉洁家风故事广为传扬。
小李于1907年出生在丰顺县小胜镇东叶畲小山村,她的弟弟李永良第一次到广州看望她却是在1969年。平时,小李对家乡亲属要求很严格,写信或者捎来的话总是:“我很好,你们不用挂念,不要浪费时间、金钱,不要专门到广州来,你们在家要搞好生产,做好工作。”
这一回,弟弟终于得到姐姐同意,到了广州。他首先感觉就是惊奇:这就是经过长征的姐姐家吗?房子普普通通,家具很旧,几张长条凳,一把藤椅,一张在乡下也常能看见的茶几桌,实在与他想象中姐姐的房子相差太远太远了。
一天,永良小声地说:“姐姐,老家的房子太旧了,我们住的还是你出生时候住的老房子,现在打算盖一座新的。”同时,提出要大姐帮助盖房子的要求。小李听后,笑了笑说:“姐姐没有钱,即使有,也是党和国家的,家里要盖房子,还是自力更生好。”此后,弟弟听从姐姐嘱托,自力更生,真的建起了新房。
小李有个侄子叫建强,他父亲原是丰顺县小胜供销社的干部,1985年,已经是到退休的年龄了。当时,建强很想“顶替”退休的父亲,跳出农门。那个时期前后,许多人也是通过“顶替”,办理“农转非”,吃上了“商品粮”。
那年建强41岁,已经超过40岁的界限,申请材料被主管部门退了回来。建强心里很不是滋味,日思夜想,最后,想到了姑姑小李。认为就是“一岁之差”的事情,只要姑姑说说话,让有关部门照顾自己一回,实现自己的愿望应当不成问题。
后来,建强带上申请书,到省城找到了小李,希望她拿起笔来写下能够解决自己问题的`批语。
出乎建强意料,小李听后却是沉默。许久,她才慢慢地说:“共产党不能世袭,不能是一代做官,就要代代做官。你的事情,你的要求,我不能开口,更不能写字。”
1973年,亲属得知小李将择时回家乡的消息后,决定修缮被烧毁的房子。当地领导得知后,便在她回乡前,从民政部门的救灾款项中拨出400元帮助修建房屋。
小李回到后,公社领导如实向她作了包括修房在内的情况汇报。她一听到从公社民政救灾款中拨出400元帮助修建自家房屋,顿时脸色变了,当场严肃地批评了公社领导。她说:“搞老区建设有老区建设款,群众有困难有困难补助款,遇上灾害有救灾款,你们知不知道救灾款是国家专项开支,任何人都不能随便转移动用,这是一条铁的纪律。你们以我这次回乡之机,随便动用救灾款修建我家老屋,这样做,在社会和群众中会造成怎样的影响,你们想过没有?必须马上将这笔钱收回来。”
在接见侄儿等亲属时,她还专门就这件事向亲人们语重心长地作了一番解释:“救灾款是救命钱,是党和政府关心灾区人民生产生活的一种特殊经费,是体现党和政府对灾区人民照顾、关心的原则性问题。公社领导出于一片‘好意’,特批了400元救灾款给我们家修房子,这样的‘好意’,伯母领不得,你们也领不得啊!”后来,这笔已拨下去的款又被公社收了回来。
农村家教家风家训事迹材料篇十
王金丽就职于西部绿洲物业公司保洁部,是一名部门主任,虽然管理的人员不多,可是需要操心的事可不少。在同事眼里她是一个合格的领导,在朋友眼里她是一个热心的好人,在婆婆眼里她是一个孝顺的儿媳,在妈妈眼里她是体贴懂事的孩子,在儿女眼里她又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好妈妈。
一个好的家风可以让一个孩子健康的成长,而她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很好的家风中。父母养育了她们兄妹五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虽然生活非常困难,但父母从不为琐事争吵,也不相互指责、斥骂,更多留给孩子们的是相互理解、包容以及做人的真滴。母亲不善言谈,只是默默的为这个家操劳,没有任何怨言。父亲则给了这个家更多的支撑和信任,他们用行动告诉孩子要做一个有爱心、有包容心、诚实、有担当的人,她就是在这样的家风下长大的。她父亲去世早,母亲带着她们兄妹五人不容易,哥哥成了顶梁柱,小小的她看出了家里的不易,高中毕业本可以继续求学的她,坚决放弃这个机会,毅然决定为家里分担困难。随着时间的飞转,母亲已经八十几岁高龄了,身体不是很好,她在忙完工作之余常常去照看母亲。她还有一个和母亲一样高龄的婆婆需要照顾,她往往是早晨早早起来把早饭和午饭给婆婆做好,嘱咐婆婆按时热了吃,中午又赶到母亲家照顾母亲午饭,母亲看见她又要工作,又要两边忙,怕她辛苦,不让她来,可是她总是说:有妈妈在,再辛苦也是幸福的,最好的孝顺就是陪伴。今年母亲身体不适住院,医生检查的结果不是很好,看着母亲病弱的身体,她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于是她白天上班,晚上坚决要求陪母亲,她的腰也不是很好,可是她一直坚持,直到爬不起来才肯歇一歇。
她不光是对自己的父母体贴入微,对公婆也是一样,她把从父母身上学到的美德用在了自己的家庭里,公公身体一直不好,四十多岁就得了脑溢血,右半边偏瘫行动不便,一直由婆婆照顾,公公的脾气非常不好,动不动就大发雷霆,甚至有时还动手打婆婆,看着婆婆身心疲惫、无可奈何的样子,她毅然将公公接到自己家里悉心照顾。不常见面的两个老人反而不在争吵,关系也融洽了,婆婆的身心都得到了放松,心情开朗多了,就这样一直照顾到公公离世。公公去世后,她怕婆婆一人在家寂寞,又将婆婆接到家里照顾,这一住就是十一年。都说婆媳关系不好处,这么多年来她和婆婆从未挣过嘴、红过脸。什么事都是有商有量。为了让婆婆的生活质量更好些,她劝婆婆到退休站和老年人一起唱歌、跳舞、打牌,可是婆婆嫌吵不愿去,她又劝婆婆去养老中心,那里条件很好,还有人聊天,婆婆去了几天又回来了,婆婆觉得那里的饭没有媳妇做的好吃,晚上又看不见他们,觉着心里不舒服,于是她放弃了让婆婆出去的想法,每天她都会把婆婆的一切安顿好才出门。由于她现在的工作越来越忙,婆婆看在眼里,疼在心间,为了减轻媳妇的负担,主动要求去了日托中心。她们就是这样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幸福的生活着。
她还有一个特殊的家庭,丈夫的前妻12、8去世后留下一个七岁的女儿,她把女儿当自己的孩子来养,甚至比对自己亲生的孩子还好。女儿从小就喜欢跳舞,天生对舞蹈有灵性,她在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很坚决的把女儿送到了重庆舞蹈学院,专修舞蹈专业。她说:女孩也要有特长和一门技术,将来走向社会才有用。女儿毕业回来后,很快就被分配到幼教系统,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现在女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生活,但她还是把妈妈当成了自己的主心骨、避风港。而且女儿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无论生日还是节日,她都会第一时间想到母亲,精心给母亲准备一份礼物。无论她遇到困难还是高兴事,都要找她聊聊,一起分享。在不知情的人看来她就是妈妈的亲生女儿。
她无论是对待工作还是生活,都像一个大家长一样要求我们做事要精益求精,不给自己留遗憾。对同事关心体贴,只要她能想到的她都会替员工考虑到,因此她赢得了同事对她的信任,只要有困难都愿意找她解决,有喜事找她分享,她也乐于和大伙成为一家人。
好的家风可以塑造出一个优良品质的人,好的家风都会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尊老爱幼艰苦朴素的生活氛围。正是这种氛围,营造了一个个身心健康、有作为乃至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我们从王金丽身上看到了优良家风所赋予的美德,我希望好的家风、家训要不断传承,给下一代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农村家教家风家训事迹材料篇十一
詹天佑(1861-19),生于广州市荔湾区(原广州府南海县),是近代著名的科学家,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他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筹划过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礼、新易、京张、粤汉等线,成绩斐然。他为中国的铁路事业奉献了一生,并教育子女要时时以国家利益为重,形成了奉献国家、廉洁自律、勇于创业的好家风。
19秋,正在担任粤汉、粤川铁路督办兼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接到北洋政府的一个通知:批准他的两个儿子“官费”出国留学。看到通知,他并没有感到高兴,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当天晚上,詹天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觉。他想,别人家的.孩子出国留学,都是自己出钱。现在,我的两个孩子出国留学,却是“官费”留学,还不是因为我对祖国的铁路事业做了一点点贡献。要是因为自己对祖国做了一点点有益的事,又有一定的地位,就可以让子女得到特别的照顾,这不仅对国家不利,对孩子的成长也没有好处。
于是,他婉言谢绝了政府的特殊照顾,坚持用自己的薪俸,支付两个孩子留美八年的一切费用。
两个儿子从美国留学归来,有单位要用高薪聘请,詹天佑不同意。他对孩子们说:“我送你们出国留学,不是要你们回到祖国做高官、拿厚禄,而是要你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些有益的事。我看,你们不要到别的单位应聘,我身边正好很需要人手,你们就在我身边工作吧。”
当时,在詹天佑身边工作的,还有几个和他儿子一起回国的同学,每月的工资有一百多元。而詹天佑只给他的两个儿子七十多元的工资。同样的学历,又做同样的工作,可工资收入却不一样,相差都快一半了。有人为他的两个儿子打抱不平,认为这样做不合理。两个孩子也觉得父亲做得有点太过分,闹起了情绪。
詹天佑知道后,十分恳切地对他们说:“不是因为你们工作得不好,而是因为你们俩是我的儿子,要求要更严一点。对自己的孩子徇私是不好的。你们要知道,国家目前有困难,我们不能只顾个人,要多为国家着想。”
农村家教家风家训事迹材料篇十二
我的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也是一个幸福的三口半之家,丈夫和我,还有一个女儿,说三口半,是因为我的婆婆每年有大半年都在我家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我的丈夫在石嘴山监狱工作,女儿还在上高中。我们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只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我们全家人在生活中互敬互爱,互相关心,在工作中我们夫妻俩积极进取、爱岗敬业,全家人和睦、温馨,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我和丈夫于1997年结婚,至今已17年,女儿今年已16岁。由于我们夫妻双方的工作性质,一直是聚少离多,对于丈夫来说,家就像是个吃饭睡觉的旅馆,家里的大事小事全部都得靠我这个女人来支撑,刚刚结婚的那几年,我也有怨言,也曾迷茫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其实丈夫也很依恋我,很依恋我们幸福的小家,我渐渐的理解了丈夫工作的难处,也理解了丈夫由于工作忙而有家不能回的无奈,所以,我用我的行动理解和支持了丈夫,同时也为我们的小家庭付出了更多的心血,我因此多次被原惠农监狱党委评为“好警嫂”。
1998年9月,我们的女儿出生了,对于在基层法院工作的.我来说就更忙了,家和单位,每天总是忙碌地奔波在这两点一线上,有时回到家连饭都顾不上吃,就得去上班,但是尽管这样,我仍然坚持了下来,我用我的艰辛换来了今天温馨和谐的家庭。
20xx年年底,我公公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婆婆遭受突然的打击,人一下子变得沉默了,也突然间苍老了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我和丈夫商量后,把婆婆接到我家,安慰着老人因失去老伴的失落心情,在生活上对老人无微不至的关心,终于使老人从老年丧偶的痛苦中走了出来,脸上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直到今天,老人还和我们在一起幸福的生活。
在工作中,由于我和丈夫都是学法律的,而且都从事的是法律工作,我们不仅经常互相交流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业务上也互相切磋,对彼此的工作也能互相理解支持。20xx年监狱合并以后,丈夫的工作不像以前那么忙了,至少能保证按时上下班,而我的工作却越来越忙了,我们的家庭就完全转换了角色,现在家里照顾老人、教育孩子的任务就基本上全部落在了丈夫的头上,特别是这几年,婆婆的身体不好,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我们夫妻俩经常在饮食上也更多的照顾了老人,尽量满足老人的口味。当然,平时我的工作也离不开老公的支持,20xx年我所承办的案件数量居全院之首,这也与丈夫平时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
最后说说我的女儿吧!说起女儿,那可是我们全家开心的钥匙,女儿性格开朗、活泼,说话风趣幽默,茶余饭后,经常跟我们讲一天中遇到的新鲜事,我们常被她风趣幽默的话语逗得开怀大笑,奶奶疼爱地称她“小坏蛋”。
总之,我的家庭就是这样一个普通而又不失温馨快乐的家庭,没有什么值得称颂的事迹,但从中我却体会到了亲情的可贵和亲人间互相理解包容对于生活的重要性。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我真的感觉很幸福。
农村家教家风家训事迹材料篇十三
在当时中外各种复杂思潮影响下,陈延年因为能阅读法文原著,曾一度信仰巴枯宁、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在赴法勤工俭学之后,陈延年兄弟放弃无政府主义转而笃信马克思主义。1922年6月,在旅法少年共产党旅欧支部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陈延年与赵世炎、周恩来等同被选为委员;后来回国在上海、广州,他是与赵世炎、周恩来齐名的革命家。
1923年,由于国内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央派遣延年、乔年兄弟同赵世炎等人从法国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一年后,因国共合作的需要,陈延年等奉命回国往上海党中央报到,随即被派往广东工作。
回国后,兄弟俩都成为中央委员,陈延年曾任中共广东区委书记。在党的会议上父子三人以“同志”相称而不论父子情。
郑超麟回忆,某次,陈延年自外地来沪,郑陪他往见总书记。原以为相别数年的父子相见场景会很激动人,但爷儿俩却平淡如路人——陈独秀正在石库门房子的天井里等候,见到儿子出现,表情安之若素;而延年也一样,随手拖来张椅子坐下就谈起了工作。
昆仲双烈。
陈乔年身体强壮,皮肤很白,两颊同苹果一般红。他的哥哥则与他相反,不很健康,肚皮比常人大,两条腿比常人细,皮肤黑而粗,浓眉毛,斜眼,近视,有时你以为他在看你,其实他看的是你旁边的人。
这两兄弟,除了相貌以外还有其他方面不同。延年爱说话,爱讲故事,关于辛亥革命前后的故事,以及他自己家庭的故事。几个人会聚一起时,总能听到他的低音。乔年则一声不响。开会时不说话,多人闲谈时也不说话,后来渐渐练习也能克服腼腆而在会场中演说了,而且说得相当好,虽然不及他的哥哥。
这些都是郑超麟记忆中陈延年、陈乔年的模样,“这两兄弟是清教徒。吃得坏,穿得坏,绝口不谈女人”。
1927年,上海警备司令杨虎派大批军警包围了恒丰里104号,陈延年、郭伯和、韩步先一起被捕。
陈延年在狱中沉着冷静,说是这家主人雇的烧饭师傅,审讯他的特务看他黑黑的脸,穿着破衣,也信以为真。一天,上海亚东图书馆经理江孟邹先生突然收到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寄来的一封字迹潦草的信,他拆开一看大惊失色。信上写道:“鄙人于6月26日被捕,现拘押在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拘留所。我是正式工人,烧饭司务当然不会有多大嫌疑,不日可讯明释放,现在我的衣衫裤都破烂了,天气又热,请先生替我买一套衫裤来。谢谢!”
农村家教家风家训事迹材料篇十四
杨xx,今年15岁,现在是xxxxx市xxxxx自治旗xxxxx中学八年一班的一名学生,也是八年一班的班长,父母的言传身教,老师们良好的感染和熏陶,在她幼小的心灵种下了一颗健康向上的种子这使我一天天茁壮成长起来。多年来,她已经抱回家许多证书和奖状,体育、艺术、书法、舞蹈、都是她的爱好,在各个方面都小有成绩。
九岁的时候她开始学习打乒乓球,乒乓球是她的最爱,经过自己的刻苦训练和老师辛勤指导,xxxx年参加农商行xxxxx市青少年乒乓球基地赛,获得了女子丙组双打第二名,女子丙组团体第五名,xxxx年在大兴安岭地区青少年宫第二届青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女子组单打第四名,xxxx年xxxxx自治旗乒乓球比赛女子团体第二,个人单项第四,大兴安岭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高山体育杯”xxxx年大众乒乓球公开赛荣获少年女子乙组单打第五名,感谢老师教会她这项体育技能,让她在乒乓球运动中中树立自信心,激发她的运动兴趣,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在学习生活中,她练就了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她用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换来了一项项优异的成绩,xxxx年获得xxxxx旗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小学组一等奖,xxxx年全旗中小学校园之星系列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才艺之星,获得xxxx年全旗中小学生“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之“墨香书法展示”活动小学硬笔组优秀奖,在xxxxx教体局“书香润心灵,阅读伴成长”征文大赛活动中荣获鼓励奖,xxxx年xxxxx旗优秀少先队员称号,xxxx年教体局组织中小学生“庆祝建国xx周年我为祖国写封信”硬笔书法大赛获得一等奖,她就像个贪婪的索求者,她不但努力学习教科书上的知识,课余时间还广泛涉猎各种书籍,不断丰富、以充实自己。
她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爱思考、爱发问。正是因为这种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善思乐学的精神,培养了她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在学校的每学期期末评估中,她的成绩几乎次次优秀。绘画是她的`爱好,每完成一幅作品她的内心就无比喜悦,她把每一幅画都认真的保存,这是她的一笔财富,她在学好知识的前提下,努力的开发她的艺术才华,她的字也在不断进步。在练字的过程中,也慢慢的培养了我的情操。
作为一名中学生,她具有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不服输精神。她努力学习,发奋图强的同时她还是一个心地善良、极富同情心、乐于助人的好学生,作为班级的班长,她积极为同学们服务,对于班内的学困生,遇到不会的难题,她总会耐心的、不厌其烦的辅导和讲解,直到弄懂为止,因此,同学们遇到不明白的问题,都喜欢来找她一起探讨、向她请教。课下主动帮助老师打扫班级卫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是同学们的好朋友,老师的好帮手。
生活中,她是爸爸妈妈的小棉袄,她和姐姐是双胞胎,她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爸爸妈妈对她们采取民主教育,什么事都会征求她们的意见,要求她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争取每一次锻炼她们独立的机会,每年学校组织的研学她和姐姐都会参加,布苏里、满洲里、邯郸大名、北京,爸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她想快些长大,飞到外面的世界去更多的地方游览我们伟大的祖国。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习、生活、成长的路是艰辛而漫长的但她懂得“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道理。她会用自己的正直和善良为歌热心和宽容为曲,弹奏暖人心扉的歌;她会用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笔积极和奋发为墨,书写充满希望的未来;她会用爱心、恒心、信心、诚心托起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农村家教家风家训事迹材料篇十五
小吴、小珍夫妇系油坊岗社区房小郢居民组居民,夫妇两育有一子,并且儿子已于前两年结婚成家,今年4月份,家中再添一新成员——可爱的小孙女。
小吴是常青机械厂的一名职工,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多年,妻子小珍也是该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夫妻两人在工作上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几年前妻子小珍在工作之余爱上了广场舞。为了丰富辖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社区决定组建舞蹈队,得知该消息后,她多次跑来社区要求加入到社区舞蹈队。舞蹈队组建成功后,又因无人领队导致舞蹈队活动一直开展不起来,于是她毅然决定挑起领队的重担。然而要当好领队并非那么容易,首先自己要学习新舞,为了能够更好地教会其他队员舞蹈动作,她总是对着电脑视频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每个细小的动作都要求近乎完美,尽量做到和电脑视频上的一致,和舞蹈音乐无缝对接。平日里夫妻两人从不吵闹,自从妻子有了这一爱好后,丈夫总是全力支持。为了不耽误其他队员练舞,每天晚饭时,妻子总是急匆匆地扒上两口饭菜,连锅碗也来不及洗便拖着播放器出门了。每当妻子他们有演出任务,需要加班排练时,他和儿子、儿媳就把所有的.家务都包了。遇到妻子排练到很晚时,自己还要扮演起护花使者的角色,出门接妻子回家。因为是刚成立的舞蹈队,没有什么活动经费,常常需要自己自掏腰包解决,有时光一个月的话费就高达五六百元。她也并没有因此而斤斤计较,同队的队员经常说她傻,她却笑着说道:“既然自己身为领队,就要发挥领队的作用,尽全力带好这支队伍,平日里有点开销什么的也属正常,垫点钱就垫点钱呗,谁叫自己有这个爱好呢?”今年6月下旬,她带领着社区舞蹈队参加包河区举办一场广场舞大赛,为了能够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她天天晚上带着队员们排练到很晚,把家里面的大小事务全部丢给了丈夫一个人,一心一意地和队员们排练舞蹈。演出前更是为了队员们的演出服装跑前跑后,忙得不可开交。队员们的身材不一,有胖有瘦,她就亲自帮队员们修改服装,每个细节都认真对待。虽然经过一个多月辛苦的排练没有得到好成绩,大家心里都不好受,而作为领队更是自责起没有把大家带好。看到妻子这么难过,于是丈夫和孩子便做起了她的思想工作,丈夫语重心长地劝道:“比赛重在参与,只要尽力了没人会责备你,更何况以后机会多得是,下次再努力相信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
儿子吴明超在夫妇两的悉心教导下也表现得相当优秀,大学时期就被纳入了党组织,成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事业上更是不让父母操心,大学毕业后便经营起一家网吧,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作为儿子,虽身为男儿,对待自己的父母却比一般的女孩都要体贴细心。工作之余,常常对父母嘘寒问暖,平日里主动帮父母分担一些家务,虽然母亲经常忙着舞蹈队里大小事务,顾不了家里的琐碎事情,但是在儿子和丈夫的帮忙下,家里的一切事务被打理得有条有理。夫妇两常常教育自己儿子,不图你对社会有多大贡献,但起码要坚持做人的原则,违法的事不做,有悖道德伦理的事不做。更何况你现在已经成家立业了,作为丈夫你要挑起家中的重任,好好疼惜妻子,作为父亲你更要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儿媳施冬琴于去年与儿子结婚,成为家庭的一份子。平日里对公公婆婆很是尊敬,自结婚以来,从未和公婆红过一次脸,顶过一次嘴,耍过一次脾气,不管大事小事都主动征求公婆的意见,把公婆真正地当成了自己的父母来对待。对于婆婆的爱好,作为儿媳更是从头到尾都全力支持。虽然婆婆平日里忙着排练舞蹈,不能帮自己照看孩子,但是身为儿媳的她从未有过一次怨言,她总是说道:“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爱好,就像我自己也有自己的爱好,父母已经辛苦一辈子把我们抚养成人成家,作为儿女们我们更应该支持和理解他们!”
组建一个家庭,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依靠共同经营,这种经营不仅是指物质上的,更多的还是强调精神上的:诸如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老爱幼、坦诚相待,传承良好的家风家训;只有继承这种光荣的传统才能把家庭生活过的更加幸福美满。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182529.html】